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11 09:33:30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護患關系的現狀分析,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護患關系是人際關系的一種,是指以護理工作者為一方,以患者為另一方之間的人際關系。護患關系從患者就診即建立,直至出院后才告完結,因此,可以說護患關系貫穿于護理的全過程。而在臨床工作中,與患者接觸最多的也是護士。面臨當前醫患關系日趨緊張的形勢下,怎樣在護理工作中協調護患關系,減少摩擦與糾紛,取得患者信賴已成為擺在護理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課題。護理工作者只有不斷規范護理行為,加強護患溝通,提供與社會進步、患者需求相適應的護理服務,才能有利于護患和諧的構建。
1護患關系現狀分析
1.1護理方面:護理隊伍年輕化,綜合素質不高,沒有扎實的理論知識和過硬的業務技術。護士的溝通能力與患者的溝通要求還遠遠不相適應,相當一部分護理人員缺乏溝通的理念、知識和技巧。具體表現:①語言不規范:過于簡單、生硬而引起護患關系緊張。②溝通方式和技巧欠妥:以自我為中心,不顧患者想法;使用說教式的語言主觀判斷;談話中隨意改變話題,阻斷患者表達感情和信息,這些使患者及家屬心情不愉快,有礙良好的護患關系的建立。③在繁忙的工作情況下,溝通信息發出量大、速度快,急于求成;不講成效同時忽略了患者的感受。工作中執行查對制度不嚴格,實施錯誤治療,使患者對護理人員不信任,甚至給醫院帶來了不良影響。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意識不強,服務不主動,護理人員對患者的生命表現出冷漠或不以為然,對待患者提出的要求置之不理或不耐煩,甚至指責患者或家屬,導致護患關系緊張。向患者宣教疾病的有關知識和住院相關規定不到位,引起護患糾紛,導致護患關系緊張。臨床一線護理人員編制缺額導致護理工作不落實,護士責任與義務履行不夠。
1.2患者方面:①缺乏應有的就醫道德規范,無端提出不合理要求。②患者預后不佳,將自身疾病的潛在風險轉嫁給醫護人員,引起護患糾紛。③患者對護士履行護理工作職責不予理解,不予配合,導致護患關系緊張;患者及其家屬的過度維權。④患者不了解醫療服務的特殊性,不懂醫學道理,將自己作為商品消費者對待,導致過度維權;患者和家屬不尊重客觀事實,不遵守醫院規章制度和管理條例,過度強調自身利益。
1.3社會方面:當前國內的醫患關系跌到了國外罕見、國內前所未有的低谷,醫患之間的誠信度大大降低。一方面,普通大眾、社會輿論極力要求擴大患者就醫的自、選擇權,另一方面又用過高的期望值要求醫務人員“只能成功不能失敗”;還有一些人對發生在醫患之間的類似事件作壁上觀,甚至彈冠相慶;其次一些媒體對醫患糾紛帶有濃厚情感色彩而非客觀公正的報道,直接影響了公眾對事件的正確判斷。
2對策
提供與社會進步、患者需求相適應的多元化護理服務,是建立新型、良好的護患關系前提,也是未來系統化整體護理順利開展的關鍵。
2.1護理工作者要樹立高尚的職業道德情操,培養良好的醫德醫風:加強政治思想教育[2],樹立“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意識,堅持工作原則和科學的工作態度。護理工作者要鍛煉過硬的護理操作技術,及時、準確、熟練地執行各項治療、護理措施,為患者解除痛苦,避免因操作失誤或不熟練導致患者痛苦加重或延誤治療時機,從而引發護患糾紛護理工作者要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增進患者信任感。注重綜合能力的培養,美化自身的言行舉止,滿足多元化知識結構的需要。護理工作者要加強護患溝通,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
2.2正確運用語言,掌握好語音語調:語言應清晰、文雅、通俗易懂,不要過多使用專業術語或方言,語調應平穩、柔和,語速應流暢而不太快,真正體現出對患者的關心,以避免產生生硬難以接受或消極、怠慢、不重視感,語言可治病,也可致病。正確使用身體語言。語言溝通過程中,配合相應的動作、表情、手勢等形體語言,如撫摸、攙扶等來表達對患者的關愛,強化溝通效果,建立融洽的護患關系。
2.3對不同的患者實施相應的護理:根據社會地位、文化層次、信仰、疾病種類、年齡及對疾病治療的需求不同實施相應的護理。善于傾聽,誘導患者交談。在傾聽過程中,護士應充分體現出對患者的關心,不要東張西望、漫不經心,也不要隨意打斷患者的談話,從而使患者敞開心扉,展現內心世界。
2.4護理人員儀表端莊、舉止穩重:莊重的儀表及大方的舉止往往能起到良好的效果,成為良好溝通的開始。對工作認真負責,嚴格執行各項醫療制度。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是獲得患者認同、贊賞、信任的良好基礎。護理人員要保持積極穩定的情緒。健康、穩定的情緒有助于營造和諧的心理氣氛,形成融洽的護患關系。護士應更多地從自身出發,多學習心理學知識,學會自我控制和自我調整情緒,用樂觀、向上、穩定的態度去感染患者,為患者樹立榜樣,促進護患間的人際吸引。
2.5尊重患者隱私:護士應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對患者的隱私保密,如無特殊情況,必須征得患者同意,方可告知他人。詳細、耐心向患者宣教疾病的有關知識和住院院相關規定,使患者對所患疾病有所了解和認識,主動配合治療和護理,增進護患間的交流,為患者疾病的康復提供良好的保障。
2.6護理人員要學會換位思考:時刻站在患者的角度為患者著想,急患者之所急,想患者之所想,解決患者的實際問題,將人文關懷滲透于護理服務的各個環節。真正把“以患者為中心”落實到實處,滿足患者的全方位需求。護理人員要不斷增強法律意識,改變“懂醫不懂法、懂法不執法”的被動現狀,學好法律知識避免醫療糾紛十分重要,臨床工作中嚴格執行法律法規和各種規章制度、操作程序、醫療護理常規等,避免護患糾紛。
2.7加大法制宣傳教育:加大對患者和家屬進行法制宣傳教育的力度,培養正確規范的就醫行為和道德,積極主動配合醫護人員進行診療活動,遵守就醫程序和醫院有關管理制度。護理管理部門要及時調整和補充護理人員,確保臨床一線護理工作質量到位,避免人員缺額導致護理工作不落實,甚至侵犯患者權益的事件發生。還需應用現代教育技術提高醫護學生急診教學質量。
3討論
呼吁社會支持,解決醫患糾紛,對抗絕對不是辦法,而且可能越走越遠。如果這種現象不能遏制,每一個人都將有成為受害者的機會。中國的法制建設已經走上了正軌,現有的法律制度對處理醫患糾紛還是有能力的,關鍵是要保證執法的公正性,其次,醫患雙方相互理解和體諒、信任,攜起手來共同與疾病作斗爭才能達成和諧的醫患關系,從而構建和諧的護患關系。最后讓我們共同努力建立護患之間互相信任與協作、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幫助的和諧關系,從而促進護理事業的蓬勃發展。
【摘要】本文總結了醫院院外門診立足自身建設構建社區醫療和諧護患關系的經驗,指出以加強自身建設為著力點,從以下三方面著手構建社區醫療和諧護患關系:1、以管理促和諧:① 構建愉快的團隊氣氛,② 重視人文知識的培養,加強護患溝通,③ 將病人滿意度作為護理質量的硬指標,④ 讓患者和家屬成為門診建設和管理的“參謀”,⑤ 建立協作服務機制,拆除護士與醫生、護士與技師之間那道隱形的墻;2、以服務保和諧:① 建立院外門診病人大型檢查預約機制,② 落實“主動護理”措施,盡量避免病人找護士的情況發生,③ 體現人性關懷理念,改善護理治療環境;3、用真心換和諧:① 不定期舉辦社區義診活動,將三甲醫院的醫療衛生服務送到家門口;② 定期開展“零利潤健康體檢服務”,③ 長期開展“延伸治療”服務,④ 倡導“溫暖護理”服務等,爭取病人成為和諧醫患關系的維護主角之一是構建社區醫療和諧護患關系的主要成因。
【關鍵詞】門診 和諧 護患關系 成因 分析
【Abstract】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hospital outside the hospital outpatient service based on constructing the community building their own medical harmonious with the experience of the relationship, and points out that in order to strengthen its own construction from the following three construct community medical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with care: 1, in order to promote harmony management: (1) building happy team atmosphere, paying more attention to the cultivation of the humanities knowledge, strengthen the communication with the patient satisfaction, (3) as the quality of care, (4) hard Numbers to patients and families become outpatient service of the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staff ", (5) "build cooperative service mechanism and dismantle nurses and doctors, nurses and technicians of the invisible wall between the way; 2, in order to service the harmonious: (1) establish outside the hospital outpatient appointment mechanism, (2) the big check to carry out the "active" measures, try to avoid nursing patients to the nurse’s case, (3) reflect human caring idea, improve nursing treatment environment; 3, with sincerely for harmonious: (1) don’t regularly held the community yizhen activities, will be 3 armour hospital medical health service delivered to the doorstep; (2) regularly carry out "zero profits healthy check-up services", (3) to carry out the "extensions" long-term treatment service, (4) advocate "warm" services, for nursing patients be harmonious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maintenance one of leading role is to construct a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edical community is the main reason.
