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礦產與地質論文

礦產與地質論文

時間:2023-06-07 09:33:40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礦產與地質論文,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礦產與地質論文

第1篇

英文名稱:Resources Environment & Engineering

主管單位:湖北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

主辦單位:湖北省地質礦產廳;湖北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

出版周期:雙月刊

出版地址:湖北省武漢市

種:中文

本:大16開

國際刊號:1671-1211

國內刊號:42-1736/X

郵發代號:38-332

發行范圍:國內外統一發行

創刊時間:1978

期刊收錄:

核心期刊:

期刊榮譽:

聯系方式

第2篇

【關鍵詞】礦山開采;開采測量;測繪技術;測繪技術與方法

我國是一個能源消耗大國,每年對各類礦產資源的消耗量十分驚

人,而另一方面我國各類非法開采礦產資源的現象卻屢禁不止,由此對我國礦產資源的開采浪費十分驚人。在實際的礦產開采、監測與核查的工作中,尚未形成一套系統的礦山開采監測與測繪的技術和方法,很多實際工作的開展還是依賴于工人的經驗或者傳統的手工測繪手段,使得礦山開采監測測繪技術無法得到實質性發展。本論文結合現階段政策法規對礦山安全管理的要求,分析測量工作在服務于礦山安全管理的切入點,并研究了服務于礦山安全管理測量工作的方法,就是想要解決礦產資源儲量核查檢測及礦山開采監測的其它工作中的礦山測量技術體系問題及技術規程框架。形成完整的現代體制下的各類礦山開采監測的測繪技術體系和技術規程框架。

1 礦山開采監測與測繪概述

1.1 礦山開采監測的內容

礦山開采涉及地質、山體、礦產、水土等多方位,因此需要對開采過程實施監測的內容較多,主要集中以下兩個方面:

1.1.1 地質環境監測

礦山開采首先會對地質環境產生影響,主要是不利影響甚至是有

害影響,例如對礦山大肆開采造成地表沉陷、地下水下降、山體滑坡、

泥石流災害、生態系統被破壞等等,為了盡量減小礦山開采對地質環境所帶來的不良影響,必須要在開采的過程中,對礦山及開采過程實施動態化的監測,采取預防和防治結合的手段保障將礦山開采對環境的影響降到最小。

1.1.2礦山開采安全監測

礦山開采中的核心問題便是安全監測,因此礦山開采監測的過程

中必須要對安全進行監測,包括采用相關傳感器對有害干擾因素進行實時監測,對礦山內部的空區、塌陷地區進行監測和評估,對各類礦產資源實施安全管理機制,從制度和技術兩個方面確保礦產資源的開采過程的安全性。

1.2 礦山開采中的測繪技術

目前對礦山開采監測所應用到的主要測繪技術主要有GPS定位、

遙感測繪技術及激光探測技術等,下面逐一進行簡要的介紹。

1.2.1GPS定位技術

GPS定位技術是利用衛星的三點定位原理,對地球上的物體實現

三維空間內的定位的一種技術。GPS定位技術目前應用于礦山開采領

域,其主要應用在利用GPS定位技術實現對礦山的數字化地圖繪制,

利用數字地圖實現對開采過程的動態化監控。

1.2.2 遙感測繪技術

遙感測繪技術是目前普遍應用的較為成熟的一種測繪技術,簡單

來說,就是利用遙感技術,在計算機上面進行計算并且能夠達到測繪目的行為。遙感測繪技術能夠實現人類無法觸及到的礦山內部區域,從而在計算機上完成對礦山內部的礦產儲量分布、地質條件研判以及各類災害事故的預警等分析工作,是目前廣泛應用的一種測繪技術。

2.1 滑坡監測測繪

滑坡是礦山開采中經常出現的災害事故,對滑坡實施監測就必須

借助于現代測繪技術。目前能夠實現滑坡監測的測繪技術主要有大地測量法和GPS測量法。

2.1.1大地測量法

大地測量法是利用高精度測角、測距的光學儀器和光電測量儀器、全站式電子速測儀等儀器儀表實現對大地絕對位移的測量,從而進行分析是否產生滑坡災害,或者對滑坡災害進行預警。

2.1.2GPS測量法

大地測量法最大的缺陷是其測量精度較低,必須借助于大地作為

絕對參照物,因此近幾年發展了GPS測量法。GPS測量利用了GPS定位儀器能夠實現高精度下的滑坡位移和滑坡速度,測量精度高,能夠

實現全天候動態監測。

2.2 地裂縫監測測繪

地裂縫的監測是一項耗費巨大人力物力的監測工作內容,需要結合地標沉降的相關指標進行分析,因此地裂縫的監測測繪,通常是借助于傳統的測量法和GPS測量、遙感測繪技術相結合的方法進行監測,首先利用傳統的測量方法每隔一定周期觀察記錄大地的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并利用GPS測量實現固定參照物的三維空間的定位、位移和速度,最后結合遙感測繪技術對被監測區域的地標分層沉降進行標定,從而綜合分析出地裂縫的發展與走勢,實現對地裂縫的動態實時監測與測繪。

2.3 空區塌陷區監測測繪

隨著礦山開采力度越來越大,礦山山體內部難免會出現空區塌陷

區,一旦發生塌陷則釀成慘痛事故,因此需要對礦山開采中的空區和塌陷區進行監測測繪。目前主要應用遙感測繪技術實現對山體內部空區塌陷區的監測。隨著測繪技術的發展,現在也出現了利用激光探測技術實現對空區塌陷區的探測和研判,利用激光對礦山山體進行三維掃描,建立相關數據庫,通過數據比對和三維模型的分析,能夠準確的提出空區和塌陷區研判模型,并給出適當的監測和補救措施依據。

2.4 水土流失監測測繪

礦山開采不可避免的會對周圍環境產生破壞,造成水土流失的現

象,因此,為了盡量降低對周圍環境的影響,必須要對水土流失進行監測。目前對水土流失進行監測的方法主要有兩種:

2.4.1遙感監測法

遙感監測是借助于衛星和航空遙感技術,將地面的植被、沙石、

水源等地物掃描為電子地圖,構建三維數據庫,通過對數據的分析實現對地表水土流失的監測。這種方法往往適合于較大區域面積的水土流失的監測。

2.4.2地面監測法

地面監測法適合于較小范圍內的水土流失的測量與監測,其主要

方法是采用對被監測區域設置不同的監測地塊,為每一個地塊分別設置不同的參照物,如溝渠截面、植被率、沙石面積等,通過定期對參照物的測量測繪,形成數據報表,從而能夠為被監測區域的水土流失提供基礎性數據。

我國礦山測量工作及相應的技術規程遠遠滯后于目前礦山開采監測及礦山管理工作的需要,礦山測量技術體系不全,技術規程不能滿足新技術發展的要求,礦山測量內容不能滿足政府和社會對礦山開采監管的需要等。礦山開采中的核心問題是安全問題,而要保障礦山開采過程的安全,就必須要借助于現代化的測繪技術,對礦山開采流程中的各個環節進行測繪與監控管理,從而能夠實現對礦山開采的動態監測測繪與動態管理。針對礦山開采監測的具體方法,本論文詳細探討了測繪的方法與實施步驟,從系統方法的角度詳細分析了在礦山開采領域的測繪技術的應用問題,對于進一步提高測繪技術在礦山開采領域中的應用水平具有較好的指導意義。當然,測繪技術應用于礦山開采領域,不僅僅局限于本論文所探討的方法,更多的具體的應用技術方法有待于廣大測繪技術人員的共同努力,才能夠最終實現礦山開采監測中的測繪技術的快速發展和應用。

參考文獻:

[1]趙祥,劉素紅,王安建等.基于衛星遙感數據的江西德興銅礦開采環境影響動態監測分析[J].中國環境監測,2005.

第3篇

關鍵詞:地質學類;礦山生產實習;數字化;實踐教學;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18-0024-02

攀枝花冷水箐生產實習基地位于攀枝花市北西方向約20余千米處,隸屬于攀枝花市鹽邊縣漁門鎮。2014―2015年,在四川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一六地質隊和成宗礦業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下,對冷水箐銅鎳硫化物礦床進行了系統的參觀與調研。

一、實習區地質概況

冷水箐地區位于揚子板塊西緣,以西為松潘-甘孜褶皺帶,西側緊鄰近南北向金河-箐河斷裂,東側緊鄰近南北向攀枝花斷裂和昔格達斷裂,其所處的構造位置歷來被視為重要的構造單元與成礦帶。礦區內斷層發育,有東西向、北西向和北東向三類。區內發育大量新元古代早期侵位的閃長巖、花崗巖及基性-超基性巖體,其中閃長巖和花崗巖體形成相對早些,含銅鎳硫化物礦石的基性-超基性小巖體順層(片理)侵位于中元古代鹽邊群上亞群和早期形成的閃長巖及花崗巖中。這些基性―超基性小巖體的巖性組合大致分兩類:一類是侵入于中酸性巖體的邊部或底部,構成中酸性-超基性復合巖體;另一類是單一的超基性巖體,且多發育礦石或見礦化,礦石多產于橄欖巖相,部分產于(角閃)輝石巖相。區內已探明3個小-中型銅鎳礦床,其中Ⅲ號巖體區交通便利,巖體與圍巖露頭良好,且巖體北東部與圍巖云母石英片巖的斷層接觸關系明顯,故選取該巖體為野外觀察的主要對象。Ⅲ號巖體地表出露為長條形巖墻狀,長軸方向為北東-南西向,面積0.0435km2,巖性為超鎂鐵質(角閃)輝石橄欖巖,造巖礦物粒度為中細粒。

二、實習內容

西南石油大學地質學專業本科培養方案中,實踐環節主要包括一年級末暑期的“廣元市旺蒼縣地質認識實習”、二年級末暑期的“重慶北碚數字地質填圖實習”,四年級秋季學期之前,學生已修完礦床學、礦相學和礦產資源勘查與評價,保障了該學期期末寒假“攀枝花生產實習”的理論與實踐基礎。冷水箐銅鎳硫化物礦床是國內典型的巖漿熔離型礦床,成礦物質來自基性-超基性母巖,形成于攀西裂谷陸內拉張環境中,巖漿成分具有成礦專屬性。

生產實習內容安排由野外地質調查和室內報告編寫兩部分組成。

1.野外地質調查。野外地質調查的主要目的是通過了解含礦巖體的圍巖及蝕變特點、含礦巖體的巖石類型、礦體形態及產狀、礦石類型、礦石品位及品級空間變化等內容,建立巖漿礦床的成礦地質模型,了解巖漿熔離礦床的成礦作用特點及該類型礦產勘查的技術方法,掌握基性―超基性巖體成礦專屬性及成礦作用方式[1-3]。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每組約5~6人,每位老師指導2~3組,采用傳統野外調查與數字化野外調查相結合的方法,因此每個組組員之間要做好分工并互幫互助,且每天分工角色輪換。傳統野外調查即在地質觀察過程中按規范將地質現象記錄、描繪于野外記錄本上,在礦區大比例尺地形圖上勾繪Ⅲ號巖體及圍巖的平面形態等地質信息,并完成探槽、圓(方)井、坑道及鉆孔等原始數據記錄及最終的圖件編繪。工作完成后上交資料或后期保存及利用時,大量紙質介質帶來很多不便。數字化野外調查即采用“數字地質調查系統”中的“數字地質填圖系統(RGmap)”、“探礦工程數據編錄系統(PEData)”和“數字地質調查信息綜合平臺(DGSInfo)”,將礦區大比例尺地形圖導入掌上機后,在野外可實現觀測路線上地質點、點間界線、路線、產狀、照片、樣品及槽井坑鉆的數據采集,回室內后導入桌面系統進行綜合整理。

