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提高英語最好的辦法

提高英語最好的辦法

時間:2023-06-08 10:56:45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提高英語最好的辦法,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第1篇

1、學英語首先要喜歡英語,其次是掌握最基礎的英語語法,第三是背會單詞、多背課文,最后是學以致用。當然,學英語還需要多做題、從聽說讀寫等方面來提高自己的英語水平。

2、英語語法并不多,難度也不大,只要認真去學都能學會。語法是最基本的知識,也是學好英語的基礎,把一些易混語法知識點放在一起對比學習往往能起到絕佳的效果。學語法時不要得過且過,叫不準的地方就要拿出咬文嚼字的精神去學會它。

3、英語單詞是必須要背會的,尤其是初高中單詞一定要掌握,因為考試時會考到。英語單詞不光要背會,還要知道怎么用,知道在閱讀中是什么意思,這對做閱讀理解很有幫助。背單詞有很多技巧,大家無論用什么方法,只要能把單詞學會就是好方法。

4、背課文也是提高英語成績的一個好辦法,因為在做題過程中語感很重要,背英語文章能培養同學們英語思維,中小學學生背課文對提高英語成績效果非常好。

5、學英語的最終目的是提高分數和能力,那么學英語就要學以致用,所以邊學英語邊用英語交流是最好的方式,如果有條件可以辦英語角活動,沒有條件可以在課堂上積極回答問題,課下多與同學用英語交流。此外,學英語需要多做練習、多思考、多總結。

(來源:文章屋網 )

第2篇

關鍵詞:英語教學;課堂結構;調控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10X(2012)02-0041-02

英語課堂結構,對提高英語教學質量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為課堂結構的變換可以促使學生愛學、樂學、會學、學好英語,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英語的能力。調控英語課堂結構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師生互動、實物演示、體態語言、歌曲游戲、現代媒體等。實踐證明,調控課堂結構,會使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盎然、激情高漲,從而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師生互動,形成學生主體的課堂結構

師生互動是形成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結構最好的辦法。在互動中,把課堂活動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以主人翁的身份活動于課堂。在這樣的課堂結構中,學生交談、演練、主持,充分展示自我,從而獲得英語詞匯、句式等知識及應用技能,提高英語運用能力。

教師可和學生合作,也可以讓學生和學生合作,模擬書中的口語交際情境。經過教師的精心設計,學生的反復演練,使模擬的情境貼近生活,符合實際,讓學生很自然地產生表達的欲望。如在教學“behind, under, before, in, front of”介詞、介詞短語用法時,讓一名學生藏在門后,引出對話:“Where is Zhang …?”“Oh,he’s behind the door.”再讓他處于別的不同的位置,引出其它介詞的用法。還有“介紹人物”、“打電話”、“遲到”、“購物”等,都可以通過表演將難記的英語語言詞匯融進生動、形象的表演之中,使學生能夠愉快地接受新的語言知識信息,提高學習的積極性。

二、實物演示,創設生動直觀的課堂

中學生充滿好奇,容易接受新鮮事物,實物的運用,符合他們思維和智力的發展要求,有助于激發學生內在的自我表現欲望。比如:在教學一些新單詞的時候,用實物展示比其它方法更直觀有效。在教學水果類的單詞時,教師可以提前準備一個裝著不同水果的書包,然后一個個地介紹:“What’s this?”,“It’s an apple.”“And what’s this?”“It’s a banana.”等等。讓學生把所學的水果在黑板上畫出來,讓學生給圖畫貼上相應的標簽。再如:在教學人體部位的名詞時,帶一個漂亮的洋娃娃,把娃娃放在桌子上,自己藏在桌子下表演“雙簧”:“I am a girl.My name is Alice.I have a head,two eyes,two ears…”學生在玩中掌握了有關身體各部位的單詞,并學會描述人物,提高英語口語交際能力。

實物演示的生動性和直觀性使學生對英語課的內容備感親切。但是,在這種英語課堂結構的設置中,要謹防低俗,不能把英語課堂教學搞得那么亂,缺乏品味。也就是說,不必要的演示,不需用的器物,決不能一股腦地都搬進課堂。所以,在創設這種課堂結構時,要做到文明、有序、注重演示水平和實效。

三、體態語言,展現身臨其境的課堂環境

通過語言描述創設情境是一種特別經濟實用的方法。教師通過生動形象的語言描述再現當時的情境,學生在聽的過程中,結合自己對生活的積累和想象,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描述時,教師的語言要簡潔易懂,盡量用學過的詞語并伴以表情、手勢,繪聲繪色,使學生進入語言情境中。如在學習購物時,教師可以創設這樣一個語言情境:If you are going to do some shopping,can you talk with the shop assistant?老師可以扮演商場售貨員。

T:Can I help you?

S:Yes, please. I’d like a T-shirt.

T:What colour would you like? What about the blue one?

S:OK.Let me have a look. Oh, it looks nice.And the size is good, too. How much is it?

T:One hundred and eighty yuan.

S:OK, I’ll take it.

然后,讓學生按照情境,進行小組活動,根據各自的購物需要,適當地增加句子或換用句子。在愉快的氣氛中,學生鞏固了所學的知識,提高了學生的英語口語交際能力。

體態是傳達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手語就是最好的啟示。用體態變化,可以表現喜怒哀樂,可以表示贊揚和批評。可是體態變換應掌握一個度。表情動作應該是高雅的,有教育意義的,這樣英語課堂效果才會好。

四、歌曲游戲,打造快樂活潑的課堂

教句型“Where are you from?”時,給學生放一曲毛阿敏的歌曲《朋友》,學生會頓時來靈感,把歌詞譯成英語唱:“Where are you from, my friend? Like a butterfly,You flyinto my window…”在學習了身體部位的詞語后,讓學生做 “Touch your…”小游戲。先是老師發出指令,全體學生跟著做動作,然后個別學生單獨表演。經過幾次反復練習,再讓學生小組做這個游戲,然后挑選小組中做得好的在全班表演。游戲可幫助學生在輕松的活動中掌握較難的詞匯,是一種很有效的輔助教學手段。

五、現代媒體,開辟豐富多彩的課堂教學途徑

第3篇

關鍵詞:農村 初中英語 困境 反思 對策

教育資源不平等導致城市和農村教育質量差異過大,農村學生英語成績普遍較低,大多數學生感到英語難學,產生厭學情緒。這樣不僅造成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嚴重挫傷學生學習的自主性、積極性,影響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心理健康,而且給教師也帶來很大壓力,產生挫敗感。如何走出英語教學的瓶頸,增強學生學習英語的信心?作為一名農村初中英語教師,談一談自己的看法和想法。

一、初中教師素質方面的問題

農村初中英語教師的素質離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有較大的距離,教師對職業的理解和熱愛程度不高,專業素養有待提高。英語教學的質量如何與教師的素質有著密切的關系,高素質的英語教師才是學生提高英語教育質量的重要保證。英語教師的素質從某種程度上決定著英語能否達到應有的效果。