【Key words】outpatient service Harmony With the relations Cause analysis
護患關系是指在特定條件下,護理人員通過醫療、護理活動與患者建立起的工作性人際關系[1]。近年來,緊張的醫患關系已經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門話題,醫療糾紛、醫鬧事件層出不窮,處理醫療糾紛花去了醫院大量的時間和精力[2]。如何構建和諧醫患關系,成為立院之本,護患關系是醫患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我科是我院全資組建的院外門診部,屬醫院二級科室,醫療隊伍由各臨床、醫技科室抽調的業務骨干組成,在社區為居民服務了十年,近5年每月病員滿意度調查均超過99%,與病人建立了穩定和諧的護患關系。在此對我科立足自身建設構建和諧護患關系的經驗做一總結。
1 我國護患關系現狀
當前,無論是護患關系還是醫患關系都呈現出日益緊張的趨勢,有報道稱全國有73.33%的醫院出現過患者及家屬用暴力毆打、威脅、辱罵醫務人員的情況[2]。盡管引起這些現象的因素多種多樣,但醫、護、患始終是矛盾的主體。畢肖紅等的研究結果表明,在護理人員中,認為護患關系比較融洽的占61.6%,關系一般的占了36.5%,覺得與患者之間的相處不融洽的占2.9%。在這些看似樂觀的結果背后是病人明顯對立的態度:患者認為護患關系融洽的只占23.1%,其他均認為一般或不融洽。其原因主要在于護患信賴問題、護患溝通問題和護患矛盾沖突問題:患者明確表示對護理人員信賴的僅占43%;只有24.5%的患者認為與護士的溝通時間充足;在應對護患矛盾時,21.6%的患者認為護理人員只是應付式地回答他的關切問題,12.5%的患者認為護理人員把責任推卸給醫生[3]。在護患糾紛中,媒體的態度多傾向患者,對醫院方面的報道有失真的情況,這種輿論導向也使患者對醫院產生一定的成見;相對較高的醫藥費用導致患者將不滿情緒歸咎于醫院,病人未進醫院,對立情緒業已存在;護士的社會地位不高、待遇低,自身價值認知缺失等都是影響良好護患關系的因素[1]。
從以上各方面看,護患關系緊張已是不爭的事實,如何緩解護患矛盾,構建和諧護患關系已經是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2 我科立足自身建設構建和諧護患關系成因分析
我科自2006年-2010年,共接待病人472418人次,累計護理工作量110929人次。護理隊伍共有護士4人,其中有一人要輪夜班,白天只有三人值班,護士長因要負責門診的管理工作,所以有一部分時間實際上只有兩人上班,平均每天輸50個液體,高峰期甚至一天輸液100多人次,在此背景下,我科主要以加強自身建設為著力點,以期解決護患關系緊張問題,近5年每月滿意率都在99%以上,平均滿意率達到99.63%,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1 以管理促和諧
2.1.1 構建愉快的團隊氣氛。只有護理人員自身擁有愉快的心情,才會由衷的對病人微笑,面帶微笑的醫務工作者對病人本身就是一劑良藥。我科上班時間與院本部有一定區別,中午不休息,與醫院相比,工作量大,工作時間長。為了保證醫務人員能有飽滿的熱情投入臨床工作,科室設立員工餐廳,專門請人為工作人員煮飯、配餐,解決了后顧之憂。就餐時間也是大家溝通、放松的機會,有問題及時解決。護士長對表現好的及時當眾表揚,對做的不好的私下指正。護士長與每一個護理人員的不定期朋友式的溝通,了解他們的工作及生活情況,工作中的困難及時幫助解決,生活中的不愉快盡量幫助排解,每一個護理人員輪轉到科室時要通過科室聚會的形式歡迎,離開時要歡送,讓每一位護士都能感受到科室是需要她的,她的工作對科室是非常重要的,從而充分激發她對科室的責任感和工作熱情,使科室在這種和諧的氣氛下各方面工作不斷得以完善。
2.1.2 重視人文知識的學習,加強護患溝通。一個合格的護理人員不但要技術高還要情商高,努力讓護士學會從生活和工作中去體會幸福的點點滴滴,培養陽光心態,是培養護士情商的關鍵。我科護理人員有一個共同的認識:“任何病人發出抱怨,一定是他的某些需求沒有得到滿足”,護理人員學會了在“事情”面前不但要關心“事”更要關心“情”,我們會認真分析和思考患者的需求,為他排憂解難,向他表達我們的關切,打消他的顧慮。
2.1.3 將病人滿意度作為護理質量的硬指標。我科每月發放病員滿意度調查表,重視病人的抱怨和友好的建議,及時處理和改進。加強服務用語和溝通技巧學習,組織和引導護理人員學習人文知識,讓護士學會在工作中切身體會病人的心情,重視病人及家屬的心里感受,對糾紛隱患有著敏銳的洞察力,學會及時發現隱患,提前預防矛盾的技巧。
2.1.4 讓患者和家屬成為門診建設和管理的“參謀”。我科定期發放調查表,征求患者的意見和建議,并將其合理的建議認真體現在門診的建設和管理中,這些措施大大加強了患者的歸屬感,很多病人進門就會先主動與醫務人員打招呼,形成了一種朋友式、鄰居式的關系。甚至一些老病人在個別病人對醫生有誤解的時候幫我們當了義務的仲裁者,甚至幫助勸解病人,化解不愉快事件。畢肖紅等認為影響護患關系的主要原因是服務態度、溝通技巧、對病情的了解程度,而不是護理技術水平[3],是有一定道理的。
2.1.5 拆除護士與醫生、護士與技師之間那道隱形的墻。在科室和諧的大背景下,各科工作人員從進入科室的第一天起就能在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基礎上相互幫助,建立各科的協作機制,有問題相互溝通協調。比如醫生將藥品給病人開多了或是開少了,護士會直接去找醫生核實,發現藥劑師發藥有誤會直接到藥房提醒糾正。通過這種內部協調程序避免了病人在身體不舒服的情況下來回奔波,化解了不必要的矛盾,減少了糾紛隱患。護士和各科相互配合、協調一致,形成了團結合作型的團隊,自己工作更舒心,患者也更滿意。
2.2 以服務保和諧
2.2.1 建立院外門診病人大型檢查預約機制。積極協調醫院各醫技科室為院外門診開通綠色通道,護理人員及時幫助病人預約大型檢查,只要院外門診預約檢查都提前安排,這樣既節約了病人等候檢查的時間,避免了病人來回奔波,又最大程度的利用了現有醫療資源。
2.2.2 落實“主動護理”措施,盡量避免病人找護士的情況發生。要求護士“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實施走動服務,隨時觀察病人病情和輸液液體情況,必要時主動聯系醫生,及時解決問題。在空余時間,護士對一些慢性病進行一些健康指導,力所能及地解決一些病人關心的問題。
2.2.3 體現人性關懷理念,改善護理治療環境。我科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以改善環境:①護理功能分區:為適應不同群體需求,將靜脈輸液區分為兩個區域:坐式沙發輸液室和臥式床位輸液室,分別滿足不同病患需要,盡量避免相互干擾;②改進采光和通風,定時開窗換氣,保證良好的空氣質量;③ 坐式沙發輸液室采用溫馨的寬體斜臥式沙發,“U”形布局,便于病人交流;④使用大型盆景、小型盆栽和壁掛藝術畫相結合的方式綠化、美化環境;⑤分區空調控制,提供四季適宜的溫濕度環境;⑥分區放置電視,盡量降低病患和家屬因等待診治和長時間靜脈輸液過程中的無聊、煩躁感;⑦就近提供冷熱飲水,方便每位病患和家屬取用;⑧診斷區和治療區獨立衛生間,避免交叉干擾。這些措施的實施,大大提高了我科護理質量軟實力,為構建和諧護患關系建立了良好的硬件平臺。
2.3 用真心換和諧
2.3.1 不定期舉辦社區義診活動,將三甲醫院的醫療衛生服務送到家門口。我科不定期組織院本部專家與我科醫生一起舉辦社區義診活動,提供疾病診治、康復指導、健康咨詢、檢驗檢查等醫療衛生服務,增進了醫患、護患間的了解和信任關系,調查顯示100%的病人對在定期開展“零利潤健康體檢服務”。社區有較多年老體弱、經濟困難的老年人,健康體檢往往是他們的奢望,我科基于“醫者為民而生”的理念,定期開展“零利潤健康體檢服務”,為社區居民進行健康體檢,相關檢查均依托于院本部優良的技術力量,體檢結果得到居民的充分信任。這些工作基本都是由護士組織實施的,大大增強了社區居民與護理人員的親切感,消除了護患之間的隔閡。
2.3.2 長期開展“延伸治療”服務。我院作為全省最大的省級三級甲等醫院,醫療資源有限,許多重病、慢性病在院本部治療后有一定的后續治療期,往往需要轉入較小的市級醫院和社區醫院繼續治療,但病人的周轉和各種手續非常繁瑣,檢驗檢查的調閱和互認也存在一定障礙。我科作為院本部的分支機構,承擔這一部分病人后續治療和護理工作具有很大優勢,給病人帶來極大方便,也更容易取得病人的信任。
2.3.3 倡導“溫暖護理”服務。現代優質服務不再是簡單的不罵人、不吼人,而應是給病人以溫暖的照顧。優質服務應是以尊重病人為前提,尊重病人的想法,尊重病人的建議。只有相互尊重才能相互理解,相互信任。我科始終強調,病人的信任是我們的資本,我們要以優質的服務、溫暖的關懷回報這份信任。尊重病人就是在你與病人對視的第一刻,你給病人的溫暖的眼神,尊重病人就是你給病人的那不經意的一個“請”字,因為你對他的尊重,他會感到“放心”、“安心”,他會尊重你提供的護理服務,并能由衷地理解護理人員的辛勞,這就是社會期盼的和諧的醫患關系。
3 小結
一般認為,影響護患關系的因素主要包括護士自身因素、患者因素、醫院管理因素和社會因素[1],其中患者因素和社會因素是醫院(或科室)難以控制的,因此我科以加強自身建設為著力點,以管理促和諧,以服務保和諧,用真心換和諧,讓病人成為和諧醫患關系的維護主角之一。當我們的管理和服務足夠強大的時候,患者因素會自然減少,社會因素就會沒有著力點,捍衛護患和諧關系成了護患雙方的共同意愿和共同責任,和諧的護患關系就自然天成了。
參 考 文 獻
[1] 王亞棠.構建和諧護患關系的現狀分析[J].護理管理雜志,2007,7(1):12-13.
【關鍵詞】 護患溝通;醫患關系;醫療糾紛;臨床效果
護患關系是患者與護士在護理過程中形成和建立起來的人際關系, 它直接影響著患者的心理變化, 與患者的康復有著密切的聯系[1].而護患溝通是保證和維持護患關系重要步驟, 它是指護理人員針對患者住院期間的相關適宜及時的和患者及其家屬進行反饋和溝通。隨著人們生活條件的改善和醫療水平的提高, 人們對醫院的護理質量更加重視。不良護患溝通不僅影響患者的治療效果, 增加醫療糾紛事件的發生率。還不利于和諧社會的構建, 阻礙社會的發展。本文根據目前護患關系現狀, 系統性調查2015年7月~2016年7月本院門診治療的患者500例作為此次報告的研究對象。評價和探究護患溝通在構建和諧醫患關系及防范醫療糾紛中的臨床效果。詳細見以下報告。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7月~2016年7月本院門診治療的患者500例作為試驗組, 另選取同期本院門診治療的500例患者為對照組。其中, 患者年齡19~74歲, 平均年齡(35.812.7)歲。體重48~65 kg, 平均體重(59.31.9)kg.
