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醫院科室物品管理

醫院科室物品管理

時間:2023-06-08 10:58:20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醫院科室物品管理,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醫院科室物品管理

第1篇

【關鍵詞】 急救 ; 器材 ; 藥品;The status quo; 對策

中圖分類號 R472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5)23-0155-03

Investigation on Current Situation of Drug Administration in Emergency Medicine/WANG Dao-qin,JIANG Chun,WANG Ke-qiong,et al.//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2015,13(23):155-157

【Abstract】 Objective:To understand the status quo of the hospital emergency medical equipment,so as to regulate the management.Method:By the hospital emergency medicine and equipment management team members,in accordance with the self-designed emergency medicine and equipment management of quality assessment criteria and for all to the ambulance,a box of ward and clinic area, functional departments are examined,the records of the existence of the problem,analysis problem of reason.Result:The hospital 62 an ambulance,intact rate of 100% of 38,qualified rate was 61.3%,24 emergency vehicles unqualified,unqualified accounted for 38.7%.Conclusion:Emergency vehicle management problems,low pass rate,there is a security risk, must be highly valued,in strict accordance with the standards of the hospital level and rescue work system management.

【Key words】 First aid; Equipment; Drugs; The status quo; Countermeasures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center Hospital of Dazhou City, Dazhou 635000,China

doi:10.14033/ki.cfmr.2015.23.086

危重患者的搶救工作是一項特殊的醫療活動,其特殊性在于對速度及準確性有很高的要求,為保證搶救工作的速度和準確到位,所以護理質量標準要求急救器材、藥品完好率必須達到100%隨時處于備用狀態[1-2]。為了了解筆者所在醫院急救器材藥品管理現狀,保證急救物品使用質量,確保臨床搶救患者需求,防止差錯事故和醫療糾紛的發生,對筆者所在醫院所有的臨床病區、醫技科室、門診診區、急救中心的急救器材藥品(下面簡稱急救車或急救箱)進行了突擊檢查,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筆者所在醫院是一家三級甲等綜合醫院,開放床位1143張,床位使用率約130%,52個部門或病區備有急救車或箱62個,其中臨床病區35個,非臨床病區27個,急救車47輛,急救箱15個。每個臨床病區必備急救車,每個醫技科室備急救車或急救箱,門診各診區則根據業務范圍、地理位置備一定數量的急救車或箱,或幾個診區共用一個急救車。

1.2 方法

1.2.1 抽派醫院急救器材、急救藥品管理小組成員4人,按照筆者所在醫院急救器材藥品管理質量評分表,對所有準備了搶救車、箱的病區、診區、部門進行檢查。

1.2.2 評分標準 根據搶救工作制度及筆者所在醫院急救器材藥品管理要求制定評分標準,滿分為100分,其中急救藥品35分、急救器材35分、使用情況20分、急救車或箱管理10分,對不符合規定的項目均有相應扣分標準。

1.2.3 管理標準 100分為合格,反之為不合格,要求隨時100%完好備用。

2 結果

合格情況:38輛急救車合格,合格率為61.3%,24個急救車不合格,不合格占38.7%。

3 存在的問題

3.1 藥品管理

11個急救車有缺陷,其中藥品數量多于固定基數的有2個急救車,藥品數量少于固定基數的有2個急救車,急救藥品混裝的有2個急救車,急救藥品放置亂的有5個急救車。

3.2 急救儀器及物資的管理

13個急救車有缺陷,其中吸引器吸力不足的1個、連接管過短無法使用的1個,吸引器不清潔的3個,簡易呼吸器連接錯誤的1個、部件不齊的2個,無氧源的3個,放置亂無法快速使用的6個,電池光源不足的1個,急救物質多于固定基數的1個。

3.3 急救車管理

有2個急救車是無護理職業資質的護理人員為急救車專管員,有3個急救車的專管員未履行急救車的管理職責,有1個急救車的護士長未每周檢查,有4個急救車不清潔,有1個加鎖的搶救車找不到相應鑰匙。

3.4 急救車使用

有1人不熟悉車內藥品及物品種類,有1人不能快速找到所需急救藥品,有6人不熟悉危重患者的搶救流程,有1個貼在墻上的心肺復蘇操作流程錯誤(是2005年心肺復蘇操作流程)。

4 原因分析

4.1 對急救器材、藥品管理的重要性認識不足

急救車放置的位置、急救綠色通道是否通暢,急救車內急救藥品、物品的品種、數量、質量、功能等,均會影響到搶救的速度和質量,如果急救藥品、物品管理不到位,就會貽誤搶救時機,從而引起醫療糾紛,造成不良后果,導致醫療糾紛或醫療事故的發生[3]。對這些重要性認知不足,是導致急救車管理不規范及合格率低的主要原因。

4.2 急救車管理知識缺乏

對急救車、急救藥品、物品的管理質量評分標準及管理規定不熟悉,不知道如何正確管理。

4.3 急救藥品、物品的管理流于形式

急救藥品、物品的管理是無資質的護理人員管理或急救藥品、物品的專業管理人員未按照急救藥品物品管理要求每周檢查,使急救車處于無專人監督管理的狀態。

4.4 未實行崗位責任制

誤將急救藥品、物品專人管理理解為只有一個人專門管理,其余人員則不參與管理,導致急救藥品、物品大部分時間處于無人管理狀態。

4.5 挪用急救藥品、物品

對于危重患者的搶救意識不強,隨意將搶救車內的急救藥品、物品當成常規備用物資,為了方便在非搶救狀態使用,用后未及時補充,這也是引起不合格的主要原因。

4.6 急救車物品管理質量評分表設計不合理

筆者誤認為急救車完好率100%是管理無缺陷,藥品、物品無缺陷,這就導致評分表設計不合理,計算完好率的方法不當,這也是急救車質量不達標的原因之一。

5 對策

5.1 急救車管理查房

由護理部組織全院護理人員進行急救車管理查房。以達到全員參與急救車管理的目的。(1)護理部實行每季度通報筆者所在醫院急救藥品、物品管理檢查的情況。(2)分析存在的問題和原因。(3)討論并制定急救藥品、物品管理制度。(4)組織全院醫護人員學習搶救工作制度及等級醫院評審標準。各臨床科室及非臨床科室根據各專科特點,制定相應病種的搶救流程及流程圖,配備相應的急救設備,要求人人提高搶救患者的意識并熟練掌握急救技能。

5.2 全院醫護人員學習急救物品、藥品管理相關知識

護理部發放的急救物品、藥品管理的相關規定,要求各臨床科室、非臨床科室組織各級醫護人員學習,由急救藥品、物品管理組長組織急救藥品、物品的管理知識專題講座。

5.3 按照“五定、三無、二及時、一專”的搶救工作制度進行管理

急救車內藥品、物品實行定位管理,做到五定:定急救藥品物品種類、定放置位置、定數量、定期消毒、定期檢查維修;三無:無過期、無變質、無失效;二及時:用后及時整理、及時補充;一專:專人管理急救車,明確各急救藥品、物品專管員。各科室的急救車、急救箱專管員由有資質并且有豐富的臨床及管理經驗的人員承擔[4]。由急救車或急救箱的部門上報急救車、急救藥品物品專管員名單,由護理部對專管員的資質、能力評估后,以書面形式發放相應文件并存檔。

5.4 實行急救器材藥品標準化分類放置

統一規定全院急救車內布局,用示意圖標識急救車內布局、藥品物品放置位置、數量,并制成塑封卡,一份貼在急救車蓋的上面,通過此示意圖在未打開急救車的狀況下,就對急救車內物資的種類、數量、放置位置一目了然,便于熟悉車內藥品及物資、提高搶救速度,另一份貼在急救車蓋的內面,便于檢查、清點。示意圖管理急救車對于批量患者搶救,需調集其他部門人員或機動護士庫人員參與搶救時,也能快速找到所需急救藥品物資,提高搶救速度及成功率[5]。

5.5 公示各急救藥品或物品放置位置

發放文字資料到各病區、診區等各職能部門,讓全院醫務人員知曉急救藥品物品放置的位置,以便搶救患者時能迅速找到急救車。

5.6 建立交接班登記本

急救車或急救箱做到班班交接,及時補充。交接班登記本以表格式制成,交接班登記本內容有日期、時間、藥品名稱、數量、規格、物品名稱和數量、交班人、接班人簽名。這樣可以一項一項查對,防止交接時遺漏。科室急救藥品物品專管員、護士長每周至少檢查一次,并將檢查結果登記在急救藥品物品質量控制本上。各系統每月檢查一次急救藥品物品并進行質量匯總。護理部每季度對全院急救藥品物品檢查有分析、反饋及追蹤[6]。

5.7 嚴禁挪用

非搶救的情況下,不能隨意挪用急救藥品物品物資。

5.8 重視非臨床區域急救車管理

指定臨床病區護士長為相鄰非臨床區域急救車專管員,并制定出患者突發病情變化的應急預案(包括通知人員名單、電話等)。

5.9 修改急救器材藥品質量檢查標準

急救組質量控制人員及全院護理質量管理委員共同討論質檢標準,逐項修改,將以往權重評分法改為每一項未做好扣多少分,使檢查、評分標準更細化、具體,可操作性強。

5.10 加強法制教育

定期組織醫務人員學習《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危重患者搶救制度,日常工作中要有法律意識,嚴格執行診療護理操作規程,及時準確對急救藥品物品檢查登記,并將各種登記本保存兩年以上。

護士是臨床急救藥品物品保管和使用的直接責任人,護士對物品的掌握程度,責任心的強弱,直接影響臨床急救藥品物品的管理和使用質量,而急救藥品物品管理中發現的問題,已不是簡單的護理工作質量問題,其潛在的護理事故,差錯或糾紛,無論是過期藥品還是保管不當效價降低的藥品,一旦用于人體重者危害生命,輕者損害患者的健康[7-8]。因此,急救藥品物品必須規范管理,制定急救藥品物品固定基數表,班班交接登記。急救車內物品放置規范,固定位置,專人管理,定期消毒滅菌,定期檢查維修。同時,全體護士必須增強責任心,加強業務學習,掌握急救藥品有關知識和急救儀器的功能及熟練使用,使急救物品的管理更加科學化,規范化,制度化,保證臨床患者搶救,保障患者用藥安全,贏得最佳搶救時機,才能提升全院搶救質量,提高搶救成功率,提升護理質量管理水平[9]。

參考文獻

[1]王慧娟,王紅,杭太香,等.急診搶救儀器使用安全的管理[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護理版),2007,3(5):35-37.

[2]姚雪芬,李愛霞,徐芬.急救藥品與器材管理中存在問題及對策[J].中國醫療醫學,2009,18(2):106.

[3]張良才,李曉東,李朝偉.急救醫療設備維護保養及應急處理[J].管理與維修,2004,3(6):58-60.