2.室內報告編寫。在觀測完設計路線后,結合各組收集的地質資料,編寫冷水箐銅鎳硫化物礦山生產實習報告,要求客觀實際、符合相關規范并圖文并茂。

三、地質路線設計

根據實習區野外地質調查的主要目的,設計了6條路線,具體見表1。其中前三條路線和后一條路線為基本教學路線,路線④和⑤為專題調研路線,每個小組根據前三條路線內容或自己感興趣的某科學問題,設定課題,設計觀測路線、觀察內容及采集哪些標本,可為四年級畢業論文提供野外原始資料。

四、教學方法

1.啟發討論式。在進行基本教學路線觀測時,路線前進過程中或快到某一觀測點時,引導學生注意觀察腳下及四周的地質特征,從理論到實踐、從日常生活到地質現象一步步啟發。先讓各個小組觀察并發表其觀察結果,再小組之間相互討論,然后指導教師再一一點評每個小組從野外地質現象獲取的信息是否合理,對于觀察結果不準確的小組,先肯定后否定,并給他們教授如何正確觀察地質現象。表揚合作協調能力強、觀測地質現象準確的小組,鼓勵其他組向他們學習,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路線中遇到有趣的地質現象、巖石、自然美景及人文景觀等時,老師與學生一起欣賞、討論,感受地質工作中的樂趣、大自然的美麗與神奇[4]。

2.角色互換式。在進行第④條路線時,老師與學生角色互換,即學生教授老師如何去正確觀測和研究地質現象。這樣可有效提高學生動手能力、觀察能力、思維能力、發現問題能力和表達能力等,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意識[5]。

五、考核方式

地質學是一門實踐性和探索性很強的學科,野外教學實習是地質類專業的重要實踐環節。合理評定野外生產實習成績,是提高學生主動性和積極性的重要途徑之一。因此,合理的考核方式對野外實習至關重要[6]。

實習成績主要根據以下3個方面綜合評定:

1.野外實習表現占30%,主要考察野外觀測、理論聯系實際、記錄野外現象及野外考核環節的成績等情況。每條路線均設定考核環節,內容涉及巖漿熔離型銅鎳硫化物礦床、找礦、勘探、采礦、選礦和冶煉等,現場打分。

2.野外記錄本或掌上機、數字填圖桌面系統的記錄和整理情況占30%。

3.野外實習報告及相應圖件質量占40%。

六、創新點

冷水箐生產實習教學的創新點主要為:

1.在傳統礦山工作方法的基礎上,引進了數字化礦山方法,即“數字地質填圖系統(RGmap)”、“探礦工程數據編錄系統(PEData)”和“數字地質調查信息綜合平臺(DGSInfo)”,是培養模式的創新。

2.采集大量的礦石標本回校后進行定量分析(薄片及光片觀察、巖石地球化學測試等),培養學生科學的地質思維能力與研究技能,是教學手段的創新。

3.這次實習可以作為地質學專業學生畢業論文(設計)的前期基礎資料階段,解決新專業畢業論文的難題,是教學方法的創新。

七、結束語

攀枝花冷水箐地區發育變質巖、巖漿巖、斷層和銅鎳硫化物礦床,既是普通地質學實習的天然場所,也是巖漿熔離型銅鎳硫化物礦床礦山實習的最佳場所之一,同時也是生產一線。盡管前人進行過詳細研究,但依然有很多科學問題有待解決,例如:冷水箐礦區為小巖體成礦,且這些巖體侵位于鹽邊群上亞群中,為何同期形成的大巖體或侵入中酸性巖體的基性-超基性巖小巖體未見礦化?顯然,該生產實習基地可建設為教學與科研密切結合并互動的基地。實習過程中采用傳統與數字化礦山工作相結合的方法,為地質學發展培養綜合型的建設者。

致謝:感謝四川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一六地質隊和成宗礦業有限公司為培養地質學建設者付出的無私奉獻!

參考文獻:

[1]張同良,李守平.礦山地質教學模式改革的探索[J].課程教材改革,2014,(303):137,154.

[2]王功文.“礦產勘查學”教學改革與實踐[J].中國地質教育,2013,(3):55-58.

[3]李強,肖傳桃,羅順社,等.大冶礦山地質實習基地建設可行性研究與實習意義[J].長江大學學報:自科版,2015,12(13):79-81.

[4]錢建平,馮佐海,張桂林,等.基礎地質教育階段的“興趣驅動―實踐貫通―強化能力”教學模式的實施及效果[J].中國地質教育,2008,(3):90-95.

第4篇

關鍵字:地質礦產 勘查理論 技術解析

中圖分類號:F470.1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地質礦產勘查以尋找和評價礦產為目的,據先進地質科學的理論,占有大量的野外地質觀察和搜集整理有關的地質資料基礎上,使用地質填圖,物化探,鉆坑探工程以及遙感地質等方法,同時應用鉆探、坑探、井探和槽探的手段,進行一系列的編錄、取樣、化驗、儲量計算、技術經濟的評價或可行性的研究等工作,進而可以取得可靠的地質礦產的信息資料,從而發現礦床并查明其中的礦體分布與礦產的種類以及應用前景等等,進而可以滿足國家的建設或礦山企業所需的全部地質勘查的工作。礦產勘查的目的是礦山建設的設計提供礦產資源和開采技術的條件等必須的地質資料,才能減少開發的風險進而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

礦產資源具有以下的特點,例如埋藏在地下,稀少,隱蔽和復雜的特點,因而礦產勘查是一項帶有風險性的,需投入大量資金的工作。

一.地質礦產勘查的主要任務

發現并查明工業礦床是礦產勘查的任務,要運用地質的填圖,物探與化探方法、鉆探和坑探等探礦的手段,同時進行必要的取樣研究礦石的質量,利用工業指標圈定礦體然后進行儲量的計算,再研究礦石選冶技術性能和礦床開采的水文條件和工程地質的條件,進而做出礦床技術經濟的評價,進一步的編制地質勘探的報告,所以要求我們發現礦產并查明它的質量,它的數量和應用前景,滿足國家建設需要的地質工作。

二.地質礦產勘查的理論

礦產勘查理論主要是解決以下的問題,例如,如何以最少的投入,在最短的周期內,為保證礦業的發展和礦山的建設所需的地質資料與礦產的資源量和儲量的問題等,有關的問題有以下幾點,礦產資源是埋藏在地下的資源,同時具有極其的隱蔽性和相對的復雜性的特點,所以礦產勘查是帶有探索性和風險性的,礦產的分布受地質條件的控制,同時具有一定規律性,所以礦產勘查的各項工作應以對地質工作的認識作為指導,才能減少投資風險和避免失誤。要建立合理勘查程序,勘查工作分階段進行,逐步縮小搜索范圍,逐次篩選對象,逐漸增加成功率。 中國現行勘查階段分為,礦產普查﹑礦產詳查和礦產勘探。要確定各勘查階段最優的勘查程度和資金投入。例如不在近期不開采區段過多探求高級儲量而積壓資金浪費時間,礦山建設所需資料必須全面研究提供,以免返工或造成礦山投資風險,對已做出否定結論的對象不再繼續下階段工作,而對優越的勘查對象可加速工作等。要注意礦產的綜合利用和綜合勘探,提高資源利用率,減少重復工作造成的投資浪費。

三.礦產地質勘查勘探方法與分析

1、礦產地質勘查勘探的方法主要有坑、槽探、鉆探、地球物理勘探等方法。

第一種方法是坑與槽探的方法,主要是用人工或機械方式進行挖掘坑、槽、井、洞。便于直接觀察巖土層的天然狀態以及各地層的地質結構,并能取出接近實際的原狀結構土樣。 第二種方法是鉆探,只要是指用鉆機在地層中鉆孔,以鑒別和劃分地表下地層,并可以沿孔深取樣的一種勘探方法。鉆探是工程地質勘察中應用最為廣泛的一種勘探手段,它可以獲得深層的地質資料。在我礦山生產勘探中普遍應用。 第三種方法是地球物理勘探。物理勘探簡稱“物探”,以各種巖石和礦石的物理性質之間的差異為研究基礎,用不同的方法探測天然的或者人工的地球物理場之間的變化,通過分析與研究獲得的物探資料以及解釋地質的構造和礦產的分布的情況。 礦產地質勘查以尋找與評價礦產為目的,以地質的觀察與研究為基礎,根據一定的任務要求,以較短的時間和較少的工作量,獲得較多較好的地質成果。

2、研究工作區域的地殼演化運動特點,分析成礦的地質環境

建立區域的地質事件表,進一步的研究成礦時代,特別是主要的成礦期與地質的熱事件在時間上的一定的匹配關系,并運用綜合的資料分析成礦地質環境,在此環境下查明必要的陸殼的基底成分和深部的地質等特征以及與成礦之間的關系。

3、沿著成礦區帶找礦,易收到好的找礦效果

弄清區域性的深大斷裂以及它的斷裂構造相互組合的特點,進而研究與區域成礦帶關系密切的深大斷裂帶的特點及其主要的發展方向,查明控制礦田的次級斷裂的構造發育特點。一般而言控制礦田與礦床的斷裂構造多與控制區域的深大斷裂相交產出,并以一定的間距行的排列出現,這就是橫向礦帶的規律,同時在不同構造應力場的條件下,還會產出與區域深大斷裂帶接近于一種平行狀態的次級斷裂構造控制的礦田以及礦床成礦帶,以一定的間距行的排列產出。所以要沿著不同的級次與成礦的關系密切的斷裂追索,進而對比成礦地質的條件,這樣會比較容易取得比較好的找礦效果。

4、找礦信息是最直接的依據

做好深入研究找礦信息的工作,充分運用這些信息的指導,在進行一些找礦,所以礦化信息引起的重視就越顯得重要了,找地表礦與半隱伏礦的時候,要適當的運用遙感地質與化探找礦的信息,同時要結合其他的找礦信息進行綜合研究評價,易于快速的收到好的找礦效果。找隱伏礦要進行礦產的深部評價,須相關的物探找礦信息作為依據,同時要重視所獲得的找礦信息,并從中找出反映剝蝕程度的問題,某些地表信息雖然完好但是已剝蝕深,而且找礦的前景不是很大,一些上部已經出現的礦種類型已剝蝕的很深了,所以就更要認真的研究找礦信息所產出上網特點與空間分布的規律,進一步的尋找礦產和相關的成礦系列的礦產,從而確定礦區自然邊界與劃分礦區的不同產出特征的類型等有重要的意義。

根據礦化以及相關的信息產出的特點圈定礦區自然邊界,同時與它的分帶與地質構造特點之間的差異和深部大上網巖體所產出的狀況予以圈定,在礦區內按礦化所產出的特征的不同,可以分為多中心的成礦礦區與主單中心的成礦礦區和介于兩者之間的主多中心成礦礦區,同時在礦區的不同類別的情況下,尋找不同的成礦中心,對取得找礦突破至關重要。根據主要的礦體的自然形態,結合有關的找礦的信息,預測找礦的部位和找礦的前景。

總而言之,我國目前的礦產資源的現狀是原有的礦區開采過度,礦產資源的利用效率比較低,礦產資源開采的后勁不足。而不斷進步發展的經濟形勢又對新的礦產資源需求提出了更高的標準,基于這種礦產的矛盾,礦產開采的隊伍應該立足于自身的專業理論的提升以及專業技術的拓展,不斷的優化地質礦產勘查理論,只有這樣才能為經濟的發展提供基本的礦物需求,促進經濟建設的穩步發展。地質礦產勘查是礦業經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地質勘查以找礦為主要目標,是資源發現的基礎。隨著世界能源緊張形勢的加劇,我國的能源問題也日益突出。經濟的發展又離不開能源,因此對礦產開發和利用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參考文獻:

[1]郭偉,李建軍. 探討地質礦產勘查理論及技術[J]. 低碳世界,2013,07:90-91.

[2]徐華. 解析地質礦產勘查理論及技術[J]. 科技創新與應用,2013,29:139.