1. 2 方法
1. 2. 1 調查問卷 結合研究期間患者的護理需求以及在實際護理中出現的障礙, 制定一份詳細的調查問卷。其中包括10項指標:①主動交流必要性。②住院環境的安靜。③耐心傾聽訴說。④告知病情變化。⑤信任護士解釋。⑥在意護士態度。⑦檢查結果明細。⑧護士儀表是否端莊。⑨是否進行心理診療。⑩就診等候時間長短。由專門的護理人員進行問卷調查統計, 并統一的收回、整理, 然后分析。
1. 2. 2 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進行干預。試驗組患者均應用護患溝通技巧進行治療, 具體方法:①注重儀容儀表。保持自身的干凈整潔, 給患者留下一個良好的印象。全面了解患者疾病治療和興趣愛好等, 為建立良好的護患溝通奠定堅實基礎。提高護理人員的自身修養, 給予患者真誠、信心和愛。并有效的和患者進行溝通, 消除患者的消極心理。提高患者治療的依從性, 保證了患者的治療效果。②尊重患者。患者護理期間應該充分的尊重患者, 盡量避免陌生、刺激的語言, 例如編號和床位號等。也避免直呼患者的姓名, 保證患者的隱私。③掌握溝通技巧。根據患者的疾病變化和心理特征, 選取恰當的溝通技巧。整個溝通過程應以鼓勵和安慰為主, 給予患者適量的安撫。并結合治療成功的案例進行講解, 引導患者保持樂觀態度。
1. 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醫療糾紛事件發生情況及滿意度。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試驗組發生醫療糾紛4例(0.8%), 患者滿意度為96.45%, 對照組患者發生醫療糾紛29例(5.8%), 患者滿意度為81.2%, 觀察組患者醫療糾紛發生事件少于對照組, 滿意度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新形勢下醫患矛盾更為嚴峻, 互聯網時代、信息傳播迅速, 醫患關系又是社會熱點話題, 信息傳遞影響難以控制[2].再加上在醫療隊伍的建設中存在極少數不負責任的醫護人員, 導致網絡暴力惡意的將醫護人員行為進行放大, 加劇醫患糾紛沖突, 危害社會和諧。普通人由于醫學知識的缺乏和醫療信息相對不足, 在診療過程中常常處于弱勢地位, 不能意識到醫學的專業性和復雜性, 斷章取義, 將輿論從一開始就被引向偏頗[3].同時部分媒體為吸引公眾的眼球, 惡意的描黑醫療工作人員來達到閱讀量。而醫療工作人員因職業的責任感和神圣感, 使得他們很少從正面回應這些事件, 也不屑在網絡上來表達自身的觀念, 進而處于被動和消極的地步。
門診的服務范圍廣泛, 醫院的知名度越大, 患者來源就越廣, 就診時間較短, 環境陌生況且醫托的欺騙也加劇了患者對醫院的恐懼感[4].同時門診患者具有病情多變, 存在等候時間較長的特點, 不僅影響患者疾病的救治時間, 增加患者的痛苦, 還增加患者的焦慮、憤怒, 加劇護患間的矛盾, 增加醫療糾紛的出現。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醫院改革不斷深化, 目前大部分醫院的整體醫療配備都相對的齊全, 且專業分工愈加的明確。而門診患者來自不同的地域、醫療知識、個人文化素質、語言的差異都給護患溝通失效帶來挑戰[5].研究發現, 護患溝通是維持醫患關系融洽的重要途徑。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日益完善和醫療制度的深化改革, 護患溝通成為市場配置下的重要成分。合理的優化資源配置, 進行適當的護患溝通是保證資源經濟合理利用的橋梁。也是促進我國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任務。醫患間的溝通應該是心靈和情感的溝通[6].如果護理人員從患者的角度出發, 站在患者的立場上看待問題, 及時的向患者進行溝通, 詢問患者所需要的幫助。不僅能保證整體的醫療質量, 還能減少患者所承擔的醫療費用。同時患者也會理解醫護人員的難處, 相互的交流, 化解矛盾。構建和諧的醫患關系, 是社會的期盼、人民的呼聲, 作為一名護士, 由于職業的特殊性, 不僅要為患者解決身體上的痛苦, 還應理解患者的心理[7].調查顯示, 護理人員大都為女性, 承擔著醫院護理沉重的護理工作。而隨著醫療風險的增加, 護理人員所承受的壓力也愈大。同時在一定程度上因職業的特殊性, 使得護理人員在面臨糾紛時選擇沉默。當每天都處于高壓的狀態下, 如果護理人員需要進行適當的自我調節、安慰, 因此, 在遇到問題時將自身的情緒慢慢的疏解, 遇到突發事件也能沉著冷靜的面對, 給患者帶來積極向上影響。溝通要做到定時和不定時相結合的方式, 即抓緊床頭交接班、晨間護理、入園宣教的固定時間, 配合以做治療的間隙, 力求有始有終[8].而相互之間的信任是保證護患溝通的前提, 因此在患者護理前, 先充分的了解患者的病情變化和興趣愛好, 保證整個護理過程營造出健康積極的氛圍。在病房中安置綠色植物可以為病房添加一絲溫暖。在面對并不寬松的醫療環境中, 信任是護患關系的重要內容, 也是患者授權護士進行護理工作的先決條件[9].在住院治療期間, 患者及其家屬的心理狀況相對的脆弱, 導致患者對護理人員的言語相對在意。此時在與患者進行交談過程中, 要注意語氣措辭, 盡量避免直呼患者的姓名、床號、編號等。同時, 熱情和細致的護理也是保證溝通順利發展的前體。在患者護理期間, 要定期和患者家屬進行溝通, 結合家屬建議, 制定出符合患者病情的護理方案[10-12].同時向患者及其家屬講解疾病的治療、注意事項、用藥方式等, 提高患者治療的依從性, 并讓患者家屬進行監督, 確保家屬的責任心[13-15].而且在合適的時機進行交談, 是拉近人們之間關系的橋梁。而如果對患者部分情況, 直言相告會產生副作用, 甚至導致意外發生[10, 16, 17].
本文結果顯示, 試驗組發生醫療糾紛4例(0.8%), 患者滿意度為96.45%, 對照組患者發生醫療糾紛29例(5.8%), 患者滿意度為81.2%, 觀察組患者醫療糾紛發生事件少于對照組, 滿意度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臨床針對門診患者進行適當的護患溝通有著重要意義, 可以促進和諧醫患關系的構建, 防范醫療糾紛的發生率。
參考文獻
[1]黎婷, 劉秀梅. 護患糾紛現狀分析及對策. 護理管理雜志, 2011, 11(7):477-479.
[2]朱開梅. 醫患溝通在防范和解決醫療糾紛中的作用. 醫學與社會, 2010, 23(10):54-56.
[3]劉繼同. 構建和諧醫患關系與醫務社會工作的專業使命. 中國醫院管理, 2006, 26(3):15-18.
[4]肖佐才. 構建和諧醫院防范醫療糾紛值得高度重視的問題. 中國當代醫藥, 2009, 16(16):139-143.
[5]陳秀英, 何健, 盧妤, 等. 門診護患溝通在防范醫療糾紛中的作用探討. 嶺南急診醫學雜志, 2016, 21(5):537-538.
[6]李付華. 加強醫護患溝通, 防范醫療糾紛. 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 2010, 13(1):81-83.
[7]崔志強, 孔繁增, 白日榮, 等. 醫療糾紛相關因素的分類與防范機制研究. 中國醫院管理, 2011, 31(2):14-16.
[8]方秀琴. 護患溝通藝術與構建融洽和諧醫患關系的探索. 護理研究, 2006, 20(28):2609-2610.
[9]周學芳. 加強護患溝通 構建和諧醫患關系. 醫院管理論壇, 2011, 28(3):33-35.
[10]張宏梅, 田麗紅. 護患溝通在構建和諧醫患關系中的作用淺析. 基層醫學論壇, 2012, 16(24):3242-3243.
[11]李新華. 加強護患溝通 構建和諧醫患關系. 中國鄉村醫藥, 2009, 16(1):76-78.
[12]索巴. 醫療機構現存的問題與護理工作中的有效溝通. 中醫臨床研究, 2010, 2(2):141-142.
[13]段中巧. 加強醫患溝通構建和諧醫患關系. 中國保健營養, 2015, 25(17):417-418.
[14]居興云. 溝通技巧在醫護患關系中的應用與體會. 天津護理, 2010, 18(6):349-350.
[15]李小萍, 覃少珍. 加強護士溝通能力的培養構建和諧的護患關系. 中國醫學倫理學, 2008, 21(3):108-110.
近年來,隨著人口老齡化,老年性白內障患者日益增多。為使白內障患者重見光明,實施手術是復明治療的必要手段。超聲乳化術治療白內障具有切口小,創傷少,手術時間短等優點,已在臨床手術中廣泛應用。而手術患者由于年齡較大,缺乏手術相關知識,且手術多為局部麻醉下進行,導致患者產生強烈的心理應激反應,患者常出現焦慮、緊張、恐懼等情緒,影響手術的進展、術后的康復。共情技術作為一種特殊的溝通技巧,是一種助人能力,也是醫護人員人本理念的具體表現形式,是護士必須具備的一種照顧病人的溝通能力。將共情技術引入老年白內障患者行超聲乳化術圍術期護理,可消除緊張、焦慮、恐懼心理,減輕患者術中疼痛感,減少術后并發癥的發生。我院手術中心在護理隊伍推廣共情技術以來,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現將共情技術的應用情況及工作體會總結如下。
1 共情技術的概念、種類
1.1 共情技術的概念 共情(Empathy),又名“同理”、“通情”、“同感”等。1909年Edward Titchener最早提出共情一詞,他認為:人不但能夠看到他人的情感,而且還能用心靈感受他人的情感,這種情形即為“共情”[1]。共情是能夠理解、分擔對方精神世界中各種負荷的能力,要求護士能夠進入患者的精神世界,就如同自己的精神世界一樣,“以別人的眼光看待世界”[2]。以期更好地理解需要幫助的患者。護理實踐的基礎是護患溝通,而共情技術是所有護患溝通的精髓。
1.2 共情技術的種類 共情分為初級共情和高級共情。初級共情是護士主要運用傾聽技術,讓患者說出內心的感受,重在對患者內心體驗和想法的了解,并把對患者的理解反饋給患者。而高級共情是指護士不僅運用傾聽技術,而且結合應用澄清解釋、自我開放等影響,能夠深入地體會患者內心的各種情感,能夠理解他的痛苦來源,他內在的動機、目的、態度和愿望等。
2 共情技術的作用
2.1 有助于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 在與患者接觸過程中,護患關系的和諧建立是保證患者康復、提高治愈率、減少糾紛和矛盾的基本條件。有研究證實,共情是醫務人員與患者進行有效溝通與理解的關鍵因素[3]。共情培養可促進護患關系和諧發展[4],共情意識可增進護患之間有效溝通,共情能力可減少護理過程中各種護理差錯事故的發生,保證護理操作安全、順利的完成,從而提高患者滿意度,促進護患關系的和諧發展。在當今護患矛盾突出、護患關系微妙的大環境下,我們護士應正確認識共情的性質,學會站在患者的角度考慮問題,在實際工作中將共情能力加以運用和培養,充分體現醫學人文精神中的寬容、理解、尊重、同情、公正、自主等原則,使護患雙方都處于一個輕松、自在的狀態中,從而建立起一個積極、健康、互敬、互信的人際關系。在交往中產生滿足感、愉悅感、信賴感,拉近雙方之間的心理距離,為促進良好的護患關系提供保障。
2.2 有助于減輕患者的精神壓力 共情對患者的治療效果可產生積極影響,可使患者減少被疏遠的感覺和陷于困境中的孤獨感。護士運用共情技術,設身處地地理解患者的處境和心理壓力,幫助其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助于患者從困境中解脫出來,減輕思想負擔,更好的配合治療與護理。
2.3 有利于提升護士的職業態度,提高護理服務質量 護士的職業態度影響其情感體驗和行為傾向,良好的職業態度對人的活動產生極大的推動力[5]。在當前以病人為中心的護理服務中,只有具備對患者高度的同情心和責任感以及積極鉆研專科護理的興趣,才能在工作中全身心地投入,理解患者對自身疾病有獨立的觀點和個體化的需求,從而設身處地地站在患者的角度為其服務。護士與患者在醫療護理服務過程中,正確運用共情技巧,通過有效的溝通,達到預定的護理目標,從而提高護理服務水平。
3 共情技術的應用
老年患者進行白內障超聲乳化手術時通常會有焦慮、恐懼感,形成焦慮、恐懼的因素大多數是由于患者年齡較大,手術時采取局部麻醉患者可以感覺到牽拉術眼、醫生操作等帶來的不適感。 針對這種情況,我們一方面要盡量保持環境安靜,使患者產生安全感與信任感。另一方面,我們從患者的角度對他們不同的心理狀態予以理解認可,采取相應的措施消除緊張、恐懼心理,最終形成有效的護理干預,以滿足患者的軀體需要和心理需要,減輕患者不良的情緒反應及心理痛苦,使患者焦慮程度顯著降低,提高患者的適應能力。同時改變其不良的心理狀態和行為,幫助患者建立起有利于治療和康復的方式,使其鼓起積極面對疾病和治療的勇氣。當注意力集中于疼痛時可以使疼痛加重,共情可以分散患者的注意力,緩解疼痛的加強作用[6],全身放松使心理生理處于良好的狀態,平靜接受手術和治療。患者消除了緊張恐懼心理,情緒平穩,手術時就會心率減慢,血壓平穩,減少出血,減輕疼痛,有利于手術順利完成。對急性癥狀的出現,也能調整好狀態提高手術的依從性,術后積極配合治療護理,減少并發癥的發生。
4討論
將共情技術貫穿于護理老年白內障患者工作中,使患者感受到真誠的關懷照顧、精神上的安慰和治療性的支持[7],從而提高了護理質量,及時消除患者的負面情緒,有利于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和采取樂觀的生活態度,從而積極配合手術治療和做好術后的康復治療,為早日康復創造條件。 良好的共情使患者感受到你是在用心服務,而不僅僅是為了完成任務,只有充分的共情,才能對患者抱有真誠的同情心和高度的責任感[8],才能在工作過程中充分體現醫學人文精神中的寬容、理解、尊重、同情、公正、自主等原則[9],使醫學完成其救死扶傷的最根本使命,真正成為一門富有人文關懷和人性溫暖的科學。
【參考文獻】
[1] 董丹丹.激勵機制在骨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美容醫學(綜合版), 2011,3(6):485.
