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循證醫學綜述

循證醫學綜述

時間:2023-06-07 09:34:31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循證醫學綜述,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循證醫學綜述

第1篇

1循證醫學的概念、核心思想及其與傳統醫學的區別

1.1概念循證醫學是指臨床醫師診治病人應該有充分的科學依據,任何醫療決策必須建立在科學證據的基礎上,而這種科學證據也應是當前最佳的證據。

1.2核心思想循證醫學的核心是應用高質量的臨床研究證據,對病人的病情及其醫療做出評價時,要充分利用當前的最佳證據,通過系統研究將個人的經驗和獲得的最佳外部證據融為一體。

1.3循證醫學與傳統醫學的區別循證醫學與傳統醫學最大的區別在于臨床醫師在制定醫療決策時既重視已有的個人臨床經驗,同時又強調采用現有的、最好的、客觀的研究依據,兩者缺一不可。

2醫學圖書館員在EBM中的作用

2.1指導醫師正確利用圖書館首先是普及用戶教育,讓每一名讀者了解館藏,掌握檢索文獻信息的技能,其次是沖破傳統觀念,改進服務方式,變被動為主動,只有這樣,圖書館才能吸引愈來愈多的讀者(或用戶),真正成為醫教研的文獻信息保障中心。

2.2為醫師提供EBM的證據來源EBM的證據來源非常廣泛,包括數據庫、醫學期刊、論著等。主要來源:一是CorchraneL圖書館;二是最好證據(bestevidence)資料庫:三是重要的醫學數據庫;四是其他有關EBM的專著指南等,醫學圖書館應重視對上述資源的開發,使之在臨床實踐中充分發揮作用。

2.3捕捉最佳信息,搞好情報服務工作如今不少國家將醫院圖書館員稱之為臨床醫學圖書館(clinicalmedicallibrari-an,CML),他們的工作主要是為管理病人的臨床醫師提供高質量的有關病癥的特定信息,還要經常與臨床醫師一起參與巡查病房,參加一些有關的會議及其他活動,在參加病房巡查和平常的討論會上,所獲得的醫學知識及相關信息,能夠幫助圖書館員有效地了解、分析臨床方面的各種特殊問題,并以高質量的情報服務幫助臨床醫師妥善解決問題。

3循證醫學對醫學圖書館員的要求

3.1熟練掌握EBM的知識應率先學習EBM的原理和方法,了解EBM的一般知識,參加EBM的各項培訓和研究,充分發揮圖書館員的專業技術作用,此外,還應及時提供最新EBM培訓班信息。

3.2具備良好的專業知識在電子時代,醫學圖書館員需要具備的專業知識如下:一是醫學知識,包括基礎醫學、臨床醫學、預防醫學及中醫學知識;二是圖書館學、情報學的基礎理論與基本技能;三是公共外語,圖書情報外語及醫學專業外語知識;四是醫學信息相關學科與新興交叉學科知識;五是信息技術知識。

3.3為臨床醫師講授信息檢索的方法與技巧為了推動循證醫學實踐,圖書館應舉辦CochraneLibrary數據庫的使用方法及其他相關信息檢索技術的培訓班,使全院職工尤其是臨床工作人員充分掌握臨床循證醫學的思想和方法,掌握證據檢索的技巧,提高他們的循證醫學意識和科研素質。

3.4參與信息篩選及其質量控制圖書館員今后的服務重點不僅僅是尋找信息,而且是在獲得最好的信息后,發現解決問題的答案,并從眾多可用信息中辨別文獻的質量,篩選出切題合適的文獻為臨床醫師和衛生決策者服務。

3.5參與文獻的系統綜述或薈萃分析實現循證醫學的技術依據是隨機對照試驗(RCT)和對其進行的系統綜述或薈萃分析,收集所有相關的RCT文獻,是薈萃分析最基本的步驟,醫學圖書館員可以與統計學專家、流行病學專家、醫學專家共同完成這些工作,編寫出高質量的系統綜述或薈萃分析文獻。

第2篇

關鍵詞:循證醫學 中醫內科 教學實踐

循證醫學(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是近年來國際上臨床醫學領域迅速發展起來的新學科,其核心思想是在個人臨床經驗的基礎上,任何醫療決策的確定都應以客觀的臨床科學研究為依據,強調的是證據的獲取與評價。現階段循證醫學在中醫藥領域的應用如療效評價、病證結合研究、文獻研究、臨床研究文獻質量評價、中醫藥制劑的循證評價等。要充分發揮循證醫學在中醫學發展中的推動作用,就要將其引入中醫內科學的教學當中。筆者現就循證醫學思想在中醫內科教學中的意義和具體實踐介紹如下。

1、循證醫學在中醫內科教學的意義

循證醫學是一種科學化的臨床醫學觀,其思想和嚴格的方法學為臨床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它提倡的隨機對照試驗及系統評價等對臨床醫療產生重要影響。中醫內科教學期是中醫醫學生向準醫生轉變的關鍵階段。此前,他們已經經歷了2~3年的中、西醫基礎課程的學習,以及醫學統計學、網絡與信息技術的訓練,具備較好的知識結構和較強的接受能力。利用循證醫學的原理和方法科學嚴謹地設計臨床試驗方案,在臨床上依據最新、最佳的證據來選擇干預措施,是中醫醫師應該具有的素質和能力。因此對中醫醫學生進行循證醫學教育具有重要的意義。

2、在教學中實踐循證醫學

2.1前期教學重視引入循證醫學的理念:循證醫學實踐的基礎是高素質的臨床醫生、最佳的研究證據、臨床流行病學的基本方法和知識、患者的參與這四大要素構成。教師首先將循證醫學理念融入課堂教育,介紹循證醫學的產生背景及發展過程,幫助他們從思想上認識循證醫學的優勢,引導學生如何將循證醫學與中醫內科學習實踐聯系,重點是了解循證醫學的基本理論和精神,初步了解循證醫學實踐的一些基本步驟,包括如何檢索證據,如何評價及應用證據。同時強調學生加強對流行病學、文獻檢索以及中醫基礎理論等基礎課的學習和應用。

2.2中期教學利用循證醫學的模式尋找中醫證據:將循證醫學的理念在前期教學中逐漸讓學生接受,在學生掌握循證醫學的基本方法基礎上,中期教學中按循證醫學的原則,強調按證據辦事,而證據就是已有的研究結果。目前,中醫學的證據有三類。第一類是四大經典,尤其是《黃帝內經》、《傷寒雜病論》,基本上是現在中醫學證據當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證據。第二類是四大經典之外的醫學著作。第三類證據是按照現代科學思維方式研究所得到的臨床證據。逐漸培養學生在中醫內科學習和臨床見習實踐中重視證據質量的意識和運用證據的能力。

2.3后期教學中逐漸實踐循證醫學:在以往的中醫內科后期教學中,主要以課本知識講解、病例分析等方式為主,學生學習沒有太多的主動性。運用循證醫學的理念,要求教師要提供教學病例,利用“虛擬患者”,讓學生采取“虛擬管理患者”的方法進行實踐。學生根據病例的信息作出初步診斷、鑒別診斷、診療計劃的思路。然后,針對病例提出問題,教師引導學生按照循證醫學的各個環節,有目的、有步驟地分析,得出最佳研究證據,應用于最終的診療方案中。同時要求學生自己查閱有關的研究進展,教師給予必要的指導,盡可能檢索到該病種較完備的綜述資料,讓學生進行學習。這種方法可有效地提高學習效率,加強學生的專業理論知識。

3、利用循證醫學實現教學相長

在中醫內科教學中實踐循證醫學,有利于增強學生的中醫內科臨床專業技能訓練。同時循證醫學教學有助于提高教師教學水平。問題是創新的源泉,在教學中學生提出的每一個問題,教師要科學地、實事求是地回答,答案必須要有真實可靠的證據。對于更深層次的問題,師生可以共同查找資料探討,這樣不僅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探索欲望,也是對教師能力的挑戰,有助于教師更深入掌握循證醫學思想的精髓,并將其切實地運用于自己的教學及日常醫療工作。

第3篇

摘要:臨床實踐中已經開始廣泛使用循證醫學教育,需要醫生通過最佳的臨床證據以明確、負責的態度根據病人的實際情況建立針對性的臨床診療計劃。循證醫學教育模式主要是結合臨床實踐、醫學教學,使學生高效、終身的學習得以實現,是目前醫學教育的必然發展方向。麻醉科教學全面應用循證醫學教育可有效避免學生知識層面參差不齊、學生主動性差等方面的情況。

關鍵詞:循證醫學;教育;麻醉臨床教學;應用措施

作者:柏平   閆東(通訊作者)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永川醫院重慶402160)

最近幾年,隨著現代醫學發展腳步逐漸加快,循證醫學作為結合臨床醫學與臨床流行病學的新體系,被廣泛用于醫學的臨床教學中[1]。循證醫學教學能加快臨床醫學的發展速度,還可改變傳統經驗醫學模式,建立以證據為基礎的循證醫學教育模式[2]。臨床醫學中麻醉學占據著非常重要的位置,將循證醫學教育引入麻醉臨床教學中,可有效培養學生解決問題、思考問題的能力,有利于建立良好的職業思想,促進教學有效性明顯增強,為醫學生全面投入臨床工作提供良好的依據。

1麻醉學教學中引入循證醫學的優勢與步驟

1.1循證醫學的優勢

麻醉科臨床教學中引入循證醫學教育可促進學生臨床實踐能力明顯提高,可全面聯系學生臨床實踐活動以及理論知識,并在臨床工作中有效的應用理論知識,幫助學生形成全面的診斷思維,促進學生學習主動性、積極性明顯提高[3]。1)統一麻醉操作方式。通過應用循證醫學教育后能以證據作為基礎,對操作方式進行規范、統一。2)患者治療依從性明顯增加,降低并發癥發生率,使患者治療預后明顯改善。3)按照循證醫學的方式,能促進學生在極短的時間能查找到相關文獻資料,更好的服務于臨床科研工作。4)促進帶教老師知識水平明顯提高。5)及時改進教學方法以及更新教學內容。

