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07 09:10:11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油茶樹種植技術,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關鍵詞:油茶;種植;管理;要點
中圖分類號:S79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7)07-0177-02
1 引言
油茶樹的主要產品茶油是高檔次的食用油,不僅容易被吸收,還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因此油茶樹的種植規模逐漸擴大,產量也獲得了一些提高。但是,由于缺乏科學的技術指導等原因,油茶樹的種植與后期管理之中存在很多問題。
2 油茶的種植技術
2.1 苗木規格
廣西種植油茶的歷史悠久,物種資源豐富,主要有普通油茶、越南油茶、小果油茶、廣寧紅花等。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選擇產量高、適應性強、能夠在廣西大面積種植的品種。在進行選苗時,要嚴格按照國家標準進行,一年生優良品種軟枝油茶實生苗,根系要發達、頂芽飽滿、無病蟲害、長勢旺盛、外形完整。苗高大于15 cm,地莖大于0.2 cm。
2.2 林地選擇
選擇林地之前務必了解油茶的生長特點。油茶為常綠灌木,起源于中國,重點分布區域為長江以南地區。油茶樹在溫暖的地方生長勢頭良好,適宜的溫度為16~18 ℃,在花期適宜氣溫為12~13 ℃,若在花期與果期忽然遭遇霜降或者低溫,一般情況下花朵與果實就會掉落。另外,在整個生長期中對陽光的要求比較嚴格,只有接受充足的陽光照射,才能在枝葉生長的同時進行坐果,反之,果實數量就會偏低,出油率也會低,影響整體的經濟收益。油茶樹需要較多的水分,但是若花期遇上連綿不斷的降水,油茶花的授粉就會收到影響,結實率就會降低。相較于日照與需水量,油茶樹對土壤的要求不是特別嚴格,一般在偏酸性的土壤中生長較好,在板結嚴重、瓦礫較多的土壤中生長會受到影響。適宜的土地是油茶樹達到良好種植效果的前提。多年的油茶種植實踐表明,種植林地應該選擇在海拔低于500 m的地區種植;由于油茶樹喜陽,需要種植在山的向陽面,為了保證每一部分都能接觸到充足的陽光,山的坡度不宜過大;研究表明,油茶樹在紅壤以及紅黃壤山地上的生長情況良好,因此油茶樹適宜在偏酸性的肥沃土地上種植。廣西屬于亞熱帶地區,氣溫高,降水量豐富,因此土壤大多為酸性,肥力不高且土層深厚,具有明顯的脫硅富鋁化特征,十分適合油茶種植。
林地選擇與林地整理對于油茶樹的生長具有重要作用。在選擇好種植林地之后,要在秋冬季進行挖坑,若在山區種植,在整地之前要對山區進行清理,將其中的碎石塊去除。在整地時要因地制宜,先挖好樹坑,再放置基肥,再將土回填。
2.3 合理定植
在選好林地之后,要進行合理定植。選擇油茶樹品種時應注意因地制宜,選用經過審定、認定的優良品種,嚴格限定栽培區域。優質的油茶品種畝產能夠達到25~50 kg,油酸含量比一般品種高1/5左右。油茶閩43、龍眼茶、油茶閩48等都是比較優良的品種。定植時選用粗壯挺拔、根系發育良好、無病蟲害、長度達到3 cm以上的樹苗;在冬季末尾以及春季初期要做好定植的前期準備工作,去掉多余的根系并修剪平整,將定植所需要的材料準備完備;在栽培苗木時盡量垂直放置,保證根系的充分舒展;定制完成后,及時補充肥料,澆水根據天氣情況而定;用遮陽網與塑料布覆蓋在苗木的上方,并用具有一定重量的土塊或者石塊將周圍壓緊,為苗木搭建溫暖、濕潤的環境,以免被外部的極端天氣傷害。
