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癲癇病的急救方法

癲癇病的急救方法

時間:2023-06-07 09:08:50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癲癇病的急救方法,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癲癇病的急救方法

第1篇

關鍵詞:癲癇 護理措施 體會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7.280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3)07-0252-01

1 疾病護理

1.1 一般護理。

1.1.1 防窒息:發作時,使病人平臥,松開衣領,解開腰帶。頭偏向一側,保持呼吸道通暢,有利于分泌物及嘔吐物排出,防止流入氣管引起嗆咳窒息。呼吸道分泌物多者,必要時應給予吸痰、吸氧等護理措施。如果有佩戴義齒的患者,護理人員應將病人的義齒取出,防止義齒脫落,堵塞呼吸道。

1.1.2 防止舌咬傷:發作時,將纏有紗布的壓舌板放在病人上、下磨牙之間,保護舌頭,以免咬傷舌頭。切勿強行放入,以免損傷病人口腔黏膜或造成牙齒松動、脫落等。必要時使用舌鉗,防止舌后墜,引起窒息。

1.1.3 防骨折和脫臼:可適當用力按壓四肢大關節處,限制其抽動幅度,此時切忌用力過度,強行按壓,以免造成肌肉、關節的人為損傷或骨折[1]。尤其是小兒患者,不可過度用力,易引起骨折或其他軟組織損傷。

1.1.4 防止跌倒墜床:病人在病床休息時,打起床旁護欄,防止摔傷。上廁所、洗澡時,應有家屬陪同,不要將門窗反鎖,以防發作時不能進入。有發作先兆者,應就地休息,避免繼續活動,從而有效的減少摔傷的發生。

1.2 飲食護理。

1.2.1 多進酸性食物少食鹽,因為當人體短時間內過量地攝入食鹽后,高濃度的鈉鹽可致神經元過度放電,從而誘發癲癇[1]。所以,癲癇病人應盡量少吃水和鹽,包括果汁、可樂、西瓜、咸菜、咸魚、咸肉等。

1.2.2 多進食豆類、雞蛋、魚、牛奶等,這些含高蛋白質和含磷脂豐富的食品,有助于腦功能的恢復和減少發作次數。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忌咖啡濃茶;不喝碳酸類飲料。還要注意飲食有節,克服偏食、異食、饑餓不均等不良飲食習慣。尤其是兒童,飲食過量往往可以誘發癲癇發作。

1.2.3 不宜過量飲水,一次性飲水量不得超過300ML,一日飲水量不得超過1000ML。因過量飲水后使膀胱過度充盈,從而產生較強的電沖動,引起神經元異常放電,誘發癲癇發作。

1.2.4 癲癇患者應絕對禁止喝酒,并限制煙、茶、咖啡等刺激性物質的攝入,尼古丁等物質會使神經興奮性增高,從而誘發癲癇發作。臨床上因飲酒或攝入其他刺激性物質而誘發或加重癲癇發作的很多,因此,護理人員應做好癲癇患者的飲食指導,使患者避免疾病的誘發因素。

1.2.5 此外,一次食用大量甜食后,大量糖份進入血液,會激發胰腺分泌過多的胰島素,加速葡萄糖的代謝,血糖水平先高后低,波動很大,會誘發癲癇。饑餓會使血糖降低,而降低血糖往往誘發癲癇;暴飲暴食、過度飲水會令胃部過度緊張,也易誘發癲癇。

1.3 用藥護理。

1.3.1 對于偶然發病或首次發病的患者確定是否用藥[2]。

1.3.2 根據癲癇的類型以及患者對藥物治療的反應及病人的年齡,體重,全身狀況,耐受性等合理的選擇藥物。

1.3.3 盡量單藥治療,應自小劑量開始,緩慢增至能最大限度地控制發作而無不良反應或反應很輕的最低有效劑量[2]。

1.3.4 堅持長期規律治療,癲癇治療是一個長期過程,部分患者需終生服藥,千萬不能自行停藥,不得自己加量、減量,停藥要嚴格遵醫囑進行[2]。

1.3.5 服用癲癇藥物,易引起過敏反應,服藥期間應注意觀察有無藥物不良反應,如皮疹,不明原因的發熱等。

1.4 生活護理。囑患者宜多休息,不可過度勞累,注意身體保健及個人衛生,少去人多的公共場所,減少各種感染的機率。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作息規律,避免長時間看書、玩游戲等。不易進行爬高、潛水、駕車等活動,以免發生意外。按醫囑堅持服藥,定期門診隨訪,復查肝腎功能。

2 心理護理

2.1 患者的心理護理。癲癇患者常因為反復發作、長期服藥而導致精神、經濟負擔加重[2]。護理人員應向病人講解與疾病有關的知識,讓患者正確認識疾病,從而克服自卑心理,努力消除誘發因素。同時,多和朋友、家人聊天,融入集體生活,避免不良情緒,以樂觀的心態接受治療。

2.2 患者家屬的心理護理。根據患者家屬的文化程度及理解能力,向其介紹疾病的相關知識、發作后的處理方法等。督促病人的日常生活,避免疾病的誘發因素。消除患者家屬的焦慮心理,指導其正確認識疾病,消除他人歧視的不良想法,鼓勵病人與他人正常交往,消除自卑心理。多與患者交流,減少負面情緒,不嬌慣病人,與患者共同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2.3 社會家庭支持系統。全社會共同關愛癲癇病人,消除對癲癇病病人的歧視,了解癲癇病。對于家庭貧困的患者,給予一定的經濟支持,讓癲癇患者在一個充滿關愛的環境下,像正常人一樣生活,不讓他們感到孤獨和自卑。讓我們與癲癇患者同行,一起戰勝疾病。

3 體會

癲癇是一個神經系統的慢性疾病,病因復雜,病程遷延,很多農村地區的患者未能正確認識疾病,沒有得到系統的治療。因此,通過護理人員對患者的護理,使癲癇病人提高了生活質量,有效的避免了疾病的誘發因素,減少了患者的不良心理。

