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計算機導論課論文

計算機導論課論文

時間:2023-06-07 09:33:15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計算機導論課論文,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計算機導論課論文

第1篇

一、引言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各種高新的電子產品逐漸呈現在人們的面前,產品的高度化、智能化突顯了計算機技術的重要性。然而,《計算機導論》課程涵蓋了計算機技術及相關專業基礎知識,是引導學生了解計算機專業,激發學生學習計算機良好興趣的一門課程,該課程以培養學生的計算機素養和計算機技術操作能力為主要目標,提倡學習的操作性、實踐性和探究性[2]。該課程為學生今后的計算機學習打下了深厚的基礎。目前,關于《計算機導論》的教學方法,教師和專家們還在不斷地摸索和完善。

二、《計算機導論》教學中的問題

《計算機導論》課程涉及的知識面廣而不精,課堂上只是以教師講說式的教學會對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造成誤導性的偏差,教學效果也不見良好。1.傳統教學方式和理念陳舊,缺乏創新。傳統的教學只是教師一貫地講授課程內容,學生一味地傾聽和接受,至于學生有沒有真正地接收這些信息,我們不可而知,教學當中容易讓學生感到枯燥和抽象[1]。2.學生的學習水平參差不齊。《計算機導論》課程針對的都是剛步入大學校門的學生,由于之前的家庭和教育環境的差異,學生之間的學習習慣和方法有所不同,對計算機接觸的程度也是有所不同的。因此,學生對計算機專業領域的學習興趣不同,存在層次不齊的情況[3]。在這種情況下,按照以前的教學方式,沒有針對性,對學生的學習是不利的。3.理論與實踐沒有很好的結合,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理論與實踐大部分是脫節,很多高校安排的理論課與實驗課的課時分配不均勻,導致課程中的某些知識沒有更好地被學生吸收。

三、案例教學方法的應用

對于傳統的教學方法,我們需要不斷地進行探索,尋找更完善的教學理念和方法,從教育思想、教育觀念、教學手段、教學方式等進行深入的改革,結合不同水平的學生進行分層次的教學。案例教學法培養學生為創作的主人,創設課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案例教學方法是根據教學目標的要求,組織學生通過實際的案例分析和實踐操作相結合,讓學生將學到的知識隨時得到最快的應用,讓學生們看到成果,成就感造就了良好的興趣。通過案例分析指導和培養學生綜合各方面知識來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自主探究性學習方法。案例教學強調教師的主導地位和學生的主體地位[4]。教師在進行案例導向教學前,可以更加清晰地把案例講解、細化,與學生進行溝通和交流,讓學生提出自我的見解,引導學生對案例進行理論的提升。1.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何選擇合適的案例?在案例的選擇方面,最好是一些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的事件材料等,通俗易懂,易于引起學生的共鳴,且符合教學要求和目標。2.分層次分組教學。案例教學強調團隊合作精神,在進行案例教學的同時,我們可以將學生進行分組,當然分組的依據可以根據具體情況而定,例如根據學生的水平層次來分組,給予不同的案例進行分析和實戰操作,給每個不同的團隊不同的案例講解所應用的知識點。為更好地完成小組任務,小組成員必須團結一致共同完成任務。3.培養學生對計算機專業課程的整體認識度,通過將計算機領域的多種知識融入案例,讓學生在進入相關專業課學習之前對整個教學體系有一個全面的認識[1]。4.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使用案例教學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欲望,它具有啟發式、引導式、參與式的教學效果。要有針對性地進行引導。以《計算機導論》課程中的word為例,我們教學中將課程設計論文或者是黑板報作為一個案例,進行一個評比和獎勵機制,在案例中加入關于word的一系列操作,例如文字的編排,圖文的混排,數據表、編輯公式等等操作,讓學生在完成案例的同時學到東西并感受到樂趣。案例教學為理論和實踐的整合提供了有效路徑,有利于學習者思維能力的培養和知識應用能力的培養[4],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當然,作為教師本身應該不斷地學習新的知識,豐富自己的知識面,特別是IT這個行業,技術更新換代很快,教師們也需要跟上時代的步伐,不斷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保持與時代同步,才能讓學生不脫節。

四、結語

案例教學法在《計算機導論》應用后,效果良好,不但上課效果很好,學生能夠輕松地接受老師傳授的知識,而且提高了學生對計算機專業學習的積極性,案例教學方法較傳統的教學方法進行了改革和完善。對于《計算機導論》課程的教學,我們還需要不斷地進行完善,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我們要不斷地發現問題,正確地處理和改進問題,不斷地進步,為未來的教育事業做出自己的一份貢獻。

作者:袁露 李佳航 鐘表 宋琳 單位:江西農業大學

第2篇

關鍵詞:翻譯碩士專業學位教育理念,術語課程

中圖分類號:H083;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578(2012)06-0015-05

Discussion on the Necessity of Terminology Training for MTI Students

LENG Bingbing

Abstract: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erminology courses offered by 18 foreign universities for their translation/interpretation graduate programs,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that terminology training is indispensible for MTI students in China. The author also suggests principles for the design of MTI terminology course.

Keywords: MTI teaching principle, terminology courses, necessity

引 言

翻譯碩士專業學位(Master of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簡稱MTI)是2007年1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為應對我國對應用型高層次專門人才的需求,批準設置的碩士專業學位[1]。目前全國已有159所高校取得試點資格。翻譯碩士專業學位作為國內高等教育的新生事物,旗幟鮮明地提出其不同于傳統學術型翻譯碩士的教學理念。近兩年來以《中國翻譯》為代表的期刊討論中國翻譯碩士專業學位辦學宗旨、教學方法等內容已經成為時下翻譯界最熱的話題之一。

當前翻譯碩士的教學理念已日趨清晰,穆雷在2012年中國職業翻譯交流大會發言中指出:“翻譯碩士專業學位的教學理念是關注翻譯行業需求和職業翻譯從業者的素質培養,以職業翻譯從業者的標準為培養目標,建立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職業翻譯人才培養機制。”[2] 翻譯碩士專業學位教育的目標在于培養語言服務行業和產業所需人才,而今天的語言服務產業是曾經的翻譯作坊無法比擬的,其時效性和規模性導致了為提高翻譯質量與效率而出現的職能專業化分工。

“不管是一般性譯者,專業性譯者,還是字幕譯者、本地化操作人員,譯者都在依次履行以下職能:譯前準備人員、檔案員——資料員、術語專家、慣用語專家、校對人員、審校人員、編輯、掌握多種工具的電腦排版專家和管理者(管理譯者和翻譯任務)。一名譯者在履行翻譯服務承諾的過程中,同時肩負若干職能。在恰當的環境下,這些職能還會演變成對應的翻譯的不同職業。這種演變,在翻譯的各部門,尤其是在提供語言服務的行業中得到了體現。”[3]

本地化教學的探討和以翻譯技術和項目管理為內容的本地化培訓的開展就是翻譯碩士專業學位人才培養理念的集中體現。翻譯行業高度的專業化導致了譯員的不同職能,以翻譯技術和項目管理為特征的本地化技能培訓為翻譯碩士專業學位學生在語言服務產業中擁有排版專家和管理者的職業技能打下了基礎。

本文筆者要探討的問題是:以譯員職業能力培養為教學理念的翻譯碩士專業學位課程體系中是否應該有“譯員術語能力培養”的一席之地呢?為提高翻譯碩士專業學位學生的職業能力,我們需要對其進行全面的培訓,但近兩年討論翻譯碩士專業學位術語教學的文章并不多見。本文將基于前人關于國外大學開設術語課程的引介成果,梳理總結國外術語課程在“開課層次”“課程共性”和“校企合作”三方面的情況,來證實術語教學應該并且進入我國翻譯碩士課程體系,并就翻譯碩士專業學位術語課程的開設原則作簡要探討。

一 翻譯碩士專業學位教育開設術語課程的必要性

1.必要性一:翻譯碩士專業學位課程體系的內在需求

穆雷、王巍巍在討論如何通過課程設置落實翻譯碩士專業學位培養模式,如何在翻譯碩士專業學位教育中體現專業化和職業化特色等問題時,列出翻譯碩士專業學位試點學校的八個辦學選擇方向,其中有六個方向,即通用翻譯、法律翻譯、商務翻譯、傳媒翻譯、計算機輔助翻譯、科技翻譯、翻譯管理對應的課程組都建議學生研修“術語學”課程[4]。翻譯碩士專業學位教育指導委員會要求各個高校結合本校學科特色進行辦學,從以上75%的特色方向都建議開設術語學課程來看,研究翻譯碩士專業學位課程體系中的術語課程非常有必要。

又如,現今學界和翻譯界對翻譯碩士專業學位課程培養體系中的一個討論熱點是翻譯碩士專業學位學生畢業論文的撰寫,因為“目前迫在眉睫的問題是建立學位論文的具體寫作模式、明確評審標準”[5]。陳琳、章艷在當下認同的四種方式(重要崗位的實習報告、翻譯實踐報告、翻譯實驗報告和翻譯調研報告)基礎上提出了“翻譯述評”的寫作模式,他們不僅對文本翻譯的述評寫法做了分析,還將術語翻譯述評作為翻譯碩士專業學位畢業論文的一種可能范式。同時指出“術語翻譯的寫作模式還沒有付諸實踐,囿于認識的局限,具體的框架還有待于進一步充實” [5]。由此可見, 翻譯碩士專業學位課程體系中的術語課程研究應當有所作為。

2.必要性二:語言服務產業的重要環節

翻譯碩士專業學位人才可能成為語言服務產業中的各類從業者,如軟件編制者、術語專家、項目管理者、譯員(口、筆譯)、測試人員等。在翻譯部門或翻譯企業中,術語專家可以被稱為“術語表制作者”。隨著各種翻譯輔助系統的開發和對術語一致性與準確性要求的提高,翻譯項目提供者的需求遠不止對材料進行翻譯。他們對術語的重視度逐漸提高,將其視為頭等重要的材料,并要求對術語進行特殊處理。正因為如此,即使翻譯的各個部分已普遍開始使用輔助系統和翻譯機器,術語專家的工作仍必不可少[3]。術語專家作為語言服務產業上不可或缺的職業角色,應該成為“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翻譯碩士專業學位的人才培養目標之一。

二 翻譯碩士專業學位教育開設術語課程的可行性參照

國內術語學專家梁愛林、鄧愉聯介紹國際上5所歐美大學的術語教育情況[6];李健民還調查了德國15所高校及奧地利和瑞士5所高校開設的術語課程[7]。在此我們來梳理這23所國外大學(兩份調查都介紹了德國科隆應用科學大學和奧地利維也納大學)的術語學課程,從“開課層次”“課程共性”和“校企合作”三個角度入手,來論證:參照國外大學的術語課開設經驗,具有一定特色的術語課程是符合我國翻譯碩士專業學位“聯系產業”“突出職業能力培養”和“注重實用性課程”的教育宗旨,具有開設的可行性。

1.開課層次

在李健民調查的德國15所開設術語課的高校中,有10所術語課程是針對翻譯碩士層次,有3所高校術語課程不僅開在翻譯碩士層次,而且還用于翻譯本科;奧地利排名前三位的大學也都在翻譯碩士層次開設術語課程;還有瑞士的兩所大學同樣如此。根據梁愛林、鄧愉聯的引介,美國肯特州立大學在翻譯碩士層次也開設了術語理論和實踐課程。因此23所高校中設有翻譯碩士項目的18所高校,都開設了各具特色的術語課程。由此,我們可以得到結論:在歐美大學的翻譯碩士項目中,為翻譯碩士培訓術語能力是一種廣泛的做法。

2.術語課程共性

為便于分析、總結規律,我們將18所高校翻譯碩士項目開設的術語課內容整理如下:1)德國安哈特專業學院:術語的收集整理方法和術語工作的原理;2)柏林洪堡大學:術語工作的基本概念與方法導論、建立術語庫和術語工作實踐;3)海德堡大學:開設與翻譯相關的術語工作課程,內容包括術語工作的理論、方法和實踐;4)西爾德斯海姆大學:術語工作方法導論課程,理論與實踐相結合;5)科隆應用科學大學:有4個主要課程模塊組成,包括術語科學的基礎學習,計算機化的術語工作,術語工作的課題實踐及術語學論文;6)萊比錫大學:面向翻譯的計算機輔助術語學,傳授術語學工作的基本理論與方法;7)馬格德堡專業學院:術語學工作方法導論、普通術語學課程;8)美茵茨大學:術語學和計算機輔助術語學的深化知識;9)慕尼黑語言與口譯學院:專業翻譯領域的術語工作所必需的基本方法;10)慕尼黑專業學院:術語工作導論;11)慕尼黑外語學院:面向高級口、筆譯人員的職業培訓;12)薩爾布呂肯大學:包括術語工作方法導論、應用術語管理軟件的實踐工作;13)維也納大學:包括術語數據庫的創建與有效的使用方法、在線的術語表、學生日后從事翻譯職業后的發展等,教師時時刻刻都在關注術語學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平衡關系;面向譯員的課程還著重探索如何利用好新的技術,如機助翻譯系統、聯機(在線)使用翻譯與術語的工具和術語庫管理系統等;14)美國肯特州立大學:為了把更多的內容融合或者壓縮到現行的課程設置中,教學大綱規定的主要內容有術語管理基本原則和問題導論、術語數據庫管理入門、術語管理實踐應用(包括練習)、術語庫的準備(大約50個術語條目)、因特網通訊和萬維網研究、術語與翻譯管理的高級應用(如翻譯記憶系統和機器翻譯);15)格拉茨大學:面向翻譯的術語工作實踐教學,工作成果可在最后的考試中作為輔助工具使用;16)茵斯布魯克大學:術語工作方法導論,包括3個部分——針對概念的術語工作方法(理論部分)、術語工作實踐中的具體問題、術語管理系統和翻譯相關軟件方案;17)日內瓦大學:術語學與術語工作方法導論,以及用于翻譯和術語工作的計算機輔助工具課程;18)蘇黎世應用科學大學在術語學導論講座的基礎上,輔之以術語工作、術語學相關工具等實踐課程,全面傳授術語學理論與實踐知識。