[3]黃強,郭偉. 試論新形勢下地質礦產勘查及找礦技術[J]. 低碳世界,2013,09:155-156.

第5篇

關鍵詞:手提式X熒光分析儀;礦產普查;尋找伴生礦;意義

Abstract: With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especially the progress of modern industry, China is more and more the need for a variety of minerals, and continue to develop the mining of mineral resources to meet the needs of people. But basically easy to find the mining resources of the mine has been developed about how to develop more resources, we need to rely on more advanced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ortable X-ray fluorescence analyzer to find the number of related issues associated minerals in the Mineral Resource.

Keywords: portable X fluorescence analyzer; mineral census; looking for associated minerals; significance

中圖分類號:P62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手提式X熒光分析儀的研發工作在我國已經有了一段時間了,它主要是由成都理工大學的科研人員經過了長達八年的研究攻關,才研制成功了IED一2000T型手提式多元素X射線熒光分析儀,這一儀器經過中國地質調查局、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大學的多名勘探地球物理專家對該成果給與高度評價,認為該儀器具有很大的推廣價值。從此該儀器進入了我國礦產資源開發的行業中,并積極的發揮著重大作用。

1手提式X熒光分析儀的重大意義

手提式X熒光分析儀研制成功最大的一個意義就是標志著我國地質調查野外現場快速分析技術取得成功,該項地質裝備也就隨之進入了實際使用的階段。這一IED一2000T型手提式多元素X射線熒光分析儀的研制成功不僅僅標志著這一儀器的成功研制和使用,在這一儀器的基礎上還對于一些相關的技術研究具有重大的作用,比如微型X光管激發源、無線傳輸技術、GPS技術和當代微電子技術等。

手提式X熒光分析儀研制成功不僅僅在研究領域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在實際工作中的作用也是極其巨大的。它主要可以在野外偵查中針對多種元素進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研究,比如鉻、錳、錫、銻、銀、鎳、鋅、鐵、鉆、銅、鉛、鈾等等的二十多種礦物質元素都可以采用該儀器進行異常查證和礦點的檢查。它在實際應用中對于傳統勘察工具的改善可以說是具有變革意義的,首先,它的分析時間極其短暫,幾乎僅僅只用10秒鐘就可以完成對于天然土壤或者巖石等實際物品的檢測,這樣在很大程度上就節約了礦產勘查的時間,對于找礦的成本進行了大量的減少;另外,在野外勘查中應用這種儀器極其方便,顧名思義,直接手提操作就可以進行,操作極為簡便,極易上手。

正因為手提式X熒光分析儀這些巨大的作用和對傳統探測儀器的優化,它的應用前景是非常可觀的,非常值得我們在今后的礦產資源的開發和勘查中廣泛的推廣和利用,在野外土壤、巖石的原位分析、異常追索查證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實踐證明,手提式X熒光分析儀是一種快速、經濟、有效的方法。

2手提式X熒光分析儀在礦產普查中尋找伴生礦的實際應用

我們都知道,當我們針對一塊礦石進行研究時,它的價值不僅僅體現在它所蘊含的主要元素上,其中含有的伴生元素的價值也很值得我們思量,實踐也證明,伴生元素的價值在我國的經濟發展中也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但在目前我國的研究現狀中,傳統的一些研究方法都只是針對于礦石中的主要元素進行探索,而忽視了對于伴生元素的勘察,這就使得在后來的檢測中我們不得不對于礦石中的伴生元素進行必要的二次檢查,這是一項巨大的缺陷,而提式X熒光分析儀則很好地解決了這一問題。

因為手提式X熒光分析儀可以利用X熒光針對礦石中的多種元素同時進行勘察,這樣不光是礦石中的主要元素,很多的伴生元素也能夠被檢測到,并且能夠迅速發現異常情況,最新一代的手提式X熒光分析儀就能夠同時對于二十多種礦物質元素進行定性、定量的勘察而不會出任何的差錯。這樣就是的礦石中的幾乎所有的礦產資源都能夠被發現并及時的開發利用,杜絕了浪費現象的出現。

2.1手提式X熒光分析儀設備

目前我國在現場使用的手提式X熒光分析儀大多數都是最為先進的剛剛研制成功的IED-2000P型新一代高靈敏度手提式多元素X熒光儀。這種手提式多元素X熒光儀主要有三部分組成,主要是探頭、主機和FPXRF分析軟件。

其中探頭就是采用的最新型電致冷Si-PIN型半導體探測器而設計的,它的設計規格為5.9keV X射線的半高寬(FWHM)為158eV,是目前最為先進,也是最為流行的一種探頭設計;主機則是采用多道脈沖幅度分析器技術和大規模CMOS集成電路等技術結構在PC/104的多道核信號采集系統的基礎上設計的,當然其中還摻雜著一些其他的技術措施,比如“并道”和滑尺技術,這種技術的成功應用可以有效地減少分析器的道寬非線性誤差,這些技術的應用都為多元素快速、準確測定提供了硬件保證;FPXRF分析軟件則主要就是應用的計算機軟件技術來設計開發的一種專門用于礦物質元素開發的一種專業軟件技術。

2.2手提式X熒光分析儀的應用

在以前的傳統物質勘查中,我們所勘察到的伴生元素的含量會存在著很大的偏差,這種偏差主要是由于基體效應造成的,所謂的基體效應就是指在礦石中的中所元素間的一種相互干擾的存在,這種相互的干擾使得各個元素所釋放出來的X射線的長度和本來單獨時釋放的X射線之間存在著很大的差別,造成我們的測量結果也就存在著很大的誤差。盡管手提式X熒光分析儀可以說是目前比較先進的勘察儀器,但仍然沒有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我們需要對于勘查的結果進行必要的矯正才能得到最為真實的數據,目前在眾多的矯正方法中比較有效的,影響比較深遠的主要有兩種,即采用強度影響系數法和特散比影響系數法進行的校正技術。

下面舉個例子來說明下手提式X熒光分析儀具體的應用效果,2005年在某礦區ZK3001鉆孔巖心中見到了淡紅—淡黃—錫白色的黃鐵礦金屬礦化,但具體的礦化種類和礦物種類卻無法準確判別,尤其從礦物顏色上無法識別。采用IED-2000P測試分析發現金屬礦脈含有“異常Fe、Pb元素譜線峰值”,并且發現了弱的Ni元素的譜峰,經過測量分析,注意到該礦化帶中含有較高的As、Co。通過采樣化學分析表明該鉆孔樣中Au含量2.09—67.0克/噸,Co含量0.024—5.62%,As含量0.092—7.67%,Ni含量0.1—0.46%;由此確定其為特富的Au—Co礦石,同時礦石中As、Ni元素含量亦達到了可綜合利用的價值。礦石中5.62%的Co含量在世界范圍內都屬罕見,特高含量Co礦石的發現在新疆地礦局均屬首次。通過后期工作現已確定該礦區為一個非常有開發利用價值的銅—金—鈷礦產基地。

最后再來談一下在使用手提式X熒光分析儀的過程中我們需要注意的一些主要問題。首先它的巨大作用我們就不多說了,打個形象的比方,它就好像是給勘察人員安了一雙特殊的眼睛,所以我們在使用前必須充分了解它的使用原理和具體的操作方法,把它的優勢充分挖掘出來;另一方面,我們上文也說過了,該儀器也能夠針對伴生元素進行定量的測量,在使用過程中注意運用這一優勢可以減少以后的麻煩。

結語

綜上所述,手提式X熒光分析儀的研制成功對于礦產的勘查的作用是極其巨大的,應用也是極為方便的,在現實生活中,尤其是隨著新一輪國土資源大調查工作的開展,在地質普查中手提式X射線熒光儀的性能和對元素的分析能力都得到了較好的體現和運用。實踐證明,手提式X射線熒光儀值得我們進一步的推廣和應用。

參考文獻

[1].楊新雨.賈潤幸XRF現場快速勘查與評價方法在老撾NM銅多金屬礦區應用研究[期刊論文]-礦產勘查2011(5)

[2].楊強.于姍姍.張震.于新華.花永濤.賴萬昌嵌入式X熒光數據處理系統的研制[期刊論文]-核電子學與探測技術 2009(3)

第6篇

關鍵詞:數學地質,數值分析,C語言程序設計,教學方法

 

數學地質解決地質問題的一般步驟或途徑如下:第一,進行地質分析,定義地質問題和地質變量,建立正確的地質模型;第二,根據地質模型選擇或研究適當的數學模型;第三,運用數值分析理論對數學模型進行求解;第四,運用C語言設計計算機程序,并上機試算;第五,對計算機輸出成果進行地質成因解釋,對所研究的地質問題作出定量的預測、評價和解答。為了很好地解決地質問題,需要同時學好《數學地質》、《數值分析》和《C語言程序設計》三門課程。本文將對《數學地質》、《數值分析》和《C語言程序設計》三門課程的教學內容和方法進行研究,并介紹瓦斯危險性預測數學地質軟件的開發。

1數學地質的教學內容及方法

數學地質(mathematicalgeology)是六十年代以來迅速形成的一門邊緣學科。它是地質學與數學及電于計算機相結合的產物,目的是從量的方面研究和解決地質科學問題。它的出現反映地質學從定性的描述階段向著定量研究發展的新趨勢,為地質學開辟了新的發展途徑。數學地質方法的應用范圍是極其廣泛的,幾乎滲透到地質學的各個領域。

1.1 數學地質的教學內容

數學地質的研究對象包括地質作用、地質產物和地質工作方法。通過建立數學模型查明地質運動的數量規律性。這種數量規律性具體表現為地質體的數學特征、地質現象的統計規律以及地質勘探工作中存在的概率法則。其內容可概括為以下3個方面:①查明地質體數學特征,建立地質產物的數學模型。例如礦體數學特征是指礦體厚度、品位等標志變化的數量規律性。按其屬性可劃分為礦體幾何特征、空間特征、統計特征和結構特征等4類。比如,盡管礦產有多種多樣,但礦石有用組分品位的統計分布卻服從正態分布、對數正態分布等有限的幾種分布律。從它們的分布特征可以分析判斷其成因特點,而且各類數學特征還具有不同的勘探效應。②研究地質作用中的各種因素及其相互關系,建立地質過程的數學模型。如盆地沉積過程的數學模型,地層剖面的計算機模擬,巖漿結晶過程的馬爾柯夫鏈分析等。③研究適合地質任務和地質數據特點的數學分析方法,建立地質工作方法的數學模型。論文寫作,C語言程序設計。例如,對于地質分類問題,可根據研究對象的多種定量指標,建立聚類分析或判別分析的數學模型,對所研究的地質對象進行分類或判別。又如針對大量的描述性的地質資料,通常可將其轉化為0~1變量,建立各種二態變量的多元分析模型(邏輯信息模型、特征分析模型、數量化理論模型等),以解決地質成因分析和成礦遠景預測等各類地質問題。論文寫作,C語言程序設計。

1.2 數學地質的教學方法

數學地質的教學方法可概括為:①數學模型法。應用最廣泛的是各種多元統計模型。例如用于地質成因研究的因子分析、對應分析、非線性映射分析、典型相關分析;用于研究地質空間變化趨勢的趨勢面分析和時間序列分析方法等。②概率法則和定量準則。由于地質對象是在廣闊的空間、漫長的時間和復雜的介質環境中形成發展和演變的,因此地質現象在很大程度上受概率法則支配,且具有特定的數量規律性,這就要求數學地質研究必須遵循和自覺運用概率法則和定量準則。同時,地質觀測結果不可避免地帶有抽樣代表性誤差,因此對各種觀測結果或研究結論都要做出可靠概率的估計和精度評價。以礦產定量預測為例,不僅要求確定成礦遠景區的空間位置,而且應給出可能發現礦床的個數及規模,發現礦床的概率,查明找礦統計標志的信息量、找礦概率及有利成礦的數值區間等。

