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08 11:18:38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風險等級評價方法,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關鍵詞項目 風險評估 模糊綜合評價
文章編號1008-5807(2011)02-022-01
項目本身具有一次性、創新性和獨特性等特性使得項目在實施過程中存在著各種風險。如果不能很好的管理這些風險就會給項目相關利益主體造成損失,因此可以說風險管理是項目管理中最重要的任務之一。風險評價作為風險管理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項目風險發生的可能性、發生時間、后果嚴重程度及影響范圍等多個方面進行評價和估量。根據評價結果制定風險應對措施,開展風險的控制工作。
模糊綜合評價法主要運用模糊集和隸屬度函數等概念,應用模糊變換原理,采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法,從多個方面對事物隸屬度及其他等級狀況進行整體的評價。模糊綜合評價法將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有效地結合在一起,既考慮了人為判斷情況又將風險進行了量化,實現了風險因素的重要排序。
一、項目風險因素的確定
識別項目風險是風險評價的基礎,按照風險的屬性不同,大致將其分為以下幾類:
(一) 政策與環境風險
國家政策與自然環境會直接或間接影響到項目的開展及實施,從給給項目帶來風險。
(二)項目管理風險
實施項目管理是為了使項目更好更順利的實施,但如果管理者出現沒有全面了解項目,提出錯誤的決策,又會更項目帶來嚴重的影響。
(三)項目進度風險
項目進度風險是指項目實施某些環節或整個項目的時間延誤所造成的風險。這種時間上的延誤往往伴隨著成本的增加。
(四) 項目財務風險
項目財務風險是指項目在實施過程中的資金融通、資金調度、資金周轉、利息等不確定性因素影響項目的預期收益的可能性。
二、建立風險層次分析結構
根據上述風險因素的分類分析,項目的風險因素層次分析結構。將風險發生時可能的損失和風險發生的概率作為模型的一級指標,從這兩個方面來對風險因素進行排序。然后按照項目中可能發生的幾種風險作為二級指標,即上面提到的政策與環境風險、項目管理風險、進度風險和財務風險。這一層是主要因素層。然而這四種風險因素還包括下一層因素,這一層因素作為模型的三級指標。其中政策風險因素主要包括政治風險、法律風險、社會風險、經濟風險、自然條件風險;管理風險主要包括高層戰略風險、決策風險、項目實施風險;進度風險主要包括成員技術熟練程度、工作效率、突發事件;財務風險主要包括籌集資金、資金的調度、資金周轉、利潤分配。
三、建立模型
(一)建立模糊集合
(1)評價對象集
評價對象集就是更重會給項目帶來風險的因素。對于風險的評價體系,我們這些評價對象又分為一級、二級、三級指標。
(2)評級等級集
評級等級集可定義為某一組定性的形容詞(例如:高風險、較高風險、一般風險、較低風險、低風險)的集合。
(3)評價權重集
權重集就是所有評價因素的各自權重系數的集合。個數n與評價因素的個數一致。各指標權重的確定方法用層次分析法確定,這里不再贅述。
(二)建立模糊關系矩陣
在建立了決策的模糊集合之后,要進行模糊綜合評價,就必須確定評價因素集中各因素與權重系數集中各權重系數的模糊隸屬關系,也就是各因素對應于各權重系數的隸屬度,這種隸屬度可以用以下方法得出。
(1)請參加評價的每位成員分別根據等級說明和自己的判斷能力,確定每個評價因素所屬的等級。
(2)在同一個因素中,把選擇相同等級的人數相加,再除以參加評價的總人數,則可以得出各因素隸屬于各等級的隸屬度。
(三)建立綜合評級模型及計算
由前面的模糊集合和模糊矩陣,我們可以建立如下的模糊綜合評價模型:
式中b1,b2 ,… bm 即為對評價因素的綜合評價結果,反映了該層次所有評價因素對應于個評級等級的隸屬情況。
(四)數據處理的結果
利用已經建立的模糊綜合評價模型,對得出的下述數據結果進行處理:
給每個等級從高到低確定分值,如:如果等級分五等,則可以分別確定各級分數:小于0.2則風險低,0.2到0.4之間風險較低,0.4到0.6之間風險一般,0.6到0.8之間風險較高,大于0.8說明風險高,用下式計算其總得分:
BQ:可以理解為是被評價對象經過評價所得到的平均等級分。
:相應的評級等級分數范圍的中間值。
重復上述過程至最底層,便可以得到所有風險因素相對于目標層的排序權重,從而實現了所有風險因素的重要性排序。也得出了風險的綜合分數,從而了解該項目風險的大小。
職業病危害現狀評價中固有風險因素
在對企業進行職業病危害現狀評價的過程中,目前大都采用的主要是以檢查表法為主,結合現場的職業病危害因素的檢測情況進行評價,但這種方法只能對職業病危害因素的情況進行簡單的總結和分類,分為“合格”或“不合格”,無法對目前企業職業病危害風險做出精確的評估。國內的相關研究將美國道化學公司的火災爆炸指數法,英國帝國化學公司蒙德工廠的蒙德評估法,日本的六階段風險評估法等國外的風險評估模型應用到職業衛生評價工作中,雖然這些方法能夠減少評估的主觀性,使評價準確度提高,但職業病危害評價工作和安全評價工作有著明顯的不同,同時這些理論或多或少在實踐中存在著一定的缺陷,可操作性不強。
在職業衛生現狀評價過程中,通過對企業現場職業病危害因素的識別,結合工藝流程、生產情況和勞動定員的調查,評價人員需要綜合考慮職業危害的可能性(接觸時間和接觸強度)、危害的嚴重性(健康效應)以及接觸人數和防護措施的情況。我國相關學者在參考英國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和美國職業接觸的評估和管理策略的基礎上,結合自身的實際特點,建立了工作場所職業健康風險評估公式:風險指數=2健康效應等級×2暴露比值×作業條件等級,其中健康效應等級劃分標準見表1;暴露比值=平均實測值/職業接觸限值;作業條件等級=(暴露時間等級×暴露人數等級×工程防護措施等級×個體防護措施等級)1/4,等式右邊各項劃分標準見表2。職業危害風險指數大小劃分為5級,分別是無危害(~6)、輕度危害(~11)、中毒危害(~23)、高度危害(~80)和極度危害(>80)。企業現場職業危害風險級別以風險指數最高的為準。
職業病危害現狀評價中抵消風險因素
風險抵消因素是通過防護設施、管理手段等減輕危害的因素,即企業的職業衛生管理。
結合國內相關學者在廣州市制定的企業職業衛生管理質量評分體系,對企業職業衛生管理的現狀進行評價。企業職業衛生管理質量評分體系,初步擬定為組織管理、預防措施、監督檢測和健康監護4類共18項,采用的是層次分析法(analytichierarchyprocess)確定因素的權重。通過計算權重對企業的職業衛生管理進行分級,以0.6、0.7、0.8和0.9為界將職業衛生管理質量劃分為不及格、及格、一般、良好、優秀5組,見表3。
職業病危害現狀風險綜合評估
以職業病危害現狀評價中固有風險因素的分級作為橫坐標,分別是無危害(~6)、輕度危害(~11)、中毒危害(~23)、高度危害(~80)和極度危害(>80);職業病危害現狀評價中抵消風險因素的分級作為縱坐標,不及格、及格、一般、良好、優秀5組,建立職業病危害現狀評價分級綜合判斷表,見表4。表中A代表輕微危害;B代表一般危害;C代表較嚴重危害;D代表嚴重危害。
結語
綜上所述,根據職業病危害現狀評價的特點,結合風險管理中固有風險因素和風險抵消因素的相關理論,參照國內外學者的相關研究,初步建立一種針對職業病現狀評價的風險評價方法。該評價方法在參考國內外相關研究成果的基礎上,不僅充分考慮到職業病危害評價現場中存在的固有危險因素(如職業病危害因素種類、暴露時間、暴露人數、工程防護措施情況和個體防護措施等),而且還考慮到了企業日常的職業衛生管理工作在職業病發生過程中的抵消作用。二者是在職業病評價過程中需要考慮的重要問題,不僅能夠較好的評估企業目前職業通過對企業職業病危害現狀的分級,而且有利于提高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的監督效率和管理水平,有利于降低職業危害的風險,保護勞動者的生命健康安全。
作者:朱博王新孫明偉孫貴范單位:中國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勞動衛生教研室遼寧省安全科學研究院
關鍵詞:哈薩克斯坦;資本流動;可拓物元模型;風險測度
中圖分類號:F7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148X(2017)03-0086-07
哈薩克斯坦是我國重要的經貿合作伙伴,我國對哈薩克斯坦的資本輸出方式主要以直接投資、國際信貸為主,哈薩克斯坦宏觀經濟環境不穩定性、債務結構不合理性,以及金融市場的脆弱性是中國對哈薩克斯坦資本流動所面臨的潛在風險。本文嘗試構建多維可拓物元模型,以資本流動風險為預警對象生成物元矩陣,并對區間值進行可拓分析,結合關聯度計算方法達到對監測樣本預警的目的,以期為該領域的研究提供參考。
一、資本流動風險可拓物元模型構建及指標變量選擇
(一)資本流動風險可拓物元模型構建
1.資本流動風險評價物元
物元由事物N、事物特征c及特征的取值v構成的三元組,即R=(N,c,v)。資本流動風險預警評價模型是以資本流動為“事物”,以風險評價指標體系為特征,以各指標的取值為特征值,三者構成了資本流動風險評價物元。假設資本流動風險評價指標體系數量為m,則其所對應的物元矩陣為:
2.資本流動風險預警評價經典物元和節域物元
資本流動風險預警評價經典物元是將資本流動風險有效地劃分為不同等級,使其成為定性、定量綜合評價的物元。假設對各資本流動風險評價指標進行等級數量劃分為s,則資本流動風險預警評價經典物元矩陣為:
其中R0j代表資本流動風險處于第j級時的物元矩陣,N0j代表第j級時的安全系數,a0jk,b0jk代表資本流動風險為第j級時第k個指標的取值范圍。
資本流動風險預警評價節域物元是由各風險評價指標的取值范圍構成,即:
其中Rp表示資本流動風險預警綜合測度物元模型的節域,Np表示資本流動風險所屬等級, vpk=a0jk,b0jk表示風險評價指標xk的取值范圍,且有3資本流動風險預警等級的判斷