關鍵詞:本科護生;核心能力;因素及控制對策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2060(2016)06-0137-01
引言
隨著社會對護理醫學知識的重視不斷加強以及護理醫學的快速發展,近年來我國選擇護理專業的大學生數量不斷上升。然而,人們在護理學生實習的過程中卻發現,護理實習生的核心能力還有待進一步提高與加強[1]。護理核心能力包括與患者進行臨床交流、對患者進行臨床教育指導以及臨床護理等,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著患者的護理和治療效果。因此,為了更好的提高學生的護理核心能力,促進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我國護理教育人員必須要對影響護理核心能力的因素進行相關的分析,并提出相應的控制對策。
1實習護生核心能力的現狀分析
護理核心能力包括有與患者的溝通能力、專業護理能力、批評性思維能力等。根據市場該調查顯示,我國護理實習生核心能力的現狀表現如下:臨床護士的核心能力得分基本處于中等水平,專業發展相對滯后,護理人員得分最高的小木為法律和倫理部分,得分最低的在批判性思維和科研等部分[2]。從調查研究的報告中我們可以看出,當前我國實習護生的核心能力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綜合素質還有待加強。
2影響實習護生核心能力的因素分析
根據分析,影響實習護生核心能力的因素有幾方面:第一,家庭因素。家庭的教養方式與實習護生的核心能力有著密切的聯系。相對于專制型和放養型的家庭教養方式,民主性的家庭教養方式顯然更加有利于實習生護理核心能力的表現和提高;第二,學校教育方式的因素。學校教育方式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實習成果和護理核心能力的掌握[3]。在學校教育中,開放的、多元化的以及形象生動的教學方式更加能夠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護理核心能力;第三,學生自身因素。護理核心能力的掌握與學生自身對護理行業的喜歡、社團活動的參與度等有較大的關聯,對護理行業的喜愛程度深、活動參與度高則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護理核心能力;第四,實習帶教教師因素。實習帶教教師的專業素質、教導水平等也是影響護理實習生核心能力的關鍵因素。
3實習護生核心能力的控制對策
3.1強化實習護理生的人文教育
護理核心能力包含了護生的人際溝通能力、理論和實踐能力等,這些能力均屬于護生的人文修養。可以看出,人文素養的提高對于增強學生的護理核心能力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為了加強學生的護理實習能力,學校必須要強化對學生的人文教育。西方國家的人文課程開設較多,包括有人類學、倫理學、關系學、宗教學、法律學等,而國內近年來也逐漸開設了法律、心理、美學等人文學科[4]。但是,由于我國在資金、科技等方面的投入限制,目前我國人文課程的設置和教學效果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強化實習護理生的人文教育需要各護理學院增設人文課程,并且將這些人文課程設置為護理專業學生的必修課程,提高學生各方面的綜合能力。
3.2重視提高實習護理生的實踐能力
實習護生的實踐能力指的就是護生的臨床工作能力,其主要的內容包括臨床護理能力、批判性思維能力以及護士的教育咨詢能力等。實踐能力是護理核心能力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我國大部分護生的實踐能力較差主要是由于學校的教育將理論和實踐相脫離。實習過程能夠為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提供更好的外在環境。因此,在實習過程中,醫院應該要重點加強對實習生的教育。具體措施包括: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為學生制定具有針對性的人才培養計劃;理論學習與實踐學習結合,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3.3加強對實習護理生的專業培訓
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現代醫學的進步使得醫學的分類更加細化,同時也使得護理領域更加專業化和領域化。專業的護理人員能夠在本領域中的專業素質較高,且能夠熟練掌握各種臨床實踐能力和操作能力,對現代化先進的醫學儀器設備等的操作也較為熟悉。通過培養這樣一批專業的護理帶教人員,學生的護理核心能力才能夠得到更好的提高,未來護理行業的發展才能夠更進一步。
3.4提高實習護理生的心理素質
護理人員的工作壓力較大,這不僅是因為許多醫院的床位較多而護理人員數量較少,病人的不良情緒和應激狀態等也容易對護理人員產生心理和生理的傷害。因此,在學生實習的過程中,帶教教師和醫院應該要加強對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和提高[5]。護理人員的工作量較多,部分護理人員晚上還需要加班。疲勞、復雜的人際關系等各種因素的結合容易讓護理人員產生不良的心理問題,醫院應該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來緩解護理人員的心理壓力。例如,定期為護理人員舉行娛樂活動、多鼓勵少批評、增加護理待遇等。實習期間,帶教教師也需要多與學生進行交流,傾聽學生的擔憂并為學生解除疑惑和心理壓力。
4結語
綜上,實習護生的核心能力包括交際能力、批判性思維能力以及專業護理能力等,護理核心能力的提高是做好護理工作、促進護理行業進一步發展的關鍵。目前我國實習護生的核心能力還有待加強,要求學校必須要強化實習護理生的人文教育、重視提高實習護理生的實踐能力、加強對實習護理生的專業培訓并提高實習護理生的心理素質。
參考文獻
[1]楊玉美,王麗波,李艷雙,周麗娟,梁爽,王孝艷.層次分析法構建本科實習護生核心能力評價指標體系[J].護理學雜志,2015,02:63-68.
[2]陳光毅,鄭翠紅,李華萍.407名高職實習護生人文關懷能力現狀及其影響因素調查分析[J].中國護理管理,2015,04:409-412.
[3]刁玲玲,顧則娟,周玉峰,徐劍鷗.實習護生護患溝通能力狀況與影響因素分析[J].全科護理,2011,21:1967-1968.
[4]李靜,謝大明,肖魯良,張聰穎,劉聰.實習護生護患溝通能力現狀及影響因素調查[J].全科護理,2011,21:1953-1955.
