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醫療處理條例

醫療處理條例

時間:2023-06-07 09:11:26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醫療處理條例,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醫療處理條例

第1篇

一、主要措施

(一)加強領導,提高狂防意識2008年,鄉黨委、政府以及各村(社區)高度重視狂犬病防制工作,多次組織開展突擊滅犬行動,犬只密度大幅下降,養犬行為得到進一步規范,但犬只敞放現象仍然突出,惡犬傷人時有發生,全鄉狂防形勢依然嚴竣,任務十分艱巨。為此,成立了狂防工作領導小組,組長:周華明(政府鄉長),副組長:王波(副鄉長),成員:黎豐、蒲正強、李國;各村(社區)應充分認識狂防工作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切實加強領導,認真解決狂犬病防控工作中的具體問題,人員、責任、工作、檢查四落實,確保狂防工作有效開展,堅決避免狂犬病疫情的發生和流行。

(二)加強宣傳,落實部門職責各村(社區)要加大對《四川省預防控制狂犬病條例》和*縣人民政府《關于加強狂犬病預防和控制工作的通告》的宣傳力度,畜牧部門和村(社區)要摸清犬只底數,切實做好犬只登記、免疫、測毒工作,社區要加強場鎮犬只管理,認真開展養犬審批、拴養工作,堅決捕殺違章犬只,醫院要認真開展犬傷暴露者預防醫療處理、狂犬病疫苗注射、病人救治等工作。各部門在鄉黨委、政府的統一領導下,各司其職、各負其責、齊抓共管、形成合力,全面落實各項防制措施,保證狂防工作協調、穩定發展。

(三)加強督查,逗硬兌現獎懲鄉黨委、政府組織專人定期不定期對各村(社區)進行督查,對工作開展好的,將進行通報表揚;對措施不落實、工作開展不力、未按時完成任務的村(社區)進行通報批評;對情節嚴重的,將進行嚴肅處理。

(四)成立專門滅犬隊

隊長:*

副隊長:*

成員:*

二、工作任務與具體要求

(一)犬只免疫限養區犬只免疫率必須*100%,同時做好犬只免疫登記。

(二)犬只審批登記限養區的村由村委會初審登記,報鄉政府審批,審批率*100%,發證率*100%。

(三)犬只拴(圈)養限養區的所有犬只一律實行拴(圈)養,拴養犬只繩長不得超過3米,拴(圈)養率*100%。

(四)發生狂犬病疫點3公里范圍內犬只全部捕殺,3年內禁止養犬。

(五)就醫暴露者傷口規范技術處理率*100%,免疫率*100%。

三、工作進度安排

(一)2009年3月15日前,摸底查清各村(社區)現存欄犬數,必須造冊登記,切實做到家底清、情況明、數據準。

(二)2009年4月底前,各村(社區)掀起犬只捕殺、免疫,進一步搞好滅犬工作。

(三)2009年5月至6月,自查自糾,未完成任務的及時補救。

(四)2009年7月至8月,再次開展一次犬只捕殺、免疫突擊工作,鞏固狂犬病防制工作成果。

第2篇

關鍵詞:醫患糾紛 成因 穩定

醫患糾紛指醫療機構與患者或者患者家屬之間所產生的糾紛。從醫患糾紛產生的原因而言可以分為兩大類,一是基于醫療事故而產生的醫患糾紛,二是非基于醫療事故而產生的醫患糾紛。基本醫療事故而產生的醫患糾紛,我們也可以稱之為醫療糾紛,通常是指醫務人員在診療護理中的過錯引起的,醫務人員的過錯往往導致病人不滿意或對病人造成傷害甚至死亡,從而引起醫患糾紛。有時醫務人員在診療護理中不存在任何過錯,僅僅是患者或者患者家屬對正確的醫療處理、疾病的自然轉歸和難以避免的并發癥以及醫療中的意外事故不理解而導致醫患糾紛。甚至還有些是患者或者患者家屬毫無道理的責難而導致醫患糾紛。本文中,筆者將主要探討基于醫療事故而產生的醫患糾紛。

