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07 09:11:11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議論文寫作方法與技巧,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關鍵詞] 高中語文;議論文;寫作教學
在新課標指導下教學改革不斷深化拓展的背景下,高中語文作文教學有了新的變化,除了基本的寫作方法與技巧教學外,更加強調對于學生思辨能力與思維水平的提升。長久以來,高中語文寫作教學的側重點在敘述文方面,對于議論文的關注相對不足,造成了學生議論文寫作能力薄弱的問題。針對高中議論文寫作教學指導,筆者在此通過相應實例進行簡要闡述分析。
一、寫作角度選取的指導
寫作角度的選取是進行議論文寫作的基礎環節,所謂寫作角度選取也就是常說的立意,根據作文寫作材料提取關鍵信息,形成自己的觀點與看法,在此基礎上確定寫作框架、準備佐證素材以及論證寫作。常見的作文題目通常由一個小故事或某個實例為依據,素材展示傳遞出的信息較為明確,供學生選擇的切入角度也較為相近,學生只要不對題目內容有較大的理解偏差,通常不會存在立意問題。現階段高中作文題目的形式呈現出了開放性的特點,題目隱含信息層次較為豐富,學生的可選角度更多,這就涉及寫作角度選擇準確性的問題。如何提升學生議論文寫作角度準確性,可從內外兩個方向加以考慮。就立意的外部要素而言,其根本還是題目信息的提取,要求學生精讀題目內容,能夠由表及里的感知寫作資料傳遞的信息。而內部要素則強調學生對于立意的駕馭能力,對相關論點、論據的熟悉程度。學生的立意通常從自己主觀感受或見解出發,具有一定的隨意性,這種主觀性的表達通常在層次把握上不夠成熟,教師應引導學生自主立意,有效謀劃,協調好寫作角度選取與文章寫作能力的關系。
以2015年新課標II卷高考作文題“誰最有風采”為例,題目中寫道:“一個是生物技術研究的,一個是搞焊接的,一個是攝影師,都是卓有成就的人,選你認為最有風采的!”題目為學生提供了三個明顯的寫作角度,按照議論文的基本寫作范式,學生確定選擇對象后開始論證該職業的魅力之處??梢允菣M向比較性的論述,即通過與其他兩個未選職業的對比論證所選職業的獨特風采與價值;同時也可以是縱向深入性的論述,分多個層面證明該職業的風采與價值,抑或橫縱綜合論述。這一層面角度選取可以算作最表層的立意,作文水平也為最基本的層面,而提升學生的立意深度應對三種職業的內涵進行挖掘??梢钥吹?,“誰最有風采”這個作文題目中給出的三種職業代表了當前社會的三種群體。教師應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工匠精神”“中國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一系列時代內涵,將寫作對象職業的選取拓展到國家與世界的層面上進行考慮,從而提升議論文寫作角度與立意的深度。
二、寫作邏輯構建的指導
高中議論文寫作最強調的是行文邏輯體系的嚴謹性,即文章整體立論與分論點之間聯系的緊密型,各分論點之間的遞進關系,各分論點論證素材的充分性等。議論文寫作邏輯的構建是決定文章寫作水平的關鍵環節,盡管學生邏輯思維的形成與培養是一個長期性的過程,在議論文寫作環節是業已形成的固化內在邏輯性,但依然可通過科學的指導對議論文寫作進行結構優化。首先,教師應幫助學生學習從立意出發進行發散性思考,將寫作角度細化為若干層次或局部角度,從而確定相應的分論點。然后對發散思考獲得的分論點進行梳理,按照遞進層次進行排列,結合梳理結果二次思考是否存在新的分論點,通常學生二次思考獲得的分論點都具有一定的獨特性,能夠作為議論文的亮點部分。在確定分論點后,論證部分同樣應按照邏輯展開,基本依據提出論點、引申闡述論點、論證論點、提升拓展總結的基本框架來行文寫作。