通過比較分析發現:術語工作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計算機輔助術語管理、術語數據庫的創建與有效的使用方法、(在線)使用翻譯與術語的工具和術語庫管理系統是大多數翻譯碩士項目設定的課程。特別是美國肯特州立大學、德國科隆應用科學大學和奧地利茵斯布魯克大學的教學方案注重術語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和計算機化的術語工作,具有以上高校術語教學的典型特征。

3.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我國翻譯碩士專業學位教學的主要特征之一。在調查的23所大學中,有3所大學的術語學教學活動提及與企業掛鉤。其一是奧地利的維也納大學,該校與聯合國駐維也納的機構等單位合作,開展面向高級翻譯的術語教育,將學術研究與服務社會相結合。其二是奧地利的茵斯布魯克大學,學生在碩士論文的選題中,總是盡量選取那些必須對概念和名稱進行雙語術語處理且有具體需求企業的專業領域,作為論文工作的研究對象。經導師同意,論文的研究工作可以作為第三方委托的研究項目來完成[7]。其三,芬蘭瓦薩大學與同行或者業界展開課題合作對術語學的教學起著明顯的促進作用,例如瓦薩大學的在職術語學培訓計劃就是與諾基亞(Nokia)電訊公司和ABB公司(電力和自動化技術領域的全球領先公司)聯合籌劃的產物。此外該校與芬蘭一家ABB分公司還有用術語分析的方法為公司開發新的文獻著錄系統的橫向課題[6]。

根據以上對國外大學術語課程的開課層次、課程共性和校企合作三個問題的分析總結,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國外翻譯碩士項目中開設的術語課程完全符合我國翻譯碩士專業學位“職業性、實踐性和開放性”的教學理念,可以成為我國翻譯碩士專業學位術語課程設置的有力參照。

三 翻譯碩士專業學位術語課程設計原則的思考

關于翻譯碩士專業學位術語課程的內容,一方面我們可以參照以上18所國外大學翻譯碩士項目共同的術語課程內容來設定;另一方面我們應該按照語言服務產業中術語專家的崗位職責描述來安排。正如穆雷所說:“清晰地描述崗位的工作任務,分析具體工作任務所需的職業能力,把握這些崗位的人才規格要求,以進行與人才規格具有內在一致性的課程設置和課程內容選擇”[2]。翻譯部門或翻譯企業的術語專家,其崗位職責一般包括:1)找出所有現存的術語資源;2)找到資源,尤其還要找到能夠回答術語問題的信息提供者,這些問題來自企業內部的所有待譯文件,有時甚至來自外包的翻譯資料;3)創建翻譯記憶庫并及時更新;4)創建譯前詞典;5)創建翻譯企業或部門的術語資源,并及時更新;6)就術語的選擇向譯者提供建議,尤其在使用標準、本地化的地道用法和新詞的使用方面提出建議;7)簡化資料查閱,更新資料并補充企業或部門的術語資料;8)告知譯者所有與術語相關的問題:新出版的詞典、使用標準、修訂后的內容、客戶評價、典型問題的解決等[3]。

此外,梁愛林曾從術語的屬性出發,深刻地論證了中國術語學教育應注意的兩個問題——“術語教學要做需求分析”和“術語學教育的目標是提高術語能力”[8],由此我們反思翻譯碩士專業學位課程體系中術語教學開展的原則,可以得到如下啟發:第一,翻譯碩士專業學位術語培訓要注意理論和實踐的結合,只有獲取了比較系統全面的術語學知識與理論,包括術語工作的方法與原則并且有實踐的經驗與能力,才能夠成為合格的術語工作者。目前北京大學、南開大學、山東師范大學和西安外國語大學僅在翻譯技術類課程中開設術語管理或術語工具課程,無法真正打造學生的術語能力,我國高校的翻譯碩士課程體系應當開設獨立的、理論和實踐平衡的術語課程。第二,翻譯碩士專業學位術語教學要重視機輔教學: 翻譯碩士專業學位主要為語言服務行業培養人才,考慮到語言服務行業的翻譯流程特點,翻譯碩士專業學位機輔術語教學將直接服務于人才的職業能力培養。特別要將教會學生使用術語工具、能用計算機化的術語工具開展術語管理、利用好在線的術語資源和術語產品作為首要的教學任務。翻譯碩士專業學位術語課程中的機輔內容可與現有的翻譯技術課程打通,以共享師資。第三,翻譯碩士專業學位教育培養的是面向語言服務產業的職業化和專業化的翻譯人才,這類人才更重要的是要依靠術語工作者的工作成果(如術語庫、詞典)或者系統化的術語工作成果。因此針對翻譯碩士專業學位學生的術語培訓,應該在傳授基本的術語學理論、方法與原則基礎之上,突出實踐性和術語使用的標準化,并且應根據不同的學科領域,即翻譯碩士專業學位各試點學校的辦學方向,安排個性化的案例教學內容等。

四 結 語

本文從翻譯碩士專業學位職業性的教育理念出發,基于前人對國際上18所大學在翻譯碩士層次開設術語課程的情況引介,提出并論證了術語教學進入我國翻譯碩士課程體系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此外還就術語課程開設原則提出了一孔之見。鑒于許多高校還沒有開設術語課,為翻譯碩士專業學位課程體系培養術語課師資就成為當務之急。慶幸的是,與本地化課程相比,我們開設術語課的前期基礎要厚得多。此前,許多前輩都曾提出在中國大學開展術語課的構想,而且他們對教材、師資、教學法等實際問題也曾討論過,而今面對翻譯碩士專業學位課程體系中的術語課程這樣一個更加具體的目標,筆者認為這是術語教學進入大學講臺、術語學在翻譯界取得學術地位的一次契機。在此筆者分析討論了在翻譯碩士專業學位培養體系中開設術語學課程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希望能夠引起更多的專家學者關注翻譯碩士專業學位術語學課程,以實現一直以來術語學同人在大學開設術語課的夙愿,同時也能為培育我國高層次、職業化、專門化的翻譯人才這一跨學科的事業盡一份力量。

參 考 文 獻

[1][EB/OL].[2012-10-19].http:///view/2381566.htm.

[2]穆雷.翻譯的職業化與職業翻譯教育[J].中國翻譯,2012(4):14.

[3]達尼爾,葛岱克.職業翻譯與翻譯職業[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1:48-49,57,52.

[4]穆雷,王巍巍.翻譯碩士專業學位教育的特色培養模式[J].中國翻譯,2011(2):31-32.

[5]陳琳,章艷.翻譯碩士專業學位論文“翻譯述評”的撰寫模式研究[J].中國翻譯,2011(6):49.

[6]梁愛林,鄧愉聯.談國外大學的術語學教學[J].中國科技術語,2007(6):5-8.

第3篇

關鍵詞:案例教學法;車輛工程專業導論;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42.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48-0180-02

一、引言

目前很多高校大學生學習方式單一、被動,缺少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這樣的教學方法既不適應以知識創新為需求的社會發展,更不利于培養能力強的應用型人才。我校2015版的培養方案中要求各專業開設新生專業導論課,以激發大一新生探索學科奧秘的興趣,引導學生按照學科專業的特點和要求開展學習。因此,為了改變目前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在專業導論課程中顯得尤為重要[1]。

案例教學法是在教師指導下,根據教學目的和要求,組織學生通過對案例的調查、閱賣、思考、分析、討論和交流等活動,提高他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加深他們對基本原理和概念理解的一種特定教學方法[2]。案例教學法是以培養學生能力為核心的新型教學法,它與傳統教學中一味突出教師的單一主體地位、強調單向交流、教材多年不變等有很大不同[3]。

二、《車輛工程導論》課程案例教學法的實施過程

1.選擇和制定案例。案例教學法需要搜集很多案例,這個過程雖然煩瑣但是非常重要。然后,根據教學需要,對搜集到的案例進行選擇和整理。選擇的案例必須和教學內容的關聯度大,而且成一個系統,起到案例為教學服務的作用。圖1列出了《車輛工程專業導論》課程中所用的案例。

2.案例實施和組織過程。在案例實施過程中,可從以下三方面進行:(1)從案例開始,引出課程新內容。在開始某一章新內容教學時,可以先給出一個案例,通過對案例的分析、溫習已學過的知識,然后提出新問題,把學生的思路引導到要講的新內容上,從而把前后兩次課的內容銜接起來。(2)以案例作為課堂的主線。給出案例之后,需要精心設計針對該案例的提問,這些問題一定要圍繞本節課所要講授的理論知識,讓學生通過解決一個個的問題而逐步掌握全部理論知識,這樣才能不斷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3)以案例結束,突出教學重點。在案例教學中,教師應始終貫徹啟發式教學思想,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選取恰當的案例,采用多種多樣的教學形式來分析案例,做到有的放矢。

三、案例教學法實施后的效果

案例式教學引入本校2015級《車輛工程導論》課程后,受到學生的普遍歡迎,起到了以下效果。

1.能夠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運用案例教學法,在問題的引導下,促使學生去認真思考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得到提高[4]。通過該種教學方法在2015級車輛工程專業導論課程的實施,學生的學習興趣濃厚,上課積極性很高,幾乎沒有缺席的學生,出勤率在100%。

2.能夠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案例教學法能讓學生在學習中學會思考問題,而且能把學到的知識綜合運用起來,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5]。該種教學方法在2015級車輛工程專業導論課程的實施中,剛開始利用案例教學時,大部分時間都是教師在講,學生不知道怎樣參與到課堂中,參與討論的積極性也不高。通過幾個案例的講解,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后面的課程中利用案例講解時,首先讓學生提前預習,查閱相關資料,在課堂中學生會踴躍發言,課堂氣氛活躍了不少。學生的考核是以寫論文的方式進行,通過一個學期的訓練,從學生提交的論文來看,大部分學生都能歸納總結2500字左右的與課程內容相關的知識點,有些學生還加入了自己的想法,對于大一學生來說非常不錯。因此,通過案例教學方法的實施,對學生各種能力的提高非常有幫助。

參考文獻:

[1]唐金花,王奎洋.高校“汽車概論”公選課的教學改革與探討[J].江蘇技術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15(4):50-53.

[2]葉敏芳.初探案例式教學在汽車構造課中的運用[J].科技創新導報,2010,(28):171-172.

[3]鄒鳳華,谷赫.案例式教學法在計算機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5,(3):33-34.

第4篇

論文關鍵字:計算科學計算學科計算機語言計算機軟件網絡和病毒

論文摘要:計算科學主要講述了一種科學的思想方法,計算科學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識它的發展主線、學科分支、還有計算科學的特點、發展規律和趨勢。

引言:隨著存儲程序式通用電子計算機在上世紀40年代的誕生,和計算科學的快速發展以及取得的大量成果。計算科學這一學科也也應運而生。《計算科學導論》正如此書的名字,此書很好的詮釋了計算科學這一學科,并且指導了我們應如何去學好這一學科。使得我們收獲頗多。并且讓我深深的反思了我的大學生活。正如趙老師書中所講的:“計算科學是年輕人的科學,一旦你選擇了計算科學作為你為之奮斗的專業類領域,就等于你選擇了一條布滿荊棘的道路。一個有志于從事計算科學研究與開發的學生,必須在大學幾年的學習中,打下堅實的基礎,才有可能在將來學科的高速發展中,或在計算機產品的開發和快速更新換代中有所作為。

<一>什么是計算科學和它的來歷

計算科學主要是對描述和變換信息的算法過程,包括其理論、分析、設計、效率分析、實現和應用的系統研究。全部計算科學的基本問題是,什么能(有效的)自動運行,什么不能(有效的)自動運行。本科學來源于對數理邏輯、計算模型、算法理論、自動計算機器的研究,形成于20世紀30年代的后期。

隨著存儲程序式通用電子計算機在上世紀40年代的誕生,人類使用自動計算裝置代替人的人工計算和手工勞動的夢想成為現實。計算科學的快速發展以也取得大量成果,計算科學這一學科也也應運而生。

<二>計算科學的發展

a、首先先介紹圖靈機

圖靈機的發明打開了現代計算機的大門和發展之路。圖靈機通過一條兩端可無限延長的袋子,一個讀寫頭和一組控制讀寫頭的(控制器)組成它有一個狀態集和符號集,而此符號集一般只使用0和1兩個符號。而就是這個簡潔的結構和運行原理隱含了存儲程序的原始思想,深刻的揭示了現代通用電子數字計算機的核心內容。現在通用的計算機是電子數字計算機,而電子數字計算機的發展是建立在圖靈機的基礎之上。他的二進制思想使計算機的制作的簡化成只需兩個穩定態的元器件。這在今后的計算機制作上無論是二極管或集成電路上都顯示了明顯的優越性。

b、計算機帶動的計算學科

1946年隨著現代意義上的電子數字計算機ENIAC的誕生。掀起了社會快速發展的嶄新一頁。計算機工作和運行就擺在了人們的面前。

1、計算機語言

我們要用計算機求解一個問題,必須事先編好程序。因此就出現了最早的機器指令和匯編語言。20世紀50年代后,計算機的發展步入了實用化的階段。然而,在最初的應用中,人們普遍感到使用機器指令編制程序不僅效率低下,而且十分別扭,也不利于交流和軟件維護,復雜程序查找錯誤尤其困難,因此,軟件開發急需一種高級的類似于自然語言那樣的程序設計語言。1952年,第一個程序設計語言ShortCode出現。兩年后,Fortran問世。作為一種面向科學計算的高級程序設計語言,Fortran的最大功績在于牢固地樹立了高級語言的地位,并使之成為世界通用的程序設計語言。Algol60的誕生是計算機語言的研究成為一門科學的標志。該語言的文本中提出了一整套的新概念,如變量的類型說明和作用域規則、過程的遞歸性及參數傳遞機制等。而且,它是第一個用嚴格的語法規則——巴科斯范式(BNF)定義語言文法的高級語言。還有用于支持結構化程序設計的PASCAL語言,適合于軍隊各方面應用的大型通用程序設計語言ADA,支持并發程序設計的MODULA-2,支持邏輯程序設計的PROLOG語言,支持人工智能程序設計的LISP語言,支持面積對象程序變換的SMALLTALK、C等。