依據風險評價指標實際值構成的物元矩陣和經典物元矩陣之間的關聯函數來判斷資本流動風險預警所屬等級的大小,vk代表指標實際值,定義與區間a0jk,b0jk和區間apk,bpk的接近度:
則待評價物元第k個指標隸屬于第j預警等級的關聯度為:
kj(vk)=p(vk,v0jk)p(vk,vpk)-p(vk,v0jk),j=1,2,…,s;k=1,2,…,m
若kj(vk)>0,說明的風險等級屬于第j級,且kj(vk)取值越大,其屬于第j級風險的屬性就越多;若kj(vk)=0,表示xk的風險等級處于第j級與相鄰級別的臨界點上;若kj(vk)
資本流動風險評價的最終結果,即與第j級預警等級的關聯程度的計算公式為:
Kj(R)=∑mk=1wkkj(vk), j=1,2,…,s,wk指各指標的權重系數。
依據關聯性最大原則:K(p)=maxj=1,2,…sKj(R),可得到資本流動風險的最終評價值K(p)及其所處的預警等級j。
(二)指標變量選擇及數據來源
鑒于中國對哈薩克斯坦資本流動形式主要以直接投資和國際信貸為主,本文結合哈薩克斯坦的實際現狀,擬從經濟風險、資本規模風險、資本結構風險、資本市場風險、銀行市場風險、文化風險、政治風險及法律風險方面構造指標評價體系(如表1所示),選取的研究期限為2002-2014年,數據均通過世界銀行、哈薩克斯坦中央銀行整理計算得來,政治風險指數來源于PRS Group。
二、中國對哈薩克斯坦資本流動風險測度分析
對指標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對于正向指標按Xij=(xij-minxij1j13)/(maxxij1j13-minxij1j13)進行標準化處理,對于逆向指標按Xij=(maxxij-1j13xij)/(maxxij1j13-minxij1j13)進行標準化處理,標準化后的指標取值分布于[0,1]區間內。
由于⒅泄對哈薩克斯坦資本流動風險水平劃分為五個等級,需將任意評價指標Xi的取值區間劃分為五個標準區間,即[ak1,bk1]、[ak1,bk1]、[ak1,bk1]、[ak1,bk1]、[ak1,bk1]??紤]到同步預警功能的重要性及預警操作的便利性,本文對各預警指標的標準區間進行同質化處理,即對任意評價指標Xi(1i32)的標準區間設定為:[09,10]、[07,09]、[05,07]、[03,05]、[00,03],各標準區間所對應的預警等級及信號顯示分別為一級風險(綠燈)、二級風險(黃燈)、三級風險(橙燈)、四級風險(紅燈)、五級風險(紫燈)。
構建中國對哈薩克斯坦資本流動風險預警的經典域物元矩陣與節域物元矩陣如下:
以2002年為例,將評價指標標準化數據代入關聯度的計算公式,可得到各指標與風險等級的關聯度(如表2所示)。本文采用熵權法、變異系數法、相關系數法、CRITIC法對資本流動風險評價指標的權重進行測算,最后取測算結果的平均值可得評價指標的權重系數wk為:
由此可知2002年中國對哈薩克斯坦資本流動的風險等級為二級,風險水平相對較低,達到黃色預警。 采用這種計算方法可得到2003-2014年中國對哈薩克斯坦資本流動的風險狀態(如表3所示),從中可以看出中國對哈薩克斯坦資本流動的風險呈現出階段性特征,國際金融危機以前整體風險水平相對較低,風險級別基本處于三級以下,警情為黃色、橙色及綠色預警。國際金融危機爆發至今的風險水平有了突變,風險級別達到四級及以上,警情為紅色及紫色預警,其中2008年、2010年、2014年達到了五級水平。資本流動風險水平上升的深層次原因在于哈薩克斯坦產業結構的單一性及全球經濟的疲軟。作為依靠能源發展的哈薩克斯坦缺乏有效分散投資風險的渠道,一旦出現外部因素導致能源出口危機就可能引起資本流動的逆轉。
為了探索中國對哈薩克斯坦投資風險的主要來源,本文將資本流動風險的八種形式所屬指標與風險等級的關聯度及權重系數代入公式,分別測算出不同資本流動風險形式與預警等級的關聯度,依據最大化原則最后確定中國對哈薩克斯坦資本流動2002-2014年的風險狀態如表4所示:2008年以后,經濟風險、資本流動規模風險、資本流動結構風險、資本市場風險、銀行市齜縵占罷治風險是導致中國對哈薩克斯坦資本流動整體風險發生突變的主要因素,風險級別在四級以上,達到紅色及紫色預警;文化風險及法律風險水平相對較低,風險級別處于三級以下。
三、中國對哈薩克斯坦資本流動風險預警分析
為了把握中國對哈薩克斯坦資本流動風險的變化趨勢,合理分散資本流動風險,需要對未來年份資本流動的風險狀態進行預警分析。本文對2015-2019年資本流動風險評價指標進行數值預測,所選取的預測模型為GM(1,1)模型,具體步驟如下:
對預測后的指標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結果如表5所示。依照資本流動風險測度模式構造預警物元模型,采用同樣的計算方法得出2015-2019年中國對哈薩克斯坦資本流動整體風險及分類別風險水平的測算結果,見表6和表7。從表6可以看出未來五年中國對哈薩克斯坦資本流動整體風險依然較大,風險級別均為五級,達到紫色預警。從表7可以看出經濟風險、資本結構風險、資本市場風險、政治風險在預測年份均達到了紅色及以上預警,這是導致中國對哈薩克斯坦資本流動整體風險偏大的主要原因,也是未來五年中國對哈薩克斯坦資本流動需重點關注的風險種類。資本規模風險自2015年開始出現短暫的下降后,2018年和2019年重新達到五級水平,而銀行市場風險則呈不斷下降的趨勢;文化風險和法律風險依然較低,整體風險水平均處于三級及以下。
四、主要結論及啟示
本文從資本輸出國的研究視角分析了中國對哈薩克斯坦投資的風險現狀及變化趨勢,并對綜合風險進行了測度及預警分析,主要得到以下結論:
第一,中國對哈薩克斯坦資本流動風險易受到國際宏觀經濟環境變化的沖擊,2008年以后整體風險水平相對較高,達到紅色及紫色預警,其中資本流動綜合風險在2008年、2010年、2014年均達到了紫色預警。
第二,經濟風險、資本流動規模風險、資本流動結構風險、資本市場風險、銀行市場風險及政治風險是導致中國對哈薩克斯坦資本流動整體風險發生突變的主要因素。
第三,預警結果顯示未來五年中國對哈薩克斯坦資本流動風險整體水平依然較高,均達到紫色預警,經濟風險、資本結構風險、資本市場風險、政治風險是未來五年我國對哈薩克斯坦資本流動需重點關注的風險種類。
由于世界經濟運行依然處于深層次的調整之中,各國經濟仍將面臨國際貿易和投資持續低迷等多種風險和挑戰。如何有效化解資本輸出在不確定性國際環境影響下的潛在風險,提高資本輸出效益是我國急需解決的難題。對于投資哈薩克斯坦而言,我國將面臨巨大的資本流動風險,如何防范及化解資本流動風險對于深化中哈多方面互利合作意義深遠。我國應在中哈關于“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與“光明之路”新經濟政策對接合作的機制下,在深化能源資源合作的同時進一步擴大對非能源領域的投資,以分散對哈薩克斯坦的投資過度集中于能源領域的風險;同時,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商業組織以及投資企業的協同力量,完善對哈薩克斯坦經濟領域、社會領域等方面的信息共享機制,建立健全資本流動風險預警體系,防范資本流動風險帶來的危害,保持對哈薩克斯坦資本流動規模的有序穩定及結構的合理優化。
參考文獻:
[1]劉文翠,楊錦平.人民幣實際匯率變動對中國在哈薩克斯坦FDI影響的實證分析[J].新疆社會科學,2015(2):88-94.
[2]Jeffrey Sachs, Aaron Tornell, and Andres Velasco. Financial Crises in Emerging Markets: The Lessons from 1995[J].Brookings Papers on EconomicActivity, 1996(1): 147-217.
[3]張元萍,孫剛.金融危機預警系統的理論透析與實證分析[J].國際金融研究,2003(10):32-38.
[4]Graciela L. Kaminsky, Saul Lizondo, and Carmen M. Reinhart. Leading Indicators of Currency Crises [J].IMF Staff Papers, 1998(45):1-48.
[5]Berg, Andrew and Catherine Pattillo. Are Currency Crises Predictable? A Test[R].IMF Staff Papers,1999.
[6]Jeffrey A. Frankel and Andrew K. Rose. Currency Crashes in Emerging Markets: An Empirical Treatment [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1996(41).
[7]朱鈞鈞,謝識予,許祥云.基于空間Probit面板模型的債務危機預警方法[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12(10):100-114.
關鍵詞:火災風險評估;安全檢查表;層次分析法;模糊綜合評價法
Fire Risk Evaluation of Large Public Building
An Jun-hong ,Yao Cheng-yuan,
(Postgraduate Office, Chinese People’s Institute of Armed Police Force , Langfang 065000,China)
Abstract: safety checklist and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n the basis of AHP are used to analyze fire risk of one selected large public building. Qualitative and Semi-quantitative fire risk assessment methods are explained in detail and fire risk grade is given.
