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數字經濟講座心得

數字經濟講座心得

時間:2023-06-12 14:45:23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數字經濟講座心得,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數字經濟講座心得

第1篇

本報記者 趙妍 發自上海

臺灣“國學大師”傅佩榮出席上海書展,為其即將由東方出版社出版的《傅佩榮談人生:哲學與人生》(第二版)造勢。次日,他便要馬不停蹄趕往重慶。

“我在很多地方講《易經》,明天去重慶也是講《易經》。講《易經》有個特色,你講完之后最后半小時做示范,數字卦,用數字來取代古代復雜的方法,用來占卦。我在全國各地講這樣《易經》的課至少講過30場,每一場都有五六個人要上來示范,從來沒有一個人說不準的,從來沒有?!鄙虾Q谉岬南娜?,依然西服革履的傅佩榮在接受時代周報記者采訪時說。即便是坐在酒店靠窗的咖啡廳,他也是一副隨時準備登臺的姿態。

翻開這位來自臺灣的“國學大師”的履歷,其上有關“主要作品”的介紹里,多少帶有“心靈雞湯”的味道—《傅佩榮談人生:易經與人生》、《傅佩榮談人生:心的旅程》、《向孟子問道》、《向莊子問道》、《向孔門弟子解智慧》、《領導處世智慧》……

他給“國學熱”定了個30年計劃,“從普遍推廣,到回到經典,最終改善生命”。“改革開放經濟要搞30年,搞文化30年最起碼?!?/p>

臺灣“國學”明星

曾任臺灣大學哲學系主任的傅佩榮,在臺大開設的“哲學與人生”課程,講了17年。2005年后,他搶灘中國大陸國學市場,國內出版的第一本書,書封上畫著一個抽象的人腦在接受知識。

傅佩榮第一次到大陸公開演講,是在2006年9月。線裝書局將傅佩榮對《論語》、孟子、老子、莊子、《易經》的解讀,分別成書五冊,構成“傅佩榮解讀五大經典”。基于新書宣傳的考慮,圖書策劃公司借用他曾頻頻在臺灣校園外演講的功力,安排了演講場所,并聯絡媒體,營造出迎接臺灣“大學者”的氣勢。

十天時間,六個城市,十所大學—傅佩榮對當時受到的禮遇印象深刻,“南方開始,浙大、復旦、北大、清華、人大、北師大,然后上海社科院、中國社科院,加起來總共十個學校,都講國學。反應還蠻熱烈,”傅佩榮回憶,“我從小到大從來沒有見過這么多人對傳統文化這么熱衷的。當然里面可能有‘’的原因,要尋根、要補課?!?/p>

正是那次巡回演講之后,有人找上門來。“最早是鳳凰衛視,找我講《國學的天空》。2008年上半年講了137集,之后南方人都知道了,好像是廣東人看得特別多。而且知道我這個人講國學好像還蠻到位的,都會根據原典。后來在2009年上半年,上央視講《孟子的智慧》,那才讓大陸人都知道,這個人講國學,好像還不錯。因為央視有一定的號召力。”

他刻意回避了2006年與“國學超女”于丹的那段糾葛。當年的“十一”假期,央視 《百家講壇》連續7天播出“于丹《論語》心得”,讓這位北京師范大學的教師一舉走紅。但實際上,《百家講壇》原本計劃《論語》的講習安排,是于丹7集,傅佩榮30集。于丹一上鏡轟動全國,主播方因勢利導,取消了傅佩榮的《論語》檔期。

這件事很長一段時間影響著傅佩榮的“成名之路”—他變成了大眾心中的“臺灣版于丹”?!澳菚r候,只要于丹出一本《心得》,我的書明明是《的智慧》,書商也要把書名改成《心得》;于丹出一本《莊子心得》,我的書叫《向莊子請益》,書商還是把它改成《莊子心得》。弄到后來,甚至有人問我:你怎么跟風?”傅佩榮對這段過去十分介懷,到2009年上海書展,他甚至不掩其怒,公開聲稱:“別叫我‘臺灣于丹’,我在臺灣已經成名30年了!”

然而無論如何,借著國學的通俗化演說大紅大紫之春風,傅佩榮還是紅了。

出名后的利益紛爭

成名自然會有“副產品”—書大賣、節目收視好,各地演講邀約頻頻。經濟收益上的事他雇用專人打理,然而早年因缺乏對大陸市場的了解而簽訂的一紙圖書版權合同,因為各類書籍的大賣,逐漸讓傅佩榮感到“分利不勻”—“因為一個無良書商,傅老師虧了不少錢?!币晃涣私馐虑榻涍^的出版社編輯告訴時代周報記者。

早在2005年在大陸出版第一本書之前,一位大陸出版商到臺灣找傅佩榮,商議到大陸出版事宜。直到第一本《哲學與人生》出版,看到書的傅佩榮才得知是“東方出版社”?!暗以谂_灣不了解大陸的情況。因為他是第一個到臺灣找我的出版界朋友。我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出版商,什么叫出版社,還有書號問題,臺灣沒有那個概念。臺灣每一個人都可以申請正式的出版社,就是合法的。我很信任他,所以我所有的著作交給他處理。”

傅佩榮逐漸意識到書商的“商業化”操作?!八兇庾錾猓晕疫@本《哲學與人生》,不管賣多少本,永遠是第一版。出版商不愿意寫賣多少本,他有抽稅的問題,所以這種做法就不太合理了。讀者永遠買到第一版,封面一直換,出版社一直換,再換個書名,我看到的總共有8個封面,他說他只負責5個,另外3個是盜版的。這個出版商換5個封面,好幾個出版社,永遠第一版,永遠不說印了多少本。讀者就問我說怎么你的書買過的書名都不一樣,我很尷尬,不知道該怎么說,根本在我控制之外?!睋蹬鍢s自己了解,書商所給《哲學與人生》版稅只有前面的3萬冊,而該書第一版“至少賣了20萬冊”。

第2篇

《普通高等學院圖書館規程》要求,工作人員本科率要達到60%。對于國內一流大學而言,都已基本達到或超過這一要求,但對其他普通高校來說依然面臨著人員學歷結構、專業結構、年齡結構、知識結構不合理的現狀,加之市場經濟的負面影響,又引發了人才的大量流失,使具有現代化管理知識和掌握現代化專業技能的中高級人才明顯匱乏。所以,在近 5 年的時間內,民辦高校館員的教育仍要保持加強中高級人才的教育力度。

1.民辦高校圖書館員隊伍的現狀分析

高校圖書館被稱為“高校心臟”,是衡量高校辦學水平的重要標志。這就要求有一批既有圖書館學知識,又有其他專業知識的能熟練使用現代信息技術的復合型人才。但目前高校圖書館普遍存在人員短缺、專業知識老化、知識結構不合理等問題,圖書館工作人員整體素質與工作的客觀要求相比遠遠不能相適應,現狀堪憂。

1.1學歷結構不平衡

據調查,大部分民辦高校圖書館館員中畢業于圖書館學專業的人員所占比例不到10%,而且他們在大學里學到的專業知識已不能適應信息時代的要求,必須不斷更新。有的館員是從正規院校的畢業,但是專業不是很對口,還有少數館員已取得成人教育學歷,有部分館員也是專業不對口,非圖書館學專業的本、專科生,他們占圖書館館員的比例較高,據目前情況來看圖書館學專業和非圖書館學專業的碩士生所占比例甚少。

1.2知識結構不合理

在當今信息時代,圖書館員原有的業務知識和能力已經不能滿足讀者的要求。雖然有的圖書館也引進了不少專業人才,但整體知識結構單一,難以開展高層次的信息分析、咨詢服務,不能滿足技術知識密集型的信息資源發展需要。因此,要通過加強圖書館員的繼續教育,優化其知識結構,使其能勝任圖書館學事業的快速發展尤為重要。

1.3繼續教育的經費不足

由于目前民辦高校辦學體制的不同,在館員繼續教育問題上缺乏足夠的經費是目前館員繼續教育的一個主要問題?,F今,國外許多發達國家的私立大學圖書館普遍認識到了繼續教育的重要性,并投入大量的經費用于繼續教育,而我國各民辦高校圖書館由于資金投入不足,使繼續教育很難順利開展。

2.繼續教育的方式

為了保證館員繼續教育的有效實施,筆者認為:一方面,教育部要對高校圖書館員的專業職稱資格有更高的要求,要求館員具備本科學歷,副研究館員要有研究生學歷,其實這也給館員創造了繼續教育的機會。另一方面,學校領導要重視圖書館這個部門,要意識到高校圖書館是學校文明的窗口,是大學生的第二課堂, 是學術研究的服務領域,同樣需要高素質的人才,把圖書館員的繼續教育同教師的繼續教育同等重視起來,列入學校發展的規劃之中。

2.1參加在職學歷教育

高校圖書館要與高校的發展步調相一致,就需要不斷調整館員的組成結構,要針對館員的學歷、專業、知識結構等,采取不同等級、不同專業的系統化學歷教育,使館員取得更高層次的學歷, 構建一個合理的學歷結構,以適應現代圖書館建設的需要。對館內的不同部門、不同崗位的年輕館員定期實行館內輪崗制??梢允勾蠹叶加袡C會從事本館整個工作流程或多個工作環節,對圖書館各崗位的工作程序、特點、規律等有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可以提高綜合業務素質,促使館員由單一型向多能型人才轉變。

2.2舉辦館內業務知識講座

知識講座是一種補充、拓寬、提高的短期培訓形式。高校圖書館根據工作的需要,適當選擇一些專題,利用每周的業務學習時間,館內業務骨干可以輪流有針對性地開展業務知識講座,進行集中培訓。如數據庫知識講座、文獻編目講座、信息檢索知識講座等等。這些講座具有方便靈活,聯系實際的特點,可以使館員在短時間獲得較大收獲,不僅開闊眼界,增長知識,更為重要的是提高了館員的業務水平。

2.3參加學術研討活動

在圖書館經費緊張的情況下,不可能讓所有的館員都有機會去參加學術交流,但是我們可以選派部分館員去參加各級圖書館學會、情報學會組織的形式多樣的學術研討會,之后讓參會館員為大家詳細介紹大會概況,傳達會議精神及學習心得,使得每位館員都能及時了解圖書館動態發展、前沿問題,這對于今后的讀者服務工作是非常有益的。

2.4館際交流

各院校圖書館之間應加強館際交流,組織館員相互參觀學習,選派業務骨干到國內外知名高校圖書館學習,定期組織圖書館有關人員去管理較先進的圖書館學習,為了拓展思路、開闊眼界,汲取兄弟館的成功經驗,通過交流學習,相互取長補短,完善本館的各項工作。

參考文獻:

[1]劉清珍.高校圖書館員的繼續教育[J].情報探索,2003.12

[2]王笑玲.論信息時代圖書館員的綜合素質[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10.1

[3]郭燕英.淺談圖書館員繼續教育的必要性[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5.7

[4]曹娟.未來 10 年高校圖書館員發展趨勢探析[J].圖書館建設,2011.1

第3篇

【關鍵詞】二維碼QR碼高職院校圖書館公共文化服務

移動互聯網時代,隨著智能手機在國內的普及,二維碼作為三大信息獲取入口之一(其他兩個是搜索和菜單),已經成為市場上眾多產品的“標配”。媒體資訊、平面廣告、產品包裝上隨處可見二維碼,電子商務、產品防偽、物流運輸等領域也活躍著二維碼的身影。越來越多的機構和組織通過二維碼在網上提供相關的應用與服務,實現與用戶的溝通交流。圖書館面對閱讀方式多元化的趨勢,借助手機二維碼技術開展服務,使讀者通過手機與圖書館之間形成互動,建立一種全新的信息存儲、識別和傳遞應用模式,是構建服務導向型圖書館及實現服務創新的重要舉措。本文主要探討高職院校圖書館在開展公共文化服務過程中,應用手機QR碼所能實現的服務內容及需要注意的問題。

一、手機QR碼的概念與特點

QR碼是日本Denso-Wave公司于1994年研制出的一種矩陣式二維碼符號,QR來自英文“Quick Response”的縮寫,即快速反應的意思,因具備迅速解碼能力而得名[1]。QR碼通常為小的黑白相間的方形圖案,可以在橫、縱兩個方向上同時表達信息,能夠存儲數字、文本、圖像、網址超鏈接、電子名片、社交網絡信息等形式的信息編碼,具備超高速、防偽性強、可傳真復印、成本低、易制作、持久耐用等特性,可實現實體信息與虛擬網絡信息的雙向關聯。與一維碼相比,它具有信息容量大、信息密度高、識別速度快、糾錯能力強等優點,可以顯示中、英、日等多種語言文字,可存儲物品的基本資料,實現物品資料隨著物品走而無需連接數據庫。與其他類型的二維碼相比,QR碼具有全方位識讀特點,用戶可以任意角度掃描;它僅用13比特即可表示一個漢字,比其他二維碼表示漢字的效率提高20%[2]。手機QR碼是目前國內二維碼識別軟件僅能識讀的二維碼類型。只要具有30萬像素以上照相功能的手機,安裝有二維碼識別軟件(如快拍二維碼、我查查、愛拍等),就能通過手機攝像頭刷取QR碼,輕松實現手機一鍵上網,便捷地瀏覽網頁、下載圖文及音視頻資料、進行名片交換、電子地圖定位導航、手機閱讀,而省去了在手機輸入網址的過程。