2.4 整修修枝
為了提高油茶樹的產量,在油茶樹成年之前一定要對油茶樹枝進行科學的整修。在油茶樹的幼苗期,一定要注意對生長速度進行控制,生產速度過快,則養分分布不均,側枝的發育受到影響,定期修剪高度能夠幫助側枝發育。為了提高接受陽光的面積,經過修剪的樹頂要形成冠狀,通常的做法為形成“一桿三枝九條梢”[1]。在對成年的油茶樹進行整修時,要在采摘果實之后、春梢萌發之前進行。
2.5 種植技術
科學的種植技術能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油茶樹種植的最佳時期一般在當年的11月份以及來年的2~3月份;為避免陽光暴曬盡量選擇陰沉或小雨天氣進行;在種植過程中要用細土進行回填,采取分層的方式進行,并且種植深度要適宜,既不能露根,也不能埋葉,而且根系與肥料不能直接接觸,防止細胞失水;在種植過程中應保證合適的間隔,有效控制行間距,提高坐果率。
2.6 科學嫁接
嫁接是繁殖油茶樹的重要方式,采用這種方式能夠將上代的優良性能較好地保持下來,所以在實際的生產過程中,嫁接的方式受到廣泛的青睞。一般情況下,對小苗進行嫁接時要在1~4月或者11~12月進行,在幼芽高于土層5 cm即將展開葉子時為最佳嫁接時間。嫁接的最佳工具為專業的嫁接刀。
在嫁接之前,應該先將穗1/3~1/2的葉片切除,若外界氣溫較高,要將全葉進行保留,再用左手拇指與中指進行倒拿,在距離芽的0.2 cm位置處斜切一刀,傾斜角度為30°,長度為12 cm,在切削時要注意削面一定要光滑、平整。最后在距離芽尖上部位置3 cm處再進行斜切,將接穗切斷。在嫁接后,要注意種植的密度適宜,不能過密也不能過疏,種植在十厘米左右的淺溝中最佳。栽種完成后要進行濕潤處理。
利用嫁接方式培育成的苗株通常在第二年即可M行栽種,時間在1~3月份為佳。在栽植完成后,要將雜草拔除干凈,并且進行合理施肥。若此時苗株發生一些病害,要根據具體的癥狀進行合理施藥,定期噴灑農藥能夠起到很好的預防效果。
3 油茶的管理對策
3.1 科學施肥
施工工作要選擇合理的時機,造林前的一個月要做好相關工作;肥料的主要成分應該以有機肥為主,碳磷鉀等無機元素的含量應該根據具體的土地墑情來決定,保證苗木生根坐果時能夠有足夠的肥力;將表層土回填到定植穴中,能有效抵擋雨水的沖刷;栽種的第一年間可以不必施肥,第二年起每年追肥即可;追加的肥料種類主要為復合肥,適宜在春季進行;如果人力條件允許,可以采用每次施少量的肥料、多次施肥的方式進行,能夠很大程度地提高肥料的吸收率。
3.2 撫育管理
在種植完成后應該及時采取撫育措施,1年至少要進行2次。由于冬季天氣比較寒冷,油茶樹生長需要大量的肥力,要及時進行深耕,并且加大施肥力度;油茶不喜濕度高的環境,因此在雨水充足的夏季應該及時將積水排出;干旱時節,要及時補充水分;在油茶樹剛剛結果時,要進行雜草清理;定值完成后,每隔3年就對土壤進行1次深翻。注意將茂密的樹枝以及弱枝清除掉,以保持林間良好的通風性,并且及時進行補植,保證疏密均勻;在油茶樹幼林,可以在林間種植其他的經濟型作物或者進行養殖畜禽,不僅可以合理利用資源,提高經濟效益,生物的多樣性還能改善土壤結構,提高抗病能力,畜禽還能為油茶樹生產提供天然的有機肥料,可謂百利無一害。