一、醫療機構方面的原因

1、醫務人員醫德有待提高,缺乏溝通技巧。現代醫學教育過分注重于傳授專業知識,而忽視了人文精神和職業道德教育。一些醫務人員缺少人文關懷的精神,缺少應有的敬業精神和職業道德。醫務人員在對患者治療過程中,只注重醫療的作用和效果,而忽視了與患者及患者家屬的溝通。實際上,當今社會大量的醫患糾紛所涉及的事件并不構成醫療糾紛,也根本不存在醫療責任,而多是由于醫務人員不善于溝通或者溝通不當所致。

2、醫務人員不嚴格執行相關規章制度。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規章制度是醫院管理的依據,是保證醫院正常開展診療工作的基本保障。有些醫務人員在具體操作中不嚴格執行相關規章制度,造成差錯和事故,如:有的違反醫療制度和原則,拿錯藥、輸錯液;有的不嚴格執行首診負責、會診和疑難病例討論等各項制度;有的不當履行知情告知程序等。有些醫務人員對病歷資料記錄不完整、不及時、不準確,甚至有些病歷保管不規范導致丟失等。

3、醫務人員醫術有待提高。由于醫務人員受到技術水平和醫療技術條件的限制,有時候往往達不到患者期待的療效,甚至還會出現一些醫療事故,導致醫患糾紛的出現,如:有些醫務人員平時忽視自身業務能力的提高,導致誤診;有些醫療機構受自身條件限制,但卻實施高難度的手術,致使出現一些醫療事故。

4、一些醫療機構管理混亂。大多數醫療機構的管理人員均由醫療技術骨干擔任,由于缺乏系統的管理知識,對錯綜復雜的醫院管理不夠全面,在管理活動中出現漏洞和失誤,如:對隱含和輕微的醫患糾紛沒有及時發現和處理,對來訪者接待處理不力;在管理方面脫節,措施落實不到位,為醫患糾紛埋下隱患。

二、患者及患者家屬方面的原因

1、患者及患者家屬維權意識不斷增強。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的維權意識不斷增加。如果患者及患者家屬認為自己在醫療過程中權益受到侵害,必然會通過各種手段和途徑去維護自身的權利,這就大大的增加了醫患糾紛發生的可能性。

2、患者及患者家屬對醫療期望值過高,對醫療行為的特殊性缺乏應有的認識。由于患者及患者家屬缺乏相關的醫療衛生知識,對醫療期望值過高,一旦醫療失敗或者出現不良后果,會片面的認為醫務人員存在過錯。而事實上,醫學是一門逐漸發展的學科,醫療水平的提高是一個緩慢的過程,許多疾病的治療效果無法用一個統一的標準來衡量,同一種疾病經過同樣的治療也有可能會出現不同的效果。

3、患者及患者家屬存在一定的心理問題。患者經過治療一旦出現不良的后果,患者家屬立即會轉悲痛為憤怒,遷怒到醫務人員身上,認為是醫務人員救治不利或者存在醫療過錯造成的,為了追究醫療機構的責任,向醫療機構索要高額的賠償,會尋找醫務人員、醫療機構的種種過錯。在現實中,即使醫務人員和醫療機構不存在任何過錯的醫患糾紛,患者及患者家屬有時也能或多或少獲得一部分賠償,這更激起了患者及患者家屬挑起糾紛的動力。

4、患者及患者家屬在治療期間在醫療場所出現意外事故。有些患者或者患者家屬對病情感到悲觀失望,在醫療場所采取極端手段導致死亡,死者家屬往往糾住是因為患者治療過程中出現的相關人員死亡,認為可能醫務人員或者醫療場所存在一定的過錯,必須向患者及患者家屬進行賠償,從而引發醫患糾紛。

三、社會方面的原因

1、醫療保障體制不完善。近年來,我國實行了醫療體制改革,醫療機構被逐漸的投向了市場,大多數醫療產品都已市場化(如醫療器械、藥品),但醫療服務的價格仍受政府嚴格控制,醫療機構為了自身的生存和發展,會想方設法提高收費水平。因此,醫療機構公益性質被日益淡化。

2、行政執法部門執法不利。在處理醫患糾紛時,大多數衛生行政機關除了組織醫療事故鑒定,對責任人、責任單位進行處理外,對其他問題通常置之不理。面對患者及患者家屬對醫療機構的圍攻,甚至打、砸、搶等過激行為,衛生行政部門及公安機關往往認為患者及患者家屬一方屬于弱勢群體,僅作口頭上的勸阻,一般不會采取強制性的措施,有時甚至希望醫療機構"花錢買平安",息事寧人。

