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倉庫優化管理

倉庫優化管理

時間:2023-06-06 09:31:39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倉庫優化管理,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倉庫優化管理

第1篇

金東康信息系統有限公司咨詢部經理葛鵬表示,借助倉庫管理系統可以幫助企業更準確、實時地管理庫存信息,從而為庫存優化提供有力支持。

記者:倉儲管理系統與庫存優化之間存在著怎樣的關系?

葛鵬:作為供應鏈中各環節間的結合點,倉儲管理已成為供應鏈管理的一項重要內容。從宏觀上講,倉儲管理是一個供應鏈執行層的角色,其內容涉及倉儲系統的布局設計、庫存最優控制、倉儲作業操作。其中,大家所講的庫存最優控制通常是指在保證服務水平的前提下,將庫存量控制在一個合理的水平。因此,具體到操作層面,倉儲管理的任務就是保證倉庫合理地利用空間,實時掌握產品的狀態,進行快速、準確的出入庫作業等。

倉儲管理系統(WMS)是倉儲管理信息化的具體形式,對于不同類型的企業,WMS有不同的應用點。比如在制造業或分銷業的配送中心,WMS側重在流程優化,提高效率;在大型流程制造業中,WMS需要整合倉儲作業技術,解決各種自動化設備的信息系統之間整合與優化的問題;而在一些提供公共倉儲服務的企業中,WMS的應用價值則主要體現在減少人工成本,提高倉庫利用率。這也給庫存優化賦予了不同的內容。

記者:通過WMS實現庫存優化有哪些重點和雉點?

葛鵬:在庫存優化中。需要通過對數據的挖掘、信息的分析,制定出最大庫存、最小庫存、安全庫存,以及給一些供應鏈決策提供依據。而庫存優化是一個不斷發展變化的過程,沒有固定的標準。比如當倉庫規模擴大時,常會出現最大限度利用倉庫空間與實現高效出入庫作業的矛盾。這一矛盾在大型零售企業倉庫、大型生產企業中與生產線掛鉤的原材料倉庫表現得尤為突出。在這種情況下,如何規劃最優的揀選路徑、揀選技術,以及合理的貨物擺放等,都需要全面、準確、實時的數據信息作為支持。這也是WMS的價值所在。因此,與供應鏈管理軟件更注重集成和協同不同,WMS的側重點是執行。近日我們推出的R2E-WMS3,0標準版就是基于這種理念,將一些基本的倉庫業務功能流程化、標準化。

記者:到目前為止,比鄰軟件在倉儲管理方面推出了哪些產品?請簡要介紹其特點和適用范圍。

葛鵬:比鄰的R2E是基于制造、物流、質量業務流程,全面支持精益生產和全面質量管理的應用軟件系統平臺。通過條碼應用,它可為企業提供實時的、可視化的執行過程和資源狀況,實時獲取業務執行績效指標,有效實現對制造、物流、質量管理等現場作業的過程控制,最大限度地提高作業執行的速度。減少非增值工作(NVA),全面提高企業的執行效率。在此基礎上,我們為客戶成功開發、實施了MES/WMS應用系統。此次新推出的R2E,WMS3.0也是基于這個平臺構建的。

這里我想著重介紹一下R2E-WMS3.0。該系統是比鄰軟件經過對倉庫業務進行標準化之后,最新研發并推出的一套針對中小型倉庫的、專業的商品化倉庫管理系統,也是我們的第一個產品化軟件系統。經過過去一年的內部測試版和公共測試版的試用,R2E―WMS3,0標準版得以正式推出,主要適用于作業量大、貨物品種多且要求對貨物按批次或單件跟蹤、對庫存信息實時性和準確率要求較高的倉庫。

記者:與其他同類WMS相比,R2E-WMS3記者:0有哪些特點和優勢?在庫存優化方面有何體現?

葛鵬:R2E-WMS3.0著重于實物管理和執行過程管理,具體來說有以下幾個特點:

1 現場作業管控

R2E-WM53.0對入庫、出庫、移庫、外借、盤點等倉庫實際作業過程進行指導和監控,幫助企業及時掌握任務執行狀況、減少執行差錯、提高倉庫作業效率。  2 批次和單件跟蹤

R2E-WMS3.0可以按批次或單件跟蹤貨物,為貨物先進先出、產品質量追溯、市場防串貨管理等應用需求提供有力的支持。

3 專業的條碼支持

條碼技術是實現庫存優化的必要手段。利用條碼技術與信息處理技術的結合,可以幫助企業實時、準確地掌握產品生產一存儲一銷售等整個生命周期過程中各階段的信息。從而合理、有效地利用倉庫空問,保證倉庫作業的最優化。

R2E-WMS3.0在條碼應用方面的專業性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從編碼規則開始管理,為條碼數據的生成、解析、校驗提供規則基礎。

編碼管理是企業信息化的基礎,統一、規范的編碼可以最大限度地消除對信息命名、描述、分類和編號的不一致造成的混亂、誤解等現象,可以減少信息的重復采集、加工、存儲等操作,以保證信息的可靠性并提高系統效率,為信息集成與資源共享提供良好的基礎。

在R2E-WMS3.0中,編碼管理是通過為對象設置編碼規則,以及根據規則生成編碼和校驗編碼來實現的。基于全面編碼管理的條碼標簽打印支持和條碼數據采集支持,R2E-WMS3.0可以幫助企業管理系統中各類對象的編碼。包括:貨物類別,品種。貨物單元/批次,庫房/庫位,業務單據、客戶/供應商、職員/用戶等,從而實現了全面的編碼管理。

(2)在相應的業務中內置條碼標簽打印功能,標簽格式通過模板文件定義,條碼打印機采用機器語言精確控制,真正實現在需要的時候打印正確的標簽。

(3)支持聯機條碼采集、批處理條碼數據終端及RF無線條碼數據終端等多種采集方式,為用戶提供準確、高效、靈活的條碼數據采集功能。

記者:請您結合實際項目談談中小型倉庫在倉庫管理方面表現出的需求特點?該類倉庫的庫存優化具體包括哪些內容?

葛鵬:首先我要強調一個概念,R2E-WMS3.0定位的中小型倉庫不完全是中小型企業的倉庫,還包括大型制造業的一些業務量和存儲量不大的倉庫,如備品備件庫等。目前,R2E-WMS3.0已成功幫助上海ABB工程有限公司實現了工業機器人的備品備件庫管理。該項目是中小型倉庫應用倉庫管理系統的典型代表。

作為全球500強企業ABB集團在中國的獨資公司,上海ABB工程有限公司是ABB機器人業務全球總部,擁有最先進的機器人生產線,為汽車整車、零部件及制造工業提供全方位的解決方案。由于產品的價值較高,產量不大,上海ABB工程有限公司的倉庫管理一直采用的是較為簡易的Excel表格管理。但隨著機器人被廣泛用于汽車業、金屬加工、鑄造、消費品工業等領域,上海ABB在產量增加的同時,也隨之產生了售后服務和保修期的問題,進而對備品備件的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

規范業務流程是庫存優化的前提。通過標準化的業務流程設置,R2E-WMS3.0可以實現對入庫、出庫、移庫、借還、盤點、損益等倉庫基本業務層面的規范和支持。比如在進行入庫、移庫、出庫作業時,倉庫管理人員按照系統建議的貨物庫位準確執行作業任務,并通過采集器反饋作業結果。

同時,R2E-WMS3.0可以為庫存優化提供實時、準確的數據支持。用條碼采集代替手工記錄,實現實時、高效、準確的數據采集,極大減少差錯率。系統記錄每一批或每一個單件貨物的進出庫和借還的合帳,用戶可隨時查詢貨物的進出情況。通過出庫時系統記錄的出庫日期、經銷商或客戶等信息,從而幫助用戶判斷保修期、串貨等問題。

記者:您如何看待庫存優化的市場需求和發展前景?對此,貴公司在產品開發和業務拓展方面有怎樣的計劃?

第2篇

各省、市、區自來水公司在對其倉庫資源進行優化配置的同時,也必須對信息資源進行優化配置。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信息量與日俱增,但是對于自來水公司的倉庫管理需求而言,有效信息則是稀缺的。如果自來水公司無法優化配置信息的話,很可能會影響到公司的生產經營決策和組織管理,甚至給公司帶來不必要的經濟損失[1]。現代信息技術發展很快,倉庫信息設備類型多樣,價格較高,且自來水公司對信息技術設備的需求量較大。所以,對倉庫信息技術與設備進行科學配置是很有必要的。

2自來水倉庫管理系統的設計

2.1采用先進的系統開發設計思想

①利用自來水倉庫現有的軟硬件環境,采用先進的管理系統開發方案,力爭在現有條件下,最大程度地提高系統開發水平和應用效果。

②系統應符合自來水倉庫管理的規定,滿足倉庫貨物日常的進銷存的需要,并達到操作過程的直觀、方便、實用、安全等要求。

③系統采用模塊化的程序設計方法,既便于系統功能模塊的組合,又便于未來參與開發的技術人員補充、維護。

④系統應具備數據庫維護功能,能及時根據用戶需求進行數據的添加、刪除、修改、備份等操作。

⑤充分應用高科技產品軟件化、網絡化管理自來水倉庫。

2.2自來水倉庫管理系統的設計通過調查分析,自來水倉庫管理的重點就是采購、庫存、資料和查詢管理。筆者設計自來水倉庫管理系統就是從基本業務入手掌握自來水倉庫管理的全面信息化。下文筆者從自來水倉庫管理的信息流程開始展開對自來水倉庫管理系統的分析。采購管理:對倉庫采購環節中發生的收貨、退貨與統計進行管理。庫存管理:自來水倉庫管理系統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控制系統。主要處理對象是庫存進出業務過程,而業務的發生具有動態、并發、時序的特征,具體表現為:庫存量的變動。任何入庫、出庫業務都將改變庫存產品的可供量,從而制約著其他業務的發生。因此,這些變動必須得到及時的反映。自來水倉庫管理軟件系統的庫存管理實現了這種動態過程控制。查詢管理:對采購過程和價格進行查詢跟蹤。資料管理:定義了自來水倉庫管理系統的一些基礎數據信息,這些信息是整個軟件的運行基礎,保證軟件其他模塊的正常運行。

3自來水倉庫管理系統數據庫設計

自來水倉庫管理系統的數據庫設計主要是圍繞庫存來展開的,入庫使產品庫存增加,出庫使產品庫存減少,因而就有產品庫存表。而入庫單表詳細記錄著入庫單的詳細情況,出庫單表詳細記錄著出庫單的詳細情況。基本的出入庫操作就由出庫單和入庫單兩個數據庫表進行記錄。通過對產品庫存的監管就可以實時知道倉庫里有多少貨物,什么時候該進貨,使用情況如何等,因此,好的數據庫設計能夠為倉儲企業的業務管理起到優化作用。

