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07 09:36:37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新能源類論文,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關鍵詞:新能源發電太陽能,風能,發展前景
0引言
自第三次工業革命以來,人類社會在經濟和科技方面取得了空前的發展,伴隨而來的是常規化石能源的大量消耗及其引起的環境污染和資源短缺等一系列問題,迫使人類不得不開始尋找清潔的可再生能源,也即新能源。相對于傳統的煤、石油、天然氣等化石能源,新能源普遍具有污染少、儲量大的特點,對于解決當今世界日益嚴重的環境污染和資源匱乏等問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1]。資源與環境的壓力也給電力系統帶來了新的挑戰,利用新能源逐步取代傳統能源進行發電將是今后電力工業發展的趨勢,可見新能源發電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和實用價值。
1 新能源發電的類型及其原理特點
新能源發電主要包括太陽能發電、風力發電、生物質能發電、地熱發電、潮汐發電等方面。
1.1太陽能發電
太陽能是指太陽內部連續不斷的核聚變反應過程所產生的能量,它是一個巨大的能源,據估計,我國陸地面積每年接收到的太陽能輻射能相當于億噸煤[2]。太陽能發電又叫光伏發電,它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光伏效應,通過光照產生電動勢,進而輸出電能,實現光電轉換。簡單地說,太陽能發電就是通過太陽能電池直接將太陽光轉換成電能,太陽能電池是由各種具有不同電子特性的半導體材料薄膜制成的平展晶體,可以產生強大的內部電場[2],主要包括單晶硅電池、多晶硅電池和非晶硅電池三種類型。免費論文參考網。
常見的太陽能發電系統由太陽能電池、控制器和逆變器三部分構成,按其運行方式可分為獨立太陽能發電系統和并網太陽能發電系統,其中后者是目前的主流發展趨勢,即太陽能電池發出的直流電,通過逆變裝置轉換成交流,進而并入電網使用。太陽能發電安全可靠,具有許多優點,如能源充足,太陽能無處不在,不受地域限制;建設周期短,運行成本低;不需要消耗燃料,無環境污染;結構簡單,維護方便,適合無人值守。但是,太陽能發電受氣候條件影響,具有間歇性,且價格昂貴。
1.2 風力發電
風力發電是將風能轉換成機械能,再轉換為電能,其基本原理是利用風吹動風輪,通過風輪的機械轉動驅動發電機轉子旋轉,進而產生電能。風能是清潔的可再生能源,風力發電與常規發電相比,具有能源充足、不消耗燃料、無環境污染、占地面積小、工程建設周期短、發電技術成熟等優點。在當今世界的新能源開發技術中,風力發電是最成熟、最有商業利用價值的發電方式,其裝機容量正在不斷擴大,全球風電發電量占總發電量的比例也在逐步增加。
1.3生物質能發電
生物質能是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將太陽能轉化為化學能而儲存在生物質內部的一種能量形式,是一種資源豐富、無污染的能源。生物質能發電包括農林廢棄物燃燒發電、生物質燃氣發電、城市垃圾焚燒發電、沼氣發電等方面。生物質能發電具有電能質量好、可靠性高等優點,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
1.4 地熱發電
地球內部蘊藏著巨大的熱能,地熱能就是地球內部的熱釋放到地表的能量,地熱發電就是將地熱能轉變為機械能,再將機械能轉變為電能,它是利用地下熱水和蒸汽為動力源的一種新型發電技術,其原理與火力發電基本一樣,即將蒸汽的熱能通過汽輪機轉變為機械能,然后帶動發電機發電[2]。
1.5潮汐發電
潮汐能,顧名思義,就是潮汐所蘊含的能量,同樣是一種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新能源。潮汐發電,就是利用海水漲落及其引起的水位差來推動水輪機,由水輪機帶動發電機進行發電,其原理與一般的水力發電差別不大。即在海灣或有潮汐的河口修建大壩,構成水庫,利用壩內外漲潮、落潮時的水位差進行發電。潮汐發電受潮汐周期變化的影響,具有間歇性。
2 中國新能源發電的前景展望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高速發展,經濟規模躍居世界前列,與此同時,能源消費結構的不合理引起的資源環境問題日益突出,大力發展新能源發電技術,是調整能源結構、促進節能減排、實現可持續發展的要求。我國可再生能源資源豐富,通過近年來的發展,新能源發電已經取得了一定進展,已經形成了一定規模、體系相對完善的新能源產業。中國新能源發電雖然剛剛起步,但是卻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免費論文參考網。
(1)風力發電和太陽能發電發展迅速。中國風能資源豐富且風力發電技術較為成熟,目前正在以“建設大基地,融入大電網”的方式進行規劃和布局。太陽能發電同樣也具有較好的發展前景,我國的太陽能電池制造水平較高,應該大規模推廣太陽能發電。免費論文參考網。根據國家能源局制定的《新能源產業振興發展規劃》,到2011年,新能源在能源結構中的比重達到2%(含水電為10%),新能源發電占電力總裝機容量的比重達到5%(含水電為25%)。而風電裝機容量將達到3500萬千瓦(陸地風電3000萬千瓦,海上風電500萬千瓦),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將達到200萬千瓦[1]。除此之外,《2008年中國風電發展報告》預言,到2020年末,全國風電開發建設規模有望達到1億kW。
(2)生物質能發電優勢明顯,前景較好。相對于風力發電和太陽能發電的間歇性特點,生物質能發電具有突出的優點,經濟價值較高。2002年,我國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容量3234.6萬kW,其中生物質能發電裝機容量80萬kW,在眾多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電中僅次于小水電。預計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發電將達0.9~1億kW,其中生物質能發電為1000萬kW;另一種估計結果是2020年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容量將達到1.21億kW,其中生物質能為2000萬kW。
(3)在有條件的區域發展地熱發電和潮汐發電。受地理條件的限制,地熱發電和潮汐發電均具有地域性。目前,中國高溫地熱電站主要集中在西藏地區,總裝機容量為27.18MW,其中羊八井地熱電站裝機容量25.18MW,其發電量已經占到拉薩電網的40%以上,對緩和拉薩地區電力緊缺的情況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今后,可繼續在西藏地區大力發展地熱發電。我國潮汐能蘊藏量中可開發利用部分的92%集中在經濟發達、能源需求迫切的華東沿海地區[3],發展潮汐發電可緩解這些地區的電力不足。但是,潮汐發電由于開發成本較高和技術上的原因,目前發展并不是很快,我國江廈潮汐電站裝機容量為3200kW,年發電量1070萬kWh[4],今后可視情況適當發展潮汐發電。
3 結語
能源短缺和環境惡化已經成為威脅人類生存的全球化問題,發展新能源是實現人類可持續發展的必經之路,中國應該加快開發利用新能源的步伐,大力發展新能源發電,逐步實現從常規能源向清潔能源轉變。目前,我國的新能源發電已經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同時還存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主要表現在技術基礎薄弱、相關體制尚不規范等方面。為此,提出一些建議:(1)制定發展目標,科學規劃布局。新能源發電必須進行合理規劃和布局,有必要將其納入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2)加快體系建設,規范行業發展。對于新能源發電的設備要求和并網技術標準,應該盡快制定相關準則。(3)加大投資力度,鼓勵自主創新。目前,我國新能源研究力量分散,缺乏跨學科的交流,有必要對各類科研機構進行整合。除此之外,新能源發電是智能電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必須構建全國統一的新能源電網,以促進我國智能電網的建設。
參考文獻
[1] 趙新一. 新能源發展展望[J]. 電力技術,2009,10(10):7-14.
[2] 孫元章,李裕能. 走進電世界——電氣工程與自動化(專業)概論[M]. 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09.
[3] 刑運民,張文娟. 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發電技術的發展[J]. 西華大學學報,2007,1(26):50-52.
[4] 葉峰. 新能源發電——實現人類的可持續發展[J].能源與環境,2008,3:55-57,62.
【關鍵詞】徐州市城鎮居民 新能源汽車 購買及使用現狀 政策建議
一、徐州市新能源汽車購買及使用現狀
新能源汽車是指采用非常規的車用燃料作為動力來源,綜合車輛的動力控制和驅動方面的先進技術,形成的技術原理先進、具有新技術、新結構的汽車。從調查數據中顯示,新能源汽車在徐州的普及率很低,居民購買新能源汽車在購買汽車的數量中所占的比例很低。目前新能源汽車以電動及混合動力為主。城市新能源汽車的使用主要集中在三個方向:公交車,私家車,教練車。
就公共交通來看,2016年,徐州公交購置新能源公交車輛298臺,其中純電動公交車200臺、柴油-電混合動力公交車98臺。目前為止新能源(含清潔能源)公交車占車輛總數80%以上,發展水平走在行業前列。徐州市已經開始投入新能源汽車的租賃,讓新能源汽車進去居民的日常生活。就私家車來看,徐州市新能源汽車雖然在所購汽車所占的比例很小,但是近幾年來,居民購買新能源汽車的數量在成倍的增加,人們對新能源汽車的認可度在逐年增加。在所購的新能源汽車中,老年代步車所占的比例很大。徐州市的教練車有接近95%是新能源(含清潔能源)汽車。
二、徐州市城鎮居民購買及使用新能源汽車比例很低的原因分析
1.新能源汽車相對傳統汽車的價位仍然過高。阻礙新能源汽車市場推廣的一個重要因素是與傳統汽車相比其價格過高,而中央財政和地方政府對單位和個人購買新能源汽車的雙重補貼,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新能源汽車與傳統汽車之間的價差,從而提高了其相對競爭力。但是,徐州市新能源汽車的銷售情況卻不甚理想。徐州市屬于二線甚至是三線城市,居民收入相對于發達城市還是有很大差距的。就普通居民收入而言,年收入在3萬―5萬之間。雖然新能源汽車有很大的補助,但最后購車的價位還是很高的,對一個工薪階級而言購買一輛新能源汽車還是有很大的壓力的。傳統能源的汽車七萬左右就能買到,可想而知居民更傾向于傳統汽車。
2.居民對新能源汽車及其相關推廣政策的認知程度低。雖然我國在大力提倡使用新能源汽車,但是從目前的調查結果來看,89%的居民知道新能源汽車的存在,但是只有49.8%左右的人對新能源汽車有了解,大概只有8%的人對新能源汽車進行過全面的了解。就新能源汽車的法規政策及優惠政策而言,居民更是不了解了。從我們調查結果來看,真正了解相關政策的居民數量不足5%。造成這種問題的主要原因還是政府及生產商的宣傳力度不夠大。
