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07 09:29:17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韓語文學論文,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關鍵詞:隱喻 喜悅 中韓對比
一、引言
隱喻(metaphor)一詞出自希臘語。從詞源學角度講,這個詞由兩個詞根“meta”(意為carry)和“-phor”或“pherein”(意為carry)構成,所以隱喻(metaphor)就暗指一種由此及彼的運動,一種轉換。英語詞‘metaphor’出現在1533年,意指一種修辭格,表示一種類型的詞或詞組被用來代替另一個詞或詞組,從而暗示它們之間的相似(likeness or analogy)。傳統的語言學將隱喻看作是語言形式上的修辭,是語言裝飾的手段,因而只是修辭學、文學和語言學研究的對象。近年來的認知語言學和心理學的研究表明,隱喻是人們對抽象概念認識和表達的強有力工具,不僅是語言的,更重要的是認知的、概念的。1980年,Lakoff和Johnson在他們所著的《Metaphors We Live By》一書中,提出了一種與傳統隱喻觀念迥然有別的隱喻認知觀——“概念隱喻”。該理論認為,概念隱喻是用隱喻形式來表達概念,隱喻不僅是語言問題,它更是一種思維方式,人們賴以思考和行為的概念系統大多是以隱喻的方式建構和界定的。
許多表達“喜悅”情感的語言按照傳統觀點并非隱喻,但從認知的角度看卻具有隱喻思維的特征。本文對日常漢、韓語中“喜悅”情感概念隱喻的認知模式及表達方式進行歸納,找出兩種語言中“喜悅”情感概念隱喻系統的異同,并對其異同的原因進行對比分析,從而幫助人們進一步了解“喜悅”情感隱喻的實質。
二、中韓“喜悅”情感隱喻的共性
人類的認知活動根植于日常的身體經驗,而不同民族的身體經驗大多是相同的,因此在人類語言里大部分涉及無生命的事物的表達方式都是用人體及其部位或用人的感覺和的隱喻來表示的。各民族的文化雖然千差萬別,但人類都生活在同一個星球上且具有相同的生理結構、心理狀態和許多相同的生活經歷,因此不同民族會有許多相同的文化積累,從而產生共識文化,這是全人類的共同財富。共識文化反映在語言中便形成共同文化語義,因此有共識文化就會產生相同的概念隱喻。
喜悅是人的基本情感之一。按照普通心理學的解釋,喜悅或快樂是達到盼望的目的后,緊張解除時個體產生的心理上的愉快和舒適。喜悅的強度與達到目的的容易度和或然性有關。另外,當人們的愿望在意想不到的時間和場合得到滿足,也會給人帶來更大的喜悅體驗(束定芳,2000)。
(一)與方位有關
心理學家認為,情緒在體內是垂直上下運動的,喜悅是向上的,而悲傷是向下,這是人類身體生理的共同點。因此在英漢情感隱喻中出現類似的方位情感隱喻便是非常自然的事情。韓、漢語中表達情感都與方位詞有關,并且一致用“上”表示喜悅。韓語中的隱喻表達為:
1)?????????????。
2)??????????。
3)???????。
漢語也不乏其例:
4)他的興致越來越高。
5)他們越講情緒越高昂。
6)老師的一番話使他重新振作起來。
(二)與光線有關
人們常常借助自身對具體自然現象的感悟來表達豐富的情感。如陽光燦爛時,人們的心情通常愉悅舒暢。人類的這種對自然光亮度的共同感知體悟使得韓漢兩種語言都以“明亮”、“光亮”來表達喜悅情感。韓語中的隱喻表達為:
1)????????????。
2)???????????????。
在漢語中這樣的隱喻也隨處可見:
3)他容光煥發。
4)他滿面紅光。
5)聽到那個好消息,他眼前一亮。
當人們高興喜悅時,通常體內血液流動加速,因此身體表面便呈現出光亮狀態。
(三)與容器有關
我們可以用容器隱喻來隱喻情感,所以我們有“喜悅是容器中的液體”(HAPPINESS IS FLUID IN A CONTA INER)的概念隱喻。韓語中的隱喻表達為:
1)???????????????????????。
2)???????????????。
3)?????????????。
在漢語中這樣的隱喻也隨處可見:
4)他滿心歡喜。
5)喜悅之情如泉水涌入他的心里。
6)他心中充滿喜悅。