以2016年高考全國卷Ⅰ的作文題“獎懲之后”為例,作文題目給了一張漫畫圖片,圖片中刻畫了兩個前后分數不同學生獲得的評價,低分學生分數提高了獲得了鼓勵的唇印,而原本分數高的學生稍有退步便得到批評的巴掌印。那本文應該如何構建寫作邏輯呢?首先,應對本文漫畫中傳遞出的信息進行基本型的描繪,可直接拋出中心論點,闡明對于漫畫描述內容的看法。在提出中心論點后,可從兩個學生的不同待遇進行展開,分別描述他們獲得的獎懲與自身實際表現之間的聯系,詳細論述出現這一現象的根源,列舉出幾項主要成因作為分論點展開論述。
三、寫作素材使用的指導
議論文寫作素材的種類較多,基本上生活中學生能夠接觸到的各種信息都能作為寫作素材。而議論文強調思辨邏輯,重視論據對論點的支撐,因此寫作素材大致可分為論點類與論據類兩種。所謂論點類素材是指一些較為成熟的觀點或看法,常見的是名人名言或名家名篇段落等,這些內容經過了時間的驗證,有較高的說服力。而論據類素材指的是一些社會上發生的熱點事件、熱門資訊等,這些內容都是真實發生的,在議論文中使用能夠起到實證的效果。高中議論文寫作素材使用涉及收集與使用兩個環節。其中寫作素材的收集是一個長期性的積累過程,學生日常生活中閱讀、接納的各類外界信息都可以參與到素材的積累當中,素材積累是否具有典型性、正面積極意義以及反面警示性等都是素材積累中要考慮的要點,這些標準決定了素材積累的實際價值。而素材使用則要考慮素材與論點的契合性,是否能夠真正印證觀點,是否具有可拓展性,能夠將論點提升到新的層次進行探討。在高中議論文寫作素材指導中,教師應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觀察與記錄習慣,樂于搜集熱點內容、重視生活經驗的積累,在素材使用匯總言之有物,能夠使閱讀對象感同身受,提升文章說服力。
以2014年新課標全國Ⅱ卷作文題“喂食動物失覓食能力”為例,該題目的內容來源與生活情境,學生中去過自然保護區的可以根據自身實際經歷展開闡述,而沒去過的也可以從動物園進行發散聯想。
四、寫作優化創新的指導
議論文寫作化創新是當前新課改對于學生創造力培養的重要要求,同時也是使學生適應信息化社會話語表達與信息傳遞方式變化的實際需求。具體而言,高中議論文寫作優化創新可從形式創新與思路創新兩個層面加以考慮。就形式創新而言,可在保留議論文基本觀點與論述的寫作內核基礎上進行一定的變化,將單向的說服式的觀點闡述,通過變化形成交流式的內容展示。例如有的學生選擇戲劇、劇本的形式進行作文寫作,借助人物對話講述了大量的觀點與看法,這種創新在表面上看是戲劇、劇本寫作,但其內核依然是以觀點論述為主的議論文。戲劇營造的交流情境能夠充分提升文章的感染力,使讀者身臨其境,觀點往往與人物的命運相聯系,話題闡述的拓展空間更大。而思路創新則強調的是對于傳統議論文觀點展開層次的改變,改變原有的線性闡述模式,變成更加立體,相互交叉印證的模式,局部設置懸念或后置觀點的寫作方法能夠使局部觀點得到有效的突出,獲得特殊的議論文寫作效果。
此外,高中階段學生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逐步成熟的人生階段,議論文中闡述的觀點多為其該階段自身思想的折射。教師面對學生在議論文寫作中闡述的個性化觀點時,不能按照統一的標準評判高下,而應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這種看法的根源,采取動態化評價的方式,對學生在寫作中的表現進行更為準確真實的評價,給予學生更多的認可與鼓勵,讓學生樂于進行議論文寫作,積極研習議論文寫作,提高寫作能力。
參考文獻
[1]梁昊.新高中語文議論文寫作的有效教學和實踐研究[J].中國培訓,2016,(06):268.