二、手機QR碼在高職圖書館公共文化服務中的應用

高職院校圖書館所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務主要有文獻借閱、參考咨詢、信息服務、對口幫扶等類型[2]。服務對象以建立校企合作關系的企業讀者為主,兼顧學校周邊社區的群眾。在開展服務的過程中,高職圖書館因自身條件的制約,往往出現人員不足、服務單一、與讀者溝通不暢等問題。高職圖書館深化公共文化服務工作,有效解決資源與需求的瓶頸問題,必須突破坐等讀者上門的服務模式,借助網絡信息技術和移動通訊技術創新服務的方式和手段。手機QR碼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相對RFID昂貴的費用和使用上較強的專業性要求,作為開源軟件的手機QR碼成本低,應用的技術門檻不高,比較適合高職院校圖書館使用。將手機QR碼應用于讀者服務,與微博、微信、手機網站等各類手機應用方式配合使用,實現線上閱讀與線下閱讀的互聯,形成一種全新的移動數字圖書館體驗,對于提升服務水平,吸引潛在讀者,實現與讀者的持續互動,拓展和延伸圖書館服務的范圍與內容,具有現實與深遠的意義。QR碼在高職圖書館公共文化服務的應用有以下方面:

(1)文獻借閱的工具

文獻借閱是高職圖書館提供公共文化服務的最基本方式。圖書館在滿足本校師生員工文獻需求的前提下,向社會讀者發放借書證,提供圖書借還和報刊閱覽服務,可以有效解決當前公共文獻信息資源特別是專業類文獻資源不足的問題,保障公民多樣化的信息享受權利。手機QR碼在文獻借閱中的應用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將社會讀者的姓名、單位、照片等信息存儲到QR碼中,讀者進入圖書館時,只需調出手機里的QR碼,將手機屏幕靠近讀碼器,便可將個人信息傳到圖書館的電腦,進行身份識別并登到,可在電腦上直接查閱自己的圖書借閱情況,借閱圖書時直接通過QR碼的識別紀錄數據就可完成借閱操作;二是將館藏書籍的目錄轉換或者部分轉換成QR碼,將其添加到OPAC的移動書目中。讀者用智能手機拍下QR碼,通過二維碼識別軟件解讀,顯現在手機屏幕上,就可以準確知道文獻的館藏地點及其在書架上的具置;三是把與紙本圖書、期刊相對應的電子圖書、電子期刊數據庫的網址存儲到QR碼中,貼于圖書或期刊上,通過手機QR碼的解讀,登錄相關網站,即可瀏覽及下載電子資源,實現紙質文獻與電子文獻的鏈接互通。手機的便攜性使得QR碼在文獻借閱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高職圖書館可以脫離網絡和后臺數據庫,主動走出圖書館大樓,向社會讀者尤其是合作企業的讀者開展上門服務,在館外直接用QR碼為社會讀者辦理借書證,無須辦證費用,也免去辦理實體證的等待時間。社會讀者使用QR碼借書證可有效避免忘帶證的煩惱,在QR碼的編碼中加入一定的加密防偽信息,還可具備防盜功能,能保證借書證的唯一性。

(2)咨詢服務的媒介

隨著社會的發展,工作與生活節奏的加快,社會讀者特別是上班一族更多地傾向于能夠不受時間、地點、范圍等限制而方便地使用圖書館資源、接受圖書館服務,圖書館也希望能為讀者隨時隨地提供到身邊的服務,實現服務環境從物理空間向虛擬空間的轉變。移動互聯網能有效滿足雙方的這一要求。高職院校圖書館對館藏文獻及網上各種免費資源進行加工整合,放到圖書館的網站上,為社會讀者提供數據庫檢索、在線圖書館、網絡導航等全方位的信息資源服務。讀者使用存有個人信息QR碼的手機登錄圖書館網站,即可瀏覽和下載所需的信息資料。微博、微信的興起更為圖書館與讀者提供了全面而快捷的信息互動平臺。圖書館通過微博館內動態、新書推薦、講座展覽信息、解答疑惑等,使圖書館從被動服務變為富有個性化的“移動式”的主動服務。讀者掃描圖書館微博的QR碼,參與微博互動,將自己的意見和訴求告知圖書館,與其他讀者分享閱讀心得,并第一時間在手機上看到反饋信息,無形中參與了圖書館的智慧管理。

(3)館情介紹的手段

社會讀者特別是新讀者一般對高職圖書館的樓層功能分布情況不甚了解,將QR碼清晰地標注在各樓層或者書庫門口設置的平面圖中,讀者通過手機拍照識別,就能獲取各樓層平面圖,各個書庫、閱覽室的情況介紹、聯系電話、開放時間等基本信息,有助于迅速地找到所需資源或者設施。有條件的圖書館以音視頻的形式錄制圖書館參觀指引,以QR碼的形式提示網絡下載。讀者只要用手機掃描QR碼,直接將該音視頻下載到自己的手機上,還可以邊參觀圖書館邊聽下載的虛擬導游講解

(4)講座、展覽的助手

信息社會中的圖書館,講座和展覽已經成為圖書館核心業務的一部分。高職圖書館籌備這些活動,需要花費相當多的時間和精力,特別是面對眾多的社會讀者,宣傳和組織是一個令人頭疼的問題。QR碼的應用有效改變了這一狀況。讀者掃描圖書館信息公共板或網站上信息公共欄內的QR碼,近期舉辦的講座、展覽就會顯示在手機上。通過二維碼會務管理系統,制作含有QR碼的邀請函,以彩信的形式發到讀者的手機上,作為參加講座、展覽的憑證。讀者到場時,用讀碼器掃描QR碼即可完成簽到,免去手寫的繁瑣和排隊的等待,且可即時了解所邀請讀者的到會情況。講座、展覽過程中互動提問獎品的發放,抽獎環節獎品的兌現均可以通過QR碼來實現,不僅提高了效率、節約了成本,同時做到環保和時尚。

三、應用QR碼需注意的問題

3.1圖書館的設備軟件要升級

高職院校圖書館均使用國產的自動化管理系統,應用手機QR碼開展公共文化服務,需要對館內的管理系統進行升級,首先具備書目信息轉換成QR碼這一基本功能。其次可對讀者個人信息進行識讀,進而實現借閱操作。當然,要完成憑讀者QR碼的借書工作,則需增加可識別QR碼的讀碼器等硬件設備。在有條件的高職圖書館,還可以對自助式借閱設備進行升級,方便社會讀者在非開放時間里自主完成圖書的借還手續。而要實現講座、展覽的QR碼宣傳和簽到,需添購專門的二維碼會務管理系統。今后,在移動支付方式成熟且為多數人所接受的情況下,還要完善QR碼的個人帳戶綁定支付功能,方便讀者直接使用QR碼在線支付圖書逾期、文獻復印、書刊破損等費用,真正做到“一碼在手,走遍全館”。

3.2加大宣傳普及QR碼的力度

現在QR碼的用戶多數集中在18到35歲這個年齡段的人群中,社會上對于QR碼的認知多局限于利用商品防偽檢測、媒體廣告宣傳、促銷打折優惠等,而沒有意識到QR碼在圖書館也可以發揮重要的作用。因此,對于QR碼的應用,高職圖書館應開展大量的宣傳推廣培訓工作,向讀者特別是中老年讀者普及手機QR碼的相關知識,增加QR碼的讀者體驗,使讀者了解其作用與使用方法。

3.3加強高職圖書館移動網站建設

目前高職圖書館網站對手機訪問的支持度普遍不高,擁有針對手機用戶的專業移動網站更是寥寥可數。如果要最大程度發揮QR碼的作用,高職圖書館應該建立手機圖書館專業網站,將館藏資源及服務轉換為適合于手機訪問使用的形式;要確保移動網站與傳統網站的內容不發身沖突,使讀者在在兩個站點間方便地切換。

四、結語

以碳消耗計算,一張紙碳的消耗是170克,而一個QR碼是0.000003克,后者是前者的5600萬分之一,完全符合低碳經濟的要求[4]。在“五位一體”戰略部署下,高職圖書館在開展公共文化服務中,要清醒地意識到應用QR碼對推動圖書館創新服務觀念和管理方法,提升整體辦館水平的重要性,要積極學習手機QR碼在其他行業應用的成功經驗,為圖書館傳統服務與數字時代多媒體服務的融合和發展開辟新的天地。

參考文獻

[1]楊繼紅,誰是新媒體[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8:202.

第4篇

【關鍵詞】常州科教城 長三角 圖書館資源整合 現狀 措施

通常,我們將資源整合的概念理解為依據一定需要,對某種資源系統中相對獨立的個體、功能結構以及互動關系進行融合、類聚及重組,最后形成一個新的資源體系。就高校圖書館而言,就是指遵循一定原則、標準和規范,將學校圖書館與各二級學院資料室的資源有機地整合在一起,充分發揮館藏資源的最大利用效率。

目前,圖書館的館藏資源正處于混合型時期,很多規模較大的圖書館已經在不同程度上實現了本館文獻資源的內部整合。本文首先就長三角區域實施圖書館資源整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進行探討,然后依據常州科教城資源整合的現狀,結合長三角圖書館資源整合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措施和建議。

長三角圖書館資源整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長三角實行圖書館資源整合的必要性。長三角地區主要由上海直轄市,南京、杭州、寧波3個副省級市,蘇州、常州、無錫、紹興等11個地級市,共計16個城市組成。據相關統計,長三角地區占地面積約10萬平方公里,約占國土地面積的1%;人口總數約7534萬,約占全國人口總數的5.9%;2009年長三角地區16個城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1794億元,占全國21.4%,GDP超過1萬億美元。①由此可見,長三角是我國土地占用面積最少,人口最密集,經濟最發達的區域之一。

眾所周知,經濟的發展離不開文化的推動,文化的推動離不開資源的建設,資源的建設又離不開資源的有效整合。因此,長三角實行圖書館資源整合有其必要性。資源的有效整合也將為長三角地區經濟一體化的實現及國際地位的進一步提升,營造一個良好的文化氛圍。

長三角實行圖書館資源整合的可行性。根據長三角區域文化的基本內涵及特點,實現長三角地區的資源整合,離不開長三角地區的圖書館文化建設,而構建這樣的文化,首要條件就是要實現圖書館資源的共建共享,即有效實施資源整合計劃。長三角地區圖書館現有資源狀況及未來發展前景,決定著資源整合是否具有可行性,能否順利實施。

據統計,長三角所轄區域范圍內縣級以上公共圖書館約100多所,大專以上的院校圖書館達300余所。②這些圖書館豐富的軟硬件資源為長三角順利實施圖書館資源整合創造了良好的條件,為長三角區域實行圖書館資源整合提供了可行性。

長三角圖書館資源整合現狀

1994年,教育部啟動了CALIS工程,即中國高等教育文獻保障系統建設工程,其宗旨是把高校豐富的文獻資源和人力資源整合起來,建設以中國高等教育數字圖書館為核心的教育文獻聯合保障體系,實現信息資源共知、共建與共享。自此,我國高校圖書館的資源整合建設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歷史階段。

1997年,長三角區域代表――江蘇省啟動了JALIS工程,即江蘇省高校文獻資源保障體系,其目標是按整體發展和共建共享的思路,在全省高校圖書館基礎之上逐步建成結構優化、布局合理、配置精當的文獻收藏系統和現代化的服務系統,形成江蘇高校文獻保障網絡,并與CALIS接軌,借助于虛擬館藏,獲得最新文獻信息。

常州科教城是常州市高等教育和科研院所相對集聚的國家級科技園,園區占地5600畝,擁有高等院校6所,科研院所150多家。構建文獻資源共享平臺成為常州科教城的重要任務,目前已建成擁有2萬G容量的圖文信息系統和300余萬冊圖書資源的信息平臺。在常州科教城內,高校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共知、共建和共享運行機制和模式具有獨特性、創新性及實用性。經過多年的努力,常州科教城在資源整合方面已見成效,主要表現在:

一、形成了科教城內圖書館文獻信息共建共享協調機制。目前,科教城內各高校圖書館對文獻資源共建共享的規劃、范圍、方式及費用分攤等都已達成共識,步調一致,極力完善城內管理制度,為城內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共享提供了組織和制度上的保證。

二、實現了資源建設過程中統籌規劃,協同調研,聯合采購的目標。城內高校圖書館在數字文獻資源共建共享項目上,基本步調一致,實現了城內數字資源建設統籌安排,統一規劃,協同調研,聯合采購,共建共享的目標。

