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因特網的基本功能

因特網的基本功能

時間:2023-06-08 10:59:15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因特網的基本功能,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第1篇

隨著因特網在世界范圍內的迅猛發展,域名問題日趨成為人們關注與爭論的焦點。域名最初的設計目的為了方便網絡用戶之間的信息傳遞,其基本功能是確定網址、實現計算機的網絡化。盡管隨著網頁鏈接、網絡搜索引擎等技術的出現,域名作為一種網絡身份識別符號的重要地位已經有所下降,但作為一種網絡資源定位方法,其重大的社會意義與價值卻是任何人都不能忽視的,尤其是在一些域名衍生出企業“網上商標”的標識之后。一、域名的含義、性質與法律特征

(一)域名的概念

關于域名(DomainName)的概念,立法上并未有統一的規定,學理界對此也有不同的理解,諸如,“域名是指與因特網上數碼地址相應的字母數字混合語符列”;“域名,又稱網址,是一個通過計算機登上因特網的人在因特網上的地址”;“域名是聯接到國際互聯網上的計算機的地址,它們是為了便于人們發電子郵件或訪問某個網站而設計的”;“域名,其實是因特網協議(IP)地址的一種容易記憶的字符串,它對應的是純數字的地址”;“域名就是指Internet用戶用以確定其在網上的位置,并與其IP地址相對應的名稱”等。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的解釋,“從技術上講,域名只是因特網中用于解決地址對應問題的一種方法。可以說只是一個技術名詞……,從商界看,域名已被譽為企業的網上商標”。

上述對域名的理解或者偏重于進行技術性闡釋,或者未能揭示出域名的獨特功能,故均有失準確。筆者認為,從法律角度來講,域名是指域名所有人擁有的用于計算機定位和身份識別的網絡地址。

(二)域名的結構及其主要類型

根據現行域名規則,一個完整的域名通常由左右兩部分構成,左邊是由TCP/IP協議種類(例如超文本網絡協議http)和萬維網代碼所構成的無識別性的通用前綴部分,右邊是由英文中的句點“。”依次隔開的頂級(一級)、二級、三級甚至四級域名代碼所構成的域名代碼部分,如HYPERLINK“”(北京大學域名),HYPERLINK“”(微軟公司域名)。一個域名中最后一個“。”右邊的部分稱為頂級(一級)域名代碼,最后一個“。”左邊的部分稱為二級域名代碼,二級域名代碼左邊的部分依次分別為三級、四級等域名代碼。一個域名從整體上看,從右向左、由循序降級的多級別域名代碼所組成,域名的區別性或識別性主要來于注冊人的自用域名代碼,如HYPERLINK“”中的三級域名代碼pku和HYPERLINK“”中的二級域名代碼microsoft等。根據現行域名管理規則,頂級域名代碼主要有二類:一類為國別域名代碼,分別對應各個國家或地區,如中國為cn,美國為us,日本為jp,中國香港為hk等;一類為類別頂級域名代碼,具體分為com(工商業實體)、net(網絡服務實體)、org(非營利組織)、mil(軍事機構)、edu(教育機構)、gov(政府機構)等。在類別頂級域名代碼下注冊的域名通常為兩級域名代碼結構,而在國別頂級域名代碼下注冊的域名通常三級或四級域名代碼結構。根據《中國互聯網絡域名注冊暫行管理辦法》,在中國的國別頂級域名代碼下,對應有6個二級類別域名代碼和34個二級行政區域域名代碼,前者分別為ac(科研機構)、com(工商、金融企業)、edu(教育機構)、gov(政府部門)、net(互聯網、接入網絡的信息中心和運營中心)及org(非營利組織),后者則分別對應著34個省級行政區域單位,如bj(北京)、sh(上海)、mo(澳門)等。

第2篇

關鍵詞:高校圖書館 電子閱覽室 功能 發展趨勢

電子閱覽室是一種以電于計算機技術、多媒體技術、遠程通訊技術和網絡技術為依托,集電子文獻、印刷型文獻的檢索利用與瀏覽復制服務為一體的現代化多功能閱覽室。隨著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通訊技術和信息處理技術飛速發展,電子閱覽室的出現,成為目前現代化圖書館的重要標志,它已賦予了圖書館薪的內涵。而隨著數字資源和網絡技術的高度發展促使用戶上網方式和上網行為發生了巨大變革,電子閱覽室的生存和發展遇到了新一輪的挑戰。

1.電子閱覽室的功能

電子閱覽室的主要功能在于解決電子類出版物的數據信息共享和綜合管理查詢技術問題,為高校教學和科研提供更加先進的技術手段,使多媒體電子書刊、信息能夠實現網上分類查詢并提供檢索服務,責無旁貸地承擔起引導學生拒黃反黃、健康上網的任務。具體有以下幾方面的功能:

1.1 媒體網絡學習功能

網絡文獻信息資源的不斷增加, 為用戶學習、授課、繼續教育等創造了便利的條件。通過多媒體的電子閱覽室,讀者利用各種多媒體應用光盤和教學軟件,如多媒體英語教學,英語、計算機等級考試等。使讀者可進行廣泛的課程學習,更重要的是幫助讀者樹立起網絡學習的觀念,提高獲取網絡文獻的能力。

1.2 書目信息檢索服務及網絡信息檢索服務

近年來, 大學圖書館隨著我國高等院校的發展步入了快車道。大學圖書館購置各種信息資源的不斷增加, 其最終目的就是為學校的教學、科研服務。我館購置大量中、外文期刊數據庫,如萬方數據、維普期刊全文數據庫、CNKI期刊全文數據庫、萬方中華醫學會期刊數據庫、MD Consult醫學全文數據庫、NatureCALIS數據庫等。借助于電子閱覽室,讀者可利用圖書館數據庫快速獲取自己所需的文獻,讀者還可以很方便地檢索聯機數據庫或因特網的信息。圖書館為讀者提供館內各種文獻信息服務,通過圖書館主頁設置了電子資源、書目查詢、新書通報、個性化服務等特色化服務。

1.3 宣傳教育

大學圖書館所擁有的館藏、設備、人力等資源需要通過各種渠道、各種形式加以宣傳,被用戶所知,才有利于用戶的充分利用。電子閱覽室的用戶教育功能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服務功能。 如:各種數據庫的使用方法、檢索技能、各種軟件的下載利用方法、以及計算機網絡操作技能等等,都是用戶教育的內容。同時也應肩負起用戶信息道德教育功能。因教學需要,本館電子閱覽室提供教室給學生上醫學情報檢索課。

1.4 文化娛樂

電子閱覽室提供文化娛樂服務功能,是與圖書館的內涵、職能相一致的。用戶在學習科研之余,也需輕松輕松,文化娛樂也成為大學圖書館電子閱覽室的一項輔助服務功能。其出發點、落腳點在于使用戶能充分地利用網上各種信息資源。

2.電子閱覽室的發展

2.1 電子閱覽室的現狀

以電子閱覽室的硬、軟件建設和功能變化為主線,我國圖書館電子閱覽室的發展大致經歷了四個階段,從1995到2004年經歷了開始、快速發展和成熟三個階段,而自2005年起,因網絡的普及和無線網絡技術的發展,讀者的上網需求得到有效分流,電子閱覽室,特別是大規模電子閱覽室的發展不可避免地進入了消退階段。

在現階段,我館電子閱覽室規模也在擴大,擁有計算機220臺,也具有電子文獻閱覽、下載,互聯網利用、教學與培訓等基本功能,管理模式還處在封閉式模式,管理人員素質在不斷提高。而對于電子閱覽室的利用率就不容樂觀了,下表將列出本館幾年來學生上機情況:

由表可見,電子閱覽室利用率的下降存在很多因素,設備陳舊導致速度太慢;計算機的持續降價和網絡的普及使大多數人不再將電子閱覽室作為自己上網的場所;在高校中,多數圖書館的電子資源都可以通過IP控制在全校范圍內供全校師生使用;而無線網絡的使用讓問題更加尖銳化。

2.2 電子閱覽室的發展趨勢

隨著計算機通訊技術的發展、讀者信息素質的提高與圖書館管理理念的變革,一些新近建設的圖書館已經開始在電子閱覽室的建設方面打破原有觀念,嘗試了一些變革,并且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從這些變革中我們不難想像電子閱覽室的發展趨勢:

第一,“開放”是2l世紀圖書館公認的辦館理念之一。電子閱覽室的開放性體現在環境開放和管理開放兩個方面。目前,通透式、大開間設計是現代圖書館的主要特征之一,電子閱覽室開放式的設計更有利于圖書館空間的利用,更利于電子閱覽室規模的變更,也更方便讀者上機。除了開放的空間,我們還可以獨立出一些小空間,提供更舒適的上機環境,創造更好的學習氛圍。而管理開放主要指的是撤消門禁系統,原則上實施無人管理,讓讀者享受更充分的自由。

第二,電子閱覽室的虛擬化是針對實體的電子閱覽室而提出來的,讀者可以通過圖書館無線網絡利用電子資源。由于無線網絡的實用性、經濟性及空間上的彈性,它將得到更廣泛的應用。讀者也可以通過一些技術手段在館外利用圖書館電子資源。電子閱覽室并不是圖書館電子資源與讀者之間的唯一橋梁,所有可以利用圖書館電子資源的網絡終端從某種意義上說構成了一個巨大的虛擬電子閱覽室,電子閱覽室的虛擬化是計算機通訊技術發展的必然結果。

第三,免費服務將是大勢所趨。2002年《IFLA因特網宣言》出臺,聲稱“圖書館和信息服務機構要向公眾提供對因特網信息的無障礙獲取,支持團體、個人自由地獲取知識,取得事業的發展和成功”。事實上,目前發達國家的多數圖書館電子閱覽室都向公眾提供免費的服務,在我國港澳地區免費服務也是一種主流,例如香港公共圖書館、澳門大學圖書館等。這幾年,在內地也已經有越來越多的高校圖書館開始嘗試電子閱覽室的免費服務。由此可以預見,在不久的將來電子閱覽室提供免費服務將是大勢所趨。

參考文獻:

[1]雷音.高校圖書館電子閱覽室的功能及創新服務.現代情報,2006(8):176-177

[2]王洪波.高校圖書館電子閱覽室服務功能與管理.中國學術研究,2008(6)

第3篇

藍牙技術是一項新興的技術。它的主要目的是在全世界建立一個短距離的無線通信標準。它使用2.4GHz~2.5GHz的ISM(Industrion Scientifc Medical)頻段來傳送話音和數據。運用成熟、實用、先進的無線技術來代替電纜,它提供了低成本、低功耗的無線接口,使所有固定和移動設備通過微微網PAN(Personal Area Network)連接起來,諸如:計算機系統、家庭影院系統、無繩電話系統、通信設備等,相互通信,實現資源共享。藍牙技術支持多種電子設備之間的短距離無線通信,這種通信不需要任何線纜,亦不需要用戶直接手工干涉;每當一個嵌入了藍牙技術的設備發覺另一同樣嵌入藍牙技術的設備,它們就能自動同步,相互通信,實現資源共享。

1 藍牙的結構體系

藍牙協議棧的體系結構如圖1所示。它是由底層硬件模塊,中間層和高端應用層三大部分組成。

    1.1 藍牙的底層模塊

底層模塊是藍牙技術的核心模塊,所有嵌入藍牙技術的設備都必須包括底層模塊。它主要由鏈路管理層LMP(Link Manager Protocol)、基帶層BB(Base Band)和射頻RF(Rodio Fraquency)組成。其功能是:無線連接層(RF)通過2.4GHz無需申請的ISM頻段,實現數據流的過濾和傳輸;它主要定義了工作在此頻段的藍牙接收機應滿足的需求;其帶層(BB)提供了兩種不同的物理鏈路(同步面向連接路SCO Synchronous Connection Oriented和異步無連接鏈路ACL Asynchronous Connection Less),負責跳頻和藍牙數據及信息幀的傳輸,且對所有類型的數據包提供了不同層次的前向糾錯碼FEC(Frequency Error Correction)或循環沉余度差錯校驗CTC(Cyclic Redundancy Check);LMP層負責兩個或多個設備鏈路的建立和拆除及鏈路的安全和控制,如鑒權和加密、控制和協商基帶包的大小等,它為上層軟件模塊提供了不同的訪問入口;藍牙主機控制器接口HCI(Host Cntroller Interface)由基帶控制器、連接管理器、控制和事件寄存器等組成。它是藍牙協議中軟硬件之間的接口,提供了一個調用下層BB、LM、狀態和控制寄存器等硬件的統一命令,上、下兩個模塊接口之間的消息和數據的傳遞必須通過HCI的解釋才能進行。HCI層以上的協議軟件實體運行在主機上,而HCI以下的功能由藍牙設備來完成,二者之間通過傳輸層進行交互。