3.新能源汽車的使用不便利
3.1充樁(站)等配套設施不完善。從調查數據顯示,徐州市第一個投入使用的充電樁是在2015年才開始的,到目前為止,充電樁雖然已經建了1000多個,但是投入使用充電樁的數量才140個左右,很多分布在一些繁華地段,而在居民區分布的充電樁數量更是少得可憐。雖然充電站的數量與加油站數量相比占據一定的優勢,但加油站提供動力的效率是充電站的幾百倍甚至上千倍。所以會出現這樣一種尷尬的局面:司機在路上開著車,半路出現沒電的情況,周圍有沒有充電站,流動充電車充電也需要一定的時間,司機本身會有不滿,甚至會出現影響道路交通等一系列的問題。
3.2電池充電時間長。純電動汽車充電方式一般為快速充電方式、慢速充電方式。快充和慢充是相對概念,一般快充為大功率直流充電,充滿電要一個小時,慢充指交流充電,充電過程需6小時-8小時。電動汽車充電快慢與充電機功率、電池充電特性和溫度等緊密相關。在調查中,有一位徐州市民向我們大吐苦水,他說買了新能源汽車之后,充電成了困擾他的一個問題。在買車時候廠家自帶一個小型充電樁,但是由于家住8樓,充起電來很麻煩。另外,他害怕充電過程中出現事故,一直使用慢充,充電要8個小時左右,很是麻煩。燃油動力汽車補充動力僅僅幾十秒,而新能源汽車需要6-8個小時,這的確是一個大問題,要想使新能源汽車進入千家萬戶便民性是努力的方向。
3.3新能源汽車在技術方面存在缺陷
在現階段,新能源汽車給人的感覺是技術上不成熟、不可靠,使用起來不方便。目前,新能源汽車技術的不成熟性主要體現在驅動車輛行駛的電池的能量密度低和電池存在爆炸起火等安全隱患,導致續航里程和熟讀都遠劣于傳統能源汽車。就目前電池的實際單位儲能比只有汽油的十分之一左右。我國純電動汽車部分核心技術仍然缺乏,高性能純電動汽車產品在可靠性方面落后于國外的先進產品。
三、相關的政策建議
1.政府加大宣傳,增強居民新能源汽車的認同感。以政府的名義宣傳新能源汽車,增強廣大消費者對使用新能源汽車的信心和認知度。廠商、政府、媒體應聯合一致,讓“低碳”、“環保”、“新能源汽車”深入人心,并且要對新能源汽車的概念,類型,優勢及相關政策進行具體闡述,讓居民有充分的認識。
2.加快充電站(樁)配套設施建設,使居民真正享受實惠和便捷。。新能源汽車要在私家車購買及使用方面取得突破,政府在政策方面必須大力充電樁配套設施建設,積極推動新能源汽車應用。要明確地方政府和汽車廠商的責任,推動落實徐州市各區域建設充電設施的要求。如果充電設施非常普及,汽車充電與加油同樣便捷,價格又比加油實惠,居民自然會做出選擇。
3.加大在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投入,聯合相關企業及研究機構,進行技術革新。新能源汽車要想取代傳統能源汽車成為真正的主流,就需要在技術方面有重大突破,無論是在價格或是實用性方面都能夠充分滿足居民的需求,這樣才會使居民能夠真正認同,使用新能源汽車。
關鍵詞:低碳經濟 戰略性新興產業 純電動汽車
中圖分類號:F2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4)01-047-02
一、前言
環境問題的備受關注,促使各國以構建新能源產業結構對節能減排進行研究分析。2003年英國政府《能源白皮書》中首次提出“低碳經濟”的概念,它是未來經濟發展,實現循環利用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模式。根據我國的國情,2009年同志提出了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即新能源、節能環保、電動汽車、新醫藥、新材料、生物育種和信息產業,其中新能源、節能環保和電動汽車均屬于低碳經濟的范疇。純電動汽車是一種完全可由充電電池提供動力源的汽車,它能同時減少能源消耗和降低交通業對環境帶來的污染問題。戰略性新興產業是經濟大國邁向經濟強國的必由之路,它代表著未來產業發展方向,在各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中起重要的作用。
二、我國純電動汽車發展的可行性分析
(一)純電動汽車在我國發展的必要性
1.我國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給二氧化碳的減排承諾帶來了壓力。目前,中國首要任務是實現社會經濟發展,加快工業化和城市化的進程。在此過程中,以煤、石油為主要能源的發展必然會加大能源消耗和加劇環境污染。在哥本哈根會議上中國所作出的承諾即“至2020年,單位GDP的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50%”使中國發展低碳經濟,發展具有“零排放”和低耗能的純電動汽車顯得日益緊迫。
2.我國汽車產業的快速發展增加了廢氣的排放。從2009年起中國汽車市場連續四年成為世界第一大汽車市場。在汽車產業發展同時也產生了一些問題。一方面:從2007—2011年交通運輸業的廢氣排放排放量由276.7萬噸上升至637.6萬噸,在總排放中所占的比例也上升了近10%;另一方面:2012年汽車產量為1927.7萬輛比2007增長了近117%,同時汽車的保有量由2007年的5679萬輛增至12089萬輛,增長率為112%。汽車的快速增長,將使社會環境負擔更重。
3.中國車市的快速增長提升了中國石油的對于外依存度。中國是一個能源短缺的國家更是能源的消耗大國。汽車產業的發展不僅帶來了環境污染更伴隨著石油的消耗。隨著傳統汽車的過度發展,國家面臨的能源匱乏壓力加大,據統計,車用油消耗量已經從2005年8200萬噸增至2012年1億噸上。石油對外依存度2011年首次超過美國,且由2005年的42.9%增加到2012年的56.7%,這將嚴重威脅我國的能源安全。另一方面,我國在石油過度依賴國外市場,一旦發生國際,我國的經濟也將深受影響。
(二)純電動汽車在中國具有較大的消費市場
對消費者關于購買純電動汽車的有關信息進行了調查,發出700份調查問卷,共收回620份。調查結果如圖1所示(見下頁),93%的肯定會及考慮會買,而不會購買的只有不到8%;表1示,年收入的增加購買欲望強,收入在16—25萬元之間肯定會及考慮會買的消費者有97.1%,而每個收入段都在90%以上;表2示(見下頁),學歷在高中及大專的占91.4%,本科及以上學歷的占93.09%,隨著消費者的生活水平改善,學歷水平也不斷提高,這有助于純電動汽車的市場需求增加。
三、目前我國純電動汽車產業發展狀況
(一)新能源汽車生產增長較快
據統計,2011年汽車整車企業生產新能源汽車8368輛,與上年相比,有較大幅度的提高,其中純電動汽車為5655輛;8159輛的銷售新能源汽車中純電動汽車5579輛。2012年新能源汽車生產12552輛,其中11241輛為純電動汽車;銷售新能源汽車12791輛中純電動汽車11375輛。2012年純電動汽車產銷量分別比上年增長98.8%和103.9%。
(二)節能減排取得的效果明顯(25個示范城市推廣的效果)
在“十城千輛”工程中,我國研發的純電動汽車能量消耗率較“十五”的水平提高了6%左右,達到83.8kWh/100km;而高速純電動轎車,最高車速120km/h以上,0~50km/h加速時間小于8秒,能量消耗率小于16.5kWh/100km,新能源汽車在試點城市規模逐步擴大,運行里程增加。減少了交通環節中傳統汽車的能源消耗,減排效果明顯,節油共計3407萬升,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85170噸。
(三)在發展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
目前國內25個推廣示范城市在新能源汽車發展中也遇到了很多問題。在北京、廣州等許多中國一線城市,推廣工作進展緩慢。遇到的問題主要以下幾方面:
1.與傳統的汽車相比其性價比低。首先從價格看,一輛純電動公交車的價格最低為135萬元,減去一次性補貼50萬元/輛后價格與傳統公交車差不多。但是首先傳統車每年可以享受到燃油補貼,而純電動公交車不行。在使用過程中成本相差大,因為目前的電池充電循環壽命只能達到3年,3年后需換新的電池,一組電池價格在70萬—100萬元,;其次購買成本增加,由于舊車銷售渠道減少等因素造成國內汽車的貶值速度加快,因為當消費者考慮購買純電動汽車時,不能將自己手中的車進行最優處理。綜上分析,電動汽車的總成本(包括維護成本)比燃油汽車高,其性價比相對于燃油汽車來講低,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純電動汽車產業的發展。
2.純電動汽車的安全系數低,故障率高。純電動汽車在中國仍屬于初級發展階段,生產環節中的產品技術等相關標準并不是很完善導致了在運行中的一些安全問題。2008年開始實施的“十城千輛”中,在示范點的純電動汽車故障頻頻發生,據統計,2010年試點城市的純電動車出現故障13493次,平均故障間隔里程為827km,動力系統類故障的平均間隔里程為2399km。
3.國內自主品牌的純電動汽車受重視程度不夠。國內自主品牌的純電動汽車并不是很受重視,而且近幾年外國車系在中國的市場份額擴大導致自主品牌的生存發展空間正在被進一步擠壓。
4.基礎設施不完善制約了純電動汽車的使用范圍。純電動汽車是用電驅動的,行程短,充電時間久,然而充電樁在一些城市并未普及,有的甚至沒有;車在運行過程中零部件等發生故障,尤其一些進口的材料出現問題時,需進口相應的零部件和技術才能解決。購車后的設備支持,維修保障等方面的缺失,既影響消費者的購買,也影響著企業生產。
四、“十二五”期間我國電動汽車產業發展的建議
我國的純電動汽車的發展既面臨著機遇,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以下為我國純電動汽車的發展提出幾點建議。
(一)出臺相關的政策與標準加大國家的支持力度
建立以減免稅和補貼為主的優惠政策環境;制定相關業務標準,如政府支持為純電動汽車開通“綠色通道”,優先辦理注冊登記,年檢等業務;制定純電動汽車路橋通行、停車費用的減免標準;支持鼓勵建立純電動汽車的專用停車位,出臺優先停車標準等;出臺其充電等相關規定;提高舊車置換、購買純電動汽車的補貼,以此來提高公眾滿意度和購車興趣。同時國家也應該加大對自主品牌純電動汽車的支持投入,提高其在國內及國際市場的競爭力。
(二)建立和完善汽車技術的創新鏈和產業鏈
電池技術問題仍然是電動汽車發展的主要問題,電池的容量小、體積大、壽命短、充電時間短等缺陷,導致的汽車質量重,安全系數低,這降低著購買者的需求欲望。企業應該加大技術創新的投入來提高電池的安全可靠性,使用壽命,及其本身的性能并降低汽車低溫啟動的成本。在國內實現汽車核心零部件的產業化生產,不斷完善汽車生產的產業鏈。
(三)加快基礎設施的完善
目前各示范城市開展的基礎設施建設主要圍繞公共交通領域,如純電動公交車和出租車等,在私人用車領域的基礎措施存在缺失。關于汽車的維修,保險等相關的基礎設施政府應該加大建設,滿足私人購車的要求,減少消費者購車的顧忌。
“十二五”期間,我國戰略性新型產業中屬于低碳經濟領域的三個產業新能源、節能環保、電動汽車,因為來自各方面的關注、支持與鼓勵將更具發展優勢;其他產業在國家政府、市場、個人的引導下也將會朝著低碳經濟的方向發展。各方面的支持與市場的拉動推動了戰略型新興產業的低碳發展,將加快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建立和完善,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低碳經濟發展道路。