3、醫療糾紛解決機制不完善。我國醫療糾紛有三種解決途徑:協商解決(自行和解)、衛生行政部門解決和訴訟解決。①協商解決是解決醫患糾紛的重要途徑之一,但缺乏第三方的指導和積極有效的溝通。行政調解由于患者及患者家屬大多要求經濟上的賠償,對此衛生行政部門也不能干預過多。訴訟解決雖然是公認的最具權威性的一種解決方式,但卻耗時較長。目前,我國各個城市正在積極探索人民調解委員會的調解、與保險公司結合的調處中心調解、與仲裁相結合的調解等替代性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專門處理棘手的醫療糾紛,期望能探索出解決醫療糾紛的多元化出路。②

4、新聞媒體片面報道。"看病難"、"看病貴"是我國的社會熱點問題,醫療機構也成為了新聞媒體關注的焦點。一些新聞工作者,基本對患者的同情,同時也為吸引讀者眼球,僅聽患者或者患者家屬的一面之詞,不做深入調查就作出不客觀的片面報道,導致社會公眾對醫療機構及醫務人員的不理解、不信任,使得病人就醫時對醫務人員過度提防和懷疑,一定程度上激化了醫患矛盾。

5、醫鬧人員介入。一些唯利是圖的人把醫患糾紛作為一種商機去運作和經營。這些"職業醫鬧者"大多是一些社會閑散人員或黑惡勢力,為了在醫患糾紛中獲取利潤而參與其中。他們在醫療機構門前擺花圈、掛橫幅、放棺材,甚至毆打醫務人員,聚眾鬧事,要求醫院巨額賠償。醫鬧的出現嚴重影響了醫療機構的正常工作秩序和社會形象,對醫患糾紛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四、法律規定及適用方面的原因

我國醫患糾紛方面的立法不完善,相關法律、法規不健全。目前,我國調整醫療糾紛的法律、法規主要有《醫療事故處理條例》、《醫師法》、《民法通則》、《合同法》、《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苦干問題的解釋》等,這些法律、法規在調整醫患關系方面并不完善,具有滯后性。至今,我國沒有制定一部專門用來調整醫療損害賠償法律關系的法律。雖然最高人民法院于2003 年2 月21 日印發了《關于參照〈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審理醫療糾紛民事案件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 文件。《通知》從審判角度確立了審理醫療損害賠償糾紛法律適用二元化問題,即"區分不同類型適用不同法律",但理論界和實務界對《通知》的理解分歧卻很大,以致于審判人員在審理醫療糾紛案件時對法律適用的理解有所不同,判決結果也不相同,實際上損害了司法的權威性。

注釋:

①張磊、陳家忠、朱茂林.醫療事故賠償快速指引.法律出版社,2008:33.

②刑學毅.醫療糾紛處理現狀分析報告.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8:197-203.

參考文獻:

第3篇

安樂死來源于希臘文,英文是“euthanasia”,意思是無痛苦的、幸福的死亡。它包括兩層含義,一是無痛苦的死亡,安然地去世;二是無痛致死術,為結束患者的痛苦而采取致死的措施。我國學者對安樂死的定義是:“患不治之癥的病人在垂危狀態下,由于精神和軀體的極端痛苦,在病人和其親友的要求下,經過醫生認可,用人道方法使病人在無痛苦狀態中結束生命過程。”因此,我們通常所說的安樂死則是一種特殊的選擇死亡的方式。

1996年,澳大利亞北部地區議會通過了《晚期病人權利法》,從而使安樂死在該地區合法化,這也是人類第一部允許安樂死的法律。在這部法律中,它規定了實施安樂死的條件:按要求申請安樂死者必須年滿18周歲;經多方確診患有不治之癥,并要遞交有本人親筆簽字的申請書;同時嚴格限制醫生,實施時應有兩名醫生和一名心理醫生簽字同意,其中,至少有一位醫生曾經參與病人的治療等。雖然,該法實施一年以來即遭推翻,但,它仍有著不可取代的地位。