三、完成了數字資源共建共享硬件平臺的構建,組建了較為豐富的中文數字資源共享鏡像站點。在硬件保障基礎上,科教城已完成了中國學術論文全文數據庫、數字化期刊、中國標準全文數據庫、書生之家數字圖書等國內知名的中文數字資源共享鏡像站點的建立。

四、開通了科教城圖書館資源共享網站??平坛菆D書館文獻資源共享網站已經為城內高校讀者提供免費的共建共享數字資源的瀏覽、查詢和下載服務。

五、采用圖書館統一管理服務平臺,實現了圖書館間的相互開放與整合。城內高校圖書館采用統一管理服務平臺,實現了圖書館間的Online Public Access Catalogue(OPAC)相互開放,從而為科教城圖書館實現資源共知、共建與共享提供了保證。

六、開通了原文傳遞服務。城內已經開通了NSTL(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brary)外文文獻原文傳遞服務,讀者可以從NSTL收錄的重要外文學術期刊中獲取所需的原文文獻。

常州科教城圖書館資源整合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缺乏嚴格的管理體制。資源整合過程中,科教城圖書館資源整合缺乏完善長效的管理體制。目前,很多院系(所)資料室存在管理松散、圖書資料利用率極低等問題,且一般只對本院系師生開放,導致校內文獻資源共享名存實亡。如何把院系(所)資料室的文獻資源納入到資源整合的大格局中,實現文獻資源的共知、共建和共享,是圖書館工作人員面臨的新挑戰。

人力資源不足,人員素質不高。隨著高校發展及辦學規模不斷擴大,科教城內很多院校都建立了新的圖書館,工作人員比較缺乏,而人員不足則導致工作環節上顧此失彼,不利于正常的圖書館工作流程。此外,某些高校還存在人員素質偏低,學歷、職稱、年齡、性別等結構不合理,計算機知識與應用能力缺乏,外語水平不高,不能掌握最新的軟件資訊,不會使用相關數據庫,缺乏現代信息服務技能,不能真正做到為讀者服務的目的。

圖書館資源整合的有效措施

正確認識、分析并解決圖書館資源整合過程中出現的種種問題,對于整合優化資源配置,推動長三角文化氛圍的發展,將起到關鍵作用。

建立完善長效的管理體制。資源整合是一項完整的系統工程,并非一蹴而就。要想實現文獻資源的共知、共建與共享,就必須建立起一套完善長效的管理體制,保證各部門、各環節長期健康地發展,保證資源整合的有效實施。首先,管理制度的擬定必須科學、合理和規范,由專門組織討論決定,經過大眾討論,要確保在人人自覺遵守的前提下實施此制度;其次,制度的實施必須嚴格、嚴謹和到位,要保證制度在實施的過程中無原則性矛盾產生;再次,制度的監督流程也要兼顧,及時對制度予以修訂和完善,確保整個資源整合過程中始終有一套完備而長效的管理制度在執行。

優化人力資源,提高人員素質。首先,人事部門應該根據《普通高校圖書館規程(修訂)》,精心選擇管理人才。在資源整合過程中,要保證圖書館人力資源的穩定性,同時嚴格要求在館人員。在適當時候,還可以進行人事制度改革,實行競爭上崗,優化職工隊伍,增強工作人員的競爭意識,提高服務質量。同時,對在館人員進行培訓教育,使他們全面快速地掌握圖書館現代化的管理技術,更好地為教學科研提供優質高效的服務。

構建長三角特色平臺,有效實施資源整合。一、建立長三角區域統一的圖書館網絡平臺。長三角可以效仿常州科教城的共建模式,將每所高校圖書館聯合起來,結成長三角獨有的圖書館網絡;二、建立長三角圖書館一卡通服務,可以效仿江蘇省的省內館際互借模式,給有需求的讀者辦理長三角館際互借借書證或一卡通,提高資源的利用率;三、建立長三角圖書館讀者俱樂部,大家可以交流信息檢索、數據庫使用等方面的心得,也可以定期舉辦講座等有益活動,豐富大家的圖書館學知識。

結 語

綜上所述,要實現長三角地區經濟文化的進一步騰飛,對圖書館資源進行有效整合勢在必行。而對于長三角圖書館的工作者而言,應抓住機遇,迎接挑戰,努力創建一種新型的具有長三角特色的圖書館管理服務模式,大力推進資源整合的建設與發展,最終實現圖書館資源的共知、共建與共享。(作者單位:常州大學圖書館)

注釋

第5篇

關鍵字: 高校圖書館 公共圖書館 書香社會

書籍是承載民族文化的基因。營造書香社會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當前的國民閱讀率持續走低,在一些欠發達的中小城市,閱讀成為人們的奢望,而地方高校圖書館大多在自己的象牙塔內,沒有走出校門,對當地的閱讀沒有作出應有的貢獻。筆者以衡水學院圖書館為例,通過調查分析得出:地區應充分利用當地高校圖書館資源,建立書香社會。

一、衡水地區狀況

1.衡水是一個傳統的農業地區,城市建設起步較晚,各類人才匱乏,屬經濟欠發達地區,文化底蘊不濃厚。由于經濟不發達,衡水市書店少、文化場所少,城市基礎文化設施不完善,投入不足,難以體現城市文化品味,農村文化建設亟待加強。

2.衡水市公共圖書館狀況。衡水市圖書館起步較晚,于1998年開館,藏書量近10萬冊。大多是社會捐贈圖書,報刊閱覽室有30多種報紙和400多種期刊供讀者閱覽[1]。筆者通過調查發現,當前衡水市公共圖書館服務中存在著較多的問題:(1)當前,衡水市公共圖書館面臨著與企業相似的境遇,雖然政府仍在投資,但資金相對短缺,無力購置大量資源。(2)設備老化,數字化資源的建設跟不上社會需求的發展。(3)缺乏專業技術人員。衡水市圖書館由于起步晚,當地的經濟欠發達,缺乏吸引人才的硬件設施,造成人才短缺。

3.衡水市民閱讀狀況。筆者調查發現,衡水市民60%以上不知道衡水市圖書館的具置,更談不上去圖書館閱讀,而大多數書店以各種考試圖書為主。絕大多數市民每年閱讀書籍不超過三本。在調查過程中發現,極少有人為了陶冶情操、增長知識而閱讀書籍,大多為了消遣看一些娛樂雜志、流行小說等。

二、衡水學院圖書館的狀況

1.衡水學院于2005年升格為本科院校,作為學校架構重要組成部分的圖書館實現了管理的現代化、自動化、網絡化。衡水學院圖書館館舍面積為15500平方米,設有閱覽座位3500多個;現有藏書76萬余冊,涵蓋文學、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等各個方面;期刊1000余種,報紙800多份;音像資料10672套;計算機280余臺,可供讀者使用的信息點達1000余個;專家研究箱24個。并且衡水學院圖書館有一批素質較好的專業技術人員,建立了圖書館工作和服務的自動化與網絡化系統。

2.衡水學院圖書館雖然擁有這些優勢,但是仍然沿襲傳統的做法,至今沒有向社會開放,也沒有建立起參考咨詢系統,因此難以發揮高校圖書館為當地書香社會建設服務的作用。

三、利用當地高校圖書館,建設書香社會

1.圖書館進行閱讀指導服務

衡水學院圖書館工作人員的專業技術水平高,人員配備比例均衡,文化水平高,學科專業齊全,工作經驗豐富,可以解答讀者提出的各種問題,對特殊需求的讀者可以給予針對性、系統性的指導服務,還可以針對讀者個人特質與特殊需求,主動建議適合的閱讀素材,進而提升讀者的閱讀素養,有助于讀者人格正常發展,促進讀者心理健康。

2.開展多媒體閱讀活動

衡水學院圖書館應開展多媒體閱讀,大幅度開展諸如以傳播新知識、新文化、新技術為宗旨的講座,這些講座涉及文化、教育、科技等各個方面。因此,學院應主動開展營造“書香學院”,豐富師生精神生活的活動,并通過學生帶動家長讀書,形成“書香家庭”。社區應開展征文活動,通過讀書知識競賽,讀書演講,讓民眾更樂于閱讀并妥善利用圖書館。根據我國城市經濟較農村發達,市民文化素質較農村居民高,讀書意識較農村居民強的特點,我們認為推進全民讀書活動,應采取由城市帶動農村的策略,先在全國城市中推進全民閱讀,由城市帶動農村居民參與閱讀活動。在活動中,可以評選書香家庭、書香社區、書香學校等;可以成立讀書俱樂部,書友會,讀書沙龍,交流讀書心得,進行讀書征文活動;可以建立各種讀書協會,通過開展各種形式的讀書活動、讀書工程、家庭讀書、親子閱讀、讀書(報、刊)知識競賽活動等,倡導大眾閱讀,體驗閱讀的快樂,感受知識的魅力。為了激發人們的讀書熱情與創作激情,衡水學院圖書館應對弱勢群體開展免費閱讀活動,為希望小學下鄉送書,資助貧困學生,為住院的讀者提供送書、送刊服務,等等。開展網絡閱讀、手機多媒體閱讀??傊?和諧社會需要公民素質的極大提高,公民素質的提高離不開社會閱讀的普及和書香社會的建設。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全民族的閱讀水平;全民族參與閱讀,是學習型和諧社會的重要標志。

四、結語

讓閱讀成為精彩人生的開始,培養全民閱讀的風氣,引領閱讀文化,在閱讀中開啟智慧,營造書香社會,共享閱讀人生,建設一個讀書和愛書的學習型和諧社會,是高校圖書館肩負的重大歷史使命。

參考文獻:

[1]省略/libintro/sjz_info.asp.

[2]白瑞明.高校圖書館推動全民閱讀共建書香社會[J].新西部,2007,(20):223.

[3]王立革.市校攜手共建書香社會[J].教研探索,2008,(8):6.

第6篇

關鍵詞:MTI教育 借鑒 技術寫作

一、MTI課程設置現狀

經濟全球化加快企業“走出去”步伐,必然要求企業產品文檔化。市場對翻譯人才的需求不再僅僅局限于翻譯,而是需要能夠將產品信息、產品生產流程等運用中英文進行文檔化的技術寫作人員。而人口紅利逐漸消失,企業需要技術文檔以減少其在技術支持和售后服務上的成本投入。

維基百科(Wikipedia)中提到技術寫作“是一種技術傳播的形式,屬于正式寫作文體,應用于計算機硬件和軟件、化學、航空和航天工業、機器人學、金融、家用電器、生物工藝學等諸多領域”。其涉及到一切用于傳遞技術信息的文本類型,包括技術報告、軟件操作手冊、工藝流程、各種說明書、招商材料、商務策劃書、可行性研究報告、培訓方案等文本寫作。

因此,應適應全球經濟一體化及提高國家競爭力的需要,全國159所高校開設MTI專業,以培養能夠適應國家經濟、文化、社會建設需要的高層次、應用型、專業性口筆譯人才。 高校MTI教育要符合市場需求,開展校企合作,以培養應用型、職業型翻譯人才。應市場需求,拓寬MTI學生的職業就業渠道,對MTI教學增加技術寫作課程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

二、MTI教育與技術寫作

(一)技術寫作與專業科技翻譯

MTI教育培養專業口筆譯人才。針對筆譯方向,技術寫作與專業科技筆譯都要求從業人員精通中外語種互譯,并掌握一定的專業領域知識。二者相似但又有所不同。Hallman ( 1990) 曾指出,技術寫作的目的是告訴讀者如何做一件事,而科技翻譯則告訴讀者別人認為如何做一件事。

科技翻譯中從業人員查閱相關專業領域知識,以全文文本為依據進行翻譯,不參與產品研發流程。而技術寫作人員獲得的文本一般只為提綱、概述等,他們要參與了解產品研發流程,并基于自身對產品的了解,以用針對特定受眾通俗易懂、簡潔明了的語言對文本進行編寫。

(二)技術寫作豐富翻譯人才的服務范圍

MTI教育培養的翻譯人才更多地為市場提供本地化翻譯服務。而技術寫作涵蓋了本地化翻譯服務。與本地化翻譯服務相比,技術寫作在地域上服務范圍更廣。前者主要致力于某一國家、地區、區域等具有鮮明特色的特定范圍的本地化服務,后者則包括本地化(適用于特定范圍)、國際化(同時適用于不同范圍)和全球化(適用于國際市場)等服務。

(三)技術寫作促進MTI教育下人才發展多元化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市場對翻譯人才需求的變化,“翻譯服務”行業日新月異,逐漸演變為如今的“語言服務”行業。據《中國語言服務業發展報告2012》稱,語言服務業作為新興服務業,包括翻譯服務、本地化服務、語言技術與輔助工具開發、翻譯培訓與多語信息咨詢等內容。

而技術寫作是具有較高附加值的新型翻譯服務,是集翻譯、創新、創作于一體的新型語言服務形式,符合市場對翻譯行業發展的新需求。

三、高校MTI教育開設技術寫作課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技術寫作在國外的發展與訓練