初讀《文心》,頗覺一般。書中既沒有我想知道的高端理念和高深知識,也不見怎樣新穎巧妙的教學方法,倒像是一本中學生語文學習雜記。尤其令人隔膜的是書中描繪的簡直是理想的語文教學天地――學習型社會、校園和家庭,學生個個愛學習,善思考,老師(包括數學、英文和美術等)和家長個個會教語文,連工人都樂于推敲語言文字,這怎么可能?加之全書沒有一根語文教學的主線,有些章節連篇累牘,似喋喋不休的絮叨,讓我不免倦怠。
去年秋天的一個傍晚,我去拜訪一位語文教育前輩――八十八歲高齡的智老。閑話間他說起幼時讀《文心》,愛不釋手,從中得到了許多讀書與寫作的經驗,為以后自己走上語文教育的道路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他津津樂道的模樣令我難以忘懷,我不禁想,也許《文心》真的很好看?我于是再次捧起它,才讀幾頁,我的眼眶便濕了。
夏D尊和葉圣陶兩位先生是怎樣的用心良苦啊!為了讓學生親近語文、善學語文,他們塑造人物,編寫故事,穿插知識,安排講習……把那些單調的概念和乏味的術語演繹得活靈活現。在這本書里,我們感受到二老對教育的摯愛,對語文的赤誠,我們了解到文言向白話過渡時期語文教育者的艱難探索,我們也觸摸到那個時代文人生活的苦辛。書中的故事是那么實在,情感是那么真摯,叫我感動不已。
然而《文心》恐怕算不得教育名著,充其量也只是一種別樣的教輔讀物??墒窃谫Y訊發達的今天,有誰還愿意費盡心力編這樣的教輔?有誰還愿意潛心讀這樣的“故事”呢?一本習題冊的“價值”也許要遠高于這樣的讀物。
今年夏天,偶然讀到了王鼎鈞先生的《講理》,我的心弦再次被撥動了。我仿佛又見到了《文心》里人物,只是先生不再是枚叔、王仰之先生,而是楊書質老師;學生也不再是樂華、大文、湯慧修、朱志青,而是吳強、金善葆、呂竹年、劉寶成。他們不再生活于30年代上海附近的小城,而遷徙到60年代的臺灣??伤麄兏袅藭r空是一氣的,那條語文學習的長脈沒有斷。
《講理》是一本與《文心》相似的教輔讀物,今年九十歲的王鼎鈞先生曾說,他少時也愛讀《文心》,且追慕夏老,因而在臺灣升學競爭異常激烈的年代,他打算寫一本幫助中學生學習寫作的書,就采用《文心》的樣式。學生仍然是初中生,故事也主要取自師生生活,所不同的是,《講理》專講議論文寫作,書中有一條議論文寫作逐級提升的線索,且有諸多具體的寫作方法指導,比如著名的“楊八條”。為了寫這本書,王先生親自到學校里授課做實驗,用他的“講理”方法幫助學生掌握議論文寫作的技巧。因為當時的升學考題與《文心》里一樣,都是要學生講大道理的論說文題,所以王先生選擇了這一難點做實驗。正因為有這樣的實驗,王先生的《講理》才更顯得貼近教學,親切而實用。
時至今日,再讀《文心》與《講理》,依然敬佩語文前輩們的躬耕精神與努力。我想,每個時代都應該有每個時代的《文心》與《講理》吧,因為每個時代的語文教室里,都生活著王仰之、楊書質先生和樂華、大文、吳強、呂竹年們。
(袁源,江蘇省南京市初中語文教研員,正高級,江蘇省特級教師)
首先,要寓思想教育于作文教學各個環節之中。
作文教學不能只傳授寫作知識,寫作技巧,還要教人,只讓學生懂得“怎么寫”是不夠的,還必須讓學生懂得“為什么寫”和“寫什么”才行。因此,教師必須注意加以指導。
一、命題要注意思想性。學生年紀輕,思想單純,可塑性大,作為教師,應該起引路人的作用。學生觀察生活、思考問題、美丑好惡的辨別有一個立場的觀點和思想方法的問題。為此,我們就要通過作文命題予以引導。比如,《談生命的價值》,就要使學生懂得應該做什么人,走什么路,讓自己的生命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奔小康的道路上放出燦爛的光彩。
二、作文前要注意正面引導。作文前指導得法能幫助學生開拓思路,激發寫作興趣,解決作文的觀點,材料和寫作方法等問題,使學生在下筆之前,就弄清楚寫什么和怎么寫。
高中起始年級,對命題作文,新材料作文和話題作文等,從內容到形式都要給學生提出具體的要求,根據每次作文的不同要求,在如何觀察事物,分析事物,如何審題和開拓思想,如何立意選材,布局謀篇方面有重點地指導學生,特別要重視對立意的指導。
三、批改講評中發揮指導作用。作文批改既要注意作文的觀點是否正確,內容是否健康,又要注意審題、謀篇布局、遣詞造句以及標點符合的使用等是否恰當。批改中還要注意把寫作與做人緊密結合起來。如發現有思想不健康,立意消極的作文,教師要及時對學生加以引導。比如,《假如記憶可以移植》作文,有的學生這樣寫道:“假如記憶可以移植,我從現在起就不讀書了,待我三十歲時,我把科學家的記憶移入大腦,我不就成了科學家了嗎?我何必現在受苦受累去苦鉆苦學呢?”這就反映出學生懶惰的思想。對這種思想的學生,教師就要加引導,使其朝健康的方向發展。