2001年4月10日荷蘭議會一院(即上議院)以46票贊成28票反對的結果通過了安樂死法案,也使荷蘭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承認安樂死合法化的國家。為防止醫生護士濫用安樂死,這項法律規定了3個前提條件,即:患者的病情必須是不可治愈的、患者遭受的是難以忍受的無限折磨、患者必須在意識清醒的情況下,經過深思熟慮后,完全自愿地接受安樂死。荷蘭醫生并沒有決定安樂死的權利,他們必須嚴格按照法律程序辦事,否則將受到起訴;同時,實施安樂死的醫生必須咨詢另一名負責醫生的意見。在這部法案中,并沒有提到如何對“腦死亡”者進行安樂死,尚不夠完善,但仍為今后的立法提供了重要的理論依據。而緊接著,5月16日,比利時眾議院通過“安樂死”法案,允許醫生在特殊情況下對病人實行安樂死,從而成為繼荷蘭之后第二個使安樂死合法化的國家。

對于安樂死所產生的法律后果,基本上有兩種聲音,即肯定說和否定說。肯定說認為,安樂死雖然在形式上符合故意殺人的要件,但是由于安樂死是在患者極度痛苦,不堪忍受的情況下提前結束生命的醫療行為,而醫療行為是正當業務行為,因而可以阻卻其違法性,不構成殺人罪。否定說則認為,安樂死不能阻卻行為的違法性,仍應構成刑法上的殺人罪,但處罰可以從輕。

雖然近年來,我國學者多次提出了安樂死的立法需要,并于1998年,由山東省中醫藥大學課題組經過20年的研究,提出了《安樂死暫行條例(草案)》,但目前,因為我國法律還沒有關于“安樂死”的成文法,也就是說,法律沒有授權給任何機構和個人實施“安樂死”的權利,所以根據《刑法》解釋,如果實施安樂死,就是非法剝奪他人的生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安樂死是違法行為。

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觀念的更新,安樂死的立法迫在眉睫。筆者認為,支持安樂死合法化是非常有必要的。在一項對北京人的調查中,有超過80%的人贊同安樂死,但有同樣高比例的人同意“醫生的職責就是救死扶傷,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為病人治病的說法”,這說明了整個社會的觀念在普遍提高。此外,人們普遍同意了“安樂死承認了病人選擇死亡的權利,是文明的進步”這一觀點。不難看出,人們把選擇安樂死看作病人在別無選擇的情況下,主動結束痛苦,坦然選擇死亡的表現,是一種勇敢的行為,作為醫生,為病人實施安樂死則是幫助病人實現自己的選擇,也是履行自己的職責。安樂死已被社會大多數人在觀點上所接受。

無獨有偶,國內一家腫瘤醫院曾對800例身患癌癥的垂危者進行調查統計,其中不堪忍受痛苦,自愿要求死亡者占到30%以上。據不完全統計,全世界每年大約有5千萬人走向死亡,其中相當一部分是被拖延了的死亡,在我國也有數十萬的絕癥患者痛苦地躺在醫院的病床上維持生命,而最終“含痛死去”。而在我國的醫學實踐中,一方面有條件的大醫院同樣存在著用昂貴的代價來維持腦死亡患者的“生命”的現象,另一方面,在對無法忍受痛苦的絕癥患者的醫療處理過程中,安樂死以隱秘或公開的方式進行已久(上海、廣州等城市)。

死亡作為一種自然規律,自古以來,人類始終追求著一種“善始善終”,“安然去世”。既然死亡不可避免,為何不在適當的時間選擇一種更有價值、有尊嚴、更安寧的死亡方式呢?生命的價值在于它對社會的貢獻,而這種價值往往體現在生命的質量上,當一個人的生命連質量都談不上時,它又如何保障它的價值呢?面對那些痛苦萬分的絕癥患者,如何維護他們死亡的尊嚴,如何給他們臨終前一個安詳?安樂死無疑是一種理智的選擇。