4自來水倉庫管理系統的實現

4.1出、入庫管理出、入庫管理實現對采購信息的管理包括采購、退貨、領料、退料、盤點、保存信息,從貨品進出角度入庫分為:采購收貨和退料,出庫分為:采購退貨和領料。從供應商角度分為采購收貨和采購退貨,從工程項目角度分為:領料和退料。

4.2進度庫單據確認在傳統庫存管理基礎上,為了保證單據的準確無誤,順利與財務對接,系統增加單據確認模塊,對每一筆進出業務進行二次確認。單據一旦被確認后,系統將鎖定該單據。

4.3庫存盤點在庫存貨品增加了低成本的一維條形碼,在單一貨品清點或庫存盤點時,借助無線掃描PDA,對貨品快速掃描進行倉庫庫存盤點,可以使管理人員快速高效地進行盤點,原本手工盤點幾天的工作量,可以提高到數小時就能完成。

5小結

第3篇

關鍵詞:智慧倉儲、3D仿真、庫存管理策略

許多生產制造企業其產品具備一定的質量存儲期限。例如:橡膠制品具備一定的老化期限,超過設定年限后,其性能參數將大打折扣,進而影響安全性能指標。因此如何加強對產品庫存的可視化管理,保證產品銷售出庫遵守先進先出原則,避免產品存放過期,造成資源浪費,是目前各企業面對的難題之一。

本文提出將信息技術、3D仿真模擬技術和物流管理技術相結合,搭建wos智慧倉儲優化管理系統方案;通過該系統的構建,提高WMs系統運行的透明度,實現倉庫空間使用情況分析及倉庫運行和業務流程的可視性,從而預測出實際有效的決策分析和操作并指導執行,達到最合理利用倉庫空間、降低成本的目標,從而實現最為有效的管理倉庫。其總體構建目標如圖1所示。

以下從構建背景、系統策略、采用的優化模型、系統架構、功能架構、系統上線后效益分析等幾個方面進行描述。

一、構建背景

智慧倉儲優化管理系統建設是為適應市場形勢的變化,實現產品智慧制造而提出的。制造企業一般根據市場預測大批量,多品種生產,盡量減少更換工裝、物料等產生的資源浪費。所以合理的倉庫管理尤為重要。如何利用社會化、信息化的物流手段,優化企業內部管理,避免庫存積壓,是制造企業迫切解決的問題。目前較突出的問題有以下幾點:

1.依靠人工管理模式,難以實現庫存的實時、準確盤點。沒有有效措施對庫存進行壓縮,進而優化庫存管理。

2.目前很多制造企業往往倉庫中產成品占壓資金過多,產銷存在脫節,生產計劃和庫存數據不準確。

3.采購和生產、銷售不能夠有效的協調,存在采購物資存放周期過長、產品針對庫齡的分析數據不佳、周轉率不高、資金大量積壓現情況。

針對上述問題,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對倉庫進行優化管理,其中庫存管理策略尤為關鍵。

二、策略分析

基于對眾多企業的研究.并融合物流管理的相關策略原則和算法,提出提高物流效率、降低損耗的管理策略原則,總結如下:

1.基于庫存周轉率原則:定期對庫存產品周轉率進行分析,依據產品的屬性、銷售策略、數量等條件,建立存儲的模型。并且將倉庫中產品進行合理的定位和分類存儲,遵循周轉率越高的產品離出入口越近的原則,提高出入庫效率,降低人員消耗。

2.基于產品相關性原則:根據歷史訂單數據,采用數據挖掘技術,對產品屬性的相關性進行分析,依據相關性進行排序,庫存管理時予以考慮。通過該規則,可有效降低出入庫行程,降低工作人員勞動強度,簡化盤點等工作。

3.基于產品同一性原則:將同類產品擺放到同一區域時,便于倉管人員盤點,能夠花費最少搬運時間實現產品的存取,提高作業效率。

4.基于產品互補性原則:根據歷史數據和產品屬性分析產品間的互補性,將互補的產品存放的位置盡量接近,缺貨或者并發出庫時,能夠快速出貨。

5.基于產品相容性原則:根據歷史數據和產品屬性分析產品問的相容性,將相容性低的產品進行合理分割,降低產品品質或產品損壞。

6.基于產品尺寸原則:倉庫進行庫位劃分及布置時,考慮產品單位大小及同批次共同存儲的數量及整批形狀,確認產品和存儲庫位特性是否相符,所以在存儲庫位的位置和產品的存儲策略建立對應的模型。模型參數靈活,適應不同產品存儲的需要,通過該模型.減少空間浪費,提高發貨效率;避免由于空間和產品尺寸不匹配導致的物流資源損失。

7.基于重量特性原則:建立貨架高度和產品的對應模型,使得重心處于貨架下方,避免產品存取的危險。一般原則重量重的存放在下層,重量輕的放置在上層,同時考慮目前存儲產品的重量分布情況,合理對產品進行存儲。

8.基于產品特性原則:存儲時考慮產品的特性,是否具備危險性、腐蝕性等,建立各類物品的存儲策略和物流布局。

物流必須符合上述規則,同時規則可根據存儲物品特性進行靈活設定,倉庫也應符合相關產品的標準:規則間的優先級也要明確,并考慮物流布局,以及分揀的裝置和效率,提高工效、空間利用率。

基于上述策略,再采用相應的優化模型算法針對不同的客戶進行持續優化改進。

三、優化模型算法

基于策略原則和歷史數據進行模型自主優化,本文采用基于策略和知識庫的自主管理模型,模型圖如圖2所示:

圖中,S1,S2,…Sn,是使用問題求解算法As對狀態記錄集R進行分析,得到多種配置調整方案。C為動作策略Pa轉化得到的約束條件,u是有效函數計算得到的效用值,S為配置方案的最優解。

一次系統配置優化的決策過程包括三個階段:采集、分析和規劃。在采集階段,通過對歷史物流數據的采集、歸納、分析:分析容積率E、庫存周期I、出入庫效率A、出入庫頻度K等參數,將得到的各種數據經過算法知識Am的狀態映射處理,轉換成系統狀態知識,并存儲到知識庫中的狀態記錄集R中。

分析階段主要對系統的未來庫存存儲情況及出入庫負荷情況進行預測,并尋找可以滿足預測從而得到系統需求的配置方案。在此階段需要使用采集階段得到的樣本記錄集R,根據不同系統參數和不同目的的需要,在算法庫AS中選擇適合的算法進行分析。得出系統需求預測結果,并根據預測結果計算可以滿足系統需求的資源配置調整方案S1,S2,…Sn。

分析階段得到預測系統工作量和其他狀態參數,并得到不同的配置方案對應的系統性能參數,在規劃階段中要根據策略確定最終的配置方案。可以運用策略管理算法Ap將動作策略轉化為對應的一組限制條件C,同時使用效用函數計算各個性能參數的效用值u。這個階段可以用規劃的方法執行,如下規劃函數:

Max S=U1(p1)+u2(p2)+…+un(Pn)

Subject to:

Restrictions=(c1 c2…,cn)

式中,P為系統性能參數值,n為性能參數個數。上述規劃函數目的就是在滿足由動作策略轉化而得的約束條件C1,C2…,Cn的前提下,根據各個系統性能參數對應的效用函數求取系統總效用的最大值,獲得最優的配置調整方案。

這樣,就將配置方案選取的過程轉化為線性規劃問題來求解,最終在配置方案集中選取一個滿足限制條件而且效用最大化的配置方案。最終將配置方案應用和系統配置調整中,完成一次自優化過程。然后將算法應用到系統中進行管理,一段時間后,將數據進行整理。重新進行學習和優化.通過此模型不斷改進各級管理策略和模型參數。

本方案采用服務器集中存儲數據,采用多層架構設計,實現軟硬件架構的靈活性部署。

四、系統架構

智慧倉儲物流管理系統設計考慮多種庫存模式,引入信息化技術、RFID等多種物流管理技術。總體系統架構圖,如圖3所示。對于平面庫采用叉車部署車載電腦,實現智能化引導存儲。同時也對自動化立體倉儲系統進行了集成設計,綜合各種倉儲方式的存儲策略,該系統可靈活設置部署,能夠建立多樣化的建模模型,模型參數針對不同的產品及存儲策略原則采用優化算法進行優化,從而實現庫存的最優化管理。

引入條形碼技術將倉庫、貨架、庫位,增加可視化的標簽,通過條碼掃描技術進行快速的入庫出庫業務操作。在叉車等物流裝備上,按照系統指示進行智能化引導,最大化提高物流的效率。引入RFID技術,可實現貨物的自動盤點,減輕人員工作量,提升自動化程度。通過自動化立體倉庫,也可以實現產品的自動存儲。入庫時,存儲貨位的選擇由系統根據各種優化的策略模型進行動態指定。滿足最大化存儲量的同時,達到最快的出入庫效率。并且定期根據歷史數據給出存儲優化的建議措施。通過空余時間的庫位調整,優化整體出入庫的效率,滿足市場和客戶的要求。

所有數據集中存儲到數據庫服務器,數據庫服務器采用雙機冗余備份的方式,保證數據的完整性和系統可靠性。數據庫服務器實現系統所有數據存儲、挖掘、分析:WEB服務器實現對外展示的窗口,保證數據展示的實時性。通過WCS系統,實現對現場AGV、自動調度系統、自動掃描系統、自動分揀系統等的智能化調度和集成。

五、系統功能架構

智能倉儲優化管理系統功能架構圖,如圖4。該系統分為用戶管理、菜單管理、配置管理、數據模擬、數據分析、信息管理、參數管理等幾大模塊。系統采用模塊式架構,實現可配置的靈活策略,可以實現業務邏輯與不同客戶的快速搭建和實施。以下對各模塊的主要功能做簡要描述:

1.用戶管理

用戶管理:實現用戶數據的管理,對用戶對應崗位、名稱、部門進行設定。實現用戶狀態的實時更新,用戶編碼規范化管理;

權限管理:對用戶的權限進行設置,按角色、崗位分配權限。權限變更、審批流程化、規范化,避免無授權用戶訪問系統,保證信息安全性;

操作日志:實時記錄登錄用戶的操作行為,對登錄、退出及在線期間的功能操作,關鍵數據項操作進行記錄,防止關鍵數據的安全。并且可通過系統及時追溯相關的操作行為,對正確的行為進行糾正,避免惡意用戶的非授權操作行為。

2.菜單管理

菜單配置:菜單模塊化,可根據系統的功能進行配置。支持不同地區、不同操作系統菜單的個性化設置;