Keyword: fire risk evaluation; safety cheklist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火災風險分析是火災安全科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火災風險分析可以對引起火災的因素進行識別,從而判斷火災發生的概率以及后果,為制定有效的防火措施提供依據。一般地,建筑火災風險評估的方法主要分為定性、半定量和定量風險評估方法三大類。本文選擇的建筑是一大型公共建筑,其基本情況為建筑總高97m,總建筑面積為228468 m2,地上共24層,地下2層。其中地下1層為超市和停車庫、地下2層為停車庫,1至4層為綜合性商場,地上5至24層為高檔辦公樓。該大樓的消防設施及運行情況基本符合標準,配備的消防設備比較先進,員工的消防意識較強,也會定期對相關人員進行專業培訓;但由于經營者眾多,經常會在通道上堆物,影響安全疏散,管理上也比較松散,消防設備也由于管理問題,經常會出現故障。
1.定性火災風險評估法:安全檢查表法
安全檢查表是指參照火災安全規范、標準,系統地對一個可能發生的火災環境進行科學分析,找出各種火災危險源,依據檢查表中的項目把找出的危險源以問題清單形式給出制成表,以便于安全檢查和火災安全工程管理。安全檢查表分析法就是制定安全檢查表,并依據此表實施安全檢查和火災危險控制,這是定性評估火災風險所常用的一種方法。
本文采用安全檢查表與風險矩陣相結合的方法對該場所進行定性火災風險評估,其具體流程如圖1.1所示。以下即為按照該流程圖對該歌舞廳進行火災風險評估的過程。
1.1危險源種類
在考慮該建筑物的實際情況的基礎上,根據《消防監督檢查規定》中第九條,對公眾聚集場所投入使用、營業前進行消防安全檢查應當檢查的內容的規定,對其存在的火災隱患按照危險源種類的不同進行識別,具體如圖1.2所示。
1.2安全檢查表的制定
根據危險源的定義,結合所檢查的內容,分別對各類危險源進行有效辨識,制定出符合該類建筑實際情況的安全檢查表,如表1.1所示。
1.3風險矩陣的繪制
風險矩陣是一種有效的風險管理工具,它由可應用于分析項目或采取的某種方法的潛在風險。根據NFPA的相關規定,火災發生的可能性可以定性地分為頻繁、可能、偶爾、很小和不太可能五個等級,將火災發生后可能造成的后果的嚴重程度同樣定性的分為災難性、嚴重、中等和可忽略五個等級,各等級的定義如表1.2所示,它們共同構成風險矩陣,如圖1.3所示。
1.4估計各措施的等級
根據建筑中消防措施的設置和實施,將其劃分為報警系統、滅火系統、人員疏散、單位自身監管和消防救援五大類。通過安全檢查表中對各項措施的評價與風險矩陣中各等級的定義相結合,可對各項安全措施的等級進行估計。
對于第一類危險源即可燃物,其影響的是建筑物發生火災后火災的危害后果嚴重程度。由于該被評估場所室內材料不符合室內裝修材料消防技術標準,室內可燃物較多,因此一旦發生火災蔓延迅速并可能造成嚴重損失,根據危害后果等級的定義,將其危害后果估計為“嚴重”。
對于第二類危險源,其影響的是建筑物發生火災的可能性。根據文獻中對各種系統誤報的統計數據可大體確定報警系統和滅火系統的誤報率和滅火成功率,再結合風險矩陣中對可能性等級的定義,可將其導致危害的可能性等級進行估計,如表1.3所示
1.5將各措施填入風險矩陣
通過建筑物內消防措施的可能性等級和火災發生的嚴重程度等級,可將具體的消防措施對應填入風險矩陣中,如圖1.4所示。
1.6對建筑物進行綜合風險評估
由風險矩陣可知,由風險矩陣可以得知,單位自身監管、人員疏散、報警系統和滅火系統屬于高風險級,消防救援屬于中等風險級,高風險矩陣居多,故而,該建筑的火災風險屬于不可接受風險。由于定性的火災風險評估方法所涉及的主觀因素加多,常會導致評估結果的誤差較大,會造成對建筑物火災風險的評估失真。
2半定量風險評估法:基于層次分析法的模糊綜合評價法
火災風險評估是通過分析影響火災發生和發展的各種因素,充分利用歷史數據,在系統防滅火安全分析的基礎上,對系統的火災風險進行評價。風險評估有多種方法,本文選取層次分析法對該建筑進行火災風險評估。該法適用于多準則、多目標的復雜問題的分析和評價,其分析過程涉及的數據量不大,但要求分析人員明確問題所包含的要素及其相互關系,把定性分析與定最分析有機地結合起來,通過系統化、數學化和模型化的思維過程,統一地優化處理。
2.1指標體系的建立
根據綜合樓的具體情況分析,本文采取了三層次指標體系,目標層包括建筑環境因素、建筑防火、消防設備因素、管理因素,再針對準則層和指標層對目標層進一步地細化,可得指標體系表格如下表,表2.1
2.2構造判斷矩陣,并求解各指標相對權重
根據消防工作的實際經驗,對目標層、準則層和指標層各自所包含的因素,利用1-9標度法進行量化處理,而后建立各自的判斷矩陣。因素之間相對重要性的取值,見表2.2
由前面的指標體系可知,該建筑分為三個層次,即A、B、C三個層次。通過對下層內各因素對上一層元素影響的相對重要程度,按照1~9標度法進行打分,標準如圖2.2所示,得到判斷矩陣,并逐級向前判定,直至最高層,即A層。
故而,
故λmax,=0.67/(0.17*4)+1.33/(0.33*4)+1.33/(0.33*4)+0.67/(0.17*4)=4
滿足一致性檢驗,所得比較矩陣的結果可以接受。
同理,可以求得不同目標層、準則層和指標層各自所包含的因素的權重值,具體值見表2.1。
2.3建立指標評價尺度和系統評價等級
確立了評價指標體系以及各個評價指標的權重,還需要建立指標評價尺度和系統評價等級,編制調查表,用于對具體對象進行定量的評估。一般的指標評價尺度分為五級,見表2.3,系統評價等級分為五級,見表2.4。
2.4建立指標評價尺度和系統評價等級
火災風險調查表就是根據相關法規、標準及規范,結合工作實踐經驗,對每個指標給出得分并繪制而成的表。由于各地區的具體情況不同,不能有一個通用的調查表,以耐火等級和建筑高度兩個指標的得分要求為例(見表2.5),說明編制方法和應用。
權重%(Wi)為表2.1中該指標的累積權重值。根據被評估建筑的實際情況,該指標符合評分要求中哪一項,該項對應的評分與權重的乘積,即為該指標的最終得分(P)。將全部指標的得分(P)相加得到系統的安全得分,再用表2.4查找系統安全評價等級,即可得出該綜合樓建筑的安全等級。
消防部隊滅火搶險救援風險評估模型的確定需要滿足適用性、可操作性等特點,經過理論研究和深入實踐調查研究,選擇了風險指數法作為該評估方法的量化模型。風險指數法是國外比較經典的一種方法,它由瑞典的Magnusson等人提出,最初是為評估北歐木屋的火災安全性而建立的。經過多年的發展,現在的火災風險指數法已經廣泛應用于建筑、單位等多個領域的風險評估之中。該方法其實是一種半定量的方法,可以通過風險分值的計算,估算出不同被評價單位的相對風險大小,進而發現潛在的風險隱患,及時采取風險防范措施,從根本上減少各類事故的發生。指數法風險分值的取值區間為[0,100]或者[0,5],分值越大,說明火災風險等級越低,安全等級越高;分值越小則反之。這里我們采用[0,100]的計分方法,因為這用打分方法比較符合我們的習慣。它運用模糊打分的方式給建筑物的火災特性參數賦值,并通過Delphi調查,廣泛征集有關專家的意見,給出合理的權重因子,然后運用數學方法求出最終的火災安全指數并依據規范給出建筑的火災安全等級?;陲L險指數法的險分級評價方法的主要步驟如下:
(1)建立風險評價模型和評價等級;
(2)利用AHP確定各指標權重;
(3)劃分各指標的評價尺度;
(4)計算風險分值,并確定相應的火災風險等級。
2評價結果及改進措施
2.1評價結果分析
從上面分析結果可以看出:利用該評價模型得出的結果比較符合實際情況。因為,一般而言,鐵軍消防站比一般消防站的裝備配置要精良,人員素質等總體情況要好。從近3年的實戰統計也得出了類似的結論。因此,該評價體系具有較好的實用性。
2.2改進措施
(1)案例A(鐵軍消防站)需要的改進措施有:
①增加通訊設備的數量,并且提高其性能,因為通訊設備對于滅火救援的順利展開具有重要的保障。
②提高實戰演習的效率,減少演習中意外事故的發生。雖然近三年在演習中沒有發生過嚴重事故,但是卻出現過一般事故和一些隱患。
③在典型案例研討中,應注重將研討的經驗或教訓用于實戰,避免再犯類似的錯誤。雖然該消防站能夠按規定開展典型案例研討,但是,在上一年執行任務中實效并不是十分明顯。
(2)案例B(普通消防站)需要的改進措施有:
①增加消防車的數量,并且提高其性能。該消防站的消防車數量比規定配置的略少,有些消防車的性能也比較差,這個問題繼續改進。
②加強裝備的操作與維護工作,因為該方面存在問題較多。有些維護制度不夠健全,有些消防員不能熟練操作重要的設備。
③提高日常訓練和實戰演習的效果。該中隊在日常訓練和實戰演習曾經出現過嚴重的事故,暴露出一些問題,急需整改。
④加強安全制度的制定與落實,定期開展安全教育。該中隊有些安全制度不健全,上一年曾經出現嚴重事故。安全教育效果一般,經考核及格率僅有80%。
⑤依據《消防員心理訓練指南》的要求,加強消防員心理素質的訓練。該中隊上一年發生過因心理素質誘發的事故,并且造成過了一些財產損失,雖然只是一般事故,但是一些教訓應當汲取。
3結論
本文對建立的消防部隊滅火搶險救援風險評估指標體系進行了量化研究,利用Yaahp0.4.1軟件初步確定了各指標的權重,對各指標分值提供了劃分方法,最后利用兩個典型的消防站為案例,對該評價模型的可行性進行了驗證。驗證結果表明:該評價體系能夠區分兩個消防站的風險大小,評價結果符合實際情況。但是,該評價體系需要進一步的完善,今后的主要工作是:
①選取更多的樣本進行評價,對所確定的權重的合理性進行進一步的驗證。
②對分值的劃分方法進行修正,尤其是一些主觀性較強的分值。