其次,在作文教學中,要加強對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
在高中階段的議論文寫作教學中,應始終貫穿著對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思維品質通常是指思維的敏捷性、靈活性、深刻性、獨創性、批判性五個方面。
一、思維的敏捷性。(1)對作文題或所給材料能迅速分析、選擇、判斷。(2)能根據作文題目要求,快速提取頭腦中的知識儲備及有關信息進行加工,使之變成寫作素材。(3)能根據寫作要求,迅速構思,布局謀篇,能在45分鐘內完成800字以上的作文。
二、思維的靈活性。(1)善于多角度、多方面來分析材料,選擇材料,組織結構。(2)靈活運用多種論證方法。(3)根據寫作要求,變通知識結構為寫作服務。
三、思維的深刻性。(1)能夠運用邏輯常識及辯證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透過事物的表面現象深入地剖析、論證、揭示事物的本質。(2)要用事理說話,擺事實講道理,材料與觀點要統一,論證、分析的層次清楚,逐層深入,環環相扣。(3)在闡述論點及論證過程中,語言的表述準確,嚴密。
四、思維的獨創性。(1)在論點正確的前提下,力求論點新穎。(2)分析問題時有獨到的見解。(3)使用的論據較新穎。(4)在語言運用方面有個性、能吸引讀者。
五、思維的批判性。(1)能獨立修改自己作文。(2)能判斷出別人作文的優劣,取其長處,豐富自己。(3)能針對自己寫作方面的弱項,有針對性的進行訓練,并有所改進。
再次,針對目標有的放矢進行思維品質的培養與訓練。
一、給材料或給話題作文訓練。(1)提供一個材料,讓學生從不同角度提煉論點,從而進行多角度思維訓練,鍛煉學生思維的靈活性、獨創性。(2)提供若干論點與論據,從中選擇最佳的論點與論據的搭配。這樣訓練更深入,不僅鍛煉學生多角度思維,而且引導學生的思維向集中思維轉化,向縱深發展,從而使學生的思維具有深刻性。(3)可給一個論點,要求學生調動自己的知識儲備,運用多種論證方法進行論證,從而達到訓練思維敏捷性和獨創性的目的。
二、在理論指導中,滲透辯證唯物主義基本觀點及邏輯常識教育,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刻性、獨創性、批判性。運用辯證唯物主義思想審題、構思、可加強議論的力度。比如“近墨者黑”“近墨者未必黑”這兩個題目,就可以引導學生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基本觀點從幾個方面找出論證思路。在議論文寫作中,引導學生運用辯證唯物主義思想深入思維,寫出的文章就不那么膚淺了。
葉圣陶先生對此早有洞見。他認為,語言和思維是合二為一的,離開了語言,思想便無法依傍。思想認識不深刻,不透徹,會導致語言的晦澀和含糊。葉圣陶在《關于怎樣使用語言》和《談文章修改》中不只一次地講過:“我們想問題時,必須依傍語言材料才能想,所以思維活動的過程就是語言形成的過程?!庇械膶W生說:“腦子里有想法就是寫不出來?!逼鋵嵥南敕ㄟ€是朦朧的思想,語言還是零零碎碎的語言,當然寫不出東西來。他在《談文章的修改》里說:“思想、語言、文字三樣其實是一樣?!薄八枷氩荒芸諢o依傍,思想依傍語言?!彼?,他倡導語言與思維緊密結合的訓練途徑,“思維活動的過程同時就是語言形成的過程。”(《葉圣陶集》《關于怎樣使用語言》),要求“想清楚”,使“朦朧的思想”成為“清晰的思想”,使“零零碎碎不成片段的語言”成為“有條理有組織完密的語言”(《談文章的修改》),“從思想認識達到深入、透徹的程度來消除語言的晦澀、含糊”的毛病。(《寫東西全都有所為》)
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提出“寫作要感情真摯,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多角度地去觀察生活,發現生活的豐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創意的表達”。寫作能力的培養和提高必須首先立足于思維能力的培養和提高,寫作方法的掌握和運用,也首先是思維方法的掌握和運用。寫作訓練立足于開發主體的思維能力是符合人的思維規律的,所以加強思維訓練是提高高中生寫作能力與水平的根本出路,寫作訓練必須圍繞思維訓練進行。
一、思維訓練的針對化