1.高等院校課程開設

高等院校獨立開設技術寫作專業,如美國的密歇根州立大學、中佛羅里達大學、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杜佩奇大學等,荷蘭的屯特大學等。德國的應用技術類大學也開設有技術寫作專業,學制較短,課程設置顯著特點是設置職業實踐學期。

2.跨專業繼續教育

學生在本科階段修讀其他專業,獲得學位后接受繼續教育,學習技術寫作。如紐約技術大學,學制一到兩年。

3.專業協會

技術寫作人員注冊成為如美國的STC、德國的TEKOM等協會會員,定期交流分享行業信息和學習心得。經常參加行業內人員組織的webinar研討會,瀏覽一些如http:/// 和http:/// 等相關技術寫作的網址,獲取行業最新信息。

國外技術寫作訓練采取學位教育與執業資格培訓、認證相結合的方式。如美國STC協會頒發的“CPTC(The Certified Professional Technical CommunicatorTM ) ”認證證書和德國TEKOM協會頒發的“Technical Writer(tekom)”認證證書。

(二)對我國高校MTI教育開設技術寫作課程的啟示

1.教學目標

技術寫作課程旨在培養譯員在翻譯能力基礎上的技術寫作能力,以滿足市場導向性和行業發展要求,拓寬譯員的職業就業渠道,提高職業競爭力。

2.教學內容

技術寫作原則:

清晰:中心突出,主旨明確,意圖清楚。

準確:客觀真實,確切無誤地傳達技術信息。

簡潔:以圖表、圖示、圖像等可視信息輔助文字信息,闡明主題。

規范:符合各類文本的專業寫作規范。

用戶體驗分析原則:

用戶體驗角度:站在用戶角度體驗用戶需求,根據用戶閱讀習慣、文化差異、性別、年齡、地區不同來調整文本內容和格式。

目的分析:根據文本用途設計文本風格、寫作方式、文本排版形式等。

測試分析:完成文本并交付之前要對文本可用性進行測試,確保有效性,能夠切實為用戶提供有用幫助。如發現問題,應及時修正。

3.技術寫作對學生要求的能力培養

基本素質方面:從業人員要有足夠耐心和細心,確保文本中圖片、時間和數字等的精準。同時要有自覺意識,主動學習專業書籍和文章,搜集技術群消息,做到勤學多問、多做筆記、多思考。

技術寫作要求技能:文本中英文轉換要求從業人員精通中英文表達和寫作;文檔內容涉及計算機知識以及軟件工具的使用要求從業人員掌握中英雙語計算機知識;與前端研發人員以及后端測試人員的溝通要求從業人員具有良好的語言組織能力。

工具使用方面:vasont、adobe acrobat、notepad、bcompare、framemaker。

專業領域知識: 技術寫作涉及各行各業知識,從業人員掌握一定專業領域知識,才能向特定受眾更準確地傳達技術文本信息。

業余提高方面:可以選擇國外技術寫作在線課程,補充知識。并定期參加一些協會組織的研討會,掌握學習最新行業動態。

4.師資方面

翻譯理論等基礎課以校內翻譯專業教師授課。軟件工具使用方面的知識由有計算機專業背景的教師講解。同時從企業聘請專業技術寫作者、本地化專家等作為高校客座教師,為學生講解實踐知識。

5.實踐方面

教學采用實例講解、案例分析、實踐訓練;技術寫作沙龍定期舉辦,學生個人成果展示、心得分享;開展專題講座;日常教學與網絡授課相結合;在線技術寫作群探討、群論壇、疑難解答等方式互動。

開展校企合作,組織學生到企業實習,要求學生參加實戰項目訓練,定期對項目進展情況、所遇難題、學習心得等做出匯報。

6.學習互助平臺建立方面

建立一個翻譯工具輔助平臺,此平臺集合了各種技術寫作要用到的軟件工具以及技術寫作相關的各種信息。學生之間可以及時交流互動,上傳分享行業信息,軟件使用和文本寫作心得,最大限度地輔助學生學習。

四、結語

技術寫作作為技術傳播手段的一種,能夠經濟、高效地向特定受眾準確傳達技術信息,符合當前經濟發展要求。能夠有效促進我國企業“走出去”,與國外企業進行技術交流,獲得最大經濟效益。而隨著語言服務行業的日新月異,本地化翻譯服務需要發展技術寫作以適應行業發展需求,擴展翻譯服務范圍。因此,MTI教育開設技術寫作課程具有現實可行性和發展戰略性意義。

參考文獻

[1] Newmark,Peter.About Translation[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6.

[2] Gould,J. R.&W. A. Losano. Opportunities in Technical Writing Careers [M].New York:McGraw-Hill,2008.

[3] 唐繼衛.加強翻譯碩士教育工作 適應翻譯產業發展需要[J].中國翻譯,2010(1).

[4] 許鈞.關于翻譯碩士專業學位教育的幾點思考[J].中國翻譯,2010(1).

[5] 李瑞林.從翻譯能力到譯者素養:翻譯教學的目標轉向[J].中國翻譯,2011(1).

[6] 王傳英,崔啟亮.本地化行業發展對職業翻譯訓練及執業認證的要求[J].中國翻譯,2010(4):76-79.

[7] Hallman,M.Differentiating technical translation from tech-nical writing[J].Technical Communication,1990(3):244-247.

[8] 苗菊,高乾.構建MTI 教育特色課程――技術寫作的理念與內容[J].中國翻譯,2010(2):35-38.

第7篇

近年來,我們把隊伍建設作為履行統計職能、提升工作水平的突破口,緊緊圍繞“用數據說話、為決策服務、做扎實工作、跨戰略新高”的主題,以打造和諧統計局為平臺,瞄準把統計部門建設成為“全市的數據庫、經濟社會發展的預警機、重大決策的參謀部、專項普查與考核的承辦者、統計執法的行為主體”的目標,努力提高全體職工的“五種能力”(獨立工作能力、調查研究能力、快速反應能力、協調協作能力和創造創新能力),以此帶動統計工作實現“三大突破”(突破就數論數的業務局限,透過數據看發展,讓數字更加鮮活起來;突破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的狹隘意識,建言獻策謀發展,使隊伍全面活躍起來;突破自我封閉的良好感覺,服務大局保發展,把作用充分發揮出來)。具體我們抓了“四個加強、四個提高”:

一、加強文化建設,提高和諧力

文化是隊伍建設之魂。圍繞打造和諧統計局,加強統計文化建設,開展了六項主題活動:一是開展統計知識競賽。平時要求每個職工要熟悉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情況,重要數據要做到爛熟于胸。以科室為單位,全員參與,以應知應會的統計知識和相關數據為內容,組織了一場知識競賽,并對優勝者進行表彰獎勵。在全局掀起了強記統計數據、學習統計知識的熱潮。二是聘請專家講座。從大慶石油學院請來社會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為全局職工做創建學習型組織的專題報告,使大家從建立學習型組織——提升學習力,實現領導的轉軌——提升領導力,實現員工素養的提升——提升溝通力,感受和創造幸?!嵘腋AΦ人膫€方面進一步深化了對統計文化內涵的理解和創建和諧統計局的自覺性。三是開展主題演講。為了把統計文化建設引向深入,開展了“打造和諧統計局大家談”主題演講活動。大家圍繞“什么是和諧、如何創和諧、自己怎么辦”,談觀點、提建議、講對策、明志向、表態度,暢所欲言,把演講會開成了打造和諧統計局的動員會、誓師會、推進會,進一步增添了齊心協力干事創業的動力,增添了在輕松愉悅中相處共事的親和力,增添了以誠相待共榮共進的向心力。演講活動結束后,我們專門編印了一本《打造和諧統計局大家談獲獎作品》,在市直機關引起了較大反響。四是弘揚統計職業道德榮辱觀。結合學習落實總書記提出的社會主義榮辱觀,在全局職工中宣傳樹立了“以忠誠統計為榮,以背叛統計為恥;以實事求是為榮,以弄虛作假為恥;以踏實工作為榮,以嘩眾取寵為恥;以依法統計為榮,以違法亂紀為恥;以服務發展為榮,以損害發展為恥;以公開公正為榮,以暗箱操作為恥;以嚴守秘密為榮,以泄漏秘密為恥;以樂于奉獻為榮,以追名求利為恥”的統計職業道德榮辱觀,為打造誠信統計、服務統計、和諧統計奠定了思想基礎。五是重溫“鐵人精神”、“大慶精神”接受再教育。*年10月組織全體職工參觀了新落成的大慶油田歷史陳列館和鐵人紀念館,集中進行了一次生動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大慶精神和“鐵人”精神再教育。職工們被“鐵人”事跡和大慶精神所感染,紛紛撰寫參觀心得體會,抒懷,以文言志,在全局掀起了學“鐵人”、講奉獻、講實干的熱潮。全局共撰寫心得體會33篇,我們把這些文章編輯成冊,作為統計文化建設的成果和職工思想教育的教材,并對優秀的文章進行了表彰獎勵。六是開展“書香統計”豐富文化內涵。號召全體職工多讀書、讀好書,充實自己,凈化心靈,培養健康的情趣。并集體選購了《細節決定成敗》、《于丹<論語>心得》、《統計調研世界》、《中國統計》、《經濟研究參考》、《中國信息報》等一批重點書刊推薦給職工,讓職工在讀書中享受快樂,得到提高。目前,已自發撰寫讀書心得體會22篇,在統計信息網上進行交流,書香統計氛圍日漸濃厚。通過這些主題活動,結出了豐碩的文化之果、文明之果,大慶市統計局先后被授予市級文明單位和省級文明單位,全員受到了增發一個月工資的獎勵。最近,又通過了省級文明單位標兵驗收,將在*年正式授牌。

二、加強制度建設,提高戰斗力

制度是增強隊伍戰斗力的保障。我們以全員目標責任制為統領,靠目標激勵斗志,靠制度管人管事。一是定崗定責,目標化管理。我們把局、隊18個科室工作逐一定性定量,圍繞全局年度目標分解到科室、到崗位、到人,形成大慶市統計局年度目標管理考核實施方案,按日常業務、重點工作、創新項目三大類細化為9個中項30個小項,每一項都制定出無可爭議的考核標準和兌現辦法。使人人有壓力、有動力,靠個體的創造力增強集體的戰斗力。二是健全制度,規范化管理。制定了數據質量監控評估、統計信息、基礎規范化建設、后勤保障、統計分析審批、經費支出、請示報告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如在統計數據管理方面,實行內部嚴格審核,一個窗口對外。科室召開專業會議、對上對外提供相關資料、接發公文和會議通知、經費車輛管理等等都有一整套的規范管理辦法,做到了管嚴管細,不留死角。三是以人為本、人性化管理。多年來,我們深深體會到,單位把職工放在心上,職工就會把事業裝在心里。從關心職工的健康出發,每年組織一次全員體檢,為職工建立健康檔案,先后有8名職工通過體檢發現了重大疾病或隱患,都得到及時治療。從關心職工的生活考慮,每逢重要節日,力所能及地為大家謀取福利,改善生活;對離退休職工和困難職工進行走訪,送去溫暖。從改善辦公條件考慮,積極爭取財政支持,更新辦公桌椅123套,添置微機50臺,并為每名職工購買了簡易頸椎牽引器,用來緩解辦公疲勞。從關心職工思想出發,發動大家積累統計工作中的“感動瞬間”,抓住統計人的一幕幕感人情景,在統計信息網上進行交流,互相激勵,互相學習。點點滴滴、日積月累的管理,使職工時刻感受到集體的力量、組織的關懷、大家庭的溫暖,更加熱愛這個集體、熱愛統計工作,為統計事業增光添彩。

三、加強作風建設,提高凝聚力

作風是隊伍內聚力的外化表現。我們在實踐中,一是靠弘揚正氣取信。領導班子帶頭,堅持一視同仁,不搞親親疏疏;堅持團結協作,不搞分工分心;堅持公開公正,不搞小恩小惠;堅持民主決策,不搞獨斷專行;堅持任人唯能,不搞平衡照顧;堅持和睦相處,不搞勾心斗角;堅持清正廉潔,不搞假公濟私,在全局上下形成了有話講在當面、坦誠相見、和諧共處、風清氣正的良好局面。二是靠求真務實樹威。全局上下倡導“不看平時說什么,關鍵看做了什么”的風氣,以一種踏實的干勁、平常的心態、進取的精神對待工作、對待同志、對待名利,從而樹立了對工作一絲不茍、對數據敢于較真、對違法現象敢于處理、對上敢于說真話、對統計信譽敢于負責的隊伍形象,贏得了社會的認可和好評。三是靠榜樣力量勵志。我們注重從內部挖掘潛力,發現亮點,樹立典型,用身邊人、身邊事教育引導大家,并且與推薦提拔干部、啟用優秀人才緊密掛鉤。僅*年,經積極向上推薦,有3名同志走上了處級領導崗位。經過公平競爭上崗,有11名同志走上了科級工作崗位。同時,對15名干部進行了崗位輪換。這樣,使大家都受到了激勵,看到了希望,增強了動力,整體凝聚力、戰斗力明顯提高。