1.2教學步驟

首先,由帶教老師按照患者的實際情況提出相關問題,供學生循證實踐;其次,學生按照老師的問題可以通過在線服務、循證雜志、與證據相關的數據庫、循證教科書等查找到最佳的證據;再次,對查找的證據進行嚴格評價,因為科學研究質量有一定的區別,內容也存在差別,因此,要對檢索文獻的合理性、可行性進行評價;最后,將嚴格評價的證據在臨床實踐中應用,確保能為患者提供更為良好的服務。

2麻醉臨床教學中應用循證醫學教育的對策

2.1加大臨床帶教醫生的培訓力度

麻醉臨床帶教老師在教學中需要將以往傳統教育模式全面改變,同時具備查詢閱讀文獻技能、豐富臨床經驗以及循證醫學知識等,能夠在書籍、相關雜志、文獻數據庫、中文生物醫學文獻數據庫、醫學文獻數據庫等查找到有關的醫療信息。因此,需要加強臨床帶教醫生的培訓工作,確保帶教醫生所掌握的知識能滿足學生學習的需求,為提高學生掌握知識的有效性奠定良好的基礎。

2.2及時更新教學內容

麻醉臨床帶教老師需要避免因循守舊的教學方式,不能只依靠自身的臨床經驗開展教學,需要積極的更新麻醉知識,在臨床教學中以“終身教育”的模式取代“終結性教育”模式,確保能夠具有不斷更新知識以及探索知識的動力以及勇氣,改變傳統機械教學的模式。另外,臨床帶教老師在了解麻醉科前沿知識的同時,對于外科發展動態以及基礎學科要積極了解,促使學生學習積極性明顯提高。

2.3及時改進教學方法

循證醫學教育模式應用在麻醉臨床教學中以提出問題—證據查找—證據分級評價—證據篩選—證據應用等為主要步驟。因此,帶教老師需要按照循證醫學的相關環節,要求學生有計劃性、有目的性地進行系統訓練。學生以及教師同時對患者進行診療、觀察,通過分析患者實驗室檢查結果、臨床體征、臨床病史等基本資料,找到本次教學中需要解決的問題,并提出針對性的診療建議。帶教老師應該讓學生講出治療的合理性以及診斷的依據,并對如何利用圖書館資料庫、中衛CNKI檢索系統、醫學檢索系統與醫學文獻分析等進行詳細的講解,確保學生對網絡醫學技術有著一定的掌握。另外,教會學生對查閱的文獻資料進行批評性評價,讓學生在臨床情境中應用相關信息,使學生采用咨詢教師、查詢課本、查詢文獻等方式找到相關證據,并查找所選擇的治療方法與診斷依據是否與其他文獻存在相同的情況,對不同方法的可行性、可靠性進行評價,最后對提出問題的答案進行綜合分析。根據上述步驟開展啟發性教學,以“授人以漁”取代“授人以魚”,對醫學生實踐行為進行規范,從而培養醫學生良好的職業行為。

3麻醉臨床教學中應用循證醫學教育的不足

相對于傳統教學來說,麻醉臨床教學采用循證醫學教育模式需要付出的精力、時間較多,若學生接受能力不強,則可能無法適應教學方式,加上需要極大占用學生的課余時間,導致學生學習其他學科的時間受到影響。若醫學教學中都采用循證醫學教育開展教學,則會導致學生應接不暇,教學質量明顯降低。加上麻醉臨床教學中應用循證醫學需要學生學習主動性較強,且具備極高的自學能力,若學生缺乏自學能力,則無法將教學效果全面體現出來。

4展望與結論

麻醉臨床教學中應用循證醫學實踐需要學生對于基本機能、基本理論、基本知識給予掌握,且要求高年資醫師、帶教老師具備豐富的臨床經驗,學生在學習時能夠主動了解世界范圍內的科學研究成果、信息以及最新資料。隨著我國現代醫學科學技術發展腳步逐漸加快,以往傳統的醫學教育意識受到各方面先進信息的沖擊,在麻醉科臨床教學中應用循證醫學教育模式是必然的發展趨勢。

綜上所述,循證醫學教育模式應用于臨床麻醉學習中,可促使學生學習前沿知識的能力明顯提高,并在臨床工作中合理應用相關理論知識,促進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明顯提高。另外,麻醉科臨床教學中應用循證醫學教育模式還可使醫療開支明顯減少,能有效的指導臨床醫療決策,為制定醫療決策提供良好的依據。

參考文獻

[1]董海龍.模擬教學在麻醉學臨床教學中的應用效果[J].臨床麻醉學雜志,2014,30(08):825-826.

第4篇

英文名稱:West China Medical Journal

主管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主辦單位:四川大學華西醫院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四川省成都市

種:中文

本:大16開

國際刊號:1002-0179

國內刊號:51-1356/R

郵發代號:62-70

發行范圍:國內外統一發行

創刊時間:1986

期刊收錄:

CA 化學文摘(美)(2009)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榮譽:

Caj-cd規范獲獎期刊

聯系方式

期刊簡介

《華西醫學》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主管、四川大學華西醫院主辦的綜合性醫學學術刊物。

辦刊宗旨

《華西醫學》報道醫學各專業以及相關學科的科研成果,臨床醫學各科診療經驗,醫院管理經驗,醫學教育與繼續教育研究與經驗,開展國內外學術交流,促進醫藥衛生事業的發展。

報道內容

醫學專業和相關學科的臨床研究成果,以及與臨床聯系緊密的基礎研究、實驗研究成果與進展。以從事醫藥衛生工作的各級人員和醫學院校的師生為主要讀者對象。

主要欄目

本刊設有述評、論著、短篇論著、臨床護理、臨床新技術、病例報告、綜述等欄目。特色欄目“循證醫學”,反映國內外循證醫學和臨床流行病學研究進展,對診療技術、臨床藥物的系統評價,對臨床醫學文獻的綜述及系統評價等。

第5篇

隨著醫學科學領域的飛速發展,現代醫學模式正逐步從經驗醫學向循證醫學轉變。循證醫學的理念已被醫學界的主流思潮、病人和各級政府廣泛接受,它的開展將對臨床醫學的發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循證醫學(Evidence-basedMedicine,EBM)即“遵循證據的臨床醫學,循證醫學的創始人之一SackettDL教授對其定義為:將病人的意愿和價值、醫生的臨床技能和經驗以及最佳的研究證據三者有機結合,慎重地制定出對患者的診療方案,解決病人的臨床問題[1]。其核心思想是醫務人員應該認真地、明智地、深思熟慮地運用在臨床研究中得到的最新、最有力的科學研究信息來診治病人。EBM強調證據是基礎,任何臨床醫療決策的制定都要以臨床科研所取得的最佳證據為依據。實施EBM通常包括5個步驟,即通常所說的“五部曲”:一是確定需要回答的臨床問題。二是證據檢索。根據上一步提出的臨床問題確定“關鍵詞”檢索文獻,從這些文獻中找出與臨床問題關系密切的證據資料。三是嚴格評價證據。應用臨床流行病學及EBM質量評價的標準,對證據的真實性、可靠性和臨床價值作出具體評價,得出確切結論。四是在臨床上應用最佳證據。根據病人的選擇和臨床經驗,將最佳證據應用于臨床實踐,輔助臨床決策。五是評估醫療效果。對證據應用的效果進行評價,以便在下一次實施中加以改進。其中,證據檢索和證據評價是關鍵步驟,也最具有挑戰性。

2醫院圖書館在循證醫學中的作用

據統計,國際上權威的生物醫學文獻數據庫PubMed[2]目前含有2400多萬條記錄,并且每年增長約100多萬條記錄,而其中僅為15%~20%的醫學文獻蘊含科學證據[3]。面對如此浩瀚的文獻記錄,檢索最佳證據并非易事,更何況臨床醫務人員工作非常繁忙,只能利用少量寶貴的時間進行文獻檢索和分析評價,時間不夠充裕;另外,大部分臨床工作者缺乏檢索技巧,檢索和利用醫學文獻的能力比較低,尤其是一些年長的未接受過系統的信息檢索教育和培訓的臨床醫生。因此,迫切需要一個專業的組織機構為幫助臨床醫師解決這些問題[4]。而醫院圖書館有專門從事文獻信息檢索服務的工作人員,他們接受過專業的信息檢索方面的訓練,在檢索能力和時間方面存在明顯的優勢,對參與EBM實踐的臨床醫師來說,將是一種無價的智力資源[5]。圖書館在循證醫學中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通過查找一次文獻、二次文獻數據庫及循證醫學數據庫,有效地獲取與某臨床問題相關的發表和未發表的研究成果和醫學證據。二是嚴格按照納入、排除標準和證據分級依據以及科學的評價和統計方法,評價證據的正確性和有用性以及臨床上的實用性。三是將綜合分析的結果反饋給臨床醫師,指導臨床決策。四是指導或協助臨床醫師檢索證據[6]。目前,世界各國許多大型醫院和高等醫學院校的圖書館員正以各種形式積極參與循證醫學實踐活動,他們在EBM實踐中的重要作用也日益顯現[5]。我國醫院圖書館在開展循證醫學信息服務方面,多數還處于嘗試或醞釀階段,我院圖書館就是如此。本館的部分工作人員是從其他崗位轉到圖書館的,嚴重缺乏既具備扎實的圖書、情報知識,懂得圖書館業務,又精通臨床醫學方面知識的專業人員,導致循證醫學方面的信息服務無法深入,業務不好開展,目前僅僅對國際權威的循證醫學數據庫CochraneLibrary的系統綜述進行文獻編譯,生成《循證醫學文摘》,不定期在醫院網站,供本院人員閱讀使用。深層次的循證醫學信息服務還有待今后進一步開展。