葉圣陶說:“語言是思想的定型。”任何人說出來的口頭語言和寫下來的書面語言都是他心里所想的;想的過程就是語言形成的過程?!半鼥V的思想是不清不楚的語言,清澈的思想是有條有理的語言?!闭Z言和思維是完全一致的。高中生心理發展的基本特征是由少年半幼稚、半成熟向成熟過渡。高中生往往已經具有一定的人生經驗積累,對各種社會生活現象有一定的觀察,高中生的思維相比初中階段則有更高的抽象概括性,并且開始形成辨證邏輯思維,思維逐漸從經驗型過度到理論型,已經能夠用理論指導來分析綜合各種事實材料,思維的獨立性和批判性有明顯的發展,但還容易產生片面性和表面性,往往強調事物的某一方面而忽視事物的另一面。
針對高中生的思維特點,教師一要教學生學會全面地看問題。既要看到矛盾肯定的、主要的、正的一面,也要看到否定的、次要的、反的一面,這樣才能全面地揭示事物的本質;二要教學生學會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從事物的普遍聯系中去分析事物,不僅要看到矛盾著的各個方面,而且要看到各個方面的聯系和統一;三要教學生學會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即應該從發展上去揭示事物的矛盾運動,不僅要看到事物存在的穩定性,更要看到事物變動的發展性。
二、思維訓練的序列化
葉圣陶在編寫《國文百八課》時便充分體現了對思維訓練序列化的重視。此書分若干單元,每一單元都有明確的教學目標,內容包含文話、文選、文法或修辭、習問四項,各項又打成一片。此書大體按照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的順序展開,這也便提供了一種作文教學的序列,即由形象性的記敘文逐漸過渡到抽象性更強的議論文。這種文體排列的順序可以說直到今天仍有借鑒意義,而且將應用文和純文學的文體結合在一起。再如葉圣陶所著的《文心》一書也建構了一種寫作教學序列,它以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而非僅僅生活的裝飾為核心理念展開,就作文與閱讀(包括閱讀課外讀物和朗讀等問題)、各種文體的特色(小說、詩詞、戲劇等)、作文中的語病、作文與生活等問題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儼然構成了一個融語文課堂內外為一體的非常生活化的寫作教學序列。雖然由于所處時代的整體文化水平有限,此書主要是立足于初中生的思維訓練和寫作教育,但對于今天的高中寫作教學還是很有借鑒意義的。
針對高中生的思維特點,進行針對性的思維矯治訓練,十分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這種思維矯治訓練應是循序漸進,由淺到深,從易入難。只有展開序列化的思維訓練,才能穩定而持續地提升學生的思維水平,從而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結合課標和教材,教師可以在寫作教學中建構貫穿每學期(共六個學段)的序列化思維訓練目標,輔以相應的序列化寫作訓練,通過對“學、練、評”最佳切入點的尋找,形成一個系統的、目的性強的思維訓練和寫作訓練體系。
在高一階段,記敘文是寫作訓練重點,初步接觸了議論文。這個階段的思維訓練側重培養形象思維能力,可進行再造想象、相似聯想、相關聯想、對比聯想、因果聯想等序列訓練,讓學生學會觀形而思神,觀物而思理,觀此而思彼,觀難而思解,從而為邏輯思維能力的加強以及高二的議論文寫作訓練打下基礎。
在高二階段,通過議論文寫作訓練,側重培養邏輯思維能力、辯證思維能力,訓練學生思維條理性和作文謀篇布局能力,初步培養學生聯系生活發表見解、主張的能力。培養抽象能力,即由形化意,由意化文的能力。如根據論證的需要概述事實論據等。
在高三階段,側重培養求同思維、發散思維(多角度構思立意)能力,學會多層開掘:透過現象看本質,透過今天看明天,透過現在看發展。學會逆向立意:如近墨者未必黑,開卷未必有益等。學會辯證分析:用發展、聯系、一分為二的觀點分析問題。正確判斷是非,評價優劣,比較異同。進行一題多做(一材多體,一事多寫)和一料多用(根據不同論點敘述材料)訓練。指導學生運用側向思維觀察社會、人生,避開眾人注目的正面,從一般人不注意的側面進行思考,尋找突破口,解決問題力求新發現、新感悟、新表達。