2、計算機系統和軟件開發方法

現代意義上的計算機絕不是一個簡單的計算機了而也包括了軟件(系統軟件、應用軟件)。各種各樣的軟件使得計算機的用途大大增強。而軟件開發也成為了一個重要課題和發展方向。軟件開發的理論基礎即是計算模型。隨著計算機網絡、分布式處理和多媒體的發展。在各種高級程序設計語言中增加并發機構以支持分布式程序設計,在語言中通過擴展繪圖子程序以支持計算機圖形學程序設計在程序設計語言中已非常的流行。之后,在模數/數模轉換等接口技術和數據庫技術的支持下,通過擴展高級語言的程序庫又實現了多媒體程序設計的構想。進入20世紀90年代之后,并行計算機和分布式大規模異質計算機網絡的發展又將并行程序設計語言、并行編譯程序、并行操作系統、并行與分布式數據庫系統等試行軟件的開發的關鍵技術依然與高級語言和計算模型密切相關,如各種并行、并發程序設計語言,進程代數,PETRI網等,它們正是軟件開發方法和技術的研究中支持不同階段軟件開發的程序設計語言和支持這些軟件開發方法和技術的理論基礎----計算模型

3、計算機圖形學

在計算機的硬件的迅速發展中。隨著它的存儲容量的增大,也掀起了計算機的巨大改革。計算機圖形學、圖像處理技術的發展,促使圖形化界面的出現。計算機圖形學是使用計算機輔助產生圖形并對圖形進行處理的科學。并由此推動了計算機輔助設計(CAD)、計算機輔助教學(CAI)、計算機輔助信息處理、計算機輔助測試(CAT)等方向的發展。圖形化界面的出現,徹底改變了在一個黑色的DOS窗口前敲代碼輸入控制命令的時代。同時也成就了一個偉大的公司Microsoft。

4、計算機網絡

隨著用戶迫切需要實現不同計算機上的軟硬件和信息資源共享。網絡就在我們的需求中誕生了。網絡的發展和信息資源的交換使每臺計算都變成了網絡計算機。這也促進計算機的發展和廣泛應用。

<三>計算機學科的主線及發展方向

圍繞著學科基本問題而展開的大量具體研究,形成學科發展的主流方向與學科發展主線和學科自身的知識組織結構。計算學科內容按照基礎理論、基本開發技術、應用以及他們與硬件設備聯系的緊密程度分成三個層面:

1、計算科學應用層

它包括人工智能應用與系統,信息、管理與決策系統,移動計算,計劃可視化,科學計算機等計算機應用的各個方向。

2、計算科學的專業基礎層

它是為應用層提供技術和環境的一個層面,包括軟件開發方法學,計算機網絡與通信技術,程序設計科學,計算機體系結構、電子計算機系統基礎。

3、計算科學的基礎層

它包括計算科學的數學理論,高等邏輯等內容。其中計算的數學理論涵蓋可計算性與計算復雜性理論形式語言與計算機理論等。

<四>計算機的網絡的發展及網絡安全

(1)計算機網絡與病毒

一個現代計算機被定義為包含存儲器、處理器、功能部件、互聯網絡、匯編程序、編譯程序、操作系統、外部設備、通信通道等內容的系統。

通過上面定義,我們發現互聯網絡也被加入到計算機當中。說明了網絡的重要以及普及性。21世紀是信息時代。信息已成為一種重要的戰略資。信息科學成為最活躍的領域之一,信息技術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現在互聯網絡已經廣泛應用于科研、教育、企業生產、與經營管理、信息服務等各個方面。全世界的互聯網Internet正在爆炸性的擴大,已經成為覆蓋全球的信息基礎設施之一。

因為互聯網的快速發展與應用,我們各行各業都在使用計算機。信息安全也顯得格外重要。而隨著計算機網絡的發展,計算機網絡系統的安全受到嚴重的挑戰,來自計算機病毒和黑客的攻擊及其他方面的威脅也越來越大。其中計算機病毒更是很難根治的主要威脅之一。計算機病毒給我們帶來的負面影響和損失是刻骨銘心的,譬如1999年爆發的CIH病毒以及2003年元月的蠕蟲王病毒等都給廣大用戶帶來巨大的損失。

我們想更好的讓計算機為我們服務,我們就必須很好的利用它,利用網絡。同時我們也應該建立起自己的防護措施,以抵抗外來信息的侵入,保護我們的信息不受攻擊和破壞。

(2)計算機病毒及它的防范措施:

計算機病毒是一組通過復制自身來感染其它軟件的程序。當程序運行時,嵌入的病毒也隨之運行并感染其它程序。一些病毒不帶有惡意攻擊性編碼,但更多的病毒攜帶毒碼,一旦被事先設定好的環境激發,即可感染和破壞。

<一>、病毒的入侵方式

1.無線電方式。主要是通過無線電把病毒碼發射到對方電子系統中。此方式是計算機病毒注入的最佳方式,同時技術難度也最大。可能的途徑有:①直接向對方電子系統的無線電接收器或設備發射,使接收器對其進行處理并把病毒傳染到目標機上。②冒充合法無線傳輸數據。根據得到的或使用標準的無線電傳輸協議和數據格式,發射病毒碼,使之能夠混在合法傳輸信號中,進入接收器,進而進人信息網絡。③尋找對方信息系統保護最差的地方進行病毒注放。通過對方未保護的數據鏈路,將病毒傳染到被保護的鏈路或目標中。

2.“固化”式方法。即把病毒事先存放在硬件(如芯片)和軟件中,然后把此硬件和軟件直接或間接交付給對方,使病毒直接傳染給對方電子系統,在需要時將其激活,達到攻擊目的。這種攻擊方法十分隱蔽,即使芯片或組件被徹底檢查,也很難保證其沒有其他特殊功能。目前,我國很多計算機組件依賴進口,困此,很容易受到芯片的攻擊。

3.后門攻擊方式。后門,是計算機安全系統中的一個小洞,由軟件設計師或維護人發明,允許知道其存在的人繞過正常安全防護措施進入系統。攻擊后門的形式有許多種,如控制電磁脈沖可將病毒注入目標系統。計算機入侵者就常通過后門進行攻擊,如目前普遍使用的WINDOWS98,就存在這樣的后門。

4.數據控制鏈侵入方式。隨著因特網技術的廣泛應用,使計算機病毒通過計算機系統的數據控制鏈侵入成為可能。使用遠程修改技術,可以很容易地改變數據控制鏈的正常路徑。

<二>病毒攻擊的防范的對策

1.建立有效的計算機病毒防護體系。有效的計算機病毒防護體系應包括多個防護層。一是訪問控制層;二是病毒檢測層;三是病毒遏制層;四是病毒清除層;五是系統恢復層;六是應急計劃層。上述六層計算機防護體系,須有有效的硬件和軟件技術的支持,如安全設計及規范操作。

2.嚴把收硬件安全關。國家的機密信息系統所用設備和系列產品,應建立自己的生產企業,實現計算機的國產化、系列化;對引進的計算機系統要在進行安全性檢查后才能啟用,以預防和限制計算機病毒伺機入侵。

3.防止電磁輻射和電磁泄露。采取電磁屏蔽的方法,阻斷電磁波輻射,這樣,不僅可以達到防止計算機信息泄露的目的,而且可以防止“電磁輻射式”病毒的攻擊。

4.加強計算機應急反應分隊建設。應成立自動化系統安全支援分隊,以解決計算機防御性的有關問題。

很多公司都有因為電腦被入侵而遭受嚴重經濟損失的慘痛經歷,不少普通用戶也未能避免電腦被破壞的厄運,造成如此大損失的并不一定都是技術高超的入侵者所為,小小的字符串帶給我們的損失已經太多。因此,如果你是數據庫程序開發人員、如果你是系統級應用程序開發人員、如果你是高級計算機用戶、如果你是論壇管理人員......請密切注意有關字符漏洞以及其他各類漏洞的最新消息及其補丁,及時在你的程序中寫入防范最新字符漏洞攻擊的安全檢查代碼并為你的系統安裝最新的補丁會讓你遠離字符帶來的危險。經常殺毒,注意外來設備在計算機上的使用和計算機對外網的鏈接。也可以大大有效的避免計算機被攻擊。

第5篇

關鍵詞:微課;課堂教學;計算機教學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論文編號:1674-2117(2016)02-0101-03

目前,高校計算機課程內容多、操作性強,學生需要在教師的指導下,反復地操作練習才能夠扎實掌握具體操作,然而由于課時的限制,教師要想重復地給學生講解是不可能的事情,而且,這樣也會使教師和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變得疲憊不堪,進而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無法達到預期的學習效果。[1]因此,筆者在計算機課程的教學過程引入微課,這樣既能夠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的需求,又能為學生提供反復觀看學習的機會,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微課在計算機教學中的應用

微課是以視頻為主要載體,記錄教師在課堂內外教育教學過程中圍繞某個知識點(重點、難點、疑點)或教學環節而開展的精彩教與學的活動全過程。[2]微課作為一種新型教學資源,其短小精悍的教學視頻以新穎活潑的形式吸引學生的眼球,讓學生能在快節奏的生活中充分利用零碎時間,隨時隨地進行學習和思考。[3]它最大的特點:一是以視頻為呈現方式;二是凸顯課程的“微”。這里的“微”是微小、碎片化,能讓學習者借助移動技術和設備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以任何方式學習。

如今,計算機、互聯網、移動設備及移動網絡的普及為微課的應用提供了先決條件,特別在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方面尤為明顯。針對教學內容中的重點和難點,教師可以將其制作成微課,共享在網上或讓學生拷貝到手機里,使學生可以隨時隨地點播觀看、學習。從教與學的角度來看,微課在計算機教學中的應用可以分為兩個方面,一是用于教師新授課,二是用于學生自主學習、移動學習。

微課用于新授課

根據教學過程劃分,微課用于新授課包括五個環節,即課前預習、導入新課、知識理解、練習強化及總結拓展。

1.課前預習

計算機課程與其他課程比較,涉及具體的事物較多,實踐性、操作性較強,如果學生沒有認真預習準備,經常會造成在課堂學習過程中一知半解。因此,教師可以根據學生所學過的基礎知識及新課所需的銜接知識內容制作微課,并讓學生提前觀看、學習,為學習新知識做準備。例如,筆者在講解計算機硬件部分時,受實訓條件的限制,不可能每位學生都能夠結合實物展開學習。同時,教師在展示單個零件的內部構造及拆裝步驟時,也很難顧及全部學生。因此,筆者將計算機硬件構成部分制作成微課,讓學生在課前自主了解硬件的構成和形態。這樣通過微課的學習,學生對所要學習的硬件知識就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也就不會覺得課堂上教師講授的知識過于抽象。

2.導入新課

由于計算機課程的應用性較強,教師可以根據授課內容以及在現實中的應用制作新穎的、啟發式的微課,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新課的講解做鋪墊。例如,在講解計算機性能時,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觀看設計好的微課,并拋出問題:在購買計算機時,你是選擇內存容量大、硬盤存儲大、CPU(中央處理器)主頻高的計算機還是選擇配置較低的呢?全部學生都會選擇容量大、CPU主頻高的計算機。接著,教師拋出下一個問題:你們知道衡量硬盤和CPU的依據是什么嗎?通過這個問題,教師就可以順理成章地引出計算機硬件的相關概念,即字長、時鐘主頻、存儲單位。

3.知識理解

在展開計算機教學時,教師可以先詳細地講解教學內容的重難點,接著通過典型案例引導學生探究學習。當學生自主探究或合作探究結束后,教師再播放微課視頻,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所學內容。例如,在講授“數據庫系統原理”時,觸發器、存儲過程、函數等概念及應用是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教師可以利用微課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并找出它們之間的區別。這樣通過自主探究,學生不僅可以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識點,而且能夠避免死記硬背相關概念而不知如何應用。同時,采用微課展現知識點的另一個優勢就是,在教學中,學生基礎水平參差不齊,基礎稍差的學生很可能不能快速地接受并理解教師所講的內容,而微課為這些“慢熱型”的學生提供了反復學習和課后鞏固的條件。

4.練習強化

計算機的一些理論課程內容較抽象,需要學生反復練習、強化才能熟記于心。有些學生的知識歸納總結能力相對較差,如果課后不加強練習鞏固,他們就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新知識的學習忘記先前所學的知識。因此,教師可以針對實際案例設計定量的、實用性較強的習題,并制作微課供學生學習,幫助學生復習所學知識。例如,“計算機網絡”課程,很多學生在學習網絡層和運輸層的時候,很可能會忘掉前面所學的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等知識,而這些知識又是相關的、系統的,這樣就會增加學習后續知識的難度。因此,教師要將一些練習制作成微課,即可以讓學生復習、鞏固已學知識,又可以使其不受課堂教學的時間束縛,很好地完成教學目標。

5.總結拓展

總結拓展環節的目的是引導學生總結知識重點及學習規律,幫助學生在已有的知識體系中納入新知識。因此,教師應設計一些能夠滿足不同層次學生需求的微課,并在每節課結束之前播放,以此來拓寬學生的學習視野。

例如,有些學生在計算機的實訓課上會表現出一個很大的缺點,即技能操作水平不夠靈活、熟練。在“數據庫系統原理”課上,教師通常會拿計算機技術與軟件專業技術資格(水平)考試中的數據庫系統工程師的相關習題來講解、操練。如果是平常練習時候做過的題目,學生做起來就會得心應手,但是同樣的知識點變換一下題目,他們就感覺無所適從。經筆者仔細觀察,發現這一部分學生很大程度上是死記硬背概念及具體操作步驟,而不是真正地掌握了知識點的應用。這樣,他們的操作技能就很難再進一步提高。而教師合理地運用微課,則能夠有效、及時地幫助學生總結所學知識,并將新知識轉化為技能。同時,對于那些知識掌握水平較高的學生,教師也可以布置更高層次的任務,將課堂所學的知識完全應用在實際操作中,進而提高所有學生的操作技能及教學效率。