菜單分組管理:針對不同的角色對菜單進行分組,實現菜單分組的個性化管理

功能管理:對功能進行個性化的配置,對名稱、功能項、是否權限管理等進行配置

倉庫綜合現狀:規劃倉庫的總體布局,對庫區、庫位劃分、庫位填充料、庫位占有率等進行配置;

倉庫出入庫頻率:對于數據分析展示參數的設置,數據展示格式的設置;對于出入庫頻率等參數進行設置。

3.配置管理

因素管理:配置倉庫管理的因素、要素,針對各要素及其屬性進行規范化管理,確定其優先級,因素進行分類、分組管理;出庫頻度、產品別保管日數、裝載率、材料類出庫量、材料類出庫頻度、在庫日數等進行管理;

因素范圍管理:定義各因素的約束條件,針對各約束條件設置針對性的警示方式(設置不同的顏色等);

倉庫配置:倉庫進行規劃,合理配置倉庫的范圍、存儲產品屬性等.不同倉庫之間的調度策略等信息;

庫位配置:針對每個倉庫進行合理規劃,針對存儲產品的屬性、出入庫頻率等進行規劃,合理規劃庫區、庫位的大小,物流的路徑等;

調度策略:針對產品在不同倉庫庫位間的物流調度策略進行配置;

存儲策略:針對產品在不同倉庫、庫區、庫位進行存儲的策略進行配置;

編碼規范:設定產品、庫位、庫區、倉庫等的統一編碼規范,并且與其他系統進行接口保證基礎數據的一致性;

分析策略:對數據采集、存儲、數據分析周期、數據挖掘的策略進行配置,實現數據分析成果的靈活性。

4.數據模擬

3D查詢:通過3D圖形的可視化方式對庫位信息進行直觀的展示,可根據不同的分析參數進行轉換,根據不同因素展示不同的效果。管理人員能夠對庫存現狀及異常情況進行分析;

3D模擬:查詢所有倉庫、區域、庫位信息,通過3D立體圖的形式進行展示,通過不同顏色對庫位信息按照不同因素進行形象展示。根據預期的目標,制定不同的移庫策略(例如:相同商品可以合并,不同品級庫位不能移動等),根據策略模擬執行后的效果展示,對比前后3D展示圖形,查看是否符合目標效果。確認后下達指令給WMS系統。

預測模型:根據不同的場景,不同的管理模式,內置不同的預測模型,實施時可以進行靈活設置,并與之配置不同的參數。

5.數據分析

產品等級庫存配置:根據產品出庫頻度劃分等級,采用各種報表展示,顯示不同產品等級的產品庫存配置情況;

庫位填充率:圖表和報表的形式展示各倉庫的庫位填充率情況,超過標準的異常情況進行不同的顏色提示;

平均移動距離:不同的時間周期統計各設備或操作工的平均移動距離,為倉庫優化存儲提供數據分析支持;

工作時間查詢:統計各設備或操作工的工作時間,通過不同的報表格式進行展示;

出庫效率分析:分析整體以及各區域各設備的出入庫效率,優化存儲模型,改進存儲策略,提升出入庫效率;

產品庫齡分析:根據銷售數據、出入庫數據,分析估算產品的庫齡,統計分析產品的庫存周轉率,方便控制生產和補充庫存,同時為銷售提供數據支持。

6.信息管理

庫位利用率:分析統計庫位的使用情況,圖表或者報表的格式進行展示。對于庫位容量不足或者存儲不合理的現象進行預警提示。

庫存分析:分析統計2D庫位的繪制數據,分析統計實時庫存,并進行實時的監控和分析。

7.參數管理

庫區規劃:對于廠區、倉庫、庫區、庫位進行合理的劃分,制定標準的編碼規范體系,以及各庫位的管理策略;

指標管理:制定各數據統計分析的策略,出入庫的流量控制策略,產品存儲策略,展示模型策略等指標;

參數設定:設定配置因素參數、因素關系參數、模型參數,日志記錄周期等參數;

系統變量:設置系統菜單變量,設置系統公共code編碼,語言設置,系統變量名稱及屬性設置。

六、效益分析

該系統平臺實施后,通過3D的形式實時展示庫位情況,對于庫齡不同顏色進行預警提示:物流管理人員對異常現象及時進行感知并且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處理。圖5為某庫位的3D模擬展示圖。

分區域出庫頻度進行庫位管理,通過優化措施進行處理后,該庫管理出庫口較近的A區域出庫頻率大幅提高,存放長期庫存離平臺最遠的c區域出庫頻度大幅降低。統計如圖6。

根據監測及不斷的強化管理,采取有效措施,使得庫位的利用效率大幅提升,表現在空閑庫位數量增加,庫位堆放堆積率提高,統計如圖7。

使得配車平均時間大幅減少,平均移動距離大幅降低,優化存儲策略,減少移動距離,縮短出貨時間。統計數據如圖8。

第4篇

關鍵詞:自動化立體倉庫;優化;調度;遺傳算法

1 引言

自動化立體倉庫的貨位分配及作業調度的優化問題一直是業界研究關注的重點,所采用的方法包括時態邏輯、模擬退火、遺傳算法、神經網絡、Petri網等[1-3]。其中,遺傳算法在自動化立體倉庫調度優化問題上已有多項研究。本文結合調度專家的知識經驗,依據推理策略建立貨位管理專家系統,在此基礎上采用遺傳算法對自動化立體倉庫的調度問題進行建模仿真,驗證了該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2 立體倉庫模型

自動化立體倉庫的出入庫調度任務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作業調度原則,二是貨位管理原則[4]。一般作業調度原則有:先到先服務原則、優先權原則、處理時間最短原則、處理時間最長原則、隨機原則、聯合出入庫原則、中斷搶先原則。一般貨位管理原則有:分巷道存放原則、就近原則、貨架受力均勻原則、先入先出原則、貨位分區原則。

3 貨位管理的專家系統模型

3.1 專家系統基本結構

專家系統一般由6部分組成:人機接口、知識庫、推理機、綜合數據庫、方法庫和解釋系統,其中知識庫和推理機是專家系統的兩個重要組成部分。

3.2 貨位管理知識庫的建立

3.3 推理機制的選擇

推理系統負責整個專家系統的運行,本文采用正向推理機制。

4 組合優化的作業調度問題描述

在得到優化后的貨位分配前提下,建立尋求運輸效率最高或運輸費用最低的目標函數是解決優化掉問題的關鍵。本文針對減少堆垛機的空載運行時間,得出對貨物的存取順序進行排列,從而達到作業調度最優。

5 堆垛機作業優化調度的遺傳算法設計

5.1 編碼

本文采用順序表示的遺傳基因編碼方法。例如:順序表為C=(1 2 3 4 5 6 7 8),運送路線為:1-3-5-7-2-8-4-6,則編碼為:L=(1 2 3 4 1 3 1 1)。

5.2 適應度評價

本文的目標函數為最小化問題,即堆垛機行駛時間T最短,故選擇適應度函數F=1/f(x)。

5.3 遺傳算法步驟

(1)隨機生成初始種群,采用順序編碼方案進行染色體編碼,確定最大允許進化代數Gmas。(2)按照適應度函數計算染色體適應值。(3)選擇運算采用比例選擇算子。(4)交叉運算采用次序交叉法。(5)變異算子的設計比較靈活,本文采用的方法是交換。(6)判斷終止條件,如果超過最大代數,或得到最優解則退出程序,否則轉回步驟2繼續執行。

6 結束語

本文在建立自動化立體倉庫模型的基礎上,分析立體倉庫調度原則,建立了基于貨位分配原則的專家系統知識庫和推理機制,仿真得出較為理想的結果;在此基礎上,利用遺傳算法對作業調度進行優化,減少堆垛機運行路程和時間,有效地提高自動化立體倉庫的效率。本文僅是在前人研究基礎上的又一探索,仍需進一步研究兩種人工智能方法在立體倉庫實際管理和運行中的應用。

參考文獻

[1]田國會,劉長友,等.自動化立體倉庫若干優化調度問題及其研究進展[J].山東工業大學學報,2001,31(1):12-17.

[2]常發亮,劉增曉,等.自動化立體倉庫揀選作業路徑優化問題研究[J].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2007,5(2):139-143

[3]李梅娟,陳雪波,等.自動化立體倉庫存取設備優化調度方法研究[J].計算機工程與設計,2006,27(2):181-183

[4]曾明如,游文堂,等.基于專家系統的貨位管理與作業調度優化[J].南昌大學學報(工科版),2009,31(4):385-388.

第5篇

關鍵詞:東南物流 ;布局改造;定性定量分析;方案

一、物流園區布局概述

東南物流擁有專屬的園區中心,其中有大型的倉庫、專業的倉庫管理人員以及大型集裝箱堆場,作為倉庫和堆場出租者,東南物流擁有寧波港股份旗下的優勢資源的共享和支持,成為各個大型企業的優良中轉地。下面是它的整體布局圖及其面積比例圖。

二、存在的問題

隨著公司業務的蓬勃發展,該園區中心布局上也顯露出諸多問題。

公司的最大的業務實際是在倉庫方面,而從現在的布局來看,堆場的利用率低,占用面積較多,相比較而言,倉庫略小,在高峰期難以應付高庫存量,而且該園區的特色倉庫是檢驗檢疫倉庫和海關監管倉庫,這兩個都應該獨立出來,方便操作,另外沒有一個倉庫員工的專用休息區,不利于員工積極性的調動。

1.堆場方面。由于集裝箱運輸發展的不斷深化,以及現代化物流企業工作效率提高的需要,對企業內集裝箱堆場的結構和布局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堆場布局的不合理性會對諸多方面造成不利影響,比如土地利用率、信息化管理、車輛的運轉效率、作業流程精簡度等等,而企業的成本又與這些因素直接相關。東南物流的堆場現在有以下問題:

(1)空箱、重箱堆放較為混亂,影響對于單個集裝箱的準確定位,增加了集裝箱的運輸距離。

(2)不同業務類型集裝箱的堆放位置不夠明確,降低了作業流程的運轉效率。

(3)堆場缺乏明確的土地規劃,堆場的土地利用率有提升空間。

(4)沒有明確規劃裝卸待處理區的位置。

2.倉庫方面。隨著倉庫現代化建設的要求不斷加深,對于傳統倉庫的改造也已成為企業所面臨問題的重中之重。從倉儲作業的流程分,倉儲作業可以分為入庫,在庫以及出庫。下面就從這三方面來分析東南物流園區倉庫存在的不足之處。