只要教師能夠以思維訓練為核心,以建構循序漸進的寫作訓練序列為重點,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針對性序列化地制定高中階段作文訓練計劃及訓練內容,使之具體化、系統化、序列化、高效化,就一定能夠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在更高層次上培養學生依托語言或話語進行生存、思考與交流的能力。
三、思維訓練的多樣化
狹義的寫作序列訓練主要依托課堂教學這個主陣地,但只要認真學習葉圣陶的寫作教學思想,打開思路,我們可以發現思維訓練從來不是孤立的,它往往以閱讀積累為基礎,以交流溝通為契機,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只要教師有意識地積極創造各種條件,思維訓練的方式方法完全可以多樣化,從而更加全面有效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思維品質,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寫作能力和寫作品質。通常說來,以下這些形式多樣的思維訓練活動形式可以借鑒:
(一)課前三分鐘演講。提前半天在課前以隨機抽簽的方式確定演講學生,并讓其隨機抽取一兩則材料,提煉觀點,組織演講思路,可自行與其他數名同學形成小組互相討論補充。課堂限時三分鐘演講展示,互動點評。
(二)微作文訓練。課后圍繞兩三篇材料進行專項特訓,可以是片段特訓,也可以是提綱特訓,還可以是限字特訓,形式不拘。
(三)讀書筆記互看互評。利用每周一次的讀書筆記,讀寫結合,注重感悟和積累;互看互評,讓學生在溝通與交流中“倍增”強化感悟和積累,效果更好。
(四)時評專欄。在教室一角開辟“時評專欄”,學生分組主持,選取熱點時事,自由跟帖討論。
(五)辯論交流。定期舉辦文學沙龍,提前擬定主題并布置準備,安排專門課時,組織自由辯論發言;舉辦辯論賽,每月一個主題,正方反方抽簽決定,在辯論中提高思維水平。
當然,只要用心思考,我們還會發現更多的思維訓練活動方式方法。
總之,人的思維不只是一種天賦的能力,這種能力必須加以發展和鍛煉。為切實提高高中生的寫作能力服務,只要我們認真學習葉老的寫作教學思想,根據高中生思維發展的規律以及語文教學的有關要求,針對日常教學中由于寫作知識、能力、方法、技巧等方面存在著不能達到課程標準規定的基本要求的結構性缺陷,采取針對性的補償和矯治策略,并通過思維訓練的序列化來設計訓練系列,以及寫作表達思維,以思維提升寫作能力,達到寫作思維同步共進,能夠有效地提高寫作能力和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1]葉圣陶.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
[2]杜草勇.葉圣陶教育文集[M].鄭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89.
[3]曹玉蘭.重建高中作文教學序列的探索[J].語文教學之友,2007,(1).
作文作為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對人們社會交際能力的培養有著直接影響,同時作文也是衡量一個學生語文素養的重要標準,因此,做好語文教學工作對于學生素質的培養有重要作用。本文圍繞初中作文教學的現狀,提出了語文作文教學的創新方法。
【關鍵詞】
初中 作文教學 現狀創新
目前,初中作文教學雖然有一整套作文訓練方法,但真正實施起來卻很難,究其原因并非是教材的問題,而是教學方法上的不足。因此,教師要在平日的語文教學中重視作文教學訓練,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決不能輕易忽視。
1.初中作文教學現狀
1.1課堂效果不佳
初中作文的課堂教學由于訓練程序的模式化,訓練方法過于單調,因此學生興趣很難調動起來,這樣學生的作文學習就只是為了完成任務而寫作,目的性很不明確,這樣就出現了學生在進行作文寫作時不按照作文要求,甚至在教師進行作文點評后,學生重新修改作文仍然不重視講評內容,作文變得雜亂無章。這直接影響了初中語文作文的課堂效率。
1.2教學隨意性
到現在為止,初中作文教學始終沒有專門的作文教材輔助教學,教師只是遵從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對作文教學的目標要求,但確切的訓練內容,教師也并不明確。教師對于初中作文教學往往沒有給予充足的重視,因此在教學設計時往往缺乏系統的教學計劃。只有一個大致的整體目標,但對于各階段的訓練目的并不十分明確,教師常常會在課前臨時構思作文題目,這樣對于學生的作文寫作訓練是極其不利的。
