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高層住宅設計

高層住宅設計

時間:2023-06-06 09:31:01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高層住宅設計,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高層住宅設計

第1篇

關鍵詞:高層住宅;安全出口;前室

隨著我國城市化建設的迅速發展,城市人口急劇增長,高層住宅建筑建設速度明顯加快,建筑高度和建筑形式不斷發展,這對改善城市景觀和人民居住條件起到了積極作用。高層住宅建筑安全疏散設計直接關系人員在緊急情況下的疏散安全,其設計的合理性和科學性是建筑設計中的重要問題,國家工程建設技術標準對此有明確的規定。高層住宅建筑人員疏散是否安全快捷,不僅反映了一個建筑物的實用性和經濟性,同時還涉及到人員的安全問題。安全疏散設計攸關人員生命安全,要求高,難度大,無疑是建筑防火設計中的重點和難點。但從實際情況和火災案例來看,其建筑安全疏散設計仍然存在規范要求與實際需要的矛盾,需要進一步的研究和探討。

1單元式高層住宅建筑安全疏散設計難點和原因

單元式高層住宅建筑人員疏散的特點包括:(1)層數多,垂直疏散距離長,人員需要較長時間才能疏散到安全場所;同時,由于不能及時準確得到災情信息和判斷火災情況,人員起始疏散時間較公共建筑要遲。(2)發生火災時,在“煙囪效應”作用下,煙氣和火勢豎向蔓延快,若樓梯間的門關閉不嚴會使煙氣進入樓梯間,增加人員安全疏散的困難。(3)人員集中,容易出現混亂、擁擠的情況。而且在疏散過程中人往往傾向于選擇熟悉的路線疏散,先跑向電梯,發現電梯停止使用后,再向樓梯疏散,因此容易在封閉樓梯間門前和防煙樓梯間前室產生擁堵現象。

1.1關于單元式高層住宅建筑設置一個安全出口的條件《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45-95,2005年版,以下簡稱《高規》)規定“十八層及十八層以下每個單元設有一座通向屋頂的疏散樓梯,單元之間的樓梯通過屋頂連通,單元與單元之間設有防火墻,戶門為甲級防火門,窗間墻寬度、窗檻墻高度大于1.2m且為不燃燒體墻的單元式住宅”可以設置一個安全出口。盡管《高規》針對這個問題,已經做了合理和科學的修改,即不再要求十層以上層層設單元通廊和連通陽臺,改善了建筑的立面造型,降低了安全疏散設計的難度。但是在實際執行中,仍然存在規范規定與使用功能、節省投資要求的矛盾,例如:甲級防火門與防盜門難以合一;住戶在裝修時將防火門換為防盜門;客廳和廚房陽臺窗以及相當一部分臥室的落地窗為了增加采光和美觀要求,窗檻墻高度難以達到1.2m,為滿足規范要求使用甲級防火窗代替不燃燒體窗檻墻,增加了投資又影響了美觀;單元隔墻(防火墻)兩側窗間墻寬度受戶型局限,難以達到2m;有些戶型的廚房陽臺窗緊鄰樓梯間外窗,其間距《武警學院學報》2008年第10期(總第148期)•消防評價與設計•也難以達到1.2m。

1.2關于單元式高層住宅建筑設置兩個安全出口的條件《高規》對于單元式住宅如何設置兩個安全出口,未做明確規定。由于連通單元樓梯間的陽臺或凹廊緊鄰住戶的房間外窗,影響住戶的安全和生活,所以建設單位和設計單位對于十八層以上的單元式高層住宅建筑都不采用這種做法,而采用剪刀樓梯間來設置兩個安全出口。同時高層住宅受面積指標的限制,又要滿足功能使用的要求,設置兩個防煙前室有些情況下十分困難。所以剪刀樓梯間的防煙前室一般都共用,并且再和消防電梯的前室合用,即所謂的“三合一”前室。在實際執行中,建設單位、設計單位和消防監督部門在各自的立場上,對這些問題的處理意見分歧較大,以至于各地在對規范的掌握上存在不同的尺度。形成這種現狀有兩個原因:(1)國家規范的適用滯后于建筑設計思想的發展,隨著國際交往的深入和建筑市場的國際化,國外的先進建筑設計理念開始影響國內的房地產商和建筑設計單位,在戶型布局、戶內采光、外形美觀等方面的要求已經與國家規范的限制形成矛盾。(2)各規范控制尺度不一致,如《住宅建筑設計規范》規定,窗檻墻高度不低于0.8m,而《高規》則要求窗檻墻高度應大于1.2m?!蹲≌ㄖO計規范》要求樓梯間窗與套房窗水平凈距不小于1.0m,而《高規》無此項要求?!蹲≌ㄖO計規范》規定電纜井和管道井可設在前室、合用前室里,但檢修門應采用丙級防火門,而《高規》則不允許在防煙樓梯間前室內設豎井檢修門。再如,《高規》允許在疏散走道上設防火卷簾,防火卷簾兩側應具有自動、手動和機械控制啟閉的裝置。但《建筑設計防火規范》則規定疏散門只能是平開門。