從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韓漢兩種語言都把人體作為容器。人是獨立于周圍世界以外的實體,每個人本身就是一個容器,有身體分界面、里外等。皮膚作為分界面把它與外界隔開。當人們高興時,血液循環加速,人體這個容器就要滿,強烈時情感就外溢(overflow),而當情感膨脹時,就得沖出來(burst)。因此韓語和漢語中都有“喜悅是容器里的液體”的概念隱喻。
(四)與花有關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大紅花”是幸福、快樂、榮譽的象征。人們逢喜事常常會佩戴大紅花,如結婚、開業慶典等。因此漢語中常用“花”來表達心中喜悅之情,有“喜悅是心中之花”的概念隱喻。在韓國也這樣認知,韓語中也常用“花”來表達喜悅之情。韓語中的隱喻表達為:
1)??????。
2)?????,?????。????,????????。
3)???????????????????。
漢語也不乏其例:
4)老二娶了個如花似玉的媳婦,心里樂開了花。
5)收到重點大學錄取通知書,同學們個個心花怒放。
6)媽媽的臉笑成了一朵花。
三、韓漢語言“喜悅”情感隱喻的差異
不同民族雖然有許多共識文化和相同的概念隱喻系統,但由于各民族有不同的歷史、社會環境、、政治制度和生產方式等,因而不同民族對一事物與另一事物之間的聯想就會有所不同,不同的語言里也會有一些不同的概念隱喻系統。每個民族都有民族心理的歷史積淀和深層結構,每個人都有本民族、本地域的心理遺傳特征,這些因素決定人們的思維方式乃至行為取向。由于各民族的語言都有其相當悠久的歷史,它們負載了大量有關民族思維方式、民族習俗、民族傳統文化和歷史文學典籍等方面的獨特內容,因此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認知方式。人們將自己對情感的認識和理解投射到語言上面,從而使得人類語言中的情感概念隱喻系統呈現出某些不同的民族特色,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一) 漢語用天氣隱喻喜悅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漢民族認為,感情也像天氣一樣,一會兒“陽光明媚”,一會兒“烏云密布”;一會兒“熱”,一會兒“冷”,所以往往用天氣變化隱喻喜悅心情。這些情感隱喻都是漢民族對天氣及其變化的情感體驗。
如:
(1)他臉帶燦爛的笑容。
(2)小李怎么啦?剛才還是陽光燦爛,現在變成陰云密布了。
(二)漢語用紅色隱喻喜悅
漢語里“紅色”不僅隱喻無產階級革命,而且往往隱喻喜慶、快樂。
(1)他聽到這個消息后,臉上紅光煥發。
(2)她興奮得臉也紅了,嘴唇哆嗦著,眼里也充滿了淚光。
(3)(愫方)臉上逐漸閃耀著美麗的光彩,蒼白的面頰泛起一層紅暈。
四、結語
上文對韓漢語言里“喜悅”的隱喻進行了一些對比分析。從中不難發現,韓漢語言的喜悅情感的喻體既有共性,也有差異。希望我們的研究及結論,對認識漢、韓語中情感表達的異同,對韓漢互譯和提高漢、韓語對外教學都有一定的啟示和指導意義。
參考文獻:
[1]曲占祥.英漢“喜悅”情感概念隱喻認知對比研究[J].西安外國語大學學報,2008,(12).
[2]許春香,賴祎華.英漢情感隱喻對比分析[J].語文學刊,2010,(2).
[3]張林影,邱智晶,張艷臣,孫赫強,榮楠楠.英漢“喜悅”隱喻認知對比[J].河北理工大學學報,2010,(7).
[4]鐘曲莉,蔡葵.英漢“喜悅”情感隱喻的比較分析[J].湖南商學院學報,2006,(8).
[5]閆蕾.中韓隱喻表現對比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碩士論文,2009.
[6]束金星,徐玉娟.從隱喻式認知看情感隱喻[J].河南科技大學學報,2001,(4).
[7]???.????????????????.?????????,2006.
[8]???????.『???????.????,1999.
[9]???.?? ?? ??? ??? ?? ??.?????,2002:135-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