微課用于學生自主學習、移動學習

高校計算機課程中,“計算機導論”是計算機專業的入門課程,在該課程有限的課堂教學中,不僅學生所要接受的知識點量大、分散、新舊知識交替,而且大學一年級的學生所掌握的計算機操作水平又參差不齊。因此,教師經常無法完成教學任務。然而,微課的出現,引發了課堂改革,即將整個教學切片,每個切片都是一個微課,且每個切片都是一個獨立的知識點,之間不存在聯系,形式可以是某一議題、某一重點或針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碰到的疑難問題來進行設計的。不同層次的學生可以根據自己掌握的情況選擇某一個微課自主學習,可以根據自己的掌握程度,調節、控制視頻的播放進度,且可重復播放,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在不同的層面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例如,在講解“計算機導論”時,“計算機工程”這個模塊,知識點涵蓋了CPU、存儲設備、輸入輸出設備等。因此,教師可以將每個知識點都制作成獨立的微課。有的學生可能在CPU的理解上感覺吃力,有的學生可能弄不清楚哪些設備是內存、哪些設備是外存,這些學生就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相應的微課展開學習。

經調查發現,現在大學生幾乎人手一部智能手機或者其他移動設備,因此,教師可將微課引進學生的視線,為學生開辟另一個學習的天地。微課的容量較小,學生可以將其存儲在手機等移動設備中,自主選擇學習時間和地點展開學習,只要學生自身有學習的愿望即可實現。例如,計算機技能一類的課程,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常常會出現課堂上學習結束就算完成學習任務的現象,有些學生不能透徹地理解知識原理,生搬硬套地進行操作,甚至有的學生在課堂上還沒領悟透徹就下課了。針對這些問題,教師可以設計多種形式的微課,并推送給學生,引導學生在課余時間根據自己的需要展開移動式學習,從而彌補傳統教學的不足,提高學習效率。

同時,在進行全校的公共計算機課程的教學改革的過程中,教師一方面可以與等級考試培訓做得比較好的企業合作,開發計算機等級考試APP學習軟件,把一些微課上傳至軟件系統,并增加練習功能,幫助學生復習舊知識、鞏固新知識。另一方面,可以構建專業的微課實訓教學平臺,同時提供手機APP軟件,并將一些實訓的內容分解,讓學生更加細致地了解實訓過程,提高實踐技能。

結語

微課作為一種在傳統的教學資源基礎上繼承和發展起來的新型教學資源和應用模式,它的應用還在起步階段。從教師的角度來看,在傳統的計算機課堂教學過程中引入微課,將對傳統的教學與教研方式進行革新,突破傳統的單一的計算機授課模式。微課的教學要求教師選取恰當的教學內容,抓住微課的核心理念,凸顯微課的“微”特征,并很好地與課堂教學實踐相結合,使教學更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從學生的角度來看,微課能夠更好地滿足學生對不同知識的個性化學習要求、按需學習,學生既能查缺補漏也可拓展學習空間,培養自己的自主學習能力。因此,微課勢必會成為學生學習計算機課程的一種新型的學習方式。

參考文獻:

[1]時軍艷,孔小婧.微課在高校計算機教學中的應用效果評價[J].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S5):311-312.

第6篇

關鍵詞:網絡工程;培養方案;人才培養;課程體系;實踐教學

中圖分類號:G43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7800(2012)008021202

作者簡介:趙卿松(1972-),男,碩士,武漢工程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計算機網絡、數據庫技術。

1專業培養方案的體系結構

根據素質教育和專業教育并重的原則,課程體系的設置以“低年級實行通知教育和學科基礎教育以提升學生素養,高年級實行有特色的專業教育以提升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為準則,構建理論教學平臺、實踐教學平臺和創新教育平臺。

理論教學平臺由三類課程組成:通識教育課程、學科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程。通識教育課程由公共基礎課和素質教育課兩個模塊組成;學科基礎課程按照學科大類安排學科基礎課程;專業課程則分為專業主干課和專業選修課兩個模塊。

實踐教學平臺由實訓、實驗和實習組成:①實訓包括:軍訓、綜合課程設計等;②實驗教學以課程內實驗為主,并開設一定比例的綜合性、設計性實驗等;③實習包括:認識實習、生產實習、畢業實習、畢業設計(論文)等環節。

創新教育平臺由課程創新教育、學術創新活動和實踐創新活動組成。課程創新教育包括學科前沿課程和創新教育課等;學術創新活動包括學科競賽、課外科技活動和創新性實驗計劃項目等;實踐創新活動包括以取得職業資格證書或企業培訓合格證為目的的各類專業技能培訓活動等。

2專業培養目標及課程體系

結合本校的實際情況及社會對網絡專業人才的需求,以培養“高級應用型網絡人才”為目標,具備計算機科學與網絡技術的基礎理論知識、具備網絡規劃設計及計算機網絡應用系統開發能力、具有網絡維護與管理專長、能從事網絡工程領域的科學研究、技術開發、管理維護等工作。

課程體系是專業培養方案的核心內容,是培養目標的具體體現,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學生的知識結構。按照學校整體的人才培養特色,結合學院目前的學科發展狀況,按照“寬口徑、厚基礎、重實踐、有特色”的培養原則,在課程設置方面認真考慮了以下幾點:

(1)由于網絡工程是多學科交叉融合的新興專業,因此,在計算機科學技術、數字通信技術、信息處理等方向上,設置了對應的專業核心基礎課程,以提高學生的適應性。

(2)課程設置強調了公共基礎和學科基礎的重要性,對重要的基礎課程給予了充足的學時。

(3)將方向的選修課程分為網絡規劃設計及管理、網絡信息處理兩部分,以適應社會對網絡工程專門人才的需求。網絡工程專業課程體系如表1。

表1網絡工程專業課程體系

作為工科專業,公共基礎課程的設置與其它工科專業類似,開設大學英語、數理、政治理論基礎和計算機基礎等課程。學科基礎課程除了電類基礎和計算機軟硬件系統基礎外,增加了網絡工程導論、計算機網絡和數字通信原理等課程,以補充學生在數字通信領域上的基礎知識,為進一步學習網絡工程的后繼課程打下良好的基礎。針對網絡規劃設計方向,在專業主干課和專業選修課中設置了現代通信技術、網絡操作系統、網絡規劃設計、現代網絡技術、網絡系統集成、網絡設備等課程,以培養學生在網絡組網和網絡規劃設計方面的能力;針對網絡信息處理方向則設置了網絡編程、網絡協議、網絡互聯技術、Linux系統管理、Linux程序設計、Java程序設計等課程,以培養學生在網絡應用程序設計與開發方面的能力。

3實踐教學環節

3.1課程內實驗

所有的學科基礎課程、專業主干課程和專業選修課程都設置了一定比例的實驗,課程內實驗以加深、鞏固對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掌握。課程內實驗以實驗項目的形式來組織,每個實驗項目占2學時或4學時,實驗項目分為基礎性實驗項目、設計性實驗項目或綜合性實驗項目,一般設計性或綜合性實驗項目的學時數占課程內實驗學時的30%~40%。

基礎性實驗項目主要是對課程所涉及到的基本原理與過程、基本方法進行實驗驗證,以消除學生對課程基本原理理解上的抽象性和神秘感。綜合性實驗項目以基礎性實驗項目的掌握為基礎,綜合運用課程涉及到的知識,以增強學生對課程基本原理的掌握并融會貫通,適用于數字通信原理、網絡操作系統、網絡規劃設計、現代網絡技術、網絡系統集成、網絡設備等課程學習過程中進行,為后繼的綜合課程設計打下基礎。設計性實驗項目也是以基礎性實驗項目的掌握為基礎,提出實驗任務與要求,由學生自主設計完成實驗任務的方案、實驗步驟和方法,適用于程序設計、計算機網絡、網絡編程、網絡協議、數據庫系統原理等課程學習過程中。通過設計類實驗項目的鍛煉,學生可以初步了解網絡應用系統開發的思路,掌握網絡程序設計的基本方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3.2綜合課程設計

綜合性的課程設計是一個重要的實踐環節,其目的是進一步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和專業知識綜合運用的能力。從第四學期開始至第七學期,開設了基礎軟件綜合設計、基礎硬件綜合設計、網絡工程綜合設計、網絡通信綜合設計、網絡應用綜合設計等綜合課程設計。每個綜合課程設計集中安排在學期末,占2周時間,為了更好滿足學生的興趣,采用教師給出多個設計題目供學生選擇這種雙向選擇的方式。同時要求課程設計指導教師的最多指導學生的人數不能超過30人,以保證教師對學生的指導效果。

為培養學生的論文書寫能力,要求學生書寫完整的綜合設計報告,包括課題背景、設計簡介及設計方案論述、詳細設計、設計結果及分析、總結等內容;為保證綜合設計的質量,安排了綜合設計答辯環節,答辯中由學生先對設計的內容進行闡述和演示,然后答辯教師針對設計內容隨機提問,以考察設計完成情況。綜合設計成績評判由平時表現、完成情況、報告質量和答辯情況等內容按照一定比例組成,能比較客觀地評價學生完成綜合設計質量。

3.3實習與畢業設計

為讓學生接觸社會,體驗未來就業單位的工作環境和實際項目開發過程,從三年級上學期開始分別組織3次實習,即認識實習、生產實習和畢業實習。

認識實習安排在第五學期初,占2周時間,參觀IT企業或事業單位的科研環境或辦公網絡環境,見識不同廠家或品牌的網絡設備(如交換機、路由器、服務器等)及網絡應用系統的應用情況或研發過程,以增強學生對專業的興趣,為后續專業課程的學習增加感性認識。

生產實習和畢業實習安排在第七學期和第八學期初,各占3周時間,為了保證實習的效果,與IT企業或思科認證培訓機構合作,建立了多個校外實習基地,讓學生參與到組網工程、網絡管理與維護和網絡軟硬件系統開發等項目中。特別是在與思科認證培訓機構的合作過程中,充分利用他們的師資與設備資源,很好地克服了我校網絡組網設備不足的缺陷,為學生提供了一個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平臺。

畢業設計為網絡工程專業學生在畢業前提供了一次綜合性專業技術實踐鍛煉,畢業設計課題圍繞網絡規劃設計與網絡信息處理兩個方向展開,畢業設計周期為14周左右,包括選題、開題、課題任務的完成、書寫畢業設計論文和論文答辯等環節。我們將校企合作方式也引入到畢業設計環節中,對部分學生實行校內和校外指導教師共同指導的方式,真題真做,以達到在完成畢業設計任務的同時,解決企業某方面實際問題的目的。

4結語

網絡工程專業是在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通信等專業基礎上經過發展逐步形成的專業,作為一個實用性強、服務面廣的專業,在人才培養過程中不能簡單地套用傳統計算機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需要根據專業特點不斷地摸索、循序漸進和逐步完善。

參考文獻:

\[1\]王春枝,李紅.網絡工程專業培養方案探索與實踐\[J\].計算機教育,2010(23).

第7篇

關鍵詞:“教學做評”一體化教學模式;啟發教學;任務驅動;分組教學;過程化考核標準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6)31-0142-03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requirements of the occupation education,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our college, the computer basic course was reformed systematic from the four aspects of curriculum target,curriculum design,the teaching method and evaluation system. The course objective was based on abilities, including 7 level one abilities, 16 level two abilities. We chose the teaching major-related project, and wrote the experiment instruction and curriculum standard; The unity of “teaching, learning, doing,assessing” teaching mode was used, with the teaching method of heuristic, task driven and grouping. The process assessment standards based on the capability was used, agreeing with the course objectives. This systematic reform has improved the students’ ability of using computer and interest in this class.

Key words: unity of "teaching, learning, doing,assessing"; heuristic; task driven; grouping; process assessment standard.

根據教育部教高[2006]16號文件精神,“課程建設與改革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核心,也是教學改革的重點和難點。高等職業院校要積極與行業企業合作開發課程,根據技術領域和職業崗位(群)的任職要求,參照相關的職業資格標準,改革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建立突出職業能力培養的課程標準,規范課程教學的基本要求,提高課程教學質量。改革教學方法和手段,融“教、學、做”為一體,強化學生能力培養。”[1]為了提高我院學生的信息技術應用水平,依據教育部的指導精神,再結合筆者多年來從事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教學經驗,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模式和考核方式四個方面對這門課進行了大膽改革,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計算機應用能力。

1明確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目標

高職教育應以“培養高等技術應用型專門人才為根本任務以適應社會需要為目標”,畢業生應具有“基礎理論知識適度、技術應用能力強、知識面較寬、素質高”等特點。高職教育中的基礎理論教學要以應用為目的,以必需、夠用為度,以講清概念、強化應用為教學重點。要做到理論與實踐、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相結合,能力培養要貫穿教學全過程[2]。

根據高職教育理念,結合我院學生的實際情況,進一步明確這門課的教學目標為能解讀計算機配置信息,識別計算機相關軟硬件;能熟練使用Windows 7操作系統和常用工具軟件;能運用互聯網從事各種娛樂學習工作活動;能使用Word 2010進行文檔處理; 能使用Excel 2010進行數據處理;能使用PowerPoint 2010制作演示文稿;使學生對于計算機應用具有操作層面、技術層面和專業應用層面上的基本信息素養并在所從事的專業領域中取得相應的計算機應用技術資格證書。

以上是這門課的課程目標,可以看出,該課程目標已經由傳統的以知識描述為主轉換為以能力掌握為主,為了使課程目標更具體,更容易實現并且容易檢驗學生是否掌握,又進一步將課程目標分解為7個一級能力,16個二級能力,每個能力均是從實際工作中的典型工作任仗崛。這里就不再詳細列出,有興趣的讀者可參閱我的論文“基于能力的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過程化考核標準構建與實施”,在該論文的表格1中有具體描述。

2教學內容的改革

有了明確的教學目標,接下來根據教學目標設計教學內容。高職教育要求公共基礎課“以應用為目的”,做到理論與實踐、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相結合,能力培養要貫穿教學全過程。為了使學生掌握教學目標中的7個一級能力,16個二級能力,教學內容完全以項目為載體,不再是以前先講理論知識,再講操作,而是理實一體化,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在項目的實施完成過程中,培養學生相關能力,使學生掌握相關理論知識。為了體現職業性,教學項目結合專業,不同的專業選取不同的項目,并且教學的側重點也不同。如下表1所示:

因為篇幅有限,這里僅列出兩個專業群的教學項目,其中項目1:計算機配置調查可以分解為3個子項目:了解計算機基礎知識、安裝及設置Windows 7操作系y、使用Internet網絡搜索信息并共享。可以看出,不同的專業群教學項目有所不同,選取和專業相關的教學案例,一來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二來體現計算機只是一個工具,并且是將來工作必須要掌握的工具,用好它可以更有效地工作。不同的專業群教學側重點有所不同,比如金融會計專業群對Excel的應用較多,因此增加了一個Excel教學項目,加大了Excel的教學課時量。

經過調研,發現目前還沒有針對不同專業的課程標準和計算機應用基礎教材,因此我院計算機基礎部的老師和各專業課老師合編了針對不同專業的課程標準和計算機應用基礎實驗實訓指導書。

3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的改革

3.1 “教、學、做、評”一體化教學模式

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解決教什么,而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解決如何教的問題。傳統的教學模式是以教師為主體,教師講,學生聽,即使是操作性很強的課程,也是教師先演示,學生再照著做,教師講授的是否精彩,決定這節課的教學效果,完全忽視了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學生是否掌握教學內容才是評價這節課的教學效果的依據。這種教學模式已經不適應高職教育以能力培養貫徹教學全過程的要求。

綜前所述,教學目標是7個一級能力,16個二級能力,教學內容完全以項目為載體,因此,改革后的教學模式為“教、學、做、評”一體化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以訓練為主線,以能力培養為目標,遵循高等職業教育“行動領域和項目導向”的理念,主要采用項目教學,并在項目教學過程中體現工作過程結構的完整性即獲取信息、分析計劃、實施、評價,使學生達到職業能力要求[3]。

改革之前這門課是32個理論課時,32個實踐課時,理論課在多媒體教室上,實踐課在機房上。多媒體教室只有1臺電腦,不可能實現“做中學,學中做”的教學模式。改革之后,理論課只有4課時,用來講計算機的基礎知識,上課地點為多媒體教室。其余60課時均為理實一體化課時,上課地點為機房。這樣可以真正實現做中學,學中做的教學模式。

3.2 任務驅動教學方法

根據教育學理論,結合高職學生心理,為了達到教學目標,提高教學質量,在本課程授課過程中,以“激發興趣,引出任務”導入新課:先拋出一個實際工作中的應用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給學生布置任務;以“分析任務、實現任務”講授新課:教師幫助學生分析完成這個任務需要哪些技能,讓學生自己思考,在摸索中掌握這些技能,必要時示范講解,學生嘗試練習,這里即體現了學生為“主體”,老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老師的主導作用體現在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啟發、引導學生思考上;以“評價總結、能力拓展”做課堂小結:完成任務后,要評價學生的完成情況,總結完成這個任務需要的技能和知識點,對學有余力的同學提出更高的拓展項目要求。

3.3 分組教學方法

自2001年起,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在教育部的積極推動下,普及度雖然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由于地區經濟文化、教育水平、意識觀念的差異,導致計算機信息技術教育的開展在不同地區不同學校存在很大差異[2].因此學生升入高職院校以后,同一個專業同一個班級中的學生計算機水平參差不齊。有的學校分A、B班,即將基礎好的學生放入A班,基礎差的學生放入B班,兩個班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模式皆有所不同。這種給學生貼標簽的方法不利于學生自信心的培養,也不便于教務處對學生成績的管理,加之對學生的調研結果反映,學生不愿意分班。因此我們沒有采用分班,而是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分組教學法,即5個人為一組,該組中至少有一個基礎較好的同學,同時有一個基礎較差的同學,基礎較好的同學擔任組長,這樣可以讓同學之間互相幫扶,共同進步。

實踐證明,以上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符合高職學生的學習特點,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4考核評價體系

考核評價是“教、學、做、評”一體化教學模式的最后一環,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前面在課程目標的定位、課程內容的設計、采用何種教學方法三個環節中均進行了改革,考核評價體系也必須進行相應的改革。傳統的考核方法采用 “一卷定乾坤”的期末上機考試,不能完全評價學生是否掌握了課程目標中的能力。筆者采用基于能力的過程化考核方法,不再進行期末考試,直接針對課程目標中的7個一級能力,16個二級能力進行過程化考核。過程化考核即學完一個能力考核一個能力,重在學習過程中的質量監控。能力的考核是一項復雜的任務,具體詳見我的論文“基于能力的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過程化考核標準構建與實施”。

該考核評價體系實現了考核內容和課程目標的完美統一,達到了以考促教、以評促學的目的。

5 教學效果分析

現就本校2014級某專業的兩個班級為測試對象,進行為期一學期的教學效果研究試驗。首先,將兩個班級定義為“傳統班”和“改革試點班”,每個班學生人數均為50人。然后,對“傳統班”的學生還是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和考核方法。而“改革試點班”的學生,則采用“教、學、做、評”一體化的教學模式、分組教學法以及基于能力的過程化考核方式。最后,以這兩個班級的期末考試成績和問卷調查的方式為參考依據進行對比。

5.1 期末考試成績對比

兩個班級的期末考試成績分布數據如圖1和圖2所示。

如圖1和圖2所示,在分別對兩個班級采用不同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和考核方式后,80~90分數段,改革試點班高出7個百分點,70~80分數段,改革試點班高出10個百分點,60~70分數段,改革試點班降低8個百分點,0~60分數段,改革試點班降低9個百分點。也就是說,“改革試點班”學生的整體成績有了一個較大幅度的提升。

5.2 學習效果問卷調查

分別對兩個班級隨機取20名學生,展開學習效果問卷調查。調查內容包括5個問題:(1)學習完這門課程后,你對計算機的組成、分類、工作原理是否了解?(2)你認為這門課程的學習中,自己的辦公能力(word、excel、ppt)是否提升較大?(3)你是否清楚這門課程的課程目標?(4)你是否達到了課程目標的要求?(5)在整個學習的過程中,學習興趣是否有所提高?

本文以兩個班回答“是”的問卷為例,統計了解計算機組成、覺得自己辦公能力提升較大、學習興趣較為濃厚等5個問題的人數,調查情況如圖3所示。

由圖3所示,對調研問題的回答情況中,覺得對計算機的組成、分類、工作原理了解的人數,“傳統班”為10人,“改革試點班”為15人;認為自己的辦公能力有較大提升的人數,“傳統班”為16人,“改革試點班”為19人;覺得清楚這門課程的課程目標的人數,“傳統班”為12人,“改革試點班”為18人;認為達到了課程目標的要求的人數,“傳統班”為10人,“改革試點班”為17人;覺得自己的學習興趣有所提高的人數,“傳統班”為13人,“改革試點班”為19人。

綜上所述,無論是從考試成績,還是學習效果問卷調查情況來看,改革試點班的學生在綜合評定上都表現更佳。由此可以看出,經過一系列的改革后,尤其是采用了“教、學、做、評”一體化的教學模式、分組教學方法和基于能力的過程化考核方法后,更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質量。

6總結

“教學改革改到難處是課程,改到痛處是教師”。這門課在教學內容上要結合專業,需要公共課教師對專業有一定的了解,在教學方法上顛覆傳統的以教師講授為主的“填鴨式”教學,轉為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啟發式”教學,對教師的應變能力,課堂駕馭能力,綜合素質都有一個較高的要求。雖然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仍需繼續努力,繼續探索。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2006年16號文件.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J].教育部,2006.

[2] 劉儉云.高職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與探索[J].大眾科技,2007,100(12):152-153.

[3] 高建華.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改革探索[J].職業技術教育,2006,27(11):15-16.

第8篇

2015-10-17[上午(09:00-11:30)]

2015-10-17[下午(14:30-17:00)]

2015-10-18[上午(09:00-11:30)]

2015-10-18[下午(14:30-17:00)]

020201 工商企業管理(專科) 00058市場營銷學

00147人力資源管理(一) 00148國際企業管理 00145生產與作業管理   020203 會計(專科) 00157管理會計(一)   00070政府與事業單位會計

00155中級財務會計

00156成本會計   020205 人力資源管理(專科) 00147人力資源管理(一)

00163管理心理學

00165勞動就業概論   00164勞動經濟學

03954現代公文寫作 00166企業勞動工資管理 020228 物流管理(專科) 00018計算機應用基礎

03706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00020高等數學(一) 00041基礎會計學 00012英語(一)

05372國際物流導論 020245 酒店管理(專科) 03961賓館前廳與客房操作   03963酒店管理實務   020313 銷售管理(專科) 10492銷售管理學

10496零售管理 10498網絡銷售

10510連鎖與特許經營管理 10494促銷管理   030112 法律(基礎科段)(專科) 00242民法學

00247國際法

03706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05679憲法學 00223中國法制史

00245刑法學

00261行政法學 00243民事訴訟法學

00260刑事訴訟法學

04729大學語文 00244經濟法概論

05677法理學 030116 民商法(本科段) 05559海商法 05558侵權行為法     030301 行政管理(專科) 00147人力資源管理(一)

00292市政學 00107現代管理學

00341公文寫作與處理 03350社會研究方法   040101 學前教育(專科) 00384學前心理學

00389學前教育科學研究   00387幼兒園組織與管理 00383學前教育學 050114 漢語言文學(基礎科段)(專科) 00018計算機應用基礎

00024普通邏輯

00031心理學

00529文學概論(一)

00535現代漢語

03706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00429教育學(一)

00530中國現代文學作品選

00536古代漢語 00506寫作(一)

00531中國當代文學作品選

00534外國文學作品選 00532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一)

00533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二) 中學教育類(專科) 90024普通邏輯

90037美學

90087英語翻譯

90441多媒體教學系統

90483科學思維方法論

90495體育保健學

90540外國文學史

90600高級英語

90735音樂教育學

90742美術技法理論

90768中國古代經濟史

90774史學理論與方法

92010概率論與數理統計(一)

92054中級無機化學

92085細胞生物學

92102遙感概論

93709基本原理概論 90033世界政治經濟與國際關系

90503體育教育學

90732簡明配器法

90770中國近代史專題

90830現代語言學

90831英語語法

92053結構化學

92079生態學概論

92084組織胚胎學

92103計量地理與地理信息系統

92200現代設計方法

93204高級語言程序設計(二)

96414漢語言文學教育學

96421中學英語教學研究

96518微機故障診斷與維修技術 90321中國文化概論

90466發展與教育心理學

90502體育管理學

90538中國古代文學史(一)

90539中國古代文學史(二)

90745中國畫論

90832英語詞匯學

92009抽象代數

92055中級有機化學

92101區域科學原理

92339計算機網絡與通信

9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95543中學化學專題選講

96425中學英語課程教材教法

97976音樂欣賞(二) 90015英語(二)

90023高等數學(工本)

90456教育科學研究方法(二)

90501體育史

90537中國現代文學史

90541語言學概論

90603英語寫作

90604英美文學選讀

90733音樂分析與創作

90771中國現(當)代史專題

92018數學教育學

92051物理化學(二)

92105地理教育學

95630中學政治課專題選講

96417中學語文課堂教學技能訓練 050207 英語(基礎科段)(專科) 00595英語閱讀(一)

00596英語閱讀(二)

03706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00795綜合英語(二) 00522英語國家概況

00597英語寫作基礎

04729大學語文 00794綜合英語(一) 050405 室內設計(專科) 03706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00688設計概論 03954現代公文寫作   050454 動漫設計與制作(專科) 03706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080306 機電一體化工程(專科)     02185機械設計基礎

02236可編程控制器原理與應用 02232電工技術基礎

02237自動控制系統及應用 080701 計算機及應用(專科) 02142數據結構導論

02316計算機應用技術

02318計算機組成原理

03706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00022高等數學(工專)

00342高級語言程序設計(一)

04730電子技術基礎(三) 02141計算機網絡技術

02198線性代數

03954現代公文寫作

04732微型計算機及接口技術 00012英語(一)

02120數據庫及其應用

02323操作系統概論 080759 計算機網絡及應用(專科) 03950網絡管理與維護 03952互聯網軟件應用與開發 03944網絡技術基礎

03948網絡設計與組網 03946網絡設計與制作 080763 計算機應用技術(專科) 00018計算機應用基礎

03706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04747Java語言程序設計(一)   04737C++程序設計   080828 建筑工程(專科) 05394建筑物理 09062混凝土及砌體結構檢測技術 09064建筑材料及檢測技術   082236 工程造價(專科)(路橋方向)   03828建筑構造(一) 03940工程造價原理與編制 03941工程招投標與合同管理 090622 農村經濟與管理(專科) 01442鄉鎮行政管理 02557鄉鎮規劃與管理

03971經濟學基礎 05220市場營銷學(鄉鎮) 02541農業資源利用與環境保護 100701 護理學(專科) 00488健康教育學

02997護理學基礎 02903藥理學(一) 02998內科護理學(一) 02899生理學

03001外科護理學(一) 100801 藥學(專科) 03031藥物分析 03029藥劑學 02068人體解剖生理學   020106 金融(獨立本科段) 00058市場營銷學 00076國際金融 00077金融市場學

00078銀行會計學 00079保險學原理 020114 農業經濟管理(獨立本科段) 00127農學概論

00128農業技術經濟學(一) 00134農業統計學 00129農業政策學(一) 00130作物栽培學(一) 020157 財務會計與審計(獨立本科段) 08119管理會計 06072企業財務審計

08130現代公司理財 00103證券投資學

08131財務分析與案例研究 06194內部審計 020202 工商企業管理(獨立本科段) 00151企業經營戰略 00149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 00153質量管理(一)

00154企業管理咨詢 00152組織行為學 020204 會計(獨立本科段) 00058市場營銷學

00162會計制度設計   00160審計學 00158資產評估

00161財務報表分析(一) 020208 市場營銷(獨立本科段) 00186國際商務談判 00149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 00184市場營銷策劃 00098國際市場營銷學

00183消費經濟學 020210 旅游管理(獨立本科段) 00199中外民俗   00198旅游企業投資與管理   020218 人力資源管理(獨立本科段) 06089勞動關系與勞動法 06090人員素質測評理論與方法 06088管理思想史

06093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 06091薪酬管理

06092工作分析 020229 物流管理(獨立本科段) 05375物流案例與實踐(二)