四、加強業務建設,提高創新力

業務是隊伍建設的主體。在做好日常性基礎業務建設的同時,我們采取“三抓”促進全員素質再上新臺階。一是抓創新,挑戰自我。統計工作創新,既是時代的要求,又是自我加壓自我挑戰,也是鍛煉隊伍提高隊伍。近年來,我們大膽推行了第三產業統計調查,實現了由通過財務報表推算到抽樣調查、重點調查、全面調查相結合的完整調查體系的轉變,中國信息報專欄刊發了我市的具體做法,多家兄弟省市來我市進行交流;探索建立大慶高新區經濟核算指標體系,結束了長期以來只有技工貿總收入,沒有分產業增加值和GDP總量的局面,為評價高新區發展和全市經濟決策提供了依據;參照國際上通行的綠色GDP核算方法,開展了大慶綠色GDP模擬核算,并獲得了初步核算數據,得到了市領導的認可;積極落實哈大齊工業走廊跟蹤監測統計,為大慶發展接續產業乃至全省工業重大決策提供了翔實可靠的基礎數據。這些統計方法制度的創新,背后是大量心血和汗水的付出,是統計隊伍能力和水平的一次升華。二是抓熱點,展示自我。統計工作不僅僅是一組組數據的簡單提供,更重要的是抓住經濟社會發展的熱點,及時反映動態,提出建議,參與決策。幾年來,我們緊緊圍繞匯率調整、油價波動、投資效益、住房價格等社會熱點難點問題,先后向決策層提供統計專呈81期,每期針對一個問題用數據講明現狀、分析原因、預測趨勢,為領導決策提供有價值的參考意見。僅*年,市領導對統計專呈批示20余次,多次在公開場合引用和提出表揚。三是抓服務,實現自我。我們通過定期匯報有關數據和預測情況,讓領導心中有數;通過提供咨詢服務,提高統計數據的利用效果;通過編印資料手冊,宣傳經濟社會發展成果。配合全市“兩會”召開,我們連續三年印發了《數據解讀:大慶發展的新軌跡》、《數據盤點:“十五”變化與輝煌》、《亮點:又好又快的*》,為“兩會”的成功召開營造氛圍、提供參考,得到了市領導和各界一致好評。正是在業務建設上長抓不懈,統計工作的視角更加開闊,服務水平不斷提高,創新能力進一步增強,不僅收獲了豐碩的工作成果,整個隊伍建設也由此邁上了新的高度。

第8篇

【關鍵詞】 延續性護理; 頸內動脈剝離術; 生活質量; 并發癥; 用藥依從性

Influence of Continuity Nursing on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after Discharge from Hospital of Internal Carotid Artery/LIANG Xiang-ming,LAI Cai-yu.//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7,14(02):098-102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continuity nursing on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after discharge from hospital of internal carotid artery.Method:A total of 5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stripping were selected from March 2013 to March 2016 in our hospital.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experimental group(n=25) and the control group(n=25).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nursing and discharge guidance,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based o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continuity of nursing care was given within 6 months after discharge.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was compared of two groups after 6 months of discharge.The application of QOL C30(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re-Core30) questionnaire to physical function,psychological function,social function and physical state of 4 functional sub volume to evaluate two patients discharged from the hospital after 6 months and the quality of life,and compared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after discharge medication compliance.Result:After 6 months,1 patient had dizziness discharged pati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1 case had neck restricted activity,while the control group 5 patients had dizziness,3 cases had neck activity limitation,the complication rate of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P

【Key words】 Continuity nursing;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dissection; Quality of life; Complication;Medication compliance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People’s Hospital of Maoming City,Maoming 5250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7.02.025

延續性護理是一種優質護理服務,其以患者為中心從醫院延續到患者家中,是在護士和患者與其家庭成員之間進行的一種有目的的互動,一種從醫院走向社會,走向家庭的延伸護理服務模式,是為了促進和維護患者的健康[1]。頸動脈內膜剝脫術(CEA)是治療頸動脈狹窄的金標準,其是將頸動脈內膜切開并將增厚的內膜剝離而使血管再通的一種手術[2]。由于頸內動脈剝離術患者出院后中斷了專科護理,而患者家庭照護人員陪護經驗和相應的醫學護理知識相對較缺乏,容易使患者出院后引發各種并發癥及意外[3]。而延續性護理干預通過記錄與延續性了解患者個人信息、臨床資料及病情,對護士更好地掌握患者情況有利, 也有利于出院后對患者進行針對性和有效性的電話隨訪和家庭回訪[4]。本文通過對頸內動脈剝脫術患者實施延續性護理,探討其對患者出院后生活質量的影響,取得滿意效果?,F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3月-2016年3月本院收治的行頸內動脈剝脫術患者50例,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試驗組(n=25)和對照組(n=25),研究已經倫理學委員會批準,患者知情同意。納入標準:通過數字減影血管造影(DSA)、CT血管造影(CTA)頸部血管彩超等方法,篩選50例頸動脈狹窄≥50%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行頸內動脈剝脫術。排除標準:有嚴重心、肝、腎功能不全者,合并精神疾病或意識障礙者,近1 年可能行血管內介入治療者。試驗組男14例,女11例,年齡60~78歲,平均(65.68±2.56)歲;對照組男15例,女10例,年齡61~79歲,平均(65.65±2.53)歲,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等基本資料相比,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及出院指導,試驗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在出院后6個月內給予延續性護理。

1.2.1 對照組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的護理方法,包括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導,并只接受患者的復診或電話咨詢。出院前護士應根據每位患者的實際情況做好健康宣教,由于患者為老年人多合并基礎病,告誡患者保持情緒穩定,精神愉快,并且生活要有規律,宜進食高蛋白質、及高維生素的軟食,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告知患者戒煙,減少血栓及腦血管痙攣的發生率,指導患者經常練習頸部運動以防止發生瘢痕攣縮,教育患者做好血壓監測,并囑咐患者在出院期間口服抗凝藥的時,需對凝血時間進行定時復查出,并提高服藥依從性,防止血栓再形成,教會患者對有無出血傾向進行自我觀察,警惕迷走反射、高灌注綜合征的發生,如有頭暈,視力障礙、心悸、惡心、嘔吐等癥狀時需及時就醫,告知患者禁止進行頸部按摩推拿以及防止發生外力撞擊。

1.2.2 試驗組 試驗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實施延續性護理干預。(1)建立出院患者健康檔案,根據患者姓名、年齡、性別、聯系方式、住址、文化程度、職業、收入情況、家庭情況、治療過程以及預后情況等項目對每位患者建立檔案。(2)結合患者的臨床資料,應用延續護理方法,根據家屬對患者康復的支持配合以及家庭護理的需求等情況,建立患者家庭護理檔案和回訪登記表, 有針對性的根據護理檔案制定護理方案,有持m性、專業性對患者進行家庭護理與指導。(3)成立相應的延續性護理小組,為出院的每位患者提供健康隨訪,并根據為患者提供的相應的疾病知識手冊對患者生活中的疑問進行耐心解答。(4)在延續護理回訪登記表中對患者出院后復診時間進行詳細記錄, 并標記在日歷上做好提醒,同時交由專門護士保存,及時提醒患者準時來院復診。(5)護理小組人員對患者定期電話回訪,以對患者是否遵醫囑用藥、是否定期自測血壓以及家庭自我護理等情況進行了解,并了解患者健康教育內容飲食、功能鍛煉以及休息等方面的落實情況,如患者有遺忘的內容,需再次詳細向其宣教直至理解,護理人員需對患者強調樹立正確護理意識以及遵守家庭護理要求的重要性。(6)可借助患者家屬的力量,從患者家庭照顧者中對患者用藥的依從性與家庭護理中所遇到的困難進行詳細了解, 并針對性地對存在的問題提出個體化解決方案以及提供健康教育等。(7)定期就患者家庭護理的共性問題開展專題講座,邀請患者及其家屬參與講座,患者家庭中也可相互交流護理心得,提高認知度,促使其更好地落實。

1.3 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患者出院6個月后并發癥的發生情況;(2)根據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re-Core30(QOL-C30)問卷[5],以心理功能、軀體功能、社會功能和物質狀態4個功能子量表對兩組患者出院 6個月內的生活質量進行評價,每項分值1~5分,總分越高說明患者生活質量越好;(3)比較兩組患者用藥依從性,將用藥依從性分為三個等級,完全依從:患者能完全按照醫囑用藥;一般依從:患者基本有按醫囑用藥,時有用量不準、漏服等不規范行為;不能依從:患者經常不能按醫囑用藥,甚至未經醫生同意便自行停止用藥[6]。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6.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 字2檢驗。以P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出院6個月后并發癥發生情況 試驗組患者出院6個月后1例偶有頭暈,1例頸部活動受限,而對照組5例偶有頭暈,3例頸部活動受限,兩組并發癥發生率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字2=4.50,P

2.2 兩組患者出院6個月后生活質量比較 試驗組QOL-C30問卷總分及軀體功能、心理功能、社會功能和物質狀態各功能子量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

2.3 兩組患者出院6個月后用藥依從性比較 試驗組用藥依從性完全依從率為72.00%(18/25)明顯高于對照組的32.00%(8/25)( 字2=8.01,P

3 討論

延續性護理是住院護理的延伸及整體護理的一部分,是一種使患者出院后仍能持續得到相關衛生保健,以促進其康復,可使衛生服務成本及再住院率降低,對社會經濟效益起到良好作用[7-8]?;颊咴谧≡浩陂g雖然其已經解決大部分的健康問題,但許多患者在出院后回到家庭中仍有各種健康問題出現,因此,患者出院后仍然有較高的健康照護需求[9]。美國老年協會于2003年對延續性護理進行了定義,即延續性護理是經過實施科學合理的計劃,其中包括經由醫院制訂的出院指導計劃、轉診、患者出院回歸家庭或在社區后對患者進行持續指導與隨訪,以保證患者在同一健康護理場所或不同的健康護理場所受到不同水平的連續性與協作性的護理,一般是指從醫院到家庭的延續[10-11]。頸內動脈內膜剝脫(CEA) 一旦發生嚴重并發癥,常常導致患者傷殘或死亡,是一種具有高風險性的手術,而目前CEA 是最簡單、最經濟有效的治療頸動脈狹窄和閉塞的方法[12-13]。

本研究發現,試驗組患者出院6個月后并發癥發生情況少于對照組,且QOL-C30問卷總分及軀體功能、心理功能、社會功能和物質狀態各功能子量評分均高于對照組,且試驗組的用藥依從性明顯高于對照組(P

綜上所述,對頸內動脈剝脫術患者出院后實施延續性護理能有效預防遠期并發癥,可明顯提高患者的用藥依從性,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李雨昕,楊茜,李娜,等.微信在中青年慢性腎病患者延續性護理中的應用研究[J].瀘州醫學院學報,2016,39(2):166-169.

[2]徐旭東.頸動脈狹窄行內膜剝脫術病人圍術期血壓的護理[J].全科護理,2013,11(9):824-825.

[3]潘文妍.延續性護理在出院后腦出血患者中的應用[J].右江民族醫學院學報,2010,32(3):458-459.

[4]楊曉君.個體化延續護理對改善高血壓患者生存質量的效果觀察[J].今日健康,2015,14(3):191.

[5]肖錫波.人性化護理在剖宮產手術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鄉村醫藥,2015,22(16):68-69.

[6]賈煥琴,李曉芳,武艷,等.延續護理對老年高血壓病患者院外用藥依從性的影響[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6,16(8):1237-1239.

[7]钷.延續性護理對慢性腎衰竭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6,7(2):212-213.

[8]許繼晗,蘇永靜,黃賢麗,等.腦卒中患者延續性護理的研究進展[J].現代臨床護理,2012,11(6):83-86.

[9]張晉峰.2型糖尿病病人家庭延續性護理效果觀察[J].護理研究:下旬版,2015,29(3):1142-1144.

[10]魏梅,陳煥娣,譚靜,等.延續性護理干預對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廣東醫學,2013,34(9):1473-1475.

[11]楊晶.淺談援護中心在延續性護理服務中的作用[J].護理研究:中旬版,2014,28(8):2915-2916.

[12]凌靜,謝麗葉,陳瑩,等.無縫隙護理模式干預對頸內動脈內膜剝脫手術患者心理狀況的影響[J].吉林醫學,2014,35(33):7467-7469.

[13]曾而明,徐春華,陳超,等.頸內動脈內膜剝脫術治療癥狀性頸內動脈狹窄臨床研究[J].國際神經病學神經外科學雜志,2015,42(4):338-341.

[14]葛兆敏.臨床護理路徑對心血管病患者遵醫行為的影響[J].中外醫學研究,2015,13(3):97-98.