[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項目(11YJE63001):基于大美龍江構想的黑龍江構建森林碳匯交易市場研究]
參考文獻:
[1] 李小楠,羅思齊,朱良,馮超,蘇虹薇,魏曉峰,王博驍,江運龍.消費者選擇電動汽車的影響因素[J].2012
[2] 阮輝平.中國電動汽車產業發展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
[3] 王嘉誠.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分析[D].上海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
[4] 付翔.中國電動汽車產業發展動力系統研究[D].武漢理工大博士論文,2008
[5] 張平,胡安榮.我國電動汽車產業發展路線圖研究[J].現代經濟探討,2012(10)
[6] 蘇子文.基于低碳經濟的中國電動汽車產業發展研究[J].中國市場,2011(19)
[7] 施曉清,李笑諾,楊建新.低碳交通電動汽車碳減排潛力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環境科學,2013(1)
1系統概要
新能源產業知識產權集群管理系統是以政府資助建設、聯盟組織推動、企業參與應用、第三方機構提供服務等為特征的公益性、開放式信息管理與服務系統。系統構建以行業聯盟為支點,立足于對新能源產業知識產權管理現狀、集群管理工作方式以及公共服務平臺運行模式的調查研究,并深度結合新能源企業實際需求,以“集群管理”的數據、模塊和系統為中樞架構,集新能源知識產權信息服務、知識產權應急及預警分析、知識產權維權援助、知識產權培訓指導、知識產權工作交流等為一體。
2資源組成
集群管理系統以各類數據庫為基礎支撐資源。其資源組成包括:(1)聯盟專利數據庫:新能源產業聯盟成員專利(發明、實用新型、外觀設計)數據庫;(2)專題專利數據庫:新能源產業重點領域(新能源汽車、光伏、儲能)專利數據庫;(3)專利“池”(企業專利信息共享數據庫):新能源產業聯盟成員核心專利數據庫;(4)研究成果庫:新能源產業相關知識產權專題報告、研究論文、數據匯編等;(5)知識百科庫:新能源產業相關知識產權培訓課件、業務知識、基礎知識等;(6)行業專家庫:新能源產業相關技術專家、知識產權專家;(7)服務機構庫:新能源產業相關知識產權信息、、咨詢、商用化、法務等機構;(8)企業數據庫:新能源產業聯盟成員基礎信息;(9)標準數據庫:新能源產業相關國家、行業、地方、聯盟標準等。
3功能模塊
集群管理系統依托數據庫資源開發功能窗口,提供分類關聯展示與互動服務,并依托各子系統實現對外服務功能。其功能模塊包括:(1)知識產權信息服務功能:提供專利檢索、跟蹤、專題數據庫查詢、知識產權信息獲取與展示、會員注冊、留言板和登錄入口等。(2)知識產權信息功能:提供知識產權公告、重大事件、態勢、熱點、風險預警、供求、評估、質押融資信息等。(3)知識產權分析預警功能:提供定期預警(根據設定條件周期性檢索指定領域的文獻信息并發送給指定用戶)和高級預警(對用戶感興趣的專利從技術和競爭對手等角度進行預警)。(4)知識產權分析評議功能:提供企業并購、技術進出口、技術標準、技術創新、人才引進、境外展會等活動時提供咨詢參考,包括重大經濟科技活動和專利統計分析等。(5)知識產權維權援助功能:提供境內外知識產權糾紛時申請和獲得援助的窗口,設立網上維權援助中心,對維權事務實施統一管理。(6)知識產權知識培訓功能:提供知識產權講座、培訓和教育服務模塊,包括基礎知識培訓、在線交易、企業講堂。(7)知識產權工作交流功能:提供各相關方在線互動交流界面,包括知識產權專家解讀、專題咨詢、線上答疑等。
4應用要點
集群管理系統致力于促進信息資源的交流和共享,發揮知識產權在聯盟集聚創新中的推動作用,引導聯盟成員合理高效利用現有資源,規避知識產權相關風險,推動內部合作和協同。其應用要點包括:(1)知識產權專業信息資源應用:調用聯盟企業專利數據庫、重點領域專利數據庫等,為聯盟秘書處及企業的知識產權管理工作提供集群系統支撐;(2)知識產權公共服務產品應用:知識產權態勢信息、風險預警信息服務,開展知識產權培訓,組織知識產權工作交流等;(3)知識產權合作交流渠道應用:開展相關項目聯合申報、專利交叉授權、專利池共建,支持公共協調和協同操作。
5結語
新能源產業聯盟知識產權集群管理系統面向政府部門、行業組織、企業以及服務機構等,以專業化、定制化服務為核心,構建新能源產業知識產權數據庫并開展信息服務、信息、分析預警、分析評議、維權援助、知識培訓、工作交流等服務,它的推廣應用可為知識產權集群管理工作的模式探索、優化、完備提供案例支撐,對于實現新能源產業知識產權集群管理的網絡化、流程化和智能化,保證聯盟知識產權信息有效的傳遞和共享,增強企業自主創新和知識產權保護能力,提高新能源產業的核心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
作者:蔡然單位:深圳市標準技術研究院
一路走來,感慨萬千。正是最初的“工匠之夢”,給了我源源不斷的動力,成就了我充實而幸福的人生。
一、艱難的起步
我的一生注定與汽車有緣。小時候,就喜歡玩汽車模型,家里買不起,自己就用木頭、塑料制作小汽車在家里玩,把父親的算盤珠子拆下來當車輪兒。一開始經常挨打,后來父親發現我喜歡車,就送我到湖北汽車改裝廠(新楚風的前身)技校學習汽車維修專業,從此與汽車結下了不解之緣。
上班的第一天,我被調試車間的車間主任看中,把我要去作汽車調試。到車間后才知道,所學的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過程是有很大區別的,甚至可以說是兩個概念。汽車調試需要很深的基本功,我發現老師傅通過眼睛看、耳朵聽就能初步判斷出車輛出現的簡單故障,便死皮賴臉地跟著師傅請教。有一次星期天,我偷偷一個人跑到車間,把一輛汽車發動機總成進行了拆解,再照原樣裝上去,竟然發動不了。可把我急出了一身的汗。后來還是師傅親自解決好的,并告訴我發動不了的原因。通過一段時間艱苦的摸索,我終于掌握了對汽車各類故障的處理方法,并連續幾年在工廠組織的汽車調試技能比武中獲得頭獎。
2000年,我被單位派到浙年汽車學習,后來留在了那里。此時的我,已經不滿足簡單的汽車調試了,憑著對汽車電器方面的愛好,我決定一心鉆研汽車電器知識。被聘為技術員后,通過幾次對汽車電路的設計改進,不斷提高了功效,而且節約了成本,連續兩年被評為公司標兵,后來還擔任了計劃部、生產部部長等職務。
期間我被派去德國慕尼黑學習了一段時間。讓我體會很深的是德國人對工作嚴謹認真的態度。記得有一次快要下班了,我發現有個布線的卡子裝反了,這件事其實沒多大影響,反著也能用,要是在國內一定會照樣通過的,但是德國主管知道后卻堅持要整條生產線都返工,七八個工人又加了兩個多小時的班才算罷休。回國后,我認真地反思。認為德國人的產品之所以做得好,都是源于他們的一絲不茍的敬業精神,也就是“工匠精神”,而中國汽車工業的發展更加需要這種精神。
二、痛苦的轉型
2014年我回到新楚風,接手的第一項工作是赴新疆礦區,參與GINAF礦用車國產化及在礦區實驗跟蹤。GINAF礦用車是我公司收購荷蘭吉納福汽車生產的一款高端礦用自卸車,當時正準備進行國產化,但國內所用的材質和工藝跟荷蘭又有所不同,所以要對它進行調試和跟蹤試驗。而礦區的條件非常艱苦,由于調試工作要在露天的工作現場進行,白天最高氣溫有五六十度,晚上又寒氣逼人,每天都是滿臉的煤灰,晚上回去時,發現鼻孔里都是黑的。通過連續半年的跟蹤試驗,為該車在國內復雜礦區的行駛和即將開展的國產化工作,提供了較為詳盡的第一手資料。
2015年,湖北新楚風響應國家號召,開始進軍新能源汽車產業,研發生產新能源純電動汽車。這對多年從事傳統汽車的我來說,無異是一個巨大的、甚至是痛苦的挑戰,意味著以前積累的經驗都清零了。此次產品轉型升級將傳統車基于發動機+變速箱的相關知識,更新為新能源車基于電機+電池+互聯網的全新知識結構,全新的領域、全新的知識點,自己如同饑渴的海綿般,努力汲取著一切我所能接觸的事物,在集團公司派來的研發團隊的指導下,我跟著他們一根線一根線地學。先學原理,然后是技術、產品,直到弄懂弄通。不到一年的時間,我和團隊的小伙伴們先后設計、生產了4.5噸箱式物流車、2.8噸客箱車、8噸物流車、4.5噸專用車、冷藏車、灑水車、清障車等等,并相繼成功地投放市場。
當產品設計工作暫時告一段落時,我又接到通知,公司必須組建新能源車遠程監控平臺,與國家監控平臺同步,對生產銷售的每一輛新能源車進行遠程監控,跟蹤采集車輛的質量、安全、能耗、里程等數據。這又是一項我從來未接觸過的新生事物,我二話不說,便一頭扎進這項工作中去,不停地試驗、調試、修改,不懂的再請教專家,反復驗證,兩個月時間對31款新能源車進行了一一匹配,直到最終通過了國家驗收,我懸著的心才總算落了地。
與此同時,新能源汽車對很多用戶來說,同樣也是陌生的,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需求量的迅速增長,包括司機的操作都需要培訓。我又帶著售后服務隊伍遠赴內蒙、海南等地,一邊在極寒極熱的天氣條件下進行車輛試驗,一邊給用戶進行培訓講解。個人出差的旅行箱里,既有冬天的羽絨服,又有夏天的短袖、汗衫。前年冬天,我出差在外,兒子在家生病發高燒,喊著要爸爸,我也只有通過手機視頻,跟兒子說聲“對不起!”
三、收獲的喜悅
最好的論文,應該寫在產品上。由于公司的支持和本人所在團隊的共同努力,2016年8月,與武漢理工大學合作開發新型高效洗掃吸污車項目,通過湖北省科技廳組織的科學技術成果鑒定,總體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該項目獲得中國恒天集團2016年度科技進步獎二等獎、隨州市2017年度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2016年至2018年三年來,本人帶領技術人員相繼開發了4.5噸純電動廂式運輸車、4.5噸純電動車廂可卸式垃圾車等四大平臺新能源系列產品。完成了HQG5040純電動環衛車以及5021、5041、5051、5080系列純電動廂式運輸車的樣車試制,并批量化投產。其中HQG5040ZXXEV純電動車廂可卸式垃圾車及底盤項目獲得恒天集團2015年度科技進步獎二等獎,本人在2016年度獲恒天集團科技之星三等獎。我個人也先后獲得發明專利2項、實用新型專利2項、外觀專利1項。根據工作中積累的經驗,撰寫的《電動汽車CAN總線可視化下線檢測》論文被《在線計量檢測技術研究》雜志收錄出版。
……
關鍵詞:新能源公司 人才隊伍建設 經營績效 人才機制
伴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與多元化經濟體制實力的壯大,企業的市場效益越來越需要優秀員工的輔佐支撐與人才流入的有利支持。其成就主要體現在人才流入量的增大和人才專業化的提升,而問題則在于對人才恩養所體現出的績效考核方面的機制創新力度的不足。因此,新能源公司如欲實現發展,在經營績效層面的制度創新,實現其與人才機制的完美融合和優勢互補,是提升員工工作熱情與幸福度的基本途徑。
一、人才隊伍建設與經營績效關系的相關概述
人才隊伍建設與經營績效之間的關系,一直是企業改革中重點關注的對象。其中人才隊伍建設即人力資源管理,而經營績效則是關于對雇員們寄予的種種期望以及旨在促使雇員們提高經營績效的連續目標導向計劃的一種具體描述。目標確立是一種改善經營績效的有效策略,它可以使崗位責任更加明確,并為雇員們指明努力的方向。具體溯及到新能源公司中,體現出的社會價值和經濟意義也具備著的相似的因素。總之,人才隊伍建設和經營績效體系之間,總是在企業中存在著相輔相成之處。
二、當前國內新能源產業經營績效管理與人才發展現狀