1.2 中間協議層

中間協議層由邏輯鏈路控制與適配協議L2CAP(Logical Link Control and Adaptation Protocol)、服務發現協議SDP(Service Discovery Protocol)、串口仿真協議或稱線纜替換協議(RFCOM)和二進制電話控制協議TCS(Telephony Control protocol Spectocol)組成。L2CAP是藍牙協議棧的核心組成部分,也是其它協議實現的基礎。它位于基帶之上,向上層提供面向連接和無連接的數據服務。它主要完成數據的拆裝、服務質量控制、協議的復用、分組的分割和重組(Segmentation And Reassembly)及組提取等功能。L2CAP允許高達64KB的數據分組。SDP是一個基于客戶/服務器結構的協議。它工作在L2CAP層之上,為上層應用程序提供一種機制來發現可用的服務及其屬性,而服務屬性包括服務的類型及該服務所需的機制或協議信息。RFCOMM是一個仿真有線鏈路的無線數據仿真協議,符合ETSI標準的TS 07.10串口仿真協議。它在藍牙基帶上仿真RS-232的控制和數據信號,為原先使用串行連接的上層業務提供傳送能力。TCS是一個基于ITU-T Q.931建議的采用面向比特的協議,它定義了用于藍牙設備之間建立語音和數據呼叫的控制信令(Call Control Signalling),并負責處理藍廾設備組的移動管理過程。

1.3 高端應用層

高端應用層位于藍牙協議棧的最上部分。一個完整的藍牙協議棧按其功能又可劃分為四層:核心協議層(BB、LMP、LCAP、SDP)、線纜替換協議層(RFCOMM)、電話控制協議層(TCS-BIN)、選用協議層(PPP、TCP、TP、UDP、OBEX、IrMC、WAP、WAE)。而高端應用層是由選用協議層組成。選用協議層中的PPP(Point-to-Point Protocol)是點到點協議,由封裝、鏈路控制協議、網絡控制協議組成,定義了串行點到點鏈路應當如何傳輸因特網協議數據,它要用于LAN接入、撥號網絡及傳真等應用規范;TCP/IP(傳輸控制協議/網絡層協議)、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對象交換協議)是三種已有的協議,它定義了因特網與網絡相關的通信及其他類型計算機設備和外圍設備之間的通信。藍牙采用或共享這些已有的協議去實現與連接因特網的設備通信,這樣,既可提高效率,又可在一定程度上保證藍牙技術和其它通信技術的互操作性;OBEX(Object Exchange Protocol)是對象交換協議,它支持設備間的數據交換,采用客戶/服務器模式提供與HTTP(超文本傳輸協議)相同的基本功能。該協議作為一個開放性標準還定義了可用于交換的電子商務卡、個人日程表、消息和便條等格式;WAP(Wireless Application Protocol)是無線應用協議,它的目的是要在數字蜂窩電話和其它小型無線設備上實現因特網業務。它支持移動電話瀏覽網頁、收取電子郵件和其它基于因特網的協議。WAE(Wireless Application Environment)是無線應用環境,它提供用于WAP電話和個人數字助理PDA所需的各種應用軟件。

2 藍牙硬件的實現

藍牙的技術規范除了包括協議部分外還包括藍牙的應用部分(即應用模型)。在實現藍牙的時候,一般是將藍牙分成兩部分來考慮,其一是軟件實現部分,它位于HCI的上面,包括藍牙協議棧上層的L2CAP、RFCOMM、SDP和TCS以及藍牙的一些應用;其二是硬件實現部分,它位于HCI的下面,亦即上面提到的底層硬件模塊,它已在圖1中標示出。下面討論藍牙硬件模塊的結構與性能。

藍牙硬件模塊由藍牙協議棧的無線收發器(RF)、其帶控制器(BB)和鏈路管理層(LMP)組成。目前大多數生產廠家都是利用片上系統技術SOC(System-On-Chip)將這三層功能模塊集嵌在同一塊芯片上。圖2為單芯片藍牙硬件模塊結構圖。它由微處理器(CPU)、無線收發器(RF)、基帶控制器(BB)、靜態隨機存儲器(SRAM)、閃存(Flash程序存儲器)、通用異步收發器(UAST)、通用串行接口(USB)、語音編/解碼器(CODEC)及藍牙測試模塊組成。下面分別敘述各部分的組成及功能。

(1)藍牙基帶控制器

藍牙基帶控制器是藍牙硬件模塊的關鍵模塊。它主要由鏈路控制序列發生器、可編程程序列發生器、內部語音處理器、共享RAM裁器及定時鏈管理、加密/解密處理等功能單元組成。其主要功能:在微處理器模塊控制下,實現藍牙基帶部分的所實時處理功能,包括負責對接收bit流進行符號定時提取的恢復;分組頭及凈荷的循環沉余度校驗(CRC);分組頭及凈荷的前向糾錯碼(FEC)處理和發送處理;加密和解密處理等。且能提供從基帶控制器到其它芯片的接口(諸如數據路徑RAM客戶接口、微處理器接口、脈碼調制接口(PCM)等。

(2)無線收發器模塊

無線收發器是藍牙設備的核心,任何藍牙設備都要有無線收發器。它與用于廣播的普通無線收發器的不同之處在于體積小、功率小(目前生產的藍牙無線收發器的最大輸出功率只有100mW、2.5mW、1mW三種)。它由鎖相環、發送模塊和接收模塊等組成。發送部分包括一個倍頻器,且直接使用壓控振蕩器調制(VCO);接收部分包括混頻器、中頻器放大器、鑒頻器以及低噪音放大器等。無線收發器的主要功能是調制/解調、幀定時恢復和跳頻功能同時完成發送和接收操作。發送操作包括載波的產生、載波調制、功率控制及自動增益控制AGC;接收操作包括頻率調諧至正確的載波頻率及信號強度控制等。

(3)微處理器(CPU)

CPU負責藍牙比特流調制和解調所的所有比特級處理,且還負責控制收發器和專用的語言編碼和解碼器。

(4)Flash存儲器和SRAM

Flash存儲器用于存放基帶和鏈路管理層中的所有軟件部分。SRAM作為CPU的運行空間,在作時把Flash中的軟件調用SRAM中。

(5)語音編/解碼器CODEC(Coder Decoder)

語音編/解碼器CODEC由ADC(數模轉換器)、模數轉換口(ADC)、數字接口、編碼模塊等組成。主要功能:提供語音編碼和解碼功能,提供CVSD(Continuous Variable Slope Delta Modulation)即連續可變斜率增量調制及對數PCM(Pulse Coded Modulation)即脈碼調制兩種編碼方式。

(6)藍牙測試模塊

它是由DUT(Device Under Test)即被測試模塊與測試設備及計量設備組成。一般測試 設備被測試設備構成一個微微網,測試設備是主節點,DUT是從節點。測試設備對整個測試過程進行控制,其主要功能提供無線層和基帶層的認證和一致性規范,同時還管理產品的生產和售后測試。

(7)UART(Universal Asynchronous Keceiver Transunitter)通用異步收發器和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接口。

功能:提供到HCI(Host Confroller Interface)即主機控制器接口傳輸層的物理連接,是高層與物理模塊進行通信的通道。

3 TR0700單芯片介紹

RT0700單芯片是Transilica公司的藍牙產品,其結構如圖3所示。它把無線收發器與基帶都集成到一塊CMOS芯片上,替代傳統的串行語音和通用串行接口電纜,為語音和數據業務提供無線連接。

3.1 結構及工作原理

RT0700單芯片由收發器、基帶、語音編/解碼器(CODEC)、帶有4個可配置的8bit接口的8051微處理器、兩個串行口雙高性能的通用異步收發器(UART)、4KB的靜態隨機存儲器(SRAM)、64KB的Flash程序存儲器等組成。

收發器由低噪放大器(LNA)、電平控制器(PA)、混頻器、鑒頻器、控制寄存器、發送濾波器、振蕩器等組成。其工作原理是:來自接收天線上的信號經低噪放大器(LNA)放大后,送至多級濾波器,多級濾波器具有預選擇功能,它把LAN的輸出信號限制在2.4GHz的ISM頻段內,去除負頻率成分,輸出適合進行下變頻處理的信號。I、Q混頻器把藍牙頻段的信號移頻至低中頻(IF)傳輸的調制信號。復合濾波器負責從下變頻信號中濾除無用信號和噪聲。鑒頻器使用過采樣技術從IF信號中取出藍牙低調制指數信號;發送器由發送濾波器、頻率合成器、功率放大器、振蕩器、天線等組成。其工作原理是:發送濾波器是一個高斯數字濾波器,它對發送環Tx輸入的數據進行數字過濾;振蕩器的功能是驅動一個外部的晶體振蕩器或者接受一個外部的時鐘信號,向頻率合成器提供一個低噪聲的參考頻率。功率放大器的主要功能是對頻率合成器的輸出功率放大到1mW左右,且對頻率合成器起緩沖作用,減少負載變化對合成器的影響;發送天線:當使用差分輸入的LNA時,它可以是一個低噪聲的平衡雙極天線;8051微處理器是一個8位的微處理器,它的主要功能是管理和實現藍牙協議棧。它具有一增強的指令集、二級數據指針、擴展的SRAM和雙UART。在TR0700中對一些重復性的操作諸如分組的組裝和拆解、加密、地址編碼/解碼、糾錯和同步等都由硬件來實現,這樣能降低處理器的開銷,有效地提高響應性能。TR0700除了8051微處理器本身所帶有的一些特殊功能寄存器(SFR)外,還定義了一些新的特殊功能寄存器(SFR),它還引入了一些特殊的中斷,如一個帶有特殊保護的外部中斷INT3等。RT0700的基帶操作有三種模式可供選擇:數據/地址、端口、測試。

    3.2 基本功能及應用

第4篇

關鍵詞:網絡結構、冗余配置、路由策略、雙機熱備、服務品質等

1構建穩定可靠的企業網的目的和意義

現代企業,無論規模大小,建設不同要求的企業網對大多數企業而言是必須的。即便是一個最小規模的工作室,最簡單的局域網都能給用戶帶來資源共享(文件共享)的便利和費用的節省(比如共享上網)。

隨著企業規模的擴大,企業網是各信息應用系統正常運行的基礎,企業網帶給用戶的就不僅僅只有資源共享及節約費用了,而是能和運行在其上的信息應用系統共同帶給用戶新的生產力。運行在企業網之上的信息應用系統涉及企業管理、生產的各個方面,能極大提高企業效率。因此,企業網的建設已是規模企業的必然選擇;同時,企業網的穩定可靠也成為企業網建設中最重要的追求。

本文后面闡述的思想及技術實現適用于1 000人左右的企業用于構建穩定可靠的企業網。本文對網絡建設中的常規思路及通用做法著墨不多,以介紹經驗為主;重點介紹冗余技術的設計與實現。如果讀者的業對網絡的要求較低或從降低成本考慮,可適當降低冗余配置程度,比如核心與各匯聚局域網以單鏈路連接、單因特網寬帶接入等,但這樣做的后果就是可靠性大大降低。本文的思路與技術實現已經在實例網絡中得到體現。

2構建穩定可靠企業網的幾個要點

2.1穩定可靠的網絡結構

確立網絡結構時,除了要考慮可擴展性、可管理性等方面外,更應看重穩定性、可靠性方面的設計。

首先確定網絡拓撲結構。各種拓撲結構各有優缺點也各有針對性,如果沒有特殊需求,一般建議選擇星型拓撲結構,因為這種拓撲結構有結構簡單、容易實現、便于管理及故障點容易檢測和排除。此結構是目前構建中小型企業網的主流結構。但是星型結構在可靠性方面有個大缺陷,就是中心節點的故障會導致網絡癱瘓。對此缺陷,必須采取必要措施加以彌補,這個措施就是中心節點的冗余配置。企業網的中心節點一般是核心交換機。中心節點的冗余配置不是指設置2個中心,而是指加強作為中心節點的核心交換機的配置,使得中心節點非常可靠,不容易失敗。