[15]李曉娟.延續性護理實踐研究進展[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4,30(17):2164-2166.

[16]任暉,李明子.出院后健康指導對胃癌手術患者早期康復的影響[J].中華護理雜志,2010,45(9):773-776.

[17]欒雯,邵紅,景淑文.延續性護理在糖尿病患者康復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中國中醫藥科技,2014,21(2):244-245.

[18]張勇,白珍,張國強,等.綜合護理干預在降低精神病患者危險中的作用[J].現代醫學,2012,40(1):8-10.

[19]王敏,李玉琢,李莉艷,等.延續性護理對肺結核手術后出院患者的影響[J].現代醫學,2012,40(4):490-492.

第9篇

關鍵詞 E-learning 爾雅通識教育平臺 高校教育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近年來,隨著網絡信息化時代的快速發展, 出現了D-learning、M-learning、B-learning、U-learning 等學習方式。然而,后續多種學習方式的出現,都依托于E-learning 的不斷完善和發展。那什么是E-Learning 呢?E-Learning 就是基于Internet 網絡(互聯網、局域網、衛星廣播網)開展學習與教育活動的一種新的學習方式,它與當前強調的以學習者為中心,通過在交互式學習環境中為學習者提供網絡課程、多媒體素材、多媒體課件、題庫、案例等數字化內容,從而有效促進學習者知識與能力的發展。E-Learning 的興起將為教育在信息社會的發展帶來新的契機。而爾雅通識教育平臺的誕生和成功運行則是E-learning學習方式的一個成功典范。

1 當前爾雅通識教育平臺的E-learning模式在國內高校發展現狀

21世紀要求高等教育培養知識廣博、具有創新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人才,而我國現行高等教育的主要弊端是專業分割過細,知識結構單一,素質教育薄弱,這已嚴重影響高水平人才的培養。因此,爾雅通識教育平臺以全人教育為理想,匯集國內外名師,借鑒世界一流大學的經驗,吸收了國內外通識教育的發展經驗,設計出具有爾雅特色的通識教育課程學習系統和第二課堂。

目前,國內大約有600多所高校紛紛引進爾雅通識教育平臺,不僅拓寬了各高校通識教育選修課資源,緩解了學生們選課難的問題,而且這種E-learning的學習方式,一方面給大學生們帶來了全新的學習理念和體驗;另一方面也對高校長期盛行的傳統的面對面的課堂學習模式發起了挑戰。

2 爾雅通識教育平臺產生的積極影響

爾雅教育以國外先進教育體系為參照,邀請國內外著名學者專家、各學科領域名師親自授業解惑,經過精良的后期加工制作,為學子呈現出最優質的通識課程。爾雅通識教育公司為高校學子提供的這個數字化學習的平臺,對學生、高校和社會都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1)教育理念新。傳統的教育模式下,是以教師為中心,課堂為場地開展的師生之間的教與學的活動。而我們如今的社會,生活節奏與知識增長速度都大大加快,低效率的傳統教育模式難以適應信息社會知識更新換代的發展需求。而以爾雅通識教育為代表的E-Learning學習模式,則給解決傳統教育面臨的這個難題帶來了曙光。

網絡時代的到來,E-Learning 的興起,給學習者以新的思維和媒體應用,而爾雅通識教育平臺的推廣,逐漸從教師為中心的教學結構轉向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結構,從傳授課本知識轉向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動手能力,這種聚“自主性、開放性、進階性”為一體的全新學習模式,打破了傳統教育重在“教”的理念,而突出強調學生自主“學習”,這正好契合了E-Learning 自主、個性、創新的新教育理念,也正是E-Learning 最能夠發揮優勢的方向。

(2)教育方式靈活。E-learning的學習方式之最大優勢就是不受時間、地點、空間、傳授者等因素的限制,可自由選課、自由安排學習時間,隨時隨地與老師和同學在線進行互動,交流學習心得。這種網絡學習非常方便,有著傳統教育模式無可比擬的優勢。爾雅通識教育平臺則恰恰提供了全新的靈活的教育方式,其主要產品為爾雅通識課學習系統和第二課堂,最大的特色表現為:足不出戶就能聽到來自名校名師的名課;提供internet就能夠獲取到更多的課程知識,開拓視野;網絡學習方便、自由。

(3)優質資源共享,資源效益最大化。爾雅教育企業邀請了國內知名高校、科研機構的知名教授、學者親自授業解惑,經過精良的后期加工制作,為學子呈現出最優質的通識課程,即使足不出戶也能聽到來自名校名師的名課。目前爾雅教育視頻已經完成2000多位名家、名師拍攝制作,擁有全部獨立知識產權,內容涵蓋經濟管理學、教育社會學、基礎科學、工程技術、文學、歷史學、哲學、醫學、農學等10個專輯,近80個學科門類;每個學科系列的選題和講授名師均由專業的學術委員會精心策劃挑選。爾雅教育平臺提供的課程和講座的授課老師都是相關領域的學術權威和學科帶頭人,其中包括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諾貝爾獎獲得者、長江學者、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等。這些優質的師資力量有力地保障了所有視頻內容的權威性和前沿性,針對不同地區的高校學生而言,優質資源共享,能夠使資源效益最大化,同時也能適當減少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帶來的資源共享上的不公平。

3 爾雅通識教育模式的不足

(1)對學生教育管理困難。爾雅通識教育平臺提供的網上在線學習方式,一方面為學生學習提供了便捷性、靈活性和極大的自由度,但另一方面它也使部分學生鉆了網絡學習的空子,刷課時、視頻開著卻干別的事等現象,這種網絡的局限、管理的困難再加上學生學習的自覺性不強、自律性不足等情況,最終這種初衷很好的數字化學習方式有可能流于形式而達不到最初的預想。

(2)缺乏面對面互動教學的情景與效果。雖然爾雅通識教育平臺為學生提供了覆蓋學科門類豐富、教育師資力量強硬的優質資源,但是在線互動交流是由助教完成而非名師本人,這對師生交流的效果就已經打了折扣,既少了情景的刺激,又缺乏現場課堂討論、激辯的氣氛的拉動。

(3)績效評價不易。爾雅通識教育企業傾力打造的數字化教育和學習平臺,花費的前期投入自然不菲,而且各高校引入這個平臺,也在基礎設施建設、網絡課程平臺連接、購買網絡課程版權等方面投入不少。但對于網絡學習的績效進行正確的評價不太容易。一是通過網絡學習的學生獲得的收益很難量化,很多收益都是在潛移默化中取得的,并不會在某門課的分數中就立即顯現出來。二是學生學習的自覺性、誠實性也會對學習的效果產生不同的影響。

4 提高爾雅通識教育模式績效的對策與建議

4.1 政府應重視并加大硬件設施的投入

要積極構建一個合理的E- Learning 物質平臺。盡管有人在批評高投入沒有帶來高效益,但從全世界信息化發展趨勢看,各國都在致力于教育信息化的建設,搶占教育的制高點。而我國的信息化基礎設施還有待加強,而且地區差異明顯,很多欠發達地區的學校需要投入大量資金來改善信息技術條件, 改善數字化學習環境。只有這樣,才能為像爾雅教育平臺這樣的E-learning教育方式提供基本的物質保障,也才能把這種自主、開放、創新的學習方式推廣開來,為幫助更多的學生在面對人生、面對社會、面對世界時能具備基本見識。

4.2 企業和高校應加強對在線學習平臺的管理

由于網絡課程在線學習具有自由性、隨意性和非現場監督等特點,因此更需要銷售產品的企業和使用產品的高校加強管理。企業方面要從產品題庫設計、參考書、輔導資料的選取等方面加強對學習內容的管理,高校方面則要在配備助教、助教在線交流、考試設計和批閱等方面對網絡學習者加強管理,盡最大可能提高網絡學習的績效。

4.3 企業應建立雙向反饋機制,更好地查漏補缺

爾雅教育集團能夠提供10個專輯近80多個學科門類的網絡學習資料,作為通識教育這一塊,其內容覆蓋面已經比較全面和廣泛,但我國的高校學生的專業、背景、所在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等也千差萬別,因此不同高校、不同專業的學生對網絡教學的需求也不盡相同,因此,作為出售產品的教育企業而言,要及時建立雙向反饋機制,及時掌握學校學生的不同需求,及時更新自己提供的產品,那就要定期對教育產品的使用者進行調查和回訪,看他們有什么新的需求?有什么好的建議?在設計與開發這一重要環節中,需要研究人員深入到課堂,了解實際情況,了解學生和教師的需求,量身定做才會實用。設計者要了解需求,基層參與人員要如實反映情況,這樣才有利于E-learning學習方式的發展。

還有對使用者績效這一塊也要進行調研,效果差的產品也要及時淘汰,效果好的產品著力推薦。設計開發人員要特別注重研究的針對性和可推廣性,實現其高效率推廣。因為信息時代,知識更新換代的速度很快,教育網絡平臺的提供者也要踐行E-learning的創新教育理念。

總之,爾雅通識教育網絡平臺作為中國E-Learning領域推廣和應用的典范,目前在我國高校教育改革領域開始初步顯現它的重要影響。雖然由于目前的條件和基礎的局限,它還存在著一些不足和局限,但作為信息時代未來發展趨勢之一的E-Learning學習方式,經過不斷完善與發展,將會有更美好的發展前景,還將會有更多、更好的類似于“爾雅教育”的網絡課程或網絡平臺涌現。

參考文獻

[1] 李瑛,荊衛東.傳統學習與E-Learning 的研究與應用[J].中國教育信息化,2009(17).

[2] 趙興龍,何克抗.E-Learning 時代教育公平觀的新發展[J].電化教育研究,2010(1).

第10篇

關鍵詞:高校圖書館;微博;信息服務;營銷模式

當前,微博已經成為媒體營銷的主要方式。而對于高校圖書館來說,要想積極提升自己的服務水平,應該積極借助這一形式,能夠實現用戶的實時交流與互動,促進高校圖書館服務水平的提升。所以,筆者主要針對這一問題進行方法論的研究,從而能夠幫助高校圖書館服務水平的提升,促進圖書館的積極向上發展。

1高校圖書館信息服務營銷模式的定義與意義

對于圖書館營銷來說,主要是美國圖書館協會提出的。它的范圍主要包括服務成本、提品、服務形式以及推廣技巧等。而高校的圖書館將營銷理念引進來,并且與高校圖書館以人為核心的原則相結合,能夠使圖書館信息市場得到拓展。所謂圖書館信息營銷,是圖書館借助對信息需求的調查、收集與分析等,借助館藏豐富的資源,并且針對信息特點,在營銷理論的作用下展開的經營活動。對于高校圖書館的信息營銷管理來說,首先能夠幫助圖書館的未來發展。隨著剛剛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程(修訂)》,對高校圖書館的作用與發展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使得高校圖書館建設應該與學校發展相協調,能夠對學校的總體水平進行積極的反映;其次,能夠對讀者服務形式進行合理拓展。針對當前高校圖書館的信息服務現狀,創新型服務能力不夠。引入先進的營銷理念,能夠對讀者的需求進行積極了解,還能進行合理開發信息資源等,能夠為讀者主動、積極地傳遞信息[1]。最后,信息服務模式的發展還能幫助信息資源的合理利用。面對圖書館“藏”與“用”的矛盾,大部分的文獻資料不能發揮其擁有的價值。因此,圖書館與讀者的積極溝通是非常必要的,能夠使讀者的需求得到充分地滿足。

2高校圖書館應用微博信息服務營銷模式的合理建議

2.1重視信息資源采集的根源,鼓勵讀者的積極參與

合理借助微博的形式,能夠積極與用戶進行互動,使之能夠將前期的采購用戶需求工作更加合理,以此能夠對用戶需求進行仔細劃分,使用戶的信息需求得到最大化的滿足。因此,就能借助讀者信息要求的導向作用,將圖書館的信息服務內容做好。針對高校圖書館中最具價值的資源,就是紙質文獻的數量。所以,高校內圖書、期刊以及報紙等資源比較多,而且都是比較系統、完整與具體的,因此能夠將更多的信息采集內容綜合起來。借助微博積極與別的高校溝通與互動,能夠使資源的利用率得到一定提升,以此滿足讀者的不同需求。

2.2通過一些有益活動的開展,激發讀者的興趣

對于高校圖書館來說,能夠借助“微群”、“微話題”等形式,進行公益活動的組織與安排。例如,對于貧困山區的孩子來說,圖書資源比較緊缺,可以進行向貧困山區學生的贈書活動,還可以借助講座、讀書心得評選活動等,能夠通過活動的作用拉近與讀者的距離。另外,針對一些具有挑戰心理的學生,可以開展有獎活動,借助大轉盤等方式,使獲獎者得到一定的獎勵,能夠激發讀者的參與熱情與積極性,以此增加圖書館的人氣[2]。另外,針對微博的互動性特點,可以進行與粉絲的互動,能夠將更多的網民吸引到圖書館微博中來,使圖書館粉絲的數量得到增加,以此促進圖書館影響力的擴大。通過微活動平臺的形式,并且借助圖書館的組織,以及粉絲的熱情參與等,能夠促進圖書館微博知名度的提升。