當前農村中學英語教師35歲以下較少,41~45歲居多,46歲以上較少,嚴重缺乏新鮮血液。學歷水平偏低,較大部分是非英語專業的師范畢業生或專科生,小部分是英語專業畢業的師范生,有極少部分是英語專科畢業生,幾乎沒有大學本科英語專業畢業生。學歷水平低,教學理念跟不上去,根本不能滿足英語教學的需求。

雖然教材在不斷地更新,教學理念在不斷改變,而有些教師的知識老套,教法不變,理念跟不上去,這就不能很好地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了。學校英語教研組的教研活動開展的較少,老師參加教研活動的積極性不高,研究方向不明確,研究層次存在局限性。

二、農村學生英語學習中存在的問題

現在,我校所在地區要求小學三年級以上開設英語課。雖然小學開設了英語課,但小學教師的英語水平令人堪憂。小學英語教師素質偏低,導致有的七年級新生連26個字母都讀不準。在小學學生和家長乃至學校都沒有引起足夠重視,到了中學后學習英語和小學的英語發生了質的變化,困難接踵而至,日積月累,對學習英語失去興趣,厭煩和反感便逐漸生成,最后放棄了英語學習。

除此之外,學生所有的學習只能在課堂上和試卷上,聽說讀寫的語言技能沒有得到應有的培養。由于英語學習的氛圍不濃,學生只能被動的學習,只能從課本中學習呆板的教學內容。學生在課堂學習中死記硬背,學習方法單一,失去了語言意識,失去了學習興趣。

三、農村初中英語教學的解決策略

(一)加大教研力度,全面提高教師綜合素質

當務之急是提高英語教師的綜合素質。在新課程教學中,提倡教師實行集體備課、集體教學、互相學習,教師要不斷地進行學習,學習新課程標準,學習新教材,積極參加各項師資培訓與外出學習活動,定期進行相互之間的知識交流,使教師之間互相激勵,互相促進,共同提高。同時提高農村教師的待遇,吸引優秀的英語教師投身到農村教育,這樣不僅能給英語教學注入新鮮活力,而且能有效地提高英語教師的整體素質。

(二)重視情感教學,培養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保持濃厚的興趣,才能使學生的整個心理活動積極起來,當學生處于最佳狀態時,他接受各種信息能力才會高,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注意采取不同的方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

師生關系和諧可以為學生創造一種民主、平等的學習環境,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學習,能促進學生積極、主動探索,產生愉悅的求知欲望。

(三)加強課外輔導,豐富第二課堂

初中英語學習要讓學生走出45分鐘課堂,從課堂延伸到課外,使英語學習環境無限擴大。在課余,通過師生交談、考試、測驗及平時作業等途徑,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從中發現問題和解決存在問題。此外,我們還可以開展第二課堂活動,師生自由會話,形成寬松的英語學習環境,開闊學生的英語學習視野,豐富英語知識,逐步提高學生自身的英語知識素質。

(四)積極改善英語教學語境,突破“啞巴英語”

積極改善語境就是要千方百計營造有利于學生學習的語言因素和非語言因素。農村初中學校積極改善語境的辦法:第一,可以充分利用上晚自習和早讀的時間,彌補課時數的不足,這個時間相對于學生來說較為寬松壓力較小,是開展口語訓練的最佳時間;第二.積極組織開展校園英語角活動,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皮亞杰說:“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賴于興趣”。教師在這個活動中要盡量設計與學生心理特質相符合的內容,譬如,歌謠、謎語、游戲、格言等,以此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多動口、動腦、動手,對于抑郁性的學生,教師一定要多表揚。公共場所,哪怕只能說一句英語都算是進步,教師都予以鼓勵,這樣他們覺得老師的確喜歡他們,對英語產生了興趣,從“啞巴英語”轉變為“有聲英語”便會輕松自如;第三,建立融洽的師生P系,它是改善語境的非語言因素。教師經常幫助學生解決學習和生活上的困難,借此贏得學生的信任和喜愛,達到“親其師而信其道”的效果,這樣就有助于學生提高膽識,增強信心,從而突破“啞巴英語”的困境。

四、結語

第4篇

高三各科都已經進入了緊張的復習中,可對于那些英語成績不太好的學生此時變得不知所措。英語對他們來說至關重要,但要真正掌握它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對于農村高中學生更是如此。因為他們在生活中接觸得少,英語基礎又薄弱。造成英語成績不佳的原因很多,如較低的學習興趣、不良的學習習慣、外界的干擾等。我總結了一些提高英語成績的方法,可供大家參考。

一、分析自身存在的問題

進入高三復習階段,英語基礎較差的學生會感到壓力很大。此時要下定決心,認真分析出自己英語薄弱的原因,采取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首先,要看看自己是否對英語學習感興趣,是否需要強迫自己學習。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要想盡一切辦法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以堅強的意志、驚人的毅力來戰勝一切困難。其次,看看英語學習的時間安排是否合理,是不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學習英語需要持之以恒,循序漸進。

二、制訂切實可行的學習目標和學習方法

學習不能盲目,首先要選擇一個目標進行突破。選擇目標應選擇較為可行的一項進行重點突破,不能立即制訂一個宏大的學習目標,因為這種目標一般都無法實現,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從某一方面進行突破。然后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時要準備好學習工具,如字典、記錄本等,將不明白的地方隨時記錄下來或者直接進行查閱;要將經常出錯的地方記錄在一個小本上,不斷溫習鞏固,避免重復犯錯;學習要養成提問的好習慣。它不僅有助于語言學習,也是個人成長的好習慣;語言的積累離不開背誦。朗讀作為每天早晨起來的一個習慣動作,可以挑選適合自己的英語短文進行背誦。背誦時,要將語音的練習、單詞的記憶、句型的鞏固、語感的培養作為背誦的目的,這樣不但能積累語句,同時也能提高其他方面的能力。此外還要形成學習策略。了解以英語為母語的人的思維差異。思維差異需要在平時的閱讀中不斷地感受、體會,積累英語中對各類事件的描繪和闡述方式,經常要將英語和中文進行對照對比,才能在自己的表達中運用自如。最后,每天要有必備的訓練:(1)聽磁帶20分鐘。有針對性的強化練習,并復述聽到的內容提高口語表達能力。(2)理解并記憶20個左右新詞匯。(3)閱讀兩篇短文并完成相應的練習。(4)寫可以從翻譯句子開始,還可以把文章進行改寫和縮寫,把文章中好的詞、短語和結構用在改寫的文章中,還可以試著寫英語日記,用英語把每天的事情或感想記錄下來。(5)有目的地整理當天或者近期學習的內容,做到舉一反三。

總之,英語學習是一個長期奮斗的過程,既要有策略、技巧和方法,還要有刻苦學習的恒心和毅力。如果沒有奮斗的激情,離開堅持不懈的努力,就很難獲得成功。

(作者單位 重慶市開縣陳家中學)