接著,確定網絡的層次結構。清晰合理的層次結構也有利于網絡的穩定可靠。網絡具有層次結構,既有利于后期的管理,也有利于故障的隔離。在實例中,把網絡劃分成了三個層次:核心層、匯聚層、接入層。接入層直接為終端提供接入;匯聚層終結VLAN;核心層以轉發各局域網網間流量為主。

然后,確定同城不同區域局域網的互聯方法。這部分可根據企業應用系統的要求,同時根據成本花銷情況(畢竟租用電信運行商線路是很昂貴的),選擇適合自己企業的互聯方法。可以租用數據專線,也可通過因特網以VPN的方式互聯。本例中,采取的是數據專線做互聯主鏈路,VPN做備用鏈路。

圖1就是按照上述思路強化了結構的網絡實例拓撲圖。針對星型結構的缺陷,中心節點由2臺核心交換機組成。核心交換機與各局域網都以雙鏈路連接,因特網寬帶也采取雙鏈路接入。

圖1結構加強過的實例網絡拓撲圖

2.2IP規劃及路由策略

IP規劃及路由策略問題往往容易被中小型企業網設計者輕視,但等網絡建成了,才會發現由于前期缺少策劃導致后面的工作很繁瑣。

由于中型企業內部網段比較多,如果仍然像在小型企業網那樣在私有網段內隨意指定IP地址段,往往會導致后期的路由指向困難及其它問題。

而路由策略不僅要考慮是否要啟用動態路由,還要考慮采用路由聚合,及支持策略路由功能等。啟用動態路由的理由是應對可能的IP網段太多;采用路由聚合的理由是簡化路由指向;策略路由能解決一些基于源地址的路由指向。

規劃IP時,適當考慮可變長度子網掩碼(VLSM)技術,便于靈活調整子網的個數及主機的數量,以滿足網絡劃分的不同數量要求。也要考慮路由聚合,把便于路由聚合的IP地址段分配給同一局域網內。

在核心層啟用互聯網段,用于各匯聚層網絡的互聯互通。

2.3遠程接入及訪問因特網部分的設計

這部分通常的網絡方案設計中,設計人員喜歡既配置了路由器又配置防火墻。其實,如果路由要求不高的情況下,可以只選配防火墻。

本網絡實例中,防火墻不但承擔了對因特網的訪問任務,還承擔了外埠分支機構的VPN接入任務。考慮到現代企業對因特網訪問的依賴程度提高了,實例網絡安排了雙防火墻雙因特網接入。

而針對外埠分支機構的專線接入,可直接接入核心交換機,也無需路由器。

這樣做的好處是結構簡單,在功能上也沒什么缺失。結構簡單的好處是低故障率,出了故障也容易排查。

2.4網絡管理

網絡管理其實是開始于設計階段的,設計網絡結構時要考慮后面的運行管理,比如分層的網絡結構讓VLAN終結在匯聚交換機。IP在規劃時考慮到路由的聚合,會給后期的路由指向帶來方便。

談網絡管理,必然要涉及網管軟件。網管軟件不是網絡管理的必需,但隨著網絡規模的擴大,它的作用就越大,也越重要。對于規模不大的中小型企業網絡,盡量在設計階段就考慮到管理因素而又針對性地設計,以求網絡開始運行后,在沒有采用任何網管軟件前能夠手工地較快速地定位故障點,進而排除故障。

之所以有這樣的考慮,是因為選擇一種適合本企業網絡的網管軟件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選擇網管軟件首先要清楚,自己要管理什么,是性能管理?故障管理?配置管理?安全管理?計費管理?或者全部,或者部分。其次,在技術上要清楚,網管軟件大體分三個層次,即網元治理、網絡層治理和業務治理,而本企業需要什么樣的治理?基于以上原因,網管軟件更適合在網絡系統建立并運行后,在需求分析的基礎上選擇平臺級的網管軟件。開始階段可選擇由設備廠商提供的網元治理類的網管軟件,比如CISCO Works。

3熱備功能的實現及其它功能的說明

結構上做了冗余設計,要真正地發揮設備和鏈路的熱備的作用,還要進行相關設定后才能實現。其它功能也是企業網必須具備的。

3.1HSRP實現雙機熱備

HSRP原理,首先由多臺路由器組成備份組,此備份組可看成是一臺虛擬的路由器,有獨立的虛擬IP,網內主機以這臺虛擬路由器為網關。在備份組內有一臺路由器是活動路由器,由它來完成虛擬路由器的工作,當此臺活動路由器出故障時,組內的另一臺路由器會接替活動路由器,來完成虛擬路由器的轉發工作。而這些,對網內主機是透明的,它們只能看到虛擬路由器。CISCO大部分3層交換機都支持HSRP。

以某VLAN為例給出設置要點。

1、在核心交換機A上

Interface VLAN7

ip address 192.168.7.253255.255.255.0

standby7192.168.7.254/*虛擬路由器的IP

standby7priority 110/*設置優先級

standby7preempt /*設置搶占模式

2、在核心交換機B上

Interface VLAN7

ip address 192.168.7.252255.255.255.0

standby7192.168.7.254

standby7preempt

3、在網內電腦上

把網關設置為192.168.7.254

3.2SLA實現雙鏈路自動切換

SLA(Service Level Agreement)服務品質保障協議,可用于網絡偵測,通過發送指定協議的報文來偵測鏈路的情況,根據鏈路情況選擇路由。

如果第二鏈路是另一家電信運營商的租用線路,實現此功能相對簡單。如果考慮降低成本,一線多用,可用寬帶線路通過IPSEC VPN來搭建第二鏈路,這就多了IPSEC VPN的設置工作。

由于IPSEC VPN的實現因網關設備的不同而不同,本文就省略這部分設置的說明,只說明下交換機端的設置要點。實現原理:路由器(或三層交換機)通過(ICMP)PING遠端路由器(或三層交換機)來驗證第一鏈路的狀態,如果第一鏈路失敗,則激活第二鏈路,實現故障切換。使用對象跟蹤功能(object track)保證靜態路由的可靠備份。

ip sla 1

icmp-echo 192.168.1.6 /*ping遠端交換機第一鏈路接口

timeout 1000

threshold 2

frequency 3

ip sla schedule 1 life forever start-time now

……

track 1 ip sla 1 reachability/*跟蹤ip sla 1,如果沒有返回ping包,則track狀態為down

……

ip route 192.168.176.0255.255.240192.168.1.6track 1/*只有track狀態為up時,此靜態路由建立。如果track為down,則下面這條路有開始轉發數據。

ip route 192.168.176.0255.255.240.0192.168.1.210

注:遠端網絡由若干C類網段組成,所以掩碼是255.255.240.0,這里采用了路由聚合。要采用路由聚合,必須先有網絡地址規劃,即便是私有地址,也不可以隨意指定。

3.3其它功能

其它幾個基本功能,有些是必須要采用的功能,比如VLAN、DHCP、訪問控制列表等,能滿足基本的網絡管理要求;有些則是高級功能,如策略路由、QoS、動態路由等,能滿足一些高級的網絡管理要求,或者能提供管理的方便性。

對于VLAN、DHCP、訪問控制列表的使用,是企業網絡管理中最基本的要求,網絡管理員都應熟練掌握,本文不再贅述。而那些高級功能,則在網絡運轉起來后,根據需求決定是否采用。我在此提醒一下,有些功能需要交換機OS(操作系統)的升級。比如策略路由,一般三層交換機預裝的OS都不支持,如果本企業確實需要這樣的功能,可以通過升級OS來得到。

4結束語

基于上述思路具有了冗余設計的實例網絡在建成后,除了正常提供基本的網絡功能外,在運行過程中還經歷過一系列的故障的考驗。某臺核心交換機的一塊接口業務板曾經損壞,由于是雙核心交換機配置,得以迅速切換到另一臺交換機,短時間內恢復了用戶網絡。核心網絡與某局域網的電信專線連接也因為電信方的故障而中斷過多次,而因為采用了基于SLA技術的設置實現了鏈路的自動切換,對用戶應用并沒有造成可感知的延時。以上事實足以證明實例網絡在強化冗余能力方面的設計是成功的。

當然,一方面的成功,不代表此網絡方案就完美無缺,其實,就實例網絡方案而言,缺點還很多,比如照顧了結構簡單帶來的穩定,但并不能增強網絡的安全。本文主要闡述了為了追求網絡的穩定和可靠,在方案設計上偏重的冗余設計部分。而在網絡設計時,還應考慮后期網絡管理及網絡安全。如果在設計階段,無法過多的考慮網絡安全的因素,一定要在網絡建成后加強網絡安全建設。

第5篇

一、優化教學內容 讓學生在循序漸進中學習

目前,大部分初中信息技術教材的通病是一味從學科角度強調知識內容的理論性、系統性,教學內容顯得繁瑣、復雜。教師對這種教材內容如果缺乏精心準備和思維加工,就照本宣科,其結果必然會讓學生感到索然無味,失去學習掌握信息技術知識的興趣。為此,我們在遵循新課標的前提下,可有機結合初中生喜歡信息技術學習的特點,適當滿足初中生學習信息技術的強烈需求,對信息技術教學內容進行優化,以利于增強教學內容的吸引力。在優化信息技術教學內容上,可從兩方面著手:一是要扣緊新課標,按照從易到難、從簡單到復雜的認知規律對教學內容重新編排,藝術加工;二是可把教材內容劃分為信息技術基礎課和技能課兩部分。信息技術基礎課主要是信息技術入門知識和基本原理;技能課是在學生學習信息技術基礎課之后,采取任務導向,給學生布置一些具有可操作性的任務,要求學生上機動手實踐,并在一定期限內完成。由于教材和教學內容是由信息技術教師自己編寫,注重教學內容之間的銜接,而且組織教材內容主要采用實例的方式,有詳細的操作步驟,有利于教師熟練地設計好教學目標,在精講中做到突出重難點、抓住關鍵、簡明扼要,深入淺出,有利于充分照顧學生,使學生能夠較快地抓住學習要領,在循序漸進的學習中消化、吸收知識。

二、優化教學情境 讓課堂充滿吸引力

優化教學情境是讓課堂充滿吸引力的關鍵。經過精心優化的教學情境,能孕育出恬靜與活躍統一、寬松與嚴謹統一的良好的課堂氛圍,吸引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活動。因此,教師須著力優化教學情境,做到:(1)遵循首因效應的心理規律,全力上好第一堂課。在初中生第一次上信息技術課時,教師要有針對性地精彩講授,把自身良好的教學風格、能力和優良的品質與行為展示出來,才能在學生心目中留下深刻印象,形成積極的首因效應,為教師以后的教學更容易為學生接納創造良好氛圍。(2)鼓勵學生大膽嘗試,在嘗試學習中獲得成功。初中生剛接觸計算機時充滿好奇心,具有強烈的探索欲望,若學生在嘗試學習中獲得成功,得到老師的認可,既能滿足學生的成就感,又能很好地強化學生學好信息技術的動機。為此,教師在信息技術教學中要創造條件,善于鼓勵學生在嘗試學習中都能擁有成功的體驗,才能使學生在學習動機的誘發下,形成內在的求知傾向。(3)提供生活實例,激發學生興趣。教師有目的地選擇生活實例,多向學生提供信息技術在生活中運用的真實情境,可使學生親切感受到信息技術與生活的密切關系,從而激發出他們的學習興趣。在學習網絡檢索時,向學生介紹學校圖書館按目錄查找信息技術基礎知識參考書的過程;這樣不僅能使學生感受到十分親切,而且可使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到學習的樂趣。