[4]趙楊秋.搶救藥品定位訓練法效果初探[J].齊魯護理雜志,2010,16(6):110.

[5]馬續威,蘆秀麗.搶救車示意圖結合封條管理對臨床護理工作的便捷影響[J].哈爾濱醫藥,2013,33(4):309.

[6]吳春香,林騰珠,王翠玉.急救藥品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當代護士:學術版,2011,18(7):177-178

[7]呂翠萍.病房藥品管理中的護理差錯隱患[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4,20(6):67.

[8]王書杰,史志翔,蔡大偉,等.防止門診藥房醫療糾紛的有效方法[J].醫藥導報,2006,25(3):271-272.

第2篇

關鍵詞:品管圈;供應室;包裝;檢查

集中供應模式在我院供應室應用已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然而在近年內,隨著手供一體化與全院自備包回收制度的實施,以及相關精密器械與設備數量及其全院大小科室實際需求量的持續增加,供應室所肩負的相關配備包裝任務也變得愈發繁重,以至于時常發生某些原本可較好避免的小差錯。為改變此種狀況,我院供應室自2013年10月起將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活動運用到日常的檢查包裝質量的護理管理工作當中,就目前開展的情況來看其效果是比較令人滿意的,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我院供應室共有護理人員6名,均為女性,年齡31~48歲,平均(36.4±7.6)歲;學歷層次包括中專5名,大專1名;同時包括主管護師1名,護師2名以及3名護士。

1.2方法

1.2.1成立品管圈小組 由主管護師擔任品管圈圈長,其余2名護師與3名護士均擔任組員,圈長需對圈內所組織的所有活動全程負責,并對活動的開展給予密切監控,同時對上下級相關部門進行聯絡。

1.2.2具體實施階段 ①確定圈名與主題:本次品管圈活動圈名選定為"衛士天使圈",意味"做醫院供品的安全衛士,我們同樣是最可愛的白衣天使",同時設計出本次活動的圈徽,并規定利用下班時間定期組織開展圈會,要求每月不低于2次。②把握現狀并分析要因:組織圈員對我供應室當前的包裝質量現狀展開調查,調查具體內容主要包括包裝方法正確與否、包裝外標識是否錯誤、診療包內器械物品放置錯誤或欠缺情況以及包內器械質量是否符合標準等,最后再將發現的問題進行匯總,全方位查找原因。③原因分析:a包裝方法方面,主要是供應室人員還可能存在對包裝重量、體積、器械摞放之間防治吸濕布或紗布以及包裝的松緊度等的認識程度還不夠的情況而未能嚴格把關;b外包裝標識方面,主要是由于工作人員在進行某些提前備好的標簽進行粘貼時未能仔細查對而導致標識錯誤;c診療包內器械物品放置錯誤或欠缺方面,供應室工作量大與工作人員本身的責任心與操作準確性均是造成差錯的重要原因;d包內器械質量方面,主要原因是工作人員未按清洗規程進行清洗,操作過程中簡化流程,包裝前包裝班工作人員未進行有效的日常監測,規章制度落實不到位等。④擬定對策并付諸實施:確定重點后,圈員即刻針對這些問題從可行性、經濟性、自主性等3個方面通過頭腦風暴法和六何法(5W1H)制定出具體改善對策并采用PDCA循環管理方法進行實施,具體包括以下4個方面:a加強工作責任心,要求所有圈員,從思想上提高認識,強調崗位的重要性,在工作過程中重視慎獨理念,時刻緊繃安全弦;b完善相關規章制度,結合衛生部所頒布的供應室相關管理標準的要求同時結合我科室的具體情況,進一步健全供應室的各項規章制度、崗位職責、技術操作規程及質量標準,并要求在工作中嚴格執行;c嚴格操作流程,針對每個崗位工作的差異,設立嚴格的查對制度,如包裝崗位,查對重點包括物品的完好性、清潔度、數量等;d加強綜合質量管理,分別從清洗質量管理、包裝質量管理、包裝材料選用等諸多方面加強自檢、互檢,同時重環節及終末質量控制。⑤完善階段:在圈長領導下,并通過不斷的自檢與考核以最大程度發現不足之處,及時提出整改計劃,進而最終形成良好循環,促使所有新的措施可順利推廣施行。

1.4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所得數據采用SPSS13.0統計學軟件給予處理,行χ2檢驗,比較以P

2 結果

分別于開展QCC活動前后,統計我院相關臨床科室對我供應室配備包裝的滿意度情況,結果顯示,開展QCC活動后的滿意度水平較開展前顯著提升,比較均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醫院供應室是當前醫院重要的后勤性科室之一,其最主要的工作職責即是要為全院各科室提供具足夠質量保證的各種敷料、無菌器材以及其他相關無菌物品等,而且目前不少地區已普遍將本科室的工作水平作為了醫院等級評審的一個重要考察指標,而在實際日常的工作中,其又是對醫院護理與醫療質量不可忽視的影響因素,更是醫院控制感染的關鍵性環節。而品管圈則一般指的是在相同的工作場所內,由相關工作人員自主開展品管活動的一種工作模式,繼而在自我啟發或相互啟發的原則下綜合應用多種品管策略持續提升工作管理效率與水平[1]。我院供應室通過開展品管圈活動發現,在活動的開展中不僅所有圈員均展示出了較高的創造力與自我潛力,而且明顯提高了全科人員的團隊意識,顯著增強了護理工作積極性。同時,品管圈作為一種集體參與的團隊活動管理模式,也能更好地將科學管理與人性管理更加緊密地結合在一起,不僅促使所有圈員更自覺地參與活動,而且也能在其中享有較以往更高的自、參與權與管理權,使她們在因素查找以及改善措施的制定過程中獲得更多的被尊重感、認可感以及自我實現的成就感,繼而再將更良好的狀態回饋到檢查包裝工作中去。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品管圈是提升醫院供應室檢查包裝工作水平的先進措施之一,值得進一步推廣應用。

第3篇

關鍵詞 醫院 低值易耗品 管理

一、醫院低值易耗品管理的概述

一直以來,如何加強醫院經濟管理,控制好醫院的費用和成本,使得醫院能夠以較小的成本和費用取得較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盡可能達到以較低成本的投入,為廣大病患者提供較高的服務水平和服務質量,是醫院管理者所面臨的問題和必須解決的難題。新的《醫院會計制度》明確提出:“醫院應當在保證醫療服務質量的前提下,利用各種管理手段和方法,按照既定的成本計劃、成本定額、和成本費用開支標準,對成本形成過程中的耗費進行全面的控制。而醫院低值易耗品的管理,是醫院經濟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做好低值易耗品的管理就非常重要。

按照會計準則的定義,低值易耗品是指那些不能作為固定資產的各種用具物品。例如,工具、管理用具、玻璃器皿、勞保用品及在業務周轉中使用的容器等,其特點是單位價值低、使用期限相對于固定資產較短,在使用中基本保持其原來實物形態的資產。事業單位、醫院則將低值易耗品定義為:單位價值一般辦公用品在1000元以下,醫療器械在1500元以下,使用年限在一年內及超過一年的一個周期,不能作為固定資產的物品。

醫院是比較特殊的行業,在經營當中涉及大量的消耗材料、低值易耗品、大型儀器和設備,這些材料和醫療設備種類繁多,少則幾百種,多則上千種,金額又不是很大,涉及面較廣,全院幾乎所有的科室和部門都會或多或少的領用并使用,加上各科室和各部門都認為,領回去的各類低值易耗品的成本已經全部分攤到本科室的收益中,費用已經全部由本科室承擔,對于后期的管理和保存也就不夠重視,而某些單位價值較高、體積又比較小的設備和工具、器具,如果科室不妥善保管就很容易丟失,財務部門也較難監控,所以財務部門要管理好全院的低值易耗品是有一定難度的。

鑒于低值易耗品管理的工作量很大,單純靠人工管理,做到分厘不差確實很不容易,目前筆者所在的醫院已經實行庫存物資信息管理系統,下設藥品管理系統、衛生材料管理系統和總務后勤物資即辦公用品等信息管理系統,運用電腦軟件對各種物資實行信息化管理,軟件系統比較完備。試運行近五年,總的來說效果還是比較理想的,各種庫存物資從計劃、采購、領用及盤點清查均實現了信息化管理,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處,亟待改進。

二、醫院低值易耗品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按新會計制度重新分類后,采購制度和程序不夠規范

從2012年1月1日開始,根據會計準則規定,醫院的固定資產按新標準劃分,專業設備單位價值在1500元以下,一般設備單位價值在1000元以下,耐用期在一年以上的醫療器械、器具、辦公用品、家具及維修用具等,不構成固定資產的財產物資劃定為低值易耗品。目前,醫院對低值易耗品的采購制度和程序不像設備類固定資產采購那樣明確,市場上的低值易耗品也存在以次充好、魚龍混雜的現象。醫院低值易耗品的入庫和領用已經實行電腦信息管理,衛生材料倉負責醫療器械低值易耗品入庫和出庫的管理,總務科倉庫則負責一般辦公用品低值易耗品的入庫和出庫的管理,兩邊倉庫都沒有制定具體的低值易耗品的采購制度和采購流程,管理比較粗糙,不夠全面細致。

(二)各部門對低值易耗品的成本核算不夠重視

各部門在購入、使用低值易耗品時沒有引起相應的重視。按照醫院會計制度規定,低值易耗品是作為庫存物資的一個明細科目進行核算,其成本的分配與衛生材料和其他材料一樣,采用一次攤銷法,將低值易耗品的價值記入科室的成本中,這種方法簡便易行,但是明顯不符合低值易耗品的特征。因為衛生材料和其他材料的價值是一次性轉移到醫療服務等中去,而低值易耗品可以多次重復使用,其價值是逐步轉移到醫療服務等中去的。所以,這種核算和管理的方法存在問題,使在用的低值易耗品處于管理的盲區,科室部門無賬可查,極易造成這部分資產流失。

(三)管理流程不夠完善

目前各科室對于采購程序不是很清楚,各科室需要某項低值易耗品時,有時就直接打電話報告采購員,叫采購員按他們的要求去采購,或者科室平時不做計劃,只在急需的時候用現金自行采購,到財務部門審批報賬時才在財務部門的監督下,補充辦理入庫手續,極容易導致零星采購的低值易耗品失去財務部門的監督控制,從而導致醫院的資產流失。

(四)財務部門缺乏監督檢查措施

目前按照醫院會計制度的規定,不強制要求財務部門一定要建立一整套本醫院的低值易耗品的明細賬,只要求有總分類賬,至于是否有無二級、三級明細賬及科室卡片賬則沒有強制性的要求,所以財務部門與各科室的低值易耗品不知道怎么對賬,如何核對賬目,特別是新的醫院會計制度實行以后,把原來大批量的單位價值較低的固定資產重新分離出來,作為低值易耗品進行管理,對于這些低值易耗品數量繁多,金額不高的工具、器具及辦公用品等科室不太積極管理,使得這部分低值易耗品處于財務管理的盲區,極易造成醫院資產的流失。例如,各科室的桌椅板凳等。