參考文獻

第2篇

【關鍵詞】 心理護理干預; 癲癇; 抑郁; 康復醫學

中圖分類號 R742.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4)24-0055-02

Clinical Efficacy of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for Epileptic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ZHANG Xiao-qing,HE Shi-qing.//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2014,12(24):55-56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icacy of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for cases of epileptic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Method: 316 cases in our hospital in the last two years epileptic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ith ordinary nursing treatment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ith additional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the meantime, analyze the FIM index both before and after the treatment and the efficacy after it, and tabulate the results for further analysis.Result: Comparing different levels of the FIM index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after 8 weeks of treatment, all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Epilepsy; Depression;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First-author’s address: The Third People’s Hospital of Meizhou City,Meizhou 514089,China

癲癇是一種以腦神經元異常放電引起癇性發作為特征的慢性反復發作性短暫腦功能失調綜合征[1]。癲癇是神經系統常見疾病之一,其患病率僅次于腦卒中。國外有關報道顯示,癲癇的發病率與年齡有關,一般認為1歲以內患病率最高,發病率主要集中在18歲以下兒童[2]。癲癇的病因復雜,主要分為特發性癲癇、癥狀性癲癇和隱源性癲癇三大類。癲癇臨床上主要表現為全面強直-陣攣發作、單純部分發作、復雜部分發作以及失神發作[3]。癲癇病患者常常會有焦慮、自卑、抑郁等類似負面情緒,導致患者并發抑郁癥,影響其治療與康復,危害患者健康,而心理護理干預能夠減輕癲癇患者的負面情緒,提高治療效率。對此筆者所在醫院對心理護理干預在癲癇并發抑郁患者中應用的效果深入研究,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近兩年在筆者所在醫院接受癲癇并發抑郁的患者共316例,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158例。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癲癇護理治療,研究組患者除了進行常規癲癇藥物治療外同時進行心理護理干預。研究組158例,男84例,女74例,年齡1個月~17歲,平均(9.27±1.23)歲;對照組158例,男88例,女70例,年齡2個月~18歲,平均(8.91±1.87)歲。兩組患者年齡、性別、體質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對兩組患者在治療前行FIM指數評定后,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癲癇護理治療,日常生活采用一般護理,癲癇發作時采用藥物治療。研究組患者除了接受常規癲癇護理外還同時接受專業的心理護理。干預期間組織患者集體上課,每周1次,由專業人員專題授課輔以發放教育材料,講解相關疾病的發病誘因、常見癥狀、預防等有關知識,介紹其病情變化、日常管理、藥物不良反應的觀察。疾病治療、護理等注意事項,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識,更好地配合治療和護理。對患者在生活、治療中存在或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指導。具體做法:(1)指定責任護士定期對患者進行心理指導。根據其文化程度、家庭環境、個性特點、制訂個體化護理計劃,分析尚未解決的心理問題的原因,及時修正干預措施;(2)專業的心理醫師對患者進行心理干預,必要時對患者進行心理治療;(3)保證患者有充足的睡眠休息和適宜的娛樂活動。兩組患者分別護理治療8周后,再次對兩組患者進行FIM指標評定及療效評定。

1.3 FIM評定標準

FIM評定主要分為軀體運動功能和認知功能兩大類。其中運動功能分為自我照料、括約肌控制、轉移、行走4個方面,共計13個項目。認知功能分為交流和社會認知兩個方面,共計5個項目。根據18個項目完成的實際情況對每項分為7個功能等級,既1~7分,將這18個項目評定分數相加得出總分,滿分為126分,最低分為18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軀體運動功能和認知功能越完善,排除年齡因素,社會獨立性也越強。獨立:108~126分;依賴:36~107分;極重度依賴:18~35分。

1.4 療效評價

(1)優:恢復正常的認知能力及活動能力,能夠獨立生活,癲癇疾病治愈;(2)良:有正常的認知能力及活動能力但不能夠獨立生活,仍需要護理以防癲癇癥狀再次發作;(3)差:仍然沒有正常的認知能力及活動能力,癲癇病癥沒有緩解。

1.5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3.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字2檢驗,P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FIM指數評分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前FIM指數評分不同層次的例數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8周后兩組患者FIM指數評分不同層次的例數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2.2 兩組患者分別治療8周后療效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8周后,研究組療效評價優為102例(64.56%),對照組為84例(53.16%),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療效比較 例(%)

組別 優 良 差

研究組(n=158) 102(64.56) 46(29.11) 10(6.33)

對照組(n=158) 84(53.16) 60(37.97) 14(8.86)

字2值 4.234 2.782 0.721

P值 0.040 0.095 0.396

3 討論

癲癇又被稱為羊角風,本身癲癇病患因為病情本身比較容易產生焦慮、自卑等負面情緒,加上人們對癲癇病的誤解與歧視,癲癇病患者更加容易并發抑郁癥[4]。并發抑郁癥后的癲癇患者對普通癲癇治療有一定抵觸心理導致治療難度大大增加。對癲癇并發抑郁的患者在治療的同時對其采取心理護理干預能夠有效降低患者的負面情緒,提高治療效率[5]。

本文通過對兩組患者治療前FIM指數評分不同層次的例數對比發現,兩組患者在治療前不同層次FIM指數評分的例數差異不大,具有可比性,在治療8周后兩組患者在不同層次FIM指數評分的例數差異明顯,這說明在對癲癇并發抑郁患者治療過程中配合心理護理干預能夠提高治療效率,增加治愈例數,符合張玉萍[6]的報道。生活自理能力是人們為了維持生存及適應生存環境而每天必須反復進行的、最基本的、最具有共性的活動,社會交流能力也是人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能力之一,癲癇并發抑郁癥患者由于病因嚴重缺乏此兩項能力[7]。雖然由研究數據中可以看出,常規護理治療對此類患者仍然有一定療效,但對比于在常規護理治療中伴隨心理護理干預療效依然不夠高。心理護理干預通常通過圍繞以下幾個目的來進行:(1)緩解患者心理壓力,讓患者正確認識病情;(2)加強患者的心理素質和身體素質;(3)提高患者社交能力,緩解抑郁癥[8]。這在越敏[9]的報道中也能找到相同結論。有證據表明,針對癲癇并發抑郁患者的護理治療首要任務是通過心理干預緩解患者的抑郁癥狀[10-12]。通過兩組患者分別治療8周后療效對比,再次證明了在治療癲癇并發抑郁同時對其采取心理護理干預能夠有效降低患者的負面情緒,提高治療效率。此外,在熊衍君等[12]也得到類似結論。

綜上所述,對癲癇并發抑郁患者在治療過程中伴隨心理護理干預能夠是療效更好,提高了治愈率,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錢旭萍.持續性靜脈泵入咪達唑侖治療小兒癲癇持續狀態73例的護理干預體會[J].中國藥業,2013,22(11):63-64.