雖然,現代的醫學越來越發達,然而,不管投入多少資金來設法延長死亡和減少產生痛苦及殘疾的風險,仍然有無數患有不治之癥的患者實際上并不能避免死亡,反而遭受極其痛苦而難以忍受的延長死亡過程的醫學干預。我們都知道,身患癌癥的人不僅僅是肉體上的痛苦,還有更多精神上的壓力。作為健康人的我們,是無法感同身受的。由于現在我國治療絕癥大多使用的是進口藥,價格非常昂貴,且其藥理也對病人身體的本身產生巨大的副作用。目前我國普遍采用的伽瑪刀,也僅能暫時消除患者某些部位的病灶,但卻無法抑制有病細胞的再生和轉移,這無疑造成了一種“醫療資源的重復使用,是一種社會資源的浪費”。而在這漫漫的求醫長路上,不僅僅是病人要承受著病魔的折磨,病人家屬出于道義、責任,礙于社會輿論等原因,無法接受“安樂死”,仍寄望于醫院,甚至有些家屬向病人隱瞞病情,自身卻背負著過重的經濟和心理負擔。當這些受盡折磨的人們要求安樂死時,我們難道忍受拒絕他們嗎?

在我國生活水平還不高、社會保障體系還不健全的今天,醫治在個癌癥患人往往需要花幾萬甚至幾十萬的費用,對于年平均收入才幾千元的家庭而言,尤其是廣大農村家庭,這無疑是一個天文數字。往往,為了治好病,他們都負債累累,直到無法負擔時,才放棄治療。可是,這些努力卻不一定會換來好的結果,患者最終仍步入死亡,而留下的大筆沉重的債務,讓其家人負擔。這些家人也往往窮盡一生,生活在漫長的還債路上。在家人、朋友為患者努力的同時,新聞媒體也在做著種種努力,我們常常能在各種新聞媒體中看到為患者捐款的一幕,感謝社會上有如此多的熱心人,但他們的努力也往往是一種美好的愿望。曾經,我認識一個姐姐,她在高三的時候患了腦瘤,家里的錢全部用在了她和治療上,她的母親一瞬間蒼老了許多,而她的父親則四處借錢,家里負債累累。當時,新聞媒體報道了她的事跡后,社會熱心人士紛紛捐款,沒錯,這些努力使她的病情有了好轉,但一年以后,她仍然離開了我們。筆者并不否認大家所做的努力,也不是否認生命存在的價值,但我們也不難發現,對于那些絕癥病人,這些努力也不能不說是一種社會資源、醫療資源的浪費。

當然,對于家人實行安樂死,是一件需要深思熟慮才能決定的大事,因為這不僅僅關系到病人、自己,還關系到親朋好友對于自己的看法,同事鄰居的議論。“百善孝為先”的古訓是中國傳統觀念的總結,而安樂死是一種新的觀念,盡管許多人的觀念隨著時代的變革也有一定的轉變,但是傳統思想、社會輿論對于普通人來說還是具有巨大影響力。許多人會僅僅由于顧慮別人的評價,擔心別人的議論而作出違背自己意愿的決定,尤其是在事關生死這樣的大事上。也許,我們認為看著自己的親人、朋友步入死亡是非常殘忍的事。然而,換個角度考慮,讓病人飽受病痛的折磨,將我們自私的情感建立在他們的病痛之上,難道不是另一種殘忍嗎?這不僅讓我想起一個故事:一個老教授肝癌晚期,某天她欲跳樓自殺,被子女們攔住,她聲淚俱下地說:“孩子們,看在我辛苦養育你們的份上,放我一條‘生路’吧!”對于一個將死亡看作“生路”的人,我們還能說些什么?

選擇安樂死也與人的本身素質有著密切的聯系,個人素質、文化層次越高的人更會認同安樂死。當他們選擇安樂死時,筆者相信都是經過了深刻的思考的,他們不僅僅是為了解除自己的痛苦和家人的負擔,也是為了節約社會的資源,更是一種實現自己權利的體現。當我們聽到更多的人在呼吁安樂死時,我們應該感到高興,這是人類進步的體現,而那些選擇安樂死的人并不是生活的懦夫和逃兵,而是敢于面對現實的勇者。

主站蜘蛛池模板: 仲巴县| 宕昌县| 阳春市| 垦利县| 彩票| 平湖市| 化州市| 察雅县| 桓仁| 西丰县| 平度市| 施秉县| 西乡县| 淳化县| 灵寿县| 怀仁县| 佛学| 馆陶县| 琼中| 玛纳斯县| 广平县| 镇原县| 蓬安县| 平舆县| 海盐县| 包头市| 台湾省| 江华| 湘阴县| 连江县| 枞阳县| 本溪市| 伊通| 湘乡市| 武陟县| 长岛县| 鸡西市| 民和| 莒南县| 高邑县| 益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