05379倉儲管理(二) 05376庫存管理(二) 05377采購與供應管理(二)

05380供應鏈管理 05373物流企業管理

05378運輸管理(二) 020230 公共事業管理(獨立本科段) 00147人力資源管理(一)

00318公共政策 05723非政府組織管理   05722公共經濟學 020261 工程財務管理(獨立本科段) 00162會計制度設計

05293國際工程與建設項目管理 05294稅務籌劃理論與實務 05292基本建設財務管理 00161財務報表分析(一)

06214西方財務管理 020279 工程管理(獨立本科段) 06289工程招標與合同管理 01850建筑施工技術

06087工程項目管理 08262房地產開發與經營

08263工程經濟學與項目融資 06962工程造價確定與控制 020302 酒店管理(獨立本科段) 04929旅游市場營銷

04932酒店客房管理 06124旅游文化學 06126旅游人力資源管理

08424酒店管理 04934現代酒店禮貌禮儀 020314 銷售管理(獨立本科段) 10500市場調研與銷售預測

10505銷售風險管理 10501銷售渠道管理 10507物流與供應鏈管理

10516銷售客戶管理 10503組織間銷售 030106 法律(本科段) 00230合同法 00246國際經濟法概論 00167勞動法 00226知識產權法

00228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 030113 法律教育(獨立本科段) 00230合同法 00227公司法

00246國際經濟法概論 00167勞動法 00228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 030302 行政管理學(獨立本科段)   00261行政法學

00315當代中國政治制度

00319行政組織理論 00316西方政治制度

01848公務員制度   040102 學前教育(獨立本科段) 00398學前教育原理

00403學前兒童家庭教育 00881學前教育科學研究與論文寫作 00885學前教育診斷與咨詢 00399學前游戲論

00882學前教育心理學 040108 教育學(獨立本科段)   00465心理衛生與心理輔導

00469教育學原理 00449教育管理原理

00468德育原理

00472比較教育 00453教育法學 040120 基礎教育(獨立本科段) 05683素質教育理論與實踐 06420中文工具書 04579中學語文教學法   040202 思想政治教育(獨立本科段)       00312政治學概論 050105 漢語言文學(本科段) 00540外國文學史   00539中國古代文學史(二) 00537中國現代文學史

00541語言學概論 050113 漢語言文學教育(獨立本科段) 00540外國文學史   00538中國古代文學史(一)

00539中國古代文學史(二) 00537中國現代文學史

00541語言學概論 050134 英語翻譯(獨立本科段)   05349英漢語言文化比較     050201 英語(本科段) 00600高級英語   00832英語詞匯學 00603英語寫作

00604英美文學選讀 050206 英語教育(獨立本科段) 00087英語翻譯   00832英語詞匯學 00604英美文學選讀 050309 公共關系(獨立本科段) 00318公共政策

00320領導科學

03291人際關系學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6089勞動關系與勞動法 03292公共關系口才

03297企業文化

03300現代媒體總論 03293現代談判學

03295國際公共關系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6093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 00015英語(二)

00152組織行為學

03294公共關系案例

06091薪酬管理 050410 美術教育(獨立本科段)     02200現代設計方法   050412 環境藝術設計(獨立本科段)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70302 化學教育(獨立本科段)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0466發展與教育心理學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0015英語(二)

00456教育科學研究方法(二) 080109 采礦工程(獨立本科段) 08144計算機繪圖(一) 11939采礦學(二) 08146礦井提升運輸

08149礦山壓力及其控制 08139采掘機械

08147礦井通風與安全(二) 080307 機電一體化工程(獨立本科段) 02245機電一體化系統設計 02240機械工程控制基礎

02243計算機軟件基礎(一) 02200現代設計方法 02238模擬、數字及電力電子技術 080313 模具設計與制造(獨立本科段) 02197概率論與數理統計(二)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2243計算機軟件基礎(一)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0015英語(二) 080702 計算機及應用(獨立本科段) 02331數據結構 02326操作系統

04735數據庫系統原理 02325計算機系統結構 02333軟件工程 080705 電子工程(獨立本科段) 08315控制工程基礎 11165通信原理與系統 11162鎖相與頻率合成技術   080709 計算機網絡(獨立本科段) 02331數據結構

02335網絡操作系統 04735數據庫系統原理 04751計算機網絡安全 03142互聯網及其應用 080713 信息技術教育(獨立本科段)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0466發展與教育心理學

02141計算機網絡技術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0015英語(二) 080720 軟件工程(獨立本科段) 07165軟件工程概論 07026網絡應用程序設計 07167多媒體計算機技術   080745 計算機科學教育(獨立本科段)   02326操作系統     080806 建筑工程(獨立本科段) 02440混凝土結構設計 02446建筑設備 02404工程地質及土力學

02448建筑結構試驗 02447建筑經濟與企業管理 080807 道路與橋梁工程(獨立本科段) 06078交通工程(二)

06081隧道工程 06082筑路機械及施工 06079城市道路 06080高速公路 081204 制藥科學與工程(獨立本科段) 03031藥物分析 03029藥劑學

07780化學制藥工藝學     081209 應用化學(獨立本科段) 02066有機化學(二) 02483工業分析     081724 鐵路運輸管理(獨立本科段) 02375運籌學基礎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4453鐵路旅客運輸

06268工程數學

07113國際貨物運輸 07106鐵路運輸經濟學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4454高速鐵路概論 00015英語(二)

00051管理系統中計算機應用

05204鐵路財務管理 082213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獨立本科段) 02115信息管理基礎

02117信息組織 06385網絡信息檢索與利用 06627網頁制作與網站建設 02124信息分析方法

02134信息系統設計與分析 082232 汽車服務工程(獨立本科段) 06895汽車節能技術 06906汽車運行材料     090102 農學(獨立本科段) 02676作物栽培生理

02679種子學 02678農業推廣學 06172耕作學 05226植物營養與施肥(農業) 090403 畜牧獸醫(獨立本科段) 02795動物營養與代謝病防治 02678農業推廣學

06773特種經濟動物養殖學 02794動物遺傳育種學 11431動物衛生檢疫學 100702 護理學(獨立本科段) 03006護理管理學

03202內科護理學(二)

03203外科護理學(二)   03005護理教育導論

04435老年護理學 03004社區護理學(一)

03007急救護理學

03010婦產科護理學(二)

03011兒科護理學(二)

04436康復護理學 100805 藥學(獨立本科段)   06831藥理學(四) 01761藥劑學(二)   030401 公安管理(本科段) 00018計算機應用基礎

00369警察倫理學

00372公安信息學

03709基本原理概論 00235犯罪學(一)

00370刑事證據學 03708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04729大學語文 00015英語(二)

第9篇

一、畢業論文(設計)指導工作改革的背景

(一) 社會方面

普通高校擴招、高等教育大眾化時代的到來,使得進入高校學習的門檻越來越低,學生整體基礎水平下降;電子信息技術、計算機互聯網的發達,為學生自主學習、接受新知識新技術提供了方便,也使學生通過互聯網搜索論文參考資料并拼接成自己的論文變得很容易。在市場經濟下,社會上急功近利、學術腐敗等不良風氣也不可避免地侵蝕學生。

(二)學校方面

廣州大學2009年以前制定的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方案,“本科化”的模式仍比較突出,缺乏適合成教人才培養理念的實踐環節培養模式。廣州大學成人高等教育實行一級管理模式,繼續教育學院為辦學實體,僅有少量的專職教師,辦學規模大,專業(專業方向)雜,校外辦學點多,在調用與管理本校教師資源,統一、規范畢業論文(設計)質量標準以及進行質量監控方面還不足

(三)學生方面

成人學生業余學習,缺乏系統的專業理論學習,缺少論文寫作基礎訓練;多數面臨工作與家庭的壓力,學習動機主要是為了獲得畢業文憑,內部動力不足。為了達到順利畢業的目標,學生往往采取的是避免失敗的做法,或者是沒有挑戰性的任務,認真思考、獨立完成畢業論文(設計)的態度普遍欠缺。

(四)教師方面

指導教師來源不一,缺乏統一審核、把關,水平良莠不齊;由于多數是兼職教師指導論文,教師責任心差的不在少數。

二、多管齊下,實施畢業論文(設計)指導工作改革的舉措

(一)修訂人才培養方案,注重應用型,提高寫作能力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人才培養方案是學校實現高等人才培養目標與基本規格要求的總體設計藍圖和具體實施措施,是學校組織教學和管理人才培養過程的主要依據 。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方案是否切合實際,注重應用型、實踐性,直接關系到人才培養的質量。2008年,為使成人高等教育更適應成人的特點和需求,學校全面修訂了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方案,在2009年版的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方案中,針對學生寫作能力欠缺、畢業論文質量不高的狀況,加強了課程的人文特色,專科和專升本的課程設置分別增加了《應用寫作》和《大學語文》這兩門公共課程,增強學生的寫作意識,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力求打好論文寫作的基礎;在課程的總體設置上,精簡理論,強化實踐,不僅在實踐教學平臺適當增加集中實施的實踐課程比例,增強實踐性課程的適應性和針對性,在其它課程平臺的課程,特別是一些實踐性較強的理論課,也減少理論學時,適當增加課內實踐學時,力求減少理論知識與實踐之間存在差距,培養學生用專業知識解決現實問題的基礎,使撰寫畢業論文有料可寫,而不是盲目抄襲、拼湊。

(二)改變單一的論文寫作形式,采取更為適合成人特點的多種畢業論文形式

從2009年開始,學校決定,成人高等教育畢業論文(設計)應充分利用成人學生豐富的社會經驗,緊密結合工作實際和專業開展選題工作。從寫作形式上,改變當前的成人高等教育畢業論文寫作形式單一,非論文即設計的狀況,緊密結合學生的工作實際,允許畢業論文形式采取更為適合成人特點的方案設計、實驗研究、社會調查、經濟分析、案例分析、讀書報告等,以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發揮學生的特長,同時最大限度減少抄襲現象。為此,學校專門發通知說明,申報學士學位的學生必須撰寫畢業論文或畢業設計;不申報學位的學生按專業特點可選擇上述畢業論文(設計)的各種寫作形式,并列出29個專業建議選擇寫作形式一覽表。

(三)加強各個環節的管理,建立全面系統的質量監控體系

1. 建立規范系統的畢業論文(設計)指導工作文件資料

畢業論文(設計)指導工作文件資料是完成指導任務的指南與依據,為了使畢業論文(設計)指導有統一規范的依據,學校從2009年起逐步修訂、完善畢業論文(設計)指導的有關資料,目前已建立一套系統規范的畢業論文(設計)指導工作文件,包括表格6份,撰寫規范及格式模板1份,各專業撰寫要求及范文19份,以及論文指導實施細則、有關通知等。這些文件資料全部分類有序地掛在網上,為學生、教師使用提供了方便。

2. 統一選拔與管理指導教師,集中輔導與個別指導相結合

由校本部統籌安排校本部及校外點聘請廣州大學專業學院相關專業具有講師(中級職稱)及以上職稱的教師擔任畢業論文(設計)指導教師;在廣州大學教師資源不足的情況下,校外點可以自行聘請非廣州大學教師擔任畢業論文(設計)指導教師,所聘指導教師任職資格必須先報校本部審核批準。同時嚴格控制每位教師指導的學生人數,理工類專業原則上不超過7人,人文管理類專業原則上不超過10人;初次指導畢業論文(設計)的教師,指導的學生人數可減少2-3人;已有指導畢業論文(設計)經驗的教師,指導的學生人數可適當增加,最多不超過15人。要求教師指導學生論文(設計)至少3次并做好記錄(指導市區內教學點學生,至少面授1次),指導形式包括面授、電話、電子郵件、書信等。指導教師必須督促學生將教師指導的主要內容如實填寫在《導師工作記錄表》中,同時也要妥善保存與學生聯系并指導的記錄,以作為進行指導的依據。有效控制了教師指導學生的人數、質量。

3. 嚴格答辯工作

從2009年開始,為統一答辯標準,把好質量關,學校將由各專業學院自行組織的答辯活動改為由繼續教育學院在校本部統一組織,同時在答辯學生較多或較遠的教學點設4個校外答辯點。學校規定,成立答辯領導小組對校外答辯點的答辯工作進行檢查監督,校外答辯點的答辯組長必須由廣州大學派出的教師擔任。對答辯的工作要求、答辯過程有關問題的指南學校都有統一的、明確到位的文字解說。通過組織嚴格的畢業論文集中答辯,能從中發現和糾正教師個別指導存在的一些突出問題,確保學士學位論文質量的提高。

4. 加強過程管理,規范操作模式

第一階段,畢業論文(設計)指導任務分配給老師之后,要求指導老師轉發國家教育部《學位論文作假行為處理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第34號令)給所指導的學生并進行學術道德、學術規范的宣傳教育,強調指導老師對制止學生畢業論文(設計)作假行為負有責任。同時向指導教師提供班主任(或主管)和學生的聯系電話,要求班主任為每一指導教師指導的學生組選一組長,主要負責協助指導教師聯系組內其他同學和傳達有關要求,并負責收取全組同學完成的論文(設計)集中交教務科或函授部及所轄各教學點。

第二階段,在第二學期開學初,發通知提醒教師、學生按計劃完成畢業論文(設計)指導任務,督促需參加答辯的學生及早完成定稿,催促未與指導教師聯系或進度慢的學生要抓緊時間。繼續電話抽查,檢查落實指導教師畢業論文(設計)指導進展情況。

第三階段,發通知對答辯問題、論文(設計)繳交問題進行具體安排。由于成人學生業余學習的特點,加上畢業論文(設計)指導教師不全是任課教師,指導主要是通過現代通訊手段來完成,每到畢業論文(設計)資料繳交期間,指導教師如何盡快收齊學生全部論文(設計)材料再交管理部門是一件十分棘手的事。過去論文(設計)繳交往往會拖延時間,為此滯后成績的錄入并影響其他后續工作。從2012年開始,在強調指導教師必須對學生提交的論文(設計)資料在內容與格式上嚴格把關,符合規范要求才能評分和同意學生提交正式的論文(設計)資料打印件的基礎上,學校將老師要交的資料與學生要交的資料分開收繳:教務科與函授部分別負責接收教師繳交的校本部與校外點論文(設計)資料;學生要交的論文(設計)資料,要求每個論文(設計)組學生組長集中收齊后就近在所屬教學點提交。為了方便師生,校本部專門安排一周的值班時間接收論文(設計)資料。這樣做,加快了畢業論文(設計)資料繳交的進度,也使管理部門忙而不亂、工作有序進行。