【關鍵詞】護患糾紛; 護理告知; 問題;對策
【Abstract】Protect suffering from disputes as part of medical disputes by more and more professional attention and concern. This article from the Angle of nursing told,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current nursing practice in fulfillment inform obligation existing problems, and expounded corresponding preventive measures and countermeasures, to effectively solve the increasingly serious armor, preventing armor with disputes with disputes occur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
【Keyword】 Protect suffering from disputes; Nursing told; Question; countermeasures
【中圖分類號】R4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8231(2011)04-0002-02
護理工作是醫療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與此相對應,護患糾紛也就成為醫療糾紛的一部分。隨著醫療糾紛的愈演愈烈,護患糾紛也不斷升級。護患糾紛在一定程度上成為醫療糾紛發生的導火索。因此,如何減少、避免護患糾紛的發生成為很多醫療管理的實踐家和醫事法學的研究者所共同面對的難題。
患者從入院到出院接觸最多的就是護士,除了專業護理醫療行為之外,護理人員履行告知義務在實踐中已成為護理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也是義不容辭的責任。[1] 因此,對于護理告知無論在理論研究層面還是實踐管理角度都應給予足夠的關注與規范。護理告知作為護患溝通的載體和橋梁,有利于改善護患關系,化解護患矛盾,轉移護理風險。
1實踐中護理告知存在的法律問題
護理告知是指患者從入院到出院或死亡的整個護理過程中,護士向患者及其家屬介紹、說明及講解護理程序、護理操作的具體注意事項,護理上需要患者技術配合支持的工作,以及患者在入院期間遇到或希望了解的某些問題的解答。[2]通過護患糾紛課題組對護士調研訪談發現,當前護理人員在履行護理告知義務時存在不少問題。
1.1告知語言過于專業化、醫學化
護患溝通效果受患者身份、文化、職業、思想、性格、心情處境等因素的影響。[3]有些護士在履行告知義務時沒有區分患者的具體情形,而選擇為了完成工作而進行的告知,言語過于專業化、醫學化,告知后往往使患者及其家屬似懂非懂,甚至一頭霧水,有些患者基于就醫的緊張心理又不敢進一步詢問,雖然告知行為看似完滿履行,護患之間的有效溝通卻止步于此。有時,引發不良事件的法律風險就隱藏在過于專業和醫學化告知的背后。
1.2存在未告知的情況
某醫院外科病房曾經發生過這樣的案例:某患者家屬在住院部洗澡時不慎摔傷,要求醫院承擔賠償責任。當班護士一般情況下會告知行動不便的患者洗澡時要注意安全防止跌倒摔傷,但卻忽略了患者家屬也可能出現類似的安全隱患。這是由于護士事先沒有預料而導致的護理未告知情況。單純的未告知情況很少出現,未告知情形往往發生于工作慣例之外。
1.3告知內容瑕疵
告知瑕疵主要是護理人員在履行告知義務時對于告知的內容告知地不充分、不完全。如在給患者靜脈滴注硫酸鎂時只是告知滴的是什么藥而沒有告知嚴格控制滴速的重要性,結果患者并不知輸液速度的禁忌而擅自調快了滴速,致使患者短時間內大量硫酸鎂進入體內出現了硫酸鎂中毒癥狀。告知內容的瑕疵往往來源于護理人員本身對于告知的認識和重視程度及其防范護理工作法律風險的意識。
1.4告知方式不當
護理人員在進行告知時通常會根據不同的告知內容采取不同的告知方式。告知方式主要分為口頭告知、書面告知和公示告知。根據護理工作的實踐特點,一般口頭告知用的比較多,而書面告知和公示告知相對用得比較少。書面告知主要針對操作過程比較復雜、并發癥發生率較高或具有其他特殊危險性的護理操作。公示告知是指以公開的店堂告示的方式向病人履行風險告知義務的一種告知方式[4]。如入院須知、規章制度等,具有廣而告之的作用。除了這兩種之外的情況,護理人員多采用口頭告知的方式與病人或家屬在信息、情感方面進行溝通。告知的方式不同要求護理人員適時地選擇恰當的告知方式與患者溝通。有些護理人員對不同的患者或某一患者的不同時期均采用同一種方式告知,或者該書面告知的采用口頭告知的方式,凡此種種,醫療護理的風險將會無處不在。
1.5告知記錄不當
告知記錄不當是指護士已充分履行護理告知義務,但未留下書面告知記錄或者記錄存在瑕疵[5]。護士的工作緊張、繁重極易出現重護理醫療行為而輕護理告知記錄的思想,久而久之,習慣成自然,告知記錄的瑕疵往往成為患者發動醫療訴訟的導火索。護患糾紛訴訟中的關鍵點便是作為書證的護理記錄,如果護理人員履行后無記錄或醫護記錄不相符,醫方將失去能證明醫護工作無過失的確鑿證據,從而失去為自己辯護的有力武器,增加敗訴的風險。
2完善護理告知的對策建議
2.1加強法制教育力度,提高護理人員的法律素養
護理告知是護理工作的重要組成,規范地履行告知程序不但是護理工作本身的要求,也是日益緊張的醫患關系對護理人員提出的法制要求。隨著社會發展及醫療模式的轉變,患者法律意識大幅度提高,而醫務人員法律素養的提高卻明顯落后于患者。只有真正意義上提高護理人員的法律意識,才能從根本上解決護理工作中一系列涉及法律層面的實踐問題,也涵蓋護理告知所面臨的法律風險。我國早期的護理教育幾乎沒有設置相關的法律課程,近年來雖有些改善,但課時還是較少。因此,醫療機構要增加法律知識的學習,定期組織護理人員認真學習《侵權責任法》、《醫療事故處理條例》、《護士條例》、《病歷書寫基本規范》等相關法律知識,使護理人員盡快提高認識,轉變觀念。其實絕大多數的醫院都在開展相關培訓或是學習,做到這一點并不難,而難點在于將法律意識和相關知識真正注入護理人員的心田,從而提升自我保護的法律意識。筆者建議醫療機構首先要保證每個護理人員的學習機會和時間,在護理人員的訪談中我們發現,醫院常常會舉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法律知識培訓,而護士主觀上也愿意參加這樣的培訓以規避工作實踐中的法律風險,然而集中培訓或是學習的形式與護士忙碌的工作相沖突護理人員根本就沒有時間扔下護理工作而參加學習,因此就出現了一個科室幾個護士輪流學習,誰有空閑誰就參加,這樣會使培訓或學習流于形式。因此,護理管理層的管理者必須創造條件保證每個或多數護理人員有學習的機會或是時間,否則,提高法律素養將成為一句空話;其次,應注重對低年資護士和護生的教育。他們是護理人員的新生力量,從“新”抓起,培養執業的法律素養,形成良好的執業習慣和職業道德。
2.2 提高告知能力,掌握告知技巧,建立完整的護理告知程序。
護理告知貫穿于整個護理工作的全過程,環節多、內容細,包含著廣泛的醫學、護理、倫理、心理等各方面的知識。護理告知的特點決定了履行告知的主體必須熟悉各方面的知識信息,站在科學的角度向患者傳達、解釋醫學和疾病的常識,向患者宣傳健康教育知識。因此,醫療機構應進行多種形式的培訓,不斷補充新知識、新技能,從而提高告知能力。
從護患之間的稱呼語到一個簡單的微笑再到巧避諱語,護理告知過程充滿了技巧和學問。患者在住院期間情緒波動較大,感情比較脆弱,需醫護人員給予更多的精神關懷。護理人員在實施告知時,若不注意自己的體態、言行、或者不能把握合適的“時”和“度”,護患糾紛將一觸即發。護士應該根據不同的情景、場合和時間,靈活的選擇患者易于接受的語言形式和內容進行溝通。溝通策略主要包括:使用簡單易懂的詞句與患者進行溝通,增加患者對信息的理解;在進行關鍵內容溝通時要有意識地重復、強調相關內容,盡量消除誤會;護士欣然、坦誠的微笑總會拉近與患者之間的距離,采用適度的身體語言溝通往往有助于溝通的效果;采用口頭告知、書面告知及公示告知相結合的方式,如何實現有效的結合,還需建立完成的護理告知程序,確立立法的科學表述。我國護理教育課程中尚沒有關于護理告知的系統論述,這也是導致實踐中護理告知存在諸多問題的原因之一。因此,需要護理管理者在實踐的基礎上,結合本科室的護理特色和護理重點,建立一套評估、 實施、 效果評價及差錯管理的完整制度體系,對具體的問題制定出詳細的規定,形成規范的護理告知程序和告知方式的具體應用標準。
2.3增強護理告知過程中的證據保全意識
在護理人員的執業風險規避中最重要的是樹立證據保全意識。在護理糾紛中,有很多證據是因為保存不當而喪失了證據能力。由此引發敗訴的風險是顯而易見的。實踐中,有些護理人員雖然能正確履行告知義務,但缺乏證據意識,未保存或不正確保存相關證據或該書面告知的卻選擇口頭告知。凡此種種,都說明我們的護理人員在證據保全方面的法律意識還很欠缺。醫療機構在此方面應給予積極地重視和引導,讓護理人員認識到保管病歷、規范護理告知記錄也是護理工作的重要內容;讓護理人員掌握各種文件、實物的保存方法及保存時間等等。
2.4改善護理人力資源現狀
國外研究顯示,護理人力配置與護理質量和醫院效率密切相關。[6] 劉華平等[7]調查發現,全國88%的綜合醫院存在護士缺編現象。隨著醫療行業的發展,目前護理人員配置比例過低仍然成為一個不可忽視的現象,很多醫療機構“重醫療輕護理”,隨意減少在編護士,增加合同護士,嚴重影響了護理服務質量改進的步伐。置身醫療機構,在崗護士工作繁重,大量的治療和專科護理工作占據了絕大多數工作時間,護理人員已經沒有時間與患者主動交流。而離開和患者交流、溝通的護理工作將變成沒有靈魂的冷漠管理,護患糾紛可能隨時發生。護理管理者要根據新的醫療形勢合理、科學的配置護理人力資源,使護理人員在完成基礎護理和治療操作的前提下,能夠有充分的時間與患者溝通交流,履行告知義務,使護理告知工作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1]石英. 護理人員履行告知義務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 中華現代臨床護理學雜志,2007:2(8)): 711
[2]劉鑫,張寶珠. 護理職業風險防范指南 [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9(4):41
[3]劉鑫,張寶珠. 護理職業風險防范指南 [M]. 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8,01:35,2009(4):51
[4]李媛媛. 護理工作中的告知義務探討[J].《承德醫學院學報》
[5]李小莉, 金惠霞, 周保蘭.護理告知在防范產科護患糾紛中的運用 [J]現代護理,2010,1:118
方法:根據臨床資料,對30例孕產婦及家屬進行調查訪問,了解到產科護理中的風險主要存在于病人、護士兩方面,總結出建立安全管理體系,可產生積極做用。
結果:本組30例孕產婦經過我們對護理風險進行有效評估,并采取相應措施,產婦對治療護理效果表示滿意。
結論:積極有效評估產科中存在的護理風險,并采取相應措施,對產婦預后有積極意義,并能夠有效提高產科護理的服務水平。
關鍵詞:產科護理風險