(五)內部管理和控制不夠健全

醫院沒有制定相應的管理措施和辦法去監督和管理低值易耗品,財務部門和審計部門也沒有相應的制度來約束各科室和各部門低值易耗品的使用情況,更沒有定期和不定期派資產管理會計下到各科室各部門去實地盤點清查,及時了解情況,對于低值易耗品如何進行管理和控制還處于摸索階段,對于低值易耗品如何管理,怎么管理,如何監督和控制目前還處于一個真空的狀態,極容易造成財務部門對于全院各科室的低值易耗品只有大致的心中有數,而明細數量和各科室的實物是否能符合不是很確定,是否在用、是否能用也不是很了解,極容易給各科室各部門竄空子,隨意處置低值易耗品,造成醫院資產的損失。

三、加強醫院低值易耗品管理的建議

當前,加強低值易耗品管理,防止資產流失,提高資金使用效率是財務管理工作的重點之一,針對低值易耗品管理的現狀,本文擬提出如下建議:

(一)按照新醫院會計制度,規范低值易耗品各級明細賬的管理

嚴格按照新醫院會計制度的規定,專業設備單位價值在1500元以下,一般設備單位價值在1000元以下,耐用期在一年以上的醫療器械、器具、辦公用品、家具及維修用具等,不構成固定資產的財產物資均劃定為低值易耗品進行管理,財務部門應設置低值易耗品一級總賬和二級明細分類賬,庫存物資明細賬會計管理三級明細分類賬,各科室和各部門設置卡片明細賬,并嚴格進行登記和匯總,財務部門每年要至少二次會同庫存物資管理部門與各科室和各部門對低值易耗品進行實地盤點清查,核對賬目,對于盤盈盤虧的低值易耗品要用時查明原因,對于是由于各科室責任管理人疏忽大意,造成各科室低值易耗品丟失的,應追究各科室責任管理人的責任,盡最大可能保全醫院的國有資產。

(二)各部門對低值易耗品實行責任制管理

各科室和各部門應確定一個專門的資產管理員,由資產管理員負責建立一套比較詳細的數量金額備查賬,記錄屬于本科室和本部門的低值易耗品,賬本上應相應的記載各低值易耗品的領用日期、數量、金額及產地,最好也把質量三包卡上的資料也一并做個記錄,以備日后需要維護和保養時有個參照。平時,各科室的資產管理員應對本科室的低值易耗品定期或者不定期進行盤點,及時與財務部門核對賬目,對于已經損壞不能使用的低值易耗品要詳細清點,并匯報科室負責人、采購部門與財務部門,及時更新。

(三)完善低值易耗品的管理流程,規范采購程序

參照衛生系統的管理辦法及相關資料,確定低值易耗品的采購范圍,在負責人的組織下有目的、按計劃進行審批采購,特別是對于醫院科室病房需要新購大量低值易耗品時,更需要統一采購審批,以比較經濟合理的價格進行采購。精細到每一步采購流程,明確所需低值易耗品的采購范圍、會同審計部門制定采購嚴格的審批程序,嚴格遵守貨比三家的問價原則,嚴格執行付款審批程序,做到能采購到既經濟又實惠的低值易耗品,為醫院節約資金。按采購制度,由醫院采購部門根據市場情況和使用科室要求,與信譽好的商家聯絡,采用招標或訂購的方式,選購優質、低價且能夠落實售后服務的低值易耗品商家。購買前由使用科室人員一同審驗樣品,以確定可用性。相應的售后服務信譽卡、保修單等交由使用科室保管。

(四)強化財務部門和審計部門的監督檢查措施

醫院財務部門和審計部門應定期和不定期的檢查各科室和各部門的低值易耗品的使用情況,采購新設備的采購計劃,各庫存物資管理部門是否嚴格執行各科室的低值易耗品的采購計劃,監督檢查各采購程序是否合理,是否經濟,審查各科室重復大量采購是否有必要,檢查各科室是否認真管理屬于本科室的低值易耗品,檢查低值易耗品的報廢是否真實,有沒有相關修理部門的鑒定意見,檢查各科室是否存在浪費現象。

(五)建立健全各科在用低值易耗品管理和控制制度

醫院財務部門應建立健全低值易耗品管理制度,明確低值易耗品管理的內容,各科室平時做到制度上墻,相應地建交損害賠償制度,各科室成員之間也應形成相互約束和相互監督的義務,做到相互提醒,科室成員應積極配合科室資產管理員做好低值易耗品的管理工作,多留意工作中的細微之處,盡可能地保管好本科室的資產。財務部門應經常組織各科室和各部門的資產管理員進行相關的資產管理的培訓和學習,讓他們對財務制度的要求和監督能更多地了解,明確各自的職責,配合財務部門管好全院的資產,使醫院的資產能得到充分的利用,促進醫院向前發展。

(作者單位為柳州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第二附屬醫院)

參考文獻

[1] 黃娌君.從小件細節入手――淺談醫院低值易耗品管理[J].中國衛生產業,2013.

第4篇

方法:加強各環節質量控制管理,嚴把采購關,規范庫房管理,完善科室使用制度,職能部門嚴格監管,加強醫務人員一次性無菌用品安全管理使用知識培訓。

結果:有效杜絕了不合格產品購入,保證了一次性醫療用品的安全使用,避免了給患者帶來的安全隱患。

結論:做好一次性醫療用品的規范化管理,是控制醫院感染率,確保醫療安全的重要保證。

關鍵詞:一次性無菌醫療用品規范化管理

【中圖分類號】R-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1-0457-01

為保證一次性無菌醫療用品的安全使用,為臨床提供重要保障,我院有關職能部門、設備部門和消毒供應中心加強了對一次性無菌醫療用品各環節的監督和管理,提高了質量監測覆蓋率及執行力。從進貨、驗收、貯存、發放,到臨床使用,回收處理各個環節嚴格控制,有效監管,做到了購進制度化,驗收規范化,管理科學化,為降低醫院感染發生率,提高醫療質量,保證患者生命安全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現將我院對一次性使用無菌醫療用品規范化管理實施措施介紹如下。

1提高認識,規范管理

一次性使用無菌醫療用品的質量及在臨床使用過程中的管理不僅關系到病人的健康、生命安全和感染控制。因此各醫療機構有責任、有義務不斷加強其管理的規范化,并將其列為醫院感染管理的重要一環,并嚴格按照《醫院感染管理辦法》規定,進一步加強管理[1]。為規范一次性使用無菌醫療器具的生產和確保產品的安全使用,衛生部會同相關部門先后頒布了有關一次性輸液器、注射器、輸血管等產品的國家標準,分別從物理、化學、生物等方面規定了強制性要求。專門對醫療機構采購、使用一次性無菌醫療器械及其用后處理等環節進行了明確的規定。我院在實施規范化管理措施中,職能部門首先加強全院醫護人員一次性無菌醫療用品安全管理和使用知識培訓,強化醫院感染控制意識,加大監管力度。設備科和消毒供應中心嚴格按照相關規定,完善并落實相關制度,規范操作流程,建立一次性使用無菌醫療用品管理流程:統一采購,索證檢驗,質量驗收,建立帳冊登記,規范貯存保管、發放、用前安全檢查、發生不良反應追查問責、無害化回收處理。

2規范化培訓

所有員工都應該接受培訓,不斷提高思想素質和職業素質。首先要加強職業道德教育,對工作有高度的責任感,認真履行崗位職責,工作嚴謹、慎獨,保障臨床需求。其次,要加強專業培訓,定期組織學習各項規章制度,一次性無菌物品規范化管理、消毒滅菌,預防醫院感染等理論知識。質檢人員要加強自身業務素質的提高,全面熟練掌握各項檢測技術和操作規程,以便肩負質量檢測及帶教指導工作。

3控制環節質量的管理對策

3.1嚴格控制產品采購。采購是一次性使用無菌醫療用品的第一環節,也是管理的最重要的環節,我院所用一次性無菌醫療用品必須由設備部門統一集中采購,使用科室不得自行購入。對購入物品首先進行索證檢查,核驗證件,要具有三證或質檢中心出示的質量檢測報告,這是決定物品是否符合資質要求能否購入的首要條件及關鍵步驟,若證件不全或過期,則說明生產企業或經營單位不具備相應的能力,故應嚴格把關,對證件齊全的無菌物品應進行嚴格的質量驗收,查驗每箱(包)產品的檢驗合格證、生產日期、生產和滅菌批號及滅菌標識和失效期等,進口的一次性導管等無菌醫療用品應具有無菌日期和失效期等中文標識。杜絕不合格產品流入醫院。

3.2規范庫房物品管理。消毒供應中心應確保一次性無菌醫療用品驗收、貯存保管、發放各環節的質量控制,應有專人負責并建立登記帳冊,認真登記物品名稱、規格、數量、型號、批號,做好出入庫、發放、回收登記,隨時掌握各科室物品使用動態需求,設置合理的庫存量,避免超量貯存,按照有效日期順序擺放并合理安排發放,防止物品過期。質檢人員應進行質量驗收,對不同批號,不同生產批次抽樣做生物監測,理化監測,檢測合格后方可使用,并記錄備案。按照管理規范要求,庫房環境應陰涼干燥,通風良好,潔凈整齊,溫度保持在20℃-25℃,濕度保持在50%-60%,物品放置距地面20cm,距墻面10cm,距天花板50cm。有資料統計,一次性無菌物品領取后在清潔區無菌物品存放間拆開外包裝,其空氣微生物含量可以從原來平均165.38cfu/m3降至88.46cfu/m3[3]。因此,應根據每日使用量拆除外包裝后由一次性無菌物品庫房送入一次性無菌物品發放間,按一次性無菌物品存放要求分類有序存放,更有效的避免無菌物品二次污染。

3.3完善科室使用制度。按照領取-使用-醫療廢物處置環節進行細節管理,完善一次性無菌物品科室使用環節管理制度。臨床、醫技科室在進行醫療護理操作時,應確保物品在使用環節中的安全,禁止使用非正常途徑提供的物品,嚴格按照一次性無菌物品使用管理規范,做到使用前認真檢查產品質量,使用中發現問題及時向有關部門反饋,并注意按有效期順序存放和使用,禁止使用過期物品,禁止重復使用一次性無菌物品,使用后一次性無菌物品嚴格按照醫療廢物分類處置要求,確保使用安全和無害化處理。應建立熱源反應追查制度。設備科、供應中心應與使用科室充分溝通,及時聽取反饋,滿足其使用要求。