3.3 病害防治管理
在對油茶樹的病蟲害進行防治的過程中要以A防為原則。油茶樹的主要病害一般有炭疽病、根腐病、軟腐病等,在病蟲害高發期可進行撒藥來預防;在春季初期及時將油茶樹患病的果實與枝條除掉,防止病患繼續傳播;若植株患病情況比較嚴重,應該用新樹進行替換;農藥應該在油茶樹長出新枝之時;有關部門要以油茶樹的生長特點以及病害發生規律為依據制定科學、合理的病蟲害防治措施。
油茶炭疽病。該病主要對油茶樹的葉片以及果實產生較大的危害,造成葉片脫落,果實腐敗。在防治時應與油茶林的撫育相結合,將患病的樹枝、果實清除,用波爾多液與炭特靈進行噴灑。
油茶天牛。這種幼蟲主要侵襲枝干的木質部,導致枝干干枯。具體的防治措施包括:與油茶墾復相結合,將根莖進行培土,避免成蟲產卵;在成蟲出現之前,對主干進行涂白,減少產卵數量;對于已經產出的蟲卵,要在幼蟲進入木質部之前,將成卵與幼蟲用小刀刮除;成蟲期采取人工捕捉的方式除蟲;將蚍蟲林稀釋注入蟲孔,再用黏土團將洞口堵住。
3.4 適時采摘
在油茶果實成熟過后即可進行采摘,應該在霜降之前進行,這個時候的油茶果實含油量比較高,經濟效益最好;在采摘時應該按照具體的指標參數來進行選擇,果皮表面光滑、顏色透亮的為佳;果實內部應該呈現蝦肉色,并且有粘稠感;摘下的果實應該在陽光下進行暴曬,取出的果仁即可用來獲取油脂。
3.5 保花保果
油茶樹壽命很長,一般有七八十年,久的能至上百年。盛果期一般持續20~30年。油茶樹坐果時間和品種是有關聯的。油茶樹良種苗種植5年后就開始結果,7年左右進入盛果期。保花措施:11月初至中旬是油茶盛花期,噴3%的硼砂與2%的尿素或30 mg/L的赤霉素,可有效控制落花。保果措施:在花謝后的7~10 d,噴施1~2次云大120等植物生長調節劑或專用葉面肥。
4 結語
油茶是我國一些地區重要的經濟作物,能否采用科學的種植方式進行種植直接關系著油茶樹的經濟效益。廣西的油茶種植量在全國范圍內遙遙領先,促進了廣西農業經濟結構的優化,增加了收入。種植者一定要提高對油茶樹科學化、產業化種植的重視,采用科學的種植技術,才能保證油茶樹的良好生長。
參考文獻:
[1]陳可麗,陳 輝.探索油茶的發展前景及其種植要點研究[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10):132~133.
[2]劉 芳,羅 軍,陳梓蓉,等.廣東省油茶產業垂直協作方式分析:基于油茶種植戶視角[J].廣東農業科學,2015,42(8):182~187.
關鍵詞:幼苗培育;做床;嫁接;土壤改良;病蟲害防治
中圖分類號:S794.4 文獻標識碼:A
隨著當今我國農業的不斷發展,現如今油茶布局廣泛。近年來,廣西提出了加快油茶產業發展的意見,全區各地大力發展油茶產業,但因為油茶品種繁多,魚目混雜、種植技術落后、管理方式不得當,導致油茶樹種減少、遭受病蟲害侵蝕、生產力下降、產量少、效益低、綜合效益不佳。現通過近些年對茶油的實況分析,將茶油從育苗到造林的技術進行以下分析。
1 幼苗培育
1.1 良種采育與催芽
油茶是一種異花授粉類植物,如果要保證出油率和維持群體穩定性的話,就必須要保持精選的優良無性系的開花期跟成熟期基本一致。種植油茶的具體方法是:先鋪一層厚度為8~10cm的砂,再鋪一層種子,每隔3~5d灑1次水,這樣可以確保砂和種子的濕度,再經常觀察。等3個月左右,芽長到3~5cm時,就可以做芽苗嫁接。