三、優化教學方法策略 發展學生學習能力

通過優化,優選出適合教學實際的教學方法策略,不僅能增強教學的針對性、有效性,而且有利于教師引領學生開展自主探究性學習,發展他們的學習能力。因此,要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發展,教師就必須重視教學方法策略的優化,做到:(1)有機結合教學內容,優選現代化教學手段,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如在教學《信息技術互聯網》知識時,我借助多媒體,先給學生放一段有關信息技術互聯網在生產、生活中運用的短片,讓學生從中感知互聯網的基本功能。接著,運用幻燈片播放了信息技術網絡的組成(如信息技術系統、數據通訊系統和網絡鏈接構成的網絡系統),并要求學生開展自主探究,畫出學校的信息技術網絡示意圖。在學生個體完成任務后,我給予學生充分時間進行交流研討,使他們獲得了學校信息技術網絡的正確示意圖。在此基礎上,我啟發學生主動去認知信息技術提供的QQ、視頻會議、網絡協作等功能。然后,我趁著學生對互聯網知識興趣正濃,引導學生了解網絡結構的優劣,除了硬件設備好之外,還取決于軟件系統的好壞和因特網,并通過幻燈片邊播放邊講解,使學生在圖文并茂、具體直觀的教學中自主探究,掌握了因特網的常見接入方式。最后,我要求學生按自己思路畫出因特網的接入圖,經歷了這種自主學習的訓練,學生既學會了因特網的常見接入方法,又鍛煉了學習能力。(2)優選直觀教學,引導學生參觀學習,增強學生對信息技術的感性認識,提高他們對信息技術的自主認知能力。我帶學生到學校更新過的各個階段信息技術發展設備的收藏室參觀學習。學生一方面從參觀中深刻認識了近幾十年來信息技術技術的突飛猛進和設備的快速更新;另一方面也從直觀感知中深化了課堂所學的知識,比如講CPU發展的歷程,學生在參觀中對386、486、586、Celeron、Pentium等代表性的產品親自摸一摸,看一看,了解在各個電腦配件上標注名稱、生產日期和一些技術參數,不僅使學生對課本上的理論知識有了更直觀的理解,而且培養了他們從日常生活中自主認知事物的能力。(3)運用游戲教學,優化教學形式,讓學生在好玩中學到信息技術技能。所謂游戲教學,是指在教學中以游戲的方式把信息技術教學寓教于游戲之中,讓學生在學中玩、玩中練,以促進教學變得生動、有趣。游戲教學能引發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動機,不但能使學生在放松的狀態下發揮潛能,充分體驗學習的樂趣,從樂趣中既獲得知識、陶冶了情操,培養觀察力、想象力和創造性思維能力,而且能讓他們在自主訓練中增強計算機基本技能。

第6篇

    關鍵詞:電子商務;國際貿易;變革

    1 電子商務與傳統貿易方式比較

    從表中可以看出電子商務與傳統的貿易方式相比較。在步驟上更簡單。可見電子商務可以幫助國際貿易企業改革國家貿易流程,實現國家貿易的電子化、信息化、自動化、實時化和規模化,提高國際貿易企業的管理效率,形成新的國際貿易流程管理模式,促進國際貿易方式創新。

    2 電子商務在國際貿易中的基本功能與優勢

    2.1 電子商務在國際貿易中的基本功能

    (1)尋找貿易伙伴。以互聯網及其技術為核心的電子商務不同于以往的傳統的方式,企業可以通過互聯網向全球市場信息和產品廣告,建立自己的網站或借助有關國家貿易電子商務平臺,向全球范圍內的潛在客戶提供有關產品和服務信息和在線目錄,吸引相關客戶咨詢洽商貿易,在全球范圍內尋找理想的貿易伙伴和更多的商機。

    (2)貿易磋商。在電子商務方式下,買賣雙方可借助于網絡來了解市場和商品信息,通過電子郵件來洽談交易事務。通過因特網進行咨詢和談判可以跨越面對面洽談的限制,提供多種方便低廉的異地交流方式。

    (3)電子合同、網上訂購與支付。電子商務可借助網站中的郵件交互傳遞網上的訂購,通過簽訂電子合同的方式達成交易,并通過網上銀行和信用卡公司的參與實現網上支付。

    (4)貿易活動的管理。電子商務使國際貿易的交易管理做到無紙化、網絡化,使從事進出口業務的企業可直接通過因特網辦理與銀行、保險、稅務、運輸各方有關的電子票據和電子單證,完成部分或全部的結算以及索賠等工作,極大地節省了交易過程的時間和各項費用。

    2.2 電子商務在國際貿易中的優勢

    (1)降低國際貿易交易成本。首先,與國內貿易相比,國際貿易的單證數量繁多,處理費用高昂。其次,買賣雙方通過網絡直接進行商務活動,避免了中間商的參與,可以減少貿易的中間環節,降低交易費用。另外,利用電子商務開展國際貿易可以降低存貨占用成本,節省了存儲費。

    (2)提高交易效率。首先,電子商務可以優化企業內部組織機構,使經營管理中的客戶信息、庫存信息、采購信息、銷售信息、貨款收復信息等的整理、統計、存儲等工作由計算機來完成,提高了辦事效率。其次,企業內部信息網與外部信息網的簿冊,加速了內外信息交流,使信息越過了內外分隔,達到了一體化,從而提高了經營管理的決策效率。再次,利用電子商務開展國際貿易,買賣雙方可采用標準化、電子化的合同、提單、保險憑證、發票、匯票、信用證等,使各種相關單證在網上可實現瞬間傳遞,極大地節省了單證的傳輸時間,其提高交易效率的作用十分明顯。

    (3)提高企業的國家競爭力。電子商務作為今后國際貿易的發展方向,將成為國際貿易將會成為主流。這種倡導運用電子商務的國家市場會排斥不使用電子商務進行國際貿易的交易者,使那些落后的外貿企業失去很多貿易機會,而那些采用電子商務進行國際貿易的企業則獲得更多的機會,提高企業的競爭力。

    3 電子商務下國際貿易方式的變革

    3.1 交易的程序的變革

    參加交易的買賣雙方做好交易前的準備后,通常都是根據電子商務標準規定開展電子商務交易活動。

    3.2 貿易運輸的電子化管理變革

    通過世界各大港口建立起的運輸NET,用國際標準的EDI單證實現貨物運輸的訂艙、單證傳輸、集裝箱管理、船舶管理、貨物跟蹤管理,使客戶和貿易伙伴直接進行查詢以為獲得有關貨物狀態的信息,從而減少貨物的庫存天數,減低成本,縮短貨物結關時間,加快貿易流通,促進外貿企業的規模經營以及專業化、現代化的管理,提高參與國際市場的競爭能力。

    3.3 國際貿易的電子支付變革

    付款方式是在網絡上實現電子付款,即將資金存入電子銀行或信用證公司的電腦中,交易達成后,在網絡終端輸人信用證號碼,在網絡上進行資金的結算、轉賬、信貸等服務,在客戶與銀行、銀行與銀行之間架起一座高速運轉的橋梁。

    3.4 改變國際貿易監管方式的重大變革

    電子商務交易的無形化、網絡化必將促使各國政府對國際貿易的監管方式進行創新,特別是在關稅征收、海關監管、進出口檢驗等方面必須盡快適應電子商務的發展需要。

    4 電子商務在現代國際貿易中存在的問題與解決措施

    4.1 電子商務在現代國際貿易中存在的問題

    (1)法律問題。電子商務,尤其是EDI作為一種貿易方式,其本身所具有的特點可以為用戶帶來頗豐的經濟效益,但作為一種有別于傳統技術和概念的載體,對現行民、商法律提出了挑戰。

    (2)稅收問題。國際互聯網用戶一般對信息在網上運行的路徑不是分清楚。在這種情況下,稅務機構哪一對交易進行追蹤,無法確定交易人所在地、交易發生地,因而給稅收工作增加了相當大的難度。

    (3)安全問題。電子商務的安全性是由計算機安全性。尤其是計算機網絡的安全性發展而來的。主要表現為:①信息泄露。在電子商務中表現為商業機密的泄露。②篡改。在電子商務中表現為商業信息的真是性和完整性問題。③身份識別。④信息破壞。

    4.2 解決措施

    (1)進一步加強網絡基礎設施建設。電子商務是在電信網絡上發展起來的,先進的計算機網絡基礎設施和寬松的電信就成為發展電子商務的前提。目前,我國在網絡基礎設施建設上雖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是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比較緩慢和落后。所以需要政府加大基礎設施建設,促進我國電子商務的發展。

    (2)培養電子商務應用型人才。電子商務的信息化與商務運作的有機結合都需要大量既掌握現代信息技術又精通現代商貿理論與實務的復合人才,而我國電子商務培養和實際人才需求出現不對稱現象,因此要進一步加強電子商務專業建設,人才培養要和市場需求緊密結合。

第7篇

關鍵詞網絡版權 暫時復制權 數字化版權

一、網絡版權作品的保護現狀分析

網絡版權作品保護的立法狀況目前,我國的版權立法方面尚有缺失,主要表現為:1.關于合理使用原則。在網絡環境下,數字技術的發展使數字化作品的復制變得異常的簡單、低廉且效果逼真,不少人打著“合理使用”的旗號,公然地免費下載網上數字化版權作品,“合理使用”變成了“合理侵權”,嚴重地損害了版權人的利益。2.關于暫時復制權,在網絡環境下,復制權仍然是版權人行使權利的基礎,“臨時復制如今已成為數字版權領域的一個難以捕捉的精靈”。臨時復制件很容易被捕捉從而轉化成永久復制件,其結果是極大地沖擊了版權人的經濟利益。3.關于信息網絡傳播權,2001年新修改的著作權所增加的信息網絡傳播權目前還沒有以國家的法規形式出臺,而只是由國家版權局和信息產業部共同簽發了一部全文只有19條的行政規章——《互聯網著作權行政保護辦法》,這在保護力度和體系上顯然是限的。

網絡版權作品權利保護的執法狀況基于互聯網及網絡侵權行為自身的特點,使執法機關在審理因特網版權糾紛案時存在著技術操作上的困難,主要表現為:

1.侵權行為地的確定問題

由于互聯網傳輸不受地域的限制,侵權行為地很難確定,管轄上也存在沖突。用戶的住處和實施的侵權活動完全可以不在同一個地方,也就是說一個用戶住在乙地卻在甲地的服務器上進行侵權行為,為執法部門進行追查帶來一定的障礙。

2.權利主體的認定問題

因特網的魅力之一就在于一定的“無形性”,在網絡上不必公布任何現實身份因素,比如姓名、性別、職業等等,僅僅用一個虛擬的ID,一串符號也能暢所欲言向公眾傳播信息。這種無形特性一方面促進了信息交換,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對權利主體認定的難度。特別是復制技術的便捷性,在認定最初權利主體、也就是最初創作人時,困難重重。

3.侵權賠償的界定問題

網絡版權作品的侵權賠償問題一直是我國立法和司法的難題,《著作權法》第48條明確規定著作權侵權損害賠償,著作權的侵權損害賠償首先建立在對侵權的界定上,而現行中國立法未對著作權侵權損害的具體界定作出詳細的規定,再加上網絡著作權本身的特點和復雜性,使網絡侵權損害賠償的界定更為困難。定低了不利于遏制侵權的現象,定高了又違反了公平原則,所以建立科學、公平、合理的著作權侵權損害賠償制度,對加強網絡版權作品的司法保護是非常必要的。

二、如何加強網絡版權的保護

(一)進一步完善立法

法律規范及立法過程本身帶有滯后性,這是各國立法技術普遍面臨的現實問題。另外,中國市場經濟起步較晚,信息化過程又比美國等國家緩慢。因此,在完善著作權法律方面首先要注意與國際接軌,遵守WTO規則,多了解信息化程度較高國家的立法及實踐經驗;其次,要注意了解認識新型的信息技術,使立法規則更加具有可操作性、可規制性并且具有一定程度的前瞻性。

(二)引入補償金制度

引入補償金制度,在消費者可以承受的范圍內對特定數碼設備和媒體收取合理的補償金,可以說是對傳統合理使用原則在網絡環境下適用機制的完善補充,它既維護了權利人利益,又方便了使用人與權利人的溝通、協商。如果說要對著作權人利益的保護落實到實處,推行補償金制度是一條必由之路。

(三)增強技術性保護

基于網絡與計算機技術的特性,可以在發表與傳播環節提高網絡版權的技術性保護力度。比如在著作權人在網絡上發表作品前,完善網站或者個人主頁上的相關個人資料,令作品有身份屬性可查;發表后,著作權人或者網站對數字化作品進行相應的技術預防措施,使著作權人能夠對作品的使用進行有效的控制,如一些反盜版技術措施:暗碼、電子水印、軟件的信號認證方式等。

(四)合理調控正版使用費

盜版泛濫、侵權盛行的很大一個現實原因是盜版作品與正版作品間的使用成本差別巨大,如果購買正版的費用是使用盜版費用的數倍甚至數十倍,作為經濟人的基本屬性,自然驅使人們選擇盜版。因此在制定保護網絡版權規則時,一方面雖然要增加侵害權利成本代價,但為了尊重并保護因特網信息傳播的基本功能,并促進權利人的利益收益,使互聯網真正成為促進信息交流與經濟發展的循環器,則應合理調控正版作品使用費,令正版使用成本維持在民眾可以負擔起的合理水平,這樣使用盜版成本大大高于正版使用費,民眾選擇結果自不必說。

(五)加強公民維權尊權意識,營造整個社會尊重知識產權氛圍

知識產權作為隨著現代社會發展而產生的新型權利逐漸被社會認識并以法律形式認可,而網絡版權則是隨著電子信息技術特別是因特網的發展而產生的新新權利。由于歷史發展與技術特性兩方面原因,致使我國社會欠缺維權尊權的整體氛圍。法律規則、社會制度、媒體輿論則要在此氛圍下起到規制、促進、引導之作用,樹立民眾良好的媒介素養,在整個社會形成自覺尊重、維護網絡著作權的良好氛圍。

參考文獻

[1]德利婭·利普希克.著作權與鄰接權.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0.