數學地質的主要研究手段是電子計算機技術,其中包括:①地質過程的計算機模擬,該項技術可以彌補物理模型法和實驗地質學法的不足;②建立地質數據庫和地質專家系統,以便充分發掘和利用信息資源和專家經驗;③計算機地質制圖;④地質多元統計計算及其他科學計算。

2數值分析的教學內容及方法

數值分析(numericalanalysis)是研究分析用計算機求解數學計算問題的數值計算方法及其理論的學科,是數學的一個分支,它以數字計算機求解數學問題的理論和方法為研究對象。為計算數學的主體部分。

2.1 數值分析的教學內容

運用數值分析解決問題的過程:實際問題→數學模型→數值計算方法→程序設計→上機計算求出結果。數值分析的教學內容包括插值法,函數逼近,曲線擬和,數值積分,數值微分,解線性方程組的直接方法,解線性方程組的迭代法,非線性方程求根,常微分方程的數值解法。論文寫作,C語言程序設計。

數值分析具有如下特點:第一,面向計算機。第二,有可靠的理論分析。第三,要有好的計算復雜性。論文寫作,C語言程序設計。第四,要有數值實驗。第五,要對算法進行誤差分析。

2.2 數值分析的教學方法

根據數值分析的特點,教學時首先要注意掌握方法的基本原理和思想,要注意方法處理的技巧及其與計算機的結合,要重視誤差分析、收斂性及穩定性的基本理論;其次,要通過例子,學習使用各種數值方法解決實際計算問題;最后,為了掌握數值分析的內容,還應做一定數量的理論分析與計算練習,由于數值分析內容包括了微積分、代數、常微分方程的數值方法,學生必須掌握好這幾門課的基本內容才能學好這一課程。

3C語言程序設計的教學內容及方法

C語言是一種計算機程序設計語言。論文寫作,C語言程序設計。它既有高級語言的特點,又具有匯編語言的特點。它可以作為系統設計語言,編寫工作系統應用程序,也可以作為應用程序設計語言,編寫不依賴計算機硬件的應用程序。因此,它的應用范圍廣泛。

3.1 C語言程序設計的教學內容

C語言程序設計主要有兩方面教學內容:一是學習和掌握C語言的基本規則;二是掌握程序設計的方法和編程技巧。“規則”和“方法”即語言和算法,是本課程的兩條主線,二者不可偏廢其一。從一定意義上說,“方法”更重要,因為它是程序的靈魂。一旦掌握,有助于學生更快、更好地學習和使用其他的程序設計語言。

3.2 C語言程序設計的教學方法

C語言程序設計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對C語言初學者而言,除了要學習、熟記C語言的一些語法規則外,更重要的是多讀程序、多動手編寫程序。學習程序設計的一般規律是:先模仿,然后在模仿的基礎上改進,在改進的基礎上提高。做到善于思考,勤于練習,邊學邊練,舉一反三,學會“小題大做”,一題多解,這樣,才能成為一個優秀的C程序員。

4瓦斯危險性預測數學地質軟件的開發

瓦斯危險性預測包括瓦斯含量預測、瓦斯涌出量預測和瓦斯突出預測。在利用數學地質技術進行瓦斯危險性預測時,需要進行大量的計算工作,一般要求用計算機完成其數學建模和未采區預測工作。隨著計算機軟硬件和可視化技術的發展,編制高速、高效、準確、靈活、用戶界面友善的數學地質預測軟件,是瓦斯地質研究向定量化發展的需要。論文寫作,C語言程序設計。

4.1 數學地質模型的建立

瓦斯含量預測和瓦斯涌出量預測采用回歸分析建立數學模型,即通過規定因變量和自變量來確定變量之間的因果關系,建立回歸模型,并根據實測數據來求解模型的各個參數,然后評價回歸模型是否能夠很好的擬合實測數據;如果能夠很好的擬合,則可以根據自變量作進一步預測。

瓦斯突出預測采用判別分析建立數學模型,即按照一定的判別準則,建立一個或多個判別函數,用研究對象的大量資料確定判別函數中的待定系數,并計算判別指標。據此即可確定某一樣本屬于何類。

4.2 數學模型的求解

對建立的數學模型,采用迭代法對線性方程組進行求解,即利用計算機運算速度快、適合做重復性操作的特點,讓計算機對一組指令(或一定步驟)進行重復執行,在每次執行這組指令(或這些步驟)時,都從變量的原值推出它的一個新值。

4.3 數學地質軟件的開發

采用C語言編寫計算機程序,開發數學地質軟件。瓦斯危險性預測軟件的操作較為簡便,功能較為齊全。在軟件主界面菜單欄的菜單項下面,可分別進入瓦斯含量預測,瓦斯涌出量預測、瓦斯突出預測的對話框模塊。在對話框里分別輸入變量數據和數據文件,運行數據文件,按下詳細資料或判別結果按鈕,可以查看運算結果。按下預測未知單元按鈕可進入預測對話框。

5結論

1)對數學地質、數值分析、C語言程序設計教學內容及方法的研究為解決地質問題提供了便利途徑。

2)瓦斯危險性數學地質軟件的開發較好地運用了數學地質、數值分析、C語言程序設計的理論和方法,為數學地質、數值分析、C語言程序設計的教學提供了應用實例。

參考文獻:

[1]韓金炎.數學地質[M].北京:煤炭工業出版社,1993.1-282.

[2]姚傳義.數值分析[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9.1-373.

[3]賈宗璞,許合利.C語言程序設計[M].徐州: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2007.1-378.

第7篇

關鍵詞:礦山環境;地質災害;防治研究

中圖分類號: F407.1 文獻標識碼: A

引言:礦產資源的開發和利用直接關系著我國工業經濟的發展,直接影響著我國國民的生活。因此,我國必須要高度重視礦產資源的開發和利用。礦山開采的強度及規模也越大,對礦山地質環境的影響越來越嚴重,對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造成嚴重危害和破壞。從而在開礦的過程中引發礦山地質災害。不同的地質災害,開采礦山企業必須進行全面的分析,采取有效的措施對各種地質災害進行預防,降低地質災害發生的頻率,減少生產過程中對地質環境的破壞,確保生產過程的安全。在出現地質災害以后,礦山企業必須要立即啟動應急預案,進行有效處理,降低地質災害帶來的損失。

一、環境地質與地質環境。

1.1礦山地質環境它主要研究在礦山開采過程中,自然地質作用、人為地質作用與地質環境之間的相互影響與作用。其鄰近地區的巖石、表層、大氣圈、水圈、生物圈組分等組成的環境系統。礦產資源開發為主導,巖石圈為依托,斷改變著地球表面巖石圈自然環境平衡的地質環境。,及由此產生的環境污染與破壞問題。環境地質是介于環境學與地質學之間的學科,其研究對象就是地質環境,主要指是人類活動對地質環境的影響。

1.2 礦山環境主要研究對象是地質環境,礦業周邊的地質環境。。良好的地質環境有利于礦業的正常生產,脆弱的或惡化的地質環境必將影響和制約礦山正常生產。礦山環境地質研究的兩方面:(1)研究環境質量和容量,預測對礦山開采的負面影響,選擇礦山建設布局、避開易引發地質災害選區。(2)研究礦產資源開發前后對地質環境的影響,開展礦山地質環境質量或環境地質問題評價,預測開采危害程度,控制、預防礦山環境地質問題發生與發展,。

1.3 礦山地質災害是由于人為的采礦引發的災害,對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造成嚴重危害破壞。礦山開采對地表造成嚴重的破壞,加速水土流失、地面塌陷、滑坡誘發、地震、巖爆、冒頂片幫突水、瓦斯爆炸泥石流等災害。礦山抽排水造成地下水位下降、地下水資源枯竭,地下開采誘發、引起地表環境污染。露天開采占用土地且非常普遍容易產生滑坡、塌方等地質災害現象,因此,研究礦山地質災害的發生及發展規律,提出防治災害的措施,對保護礦山地質環境顯得尤為必要。

二、評估

礦山地質環境現狀評估指,對礦業活動影響和破壞及對現狀進行分析判斷其性質、變化及危害情況,

2.1生態的破壞。礦山環境地質在礦產資源開發中,引發的環境地質問題,這與開礦時間以及開礦強度等有密切的關系。環境地質分為三類環境污染、生態破壞和地質災害。環境污染問題主要有礦山水資源污染、地下水污染、土壤污染,大氣污染,廢棄物污染,等污染物。生態破壞主要有地形地貌改變,種植物破壞,土壤流失,地下水位下降等,很多人文景觀破壞土地沙化等因素造成生態破壞。

2.2地質災害。地質災害主要有崩塌,地面塌陷,沉降、裂縫,水土流失,泥石流等。主要原因是礦山過度的開采造成負荷超重,造成地質環境的應力失去平衡,從而引發各種地質災害。地質災害帶來的危害強度遠比生態破壞惡劣,因此,我國礦山企業必須要高度重視對地質災害的預測和防治,保證礦山企業生產的安全性。其中崩塌帶來的影響極大,常會致使地表建筑物,公路,鐵路等設施被破壞或被掩埋,嚴重情況下還會造成人員傷亡。

2.3滑坡是礦山地區較高斜坡上的土壤,碎石等物質承受不住雨水的沖刷巖塊等物質快速從山坡上流至山坡下,并在低洼處堆積起來的現象。泥石流和滑坡所帶來的影響極大,如果發現不及時,必定會給礦山企業以及礦山生產人員帶來嚴重的損失,嚴重的災難。比如房屋坍塌、掩埋工人住房,沖毀公路等。滑坡,泥石流發生的時間段不同,其影響程度也不同。

2.4綜合地質環境問題的影響程度和危險性等級。地面突然陷落,出現陷坑或是大型洞口。原因可能是地下水位下降導致地表巖石以及地表土體向下陷落,也可能是因為在開采礦產資源的過程中未做好支撐措施,導致地面坍塌。嚴重的地面陷落,不僅會破壞地表的各種基礎設施,同時還會威脅到周邊地質環境的穩定性。

三、展望與防治研究

3.1研究保護礦山地質環境就必須研究掌握其發展變化規律,才能夠做出科學的預測,才能夠為礦山的正常生產,減少礦山環境地質問題及經濟損失。建立研究機構,重點是環境地質圖系的內容,圖層結構、圖式圖例及嵌表形式等,以及計算機自動成圖等礦山環境地質編圖理論與方法研究。構建了礦山環境治理績效評價指標體系,但由于因礦產資源類型的不同,地質環境不同,礦山環境問題在保護程度,地方經濟發展水平以及治理方面有一定的差別,在指標的設計上,為了盡可能做到全面兼顧,還要應對實際應用。在礦山環境治理績效的研究的理論、指標、方法上還有待深入,這未來進一步的深入研究以及各方人十的大力支持,匯集合力,才能把論文中未涉及的相關研究和分析進一步完善。

3.2地質環境信息系統的建設。建立查詢方面、可視化等功能完善礦山地質環境信息系統平臺是實現信息資源共享,礦業活功是人類的經濟活動,礦山環境質量好壞受國家法律、產業政策影響較大,因而在加大礦山地質環境保護的理論技術研究同時,加強法律、法規政策研究,依法行政保證礦山地質環境步人法制化軌道。

3.3加大對環境保護的宣傳。礦產資源可持續發展的目標是實現國家社會、經濟和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保障我國礦產長期穩定供給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求。應盡可能做到合理、科學地開采、加工和利用礦產資源,在對礦山環境治理方面也要高度重視,以提高礦產行業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保護生態環境,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需耍共同參與。環境保護宣傳教育對于環保工作起著先導、基礎、推進和監督作用,多建設一些污染防治和生態保護等環境公共設施項目,宣傳黨和國家有關環境保護的方針、政策、法律、法規的重要使命。開展環境保護宣傳,讓更多的群眾投入生態保護與建設中來,成為環保知識的宣傳者、實踐者、環境質量的監督者、綠色文化的傳播者、生態文明的建設者,使生態環境保護得以優化,環境保護工作重視程度越高、治理的越早、污染就會越小、效果就會越明顯我們應抓住國家擴大內需的有利時機。