1.2 選擇圃地與做床
背風朝陽、泥土疏松、沒有病蟲害、pH值在5.5~6.5的黃、紅壤地是苗圃選擇的最佳地點。育苗的土地也有一定講究,在需要育苗的前一年翻耕土壤,在嫁接前1個月做床,做床要在土地上施1500kg/hm2的復合肥,用腐熟的750kg/hm2菜籽餅作基肥,與此同時,還可以用生石灰750kg/hm2、甲胺磷7.5kg/hm2均勻撒在土壤里然后再翻耕,以土壤消毒。做床的厚度應該為1m,高為0.25m,步道寬為0.3m。同時,苗圃應平整,以防積水。為了減少雜草跟病蟲害,還應該施一層厚度約1cm的黃心土在苗床表面。苗床上全免覆蓋農用塑料薄膜,還要確保遮陰度在70%左右,所以需要搭建遮陽網或者樹枝、稻草,但是其高度需要保障以人能夠在里面自由活動。
1.3 選穗與嫁接
接穗需要選用經過鑒定的優良無性系母樹的中部、葉芽健壯飽滿的大約為0.3cm的生木質化春梢或半木質化夏梢作為穗條。采下穗條之后需要馬上剪掉多余的樹葉,用稍微有點厚度的濕布包緊,即采即用。一般都會用專門的既薄又鋒利的刀片,還有剪成2.0cm×1.5cm的長條形的廢鋁皮片作為嫁接工具,長條形的廢鋁薄片彎成卷筒狀,再進行清潔消毒。6月上旬左右,是嫁接的最好時期。當幼芽長到大約3cm而且葉子即將展開的時候,而接穗也進入到半木質化期時,就可以嫁接了。嫁接時,將接穗多余的一半的葉片剪掉,再將左手拇指和中指夾住接穗,在芽基部斜著削成光滑平整的、呈薄楔形的2個對稱的30°左右的削面。然后在牙尖上方約0.3cm的地方斜著切一刀以備用。最后在苗砧子葉柄的上方2cm的地方平著切斷,在橫截面中間部分縱向切一刀深度約1.5cm,將切好的薄楔形接穗的木質部分插到苗砧里面并且對齊,再用已經消毒過的卷筒狀的廢鋁薄片在對接處夾緊就可以了[1]。
1.4 芽苗栽植與管理
在芽苗嫁接以后,就可以按照75萬株/hm2栽植了。芽苗栽植的過程中,要確保苗砧的根部要舒展,泥土覆蓋約10cm厚,需要露出接口。30d之后就要除草并剪掉砧木上多余的芽苗還有死掉的樹枝。在苗木生長的過程中要注意既不能溫度太高以致地面干旱使苗木燒傷,又要防止長時間的陰雨天氣,土壤長時間潮濕以致苗木的根部腐爛。在苗木長出新的樹枝的時候,定期噴灑50%多菌靈1000倍液或用1%波爾多液,以防止苗木發生炭疽病。油茶苗經過2a的悉心照料之后,若接口愈合得很好,沒有萌條雜生,生長出很多的根系以及發育良好的主根和側根,地徑達到0.3cm左右,苗高30cm以上,油茶苗樹枝生產健全之后,就可以山上造林了。
2 造林
2.1 造林地選擇及整地
造林地宜選在坡度小于25°,海拔在800m以下,土壤pH值在4.5~6.0之間,土質疏松肥沃、透氣性良好,年平均氣溫在14~21℃之間,降水量在800~1600mm之間,無霜期在200d左右,向陽坡等地。栽植之前的土地要按照1.5m×2.0m的標準挖穴(定穴3000穴/hm2),穴的尺寸為40cm×40cm×30cm。如果要想對發根和結果有幫助的話,可以在穴內施2.25t/hm2的農家肥或者施225kg/hm2的餅肥加施磷肥。在造林前30d就要開始施肥,施完肥之后要覆蓋一層土,以防止肥料流失。
2.2 栽植時間及方法
栽植的時間最好是在2月底至3月初,這段時間的雨水相對較多,空氣跟土壤都適宜起苗造林。在起苗的核實后要注意保護好苗的根部,苗根要用黃泥漿浸泡好,一邊起苗一邊栽植。栽植時要把之前穴內的覆土挖出來,然后再將苗放入穴內,把苗的根系舒展開來,再覆土、踩實,培土成饅頭狀便可。栽植的時候為了防止水分過度蒸發,還可按照1/3的標準適量稀疏油茶苗樹葉[2]。