第8篇

關鍵詞:信息技術,旅行社,移動通信,網絡電視

 

信息技術是計算機軟硬件技術和現代通信技術結合的產物,信息技術的出現為市場交易提供了新的信息基礎,其廣泛應用促進現代經濟社會進入了新一輪的變革與發展。我國的旅游市場處在轉軌時期,信息技術為我國旅行社業的發展提供了契機。科技論文。旅行社將信息技術的應用納入到變革與發展戰略之中是與國際接軌、參與國際競爭的要求,也是提高自身核心競爭力的必備手段。

一、旅行社信息技術的應用現狀

旅行社信息化是以旅行社為主體,以現代信息技術為基礎,以信息為戰略資源,以人力資源及相應的組織模式為內容,大幅度提高旅行社信息服務能力,以增強旅行社的競爭力,從而更好地滿足旅游者的需要。科技論文。

信息技術在旅游業中的應用由來已久,例如航空公司的訂票系統和飯店的預訂系統等。這些技術的應用主要存在于操作層面,是一種信息處理工具。科技論文。而信息技術的應用引起重視是在互聯網(Internet)以及3w(WorldWild Web),即所謂的信息高速公路發展起來之后。自上個世紀90年代早期,3w成為了互聯網上成長最快的領域。基于互聯網的3w技術集合了媒體、電信和信息技術,可以傳輸文本數據、圖表、圖片和聲音,增加了消費者和供應商之間的互動,為有效地、實時地、適時地交換產品提供了平臺。互聯網與3w的廣泛應用對旅游業原有的信息傳播方式產生了沖擊,因而引起研究人員的重視。

信息化對旅行社的未來發展具有深遠的影響,旅行社信息化已是大勢所趨。但信息化包括的范圍很廣,除了電子商務,還有很多近些年出現的高新技術同樣也可以應用在旅行社的發展中,使旅行社更好的適應當今世界的發展。

二、信息技術的最新發展狀況

現代信息技術是20世紀載入史冊的重大科學成就,也是當代最具代表的新生產力之一。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由于其前沿技術的發展,信息技術的發展速度日益加快,如今人們已經很難想象一個沒有信息技術的世界將會成為什么樣子。近幾年,信息技術的成果有很多,而移動商務和網絡電視是其中較典型的例子。

1.移動商務

因特網與移動通信技術的結合創造了新的商業機會。通過移動互聯網開展電子商務,便成了移動商務。在歐洲和日本,用戶已經對手機購票產生了一定興趣。停車場、公交車、電影院和劇院是手機購票的主要領域。在韓國,也已經有越來越多的移動用戶通過手機實現購買地鐵車票、進行匯款等服務。移動通信和無線技術的發展正在改變人們生活的方式和消費的習慣。據市場研究公司Juniper Research預測,進入2010年,通過手機購票將是最主要的零售種類,其收入將達到390億美元,而全球移動商務的收入則會達到88億美元。面對一連串的預測數據和和當前廠商頻繁的市場活動,一種現象正在凸現——移動商務即將沸騰。

2.網絡電視

網絡電視是基于電信運營商的網絡,提供電視收看節目。接收終端包括兩種:一是PC,一是傳統的電視機。如果采用PC收看只需要接入互聯網即可。但如果使用電視機收看,則需要額外安裝一種IP機頂盒,接受來自互聯網的電視節目。它的基本功能是讓觀眾能在網上收看實時電視以及選擇收看大量的電視節目。

三、新技術在旅行社中應用的設想

各種高新技術只有被應用到實際中,才能體現出其真正的價值。而對于移動通信和網絡電視在旅行社中的應用,作者分別提出以下幾方面的設想。

1.移動通信在旅行社中的應用

移動通訊在旅行社中應用的軟件原理如圖:

第9篇

所謂因特網(INTERNET),其英文的直接含義為“網絡之網(networkofnetworks)”,即由若干個已經建成的計算機網絡連接在一起而形成的更大的計算機網絡[1].而由網絡之網形成、建立的網絡虛擬世界將改變知識產權,重整其法律秩序。有人說,計算機出現后有三次革命。第一次革命源于開發出大型計算機;第是個人計算機大潮的涌來;而因特網所帶來的巨變可以稱之為第三次計算機革命。它摒棄物理載體轉而依賴對電子媒體的使用,它不顧商品或服務的分類、商標的類型以及國家的商標注冊制度,以一種精確至極的數字、英文代碼標志一統天下,又分割天下。此種網絡標志即因特網域名(或直接稱網絡)的商務利用,就是第三次計算機革命的代表。因特網向社會的強大挑戰之一:它要求并引起法律制度進行震蕩性的深刻改革;它蓬勃的發展更對已有的知識產權法律體制發起了猛烈沖擊。它必將產生(而且已經產生)在網上的商標以及商業標識、商譽、商品化形象,乃至商業秘密保護等方面諸多與傳統保護有所不同或根本不同的問題[2].現存的商標法體系將商標分為不同的類別,并允許在每個類別中各有一家民事主體享有商標權利。這就意味著法律允許兩個民事主體在一個國家領域內可能使用相同的商標,但該商標在一定的市場中標識著不同類的商品或服務,以便讓消費者識別。又由于商標制度的地域性,在全球大市場中也可以有不止一家公司在不同的國家擁有相同的注冊商標。在網絡革命到來之前,除商標假冒和商標與版權發生了一些不大的沖突外[3],這種機制便于消費者辨別商品和服務,也給商家帶來豐厚的利潤,商標權與社會的其他領域相安無事。然而,電子商務改變了這一切。

從本質上看,網絡空間也屬一種資源。在因特網上每位用戶都有一個由數字和英文字母組成的賬號,或者叫身份號,即因特網域名。其基本功能就是標識特定的計算機地址。事實上,域名是用于標識某個計算機的一長串字母的縮寫。如果一家公司要在因特網上從事商業活動,第一個挑戰就是如何確定自己的位置。在現實世界里,任何一個商家都會有一個確定的地點,可以掛上自己公司的招牌。而商家在網上的定位就靠域名。即使在現實社會已取得和使用某一名稱,甚至將這一名稱注冊為商標,都不能自動生成一個域名。域名是用戶因特網上的地址,通過這個地址才能找到公司充滿商機的主頁和網站。因此它被廣泛地用來做一種商業標識符號,成為發展電子商業的基本手段。商家盡量以商標商號作為域名,在其廣告中又廣泛地使用域名,因特網域名已成為商家在網絡虛擬世界占有地位的標志。

每個用戶都想有一個好聽、簡明易記和給人深刻印象的域名。同時,域名使用人總希望選擇登記的域名與自己的商標接近。因為這樣的域名有轉變為潛在商標的功能。如果所使用的域名與所使用的商標一致,客戶就可以十分容易地找到域名所有者和商標權人,該權利人就比競爭對手處于有利地位。因特網域名就像網絡空間的商標,潛藏著巨大的商業價值和廣告效應。

本來,因特網域名的唯一性與商標權法關于商品或服務分類制度的差別已決定了域名與商標發生沖突的可能性。域名必須唯一,而商標不必如此。常見的糾紛即是由于因特網用戶使用的域名恰好是另一公司的注冊商標,更難處理的糾紛是同一商標的兩個合法擁有者都在以他們的商標做域名。

然而更能刺激商家戰略神經的是從資源的角度看問題,好聽、簡明、易記的域名是有限的。網絡用戶與日俱增,域名的需求也就與日俱增,但域名不能重復。當有限的供給與無限的需求發生矛盾時,聰明的人就以搶注來強占那些熱門域名。有的動機不純的人專營搶注域名,然后出賣給商標權人。有人稱此種行為是域名的“劫持”[4]或“囤積”[5],將這些搶注人稱為“商標蟑螂”(cyber-aquatters)。

涉及網絡域名的網絡商標權糾紛的主體和類別涉及網絡域名的商標權糾紛一般分為三類:一類是涉及域名與商標權沖突的糾紛;另一類是網絡上其他商標侵權等糾紛;第三類是網絡域名注冊服務商與域名使用者等涉及商標、商號、不服凍結或撤銷域名決定等糾紛。涉及上述糾紛的主體包括:

1 商標權人。商標權人一般是域名與商標權沖突及網上商標侵權等糾紛的主體,在解決爭議的訴訟中處于原告的地位。

2 域名所有人,即網絡域名的登記、使用者。域名所有人一般作為域名與商標沖突糾紛、域名使用與網絡域名注冊機構等糾紛的主體,在域名與商標沖突、網上商標侵權糾紛中一般作為被告。域名所有人在與域名注冊機構的糾紛中又可能作為原告。1998年4月,美國哥倫比亞特區地方法院法官判決宣告美國域名登記機關NSI收取使用者登記費行為合法一案,原告即是一批網絡域名的所有人。[6]

3 網絡域名注冊機構。因特網的域名需要由專門機構進行管理,這些機構的職能之一就是受理域名注冊申請。于是就產生了一類新的涉及網絡使用者權利的主體。從各國的情況看,在網絡域名注冊機構與網絡使用者之間的權利義務是以合同規范的。

在美國,1998年9月30日以前的5年中,以及自1998年10月7日至2000年9月30日的過渡期內,不含有國家代碼的頂級域名注冊是由NSI基于其與美國政府間的合同全面負責的[7].1992年以來,包括域名注冊在內的部分域名管理職能轉交給NSI.美國政府的意圖實際上在于永久化并強化NSI在域名系統中的壟斷地位[8].然而NSI獨家承辦網絡域名登記業務的時代將成為歷史,美國民間非營利公司開始逐步接管網絡域名登記,表明了美國對網絡域名登記程序奉行開放競爭的政策走向[9].中國、日本兩國均由準官方的機構“網絡信息中心”管理[10].1994年5月起,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承擔。cn頂級域名下的網絡域名注冊職能;。edu.cn下的三級域名注冊由“中國教育和科研網”(CERNET)的網絡中心負責,其余39個二級域名下的三級域名注冊均由信息中心通過處于全國各地的近60家網絡公司以方式接受注冊申請。[11]

4 其他侵權人。所謂其他侵權人,是指除上述三類主體外其他通過網絡實施侵害商標權行為的主體,包括一切通過網絡侵害商標權的法人和自然人等。他們實施的行為不涉及域名與商標的沖突。涉及網絡域名的網上商標權爭議和網上商標侵權糾紛有如下幾類

(1)。因網絡域名中包含他人文字注冊商標的單詞、字母等 [12] 而引起的糾紛。網絡域名是商家等各類民事主體在因特網上相互識別、往來、聯絡、交易的地址。許多商家選擇與他們商號、商標或經營范圍相適應的網絡域名,這些域名有時會受到商標法原則的保護。但如果在所使用的域名中使用了他人的馳名商標或其他注冊商標包含的單詞、字母等,就會引起商標權與網絡域名的權利沖突。