【中圖分類號】R47【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1-8801(2013)11-0449-01
隨著社會發展需要,人們對生育健康的要求以及護理質量也開始大幅度提高。產科是醫院高風險科室之一,產科護理人員的責任重大,護理中隱藏著許多風險。
1臨床資料
2012年1月至2012年4月,對入院孕產婦選取30例,我們訪問了這些病人及家屬,分析其對醫院產科護理的滿意度和有關意見,了解了產科的護理風險,并采取相應的措施。
2產科護理中存在的風險
2.1病人方面。本組30例孕產婦及多名家屬對分娩的危險性沒有充分認識,認為分娩是人生必經階段,是自然現象,沒有必要過于擔心。
2.2護士方面。
2.2.1護士技術業務水平。產科護理任務多,工作量大,整體性和專業性強[1],要求護理人員有全面的護理技能和較高的護理水平,即需要護理人員有相關的專業產科護理知識,而醫院目前的產科護理從業人員的現狀,普遍年齡偏大,文化水平相對偏低,對產婦出現異常情況不能及時排除。助產士在助產過程中配合不當,造成會陰裂傷[2],特別是出現搶救情況時,沒有及時將醫療設備相應藥物準備妥當,或者對病情的處理判斷和醫療技術發揮不當,均會導致糾紛發生。
2.2.2護士責任意識不夠,溝通欠缺。產婦及家屬不具備專業知識,對病情缺乏了解,無法正確看待治療和護理中出現的相關問題,認為是護理人員工作失誤或者工作不負責任,這就需要護理人員及時的與產婦及家屬進行有效溝通,消除家屬的疑慮和不滿。在對待家屬和病人的詢問中,態度冷漠,語氣生硬[3],都會進一步激化護患方面的矛盾,造成護患關系緊張。
2.2.3管理制度不健全。有章不循,不嚴格遵循規章制度,違返操作規程,讓患者及家屬不滿,乃至投訴,引發護理糾紛。醫院雖然對產科護理工作有管理制度,但獎懲制度不明確,也降低了護理服務的質量。
3應對措施
3.1提高護士業務能力。由護士長對每名護士進行定期考評,發現問題后,直接找其溝通,這樣可以增強每名護士的責任意識,對年輕護士加強護理安全教育及護理理論的學習,提高護理人員對臨床上常見的產科危重情況的處理能力,使護理人員對于產后大出血,DIC,羊水栓塞,重度妊高癥等危及重癥的救護流程,做到爛熟于心[4],在突況下,做到對患者進行及時有效科學規范的救治,避免慌亂、緊張和業務生疏而造成不必要的醫療事故。
3.2對護士心理素質的培養。醫院方面,要加強對護理人員的身心關懷,讓其有相對充足的休息時間,盡量幫助其解決生活困難,盡可能保證護理人員在工作時有良好的身心狀態,增強護理人員的溝通技巧,以便在患者提出問題時,能給予準確客觀的回答。
3.3實施人性化管理。樹立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充分尊重產婦和家屬的意愿,在提高專業護理的同時和產婦及家屬進行充分溝通,孕產婦入院后,熱心接待,盡量滿足孕產婦的正常需要,對患者情緒進行關注,多用關心體貼的話語,加強護理人員和產婦的感情交流,改善護患關系,對產婦及時進行心理護理,使產婦消除緊張情緒,使產婦和家屬配合醫院的治療和護理。對即將分娩的產婦,護士要在分娩當日,告知飲食計劃,健側臥位,講解產后2小時小便的意義及注意事項[5]。護士應在產后及時詢問產婦的睡眠、飲食情況以及傷口疼痛的情況,向產婦宣傳母乳喂養的好處以及的保健。產婦出院時,護士應給產婦一些祝福的話語,并告知產后恢復應注意的問題,協助產婦辦理出院手續,告知出院后發生問題時及解決問題的方法,以便產婦隨時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
3.4完善各項規章制度。組織護士學習醫院管理制度,在實施及落實制度中,護士長要常常監督管理,獎懲嚴明,嚴格交接班制度,做好詳細護理記錄,激發護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明確工作責任,提高護理人員的利用率,提高護理服務的工作效率。
4體會
產科護理工作量大,護理內容涉及到新生兒的護理,一般護理,手術護理和產婦產褥期的護理等多個方面[6],對護理人員的專業技術水平要求較高,通過對本組30例孕產婦及家屬進行訪問,認為產科護理風險主要存在于病人、護士等多個方面,為此應提高護士的法制觀念,提高護士的護理安全意識,加強工作責任心,減少護理安全隱患,提高護理質量,增強優質服務,和諧護患關系,提高護理人員素質,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有效提高產科護理的服務水平。
參考文獻
[1]劉禮梅,婦產科護理中不安全隱患的現狀分析及對策[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0,7(24):2776-2777
[2]季宏波,趙莉,董艷紅,等婦產科護理糾紛的常見原因及對策[J].中國病案,2008,12(10):4451
[3]戚琳,武建玲,淺談影響婦產科護理安全的因素及防范對策[J],中國實用醫藥,2011,6(6):268-267
[4]劉旭梅,婦產科急危重癥病人的院前急救與護理[J],醫學信息,2011,5(2):1885-1886
基層醫院工作及護理人員現狀分析
大多護理人員以“人”為中心的護理服務意識不強對開展健康教育認識不足不愿與病友交談外出學習及各種繼續教育的機會少部分護理人員業務文化素質偏低知識面窄難以解決病人的健康問題。護理人員偏重搞治療再加上護理治療任務重、人員少健康教育計劃難以落實。
醫院科室分科不明細健康教育難度大因院科兩級經濟核算健康教育方面投資少促成形式單一。
患者現狀分析
大多患者仍存在著重醫療、輕護理的思想傳統的護理工作內容給病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對護士開展健康教育不理解提供的疾病知識不信任仍然認為護士只會打針、發藥有健康問題很少主動尋找護士幫助解決。
患者自身素質差異較大。農村患者多文化素質較低接受能力較差經濟拮據等造成大部分患者的需求僅限于求藥治療緩解眼前的痛苦對護理人員的宣教漠不關心病情稍緩解就要求出院導致許多促進健康、保持健康的教育措施難以落實。
對 策
轉變觀念加強學習提高護理人員的整體素質:為了盡快適應新的醫學模式把護理人員從“以疾病為中心”的護理工作模式轉變到“以病人為中心”的護理模式上來我們采取送出去、請進來的辦法多次選派護理骨干外出參加學習回來傳授經驗。請大醫院的護理專家到我院多次講課從全新的角度去認識的護理的四個基本概念樹立新的護理模式觀從而提高了護士健康教育的責任感及興趣。針對科室患者病種的特點利用晨會反復組織學習專業知識以提高工作技能。在護理人員中素質有高低之分我們采取組織考核挑選出專業知識扎實工作責任心強交流技巧好的護士首先擔任健康教育護士主要負責本病區的健康教育工作。為了便于監督管理實行月排班工作制同時科室內部引入競爭機制每月底發放病人健康教育滿意度調查表將病人的“知、信、行”作為考核檢查護士健康教育質量重點并實行能者上、庸者下的原則與晉級評優掛鉤從而促進了護士主動學習專業知識人人重視人人主動參與健康教育的良好氣氛。
護士是醫囑及各項護理措施的執行者又是健康教育的實施者在工作中如何做到教育、治療兩不誤使病人滿意、信任正確地把握健康教育時間與治療時間之間的關系非常重要也是建立良好護患關系的關鍵一步。 對一般新入院病人我們除了熱情接待病人外還采取了邊給病人準備床位邊介紹住院須知及有關健康教育知識病區可以給患者提供哪些服務讓病人了解現代護理觀。在給病友做治療時可邊收集病人資料邊有針對性的做健康教育指導。而對危、急、重的病人則應爭分奪秒積極主動協助醫生做好各種搶救治療護理工作以取得病友及家屬的信任。在病情穩定的基礎上適時開展健康教育工作。對診斷不明的患者首先安慰患者給予熱情周到的服務解釋診療程序穩定患者的情緒做疾病知識介紹時多講機理。通過對教育時間的合理安排及各種健康教育措施理論知識的講解改變了許多病友對護士的看法有健康教育問題找護士解決的多了對護士工作滿意度提高了增強了信任感提高了護士的社會地位。
根據患者素質采取不同的健康教育方法:護士除了要全面評估患者的健康狀況、知識水平外還要評估其接受能力以確定健康教育的內容目標。文化素質較好的患者在口頭指導式的基礎上再輔以健康宣傳欄健康教育卡片能起到較好的效果。而對農村大多文化素質較差的患者主要采用口頭指導式這時護士的交流技巧、愛心和耐心就顯得更為重要。語言一定要通俗盡量少使用醫學術語講解要詳細并按主次將健康教育的內容分解。如晨護時給病人講解疾病發生的誘因不良衛生習慣如何導致機體發揮作用的。病人就餐時結合當地飲食習慣、病友的經濟能力及時做好飲食指導。交代病人注意事項時交代要清楚要細致有時最好叫病人復述一遍避免理解錯誤并于第二天檢查教與學的效果以便及時調整完善的教育計劃保證計劃確實可行。對經濟拮據病人出院指導工作更為重要內容主要包括用藥指導、自我護理內容、身體狀況自測、應急處理等減少復發率提高病人的水平。
婦產科護理學是一門專業性和整體性都較強的學科,醫護人員必須具備扎實的專業技術知識和護理實踐技能。然而隨著經濟的繁榮與發展,人們的自我保護意識增強,法制觀念日益增加,對醫療護理質量要求越來越高,越來越多的醫療護理糾紛困擾著醫院的生存和發展,為了避免護理工作中許多不安全隱患的發生,結合在臨床中培養新型婦產科護理的安全意識,最大限度降低醫療護理差錯的發生,已成為醫院管理者常抓不懈的課題。現就婦產科護理臨床實踐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探討解決的對策。
婦產科護理中不安全隱患的現狀分析
1.護理隊伍的年輕化,處理問題綜合能力差,在實際工作中普遍缺乏與產婦家屬的溝通能力,應急搶救及特殊事件的處理能力不強,甚至影響搶救的工作質量。觀念轉變緩慢,缺乏應有的危機意識和應急措施,在護理過程中忽視危機因素和潛在的隱患,忽略患者的心理需求和患者權益尊重,引發護患之間沖突和糾紛的現象時有發生。
2 責任心不強。在護理診療過程中,有些護理人員不嚴格執行查對制度,執行醫囑不嚴謹,藥品管理混亂,違反護理操作常規和不嚴于職守。在搶救危重患者的關鍵時刻,因技術不熟練、臨床工作經驗不足,不能迅速準確地配合實施搶救措施,給護理安全埋下了隱患。法律意識淡薄, 不重視護理文書書寫,個別提前寫病情記錄及交班報告,缺乏實事求是的慎獨精神,使護理記錄失去真實意義。
3醫院領導、護理管理職能部門監管力度不夠,對于管理趨于形式,應付上級指示,上級緊,我便緊,上級松,我便松。
4.自身職業風險防范知識缺乏
產科護士在護理工作中不可避免地接觸到產婦的血液及體液,操在操作中,都有被刺傷可能,另外產科有些護理人員對自身職業防護知識不太清楚,在操作過程中被針、剪刺傷者,大部分采取自行處理的方法,很少有人登記上報,這對產科處理人員的生命安全威脅較大
防范對策:
1.要重視護理人員的專業技術素質對病人及其家屬的心理影響。
2.培養創新型婦產科護理的安全手段
1)強化護理人員的法律意識,加強安全管理。護理人員應積極主動地應用法律手段維護護患雙方的合法權益和維護醫院的正當權利。組織全院護理人員接受醫療行政法規專題講座, 建立學法制度,護理人員強化依法行醫觀念。在護理操作中,既要保護患者權益,又要保護醫護人員的自身利益,進行每項操作前要將其目的、風險因素告知患者和家屬,這樣不但可以取得患者及家屬理解,達到配合的目的,又滿足了患者及家屬的知情權,避免和降低醫療糾紛和減少投訴的發生率。我院制訂了護理安全管理制度及防范措施, 成立了院安全管理委員會、科安全管理小組。針對不安全隱患進行分析, 及時提出改進措施, 提高護理人員的安全防范意識。