第5篇

【關鍵詞】大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策略

隨著我國外貿增長和與外國文化交流日益頻繁,社會要求英語專業學生不僅精通外語、知識廣闊,而且能掌握日常辦公技能。而以教師為主體的傳統大學生英語教學摸式,難以培養出這樣的復合型高級外語人才。故國家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學生課程教學需求(試行)》,要求高等院校在外語教學傳授學生工作和社會交往所需的基礎外語知識,同時注意開拓學生運用知識的技能,發揮學生個性和創新能力從而提高其自主學習能力,以適應我國社會發展和國際交流的需要。基于以上原因,本文就提高英語專業學生自主學習策略提出一些看法。

一、自主學習定義及必要性

《自主性與外語學習》最早提出“自主學習”即學習者對自己學習負責的一種能力。有學習責任心的學習者能夠有效地管理自己的學習行為,根據自己的學習任務和學習興趣確立學習目標、制定、細化學習計劃,監控學習計劃的實施,自我檢查評估(節奏、時間、地點和進度,以及對學習效果)、發現不足、不斷地調整學習策略。自主學習必要性主要體現以下幾方面:首先,大學生英語教學不同于中學時代填鴨式被動學習;學生擁有較多的自由時間去支配,這需要大學生充分利用時間,變被動為主動,提高自己能力和素質。其次,改變教師為主的傳統大學生英語教學模式,自主學習能夠發揮大學生個性、創造性,能夠提高應用知識的能力。最重要的,21世紀是信息化世紀,信息量大變化快,要求大學生緊跟時代潮流不斷地擴充知識、提高英語技能,這一切都需要大學生具備自主學習的能力。

二、大學生英語自主學習現狀

第一,目標不明確、沒有確實可行的計劃與策略。據調查全國70%的大學生英語專業學生側重于考試和畢業要求的內容,只關注畢業與考試相關的內容,學習目標僅限定于專業四級、專業八級;學習英語的動機只求順平畢業,缺乏對知識的求知欲。但還是有很多大學生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以及學習策略對學習是至關重要的,但沒有把認知轉為確實可行的方法和計劃。

第二,過度依賴于老師、缺乏學習自主性。大學教師每節課要教授30人以上,沒辦法因材施教;導致學生沒辦法從傳統教學模式中轉變過來,繼續像高中生那樣依賴著教師。學生雖然了解自己學習狀況,能分析自己的薄弱環節,但不能有效的管理自己學習,沒能堅持自主學習;所以他們往往不能按時地完成他們學習計劃、學習目標。

三、提高大學生英語自主學習策略

(一)正確引導學生學習英語的動機。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學習英語動機,激發求知欲望,改變被動式學習,有利于促進學習者學習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形成。首先,教師和學生共同營造一個輕松的氛圍,通過這種潛移默化改變學生對英語學習枯燥無味的認識,讓學生知道學習英語的樂趣,慢慢地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英語的意識。在課堂互動中,教師要常用“你能”“你可以”此類話語鼓勵學生勇敢開口說英語,提高學生的學習英語自信心,產生學習興趣,慢慢確立自主學習的觀念。其次,幫助學生樹立更高層次的學習動機。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動機是自主學習的原動力,幫助樹立學習動機就要雙管齊下。教師要在教學時注意觀察每位學生的個性特點、興趣愛好、特長的方面,定制適合他們的教學方案、和學習方法,在課堂上有意識,有機會地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同時不斷激發學生對于英語學習的內在欲望,激發學生各種內在的動力,樹立正確的學習動機,從而自主地去完成學習。

(二)重視對大學生英語自主學習方法的指導。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器,因此重視和加強對大學生英語自主學習方法的指導,對提高英語學習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每個學生的基礎不一樣,教師在時間有限的課堂上教授的語言知識與技能,學生理解掌握也不一樣,基礎較差的學生需要通過不斷的自練、吸收消化課堂上所學到的知識的一個自主學習的過程。要想掌握一門外語,單單課堂和教材中的教學遠不能使得學生真正掌握一門外語,學生必須在課外獨立自主地接受更多的語言輸入和口語訓練,同時探索更好的語言學習方法。教師的指導對學生英語自主學習的成效是至關重要的,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教授學生掌握有效的預習的方法、記憶的技巧、復習的方法、課外學習的方法和閱讀技巧、寫作技巧、聽說技巧等。學生掌握這些學習技巧,學習自然輕松,學習的信心也跟著提高,并且樂于自我練習和實踐,從而逐漸成為真正意義上的自主學習者。

(三)建立有利于學生英語自主學習的新型課堂教學模式。根據《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相關規定,建立傳統教學與網絡互聯網、多媒體技術相結合的新型教學模式。首先,新型教學模式擁有豐富學習資源,完美的師生互動等,這樣既發揮出傳統課堂教學的高效率,有彌補其課堂內容、形式單一的局限性。再者建立新模式需要以下實現條件:(1)教師必須具備一定的網絡計算機操作技術,包括運用多媒體技術和互聯網技術工具查詢獲取學習資料的能力,對網絡學習資源進行評價判斷、加工處理以滿足課堂需要的能力,在課堂上參與交流信息的能力。(2)要充分利用英語教學軟件和網站學習相關信息資源。以《新視野大學英語》教材為例,它擁有了傳統紙制課本,同時配套了英語教學軟件和學習網站以及學生學習管理模塊,極大豐富了教材的內容。

四、總結

總而言之,要提高大學生的英語自主學習能力,需要學校、教師、學生三方發揮各自在教學中的作用,才能有效地幫助學生改變被動學習不良習慣,調動學生自身主動性,從而提高英語學習能力,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毛玉坤.探討如何培養大學生的英語自主學習能力[J].成功(教育),2013,(5).

[2]鄧玉梅.自主學習下的英語教學模式建構的研究[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3,(10).

第6篇

論文關鍵詞:中專生,英語學習,物化情境,人化情境,創設

一、 物化情境的創設

“物化情境”即用模型、圖片、音像或現代技術表現出來的客觀事物。利用物化情境所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能使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因地制宜營造一個學生隨時隨地地接觸英語的良好環境,讓校園成為英語習得的有效場所。

1.英語板報

大多數的中專學校有板報,很多學生都愿意在黑板報上一展才華,教師可以組織學生結合每星期、每月的熱點現象出英語板報。娛樂新聞也可以利用起來。只要思想健康、能吸引眼球,學生就會有所收獲。

2.走廊和墻壁上的英語諺語、詩歌

學校的走廊和教室的墻壁上可以貼一些激勵性又瑯瑯上口的英語諺語,例如Adversity makes a man wise, not rich.(逆境出人才)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患難見真情)Every advantage has its disadvantage.(有利必有弊)stray birds of summer come to my window to sing and fly away. and yellow leaves of autumn, which have no songs, flutter and fall there with a sign. (夏天的飛鳥,飛到我的窗前唱歌,又飛去了。秋天的黃葉,它們沒有什么可唱,只嘆息一聲,飛落在那里。)