3醫院圖書館開展循證醫學信息服務的措施

循證醫學作為一種嶄新的醫學模式,它的實踐應用給圖書館的發展帶來新的機遇和挑戰,它需要的是能夠回答具體臨床問題的最佳證據,而不再是普通的臨床醫學文獻[4]。醫院圖書館工作人員如何應對挑戰并提供全面的文獻信息,參與循證醫學實踐,是每個醫院圖書館面臨的主要課題,具體應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3.1擴大循證醫學資源建設。醫院圖書館開展循證醫學證據檢索服務的基本條件和根本保證是擁有豐富的循證醫學館藏數據資源。循證醫學信息資源來源廣泛,主要包括電子文獻數據庫、期刊、圖書、各種指南及網站信息等,例如:CochraneLibrary,PubMed,中國生物醫學文獻數據庫(CBM),中國知網CNKI,EMBASE,《循證醫學雜志》和《美國醫師協會雜志》等。目前,我國大多數的臨床醫院圖書館主要擁有綜合性的醫學文獻數據庫,缺乏專業的循證醫學數據庫,這將會直接影響圖書館的循證醫學相關業務的開展[7]。因此,今后醫院圖書館在EBM資源建設方面,應在經費許可的情況下,采取自購或資源共享的方式,重點采購高質量的核心期刊,引進臨床研究證據數據庫[8],不斷優化信息資源,完善循證醫學數據庫的建設;還可以建立循證醫學信息導航網頁,將分散無序的網絡資源有序地呈現給讀者,方便用戶快捷地查找所需信息[9],使醫院圖書館循證醫學信息中心的作用得到充分發揮。

3.2開展循證醫學定題跟蹤服務。隨著循證醫學的開展與廣泛應用,全球每天都有許多新的科學證據出現,這些層出不窮的證據只有被臨床醫師熟知和應用,才能對疾病的診治產生重大影響。然而,負責臨床一線診療工作的醫務人員一方面沒有足夠的時間檢索文獻,另一方面缺乏文獻檢索的技巧,導致不能有效地獲取所需的臨床醫學證據,制約了循證醫學實踐的開展。在這種情況下,醫院圖書館面向循證醫學,主動地開展有針對性的個性化定題跟蹤服務對臨床醫生和圖書館具有雙重的意義。對于臨床醫生來說,可以從圖書館員那里直接獲取國內外醫學發展的最新動態,不但節省了查找證據的時間,而且加快了醫療的進程[10]。對圖書館來說,提升了圖書館的服務質量和服務層次[11];同時,圖書館員在服務過程中針對遇到的問題,需要不斷學習,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圖書館員的自身素質。因此,在循證醫學時代,開展針對循證醫學的定題服務是圖書館發展的必然趨勢。我院圖書館自2010年10月開始為醫院領導、各科室主任及科研課題負責人提供傳統的定題跟蹤服務。首先到各個科室下發定題服務委托單,再根據回收的委托單了解研究的課題名稱、所需文獻的范圍、研究方向及主要關鍵詞。圖書館根據讀者具體的文獻需求檢索文獻,并定期(每一或兩個月)提供國內外最新的文獻(包括全文、題錄或文摘)。最新文獻主要來源于PubMed數據庫、《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萬方數據庫、維普數據庫、中國生物醫學文獻數據庫CBM等。其中,外文定題服務主要是利用PubMed提供的MyNCBI的訂閱功能。在MyNCBI注冊一個賬戶后保持登錄狀態,可以點擊“SaveSearch”保存檢索策略,并可以根據委托人的檢索要求不斷地修改檢索策略,直到用戶滿意為止。保存檢索策略后可以按照每天、每周或每月的頻率設置更新周期。設置完成并保存后,PubMed便會定期將最新更新的文獻以題錄(Summary)或摘要(Abstract)的形式推送到用戶預先設定的郵箱。圖書館員登錄相應的郵箱,便可以查看PubMed發來的郵件,郵件中關于更新內容及更新的數量都有具體的描述。通常情況下PubMed發送過來的都是文獻的摘要,免費的全文非常少,還要進一步去檢索館藏獲取全文,最后再將獲取的最新的全文文獻及摘要通過電子郵件發送給讀者。并與讀者隨時溝通,及時反饋定題服務課題變更情況。定題服務開展以來,得到了院里科研人員的廣泛認可和一致好評。這些傳統定題服務的工作經驗為今后開展循證醫學定題服務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接下來圖書館的工作重點將從傳統的定題服務逐漸延伸到循證醫學的定題服務,及時、準確地為臨床醫生提供最佳證據,使其盡快應用到臨床決策中。

3.3創新服務模式,參與EBM實踐。隨著循證醫學時代用戶信息環境的不斷變化,用戶對圖書館的信息服務有了更高的需求。如何在海量的文獻和信息海洋中篩選出最適宜和最有利的證據,并對證據的等級、準確性和實用性進行評價[4],最終解決臨床醫師所面臨的具體臨床問題,是循證醫學需要解決的核心問題,也是圖書館EBM信息服務工作的重點。因此,在循證醫學環境下,圖書館必須轉變服務模式,變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根據臨床醫生需求,提供深層次、個性化的信息服務。美國萊姆伯(Lamb)在1972年的美國醫學圖書館協會年會上首次明確提出了臨床館員(ClinicalMedicalLibrarian)的概念[12]。臨床圖書館員需要主動走出圖書館,嵌入到臨床一線科室,參與醫生的日常醫療實踐,如會診、查房、病例討論、學術活動等,積極融入臨床醫生的工作環境,更好地分析和解讀臨床上遇到的各種問題,有針對性地為臨床醫生提供高質量的情報信息服務。臨床館員主動深入臨床而隨時掌握臨床信息需求,不僅大大節省了臨床醫生的時間,提高臨床醫療工作的效率和質量,而且使圖書館的文獻和信息資源得到了充分利用。目前,醫院圖書館可以先從本院的國家級、省級臨床重點專科開始,根據本館的人員配備情況,為相應專業配備臨床圖書館員,負責該專業的信息服務工作,滿足其EBM服務需求。臨床館員制度的建立,不僅縮短了館員和臨床醫師之間的距離,增強了他們之間的交流,還促進了館員對臨床問題客觀正確的理解,快速實現將病因、診斷、治療、預后各方面的臨床情況轉換為可以回答的問題形式。同時,為了獲得高質量的科學證據、更好地臨床提供服務,分管不同專業的臨床圖書館員必須盡快掌握所負責專業領域的醫學知識及英文專業術語,自身素質得到了迅速有效地提高[9]。

3.4加強循證醫學知識培訓。循證醫學作為一種新興的醫學模式正在日益崛起。但是,根據調查顯示,臨床醫師對循證醫學知之甚少、認知和應用程度偏低,部分臨床醫生甚至未聽說過循證醫學[13]。“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循證醫學教育培訓是在醫務工作者中有效推廣循證醫學知識和培養循證醫學思想、能力的重要途徑。有研究者對臨床醫務人員的循證醫學證據服務需求進行調查,結果顯示90.7%的臨床人員愿意接受循證醫學相關知識和技能的培訓[14]。因此,醫院圖書館要通過多種形式,大力宣傳循證醫學的相關知識,圖書館員要積極參與EBM的教育和培訓。培訓的形式包括分期分批舉辦面向臨床醫師或EBM教職人員的短期培訓班、學術專題講座,增設循證醫學相關課程,開展循證醫學繼續教育,在醫院網頁介紹循證醫學知識、循證醫學資源以及開設網上課堂等。內容包括網絡檢索技能培訓、制定檢索策略的培訓、CochraneLibrary數據庫的使用方法培訓及證據評估等。在全院范圍內建立起循證醫學的學術平臺,使全院職工尤其是臨床工作人員充分掌握臨床循證醫學的思想和方法,提高他們的循證醫學意識和知識水平[6],促進循證醫學的全面開展。

3.5引進人才,提升圖書館員的素質。循證醫學實踐要求醫學圖書館員不僅要提供文獻檢索服務,還要參與文獻處理的全過程,包括對文獻進行閱讀、篩選、分析和評價等,這對醫院圖書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醫院圖書館員必須培養自己成為一個復合型的人才,才能為臨床醫療和科研以至于教學提供優質服務。目前,我國大多數醫院圖書館普遍存在人手不足和人員素質偏低的問題,在人員配備和人才培養上,還都需要進一步加強[7]。就本館目前的人員配置而言,遠遠不能滿足循證醫學實踐的需要,為配合循證醫學實踐的開展,應積極投入力量,為循證醫學實踐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和人才基礎。醫院圖書館一方面要引進專業人才,即不僅具備醫學知識、圖書情報知識、衛生統計知識及醫學專業外語知識,而且能熟練的利用計算機進行網絡文獻檢索的人員,快速而準確地為臨床醫師尋找到最佳最新的證據;另一方面,鼓勵工作人員積極參加繼續教育,樹立終身學習理念。圖書館員要率先掌握循證醫學的原理和實踐方法,不斷學習,經常參加業余進修和EBM的各種培訓,到循證醫學信息服務開展較好的醫院圖書館走訪、參觀學習、實地考察,經常參與同行領域的各種學術交流活動等,來提高自身素質,進而在循證醫學實踐中,充分發揮醫院圖書館員的專業技術作用,使臨床醫生能更方便地掌握科學證據,用于臨床實踐,為循證醫學的發展創造條件[15]。

4結束語

第6篇

關鍵詞循證護理;臨床實踐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1 循證護理的概念及內涵

循證護理又稱為實證護理或求證護理,源于循證醫學,是由加拿大McMaser大學在20世紀90年代初首先提出的一種學習策略[2]。顧名思義,它是一種尋求和應用證據的護理理念,要求護士自覺地、審慎地將現有的最佳證據應用于護理患者的各項決策當中。當前最具影響的是AlbaDicenso教授對循證護理的定義:慎重、準確和明智地應用當前所能獲取的最好的研究證據,為患者制定護理措施,做出護理決策,以實施最佳的護理[3]。循證護理的實踐就意味著把護理人員的技能、臨床經驗與來自外部系統研究的最佳臨床證據進行有機的結合[4]。最佳臨床證據主要是指臨床研究證據,特別是以患者為中心的有關診斷、預后、預防及康復等方面的高質量的臨床研究證據。新的研究證據往往會糾正舊的結論并代之以更加真實和準確的結論。臨床經驗是護士長期積累對個體患者的護理經驗。患者的選擇是指患者對護理方案的特殊選擇和需要。因為,每個患者可能有不同的需要。只有這三方面的恰當結合,患者和護士就會形成護患聯盟,從而使患者獲得最佳的臨床預后和護理質量。循證護理的核心思想是:在護理實踐中,對患者的護理決策都應以客觀的科學依據為證據。它涵蓋的內容非常廣泛,涉及到護士對患者護理方案的確立、護理研究、衛生行政部門的衛生決策、衛生立法等各個方面。