3.4職能部門加強監管。醫院感染管理科室應履行對一次性使用無菌醫療用品采購、貯存保管、發放管理和回收處理的監督檢查職能,與護理部共同負責監管全院醫護人員對一次性無菌用品管理制度執行情況,并規范操作使用,促使各項規章制度的有效落實和操作流程的規范化管理。隨時對產品質量進行監督檢查,及時收集使用過程中所發生的各種不良反應及有關情況,并將其向設備科、消毒供應中心反饋,及時避免因不規范操作行為給患者造成的安全隱患。

參考文獻

[1]鐘秀玲,郭燕紅,黃虹,等.醫院供應室的管理與技術[M].2版.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2006:72,74

第5篇

一、我國藥品管理現況1.1、藥品管理現狀現在,藥品管理在醫院管理中的地位已引起決策者的重視,在藥品管理的每個環節都投人了人力物力,加強藥品管理的規范化和標準化,使我國醫院藥品管理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以往醫院中藥品管理制度不健全、藥品保管紊亂、用藥不合理、藥物品種雜、藥品價格亂等問題得到了較好的解決。除此之外,大部分醫院還加強了、品使用的管理、“有效期”藥品的管理以及無失效期藥品的管理等細節問題,使醫院管理的深度和信度有了質的提高。1.2、藥品管理的趨勢隨著時代的進步和市場經濟的發展,醫院藥品管理有向信息化、集約化發展的趨勢。計算機技術,條形碼技術在醫院藥品管理中的應用,藥品編碼、數字化都體現了藥品管理的信息化方向。而近年興起的經濟核算方法則是醫院藥品管理集約化發展的特征。

二、運用經濟核算加強藥品管理2.1、經濟核算經濟核算就是利用價值的形式,通過記帳、算帳的方法,對衛生保健服務的勞動消耗和成果進行記錄、計算、分析和對比,力求用盡可能小的勞動消耗取得盡可能大的社會、經濟和環境效益。經濟核算的興起和發展為醫院實現保證一定服務水平前提下,控制藥品消耗而降低成本的目標提供了較好的方法。現有的許多醫院經濟核算系統只是針對醫院的整體產出以及醫療科室的效益問題進行經濟、成本核算,但卻很少涉及到現今醫院經營環節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藥品的管理。作為目前我國醫院收人的重要來源,忽視了藥品的管理就不可能真正實現控制成本、增加效益的目標。2.2、藥品管理中的經濟核算辦法在藥品的具體核算過程中,為了核算反映和監督醫院藥品購人、銷售流轉的全過程,財會部門應設置和“藥品”、“藥品進銷差價”兩個總賬科目,核算藥品的購人、領發、銷售,以及藥品成本和藥品進銷差價。2.3、經濟核算應注意的問題準確計算藥品收人。藥品收人總額包括醫院購進藥品和自制藥品收人,含藥品經營成本、加成收人、折扣收人、加工增加值等所有收人。符合國家規定的藥品折扣收人必須計人藥品收人。保證藥品收支結余的正確性。

三、經濟核算管理的擴展方法3.1、物流技術應用現代物流技術的興起和發展為醫院實現保證一定服務水平前提下,控制藥品消耗而降低成本的目標提供了較好的方法。它可以應用在包括藥品的需求分析及預測、訂單處理、自制藥劑的生產及運輸、藥品的倉儲以及藥品的臨床使用等方面。其應用于醫院藥品管理的核心是各臨床科室采用適時的按需實物分配。這樣可以在保證服務水平較高的情況下實現成本的最低,特別是各科室的庫存成本。而醫院內藥房或藥劑科則可以通過這種分配保證低庫存水平下的供給,并實現對臨床科室高服務水平的支持。3.2、高低限量法在藥品的庫存管理。核心就是用計算機統計特殊時期藥品出庫量、新藥出庫情況、長假期間處方量及藥品銷售額,根據這些數據確定藥品存儲量,盡量降低存儲成本。在實際操作過程中,藥品的高限量是指庫存量達到該上限時應停止采購藥品,這一庫存量將保障藥品某段時間的供應;藥品的低限量指庫存量降到這個點時應及時采購藥品,這一庫存量保持在下次采購到貨之前藥品不斷藥。醫院可根據自身情況制訂出合適的高低限,例如每種藥品的高限量可定為該藥品20d用量,低限量則是其10d用量。因為藥品用量具有不穩定性,可每兩、三個月進行一次全面調整,平時若單個藥品流通數量變化很大,可及時調節該品種高低限量以保證藥品供應或防止藥品積壓。高、低限量的使用,避免了傳統上人為憑記憶及經驗等方法進行請領藥品的弊端,同時也不會造成一些藥品的積壓或漏補現象。但在應用中需注意特殊時段所需藥品的高低限量應經常進行跟蹤調節,保證沒有藥品脫銷現象發生。3.3、ABC分類法ABC分類法屬于運籌學方法,運籌學是近40年發展起來的一門新興學科。它的目的是為決策者在決策時提供科學的依據,它是實現管理現代化的有力工具。運籌學在自然科學及社會科學中都得到了極為廣泛的應用。ABC分類法屬于運籌學中的庫存理論。這種方法是根據價格及在醫院醫療工作中的重要程度對藥品進行分類。然后針對不同類的藥品建立不同的訂購和存貯模型,采用不同的庫存策略。ABC法對醫院現行的庫存策略改變不大,但對經濟效益的提高效用十分顯著困。通過以上對我國現階段藥品管理現狀的描述,對藥品管理方法和發展趨勢的介紹,可見經濟核算方法是現代醫院藥品管理的重要方法之一。如果正確的利用經濟核算方法,是能夠加強藥品管理的質量,是能夠提高醫院的社會和經濟效益的。

第6篇

[關鍵詞] 供應室;質量安全管理;信息系統

[中圖分類號] R197.324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3)06(c)-0160-03

醫院中心供應室(CSSD)承擔著全院醫療器械、物品的清洗以及的醫療用品包裝、清潔、回收、消毒、滅菌、貯存、發放等工作,是醫院工作中的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中心供應室對醫療用品的消毒滅菌質量直接關系到醫院感染的發生率,中心供應室的工作質量對醫院的醫療護理質量具有非常大的影響[1-2]。隨著醫院不斷發展,運用各種高新醫療技術指標不斷增加, 信息科學的快速發展,如今的大型醫院都已經用上了醫院信息系統(HIS),應用該系統后,方便了群眾就醫,也提升了醫療服務水平。中心供應室的發展也要跟上時代的發展,為供應室的現代化管理提供了新的內涵。筆者依托醫院局域網,研制了一套供應室質量安全管理信息系統,旨在進一步加強供應室科學化、規范化管理,改善供應室工作質量[3-4]。該信息系統經過一年的使用,取得良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軟件介紹

1.1 系系采用基于Internet網絡的B/S(Browser/Server)和C/S(Client Server)模式系統

采用NTServer 4.0(簡體中文版) 服務器操作系統;采用MSVB 6.0(簡體中文版)開發。中心供應室管理程序為標準的Window應用程序。全部管理信息系統有8個模塊,系統管理模塊、行政管理模塊、發放物品管理模塊、收回物品管理模塊、物品庫房管理模塊、查詢模塊、物品到期提醒模塊、預算管理模塊。操作系統:服務器端中文Windows NT 4.0;客戶端中文Windows XP,醫院管理信息系統與供應室管理信息連接,信息資源按不同權限與需求,實現局域網內共享[5]。見圖1。

1.2 系統功能介紹

該系統是以規范化、標準化的供應室管理為目標,以工作人員信息、各類物品管理、工作質量控制為主要管理對象。包括系統管理模塊、行政管理模塊、發放管理模塊、收回管理模塊、物品庫房管理模塊、查詢模塊、物品到期提醒模塊。信息系統根據計劃,發放物品。對高壓滅菌物品、一次性無菌物品庫房、貯備庫房進出、進行各類物品的匯總并及時顯示各類物品的使用信息,為無菌物品的制作、物品采購提供了參考[6]。

發放和收回管理模塊主要是管理無菌物品。在規定時間內,各臨床科室根據實際需要,向供應室遞交各種干熱滅菌、高壓、一次性無菌物品需求數量和品種。該管理信息系統可以對需求信息進行準確、及時地分析、歸類。同時各科室也可以通關該系統及時觀察各類物品的使用情況。每月末,系統生成各類報表,為經費成本核算的制定提供客觀數據。見圖2。

1.3 供應室運行成本的比較

統計2010年、2011年、2012年供應室質量安全管理信息系統的成本,并進行比較。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17.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數據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以P <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與2010年供應室成本比較,2011、2012年供應室成本(元)明顯減少,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安全管理信息系統(件數)的使用為供應室工作提供了通暢、準確、及時的數字化信息,明顯提高了供應室工作效率和提升了管理質量。見表1。

3 討論

《供應室質量安全管理信息系統》改善了醫院供應室信息交流和業務流程方式,滿足了醫院管理部門和需求科室對信息共享信息處理和的需要,促使醫院供應室數據信息能夠更有效地發揮作用。供應室質量安全管理信息系統的開放利用促進辦公自動化水平,工作效率明顯改善,運營成本明顯下降,導致醫院的整體管理水平明顯提高,增強了市場競爭能力[7-8]。

《供應室質量安全管理信息系統》的穩定運行為醫院管理部門提供了一套加強管理的技術手段,為醫院經營核算提供了準確、及時的數據,同時啟到了對供應室內醫療器械質量安全監督作用。政府的管理部也能夠全面、及時、高效地掌握各種數據的動態信息。

供應室通過網上物資采購計劃的審批和制定,改善預算管理,采購行為更加透明;通過對供應物室的物品的監控與跟蹤,醫院的各級管理者通過系統可以以及時觀察到物品的數量及價值,可以迅速的觀察成本數據,增加了對風險和成本的控制;提高管理及服務標準。《供應室質量安全管理信息系統》通過與醫院 HIS系統的無縫鏈接,為醫院的經營核算提供有效平臺依據,為醫院的管理者科學決策提供了準確的數據[9]。

研究顯示,與2010年供應室成本比較,2011、2012年供應室成本元,明顯減少,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安全管理信息系統的使用為供應室工作提供了通暢、準確、及時的數字化信息,明顯提高了供應室工作效率和提升了管理質量。

沒有信息系統管理的時候,工作人員在制定計劃時,無論在數量還是品種比較盲目,數量和品種都不精確。所以導致無菌物品準備過少時,需要二次配送人員,浪費人力、物力。 物品準備過多時,無菌物品返室過多, 需要重新消毒,增加了成本。而供應室質量安全管理信息系的應用可根據信息系統提供計劃,精確地為消毒物品準備。顯著降低了運營成本。供應室可以做到了最佳成本效益進行物品管理[10]。