2)加強素質教育,強化崗位職責。組織護士觀看護士行為規范錄像, 舉辦護士職業禮儀示范表演, 從而規范護士行為舉止,以良好的精神風貌促進高尚職業道德的養成, 提高護理人員素質。為加強工作責任心, 護理部針對不同崗位、不同層次的護理人員, 制定不同的教育內容, 并統一全院規章制度及操作規程。嚴格的質量考核制度使各項制度真正落實在工作中, 保證護理工作質量。
3)加強敬業精神的教育,培養嚴謹的工作作風。教育護理人員本著對病人生命高度負責的精神, 認真護理, 嚴格執行操作規程,加強質量控制,立足目標,著眼環節,逐級考核,層層把關。
4)改善服務態度,加強護患溝通新時期的產科護理人員不但要具備較為專業的護理學理論和知識,還要加強心理學知識鞏固和應用,這樣才能有效實現產科護理安全工作的防范。良好的護患關系是護理工作中重要的一環。護理人員在工作中,要深入了解和熟悉患者的心理狀態和實際需要,加強與患者的溝通與交流,逐步將產科護理工作安全隱患控制在形成階段,堅決杜絕安全隱患的激化和加深。
7)強化安全教育,對新護士、臨床實習生認真“傳、幫、帶”新護士及實習生入科后,我們要言傳身教為他們做表率,經常以正反實例不斷強化安全教育,做到多示范、多講解、多指導,狠抓基礎訓練,培養他們多看、多想、多問、多思考的能力。
關鍵詞:婦產科護理;風險管理;現狀;展望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健康意識的提高,對醫療護理服務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婦產科是一個特殊的科室,關系到母嬰的安全,婦產科護理要求高、工作任務重、壓力大,不安全因素多,因此要加強醫院婦產科護理工作的風險管理[1],敦促婦產科護理人員提高護理質量,減少護理風險的發生;管理者應積極分析婦產科護理中存在的風險,提出針對性的管理措施,并將風險管理應用與婦產科臨床護理工作中,以有效降低婦產科護理的風險。
1 婦產科護理風險管理現狀分析
1.1護理人員因素 婦產科護理風險因素中,婦產科護理人員因素占較大的比重:①文書不規范:很多婦產科護理人員沒有認識到護理文書的重要性,片面認為只要治療、護理及時到位,護理文書規范與否無所謂。有的護理文書字跡潦草,隨便涂改[2];有的護理記錄書寫不正規,缺乏專業詞匯,護理陳述不準確,不詳細;有的護理人員因忙于治療而忘記了文書書寫,過后又沒有及時補充,造成護理文書不完善;護理文書是護理工作的一部分,是護士工作的一種書面表達形式。如果護理文書不合規,當發生緊急情況時,缺乏原始的、第一手資料,成為護理糾紛的把柄,對護理人員也起不到保護作用[3]。②護理人員責任心不強:受社會傳統觀念的影響,許多護理人員看不起自己的工作,認為護理就是打打針、輸輸液,為嬰兒洗澡等,護理人員極易產生職業倦怠感[4],沒有意識到護理工作的責任性,缺乏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甚至因消極怠工延誤治療,引發護理事件的發生。③護理技術不佳:現狀的護理人員更新換代快,大部分是新生力量,有的甚至是"90后"、家中獨女等,這個年齡層次的護理人員因父母過于溺愛,學習不認真,導致護理技術不佳,無菌操作不嚴格,影響了婦產科的護理質量,導致護理風險[5]。④制度執行不嚴格:部分婦產科護理人員過于散漫,有章不循,視醫院的規章制度如同虛設。⑤法律意識淡漠:現代社會是法制社會,各項法律制度不斷健全和完善。患者也可依法保護自己的權利,但部分護理人員法律意識淡漠,缺乏自我保護意識[6],日常治療操作不到位、護理文書不規范、不及時,一旦發生護理糾紛,缺乏法律保護的憑證。
1.2管理者因素 管理者管理不力也是婦產科護理風險之一。①管理不善:管理者缺乏領導才能,不能調動護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使護理人員不能積極主動地護理患者,患者滿意度不高,護理風險加大。②排班不合理:管理者在班次、工作時間安排上缺乏認真研究,導致有的班次人手過少,治療護理缺乏有序性,使護理工作不能及時完成;有的工作時間過長,發生連軸轉,護士上了白班上夜班,導致護理人員極度疲勞,為護理事件埋下隱患。③護理人員不足:隨著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推進,城鎮居民醫保的啟動,惠民政策推動了參保的人數的增加,同時醫院就診的患者人數猛增,加大了護理人員工作量。公立醫院編制的限制[7],使護理人員嚴重缺乏,護理工作不能按時完成,直接導致了護理風險。
1.3患者因素 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們法律意識的增強,孕產婦要求優質護理的愿意以及維權意識也隨之增強,這給婦產科護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也難看出,由于婦產科患者病情復雜、危險性高等特點,加上有些患者不能自覺遵守醫囑,甚至有意無意隱瞞病史和孕產史,不能積極配合醫護人員的護理工作[8]。如未婚先孕出于保護隱私的要求不按照入院檢查,宮外孕患者擅自出院、輸液患者隨意調節輸液速度、服藥患者更改服藥劑量等等,凡此種種均可直接影響到婦產科管理,從而增強護理風險。
2 護理風險管理
2.1 加強安全管理,提升配套設施 婦產科護理風險管理不僅僅體現在衛生主管部門的定期檢查中,更重要地是醫院領導、婦產科安全管理規律制度的構建與落實上,實現時間與節點上的常態化安全管理模式[9]。同時由于婦產科患者的特殊性,醫院也應在病房環境上進行升級改造,如病房里呼叫系統、電視機、衛生間等,有條件的醫院應專設孕婦學校,配備多媒體宣教工具,以最大限度地滿足孕婦自我保健的要求。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進步,各種高技術醫療設備也大量運用于婦產科中,這就要求醫護人員充分了解設備性能與操作要求,定期維護保養,第一時間發現解決問題,以確保住院期間孕產婦的安全。
2.2 加強護理人員技能培訓與素質教育 護理技術是患者最直觀的感受,針對婦產科護理人員暴露出的問題,有目的有組織地安排婦產科護理人員參加業務技能培訓,加強學習,鼓勵先進,營造學習氛圍。可選派部分優秀護理人員到上級醫院參觀考察,學習新技術新方法;聘請外單位資深婦產科護理老師來院親臨指導與授課,使婦產科護理人員接受新理論、新思想;同時組織婦產科內部護理人員之間相互交流與學習,切磋護理技能,取長補短,以促進整個科室護理技能的提高[10]。
"護若如佛,護若如仙" [10],說的就是護理人員必須具備一顆愛心、佛心和仁心,因此必須重視婦產科護理人員的職業素質與道德素養,尤其是道德素質的培養。對患者始終保持一份愛心,真誠地關心每一位患者;保持一顆佛心,有普度眾生、慈悲為懷的胸襟,切實體察患者的疾苦,并給予患者及時的幫助和撫慰;保持一顆仁心,將仁愛、仁術貫徹到每一位患者的護理過程中[11]。同時敦促每一位護理人員保持正確的價值觀和世界觀,把職業素養發揮到較好水平。
2.3 加強團隊協作精神,構建和諧工作環境 醫療護理是一個特殊的行業,每一個患者從入院到出院,必須在整個科室成員的精誠協作下方能完成。因此要培養婦產科護理人員的團隊協作精神。強調婦產科是一個整體,是一個大家庭,護理人員之間加強團結,正確處理同事之間的關系,按照排班要求,分組完成患者的入院、檢查、治療及護理工作,有序而不僵化,當其他班次護理人員手頭工作較多時,要主動參與幫助,而不能找借口說不是自己班上的事兒袖手旁觀,耽誤患者治療[12];管理者適時組織一些文娛活動,讓大家共同參與,讓每一位護理人員切實地感受到自己是該團隊中的一個成員,同時讓正確的價值觀在每個成員間傳播,提高整個團隊的素質。
2.4 加強溝通交流,維系護患關系 護理的宗旨是"預防疾病、維持生命、減輕痛苦、增進健康[13]",因此要求護理人員把護理理念滲透到護理工作的各個環境,要提高婦產科的患者療效,護理人員還必須和醫生加強交流,加強醫護之間的溝通,探討治療護理患者的經驗,揚長避短[14];及時主動和患者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變化,傾聽患者的意見,滿足患者的護理需求,以促進患者早日康復。
3 展望
婦產科是一個相對特殊的科室,有婦科患者、產科孕婦、產婦及胎兒和新生兒,護理工作量大,情況復雜,不安全因素較多,護理風險系數大,對護理人員的護理要求高。婦產科護理風險管理是必要的,實行護理風險管理既有利于促進患者的健康,降低婦產科護理事件的發生,提高護理質量及患者滿意度,同時有利于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保護婦產科醫護人員的自身安全[15]。因此要加婦產科護理風險管理,把婦產科護理風險降低到最低限度。
分析婦產科護理風險管理現狀,我們不難發現,未來婦產科風險管理,從研究內容上,將更加關注護士自身特點,在確定護理風險不同維度同時,設計與完善護理風險量表,分析影響護理風險的更深層次的原因,從而對護理風險管理進行完全表述,建立護理風險評價模型及評價體系;從研究目的這個層面,將更加關注護理風險的規律、特點以及高危因素,有效規避婦產科護理風險,實現最低成本上的安全保障機制;從研究方法上,將會有越來越多的定性、定量研究方法,從而及時發現分析護理風險管理中存在的問題以及作用機制。
綜上所述,隨著我國婦產科護理風險更加深入的發展,定性與定量分析將更加深入,尋求婦產科護理風險發生的特點、規律及高危因素,從而探討風險隱患存在更加深層次的原因,然后建立更為科學的婦產科護理風險評價體系,從而達成以最低成本保障護理安全,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贏目的。
參考文獻:
[1]李學芝.60例婦產科常見的護理風險因素及常見問題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3,27:245-246.
[2]鐘華蓀.建立醫療中心促進整體護理深入開展[J].中華護理雜志,2000,20(7):80.
[3]榮芬.婦產科護理風險分析及管理對策探討[J].基層醫學論壇,2011,15(18):568-569.
[4]駱宏.中國首份護士職業倦怠報告出爐62.38%的護士有職業倦怠[N].健康報2006-6-20.
[5]圖雅.產科護理中潛在的不安全因素調查及防范對策[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3,7(4):138-139.
[6]郭睿.產科護理風險因素分析及管理對策[J].醫學信息,2013,07:101.
[7]孫勤,種慧梅,董亞麗.人力資源重組在婦產科護理管理中的運用[J].中國醫藥指南,2013,6:625-626.
[8]孫晉鳳.婦產科護理風險及安全隱患原因分析及防范[J].中國實用醫藥,2013,8(25):261-262.
[9]林靜.淺談如何有效避免和處理婦產科護理中存在的風險[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3,22(11):159.
[10]宋秀云.護理風險管理在宮頸癌患者術后化療期的應用[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17):48-49.
[11]熊青青.婦產科護理風險因素及管理措施探討[J].醫學信息,2013,26(20):58-59.
[12]黃河清.產科護理風險原因分析與質量控制[J].吉林醫學,2012,33(16):3515-3516.
[13]黃瓊.論婦產科護理[J].臨床護理,2011,9(13):149-150.