(一)科學管理理念的不足
由于發展中國家現實國情的仍舊存在,加上新能源經營探索深度的不足,使得在績效管理在觀念上仍然停留在感性階段。很多能源企業在人力和物力的投入上并不算少,但是產生的效果卻難以達到理想中的狀態。這種理念上的謬誤主要體現在很多領導部門將其與績效考核等同而論,進而實現理論與實踐的脫節,為企業效益帶來不小的損失。
(二)人情社會詬病的存在
績效管理主要側重在兩個方面,即針對工作業績的獎勵以及疏忽差錯的懲罰。業績突出的員工可以在保障底薪的基礎上增加一部分經濟收入,犯下錯誤或者沒有完成預期工作量的員工就要承受罰薪的負擔與風險。這樣的目的便是保障企業效益經營的前提下,實現員工能力最大限度的發揮。這就使得企業內部的管理機制出現不公平的現象,有業績得不到獎勵與犯錯誤反而赦免的現象屢見不鮮。
三、人才隊伍建設與經營績效機制之間的關系和影響作用闡述
(一)積極影響
科學的人才管理方法可以促進績效管理機制的創新,而經營績效管理的進步,還能夠反作用于人才流入量的增加,促進企業的效益發展。績效在企業中堪稱招募優秀員工的生命線,只有將績效管理的工作予以理論層面的提升和實踐方面的保障,人才的流入才能夠有增無減,并且能夠促進員工之間的良性競爭,既能夠在實用價值中體現出個體的業績標準,并在工作中體現自己的能力標準,帶動幸福感的有效提升,同時也能為企業整體帶來“鯰魚效應”,助推企業的全面發展和人力資源管理的進步。
(二)消極影響
當然,凡事都要伴隨著適度原則的介入,方可實現企業人力資源的體制均衡。而一旦出現不當,則容易造成人才隊伍建設與經營績效體制之間的不平衡關系的衍生,最終造成企業管理的不善。如果人才流入的數量過多,企業內部則容易呈現出朗行競爭的局面,導致績效體系的人為破壞,并重創公司內部團結;反之,人才流入過少則更容易讓新能源公司的發展陷入瓶頸。因此要積極實現人才管理的均衡與適度,才能有效鞏固績效體制,并保障新能源公司的長治久安。
四、新能源公司改善經營績效機制的相關措施
作為公司種類中比較特殊的一個團體,新能源公司由于自身存在著的技術需求,導致其自身必須要建立一套科學完備的績效體系,才能實現企業效益的增進,進而在工作中實現對市場活躍貢獻的付出。新能源公司如欲改善經營績效機制,務必要在人才隊伍建設上做好三方面的工作:第一,健全招聘機制,通過對考核試用制度的完備,實現對人才的優化遴選,并完善合同制度和相關保險體系,員工在公司中既能夠有所保障,又能夠在工作中提升工作積極性;第二,以鯰魚效應取代狼性競爭,即倡導公平合理的良性競爭,取代不公平的惡性競爭,保障績效機制的平等原則,悉數排除其中的人為干擾;第三,注意與時俱進,應伴隨著市場同行企業的進步,實現新能源公司自身方面的績效改革,以便能夠隨時適應市場環境,促進人才管理的升級和企業經營的飛躍。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人才機制與績效管理是新能源企業管理中的核心部分,甚至稱得上是企業的靈魂載體。通過兩種管理制度的長期落實,人才流入的現象才會有增無減,并為企業內部的鯰魚效應提供不盡的資源材料。在這種多元化競爭的社會時代里,得人才者得天下,而如欲招募更多的人才,先進的經營績效體制在新能源企業的措施規劃體系中首當其沖。
參考文獻:
[1]李凱風,宋鵬鵬,王敏敏.中國新能源行業上市公司經營績效研究[J].會計之友,2014
關鍵詞:電動汽車;云計算;數據中心;遠程監控
中圖分類號:U469.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957X(2020)23-0194-02
0引言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汽車產業也逐步由封閉走向開放,汽車行業成為了跨學科的綜合性創新技術前沿之一。在上述背景下,設計一種基于云平臺的新能源汽車設備信息管理系統來服務汽車的運營維護等整個生命周期成為了汽車界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1]。云平臺可以支持將車輛在運營過程中所產生的各種數據,通過智能車載終端系統來上傳到云端平臺上,然后經過平臺的分析和處理將其可視化,為用戶、監管部門等提供相關的數據支持,從而方便汽車的節能、診斷等運行狀態監測和預警,方便用戶的同時對汽車的運維也大有幫助。
1云平臺在新能源汽車設備信息管理中的應用
新能源汽車設備信息管理所利用的云平臺,主要包括如下幾個方面的功能:
首先,數據解析功能。該功能主要是指云平臺按照車載終端采用的傳輸協議將汽車運行過程中所產生的各項數據上傳至云平臺以后,云平臺再將對應的數據包進行解析,將數據變成可讀的真實數據。
第二,數據預處理功能。由于新能源汽車在運行過程中所處的環境是時刻變化的,在5G沒有全面鋪開之前,一些實時監測的數據,由于網絡不穩定的問題,無法做到實時的采集和上傳,很容易造成數據庫的缺失甚至錯誤,所以云平臺必須可以自主的剔除一些無效數據,確保在接收到了車輛所傳輸的數據以后,能夠及時的整合保障數據的準確性和基本完整性。
第三,數據庫管理功能。該功能主要是指車載信息采集系統和云平臺互聯以后,采集系統可以向云平臺不斷的傳輸數據,但隨著數據的不斷傳輸,很多實時數據會變成歷史數據。數據庫中存儲了大量的數據以后,為了便于調用,云平臺必須具有數據的管理功能,例如可以將歷史數據和產生的實時數據做出明確的區分,保證數據的時效性[2]。
第四,提供操作接口。云平臺主要是為管理平臺提供數據查詢接口,將查詢到的數據作出列表導出,從而實現針對車輛信息的編輯功能。除此之外,還應該提供指令給轉發接口,將云平臺所存儲的數據信息傳輸是更高級的國家平臺,實現車輛的設備信息反饋其轉發功能。
第五,云平臺擴展接口功能。為了使云平臺的代碼可移植性更強,技術人員應該在云平臺的系統架構前期預設擴展接口和數據庫調用模塊。鑒于新能源汽車的設備數據采集及監測是遠程服務的基礎和前提,所以在開發大數據平臺過程中,需要在遠程監測數據的基礎上添加一些并行系統和功能擴展模塊。作為應用系統的主體,云平臺通過大量擴展接口可以使底層代碼的利用率更高,降低新平臺的開發周期。
2云平臺的開發系統
云平臺的開發主要是基于Linux系統,這是一套免費的開源操作系統,它的優點主要是在于可以監測數據的流向和運算過程,具有著較高的安全性,可以保護信息不被泄露[3]。并且對于云平臺來說,也需要虛擬化技術的支持來共享資源集群系統。目前較為成熟的云平臺所采用的虛擬化軟件都是基于Linux系統作為內核來開發的,具有著極強的優越性。除此之外,由于云平臺的主要功能在于實時接收上傳的車輛監測數據,并將數據處理以后再發送給遠程終端,所以訪問量十分巨大,傳統的單體結構服務器并不能滿足云平臺的工作要求,所以為了解決算力不足的問題,還應該采用分布式的服務器集群架構。
鑒于當前的云平臺所采用的數據庫,主要是存儲歷史數據和車輛運行過程中的實時數據,所以為了更好的完成數據的管理,可以運用關系型數據庫來管理系統,首先將數據來進行人為的分類,然后再將分類完成的數據存儲在不同的表單當中,這樣就可以滿足靈活性的同時保證查詢的速度。
3平臺的分子系統設計
云平臺的總體設計主要是基于層次化的設計模式,將具體的設計由低到高分為如下4層:設備連接層、云計算平臺層、大數據平臺層、應用服務層。不同層的主要功能分別如下:
首先,設備連接層。設備連接層主要是指新能源汽車的設備狀態,通過車載終端采集系統首先進行感知,然后采集數據,再將汽車的行車數據與汽車所處的環境數據進行融合,然后加密處理以后,傳輸到云平臺的數據中心。設備連接層主要包括新能源汽車本身、智能數據采集的終端及其他的外圍模塊,主要包括衛星定位模塊、CAN模塊、無線通訊模塊和圖像處理模塊,上述幾大模塊主要是負責為車輛進行定位,同時判斷車輛所處的運行狀態和周圍環境的相關信息。可以看出,設備連接層要求在與云平臺進行連接時保證可靠穩定,同時保證數據可以進行雙向互通。
其次,計算層。計算層主要是通過虛擬化的技術將存儲資源和計算資源進行統一管理,從而為底層的物理資源提供高效率的支撐,也可以為大數據平臺提供運行環境。
再次,大數據平臺層。大數據平臺從主要負責整個系統的數據分析,主要是利用大數據組件來保持新能源汽車的不同終端和不同格式的數據處理及實時接入。底層云平臺所提供的資源調度管理和運行環境以及開源的操作系統,為大數據平臺層提供了足夠的框架。通常情況下,采用spark、storm等技術來進行數據的高效管理,主要是實現新能源汽車數據的批量實時處理和高效的分析調用。
最后,用戶服務層。用戶服務層主要是從新能源汽車的成本利益出發,保證新能源汽車的生產銷售、監管和回收等全過程的生命周期在可控范圍,通過解決行業的痛點實現用戶服務的目的。一般情況下,用戶服務層包括新能源汽車的故障診斷、遠程實時監控及其他的個性化服務。
4基于云平臺的新能源汽車設備信息管理應用系統
4.1云平臺架構
云平臺的架構主要基于OpenShift及OpenStack,數據存儲系統主要基于OpenStackSwift,通常存儲系統都是采用普通服務器構建冗余對象存儲集群的對象系統,這種系統是最貼近云存儲概念的[4]。例如,百度云盤、華為云盤等就是采用該技術構建的。云平臺架構提供一套完整的分布式對象存儲系統,部署在服務器上并且提供移動客戶端和桌面的接入。OpenStackSwift采用分布式技術和簡潔的架構,所以相對于傳統的存儲方式更加適用于當前的云平臺建設,尤其是對于海量的非結構化數據和多數據、多地域中心的超高并行訪問來說,更是十分適合。
4.2大數據平臺架構
汽車前端通過運營商的網絡來采集數據,再將數據傳遞給云平臺的數據中心做出數據存儲,大數據平臺架構主要是采用當前主流的Hadoop開源技術設計,利用slave節點作為整個平臺的從節點,采用Master節點作為平臺的主節點通過AmbariServer進行大數據平臺管理,而且每一個節點都安裝了AmbariAgent智能服務,這一服務通過心跳連接信號與AmbariServer連接來監測大數據平臺的運行狀態及傳遞各項命令。
4.3具體應用
應用該平臺可以實現新能源汽車的電池、汽車的位置、行車軌跡監測及遠程狀態故障診斷等。信息管理應用系統不僅可以獲取汽車的故障碼來診斷和上報車輛的故障,同時還可以利用汽車的歷史故障數據來對汽車未來的故障做出提前預測,為車主提供及時的維護保養建議。設備信息管理系統還可以分析駕駛員的駕駛行為,根據采集到的駕駛軌跡和道路的各項標識,及時糾正駕駛員的錯誤路線。設備信息管理系統可以實現對車主、維保人員及車輛信息的集中管理,為政府的監管和汽車行業的運營提供決策依據,在數據的管理方面可以做到互通有無。車主和維保人員可以通過手機APP或登錄電腦端來及時查詢車輛的運行狀況和各項故障,也可以設置短信來進行接收數據中心發送的各項指標數據。在數據的展示上,主要是利用折線圖或柱狀圖等數據,可視化系數來完美的呈現出整車的運行狀況和運行軌跡,為車主和云平臺的工作人員提供指導。
【關鍵詞】 :環保型建筑 綠色能源 建筑節能
The application of new energy in green building
【Author】 Li YuanYuan Yang ChengCai YuTingLiang BoYu
【Abstract】The combination of new energy technology and building has a good development trend , using the advantage of container combined with a number of energy-saving technology make the building self-sufficient and also can reduce pollution , save energy , these are the people and the pursuit of yearning for the future now .