這種發放物品、下送下收、物品采購、經濟核算等方面應用,滿足了及時、準確、通暢的信息處理要求,拋棄了工作人員手工記錄統計的繁瑣工作,通過計算機的計算方式,有效避免了人為計算的錯誤。應用該系統進行操作,一人不到3 h就能完成統計、核算,而且結果準確,制表整潔、清晰。數據的共享,各部門之間信息通暢,在物品管理上,相互之間協調性同時得到加強。醫院也得到了比較好的管理。保證物品供應的質與量需要及時、準確的信息。每周供應室人員將物品領換數、消耗數、質量檢測結果等數據輸入計算機進行分析。如果本室物品準備數與各科室交換物品數基本相當時,表明目前患者數量比較大, 要增加物品基數, 防止出現供不應求的現象, 貽誤治療工作。例如某科多次,連續數日更換大容量注射器時,及時反饋護士長增加基數。調整物品供應數量, 才能掌握供應工作的主動[11]。

該系統也可以直接觀察各類物品檢測的指標; 定期分析不合格物品的程度、品種、性質、責任者具體資料。提供質量失控的相關數據信息,導出質控圖,有效地、正確地指導工作。例如注射器熱原檢測多次出現陽性, 通過統計分析,可以顯示,到底是哪一種規格的出現了不合格現象,不合格率是多少。可以按系統提示的流程和標準篩查每個環節, 可以快速、便捷地找到問題所在和責任者,并分析原因,到底是質量檢測操作問題還是清洗、消毒環節的問題。針對問題進一步整改。這種質控管理方法可以有效地避免由于人為原因而導致的單一問題反復發生[12]。

總之, 供應室質量安全管理信息系統實施信息化管理實施和應用,改善了供應室質控工作水平和管理工作;節省了時間、人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促使供應室物品供應工作由被動轉向主動。通過對供應室準確、及時數據信息共享,促進了供應室與臨床科室、供應室與職能部門理以及供應室內部溝通,改變了過去供應室管理人員憑經驗、憑直覺進行管理。供應室科學化、信息化和標準化管理明顯改善,全面改善了醫院臨床使用醫療器械質量安全,具有很大的指導意義,同時也避免了由于醫療器械產品質量而發生的醫療事故,提高了各級的質量管理效率以及供應室工作效率,為我們創建一流的現代化供應室提供科學保障,確保臨床應用醫療器械質量安全是人民生命健康與安全的發展方向。

[參考文獻]

[1] 毛樹松,李祖珍,會云廈.護理信息學[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0:275-298.

[2] 陳玉蘭,殷秀偉,賀彬. 消毒供應室風險管理的探討[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8,8(14):3363-3365.

[3] 李之洋.論公共管理信息系統的建構[J].四川行政學院學報,2004,(3):9-10.

[4] 羅維英.現代醫院供應室質量管理發展方向淺析[J].醫藥世界,2006, 4:66-67.

[5] 劉薇群,李佩珍,肖松梅.供應室信息化管理與成效[J].護理管理雜志,2003,3(1):34-35.

[6] 王蘭杰.加強消毒供應室工作的質量管理[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5, 5(16):3135.

[7] 趙志娟.供應室護理工作中的風險及防范[J].中國醫藥指南,2012, 10(9):316-317.

[8] 陳玉平,舒承婷,劉玲.供應室護理管理人員職業危害知識和防護行為的調查[J].護理研究,2009,23(1A):28-30.

[9] 劉俊蘭,韓冬雪,陶有才.醫院供應室管理信息系統的開發與實踐[J].醫院管理雜志,2007,2(11):779-780.

[10] 陳春濤,盧祖洵,孫傳彬.醫院數字化建設的探索[J].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07,23:47-50.

[11] 葉玉珍.醫院消毒供應中心管理進展[J].護理實踐與研究,2007,4(8):80.

第7篇

整形美容手術室護理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環境管理制度不健全:手術室內空氣的消毒情況對醫院感染的發生有直接影響,若未及時對手術室內物體表面及空氣進行有效消毒滅菌,手術室人員流動性大,或者手術次數過多、接臺時未能夠徹底消毒,均可導致醫院感染發生,而環境管理制度是否完善直接決定了護理人員對環境消毒滅菌工作的執行情況[2]。

物品管理制度不健全:整形美容手術中醫療器械是必用、常用及反復使用的物品,醫療器械的消毒滅菌質量對醫院感染的發生有直接影響。醫療器械由于進行手術之后會殘留血跡或污物等,若未徹底將之清潔干凈就會導致感染發生[3]。同時手術中需要的藥品、用具等在使用前存放不當,也可導致使用時引發感染。此外,手術中所需要的物品由于存放、缺貨等問題,導致手術時不能夠及時獲得,延長了手術時間,使患者發生醫院感染的概率增加。

人員管理制度不健全:在整形美容手術中,醫護人員攜帶細菌、病毒進入手術室是一個重要風險因素,在對醫護人員管理時若存在制度不健全,會使醫護人員對無菌操作流程不夠重視,進而導致醫護人員在進入手術室時忘記更換手術室專用鞋、佩戴一次性手套和帽子等事情,進而引起醫院感染發生[4]。同時,護理人員不夠重視術前所需器械、用品、藥物的清點,導致手術時不能及時提供,進而使手術時間延長,增加患者發生醫院感染的概率。此外部分護理人員護理專業知識不足,在執行專業技能操作時存在不當操作,也可導致醫院感染的發生。

整形美容手術室護理管理風險的預防和控制

手術室院內感染管理規章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一項重要措施,是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的一個關鍵點。在整形美容手術室護理管理中,應加強感染科室工作人員定期對手術器械、物品及環境進行評估和檢測的管理,以及時發現問題或發現潛在問題并及時匯報,制定科學合理有效的處理措施進行處理,使感染得到有效預防和控制。還應該指派專業管理人員定期監測手術室所用器械、物品及環境的微生物,監督相關人員落實各項消毒隔離工作,一旦發現可引起醫院感染的風險因素及時匯報、處理,定期綜合評價預防控制感染的效果。

在環境管理上面應注意手術室的合理布局,手術間應根據不同用途合理分開,例如將手術室內分為污染間、感染間和潔凈間,對于一些有感染性的手術應在感染手術間內進行相關手術操作,手術結束之后將該房間內的一切物品嚴格按照感染手術的相關處理措施進行處理[5]。同時建立并完善嚴格的手術室消毒管理制度,手術完成之后嚴格對手術室內地面、物品及空氣進行消毒處理,每日對空氣進行2次常規消毒,在手術結束后及手術開始前均必須嚴格實施消毒清潔措施,消毒完成之后減少手術室內人員流動。此外,應詳細評估手術室中所有物品、器械及環境的監測指標,若有超標情況發生,及時向有關科室及上級領導匯報,及時分析、討論造成超標的原因,制定有效的護理措施,控制微生物菌落?盜吭謖?常范圍內[6]。

在手術物品管理上應定期檢查手術室內一次性無菌物品,檢查內容包括有效期、滅菌日期、包裝有無破損等,若發現問題及時進行處理,對于不能使用的無菌物品要嚴格遵循醫療廢棄物品的相關處理條例進行處理[7]。手術器械須經過高壓蒸汽滅菌消毒后才可使用,而不能進行高壓滅菌消毒的物品可采取低溫等離子滅菌消毒。

在人員管理上應完善醫護人員責任制度,加強院內感染相關知識培訓,并強化預防感染的意識。要求進入手術室的所有工作人員均需要嚴格執行手術室內的規章制度,若有違反規章制度中相關條例的情況,給予相應的懲罰,以提高工作人員預防感染意識,有效提高對醫院感染的預防和控制效果[8]。

第8篇

一、為加強我院特殊管理藥品的監管,有效預防、控制和消除特殊管理藥品突發安全事故的危害,保障公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實施條例》、《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管理條例》、《醫療用毒性藥品管理辦法》、《放射性藥品管理辦法》及《易制毒化學品管理條例》,結合我院實際情況制定本預案。

二、本預案所稱特殊管理藥品包括麻醉藥品、精神藥品、醫療用毒性藥品及放射性藥品。

三、成立特殊管理藥品突發事件應急處置領導小組。

醫院成立由特殊管理藥品突發事件應急處置領導小組,由醫院院長擔任組長,業務院長和分管藥劑科的院領導擔任副組長,成員包括藥劑科相關負責人、各臨床科室主任、放射科主任、設備科主任及其他相關責任科室主任,其職責如下:

1、修訂醫院特殊管理藥品突發事件應急處理預案。

2、研究制定醫院特殊管理藥品突發事件應急處理工作措施和程序。

3、負責醫院特殊管理藥品突發事件應急處理專業隊伍的建設和培訓。

4、醫院特殊管理藥品突發事件應急處置領導小組實施統一指揮、監督和管理,并及時向省、市衛生行政部門、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及其他相關部門報告。

四、特殊管理藥品突發事件的預防與控制

(一)加強對特殊管理藥品法律法規和特殊藥品應急知識的宣傳、培訓,提高防范意識。

(二)加強特殊管理藥品日常監管,制定和落實預防特殊管理藥品突發事件責任制,一旦發現隱患和突發事故苗頭,及時采取應對措施。

(三)加強特殊管理藥品使用環節的監管,定期檢查特殊管理藥品使用執行有關法律法規的情況,使用環節的購進、運輸、儲存、保管、調配、使用情況,及其問題整改落實的情況;

依法對使用特殊管理藥品突發事件組織調查、確認和處理,并負責有關資料的整理和情況的綜合匯報。

五、特殊管理藥品突發事件的預防與控制的報告與處理

(一)

特殊管理藥品突發事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啟動應急程序:

1、特殊管理藥品濫用,造成1人以上死亡或者3人以上嚴重中毒。

2、麻醉藥品、第一類精神藥品流失、被盜。

3、醫療用毒性藥品中屬劇毒物品流失、被盜。

4、放射性藥品流失、被盜。

4、發現麻醉藥品、精神藥品濫用成癮人群。

(二)特殊管理藥品突發事件應急處理按以下程序進行:

1、立即采取控制危害擴大的措施或者對現場進行控制。

2、立即向縣、市衛生行政部門、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及其他相關部門報告,報告內容包括:事故發生時間、地點、事故簡要經過、涉及范圍、死亡人數、事故原因、已采取的措施、面臨的問題、事故報告單位、報告人和報告時間等。

3、采取必要的藥品救治供應措施。

4、事故的分析、評估、研究應對措施。

(三)任何科室和個人都不得瞞報、緩報、謊報或者授意他人瞞報、緩報、謊報特殊管理突發事件。

六、本預案適用于我院特殊管理藥品在銷售、儲存、保管和使用等環節中,

突發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人體健康嚴重傷害和嚴重影響公眾健康的社會問題的應急處理。