3.2建立礦山環境地質災害動態監側和通過建立覆蓋礦山地質環境調查、評價、監測、保護管理信息系統。加大國家在礦業行業結構調整中干預的力度,促進新型礦業經濟的崛起和發展,使其可以在礦區環境監測和安全生產方面有較充足的資金投人。鼓勵多元資本投資礦山生態環境治理和礦地整治,建立治理資金投人和利益補償機制,推動礦山生態環境治理和礦地整治工作的開展。礦產資源開發既不能讓代內人承受采礦者破壞地質環境帶來的環境問題,也不能讓后代人承受當代人環境破壞的惡果,礦產資源開發與地質環境保護是礦業可持續發展的另一關鍵問題。因此,在礦山地質環境調查基礎上,通過定量評價,編制礦山地質環境防治區劃,對于實施礦業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結束語: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進步和發展,礦產資源的開發和利用礦產資源的有效開發和充分利用直接關系著我國工業經濟的發展,礦山開采力度,對礦山地質環境的影響越來越嚴重,引發一系列礦山地質災害,針對不同的地質災害,采取有效的措施對各種地質災害進行預防,降低地質災害發生的頻率,確保生產過程的安全,保護生態環境平衡。從而達到合理開發利用礦產資源和保護地質環境尤為重要及研究礦山地質災害的發生及發展規律,提出防治災害的措施。

第8篇

[關鍵詞]科學技術 地質勘查 測繪 應用

[中圖分類號] P621+.6 [文獻碼] B [文章編號] 1000-405X(2013)-11-100-1

1現代科學技術在地質勘查領域的應用原則

現代社會對地質信息的要求和礦產資源的需求比以往都要迫切,為了迎合社會發展所需,地質勘查的要求也在變得嚴格起來,具體到實際的工程勘查中時,與現代科學技術結合理念廣泛為人們所接收,已經形成三大原則:

(1)運用科技發展的新理念、新成就,地質勘查向多樣化的趨勢轉變,極大的提高了勘查的效率與質量。

(2)強調對地質現場的研究總結,分析出地質形成的規律,作為綱領性意見,對地質勘查工作做出 指導。

(3)由于勘查方式的多元化,可結合多種方式的優勢,揚長避短,綜合利用,提高勘查效率。

2現代科學技術在地質勘查工作中的應用

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是全方位的,地質勘查工作也不局限于傳統的模式,而是面向海洋、陸地與天空的多種形式,手段包含化學、物理、航空航天、電子計算機等多方面的利用,總結起來,可分為如下方式:

2.1物理、化學勘查技術

由于物理、化學技術發展迅速,并且結合到地質勘查工作中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已經成為一大手段。據統計:近二十余年,隨著物理、化學勘查技術的應用產生了良好的效益,其投資比例也在逐年增加,投資額較之以前已有四倍多的增長,而物理、化學勘查法在發達國家的地質勘查總量中平均保持在20%以上的水平,并且利用物理、化學勘查技術所發現的礦床數呈現逐年遞增的趨勢。

2.2航空地質勘查技術

早在上世紀早期,隨著航空技術的興起,幾乎在相同時間,航空技術就被應用到地質勘查工作當中,以飛機為主要載體,極大地提高了勘查的效率與質量。隨著航空技術的進展與成熟,如今的航空勘查技術已不僅僅局限于運用飛機作為載體的單一形式,而是形成了一系列的成套勘查方法,運用飛機運載、光學技術、紅外成像以及航空物理、化學勘查方式,形成了一個系統性的工程。據統計:約在1950至1970的二十年間,澳大利亞運用航空勘查技術,一年所取得的勘查成果占到勘查總數的近百分之八十,極大的節省了人力物力;而在菲律賓,1950至1960未使用航空勘查技術時,所取得的成果只有其后三年間,利用航空勘查技術取得成果的八分之一;加拿大利用航空電磁法,三年時間發現了最大的鋅礦山,而在其之前的五十年間,由于礦產深度因素的影響,人們沒有重要發現,證實航空勘查技術的利用,解決了這一難題。

2.3高速金剛石鉆探勘查技術

在發達國家,高速金剛石鉆探技術被廣泛采用,隨著繩索取心技術與高速鉆進技術的成熟,其使用到勘查技術所取得的成果成倍增長,相對于硬質合金的鉆探方式,高速金剛石鉆探技術的優點是更快捷,而且效率更高。

2.4同位素勘查技術

同位素勘查法不僅可以測算出地質的成形年齡,而且對地質的物理化學各方面的因素都能做出科學的探究,不但為礦產資源的勘探提供技術依據,還為對地質成形的年齡提供理論基礎。由于粒子研究理論的進展,同位素勘查技術的研究也取得了重大的進步,同時全球已建成多座同位素地質實驗室。

2.5電子計算機勘查技術

電子計算機可以為地質勘查提供高效、科學的研究手段,其強大的功能,既可以對地質條件進行預測估算,還可以進行模擬演示。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突飛猛進,各種勘查技術的結合,已經形成了智能化、自動化的趨勢,其所帶來的優勢是傳統的勘查技術所不可比擬的。此外,電子計算機的發展于地質勘查甚至衍生出了一門新的學科―數學地質學,被認為是未來地質研究的發展趨勢,將會對地質勘查產生深遠的影響。

3現代測繪技術在地質勘查中的應用

在地質勘查方面,近年來,測繪技術受到廣泛的重視,尤其是網絡技術和航空技術的帶動,已經形成了包括導航、遙感在內的多項測繪系統,并且這些技術極大地推動了地質勘查技術的發展。

3.1常規地質測量

常規測量一般需要測距儀、經緯儀、棱鏡和普通測量工具,其方式一般為預先設置控制點,此類控制點通常是以國家高等級控制點為基礎,然后再加密布置圖根點。而常規測繪的具體工作即是對這些圖根控制點詳細測量,得到具體的測繪信息,最后繪出地質平面圖。

3.2GPS-RTK地質勘查技術

此類測繪方式的優點是可以直接跳過加密控制,在確定了首級控制網的基礎上,就可以進行圖根控制點的測量。并且可以信號和通訊條件好的未知點或已知控制點上設置基準站,經過控制點的查核之后,測繪站只要在高程限差的條件下即可以進行數據采集工作。并且多個測繪站可以工作在一個基站之下,對人力的要求也很低,同時測繪的速度快,效率高,由于這些優勢,GPS-RTK地質勘查技術近年來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與推廣,并且取得了顯著的效果。

3.3GPS地質勘查技術

隨著衛星導航技術的民用化程度的提高,GPS導航技術在各領域都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并且產生了深遠的影響。GPS導航技術以其操作簡易、提供三維坐標、測繪速度快、精度高、全方位、全時段和遠程遙控的特點極大的革新了地質勘查技術。GPS測繪技術除了滿足傳統的測繪要求之外,并且對控制點的要求也弱化了,對圖形的要求也不高,其應用和設計非常靈活,操作簡單,此外由于地質勘查技術所衍生出來的行業也對人們的生活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4地質勘查技術的發展趨勢

地質勘查技術隨著科技的進步也在經歷著多項革新,以現今科技發展的趨勢而言,地質勘查的趨勢是朝著集成化、智能化、網絡化的方向發展,在探索研究的過程中,涉及到對這些技術的融合與拓展,必然會衍生出更全面、更高質量的技術。地質勘查技術的重點方向是礦產勘探,對于日益緊張的能源需求,無疑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緩礦產勘探的壓力。并且因為利用了航天航空的前沿技術,結合網絡,地質勘探面向三維、立體的發展方向,實現多功能、數字化、實時化的趨勢。地質勘查在引入GPS與ISS等技術的條件下,逐漸實現更新換代,在勘查的精確性與勘查質量和效率方面有傳統勘查技術不可比擬的優勢。

5結語

應用現代科學技術,于地質勘查工作而言,既是適應現代科技發展的需求,也是對勘查技術自身的創新與探索,為地質勘查工作得到更精確、更據操作性的方法,提供有效的依據。

參考文獻

[1]包振杰.測繪技術在地質勘查中的應用及發展[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1-35.

[2]王勇.測繪技術在地質勘查中的應用[J].現代裝飾理論,2012,2.

第9篇

關鍵詞:地勘單位 企業戰略 勘探開發一體化

地勘單位是地質找礦的主力軍,基礎地質找礦工作在建國以后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提供重要的資源支撐。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和市場經濟的發展,各地勘單位逐步進行了市場化模式的運作,開始從事商業性社會地質項目的地質勘查工作。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各地勘單位依據自身發展情況,在做好主業的同時對多元產業經營進行了一些有益探索,但成效大都不明顯,大多數地勘仍然需要以地質勘查作為支撐業務來帶動經濟發展。

在這樣的背景下,地勘單位如何在產業鏈上做足文章,通過“地質工作先行,合作開發延伸”來實現產業鏈延伸和富隊強局戰略,是需要認真研究的一個課題。本文基于地勘單位實施勘探開發一體化的必要性分析,分析了當前勘探開發一體化實踐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提出了解決思路和有益建議,本文對于當前地勘單位轉型發展提供一種借鑒和參考。

一、地勘單位實施勘探開發一體化戰略的必要性

(一)實施勘探開發一體化戰略是地勘單位市場化的要求

改革開發以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在資源配置中的主體地位逐步確立,順應形勢發展要求,資源勘查開發市場也已推向市場,公益性和商業性勘查項目都已經明確區分。實行企業化經營的地勘單位,已經突破了地域和行業門類的限制。在現有體制下,地質勘查單位要成為商業性礦產勘查主力,不僅需要要建立比較穩定的產業支撐,還要需要礦權基礎和資金支持,這就要求傳統意義上的地勘單位要主動出擊,從延伸產業鏈入手,從單一的地質勘查向勘探開發一體的混合經營轉變。地勘單位要實現自身的強勢發展,必須通過各種形式涉足礦業開發,最大可能的發揮地質找礦的優勢,形成產業鏈上的投入-產出的良性循環,最終實現轉型發展。

(二)實施勘探開發一體化戰略是地勘單位自身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

地質勘查行業自身的特點決定了從地質勘查到礦業開發是一個統一產業延伸體系。地質勘查工作是實現礦業開發的基礎階段,礦業開發是地質勘查在產業鏈條上的自然延伸。在當前的市場經濟日益健全的形勢下,遵循地質礦產開發的特點和客觀規律辦事,不僅是促進礦業開發的必要前提,也是地勘單位自身發展的必然要求。地質勘探單位要實現穩定、健康發展,必須在堅持地勘主業不動搖的基礎上,積極尋找礦業開發的突破口,拉長產業鏈條,實施勘探開發一體化。

(三)實施勘探開發一體化戰略是地勘單位通過改革實現轉型發展的重要方式

進行地勘單位改制改革,必須要保證國家資源安全,必須要保證地勘單位的穩定、持續發展。根據國家相關政策和文件精神,實行企業化經營之后的地勘單位,既可以承擔國家基礎性、公益性、戰略性地質勘查施工任務,也可以承擔企業投資的地質勘查任務或投資礦產勘查開發,成為勘探開發一體化的能源公司。這些精神為地勘單位實施改革提供了政策指導。以內蒙古地礦局改革為例,政府將礦區部分優質探礦權分配給地勘單位,經營收入留給地勘單位,商業性地質勘查項目優先交給自治區內的地勘單位。這些政策的實施,促進地勘單位建立了現代企業制度,通過礦業開發延伸了產業鏈,促進了地勘單位的穩定發展。

二、當前地勘單位實施勘探開發一體化戰略實踐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不同體制間的矛盾,成為勘探開發一體化戰略實施的阻礙