Lang從三方面闡述了護士實施EBN的必要性:①促進在醫學問題和醫療干預活動中護士的參與;②有益于護理問題和護理干預的確定;③加強用以描述問題、干預、結果的規范化語言在護理過程中的應用。他還提出解決病人健康問題最好的方式是醫療、護理問題和循證實踐的結合。循證護理針對在護理實踐過程中發現的實踐和理論問題,通過權威的資料來源收集實證資料,尋找最佳的護理行為,再用批判的眼光來評價它是否取得最佳成效,或是否需要開展進一步的研究,如此循環,不斷上升,達到持續改進護理質量的目的。

2 循證護理的實施步驟

2.1 問題的提出,即建立循證問題

為什么而尋求證據,要說明一個什么樣的問題,如剖宮產術后能否進行早期進食?建立循證的問題應該是與病人的健康密切相關,且在傳統的臨床護理經驗中不易解決的問題。

2.2 查找實證

根據所提出的問題進行系統的文獻檢索,找出護理研究領域中的實際證據。目前可供使用的證據來源較多,主要有:①AmericanCollegeofPhysician(ACP)JournalClub,1991年起發表有關應用循證醫學證據的摘要;②英國醫學會和加拿大醫學會共同創辦的《EVIDENCE Nursing Based 》雜志,1998年開始發表有關循證護理的證據;③Cochrane圖書館;④Mediline和Pudmed等醫學文獻數據庫[5]。

2.3 評價實證

采用科學的評價方法對證據的真實性、可靠性及臨床實用性等進行審慎、系統的評價;四是實踐循證護理措施。將獲得的實證與護理經驗、患者的需求相結合,做出護理計劃;五是實施護理計劃,并通過動態評審鑒別效果。

3 證據的強度分級

循證護理的目的是進行護理決策,決策的依據是最多的相關信息,其過程是尋找、評價和利用目前的信息(證據)。因此,尋找、評價和正確使用證據構成了循證護理循證的三個基本要素。循證護理把目前所能獲得的證據進行了強度分級,共分為五級[4]。一級:至少有1個基于多個設計良好的隨機對照試驗(RCT)并進行Meta分析的系統綜述;二級:至少有1個設計合理的RCT;三級:設計合理的非隨機研究,如單組護理前后對比研究、隊列研究或配對病例對照研究;四級:1個以上單位進行的設計良好的非實驗性研究;五級:權威觀點、臨床經驗、描述性研究和專家委員會的報告。級別越低,使用的價值越大,可靠性也越大,級別越高,使用的價值越小。循證護理把專家的意見放在最低的級別,不等于否定專家的意見[6],專家的意見是前述4個級別證據的基石。通過對專家治療好的病例,整理升級后成為四級的無對照的系列病例觀察,一些研究機構依據四級的分析提取護理措施,開展三級乃至二級的對照實驗,最后通過RCT的系統評估,試驗結果文獻升級為一級證據。從證據發展來看,RCT評估其實是對專家意見匯總篩選后的證明。

4 循證護理在國內的開展情況

我國于1997年3月在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成立循證醫學Cochrane中心,成為國際循證醫學協作網的第十四個也是亞洲惟一的循證醫學中心[7],該中心對華西醫院所有的在職護士進行了循證知識的基礎培訓,并邀請國外循證護理專家到醫院講學,為護理人員提供了掌握循證護理的有關理論與實踐知識的機會。我國循證醫學中心的成立促進了循證思想在我國護理界的傳播及護理人員對循證護理的認識與實踐。黃雪玉認為,循證護理的開展使護理活動由被動變為主動,提高了護理服務的質量[8]。李銳等認為循證護理在對大量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循證后,做出相應的判斷,再根據判斷來實施相應治療護理,這一過程是嚴格以事實為依據的,在法律法規日漸完善的今天,循證護理也是保護護士自身合法權益的有利證據,為護士提供了有效的法律保證[9]。宋敏等在對肺組織瓣代氣管行氣管成形術的護理中,針對臨床實踐問題,運用循證護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也顯示了我國護理人員能及時更新觀念并有一定的循證實踐能力[10]。

循證護理要求臨床護士在臨床工作中能自覺應用科學研究的證據進行臨床護理決策。目前,我國臨床護理界對循證護理的應用主要針對某一特定的護理問題,檢索各類文獻庫獲得相應的資料和證據,再對獲取的資料進行分析和評價,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制定最合適的護理方案,使護理問題得以解決。張雪梅等針對老年褥瘡患者的實際情況,提出臨床問題,通過檢索Cochrane圖書館、Medline等得到了最新的、科學的預防和促進褥瘡愈合的系統評價、Meta分析及RCT相關證據,制定了針對病人最適合的護理方案,從而使該患者褥瘡創面10天就愈合[11]。張德蓮等將循證護理思想與ISO的管理理念相結合,將最新證據應用于臨床前的評估和護理計劃的控制,提高了護理質量[12]。陳國清等在護理重型顱腦外傷腦疝晚期患者[13]、李復華等在護理流行性乙型腦炎高熱患者[14]、倪霞萍等在護理高血壓病患者[15]、周頌華等在護理甲狀腺功能亢進患者時均采用了循證護理[16],她們將可信的研究證據、病人的價值觀和自身的專業技能及臨床經驗結合起來,制定了有針對性的、合理的護理計劃,為病人提供了最佳的護理。此外,循證護理也在對腦梗死偏癱患者、化療患者、小兒出血性疾病、老年股骨頸骨折病人、各類手術的配合及手術后的護理中都得到了廣泛的應用[17-20]。

5 阻礙我國護理臨床應用循證護理的主要因素

雖然目前我國對于循證護理的研究與實踐日益增多,但不可否認,我國護理人員實踐循證護理的能力與國外同行相比還是有較大的差距。我國1997年才成立循證醫學中心,大部分臨床護理人員也是在這以后才了解到有關循證護理的知識,并進行循證護理的實踐。就目前我國臨床護理的實踐來看,循證護理在實施過程中還存在著許多問題。

5.1 認識不足

很多調查研究顯示,多數護士對EBN并不是十分了解[21],實際護理工作中也很少應用。周敏等的調查顯示[22],被調查的400名護士中只有40%知道循證護理,大部分護士在工作中處理問題時通常還是根據護理常規等,循證護理的應用率低,而且臨床護士對其相關知識掌握的也不夠好,61.2%的護士對流行病學僅有所了解,另外多數護士對循證護理也僅限于對其概念及產生背景的了解,對循證護理的證據等級、Cochrane協助網等內容都不甚知曉。李亞潔等對第一軍醫大學附屬南方醫院護士開展EBN的認知調查顯示[23],313名護士中對EBN一無所知的占47.6%,聽說過的占38.7%,了解及熟悉的占13.7%。萬麗紅等對參加廣東省護理學術年會的210名在職護士進行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在職護士循證護理知識的知曉現狀及實踐現狀也不盡人意[24]。

5.2 醫療管理體制的制約

循證護理的開展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時間,而在我國的大部分醫院,護理一般都只處于輔助或從屬的地位,護士人員不足,缺乏時間,加上缺少領導和同事的支持,要隨時掌握最佳證據在實踐中比較難以做到。

5.3 護理教育相對滯后

循證護理以臨床實踐中的問題為基礎,尋找與問題相關的研究文獻作為證據,然后就這些證據的有效性、可靠性、臨床運用性、廣泛性等做出評判性的評價,最后挑選出最佳的證據,上述一系列的過程需要護理人員具備較高的專業知識水平,而目前我國在職的護理人員所受的教育基本上以中等職業教育為主,即使以后通過各種方式取得了專科甚至本科學歷,但在整個護理教育過程中,文獻回顧、科研設計的課程不足,不能為護士提供基于研究的護理實踐能力、循證護理價值的整體判斷能力以及實施循證護理所需的技能,限制了循證護理在我國的發展。

5.4 護理科研方法缺乏創新

受傳統觀念和經驗護理的影響,加上護理人員文獻檢索、科研設計、科研評價等方面知識的相對缺乏,總體來說我國護理科研的質量不高,回顧性研究多于前瞻性研究,調查研究多于實驗研究,研究手段也較為落后,缺乏對臨床護理的指導性和實用性,可重復性差,阻礙了循證護理在臨床的開展和應用。

5.5 實證資源的貧乏[25]

循證護理關鍵的步驟是檢索文獻,查找可靠的證據。而我國目前的現狀是論文的數量與質量都難以滿足循證護理的需求。侯曉靜等通過計算機檢索中國科技期刊數據庫中6種主要護理雜志2000年1月至2006年3月刊出的文獻[26],初檢納入循證冠名的相關護理文獻104篇,經進一步閱讀全文,剔除與循證護理無關的文獻8篇,最終納入相關文獻96篇。這與我國100多萬護理人員相比,尚有待很大的提高。在發表的文章中,90.9%的臨床研究文獻沒有說明檢索證據的路徑與策略,63.6%沒有說明所遵循的研究證據的來源途徑。93.9%未說明研究證據的質量等級。表明以循證冠名的中國護理文獻的內涵和質量還有待提高。

6 循證護理在我國臨床實踐的展望

循證護理的核心是使以經驗為基礎的傳統護理向以科學為依據的現代護理發展[27]。循證護理能使病人獲得最佳的治療方法,它的應用過程同時也能提高護理實踐的科學性,促進護理人員素質與能力的提高,加快護理觀念及護理模式的轉變,為護理學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28]。循證護理的倡導者Nancy說[29],臨床護士如果關心的是臨床工作,那么必須涉及循證護理。護士發現和使用科學文獻,可以減少護理決策的不確定性。

近年來,世界循證護理研究的迅猛發展及我國臨床護理實踐的現狀也迫使護士要及時更新自己的知識,采用當前最可靠的研究結論指導護理實踐,以確保病人獲得有效的護理。所以說,開展循證護理勢在必行,而且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重要。隨著我國高等護理教育的普及,研究生教育的發展以及臨床護理人員的繼續教育與在職教育越來越受到重視,循證護理在我國必將得到迅速的發展,護理人員也將逐步改變傳統重視經驗和直覺的護理觀念和行為,開展以科學為依據的循證護理,將護理研究與護理實踐有機地結合起來,為病人提供高質量的護理服務。

參考文獻

[1] 張瑞紅.循證護理在國內的研究進展[J].家庭護士.2007. 8 (5):6-7.