[2] Babaee Z,Shafiei M M,Sadeghi A Y,et al. Effectiveness of massage therapy on the mood of patients after open-heart surgery[J].Iranian Journal of Nursing and Midwifery Resea,2012,17(2):120-124.

[3]楚平華,閆景新,王服艷.過渡期護理模式對癲癇患者應對方式及家庭功能缺陷的影響[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3,29(24):21-24.

[4]袁蓓,韓,王強.對癲癇患者實施綜合護理干預的效果分析[J].河北醫科大學學報,2013,34(6):632-634.

[5]張玉萍.探討癲癇持續狀態患者急救護理相關措施(附17例報告)[J].中國美容醫學,2012,21(18):695-696.

[6]陳永紅,童建明.護理干預對改善癲癇患兒生活質量的影響分析[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9(2):5-6.

[7]周玉珍,姜雪梅,張靜,等.希望理論用于癲癇患者住院期間干預研究[J].護理學雜志,2012,27(19):73-76.

[8]凡蕓,彭幼清,朱梅華,等.家庭病床病人日常生活能力現狀及影響因素的調查分析[J].實用全科醫學,2012,26(3):801-803.

[9]越敏.護理干預在腦癱兒康復中的應用[J].貴州醫藥,2012,36(5):474-475.

[10]陳建明.36例腦卒中繼發癲癇的臨床診治療效觀察[J]. 中國醫學創新,2013,10(8):104-105.

[11]劉艷,李景燁.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對創傷性顱腦損傷患者生活能力的影響[J].中國康復,2011,18(16):458-459.

第3篇

關鍵詞:教學設計;“癲癇”;醫學教學

1、引入新課

病例1 教師舉例:一新婚1個月女子上午與丈夫爭吵后賭氣回房睡覺,直到傍晚均未出過房門,家人進房查看發現其俯臥于床上,臉俯于枕上,已死。

問:是什么原因造成如此女子突然的死亡呢?(驚!奇!嘆!各抒己見……)

教師給出線索,留下懸疑:該患者既往有癲癇病史,最后證實死因為癲癇發作。

問:因何發作?其發作直接致死嗎?與有何關系?(思考、疑惑)

病例2 通過多媒體播放一段錄像:一樁離奇而嚴重的交通事故,公安調查出事故原因:肇事者患有一種病,名叫癲癇。

教師提問:癲癇發作可能引起如此嚴重的后果?它是什么樣的疾病呢?這是這次課我們要探究的內容。

設計意圖 案例使學生產生興趣,引起重視,對癲癇的概念、病因、表現產生質疑,激發學習動機,導入課題。

2、逐層解疑

2.1何謂癲癇?

問:什么是癲癇呢?(癲癇是一組由于反復發作的大腦神經元異常放電而導致的暫時性腦神經功能失調的綜合癥),教師重復強調關鍵詞,結合大腦生理功能解釋放電異常時的病理表現,從而導出癲癇發作的臨床特征――意識、運動、感覺、行為、自主神經等不同障礙。

2.2因何發作?

2.2.1 病因分類

問:有哪些原因可導致癲癇?(原發性、繼發性)。那么,繼發性癲癇的諸多病因歸根結底是導致大腦發生了什么病理改變?(腦缺氧、腦損傷),引導學生對病因從個性到共性的認識升華。

2.2.2 誘因

拋出問題:病例1女子是在什么情況下發病的?(是在跟丈夫吵架后、情緒激動)

教師及時表揚并完善:激動、睡眠不足、饑餓、疲勞、飲酒、閃光、過度換氣等均可誘發癲癇發作。故癲癇患者生活中應該怎樣做以減少發作?(避開誘因)

設計意圖:鍛煉學生的洞察能力,前后呼應,并與生活聯系,學以致用。

2.2.3 發病機制

教師簡述:正常腦神經元放電1-10次/秒,受損時可達數百次/秒以上,此種異常放電波及的范圍決定了癲癇類型和表現。以多媒體展示放電范圍與癲癇發作類型的對應關系,

如:異常放電波及全腦時,產生意識障礙和全身抽搐,稱為全面性強直―陣攣發作。

設計意圖:學生解剖基礎薄弱,通過圖片展示功能區異常放電相應的癥狀,降低學習難度,增加學習信心。

2.3 有何臨床表現?(這是本課題的重點內容)

教師引導:癲癇表現復雜、種類繁多,多具有間歇性、暫時性、刻板性三個特點。

多媒體展示臨床分型:

全面性發作 全面強直-陣攣發作(大發作)

失神發作(小發作)

部分性發作 單純部分性發作

復雜部分性發作

癲癇持續狀態

2.3.1 大發作:

師生互動:是最常見的類型,發作分三期

先兆期――讓學生說出先兆期表現,討論:出現先兆有何意義?(提示病變部位、避免外傷等)

發作期――觀看大發作錄像后學生分組討論:發作期有何表現?教師巡回指導;由2個小組各派1位同學發言,教師總結更正,并對討論熱烈的、概括較完善的小組進行表揚。

恢復期――學生先說出恢復其表現,教師引導其思考:為什么會有這些癥狀出現呢?(這是發作期的延續,“疲勞”所致)

2.3.2 小發作:

播放小發作錄像,讓學生(分組)去發現、概括其臨床表現,教師指導和完善。

2.3.3 單純部分性發作

播放部分運動性發作的錄像,讓學生(分組)觀察總結,并結合圖片判斷病變部位,進而引出“杰克遜發作” 和特殊感覺性發作的表現。

2.3.4復雜部分性發作

播放錄像學生討論總結臨床表現。

教師再舉例:一朋友來訪,慌張道:中邪了中邪了!我這個月接連發生了一些怪事,有好幾次一清醒就發現自己已經坐車到了外地,不知咋回事?只好花錢又坐車回來。

學生很感興趣,又很疑惑,教師解釋此非“中邪”而是復雜部分性發作的一種表現形式,為乘車坐船外出遠行。有學生立刻問:老師,他坐車交錢了沒有?表揚這個問題問得好,讓同學們猜猜看,最后同學發現“發作后不能記憶發作過程”而得到答案。