(1)入庫作業時,卸貨、裝托盤等工作均在裝卸平臺上完成,作業效率低,耗費時間長,降低了裝卸平臺的利用率。

(2)在庫的貨品沒有按照儲位指派原則來進行倉儲,一定程度上加速了立體貨架的損耗,增加了折舊成本,同時又延長了作業路徑。

(3)沒有對拼裝、分揀區進行合理的規劃,影響了出庫作業的操作效率,加大了裝卸作業的工作量,需要配備多組作業人員,營運成本高。

三、優化方法

針對東南物流園區存在的問題,本文對總面積布局進行了調整,然后結合園區中心功能模塊及業務流程,采用動線布置法和圖形建構法,從定性和定量兩個方面,進行優化改造。

1.動線布置法。此方法是把堆場內的物流動線作為設置的判別依據。主要有兩種模式,一種是關聯模式,它是以整個堆場的業務布置為依據,根據關聯性分析得到以線條表示的各作業區域間的活動流量;另一種是流程模式,需要首先確定堆場內的物流動線,從進貨到出貨,接著做出物流相關性分析。然后,再按相關程度和業務流程順序來布置各個作業區域的位置。也就是由進貨環節開始設置,再按照業務流程的相關順序安排各作業區域的相關位置。本文采用流程模式進行優化。

2.圖形建構法。此方法是以各作業區域的活動相關性進行位置的配置。最初,把業務流程和面積的要求等基本資料匯總起來,然后繪制出各個區域的作業關聯圖,然后,以不同業務區域間的權數總和(定量的測量)作為挑選作業區的依據,把與各部門活動相關性最高的部門區域優先配置在規劃區內,依次類推,依照作業關聯圖中的業務區域的重要程度和關聯性關系,逐個布置,最終得到區域布置圖。

四、示例

下面結合東南物流公司的基本資料,做如下布局優化。

對整個物流園區面積比例進行微調,如下表。

1.堆場

為達到精確高效服務、場地利用率最大化以及旺季儲存能力最大化的目標,我們利用動線布置法將堆場進行功能區布局的規劃,結果如下。

效果

在流程優化方面:操作性增強,客戶滿意度提高,堆場道路面積應趨向于最短,使得集裝箱運輸距離最短,提高裝卸效率。

在后期管理方面:容易進行客戶管理和維護,提高堆場利用率,單個集裝箱定位能力的提高,便于記錄與查詢,有利于堆場內部操作,提高處理能力,增加效益。

在運行時間方面:(通過場地測距、行業平均值和估算)假設四個集裝箱,V集卡=5m/s,原來的運行時間為42min,現在為24min。

2.倉庫

為了達到減少運輸和搬運的距離、有效利用時間以及充分利用倉庫面積的目標,我們利用圖形建構法對倉庫進行功能區布局的規劃。

通過對倉庫業務流程分析,將倉庫功能區分為5個區,(1)貨架區;(2)問題產品區;(3)流通加工區;(4)揀貨區;(5)機械設備區。根據倉庫實際業務流程,畫出關聯圖,如下圖。

然后通過不同作業區間的權重總和比較,建構鄰接圖,最后依據鄰接圖來重建區域布置,最終的倉庫布局圖如下。

效果

在流程優化方面:操作性增強,客戶滿意度提高,使得叉車運行距離最短,提高裝卸效率。

在后期管理方面:業務流程更加明確,容易進行客戶管理和維護,提高倉庫利用率,對貨品的定位能力提高,便于記錄與查詢,有利于倉庫內部操作,提高處理能力,增加效益。

在增值服務方面:出庫口附近設置一定的揀貨區,由于目標貨品在出庫時的臨時存放,這個區域還包括的功能有出庫貨品信息的核對、檢驗工作的進行、貼標簽等初加工工作的進行。

五、結論

本文以東南物流公司為背景,基于調研得到的實際數據,對東南物流公司園區中心的布局進行了優化改造。在整體布局上,兩大特色區域的面積擴大,有利于業務的擴展。增設輔助區,增強了整體布局的合理性。在堆場和倉庫布局上,采用動線布置法和圖形建構法,對布局進行了大改造,使利用率提高,更加充分利用空間。旨在闡述布局改造方面的實際應用,具有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http:///npsel/

[2]陳平海.寧波港臨港物流場站的擴建與統籌布局[J].中國港口,2010(11):26-27

[3]丁依萍.淺談中小倉儲企業發展方向.現代企業教育,2013-4

[4]王葉青.物流園區的內部功能區規劃模式[J].杭州:浙江大學,2010

[5]MA J,FAN Z P,HUANG L H.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integrated approach to determine attribute weights[J].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 Research 1999.112(2).

[6]NOZICK L K,TURNQUIST M A. Inventory ,transportation, service quality and the location of distribution centers[J].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 Research 2001.129(2).

[7]宋榕.淺談物流園區布局規劃模式[J].商場現代化.2006(22):133-134.

第6篇

關鍵詞:部隊后勤;倉儲管理;優化途徑

中圖分類號:E23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7)007-0-01

一、我國部隊后勤倉儲管理工作的現狀

(一)存在弊端的管理機制

我國的部隊后勤倉儲管理體制成效條塊分割的體系表現。我國部隊倉儲管理體系中,具備總部直屬倉庫,也具備軍區倉庫,不僅有專業倉庫,也有很多通用倉庫。雖然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數量上的優勢,但是這是條塊分割的管理體制,對倉庫的建造產生了重復現象,而且也增加了管理中的工作任務,而且多數倉庫的利用率也較低。從而產生了布局管理上的宏觀調控問題。而由于其地理分布等特殊要求,也造成了業務關系協調方向的復雜性,并不利于管理,同時也造成了信息溝通的障礙。

(二)缺乏有效的技術管理方式

我國的部隊后勤倉儲管理的理念相對落后,專業的管理人才相對匱乏。在傳統的部隊后勤倉儲管理中,僅將倉庫作為物資中轉的基地,而管理工作也僅限于收發統計的初級管理意識。在新理論和高技術的發展中,傳統的理念已經不能給予倉儲管理正確發展。由于我國的部隊后勤倉儲管理人員構成復雜,而綜合素質也不高,所以無法保障現代化的作戰需求。而其中設備老化也是重要問題。很多在倉庫中的設備沒有及時養護,從而導致了老化的問題,而另一方面很多設備也到達了使用年限,而尚未得到更新的設備代替。

二、部隊后勤倉儲管理工作的優化途徑

(一)基于綜合實力的發展,確定整體規劃建設

在我國軍事發展的國情分析中,應當確定穩步提升的發展戰略。利用有限的軍費支出,逐步推進部隊后勤倉儲管理的建設。應當注重Y合實踐操作,從新時期軍事方向進行可持續發展的統籌規劃。首先,按照作戰方向的主流需要,提升后勤倉儲的建設完善工程。其次,根據緊急作戰部隊的需求,優化軍事倉儲的快速保障機制。最后,滿足高技術的局部戰場后勤需求,提高全面后勤補給能力。

在我國經濟實力發展的基礎上,部隊建設和戰略形態也在與時俱進。而后期倉儲的建設工作也應當緊跟時代步伐。那么為了保障后勤倉儲能力的提升,在建設過程中跳躍部分不必要的階段是加速發展的有效措施。一方面,應當爭取軍事經濟發展效益好的階段,讓部隊后勤倉儲在歷史條件的促進中,得以全面提升。另一方面,通過部隊后勤倉儲管理的基礎設施和客觀環境,提高戰時倉儲能力保障,從而優化部隊后勤倉儲能力。從分階段進行的優化措施中,把握時代機遇,在全面發展部隊建設的同時,提高部隊后勤倉儲管理上的優化工作。

(二)推進軍民互助的補給方式

我國的部隊建設離不開當地政府支持,也同時需要軍民互助的方式進行倉儲管理工作的優化。在地方物流的雙向互補中,可以得到共同發展的途徑。在高技術局部戰爭中,物資補給具有快速演變的規律。而部隊單方面的后勤倉儲很難及時供應快速變化的戰場需求。多數戰略演習中可以發現,在部隊倉庫的建設上,不能隨時更換,也不可能在極大的戰場中廣泛設點。所以,軍隊倉庫的建設,可以采用軍民結合的方式,進行雙向互補的結構規劃。一方面,部隊后勤倉儲可以由部隊單獨管理,逐步向社會兼管方向過度,促進管理體制的變革。另一方面,在倉庫群和戰略方向中,將民間商業基地和國家儲備基地,作為可以進行臨時調度的倉儲后備力量,從而形成部隊、社會、以及國家的三位一體的整體格局。最后,以前期規劃為基礎,通過調整基礎資源的配置方式,在國家經濟建設中,完善社會物流的有機結合,在國家物流的倉儲狀態中,發揮固有潛力,從而三者相互轉化以及滲透作用。

(三)加強硬件設施,提升軟件設施

部隊后勤的倉儲管理應當以增強保障能力為前提,尋求發展倉儲完善的硬件設施。其重要方向在基礎工程的配套設施的系統完善。一方面,應當極力調整倉庫的布局,從優化儲備結構進行管理體制的完善,從而消除系統本身存在的地域差距和時間差異。從而實現部隊倉儲功能的完善。另一方面,集中技術和物力,解決部隊后勤的倉儲設施,以及管理設備的配給問題。讓其能夠在實踐應用中得以發揮其補給功能,以及保障效能。從全方面看,應當在優化過程中,以改造為主體戰略,但同時也要加強新舊設施并用的過程,逐步遞進新設施的應用和推廣,從而依次更新避免浪費。而具體內容應當落實于保障裝備以及管理設備之上。

在提高部隊后勤倉儲管理水平的優化工作中,對于軍事倉儲系統的技術性改造是重點方向。是在當前部隊軍事經濟環境有限的情況下,進行深度挖掘發展潛力的有效途徑。而技術改造的目標非常明確。通過對原有倉儲結構的科學規劃,使其局部性能與整體性能全面提升,從而增強部隊后勤倉儲的內部協調能力,平戰保障能力,以及物資管理能力和配套能力。而技術改造的重點當落于,基礎設施和設備的應用,駐地自然環境的優化,搬運裝卸能力的提高,物資存儲過程的條件,倉儲人員的綜合素質提升,以及管理配套能力的提升。技術改造方法,當重視國內的先進管理思維,以及管理技術的科研成果,依據部隊后勤倉儲管理的需求,進行引進,通過吸收和互補的方式,進行優化的過程,促使部隊后勤倉儲的功能和資源等,得到發展和提升。

參考文獻:

[1]劉毅,張鎮,孟偉巍.軍事后勤倉儲管理改革探析[J].中國儲運,2008(10):87-89.