[2]SchlomerRG.Evidence-basednursing:amethodfornursingpractice[J].Pflege,2000.13(1):47-52.

[3]BonellC.Evidence-basednursing:astereotypedviewofquantitativeandexperimentalresearchcouldworkagainstprofessionalautonomyandauthority[J].JAdvNurs.1999.3(1):18-23.

[4]SackettDl,StraurSE,RichardsonMs,etal.Evidence-basedmedicine:how topracticeandteachEBM(secondedition)[M].Edinburgh;chrillLivingston,2001:1-24.

[5] 翟金國、趙靖平.循證醫學及其在精神科的應用[J].上海精神醫學.2004.16(5):292.

[6] 曾憲容、劉鳴、楊友松 等.臨床實踐中如何正確應用循證醫學[J].四川醫學.2004.25(6):722-723.

[7] 王 艷、成翼娟.循證護理學[J].護士進修雜志,2003,18(1):4-6.

[8] 黃雪玉.循證護理在多發性骨折急救護理中的應用[J].中華現代臨床護理學雜志.2006.1(5):470.

[9] 李銳、劉之超.循證護理的實施現狀與分析[J].上海護理.2005.5(3):52.

[10] 宋敏、王鴻雁、王微.循證護理在臨床的初步實踐[J].實用護理雜志.2002.18(6):57-58.

[11] 張雪梅、薛嵐、郭菊紅.老年褥瘡的循證護理[J].中國循證醫學雜志.2003.3(1):54-55.

[12] 張德蓮.ISO管理在循證護理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02,16(10):606-607.

[13] 陳國清.重型顱腦外傷腦疝晚期患者的循證護理[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03,24(8):950-951.

[14] 張德蓮.ISO管理在循證護理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02,16(10):606-607.

[15] 倪霞萍、李凌霄、鄭彩娥.循證護理在老年高血壓病人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07.21:410-411.

[16]周頌華、石鳳群、黃雪飛.循證護理在甲狀腺功能亢進病人護理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07,21:1553-1554.

[17] 鐘美容、莫海花、劉海蘭 等.腦梗死偏癱病人的早期康復循證[J].護理研究.2006.20(2B):393-394.

[18] 王春賢、姜麗英、齊桂蘭.循證護理在老年股骨頸骨折病人護理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06.20(12C):3314-3315.

[19] 侯燕、馮萍.循證護理在減少小兒出血性疾病中的應用[J].國際護理學雜志.2007.26:760-762.

[20]張麗青、陳惠男、顧一吾.循證護理在腹腔惡性腫瘤手術的無瘤技術配合中的應用[J].中華護理雜志.2007.42:510-511.

[21] 傅蓉、程云.臨床護理人員循證護理認知水平的調查與分析[J].上海護理.2005.5(2):19.

[22] 周敏、夏曉清、陳麗莉 等.護理人員循證護理認知現狀調查與啟示[J].護理研究.2006.20(8):2093.

[23] 李亞潔、蔡文智、李瑛 等.護理人員循證護理認知現狀調查與啟示[J].中華護理雜志.2004.39(8):627.

[24] 萬麗紅、林細吟、梁嘉定 等.廣東省循證護理現狀分析及對策[J].中華護理雜志.2004.39(4):270.

[25] 鄧小梅、張靜平、黃海珊.國內開展循證護理的困境況分析[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6.22(10A):57-59.

[26] 侯曉靜、徐麗華.循證冠名的中國護理文獻發表現狀[J].中國循證醫學雜志.2007.7(7):542-546.

第7篇

英文名稱: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linical Medicine)

主管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主辦單位:北京中醫藥大學

出版周期:雙月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種:中文

本:大16開

國際刊號:1672-2205

國內刊號:11-4892/R

郵發代號:82-259

發行范圍:國內外統一發行

創刊時間:1994

期刊收錄:

核心期刊:

期刊榮譽:

聯系方式

第8篇

關鍵詞:內分泌代謝病;醫學教育;臨床實踐能力;循證醫學;精準醫學

中圖分類號:R587.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12-0267-02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及人口老齡化,2型糖尿病、骨質疏松癥的患病率逐年增高,目前國內有近1億的糖尿病患者和7000多萬骨質疏松患者,已成為嚴重的公共健康及社會經濟問題,慢性病管理已是當前醫學面臨的重大課題。醫學生臨床實踐能力是評價高等醫學教育質量的重要指標之一,醫學教育必須把培養學生臨床實踐能力放在重要位置[1]。本文結合我科近幾年在專業學位研究生、規培醫師及七年制本碩醫學生所采取的教學方法以及取得的效果做一個簡要綜述。

一、整體診治思維能力的培養

內分泌代謝疾病病種多,臨床表現不一,和相關學科交叉聯系廣,同時其進展快,新知識、新技術層出不窮,學生理解、應用較難,如果醫學生沒有一個系統的整體概念,易造成漏診、誤診,因此在醫學生的臨床實踐能力培養上需要有一個整體、系統的臨床思維培養[2]。例如,一個低血鉀、高血壓的患者,臨床考慮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第一步是初步篩查試驗,包括尿鉀排泄率、血腎素、醛固酮水平檢測及醛固酮/腎素比值的計算,如果是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患者往往有低血鉀、高尿鉀、血醛固酮水平增高并醛固酮/腎素比值大于40。第二步為確診試驗,主要是卡托普利試驗、鹽水負荷試驗、氟氫可的松試驗等,如果患者的血醛固酮水平仍然是高的,說明醛固酮的分泌為自主性,不受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的反饋調節,提示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第三步為定位及分型,完善腎上腺增強CT及腎上腺靜脈取血,若為醛固酮瘤,需手術治療;若為增生,考慮特發性醛固酮增多癥,予口服安體舒通治療,不需手術。在臨床上,如果嚴格按照此流程診治原醛癥,其思路非常清晰,避免誤診、漏診及過度醫療。

二、結合循證醫學(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證據,提高醫學生的自學能力

循證醫學是20世紀90年展起來的一門新型交叉學科,其核心是應用當前所能獲取的最好的隨機對照臨床研究,指導臨床實踐,再結合患者個人的具體情況及醫生的經驗,制定患者最佳的診治措施。將循證醫學思維應用到內分泌代謝病的臨床教學中,教師首先需追蹤當前國內外最新的臨床研究證據,結合患者具體病情,提出臨床問題;再指導學生查閱相關文獻,收集、評估證據;最后指導患者的診治。這樣既解決了患者的臨床問題,又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了學生的循證醫學思維能力。我們以“1例2型糖尿病”為例應用循證醫學思維來進行臨床教學。

1.收集臨床資料,提出臨床問題。患者,62歲,2型糖尿病13年,長期以基礎胰島素甘精胰島素和二甲雙胍、瑞格列奈等口服降糖藥治療,血糖控制理想,糖化血紅蛋白7.1%,合并高血壓8年,現在口服氨氯地平降壓,血壓150/82mmHg。本次入院發現尿白蛋白增高,為285.0mg/g.Cr。目前患者2型糖尿病、原發性高血壓、糖尿病腎臟病(G2A2期)診斷明確,其臨床問題是:為降低尿蛋白、延緩腎功能進展,患者除嚴格控制血糖外,是否需要嚴格降壓?目標值為多少?首選哪一類降壓藥,既除降壓之外還可降低尿蛋白、延緩腎功能下降?

2.查閱相關文獻,收集循證證據。臨床研究證據是循證醫學的核心,獲得有效的高級別臨床研究是實施循證醫學教學的關鍵。臨床證據來源多種多樣,可以是臨床研究、專家共識、指南及薈萃分析等,證據級別分為A、B、C、D級,前瞻性臨床研究優于回顧性研究,大樣本、多中心研究優于小樣本研究,隨機、對照雙盲的臨床研究證據級別為A級。收集證據的方法包括PubMedline檢索、期刊、指南匯集等,如本例患者,采用“糖尿病”、“高血壓”、“尿白蛋白”組合檢索,可獲取UKPDS、PRIME等臨床研究[3],其多為多中心、隨機、前瞻性的長時間隨訪研究,證據級別高,具有很好的臨床價值。UKPDS已證實,2型糖尿病患者,嚴格控制血糖、血壓可明顯降低微血管并發癥的發生風險29%~48%;亞組分析提示降壓目標值在140/80mmHg,大血管并發癥風險下降16%,腎病風險下降34%。而PRIME研究是專門觀察ARB類降壓藥對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及eGFR的影響,發現厄貝沙坦150mg~300mg明顯降低患者尿白蛋白排泄26%~34%,延緩eGFR的下降,其有降壓作用外的腎臟保護效應,因此對于糖尿病腎病合并高血壓患者,首選的降壓藥是ARB類,其不僅降壓,還可降低尿蛋白、延緩腎功能下降。

3.臨床研究科學性、實用性的評估。對檢索到的文獻的科學性、臨床實用性等要進行質量評估,以更好指導臨床實踐,其評估的內容主要包括:①入選人群是否有代表性;②研究方法是隨機對照的;③統計方法正確與否;④研究結果可信度。然后再參閱目前國內外相關指南的診治要求,最后結合患者的臨床實際情況制訂一個好的診療方案。例如,上例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腎臟病患者,《中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版》、美國糖尿病學會(ADA)及歐洲糖尿病研究會(EASD)2015年《2型糖尿病高血糖管理》已經明確指出[4]:2型糖尿病的積極降糖、降壓治療,可顯著降低糖尿病腎病的發生發展,降壓藥物首選ARB類,因此本例患者我們結合目前的循證證據,以厄貝沙坦300mg/日降壓,血壓目標值為130/80mmHg。通過這樣的學習,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同時其閱讀文獻、探索新技術的能力也得到了加強。