3.墻壁上的英語課程表和布告欄

班級的課程表可以用英語來表示,同時也鼓勵學生在平時的學習和工作中,出一些簡單的英語通知,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接受英語信息,從而培養學生獲取、搜集與處理英語的能力。

4. 英語廣播影視節目

目前廣播、電視英語節目很多,可以鼓勵學生收看基礎英語教學節目。Cctv-9是全英語節目頻道,學習者通過視聽,不但可以增長見識,而且還可以提高英語聽說能力。同時學校還可以開通校園英語廣播,組織學生觀看經典的英文原版電影,舉行英文歌曲比賽。

5. 英語報刊雜志

學校的圖書館可以訂閱英語報刊雜志,如《英語周報》、《英語學習》、《英語學習報》等。教師可以挑選一些內容較貼近生活的內容讓學生閱讀,增加學生的英語知識,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二、人化情境的創設

創設良好的人化情境,教師以積極的教學態度激勵學生的求知精神,有計劃地運用各種方式和手段激起學生內在的英語求知欲,多給予情感投入,與學生產生情感協調效應。

1.尊重學生,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古人云:“親其師,信其道。”良好融洽的師生關系,能使師生雙方體驗到愉快的感覺,保持平等的合作關系,從而提高教育教學效率。根據筆者多年的教學經驗,許多中專生把英語基礎差的原因歸結為不喜歡某個英語老師。因此 ,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是創設良好人化情境的關鍵。而尊重學生是建立和諧師生關系的基礎。

要做到尊重學生,教師必須把學生作為有想法、有看法、有需求、有情感的獨立的“人”來看待,放下老師的架子,正視他的存在,理解他的愿望,看到他的努力,贊賞他的成就,并鼓勵他敢于向老師提意見。平等的師生關系更有助于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主動性。

2.暗示學生,幫助學生建立自信

自信是成功的必要條件。中專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積極營造和諧寬松的氛圍,提倡鼓勵學生;在學生回答問題后,教師要面帶微笑,贊揚和肯定學生,讓學生嘗試成功的體驗。暗示是培養學生自信的一種最好的辦法。積極肯定的正面暗示是建立自信最直接和最有效的辦法。它可以分為:

? 眼神暗示:眼睛被譽為“心靈的窗戶”。眼神是一種無聲的語言,能比語言更細膩、更清晰地表達感情。眼神暗示就是用眼睛把要說的話、要表示的態度暗示出來。

? 表情暗示:表情比眼神表現得更明確。人的表情能傳達多種信息,比如肯定、同意、否定、禁止等等,形成刺激,使被暗示對象做出反應。學生做了好事,你給他贊許地點頭;學生經過努力,解開了一道題,你給他會心地微笑,都是一種最好的激勵。

? 語言暗示:既然是“暗示”,就不能用言語直接表態進行表揚或批評,而是采取一種迂回的方法,用講故事、打比方、作比較等把自己的觀點巧妙地“點”出來,讓學生心領神會,在一種柔和的氣氛中接受教育。用此類暗語暗示學生比直接用語言批評指責,更容易使學生接受,也不會傷害學生的自尊心。

? 動作暗示:就是用體態語言把自己的想法表露出來,從而達到教育目的。一個示范性的體態語言比口頭的表演更能觸動學生的心靈深處。如果教師在口頭上嘉許學生好行為的同時,配合以適當的體態語言,如點點頭,如拍拍肩,就能真誠地表達對學生的感情和鼓勵,從而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3. 鼓勵學生,激發學生潛能

人的潛能是無限的。激發潛能最好的辦法是鼓勵。學習外語的學生尤其需要鼓勵。而根據青少年的特點,我們可以通過競爭激勵。例如,在英語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加英語朗誦比賽、詞匯競賽等。

人化情境的創設能為學生學習英語營造良好的心理氛圍,比起苦口婆心的說教,要有用得多。而物化情景的創設使中專生在和諧融洽的環境下更多地接觸英語信息,有助于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衷心希望以上這些情境的創設能為我們中專生的英語學習“添磚加瓦”,使他們真正學到英語。

參考文獻:

Underhill, A. (2000) Facilitation in Language Teaching.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何建靈 “開展英語課外教學 拓展學生發展空間”《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04年第8期

第7篇

英語成績很好的學生進入高中后,突然感到學習英語很吃力,單詞、短語、句型和語法都記不住,本人就這個問題和其他老師一起探討。

[關鍵詞]環境 尊重 學習

考試試題與所學內容似乎不相干,越學成績越下降。很多學生慢慢地對英語失去了興趣,尤其那些英語基礎較差的學生,他們覺得英語很難學,于是就不愿意上英語課,甚至害怕上英語課。在我看來,高一學生畏懼英語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遠離父母住校,要適應新的環境

許多初中生上了高中后,開始離開父母,離開自己熟悉的同學和老師,住到一個陌生的環境里。有的學生適應性差,他們要花很長時間去適應新環境,去認識新同學和新老師。有的學生會感到孤獨,一旦他們在生活上和學習上遇到困難,他們就會想家,想念以前的學校生活。而高一教師教學任務重,課節少,每天與學生接觸的時間僅局限于課堂上。如果老師沒能及時發現問題,給予他們關心和照顧,他們就會不喜歡這位老師以及他所教的課。

二、課堂內容多,學生聽的很吃力

初中英語教材形象直觀,知識單一,課時比較充足,因此,課堂活動多,有時做游戲,有時進行對話,有時唱歌和講故事等等,整堂課熱熱鬧鬧,學生們興致很高,積極參與;而高中課本容量很大,閱讀篇章較長,聽力語速較快。滿堂課教師又用英語授課,用英語解釋詞義,用英語提問;學生忙著讀、聽和練,一節課下來,學生聽的是稀里糊涂的,時間久了,學生就害怕上英語課了。

三、教學方式與初中不同

初中英語以機械記憶、被動接受、聽說為主,重在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而高中英語重在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寫作能力。高中英語教學要求學生勤于思考,善于歸納總結,課堂教師授課節奏快,要求高,學生要在規定的時間內快速閱讀,迅速找到問題的答案。課堂上要求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積極合作。并且要做到課前預習,課后復習,整節課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只起引導作用,學生感到很緊張、很疲憊。

四、考試題型,難度不同

初中試題主要來源于課本,題型單一,題目簡單。因此,學生只要熟悉課本,并做一定的練習,就會考出好的成績。而高中試題題型較多,試題重在語言綜合能力的考察,重在對篇章理解能力的提高。所以課本只是基礎,有些學生平時在課本上下了很大功夫,結果成績考的卻不理想。高中試題范圍廣泛,學生必須具有較強的邏輯思維,分析、判斷和歸納總結能力以及很好的閱讀能力,才能考出好成績。