2.3 撫育管理和施肥
剛栽植完后,因為油茶苗比較小,在撫育的過程中要特別注意。一般在夏初跟秋末時要進行人工除雜草各1次,培土1次。每年在早春或夏秋培土時可以再施肥1~2次。每次施肥的量都不能超過10g/株。在以不影響油茶的正常生長的前提下,山地上海可以種植一些其他農作物。同時,還要特別注意幼苗的保護,防止幼苗的毀壞。
3 成林管理
3.1 土壤改良
一般要在3~4月份或秋冬季時對土壤進行深翻改土,與此同時還要再施肥1次,以改良土壤理化性狀,供給養分,改善油茶樹的根系環境,擴大根系的分布和養分的吸收范圍,提高油茶樹的抗旱抗寒能力,保障粉腸穩產。同時,以2~3a為1個周期,為避免傷害油茶樹根,可以對角輪換在樹冠投影處側翻30~60cm的土壤,但是在深翻的時候要特別注意保護粗根部受損害。
3.2 肥水運籌
在盛果期,樹體對營養的需求特別高,因此為了供給樹體營養以及為了能夠大量結果,一般要按照氮∶磷∶鉀為10∶6∶8的比例合理配比,保證每年1~2kg/株的速效肥,15~20kg/株的有機肥的施放。在施肥的同時,為了保證結果量,調節樹枝的生長,改善質量,提高油茶樹的抗逆性,還可以根據每年不同的實際情況,土壤條件和結果量適當施放一點葉面肥。葉面肥適宜在早上或傍晚進行,以各種微量元素、磷酸二氫鉀、尿素和各種生長調節劑為主,但是用量不宜過多,重點噴施油茶樹的葉面,作用會更快,效果會更好。在結果數量增加時,可以適當增加灌水量,可以避免油茶大量結果時消耗大量水分而導致果實含油量減少,同時還可以達到增加產果量。
3.3 修剪
一般在采果后跟春季萌動時,會把徒長枝還有重疊交叉枝和病蟲枝剪掉,但是要盡量保留春梢,因為它是結果枝的主要來源。在油茶樹結果了幾年之后,會有一些樹枝趨向衰老,或因為位置不當而變得脆弱容易感病,發現這種情況應該及時修剪或從基部全部剪掉。而對于生產的過分茂密的油茶樹,應該剪掉一些直徑2~4cm的大枝,保障陽光的充足,提高結果能力。
4 病蟲害防治
通常對于一些病蟲害的治理方法都是“預防為主,綜合治理”,注意平時的樹枝修理還有土壤消毒的工作來減少病蟲害。但是化學防治卻很少會用到,除非是大面積發生嚴重病害蟲害。
4.1 病害防治
白絹病又稱菌核性根腐病和菌核性苗枯病,危害苗木和幼樹的根莖部。防治上主要可以采用冬季深耕和藥劑防治等方法。在發病初期可用1%硫酸銅液澆灌病株根部或用25%萎銹靈可濕性粉劑50g,加水50kg,澆灌病株根部;也可每667m2用20%甲基立枯磷乳油50mL,加水50kg,每隔10d左右噴1次。
4.2 蟲害防治
茶梢蛾主要以幼蟲蛀食茶樹頂部新梢為害,造成新梢枯死。防治上,應調運苗木時要加強檢驗,防止傳播蔓延。合理使用化學農藥,盡可能少施化學農藥,可以保護茶園中的繭蜂、小蜂等天敵,抑制茶梢蛾的發生。在幼蟲孵化后(7月中下旬)至轉蛀枝梢越冬前(10月份)及時進行化學防治。藥劑可選用40%樂果、80%敵敵畏乳劑1500倍液,2.5%天王星乳油3000倍液和50%巴丹粉劑1500倍液。噴藥時務必將有蟲斑的葉背噴濕[3]。
5 結語
總之,油茶從育苗到成林的這段時期都應該特別注意培育管理以及病蟲害的防治,只有把這些方面都做到位,才能更好的保證油茶的結果量以及產油量。
參考文獻
[1] 羅布,馬放中,陳月芳.油茶育苗造林技術研究[J].吉林農業,2012(02):167-168.