三、引入以“器官為中心的新型教學模式”

以器官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是近年來醫學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之一,它是以學生為主體,以器官為核心,再輔以多學科相關專業教師的指導,進行研究性學習的一種創新教學方法[5]。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它可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綜合應用解剖、病理、病理生理、藥理等知識,密切結合臨床,從而讓學生充分掌握疾病的重點知識,分析評估預后。例如我們在講解糖尿病時,先講解機體內調節糖代謝的各種內分泌激素,以及其對蛋白質、脂肪的調節;胰島A細胞、B細胞等的生理功能;胰島素合成分泌及代謝途徑;胰島素受體、受體后信號轉導異常所引起的胰島素抵抗;最后再講解糖尿病的臨床表現及診斷治療。通過這樣的教學,學生能充分理解疾病本質,理論基礎與臨床實踐的緊密結合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臨床思維、科研能力。

四、引入“精準醫學(Precisim medicine)”概念

精準醫學是近年興起的新型診療模式,它是根據每個患者的個體特征“量身定制”治療方案,有別于傳統的“個體化”診治原則,精準醫學是基于患者對某種特異性疾病易感性的差異、某種特異性治療的反應性差異而進行的亞群分類,因此預防或治療的干預將被集中應用于可能獲益的患者,而對于那些不能獲益的患者將免于醫療花費和不良反應之風險。作為一種新的醫療模式,精準醫學依靠的是先進的檢測技術,例如基因測序的綜合應用,以達到對疾病的精確診斷、精確分類和精確治療。從內分泌代謝性疾病的臨床實踐看,我們所進行的許多臨床工作都體現了精準醫學的概念,如在痛風的診治中,別嘌醇是常用的降尿酸藥物,但中國人群存在HLA-B5801基因多態性,應用該藥發生超敏反應綜合癥的風險高,因此臨床上在使用別嘌醇前需檢測HLA-B5801基因,若為陽性,應避免使用此藥。許多內分泌代謝性疾病與遺傳相關,為單基因遺傳性疾病,同一種內分泌疾病臨床表現各異,需尋找分型標記物,不同表型的治療、預后不一樣。所以在內分泌教學中,我們引入精準醫學概念,對此醫學生應有一個正確認識,適應當今醫學的新模式、新要求,收集患者臨床資料,健全生物標本庫,建立大數據,更好的為患者服務。

總之,在科技、經濟飛速發展的當今中國,新的醫學理念和技術目不暇接。作為內分泌專業教師,在廣泛汲取國內外先進教學經驗的基礎上,結合自身特點,充分應用多種教學方法,合理利用各種互聯網資源,積極探索提高醫學生的臨床思維、臨床實踐能力培養的新方法,從而充分調動醫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他們系統深入地了解內分泌代謝性疾病的病因、發病機制、臨床表現及診治,培養醫學生正確的、系統的臨床思維模式,提高其臨床實踐能力,使之成為創新型、知識型的21世紀復合醫學人才。

參考文獻:

[1]馬志敏,黃韻,胡吉.關于內分泌教學方法的探索[J].繼續醫學教育,2015,29(2):15-16.

[2]馬麗,馬靜,李凱利.多種方式結合的內分泌教學方法探討[J].新疆中醫藥,2013,31(5):75-77.

[3]王珊,劉玲嬌,吳靜.循證醫學在內分泌學臨床教學的應用[J].基礎醫學教育,2011,13(3):276-278.

第9篇

【關鍵詞】妊娠期糖尿病;飲食控制;循證護理

妊娠期糖尿病(GDM)是指患者在懷孕前未患有糖尿病,而在懷孕時出現高血糖的現象,臨床主要表現為多飲、多食、多尿等癥狀,會導致妊娠期高血壓、先兆子癇、早產、巨嬰癥等母兒并發癥。循證護理是指護理人員在計劃護理的過程中,審慎地、明智地將科研結論和臨床經驗相結合,并作為臨床護理決策依據的過程【1】。本文就循證護理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應用進行觀察,探討其方法。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在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接收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50例,年齡在24~38歲之間,平均年齡29.6歲,其中初產婦29例,經產婦21例,所有產婦均為單胎妊娠,所有患者的空腹血糖兩次≥5.8mmol/L或OGTT兩項或兩項以上達到或超過正常值(OGTT正常值上限為:空腹5.6mmol/L,1小時10.3mmol/L,2小時8.6mmol/L,3小時6.7mmol/L),根據Priscill White GDM分級標準:A1級(經控制飲食,空腹血糖

1.2循證護理方法

1.2.1循證問題 首先成立循證護理小組,對50例患者進行電話隨訪,得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在飲食控制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不知道如何進行飲食控制;不知道飲食控制的具體標準是什么;飲食控制的依從性較差;擔心飲食的控制會對胎兒營養造成不足。得出本次研究的循證問題為: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飲食控制的護理方法。

1.2.2循證支持 首先進行文獻檢索,通過對國內外主要的網絡醫學數據庫進行檢索,通過檢索和篩查,并對檢索文獻的真實性和科學性進行分析、評審,共獲得相關文獻50篇。其次通過對以往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資料進行分析,同時協同咨詢工作經驗豐富的護理工作者,以她們的經驗來進一步獲得循證支持,制定相應的護理計劃。

1.2.3應用實證

1.2.3.1飲食控制指導 首先通過知識講座的方法對患者開展妊娠期糖尿病知識講座,使患者了解熱量計算的方法以及如何制定合理性的飲食計劃,并以一份食譜對患者進行實例講解,使患者有更直觀的掌握。具體的食譜制定應用根據患者孕期具體情況進行制定,理想的體重給予應是147KJ/kg,體重增長過快的患者應控制在126KJ/kg以下。每天的熱量分配應主張少食多餐,每日可分6餐進行,定時定量,早餐占10%-20%,中餐占20%-30%,晚餐占30%-40%,各種加餐占30%,特別睡前加餐可減少夜間低血糖的發生。三大營養熱量標準比例為糖45%~55%,蛋白質20%~25%(優質蛋白應占一半以上,主要來自肉類、蛋類、奶制品類、魚類等),脂肪25%~30%。碳水化合物主要來自面、米等主食,蔬菜的攝入每日不得少于500g,油脂選用不飽和脂肪酸的橄欖油,并避免糖分較高的水果和飲料的攝入,如香蕉、甘蔗等,可選用柚子、獼猴桃和草莓,也可選擇黃瓜、西紅柿代替水果。并適當增加纖維素、無機鹽和微量元素的補充,如維生素B1、B2和尼克酸等;每日鹽份的攝入量在5~6g。熱量的計算方法:妊娠早期的總熱量=標準體質量×熱量指數;妊娠中期總熱量=標準體質量×(熱量指數+630KJ);妊娠晚期總熱量=標準體質量×(熱量指數+1470KJ)。在整個孕期體質量的增長應以10~12kg為宜,同時還應囑患者可進行適當的運動,如運動療法,即緩步行走或上臂運動等【2】。

1.2.3.2定期檢測血糖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應每日進行4次的血糖監測,分別為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餐前30min血糖和夜間血糖,根據血糖的測量值對飲食進行調整,爭取將血糖范圍控制在標準的范圍之內,A2級者遵醫囑使用胰島素。

1.3觀察指標 對患者在妊娠期間和生產后的并發癥的發生率、剖宮產率進行觀察,并采用我院自行設計的問卷調查對患者飲食知識的知曉率和飲食行為的正確率進行統計。并與我院在同一時間收治的GDM而未行循證護理的50例患者進行比較。

1.4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3.0系統軟件分析資料,應用X2檢驗,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2結果

本組50例患者(循證組)的并發癥的發生率為14.0%,剖宮產率為52.0%,飲食知識的知曉率為74.0%,飲食行為的正確率為46.0%,并與同一時間我院收治的GDM而未行循證護理的50例患者(非循證組)比較,差異明顯,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3討論

循證護理是指從臨床的實際問題出發,通過對臨床實驗性科研的系統綜述,評價某一特定領域的相關研究,并歸納總結為合理的科研,為臨床的護理提供指導。循證護理可將護理研究和護理實踐有機的結合起來,使護理人員以最新最科學的方法實施護理方案,加強了醫護之間的協調和護理的科學性,同時還可為成本-效益核算提供依據,節約了醫療資源【3】。

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應用循證護理加強飲食控制的方法是首先根據患者的現狀提出循證問題,而后根據問題尋找循證支持,最后進行應用實證。在本組的資料中,對5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通過循證護理的飲食控制,不僅使患者獲得了更多的飲食知識,提高了飲食行為的正確率,而且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減少了并發癥的發生,同時降低了剖宮產率,保證了母嬰健康。

綜上所述,加強循證護理可提高護理質量,增強護理科研的科學性,同時對促進護理事業的發展具有重要而現實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曹澤毅.中華婦產科學[M].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550-551.