2解決單元式高層住宅建筑安全疏散設計問題的對策和措施

建筑物的消防設防水平應當考慮投入和回報,其消防投入的價值只有在火災時才能體現出來,所以消防投入必須考慮建筑物發生火災的概率大小和火災可能產生的損失大小,同時消防投入還必須考慮投入的有效性,杜絕無效投入和重復投入。以中部地區某省會城市為例,在投入使用的十八層以下的高層住宅建筑中,33%的窗檻墻,特別是陽臺落地窗的窗檻墻高度在0.6~0.8m之間;防煙樓梯間的門由于方便使用和采光要求基本上為常開狀態;在使用中已經有40%的戶門被更換為普通防盜門。且根據火災統計情況,該城市高層住宅建筑近5年內,發生火災事故僅1起,火災直接損失約2萬元,并且沒有形成火勢向上層蔓延的現象。鑒于這種情況,從火災時保證人員安全快速撤離的要求出發,筆者認為可以適當減少單元式高層住宅建筑設置一個和兩個安全出口的條件限制,同時從以下幾個環節采取措施提高安全疏散設施的整體安全可靠度。

2.1在技術上減少火災警報的發出時間,保證第一時間通知人員疏散在住戶內設置獨立式的火災自動報警探測器,并且在廚房設置獨立式的可燃氣體報警裝置。這些投資完全可以抵消設置防火玻璃窗的投資。并且由于十二層以上的單元式高層住宅建筑都設有聯動控制消防電梯前室機械加壓送風口的火災自動探測器,可以在樓梯間每層設置光電報警器,或者利用帶有廣播功能的單元門禁系統發出火災警報。通過提升發現火災的技術手段,為人員疏散爭取時間。

2.2在設計上進一步提高樓梯間和前室的安全可靠度

2.2.1對于單元式高層住宅建筑設置一個安全出口的情況:(1)在未制定高層住宅建筑專用的防火防盜門產品標準前,適當允許開向公共走道的戶門,可以不設防火門。(2)提高防煙樓梯間的實際安全性,將樓梯間的門設為能通過前室的火災探測器的信號和火災報警控制器聯動控制的帶有閉門釋放器的防火門。(3)對于廚房和臥室的窗檻墻的高度可以參照幕墻的防火要求,放寬到0.8m。但是對于客廳的陽臺窗,由于一般陽臺和客廳之間在頂板上都有高度為0.4m左右的梁,可以減弱火焰向上蔓延的趨勢,所以其窗檻墻的高度可以放寬到0.8m以下。(4)加強對機械加壓送風機安裝和風井施工質量的要求,提高送風風壓的安全穩定性。避免風井內壁施工質量不合要求,導致風壓損失過大。(5)禁止在樓梯間內設置燃氣供氣管道。