三、設想與展望

(一)在利用計算機教務系統對畢業論文(設計)指導工作進行管理、利用校園網絡平臺畢業論文(設計)指導資料以及師生互動交流指導還有待開發。

(二)如何有效監控學生論文(設計)是否抄襲、造假等,教師指導論文(設計)的工作量是否飽滿、指導是否到位還需進一步研究。

(三)班主任是聯系學生與管理部門的橋梁,班主任對畢業論文(設計)指導工作的輔助作用較大,應得到相應報酬并進一步有效發揮班主任的作用。

(四)非論文形式的寫作指導資料還需進一步修訂、細化,使之覆蓋的專業面更廣。

參考文獻:

第10篇

[關鍵詞]ARM體系 嵌入式方向 課程設置

[中圖分類號]G643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隨著嵌入式系統的廣泛應用,許多高等院校計算機、電子、軟件等專業針對市場需求,開設了嵌入式方向相關課程,然而同嵌入式技術的飛速發展和巨大的產業需求相比,我國高等教育體系下的嵌入式方向相關課程設置存在教學知識陳舊,缺乏實踐鍛煉,無法適應企業的實際需要等問題,本文首先結合我校辦學特色和實際教學情況,闡述了基于ARM體系的嵌入式方向課程設置與教學方案,進而探討了農業院校應用型計算機類嵌入式方向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最后對存在的問題給出了一些建議,對其他地方院校應用型嵌入式系統開發人才培養將起到一定的借鑒作用。

一、計算機專業嵌入式方向培養目標與課程設置

(1)計算機專業嵌入式方向培養目標

我校計算機專業嵌入式系統方向培養整體目標是注重工程能力培養的嵌入式系統人才培養目標,尤其側重嵌入式系統工程應用編程等軟件設計開發。根據學生的接受能力以及我校的辦學特色,具體嵌入式系統的學習體現層次性、漸進性、注重操作性,在教學中注重培養在農業領域中的嵌入式系統應用能力。

(2)嵌入式方向課程設置

我校于2012年購買了30套基于ARM體系的嵌入式開發實驗平臺設備,可實現每人一臺的教學環境,其中嵌入式開發平臺采用ARM11的UP-Magic6410核心開發板,所以嵌入式方向的課程設置都是圍繞ARM體系展開教學內容。

嵌入式方向課程設置遵循四個“1”,即“一種主流嵌入式微處理器、一門開發語言、一種嵌入式操作系統、一套開發工具”,嵌入式微處理器采用S3C6410X(ARM11),嵌入式開發語言主要以C語言為主,其他如匯編語言、C++語言、Java語言等為輔;嵌入式操作系統采用Linux;集成開發工具以ADS為主,輔助Windows CE開發工具,這樣就能達到系統學習嵌入式技術的要求。表1是我校嵌入式方向專業課設置時間和學時整體情況。

表1:專業基礎及專業課設置情況

嵌入式導論課程:介紹嵌入式的主要應用領域、嵌入式軟件開發的基本概念、嵌入式軟件開發的基本流程和基本方法、嵌入式系統的特點。

嵌入式操作系統課程:介紹嵌入式系統基本知識,嵌入式操作系統與通用操作系統的差別。結合典型的嵌入式操作系統對操作系統的基本構成、工作機制、系統移植剪裁和實時任務調度等內容進行介紹。我校根據具體情況選擇、Linux、WinCE等嵌入式操作系統進行教學。

嵌入式程序設計基礎:介紹嵌入式系統體系結構、嵌入式系統設計的基本方法、軟件編程及設備接口和驅動等。通過該課程的學習,學生了解和掌握必要的嵌入式系統設計方法學的概念、方法和工具嵌入式程序設計基礎,掌握嵌入式系統的基本原理與設計開發思想,學生能完成簡單的嵌入式系統的軟硬件設計。

JAVA開發語言:介紹Java語言的體系結構、Java語言的基本概念和程序設計的基礎知識、面向對象的程序設計的思路和方法。培養學生的編程能力,使學生能夠運用Java語言作為完成應用程序設計。

嵌入式接口技術:介紹鍵盤接口、LED顯示器接口、觸摸屏、通信接口、中斷接口、A/D和D/A轉換、ARM的JTAG接口。

嵌入式高級編程:介紹Android嵌入式開發環境搭建的方法,項目結構;Android的體系結構,嵌入式軟件開發流程;嵌入式特性開發,多媒體開發,數據存儲開發,聯網開發等開發方法,學生通過實踐能達到獨立完成開發單機、網絡嵌入式軟件的能力。

嵌入式課程是實操性極強的課程,因此實踐教學在嵌入式培養體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既是理論講解的驗證與升華,又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獨立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重要途徑。我校的嵌入式方向實踐教學課程設置時間和學時大致如下表2所示。

表2:嵌入式課程實踐教學設置情況

嵌入式操作系統實驗內容:典型的嵌入式操作系統的基本構成、工作機制、系統移植剪裁和實時任務調度等。我校根據具體情況選擇Linux嵌入式操作系統進行教學。

嵌入式程序設計基礎實驗內容:在現有的嵌入式開發平臺上完成嵌入式系統設計的基本方法、軟件編程及設備接口和驅動等,學生掌握必要的嵌入式系統設計方法學的概念、方法和工具嵌入式程序設計基礎,掌握嵌入式系統的基本原理與設計開發思想,能完成簡單的嵌入式系統的軟硬件設計。

JAVA開發語言實驗內容: Java語言程序設計的基礎知識、面向對象的程序設計的思路和方法,學生能夠運用Java語言作為完成應用程序設計。

嵌入式接口技術實驗內容:包括鍵盤接口、LED顯示器接口、觸摸屏、通信接口、中斷接口、A/D和D/A轉換、ARM的JTAG接口等實驗。

嵌入式高級編程實驗內容:基于Android嵌入式開發環境搭建的方法;Android嵌入式軟件開發流程;嵌入式特性開發,多媒體開發,數據存儲開發,聯網開發等開發方法,學生通過實踐能達到獨立完成開發單機、網絡嵌入式軟件的能力。

二、三位一體的嵌入式課程教學體系建設

我校嵌入式系統方向學習側重嵌入式軟件設計部分,實驗室選用UP-Magic6410嵌入式實驗開發平臺,著重培養學生在該平臺下進行嵌入式Linux程序開發的相關環境搭建與軟件設計方法的能力。針對各模塊以及物聯網的應用背景,按照由淺入深,不同課程層次對應不同實驗項目等原則,循序漸進,逐步提高,以滿足不同階段的教學要求,為學生提高了動手能力,為進一步的實踐開發和畢業設計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因此,我們提出了三位一體的嵌入式方向課程教學體系結構,如圖1所示。

圖1:嵌入式方向教學體系結構

(1)基礎型

基礎性包括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主要是為了滿足基本的教學要求和教學目標,課程包括ARM體系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能以及基礎類實驗的開展。

教師在基礎性課程實施時,可以根據各自的科研項目按照模塊化將案例分解到各個部分,鼓勵學生對實例所采用的技術和方案進行不同角度的評價,變被動知識灌輸為主動探索思考,使教學理論知識與科研實踐有機地結合在一起。

(2)提高型

提高型包括ARM體系基礎型知識的深化和提升,包括理論知識和實踐內容的進一步深化,理論知識包括嵌入式編程的設計思想和設計方法的提高,實踐教學包括設計類實驗,每個實驗課題規定1周或更長的時間讓學生動手設計開發嵌入式應用程序,在強調基礎性知識掌握的同時,鼓勵學生創新的綜合設計。使得學生既掌握了一些具體的通用的嵌入式系統的開發方法,也能發揮主觀能動性,獨立設計并實現較完整的嵌入式系統,激發學習、創造熱情。要求學生課外查找資料進一步地學習,引導學生進行主動性學習,對某些問題進行深入的分析研究,進而提出自己的設計思想,教師全程指導學生答疑指導工作,啟發學生進行嵌入式編程,為學生提供一些解決問題的方法。

(3)綜合型

綜合型主要指的是依托科研項目實踐來鍛煉和提高學生動手能力。科研項目可以包括教師的科研項目、學生的科研項目以及依托科研項目或實踐基地完成的畢業設計項目。

嵌入式方向課程授課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參與到教師科研項目之中,如筆者主持的嵌入式系統溫室環境監控系統應用項目,學生直接參與到前沿的課題和項目中去,成立了興趣小組,將溫室環境監控系統分解成若干子題目,交由各興趣小組,模擬項目的形式實踐開發,真正做到“在學中做,在做中學”,以務實的項目培養學生的實踐科研能力。

近年來,北京地區大學生課外科技活動開展的力度逐年加大,筆者指導的學生主持的北京市大學生科研計劃,利用嵌入式平臺,對溫室環境等參數檢測,進而對溫室大棚實現智能化控制,學生在該課題中,運用所學理論知識,系統的完成了整個項目,獲得了北京市大學生科研計劃成果二等獎,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畢業的學生在擔任京郊村官期間,將課題成果應用于所服務的村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實踐證明,鼓勵學生參與課外科技活動,將會拓展學生的知識體系,并學以致用,對進一步提高學習興趣以及培養合作精神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學生的畢業設計是所學知識的綜合運用的過程,學生從事的畢業設計已經不僅僅是課程實踐教學,而且還是從事科學研究的過程。為了保證提供充分的畢業設計時間,提高設計論文和專業課的學習質量,做到有的放矢,我們將畢業論文提前到第七學期安排任務,進行設計任務的前期準備及調試工作。

三、建議

(1)采取層次化的知識體系

嵌入式方向的理論知識體系體現專業基礎知識、專業綜合知識、專業系統知識由易到難的漸進性和層次化。

專業基礎知識包括嵌入式導論、嵌入式操作系統、嵌入式程序設計基礎等課程,這些課程的學習包括嵌入式系統基本概念、典型的嵌入式操作系統的基本構成、工作機制、系統移植剪裁和實時任務調度等;嵌入式系統設計的基本方法、軟件編程及設備接口和驅動等內容。學生通過這些課程的學習目標是掌握必要的嵌入式系統設計方法學的概念、方法和工具嵌入式程序設計基礎,掌握嵌入式系統的基本原理與設計開發思想,能完成簡單的嵌入式系統的軟硬件設計。

專業綜合知識包括嵌入式高級編程、通過實踐課程獲得的綜合性知識。這些內容包括智能終端的嵌入式軟件開發方法、編程開發流程;數據存儲開發、聯網開發等開發方法,學生通過學習能達到獨立完成開發單機、網絡嵌入式軟件的能力。

專業系統知識包括基于行業背景的嵌入式軟件開發知識,這一層次是通過專業實習和畢業設計的環節完成的,也就是通過實踐綜合完成的項目后獲得的知識,這不僅涵蓋了符合社會需求的嵌入式方向的新知識、新技術,還包括企業的項目實施機制等無法從學校課本學習到的知識,為學生順利走向社會工作崗位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2)采取多方位的實踐教學體系

嵌入式系統作為實操性極強的課程,通過強化夯實基礎實驗、豐富實踐綜合教學內容,獲取更多的實踐項目的多方位立體化實踐教學模式對培養高素質嵌入式系統人才至關重要,目前,我院嵌入式實踐教學改革還處在起步階段,今后我們將在智慧農業背景下,立足于農業院校發展特色,將嵌入式系統實驗實踐體系作進一步完善,重點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獨立分析解決問題能力。

針對在校學生缺少行業背景知識這一問題,需要大力開展與企業的相關合作,直接把學生派到企業進行16周的專業實習甚至12周的畢業設計,在工程實踐項目選擇上,應該盡量選擇企業的實際項目,盡可能覆蓋嵌入式領域的內容,比如嵌入式項目一般包括需求分析、硬件平臺設計、軟件平臺設計(包括嵌入式OS的選擇)、應用程序的開發與系統測試等多方面,使學生能夠通過查閱一定的資料,利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工程實際中的問題。學生在實踐工程項目中完成畢業設計和論文,綜合能力得到極大的提升,同時學生可以掌握企業項目的實施機制,為畢業后快速進入項目開發打下良好和基礎,從而實現人才培養和社會需求的無縫對接。

四、結語

隨著嵌入式技術的高速發展,嵌入式方向課程體系也應不斷改進與之相適應。本文從ARM體系的嵌入式方向培養目標出發,提出了三位一體的課程體系結構,采取層次化理論知識和多方位的實踐教學方式,使學生在學校就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最后將學生送入實訓基地做企業實際項目,為學生走向工作崗位打下良好的基礎,最終達到計算機專業嵌入式方向的教學和培養目標。

[參考文獻]

[1]徐欣,于紅旗,盧啟中."嵌入式系統設計技術"課程教學研討[J].高等教育研究學報,2004,27(2):59-60

[2]徐遠超,張聰霞,關永.嵌入式系統專業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與思考[J].計算機教育,2009(18):85-86.