2.3.5 癲癇持續狀態

讓學生說出并多媒體展示概念

說出誘發因素使學生懂得如何預防,通過鏈接提問:癲癇持續狀態為什么會危及生命,導出其常見并發癥。

設計意圖:播放錄像等同于把學生帶到發作現場,通過學生的觀察、思考、討論來歸納結論,體現了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對各類型發作的表現有了深刻的印象。并借助圖片幫助學生理解和判斷病變部位。適時列舉生活實例,弘揚崇尚科學、破除迷信的思想,利于保持學生學習興趣的穩定性和效能性。

3、階段小結,導出新知:

讓學生總結出癲癇的臨床特點,然后討論回答2個問題:

問1 病例1女子最可能屬哪種類型癲癇?(大發作,恢復期時間較長,其臉俯于枕上導致口鼻阻塞窒息而死)

問2 病例2司機是怎樣造成車禍的?(很可能是大發作強直期腳踩油門)

教師進一步解釋歸納,并指出,要確診仍需進一步完善相關檢查,如腦電圖(作為了解內容,多媒體展示);血尿糞和腦脊液檢查(著重于查找病因);頭顱CT、 MRI檢查。

4、類比深化

4.1診斷

診斷依據 師生問答后板書:病史+腦電圖

問:診斷和分型的主要依據?(目睹發作現場)

教師引導,培養學生正確的診斷思維:是否癲癇癲癇類型繼發原發病因診斷

4.2鑒別診斷

暈厥 列舉低血糖暈厥、低血壓暈厥的表現,提出:失神小發作須與之鑒別,讓學生找出鑒別點。

高熱驚厥 教師闡述

癔病 播放癔病發作錄像,讓學生“找茬”,總結兩者的不同點,通過圖表直觀展示。

設計意圖:與生活密切聯系,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利用學生喜歡的游戲“找茬”來發現鑒別點,充分展示學生的觀察能力,提高其參與教學的積極性。

教師指出:癲癇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質量,我們作為醫生,有責任去幫助他們解除疾病的痛苦,怎么治療?這是我們接下來要學習的內容。

5、知識延伸,現場體驗

5.1先讓學生思考兩個問題:

5.1.1在社區遇到癲癇發作,你該如何處理?

5.1.2在醫院病房內,癲癇持續狀態該怎樣用藥?

5.2然后進行模擬現場處理表演:

5.2.1讓一位學生扮演病人,一位學生扮演醫生,表演在社區癲癇發作時的處理經過;師生共同討論、點評,總結后用多媒體展示;展示治療的步驟,根據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提出心理和社會治療的重要性,讓學生說出治療方法;簡述病因治療,強調繼發性癲癇病因治療是關鍵;展示常用抗癲癇藥物,強調用藥適應癥和注意事項;

5.2.2分組討論怎樣開出癲癇持續狀態病人的醫囑,然后讓兩位學生分別在黑板上板書本組結論。教師點評。

設計意圖:采用情景教學方法設置場景,讓學生在體驗中輕松學習,鍛煉其臨床思維能力和應變能力。通過提問了解到學生藥物學基礎知識欠缺,展示重點內容加強對比記憶;

6、小結鞏固

課程上到這,同學們對癲癇的認識有多少呢?請兩位同學說說,然后教師點評概括。

課堂練習:適時、適量、適合難度的練習給予學生學習的成功體驗,同時可檢驗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盧鵬、張開平. 《內科學》第四軍醫大學出版社. 2012.

第4篇

腦囊蟲病是常見的腦寄生蟲病,患者常常出現頭痛、抽搐、皮下肌肉結節等癥狀,通過化驗血,取結節做活檢,做CT都可以確診,在臨床上應用吡喹酮和丙硫咪唑治療腦囊蟲病已經取得了明顯的療效。因蟲體被殺滅,大量的毒素代謝物-異性蛋白的釋放,使機體在短時間內產生嚴重的過敏反應,從而出現了一系列的治療反應,如果護理不當,將會導致死亡,我

科在臨床用藥及護理指導上對腦囊蟲病取得了滿意的效果,現將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2004年2月至2008年3月本院共收治腦囊蟲病患者196例,其中男112例,女84例,年齡24~58歲,平均(42.1±4.5)歲,臨床上治療反應常有高顱內壓、癲癇、發熱、過敏反應、休克、神經精神型、低血鉀等。

2 護理

2.1 高顱壓的觀察及護理 臨床上出現頭痛或頭痛加重,惡心、嘔吐、食欲減少等高顱壓癥狀,均在應用吡喹酮10 d內出現,其嚴重后果是誘發腦疝。因吡喹酮作用迅速,短期內產生劇烈的變態反應,可能由于藥物作用于蟲體,使蟲體膨脹、變硬、壞死,對周圍組織起機械刺激或化學刺激,而致腦水腫及炎性反應。蟲體死亡崩解產物和囊液釋放到血內,作為抗原,抗體增多,故其效價一度增高[1],因而導致顱壓急劇升高,護理應注意以下幾方面:①護理人員應做好瞳孔、體溫、脈搏、呼吸、血壓的觀察,必要時每半小時測一次;②意識的觀察,如出現異常或吐字不清時可用針刺皮膚和壓迫眶上神經等方法,來判斷意識障礙程度;③瞳孔的觀察,雙側瞳孔的大小變化、對光反射情況,如出現一側瞳孔散大,對光反射消失,提示有腦水腫及腦疝的可能;④經常觀察如發現有腦水腫和顱內壓增高的征象時,護士應立即報告經治醫生或值班醫生,迅速采取降顱壓措施,即用20%甘露醇250 ml,靜脈快速滴注,每6 h滴注一次,必要時加用地塞米松10~20 mg,每日一次靜脈滴注,如體溫升高時立即采取降溫措施,以減少耗氧量,隨時做好急救準備工作,專人護理,做好特護記錄,遵醫囑給予氧氣吸入,應保持呼吸道暢通,待顱壓降至20.00 kPa以下時,再用吡喹酮,在應用吡喹酮過程中,繼續降顱壓,必要時,加用速尿20~40 mg靜滴或肌注,切勿突然停止降顱壓治療;⑤要保持大便通暢,避免過分用力排便,禁止高壓及大劑量灌腸,以防由于腹壓突然增加而增加顱內壓。