針對以上原因,我認為可采取以下對策消除學生對英語的恐懼,搞好初高中英語的過渡。

1.關愛學生、尊重學生

教師不僅要在課堂上熱情耐心,而且要始終關心和體諒學生。比如,學生上課睡覺,不要大聲呵斥,先要關心地詢問:你生病了嗎?或你昨天晚上熬夜了嗎?等等。教師溫暖的話語,可以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贏得學生的信賴與尊重,使學生對教師及其所教的英語具有好感,從而達到了師生情感上的共鳴。

2.及時表揚學生,鼓勵學生

教師要不斷地對學生給予肯定,表揚和鼓勵。特別是對學習英語有困難的學生,教師__定要充分理解他們的困難,幫助他們樹立信心。平時上課,多聽他們聽寫單詞,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不管他們是作業寫得認真,還是考試有一點進步,就要及時表揚、鼓勵。學生經常得到老師的贊揚后,就會激起對教師的喜愛,并且產生努力上進的信心和決心。

3.搞好學法指導,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高一學生很多在初中主要是靠教師督促,家長監督才學習的,自覺性不是很強,缺乏主動學習、刻苦鉆研的意識,有很多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科學的學習方法。因此高一教師要指導學生如何科學地記單詞,如何自主學習與合作,提高他們的交際和綜合運用能力。英語知識比較瑣碎,許多知識都在課文中反復出現,因此要讓學生多讀多背課文。高中詞匯量加大,單詞記了容易忘記,要記住單詞,最好的辦法就是大量閱讀文章,這樣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英語語感,而且還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鞏固已經學過的詞匯。要指導學生買本好的詞典、語法工具書。平時在學習的過程中,碰到不認識的詞匯,要主動地去查閱。

4.改變教學方式,激發學習興趣。

改變原來教師一味地講解,說教的形式。教師若用英語授課,先盡量用簡單、學生能聽懂的詞匯講解,并且語速要慢,隨著學生詞匯量的增加,再加大難度。課堂上,教師盡量利用各種教學手段,圍繞課文設計多種活動,激發學生參與教學的熱情,并有效利用多媒體手段,增加直觀性和趣味性。教師備課應緊扣教材內容,盡可能地將真實生活搬進課堂,加強情景創設,多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在語境中學習,充分喚起學生的參與欲望,調動起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學要以學生為主體,讓每一位學生都積極地參與到課堂之中,讓他們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品味到學習的樂趣。

總之,我們要消除高一學生對英語課的畏懼心理,做好初高中英語教學的銜接,樹立學生學習英語的信心,激發起學習英語的興趣,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從而提高英語教學質量,為高二、高三英語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第8篇

【關鍵詞】學好高中英語

其實,學好英語并不是一件難事,關鍵在于一下幾個因素:1、興趣,2、毅力,3、學習方法。現就簡單談談自己在教學中做法。

一、興趣的培養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產生學習的動力。加強對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的培養,讓學生變興趣為參與實踐的動力。下面介紹兩種經常用到的辦法。

1、培養情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育家夏丐尊說過: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是教育的前提,是教育的基礎,是教育的力量和手段。教育沒有了情感,就成了無源之水。如:在學生口語練習時,許多學生會擔心自己說不好而緊張。我會微笑著說:“Don’t be nervous。”“Take it easy slowly。”等等。當學生表現好的時候,我會高興的說:“Great.Very good.you’re very clev-er.Excellent.Good job”等等。這樣學生緊張的心里會得到緩解,學生的成就感和被賞識的心理得到滿足,從而對英語產生興趣,學習的態度就愈發的積極。

2、創設情境。引人入勝

在教學中創設一些引人入勝的情景是十分重要的。如在教學去食品店購物的對話時。我會事先準備了牛奶、桔汁、梨汁、香蕉、蘋果、面包等,上課時把他們陳列出來,講臺便成了食品店,教師先扮演營業員,學生扮演顧客:

T:Can I help you?

S:Could I have some bottles of orange/milk/pear?

T:Ok!How many would you like?

S:Three.How much are they?

T:Eight yuan.Is that all?

S:Yeso

T:Here you are.

S:Thank you0

這樣課堂氣氛熱烈,同學們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不知不覺地掌握了新的句型。如學習打電話、問路、看病等日常交際用語時,我都盡量用情景教學。這樣做不但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使學生掌握了實際運用英語的能力。

二、要有毅力

毅力就是說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我們今天學到的新東西,都是貯存在我們大腦的臨時記憶里。臨時記憶的東西有的只能保留幾秒鐘,最長的難以超過三天。假如你對貯存在臨時記憶里的東西不進行再利用(recycling),把它們從臨時記憶貯存到長期記憶中,大腦就會把它們自動清除掉(因為大腦要保護它自己,不能把所有的臨時信息都存著)。所以,一定要有反復學習的毅力。

1、堅持寫英語日記。

寫幾個句子描述一下你的一天。然后在睡覺前盡可能多地大聲操練。這個方法可以教會你用英語“思考”。這個習慣還可以幫助你生活得更有條理、更有成效。此外,考試時作文你也可以拿更高的分。

2、堅持英語閱讀

閱讀是高中階段側重培養的一種能力。閱讀有兩個好處,一是可以鞏固和擴大詞匯量。二是可以拓展視野。閱讀和英語學習的良性循環關系可以通過下圖來說明:

讀得多一懂得多一成績好一興趣高

閱讀也要掌握從易到難的原則。難度過高會影響閱讀的興趣和積極性。比如我向大家推薦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出版的《書蟲》系列讀物。內容均為經典名著,對于提高英語水平和文化素養,這套讀物確屬不可多得之列。

從提高閱讀能力角度看,閱讀過程中遇到生詞時,不一定要去查字典,可以通過上下文去猜測生詞的意義。當然,如果該生詞嚴重影響了我們對文章的理解,或我們對某個詞產生了興趣,這時我們不僅要查字典,而且有必要把它記在本子里,以備及時復習。發現有比較好的句子時,也可以及時記在本子里,經常拿出來看一看,對寫作能力的提高是很有幫助的。

三、做到以下“五勤”

1、“心勤”。課堂上應聚精會神,思維要活躍、思路要開闊,心隨老師走,抓住每一個環節,理解每一個知識點,多聯想、多思考,做到心領神會。

2、“手勤”。常言說,“好腦筋不如爛筆頭”。老師講的知識可能在課堂上記住了,可是過了一段時間,就會忘記,所以,做好筆記很有必要。英語知識也是一點點積累起來的,學到的每一個單詞、詞組以及句型結構,都記在筆記本上,甚至是書的空白處或字里行間,這對以后的復習鞏固都是非常方便的。

3、“耳勤”。在課堂上,認真聽講是十分必要的,專心聽老師對知識的講解,要認真聽老師說英語的語音、語調、重音、連讀、斷句等發音要領,以便培養自己純正地道的英語口語。聽見聽懂老師傳授的每一個知識點,在頭腦里形成反饋以幫助記憶;理解領會老師提出的問題,以便迅速作答,對比同學對問題的回答,以加深對問題的理解而取別人之長補自己之短。