[3]田澤.嵌入式系統開發與應用教程[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2005:1-48

[4]李巖,王小玉,孫永春.嵌入式系統教學研究[J].電氣電子教學學報,2006,28(3):45-47,90

[5]李曦,周亦男,周學海."嵌入式系統設計"系列課程建設[J].教育與現代化,2004(4):48-51

第11篇

關鍵詞: 商務英語專業 人才培養模式 課程設置

1.引言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僅2014年對外投資就超過4.3萬億元。一帶一路戰略為中國經濟和文化走向世界提供了寶貴的發展機遇,中國搶抓機遇,創建亞投行、絲路基金、金磚國家開發銀行,籌建海上絲綢之路銀行和上合組織開發銀行。持續的對外開放,使得我國在海外投資、金融、法律、市場營銷、國際物流等涉外商務領域的人才嚴重短缺。自從國家教育部于2007年和2008年批準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和上海對外貿易學院試辦商務英語本科專業以來,截至2015年,已經有293所高校開設商務英語本科專業。2012年商務英語專業成為目錄內基本專業,專業代碼為050262,成為外國語言文學目錄下的專業。然而,隨著申辦學校的增多,如何培養復合型、應用型的合格商務人才成為一大問題,尤其是一些獨立學院,生源基礎差,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更要走出適合自己發展的人才培養模式。

2.高等學校商務英語專業本科教學質量國家標準

2014年教育部組織編制了“高等學校商務英語專業本科教學質量國家標準”,是商務英語本科專業準入、建設和評價的依據。根據國家標準,商務英語專業旨在培養英語基本功扎實,具有國際視野和人文素養,掌握語言學、經濟學、管理學、法學(國際商法)等相關基礎理論與知識,熟悉國際商務的通行規則和慣例,具備英語應用能力、商務實踐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思辨與創新能力、自主學習能力,能從事國際商務工作的復合型、應用型人才。我們可以用五個詞組概括商務英語專業的培養目標:基本功、人文素養、國際化、復合型和應用型。同時商務英語專業人才應具備五種知識和五種能力:語言知識、商務知識、跨文化知識、人文社科知識和跨學科知識,以及英語應用能力、跨文化交際能力、商務實踐能力、思辨與創新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商務英語專業的課程體系包括公共課程、專業核心課程、專業方向課程、實踐環節和畢業論文五個部分。課程總學分不低于150學分,總學時不低于2500學時,其中專業課程總學分不低于100學分或1600學時。商務英語專業核心課程按四大模塊設置,各模塊占專業課總學時的比例為:語言知識與技能課程模塊為50%~60%;商務知識與技能課程模塊為25%~35%;跨文化交際課程模塊為5%~10%;人文素養課程模塊為5%~10%。商務英語的教學目標為:掌握商務話語的特點;如何用英語進行商務溝通能力;如何用英語從事國際商務的能力,要著重系統學習商務專業知識;應對國際商務環境的能力。除了核心課程之外,還可以按選修和必修設置專業方向課程:突出商務知識與技能、跨文化商務交際和人文社科素養。實踐環節涵蓋實訊、實踐和實習,占總學分的10%~25%,由專業教師和行業專家共同指導完成。鼓勵學生取得外貿、金融、會計、人力資源管理、財務管理、司法等行業資格證書。專業實訓在商務實訓室等模擬仿真教學環境中操練外貿、金融、財務、營銷、法律等實務流程。專業實踐在第二課程活動和涉外商務活動等課外環境中完成。畢業論文重點考查學生商務英語和專業知識的綜合運用,以及實踐和創新能力。畢業論文可采用實踐類或學術類形式,要求符合行業或學術規范,用英語撰寫,正文長度不少于5000詞。實踐類包含項目報告和調研報告。

通過商務英語國家標準,我們可以得出商務英語本科專業的培養目標,即“培養具有扎實的英語基本功、寬廣的國際視野、專門的國際商務知識與技能,掌握經濟學、管理學和法學等相關學科的基本知識和理論,具備較強的跨文化交際能力與較高的人文素養,能在國際環境中熟練使用英語從事商務、經貿、管理、外事等工作的應用型商務英語專業人才”。所以在進行課程設置時,各個高校都要圍繞人才培養目標進行,比如廣外就制定了英語語言類課程+英語文化類課程+(全英教學)商務類課程的課程結構(平洪,2009)。廣外的生源底子好,師資力量強,這樣的課程結構非常合理。但對于一些獨立學院來說,學生的高考成績不高,英語基礎比較差,在課程設置上應該有自己的特色。筆者所在的高校正是一所獨立學院,下面以商務英語本科專業課程設置為例,談談如何培養復合型、應用型的商務英語本科專業人才。

3.聊城大學東昌學院商務英語本科專業課程設置

聊城大學東昌學院于2013年設立了商務英語本科專業,專業下設三個方向:國際商務方向、國際貿易方向和國際會展方向。國際商務方向主要培養涉外企業的國際商務人員,開設國際經濟學、國際商法、國際市場營銷、電子商務實務、國際貿易實務等課程;國際貿易方向主要培養外企的國際貿易業務員、外貿公司的業務員,開設國際經濟學、跨文化商務溝通、國際物流等課程;國際會展方向培養掌握會展與廣告設計基本理論和知識、具備會展設計規劃和運用計算機進行藝術創造設計的實用型高級專業人才,學生畢業后從事國際、國內各種會展的組織與策劃、會展翻譯、會展協調與服務、外事辦公等工作,開設國際會展概論和國際會展管理和服務等課程。

商務英語專業課程分為三個類別:通識教育課程、專業教育課程及實踐課程,共155.5學分。通識教育課程包括公共基礎課程和公共選修課程,共45學分,占總學分的28.9%。公共基礎課包含基本原理、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毛概、中國近現代史綱要、形勢與政策、計算機應用基礎、公共體育和第二外語。公共選修課包含人文社會科學類、自然科學類和藝術體育類課程,要求在本領域至少選修4學分。專業教育課程包括學科基礎課、專業核心課和專業方向課,共91學分,占總學分的58.5%。學科基礎課包含商務綜合英語、高級商務英語、英語語音、英語語法、商務英語閱讀、商務英語口語、商務英語視聽、英語國家概況、會計學、同聲傳譯、國際貿易單證等。專業核心課程則包括商務英語翻譯、商務函電、管理學導論、電子商務、國際商法、跨文化交際學、經濟學導論、商務英語口譯和國際金融等。商務英語專業下設三個方向:國際商務方向、國際貿易方向和國際會展方向。國際商務方向主要有國際商務談判和國際商務禮儀和國際溝通課程,國際貿易方向主要有國際貿易實務和國際市場營銷課程,國際會展方向主要有國際會展概論和國際會展管理與服務課程。實踐課程指的是各類專業實踐教學,共19.5學分,占總學分的12.6%,包括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軍事理論、軍事訓練、專業實習實訓、校內勞動實踐和實踐創新能力訓練等。

針對學生的英語基礎普遍不高的情況,我系在選擇商務英語教材時,盡量選用雙語教材,尤其是金融學、會計學這種專業性較強的課程。教師在上課時以使學生聽懂學會為第一目標,不會只采用英文上課,而忽視學生的基本需求。結合近三年的學生表現來看,商務英語專業的學生比英語專業的學生知識面更廣,性格更活潑,更愿意做社會實踐活動。

4.結語

根據商英國標的要求,高校應該分層分類建設商務英語專業,避免千校一面。不同層次和不同類別的高校在建設商務英語專業時應突出本校的專業定位,并制訂個性化的培養方案和教學計劃,獨立學院也應如此。商務英語本科專業絕不是簡單地在英語課程中加入商務的內容,而是依托外語、經濟、管理、法學等學科交叉,突出商務語言運用、商務知識與實踐和跨文化商務交際能力的一門復合專業。獨立學院的商務人才培養應該走出一條有自己特色的新路子。

參考文獻:

[1]Brieger,N.Teaching Business English Handbook[M].York:York Associates,1997.

[2]Dudley Evans & St John.Developments in ESP:A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8.

[3]Ellis,M.& C.Johnson.Teaching Business English[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4.

[4]黃福榮.商務英語專業人才培養探析[J].科技信息,2012(34).

[5]李玲玲.基于需求分析理論的商務英語課程設置[J].教育探索,2012(4).

[6]平洪.商務英語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索[J].中國外語,2009(4).

[6]湯偉,楊亞蘭.商務英語專業人才需求分析[J].湖南冶金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2).

[7]王立非,李琳.我國商務英語研究十年現狀分析(2002-211)[J].外語界,2013(4).

第12篇

關鍵詞:計算機上機考試

一、在線考試系統的優勢

網絡考試系統是利用計算機網絡組織考試的應用性系統。計算機考試與傳統的紙介質試卷考試相比具有以下優勢:

1、準確公平。計算機考試系統主要處理的是標準化試題及試卷,它不但高效迅速而且準確避免人為因素,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人為誤差及人情分等問題,保證考試的公平公正。

2、增強考試的客觀性。利用計算機考試可以實現教考分離,即實現由第二方如教務部門按教學大綱及教學計劃的要求出題組卷,它不但可提高考試的客觀準確性,防止考試前的猜題、壓題、劃范圍等不良現象,還可從另一方面檢查評價教師的教學工作成效。

3、高效節約。傳統考試在編寫試卷、閱卷、成績統計等方面需耗費大量的資源。而采用計算機考試,答題完畢后系統會自動判斷考卷,并核對出最后考卷的分數,從而可節約大量的人、財、物力及時間資源。

4、可有效杜絕考試的作弊現象利用計算機考試各考生的試卷現場隨機生成,可以試卷不同也可試卷相同,而且順序不同,由此可在一定程度避免互相參看抄襲等作弊現象,從而達到考試成績的公平性。在上述基礎上將計算機聯網組成網絡考試系統,除了可以在機房多媒體網絡教室等組織集中考試,也可在局域網或Internet上的任何一臺計算機上進行考試、練習等,更加靈活、方便、高效。因此網絡考試系統是一種方便、高效的考試方式。

二、系統的設計目標和原則

1、系統的設計目標。本系統的設計目標為:能正確、有效快速地處理各種網上考試事務;具有良好的實用性與通用性,提供友好的人機界面,具有較好的可擴充性和安全性,是校園遠程教學系統中重要的教學手段,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本系統的設計完成,對規范教學管理,有著積極的現實意義。

2、系統的設計原則。通過對現有一些在線考試系統的分析研究,并詳細了解了構建在線考試系統的一些要求后,在線考試系統應該滿足以下設計原則:(1)通用性原則。系統要有廣泛的通用性,可以用于各類課程的遠程考試。(2)組卷原則。系統要能夠滿足復雜組卷條件的要求,組卷速度快,成功率高。(3)安全性原則。要保證考試系統信息傳輸的安全性,防止考題泄漏,以及客戶端和服務器端的安全性等。安全性是通過為信息的機密性、保密性、完整性和可靠性提供充分的保護來預防風險。保障系統安全,是任何系統的基本要素。(4)功能完善原則。系統要具有完善的在線考試功能。例如,要有完善的考試現場恢復機制,包括已經生成的試卷、考生已經做過的題目的答案、考試剩余時間等。待考試結束后,考試系統應能對客觀題進行自動判分,將主觀題的答案存入數據庫,待教師對主觀題評閱后,考試系統再對主客觀題分數匯總,給出總成績,并對考生給出相應的評語。(5)可擴展性原則。系統要具有良好的可擴展性。系統需要有良好的可擴展性,以滿足考試系統不斷發展的需要。

三、系統功能分析

1、題庫設計和管理。為了實現智能組卷,入庫的每一道試題,除了題目內容以外,還要有多種定性或定量的指標,應包含有題號、題型、分值、知識點、難度、章節等。

2、手動、自動組卷。系統應實現用戶給定約束條件下的出卷過程的全部智能化,生成的試卷應有較好的隨機性、科學性。系統根據用戶給出的題型要求、知識點、難度、考題數量、分值等具體要求形成組卷策略,并顯示題庫中符合要求的試題數目,隨機抽取與試卷結構一致的試題數目即可。在已形成的試卷上,還可以人工修改試題。

3、自動閱卷。對于單選題、多選題、判斷題等客觀題型,考生只要提交后,系統既可對比數據庫中的答案進行評分。為提高自動閱卷層次,本系統將程序設計題的評分作為重點技術進行突破。程序設計題不局限于“填空式”,即考察代碼的語法、邏輯的正確性、又要考察程序的縝密性。

4、自我測試。突破時間、空間限制,利用Internet,考生只要輸入正確的用戶名和密碼后,就可以進入測試界面進行自我檢驗。

四、關鍵技術及其實現

1、考核系統體系結構。近年來,隨著網絡的普及和網絡技術的成熟,軟件系統已經從以結構化方法(SP)為主體的單機軟件發展到以面向對象方法(OOP)為主體的C/S結構和B/S結構。基于C/s模式的考核系統,要求每臺考試用機都要安裝考試客戶端軟件,會占用較多的系統資源,將影響考生答題的效率。軟件升級也需在每臺機器上進行維護,因此系統維護、升級工作量大。基于B/S模式的系統,采取集中控制方式,實現數據共享,可以在服務器端完成大部分維護工作,極大地減少系統管理員的工作量。所以,推薦采用B/s結構模式,考生只需要使用Web瀏覽器就可以完成所有的考試,減少考試客戶端的系統開銷,從而最大限度地減少因考核系統的升級而必須進行的硬件投資。

2、數據庫選擇。本系統采用MySQL作為中央數據庫。現有的計算機考核系統不少選擇Access數據庫作為系統的主要數據庫,開考時,如果考生數量多,將會耗費較多的網絡帶寬,導致開考初期和交卷時期,出現明顯的遲緩。如采用中央數據庫的形式,考生的試卷數據保存在服務器中,只有在需要時,才在服務器上下載數據,將需要耗費的網絡帶寬平均分布到整個考試過程中,從而提高考核系統的運行效率。由于Access數據庫并發性能差,一般來說,在超過10個并發用戶的情況下,Access數據庫的性能與穩定性將顯著下降,而MySQL數據庫在性能、穩定性上已經得到了充分的證明。另一方面,與MicrosoftSQL Server、Sybase或Oracle等大型數據庫比較起來,它更小巧,在性能上也完全能滿足系統的需要。

參考文獻:

[1]郭偉剛等.計算機基礎課無紙化考試模型初探.佛山科學技術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1998,3.

主站蜘蛛池模板: 肥西县| 宜兴市| 东阿县| 顺平县| 巴楚县| 南汇区| 新乡县| 岚皋县| 韶山市| 竹山县| 长宁县| 托克逊县| 安化县| 从江县| 清苑县| 宁德市| 和平县| 若尔盖县| 读书| 温宿县| 鄄城县| 汶上县| 花垣县| 临海市| 阿尔山市| 黄山市| 招远市| 德惠市| 喀喇沁旗| 博客| 邯郸市| 石棉县| 水富县| 扎兰屯市| 共和县| 南康市| 辽阳市| 拉萨市| 永福县| 沿河| 松滋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