此應急預案從之日起實施。

第9篇

摘要目的:探討品管圈活動對消毒供應中心濕包的控制作用。方法:消毒供應中心成立品管圈,通過品管圈的活動步驟,運用品管圈質量管理常用手法和工具對濕包產生的原因進行分析,制定對策并實施,達到降低濕包發生率。結果:濕包發生率由實行品管圈管理之前的1.30%降至為0.12%,實行品管圈管理前后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結論:品管圈的運用減少了濕包的發生率,提高了消毒供應中心的無菌物品的質量,降低了醫院感染的發生。

關鍵詞 品管圈;消毒供應中心;濕包;探討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5.05.064

消毒供應中心是對可重復使用醫院器械清洗、消毒、包裝滅菌的重要場所,而壓力蒸汽是目前醫院首選滅菌方式,滅菌后出現濕包則視為滅菌失敗。品管圈(QCC)活動從尊重人性出發,通過輕松愉快的現場管理方式,使員工自動、自發參

作者單位:330006南昌市江西省人民醫院消毒供應中心

李淑玲:女,本科,副主任護師,護士長

通信作者:胡國風,女,副主任護師

基金項目:課題為江西省科技廳基金資助(20133BBG70046)

與管理活動,在工作中獲得滿足感與成就感[1]。我科于2013年1月在保證臨床及手術室無菌物品供應前提下,將“品管圈”活動應用到濕包控制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收集實行品管圈前2012年1~6月滅菌包

12.2萬個,各種原因產生的濕包1586個;實施品管圈活動后,又收集2013年1~6月滅菌包12.8萬,各種原因產生的濕包154個。

1.2方法

1.2.1成立品管圈、確定圈名、圈徽、圈義建立QCC活動小組,組長由1名領導能力及專業能力強的主管護師擔任圈長,負責組織圈內活動,由護士長擔任輔導員,負責活動內容的監控及成立QCC組織。本小組圈員8名,2名副主任護師,2名主管護師,1名護師,3名消毒員。組織圈員學習QCC的特點、活動內容及要求。確定圈名為“保障圈”,圈義為經過我們大家齊心協力的認真工作,降低濕包的產生,使我們生產的無菌物品合格率不斷提高,保障了患者的醫療安全。

1.2.2主題確定應用頭腦風暴法成立以“控制滅菌物品濕包產生率”的活動主題。

1.2.3現狀調查及原因分析我院為三級甲等醫院,現有1800多床位,每天手術大概120臺左右,手術器械及敷料包大概每天700左右,3臺1.2升的壓力蒸汽滅菌柜每天大概共滅菌10多鍋,工作量及工作壓力大,工作人員難免會有些疏忽,壓力蒸汽滅菌柜不停工作容易出故障。調查2012年1~6月滅菌包12.2萬個,發現濕包1586個,濕包率為1.30%,產生濕包的原因主要有:滅菌排水管路不通暢及蒸汽質量問題;物品包裝不規范;物品裝載不合理;滅菌干燥時間不夠;滅菌物品卸載不當;工作人員操作不當。通過繪制魚骨圖(如圖1)從人、操作、設備、物品等方面進行要因分析。計算各種原因濕包率,尋找改善濕包的方法。

1.2.4目標確定將滅菌包濕包率從1.30%降至0.50%以下。

1.2.5對策制定及實施

1.2.5.1加強員工的培訓,提高工作人員的業務能力,降低濕包率科室經常組織護理人員及滅菌人員學習裝載、滅菌、卸載的要求及相關理論知識,包裝的相關知識及要求,修改并細化了操作流程,各項操作嚴格按照操作規程執行。

加強工作人員質量安全的教育,組織學習濕包的標準。按衛生部《醫療機構消毒技術規范》的要求滅菌處理后的物品包布干燥,消毒包含水量不超過3%,超過6%為濕包。有以下3種情況也算濕包:消毒包外表面出現水滴或包外的化學膠帶包內指示卡有水印;消毒包內出現水滴;消毒包內有被吸收的水分[2]。明確濕包的危害,要求工作人員不能因為工作量大或臨床科室及手術室急用就不按操作規程操作,建立濕包登記制度,并要求品管圈組員定期分析濕包原因。

1.2.5.2嚴格按照滅菌物品包裝質量的要求包裝規范包裝規格,待滅菌包的重量及擺放方法對滅菌干燥十分重要。在滅菌過程中,隨著滅菌包重量和裝載量的增加,干燥時間也會增加。因此,物品包裝時應大小不超過:脈動真空30 cm×30 cm×50 cm,下排30 cm×30 cm×25 cm,重量:敷料包≤5 kg,器械包≤7 kg。包裝時松緊合適,避免應金屬器械過多形成較多的凝冷水而影響干燥。棉質包裝材料應做到一用一洗一換,清潔、干燥。充分干燥待包裝的物品、管腔類器械應用氣槍或95 ℃的酒精干燥,敷料應充分干燥,手感不潮濕方可包裝。

1.2.5.3物品裝載合理,避免濕包的產生混裝時,敷料包應放上層,金屬包放下層,包與包之間不能太緊,如若太緊一是不利于蒸汽穿透,達不到滅菌效果,二是不利于干燥。所有無菌包不能與無菌柜內壁接觸,以免形成的冷凝水打濕包裝材料,引起干燥困難而形成濕包。有盆、盤、碗的器械包放置時應略前傾,穿刺包試管開口應向下,盡量減少積水,以免影響干燥效果形成濕包。

1.2.5.4卸載方法正確在物品冷卻過程中,濕度較高的物品突然與外界大量冷空氣接觸,強烈溫差產生大量冷凝水可導致濕包。因此滅菌后應把滅菌柜門打開5~10 min,待滅菌柜內濕度降至60 ℃以下后才開滅菌柜取物,然后把無菌物品放置于遠離空調或門窗的地方冷卻30 min以上,直至物品溫度降至室溫為止,才能檢查滅菌質量,滅菌合格的方能發放。

1.2.5.5加強滅菌柜的日常監測及保養(1)滅菌前按以下要求進行準備:每天設備運行前應進行安全檢查,包括滅菌器壓力表處在“零”的位置;記錄打印裝置處于備用狀態;滅菌器柜門密封圈平整無損壞,柜門安全鎖扣靈活、安全有效;滅菌柜內冷凝水排出口通暢,柜內壁清潔;電源、水源、蒸汽、壓縮空氣等運行條件符合設備要求。進行滅菌器的預熱。預真空滅菌器應在每日開始滅菌運行前空載進行B-D試驗[3]。(2)適當延長滅菌時的干燥時間。在壓力蒸汽滅菌過程中,蒸汽從氣態到液態的轉換,產生大量的冷凝水,這部分水分必須通過干燥時利用鍋壁的對流熱來去除,將滅菌柜干燥時間由8 min延長為12 min,烘干時間至少30 min。

1.3評價方法觀察比較品管圈活動前的2012年1~6月與品管圈活動后2013年1~6月濕包個數。

1.4統計學處理采用PEMS 3.2統計軟件,計數資料的比較采用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結果

2.1有形成果

2.1.1實行品管圈前后的各項原因引起的濕包率及總濕包率的比較見表1。

2.1.2標準化成果為了持續保持改善后的成果,將改進后的操作標準化,制定了手術器械圖譜、包裝流程、裝載流程、滅菌流程及卸載流程,并開展了相關崗位的專業知識培訓,使滅菌及包裝規范化、流程化,提高了滅菌人員的專業知識及操作技能,降低了濕包率。

2.2無形成果通過品管圈活動工作人員凝集力提高了,個人潛能得到了充分發揮,工作積極性、團隊精神、責任感、溝通能力都得到提高,無形成果顯著。

3討論

3.1品管圈活動提高工作人員的質量管理意識,降低了濕包的產生品管圈活動是全員參與的團隊活動,通過開展品管圈活動,由護士長個人管理轉變為護士人人參與、集思廣益、動態發展的管理模式[4],激發護士的工作熱情,培養積極主動做好本職工作的態度,采用日常監測和定期抽查相結合的方式,使滅菌質量得到持續改進,表1顯示,濕包發生率由實行品管圈管路之前的1.30%降至0.12%,實行品管圈管理前后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有效地降低了濕包率。

3.2品管圈活動激發護士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了工作人員的業務能力通過開展品管圈活動,消毒供應中心工作人員對滅菌質量中有關濕包產生的相關問題,能夠主動查閱相關文獻和標準指南,互相討論,積極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及改進措施,學習氛圍濃厚。通過品管圈活動,規范了包裝流程、裝載流程、滅菌流程及卸載流程,降低濕包發生率,使滅菌質量得到持續改進。

3.3品管圈活動有助于滅菌質量的持續改進品管圈小組成員每天對滅菌過程中出現的濕包問題進行檢查并記錄結果,每月由組長帶領組員對結果進行統計和分析,對發現的問題及時糾正,對存在的隱患進行討論,找出原因和持續改進的措施并立即執行,檢查改進成效,直到出現的問題已經得到妥善解決并且符合質量標準。

通過開展品管圈質量管理模式的活動,消毒供應中心工作人員對引起濕包的原因進行進行了深入的分析,找出存在問題,制定改進措施,并組織實施和定期檢查,以評定措施是否有效,將有效地改進措施形成固定的操作流程,滅菌物品濕包的產生明顯減少,滅菌質量得到有效提高。減少了醫院感染的發生,降低了醫療成本。

參考文獻

[1]李旺君,王利香.“品管圈”活動在護士長夜查房中的應用與效果[J].護理管理雜志,2007,7(5):55-56.

[2]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醫療機構消毒技術規范[EB/OL].(2012-04-05)[2014-01-03].http://wordweudany.com.

[3]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清洗消毒及滅菌技術操作規范[EB/OL].(2009-12-01)[2014-01-03].http://docin.com.

[4]韓平平,呂永杰,趙云霞.探討持續質量改進在消毒供應中心質量管理中的應用價值[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9,19(16):2157-2158.