在最近一起Dataconceptsvs.DigitalCon sulting案件中,美國的法官闡述了在何種情況下商家的域名能得到保護。該案的雙方當事人為在他們的因特網域名中都使用字母“DCI”而發生爭議。原告數據公司是一家提供數據管理軟件的公司,自1982年開始使用由小寫字母“d”、“c”、“i”組成的形式化標識。1993年數據公司經域名注冊機構NSI注冊“DCI.com”域名,從事商業活動。被告數字公司從事咨詢、相關管理數據訓練、開發軟件、計算機網絡、萬威網業務等。1987年數字公司獲得了“DCI.”的聯邦商標注冊。該公司也用“DCIEXPO.com”作為網址開展因特網上業務。數字公司控告數據公司使用DCI.com的域名侵犯了其注冊商標,認為根據域名注冊規則,數據公司應當:如不能提交與其域名相同的注冊商標,就不能保持其網絡域名;將DCI.com域名讓給數字公司,另外采用新域名;在糾紛解決之前,各方當事人都不能使用該域名。數據公司提起訴訟以防止自己的域名被變更,并要求法院判決該域名系其未注冊商標,使用該域名不侵犯數字公司的注冊商標。數據公司的理由是其于1982年在先使用“DCI”標識,于1993年用于因特網,因而其享有對“DCI”的先用權。根據美國商標法的規定,當兩個商標標識對比構成法律上的等同時,在先標識的使用能被溯及到在后標識的使用實屬罕見。法院認定數據公司于1993年將該標識用于其域名前未開始使用該商標。數字公司被認定為該商標的先用者和商標權人。

本案的關鍵問題是域名何時才能構成商標權。應當說,網絡域名僅為因特網上的一個地址,是一種通訊的方式,就像電話號碼、街上的住址一樣,而不具備商標所需要的功能。只有當該標識指明和區分了一種特殊的商標或服務的來源時,一個域名才能變為商標。數據公司被公認為僅用該域名收發電子郵件,而未用該域名作廣告和銷售自己的服務。網址能夠成為商標,但不是在一切案件中。適當的為識別商品或服務來源而使用,是其中的關鍵。[13]

(2) 域名惡意搶注而引起的糾紛。指行為人故意將他人的知名商標、商號涵蓋的文字注冊為自己的域名,再以高價將這些域名賣給該知識產權所有人,其搶注行為足以構成對商標的淡化侵害。

(3) 行為人選取、使用他人注冊商標的圖形、圖像并入自己的網頁,或將他人商標的圖形設計成自己網頁的圖標而引起糾紛。根據商標法的規定,商標使用的文字、圖形或它們的組合,應當具有顯著特征,便于識別。這就是說,注冊商標的文字、圖形或它們的組合受法律保護,不得實施商標法第三十八條規定的侵犯注冊商標權的行為。行為人擅自使用他人注冊商標特別是馳名商標的圖形或圖形部分,當作自己網頁上的圖標,使自己經營的電子商務與商標權人的商品或服務造成混淆。由此產生的糾紛與傳統的商標侵權行為相似,糾紛處理的規則與傳統商標侵權糾紛也沒有原則區別。此類糾紛又與網頁制作的著作權糾紛有所交叉。如制作多媒體網頁使用他人作品時,會涉及他人的復制權、發行權、演繹權、傳播權以及相關的權利等等。但是著作權保護的美術作品范圍更為廣泛,商標權保護的圖形只有構成注冊商標的圖形或圖形部分,且注冊商標的專用權僅限于核準注冊的商標和核定使用的商品或服務。對圖形保護的范圍窄但界限明確、保護力度強,是商標法的特點之一。

(4) 域名與商標權、商號的沖突糾紛。在排除惡意搶注的情況外 [14] ,域名使用者與商標權人仍會發生種種糾紛。此類糾紛中包括某一網絡使用者的域名與他人的注冊商標構成近似。如美國ZeroMi croSoftwate公司將域名注冊為micros0ft.com,將微軟公司的Microsoft中的第二個“o”換成了“0”。微軟公司立即采取法律措施終止了該公司對該域名的使用。[15]   一些使用二級域名或三級域名的域名所有者與注冊商標權人發生爭議,所使用的二級或三級域名與他人注冊商標文字相同。如一些跨國大公司采用了自造的詞作為自己的名稱,又大多注冊為自己的商標,如Kodak、Xerox和Exxon.當域名使用者以類似文字注冊自己的域名,這些公司即以商標淡化為由提起訴訟。

應當指出的是,域名制度與知識產權制度相互獨立, [16] 分別注冊、登記,各成體系,在客觀上形成了域名與他人商標或商號會出現相同或近似的情形。域名的唯一性與商標的相對不唯一性,即多個商標文字可能與同一域名發生沖突的特性,又加大了這種沖突的范圍和強度。

(5) 網絡使用人所享有的三級域名與他人著名域名相同而引發的糾紛。在美國,域名糾紛多發生于二級域名上,一般的大公司都認為選用特定名稱(或商標或商號名稱等)后加點和COM可以讓客戶在無限的網絡世界找到自己。但另有一些企業出于各種情況,所使用的三級域名與他人著名域名相同(可能是他人的二級域名)而引發糾紛。當域名已成為區別商品或服務來源的顯著標志會給使用者帶來無限商機時,域名與域名的爭議也會出現。

(6) 新類型的網上商標侵權糾紛。在因特網上,到處閃爍著變化無窮的商標,當然也隱藏著形形的商標侵權行為。有的學者提出了商標侵權行為的兩類新形態。[17]   一類是在自己的網頁上使用他人的商標作為鏈接到該商標權人網頁的“錨”。  [18]此種行為是否構成商標侵權,在于“錨”是否被鏈接設置者當作商標使用,以及該使用行為是否足以使消費者產生混淆。[19]

第二類被稱為隱形商標侵權糾紛,是將他人的商標埋置在自己網頁的原代碼中,當消費者使用網上引擎查找該他人商標時,行為人的網頁就會位居搜索結果的前列。在美國一起案件中,被告在自己的網頁上未使用可見的原告商標,但卻將原告的注冊商標埋置在其網頁的關鍵詞 [20]  中,只要用戶以原告注冊商標為主題通過搜尋引擎查詢原告的信息,都被搜索引擎指引到被告的網頁。該案最后由法院下永久性禁令禁止被告的此種埋設行為。[21]

(7) 域名登記機構與域名所有人的費用、商標侵權等糾紛。在美國,當域名所有人與域名登記機構為域名的歸屬、使用發生爭議,可以向法院提起訴訟。在我國,對此類糾紛的解決還沒有明確的法律規定,當前的狀況正像有的學者指出的,“當用戶域名與他人商標沖突時停止使用該域名”,而沒有其他救濟措施,這樣“對用戶是不負責任的,作為法規也是欠妥當的。”[22]

注釋:

[1]參見《域名與商標的沖突及日、中兩國的現行政策》第1頁,唐廣良著。

[2]參見《國際條約與國際法》第11頁,鄭成思著。

[3]關于商標權與版權的沖突,請見《最新知識產權司法文件精選》第79頁,最高人民法院知識產權審判庭編,中國標準出版社1999年1月出版。

[4]參見《因特網浪潮與網絡空間的知識產權》WillianA.Tanenbaum著。

[5]域名囤積,是指不為自己使用而大量注冊因特網域名,尤其搶先以與他人商標、商號甚至地名、人名等相同或相似的設計注冊為域名,從而將相當數量的域名囤積起來,然后向權利人出售牟利。此種情況于1995年至1997年間引起全球關注,隨著各國域名注冊規則的相繼頒布,目前已得到控制。見《域名與商標的沖突及日、中兩國的現行政策》,唐廣良著。

[6]參見《資訊法務透析》1998.6第3頁。

[7]參見《INTERNET域名與商標的沖突及日、中兩國的現行政策》第6頁,唐廣良著。

[8]OfficialCommmentsontheGreenPaperfromthdIntemetCouncilofRegistrars,March23,1998,P.2.參見《INTERNET域名與商標的沖突及日、中兩國的現行政策》第6頁,唐廣良著。

[9]icann.org/ http://news.com/News/0,25,33715,00.html=http://icann.org/application.html http://zdnet.com/filters/0,6061,2240608-2,00.html。 

    [10]參見《INTERNET域名與商標的沖突及日、中兩國的現行政策》第8頁,唐廣良著。

[11]參見《INTERNET域名與商標的沖突及日中兩國的現行政策》第17—18頁,唐廣良著。

[12]我國頂級域名CN之下的三級域名必須用字母(A-Z、a-z)、數字(0—9)和連接符(-)組成,各級域名之間用實點(。)連接,三級域名長度不超過20個字符。因而域名與商標發生權利爭議的一般為文字商標中的英文單詞或字母、字符和數字等組合,在我國則與文字商標的漢語拼音字母等發生沖突。單純由普通字體的字母組成的文字商標可能因缺乏顯著性而不能注冊為商標。

[13 ]ProtectingYourInternetAddressUnderTrademarkLaw》,ByMr.JamesR.Uhlir,《IntellectualPropertyLawOUTLOOK》。

[14]在司法實踐中,不少案件很難認定為搶注。有些是由于證據不充分,有些則屬于其他各種原因而引發的權益之爭,當事人雙方均屬善意:當然也包括其他侵權糾紛,但一概認定為域名搶注并不貼切。但不論是否認定為搶注,都不影響糾紛的處理。

[15]參見《Internet世紀之賭》第266,《電子工業出版社》1997年9月第1版,王德全著。

[16]我國則有例外,根據《中國互連網絡域名注冊暫行管理辦法》規定,域名不得與已注冊商標沖突,否則要被停止使用。這可能屬于世界上域名注冊與商標權聯系最為密切的法規之一。   參見《美麗的新世界……因特網上的知識產權縱橫談》,薛紅著,《知識產權雜志》1999年第1期第10頁。

[17]在網上濟鑒時,在網頁上某個彩色字符或圖形用鼠標點擊,另一網頁或者網頁的別一部分內容就出現在計算機屏幕上。那些彩色字符或圖形被稱作“錨”。

[18]參見《美麗的新世界……因特網上的知識產權縱橫談》,薛紅著,《知識產權雜志》1999年第1期第10頁。

[19] 同上第11頁。

[20]關鍵詞檢索功能,是指用戶鍵入某個想要尋找資料的主題詞后,網上搜索引擎就按照網頁源代碼元標記中的關鍵詞羅列查詢結果,以避免閱讀全部網頁。參見同上注。

第10篇

電子商務是一種基于因特網、以交易雙方為主體、以銀行電子支付和結算為手段、以客戶數據為依托的全新商務模式,它是繼因特網之后IT行業的又一熱點。在網絡環境下,基于不同交易平臺的貿易各方欲完成交易過程,就必須對數據交換和流程交易進行規范定制,實現系統交互及貿易平臺的互通互聯,這種現實需求導致了電子商務標準的應運而生。國外大型的標準化組織及相關貿易組織如ISO、IEC、ITU、OECD、WIPO、IETF、W3C、EU等,都在積極地制訂或推廣應用有關電子商務標準,如IOTP、SET、XML等;一些國外大型企業如IBM、微軟(制訂非XML格式數據進行XML的轉換和傳送標準BizTalk)等,更是在電子商務標準的實施方面引導國際潮流。我國的有關機構如IP標準化研究組、上海信息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下設的電子商務分專業委員會等,也在積極開展國外電子商務標準的跟蹤研究,并為我國電子商務標準的制訂出謀獻策。1999年5月,北京市技術監督局主持召開了“99北京電子商務標準化國際研討會”,這是我國第一次以電子商務標準為主題的國際性學術研討會,標志著我國對電子商務標準的研究水平及國際交流的積極性。2001年3月30日,“首屆中國電子商務技術及標準研討會”在杭州隆重舉辦。此次研討會是在信息產業部信息化推進司、科技部高新技術發展及產業化司、國家經貿委經濟信息中心、中國電子商務協會、外經貿部國際電子商務中心、浙江省政府等主管機構的支持廠,由中國信息經濟學會、中國科學院軟件研究所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浙江省信息產業廳、中國電子商務年鑒編委會聯合主辦,由8848公司鼎力協助舉辦。然而,我國至今未出臺一部由本國自主制訂的網絡電子商務標準,與電子商務標準的有關洋名詞如RosettaNet、CommerceNet、 CommerceOne(均為國際性標準化機構)等,尚未被處于電子商務應用初級階段的國內企業所認識和接受,這表明我國電子商務標準的研究遠未形成規模,有關研究成果的應用性、適用面、系統性都存在不足。因此,抓住國際電子商務標準尚未成熟之機,大力加強電子商務標準研究與制訂,建設我國電子商務標準體系,以期最終能夠參與國際化電子商務標準的制訂和推廣實施,是我國標準化事業及IT產業當務之急的必然選擇。