雖然國務院在2006年專門發文鼓勵國有礦山企業實行探采結合、組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礦業公司或企業集團,增在國內外參與礦產資源勘查開采的能力。但不同體之間的制度矛盾,已經成為我國形成礦產資源勘探開發一體化的重要阻礙。勘探開發一體化就是要實現地勘單位和礦業集團實現在地質勘查和礦業開發的有機融合,地勘單位可以在找礦資金上獲得來自礦業集團的支持,礦業開發企業則可以在后備資源儲備上獲得來自地勘單位的地質找礦技術和探礦權獲得的支持,這樣可以在短時間里形成發展合力,為礦業集團做大做強提供一種重要的實現途徑。但由于雙方體制的差異,給這種合作形成了很大的阻礙。

(二)探礦權收益分配行政主導化使勘查與開發出現脫節

由于長期形成的“找礦不采礦、采礦不找礦”的礦業勘查與開發體制,同一產業鏈上地質勘查與礦業開發被割裂開來。地質勘查市場化以后,加劇了地質勘查與礦業開發的脫節程度,地勘單位無法將勘查成果直接轉化為收益,礦山企業也很難得到物美價廉的礦產資源儲備。這種局面既延誤了礦業開發,又使地質勘查難以得到資金維持。

(三)地勘單位實施勘探開發一體化戰略的人才、資金儲備不足

雖然地勘單位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具有一定的人才和資金積累,但滿足地勘單位實施勘探開發一體化的采掘和礦業開發人才仍然嚴重不足。由于受傳統體制、固有機制和收入分配等方面的制約,地勘單位現有條件和待遇水平難以吸引高層次的礦山管理、礦業開發技術人才。

地勘單位市場化以后,行業利潤降低,資金盈余不足,自身造血能力不強,礦業開發所需的大量資本金難以得到有效保障。礦業勘探開發的主要利潤點集中在開發環節,長期以來地勘單位只勘查不開發,產業鏈被阻斷,資源優勢被礦山企業牢牢占據。處于產業的初期階段地質勘查業務,利潤率比較低,僅能維持地勘單位的基本運營。

三、實現地勘單位勘探開發一體化戰略的思路

(一)準確定位地勘單位的性質和角色定位

明確地勘單位性質和角色是實行地勘單位勘探開發一體化改革發展的前提。要首先明確界定地勘單位在公益階段和礦業開發階段的身份地位。在地勘單位改革的探索期,實行事企并存的體制,在保證地勘單位基本保障的同時,又可以通過參與企業化改革增強發展的后勁。當地勘單位改革深化和勘探開發一體化積極實施之后,事企并存的弱勢就會顯現出來,制約這一戰略的向前推進。從戰略高度講,地勘單位要實現徹底轉型發展,就必須以建立現代法人治理結構為主體,形成優勢突出、制度科學的地勘企業集團。

(二)規范地勘單位和礦業權之間的關系

實現勘探開發一體化的重點在于地勘單位如何獲得礦業權。當前在明確了地勘單位的企業化改革的政策之后,要以國外先進經驗為借鑒,采取靈活多樣、符合規范的方式來實現。地質勘查單位以盈利為目的,通過探礦權轉讓,提供地質技術服務等來收取一定費用,政府則通過法律、稅收來實現對地勘單位的監管。

(三)加大對地勘單位的政策及資金傾斜

對地勘單位的政策支持首先要完善相關政策。要充分完善相關配套政策,堅決杜絕出現探礦權滅失,在制定的頂層設計規劃中要公平的體現探礦權人的權益。

要加大對地勘單位的資金支持。無論是公益性地質勘查還是商業性的地質勘查都要有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腦力等投入。基于歷史和現實角度,地勘單位實現勘探開發一體化過程中,無論是從資源安全的角度考慮還是地勘單位本身穩定的角度,政府都應加大對前期的財政支持。

(四)拓寬融資領域,豐富勘探開發一體化的實現形式

當前來看,地勘單位推進勘探開發一體化有三種基本方式,第一種方式是地勘單位自行組建礦業開發公司,實現礦業的獨立自主經營;第二種方式是與礦業開發集團合作設立礦業開發公司,對相應的礦權進行開發;或者是資源開發企業通過整合地質勘查單位,進入勘查領域,擴大礦業權儲備。地勘單位要取得長足的持續穩定發展,首要任務就是取得礦業權,盤活礦業權,找到礦業權開發的突破口。只有有充分的礦業權儲備,在后期與其他能源開發企業的合作過程中才能占據主動地位。

對于由于實力不足,無法獨立開發的礦業權,要積極與外部礦業開發企業合作,以入股、相互持股等方式深化整合,創新合作方式,促進礦業開發的盡快突破,實現地勘單位的穩定、自主發展。

四、對當前地勘單位加快推進勘探開發一體化戰略的建議

(一)推進勘探開發一體化要在立足區域內找礦的基礎上,積極運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

要在抓好本區域的地勘市場的基礎上,積極實施走出去戰略。要加大對省外市場尤其是西部資源富余省份的探礦權爭取力度,大力儲備資源。要積極到澳大利亞、非洲、拉美國家等一些礦產資源豐富、社會政局穩定、投資環境好、地質勘查實力相對較弱的國家進行地質勘查,為將來建立礦業開發資源基地打下基礎。

(二)推進勘探開發一體化戰略的關鍵是實現礦業開發

地勘單位是否能實現勘探開發一體化的衡量的黃金標準就是是否有正在開發的礦山。要加大與能源開發集團的合作力度,充分利用所支配的礦權,采取自營、入股合作開發、轉讓合作開發等形式全力推進礦業開發。

(三)推進勘探開發一體化戰略的前提和重點是做好探礦權運作工作

探礦權是地勘單位的生存權、生命權,是地勘單位保持經濟穩定持續發展的核心資源。勘探開發一體化實施的前提就是取得礦業權。地勘單位應通過自主登記、二級市場選擇購買、合作取得等形式,擴大礦權規模,增加礦權數量。將探礦權作為礦業權運作的核心,加強地質研究和礦產資源分析力度,加大勘查登記和探礦權的投資力度。

參考文獻:

[1]伊茂強.地勘單位實施探采一體化的對策研究―基于山東地礦局的個案分析.山東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

[2]吳國清,劉軍.地質勘探業的“內蒙古模式”[J].望,2008(43):44-45

[3]丁守和.甘肅地礦局勘查開發一體化的時間與探討[J].工作研究,2004(9):13-14

[4]康健,朱晨輝.對探采一體化的幾點思考[J].中國礦業資本,2009(1)

[5]錢麗蘇.國外地質勘查組織特點和發展趨勢[J].中國地質礦產經濟,2003(05)

第10篇

相傳在春秋戰國時期的某日,魯班行走在高山上,突然腳下一滑,他急忙伸手抓住路旁一叢茅草,結果手被茅草劃破了。他仔細觀察這些茅草,發現它們的邊緣長著叉密又鋒利的細齒。魯班靈機一動,開始聯想:如果也用帶有許多小鋸齒的工具來鋸樹木,不就可以很快地把木頭鋸開了嗎?后來,他根據這個想法發明出了一直沿用至今的“鋸”。

幾千年過去了,一個現代版的“魯班發明鋸”的故事再次上演。

1951年秋,我國學者謝學錦和徐邦梁到安徽安慶月山采集土壤、巖石試樣,一個奇特的現象引起了他們的注意:在銅礦區內,有一種植物長得特別茂盛,極其惹人注目。后來,他們對這種植物進行分析,發現其體內含銅量非同尋常。經鑒定,專家認為這是一種“喜銅”植物,故一般稱之為“銅草”。這是我國用科學方法正式發現的第一種找礦的指示植物。后來,謝學錦和徐邦梁據此所寫的論文成為中國地球化學勘探的開山之作。

植物為什么能幫助人類尋找礦藏呢?簡單地說,主要是由于指示植物所表現出來的特殊形態與眾不同,一旦這些特殊之處引起人們的足夠重視和思考,往往能夠給找礦工作者“指點迷津”。

找礦五法

深埋在地下的礦產資源極其豐富,如何才能找到它們埋藏的地點呢?這就需要一個良好的向導給我們的探礦工作者指引道路。長期的實踐活動中,人們總結了很豐富的經驗,掌握了許多找礦的標志信息,按照其成因來分,可以將找礦的方法分為5種類型:

地質標志找礦法即根據地球表面的各種地形地貌特征來找礦,包括礦產的露頭、特殊的礦物、奇特的地質構造等都會成為礦產賦存的直接或間接線索。

地球物理標志找礦法主要利用各種先進的儀器,探測深埋于地下的礦產資源所表現出來的異常場。由于不同的礦產資源具有不同的物理特征,它的密度、磁性、電阻率和放射性等會與周圍的巖石不同,當這種特殊的礦產富集到一定的規模時,就會表現出明顯的異常,人們根據儀器探測的結果可以反推出這些礦產的分布位置及儲量等相關信息。

地球化學標志找礦法在礦體周圍,成礦元素會出現局部含量增高的現象,并在地表表現出來。將成礦元素作為指示元素而圈定的地球化學異常便成為一種直接的找礦標志。’

人工標志找礦法主要是以歷史上曾經開采過的礦場遺跡為線索,通過對成礦規律、找礦地質條件的研究去尋找更為重要的新礦體,或進一步尋找更深層、更大范圍的礦產。這些人工標志主要包括煉渣、廢石堆、特殊的地名等。

生物標志找礦法一些特殊生物的存在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礦化特征,這些生物既可以是動物,也可以是植物。

植物探礦法

生物標志找礦法中最常用到的是植物。在我國古代,就曾記載有“草莖赤秀,下有鉛”、“草莖黃銹,下有銅器”、“山上有蔥,其下有銀;山上有薤、其下有金;山上有姜,下有銅錫”、“山中有玉者。木旁枝下垂”的論述,比國外的植物探礦理論早了幾百年。這些植物就是找礦專業領域內常稱的“指示植物”。

其中,最容易引人關注的就是,金屬礦的存在能給植物染上特殊的顏色。例如銅元素進入植物體內能使植物的花朵呈現為藍色;錳含量高時,扁桃花冠顏色會由白色變為粉紅色;鈾可使紫云英的花朵變為淺紅色;鋅可以使三色堇花朵的藍、黃、白三色更加鮮艷。這樣一來,我們根據植物花朵顏色的變化就可以找到相應的礦藏。

此外,由于某些植物需要特定的元素,所以如果某個地區該種植物多而且生長得特別好,這個地區就可能蘊藏著某種礦物。美國科學家曾根據桉樹長勢繁茂的特點,找到具有放射性的鈾礦;還曾經靠一種粉紅色的紫云英的“提示”,發現了鈾礦和硒礦。現在,人們已經總結了很多經驗,譬如說,在生長有大量針茅草或者錦葵的地方,可能會有鎳礦;在有喇叭花大量生長的地方,可能會有鈾礦;矮灌木林一般生長在有石膏的地方;哪里的石松生長茂盛,那里就可能有鋁礦;在富含鋅的地方,車前草、三色堇的生長特別旺盛;風眼蘭、杉木及鐵芒箕生長旺盛的地方,地下往往藏有金礦;羽扇豆生長得好的地方,也許土壤中有大量的錳……

有時候,某些礦物的存在會嚴重影響到植物的生存,所以,這些植物的發育一般是畸形的。譬如,在鹽類和石膏礦床上,植物一般比較矮小:硫化物礦區內因地下水酸度過大,也能使植物枯萎,但磷礦區內的植物往往生長得特別茂盛:青蒿生長在普通土壤中時,植株高大,而生長在富含硼的土壤中時,植株就變得又矮又小;當豬毛草生長在富含硼的土壤中時,枝葉會變得扭曲而膨大。根據它們的這種畸形姿態,就可能找到硼礦。

植物為何能“指路”

為什么有些植物能夠指示礦產資源的存在呢?總體說來,盡管原因有很多,但最重要的有兩條:

第一,有些植物由于長期生長在蘊藏某種礦物的礦區,當地下的金屬礦體經地下水的溶解、沖蝕及搬運作用后,常使表層的土壤中也富含此類金屬元素,在漫長的地質年代里,很多元素逐漸變成了能被植物吸收利用的離子狀態,一旦這些物質被植物吸收,就有可能在它們的生長狀況上反映出來。

第二,有的植物在生長發育別需要某些礦物元素,即對某金屬具有一定的特殊依賴性,喜歡生長在富含這種金屬的土壤上,這種依存關系便是人們尋找礦藏的重要依據。植物的根系除了從土壤中吸取氮、磷、鉀等營養成份之外,還能吸收少量的其他元素,富集于根、莖、葉和果實內。分析它們體內礦物元素的含量,呈現明顯高值異常的物質一般具有一定的指示性。還有的植物種子受到放射性物質照射后,導致生態發生變異或使植株異常高大粗壯,人們可據此推測尋找放射性礦物。

但是,利用植物找礦并非想象中那么容易,地質工作者如果缺乏基本的植物學知識,面對一片片植被覆蓋區,很難發現線索。

遙感助推植物找礦

第11篇

關鍵詞:生態保護,可持續發展

 

引言

大渡河發源于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境內巴顏喀拉山南麓,向南流經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壩藏族自治州、樂山市三市州,最終于樂山匯入岷江。論文參考,可持續發展。大渡河是長江上游重要支流之一,也是四川省境內重要的大河,水電資源富集,其干流和主要支流水力資源蘊藏量占四川省水電資源總量的23.6%,在我國12大水電基地中位居第五。依據最新規劃,大渡河干流共布置22個梯級水電站,總裝機2340萬千瓦,年發電量1123.6億千瓦時。

與此同時,大渡河沿岸的礦產資源、森林資源都非常豐富,隨著我國西部大開發政策第二個十年的全面推進,對大渡河的水電及其沿線的資源開發也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峰,與之相伴的是大量人員及開發活動涌入大渡河沿線。

一、大渡河沿線當前生態環境現狀

1.1 水電站修建

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電力需求與供給之間的矛盾始終未得到徹底解決。考慮到大渡河水能蘊藏量巨大,開發價值高,特別是在國家對清潔能源產業的大力扶持、“川電東送”戰略的大背景下,新一波對大渡河的開潮洶涌而來。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大渡河已建成或在建的各類大小水電站包括猴子巖電站、長河壩電站、瀘定電站等幾十座。沿大渡河溯流而上,可以發現水電站特別是小水電星羅棋布,使本應奔涌向前的大渡河水變的十分緩慢,這種現象在夏季的豐水期特別明顯。

由于水電站的分割,大渡河水流速度明顯減緩,使河流自凈能力顯著下降,進而導致水質降低,特別是分布不均衡的小水電,未經完整的環境評價即開工上馬,對大渡河本身及其沿線的影響更是不利。

水電站的分割使原產于大渡河的魚類無法正常洄游產卵,從而影響河流特有魚類的繁殖及魚類種群的穩定性,并進一步影響到整個河流生物鏈條的均衡。

1.2 礦山開發

大渡河沿線的礦山開發熱方興未艾,成為人們西進淘寶的重要地帶。由于天然的地質結構,大渡河沿線部分地區擁有黃金礦藏。論文參考,可持續發展。

正因為此,各類金礦紛紛在大渡河沿線安營扎寨,其中還不乏缺少資質的黑礦,這類礦山一般都采用最原始的開采方法野蠻開發,不顧及對環境的破壞。尤為嚴重的是小礦山由于淘金手段極其落后,大量使用化學制劑進行冶煉,排出的廢水直接流入大渡河,對河流產生直接污染。

此外,開挖金礦嚴重毀壞大渡河沿線植被,造成河流兩側山體裸露,在雨季被雨水連續沖刷后,特別容易造成山體滑坡等地質災害,威脅沿線居民的安全,同時直接危害當地的環境。

1.3 人類活動區域的拓展

人類活動區域的拓展必然對大渡河及其沿線的環境產生不同的影響。一方面,開發者自身會在當地消耗資源,打破了當地自然環境承載能力的原始均衡,由此產生的影響不可估量;另一方面,人類為了改善居住環境,必然會用毀林開荒等手段拓展生存空間,這加劇了河流沿線植被的減少以及由此產生的滑坡等次生災害。

二、大渡河及沿線生態現狀的原因分析

2.1 水電開發沖動難以抑制

根據國家規劃,國電大渡河流域水電開發有限公司承擔著大渡河流域主體開發任務,由一家企業主導大渡河的水電開發,有利于各方資源的統籌協調,實現規模效應。

與之不協調的是,大渡河沿線不時仍有小水電站違規上馬,究其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論文參考,可持續發展。一方面是經濟利益的驅使。小水電投資少,建設周期短,經濟效益見效快,資金回籠可靠性高,可謂一本萬利。部分鄉鎮甚至還通過集資的方式修建小水電站,在凝結了當地居民的經濟利益之后,這類違章工程就不再從屬于一般的范疇之內,而是牽扯到當地的社會穩定問題。

另一方面則是監管的缺失。我國的河流治理向來是九龍治水的局面,政府各部門分別監管其中的一塊,如河流水質由環保部門監管,防洪抗旱由水利部門協調。凡此種種,造成河流環境管理的條塊分割,當出現違規工程時,政府的監管職責就顯得力不從心,各部門都可以管的結果是各部門都未能采取有效措施,這不得不說是一種遺憾。

2.2 礦山開采無序

導致礦山無序開采的因素有表層和深層兩個方面。表層原因仍然是人們對經濟利益的追逐。近年來受國際宏觀經濟形勢的影響,黃金硬通貨價格再次堅挺并持續走高,在這一大背景下,對黃金的開采需求也在持續升溫;地方出于對財政收入的考慮,也對礦山開發持中庸態度。

更深層次的原因則體現在礦產資源的管理上。眾所周知,我國法律規定礦產資源屬于國家所有,因此任何開采礦山的行為都應該得到政府部門的許可才能施行;此外資源稅政策遲遲未能出臺,開采礦山的成本低,令開采礦山的進入門檻大大降低,增加了人們進行冒險的沖動。

2.3 產業鏈延伸導致人類活動區域增大

水電站建設、礦山開發、退耕還林工程等一系列涉及大渡河及其沿線環境的重大建設項目相繼開工,產業鏈的延長使大量工程建設人員紛紛涌入大渡河沿線區域。論文參考,可持續發展。建設人員的到來一方面繁榮了當地的經濟,另一方面也對大渡河及其沿線的生態環境造成了影響。

三、進一步改善大渡河沿線生態環境的思考

3.1 用好環境影響評價工具

我國的環評工作雖然起步較晚,但進展迅速,且支撐有力。在法律上, 2003年9月1日起《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正式實施,這成為環評工作的基本依據與指導方針。在引入環評流程的同時,環保部門還應加大對環評未通過工程的監督力度,如果遇到環評未通過工程違規上馬,應采用各種合法手段促使其停工,以免對環境造成更大破壞。環保部門還應積極介入地方政府對大渡河及其沿線開發方案的制定工作,積極開展戰略環評工作,變環評工作被動為主動。

3.2 整頓亂挖濫采現象

保護礦山資源,合理開發是當前保護大渡河及其沿線生態環境的當務之急。對大渡河沿線礦產資源的保護與開發,可以借鑒山西治理小煤窯的經驗,抓大放小,關停產量低、污染重、技術落后的小金礦,扶持上規模的、技術先進的礦山企業合法開采。這樣一方面避免了礦產資源的浪費,實現規模化開采與生產,相當于增加了金礦的儲量,另一方面也實現了保護生態環境的初衷:在保護礦產資源、大渡河水質的同時,也保護了沿線的植被免遭破壞。論文參考,可持續發展。

3.3 合理規劃布局

隨著人口數量的不斷增長,人類活動區域的拓展是不可避免的,在開發、建設大渡河及其沿線地區時,應倡導采用綠色技術,特別是注重環保技術的開發與創新,使開發建設與環境保護融為一體,相得益彰,即開發就是為了環境保護。

結 語:

大渡河是我省境內的重要河流,科學合理地開發其水力資源及沿線地區是促進全流域經濟社會發展,建立和諧社會的重大舉措。論文參考,可持續發展。只要牢固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思想,認真踐行科學發展觀,注意在技術、規劃、布局上多下功夫,加大政府監管力度,相信對大渡河及其沿線地區的開發就會成為對大渡河的動態保護,大渡河的價值也將在其中進一步顯現。

參考文獻

[1]魏愛臣.從能源安全高度前瞻水電開發推進大渡河流域經濟模式[J].四川水力發電,2008,(10)

[2]石勇/邱華/王洪春.加強流域綜合治理改善鄱陽湖生態環境[A].江西金融職工大學學報,2010,(8)

[3]肖羽柏.長江流域資源環境與危機綜合管理的研究[J].企業家天地,2009,(9)

[4]劉成彬/廖達瓊.淺談水電開發與環境保護[J].中國電力教育,2008,(8)

第12篇

從“地質遺跡是指在地球演化的漫長地質歷史時期由于內、外地質作用形成、發展并保留下來的具有特殊地質意義的地質體或地質現象”這一定義可知,地質遺跡具有如下屬性:

自然性:地質遺跡是地球長期演化發展自然形成的地質體或地質現象,不是人為制造的,因此其具有自然性。

實體性:每種地質遺跡都具有一定的具體形態和規模,人們看得見,摸得著,是實實在在的客觀實體。

不可再生性:地質遺跡是地球長期演化發展自然形成的,因此,一旦遭受破壞,就不可復原,也不能復制,顯示了它的不可再生性。

資源性:地質遺跡能被人類開發利用,并產生經濟效益,具有典型的資源屬性。

有價性:地質遺跡的價值屬性包括三個方面,即地質遺跡具有研究價值、觀賞價值和直接的經濟價值。

相對永續利用性:有些自然資源(如礦產資源)在利用過程中將被消耗,但地質遺跡資源在利用過程中,并不會被消耗掉。從這個角度來說,地質遺跡具有開發利用的永續性。然而,這種永續性并非是絕對的,它也有可能因地球的內外動力地質作用如地震、風化剝蝕和人類活動的影響而遭受破壞,因此,我們認為可稱之為相對永續利用性。

綜上所述,地質遺跡是一種資源,是一種珍貴的自然資源,是一種和土地、礦產資源一樣的資產性資源,但又具有其自身的特點。然而我國過去并未明確其為一類資源,也沒有按照資源進行管理,這是應該引起政府行政主管部門高度重視的。

價值內涵是什么

從地質遺跡資源的屬性特征進行考慮,地質遺跡資源價值的內涵應包含三方面的內容:

一是人與地質遺跡應該是屬于同一整體之中,在作用上是整合一致的;二是該屬性特征還反映了相互性,人和地質遺跡資源之間是相互作用和影響的,而不是單一的征服與被征服以及利用和被利用的關系;三是該屬性特征還反映了地質遺跡資源價值更主要的本質是功能、效用和利用的可持續性。

如果從所有權關系入手,對地質遺跡資源價值的內涵加以理解,不難看出,地質遺跡資源具有兩權分離性。一方面,地質遺跡資源為人類所有,國家代表人民擁有地質遺跡資源的權益,是公共財物,應該對其進行積極保護,無償使用地質遺跡資源,其代價將是國家在地質遺跡資源破壞過程中蒙受的一切形態的各種經濟損失,并直接導致地質遺跡資源利用的不可持續性;另一方面,地質遺跡資源的經營權和所有權可以分離,可以轉讓,具有利用性,可讓社會公眾了解地球的歷史變遷及發展,觀賞各種地質作用的形跡及奇特的景觀造型,使地質科學文化直接服務于民眾的日常生活。