第10篇

[關鍵詞]精細化管理;介入手術室;醫院感染;預防

[中圖分類號] R61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6)10(c)-0170-03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fine management in the prevention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in the interventional operation room.Methods From June to December 2015,fine management was conducted in the interventional operation room of our hospital.Hospital infec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group was established according to practical work of operation room and work characteristics in our hospital.Fine management was conducted in view of personnel, goods, environment and so on of interventional operation room,fine management was applied to indoor air disinfection,hand disinfection and other work standards.Indoor disinfection,air quality,pollutant treatment and incision infection rate and other indicators before and after fine management in the interventional operation room of pour hospital was given statistical comparison.Results After the implement of fine management,qualified rate of disinfection behavior (95.0%),qualification rate of disposal of pollutants (92.9%) was obviously improved compared with before fine management (76.8%, 61.5%) in interventional operation room of our hospital (P

[Key words]Fine management;Interventional operation room;Nosocomial infection;Prevention

介入手術室簡稱介入室,是醫院內容中將介入設備應用于患者治療的一個手術科室。當前介入治療技術已被廣泛地應用于臨床各類疾病患者的治療,因此介入手術室經常會接收不同類型、不同科室的患者,預防患者出現院內感染也成為介入手術室管理內容中的重點[1]。有研究顯示[2],精細化管理已經成為當前醫院管理中較為常用的一種管理方法,對提升醫院管理水平、效率、質量等均有良好效果。本次研究將以此為據,探討精細化管理在醫院介入手術室預防醫院感染中的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我院于2015年6~12月在醫院介入手術室實施精細化管理,半年時間內共實施手術4016臺,接收男性患者2510例,女性患者1506例,年齡1~90歲,平均(52.1±9.5)歲。實施精細化管理前我院收治患者3768例、污染物檢查26次、空氣質量檢查24次、消毒行為檢查56次;實施精細化管理后我院收治患者4016例、污染物檢查28次、空氣質量檢查25次、消毒行為檢查60次。患者實施手術類型主要為心臟介入診療,涵蓋內、外、婦、兒科等多個科室,主要手術類型包括冠脈、電生理、先心等心血管介入診療及其他手術類型等。

1.2管理方法

精細化管理具體措施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2.1 建立介入手術室醫院感染預防控制小組 建立結合介入手術室實際情況、工作內容、管理規則的介入手術室醫院感染預防控制小組,同時將其融入到醫院、科室、質控組長及質控員的日常感染控制小組內容中,使所屬科室、人員均能認識到介入手術室醫院感染預防控制的重要性。具體來講,介入手術室醫院感染預防控制小組應該主要以自身科室控制為主,通過科室感染預防控制小組建立精細化管理規則,同時將感染預防的理念、措施、規則、標準等多項內容全面告知于參與手術的科室及人員,尤其注重介入手術室自身人員的宣傳與控制,建立優化的、優質的、全面的介入手術室感染預防規則。同時介入手術室感染預防控制小組還應該不斷落實、監督預防規則的實施,將責任落實到各個崗位、人員、事項上,建立定期考核機制并與工作人員的自身利益掛鉤,確保介入手術室感染預防控制小組以及預防規則的作用均得到良好發揮。

1.2.2制定介入手術室預防醫院感染流程規定 介入手術室醫院感染流程規定主要應該針對室內人員、物品、環境等三項內容實施精細化管理。首先在人員管理上,針對接受介入手術治療的患者護理人員應該對其進行術前衛生知識、感染預防等健康教育,協助患者做好術前皮膚清潔、血液檢查、免疫檢查等手術準備并做好各項檢查指標記錄工作。針對有檢查結果為陽性的患者應該在介入手術后再次進行血液及免疫檢查,而急診手術患者則應該在患者術前就進行血液免疫檢查[3]。針對有特殊類型的患者,例如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HCV)(+)、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等類型的患者,其術中所使用的儀器、物品必須送往供應室進行集中清洗消毒[4-5]。而針對介入手術室內的工作人員,其在進入介入手術室前同樣需要接受衛生知識、感染預防等健康教育,同時由專門人員負責進行監督。工作人員在進入介入手術室前必須遵循半限制區、限制區的衛生規定,依照相關流程換戴手術衣、參觀衣、鞋子、口罩、帽子等,實施手術者術前必須做好手部消毒措施。相關人員應該定期抽查進入介入手術室實施手術的人員手指表面細菌水平,針對有不符合標準的人進行懲罰直至其符合標準為止[6-7]。在實施連臺手術治療的過程中,介入手術室工作人員應該主要保證自身個人物品的更換、消毒、清潔工作并做好介入手術室的清潔工作,保證手術室清潔消毒時間≥30 min后才能繼續手術;而針對物品管理,醫院介入手術室的物品管理主要是對醫療廢棄物的健康管理,其應該遵循衛生部頒發的《醫療廢棄物管理條例》并結合醫院介入手術室的實際情況進行優化管理,將醫用垃圾分類后分別放置于不同顏色的垃圾袋,有較為銳利的醫療器械則應該放置于專用的銳器盒中,最后交由專業人員進行統一處理[8]。介入手術室在醫療物品管理過程中應該做到每日一清,同時配合相關部門做好回收工作以降低污染源的產生率;最后,在介入手術室環境的管理內容中,管理人員應該針對介入手術室的工作流程、室內環境進行統一的流程設定,并做好標識提醒工作,例如介入手術室所屬的無菌物品間、消毒間、更衣間、手術室、半限制區、非限制區、限制區等,同時針對各個室內的物品擺放制定統一的規則,例如衣服、帽子、口罩、鞋子、臟衣物回收處、垃圾放置處等,確保整個介入手術室環境井然有序,人人能夠清楚明白[9]。

1.3觀察指標

實施精細化管理前后我院介入手術室內消毒行為、空氣質量、污染物處置以及切口感染率等指標[10]。

1.4統計學分析

使用SPSS 18.0軟件完成數據的統計與處理工作,計數資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

2結果

實施精細化管理后,我院介入手術室消毒行為合格率(95.0%)、污染物處置合格率(92.9%)與實施精細化管理前的76.8%、61.5%相比明顯升高,同時切口感染率(0.7%)與實施精細化管理前(6.8%)相比則明顯下降(P0.05)(表1)。

3討論

精細化管理在醫院管理中的應用就是將管理目標進行分解、細化并最終落實的一項過程,而醫院感染預防工作中,建立各項規章制度并將其落實到實處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基礎。介入手術室管理一向具備隱患多、人員多、學科多、設備多等特點。諸多臨床統計顯示[11-13],其發生醫院感染的概率相較于其他科室明顯增高。

本次研究中將精細化管理應用在介入手術室管理過程中,主要通過人員、物品、環境三個方面的管理來完成規章制度建立與落實的流程。管理人員應該將精細化管理結合介入手術室的實際情況,分析當前介入手術室預防管理中存在的問題現象,分析其工作流程中存在的薄弱環節,將精細化理念首先應用在規章制度的建立、優化方面,針對人員、物品、環境等多項內容進行統一健康的管理,避免由于上述原因引發的醫院感染事件。事實上,當前精細化管理已被應用于醫院臨床管理的諸多方面,在醫院管理風險控制、患者治療護理流程、醫院藥物領取應用等諸多方面均有良好的應用效果,對提升醫院整體管理水平、提升醫院工作人員的工作質量均有良好效果[14-15]。本次研究中主要是將精細化管理應用在介入室的日常管理進程中,對室內人員、物品、環境等進行精細化、全面化、科學化的管理,尤其注重對接入室內風險內容的管理,以優化、精細、全面的流程提升介入室管理質量。本研究實施精細化管理后我院介入手術室消毒行為合格率、污染物處置合格率明顯提高,切口感染率明顯下降(P

[參考文獻]

[1]劉惠芬,王海燕,黃志堅.心血管介入診療患者醫院感染因素分析及預防措施[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3,22(2):1280-1281.

[2]王軍浩, 李旭龍, 張錚,等.淺談介入手術室醫院感染的預防[J].醫學動物防治,2011,27(5):470.

[3]楊金煒,李冠海,張明德,等.介入科醫院感染的預防控制監測與管理措施[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2,22(19):4297-4298.

[4]陳洲.淺談醫院介入手術室感染的管理[J].中國衛生產業,2013,10(3):169-170.

[5]吳英超,楊金煒,陳錨錨.介入治療醫院感染的預防與管理[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3,23(15):3708-3709.

[6]邵國女,何小青,孔江明.精細化管理在基層醫院介入手術室預防醫院感染中的應用[J].中國現代醫生,2015,53(5):108-114.

[7]顏麗.精細化流程管理在手術室醫院感染控制的應用[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3,10(20):2781.

[8]許巧玲,馮娟,王日星.精細化管理在醫院手術室管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中國當代醫藥,2012,19(18):142.

[9]黃嵐.精細化管理在手術室管理中的應用體會[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5,12(9):174-175.

[10]龔榮花,陸云.精細化管理在潔凈手術室地面的應用及效果評價[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0,7(22):87-88.

[11]樊鴻雁.手術室精細化管理對控制醫院感染的干預效果分析[J].中國農村衛生事業管理,2014,34(9):1078-1080.

[12]任旭,朱金玉.探討醫院介入手術室院內感染的預防管理措施[J].中國衛生產業,2014,11(36):101-102.

[13]錢蓉,郭華,黃英.潔凈技術應用于手術室感染的精細化管理分析[J].醫學與社會,2015,28(5):43-44.

第11篇

一:工作制度方面:

建立和健全了手術室各級人員的職責,參觀制度,進出入管理制度,查對制度,差錯事故防范制度,藥品管理制度以及20項工作制度、操作常規與手術流程。并嚴格執行各項制度與操作流程。

二:消毒隔離方面:

1、無菌物品專柜放置,離地面 20cm,距墻5cm,柜內每日擦拭保持清潔,無積灰,并有相應的明顯標志;無菌物品清潔、干燥,保持在有效期內,按滅菌日期先后順序擺放,位置固定并有明顯標簽,無菌包外有物品名稱,有效期的起止時間,包內有3m指示卡。包外3m膠帶貼在封口處。

2、一次性無菌物品集中定點專柜放置,包裝無破損,均保持在有效期內。

3、滅菌物品的盛器均有側孔,消毒后側孔與下孔均已關閉,儲槽開啟后有開啟日期,時間并簽名,開啟后的有效期均保持在24小時內。

4、無菌持物鉗缸鑷配套,消毒液面按規定高于鑷子的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二,干鑷子罐有有效期,保持在4小時內。

5、手術間每日用XXmg/l有效氯擦拭物體表面,紫外線照射消毒;每臺手術畢均用消毒液擦拭手術床,無影燈,桌面臺面與地面,連臺手術進行紫外線照射消毒,每周進行總消毒,房間通風,消毒液擦拭手術床、各桌面、地面與物體表面,乳酸熏蒸房間,紫外線燈管每周用無水酒精擦拭并有登記。紫外線燈管累計時間不超過1000小時,強度定期監測。

6、各種消毒液配制正確,標識清晰,并每日測試消毒液的濃度,各類物品浸泡時間、濃度,方法正確,浸泡物品全部浸沒在消毒液中,關節打開,消毒液定期更換。

7、每月進行空氣培養,無菌物品、物體表面與手術者手的細菌監測,合格率達100%。

8、醫用垃圾與生活垃圾的分類放置。拖把有標識并懸掛,定期進行浸泡消毒。

9、腔鏡按滅菌要求進行清洗消毒,定期進行檢測細菌培養并記錄。

三、藥品物品管理方面:

急救物品與藥品定放置,濕化瓶保持清潔干燥,并定期消毒;吸引器用后及時進行浸泡消毒后擦干處于備用狀態并保持功能良好,搶救車保持清潔,急救物品藥品與示意圖相符,定點放置,專人保管,數量統一,藥品均在有效期內,用后及時補充,每日清點登記。各種儀器設備專人保管,定期進行監測,及時進行維修。