第7篇

關鍵詞:倉儲管理、設計、應用、優化

中圖分類號:S611文獻標識碼: A

一、倉儲管理重要性

企業的生產與盈利與企業的倉儲發展息息相關,從工業化時代開始有了生產便有了物資的倉儲,隨著時代的發展企業倉儲也形成了相當規模,同時也注入它更多內容。企業倉儲是連接生產、供應、實現物資價值重要環節,對促進生產提高效率起著重要的輔助作用,倉儲管理是對倉儲及庫內物資所進行的管理,是組織、控制和協調過程。在實際應用中倉儲管理包括倉儲資源的獲取、倉儲物資合同執行商務管理、倉儲流程管理、倉儲作業管理、保管管理、安全管理等工作及相關操作,在企業整個經濟活動及生產供應環節中都具有重要地位及作用。

二 、倉儲管理現狀、存在問題

工作中倉儲管理包括流程和管理兩部分:流程包括貨物的接收、檢驗、存放、分類、根據定額備料以及供應。管理包括:空間布局、儲位管理、存儲設備和搬運設備選用、信息技術應用以及盤點等 。整個工作鏈中常常會面臨著很多問題,如何更好的優化企業倉儲管理,需要我們開動更多腦筋,才能使我們的工作更加高效與便捷。

在大多數企業中自動化倉庫在實際生產工作中建立和使用相對較少1980年以來只建立有300座左右自動化倉庫,那么在這種情況下根據實際情況倉庫如何選址和建設才能讓管理更高效就至關重要,往往倉庫在較快進度建成的情況下,投入使用會存在這樣幾個問題:采用簡易材料設計建設,沒有使用鋼筋和水泥,在節約成本的情況下也為后期實際工作帶來很多問題,如遇到雨季和有強風的情況,庫內噪音較大,貨架零小備件容易掉落,易受潮,冬天庫內寒冷夏天燥熱。建設中施工粗糙,使倉庫使用一段時間后不斷進行照明改造、電源改造給實際工作中機械操作與工作帶來隱患。所以,在倉庫選址建設應從長遠出發,調研、更好的便于長期使用及今后的統籌安排。

三、優化、提升我們的倉儲管理

如何提升我們倉庫管理,體現在倉庫方案設計、實際管理應用優化中:

(1)儲位需求設計

在儲位需求設計中,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需要多大的存儲空間,包括總的需求空間和每個商品的需求空間,第二是備品備件應該存放在倉庫的何種位置,即儲位設計。

(2)需求空間設計

計算倉庫需求面積,首先,要計算出在庫內物資的平均庫存量,其次了解存儲物品的特性,如重量、體積等確定物品的存儲方式,一般存儲方式包括貨架存儲和堆垛存儲兩種方式。其次,確定最佳的平均庫存量水平,所謂最佳平均庫存量水平是指確定的平均庫存量能夠真正反映大多數月份的平均庫存量水平。再次,確定物品的存放方式,不同的存放方式下所需的倉庫面積是不同的,貨物在倉庫中的存放方式分為平面堆垛存儲和貨架存儲兩種,其中平面堆垛存儲根據貨物特性可以分為單層和多層方式,期間還應考慮貨架高度不同和存儲貨物不同,所需的通道寬度也不同。最后,是估算庫房功能區區域面積,庫存總需求面積的確定,通過對倉庫存儲區域面積計算及其他功能區域及輔助區域面積的估算,匯總各面積之和,可以計算出倉庫總需求面積。面積估算應從長遠考慮,

未來N年后的庫房所需面積=現有倉庫面積×(1+每年業務遞增百分比)n

未來N年需求面積=現有倉庫面積×成長系數(成長系數的確定要根據經驗來判斷,它反應的也是企業的增長幅度。

(3)儲位設計

儲位設計最為關鍵是對商品存放原則的把握:3.1 靠近出口原則,對于出入庫頻率高的物資需要放在靠近出口的地方,減少作業量;3.2 重量和尺寸原則,大型物資入相應庫房,精密物資應保證存放安全性;3.3 物資應考慮本身特性,物資分類入庫需恒溫保存不易受潮,易燃物資入相應庫,不宜放在一起;3.4 先進先出原則,保證物資質量與品質。3.5 面對通道原則,重要信息或標牌等向通道方向,保證在出入庫、盤點時便于觀察。

(4)搬運設備選用設計

在長期的庫房物資管理中,隨著各類物資的不斷增加,為了是物資更為科技 更為高效的管理,對于精密物資管理工具和大型設備細節處有了更多的要求,使得物資管理的工具也在不斷的升級更新。

在具體的實際工作中,電動搬運車、叉車、前移式叉車、液壓托盤車、手推車、烏龜車、籠車都有被應用。以叉車為例叉車屬具包括有:串桿、集裝箱吊具、側移叉、鏟斗、側夾、傾翻叉、起重臂、鍛造夾鉗、旋轉夾。國企電站中小型貨物、木箱、編織袋、救生衣等防汛物資、設備的備品備件叉車就可以滿足日常的物資搬運和整理要求。對于大型的設備物資如開關柜、無卷軸的電纜、水輪機蓋板、鋼板、基礎環等需要使用托盤集裝箱,托盤集裝箱目前有7類:a 、雙面型平托盤(含有縱梁、面板、叉孔)b、單面型平托盤(包含3*3叉孔)c、托架(包含4支腿柱)d、立柱式托盤e、網狀箱式托盤(包含了四面網狀側面)f、板狀箱式托盤g、集裝箱。相對來說工作中應用較多雙面型平托盤、單面型平托盤。行車則需要配備吊環組套、鋼絲吊繩、吊帶等。

(5)存儲設備、信息技術應用及盤點

國企設備儲存管理中工作程序以傳統模式操作,備品備件出入庫,存在耗時長;單據多等問題;生產運行當中產生廢舊物資,在劃定區域的庫房中越放越多,很多時候超出劃定的區域范圍,在處理廢舊物資中必須找合格的廢棄物處理商處理,由回收到銷毀,均需投入許多成本,所以要事前準確分析部門對物品的需求,認真分析廢舊報廢物資產生的原因,所以提前做好現有物資的管理帶來了大量的工作。無論是現有的采購物資還是多年沉積或是生產運行中產生的報廢物資都涉及到盤點,傳統的盤點是依據盤存單,耗費時間長,個別物品查找復盤次數多。相比之下在信息時代中對信息技術的應用就凸顯了它的優勢,在現在的倉儲管理中RF盤點依據RF終端顯示的貨品信息。具體做好:盤點準備、RF掃描儲位、貨品掃描貨品信息一目了然、數量輸入、判斷盤點總數與系統信息是否一致是盤點確認盤點結束;否差異查詢,差異處理,盤點確認,盤點結束。以此類推,倉儲管理系統(WMS)、無線頻率識別(RFID)、計算機輔助練貨系統(DPS)等信息技術在倉儲管理中被運用,建立和完善適合企業實際需求的物流信息系統,對于民企和國有企業現今和今后發展都具有重要作用。

第8篇

關鍵詞:倉庫管理;存在問題;現狀;對策

中圖分類號:F27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4)09-0025-01

煤炭企業生產所需物資數量巨大,種類繁多,采購及庫存管理的控制環節也很多。倉庫是企業存儲和保管物料的重要場所,庫房管理是企業物流管理的核心工作。庫存控制水平代表了一個企業總體的管理水平,高效的庫存控制管理是企業經營革新、降低成本的重要一步,如何改進與提高庫房管理水平,對企業保證生產供應、節約成本、提升企業競爭力具有現實意義。因此應按照科學管理原則對物料進行整體計劃協調和控制。

一、倉庫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倉庫是煤炭企業存儲和保管生產物料的重要場所,庫存控制水平代表企業總體管理水平,高效的庫存控制管理對企業保證生產供應、節約成本、提升企業競爭力具有現實意義。要實現倉庫科學化、標準化管理,必須解決現行倉庫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企業對倉庫管理不夠重視。傳統的物資供應倉庫大多是平房庫,單純就是儲備物料。庫房陳舊,儲備條件差,加之資金投入有限,庫房環境依舊得不到全面改善,導致部分物資不同程度毀損,給企業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企業對倉庫自動化、機械化認識不足,仍存有人工裝卸作業。倉儲技術發展的不平衡嚴重影響了倉庫工作效率。

2.企業物資需求計劃缺乏預見性、準確性,庫存不合理,信息化技術應用程度不高。煤炭企業倉庫每天都有大量的物資進進出出,如果不能及時準確掌握生產所需物資的類別、規格、型號和數量,往往就會造成供貨日期及采購量不準確,出現提前或延期供貨,導致物資積壓,影響企業正常生產。供應信息流通不暢,即使配置了計算機,由于各種原因計算機也只是打印單據、報表的工具而已,并未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信息化管理。

3.職工業務水平參差不齊。科技發展,先進技術應用于生產領域,倉庫引進了計算機物資精益化管理系統軟件,但部分職工業務素質偏低,很難熟練掌握庫房計算機管理系統的基本應用知識,導致先進的物資管理系統的作用得不到充分發揮,工作效率也未提高。

二、現階段改善倉庫管理現狀的對策

市場經濟快速發展,企業之間競爭日益激烈,打破傳統的倉庫管理現狀,探索倉庫管理新模式,將會促進企業的發展。

1.轉變思想,加大資金投入,優化倉庫基礎設施建設。企業管理層必須提高對庫房管理的重視,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努力改建現有倉庫的基礎設施,改造陳舊倉庫,更新倉儲設備,通過機械化降低人工作業強度,消除倉庫操作中負荷重、作業量大、時間緊、工作環境惡劣等系統性不安全隱患,減少人身傷害,提高工作效率。而且還要經常深入庫房工作第一線,關心職工,使職工在干凈舒適的環境中愉快工作。

2.加強物資需求的計劃管理工作,提高采購效率。從供應部門內部和外部兩方面著手,提高計劃的準確性、規范性和及時性。一是建立物資計劃例會制,來督促各環節及時的處理計劃、接收、反饋的信息、協調并解決出現的問題。二是要求業務人員加強物資計劃工作,明確各自的職責,確定相應的程序,結合庫存的情況來設定安全庫存來應對儲備需求,主動對接,及時的落實貨源,確保物資的供應。對于各企業而言,保持一定的庫存很是必要的。合理的庫存可以使企業的整體運作變得更為順暢。因此,對庫存進行有效控制管理,合理的安排物資品種和儲備的比例尤為重要。

(1)建立多方有效的管理機制。對于多報不領和以領代耗的情況,應該由用料單位和物資的供應部門相關人員進行溝通,建立一個對于多方都能有效約束的管理機制。對于出現缺貨情況,或者庫存物資過多的問題,要追究相關部門的責任。