2.3加強對社會熱點名人的關注,吸引讀者的注意力

新浪微博的積極發展,很大程度上與名人效應有關。因此,對于高校圖書館來說,面對的群體與用戶大部分都是大學生,而且還沒有融入到社會中去,因此對社會的好奇心較強。因此,高校圖書館可以針對大學生的這一特點,通過對知名作家、學者微博的關注,并且積極語氣溝通互動,能夠極大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如圖林老姜、老槐等等,還要對圖書館界的動態進行實時關注,能夠了解到當前圖書館學的最新動向。另外,由于這些知名學者、作家以及協會對當前圖書館學術、事業以及生活資訊等方面的了解范圍較廣,能夠了解到一些普通人觸及不到的領域。因此,應該加強與其互動交流,以此也能夠為讀者展現豐富的閱歷與寬闊的視野等;還能夠促進交流與繁榮等。因此,對于高校圖書館來說,應該積極對圖書館界學者專家微博的積極關注,從而能夠增強圖書館的文化底蘊,拓寬視野,以此還能提升自身的影響力等[3]。

2.4發揮實時咨詢服務的作用,注重“活”答案的設置

當前,大部分高校都積極利用了自助借還書服務系統,能夠使得很多業務較強的人員得到了解放,使其能夠投身于咨詢服務中。一方面,可以通過對館員的積極培訓,對日常的咨詢服務進行管理與負責,對不同讀者的問題進行解答。如圖書借閱、館藏書目信息的查詢,以及數字資源的如何利用等。另外,館員還可以借助微博的搜索器,對圖書館的信息進行及時搜索,借助微博的及時性、碎片化特征,能夠使很多讀者的一些渴望問題的答案得到解決,還能使搜索引擎中的過期答案等的遺憾得到積極彌補。因為微博的實時性較強,這樣也能為圖書館樹立一定的權威性,增強讀者對圖書館的信任。綜上,高校圖書館積極借助微博這一營銷平臺,能夠積極改進以往的服務模式,可以促進圖書館服務水平的提升,使圖書館與讀者的距離拉近,從而能夠讓讀者積極感受到圖書館的高質量的服務。因此,對于高校圖書館的工作者來說,還要積極提升自身的信息技術水平,合理采取積極舉措,努力提升自身的綜合能力與業務水平,加強對微博平臺的積極運用,能夠幫助高校圖書館走向高水平的發展道路,促進其健康發展。

作者:駱瞻 單位:湖北民族學院科技學院

參考文獻:

[1]左效春.淺談微博在高校圖書館服務中的應用與改進[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15,(24):88~89.

第11篇

Abstract:This article from develops the library specialists intelligence resources the angle, elaborated uses the talented person should take maximum limit to stimulate individual potential as heavily; Drove that the talented person should take establish the science reasonable incentive mechanism as heavy; Fosters the talent should take nimble multi-channel training as heavy.

關鍵詞:圖書館 人力資源 開發 智力資源

Key words:Library human resources development intelligence resources

【中圖分類號】G25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7069(2009)-09-0174-02

當前圖書館在人才問題上面臨的困難, 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人才資源開發不當造成的。因此, 要不斷深化“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再認識, 要重視專業人員智力資源的開發, 在合理使用人才、科學激勵人才、多渠道培養人才這三個方面, 我們還有許多觀念要更新、許多實踐要創新。

一、用人才以最大限度地激發個人潛能為重

隨著圖書館事業的改革和發展, 圖書館人力資源管理也有了較大進步。評聘分開、競爭上崗等改革措施的實施, 較之以前為圖書館提供了更好的人才環境。但從充分開發專業人員智力資源、最大限度地激發個人潛能的角度來考慮, 我們還應該重視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 合理安排工作任務。專業人員的能力發揮在很大程度上由他們接受的工作任務所決定。在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理論中,“工作任務分配”是提高人力資本的一個重要步驟。圖書館的“合理安排工作任務”表現為兩個層面: 其一, 圖書館工作崗位的設置是否合理; 其二, 如果崗位設置是合理的, 在這些崗位上是否安排了合適的專業人員。

如果業務崗位本身設置得不夠科學合理, 機構臃腫、職能交叉、因人設崗, 那么合理使用人才、充分開發專業人員的智力資源就無從談起。圖書館工作效益最終體現在讀者服務工作中, 業務崗位設置是否合理, 應體現在是否按照讀者服務工作的需求來配置崗位; 是否根據讀者需求量來設定人力(沒有服務需求就要及時撤消崗位調離人員) ; 是否積極開發服務需求, 使之適應圖書館的發展。在此基礎上, 才能有效實現第二個層面的目標。

合理安排專業人員的工作任務, 就是要根據圖書館的總體目標、人員狀況、工作崗位及其內容, 制定專業人員“工作安排計劃”, 依據工作安排計劃來有效分配專業人員的短期任務或長期工作。制定“工作安排計劃”時主要應考慮①服務項目的完成質量(是否最大限度使得讀者滿意) ; ②員工技能的提高(高級專業人員是否在其中最大發揮了個人才能并能否給予初級專業人員適當的指導、后者能否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提高專業技能) ; ③員工激勵(是否盡量使專業人員獲得職業滿意感、是否提高了他們的工作積極性、是否符合專業人員個人的職業興趣) 等各方面的因素。

第二, 關心專業人員的職業興趣。圖書館是專業人員比較集中的地方, 不管是信息咨詢、文獻加工還是一線讀者服務都需要扎實的專業知識和熟練的專業技能, 但各類專業人員的職業興趣又有較大差異。比如有的專業人員雖然擔任管理工作, 但也許他并不愿意在安排下屬工作、與館領導溝通等方面耗費精力, 只對純技術性工作感興趣; 或者有的專業人員雖然咨詢服務能力很強, 但更渴望負責一個部門的全面運行。

潛在的職業興趣是一種長期保持的受情緒支配的激情, 這種興趣與個性雜亂地交織在一起, 并由此產生了能力與習慣的模糊組合。潛在的職業興趣并不決定一個人善長于什么, 只是決定哪種活動使他們感到幸福。有研究表明, 工作與個人潛在的職業興趣越匹配, 專業人員的工作熱情、工作效率就越高, 個人潛能就發揮得越大。

圖書館關心和了解專業人員的職業興趣, 有時并不一定表現為某一專業人員安排實質匹配的工作或直接改變其工作崗位, 因為不可能有足夠多的職位與相同職業興趣的專業人員相匹配(比如大部分專業人員都喜歡選擇具有挑戰性的工作, 而不愿意從事重復性的枯燥的工作, 而圖書館的社會職能恰恰決定了它的工作任務大多是重復而單調的)。關心員工的職業興趣有時表現為人力資源開發的一項必要程序, 當新的專業任務出現或某一專業崗位出現空缺時, 圖書館管理層可以盡快弄清楚誰具備這些新任務和崗位的工作技能, 或誰看起來能最快地適應這項工作。

此外, 關心員工職業興趣也能使專業人員感受到自己是在一個關懷自己成長和工作愉悅感的良好環境中, 這樣能增加他們的組織認同感, 促進他們為了報“知遇之恩”而更加努力地工作。

二、激勵人才以建立科學合理的激勵機制為重

激勵是對人進行某種刺激以誘發其高亢情緒和積極行為的過程。科學合理的激勵機制包括公正合理的勞動分配制度, 多勞多得、優勞優酬的分配原則, 合理地提高高智力勞動者的收入等等。如上海圖書館對創收崗位的情報服務人員按照完成工作量和實際創收指標進行分配, 超額工作就超額獎勵; 而對非創收崗位的參考咨詢人員則通過業務考試競聘, 上崗者享受特殊津貼, 年度考核如果服務工作量飽滿、社會效益好、服務內容有創新者再給予獎勵。這樣, 無論創收和非創收崗位, 只要是高智力勞動, 都給予優酬。

然而, 無論哪一個圖書館, 過多地依賴物質激勵都是不科學的, 也是不現實的。也就是說, 科學的激勵機制不僅僅包含公正合理的分配獎勵制度。馬洛斯著名的需求五層次論來看, 人的需求是依次要求、依次滿足、逐級上升的, 而滿足了的需求則不再是激勵因素, 而是保健因素。在不同的職業階段, 專業人員需求的層次和程度有較大差異: 當個人經濟條件較差時, 其低層次的需求(生理需求、安全需求) 就較大; 當個人經濟條件和待遇較好時,高層次的自尊和自我實現的需求就相應增強; 而隨著年齡的增大, 專業人員對中間層次(自尊、社交、安全) 需求則變得較為強烈。因此, 科學的激勵機制強調在總的公平合理的分配獎勵制度下, 適當注意專業人員差別各異的需求。如給予某些專業人員更具創造性的任務, 對他們來說壓力越大工作效率越高, 壓力是一種更高地實現自我價值的機會,是一種不可多得的激勵。

三、培養人才以靈活的多渠道培訓為重

重視內部培訓。在人才建設方面, 職務和報酬是第一杠桿, 學習和提高是第二杠桿。許多圖書館都知道員工培訓是一項極重要的人力資源開發工作, 但在實際工作中卻并不重視, 或者缺乏長遠性、有計劃性地培訓員工、提升素質的培育機制, 當業務發展需要得不到人才的滿足時, 大部分圖書館首先想到的是引進、招聘, 而不是在現有的人員中發現培養所需人才, 圖書館應該堅持“內部培養為主,外部引進為輔”的人才建設原則, 高度重視內部專業人員的培訓。

鼓勵專業人員相互學習、取長補短。除有計劃地選送專業人員參加培訓班、鼓勵和引導員工參與高學歷層次的學習、定期派人外出參觀及與兄弟館交換館員等各種靈活的培訓方式外, 還要強調專業人員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圖書館可以定期組織專題講座, 各類專業人員能者為師、輪流講演, 為同事講解新的專業知識, 介紹工作心得和經驗。深圳南山圖書館自1999 年起就組織了館員沙龍, 半月一次, 每次由1 人主講, 共同討論, 互相啟迪。一改過去一人講大家聽的方式, 既活躍了學習氣氛, 也鍛煉了專業人員。專業人員互教互學, 取長補短, 不僅拓寬了專業人員的知識面, 增強了專業人員的合作精神和相互之間的了解, 而且節省了人員培訓的成本有時最好最省錢的老師就在我們館員中間。

有的圖書館采用建立專家采訪系統和專家咨詢系統的方式, 集聚社會智力資源, 但不要單一地為采訪、為咨詢而設立, 更不要流于形式。在采訪、咨詢中還要誠懇地向專家們學習, 并注意總結學習經驗, 在工作中培養我們自己的行業專家。

充分開發專業人員的智力資源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 牽涉到多方面的管理理論和管理手段, 本文僅從以上幾個不甚全面的角度, 闡述一些個人思考心得, 希望借此引起更多的同仁關注和研究圖書館專業人員智力資源的開發。

“人才蔚起事業興”。缺人才、棄人才的圖書館會走向衰敗; 而得人才、用人才的圖書館必然事業興旺、前途光明無限!