資產是企業效益產生的源泉,是企業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并實現發展戰略的物質基礎,資產風險管理貫穿于企業生產經營全過程,資產風險管理的好壞將直接影響企業的運營與發展。本研究旨在通過對企業資產所面臨的風險狀況進行識別、估測、分析、評價,結合風險管理有效技術、現有經驗和經典模式,提出資產風險與保險管理建議和策略,利用保險手段對各類風險實施有效轉移和控制。
【關鍵詞】
大型企業;資產風險;保險管理
一、風險及保險管理理論
(一)風險的定義
《中央企業全面風險管理指引》(國資發改革〔2006〕108號)所稱企業風險,指未來的不確定性對企業實現其經營目標的影響。
(二)保險理論概念
保險是保險人將大量同類風險匯聚起來,通過向投保人收取保險費的形式建立保險基金,當被保險人發生了由于約定的自然災害或意外事故造成的財產損失或發生了人身保險事故時,由保險人進行賠償或給付保險金的一種經濟補償制度。
(三)風險管理與保險的關系
風險管理與保險有著密切的關系,兩者相互影響,共同構成處置風險的強有力手段。其中風險是保險和風險管理的共同對象;同時風險管理與保險相輔相成,人們主要通過保險的方法來管理企業和個人的風險,而保險公司通過承保大量的同質風險,通過自身防災防損等管理活動,力求降低賠付率,從而獲得預期的利潤。
二、大型企業資產風險評價方法
(一)建立風險評價模型
在對企業資產風險歷史數據進行統計分析的基礎上,通過半定量法綜合考慮風險影響、風險概率和風險探測度等三方面因素,建立風險評價模型對企業資產風險做進一步分析。
半定量法是目前操作性較強的一種風險評價方法,其中風險值=嚴重度×頻度×探測度,旨在將風險評價由定性向定量轉化。在進行風險評價時,首先將風險事件后果的嚴重程度、風險事件發生的可能性、風險事件發生前的探測度三個維度,從低到高劃分為“110”十個等級;然后選取近幾年風險事件發生的頻度作為風險概率可能性,風險每次發生的獲賠金額與人身安全中取最大損害作為嚴重性,風險發生前的可探測程度作為探測度,計算出具體風險事件的風險值;最后根據風險值的大小將風險事件按照嚴重程度劃分為五個等級,從低到高依次是低風險等級、較低風險等級、中等風險等級、較高風險等級和高風險等級。
1、嚴重度標準
按照損失費用和人身安全中取最大原則,對風險發生的嚴重程度分為十級,從大到小分別為:特別嚴重、比較嚴重、嚴重、高、較高、中等、低、較低、輕微、無等。
2、頻度標準
按照風險發生的頻率,把風險頻度分為十級,從高到低分別為:特別高、非常高、較高、高、中上、中等、中下、低、較低、輕微等。
3.探測度標準
按照風險發生是否可以探測,把風險探測度分為十級,從高到低分別為:幾乎不可能、微小、中等、高、很高、幾乎肯定等。
4.風險等級劃分
將風險的嚴重度、風險發生的頻度、風險的探測度三者相乘,得到一個風險值,按照風險值的大小,把風險分為五級,從高到低分別為:高、較高、中、較低、低等。
(二)企業資產風險評價
風險評價是指在風險識別和風險估測的基礎上,對風險發生的概率、損失程度和變異程度,結合其它因素全面進行考慮,評估發生風險的可能性、危害程度及探測度,并與公認的安全指標相比較,以衡量風險的程度,并決定是否需要采取相應的措施。
三、大型企業資產風險保險管理建議
(一)保險安排建議
1.險種選擇可以更加優化
目前大部分企業投保險種中,主要側重于財產一切險、機器損壞險、雇主責任險以及團體人身意外傷害險等傳統險種,立足于轉移自然災害和意外事故傷害,同時保障員工在日常工作及生活中由于意外傷害及其他原因導致的人身損失。因此在險種優化方面,建議企業在目前投保險種的基礎上,增加利潤損失險、貨物運輸險、建筑工程一切險等險種。
2.不同地區采取差異化的保險策略
建議企業對風險高發地區,可以考慮主要由市場化保險公司進行承保,并進一步加大資產保險的投入力度。對風險中等發生地區,可以在其現有投保范圍與險種的基礎上,考慮主要由自保公司進行承保。對風險發生較低的地區,同樣可以在其現有投保范圍與險種的基礎上,考慮主要由自保公司進行承保。
3.在月份上采取差異化的保險策略
企業可對全年各月份風險發生程度進行分析,在月份上采取差異化的保險策略,進一步加大在風險高發時段的資產保險力度。
4.主要風險原因重點投保
分析歷年來企業風險發生情況,評估出風險高發事項,并針對這些風險高發事項引起的資產損失進行重點投保,使資產風險得到有效轉移。
(二)風險預防建議
1.每年發生的主要風險事項具有重復性,在日常管理上可以采取針對性的措施,預防主要的風險發生。
2.風險發生在月份上非常有規律,且發生的原因相近,因此在風險高發期來臨前基層單位就要加強巡檢,采取預防措施,做好風險預防準備。
3.對于風險高發的地區,企業要加強督察和管理的力度,特別是在高發時期,更要重視和加強對這些地區的管理,以預防較大風險事件的發生。
4.加強風險的日常管理。廣泛收集有關風險的相關信息,積極采取措施,做好相應的風險防范措施;做好設備的日常檢查維護工作;取得當地政府和公安部門的支持;加大對規章制度的執行力度,杜絕習慣性違章。
(三)全面風險管理
全面風險管理就是對企業進行的“體檢”工作,通過風險辨識、評估、控制、監督改進四個環節,利用風險管理系統的理論、方法、工具、模板對企業班組、部門、企業層面的風險進行有效的辨識,同時梳理企業管理及業務流程,找出關鍵的風險點和控制點,形成部門、企業層面的風險清單;對辨識出的風險利用各種模型進行定性、定量的測量,對風險進行有效排序;對企業重大風險制定管控策略,根據企業的具體情況,針對性的執行風險避免、降低、轉移、自擔等管控措施;對管控措施的效果進行評價、監督、改進、提高。通過先進的風險管控措施與常規的安全、經營管理相結合,實現風險的可控、在控。
【關鍵詞】 民航安全 風險監測 監測模型
在經濟和科技發展的前提下,人們生活水平也越來越高,選擇航空方式出行也漸漸成為一種習慣和時尚,航空出行最大的特點就是速度快,但是人們在追求速度快的需求上同時更需要得到安全保障。航空事故的屢屢發生對人們的出行造成了極大隱患。針對民航出現的安全風險問題,筆者在安全風險監測的問題上進行了思考和探討。
1 民航風險監測體系
民航風險監測指標體系涵括了各分系統風險監測體系、行業風險監測指標體系以及行業指數安全監測。
根據民航的專業特點可以將民航系統劃分成飛機、機場、機務、空管幾個分系統[1]。導致民航安全事故發生不可能只是單方面的問題,民航系統運作機制是多層次并且是錯綜復雜的,所以要找出影響民航安全的問題必須從多角度進行分析,如此才能夠大大降低和預防事故的發生。筆者分析了各分系統可能誘發事故的因素及預警指標。表一,表二主要列舉了飛機飛行和機務系統風險要素和指標。
這些指標涉及面很廣,主要方向包括了人的因素、環境因素、設備因素以及管理因素。這些因素當中又包括了健康狀況、技能水平、運行控制系統、飛行準備系統、派簽員執勤時間、派簽員技能水平、通訊設備系統、監察人員設置、法律規章制度等指標??傊鲜鲆蛩匾约爸笜伺c民航風險監測都有著密切的關聯性,同時這些因素以及指標給予了風險控制參考方向,讓整個監測體系更為全面、系統。
行業風險監測體系中也包括人、設備、環境和管理這四個方面的指標。其中設備因素主要包括空管設備因素、飛機使用頻率、飛機的性能狀況、飛機場的設備情況等。
行業安全指數監測是另一項保證民航安全的監測體系。行業安全指數體系包含四個指數:人員傷亡風險指數、安全風險指數、經濟損失指數、綜合風險指數[2]。前三個指數可以分別反映民航系統中的某一方面風險,也可以將三個復合后反映整體的風險。
2 模糊綜合評價機制
采用模糊綜合評價方法對民航系統進行監測和數據計算。對建立有效的評價機制和用以預防民航事故的發生。方法流程如下:
①建立評價指標體系,確定評價等級,可采用五級評價標準。
②確定各指標的權重,用熵值法或者層次分析法得出因素權重集H。
③確定各因素和評價指標的值和評價等級的隸屬度得出評價矩陣L。
④綜合評判,根據模糊矩陣的乘法運算得出綜合評判值集B(B=H×L)。
⑤從計算得出的結果中,判斷民航安全的狀況。
使用模糊綜合評價方法可以對民航系統的各分系統進行風險監測評估。將得出的結果參照數值區間可分為很安全、安全、一般、危險、很危險五個等級。然后根據五個等級的狀態設立不同的預警機制,根據監測后發出的不同信號燈信息采取相應的措施。
模糊綜合評價方法可以對民航系統進行年度或者月度的安全狀況進行綜合計算,根據年度或者月度檢查結果進行綜合評價再參照設定的安全等級區間值得出安全狀況結果,亦可以根據計算得出的值進行趨勢發展控制。
3 行業風險仿真模型
建立民航安全的風險監測和預警的仿真模型,能夠對民航系統安全指數進行仿真計算,并對風險進行綜合評價和預警,為民航系統管理提供決策機制。
此模型的研究采用人工神經網絡在線模擬方法,建立的民航風險監測管理仿真模型[3]。它的設計能根據將最新收集的信息進行資源優化,確保結構簡化,因此也保證了它的泛化使用功能。
使用該模型不僅能了解到民航現在以及未來安全狀況還能為出現的問題提出解決方案。不僅如此,在模型對民航安全監測中還能對關鍵因素進行分析,即利用網絡模型,計算得出對民航安全存在威脅的最主要因素,通過關鍵因素分析航空業專家就能通過優化指標之后重復模擬民航運行的狀況,最終使得風險指數下降,從而減少民航安全隱患,因此對民航事故的發生具有預防作用。
4 結語
使用模糊綜合評價方法對民航各分系統的指標綜合評價,能夠科學嚴謹地監測出民航風險值,適合監測各個系統的指標狀況;采用模型仿真監測不僅能夠有效降低民航風險還能夠為風險管理提出解決對策,有很大的使用價值。
參考文獻:
[1]趙鵬,宋存義.我國民航實施安全管理體系(SMS)的思考[J].中國安全生產科學技術,2007(01)
一、模糊綜合評價法的基本原理
模糊綜合評價法是一種基于模糊數學的綜合評標方法。該綜合評價法是利用模糊數學中的模糊集合理論、模糊線性變換原理和最大隸屬度原則,考慮與被評價事物相關的各個因素,將定性評價轉化為定量評價,即運用模糊數學對受到多種因素制約的事物或者對象做出一個總體的綜合評價。模糊綜合評價法一般分為六個步驟:
(1)構造評價指標層次結構圖。 對所要評價的對象,確定評價目標和各級影響因素指標。
(2)確定論域。根據綜合評價指標結構圖,確定模糊綜合評判因素集或論域U={U1,U2,......Un}(準則層),Ui=(ui1,ui2,......Uip )T(子準則層),其中一級指標Ui(i=1,2,......,n)表示影響評判事物的第i個指標因素;二級指標Uip (i,k=1,2,......,n)表示影響第i個一級指標下第pk個二級指標因素;p1,p2,......,pn分別表示第1個一級指標下二級指標因素的數量,第2個一級指標下二級指標因素的數量,...,第n個一級指標下二級指標因素的數量。
(3)確定模糊綜合評價等級評價集
V={V1,V2,......,Vm},其中Vj(j=1,2,......m)表示評價的第j等級。一般根據實際情況將評價分為m個等級,如設置評價集為V={優,良,中,差},m=4,每個等級給出對應的分值,如分值集為{100,75,50,25}。
(4)確定各級指標權數
采用抽樣調查的統計方法、定量統計主成分分析法、定性定量相結合AHP方法等,求得準則層一級指標權值W=(w1,w2,......,wn)T和子準則層各二級指標的權值Wi=(wi1,wi2,......,wip )T,i=1,2,....,n。
(5)確定評價集元素的隸屬程度
通過發放調查問卷或者建立模糊隸屬度函數,得到評價指標Ui在評判因素Vj上的模糊判斷隸屬度值矩陣Ri,即建立單指標模糊關系矩陣:
Ri =r11 r12 … r1mr21 r22 … r2mrpi rpi … rpi
(6)模糊綜合評價。在確定權重向量W和構建隸屬度矩陣R的基礎上,計算模糊綜合評價的結果。
首先,計算準則層模糊評價矩陣:
Bi=Wi Ri=(bi1,bi2,...,bim)T,i=1,2,...,n
(其中“ ”為模糊關系運算,也稱其為“模糊合成算子”,可以選取不同的運算規則。)
按列歸一化,得出準則層的模糊綜合評價矩陣: B*=(B1,B2,...,Bn)T。
然后,將準則層權重矩陣W作用于準則層的模糊綜合評價矩陣B,即:
f=WTB*=(f1,f2,...,fm),并歸一化。
最后,按照每個等級的分值集,計算綜合評價得分即可。
二、重大錯報風險評估分析
(一)重大錯報風險評估指標體系 本文以上市公司為例,依據可比性、實用性、科學性原則,按照《中國注冊會計師審計準則第1211號——通過了解被審計單位及其環境識別和評估重大錯報風險》的要求,確定重大錯報風險評估指標體系,即六個一級指標和二十個二級指標,如表1所示。
(二)重大錯報風險模糊評估
(1)根據表1,確定模糊綜合評價指標集:
U={U1,U2,U3,U4,U5,U6}, U1={U11,U12,U13,U14}, U2={U21,U22,U23},
U3={U31,U32,U33}, U4={U41,U42,U43},U5={U51,U52},
U6={U61,U62,U63,U64,U65}
(2)確定權重集。因為各個指標都具有層次性,采用1~9標度法,根據各層次的指標構造判斷矩陣,運用AHP軟件求得各層次指標的權重,并對判斷矩陣的一致性進行檢驗,結果表明層次分析排序的結果有滿意的一致性,說明全書的分配是合理的。由AHP軟件求得的權重集為:
W=(0.20,0.10,0.06,0.30,0.04,0.30),
W1=(0.27,0.26,0.29,0.18),
W2=(0.20,0.42,0.38),
W3=(0.26,0.39,0.35),
W4=(0.29,0.35,0.36),
W5=(0.52,0.48),
W6=(0.18,0.21,0.22,0.24,0.15)
(3)確定模糊綜合評判等級評價集和分值集。首先將重大錯報風險劃分為5個等級,確定重大錯報風險的評語集: V={高,較高,中等,較低,低}。因為我們需要將重大錯報風險應用于審計風險模型中,得以計算檢查風險,因此,我們還需要給各個評語等級設定一個具體的數值,即將相應等級的評語設定相應的分值,即建立分值集。
相應的分值集為V={0.9,0.7,0.5,0.3,0.1},即在(1.0-0.9]區域內屬于高水平;在[0.9-0.7)區域內屬于較高水平;在[0.7-0.5)區域內屬于中等水平; 在[0.5-0.3)區域內屬于較低水平;在[0.3-0)區域內屬于低水平。
(4)確定評價集元素的隸屬程度,既建立單指標模糊綜合矩陣
采用專家調查的方法來確定模糊綜合評價矩陣。假設請30名專家進行評價,專家采用了解客戶的業務(UTB)、商務分析框架(BAF)、企業風險模型(BRM)等方法來了解被審計單位,并針對評價指標的各個因素給出評價結果。將專家評價結果進行匯總,計算其相應的百分比,同時可以得到一級評價指標U1,U2,U3,U4,U5,U6 的單因素評價矩陣Ri,i=1,2,3,4,5,6。結果如表2所示:
利用模糊算子M(Λ,V)進行模糊計算,得到單因素評價結果:
B1=W1 R1=(0.27,0.27,0.22,0.26,0.09)
B2=W2 R2=(0.16,0.26,0.38,0.23,0.15)
B3=W3 R3=(0.31,0.35,0.22,0.13,0.03)
B4=W4 R4=(0.29,0.35,0.36,0.11,0.05)
B5=W5 R5=(0.28,0.38,0.26,0.11,0.01)
B6=W6 R6=(0.21,0.24,0.24,0.22,0.14)
(5)進行模糊綜合評價。在確定權重W和隸屬度矩陣R的基礎上,計算模糊綜合評價結果。
將上述B1,B2,B3,B4,B5,B6按列進行歸一化處理,得到模糊綜合評價矩陣:B=(B1,B2,B3,B4,B5,B6)T =
0.27 0.27 0.22 0.26 0.09 0.16 0.26 0.38 0.23 0.150.31 0.35 0.22 0.13 0.030.29 0.35 0.36 0.11 0.050.28 0.38 0.26 0.11 0.010.21 0.24 0.24 0.22 0.14
進行模糊綜合運算 ,得到:
B=W R=(0.29,0.30,0.30,0.22,0.14)
然后對B進行歸一化處理得到:
B*=(0.232,0.24,0.24,0.176,0.112)
通過對此公司重大錯報風險影響因素的分析,重大錯報風險分別按高、較高、中等、較低、低的隸屬度依次為:0.232,0.24,0.24, 0.176,0.112。該結果表示,對于該公司的重大錯報風險水平,23.2%的專家認為是高水平,24%的專家認為是較高水平,24%的專家認為是中等水平,17.6%的專家認為是較低水平,11.2%的專家認為是低水平。按照最大隸屬度原則,由于較高和中等水平的比率是相等的,因此,該公司的重大錯報風險的評估有兩個結果,即“較高”水平和“中等”水平。
按照加權平均原則,得出重大錯報風險的總概率為: F=B*×V=0.5608
此結果表示,該公司的重大錯報風險水平為56.08%,在分值集[0.7-0.5)區域內,屬于中等水平。
實際中經常采用的方法是最大隸屬度原則,但此方法的使用是有條件的,存在有效性問題,有可能會得出不合理的評價結果。所以本文提出加權平均原則,采用加權平均原則對上述各級評價指標的評價結果進行分析。這一方法得出的結果雖與最大隸屬度原則方法得出的結果有點出入,但是此結果比較符合實際情況。
三、結論
重大錯報風險評估是一項復雜而又十分重要的工作, 其涉及的因素有很多, 所需要面臨的被審計單位的情況又各不相同, 因此,很難考慮周全。本文從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角度來對重大錯報風險進行了研究。并且以此角度提出了模糊綜合評價法,在影響重大錯報風險的因素分析的基礎上構建出了重大錯報風險指標體系,根據此體系構建出了重大錯報風險模糊綜合評價模型,并且以某上市公司為實證研究對象,實現了模糊綜合評價模型在重大錯報風險評估中的應用,使得重大錯報風險的評估更加具有客觀性和科學性。
參考文獻:
[1]財政部:《中國注冊會計師審計準則[DB(DB/OL)]》,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網站. http://.cn/, 2012年11月4日。
Abstract: This article determined the main risk factors of the monolayer old industrial plant re-use which was in the decision-making stage,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onolayer industrial plants' risk. And the weight of the various risk indicators are improved more exactly by using the improved AHP; Evaluated the risk level of each indicator through the extension evaluating method, Obtained the size of the risk in the investment decisions stage of the monolayer industrial plant re-use, provided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developer to control the risk effectively.