(2)供應與需求要更緊密的聯系。物資供應的單位與需求單位要緊密地聯系起來。物資的供應部門應該多了解用料單位是急用還是備用,具體在什么地方用;用料的單位應該多了解庫存有多少,有沒有可待用的物資,有保障的供應時間的長短等,減少供需過程中脫節很超額采購的問題。充分的發揮庫存物資的作用,盡量的提高庫存的周轉率,減少報廢。

(3)充分的發揮倉庫在庫存中的控制作用。不能以傳統的觀念認識倉庫知識存儲物資的場所,更要充分的利用倉庫在庫存中的作用,實現對物資收發的管理,對倉庫物資動態和周轉天數等進行統計,及時的反映物資收況,超儲,積壓和有些不合理的庫存物資信息,有利于庫存的資金分析,加速資金周轉,優化庫存結構,為決策提供依據。

第9篇

關鍵詞:智能化 倉儲管理 射頻技術 溫州電力局

中圖分類號:TH69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溫州電力局倉儲管理現狀及存在問題

1.1溫州電力局倉儲管理現狀

目前我們溫州電力局所轄倉庫共有15個,其中溫州市區4個倉庫中區域庫2個,一個為主、配網倉庫,另一個為廢舊倉庫;其他2個為工區倉庫,分布在各縣局有11個。這里我主要以主、配網倉庫為主介紹倉儲管理概況。

該倉庫建于70年代,占地面積8畝。倉庫目前有員工9人,包括保管組6人(管理金具、鐵附件、電纜、電纜附件及零星物資、有色金屬、主網設備及通信設備等六大類物資),料帳組2人,倉儲管理專職1人,其中倉儲管理專職負責溫州地區15個倉庫管理職責。

9個人需保障溫州地區主網物資及溫州市三個區配網物資出、入庫工作。僅配網大概有30來只施工隊伍,而各施工隊伍領料是根據工程項目進度來安排,無法統籌領料時間,使倉庫管理員工作強度難以調節。

1.2溫州電力局倉儲管理存在問題

針對我局倉庫現狀問題描述:

a)物資從供應商到倉庫后,入庫、存放、盤點、出庫等等環節信息采集仍處于人工統計階段;會因為人為因素造成錯發、少發、多發,影響數據統計工作及時性、準確性;盤點需要大量人力勞動,很長時間才能完成;物資出庫同樣需要大量人為操作,對每份領料憑證需按倉庫管理人員分工進行分別記帳,往往造成系統記帳時間過長,影響工程項目實施進度;還有庫存數據統計不及時、不準確,也會影響到帳、卡、物一致性。

b)目前條碼應用已經達到了瓶頸狀態,因不能實現多批量、遠距離、高速度、抗污染數據采集要求,于是也就限制了在電力企業倉儲管理過程中效率更大化。

c)各倉庫管理員工作強度存在較大差異。因各自所管理物資差異性及工程項目施工對物資需求不同,經常會出現個別倉庫管理人員所管物料“扎堆”領料情況,讓他們一時無法發貨;而另一部分倉庫管理人員則出現無事可做現象。

2.溫州電力局智能化倉儲建設

2.1 需求分析

a) 提高貨物入庫/出庫工作效率:

每種物料均貼有Lable,條碼代表貨物相關信息;在貨物入庫以及出庫時均需掃描每種物料上條碼信息,進入倉庫管理系統,更新庫存數據。

目前人工掃描效率較低,而且容易出現漏掃問題,造成系統數據不準確。

期望利用RFID技術手段,提高數據采集效率,以及確保數據準確性,無漏讀現象。

b)貨物定位與快速找貨:

按照物資分類擺放每個貨物托盤位置。

現狀易產生問題:貨物放錯位置,盤點或者出庫找貨時間較長。

期望利用RFID技術手段:實現貨物定位引導,避免搬運中放錯位置;

盤點以及出貨時,使用RFID手持機快速查找貨物。

c)施工隊伍領料管理

針對目前倉庫管理人員工作強度不均情況。

期望利用智能化技術為契機,改變收發料模式,將原來一個工程需要多個倉庫管理員發料情況,轉變為一個倉庫管理人員負責一個工程項目所有物料發放。

對進、出倉儲區車輛管理。

期望利用智能化技術對進、出倉儲區車輛進行拍照留底,并能自動提取車輛號牌,可對進、出倉庫車輛原由進行查詢統計。

2.2方案設計

利用RFID智能化技術,解決目前倉庫管理中物資入庫、盤點、出庫等各環節存在數據采集不精確和效率低下,以及數據利用率不高等問題,實現精確快速入庫、盤點、出庫操作,縮減各環節工作時間,合理優化工作流程,有效提高倉儲管理人員工作效率。

本方案主要包括有基礎數據登記(遠距離標簽)、數據采集系統(固定式遠距離閱讀器、手持式遠距離閱讀器)、傳輸系統、數據服務器、倉庫管理軟件。利用RFID遠距離批量讀寫技術進行自動化數據采集,有效準確地管理了貨物入庫、出庫、移庫、盤點等各個作業環節,同時也對進、出倉庫車輛進行了規范化

2.2.1智能入庫

根據倉庫內物資來分類,在每個設備上貼無源標簽,無源標簽對應ID號會記錄相關信息,在倉庫大門安裝兩個固定式讀寫器,門內為A讀寫器,門外為B讀寫器,當設備入庫時,B讀寫器先讀到標簽信息,則證明是入庫,反之亦然;讀寫器將讀到信息通過網絡傳輸給系統終端,進行記錄。

2.2.2快速智能出庫

當需要調用某類設備時,倉庫管理員可先根據倉庫內安放固定式讀寫器進行區域判定,然后手持閱讀器進行查找,將找到貨物放到托盤(或車輛)上,出庫時,門口固定式讀寫器將自動批量記錄設備出庫時間、數量等信息,并通過網絡上傳到數據庫。

2.2.3移庫

登錄系統軟件終端,將要移庫物品具置和目位置找到;倉庫管理者使用手持式遠距離讀卡器找到需要移庫目標;把貨物運到目庫位,貨物送入庫位,修改庫位標簽內容并通過傳輸系統向現場系統發回移庫作業信息。

2.2.4盤點

在倉庫內根據固定式讀寫器識別距離進行布點配置,保證區域內讀寫器能讀到周圍遠距離標簽信息,當發生出庫入庫,或者需要進行盤點時,讀寫器可以將讀取到信息通過GPRS或網卡傳輸給系統終端,進行盤點。倉庫管理員也可以用手持遠距離閱讀器進行盤點。

2.2.5貨架標簽

作用:貨物定位、盤點、查找。

標簽性能:有源,循環利用≥10年;讀取距離50米。

有源RFID讀取距離遠,可以達到80到100米,該標簽含有貨架區域位置、編號等信息,通過系統,RFID手持機可以準確定位到貨物在哪個貨架。

2.2.6設備標簽

做成lable形式,表面可打印,直至出貨,不回收。

使用RFID標簽打印機,將供應商信息、物料信息一起打印在lable上,同時RFID打印機具有讀寫電子標簽功能,在打印同時將條碼信息寫入標簽芯片中。把標簽直接貼在物資表面,以便后期為需求部門做數據挖掘打下基礎。

2.2.7紙箱標簽

PET材質Inlay標簽,與lable條碼配合使用,固定于物料表面,出貨時取出回收,循環使用≥10次。讀取距離2~10米。

在每個物料上都粘有小塑膠袋,把標簽插入在袋子中,這樣標簽可回收,重復使用。在放入RFID標簽后,使用RFID手持機同時掃描供應商Lable條碼信息,以及讀取RFID標簽EPC碼。使之信息關聯。

2.3具體實現

2.3.1 進庫管理

發卡:對進入倉庫外來施工隊車輛需到倉庫服務大廳登記并辦理臨時卡;施工隊車主持臨時卡方可打開倉庫道閘。

車輛識別:當遠距離讀卡器讀到有效臨時卡,方可開閘進入倉庫。

抓拍:利用道閘控制器收到信息觸發抓拍車輛照片與車牌號碼,并將信息存儲到數據庫中。

存儲:車輛進出同時,自動記錄車輛信息、入庫時間、入庫事由等;

顯示:車輛入庫時,監控中心及門衛處LED自動顯示入庫車輛信息;

語音提示:自動語音播報進入車輛信息。

2.3.2出庫管理

信息顯示:高亮度防雨淋型LED顯示屏,顯示車輛即將出庫狀態

語音提示:同步與LED顯示屏顯示其語音提示功能提示工作人員準備收回臨時卡,滿足多種聲音提示信息輸出;

臨時卡回收:由門衛處值班人員人工回收臨時卡并歸還到倉庫服務大廳工作人員處;

3.溫州電力局智能倉儲建設實施效果及建議

3.1實施效果

RFID技術在整個倉儲管理中,從物資到倉庫直至領料出庫整個過程中得到了合理應用,從入庫、移庫、盤點、出庫等多個方面進行優化管理。有效簡化上述各環節工作流程。

引入RFID技術后,有以下幾點效益。

3.1.1物資到貨上架更快,更準確;

溫州電力局倉庫主設備及通信設備倉引進RFID技術后,時間可節約80%左右

3.1.2物資入庫、出庫速度得到提升

倉庫入庫、出庫免去逐個掃描繁冗工作,可以快速對每樣物資進行快速登記,并第一時間內打印出、入庫憑證,工作效率得到大幅度提升,所需時間僅為原來1/20。

3.1.3盤點、找貨將變得更輕松,更準確

以往倉庫盤點,需要多位員工同時進行,利用手工記錄方式,需要打開每一箱貨物來進行登記。利用RFID技術,將大大簡化上述程序。而且盤點結果可以通過無線網絡傳送到系統進行記錄,免去了手工錄入工作。同時射頻自動識別正確性高,減少手工操作錯誤輸入。

3.1.4數據查詢更快捷,準確

利用射頻技術后倉儲管理整個流程基本是無紙化操作,系統將單據所需大量紙張文字信息轉換成電子數據,簡化了日后查閱步驟,工作人員不用再手工翻閱各種憑證,只需輸入查詢條件,計算機可在很短時間內查到所需記錄,并將內容顯示在屏幕上,大大加快了查詢速度。提高了數據統計速度和準確性,減輕匯總統計人員工作難度,同時信息處理所產生各種統計報表也可為決策者提供準確、有效信息。

3.1.5管理更有序、方便

本次主要對已有道閘倉庫及大門道閘進行整改,利用RFID射頻技術,實現對進出倉庫車輛智能化管理,內部車輛不停車進出倉庫,外部車輛發放臨時卡刷卡進出倉庫,并且自動識別、自動拍照登記、自動開關閘,所有記錄自動存入數據庫中,對進出倉庫車輛實施了真正有效地管理,較好解決了現階段電網建設施工隊伍大量增加帶來管理壓力。