2.2 癲癇的護理 癲癇發作是腦囊蟲病的癥狀之一,用藥前無癲癇病史的,用藥可誘發癲癇,用藥前有癲癇病史的,用藥后可發作頻繁,在護理方面,加強抗癲癇措施,按時服藥,活動時要有陪護人員伴隨,醫護人員要密切觀察,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處理,當發現患者有先兆反應或局限肢體抽搐時立即報告醫生,發作時要用安定10~20 mg肌內注射或靜脈滴注,并用20%甘露醇250 ml脫水降顱壓。發作時如有義齒者取下,以防誤吞義齒,利用開口器預防舌咬傷,患者身邊絕對不能離人,以防發生意外,同時氧氣吸入,保持呼吸道通暢,保持床鋪整潔、舒適,預防褥瘡,對煩躁不安或抽搐者,可上床欄或加保護帶。以防止損傷并按醫囑給鎮定劑或冬眠藥。

2.3 過敏性休克 196例腦囊蟲病患者中出現一例過敏性休克,患者周身皮下結節數不清,服用丙硫咪唑后,煩躁不安,頭暈,面色蒼白,大汗淋漓,口唇、甲床發紺,測血壓60/40 mm Hg,體溫35.2℃,脈搏132次/min,呼吸30次/min,立即給腎上腺素0.5 mg肌注,平臥,吸氧,擴容,升壓,地塞米松等抗休克治療,約半小時后癥狀逐漸緩解。過敏性休克產生機理可能與丙硫咪唑本身代謝產物與蟲體死亡后釋放的某種成分結合而引起變態反應有關,可能還與個體敏感性有關。該藥在臨床上使用中很少出現過敏性休克,一旦發生患者病情危重,如不及時搶救可危及生命,因此對服丙硫咪唑的患者,尤其是合并大量皮下囊蟲結節的患者,應引起高度重視。提醒同行在應用此藥時,注意此反應的發生,及時做好過敏反應的搶救工作,以確?;颊甙踩?。

2.4 精神異常的護理 腦囊蟲病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由于藥物所引起的副毒反應,以及患者體質的變化,可以引起精神障礙。本院收治196例中,大約有1/5患者有精神障礙病,如用藥后反應性興奮,興奮躁動,哭喊,狂歌,狂哭,言語零亂,情緒極不穩定,這類患者主要是鎮定治療,要多關心患者的飲食,搞好患者的清潔衛生,盡可能使患者感覺舒適,使患者配合治療。

2.5 注意低血鉀的發生 腦囊蟲病患者用藥后發生低血鉀的較常見,高顱壓利用脫水藥及利尿劑頻繁嘔吐,可引起低血鉀,精神障礙利用精神病藥物導致的血清鉀代謝紊亂,腸功能紊亂,出現的食欲下降、惡心、嘔吐、腹瀉,易引起電解質紊亂,血鉀低于3.0 mmol/L時,可發生嚴重的心律失常,甚至發生阿-斯綜合征,若不及時搶救,反復發作可引起死亡[2],低鉀可引起四肢無力,腸麻痹,軟癱,腱反射減弱,心悸等。

3 討論

腦囊蟲病患者用藥期間要定時監測血鉀濃度及心電圖,嚴密注意患者的飲食,軀體狀況,藥物反應及發生低血鉀的可能癥狀,發生先兆及時處理。根據低鉀程度來決定補鉀方式,輕者口服血鉀<3.0毫當量/升者,靜脈補鉀的同時口服鉀鹽維持效果好,原因是鉀進入細胞內較慢,完全糾正缺鉀約需4~6日[3],補鉀期間嚴密監測滴速、心率、血壓、尿量、神志的變化,必要時復查血鉀及心電圖,對于反復出現麻痹癥狀群者,長期口服適量的氯化鉀可以防止癥狀的復發,護理人員應創造條件安慰、鼓勵、誘導患者進食,多吃含鉀高的食物,如紅棗、橘子汁、蘑菇、紫菜、牛奶等,必要時喂食或鼻飼。

參考文獻

[1] 李志英.腦囊蟲的臨床治療.中華神經精神科雜志,1998,20:202.

第5篇

生活質量差可引發頭痛如睡眠不足、過度疲勞、心情煩躁、壓力過大等因素容易出現緊張性頭痛,大量飲酒、饑餓或低血糖、過熱或過冷、低氣壓或室內空氣流通差等也可引起頭痛。

眼、耳、鼻、副鼻竇、牙齒等器官的病變凡這些病變都可引起放射性疼痛,而且很多見。所以,在頭痛的診斷過程中,眼科檢查常常列為首選。在青少年的頭痛中,多數為眼睛的屈光不正,尤其以近視和散光為多見。老年人由于晶體的硬化,出現白內障,視覺調節能力減弱,也可出現頭痛。

耳、鼻、咽、齒等的檢查也很有必要。

頭頸部肌肉持久的收縮頭、頸部疾病引起反射性頸肌痙攣性收縮,如頸椎骨性關節病、頸部外傷或頸椎間盤病變等,可引起頭痛。

腦神經、頸神經及神經節受壓迫或炎癥,常見三叉神經炎、枕神經炎、腫瘤壓迫等。一般疼痛癥狀多在下午加重,到晚間減輕,此類頭痛患者往往有焦慮情緒,入睡困難很常見,所以,在夜間因興奮而加重。

血管畸形、血管被壓迫、牽引、伸展或移位導致的頭痛①兒童先天性血管畸形的間歇性頭痛:因后果十分嚴重而受到重視,但卻因父母缺乏相關知識而忽視。②顱內占位性病變:如腫瘤、膿腫、血腫等使血管受壓迫、牽引、伸展或移位而致頭痛。③顱內壓增高或顱內低壓:顱內壓增高的疾病如腦積水、腦水腫、靜脈竇血栓形成、腦腫瘤或腦囊蟲癥等。顱內低壓的如腰穿、腰麻手術、外傷后腦脊液丟失較多,導致顱內低壓。

各種原因引起顱內血管擴張如顱內、外急性感染時,病原體毒素可引起動脈擴張而致頭痛;代謝性疾病如低血糖、高碳酸血癥與缺氧;中毒性疾病如一氧化碳中毒、酒精中毒等;腦外傷、癲癇病、急性突發性高血壓等。偏頭痛就是顱內血管的過度擴張或收縮所致的一種最典型的癥狀。