關鍵詞: 可拓層次分析;單層工業廠房;投資決策
Key words: extension AHP;monolayer industrial plants;investment decisions
中圖分類號:X820.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3)20-0003-03
0 引言
在城市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傳統工業的逐漸衰落導致市中心地帶的工業企業因失去原有生產功能而向城郊轉移,從而出現大批工業廠房閑置、廢棄的現象。這些工業廠房因長久以來不被重視而年久失修,加之國內加固改造行業的總體水平不高,致使危險廠房與日俱增[1]。這不但增加了單層工業廠房再利用中維修加固的成本,也可能提高其再利用過程中的風險系數,因此對單層工業廠房再利用投資決策階段進行風險分析是非常必要的。
1 單層工業廠房再利用投資決策風險概述
1.1 單層工業廠房的特點 本文從空間和結構兩方面研究單層工業廠房自身的特殊性。
1.1.1 空間特點 單層工業廠房的空間特點可歸結為三方面:①空間高大開敞[2]。單層工業廠房的層高一般在八米以上,平面寬敞,跨度較大,可做夾層,結構形式較復雜,因而具有強烈的裝飾性和工業感;②空間可最大化利用。單層工業廠房在進行工業生產時,內部一般都不設置豎向交通的固定設施,因而內部空間簡潔清晰,可隨意利用;③形體方正簡單。單層工業廠房形體上方正、簡單,高大的入口方便進出。
1.1.2 結構特點 單層工業廠房結構方面的主要特點:①單層工業廠房由于具有高度大、跨度大的外形特點,導致其構建承受的內力大,因而構件的截面尺寸也較大,用料較多[3];②單層工業廠房多為獨立基礎,導致基礎受力大,進行地質勘測的要求較高;③單層工業廠房屋面面積較大,因而可利用在屋蓋上設置各種形式的天窗既解決了采光問題,又節能環保。
1.2 單層工業廠房再利用投資決策風險特點 由于單層工業廠房再利用項目屬于項目的再生利用范疇,因而除了具有一般風險的特征,還具有多元性、偶然性、不可控性的特點。
1.2.1 多元性 單層工業廠房再利用投資決策風險的多元性源于其投資決策階段涉及的方面多且廣,與宏觀經濟環境、區域環境、政策法規等息息相關,且整個投資決策階段涉及到經濟、技術等各方面的可行性研究,各個方面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風險因素[4]。
1.2.2 偶然性 單層工業廠房再利用投資決策風險的偶然性較大,主要由于單層舊工業廠房再利用屬于舊建筑改造項目,已使用了較長時間,其內部的一些結構構件、承重構件、機械設備等已經有了一定程度的磨損和破壞,能否繼續使用完成新的功能目標并保證使用過程中的安全性很難確定。
1.2.3 不可控性 單層工業廠房再利用項目由于興起的比較晚,發展較慢,目前在技術及改造后的維護使用等方面均缺少相關的政策法規。尤其在政策上,管理分散、產權不明、多級管理,因而極容易出現風險事件,且此類風險事件無法事先預測,更難以控制。
1.3 單層工業廠房再利用投資決策主要風險因素 結合單層工業廠房的自身特點及其投資決策階段的風險特點,將單層工業廠房再利用投資決策風險分為環境風險、技術風險、經濟風險和技術風險四個方面。其中,每個方面包含的風險因素如下表所示。
2 單層工業廠房再利用投資決策風險評價
2.1 確定待評物元 我國學者蔡文教授于20世紀80年表的“可拓集合和不相容問題”一文[5],將物元理論及可拓集合論作為理論依據,通過形式化的模型,探究對象拓展的可能性及其規律,用以解決那些在現有條件下無法實現特定目標的矛盾問題。
假設單層工業廠房再利用投資決策主要風險指標有n個,可得待評物元矩陣如下。
R=(N,C,X)=■(1)
N:待評單層工業廠房再利用投資決策的風險;
ci:單層工業廠房再利用投資決策風險指標;
xi:待評風險第i個指標因素的評價值,即xi為ci的量值,其中i∈(1,2,…n)。
根據問卷調查可得表1中的指標的各評價值如下。
2.2 各風險等級經典域和節域的確定 單層工業廠房投資決策風險等級標準根據問卷調查設計為五級風險:{低風險,一般風險,高風險},即{一級風險,二級風險,三級風險},其經典域分別為:(0,3],(3,6],(6,10]。節域為(0,10]。Rt=(Nt,C,Xti)=■=■(2)
Rt:單層工業廠房再利用投資決策風險處于第t風險等級時的經典域物元模型;
Nt:第t個風險等級,其中t=1,2,…5;
xti:第i個風險因素指標處于第t風險等級時的取值范圍,即經典域。
Rp=(Np,C,Xtp)=■=■(3)
Rp:單層工業廠房再利用投資決策風險節域物元模型;
Np:風險等級的全體;
xpi:Rp中風險因素ci的取值范圍,即節域,且xti?奐xpi。
2.3 計算風險因素指標關于各風險等級的關聯度
kt(xi)=■ xi∈xti■ xi?埸xti(4)
kt(xi):單層工業廠房投資決策的第i個因素指標關于第t等級風險的關聯度;ρ(xi, xti)、ρ(xi,xp i):點xi分別與區間xti和xpi的接近度。
xti=bti-ati(5)
ρ(xi, xti)=xi-■-■(bti-ati)(6)
ρ(xi, xpi)=xi-■-■(bpi-api)(7)
據計算可得各風險因素指標關聯度如表3。
2.4 改進層次分析法確定風險因素指標權重
2.4.1 數據的收集 本文運用改進層次分析法來確定風險因素指標的權重,其數據的收集方法采用調查打分法[6]。其步驟分為三步:首先,確定參加項目調查的專家,并識別相關風險因素,匯總成調查表;其次,向專家提供背景資料,并邀請其對因素指標的影響程度打分;第三,將專家反饋的意見進行匯總分析,并得出最終的評價結果。此方法操作比較簡單,但是所得結果依賴于專家的水平,有較強的主觀性,適用于項目決策初期的指標篩選[7],因而在操作中盡量客觀、全面地對風險進行整體評價,以提高結果的準確度。
2.4.2 建立遞階層次結構的模型 如1.3章節中的表1,將風險因素劃分成不同的層次,最上一層為目標層,即單層舊工業廠房再利用投資決策風險;中間為準則層,包括:環境風險指標、技術風險指標、經濟風險指標、管理風險指標;將準則層再細分即為方案層,包括表中提的十五個風險指標。其中每一層元素均受上層元素支配[8]。
2.4.3 對判斷矩陣進行構造 構造判斷矩陣的目的是為了明確下層元素對上層的影響程度,并對影響程度量化,即得到元素的權重。研究過程中經常采用1-9比例標度法構建判斷矩陣,但是1-9標度對于判斷的差異性不明顯,且標度不易確定[9]。因而本研究采用三標度法構建判斷矩陣。
對準則層C的因素指標兩兩比較,運用3標度法構建比較矩陣。
C=(Cij)n×n=■(8)
2.4.4 計算比較矩陣的一致性矩陣 計算比較矩陣C的最優傳遞矩陣P,并轉化成一致性矩陣O
P=(Pij)n×n=■(9)
其中,Pij=■■(Ciq+Cqj),且q=1,2,…,n。(10)
O=(Oij)n×n=■(11)
其中,oij=exp(Pij)(12)
2.4.5 求一致性矩陣的特征向量 用方根法計算可得E=[E1,E2,…,En]T,其征向量Ei即為所求指標的權重。將Ei歸一化處理可得單層工業廠房再利用投資決策階段各風險因素指標的權重Wi。
Wi=(0.10, 0.10, 0.03, 0.06, 0.03, 0.14, 0.07, 0.08, 0.05, 0.13, 0.04, 0.03, 0.04, 0.03, 0.06)。
2.5 確定待評價風險因素關于風險等級t的關聯度
根據上文求得風險因素指標的權重wi,可得待評對象與第t級風險的相關度Kt(R):
Kt(R)=■wikt(xi) (13) ■wi=1 (14)
2.6 確定待評價風險因素的等級
K■(R)=■Kt(R)(15)
K■(R):單層工業廠房再利用投資決策風險系統綜合風險等級。
則可知待評估系統的風險等級為第t0級。
經計算可求得單層工業廠房再利用投資決策階段的風險等級及各風險因素指標的風險等級如下。
可知單層工業廠房再利用投資決策階段的風險屬于三級風險,環境風險屬于三級風險(即高風險),技術風險、經濟風險屬于二級風險(即一般風險),管理風險屬于一級風險(即低風險),因而需要著重預防、控制環境、技術、經濟三方面風險因素,并進行有效地規避。
3 結語
本文構建的風險評價體系能比較全面的反映單層工業廠房再利用投資決策階段各風險影響程度大小。文中將定性分析和定量判斷法結合使用,提高了風險評價的客觀性和準確性。運用可拓層次分析法,在考慮各風險因素間關聯關系的基礎上,確定了單層工業廠房再利用投資階段的風險等級及該階段各風險指標的風險等級,為單層工業廠房再利用投資決策提供了新的風險評價思路。
參考文獻:
[1]蔣紅妍,李慧民.城市舊工業廠區改建項目及其價值分析[J].建筑經濟,2008(11):50.