3.2 存在不足及建議

溫州電力局在引入智能化技術后,給企業帶了各種效益同時,也發現在實施過程中存在幾個方面不足:

3.2.1成本比較高

由于智能化技術進入倉庫管理領域時間還比較短,RFID標簽價格還比較高,大量普及還要一段時間。如金具、五金類物品。這樣即可以最大限度通過智能化技術來提高效率,又能有效降低投入成本。

3.2.2使用范圍存在局限性

RFID技術在實際應用中主要是依靠射頻無線收發作為數據采集渠道,在處理批量物資時可能會出現差錯;另外針對無包裝金屬制品因無線射頻無法穿透原因,也會出現識別有誤情況,對其使用范圍產生影響。

第10篇

摘 要:在煙草行業中煙葉倉儲是一個重要環節,煙草企業的倉儲規模大;煙葉倉儲過程的消耗成本大。公司片煙庫使用空調維持低溫低濕的倉儲環境,但空調庫年電耗量大,倉儲成本高,成為企業經營成本的重要部分。進行倉庫節能管理,降低空調電耗,是企業降本增效的一項重要發展戰略。根據片煙空調庫有倉儲片煙特點,不同倉儲期采用不同控制模式及標準,進行片煙空調庫的節能管理,降低倉儲成本,提高了企業倉儲水平與效益。

關鍵詞:片煙;倉儲;空調庫;節能

中圖分類號:S57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70230052

煙葉的倉儲和養護是煙草行業生產經營中的重要環節,煙葉的}儲越來越得到工業企業的重視[1]。片煙空調庫是煙葉倉儲的重要組成部分,龍巖金葉復烤有限責任公司年度煙葉加工量達80萬擔以上,片煙空調庫最大庫容為72000箱,年度生產需通過片煙庫進行倉儲周轉與發運。片煙空調庫分為3個庫區,每個庫區有2組大型空調機組,共計6組,全部空調機組長期保持24h運行,空調庫的年度電耗超300萬kw時,占總電耗的很大比重。

倉儲管理在企業管理中容易被忽略的環節,龍巖金葉復烤有限責任公司片煙空調庫的倉儲管理相對粗獷,庫區的溫濕度控制過低等問題突出,通過在溫濕度標準、溫濕度設備開啟模式、溫濕度檢測校驗、密閉控制等方面進行優化,既保障片煙的倉儲質量,又降低電耗成本。

1 片煙空調庫的溫濕度標準優化

片煙空調庫可保障生產片煙的優質安全倉儲,公司片煙空調庫實行的管理標準為:溫度20℃,相對濕度60%。在高溫的生產旺季,外界氣溫達32℃以上,空調庫內為20℃,大幅度的庫內外溫差對空調運行造成巨大負荷,空調維持倉庫內外溫差越大,空調負荷就越高,運行電耗也就越高。當庫內與庫外溫相差在5℃左右,空調可處于相對高效的運行狀態。有資料表明:片煙倉庫的適宜溫度應該控制在20~30℃,高溫高濕季節,片煙倉庫的相對濕度應該控制在70%在下[2]。因此,綜合低溫倉儲需要與節能管理,優化片煙空調庫管理標準,制定溫度不超過28℃,相對濕度不超過65%的倉儲控制標準。

2 片煙空調庫的空調運行模式優化

采用靈活的空調運行模式,可有效節約空調電耗。復烤企業生產季節性強,下半年為旺季,上半年為淡季。可根據生產淡旺季因素及氣候條件不同,采用不同空調運行模式。

旺季(7―12月),生產線的片煙箱為熱箱,片煙水分與溫度相對不穩定,且片煙庫外界為高溫高濕條件,片煙庫應保證熱箱涼煙的快速降溫與水分平衡的需求,因此以“空調運行,降溫除濕”模式為主,須持續運行空調,以保障倉儲標準環境。經測試可對每個庫區減小1臺機組運行,通過適當縮減空調運行數量以降低電耗。

淡季(1―6月),片煙箱經旺季倉儲過程,已達到水分和溫度的平衡狀態,質量相對穩定,且片煙庫外界氣溫為低溫低濕環境,因此片煙空調庫以“通風去濕為主,空調控制為輔”,在必要的異常陰雨天氣時運行空調,這樣可縮減空調運行時間,降低空調能耗。

3 片煙空調庫的溫濕度檢測優化

溫濕度儀是煙葉倉儲管理的“眼睛”,是倉儲環境管理的出發點。溫濕度儀用于實時監測空調庫環境狀態,并指導調節空調的唯一手段。保證溫濕度儀的檢測準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針對片煙空調庫的電子溫濕度儀,實行每年送檢第三方單位進行校驗,且定期內部校對。在空調庫增設水銀溫濕度計,每周對比庫區電子儀表與水銀儀表的溫濕度數據是否一致,以確保片煙空調庫的溫濕度準確,空調運行有效,避免產生不必要的運行電耗。

4 片煙空調庫的密閉管控優化

片煙空調庫的密閉管理可保障倉庫的溫濕度相對穩定,避免庫區溫濕度大幅波動,減少空調運行負荷。因此,在片煙空調庫管理過程中,要求定期巡查倉庫所有門窗是否保持關閉,實施對所有倉庫的通道門、以及煙箱輥道口做好風幕機安裝工作,同時規定片煙庫的進出庫作業,風幕機與門同時開啟,同時關閉,作業時使用風幕機隔絕庫外的熱量與水分。在未進出庫作業時,要求及時關閉倉庫通道門及煙箱出口的卷簾門,避免庫外的高溫高濕空氣擴散入片煙空調庫,減少空調運行負荷,降低電耗。

片煙倉儲是煙草企業的重要生產環節,提高片煙空調庫節能管理水平,采用科學的倉儲溫濕度管理標準,有助于煙葉醇化[3],合理地使用空調運行模式,精確地監測煙葉倉庫溫濕度環境,加強倉庫的密封管理,可以有效降低倉儲環節的成本,保障片煙倉儲質量穩定,提高企業效益,提升企業管理水平,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參考文獻

[1]孫繼勇.物聯網技術在片煙倉儲管理系統中的應用研究[J].信息通信,2015(1):98-99.

第11篇

關鍵詞:貨位優化;布置設計;線性布局;模糊控制

一、倉庫中心庫位優化

1.庫區現狀

如今大型企業快速發展物流倉庫中心是為了滿足自身生產和社會對企業的更高需求,所以必須合理安排自身的倉庫中心庫位,進而提高倉庫的倉儲能力和出入庫效率,降低倉庫管理成本。本文對企業倉庫中心庫位的優化應該從某大型企業倉儲中心的庫區布局和出庫流程兩方面展開。

圖1 某大型企業倉儲中心布局結構示意圖

如圖1中就是某大型企業的倉儲中心布局結構圖,它的立體倉庫與平庫混合布置于倉儲中心的倉儲區內。但可以看出,在現場平庫的部分貨物存放狀態上較為混亂。當進行出貨分揀時,由于大量的貨物會積存在分揀區,可能會造成倉儲中心巷道物流量的過度增大,從而使通道出現阻塞滯流現象,如此一來,分揀區的出貨效率就會大幅度降低,對企業生產部門的配件供應進程也會帶來極大影響,所以這也成為了企業效率及經濟收益下降的主要原因。

貨物零部件及材料從企業倉儲中心庫位取出到分揀區進行分揀最終出庫,主要要經歷以下幾個操作步驟。

第一步,按照企業的配件銷售計劃來規劃創建倉儲中心的物料運輸列表。

第二步,按照物料運輸列表在倉儲中心中的平庫和立體庫中進行卸貨,將貨物送至分揀區。

第三步,將所有物料分揀后分類裝入工位器具。

第四步,從工位器具上卸貨將貨物裝載于貨車上,就可以出庫。

根據上述步驟,可以將倉儲中心中材料出入庫的狀態繪制成動線圖,如圖2。

圖2 企業倉儲中心零部件及材料進出庫流程動線圖

如圖2所示,由于平庫區和分揀區的布局樣式,很可能造成分揀運貨時的庫門物流通道阻塞現象,尤其是在出貨量極大時,通道就會滯流,從而影響整個倉儲中心的物料進出庫運輸效率。為此,本文希望為該企業擬建設一套基于SLP布置設計的倉庫布局方案,根據企業倉儲中心的實際運行狀況,解決可能存在的各種問題,將庫區的規劃合理化,并有效提高倉儲中心的物料輸入輸出吞吐能力。

二、庫區布置方法-以SLP程序為例

SLP(Service Location Protocol)即服務定位協議,它通過網絡服務為企業提供可擴展構架。利用協議,它減少了企業網絡過多的程序服務靜態配置,而在企業倉儲中心中,它被稱為是設施布置設計,可以為企業設備及物料所需要的空間配置最有效的組合,以幫助企業在倉儲中心的運營方面獲得最合理有效的輸入輸出效率,進而推動企業獲得更大的經濟效益。

1.遵循原則

設施布置的應用原則應該遵循以下4點。

第一,企業應該遵循倉儲中心的整體綜合原則。這一原則在倉庫早期設計中就應該考慮進去,主要是對倉庫設施布置有影響的各個因素,考慮全面后才能優化倉儲中心的物流輸出輸入方案。

第二,移動距離最小原則。產品物料運輸應該走捷徑,這是企業希望達到的目標,產品物料運輸移動距離最小不僅可以降低運輸費用,也可以讓倉儲中心的物料流轉更加順暢,提高效率。所以應該為企業倉儲中心提供移動距離最小的最佳方案。

第三,流動性原則。倉儲中心的流動性運轉同時指代生產過程及生產運輸的流動順暢,不能有無謂的停滯,也就是力求對企業生產流程的連續化,從而保證生產效益。

第四,空間利用原則。如上文所描述的某企業在分揀區與平庫區出現了由于大量產品需要分揀所造成的滯流現象,所以合理利用生產區域與儲存庫區的空間安排是極為重要的。也就是說要盡量保證倉儲中心的物料產品運輸要一直保持擁有有效的利用空間。

2.布局方法

本文所要闡述的倉儲中心布局方法是基于SLP服務協議展開的。在規劃前,應該首先確定材料或者服務P,然后確定數量Q和生產工藝流程R,還包括了輔助服務部門S和時間安排T這5個要素。然后對企業倉庫中所生產的產品、材料、零部件及服務項目進行確認。

另外,倉庫貨位布局還應該與企業所生產的產品品種、數量、工藝流程、工序順序和物流路線等緊密相連,進而確定物料的運輸路線,倉庫中物料的堆放位置等等。再有就是輔助倉儲中心運營的服務型活動,比如生活設施、消防設施、照明、通風取暖、生產管理、質量控制和廢物處理方面的布置,這些也被稱為是倉儲中心的生產支持系統。