【Key words】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building green energy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
中圖分類號:TE08 文獻標識碼:A
1.新能源利用的發展趨勢
隨著世界能源的需求量巨大,能源的供應日益緊張,而能源的大量使用導致的氣候變化也成為了影響世界經濟政治秩序的因素。所以能源的短缺以及其帶來的負面影響促使了新能源(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地熱能等)被利用的積極局面。
能源危機呼喚新能源,氣候變化渴求新能源,第四次工業革命選擇新能源。所以新能源的開發利用勢在必行。近幾年來新能源發電、提供天然氣等技術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所以將新能源與建筑結合會有很好的發展前景,而且可行性很高,近幾年來我國為節能減排,建造綠色環保型建筑等研發出了許多新能源技術。
2.環保建筑的設計思想
為了探索新能源在環保建筑上的應用,我們做了一個集裝箱式別墅會所的設計,由于集裝箱活動房居住舒適安全而且堅固耐用具有很強的抗震、抗變形能力,其密封性能也很好,拆裝方便、便于運輸,使用壽命可達20年以上。再與太陽能熱水系統、地熱熱泵系統等新能源技術及一些新型保溫隔熱材料相結合,設計出真正能夠自給自足的環保型建筑。
近幾年來世界各國在環保型建筑上也有了很多的成功案例,例如:
上海世博園中國館(圖1)采用了較新的節能環保材料以及雨水收集等
系統,充分的展示了我國對環保事業的支持。
中國館的外墻涂料采用了無污染、無放射的綠色環保材料。在門
窗上利用了鍍有膜系產品的LOM-E玻璃,該玻璃能夠將太陽能轉換
成電能儲存起來,其為展館節約了大約10%的能源。為了節約水資源,
展館的頂部利用了雨水收集系統,將凈化后的雨水用于車輛及衛生間。
3.環保建筑設計—集裝箱式別墅會所
設計首先考慮建筑與環境相協調統一。再在技術得到良好應用的同時將太陽能熱水系統、地源熱泵等系統實現與建筑的一體化,即將太陽能集熱板與建筑的遮陽結合起來,這樣太陽能集熱板在起到集熱作用的同時又有了遮陽擋雨的作用。因而在技術得到很好應用的同時又給建筑帶來了良好的視覺效果。所以建筑與技術的一體化會將會得到更多人的認可。
建筑的平面是在滿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經過模擬以及人工計算的設計,平面的布置在夏季利于自然通風、在冬季避開北方地區的冬季主導風向并利于日照。從而來減少建筑的運行能源消耗。
4.建筑的材料及設備技術
4.1建筑的保溫隔熱
集裝箱外墻采用高效的保溫體系,使之能夠有效的阻止熱量的傳導及散失,從而充分的減少能源的消耗。
建筑為了達到良好的通透性及采光效果則在南側設計了大面積的玻璃幕墻,由于普通玻璃的能耗很大,為了節能減排本設計應用了LOW—E玻璃幕墻體系。LOW—E玻璃幕墻體系既具有良好的透光效果又具有很好隔熱效果,這對于環保建筑來說是一個良好的選擇。這種玻璃幕墻體系在很多綠色環保建筑上已經得到了成功的應用,例如以上提到的上海世博園中國館。
4.2建筑發電系統—太陽能的利用
眾所周知,新能源發電系統的造價昂貴,為此國家推出了上網電價制度(支持新能源發電企業以固定價格向電網銷售電力的政策,有的規定國家電網必須以固定的價格全額購買新能源發電企業的電量,新能源發電企業的系能源發電價格與化石燃料發電價格之間的固定差價補貼由政府提供)、資金補貼獎勵、投資賦稅優惠、營業稅增值稅免除等政策。更增加了自給式新能源發電系統與民用建筑結合的可實施性。
對于一300平方米的別墅式會所來說,它各個方面的用電情況如下:
1kw家用太陽能發電系統
根據以上用電的需要,通過對太陽能光伏系統的總體性能進行個性化的設計,使節能效果、環保效果達到最優化。
對于別墅會所不僅在用電上有所需求,它冬季需要供熱,夏季需要制冷,所以單是應用太陽能發電是不夠的,還需要其它能源的利用為使用者冬季供暖夏季制冷,這里采用的是地源熱泵技術。
4.3建筑供暖制冷系統—地源熱的利用
地源熱能是自然界“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能源,具有很好的發展前景,本設計利用地源熱泵技術為建筑冬季供熱夏季制冷既環保又節能。
4.4雨水收集處理
近年來,世界的淡水需求逐年增長。據有關調查,在20世紀期間,用水量以超過2倍人口增長率的速度逐年提高。在理論上,人平均獲得的用水量減少了40%,而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的河流、湖泊、沿海地區的水污染加劇,從而引起了生態平衡的嚴重破壞,節約水資源要從一點一滴做起
雨水收集處理系統在本次環保建筑設計中得到了良好的應用,利用收集的雨水為景觀、綠化等提供補水供給,也可作為洗滌等生活用水,同時雨水收集處理系統還具有控制雨水徑流污染、減緩城市低洼地區的雨水洪澇及節約水資源等廣泛的意義。
通過環保建筑的這些設計,能夠為使用提供既節能環保又舒適自然的生活體驗。
5.結語
目前,環保型建筑的發展正在面臨一系列的經濟、技術、社會等問題,但環保型建筑所帶來的正面影響又是民族利益所需、是人心所向、是我們自己的切身事業。所以環保型建筑必將克服各種困難走向未來。
陳冰.康健.零排放住宅:金斯潘住宅案例分析.世界建筑,2010(2)
關鍵詞:新能源發電;教學方法;教學改革;教學理念
中圖分類號:TM61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14-0217-03
從2006年秋季學期開始,我校電氣信息學院就面向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學生開設了新能源發電技術方面的選修課,2009年學院改革,對原有專業進行重組、調整,新成立了電氣與新能源學院,開始招收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新能源發電方向)專業的本科生,重點培養從事新能源技術領域的研究、開發、維護、管理等方面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并在2010年開始招生,現已經達到80人規模,開設的相關課程(含實驗)一般安排在第五學期。
開設“新能源發電技術”專業選修課的目的是為了幫助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的學生全面了解能源科學概況、世界范圍內面臨的能源問題及其解決對策和發展前景、新能源開發利用的重要性以及新能源開發利用技術等方面的知識。課程內容涉及新能源基礎知識、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地熱能、海洋能等內容。針對目前選修課的建設和完善已成為高校教學改革深化的重要環節,選修課教學已然成為高校基于社會對復合型人才的迫切需求,本文將以新能源發電技術課程為例,分別從教學內容的選擇、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和教學理念等方面進行一些改革研究與分析,其目的在于提高選修課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綜合能力。
一、精選教學內容
新能源發電技術是一門專業性、綜合性較強的應用學科,涵蓋了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等多種新能源的內容,綜合了電氣工程、機械工程、工程力學、物理學等學科知識。因其涉及的專業門類、知識面比較寬廣,學生普遍反映不太容易找到學習規律,難以把握重點,理解稍困難。因此,結合新能源發電技術課程的培養目標,適當選擇課程的教學內容,綜合與電氣工程相關的專業課,在教學過程中以新能源的發電方式為核心,分析各種類型的新能源、能量轉化方式、發電原理等內容之間的相關聯系,引導學生逐步把各個關聯的知識點匯成知識鏈,促進學生學習和記憶。對于各種新能源的發展歷史、資源分布和特點則可做簡單介紹。另一方面,考慮到電氣工程專業對學生的培養目標要求,比如有關風力機的空氣動力學原理、太陽能熱轉換原理、生物質熱裂解過程等內容可只做概述性講解,讓學生了解其基本概念。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注意引進當前國際國內的最新科研成果來豐富新能源課程的教學內容。該課程涵蓋多方面學科,是當前大力提倡發展的一個技術方向,其涉及到的信息量多,知識更新快。特別是最近幾年,不斷涌現出研究新能源發電及其相關技術的新方法,使得新能源發電技術得到大力發展。因此,在選擇和組織教學內容時,以教材為主體,綜合大量的相關文獻資料及網絡資源,例如中國新能源網、中國新能源發電網等,適當增加一些不僅能反映新能源發電技術前沿領域的新理論、新技術,而且又能展現學科交叉、擴大學生視野的教學內容,不斷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提高這門課程的教學質量。
二、探索靈活的教學方法
在新能源發電技術課程的教學中,需要積極探索,發掘與課程特點相匹配的教學方法。在課堂教學中,需要注重知識性、趣味性,注意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可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啟迪式、比較式、討論式和流程式等多種不同的教學方法,目標明確,重點突出,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1.啟迪式教學法。這種方法可以較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他們主動思考,培養他們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在講解并網光伏發電系統時,根據學生之前掌握的光伏發電基本原理,啟發他們思考為什么要對獨立的大規模光伏發電系統進行并網、并網的方式是怎樣的、并網的過程中還需要增加哪些相應的裝置。通過在教學過程中設置這樣一些問題,逐漸開闊他們的思維方式,讓他們認識到要使得太陽能發電得到大規模、高效率的利用,必然要對光伏發電系統進行并網,在并網的光伏發電系統中,并網逆變器又是核心設備,不僅能夠把光伏電池組件輸出的直流電轉換成與電網同頻同相的交流電饋入電網,同時還起到調節電力的作用。此外,在講解上述知識點的過程中,還能夠鞏固學生在電力電子技術課程中所學到的關于逆變器的知識點,培養他們對所學到的各種知識點進行融會貫通、舉一反三的學習能力。
2.比較式教學法。采用不同形式的圖表對各種新能源發電方式或同一種新能源的不同利用形式進行互相對比,不但形象直觀,還有利于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例如在講解恒速恒頻與變速恒頻風力發電系統時,由于這兩種風電系統涉及到的知識點特別多,且較難理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難以深入掌握各種系統的工作原理、結構差別等內容,多數學生僅了解大概情況,因此,十分有必要采用圖表形式,分別從恒速恒頻與變速恒頻風力發電系統的拓撲結構、原理、發電機類型、并網方式等多種角度進行歸納、對比,加強學生對這兩種最重要的風力發電系統的認識,逐步化解學習風力發電的困惑。
3.討論式教學法。這種教學方法不僅可以發揮教師的導向作用,還可引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比如在講解三種經典的太陽能熱發電系統時,可以提前安排三組學生分別搜集關于槽式、塔式和碟式太陽能熱發電系統的資料,并在上課時先分別邀請各組的學生代表描述他們所認識的這三種不同的太陽能熱發電系統,可以從熱發電系統的基本原理、系統結構、組成部件、系統功能、應用情況等方面進行闡述。在講述過程中,教師可適時啟發他們,就其中的某一知識點,可以是大家感興趣的,或者是十分重要的知識點進行展開,和同學們一起探討,幫助學生深入理解不同類型的太陽能熱發電系統的工作原理等內容。同時,在這種討論式教學過程中,結合不同太陽能熱發電系統的圖片進行講解,可以使得整個教學過程更生動、更豐富多彩。