[2]郭汝.從上海市創意產業園談我國工業遺產的保護[J].工業建筑,2012(42):53.
[3]李永麗.工業廠房施工技術分析[J].中國房地產業,2011(6).
[4]張彤,龐金華.建筑工程項目風險管理研究[D].天津:天津大學,2012.
[5]王春梅,王春剛.矛盾信息特征提取研究[J].計算機與現代化,2011(2).
[6]鮑艷,胡振琪,王建峰等.層次分析法在土地開發中的適宜性評價[J].西安科技大學學報,2005(2).
[7]張天軍,蘇琳,喬寶明,馬咪娜.改進的層次分析法在煤與瓦斯突出危險等級預測中的應用[J].西安科技大學學報,2010(5).
關鍵詞:職業危害;風險評估;職業衛生;分類;管理
1 職業病危害風險評價的方法
職業病危害風險評價是以控制和消除職業病危害為目的,運用系統工程原理和方法,判斷建設項目發生職業病危害事故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從而為制定防范措施和管理決策提供科學依據。目前實際工作中可分為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兩大類,定性方法主要有經驗法、類比法、現場調查法、檢查表法等,定量方法是運用數學模型對一些定量指標進行計算,得出評價結論,包括概率風險評價法、破壞范圍評價法、風險指數評價法等等。
1.1傳統的單項評價法常用定性法對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程度進行描述性的分析,有時也可對危害程度進行半定量的分析。單項評價法主要以專家的知識和經驗、調查資料和統計工具為基礎,得出風險評價結論。國家對職業病危害建設項目實行分類管理,并明確要求職業衛生服務機構應當根據風險評估結果進行綜合分析對建設項目的職業病危害進行分類。
1.2 “格雷厄姆―金尼”評價方法也叫作業條件危險評價法,是以危險性等級為評價目的的一種定性、半定量的作業條件危險評價法。它簡單易行,對于人們在具有潛在危險性環境中作業時的危險性的評價有較高的實用價值。根據實際經驗對相關的自變量進行賦值,從而計算出人們在具有潛在危險環境中作業危險性的分數值,依此判別其危險程度等級。
1.3 風險矩陣半定量分析方法是將決定危險事件的風險的兩種因素為危險嚴重性和危險可能性,按其特點劃分為相對的等級,形成一種風險評價矩陣。主要程序:①進行危害等級(HR)及暴露等級(ER)的評價;②通過公式Risk= 計算風險水平。
1.4 數學擴散模式是急性職業中毒事故風險分析的重要方法,是利用半球擴散理論模型,分析毒氣擴散規律。半球擴散模型是一種有毒氣體泄漏危害區域簡單估算方法,閃蒸液體或加壓氣體瞬時泄漏后,有一段快速擴散時間,泄漏氣體(或液體閃蒸形成的氣)的氣團呈半球形向外擴散??筛鶕卸練怏w的泄漏量、蒸氣體積等參數計算危險性。
1.5 風險指數評估法該方法是參照作業條件危險性評價的基礎上,綜合考慮工作場所中存在的危害因素對健康影響的嚴重性、危害的可能性以及工作場所中的作業環境條件,按一定的步驟對工作場所的職業危害風險進行評估,計算風險指數,確定職業危害風險等級,采取相應的控制措施。
存在問題及探討定量風險分析方法與類比法及檢查表法等傳統的定性評價方法相比較,其突出的作用是可以給出較清晰的定量或半定量的結果,其意義在于通過風險識別找出職業病危害風險源,是對職業暴露健康風險等級及突發性事故風險概率、事故發生后果的預測和評價,并為采取何種對策以便減少危害影響提供依據。
2 企業職業衛生管理模式應該采取的措施
2.1加強職業衛生基礎建設
針對企業職業衛生基礎建設不到位的問題,企業應該做到如下兩點:①企業應該不斷學習,引進國外先進企業的職業衛生的專業技術,建立合法科學的企業職業衛生的專業機構,②企業雖然是以盈利為目的的經濟組織,但是也要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對企業工作人員負責,不能為了一點利益賠上工作人員的安全與健康。
2.2加強對職業病危害因素的檢測
對職業病危害因素的檢測極其重要,不可忽視。多設立檢測機構,并且科學的選址。讓檢測機構充分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加強監測力度。對生產過程的各個環節嚴格把關,不為了節省一點生產成本而忽略對某些環節的檢測。企業要加大對設備的資金投入,提高χ耙擋∥:σ蛩丶觳獾鬧柿亢退俁齲保證工作人員的安全與健康,提高企業的效益。
2.3加強對企業職業衛生人員的管理
企業職業衛生人員是企業職業衛生管理的主體,要做好對企業職業衛生人員的管理工作。第一,盡量保持崗位工作人員的穩定性。不要頻繁的換人,有利于對工作人員管理工作的展開。第二,企業要對工作人員的安全和健康有所保障,比如為其定制保險,定期發福利,讓工作人員在精神上得到滿足,提高工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
3 結語
目前整體來說,我國企業單位在職業衛生管理以及職業病危害方面的控制也取得了初步的成功。雖然在設定管理體制與機器設備方面都還存在一些問題,但是大方向的發展趨勢是好的。當然在這些問題之間,單位企業有一定的責任,不過這也推動了企業單位需要在職業衛生和職業危害風險這方面加上措施管理。
參考文獻:
[1]楊愛萍,張鈺.鄉鎮企業職業衛生工作狀況調查分析[J].山西職工醫學院學報,2010,20(4):62-63.
[2]邱麗,井夫華,李軍,等.職業衛生職能再認識與勞動者健康保障關系研究[J].中外醫學研究,2011,9(4):101-102.
[3]劉素香.我國職業衛生形勢嚴峻原因淺析及對策[J].職業衛生與應急救援,2011,29(1):17-18.
關鍵詞:企業 風險管理 審計 開展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速,我國內部經濟環境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諸多變化因素將導致國內企業在運行發展的過程中所面臨的各類風險不斷增加。目前,國內企業全面風險管理工作仍處于起步階段,規范的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尚未完全建立。因此,企業內部審計部門在發揮對風險管理工作監督、評價職能的同時,通過運用“審、幫、促”的工作方法開展風險管理審計,幫助企業收集風險信息、識別判斷風險、研究防控措施、建立完善風險管理體系。
一、企業風險管理的現狀
以國有企業為例,自2006年國資委《中央企業全面風險管理指引》后,極大地推動了風險管理工作在國有大中型企業的應用,但是對標國外先進企業,大部分國企的風險管理工作還存在很大的差距,尚處于起步階段。一是一些企業風險管理職能不明確,未設立獨立的風險管理機構;二是風險管理制度及管理機制不健全,風險信息收集、風險評估等風險管理基本制度尚未完全形成;風險管理長效機制尚未建立;三是風險管理專業程度不高,量化評估工具應用較少,信息技術應用不充分;四是風險管理的監督評價與改進機制尚未健全,風險管理審計工作尚未全面開展,沒有構筑起風險管理的第三道防線。
二、風險管理審計的主要內容
(一)收集初始信息,識別風險
圍繞公司戰略經營目標,收集與風險及風險管理相關的內外部環境信息,包括宏觀經濟環境信息、行業相關風險信息、典型風險案例、歷史數據和未來預測等。對識別出來的風險進行描述和定義。
(二)運用技術模板,評估風險
運用定性分析和定量計算方法評估風險等級。從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和影響程度兩個維度,按極低、低、中、高、極高五個級次進行計算(以1、2、3、4、5分值表示),確定重大風險、重要風險和一般風險。
(三)檢查評價風險管理策略的否適當性和應對措施的有效性
根據風險偏好和風險承受度,檢查企業所選擇的風險承擔、風險規避、風險轉移、風險轉換、風險對沖、風險補償、風險控制等管理策略是否適當。檢查企業在風險事件發生前、中、后所采取的具體應對措施,企業對可能發生的各種風險事件是否制定了各種解決預案,實施是否有效。
(四)確定剩余風險等級
對固有風險控制結果評價為有效的,認定剩余風險等級“一般”;對固有風險控制評價為基本有效的,審計人員視具體風險情況評估剩余風險等級;對固有風險控制為無效的,固有風險等級即為剩余風險等級。
(五)檢查評價風險管理組織機構和風險管理文化的建立建設情況
檢查企業風險管理組織機構的建立健全情況,現有機構設置是否適應全面風險管理要求,各部門風險管理職能是否有效履行。檢查評價企業是否把風險管理融入到企業文化建設全過程,是否將風險管理意識轉化為員工的共同認識和自覺行動,是否建立了員工上崗前風險管理培訓制度。
(六)檢查風險監控報告和考核問責制度的落實情況
一是檢查企業是否建立了重大風險預警制度,是否實現對重大風險管理全過程的動態監控。二是檢查企業是否建立風險管理報告制度,風險管理基本流程的信息溝通渠道是否順暢。三是檢查企業是否建立風險事故的考核問責制度,對形成損失的風險事件,有無追究相關部門和人員的責任,風險管理責任落實是否到位。
三、風險管理審計的方法
(一)立足于“審”,履行監督職能