基于教師沒有整體的教學計劃,教師在進行作文講解后,學生對于作文要求仍沒有準確的認識,這樣就需要教師在學生寫作完成后有細致的批改。但是教師在講評時往往還是說一些套話,并沒有真正地說到問題的所在,缺乏針對性。有時候批改周期長,學生常常會忘記了自己寫的內容,這就直接影響了學生作文的課后修改。至于初中作文訓練的真正目的和效果,不僅學生不太清楚,教師往往也并不了解。
1.3與實際脫離
生活是人們寫作的范本,離開了生活,寫作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但現階段的作文教學常常會出現與生活脫節的問題,學生寫出來的作文完全與實際生活脫節,生活不能作為作文題材,學生因為沒有詞匯充盈自己的文章,對于許多題材又不熟悉,在寫作時文思枯竭,硬擠強湊,作文也就自然變得雜亂無章。最值得注意的是,現在大部分的教師在進行作文教學時都會把讀與寫分離,這樣的閱讀教學與作文教學分離,對于作文的寫作就不能得到讀不能得到閱讀很好的輔助,寫作也無法促進閱讀能力的提高。
2.初中作文教學創新方法
2.1仿寫作文
模仿是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在作文的寫作上也同樣適用,模仿的針對性強可以降低學習的難度。學生的模仿性很強,先仿寫范文對逐步提高他們的寫作水平是非常有益的。老師在指導學生作文時,便可訓練學生從仿寫句子、仿寫片段到仿寫范文,讓學生從范文體會各種寫作方法的技巧和語言。但是模仿切記不能生搬硬套。
比如在對人物外貌進行寫作教學時,很多學生的人物面部特征都只是“高高的鼻梁、櫻桃小嘴、水汪汪的大眼睛”等等一系列的常用描寫細節,這就使得大家的容貌都變得相仿,那么這就不再是簡單的模仿,而是抄寫。
但是實際上教師完全可以通過書中的閱讀促進學生思維的擴散,例如在學習了《春》這一課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學習文章中的細節,了解如何通過細心觀察來描寫大自然優美景色,這時再讓學生仿寫《春》寫《夏》。這樣在無形中就可以使學生擺脫思維的束縛,使學生可以巧妙地運用寫作技巧,這樣學生就可以真正地進行模仿性寫作訓練。
2.2了解學生心態,有針對性進行作文訓練
隨著日益豐富的生活,學生接受新鮮事物的速度變得更快,因此,教師必須善于觀察他們,熟悉他們,了解學生的心態,才能設計出滿足學生特點的題目,調動他們的寫作興趣。比如,在設計《我熟悉的一個人》這類的作文訓練時,如果換一個角度往往會獲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師可以把題目改為《你猜猜他是誰》《你看看他像誰》,這樣可以增加許多新意,學生也更樂意去寫。
不同的年齡階段,學生的心理特征也有很大的不同,因此教師應該了解學生心態,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作文訓練。初一階段的學生正處于童年與少年的過渡時期,這些學生對于中學的學習還需要一些時間適應,因此在命題時要更富有情趣,比如說《童年的夢》等,學生對此類題目往往會產生濃厚的興趣,這對于今后作文訓練有很好的輔助作用。初二階段是初中生最活躍的時期,他們勇敢的彰顯自我,對于一些事情有了自己的獨特見解,并且敢于發表自己的見解和主張。這時的作文命題需要更加多的發揮空間,既要形象具體,又要激發學生的寫作欲望。初三階段的學生思想更加成熟,對于一些較深刻的問題能夠獨立思考,這時的作文訓練在命題上要有一定的思想性、深刻性。例如《成功很難嗎》這類具有議論性的題目,給學生提供了一個思維發散的空間,學生可以在作文中發表自己的看法。經過這樣一個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地訓練過程,學生作文水平逐漸提高,同時又與學生心理的成長保持同步,比較有科學性。
作文教學是一項長期的教學過程,在初中作文教學中我們需要做的還很多,只有將學生的天賦、主體意識的強化與有效的寫作規律相結合才能創造出良好的作文教學效果。今后的教學任務很艱巨,需要教師們不斷探索初中作文教學的新方法,從而調動學生的寫作熱情,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為學生今后人際交往能力的提升打好基礎。
【參考文獻】
【1】張慶紅.淺談作文教學中的細節描寫指導【J】.教育實踐與研究,20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