第10篇

關鍵詞:預防呼吸機相關性肺炎;循證護理;預防深靜脈栓塞

患者在ICU中使用呼吸機進行機械通氣時引發呼吸機相關性肺炎(VAP)的幾率是很大的。由于呼吸機機械通氣的患者需要長時間的臨床治療恢復,致使下肢深靜脈栓塞(DVT)的幾率也很大,為了減少死亡率、縮短治療時間、減少治療費用而采取有效措施降低VAP的發生,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下肢保護與保溫、肢體功能的鍛煉,使用醫用肢體逐級加壓彈力護襪都作為重要的預防方法推薦使用。預防下肢DVT的護理方法不但可以緩解患者身體的不適,還能降低VAP的發生和防止疾病轉移。臨床實踐證明護理人員運用循證護理實施護理干預,在預防VAP和預防DVT方面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1 循證護理預防深靜脈栓塞的方法

1.1明確是否能夠預防機械通氣患者DVT的護理方法。

1.2運用各種醫學網站和資料庫,查找關鍵詞為“呼吸機相關性肺炎”、“預防深靜脈栓塞”、“循證護理”等,查詢相關系統綜述、Meta分析等醫學論著和循證護理臨床文獻,得此依據:①通過間歇性氣囊加壓來預防DVT有效的方法(六級);②使用醫用肢體逐級加壓彈力護襪,能顯著降低長期臥床患者下肢DVT發病機率(四級);③前期通過肢體功能鍛煉,有效降低了DVT的發生機率(四級),見表1。

1.3對以上依據進行分析評價,確保其科學性、有效性、合理性。

1.4通過臨床護理人員專業的實踐經驗和患者的自身要求,制定出護理計劃:使用醫用肢體逐級加壓彈力護襪,使用超聲多普勒檢查評估患者深靜脈瓣膜情況和血運狀況,這個過程需要2次/w。

1.5對機械通氣患者進行預防DVT護理計劃,隨機對照試驗動態監測循證護理實施的效果,依據過程評價反饋選擇改進措施。

2 預防下肢DVT循證護理的實施效果與評價

2.1資料與方法

2.1.1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入住ICU經氣管切開行機械通氣患者82例,年齡在20~70周歲,其中男性50例,女性32例。確定入選標準、排除標準和觀察時間。

2.1.2分組 按照入院時間將患者分為參照組40例和研究組42例。給予參照組常傳統的DVT護理干預(被動運動雙下肢),而給予研究組DVT循證護理干預(穿醫用肢體逐級加壓彈力護襪),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疾病種類、氣管切開時間進行方差分析,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2.1.3穿戴醫用肢體逐級加壓彈力護襪護理方法

2.1.3.1參照組 參照組利用常規預防下肢DVT護理辦法:①輔助患者做一系列被動活動,如:下肢輕抬、彎膝、屈伸足趾和腳踝運動等;②按摩小腿腓腸肌1次/8 h,連續5 min/次;③協助患者進行雙下肢屈、伸、抬等運動1次/2 h,連續5 min/次;④按照病況鼓勵患者逐級運動到可下床活動。

2.1.3.2研究組 研究組穿戴醫用肢體逐級加壓彈力護襪。穿戴方式:①選擇合適患者雙下肢的的尺寸的護襪;②切記向下翻折足趾;③每天按時檢查合適程度,來確定下肢周徑的改變,保證足趾舒適活動;④每天停用時間在30 min之內,休眠時間也要使用年,直到可下床行走。

2.1.4觀察方法

2.1.4.1初步臨床推測 ①下肢突發脹痛、麻木、發硬,活動后加重,范圍可從小腿引至整個下肢;②患肢呈暗紅或青紫膚色、皮膚張力增高有指陷性、皮溫略升有輕度靜脈曲張;③存在壓痛區于腓腸肌、髂窩或股三角區處,或有沿血管捫及的索狀物;④每日測量踝部最小周徑、小腿最大周徑、大腿最大周徑,顯示較對側肢體或前日測量值明顯增粗。

2.1.4.2超聲多普勒檢查 該研究可采用反復檢查的超聲多普勒檢查方式進行進一步檢測,每周常規檢查二次,安全有效、無痛無創且價格實惠。

2.1.4.3數字減影血管造影(DSA) 檢查雙下肢靜脈栓塞產生的依據就是采用數字減影血管造影(DSA),是臨床診斷最有效的方法。DSA的優勢:①靜脈直接顯像,可以識別栓塞位置、大小、范圍及靜脈有無側支循環形成等;②監測范圍廣,可以檢查整個下肢靜脈栓塞。所研究對象先通過超聲多普勒檢查診斷呈陽性者可采用DSA檢查確診。

2.1.5統計學方法 通過SPSS 16.0進行統計處理,通過χ2檢驗計數資料,通過t檢驗計量資料,以P

2.2結果顯示 兩組患者DVT發生率比較,見表2。得出以下結論:①兩組患者在實施預防下肢DVT護理前比較,差異不具統計學意義(P>0.05);②兩組患者在預防下肢DVT循證護理后,較護理之前下肢DVT發生率有明顯降低,有統計學意義(P

3討論

預防下肢DVT循證護理使用的醫用肢體逐級加壓彈力護襪是按照人體生理學原理設計,這種自下而上梯級的壓力促使下肢肌肉小幅度收縮,可形成對深靜脈作用的逆行壓力波,此壓力能加快血流流速240%,不斷收縮下肢肌肉可產生逆行擠壓力,促進靜脈回流、加速血液脈動和循環,從而預防下肢DVT產生的療效顯著。本次臨床研究中,研究組患者下肢DVT發生率較參照組偏低,由此可見預防DVT循證護理實施具有良好的效果。同時穿戴醫用肢體逐級加壓彈力護襪預防DVT還有如下優勢:①相比使用抗凝藥物,穿戴醫用肢體逐級加壓彈力護襪屬于物理性預防措施,降低了出血風險,因此對于預防DIC以及其他出血風險較高的特殊類型手術相關DVT尤為適用;②采用醫用肢體逐級加壓彈力護襪簡單、快捷、高效、實惠相比使用抗凝藥物,患者青睞性。

綜上所述,預防DVT循證護理實施具有安全性高、療效顯著、經濟實惠等優勢。

參考文獻:

第11篇

關鍵詞:老年;白內障;圍手術期;循證護理;應用

白內障是老化、遺傳、局部營養障礙、免疫與代謝異常,外傷、中毒、輻射等原因引起的一種疾病,在盲眼癥中占據著較大的比重。而年齡是白內障中重要的影響因素,導致老年人患有白內障人數較多,又稱老年性白內障。隨著老年白內障患者人數的日益增多,做好老年白內障患者的疾病預防護理工作就顯得尤為重要,本文就老年白內障患者圍手術期的循證護理應用展開論述并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13年1月~2015年12月醫院治療的老年白內障患者78例(86眼);其中,男性老年白內障患者40例(43眼),女性老年白內障患者38例(43眼);將78例老年白內障患者隨機分成兩個組,常規護理組和循環護理組;常規護理組設為A組,共有40例(43眼)老年白內障患者,循環護理組設為B組,共有38例(43眼)老年白內障患者;兩組患者年齡均在(71±4)歲,常規組(A組)和循證組(B組)在年齡、性別、病情、身體體質以及手術方式上并明顯差異,置信區域設置滿足一定條件(P

1.2方法 78例(86眼)老年白內障患者行相同手術治療,在局麻和表面麻醉的情況下,采取白內障超聲乳化摘除手術,并進行超聲乳化人工晶狀體置入術。

1.3護理方法 循證護理主要通過以下五個環節和步驟展開老年白內障患者圍手術期的護理工作:

1.3.1組建專門的o理小組 護理小組由一名醫師、多名護理人員組成,醫師需要具備對老年白內障患者的病情有較為成熟的治療經驗,能夠及時有效的處理各種突況,護理人員需能夠在護理的過程中做好各項護理工作,根據老年白內障患者的具體病情,制定合理的護理計劃,不斷的提高護理的水平和質量。

1.3.2制定合理的護理方案 對于老年白內障患者,首先需要護理人員做好與其交流溝通工作,建立良好的關系,然后從心理上、思想上配合護理的具體方案實施,并結合護理人員的臨床護理經驗和技術以及患者的心理、身體情況,展開科學、有效的護理工作。

1.3.3護理合理性論證 根據所提出的問題進行相關文獻的系統綜述,以尋找來源于研究的外部證據,同時對科研證據的有效性和推廣性進行審慎評審。

1.3.4術前準備 在對老年白內障患者進行手術之前,需要進行全面的身體檢查,了解患者的過往病史,進行一系列的術前檢查;除此之外,常規性的心、電、血常規等檢查也是十分有必要的。多次反復訓練在仰臥情況下進行眼部轉動,術前給予氯霉素眼藥3次/d并對結膜和淚囊及淚道進行認真沖洗。

1.3.5術后護理 術后對于老年白內障患者,最重要的是休息。住院階段護理人員需要加強對患者術后康復情況的跟蹤和巡視,積極主動的與障患者進行有效的交流,術后患者是否有不良反應甚至是病情反復的情況發生,同時還需要就術后康復的一些具體注意事項叮囑清楚,從而保障術后護理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比如:不能用力擠眉揉眼、避免劇烈運動、注意休息、注意通風、保暖、預防感冒、防止咳嗽和噴嚏引發的創口出血及晶體移位等等。

1.4統計學處理 通過借助SPSS,設置合理的置信度(P

2 結果

A兩組術后并發癥術后感染、一次性眼壓過高、視網膜脫離分別為:3例、8例、4例;B組術后并發癥術后感染、一次性眼壓過高、視網膜脫離分別為1例、2例、1例。(說明:統計結果符合統計學要求(P

3 討論

循證護理,是更為科學、有效、合理的護理方法,在臨床的護理過程中,有著更為完善的護理體系、護理方法措施及步驟,在護理的過程中,通過合理的論證,數據支持以及制定有效的護理方案,從而保障護理過程的有效性。通過A、B兩組的對照,我們不難發現,相對于常規的護理手段,循證護理方法及措施在護理中更具有優越性,術后并發癥術后感染、一次性眼壓過高、視網膜脫離等的發生明顯降低,由此可見,循證護理能夠有效的減少術后并發癥的發生。因此,在老年白內障患者的圍手術期進行循證護理,有著十分積極的臨床護理意義和價值。

參考文獻:

[1]葛堅,林明楷,劉奕志,等.超聲乳化摘除白內障治療葡萄膜炎繼發性青光眼的療效觀察[J].中國實用眼科雜志,2001,19(10):775-777.

[2]劉國英.老年白內障患者圍手術期的循證護理應用[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2,14(19):367-368.