四、護理文書書寫方面:

按要求填術護理記錄單,手術所用器械與敷料均兩人核對認真記錄,無涂改,刀刮,膠粘,涂黑等,術前,術中,術手均有清點并記錄。各種登記本及時登記。

五:業務培訓方面:

每月組織學習院感知識,輸血制度與相關知識,各種手術的配合與新知識,新技術。組織操作練習并考核,定期與手術醫生溝通,緊密配合。并及時參加院里組織的各項學習與培訓。

六:存在的不足:

1、尚未建立與手術病人,手術科室的溝通的制度;

2、術前,術后病人隨訪不及時;

3、缺少手術院感控制的制度。

七:整改措施:

1、建立健全與手術病人,手術科室的溝通的制度,并認真執行。

第12篇

關鍵詞:管理會計 低耗品 醫院

由于對醫療衛生體制的改革日益深入,尤其是逐步完善了醫療保險制度,使醫院將面對市場選擇。這就需要醫院對內部運行機制以及管理體制等方面進行全面深化的改革。財務會計制度是指財務與會計在工作時遵循的方法、規則以及程序的統稱。現行的《醫院會計制度》是對促進醫院加強財務管理、經濟發展、提高會計的信息質量以及對會計核算行為的規范等方面具有強大的助推作用。醫院的低耗品是指那些容易損耗、單位價格低、達不到固定資產的標準,并且多次使用卻沒改變其形態的實物物品。即一般設備的單位價值小于1000元,專業設備的單位價值小于1500元,或其單位價值量雖然達到了資產價值標準,但由于其易于損壞或者使用的期限較短,需要經常更新和補充的物品。低耗品在醫院的藥品、制劑、醫療以及管理等方面具有廣泛的應用,在醫院的物資管理中低耗品擁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利用會計制度對低耗品進行管理和核算,對醫院正確的核算成本和物資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醫院管理會計的職能、方法與必要性

(一)醫院管理會計的職能與方法

醫院管理會計的職能:一是為各級各類管理者提供科學、客觀、實用的分析意見及內部會計信息;二是為經營管理醫院提供現代管理會計的技術方法,核算方式以及其實施過程,提高經濟效益和經營效率。而最重要的職能就是為管理者提供各類有用的方案和資料,從而達到最優經營決策以及最高經營效率,并在管理過程中及時反饋、監督控制、科學修正,使得醫院的經營與管理水平有所提高。所以,醫院的管理會計讓會計的職能達到進行綜合管理的程度,是運用科學理論的技術方法和體系對醫院進行經營管理。常用的管理會計方法是指財務分析法和固定資產的投資決策等。它是以對財務信息進行深加工以及再利用為基礎,從而實現預測、規劃、決策以及控制經濟過程并進行責任的考核評價的一個綜合項目。

(二)醫院管理會計的設立及其必要性

醫院管理會計的設立對醫院的經營者進行強化管理以及拓展經營十分有利,由于醫院要在市場經濟的體制下,面對生存與競爭的考驗,所以,醫院的管理者十分需要會計系統不僅僅可以在事后對財務信息進行核算,更能夠提供科學的決策信息為醫院的未來進行經營和管理,從而避免其在市場的競爭中遭到淘汰,這就是為了適應新的經營和管理的需要而逐漸形成并發展起來的管理會計。

管理會計可及時提供各類會計的信息給醫院的領導,使醫院的重大決策變得更加合理與科學,為醫院綜合效益的提高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二、管理會計的設置對醫院的作用

(一)管理會計的設置對醫院的經濟活動進行有效的控制

為了醫院實現發展的目標,改善經營的狀況,實現規范化的管理,則需要跟蹤監控醫院的全部經營環節,并將決策的實施過程與計劃的執行過程的實際數據,與醫院經營預計目標的預算、標準和定額等進行評價、分析、比較及考核。這就需要管理會計中使用成本會計理論及方法,并建立起完善的控制系統對事前、事中及事后進行全過程的控制,對其進行目標和責任的管理,以正確的評價和考核對各科室經營的業績進行獎賞或懲罰。

(二)管理會計的設置對醫院的財務管理體系進行完善

財務管理以及管理會計作為現代會計中的兩大組成部分,對醫院同樣是必不可少的,與財務會計按時向醫院外部信息的使用者提供數據資料來衡量醫院的總體業績相比,管理會計更傾向于醫院的內部,以醫院經營管理的提高為目的,對醫院未來的規劃更關注,在功能上使財務會計的職能得到擴大,為醫院未來的發展提供具有前瞻性的精心預測,對醫院的經營活動進行籌劃,對醫院的內部成本進行控制。此外,與財務會計相比較,無論管理會計在方法上、范圍上以及時間上,其靈活性都強。所以,管理會計的建立可促進醫院管理的日趨完善和成熟。

三、醫院管理會計在低耗品管理中的應用

(一)低耗品的使用存在的問題

1、對于低耗品的領用不規范。主要是指醫院各科室的工作人員對于低耗品的消耗與使用量估計不足。具體體現如后勤保障人員,只憑借自己的經驗領取低耗品,而根本沒有對低耗品的消耗進行詳細統計,導致科室內存量過多,利用率不高的問題。

2、低耗品的非常規性損壞。由于科室內的低耗品存量很多,給使用人員造成“很多,隨便用”錯覺,從而造成使用時的浪費。并且,由于使用的不經心,就容易對低耗品造成損壞。低耗品的非常規性的損壞,也從一個方面加大了醫院成本支出。

3、低耗品使用后的后期處理。在低耗品使用報廢后,大部分醫院都將其當作廢品處理掉以后,并沒有記錄其后期的成本回收。通常表現是將低耗品以廢品的方式進行變賣,但變賣后的資金并沒有專門的賬目記錄。

(二)管理會計對低耗品進行有效管理的方法

由于低耗品的單位價值不高,大多數醫院易忽視對其的管理,在實際使用過程中造成了大量浪費,因此加大了醫院的成本。所以,從管理的角度上看,應強調低耗品的領購及保管制度。

首先,各科室應該對其使用頻率較高的低耗品進行了解,明白低耗品的耐用程度、特點以及日常用量,不但要對低耗品采取措施來保證使用壽命,還要對低耗品的領用進行安排。一方面需要做到使低耗品在科室保管及使用期間,其利用能夠有效、科學以及存放能夠安全、完整。另一方面還需要對領用時間進行合理的安排,保證退出、清理低耗品的同時還有新的低耗品進行替換,以防由于新的低耗品未能及時供應而對醫療服務產生了影響。這就要求各個科室的負責人員對低耗品的領用時間、使用周期以及領用辦理手續進行充分了解,從而保證在低耗品用竭之前能夠辦妥手續并及時地領入科室。對用量大并且易毀損的低耗品,要確定單位時間內其最大用量及周轉時間。辦理領用手續的合理時間應為在低耗品的存量大約為總存量的1/3時,或存量能夠使用的時間稍大于領用所需的時間。在領回低耗品后,科室負責人應對其登記并進行妥善保管。

其次,使用資產的部門及醫療科室需時刻注意醫療服務中同類低耗品患者需求的情況和應用的情況,一旦使用的低耗品發現其存在市場迎合力喪失、效率低下,或由于該類低耗品的使用而增加了成本,應該向財務部門和資產的管理部門進行及時反映,由資產的管理部門策劃出購買新替代品方案及對舊低耗品進行清理的方案,而后由財務部門預測購買預算并籌集資金。

在購買低耗品時,應該由物資的采購部門根據使用科室的要求及市場情況,做好市場的調研,聯絡的商家信譽要好,采用訂購或招標的方式,并選購低價、優質且能夠保證產品的售后服務質量的產品。使用科室的人員在購買前應該一同對樣品進行檢驗,由庫房的管理人員在購買后根據樣品進行審驗并入庫。售后服務的保修單、信譽卡等應交予科室保管,小型器械、進行批量購買的或科室不能全部領用的低耗品,其保修單與信譽卡需進行復印,由使用科室保管復印件,由歸口的管理部門保存原件。并按期進行督促檢查,以便發現問題后讓供貨單位能夠進行及時地修理及調換。

第三,科室在使用時應建立資產的明細賬及明細卡,并在領用低耗品后及時進行登記。需要標明的有領用時間、維護方式、保修年限及預計使用的年限。科室負責人應對出庫單、明細賬及信譽卡等資料進行保管,在交接班時科室人員使用明細卡對照清點。這樣不但利于建立院和科二級的核算制度,還能讓職工了解科室的成本,加強其責任感。

第四,低耗品在科室的注銷管理。根據實際的使用情況,科室應該對低耗品進行定期編制,列出損壞或者過期后不能使用的物品清單,并各歸口的物資管理部門同意上報并審批,辦理相關的領購以及換購手續(對于損壞的小型器械應該交還),并以此為根據對科室的明細賬及明細卡進行調整,根據科室的損壞及過期的物品清單,物資的管理部門應給科室辦理相應的領購及注銷手續,據此來調整其購買計劃并經過財務主管部門的審批,以便做到購買及時,補充缺漏。

四、結語

低耗品的數量多、價值低并且不易管理。在醫療的服務中低耗品同樣也是醫院的重要資產,并且管理低耗品的水平也代表著醫院的服務形象以及服務質量。因此,醫院的各級部門應該結合管理會計在醫療體系中的應用,管理好低耗品,從而充分發揮低耗品應有的作用,更好地發揮醫院的各項職能作用,給患者樹立良好的形象。總之,對于低耗品加強管理,是醫院良好管理中的重要環節。我們應該以醫院的實際情況為基礎,進行低耗品管理的探究,在經過不斷的總結、開拓創新讓醫院在低耗品方面的管理工作得到一步步的完善和加強,從而提高低耗品的使用效益。

參考文獻:

[1]袁靜. 加強醫院低值易耗品管理提高使用效益[J].中國醫療前沿,2009,4(1):39.

[2]甫惠. 淺談醫院低耗材料與采購的控制管理對醫院經濟效益的影響[J].中外健康文摘,2011,8(21):443~444.

[3]陳燕,張紅雁. 加強醫院醫療設備資產管理的若干思考[J].中國醫療設備,2008,23(3):81~82.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宣化县| 贺兰县| 仁化县| 徐州市| 巫溪县| 沈丘县| 剑河县| 维西| 塔河县| 桑日县| 灵寿县| 青冈县| 虞城县| 宜昌市| 商丘市| 额尔古纳市| 阿坝| 晋城| 清河县| 定南县| 依安县| 崇义县| 宣武区| 民丰县| 汉中市| 汉源县| 泌阳县| 湘西| 天柱县| 呼玛县| 班戈县| 中山市| 亚东县| 宁远县| 淄博市| 长子县| 兴海县| 方城县| 高碑店市| 策勒县| 大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