腦膜受到化學性刺激

細菌性腦膜炎、病毒性腦膜炎,其他生物感染性腦膜炎、蛛網膜下腔出血、腰穿誤傷血管及腦外傷等引起硬、軟腦膜炎及蛛網膜發生炎性反應。

癌癥的腦膜轉移、白血病、淋巴瘤的腦膜浸潤。

繼發于全身感染、中毒,以及耳、鼻感染等引起的反應性腦膜炎。

腦室或鞘內注射藥物或造影劑,無論是水溶性或非水溶性,作為化學因素,動物實驗證實均可致腦膜炎性反應。

內分泌因素常見于女性,內分泌因素也是偏頭痛的原因之一,初次發病常在青春期,有月經期好發、妊娠期緩解、更年期停止的傾向。緊張性頭痛在月經期、更年期往往加重。更年期頭痛則與性激素的缺乏有關。

精神因素常見于神經衰弱、癔病或抑郁癥等的頭痛。

頭痛的診斷和治療

盡管原因十分很復雜,許多疾病都可從病史和簡單的檢查中予以排除,并得到診斷線索。對于緊急的疾病,如急性青光眼所致的頭痛,必須緊急處置,而且須去??萍本取τ诓⒎鞘志o急的患者,可以在檢查和探索病因的同時。給予非甾體解熱鎮痛藥物對癥治療。

頭痛的急救針對原因的急救措施:創造環境讓患者放松心情;給予非甾體消炎鎮痛藥;對于劇烈頭痛伴有噴射性嘔吐或發熱,而原因一時不明者,應速去??漆t院治療,必要時打120電話求助。

既往有高血壓史的患者,一般對自己的病史多有了解,一旦出現劇烈的頭痛,可服用自備的降壓藥,或肌內注射10%硫酸鎂10ml后去醫院。

顱內炎癥性疾病多并有高熱、腦瘤、腦動脈瘤、頭部外傷后被忽視的硬膜下血腫等,都須及時送專科醫院搶救。

頭痛的原發疾病治療 治療頭痛不能僅單純止痛,必須找到相應的疾病或原因,必要時要作各種檢查,幫助診斷。

由于生活質量差引發的頭痛,改善生活質量就是治療。許多患者,對于自己的生活與頭痛的關系都是比較清楚的,如有的患者總是夜里玩得太久,睡眠欠缺而次日頭痛,只要早些就寢,就是對頭痛的治療。其他生活方面的問題也是一樣。

五官疾病是引發頭痛重要的原因。屈光不正的患者頭痛,配戴上合適的眼鏡,就是對頭痛的治療;治愈了鼻子、耳朵的疾病,同樣也治愈了由于這些疾病引發的頭痛。

偏頭痛的原因是顱內血管的過度收縮或過度擴張,治療方法截然不同,要通過檢查明確病因,然后開始治療??梢詸z查眼底血管的收縮或擴張,若眼底檢查也有困難。有經驗的醫生可根據細致的詢問病史,評估哪一種可能性較大的前提下作試驗性治療,如試服麥角胺咖啡因半片(0.5mg)。即便血管收縮所致的偏頭痛,也不至于引發病情加重?;蛴眯┝康奈鞅攘肿髟囼炛委?,從而確定治療方向。

第6篇

(一)選題背景

隨著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和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人們對于身體健康保障的要求越來越高。當病人突出心臟病、腦溢血、低血糖、癲癇病等突發性疾病時,病人的生命安危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于病人能否在最短時間內得到有效的救助。由此自然促進了急救業務的發展和常用急救知識的普及。但是在國內,整個急救體系還處于起步階段,存在的很多隱患可能在病人突發癥病后影響急救效率。例如,如果一個心臟病人在路邊散步時突然發病倒在路過該怎么辦?打電話?如果附近沒有公共電話呢?找人幫忙?一旦被非專業人員錯誤處理,導致延誤治療很可能弄巧成拙。打車送醫院?資料表明,當病人心跳停止后5-10min腦細胞就開始死亡。換句話說:在這種情況下必須要讓專業急敵人員盡快到場才能保證病人的生命安全。從這個角度進行思考,我提出了這么一個設想:能不能設計一種裝置使得病人因突然發病而跌倒到醫生趕到救治的過程得到盡快的簡化呢?

我在專利局查閱有關資料之后,發現國內目前尚沒有此類產品的設計。一個類似創意的設計是:在一個瓶子內設置兩個金屬接點,瓶子內部灌一些水銀。當人站立時,水銀集中在一個接點處,電路斷開。當人倒地時,瓶子的傾斜使水銀同時接觸到2個接點,電路被觸發,瓶子內置的警報器發出警報,示意求助。這個設計顯然是很粗糙的。

(1)它只是通過身體傾斜的角度來決定是否報警,而不是按照真正的生理狀況,必然會出現很高的誤報率。

(2)它無非是在最短時間內引起了別人注意,卻并沒有使整個過程簡化,所以對于提高救護效率不會起到實質影響。

結合我自己的設想和現有設施的缺陷,我希望做出一套“倒地后急救體系”:當病人倒地之后,用一個監測裝置感知病人諸如血壓、脈搏等生理狀況并進行數值分析。一旦確定病人已經發病,就發出無線電信號給最近的急救站,急救站通過GPS定位病人的位置并以最快的速度調度急救人員。

但是,經過兩個多月的探討,幾乎沒有任何進展,我幾乎到了要放棄的地步。但是,在老師不斷的鼓勵和啟發下,有一天,靈感幸運地光顧了我的大腦——聲光求助,有線、無線電話報警都是成熟的技術,關鍵在于沒有一個能判斷病人因其他原因跌倒與突然發病而跌倒的智能開關裝置。

一旦這個設計能夠實現,將會具有重大的實際價值和社會價值。首先它使病人在急救最關鍵的一個環節上得到了最大的保障,很大程度降低了突發性疾病的危險性;其次,它會使急救行業出現新的概念、新的運營模式,也會促進相關產品(如GPS)的普及和推廣;另外,它可以使眾多患有突發性疾病的中老年人以輕松、樂觀的情緒面對生活,參與更多的社會活動,由此產生的社會效應將非??捎^。

(二)研究方案

1.縱觀整個設計思路,大致可分為三大部分

第一階段:到醫院進一步收集有關病人(尤其是老年人)發病摔倒時候的具體生理反應的資料,比如倒地姿勢,血壓、脈搏的變化狀況等。這一階段的關鍵任務就是要通過資料分析抓住普通狀況下摔倒和因病倒地的不同。而資料估計將以心電圖和血壓數值的收集為重點。