3.分析階段

分析階段基于SLP物流服務協議展開,它包括了對物流路線及工藝流程的分析,它也是設施布置設計中的基本分析過程。在分析階段,作業單位相互關系分析至關重要,它表示了企業的工藝流程精度、與其他企業業務往來的密切程度以及企業內部各個作業單位之間所存在的物流關系和非物流關系。

4.布局設計

該企業的倉儲中心主要被分為了9個區域。這其中只有進口庫件區和配件區不需要通過分揀區而可以直接物料出入庫。倉儲中心在布局方面所面臨的主要問題在它的分揀區,分揀區對物料的物料分揀獲取、分揀和出庫流程把握并不到位,常常會因為物料強度過大而出現積壓現象,從而延誤企業產品生產的效率。所以應該再次合理設計分揀區的位置,保持它在倉儲中心的中心位置,避免分揀滯塞情況的出現。

三、平庫庫位倉儲設備改造以及庫存優化

1.貨架尺寸

貨架尺寸的設計主要要基于在保證倉庫的可靠性角度出發,讓其能夠持續運轉,最重要的是要保證空貨位的順利周轉。所以對它貨架尺寸設計首先要設置為n列和m層。假設寬度為B,那么B=b1+b3+b4+e≈150+b1=1350mm,這其中e代表了支柱的寬度,而b3=10mm,b4=60mm,e=80mm。

貨架第一層距離地面的高度應該設計在500mm或以上,這主要由堆垛機的高度來最終決定,而貨架層的高度應該是貨格高度和支柱寬度e的和,如果e=80mm,那么貨架高度就應該為1300。再根據平庫面積為60x30,可以計算出貨架應該有12排30列,所以如果貨架的高度為3層,那么整個貨架將擁有1080個貨格。

2.庫位優化

關于庫位優化本文簡單介紹兩種,其一是平庫庫位的布置方式優化,例如垂直或平行的布置方式。像橫列式,它是將貨位與貨架的邊和主作業通道形成一種相互垂直的關系,如此布置方式可以節省大部分空間,并為分揀區形成通道。另一種就是縱列式,縱列式的布置方式強調貨位與貨架的邊與主作業通道構成平行關系。

四、自動化庫位布局方法

1.倉庫組成

自動化立體倉庫中所涉及到的設備包括存儲、搬運、運輸、消防、電控、計算及管理等系統。它們的主要體現涵蓋了單元貨格貨架、容器貨架等各種貨架。還有集裝化器具的平托盤、箱式托盤和物料周轉箱等等。另外還有橋式堆垛機、有軌及無軌巷道式堆垛機以及平時輸送物料的搬運設備,它們為倉庫提供連續性的自動化貨運輸送能力,提高了倉儲中心的運轉效率。

2.主要設備

一般來說,自動化立體倉庫主要包含堆垛機、起升機、載貨臺、電氣設備計這4種設備。堆垛機的主要功能要取決于倉儲中心運行機構所處的位置,其主要分為地面驅動式、中部驅動式和頂部驅動式,這其中地面驅動式最為常用。

起升機主要有電動機、制動器減速機、卷筒及鏈輪組成,它的動力源泉就是堆垛機,而且它的起重功率要求較大。

載貨臺是裝載及卸載貨物的最重要機構,它包含了貨叉和載貨臺兩部分。

電氣設備中含有電力拖動設備、控制設備、檢測設備和安全保護設備,該企業的電氣設備中有交流變頻調速、交流變極調速和可控制硅直流調速三種。

五、結束語

本文對大型企業的倉儲中心進行了庫位優化,它基于SLP服務協議程序真正做到了倉庫布局及貨架的改善,解決了分揀區由于工作量大而造成的倉庫滯流影響企業生產及物料進出庫效率問題。隨著企業資源規劃的長足進步,大型企業倉儲中心的貨位優化問題也會得到進一步的功能及效益范圍擴展,所以基于先進技術的倉儲管理對于大型企業的未來發展是極為必要的。

參考文獻:

[1]孟國曦.配送中心多目標貨位優化模型與算法設計[D].江蘇大學,2013:23-30.

[2]石夢竹.基于動力貫通式貨架的自動化立體倉庫的入庫調度優化研究[D].山東大學,2013:44-49.

第12篇

【關鍵詞】數據倉庫 OLAP SQL Server 2008

伴隨著高校信息化建設和數字化校園建設水平的不斷提高,各方面應用已積累了大量的數據。如何將海量的數據轉化為有用的信息使之更好地為學校日常的教學、管理服務;進而成為學校正確決策、有效調控的信息支撐平臺,這已成為目前各高校日益重視的課題。而利用數據倉庫技術則能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建設數據倉庫來面對海量的數據存儲問題已成為學校信息化建設一種必然趨勢。

1 數據倉庫的數據組織

數據倉庫中的數據組織結構是分層次的。為了滿足不同分析的需要和提高決策的效率,我們先從存儲有數據事務數據的數據庫中獲取原始數據,然后按照決策的要求進行抽取、集成和存儲,從而生成科研數據倉庫。數據倉庫是由當前細節數據、歷史細節數據、輕度綜合數據、高度綜合數據等四個級別的數據構成。

2 數據倉庫解決方案

目前,世界上很多公司都提供了各種各樣的數據倉庫方案,考慮到經濟性、擴展性、易用性等各方面因素,我們選擇了Microsoft公司的SQL Server 2008數據倉庫方案。理由如下:

(1)更優越的性價比。SQL Server 2008數據倉庫在各種數據倉庫方案中屬于低價位。而且由于數據在源數據庫與數據倉庫之間傳送時,是在同一個數據庫管理系統內進行的,不存在數據的兼容性問題。

(2)易于部署。SQL Server 2008的數據倉庫技術能更好地滿足數據倉庫的建立需求,同時,SQL Server 2008的操作簡單易行,有利于項目的迅速實施。

(3)更強有力的技術支持。SQL Server 2008是一套完全的數據倉庫和數據分析解決方案,使用戶可以快速創建下一代的可擴展電子商務和數據解決方案。

2.1 OLAP的體系結構

在Microsoft SQL Server 2008中集成了OLAP,并提供了擴充的基于COM的OLAP接口。通過一系列的服務程序支持數據倉庫的應用,如DTS提供數據輸入/輸出和自動調度功能,在數據傳輸過程中完成數據的驗證、清洗和轉換操作;SQL Server2008支持在線分析處理,PivotTable Services提供客戶端OLAP數據訪問功能,通過這一服務,開發人員可以用VB或其他語言開發用戶前端數據展現程序,另外SQL Serve:還支持第三方數據展現工具。它們一起構成了一個基于微軟產品的完整數據倉庫工具集。因此,在對高校科研數據倉庫的開發過程中,對于后臺的數據庫系統我們采用了微軟公司的SQL Server 2008。

2.2 微軟數據倉庫框架

在SQL Server 2008中提出了一種全新的性能優越的、經濟的數據倉庫解決方案――基于SQL Server 2008的數據倉庫框架。該框架是一組實現SQL Server 2008數據倉庫功能的組件和API。該框架集成了數據倉庫的許多組件,如:業務系統數據源、設計/開發工具、數據析取和轉換工具、數據庫管理系統(DBMS)、數據存取和分析工具、系統管理工具。

數據倉庫框架從底層向上設計,為微軟產品用戶和第三方企業提供行業標準技術,就能很容易擴展的開放式體系結構。這就使組織機構能選擇同類中最好的組件并仍能確保集成。

3 信息管理系統的實現與優化

3.1 數據更新及轉存

高校每年數據更新多,數據量大,在數據獲取過程中,我們使用存儲過程來實現此操作。在數據析取過程中,我們設計了很多存儲過程。

3.2 系統內部實現

在數據設計基礎上,我們使用ORACLE 10g自帶的工具BIEE實現客戶端展示。BIEE功能強大,單靠簡單的設置與IDE開發就可實現我們所需要的功能,為我們代碼的編寫提供了方便。

3.2.1 模式表的處理

在進行OLAP操作前,我們將數據庫中信息讀取到臨時多維數據庫中。其中起關鍵作用的就是Mondrian的模式表(scheme) Mondrian引擎根據模式表中關于關系數據庫中數據信息的描述來構建多維數據庫,并從關系數據庫中取得數據來填充多維數據庫。

3.2.2 連接池的設置

系統運行在Weblogic服務器上,進行數據庫連接池的設計。在設置時要對工廠類(Factory)"mons.dbcp.BasicDataSourceFacroty”的最大連接數(max Active),最大等待時間(max Wait),最大空閑鏈接數(max Idle),數據庫名稱等進行設定。

3.2.3 大文本數據操作實現

連接池設置完成后,OLAP等前臺展現工具通過查詢、插入、刪除、修改等操作與后臺數據庫進行交互。一般在數據庫中定義字段采用的是Varchar2類型,最多可以保存4000字節。但在本系統中有些字段超出了這個范圍,于是引進了CLOB大對象類型,最多可以保存4G字節,完全可以滿足需要。然而CLOB在數據庫中是以對象類型存儲的,與基本類型不同,所以應特別處理。通常情況下,一般在CLOB列插入一個空對象 EMP_ CLOB,而后對其進行插入和更新等操作。

4 結語

高校信息數據倉庫的設計與優化是一個實踐性很強的工作,除了要掌握數據倉庫的理論知識外,更重要的是在實際工作中慢慢摸索、積累,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數據倉庫的功效,為各種應用提供更多的幫助和支持。

參考文獻

[1]施伯樂,朱揚勇編著.數據庫與智能數據分析―技術、實踐與應用[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3.

[2](美)Eric Sperley著,陳武,袁國忠譯.企業數倉庫規劃建立與實現[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8.

[3]周怡,周衛平,李燕茹.用SQLServer2008構建數據倉庫的嘗試[J].中國醫藥衛生信息,2002.

[4]WH.Inmon,Ken Budin,Christopher K.Buss,Ryan Sousa.Data Warehouse Performance.Publishing House of Electronics Industry,2008.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丰台区| 高陵县| 揭西县| 兴国县| 安岳县| 诸暨市| 新安县| 惠来县| 开封市| 枝江市| 泸溪县| 绿春县| 广南县| 城固县| 沧源| 丰县| 闵行区| 彰武县| 文水县| 磴口县| 巴林左旗| 阳高县| 怀安县| 饶阳县| 东乌珠穆沁旗| 铜川市| 开平市| 阿城市| 邢台县| 岐山县| 望城县| 铜陵市| 攀枝花市| 万载县| 赤峰市| 海口市| 青岛市| 黔南| 个旧市| 土默特右旗| 会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