第12篇

1美國老年醫學現況

自1909年美國IgnatzLeoNascher醫生提出老年醫學(Geriatrics)的概念,一個世紀以來,美國老年醫學專家的醫療和教育工作使老年醫學得以不斷完善,迄今已經形成了一門完整的學科。1942年成立全美老年醫學會,1945年成立全美老年學會,1965年設立老年人醫療保險,1966年開始老年醫學專科培訓,1974作者簡介:杜文津,碩士,主治醫師,第四軍醫大學兼職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老年神經病學。豐在美國國立健康研究院創建老年研究所。20世紀0年代,設立老年醫學研究基金開始資助本科醫學院校的臨床和科研人員探索改進醫學生課程中的老年醫學內容,職業衛生局資助建立老年醫學教育中心如南德洲老年病教育中心(SouthTexasGeriatricEducationCenter,STGEC),退伍軍人醫療系統成立老年醫學科研、教育、臨床中心(GeriatricResearch、EducationandClinicalCenters,GRECC)。

2美國新型老年醫療模式

美國除了傳統的護理院(nursinghome)外,還有各種現代綜合服務的老年醫學診療、保健方法不斷涌現。這些新型醫療模式旨在全面提高醫療質量、便利老年患者和降低醫療消費。設置老年病房(acutecaref-0rⅡ1eelderly,ACE)。美國的老年病房一般設立在大型三級醫院,由老年醫學專科醫生負責,專門收治老年患者,并會同其他專科醫生對老年患者的會診與治療。該醫療模式能有效診治老年患者疾病,及時發現和防治老年病綜合征,縮短住院曰。開設老年髖部骨折專診(hipfractureservice)。老年人體質虛弱,容易摔倒,且老年人骨質疏松,從而導致髖部骨折發生率高。老年髖部骨折專科診療流程簡捷,由老年科醫生負責患者的術前評估、圍手術期處理和術后亞急性期診療與康復,可使老年患者盡快手術、減少并能及時處理術后并發癥,縮短病程和住院日,加速患者康復,降低治療費用。實施亞急性和過渡性醫療(subacuteandtransi.tionalcare)。在急性病或慢性病急性發作緩解或控制后,老年患者往往不能很快恢復,但其住院過久可能會引起活動能力下降、院內感染等問題,造成其疾病的惡性循環。在亞急性和過渡性醫療模式下,老年醫學團隊負責老年患者的康復理療、壓瘡治療、抗生素治療、腸內外營養、精神行為病癥等診療服務,并負責安排老年患者的出院后連續診療、保健以及指導相關機構改善社會和家庭環境,為老年患者在急性病或慢性病急性發作控制后提供合理而安全的連續性診療服務,有利于患者恢復。開展全面的老年人服務項目(programofall—in-clusivecarefor血eelderly,PACE)。老年人服務項目是一種為衰弱老人提供基礎診療、預防、日問鍛煉與娛樂活動、急性病診治及慢病長期管理等全套醫療保健服務模式。老年科醫生定期對患者進行評估,及時調整服務內容和方式,對難以解決的病案邀請專科醫生會診。同時,為保證老年患者的自主性和獨立性,使其能夠繼續居住在社區,減少住院次數和入住護理院的幾率,提高和維持生活質量,降低醫療費用,組織召開家庭會議,商議護理、診療方案。建立退休養老社區連續醫療(continuingcarereti.rementcommunities,CCRC)。美國將退休老人聚居,對其提供連續性醫療、保健及日常生活服務與支持。大部分老人加入CCRC時屬低齡,比較健壯,生活能夠自理,CCRC為其提供基礎醫療保健和預防、及各種生活服務支持。隨著老年人年歲增長及急、慢性病患病率升高,需求逐漸增多,老年醫學團隊根據每個老人的具體需求提供醫療保健服務和長期慢性病管理,除急性病需要住院外,老年患者在CCRC社區可享受連續性的醫療保健服務。

3美國老年醫學教育現況

美國于1988年在全美內科資格認證中加入老年醫學專科資格認證考核,1995年設立老年醫學教育和培訓國家論壇,發表老年醫學和健康保護白皮書,包括老年醫學訓練、分布、應用的建議和獲政府健康體系資格認證人員所必須具備的條件,詳細列舉了醫學生、住院醫師、研究生、老年病專科醫生訓練、繼續醫學教育和資格認證的內容等。1998年美國老年病協會發表老年病專科研究生訓練指南,明確了老年醫學基本教育目標、核心教育內容及專業目標嘲。目前全美125所醫學院校都設置了老年醫學必修課程,旨在醫學生中普及老年醫學基礎知識,不少醫學院校還建立老年醫學臨床和研究中心。以及122個老年醫學專科培訓基地。老年科醫生需要經過系統性專業培訓和資格認證考核,包括取得醫學博士學位、3年住院醫生培訓后取得行醫執照,以及1.3年老年醫學專科培訓并通過資格認證考核。

3.1老年醫學課程相關內容

美國老年醫學課程設置合理而全面,主要包括:①衰老的生物學:基因、生物化學、細胞、衰老進程的理論。②衰老的心理社會問題:正常行為、人口統計學和流行病學、公共衛生和政策問題、醫學倫理學和法律、社會資源和規劃、對老年人的態度、生物心理因素的相互作用。③老年病及老年相關臨床問題:衰老過程中的器官組織解剖和生理學、疾病和衰老相關障礙的病理及病理生理學、疾病和衰老相關障礙的流行病學和自然轉歸、評估和管理。常見問題有外科手術的評估、麻醉的選擇、事故和跌倒、住院相關損害、醫源性問題、營養問題、行為問題、社會問題。④老年人的評估和管理:面談和功能記錄、交流和相處技能、老年人體格檢查、特殊臨床試驗、臨床診治的做出、病歷的保存、預防醫學、循證醫學、臨床藥理學、康復、醫護團隊/科間合作、治療的連續和機構間交接、人道主義關懷。⑤老年病教育、管理和研究:規劃的制定和評估、基本原則和教學方法、教學的技能、研究設計和方法、研究技術、文獻回顧和解讀、規劃的管理。

3.2老年醫學研究生課程

研究生課程包括6類內容腳。第1類用于達到BHPr要求的老年病初級和高級咨詢專業人員的質量準入標準。第2類培養教員,保證老年病服務領域具有合格和優秀的師資。第3類培養研究生成為老年醫學教育的領導、骨干及學術專家。第4類培養研究生成為熟練的老年科醫師,勝任老年人健康和疾病的診斷和治療。第5類培養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包括綜述、制定科研計劃、科研實踐及撰寫科研論文等必需技能。第6類培養是為研究生獲得成為醫學管理者及從事臨床計劃、目標、評估等方案制定所必需的知識和技能,其課程設置覆蓋了老年醫學所必需的所有元素。臨床訓練包括初級醫療、綜合老年病評估、院內院外患者的咨詢、護理院的醫療、家庭醫療、臨終關懷和姑息治療、康復、衰老的心理精神問題、醫學倫理、住院患者的救治、老年病的私人門診以及牙科和精神病治療。科研訓練包括理論課程和實驗室的實驗、與導師和實驗室成員討論預實驗問題、復習文獻、確定實驗內容、完成實驗內容、撰寫論文。管理訓練包括健康管理和美國醫學管理者協會課程、一些高級導師課程。

3.3老年病醫師資質證明

老年醫學是美國醫學專業委員會(AmericanBo.ardofMedicalSpecialties,ABMS)認證的2級專業組織。ABMS是美國醫師資格監督的初級實體。主修ABMS認證的老年病訓練課程的研究生必須完成內科學、家庭醫學、或心理/神經病學住院醫師的課程。經過1—2年的課程后,通過參加美國內科學和家庭醫學或心理學和神經病學委員會組織的考試,可以獲得老年醫學資質證書。

4對我國老年醫學醫療和教育的啟示

4.1發揮現代老年醫學的特點與作用

當今臨床醫學過度的專業化,不利于身患多系統疾病的老年人,導致他們輾轉于各個專科,得不到及時、正確、有效的治療,增加了患者、家屬和社會的負擔。因此,老年科醫生首先在掌握全科知識基礎上應有側重的發展技術專長。教師在教育學生時,以老年患者整體健康需要為中心,綜合考慮患者生理功能和多種急、慢性病的相互影響,權衡各種診療措施的預期效果和不良反應,協調各專科的會診意見,多學科協作。還要系統考慮患者心理、精神和行為等方面的病癥,以及社會和家庭環境因素對患者健康和功能狀態的影響。

4.2騎立連續性健康保障服務的理念

老年醫學在教學中應將醫學實踐從疾病治療延沖割健康管理,使學生深刻理解健康管理的重要性。時,注重傳授健康管理知識、加強學生健康管理技能的訓練。另外,在健康管理中提供連續性的健康保障服務至關重要。老年人常患有多種不可治愈的慢性病,對其醫療服務需要一個連續的過程,即老年人在疾病慢性期、康復期可以在社區或家中接受繼續治療或功能康復訓練,如病情反復再回到醫院就診。美國的PACE項目即是一個比較成功的范例,值得我們參考和學習。我國應注重老年人養老保健工作,也需要大力發展以社區為基礎的老年健康管理及健康保障體制塒。因此,在教學中教師還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觀,鼓勵學生積極投身基層健康促進事業。

4.3制定合理的老年醫學教育計劃

老年醫學作為獨立的學科,在我國還沒有得到充分認可嘲。雖然,老年醫學已納入醫學生的學習課程,但教育資源明顯不足,沒有系統完整的教學組織,理論教學和實踐指南不夠完善。因此,高等醫學院校必須在政府的支持下,聯合多方面力量,制定出一套可行、有效的培養老年醫學人才的教育計劃并大力實施。如在醫學院校本科設置老年醫學必修課程,老年醫學研究要重點突出老年醫學整體特色,在醫學生每年度新生招錄時設置針對社區老年醫療保健服務的定向生;在青年醫生中開展老年醫學繼續教育工作,建立完善的住院醫師培訓制度“”,加強系統規范的專科訓練,完善老年醫學資質認證制度等。另外,醫學院校還應重視老年醫學課程的設置,其課程的設置要符合老年醫學發展的需要,開發具有特色的課程,如借鑒美國的老年醫學課程相關內容。

主站蜘蛛池模板: 女性| 海宁市| 鄢陵县| 颍上县| 喀喇沁旗| 西乡县| 三门县| 富源县| 泰和县| 扶风县| 五台县| 青岛市| 新竹县| 来安县| 安仁县| 岑巩县| 高陵县| 玉树县| 财经| 朝阳县| 江川县| 海丰县| 大竹县| 罗江县| 安岳县| 黄平县| 恩平市| 确山县| 博兴县| 威海市| 吉安市| 胶南市| 体育| 威宁| 南郑县| 江门市| 新巴尔虎左旗| 故城县| 金平| 隆子县| 新郑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