價值構成是什么

地質遺跡資源的價值依附于它的內涵特點之上,相對其本身而言的價值稱為“地質遺跡價值”,而對于經過一定的人類勞動并凝結于地質遺跡資源中的價值,稱之為“附加勞動價值”。“地質遺跡價值”根據其表現形態(有形/無形)分,又包含物質性資源價值和功能性(生態服務)價值兩個部分。據此,可認為地質遺跡資源價值由物質性資源價值、功能性(生態服務)價值和人類附加勞動價值構成,其實質是一種綜合性的復合價值。

物質性資源價值(V1)體現的是地質遺跡資源的天然價值,是地質遺跡資源本身所具有的、未經人類勞動參與的價值。其所以未經勞動而有價值,原因在于它具有使用價值而且稀缺。各種地質遺跡由于記錄了其所在地區或地點的古地理、古氣候、古生物、古構造等多方面的地球演化信息,因而能科學地說明某些地質事件發生的特點和某段時間內地球演化的歷史,雖然未曾凝結人類的活勞動或者物化勞動,也是具有價值的。

間接價值(V2)主要指的是地質遺跡生態系統間接的地質遺跡功能價值,是與地質遺跡生態服務功能有關的、養育或維持其他生命存活和發展等方面的價值。生態價值是潛在的價值,體現的是間接價值,這種潛在價值是由地質遺跡資源的效用性及稀缺性決定的。地質遺跡資源的稀缺性包括以下三方面內容:一是人類活動使某些地質遺跡資源數量減少、枯竭和耗盡;二是地質遺跡資源和地質遺跡條件的貧化、退化和質變;三是地質遺跡資源的生態結構、生態平衡被摧毀和破壞。資源的稀缺性決定資源不能無限地提供給人類加以利用。為了實現人類可持續發展,必須在認識其稀缺性的基礎上明確其相應的價值。資源的有用性和稀缺性使其自身蘊含著潛在價值,這部分價值起著人與地質遺跡的連結作用,即為生態價值。

選擇價值(V3)指在今天的認識水平下,不知道地質遺跡資源在未來會有什么樣的科學價值和使用價值,為了保證后代人對地質遺跡資源的可持續利用,當代人必須作出意愿選擇支付的價值。其價值具有模糊性、不確定性以及隨人類文明發展而不斷提高的特征,難以計量。

存在價值(V4)指為確保某種地質遺跡資源的繼續存在而愿意支付所體現出的價值,是獨立于人類活動以外的價值,是一種非商業功能價值,或一種尚未發現的使用價值。人類雖不清楚其將來的利用方式但相信其存在的價值,這是一種幾近無法計量的價值。

附加勞動價值(V5)是指人類通過各種實踐活動(如地質遺跡資源的利用、保護、科研等)投入到地質遺跡生態系統中的勞動所創造的那部分價值,可以直接按社會資本投入量與勞動力價值量進行估算。

地質遺跡資源各價值的總和構成了地質遺跡資源總價值(V),即V=Vl+V5+V2+V3+V4。其中V1和V5比較小且容易計量,當前地質遺跡資源的價格基本上是低于或接近于這兩者之和。由于V2、V3和V4價值十分巨大且計量十分困難,與Vl和V5加總后所構成的地質遺跡資源總價值V的數額也就十分巨大,遠遠高于當前地質遺跡資源價格,但由于無法準確計量,只能進行初步的估算。這也是當前地質遺跡資源定價中的一個難題。

資產化管理的理由

如前所述,地質遺跡資源是一種有形的自然資源,同時也是一種和土地資源、礦產資源一樣的資產性資源,對那些具有較大開發利用價值的地質遺跡資源尤其是這樣。如張家界武陵源砂巖峰林地貌地質遺跡分布區,由于極具觀賞性而成為世界矚目的旅游觀光勝地,目前每年因其帶來的經濟效益達數十億元之巨。這樣一處地質遺跡資源,難道不是一筆巨大的資產嗎?

然而,對這一極具經濟價值的地質遺跡資源,過去在管理上是比較混亂的:環保部門設立了自然保護區,建設部門設立了風景名勝區,林業部門設立了森林公園,國土資源部門設立了地質公園,但到底由誰管理、怎樣管理卻并不明確。因此沒有一個整體的管理思路和保護規劃,曾導致重開發、輕保護的經營理念急劇膨脹,一度造成景區城市化。

除此以外,其他以地質遺跡資源為主體的很多旅游區、點也存在類似現象。有的地方政府為了盡快開發,一不對地質遺跡資源進行價值評估,二不提出保護要求,即與開發商簽訂經營權轉讓合同,有的一轉讓就是半個世紀之久,導致國有資產嚴重流失,同時也無法實施對這一地質遺跡的保護管理。為此,我們認為,借鑒土地資源、礦產資源的成功管理模式,對地質遺跡資源實行資產化管理是最佳管理方式。

資產化管理結構體系

一是這種資源資產化管理體制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為基本取向,有顯著的特點。

二是這種資源資產化管理體制要保證國家對自然資源的所有權的完整性和統一性,確保國家對自然資源的所有權在經濟上得到實現,真正做到確保所有落實經營權。

三是這種資源資產化管理體制要有利于最大限度地提高單位資源的利用效益。

四是這種資源資產化管理體制要有利于合理協調中央和地方、不同所有制企業等利益主體之間的利益關系,有利于自然資源的合理配置和合理利用,把資源優勢真正轉化為經濟優勢,促進國家經濟和地方經濟的持續發展。

地質遺跡資源既然是一種全民所有的自然資源,因此必須由國家統一管理。但目前管理比較混亂,多部門管理的情況十分突出。根據國務院的職能分工,國土資源部為地質遺跡資源的主管部門,而實際上并未統一管理起來。為此,作者認為在考慮現實情況的基礎上提出國土資源部門統管、相關部門協管的結構體系。

資產化管理的意義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五”計劃及2010年規劃目標綱要提出:依法保護并合理開發土地、水、森林、草原、礦產和海洋資源,完善自然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和價格體系,逐步建立資源更新的經濟補償機制。可見,實現資源資產化管理是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一種理想的方式。所謂地質遺跡資源的資產化管理,就是遵循資源的自然規律,按照資源生產的實際,從資源的開發利用到資源的生產和再生產,按照經濟規律進行生產管理,并同時具備三大特征:確保所有者權益、自我積累增值性、產權的可流轉性。

從上世紀80年代中后期開始,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我國參照國際上通行的方法,嘗試應用資產化方式管理土地資源、礦產資源、森林資源等。政府有關部門積極參與,并多次召開資源資產化管理專業研討會,相關的資源資產管理已經開始試點示范,盡管在基礎理論和實踐操作中有許多問題和困難,但畢竟開創了我國資源資產化管理的新領域。資產是指由于過去的交易或事項引起的,企業擁有或控制的,能帶來外來利益的經濟資源。資產首先表現為資源,而資源是自然界客觀存在的某些物質和能量,資產是隨著人們對資源內涵的認識不斷加深而在理論上賦予新意以后產生的概念。只有那些通過法定程序明確權屬的可作為生產要素投入經營的,并可確認和計量的資源才稱為資產,資源是轉化為資產的主要源泉。地質遺跡資源資產,它是能夠給人類帶來收益和財富的資源,即在人們現有的認識和科技水平下,對這種地質遺跡資源的開發能夠帶來一定經濟價值的自然物質和能量。地質遺跡資源資產是資產,同時應具備以下條件:是自然物,有經濟使用價值,已為某經濟主體經營、開發和利用。

地質遺跡資源的資產化管理就是遵循資源的自然規律,根據地質遺跡資源的特點,從地質遺跡資源的開發利用到生產再生產,按照經濟規律進行投入產出管理。地質遺跡資源資產化管理是地質遺跡資源科學管理,實施可持續發展的重大舉措。實施地質遺跡資源資產化管理,首先必須建立地質遺跡資源產權交易市場,然后通過對地質遺跡資源進行價值評估,將資源資產價值列入經濟主體的資產負債表、損益表上,這樣才能綜合反映地質遺跡資源資產狀況,才能談得上地質遺跡資源的科學管理,從而為地質遺跡資源納入國民經濟核算體系實行國民大核算打下基礎。

資產化管理的目標

一是地質遺跡資源的開發、利用、整治、保護與培育走上良性循環的軌道,地質遺跡開發利用水平逐步提高,生態環境大幅度改善,可持續發展得到進一步保障。

二是建立統一規范有序的地質遺跡資源及其產品市場體系。重點要明晰產權,顯化地租,理順收益,規范市場,充分發揮市場對地質遺跡資源配置的巨大而無形的基礎性作用,促進權屬流轉的公平規范化。

三是使地質遺跡資源納入國民經濟核算體系,使地質遺跡資源的價值得到充分反映和補償。

四是地質遺跡資源的經營形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經營轉化。

五是確保所有者和經營者的合法權益,實現地質遺跡資源資產的增值積累和資源的可持續發展。

建 議

一是堅持地質遺跡資源國家產權管理的原則。

二是區分國家行政管理職能和所有權職能。在傳統體制下,國家對地質遺跡資源管理的行政權和所有權混為一談,模糊了行政權限,也淡化了所有權管理。建議建立具有權威性的地質遺跡產權管理機構,使地質遺跡資源的所有權職能,從行政管理職能中分離出來,并明確國土資源管理部門為地質遺跡資源的行政主管部門。

三是有步驟地查清全國地質遺跡資源家底,科學合理地編制全省地質遺跡資源開發利用規劃。

四是建立健全政策法規體系。目前還沒有一部地質遺跡的專項法律,國家應盡快制定系統專門性的與地質遺跡資源有關的法律法規,明確地質遺跡資源資產屬性、管理模式、經營出讓方式,使地質遺跡資源的保護、開發利用和管理有法可依。

五是制定與地質遺跡資源保護有關的經濟政策。國家應制定與地質遺跡資源保護有關的經濟政策,對經營者保護地質遺跡的行為給予獎勵、減免稅。對于破壞地質遺跡的經營者,則根據地質遺跡的破壞程度進行罰款,增加稅賦等。另外,還可以實行保證金制度。

六是加強地質遺跡保護教育與宣傳。加強地質遺跡保護的教育與宣傳,教育全民珍惜、愛護地質遺跡資源,使他們認識到地質遺跡資源的不可再生性和保護的重要性。

七是加強地質遺跡資源資產化管理理論研究和資產評估體系的構建。針對地質遺跡資源的特征,結合礦產資源和土地資源管理的經驗,加緊研究符合地質遺跡資源特點的價值評估體系、經營模式、管理模式等。

鏈 接

評價及影響

本文通過對國內外地質遺跡資源保護與開發利用管理現狀和湖南省地質遺跡資源特點、保護現狀與開發利用情況的分析及地質遺跡資源屬性的研究,首次提出地質遺跡資源的價值與資產理念、地質遺跡資源保護與開發管理思路,初步設想了地質遺跡資源資產化管理的目標與地質遺跡資源資產化管理的基本框架。同時,結合湖南實際提出了地質遺跡資源保護與開發利用管理的建議。本研究工作為地質遺跡資源保護管理及相關政策法規的制定奠定了理論基礎。

點評人:戴塔根(教授、湖南省地質學會副理事長兼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南大學地學與環境工程學院院長)

第一作者簡介及學術影響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乌拉特中旗| 平潭县| 满洲里市| 洪湖市| 额济纳旗| 深州市| 九江县| 古丈县| 黄陵县| 临沭县| 晋宁县| 道孚县| 自治县| 阳高县| 轮台县| 绥德县| 金堂县| 田林县| 项城市| 泽州县| 乌鲁木齐县| 阿鲁科尔沁旗| 滨海县| 丰镇市| 宕昌县| 合川市| 上栗县| 定边县| 邹城市| 长春市| 沐川县| 容城县| 宜宾县| 乌兰浩特市| 沂南县| 贡山| 赤壁市| 东丰县| 黄冈市| 富平县| 嫩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