關健詞:油茶產業發展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 S16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油茶屬山茶科屬植物,為我國栽培的食用、藥用、觀賞、綠化價值較高的木本油料樹種。油茶種子出油率為25~30%,油脂中含不飽合脂肪酸90%,具有軟化血管、降低血脂、滋補提神、驅蟲健胃的功效;也可做為純天然優質化裝品原料。其種子榨油后剩下的油枯可以作生物殺蟲農藥和優質有機肥料。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茶油的市場需求將會不斷增加。因此,開展油茶品種資源保護,有優越的自然條件,豐富的的土地資源,紅河谷的山區發展油茶種植、進行油茶精深加工具有十分廣闊的前景。目前,油茶生產主要存在品種混雜退化、管理粗放、亂摘濫采、產品加工研發滯后、整體效益偏低等問題。需要技術部門和廣大農民群眾進行本地優良品種選育、無公害豐產種植枝術推廣、研究創新豐產栽培技術,建立栽培示范基地,油茶產品精深加工和拓展應用領域等方面開展工作,推動產業發展,走科技興油之路,使油茶種植發揮更強的產業優勢,油茶產業穩步、健康、持續發展,為地方經濟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1油茶的生長條件
1.1 土壤
油茶喜疏松、肥沃、排水性好的微酸性土壤,PH值4.5—7范圍內都能生長,以PH值5—6.5為最適宜地區,堿性土壤和地下水位高的地方生長不良。
1.2 溫度
油茶生長在1500m—2500m的高海拔山區,抗寒能力強,在零下10℃在氣溫下也能正常開花結實,溫度超過35℃,生長發育會受到影響,生長停止,油茶適宜生長在年平均溫度8—16℃在山區和半山區。
1.3 光照
成年油茶喜光照充足的環境,每日光照4小時以上才能正常開花結實;但幼齡期忌曬,需要一定條件的遮蔭條件。
2油茶繁殖技術
2.1 種子繁殖
秋季應做到隨采隨播,若不能及時播種,應進行濕沙貯藏,笠年2月播種。選擇地勢平坦、交通便利、土質疏松、灌溉方便、排水良好的土地作苗圃,播種前進行土壤清毒,精耕細作,施足基肥,作好苗床;同時對種子進行消毒、催芽,采用條播方式播種,幼苗出土后及時加強管理。
2.2 扦插繁殖
選擇生長健壯,果大粒飽,產量高的植株上的枝條做插穗,以6月中下旬或8月中旬進行扦插,扦插的沙床或苗床要進行土壤消毒,插穗要選葉片完整,腋芽飽的當年生長半木質化的枝條,插條長度6—8cm,頂端留1片葉子,用生根粉處理,隨剪隨插,插后壓緊床面土壤,并進行遮陽,澆透水。以后每天進行葉面噴水2—3次,保持土壤濕潤,冬季可將蔭棚改裝為塑料大棚,以防凍傷扦插苗。
2.3 嫁接繁殖
可采用靠接、枝接和芽接三種方法。靠接易成活,生長快,但繁殖速度慢,材料利用率低;枝接和芽接節約材料,操作方便,管理精細,成活率可達70%以上。可采用白花茶或產量低、品質差的油茶做砧木,選擇生長健壯、樹形良好,樹齡15年以上、果實大、產量高的油茶品種做接穗 ,并注意做好良種采穗圃的建設和保護工作。
3油茶種植技術
3.1 整地
坡度大的地方沿山林等高線水平方向按帶距3m、帶面寬1.5m挖梯形種植帶,里面開挖寬、深各20cm的竹節排水溝,深翻土壤30cm挖正方體種植坑。坡度較小或與農作物套種的地方可直接按上述要求挖種植坑。按2m×3m的株行距每畝種油茶111株。
3.2 移栽
① 移植時間:必須在雨季移栽,以端陽節前后5天為最佳時節,最遲不超過8月上旬,做到及時起苗及時定植,避免苗根受到風吹日曬,有條件的地方采用二段式營養袋育苗移栽,成活率可達90%以上。
② 定植方法:施用適量復合肥或有機肥作基肥并回填部分表土。定植時要求擺正、扶直、回土、輕提、踩實、澆定根水,栽好后用地膜覆蓋,覆蓋面積以樹苗周圍1hm為好,四周用土蓋緊。
3.3 幼林園地管理