二、國外電子商務標準的發展動態、結構與特點

(一)國外電子商務標準的制訂動態

從世界范圍看,有關電子商務的標準均沒有完全成熟,但標準化在國外電子商務的發展中得到了相當的重視,特別是電子商務安全方面普遍呈現標準先行的局面。如美國政府很早就致力于密碼技術的標準化,從1977年公布的數據加密標準 DES開始,就由美國國家標準技術研究院(NIST)制定了一系列有關密碼技術的聯邦信息處理標準(FIPS),在技術規范的前提下對密碼產品進行嚴格的檢驗。1998年7月,在美國政府的電子商務綱要中,明確提出要建立一些共同的標準,以確保網上購物的消費者享有與在商店購物的消費者同等的權利。目前,國外涉及到電子商務信息流、資金流的標準化組織及其制訂的標準主要有:

1.IETF制訂的因特網開放貿易協議IOTP V1.0  IETF是ISO中專門制訂與因特網協議和應用相關的標準的松散型標準化組織,它所通過的標準被全世界廣泛采用。1998年該機構成立了一個專門進行與電子商務相關標準的研究工作組(開放貿易研究組),并提交了開放貿易協議IOTP V1.0,同時進行了一些相關試驗;該協議提供了因特網中電子商務的互操作框架。

2.W3C推出的可擴展標記語言XML  可擴展標記語言XML是國際性標準化組織W3C(World Wide Web Committee)于 1997年12月推出的用于規定、認證和共享文件格式的數據交換標準,它提供了一種以標準方式互換多媒體文件的機制。 XML是一種能夠創建標記語言的語言,其特長在于描述任意層次結構的數據,或賦予原本雜亂的信息一種清晰而通用的結構,使得數據在網絡上進行交流和處理更加方便快捷。目前,美國已經有許多商業和非商業網站應用了XML技術。聯合國有關機構也加入了推廣應用XML標準的行列。

3.聯合電子支付項目JEPI  該項目由W3C與CommereeNet合作開發,目的是規范在購物之后和實際付費之前進行的業務處理,主要是提供客戶和商家之間選擇支付協議并完成其接口功能,具有自動支付處理、協商等功能。

4.安全電子交易規范SET  SET是由MasterCard和Visa兩大國際信用卡組織于1996年伙同GTE、Netscape、IBM、Tefisa Systems、Verisign、Microsoft、SAIC等一批大型跨國技術公司開發的解決電子交易安全的開放性技術規范,主要功能是保證用卡支付的安全性。由于眾多企業的參與和使用,它已成為事實上的工業標準,并被IETF認可。

此外,國際電信聯盟ITU、國際信息處理聯盟IFIP、世界消費者組織WCO等都在致力于制訂與電子商務有關的標準。

(二)國外電子商務標準的結構

1997年6月,ISO/IEC JTCL成立廠“電子商務業務工作組(BT-EC)”,BT-EC確定了急需建立電子商務標準的三個領域:

(1) 用戶接口,主要包括:用戶界面、圖像、對話設計原則等;

(2) 基本功能,主要包括:交易協議、支付方式、安全機制、簽名與鑒別、記錄核查與保留等;

(3) 數據及客體(包括組織機構、商品等)的定義與編碼。

這三個領域基本覆蓋了電子商務的信息流與資金流業務范圍,但電子商務標準的實際制訂情況在這三個領域中的分布既不均衡也不系統,許多方面尚處于研究、試驗過程中。就目前已出臺和使用的電子商務標準來看,主要集中于電子商務安全方面,大致可劃分為兩類,一類是網上安全支付標準,如PKI(公共密鑰體系)、SSL(安全套接層協議)、SET(安全交易協議)、X5.95(帳戶數字簽名標準)、X.509(電子商務證書發放標準)、X.500(電子出版物目錄查詢標準)等;另一類安全認證標準,如ISO9594-8(密鑰鑒別標準)、ISO10181(開放系統連接中的安全架構標準)、正在制訂中的ISO13888(有關存證標準)。

從當前的市場應用情況看,國外電子商務標準則基本上分為兩層:底層的數據交換標準和高層的面向流程的標準。可擴展標記語言XML是目前用來做數據交換較有效的語言之一,它可以讓網絡間傳送結構化資料變得和今天在網絡上傳送 HTML頁面一樣簡單。在電子商務領域,隨著B2B的發展,企業間的數據交流將日趨頻繁,XML正是解決異構數據庫交流的理想方法。在實踐中,不同行業的人們根據自己應用數據的習慣定義了不同的標記,形成了諸如cXML、ebXML、XCBL等一系列具有行業特性的數據描述語言,基于這些標準規范的數據,都能通過XML解析器相互通訊。

有關商務流程的標準大致分為兩類,一類來源于由多家企業自發組織的非營利性行業標準化組織,如RosettaNet、Com merceNet等;另一類來源于電子商務及解決方案供應商,如CommerceOne等。鑒于B2B商務過程中出現的經營方式各自為政的局面,RosettaNet制訂了“開放式電子內容和交易標準”,以電子方式連接制造商及其供應商最終提高貿易效率。

當然,電子商務標準類型還存在其它多種劃分方法,如有人提出,目前電子商務的標準分為:關系體系結構的標準:這種標準關心的是整個電子商務的體系結構,包括通用XML消息的標準,Schema庫等。功能相關的標準:這類標準關系供應鏈中各個環節的數據交換。業界相關的標準:這類標準與所涉及的行業相關,是某個行業的數據交換標準。

(三)國外電子商務標準制訂的特點

從發展現狀看,國外電子商務標準的制訂呈現以下幾個特點:

1.進行合作或聯合開發  ISO、IEC和UN/ECE(聯合國歐洲經濟委員會)都在致力于電子商務的標準化工作,三方曾就 EDI及有關貿易單證標準領域進行合作,1998年11月三者又簽署了一個電子商務領域有關標準化的理解備忘錄MoU,MoU包括總體部分、三個附錄及注冊表;2000年3月,ITU加入MoU,增強國際合作力量。國際化組織CALS和NATO CALS也參加了MoU的實施。1997年11月由國際商會舉辦的世界電子商務會議,則提出了一個電子商務規則文件——國際數字保證商務通則(GUIDEC)。而有些標準化項目如JEPI、SET,則是國際性標準化組織及技術企業聯合開發的結果。

2.標準內容廣泛  電子商務是一項綜合性的新興商務活動,涉及信息技術、金融、法律、市場等多種領域,相關的標準必然呈現跨學科、跨行業特點,因而電子商務標準體系十分龐雜。可以預見,電子商務標準集的建設將是未來階段的主要任務。

3.企業參與程度高  目前國際上廣為采用的電子商務標準(包括已正式成為標準和尚處于試行中的草案等),有許多都是由一些信息技術公司首先制訂,并通過市場的開拓而由企業標準一躍成為事實上的通用標準。據悉,世界最大的計算機硬件公司美國國際商用機器公司(1BM)最近同意采用由世界最大的軟件企業美國微軟公司設計的電子商務標準,從而解決了長期以來兩家企業間的電子商務標準爭端。一個受IBM支持、名叫“綠洲”(Oasis,具體負責電子商務標準的開發工作)的組織表示,同意采納由軟件巨頭微軟開發的一種電子商務標準,這表明微軟和IBM在這一問題上長達一年多的爭執終于告一段落。IBM和微軟希望,通過把相互不兼容的標準合并到一起,它們將可以向企業客戶提供在互聯網上從事商務活動的一個通用格式。“綠洲”開發的標準名叫“ebXML”,是一系列定義企業在網上買賣商品時相互間應該如何溝通的規范;微軟開發的標準為SOAP(簡單對象訪問協議),并在2000年5月份向W3C協會提交了它制定的這—電子商務標準。據稱,吸收了SOAP后的第一版ebXML標準,計劃于2001年5月份推出,W3C協會將會在同一個時間批準微軟的SOAP標準。

當然,國外電子商務標準發展中也存在一定局限,盡管較多的標準化組織和企業已在EDI基礎上更多地關注基于因特網的電子商務標準制訂,但諸如網絡服務、交易方法的標準尚未得到足夠的重視。

三、我國電子商務標準的建設原則與方式

近年來我國信息技術標準工作取得了豐碩成果,截止1999年10月,我國已頒布信息技術標準500多項,為我國電子商務的發展奠定了較好的基礎。然而也應看到,我國電子商務相關標準的制訂工作相對薄弱,目前除一些EDI標準及部分有關網絡標準是從國際相應標準等同或等效轉換而來外,由我國自主制訂的、直接與因特網電子商務相關的標準幾乎空白。但可喜的是,國家有關部委已經開始有所舉動,據悉,我國信息產業部目前正在加緊制定電子商務標準,此次制定的標準,是由信息產業部電信傳輸研究組承擔起草,主要參照了IETF的RFC 2801及相關的國際標準文案。該技術體制主要規定B-C類電子商務的總體框架結構,包括總體結構、交易的通信流程等環節,制定該標準將促進我國電子商務向產業化發展。此外,中國科學院軟件研究所電子商務研究中心與國內一些企業建立了cnXML聯盟,旨在建立標準的形式并通過技術手段,逐步創造一個與國際化接軌的電子商務標準化環境。鑒于電子商務的飛速發展和經濟全球一體化態勢,我們認為,應在一定原則指導下,采取靈活方式,加快我國電子商務標準的制訂步伐。鑒于電子商務的飛速發展和經濟全球一體化態勢,我們認為,應在一定原則指導下,采取靈活方式,加快我國電子商務標準的制訂步伐。

建設電子商務標準的原則應包括:

(1)理清電子商務標準與技術法規的關系;

(2)在電子商務領域改變標準工作的滯后性,至少應與相關技術同步發展;

(3)相關標準要與國際接軌,應做到等同采用而不只是等效采用;

(4)從體系化角度建設電子商務標準集,包括網上支付、電子報關、文件傳輸、通信協議等方面的標準,網絡安全、IP電話、IP網絡中的設備規范與測試標準等。

與此相適應的電子商務標準制訂方式可以包括:

(1)適應電子商務發展要求,改革標準工作管理機制,推動標準化編制部門深入研究網絡經濟,有針對性地開展電子商務標準制訂工作,并建立標準維護機制。

(2)開放電子商務標準的制訂體制,吸引更多的企業(包括吸引外資企業)與用戶加入到標準研究與制訂工作中,增強標準的實用性與適用性;

(3)積極選用國外先進電子商務標準,選用時應把握國際性、公共性、可測試性、安全性等原則,提高我國電子商務標準的整體水平。

第11篇

關鍵詞 高職;網絡課程;交互設計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2)30—0043—04

隨著網絡技術的突飛猛進,教育信息化得以迅速發展,教育信息傳播的方式也正在發生改變,目前,網絡教學已經成為世界各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重要趨勢。而網絡課程作為網絡教學的基本信息載體,是網絡教學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為學習者提供了一種新型的、具有豐富資源的學習平臺。由于其信息量大,給教育信息傳播過程中的交互活動帶來巨大的沖擊和變化。筆者以高職網站設計與制作網絡課程為例,針對網絡課程中的交互策略進行探究。

1 網絡課程交互概述

1.1 網絡課程交互概念

交互是指在兩個參與者之間連續交替作用與反饋的循環過程。網絡課程中的交互是指學習者與學習資源、學習伙伴以及指導教師等在網絡課程情境中所進行的信息交流活動。交互是媒介傳輸過程中的重要途徑與關鍵方式,為了保證學習效果,學生不僅要在有限時間內適應課程學習環境,而且要能很快進入學習狀態,因此,網絡課程必須具有良好的交互性。