第9篇

【關鍵詞】英語教學 智力 興趣 激勵

我從事教英語教學工作20年來經常會遇到這種現象,有的學生智力發展水平高,但他的成績不一定好,成績好的學生,智力水平不一定高。事實上,會影響學生成績的,不但有學生的智力因素,同時也有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包括興趣、動機、自信、意志、情趣和合作精神等。一位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對1500名超常學生進行了長達50年的跟蹤研究,對他們當中最成功的和最不成功的150人進行了細致的分析比較,發現兩者在智力程度上并沒有什么顯著差異,而非智力因素是取得成功的最主要決定因素。因此,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應重視非智力因素的培養。

一、在非智力因素培養方面起著決定作用是情感教育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這個觀點說得很有道理。我覺得教育過程當中,情感教育是關鍵因素,情感教育必須以“愛”為核心。在農村中學,全校每個班級學生的成績參差不齊,這是一個客觀存在的現實。教師的愛心不僅體現在優秀學生身上,更要關注在學習上困難的“學困生”身上。對于學困生教師絕不能有“恨鐵不成鋼” 的思想,而是要采取正面教育,用循循善誘的方法,經常性鼓勵并耐心細致的做他們的思想工作,力爭最大限度地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在2013級1班,陳某等同學在八年級下學期的英語學習上出現了問題,我特地為這幾位同學制定了適合他們程度的學習方法,適當的調整我的教學設計,盡量在作業布置中分層次,滿足“優秀生”的需求,同時也兼顧了“學困生”,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在英語課堂中都有收獲,從而避免了進入九年級后的大面積成績下滑。

二、培養非智力因素的具體辦法

1.新型的師生關系,形成最佳情緒狀態。學校教育活動中師生往往會有一定程度的距離,使學生感到威不可近,這種距離感不同程度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激情。我們必須改變這種教學模式,應該建立一種合作、和諧互動、融洽的師生關系,讓學生成為教學的主體,教師起引領、指導作用,創造一個寬松和諧的教學環境,讓學生自主的參與到師生共同的教學活動中來,無拘無束的交流,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

2.培養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這一點在英語教學中相當重要。“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習興趣是學習動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們渴求獲得知識、探索真理的重要恿Α=萄е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1)明確學習目的,激發學習興趣。當學生全身心投入學習時,不為其他任何東西所誘惑動搖時,學生就能感受到學習的快樂,展示最好的學習狀態。例如在英語教學中,經常向學生介紹當今社會各方面對英語的廣泛需要,列舉許多生活中的生動事例說明學好英語的重要性,教師用具有感染力的語言向學生提出自己的希望,促使他們制定出自己學習目標,產生前進的動力。

(2)創設情境,激發興趣。讓學生在英語課堂中體會到學習的樂趣,保持求知的熱情,把語言學習變成愉快而美好的旅程。創設情境的方法多種多樣,可通過模擬環境、實物、幻燈、圖片、錄象等等進行。例如英語教學中利用模擬環境創設情境。例如學習問路這一課時,老師告訴學生“Our classroom looks like a big city.This is a word .It’s the first turning.etc ”然后叫兩個人上臺,一人問路,一人做警察,將事先設計好的汽車站、醫院、圖書館、學校、書店、郵政局等圖片標志分發給任意一個學生,將教室變成一個“大城市”。學生興趣盎然,氣氛熱烈,爭先恐后要求上臺表演。

(3)創設懸念,激發興趣。創設懸念,是激發學習興趣,刺激智力發展的有效途徑。傳授知識的過程要有一定的念,讓學生形成奇、趣的心理。例如,在英語教學中,教情態動詞時向學生提問:“If you meet a foreigner,what is the first question you want to ask? ”學生七嘴八舌地回答:“What’s your name?Where are you from?How old are you ?... ”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多數教師只重視語言知識的講授,忽視了對學生進行文化意識方面的教學,其實中西文化存在很多差異。中國是個文明禮儀之邦,歷來講究語言美,西方國家人們交往很注意個人隱私,問他們隱私問題是很不禮貌的,外國人聽了會生氣。學生聽了之后,引起了極大的興趣,當學生迫切需要了解該用什么樣的語言接待外賓時,老師便指出,英語中有一種情態動詞,可以幫助增強語言美,如:“Will you please ...?May I... Could I...shall I...?”然后組織學生反復操練,培養學生樂于鉆研的習慣。

(4)開展形式多樣的英語課外活動,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初中生都具有強烈好奇心,對新鮮的事物都會產生濃厚的興趣。正如人們常說的“得發于課內,收效于課外。”為了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教師可以編輯豐富多彩校園文化,如:英語角、學習天地、英語手抄報等;開展英文歌曲聯唱、單詞接龍比賽、課外閱讀、辯論會、等多種形式的課外活動。例如,學習英語顏色這一課做操練時,把同學不太熟悉的顏色文具和實物放在書包里,讓他們猜顏色,大部分學生會根據常規來猜,結果把顏色都猜完了還是沒有猜對,這時候學生感到好奇,然后老師再補充。

3.利用聯想的方法學習和記憶英語詞匯。在初中階段,常見的聯想方法有:(1)話題聯想,如:當談到“health”的話題時,我們就可以聯想到“healthy food”“unhealthy food”“exercises for keeping healthy”“good habits for health”“bad habits for health”,等等。(2)接近聯想 如:father-mother;desk-chair;doctor-nurse等。(3)分類聯想 如:animal聯想到tiger,panda,duck,fox,snake等。(4)相似聯想。如發音相似,如:hole-whole,wait-west;house-horse;plan-plane等。意思相似,如:too,also,either都有“也”的意思,spend,cost,pay,take都有“花費”的意思say,speak,tell,talk都有“說”的意思。除此之外,還有同向聯想、反向聯想、詞性聯想、定位聯想、奇特聯想等等。

4.以贊揚、激勵的態度對待學生的學習。每個學生都有很強的自尊心,成績不理想的學生也不例外。做為教師一定要抓住學生的心理特點。不要吝嗇表揚,比如對做得好的學生說:“說得不錯,繼續說下去”、“你的語音很真好聽,你能大聲讀一遍嗎?”、“你分析的邏輯性很強,聲音大一些就更好更棒了。”還有一些贊美的話,如:“Great”、“Well done”、“You did a good job ”、“We are so proud of you”等等。

總而言之,我們在英語教學過程中要注重情感交流,尤其要加強非智力因素的培養。通過努力鉆研教學方法、提升自己的業務水平,讓全體學生學有所得,勞有所獲,提高英語教學成績。

參考文獻:

第10篇

一、課題研究的目的與意義

對于英語學習,很多學生把它當作一種責任甚至義務,其實,學習英語是由興趣與自主并向激進的。學習英語并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它在于成年累月的積累和平日的表達交流。英語是一門學科,同樣也是一門語言,而語言則是人們傳遞信息交流思想和情感的工具,英語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學生運用英語進行實際和獲得信息的能力。它不僅要使學生獲得語言知識,更重要的是發展學生的聽、說、讀、寫的基本技能,培養他們在口頭上、書面上運用語言交際的能力,發展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使學生用英語進行真實交際。

要學好英語就要轉變一些學生學習的心態。學習是一個不斷追趕的過程,是一個持之以恒的過程。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我們只有像孔子說的那樣:“學而時習之”,不斷地重復,不斷地練習,才能夠不斷地鞏固學習成果,使學到的東西逐漸轉化為能力,這是我們在英語學習中應該持有的一種心態。

學習英語的第二種心態,就是清代學者彭瑞淑所說的“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乎,不為,則易者易難矣”。英語學習難不難?說難也難,說不難也不難,關鍵看自己如何做,如何學,如果你學它,而且是堅持不懈、方法得當地學,那么英語終有被你征服的一天,如果你是三分鐘的熱度,英語就永遠不會自動向你投降。

第三種心態,就是重視學習方法,刻苦固然重要,但方法也很重要,哪種方法適合自己,用什么方法能夠快速掌握英語,應該是每個英語學習者必須解決的問題。因為英語是一種工具,我們要盡快掌握它,讓它為我們服務。

交流的力量是無窮的,在英語學習中我們要克服思想上的束縛,如果只是在課堂上與老師和同學交流,而課后卻將英語的語言交流拋之腦后,那無疑成了“啞巴英語”。通過此次活動,可以教育學生擺脫“啞巴英語”的困境,提高英語交流能力,讓學生真正地把英語當作一種樂趣、一種習慣,而并只局限于課堂上的四十五分鐘。當然,課堂也起著重要作用。在課堂上,老師可以用各種方法,激發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增強學生學好英語的信心。

英語是走向世界的通行證,對于一個非英語語言環境的國家來說,學習英語具有一定的困難和難度,我國推行了素質教育,適應社會對人才的需要。英語自然也需要進行教學改革,以便順應素質教育的潮流,為社會培養更多的高素質外語人才。

二、情況調查與分析

1.調查對象及取樣辦法:采取隨機取樣的辦法,對部分學生的英語學習現狀進行隨機問卷調查。

2.調查工具:調查意問卷方式。根據調查對象的具體情況,我設計了一份包含15個問題的中學生的英語學習現狀問卷表,以封閉式問題為主,共12題,占80%;開放式問題為輔,共3題,占20%。

3.調查的重點內容和方法:在調查中,把學生平時學英語中“開口講英語程度、識記生詞及語法規則、朗讀及發音錯誤情況和學英語時出現的最大難題和最希望提高的是什么”作為調查的重點內容。

三、培養高中生英語學習興趣的措施

1.學唱英文歌曲

現在很多人喜歡音樂,聽英文歌曲就是一個非常好的學習方法。(1)它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將語言知識融入美妙的歌曲中,在聽唱的過程中加深對內容的理解;(2)輕松激發學生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英文歌曲的表現手段能夠提高學生的興趣與愛好,使在有限的時間里達到輕松學習的目的;(3)在聽唱過程中可以增強學生對文化的認識。可以選一些節奏舒緩的輕音或鄉村音樂,歌詞較為清楚。

2.參加英文活動

對于學生來說,課外活動的吸引力是不可阻擋的。在日常生活中,學生可以多參加英文的活動,學校也可適當地組織一些英文節目,比如表演英語短劇,可將中國傳統的故事用英文來演繹,體會中英文的美妙結合。這樣可以增強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努力提高自己的英語學習能力。此外,英語活動的展開,將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語言交流能力,使學生更能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減少心理負擔。

3.多進行英語閱讀

讀英文的作品也可以提高英語水平,報刊、書籍等都是很好的材料。好的素材就是好的老師,通過閱讀,學生可以知道英語的準確應用,可以選擇一些可讀性較強的報紙或雜志,也可選擇一些比較容易感興趣、比較簡單的書籍。閱讀報刊可以增加詞匯量,而且印象也會很深刻;了解國際時事,長期閱讀加快閱讀速度,學會一些有用的短語、俚語,大量閱讀。這里的“大量”有兩層含義:一是閱讀量要多,二是內容要廣泛。如果在不同的場合多次接觸它們,就必須讀得多讀得廣。大量閱讀是真正積累語言材料、豐富語言知識的過程。一個人擁有的英語知識和各個領域的知識越豐富,對所讀文章的理解就越深刻,閱讀的速度也越快。然而,無論英語知識還是文化背景知識多半是通過閱讀獲得的。閱讀量大了,英語知識就豐富了,知識面也就擴大了,而英語知識的豐富和知識面的擴大又會反過來促進閱讀水平的提高。閱讀技能是一個英語學習者綜合能力的體現。閱讀能力的提高決非一日之功,學生如果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掌握一些閱讀技巧,再加上自己的努力,相信一定會有很大的提高。

4.觀看英文電影或電視劇

第11篇

1激發興趣,讓學生樂于學習英語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是引起和保持人的注意的重要因素。初中學生愛說、愛動、愛模仿,記憶力也較強,語言羞恥感較差。這些都是初中生學習英語的有利條件。但處于他們這個年齡,注意力容易分散,自制力較弱,抽象思維能力也較差等。從學生的這些心理特征出發,在英語教學中,我們應該盡力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正如孔子說: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因此,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教師應該采用“小步子,高密度,多變化、勤鼓勵"的原則。興趣對智力的發展起著促進的作用,也可以說興趣是開發“智力"的鑰匙。興趣比智力更能促進學生努力學習。心理學家皮亞克曾說過: “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于興趣"。因此,保持課堂教學知識性和趣味性的統一,讓學生在快樂、輕松、愉悅的情景中學得語言知識,并謀求知識與能力的同步發展,是我們每一位英語老師所追求的目標。

如何激發學生的興趣?如教師充分利用圖片、幻燈、錄音和錄像進行教學,要求學生用英語填寫單詞,學校、教室的實物標寫英語,用英語打招呼,進行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生活情景對話。這樣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學習的熱情,促進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加深學生對所學的知識的理解、記憶和鞏固,以及掌握一些詞語、語法和語言功能等。

2克服學生的語言障礙,讓學生積極學習

我們的母語是漢語,漢語與英語相差甚遠。由于習慣,初中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往往會遇到不少障礙,特別是發音。因此,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還必須幫助他們排除障礙。

首先,老師的發音一定要準確,多聽錄音,多看錄像。其次,不要放過每個學生在發音上的細小錯誤。例如:在教學生發磨擦音(S](o]時,學生發出的音總是一樣,聽不出有什么區別。這時,老師應反復向學生說明發音要領和發音的部位。發(S]時,上、下牙齒接觸舌身自然置于下牙床中,舌尖稍觸下牙根部,讓氣流自然流出,送氣不用力;而在發[0]時,上、下牙齒并沒有接觸,舌尖抬起,置于上、下牙齒之間,送氣自然,不用力。要是學生還發不好,可以叫他咬住舌尖來發。學會了后,就不用再咬了。老師要注意抽查,以便人人過關。個別實在發不好的就進行個別輔導。當然,在課堂上可能時間不夠,這項工作可在課后進行。克服了學生的語言障礙,厭煩的情緒得到消除,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就大大提高。