【關鍵詞】社區門診;風險因素;滿意度
【中圖分類號】R4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7-4793-01
門診護理是患者進入社區醫院后首先會接觸到的服務之一,同時也是體現社區醫院服務及特色的窗口,其間門診護士的首要責任就是做好門診服務,門診護理工作質量好壞將直接體現醫院的技能水準及患者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的關鍵[1]。因社區門診護理的范圍廣,是固定及較長期的服務關系,且其場所不固定,因此重點強化社區門診護士的護理質量,有效采取預防日常護理工作中常見的風險的應對措施,與患者間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減少醫患者糾紛,降低護理差錯,促進其持續有效的開展工作。
1一般資料與方法
1.1 社區門診護理的風險因素及分析
1.1.1 護士因素分析:①觀念意識薄弱:包括風險意識及法律觀念、服務意識及理念、責任意識及溝通等多方面因素,比如:護士缺乏相關的法律知識及風險意識,對可能發生的安全隱患預見性較差不僅可能引發醫患矛盾或糾紛,也極易忽略患者相應的權利及相關記錄的保存[2];因護士工作時責任心較差,懈怠或執行查對不嚴,極易引起輸液的各種不良事件;同時因社區門診服務的對象以老年人居多,護士在工作中缺乏同情心,服務意識弱,并且缺乏與患者溝通的意識,忽略患者的個人需求也會引發患者不滿;②專業技能不扎實,急救應對能力弱:比如:護士因專業知識不扎實及臨床經驗匱乏等一方面無法有效解答患者的疑問,及全面的護理指導,同時也會出現因儀器作用或基本技能不熟練造成輸液等故障造成患者對門診治療缺少信任感;因社區門診接診能力局限性導致遇到稍高難度的患者即轉至上級醫院而造成護士在臨床急救工作上的經驗缺乏及實踐,形成護士安于現狀的工作作風,缺少積極學習鉆研新技術的上進心,急救過程系統的操作程序等方面認知不足,加重其急救能力的缺失,也會造成護理安全隱患;
1.1.2 管理方面因素:管理層的風險意識較為薄弱,護理制度不健全,人員配置不合理,缺少對工作要點及風險高危環節的把握,同時管理監督及執行力度不足,護士業務培訓不到位,缺少消毒效果監測及醫院感染監管,科室質量監管力度弱,出現人員上班時離崗,工作超負荷造成懈怠心理引發工作失誤或者藥品超出使用期限等多方面情況也極易引發安全隱患[3];
1.1.3 其它因素:就診者文化素質水平較差,或不信賴醫生,治療時配合度差,病情反復或者療效不明顯等也會引發醫患糾紛;醫療設備或設施的局限性或維護不當等也會造成護理過程中的風險隱患等。
1.2預防手段
1.2.1完善規章制度及管理落實可以有效保障護理風險管理,結合社區門診自身情況進行規范化護理程序,健全相關核心制度,崗位職責,并同步強化護士理論知識、專業技能、各種儀器設備的操作訓練、急救應對能力、溝通技巧等(護士長采用輪流講課,相互提問,護理查房等方式制定培訓及學習計劃,定期進行相關專業技能的操作演練),加強其職業素養及服務意識,整體提升護士的綜合技能,管理層重點實施管理監督,明確職責,嚴格監控質量管理,加強護理人員責任心,實行定期檢查及隨機抽查(如交班,消毒制度,醫療用品的使用,急救藥品管理,搶救儀器的使用維護制度的檢測),績效考核等方式督促護理工作制度的有效落實[4];
1.2.2做好人力資源管理,優化人員配置,合理的分配及組合(如護士長在排班次首要考慮條件是整個班次人員組合所具備的綜合素質及能力是否足夠處理意外突發狀況等),最大發揮各護理人員優勢,在特殊情況可人性化處理(如門診患者較多時可適當增加護理人員緩解壓力),可有效提升服務質量;
1.2.3 針對門診目前存在的問題及現狀,組織全體護士對存在的風險因素及以往發生的護理缺陷進行評估和分析,總結并制定門診護理風險預防措施,各護士進行分工負責,建立對應的層級監控管理模式,從而可有效降低護理失誤或缺陷的產生;同時可以通過多種方式進行全方位的健康宣傳教育,比如利用宣傳欄,制作宣傳手冊,或電視媒體,網絡論壇,知識講座,上門指導等方式進行預防疾病強身保健的宣傳教育,加強護患交流,注重保護患者隱私,建立信任基礎。
1.3評價指標
對門診患者進行護理滿意度的問卷調查,分為滿意、基本滿意與不滿意三個程度,滿意度=滿意+基本滿意。
3 討論
隨著社會的發展今后衛生服務的內容及范圍也將逐漸擴充,社區門診衛生服務將成為衛生服務發展的趨勢,社區門診衛生服務為社區居民長期服務,屬于基層衛生機構,其主要工作是基層衛生保健,為社區居民提供健康,持續,綜合,并具協調性,人性化的醫療保健服務[5]。而門診護士是為患者提供護理的具體執行者,有效強化風險管理,提高其風險意識,整體提升護士綜合素質,加強護士的溝通技巧,建立和諧醫患關系,減少醫患糾紛,保證門診護理的安全進行,推動社區護理工作的有效及持續性開展。
參考文獻:
[1] 邢海玲,邢海榮. 社區門診常見護理風險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J]. 中外醫學研究,2012,31:67-68.
[2] 潘又專. 社區門診輸液室護理風險原因分析及管理對策[J]. 齊魯護理雜志,2013,09:113-114.
[3] 劉齊蘭. 社區門診高齡患者靜脈輸液潛在的風險因素及對策[J]. 中外醫療,2013,26:159-160.
關鍵詞:普外科臨床帶教
臨床帶教是完成護生到護士角色轉變的重要環節,是護生將理論理論知識運用于臨床臨床的重要階段[1]。普外科是每一個實習護生必經的科室,基礎操作多,手術病人多,術前術后護理工作繁重,疾病特點較明顯,是鍛煉護生綜合素質的重要實習基地。為了讓護生能在較短的時間內盡快適應普外科的工作環境和工作節奏,把握普外科的護理技術,我科根據護生的特征,采用一對一針對性帶教,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一般資料
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科共帶教護生200人,其中大專生30人,中專生170人,年齡18~22歲,平均年齡20歲,實習時間為3~4周。
2帶教方法
2.1制定帶教計劃
根據實習計劃要求以及本科的疾病專科特點,合理的為護生制訂學習計劃。列出護生出科前要求達到的具體教學目標是:如基本掌握本專科哪些常用的護理技術操作,掌握本專科哪能幾類疾病的觀察及護理要點;為病人進行簡單的出院、術前術后的健康宣教和出院地指導等。
2.2具體實施帶教計劃
護生一般在科室實習輪轉時間為4周,可分階段進行。
第1周為準備階段:向護生們介紹科室環境及各項規章制度,介紹我們外科病種的特點。熟悉病區情況及物品放置。
第2周為臨床帶教階段:采取一對一帶教方式,由帶教老師講解并示范各項基礎技能操作,與患者的溝通技巧,為病人健康宣教的方法。
第3周為熟悉病種的階段:帶教老師應選擇帶有我科特點的常見病種如甲瘤,闌尾炎,疝氣等,向護生加強專科疾病護理的知識灌輸,臨床結合課本,做到深入淺出,生動形象。
第4周為實踐階段:著重提高護生的獨立工作能力,再次加強專科知識學習和技能操作,讓護生有更多動手的機會,帶教老師要做到放手不放眼,同時對實習護生設立理論操作考核,及時講評,加強護生的印象,同時也能使帶教老師及時發現實習護生的薄弱環節,指導護生在實踐中不斷總結出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同時注意收集他人的經驗教訓,使基礎護理水平進一步提高。
2.3評價
護生實習結束前出科前,要進行專科理論及護理操作技術考核。并召集護生召開一次總結會,征求意見,指出護生實習期間存在的問題,提醒護生注意,并虛心聽取護生提出的意見,總結帶教經驗。
3效果
理論考試滿分為100分,80分合格;護理技術操作考試滿分100分,90分及格。200名護生理論考試合格191人,一次達標率95.5%;護理技術操作考核合格184人,一次達標達標率92%,對不合格者再進行講解、培訓,二次達標率均為100%。
4體會
4.1帶教老師的選擇非常重要隨著護理學的不斷發展,實習護生的學歷也逐漸轉為大專,這對帶教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科選擇大專以上學歷,護師以上職稱,有臨床帶教經驗,業務熟練且有責任心,從事本專科護理工作2年以上的護理人員擔任帶教老師。老師要以身作則,工作認真嚴謹、求實創新,充分體現對護理專業的熱愛,以自己的行為潛移默化地影響護生。同時帶教老師也要不斷學習,接受新的護理理念,不斷提高業務水平和帶教水平。
4.2要合理制訂護生的帶教計劃,合理安排實習時間與內容
制定的目標要具體化,否則護生就會無所適從。入科后,采取一對一帶教方式,如由帶教老師深入淺出地講解各項基礎技能操作,與患者的溝通技巧,健康教育的方法,詳細講解無菌持物鉗及無菌容器的使用,T、P、R、BP的測量及繪制,手術病人的術區備皮范圍,疾病觀察及護理要點。按照教學計劃,每周評估護生是否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對未達標者查找原因,盡量創造條件讓護生動手操作或觀察護理相應的病例。
4.3掌握護生特點,針對性帶教
我院接收的護生80%是中專學歷,年齡偏小,社會經驗少,對待問題考慮不夠全面,部分理論知識及專科知識薄弱,導致在臨床中理解問題、處理問題的能力較差,相對來說,動手能力較強。針對這些特點,在帶教中要有側重點的培養與引導。部分學生剛從學校到醫院,相當一部分學生無法適應新的環境及自己新的角色轉變。而且學校的作息時間比較固定,每天面對的都是自己的同學以及老師,但是在醫院要跟隨老師輪班,作息時間被打亂,面對的是不同情況的病人,加上病人及家屬對實習生會有不信任的相法,以及陌生的生活環境,使她們產生恐懼的心理,有時甚至后悔自己的選擇。身為她們的帶教老師,既擔任師長的角色,又具有朋友的義務,要主動關心學生的生活和學習,及時與學生進行思想溝通,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要多鼓勵她們,幫助她們,消除不良情緒,盡快適應新的角色,輕松愉快地學習,從而提高學習興趣,促進學習效果。
4.4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各種工作能力
在工作中,鼓勵學生做到大膽、細心,盡量讓護生多動手操作,但教師要做到放手不放眼。臨床遇到問題,不是直接幫護生處理或給她們答案,而是讓護生自己先進行思考,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在這過程是老師再給予必要的指導與幫助。逐漸培養她們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對護生的獨立工作能力有很大的鍛煉和提高
臨床一對一的針對性帶教,帶教老師通過評估,能了解護生的心理特點、理論水平、動手能力、學習態度及實習要求,實行因人施教[2],激發護生學習的興趣和欲望,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在帶教中強調要人性化教學,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護患關系,注重培養護生的職業道德和對護理專業的情感,啟發護生的主動思維和自學能力,使其獨立思考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有所提高。臨床帶教是培養新一代護士的光榮任務,它不但能督促帶教老師對專業知識和技能的不斷學習和創新,使自身素質和帶教水平也有所進步,患者滿意程度及臨床護理質量也有所提高,更重要是在臨床帶教中給予學生進行素質、技能、法律知識等全面的指導與學習,培養臨床還需要的優秀護理人才。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