4.流程式教學法。當涉及到知識點繁多、關聯性強的教學內容時,可以采用流程式教學法。這種方法可首先從系統的角度進行說明,再逐層清晰講解,可幫助學生培養良好的思維習慣和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例如,在講解有分揀場垃圾發電工藝流程時,結合美國的H-Power夏威夷垃圾發電廠實例,采用如圖1所示的垃圾發電工藝流程來介紹。
先闡述在垃圾焚燒前,需要經過一系列輸送、篩選和粉碎裝置,把那些不易處理和不能燃燒的垃圾首先在分揀場清理掉。再介紹經過處理后的垃圾則被送入高溫焚燒爐中焚燒,形成的殘渣、灰渣送出填埋。煙氣在排放前需注入石灰脫硫,中和酸性氣體,并傳熱給水變成高溫高壓蒸汽,進入汽輪機發電。最后,還要說明煙氣經鍋爐尾部受熱面后,經靜電除塵達標后,進入煙囪排放,靜電除塵后的細灰渣則可做建材進行綜合利用。通過這樣一個簡潔的垃圾發電工藝流程圖,可讓學生迅速掌握垃圾發電的基本原理,了解各個生產環節的作用和相互關系,培養學生分析復雜問題的系統性思維。
三、采取多樣的教學手段
相對于必修課而言,專業選修課的特點決定了它的教學方式有所不同,其更注重知識體系的完整性和學生興趣的引導。這必然要求教師不斷革新自己的教育觀念,在教學過程中全面認真地設計教案,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他們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過程中,展現他們的課堂主人翁精神。
1.主次分明,突出重點。由于新能源發電技術課程涵蓋內容較多,而授課學時又有限,因此在教學中不可能講授全部內容,必須做到重點突出,精講主要內容。比如在縱多類型的新能源發電方式中,根據我們學院的專業設置特點,可重點講授太陽能發電、風能發電和小水力發電。此外,還要注意詳略結合,對主要的、基本的內容仍可采用講課方式,而對其他內容則可以講座、討論方式開展,增大課堂教學的信息容量。比如在講授太陽能發電時,就應以講課方式詳細講解光伏發電,而以講座方式講解太陽能熱發電。這種主次分明的講課模式,不僅能使學生扎實學到本課程最主要、最核心的內容,還可以開闊他們的知識面和視野。
2.應用先進教學手段,提升教學效果。根據精選的授課內容,有效地運用網絡資源,制作形象直觀的多媒體課件,以改善教學的直觀效果,增加授課內容的信息量。例如,當介紹不同類型的水平軸式風力機和垂直軸式風力機時,可以多向學生演示一些與它們相關的圖片和Flas,結合這些多媒體資料講解,可加深學生印象,讓他們對這幾種典型的風力機及其工作方式等內容有更深刻的理解。同時在上述教學過程中,要注意與傳統板書方式相結合,引導學生逐步分析,并適當地留給學生一些思考時間,較好地把握課堂節奏。
3.結合實事,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新能源發電技術課程所講授的一些主要新能源發電方式在目前逐漸得到越來越多的應用,與人們的日常生活也越來越緊密。在介紹不同類型的新能源時,可以充分結合當前社會生活中出現的一些相關時事焦點事件,把它們提出來讓學生討論,既能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活躍課堂氣氛,還加強了他們對講課內容的理解。例如,墨西哥灣的BP公司漏油事件、康菲環渤海灣污染事件,特別是全球石油供需關系的發展態勢、氣候變化和環境保護的壓力,都迫切需要全球共同確定和構筑能源發展的新理念,開創新時期能源發展的新路子。結合上述實例,引導學生思索大力發展新能源、調整能源結構的必要性,讓他們從新能源利用方式等層次進行探討。通過這種教學方式,不僅可讓學生深入理解課程內容,激發他們的興趣,還能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穿插習題,實時歸納。在風力發電部分的教學過程中,其涉及到的不同類型風力機結構、發電方式、并網方法等知識點比較多,多數學生會感到理解有一定困難。為了讓學生能夠及時掌握課堂所學內容,講課過程中可在恰當時候穿插一些事先準備好的習題,這些習題不一定來自教材,教師可根據其他相關資料自主設計。通過課堂練習,可以考查學生對相關知識點的掌握程度和存在問題,及時解決他們的困惑。比如,在講解變速風機驅動雙饋異步發電機并網系統時,可穿插一個關于發電機轉子回路控制方式的多選題,通過該練習,能夠加深學生對這部分重要內容的理解,從一定程度上也可改善課堂氛圍,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5.結合共同點,學習新能源發電。新能源發電方式與常規能源發電方式,除了在一次能源的來源與能量轉換方式等方面有較大不同外,它們在發電環節大多具有很多共同點。因此,在講授各種新能源發電形式時,注意隨時和常規能源發電方式進行類比,結合兩者之間的共同點講解,不僅可以促進學生對新能源發電方法的理解,還可以鞏固他們對常規能源發電方法的認識。例如,在講授地熱發電時,其和火力發電的原理基本一樣,都是利用蒸汽的熱能在汽輪機中轉變為機械能,然后帶動發電機發電。所不同的是,地熱發電不象火力發電那樣要裝備龐大的鍋爐,也不需要消耗燃料,它所用的能源就是地熱能。
四、培育素質教育的教學理念
不論是專業必修課,還是選修課,教師都需要培育素質教育的教學理念,新能源發電技術課程的教學更是如此。通過在理論教學過程中,結合一些生動的經典案例等進行講授,既可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又能加強他們對新能源發電方法的認識,逐漸培養學生探索求知的精神。比如,通過介紹風能發電的幾種典型裝置與設備,以探究風能發電在當前得以大規模運用的原因。正是這些大量科研人員對風能發電裝置的研發,才使得風能發電不僅僅是論文里的成果。通過一些經典案例,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學習興趣和求知欲,這樣才能達到開設專業選修課“培養學生能力,挖掘學生潛能”的目的。
五、結語
新能源發電技術課程是一門知識覆蓋面廣、學科前沿的專業選修課,而隨著其利用方式和技術的不斷發展,這門課程的教學內容也將不斷更新,教學方法也會隨之不斷改進,通過改進教學手段和逐步增加實驗環節,實時強化創新意識,這樣就一定能夠逐步改善人才培養過程中普遍出現的一些問題,如學生能力薄弱、缺乏創造性、主動性等,達到真正提升學生的思維創造能力以及綜合素質的目的,培養出與時俱進的、創新型的合格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高婷,童莉葛,王新立.公共選修課《新能源技術》的教學[J].河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6(1):156-158.
[2]李桂峰,肖春玲.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J].農業與技術,2008,28(3):175-176.
[3]付蓉,郭前崗,王瑾.電力電子與新能源發電方向課程體系的構建與實踐[J].中國電力教育,2009,(8):86-87.
[4]孫云蓮.新能源及分布式發電技術[M].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09.
[5]翟秀靜,劉奎仁,韓慶.新能源技術[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1.
關鍵詞低碳經濟環境保護財政稅收
一、低碳經濟的內涵
低碳經濟是指社會經濟體系的構建和發展能夠實現低碳排放。低碳排放可以有不同的定義,一種觀點認為是實現人類社會的共同愿景,即全球實現低升溫目標下的排放水平。目前較多討論的是450ppm、550ppm濃度目標下的排放水平。在這種全球排放水平下本國或本區域的低碳排放。另一種則認為在本國或者本區域在本身自然資源條件下,采取盡可能大的努力來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以實現較低溫室氣體排放途徑。目前我們更多的采用第一種方式來進行判別,但各個地區根據具體情況實現低碳排放的時間區間可以不同。
二、低碳經濟提出的背景與意義
1.低碳經濟提出的背景
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召開的全球氣候變化峰會最近引起了全世界人們的目光。不僅是因為一部好萊塢大片《2012》,也不是因為奧巴馬訪華時隨身帶著能源部長。只是因為,撇開政治因素,面對《京都協議書》在經過12年的考驗后依然令人失望后,如果我們再不進行變革,或許《2012》真的不是危言聳聽,于是乎減排、低碳成了此次會議的重頭戲。
2.我國發展低碳經濟的意義
發展低碳經濟更多的是轉變發展方式,減輕單位GDP的資源和環境代價,通過向自然資源投資來恢復和擴大資源存量,運用生態學原理設計工藝與產業流程來提高資源效率,使發展的成果更好地為人民所共享。低碳經濟并非一個新的、額外的努力,而是要對現在的國家能源、環境對策進行擴展。低碳經濟未來是可能實現多種社會發展目標的未來,對可持續發展目標、社會千年發展目標、中國國家經濟發展三步走總體目標、中國構建科技創新強國目標都有一致性。
三、發展低碳經濟的財政稅收政策建議
1.政策扶持讓政府為環保買單
政府應該推行相應的財政政策,對普通消費者購買新能源產品給予財政補貼以及為制定新能源產品基礎設施規劃提供相應的財政政策,這些是新能源產品大規模放量的先決條件。例如,汽車專家表示,對新能源汽車的普及,現在很多地方還是停留在形象工程上,離市場實際需求還有一定的差距。從目前狀況來看,消費者使用新能源車型,購車費用不低;企業為了研發新能源轎車,生產成本不低。新能源市場期待“新能源汽車發展規劃”能夠盡快出臺。國家有關部門應該推出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配套措施。
2.政府為低碳經濟的發展提供良好的社會經濟環境
首先,建立應對氣候變化的法律法規,形成低碳發展的長效機制。走低碳發展之路,制度創新和技術創新是關鍵。因此,我國政府當局應逐步建立應對氣候變化的法規體系,加強管理能力建設,提高各級政府、企業及公眾適應和減緩氣候變化的能力;
其次,建設低碳城市和基礎設施,為我國未來的低碳發展創造條件。將低碳理念引入設計規范,合理規劃城市功能區布局。在建筑物的建設中,推廣利用太陽能,盡可能利用自然通風采光,選用節能型取暖和制冷系統;選用保溫材料,倡導適宜裝飾,杜絕毛坯房;在家庭推廣使用節能燈和節能電器,在不影響生活質量的同時有效降低日常生活中的碳排放量。我國一些地方特別是有些城市發展低碳經濟的熱情很高,應該出臺相關的指導意見,規范低碳經濟的內涵、模式、發展方向和評價體系等;
再次,加強國際合作,形成低碳研發技術體系。走低碳發展道路,技術創新是核心。應采取綜合措施,為企業發展低碳經濟創造政策和市場環境。應進一步加強國際合作,通過氣候變化的新國際合作機制,引進、消化、吸收先進技術,使我國重點行業、重點領域的低碳技術、設備和產品達到國際先進乃至領先水平;
第四,提高認識,鼓勵利益相關方參與。低碳發展不但是政府主管部門或企業關注的事情,還需要各利益相關方乃至全社會的廣泛參與。由于氣候變化涉及面廣、影響大,因此,應對氣候變化首先需要各政府部門的參與,同時需要不同領域不同學科專家共同參與,加強研究、集思廣益、發揮集體智慧。同時,應加強相關的輿論宣傳;
最后,借鑒國外發展低碳經濟的經驗和教訓,發展低碳經濟。借鑒國外先進的技術及其成熟的理念,制定氣候變化國家規劃,在條件相對成熟時創建碳市場,研究制定價格形成機制;制定財稅激勵政策,綜合考慮能源、環境和碳排放的稅種和稅率,引導企業和社會行為,形成低碳發展的長效機制。
總之,發展低碳經濟,是我們轉變發展觀念、創新發展模式、破解發展難題、提高發展質量的重要途徑。應通過產業結構以及能源結構的調整、科學技術的創新、消費方式的改變和優化、政策法規的完善等措施,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和低碳經濟,努力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低碳導向型社會,實現我國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參考文獻:
[1]王韜.中國低碳經濟未來.低碳經濟論.2008:140.
[2]崔大鵬.中國夢低碳經濟與國際合作.低碳經濟論.2008:213.
[3]王韜.中國低碳經濟未來.低碳經濟論.中國環境出版社.2008:139.