① 間苗補苗:造林后的油茶園地,發現缺株,應選用同品種的營養袋苗進行補植,以保全苗齊苗。
② 中耕除草:造林當年進行中耕除草一次,三年內每年中耕除草兩次,第一次在6月份,第二次在9月份。也可以采用化學藥劑除草,注意不能使藥液噴在油茶的嫩葉上。
③ 追肥:一年至少追肥一次,宜在冬春季節進行,應做到有機肥和無機肥配合,氮、磷、鉀、微量元素配合施用;追放量根據土壤肥力和樹苗大小而定,施肥方法有撒施、環狀溝施和放射狀溝施三種。
④撒施:將肥料均勻地撒在樹冠覆蓋下的根際周圍,結合中耕除草埋入土中。
⑤環狀溝施:在樹冠覆蓋的根際外沿,挖寬深各20cm的圓形或半圓形追肥溝,將肥料施入溝內然后蓋土。
⑥放射狀溝施:沿樹冠覆蓋的根際周圍開挖放射狀施肥溝,將肥料施入溝中然后蓋土。
⑦定型修剪:定植后第二年內,保留頂芽萌發的春梢,使其迅速形成主干;主干高60cm左右時,在主干四周選留3-4個強壯主枝,每一主枝上又選留2-3個副枝,使其形成傘狀樹冠,修剪宜在冬末春初進行。
⑧林地間作:林地間作可以起到以耕帶撫的效果,達到以短養長和促進幼苗生長的目的;間種作物的選擇,以不與油茶爭光、爭肥、爭水為原則。高桿、藤本和耗水量大的作物不宜選種,宜間種花生、豆類、蔬菜等作物。
3.4 成林地管理
① 清林:一是清除油茶林內散生的上層高大喬木,二是清除油茶帶間的雜灌木,使油茶樹通風透光。每年清林一次,清林宜在冬季進行。
② 修剪:剪除油茶樹體上的病蟲枝、寄生樹、徒長枝、干枯枝、老化枝,修剪宜在秋末冬初進行,可結合清林開展;修剪要因樹制宜,剪密留疏,去弱留強,弱樹重剪,強樹輕剪。
③ 松土施肥:對種植帶表土每年進行深翻(以不傷油茶須根為宜),挖出所以雜、灌木根系,將翻起的土壤搗碎攤平。梯形種植帶之間的雜灌根系不能挖除,以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松土時間在每年春末夏初進行。施肥方法參照幼林園地管理部分,宜采用環狀溝施和放射狀溝施,不宜采用撒施方法。
④ 病蟲害防治:油茶的病害主要有炭疽病、白粉病、軟腐病、煙煤病等。蟲害主要有蚧殼蟲、紅蜘蛛、蛀莖蛾、茶梢蛾、茶毛蟲、金龜子、葉蜂等。應做到“預防為主,綜合防治”,以營林保健種植技術為基礎,盡可能采用生物防治方法控制病蟲害的發生和蔓延,需要進行農藥防治時,應使用無公害農藥,生產無公害林產品和有機林產品。
⑤ 養蜂授粉:油茶主要靠蜂、蟻、等昆蟲授粉,一是要保護有益授粉昆蟲,二是在林地周圍放養蜜蜂,即可增加經濟收入,又能滿足油茶授粉的需要,提高結實率。
3.5 果實采集
油茶的果實為蒴果,外果皮木質,呈圓球形或扁球形,果實因品種不同差別較大,種殼角質,呈深褐色,種子球形、半球形或多邊形,胚小,胚乳含豐富油質。油茶果實成熟時間為十一月中旬至十二月上旬,尚未成熟的果實采收后產量低、出油率低、品質差,嚴禁提早采摘;果實成熟的標志是外果皮絨毛脫落,顏色變深、色澤變亮;種殼由黃色變為褐色或深黑色,種仁變硬,由白色變為黃褐色,有光澤;油茶的果實成熟期正是新生花芽和葉芽含苞期,采收時應使用帶小刀或小鉤的工具,嚴禁折枝采果和用桿子亂敲。果實采回后,應及時日曬脫粒,除凈雜物,待其充分干燥后入庫榨油。
參考文獻:
【1】衛官祥. 紅河州林業局長《湖南、江西兩省油茶產業發展勘察報告》,2008.12.
【2】何天富.中國柚類栽培[M].中國農業出版社,1999.12.
【3】魏浙杭.油茶林套種效益分析[J].浙江林業科技,1995.(2):36-37.49.
【4】油茶生態研究課題組.油茶林生態經濟模式及效益的研究[J].江西林業科技,1992(3):4-8.
【5】陳永忠.油茶栽培技術[M].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8.
【6】陳永忠.油茶優良種質資源[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