1.2 網絡課程交互基本形態

相比文字、影視、單機課件等媒體,網絡課程可以通過某種方式,在學習者與網絡課程、學習者與教師、學習者與學習者之間進行信息交換。信息表現形式包括原始的形象表達、文字表達及圖、聲等多媒體結合的超文本表達,實現了在不同的時空里進行面對面的人機互動、人際互動,使信息的傳遞更加精準化、完整化。學習者使用網絡課程學習活動基本形態如圖1所示。

2 網絡課程交互設計原則

2.1 以學習者為中心

要想真正提高教學質量,實現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教學交互設計就必須從學習者的角度出發,注重易學易用,并且具有一定的容錯性,能夠調動學習者的學習積極性,避免只從媒體的特性出發,為發揮媒體的功能而設計。

2.2 整合性原則

在網絡課程中,學生與教學內容之間的交互、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互、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互,都不是孤立的,進行設計的時候應把它們整合起來,從多個角度支持學生的學習。

2.3 一致性原則

為了減少學生認識上的負擔,避免引起思維上的混亂,對話框、按鈕等對象做到清晰簡單,標識清楚,界面對象加以歸類分組或區塊化,同類的界面在格式和功能上力求一致。

網絡課程中的交互可以分為人際交互和人機交互。人際交互是指學習者和教師或專家之間、學習者與學習者之間的交互,這種交互可以是實時的,也可以是非實時的;而人機交互則是指學習者與學習材料之間、學習者與教學軟件之間的交互,這種交互方式靈活多變,具有很大的創造空間。

3 網絡課程的交互設計

高職學生普遍文化課基礎差,但是在進行網站設計與制作學習之前,已經具備一定的專業基礎知識,如網絡檢索、信息處理、圖形圖像處理等。為了滿足不同學習者的需求,提高網絡課程的學習、交流、控制功能,滿足審美需要,必須精心設計網絡課程的交互功能,包括人際交互與人機交互。

3.1 人際交互

人際交互主要包括師生交互和生生交互。教師對學習者的個別指導能夠對其產生激勵和促進作用,學習者之間的相互交流,將使他們在網絡學習中產生一定的歸屬感。網絡課程中進行人際交互的工具很多,如E—mail、BBS論壇、聊天室、視頻會議等。在本網絡課程中主要采用的是電子郵件和BBS論壇等。

1)電子郵件。電子郵件是一種用電子手段提供信息交換的通信方式,是因特網應用最廣泛的服務之一,具有快捷、方便、可靠等特點。登錄課程后,通過主頁面上的電子郵箱,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可以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對教學內容、心得體會等進行交流探討。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問題可以通過E—mail把問題提交給教師,教師會盡快給學習者提供學習幫助。

2)BBS論壇。BBS是Bulletin Board System的縮寫,翻譯為電子公告板,是Internet上的一種電子信息服務系統。它提供一塊公共電子白板,每個用戶都可以在上面信息或提出看法,其他人可以看到,也可以留言發表意見。在BBS論壇里,學習者可以自由地參與討論,與其他學生和教師進行交流。BBS論壇模塊功能架構,如圖2所示。

3.2 人機交互

人機交互方式主要完成人向計算機輸入信息以及計算機向人輸出信息的工作,使用的交互方式主要有問答式對話、菜單技術、命令語言、填表技術、查詢語言、圖形方式及直接操縱等。人機交互是網絡學習的基本方式和主要途徑,設計網絡課程的人機交互要以人為本,新穎別致的交互界面可以讓課程顯得更加默契、完整,增加課程的趣味性。

1)登錄管理。使用JavaScript做了一個表單驗證,進行用戶管理,不同類型用戶具有不同的權限,只有通過注冊才有資格學習本課程的內容。用戶按權限分為兩類:教師和學生。整個系統結構按照兩類用戶可分為兩個子系統——教師教學子系統、學生學習子系統:教學子系統基本功能包括上傳或刪除各種學習資源,添加、刪除作業,批閱作業,在討論區發貼等;學習子系統基本功能包括課程學習、作業上傳、瀏覽優秀作品、在討論區發帖等。登錄界面如圖3所示。

第12篇

【關鍵詞】政府信息資源;資源共享;SOA體系架構;Web 服務

隨著信息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我國政府信息化建設水平取得很大的提高。但總體上,信息基礎設施建設還比較薄弱,信息資源開發與利用嚴重滯后,信息的開放性、時效性、綜合性較差,缺少統一的數據標準、規范和格式,信息資源的數字化和共享程度較低,造成各級政府及其職能部門各自為政,都在開發自己的政務信息系統,開發出來的政務系統五花八門,且都缺少統一的標準和規范因此,政府信息共享的建設一直是我國政務公開的一個很大的問題。但是,隨著互聯網的普及與深化,各種網絡技術迅速發展,為政府信息共享建設提供了有力的工具,SOA體系架構、Web Service技術、及ESB企業服務總線都為政府信息資源共享提供了有力技術支持。利用好這些工具和方法可以很好的解決政府信息共享遇到的問題。

1 我國政府信息資源共享現狀分析

政府信息資源是我國信息資源中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對政府信息資源的利用是落實科學發展觀,推動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是增強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的必然選擇。但是由于標準不一、各自為政、不聯不通,缺乏有效整合,政府部門間形成了一個個“信息孤島”,隔斷了部門內業務上的內在聯系,致使豐富的信息資源難以得到共享,嚴重阻礙了電子政務建設的進程。影響政府信息資源共享的因素有體制方面的原因,也有技術方面的原因。從技術方面分析,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信息異構,阻礙共享。目前我國政府部門的信息系統是由各部門分頭建設的,各部門的業務系統都是自成體系、緊密耦合的,它們所采用的基本架構、運行環境、開發語言等都不盡相同;同時電子文件的制作生成的代碼標準、數字存儲載體的格式標準、信息壓縮存儲的標準也不統一,造成了各系統之間互連互通都困難,更談不上信息共享了。

(2)地方政府信息資源整合較差。各地各級政府信息整合較差。自從1999年實施“政府上網”工程以來,目前全國絕大多數的省市政府都建立了政府門戶網站,政府門戶網站已成為信息共享的主要陣地。各地政府所擁有的信息資源雖然數量眾多,但它們分散在各地,很難有效再利用,必須經過整合。這種整合不僅是指一般意義上的由分散到集中、由無序到有序的過程,而且主要是指政務信息的共享,打破各級政府和部門對信息的壟斷和封閉,整合政務信息資源。

(3)傳統信息共享技術不適合當前網絡環境。跨政府部門的信息集成屬于分布式計算的范疇。在傳統的解決方案中,政府部門之間的信息共享是通過分布式技術,如DCOM、CORBA等來實現的。但CORBA設計的體系內部各系統之間的互相關系過于緊密,對于異構系統之間的相互作用效果不是很好;CORBA本身存在如下缺陷:客戶、服務器方的組件接口必須是緊密耦合的、系統雙方必須運行同樣的ORB產品、CORBA采用IIOP通信協議,容易受到防火墻和服務器的阻隔等。所以這些技術弊端使其更適用于政府部門內部的事務處理,而不適宜擴展到因特網上。

2 政府信息資源共享技術分析

傳統信息共享技術不適合當前政府信息資源共享建設,就目前所開發的政府信息共享平臺來看,百度提出的電子政務信息共享解決方案,主要是利用其搜索技術,側重于解決政府內網和外網網頁的信息資源共享問題;其它一些的信息資源交換與共享系統解決方案,則主要為了解決系統內跨部門間的信息交換與共享,這些都不能很好的解決當前政府對信息資源共享的要求。因此,如果能按照SOA體系架構,運用Web service技術,建立ESB綜合信息共享管理平臺,這將會極大的促進政府信息資源共享建設的進程。

2.1 什么是SOA

SOA是面向服務的體系結構(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s,SOA),是一種設計架構。利用面向服務的體系結構設計應用程序時,把程序的各種功能考慮為對外提供服務的接口,把程序設計為別人可以使用的組件,而不是獨立的別人不可訪問的系統。本系統不僅自己可以使用,也允許外部的其他系統調用這個系統功能。SOA優點:代碼重用、松耦合、平立、語言無關。

SOA架構中有三種角色:

服務提供者:自己的服務,并且對服務請求進行響應。

服務注冊中心:注冊已的web service,對其進行分類,并提供搜索服務。

服務請求者:利用服務中心查找所需要的服務,然后使用該服務。

SOA的三種操作:

操作:為了使服務可訪問,需要服務描述以使服務使用者可以發現它。

查找操作:服務請求定位服務,方法是查詢服務注冊中心來找到滿足其標準的服務。

綁定操作:在檢索到服務描述之后,服務使用者繼續根據服務描述中的信息來調用服務。

2.2 Web Service技術及在信息共享方面的技術優勢

與諸如DCOM、CORBA等傳統分布式技術相比較,Web Service在信息共享方面具有以下幾個優點:

(1)解決了異構系統之間兼容問題。同傳統分布式計算模型相比較,Web Service彼此之間是松散耦合的。連接中的任何一方可更改執行機制,卻不影響應用系統的正常運行,因此促進不同體系結構的應用系統之間的互操作性。

(2)通過封裝減少了系統的復雜程度。服務請求者和提供者只關注相互進行交互的必要接口,服務請求者不用關注服務提供者如何實現它的服務,服務提供者也不用了解服務請求者如何使用它的服務。

(3)遵循因特網標準的協議和標準,具有較強的適用性。Web Service 采用標準的因特網通信協議,如HTTP、SOAP、UDDI、WSDL、WSFL等,以實現服務的描述、注冊、、發現、檢索、交換、管理等功能,因此能更好的適應于因特網應用。

2.3 什么是ESB

ESB是企業服務總線(Enterprise Service Bus)的縮寫,是中間件技術與Web Service等技術結合的產物,也是SOA系統中的核心基礎設施。ESB就是一個服務的中介,形成服務使用者―>ESB服務―>服務提供者的生物鏈。

通俗的講,ESB就是各種Web service的組裝平臺。ESB的基本功能是數據傳輸,消息協議轉化,路由三大核心功能。ESB需要某種形式的服務路由目錄(service routing directory)來路由服務請求。

綜上所述:SOA是一種設計架構,Web Service是符合SOA設計架構的程序(產物),ESB是Web Service的組裝(集成)車間。

3 政府信息共享平臺構想

根據前面對我國政府信息資源共享現狀及現今信息共享技術特點的分析,我們構建了基于SOA體系架構,利用Web Service技術,建立ESB政府信息資源共享框架圖,下圖所示。在這個框架圖里面,主要由三部分組成。①最底層是政府信息共享單位的網絡圖,各單位提供各自的業務數據庫數據,以Web Service服務形式對外,每個單位都是信息數據服務提供者,同進,也是服務請求者。②中間是ESB(企業服務總線),是各種Web service的組裝平臺, 也是一個服務的中介,形成服務使用者―>ESB服務―>服務提供者的生物鏈。③上層是管理中心和數據中心,除了提供Web service服務外,還負責對ESB的管理,使服務請求者和服務提供者合理高效的工作。

4 結束語

本文基于新型網絡技術特點,提出了基于SOA體系架構的政府信息資源共享平臺建設。并闡述了ESB、Web service的技術特點及優勢,從而形成一個利用Web Service技術,建設ESB,組成一個政府信息資源共享平臺,真正實現資源的統一。本文只是對政府信息資源共享平臺總體框架進行了描述,還有許多技術細節有待于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朱曉峰.政府信息資源規劃研究[J].圖書情報工作,2006(4):68-72.

[2]何振.網絡環境下政府信息資源共享機制研究[J].檔案學通訊,2007(3):40-43.

[3]丁光勛.電子政務環境下政府信息資源再利用的尷尬及其對策[J].圖書情報知識,2007(4):85-88.

[4]魏柯.一種基于Web Service的動態電子政務系統[J].微計算機信息,2006(1):159-16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汝阳县| 双城市| 贵港市| 新沂市| 日喀则市| 上思县| 文化| 隆化县| 永州市| 涟源市| 紫金县| 西充县| 遂宁市| 兴海县| 扶余县| 友谊县| 桐城市| 乐清市| 定安县| 平昌县| 上林县| 宁阳县| 东海县| 黎城县| 刚察县| 贞丰县| 开封县| 海城市| 伽师县| 卓资县| 元谋县| 南阳市| 手游| 大姚县| 牙克石市| 临汾市| 九寨沟县| 甘德县| 泗阳县| 苗栗县| 文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