論文關鍵詞:高新,出口,競爭力,安徽
近年來,在國家政策支持和企業創新奮進下,安徽省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迅猛,高新技術產品出口規模提升,結構優化,出口額占對外貿易總額的比重不斷增加。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競爭力作為高新技術產業國際競爭力的最直接表現,決定了一個國家或地區參與國際分工的地位,決定了貿易產品的結構優化,決定了對外貿易發展的前景。因此,加強對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競爭力研究十分必要、也很重要,本文在概括安徽省高新技術產品出口情況后,利用TCI指數、MI指數和GL指數測度了安徽省高新產品出口的貿易競爭力、比較優勢和產業內貿易情況,并得出結論,最后提出了擴大高新產品出口規模和優化出口結構的政策建議。
一、安徽省高新技術產品出口概況
近年來安徽省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呈現出跨越發展態勢,出口產品和企業集中度較高,一批有競爭力的骨干企業和拳頭產品涌現出來,帶動了全省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競爭力的提升。
(一)高新產品出口跨越式發展。安徽省高新技術產品出口額從1995年的1.2億美元國際貿易論文,發展到2009年的15億美元,年均增長高達19.7%。出口額占全省總額比重從1995年的7.6%提高到2009年的16.9%。高新產品出口額的年均增幅遠高于同期全省GDP的增長速度,通過高新產品出口,拉動了我省精細化工、汽車配件等產業的發展,為省內產業升級、技術更新提供了強大的推動力。
(二)產品集中度較高。安徽省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的產品集中度較高。2009年全省出口的高新技術產品中,全鋼子午線輪胎、鍍鋅板等新材料出口4.9億美元,占高新產品出口額32.6%,生物醫藥及器械出口4.6億美元,占高新產品出口額30.6%,電子信息產品出口2.9億美元,占高新產品出口額19%,光機電一體化1.5億美元,占高新產品出口額10.1%。高新產品出口呈現產業集聚現象,產品集中度不斷提高核心期刊目錄。高新產品的九大類產品中,以上四類產品出口額占總額高達92%。
(三)出口企業集中度高。2009年安徽省高新技術產品出口中,佳通乘用子午線輪胎、豐原集團、華文國際、華安進出口、水泥研究院等20家骨干企業累計出口10.4億美元,占全省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總額的70%。戶均出口規模達到5000萬美元以上,隨著出口企業發展壯大,其抵御國際市場風險能力也日益增強。
(四)出口主體性質多元化。全省高新產品出口中,國有、外資、集體民營企業三分天下。外商投資企業高新技術產品出口5.4億美元,占全省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總額的36%,國有企業出口5.3億美元,占全省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總額35%,集體民營企業出口4.3億美元,占全省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總額29%。
二、安徽省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競爭力研究
隨著全省高新技術產品規模的不斷提升,優化出口產品結構,提高出口產品競爭力逐步提上議事日程,首先要做的是摸清家底,掌握全省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的競爭力現狀,下面將從TCI、MI和GL三大指數,詳細分析近年來安徽高新技術產品分類競爭力情況,以期做到了解全省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競爭力情況,進而揚長避短,全力推動高新技術產品提升出口競爭力。
(一)使用貿易競爭力指數衡量[1]。貿易競爭力指數(TCI:Trade CompetitionIndex)是判斷一國或地區的某種產品在國際市場上是否具有相對競爭優勢的衡量指數。其計算公式為TCI=(Xi-Mi)/(Xi+Mi)。其中:Xi和Mi分別表示一個國家或地區在一定時期內產業i的出口額和進口額。TCI指數取值范圍為-1≤TCI≤1國際貿易論文,當0≤TCI≤1時,意味著該產品具有較強的國際競爭力,當-1≤TCI≤0,意味著該產品國際競爭力較弱。
表1列出了安徽省高新技術產業九類產品在2003-2009年的TCI指數:
表1:2003-2009年安徽省高新技術產品TCI指數
產品名稱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高新技術產品
0.017
0.14
0.239
0.156
0.371
0.363
0.368
其中:
電子信息
0.615
0.683
0.617
0.111
0.579
0.425
0.541
軟件
1
1
1
1
1
航空航天
-0.98
-0.87
-0.963
-0.97
-0.854
-0.776
-0.594
光機電一體化
-0.672
-0.586
-0.592
-0.437
-0.406
-0.338
-0.274
生物醫療器械
0.358
0.463
0.558
0.513
0.66
0.633
0.651
新材料
0.332
0.419
0.537
0.746
0.793
0.653
0.699
新能源
-0.581
-0.458
-0.442
-0.226
-0.033
0.038
-0.113
環保與海洋
-0.494
-0.007
0.157
-0.407
-0.362
0.261
-0.227
現代農業
-1
0.963
0.91
0.736
0.978
0.997
-0.492
數據來源:根據安徽省商務廳進出口數據整理而得。
通過表1,可以看出,安徽省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具有一定的國際競爭力,2003年至2009年間,TCI指數均大于0,處于0≤TCI≤0.4區間。仔細觀察可以發現,除2006年外,其余年份,TCI指數呈現逐年走高態勢,這意味著全省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的競爭力在不斷提升。但也應清醒地看到,安徽省高新技術產品TCI指數從細分的產品類別來看,9大類產品中,有航空航天、光機電一體化、新能源、環保與海洋等多類產品TCI指數長期處于≤0狀態,說明這些產品的出口競爭力還相當弱,全省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的TCI指數之所以趨于正數,表現為具有一定的出口競爭力,主要得益于新材料(歷年TCI指數平均數大于0.5)、生物醫療器械(歷年TCI指數平均數大于0.5)所表現出來的較強出口競爭力的支撐。由此可見,安徽省高新技術產品出口雖然總體具備一定國際競爭力,但從產品大類內部來看,發展還極其不平衡,要提升全省高新技術產品的出口國際競爭力,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二)使用Michaely指數衡量。我們引用Michaely指數(MI指數)來衡量與測度安徽省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的比較優勢和國際競爭力,Michaely指數測度公式可以表示為:。其中,MIij表示j經濟體在商品i上的Michaely指數;Xij,Mij分別表示j經濟體商品i的出口額和進口額;表示j經濟體m種商品的出口總額;表示j經濟體m種商品的進口總額。MI指數的變動區間為[-1,1],0≤MI≤1時,意味著產品具有比較優勢,-1≤MI≤0時,意味著產品具有比較劣勢。
表2:2003-2009年安徽省高新技術產品MI指數
產品名稱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高新技術產品
-0.005407
0.01775
0.0323
0.012469
0.0657
0.067
0.066099
其中:
電子信息
0.022859
0.02632
0.0175
-0.00024
0.0113
0.0093
0.019484
軟件
0.0005
0.000382
0.0003
0.0002
0.000215
航空航天
-0.009079
-0.004
-0.003
-0.01622
-0.002
-0.001
-0.00139
光機電一體化
-0.054121
-0.0589
-0.045
-0.0331
-0.028
-0.025
-0.022339
生物醫療器械
0.033839
0.03649
0.0342
0.02634
0.0322
0.0392
0.037236
新材料
0.028404
0.03327
0.0409
0.05342
0.0572
0.0459
0.042217
新能源
-0.019132
-0.0149
-0.013
-0.00677
-0.003
-0.002
-0.006506
環境保護與海洋
-0.008138
-0.0009
0.0003
-0.01144
-0.002
0.0007
-0.002767
現代農業
-0.000042
0.00039
0.0001
0.000093
0.0003
0.0005
-0.000052
數據來源:根據安徽省商務廳進出口數據整理而得。
從表2不難看出,2003年至2009年安徽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的MI指數一直大于0國際貿易論文,表明全省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具有一定比較優勢核心期刊目錄。但從表2不難看出,歷年的高新產品MI指數都沒有突破0.1,這說明全省的高新產品出口的比較優勢相當微弱。此外,從分商品大類來看,全省仍然有航空航天、光機電一體化、環保與海洋、新能源四大類高新產品MI指數長期處于負值,意味著這四類產品仍然處于比較劣勢。與TCI指數有相似之處,全省高新產品的MI指數推高,得益于新材料和生物醫療器械的比較優勢,而這兩類產品與前面的光機電一體化等產品相比,附加值、技術含量均低于前者,因此,安徽省高新技術產品出口MI指數雖然為正數,但其含金量不高,要真正實現高新產品比較優勢,還必須下大力氣培育提高光機電一體化等產品的比較優勢。
(三)使用產業內貿易指數(GL指數)衡量。20世紀60年代產業內貿易研究興起以來,Verdoorn、Grubel和Lloyd(1975)[2]、Krugman(1979)[3]、Falvey等人分別對產業內貿易的成因及利益進行了理論探討,并對產業內貿易的水平進行了大量的測量和比較,進而推動了新貿易理論的形成與發展。本文運用國際上通用的評價產業內貿易的指標——1975年由格魯貝爾和勞埃德給出的產業內貿易指數來衡量安徽省高新產品出口的產業間貿易和產業內貿易情況,具體計算公式為:GL=1-∣Xi-Mi∣/(Xi+Mi)。其中,Xi和Mi分別表示一個國家或地區在一定時期內產業i的出口額和進口額[4]。GL指數在0與1之間變動,0表示完全的產業間貿易,1表示完全的產業內貿易。通常以0.5為界限,GL指數大于0.5的是產業內貿易,反之為產業間貿易[5]。
從表3容易看出,安徽省高新技術產品出口2003-2009年的GL指數均大于0.5,說明高新產品出口屬于產業內貿易。但值得一提的是,從具體分類來看,生物醫療器械和新材料2003、2004年的GL指數均大于0.5,屬于產業內貿易,之后的2005至2009年的GL指數一直小于0.5,屬于產業間貿易。高新技術產品的九大類產品中,只有上述兩類可以歸為產業間貿易,其余七類應該是以產業內貿易為主。總體來看,全省高新技術產品出口主要表現為產業內貿易。
表3:2003-2009年安徽省高新技術產品GL指數
產品名稱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高新技術產品
0.983403
0.86049
0.7611
0.843624
0.6286
0.6371
0.632064
其中:
電子信息
0.385455
0.3168
0.3831
0.889392
0.4211
0.5752
0.459202
軟件
航空航天
0.01952
0.12985
0.0372
0.029712
0.1463
0.2235
0.405757
光機電一體化
0.327773
0.41409
0.4078
0.562543
0.5943
0.6623
0.726384
生物醫療器械
0.641564
0.53672
0.442
0.487371
0.3397
0.3672
0.349209
新材料
0.667619
0.58097
0.4625
0.254209
0.2066
0.3473
0.300748
新能源
0.418554
0.54222
0.5579
0.773805
0.967
0.9617
0.886751
環境保護與海洋
0.506302
0.99276
0.8433
0.59336
0.6383
0.7393
0.77261
現代農業
0.03727
0.0896
0.263736
0.0215
0.0034
0.507937
數據來源:根據安徽省商務廳進出口數據整理而得。
三、幾個簡短結論
由上文的數量分析國際貿易論文,可以得出以下三個簡短的結論:第一,從貿易競爭力指數(TCI)來看,安徽省高新技術產品具備一定競爭力,并呈現逐年走強態勢。但高新產品出口中,內部發展不均衡,光機電一體化等大類商品貿易競爭力仍然不足。第二,從Michaely指數來看,安徽省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具有一定比較優勢,亦呈現逐步走高態勢,主要體現在電子信息產品、生物醫藥、新材料等高新產品出口上。第三,從產業內貿易指數(GL)來看,安徽省高新技術產品出口仍然是產業內貿易為主,除了生物醫藥、新材料兩大類產品,其余七類均表現為產業內貿易。總體來說,安徽省高新技術產品出口規模在不斷提升,但其內部結構還有待進一步優化,要真正提升其出口競爭力、出口比較優勢和改變目前的產業內貿易現狀,還有漫長而艱辛的道路要走。
四、政策建議
通過前文分析,可以得知,目前安徽省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具有一定競爭力,特別是部分新材料、生物醫藥產品優勢明顯,但要實現高新產品整體競爭力的提升,還要進一步加強光機電一體化等產品的出口競爭力培育。產品的出口競爭力培育的內在因素是企業自身的研發、創新和市場開拓,與此同時,政府的積極引導也將起到重要作用,下面本文將就政府層面可以做的工作提出四點建議。
(一)用足用好政策資金。促進企業形成創新動力,增加企業科研投入,做好研發項目儲備,制定科研項目標準,發揮政策資金促進效應。對各項鼓勵政策,落實到位,跟蹤問效,確保成效核心期刊目錄。以合蕪蚌地區為重點,落實國家和省級財政資金支持企業開展研發項目國際貿易論文,發揮政策資金的引導作用,促進企業自主創新,提升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競爭力。
(二)加快基地集群建設。抓好國家級基地建設,增強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增長后勁。安徽省蚌埠市國家級科技興貿精細化工出口創新基地于2006年獲批,目前發展態勢良好,2009年基地內企業的出口逆勢上揚,今后要繼續在加強組織領導、爭取政策資金支持、建立公共服務平臺、做好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發展中長期規劃、擴大進出口銀行優惠信貸等多方面,加強國家級出口創新基地建設。努力提高檸檬酸、對氨基苯酚、賴氨酸、L乳酸、香蘭素等一批產品出口競爭力,用好國家級出口基地的金子招牌,擴大基地內企業出口規模。
(三)搞好融資服務工作。企業融資難是制約外向型科技企業發展的難題,要繼續大力推動進出口銀行對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的信貸支持力度,擴大使用進出口銀行小企業統借統還優惠貸款業務,增加統借統還試點縣(市)數量。不斷降低企業融資成本,開創新的擔保方式,與省擔保集團加強合作交流,為科技企業出口提供資金保障。
(四)開展出口市場開拓。積極組織好企業參加知名的境外電子信息、醫藥化工展等,如德國柏林的電子消費展,阿根廷的醫藥原料展等。推動企業積極開拓新興市場、鞏固傳統市場。帶著產品,走出國門,參與競爭。
參考文獻
[1]王分棉.北京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競爭力動態分析[J]中國科技論壇,2007,(5).