3采取滾雪球的辦法,培養學生的對話能力

長期以來,英語教學往往出現偏重于語言文字和語法知識的講授,忽視聽說能力,應用語言文字能力的培養。因此,學生學習幾年英語后,結果還是英語的“聾子”和“啞巴”。為了糾正這一偏向,我們可以采用一種以聽說為主,強調情景貼近現實生活的“滾雪球”式的對話形式進行教學。我們在教學英語單詞或詞組時,往往都是采用以舊帶新,讓學生溫故知新,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功能。當然,學習句型和對話時也可能采用這種方法。

如先讓學生復習已學過的句型。Good moming.What's your name?

How are you?Fine.thank you.What’s this in English?Can you Spell thisword?Good bye!……然后把這些句子通過某種情景把它編成一段對話。

Model l:A:Good morning.Li Ping.

B:Good morning.Wei Fang.

A:How are you?

B:Fine.thank you.

A:What's this in English?

B:It’s a bike.

A:Can you Spell this word?

B:Yes,B―I―K―E,bike.

A:Thank you.good bye.

B:Bye―bye.

Model 2:A:Good morning.

B:Good morning.

A:What’s your name?

B:My name is Lucy.

A:How are you?

B:Fine.thank you.

A:What’s class are you in?

B:I'm in Class 1.Grade 1.

A:Oh.We’re in the same class.

B:Let’s go to the classroom.

A:Ok.Let’s go.

And so on,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對學習英語具有主動性,把學過的知識變成自己的知識,積極性也就得到很好的發揮。與此同時,學生還會感到每節課都很新鮮,大大提高45分鐘的課堂效率。如此日積月累,學生就會像滾雪球一樣,掌握大量詞匯、句型和對話,學生語言的表達能力也會明顯提高。

4運用各種手段,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

英語的教學方法多種多樣,如直接教學法、啟發式教學法、翻譯法、交際功能法等等。不同的教學方法都有其自身的特點,教師必須根據不同的學生實際和不同的教學內容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根據形勢的變化還必須不斷更新教學方法,才能適應新時期學生的需要。

第12篇

關鍵詞:興趣目標;基礎習慣;資源方式;途徑辦法

制約農村高中生英語能力提高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一、學生對英語不感興趣,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多數學生把學英語的終極目標定義為應試,根本不能明確英語學習在學生健康成長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部分學生沒有主動學習的動機,也沒有努力拼搏的意志,不能從本質上激發自身對英語的學習積極性,不能把學習英語當作一種樂趣,而是處于消極、被動地學習,用這樣的方式是難以學好英語的。

二、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英語基礎不好的學生主要是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多數都是由于平時太懶,依賴思想重,再加上注意力不集中,不按老師的安排學習,抄襲別人的作業等。筆者在初接班之時,學生根本沒辦法配合老師進行正常的課堂教學。學生不僅不愛聽課,也不愿意交作業,而且還不開口說英語,在speaking課型中,他們根本不能很好地配合老師,甚至是一個主動舉手的學生都沒有。除此之外,學生懶于動手、動腦,學習缺乏主動性、目的性。

三、課外閱讀受到各方面的制約

中學階段是一個人獲取知識和形成世界觀的關鍵時期,而閱讀是人們獲得知識的一種最基本、最重要的途徑,但在英語教學方面,尤其在英語課外閱讀的方面,是制約農村學生英語能力提高的主要因素。究其原因,主要是廣大農村地區的客觀條件嚴重地制約著農村高中生英語課外閱讀的開展。

四、教師教學方式相對落后

教師的教法是否得當直接影響到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教師的教學觀念、理念陳舊,教學方式方法落后,教學效果不好。或者是“穿新鞋走老路,填鴨式”的教學,沒有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性,只是自導自演,長期以來,教師仍然是課堂的主體,沒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導致學生感到疲憊,很少集中注意力來學習英語。這主要表現為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常感到越學越枯燥,越學越沒興趣,逐漸喪失了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主動性和自信心,導致了英語教學質量不高,學生運用英語的能力較低。

五、教材革新與當地實際落差較大

英語教材問題是當前農村高中英語教學所面臨的最主要的困難。首先是詞匯量。由于新教材的詞匯量太大,而廣大的農村學生基礎又較差,所以學起來很吃力,加之初高中教材版本不一,導致他們高中跟初中的知識鏈接斷層。其次是口語方面。經過三年的教學實踐,教師認為要教好新教材首先是對教師的一個挑戰,它對教師的基本功要求很高,尤其是口語的表達能力要求很高。

六、聽說教學在課堂內外受到各種制約

作為學習英語的手段,聽說是學好英語的必由之路。在聽、說、讀、寫四會中,聽是獲得語言信息及語言感受的最主要途徑,也是提高其他技能的基礎。但在傳統的英語教學模式中,教師和學生將大多數的時間用于背誦語法規則和分析句子結構上,而忽視了聽說能力的培養。同時筆者所在地區,高考英語聽力不計入總分,因而師生對聽力重視不夠,缺乏訓練,其結果是學生的交際能力比較低,語感差,成績無法突破。

七、學生基礎普遍差

農村中學的學生英語基礎差,是因為在農村有些小學、初中英語教學流于形式;還有許多小學不開設英語課,即使開設了英語課,但由于英語教師的教學局限性導致學生的聽、說、讀、寫很差。學校也因師資和教學條件等眾多因素,導致學生學不好英語。結果到高中,由于英語基礎不牢固,給英語教學帶來很大困擾。中考后,成績好的畢業生選擇了到省、市中學讀高中,而留在農村高中的高一新生普遍英語基礎薄弱、成績差。

總之,制約農村高中生英語能力提高的因素較多,不僅僅是筆者上面所談到的內容,只要我們在這些薄弱環節方面加強,

相信農村學生會像城市學生一樣優秀,會真正逐漸縮小城鄉差距,

提高國民素質。

參考文獻: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兴化市| 古蔺县| 睢宁县| 明水县| 南雄市| 临猗县| 化隆| 昌图县| 元谋县| 关岭| 昌宁县| 武穴市| 鄂温| 鹤岗市| 离岛区| 伊春市| 绍兴市| 哈尔滨市| 宜黄县| 湖北省| 永春县| 尉氏县| 万宁市| 都江堰市| 凤山县| 额济纳旗| 上林县| 克拉玛依市| 乌鲁木齐市| 台江县| 运城市| 浦江县| 南宫市| 柳河县| 白水县| 酉阳| 镇赉县| 远安县| 漳州市| 平陆县| 广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