四、網絡是種現代信息存儲、運載、流通和傳播的手段,給圖書信息的發展帶來了挑戰和契機,同時對圖書信息管理人才的專業素質提出了全新要求。筆者作為一個多年從事圖書信息管理的工作者,認為加強圖書信息管理人才自身建設,至少要注重服務意識、分析能力、綜合知識、職業素質等四方面的培養。

1 服務意識的培養

人類社會已跨入21世紀,這是一個以知識經濟為主流的世紀。經濟全球化、國際化必將引起人們工作方式、生活方式、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的轉變。集成管理系統的應用、書目數據庫技術、數字文獻、網絡信息服務等一系列IT技術成果,使傳統的圖書文獻信息的載體、組織、運行方式等發生了變化。傳統意義上的文獻資源轉變為分布在世界各個網站上的以磁盤、光盤、硬盤存儲的數字化文獻或非文獻信息數據庫,信息資源的組織通過網絡動態地圍繞用戶某些需要來進行。以新型電子出版物為代表的非書資料具有信息存儲量大、便于檢索、傳遞迅速、復制方便等優點,成為收藏的重點。作為信息服務系統組成部分之一的圖書信息服務,由此也進入了一種新的環境。

圖書信息管理部門是傳播先進文化的陣地,多種載體并存以及文獻資源的網絡化、數字化延伸,成為未來圖書信息發展的方向。網絡時代下,圖書信息管理部門不再僅僅是傳統意義上的藏書樓,而是一個向社會,向廣大用戶傳遞信息的新平臺。這種知識載體和傳播方式的根本變化帶來的圖書管理工作和服務方式的根本變革,要求圖書信息管理人員必須改變傳統觀念,變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變單一服務為多元化服務,變資料服務為主為信息服務為主,才能適應網絡化發展的要求。為此,圖書信息管理人員應主動培養自己敏銳的信息意識和強烈的服務意識,善于隨時發現與利用新知識、新信息,不斷了解和掌握各科學的理論新動向,為用戶提供最新的服務。

2 分析能力的培養

信息化社會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知識量、信息量成倍增長,記錄知識和信息的載體種類繁多、形式復雜、分布廣泛,各種文獻資料越來越多,給藏書建設、圖書管理增加了許多新的工作內容。

面對浩瀚的信息資源,圖書信息管理人員的工作重點應從簡單的管理文獻轉變成有效地輔導人們如何選擇和利用文獻,盡可能地減少研究者的閱讀量,讓用戶在有限的、寶貴的時間內,多看最有價值的東西。為此,圖書信息管理人員應有意識地培養自己的分析、篩選能力,使自己能夠利用現代技術和方法,將本地區、本部門的圖書信息資料,將分散而無序的其他信息系統的新近文獻、相關信息資源,通過創造性勞動,重新進行科學而有序組織,組成有價值的文獻信息資源,及時為用戶提供最佳服務,為用戶獲取信息提供最好途徑。圖書信息管理人員不僅要做現代圖書信息的操作員,更應該成為分析、篩選文獻信息的專家。這是一項相當重要的工作,它可以使廣大用戶充分地利用文獻資料,提高圖書信息資料利用率,最大限度地滿足現實用戶的信息需求。

3 綜合知識的培養

如今,各圖書信息管理部門大多已實現了計算機管理,大部分管理人員已經能夠熟悉自己的業務管理,熟練地進行借、閱、藏等日常管理。但隨著傳統的收集、存儲和文獻傳遞服務逐漸轉向網絡資源、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進行深層次、多元化的文獻信息服務,就需要多元化的人才。這樣的服務是涉及許多學科的綜合,與以往傳統的服務相比要求具有更寬泛的知識面,要求圖書信息管理人員必須具有較高的綜合素質與專業學科理論素養。

因此,適應時展的圖書信息管理人員不僅應具備牢固的專業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有相關學科知識。如:要熟練掌握計算機應用、網絡技能及信息資源的采集、存儲、組織、控制和提供利用的技能;要提高外語水平,特別是英語水平,否則就無法獲得國際上的信息,無法了解最新的國際動態;要具備一定的法律知識,包括著作權、版權法等知識,增強法制觀念;要掌握一定的公關禮儀知識,有較強的語言能力和與人溝通協調能力。

當然,在網絡時代,任何人都無法成為全才,圖書信息管理人員也不可能什么都精通。但網絡時代的圖書信息管理人員要有什么都想知,什么都想懂的求知欲望,要有善于向他人學習的能力,要有善于借助他人的經驗來彌補自己不足的精神。只有這樣,才能為讀者多層次的信息需求起到“導航”服務的作用。

參考文獻:

第12篇

關鍵詞:高校圖書館;用戶服務;服務實踐

高校圖書館服務的宗旨是面向用戶。圖書館因用戶的需要而產生,為了用戶的利益而存在。在當今信息——知識社會,面向用戶的高校圖書館服務顯得尤為重要。

1 高校圖書館用戶需求分析

1.1 跨越時空限制

網絡環境下,用戶需要隨時隨處的享受服務。從服務時間上看,用戶需要從限時服務到不間斷每天24的小時服務;從服務空間上看,用戶需要從固定館舍建筑內提供服務到克服空間障礙獲得零阻止服務。

1.2 高效率便捷化

科技的發展、網絡技術的應用,使用戶希望信息服務更加的方便及高效率。同時由于科技文獻日益增多,文獻老化不斷加劇,科學研究不斷向相關領域擴展,學科的交叉性也越來越強,許多課題需要大量的最新信息,用戶信息需求注重新穎性、時效性及準確性 [1]。

1.3 全方位深層次

全方位的服務需求首先需要多種類型的文獻資源。除了傳統提供教學和科研有關的專著和期刊外,還需要會議文獻、學位論文及內部資料以及多媒體電子文獻、聲像型文獻,甚至實物信息等等全面的文獻體系。其次用戶要求多樣的服務方式和內容。如一站式服務,各種貼近用戶需求的培訓講座、導讀工作等。需求內容涉及多學科領域發展動態和課題研究前瞻信息。

1.4 質量至上

隨著互聯網的延伸和電子出版物的涌現,極大豐富了圖書館賴以提供信息資源服務的基礎,使信息資源結構發生了顯著的變化。對圖書館的用戶來說,需求信息,無論是圖書館收藏的,還是通過網絡獲取的,用戶更關心的是最終服務的結果和效果,及更為關心信息提供的質量[2]。

2 面向用戶的高校圖書館服務內涵

2.1 確立用戶的中心地位

國內外許多圖書館學家都十分重視用戶在圖書館發展過程中的中心地位,如著名的阮岡納贊圖書館學五定律中就有三條與用戶有關(每個用戶有其書,每本書有其用戶,節省用戶的時間),杜定友先生“三要素說”與劉國鈞先生的 “五要素”說都充分強調了“用戶”對于圖書館存在的重要性,故此高校圖書館依舊毫無特例。

2.2 樹立以用戶服務為中心的意識

目前許多高校圖書館把“用戶第一,服務至上”作為館訓,這種做法值得推廣和深入落實,只有思想上樹立了以用戶服務為中心的意識,才能從“消費者”需求出發,才能推動館員鉆研業務,提高工作能力和業務水平,才能快速準確地為用戶提供周全上乘的服務。

2.3 建立面向用戶的服務過程

面向用戶的服務過程是指圖書館從用戶接觸圖書館到利用圖書館的整個過程活動中,一直圍繞面向用戶,滿足其需求所經歷的所有內容和環節。用戶服務是高校圖書館循環往復的“過程流”,所以要研究圖書館的用戶服務工作,必須對服務過程加以系統的分析。鑒于此,筆者依據高校圖書館業務工作過程,即為:采購——編目——咨詢——流通——交流展開論述。

3 高校圖書館面向用戶的服務實踐

3.1 以用戶需求為主的資源采購

高校圖書館首先需確立用戶在采購工作中主體地位,針對高校本科生、研究生、教師、專家等不同的用戶群,分析他們對信息資源的各方面需求,從采購資源內容和結構考慮,有針對性的進行采購。多種方式的薦購提供更加貼近用戶需求的資源體系,可通過用戶自薦(即用戶合理地推薦有價值的信息資源和自己所需的信息資源[4])、學科館員薦購(學科館員可以充分地發揮優勢,利用對所負責的學科的熟知,以及平時工作中及用戶對該學科資源的利用情況,負責向圖書館的采購部門進行薦購。就能夠從學科資源建設的角度, 全面系統地選購一些該學科有用的信息資源)、各個學院(或系部)需求反饋,進行有針對性的采購。

并且合理、協調增加了數字資源。通過采訪、定購電子期刊、電子圖書、數據庫等,或對網上資源進行搜集、整理、開發并將其有價值的知識信息提供給用戶[3]。

3.2 方便用戶利用的資源編目

文獻編目工作是圖書館基礎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是各項業務工作開展的前提和基礎。方便用戶需求的編目需要注意如下幾個方面:其一,合理確立信息資源組織與編目的對象,由于內容品質、資源穩定性、館藏發展以及圖書館資源限制的問題,圖書館不可能也不應該編目所有的網絡資源,因此適當的資源體系的選擇與編目至關重要。需要結合實際確定編目資源的優先;其二,根據用戶任務提供編目數據。書目記錄功能需求(Functional Requirements for Bibliographic Records ,簡稱FRBR)它定義為用戶對書目數據的使用,包括發現實體、識別實體、選擇實體、獲取實體。FRBR作為一個簡化編目的方案,從嶄新的角度和思維探討書目記錄的結構和關系,它使編目工作從注重文獻的物理形式到注重著作的創作內容和創作過程[5],它可以把更形象的書目結構呈現給用戶。其三,提供適應個性化檢索的編目數據。應該時刻關注環境的變化、用戶的變化,建立用戶模型,根據每一位用戶的不同需求、特征,提供不同的檢索界面及相匹配的信息內容、信息格式等。

3.3 適應各類用戶的參考咨詢服務

參考咨詢工作是高校圖書館服務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分為一般性的咨詢和專題咨詢。一般性的咨詢是對用戶在利用圖書館過程中存在的一般性問題給予幫助和解答。專題咨詢服務是圖書館向用戶提供的高質量的信息服務,高校圖書館應積極開展定題服務、情報查新、文獻代查代檢等各種服務項目[6]。

圖書館應有針對性的提高相應的參考咨詢,將傳統的參考咨詢和通過現代網絡通訊技術建立網絡在線參考咨詢兩者結合起來,不斷密切關注新環境、新技術(利用移動終端的移動圖書館服務,Web2.0/3.0各元素的運用),盡量融入用戶的“情景”中去,不斷創新圖書館服務。

3.4 方便用戶借閱的流通服務

3.4.1 一站式檢索

高校圖書館的信息資源豐富,類型多樣,對于高校的用戶來說,在利用圖書館查找相關資料時, 往往希望嘗試各種載體的信息資源,希望能夠通過統一的界面集成化檢索不同介質和不同格式的分布式信息。圖書館實現了對傳統紙質資源與電子資源的綜合管理,印刷型文獻編目、著錄、標引應與數字資源加工技術有效對接,就為一站式的檢索提供了實現的理論基礎,更好符合用戶的檢索,借閱需求。

3.4.2 集成化流通

圖書館的一個流通窗口相對集中地管理和提供某一專業領域的各種載體、各種類型的文獻。進入圖書館的用戶,如果需要某一專業領域的各類文獻,不必東奔西走便可得到滿足。用戶查看借閱情況、出借、續借書刊或下載獲取全文、申請全文傳遞等,都能在一個服務窗口得到滿足。這種模式以節約用戶時間、方便用戶利用為目的[7]。

3.4.3 便捷式自助

便捷的自助服務能夠使用戶置身于書的海洋,有一種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感覺。圖書館開展便捷式自助服務,如自助復印機、自助掃描儀、自助縮微閱讀機等,特別是自助借還書機。這樣用戶就可以不受以往借、還書時間和不同地點的限制,根據自己的需要隨時在同一臺機器上辦理借、還書等手續,減少和避免排隊和長時間的等待。

3.4.4 建立多種交流、反饋模式

高校圖書館開展全方位的用戶交流、反饋模式主要有三種:(1)教育培訓活動。圖書館開展利用圖書館的教育培訓活動,提高用戶的信息利用技能。(2)學習交流活動。高校圖書館開展導讀、講座、新書推薦、學術研討等活動,引導用戶交流學習心得、掌握交往技巧、提高學習效率[8]。(3)用戶意見和建議。收集用戶意見和建議可以通過兩種方式:一是傳統的方式,如通過問卷調查、座談會、用戶意見箱、留言板、投訴電話等渠道,廣泛了解用戶需求,收集用戶的意見、建議,加強與用戶交流、溝通,有針對性地改進服務工作,提高用戶滿意度。二是利用圖書館的網絡平臺如微博、網絡論壇、網上用戶留言板等多種方式來加強與用戶的溝通和交流,全面了解用戶需求,推進高校圖書館面向用戶的用戶服務工作。

參考文獻:

[1] 白峰.現代信息技術條件下高校圖書館用戶服務的發展趨勢[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

2002(2):111-112.

[2] 劉大鳴、張啟宇.高校圖書館信息服務的特點及趨勢[J].高校圖書館工作,2002(4):75-76.

[3] 易紅,徐軍華.知識管理環境下圖書館業務重組案例及啟示[J].情報雜志,2006(8):122-124.

[4] 張麗萍.高校圖書館網絡采訪工作的新認知——基于用戶閱讀傾向以及文獻利用率分析下的圖書采訪[J].現代情報,2009(5):159-162.

[5] 丁怡瑋,張恒.略論圖書編目工作與用戶服務[J].科——技創新導報,2009(2):186.

[6] 劉林霞.淺議如何加強高校圖書館的情報職能[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9(5):36-37.

[7] 丁枝秀.高校圖書館流通窗口一站式管理的探討[J].中華醫學圖書情報志,2008(1):35-37.

主站蜘蛛池模板: 马鞍山市| 电白县| 鄯善县| 县级市| 巴彦淖尔市| 博乐市| 郑州市| 察隅县| 巨鹿县| 滕州市| 涪陵区| 永顺县| 浏阳市| 吉首市| 大足县| 华宁县| 南华县| 盈江县| 仁怀市| 古蔺县| 绵阳市| 荆门市| 安丘市| 呼和浩特市| 上蔡县| 芦山县| 阳信县| 凤台县| 昆山市| 秦皇岛市| 满城县| 江川县| 霞浦县| 新巴尔虎右旗| 扶沟县| 鸡泽县| 武威市| 韶山市| 黑河市| 富平县| 平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