在風險管理審計程序中,首先需要企業以“審”為基點,緊扣住風險所涉及的重點工作領域,將查找企業存在的風險為導向,結合實際情況充分識別組織內外所面臨的各項風險,結合風險管理各項環境和內控要素,如組織目標、經營情況、管理薄弱環節及問題進行訪談、查閱資料、記錄、歷史案例,評價其充分性,并進行分析性復核,對“風險發生的概率”和“風險對企業目標產生的影響程度”進行確認,評價風險應對措施的適當性和有效性,并對剩余風險的等級進行認定。
(二)突出“幫扶”,幫助企業建立風險管理體系
鑒于大部分企業風險管理工作尚處于起步階段的客觀情況,審計部門應充分發揮其“服務”職能,采取“以審促建”的工作方式,幫助企業建立風險管理體系。例如:在項目實施初期,應對被審計單位人員進行風險管理培訓,將審計人員所掌握的分析識別風險的方法傳授給被審計單位人員;在實施過程中可與被審計單位人員一起收集分析風險信息,進行分析識別,判斷風險等級,研究應對措施,在審計的過程中教會被審計單位人員如何識別防范風險。同時在開展現場審計過程中,審計人員還應向被審計單位宣傳貫徹風險管理理念,提高全員風險管理意識;針對檢查情況,給被審計單位提出改進建議,幫助其完善相關制度措施,進而初進企業建立較為完善的風險管理體系。
四、結束語
全面風險管理是一項長期、系統性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僅僅依靠某一方面力量即能完成,需要各企業上下共同努力,統籌規劃,分階段有重點推進實施。廣大企業內審部門,作為風險管理工作的第三道防線,應充分發揮“監督、服務”職能,積極開展風險管理審計,為促進我國企業全面風險管理工作的提升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關鍵詞:賒銷風險度;客戶信用;BP神經網絡;風險評價
中圖分類號:F270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1)04-0050-03
引言
賒銷風險就是基于信用銷售以后所產生的對未來的不確定性風險,表現為賒銷客戶由于各種原因,不愿意或無力償還賒銷貨款,使企業貨款無法回收,形成呆賬的可能性[1]。在賒銷過程中,客戶一般并不提供實質性擔保,因此,企業面臨的賒銷風險也隨之增加。近年來,一些企業經營陷入困境而使得供應鏈上的其他企業因賒銷貨款無法正?;厥找蚕嗬^陷入停產和破產危機,這些實例就是最好的佐證。因此,探尋和建立行之有效的賒銷風險評估方法就彰顯出其重要意義。
本文從賒銷風險評價的目的出發,提出了基于賒銷風險度的賒銷風險度量標準。同時,將BP神經網絡引入賒銷風險評價,建立了基于BP神經網絡的企業賒銷風險評價模型。實證分析結果表明,該模型是有效可行的。
一、賒銷風險的度量標準及評價指標體系
1.基于賒銷風險度的賒銷風險度量標準。在綜合考慮賒銷風險的實質和不確定性的基礎上,本文提出將“賒銷風險度”作為一種新的賒銷風險衡量標準。賒銷風險度是一種以測度賒銷風險暴露程度(賒銷貨款安全系數)為核心的賒銷風險衡量標準,它是指對客戶開展賒銷業務中,在特定的交易方式下,該客戶由于各種原因,不愿意或無力償還賒銷貨款而使貨款將來形成呆死賬的可能性。具體計算公式為:
di=1-rt
其中,di為某一客戶i進行賒銷的賒銷風險度;rt為客戶i的當期貨款回收率;m為考核的回收期 [2]。這一標準的優越性可見文獻[2] 。
2.基于賒銷風險度的賒銷風險等級劃分。鑒于目前銀行業中運用比較成熟的五級信用分類制度在國內經濟生活中的普及性,論文根據賒銷風險度的大小將賒銷風險分為5個等級,各等級對應的標準及賒銷客戶特征(見表1) [3]。
3.賒銷風險評價指標體系。論文采用理論與實證相結合的方法確定賒銷風險評價指標體系,首先結合相關文獻和作者賒銷實踐,提出17項初始指標,然后用專家打分法和實證分析兩種方法對初始的指標體系進行篩選,最終確定12項指標(見下頁表2),具體分析過程略。
二、基于BP神經網絡的賒銷風險評價模型
目前對于賒銷風險評價研究尚少,且賒銷風險評價是復雜非線性的多因子綜合系統,具有模糊、不確定等特性,適合采用結構簡單、具有非線性擬合能力的神經網絡。基于以上考慮,論文將比較成熟的BP神經網絡用于賒銷風險評價,構建神經網絡五級分類風險評價評估模型,為賒銷風險管理提供一個全面的視角。
本文建立的BP神經網絡模型(如圖1所示)[4]。
圖1BP神經網絡模型
該模型分為兩大模塊:前一部分是歸一化模塊,這一部分主要核心技術是將原始數據轉化為[0,1]區間的標準化數據;后一部分是BP神經網絡(BPNN)模塊。上述模型中的BPNN模塊采用三層BP神經網絡。該網絡包括三層:輸入層、隱層和輸出層。
應用上述模型進行賒銷風險評價的步驟為:
1.指標歸一化。由于神經網絡的輸入要求在[0,1]區間,因此,在網絡學習訓練前首先要將各評價指標的原始數據進行歸一化。由于論文本文中的12個評價指標既有定量指標,也有定性指標,它們的標準化方法是不同的。
定量指標的標準化:
定量指標分為兩類:成本型(越小越好)和效益型(越大越好)。對于指標Fi,設其論域為di=[mi,Mi],其中mi和Mi表示Fi的可能最小、最大值,Si∈[0,1]是定義在論域di上的標準化函數。以下是兩種指標的標準化函數[5]:
成本型:Si=0xi≤mixi∈di1xi≥Mi
效益型:Si=1xi≤mixi∈di0xi≥Mi
定性指標的標準化:
根據定性指標取值,其標準化規則(見表3)。
2.網絡訓練。原始數據經過預處理后送入歸一化模塊,根據輸入信號按上一節的規則進行歸一化,得到12個歸一化值,然后,這些歸一化值被送入BPNN模塊。由以上分析可知,BPNN模塊輸入層的神經元數為12,即輸入信號x1,x2,…,x12對應于12個歸一化值;輸出神經元數為1,即輸出量O對應于賒銷風險水平。
神經網絡的學習過程也就是網絡參數修正的過程,本系統的網絡學習采用有教師的方法,網絡參數的修正采用梯度法實現。設現已有p個系統樣本數據[6~7]:
{a,Oa},(a=1,2,…,p)
式中,上標a表示樣本序號;a為樣本輸出,Oa為實際輸出。xai(i=1,2,…,12)為輸入變量,則輸入變量將按下式分配到隱層的第m個神經元,作為其輸入x′m
x′m=wimxai (1)
式中,wim是輸入層神經元i與隱層神經元m的權值。隱層神經元m的輸出O′m是其輸入x′m的函數,即:
O′m=F(xai)(2)
BP神經元的傳遞函數F(x)通常為對數Sigmoid函數。同理也可以計算輸出層各個單元的輸入和輸出,這里不作詳細敘述。
通過一定數量的網絡訓練過程,實際是修正網絡參數以確定最適宜的權值使對全部n個樣本的輸入,按式(1)、(2)的正向運算得到的實際輸出Oa與a期望輸出(樣本輸出)的殘差達到最小,即:
E=(Oa-a)2最小 (3)
權值及閥值的修正通過反向傳播算法的梯度法實現,具體過程略。
3.模型驗證。將n-p個驗證樣本的輸入矢量x*v=(x*p+1,x*p+2,…,x*n)置于網絡中,進行仿真預測,得到預測輸出矢量,檢驗與輸出矢量與實際結果的差異以檢驗網絡推廣能力。
4.模型確定。如果驗證通過,說明所建網絡泛化能力較強,可用于未來賒銷企業風險評級;否則,通過調整訓練樣本P的大小、隱節點數、訓練周期、目標誤差等重建網絡。
5.訓練結果分析。評級模型確定后,就可以直接用于企業賒銷風險評價輸出衡量企業賒銷風險等級的評價值α,該值的范圍為[0,1],按照設定賒銷風險等級,各個等級輸出分值范圍為:
一級:分值范圍為0
二級:分值范圍為0.05
三級:分值范圍為0.15
四級:分值范圍為0.3
五級:分值范圍為0.5
這樣可以從網絡輸出值中明確得出企業賒銷風險等級。
三、實證分析
選取東、中和西部地區賒銷客戶五級分類樣本426家,這些樣本的數據是2007年度的相關數據。從每個風險等級樣本中隨機選取290家企業作為模型訓練樣本,其余的136家企業作為檢驗樣本。
將訓練樣本按照標準化準則進行標準化,建立Matlab訓練模型。模型輸入神經元個數為12,輸出為5,規則層神經元采用tansig型函數,而輸出層神經元則采用purelin型函數。經過7614步迭代,BPNN模型收斂,誤差最小。將136家五級分類檢驗樣本輸入到以上訓練好的神經網絡中進行判別,模型總體預測精度(見表4)。從表4可以看出,模型的總體正確率為88.23%,這表明該模型是有效的。
表4模型對檢驗樣本總體判斷結果
注:括號外的數字為被錯誤分為該類的樣本數,括號內的數字為該正判樣本數占所屬類樣本總數的百分比。
結論
當前提出的許多衡量賒銷風險的方法,都缺乏可操作性,因此不能應用企業數據進行驗證分析,這也就失去了研究的現實意義。為此,本文提出了一種基于“賒銷風險度”的賒銷風險度量標準,并在此基礎上將企業賒銷風險劃分為5個等級,并建立了基于BP的企業賒銷風險評價模型。實驗結果表明,該模型是有效且可行的。
參考文獻:
[1]文彬.民營企業商業交易中的賒銷制度研究[J].學術研究,2009,(4):40-45.
[2]吳玉萍,基于支持向量機的企業賒銷風險評估模型[J].軟科學,2009,(6):130-133.
[3]薛鋒,柯孔林.粗糙集神經網絡系統在商業銀行貸款五級分類中的應用[J].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2008,(1):40-45.
[4]蔡秋茹,羅燁.企業資信的BP神經網絡評估模型研究[J].計算機技術與發展,2009,(10):117-119.
[5]徐澤水.不確定多屬性決策方法及應用[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