第二階段:選擇適當的方式接收所需的生理信號。這一階段的關鍵在于選擇適當的傳感器以接收相對微弱的生理信號。估計這一階段要考慮的問題是選擇什么性能的傳感器和如何分布傳感器,以達到最理想的試驗效果。

第三階段:設計分析電路。這一階段的任務就是要通過邏輯電路對傳感器接收的電信號進行分析以判斷使用者身體狀況是否正常。主要難點就在于如何找到一個適當的數學模型匹配實驗數據和如何把模型通過電路實現。目前主要有兩大實施方案:一是通過邏輯電路進行信號運算、識別;二是使用單片機編程識別。第一種方案的好處是處理問題直接,但當需要處理的信號相當復雜時,依靠單片機編程就顯得比較合適。選取哪種方案還要視具體情況而定。

第四階段:把以上各階段結果整合到一起,完成成品。

整個工程將主要由周慶林老師和周偉老師指導完成。大體時間安排如下:

2001年12月15日-2002年1月15日資料積累

2002年1月15日-6月1日模型完成

2002年6月1日-8月整個系統檢測、完善

2.預期研究成果

(1)得到具體的數學模型用來根據血壓、脈搏等生理參數判斷使用者身體狀況。

(2)完成“倒地后急救體系”中病人狀況監測/報警系統的具體設計和其他兩部分(GPS和急救站的示意性設計),并能在演示中實現三大系統的協調工作。

預計主要困難將是經驗不足導致的工作前期的盲目和沒有頭緒。另外由于整個設計中涉及很多專業性很強的環節,我必須有很大的耐心和決心去一步步把所需的知識積累扎實。

開題報告范文·英語開題報告范文·論文開題報告格式·會計開題報告

(三)研究的可行性

(1)該課題研究所需要的知識和能力準備,通過我的努力應該可以達到。

第7篇

關鍵詞: 體育課教學 傷害事故 預防

1.預防傷害事故的積極意義

自2002年6月教育部第21號令《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頒布實施以來,學生學校安全問題備受關注。體育課的室外教學過程中的安全問題也一直以來都是一個備受關注的問題之一,怎樣組織好體育課的教學,使體育課教學安全、有序地進行,一直是每個體育教師思考著的問題。如果在體育課中不重視預防傷害事故的發生,不采取積極的預防措施,就可能發生各類傷害事故,輕者影響上課效率,重者可造成學生殘疾甚至危及生命,對社會和個人帶來不應有的損失,同時給學生造成不良的心理影響,妨礙體育健身的正常開展。因此,積極預防傷害事故對體育教學有重要的意義。

2.造成體育課傷害事故的原因分析

2.1 主觀原因

2.1.1教師方面。

2.1.1.1教師責任心方面。責任心體現了一個教師的師德修養,責任心不強是發生體育意外傷害事故的主要原因。體育教師對備課、組織上課、課中安全方面都應有充分的準備。上課責任心不強,隨便應付一節課了事,不充分備學生、場地、器材、教材,更不在課中做好安全措施,課中就容易出現傷害事故。因此,體育教師要有強烈的責任心和事業心,要熱愛本職工作,特別是熱愛學生,對教學工作要有高度的責任感。課前要根據所上內容認真檢查場地、器材等是否有不安全的因素,發現問題要及時采取相應的安全措施。

2.1.1.2課前對學生身體狀況的了解 。體育課作為以身體運動為基礎的實踐活動,對每個學生的身體素質都有一定的要求。由于學生身體素質存在個體差異,那么同一項目的同一運動強度并不適合每一個體,尤其對于那些身體有潛在疾病的學生,教師應當在課前作好了解,以便因材施教,防止有潛在疾病的學生因運動過大而誘發帶來的傷害。

2.1.1.3課的設計是否合理。一節好的體育課,必須以一個好的課程設計為基礎,教師應根據動作的特點,合理地選擇練習手段和相關的保護與幫助工作,安排好練習的順序,由簡單到復雜,由淺入深,由易到難。技巧練習要放在耐力練習之前進行,學生注意力集中、體力充沛時進行難度較大的練習是比較合理的。還要根據學生的身體素質情況進行分層次教學。對身體素質較差的學生可以先安排一些簡化的或降低難度的練習,等他們適應、掌握了之后再逐漸恢復到正常難度。另外,運動負荷的大小安排也要符合學生的實際,負荷過大,學生容易過度疲勞,承受不了;負荷過小,達不到練習的效果,學生也會注意力分散,缺乏練習興趣。

2.1.2學生方面。

2.1.2.1安全意識不強。很多學生上課前無心聽教師講安全措施,課前的準備活動不予重視,練習時往往由于技術較復雜或難度較大而造成傷害。

2.1.2.2學生體育課著裝不符合規范。運動服是比較寬松的服裝,運動過程中不會妨礙做動作的幅度,而過緊的衣褲不僅妨礙學生按要求進行練習,而且容易造成意外。穿不適合運動的鞋子上體育課是造成腳踝關節受傷的重要原因之一,尤其是女生更不能穿有跟的鞋上體育課。另外,與體育課無關的一些小物品不能帶到體育課上來,這一點也是不能忽略的,比如鑰匙、小刀、?;?、勺子之類的,在做練習過程中也是很容易發生危險的。

2.1.2.3身體素質差或技術動作不正確。學生的身體素質,直接決定著其運動時的力量、速度與耐力;肌肉力量和彈性差、反應遲鈍、關節靈活性和穩定性不夠,這都可能導致傷害事故的發生。此外,在體育課中,學生不能正確把握動作要領,這也是導致傷害事故的原因之一。例如,在做前、后滾翻動作時,如果頭部位置不正,團身不好,就會造成頸椎損傷。

2.1.2.4學生的心理狀態欠佳。首先,一些學生缺乏學習興趣,思想不集中,在體育運動中,不能客觀冷靜地分析運動中的各種主客觀因素,過于自信,過高估計自己的能力,在活動前準備活動不足,對困難的估計不夠,易引起急躁、急于求成的心理,進而造成傷害事故。其次,一些學生對自己信心不足,害怕失敗,害怕會受到教師的批評和責怪、引起同學們的嘲笑,因而在運動中會顯得過于緊張和焦急。例如,在跨欄、跳高等田徑項目中由于起跳點不準而造成受傷。