[2]Grubel,H,G. and Lloyd,P.J.(1975),Intra-industry Trade:The Theory and Measurement ofInternational Trade in Differentiated Products,Macmillan,London.
[3]Krugman,P(1979),“Increasing Returns,MonopolisticCompetition and International Trade”,Journal ofInternational Economics,Vol.9.
關鍵詞:新能源發電;專業英語;雙語教學;教學模式
作者簡介:葉林(1968-),男,湖北武漢人,中國農業大學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教授。(北京 100083)
基金項目:本文系中國農業大學2010年首批全英文授課課程建設重點項目(項目編號:08132953)、2011-2013年中國農業大學重點外專引智項目(項目編號:2011W004)、2011年中國農業大學校級教育教學改革項目(項目編號:1081-18062101)的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079(2013)30-0115-02
大規模開發利用可再生能源可以節約國家能源,特別是新能源發電技術對于優化我國能源結構、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改善環境、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隨著新能源發電技術的快速發展,對新能源發電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的要求和層次也在不斷提高。現代高水平的電力專業人才不僅需要掌握系統的專業知識,而且還應該具有高水平的專業外語交流能力,[1]因此,有必要深化新能源發電專業英語課程體系建設,開展雙語教學改革實踐與探索,[2]進一步提高雙語教學的質量,這是培養高素質電力專業人才的重要基礎。
新能源發電技術專業英語課程主要是為電氣工程及自動化專業高年級本科生開設的專業課,同時也是面向全校其他專業的高年級本科生開設的一門校級通選(選修)課,是一門知識面很廣、內容豐富、前沿性很強的課程。課程在比較分析國內外新能源發電技術特點的基礎上,對風力發電、太陽能光伏發電/熱發電、水力發電、生物質能發電、海洋能發電和燃料電池發電等幾種典型的新能源發電方式的原理、技術現狀、并網運行情況以及未來發展趨勢等進行了全面的分析介紹,[3]教學內容全面展示了近年來新能源發電領域的最新科技成果。通過對該門課程的學習,可以使學生了解全球和中國的新能源發電技術現狀、研究進展和存在的問題,熟悉新能源發電的生產過程,并掌握新能源系統各個發電方式的基本工作原理、動態運行特性,培養學生對新能源發電等相關領域的興趣,提高學生專業英語實際應用能力和競爭力,為學生將來進一步從事新能源發電領域的技術工作和進行科學研究夯實基礎。
為提高新能源發電技術專業英語課程的教學質量,在課程體系建設和教學模式創新等方面進行了一些探索與思考。
一、課程建設
1.課程體系建設
教學大綱在新能源發電技術專業英語雙語教學的課程體系建設中具有指導性作用,針對課程實踐性強及與前沿技術聯系緊密的特點,在查閱、歸納、總結、消化國內外相關文獻資料和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礎上,考慮選課學生的不同專業背景,編撰具有一定通用性的新能源發電技術專業英語課程雙語教學大綱。特別針對現有電氣工程專業英語中有關新能源發電技術方面比較薄弱的現實,參考國內外最新的研究進展,將涉及新能源發電技術這一新興領域的英語專業術語、詞匯進行分類總結,補充到雙語教學課程教材中,使得具有不同專業背景的選課學生易于接受,形成一個特點鮮明的課程體系,這是本雙語課程實踐探索最首要的研究內容。
2.積極推進自編雙語教材的建設,豐富教學資源
課程教學選用了國外原版英文教材,教材內容非常豐富全面、數據新,并配以生動、形象、有趣的插圖,深受學生的喜愛。但是,由于中國學生英語語言背景、具體專業方向等方面的差異,原版教材的通用性較差,而且原版教材的價格昂貴,這些局限因素促使教學團隊在前期大量查閱、歸納、總結國內外的相關文獻資料和吸取國內外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選取國內外具有一定時效性和難度適中的英文資料作為課程補充講義,結合專業的實際情況專門組織編寫了自編教材,并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完善、補充、修訂具有科學性及可讀性的新能源發電技術領域的雙語教材,突出“英漢兼顧、內容新穎、難度適中、適用面廣”的特點,有助于學生在較短時間里全面掌握新能源發電技術的基本原理、相關技術、國內外的研究進展及發展趨勢。通過自編教材的建設豐富了教學資源,有利于促進雙語課程的教學效果,拓寬學生的視野。
3.注重課件的制作和課程教學輔導網頁的建設
在本課程雙語教學的實施中,從查閱、消化國外原版教材和本專業的相關文獻資料入手,結合雙語課程的特點,撰寫相應的雙語教案和講稿,精心制作教學課件,做到圖文并茂、突出基礎原理部分、充分展示國內外最新研究成果,并將教案或課件發給學生,方便學生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依托專業實驗室和學科建設資源建設了新能源發電技術專業英語雙語課程教學課外輔導網絡開放實驗室,將課程所有教學資源、相關文獻、視頻、PPT課件以及軟件等放在了實驗室教學網絡上,可隨時提供給學生查閱、下載課程教學資料和課外閱讀。為課程教學創造了一個優良的網絡教學環境,進一步鞏固了教學內容,拓寬了學生的專業知識面和外語媒介運用能力,鞏固了教學效果。
二、教學模式的改革與探索
1.課堂教學兼顧全局,循序漸進
教學方法和手段是實現教學目的的重要保障,教師應大膽嘗試多種教學方法的并用。教學過程中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授課節奏由慢到快,內容由淺至深。在課程教學過程中,初期為幫助學生更容易地進入課程,會對重點和難點內容加入中文對照;隨著課程內容的深入,以及學生對課程相關術語的逐步熟悉,逐漸提高課堂英語授課的比例,在課程教學中期逐漸過渡到英文授課為主。在教學中鼓勵學生用英文回答問題,但對英語基礎較差的學生仍然允許用中文回答和提問,以便充分掌握教學內容,從而使該課程教學真正體現“難度適中、循序漸進、英漢雙強”的特點。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根據學生外語基礎合理制訂不同的目標,保證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提高外語運用能力。
2.增加實踐教學環節,實現教學方法的多樣化
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主動性,采取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采用授課與討論相結合方式,營造積極思考和發表見解的課堂氛圍,避免學生只是被動地聽。教師從知識的傳授者變為學生探求知識的引導者,促進學生主體性和獨立性的發展,通過師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讓學生真正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在課堂教學中適當進行口語訓練,營造課堂討論、外語提問和回答問題的氛圍,調動學生使用外語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注重學生專業英語交流能力的培養,采取讓學生朗讀教材中關鍵詞、關鍵段落的方法,幫助他們克服畏難心理,選擇一些較簡單的問題提問,要求他們用英語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適當增加一定學時的課外實踐教學環節,組織選課學生參觀新能源發電場,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既開拓了學生的學術視野又促進了教學。
通過雙語教學的大力改革實踐,使得學生長期普通英語的學習能力迅速轉化到專業英語的學習上,英語的交流能力得到迅速提高,培養學生國際化視野,從課程體系建設方面推動本科生教育國際化的發展。
3.聘請外籍教授參與教學,創造原味英語語境
為充分營造原汁原味的英語語境氛圍,課程選用原版的英語教材及影像資料,使課程教學真正體現“內容專、語境純”的特點,快速提升學生的英語聽、說、讀、寫和溝通演講能力。另外,重視課程教學團隊的建設,通過與歐美名牌大學建立定期的國際合作與學術交流機制,邀請外籍教授作專題學術報告,聘請外籍教授參與教學環節。實踐證明,經驗豐富的外國教授上專業英語課效果最好,他們的課程一般安排在后半階段,學生在經過一段課程學習后學習信心高漲。外教的授課方式與內容使得學生頓感眼界開闊,英語理解水平普遍提高極快,學生的英語理解能力、學術交流能力與自信心也得到普遍提高,培養了學生的國際化視野。
4.以科研促教學,建立高水平教學團隊
科學研究是提高教師教學水平的基礎。學術水平高、外語水平好的教授和幾名青年教師組成了結構合理、充滿活力和創造力、責任心強的師資隊伍,這些都是這門雙語教學課程得以成功進行的保障。團隊成員均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研究項目、教育部科學技術重點研究、教育部博士點基金項目、國家科技支撐計劃研究項目,取得了一定的科研成果并運用于教學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真正做到科研和教學互促互進。
教學團隊中的骨干教授利用自己的影響力,邀請國際一流高校的教授來華進行學術交流和課堂授課,為青年教師創造和國外著名學者交流的機會,從中汲取國外先進的教育思想理念和教育方法,并請外籍教授對課程主講教師的教學工作進行評價和指導,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團隊的整體教學水平,開闊了青年教師的學術視野。
5.突破傳統的課程教學模式,建立創新驅動的教學模式
新能源發電技術是一個不斷發展完善中的學科,技術進步日新月異,因此,在教學內容上也應該跟蹤最新的研究進展,及時吸納國內外科學研究成果,與時俱進,充分體現國際化,突出新穎性。教學方法上,將原來單純的教師課堂講授這一學生被動獲取知識的教學模式,變為創新驅動的學生主動參與模式,努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參與程度,將課堂講授與課堂討論、實踐環節相結合。鼓勵學生提出創新理念并及時表達,在主講教師的指導下,學生以團隊合作的形式自主完成中英文文獻檢索、英文論文寫作及英文專題演講等過程,大大提高學生團隊協作能力、綜合利用專業知識和英語工具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課堂成為一個絕好的學生展現創新思維的平臺。
三、學校政策措施的支持
為了貫徹《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精神和《教育部關于進一步深化本科教學改革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全面推進教學改革,培養高素質創新性人才,自2011年起中國農業大學開展教育教學改革立項研究工作。新能源發電專業英語雙語課程成為學校首批16門獲得資助的教學改革立項的重點研究項目之一。同時,學校國際合作與交流處設立聘請外籍教師專項,以支持課程聘請國外名牌大學教授短期來校進行學術交流、參與指導雙語課程的教學。學校多渠道的經費資助為順利實施雙語教學課程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財政支持。
同時,學校一直非常重視雙語示范課程建設。近幾年來,學校制定了一系列鼓勵雙語示范課程建設的政策文件,明確提出雙語示范課程建設的總體規劃和管理機制,在規范雙語建設課程基礎上,鼓勵雙語示范課程的建設。為此,學校專門設立了雙語示范課程專項建設經費,并將雙語教學課程的課時酬金提高100%。對雙語示范課程的師資培訓、人才引進、實驗室建設、教材編寫等予以政策性支持,為推動雙語教學的改革與探索提供了很好的制度措施和條件保障。
四、結語與體會
1.教學理念與教學新模式的創新
在教學模式上,教學團隊努力學習和掌握國外先進教學思想、理念,尋求教與學的最佳結合點,不斷探索運用現代教學方法變革傳統的教學方式。注重培養學生用英語思考、解決專業問題的能力,增強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和學術交流能力。
2.注重專業知識與英語應用能力的雙提高
在基本教材和課堂教學的基礎上,課程采用專家報告、現場調研、專題演講、影視資料等,加強學生對新能源發電基本原理的理解。該課程采用專業知識介紹和實際英語運用能力培養兼顧的教學方法,注重學生實際英語應用技能的培養,實現學生專業知識和英語水平雙贏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陳紅蕾. 雙語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高教探索,2003,(3):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