2.2 客觀原因

場地、器材、氣候等方面是造成傷害事故的客觀原因,如場地不平、跑道太硬、器械質量不合格或安裝不牢固等客觀因素與損傷的發生也有直接的關系。另外,氣候對傷害事故也有一定的影響,如雨雪、大風、雷電、冰雹等惡劣氣候,教師也應當作出相應的計劃和安排,避免傷害事故的發生。

3.預防體育課傷害事故的措施

我認為要更好預防體育課傷害事故的發生,教師要做好以下兩大塊工作。

3.1 課前的準備工作

3.1.1對學生全面、細致地了解,掌握常見的病癥和損傷的急救與處理方法。

首先是了解哪些學生有慢性病史,不宜進行劇烈運動。比如患有心臟病、癲癇病、低血糖等疾病。這樣的學生,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適當地安排他們活動,防止在運動中發生意外。其次是了解學生的性格特點,比如:哪些學生比較好動,容易冒冒失失自己做動作的;哪些學生膽子比較小,怕做練習的,等等,對這些學生要區別對待,針對性地提一些要求,防止傷害事故的發生。

3.1.2教育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首先是吃早餐的問題。一些學生上學不吃早餐,這樣等到第三、四節上體育課的時候已經很餓,體力已經不行了,再加上饑餓引起的注意力不集中,容易發生傷害事故,運動負荷較大時還可能導致暈倒等現象發生。所以教師要強調每天的早餐不但必不可少,而且應該講究攝入食物的合理搭配。其次,合理的作息時間也很重要,每天按時入睡、準時起床,是上課精力充沛的保證。

3.1.3做好場地、器材的準備工作。

所有場地、器材都要定期檢查、維修。教師課前應認真檢查所要使用的場地、器材情況。練習器材是否牢固,有沒有松脫(比如單杠、雙杠的連接部位是否牢固);練習場地是否平整,凹凸不平的場地很容易造成腳踝的受傷;沙坑、海綿墊等是不是足夠松軟,長期在過硬的場地上進行跑跳練習對青少年身體的傷害是很大的。

3.2 課程中的安全問題

3.2.1做好準備活動。

充分的準備活動是防止發生運動損傷的有效手段。通過各種游戲、柔韌性練習、集中注意力練習等,學生在心理、生理兩方面都能達到一定的興奮度,做好進行基本部分練習的準備。這一時期的練習應該是漸進性的、全面的而又適度的運動過程,否則容易造成損傷。

3.2.2使學生明確練習的要求與做法。

教師的講解應簡潔、明確,示范動作要規范,注意示范位置和示范面的選擇,關鍵性的動作和具有危險性的動作要講清動作要領,反復強調,很多時候由于學生對動作的要求和做法不清楚,產生錯誤動作而導致受傷。中學階段,男生往往有過高估計自己運動能力這一特點,教師應該掌握這種心理特點,防止學生盲目做動作而導致受傷。

3.2.3選擇合理的練習手段和方法。

教師應根據動作的特點,合理地選擇練習手段,安排好練習的順序,由簡單到復雜,由淺入深,由易到難。

3.2.4認真做好保護與幫助工作。

在進行難度較大、危險性較高的練習時,教師一定要認真做好保護與幫助工作,尤其是對體質比較弱、膽子比較小的學生,教師正確的保護與幫助是學生增強練習自信心,完成動作的堅強動力。教師要注意選擇正確的保護與幫助的位置和方法。平時也要注意對體育骨干的培養,使他們熟練掌握正確的保護與幫助的方法,以便在體育課中發揮作用,增加練習的安全系數。同時,也要注意培養學生的自我保護能力,使學生掌握基本的自我保護動作。如各種撲、倒、滾、翻等動作,能提高學生危急時的自救能力,增強安全感,樹立自信心,更好地完成動作,防止受傷事件發生。

3.2.5加強課的組織。

經常性地強調和檢查課堂常規的執行情況是非常重要的,可以保證體育課安全、有序地進行。上課時還必須根據每節課的教學內容,提出與之相適應的課堂常規。

3.2.6注意保持學生良好的心理狀態。

學生在練習過程中應該始終保持一種積極向上的心態,教師要掌握好表揚與批評的時機和方法,注意觀察學生的心理變化,在學生產生心理障礙時及時進行引導和調節。

3.2.7做好放松活動。

合理的、積極的放松活動是一節體育課不可或缺的部分。放松活動使學生的身、心都從興奮狀態恢復到相對安靜狀態,不注意放松活動,不僅會影響整堂課的教學效果,而且會影響下一節課的進行,且容易造成學生疲勞的積累,引發一些慢性損傷。

4.結語

體育課教學與其它學科有個很明顯的區別,就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但要動腦子,而且要承受一定的身體負荷。學生在身體練習過程中學習知識、掌握技能、增強體質、培養良好的思想品質。由于學生在教學中身、心都要承受一定的負荷,加上體育課又是在室外進行,組織教學的難度比較大,發生各種傷害事故的潛在隱患也比較多。對于體育教學中的安全問題,只有以積極的方式去思考,用正確、合理、科學的方法來預防和杜絕,才能保證學生的身體健康,更好地促進體育教學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董俊.論體育教學科學性與藝術性的統一[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5,1.

[2]龔正偉.體育教學論[M].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4,3.

[3]陳光紹,蔡燦龍.學校體育傷害事故原因及責任認定的相關法律問題探析[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05,1.

[4]胡增縈.學校體育管理[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5]袁夢德.校園傷害事故該怎么防[N].中國青年報,2005,8.

主站蜘蛛池模板: 寿阳县| 大厂| 博爱县| 六枝特区| 类乌齐县| 宕昌县| 邵武市| 馆陶县| 长春市| 龙川县| 广饶县| 安福县| 丽水市| 南陵县| 阜新| 揭东县| 克山县| 布拖县| 凌源市| 宜黄县| 舞阳县| 元谋县| 太原市| 凌海市| 潢川县| 洪泽县| 南昌县| 太湖县| 天镇县| 横山县| 武安市| 杂多县| 轮台县| 左权县| 乐东| 洪洞县| 巴林左旗| 丰顺县| 济南市| 罗田县| 阜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