2.2.2對于單元式高層住宅建筑設置兩個安全出口的情況:(1)在前室外設置公共走道,住宅的戶門不允許直接開向前室,只允許直接開向公共走道,水、暖、電等管道井的檢修門也開向公共走道,從而提高前室的安全性。(2)增加合用前室的面積,十八層以上高層住宅樓的剪刀梯與消防電梯合用前室的面積增加到16~20m2,加上前室外的公共走道面張建瑩,等:單元式高層住宅建筑安全疏散設計難點及對策積,其建筑公共部分的總面積可以達到25m2。其設計的科學性主要在于其公共部分的面積較大,可以消除火災時人員疏散的擁擠現象,即便是消防隊員乘坐消防電梯前往著火樓層或其上、下層,也不致與疏散的人流產生沖突。(3)增加前室的自然排煙外窗面積和機械加壓送風量,將樓梯間的門設計為能通過前室的火災探測器的信號和火災報警控制器聯動控制的自行關閉的防火門,確保前室的實際防煙能力。

第2篇

關鍵詞:高層住宅;采暖;設計;

中圖分類號:TU97 文獻標識碼:A

引言:自90年代以來,隨著經濟的發展,城市人口日益密集,與城市用地的矛盾日益突出,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高層建設的發展。在我們的身邊,高級賓館、高層寫字樓、高層住宅一幢幢拔地而起。這其中,由于高層住宅受到使用者及管理者方面的一些局限,其暖通設計仍以采暖為主,用戶自行安裝分散式空調機為輔。本文對高層采暖住宅暖通設計的進行了探討。

1.負荷計算

1.1圍護結構的傳熱系數

圍護結構主要滿足冬季保溫要求,兼顧夏季防熱,其設計應執行《民用建筑節能設計標準》(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GJ26-95。高層建筑為減小荷載,其圍護結構常為輕質結構加內(外)保溫。為了保證圍護結構的傳熱阻在任何情況下不小于按冬季保溫要求確定的最小熱阻值,必須反復校驗保溫材料的厚度,直到R>Rmin。其作用一是防止護結構內表面結露或內部受潮,提高建筑物的耐久性;二是使護結構內表面溫度能滿足人的衛生標準要求;三是為了節約供暖建筑的能源。

1.2外窗傳熱系數

因室外風速隨高度增大而增大,從而使圍護結構外表面對流換熱系數隨樓層增高而變化。對居住建筑而言,由于其使用者有一部分是老、弱及兒童,對環境的保暖性要求較高,因此需要考慮到這部分熱負荷。引入系數Bd,得到考慮了外表面對流換熱系數增大后的外窗計算用傳熱系數KJ.d=K(1+Bd)。

1.3冷風滲透耗熱量的計算

低層建筑的冷風滲透耗熱量,主要考慮風壓,即根據冬季室外平均風速確定冷風滲入量,而不考慮熱壓作用。高層建筑由于高度的增加,室內外溫差所形成的熱壓不容忽視。因此高層建筑的冷風滲透耗熱量需考慮風壓和熱壓的綜合影響。

2.系統選擇

采暖系統的選擇是設計中至關重要的一環。依《采暖通風設計規范》高層建筑的采暖系統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一是建筑物高度超過50m時,宜豎向分區供熱;二是一個垂直單管系統所供層數,不宜大于12層。另一方面,高層建筑熱水采暖系統的靜水壓力較大,因此,它與室外熱網連接時,應根據散熱器的承壓能力,外網的壓力狀況等決定系統形式。在當前的高層建筑中,多采用承壓能力較高的散熱器(如鋼制散熱器,加稀土的鑄鐵散熱器),為了簡化供暖系統,降低造價,施工與管理方便,系統盡量不分區。主要考慮避免立管過粗和垂直方向的失調問題。目前有以下幾種方案可供選擇。

(1)垂直單管系統。上部設跨躍管(或三通調節閥)。這種系統與多層建筑的垂直單管系統沒有區別,但最多不能超過12層。

(2)奇偶分層式系統。這種系統是垂直單管系統的變異,其原則是同一房間奇數層連接一立管,偶數層連接一立管,中間不設干管,但立管增多1倍,管材耗量增加,也不便于建筑裝修,影響美觀。

(3)單雙管混合式系統。這種系統的做法是將散熱器沿垂直方向分成若干組,每組2~3層左右。在每一組內為雙管系統,組與組之間為單管系統,這樣做既能避免層數過多時,雙管系統的嚴重豎向失調現象,又能避免單管系統散熱器立、支管過粗的缺點,其散熱器還能進行局部調節,適用于大于12層又不便于分區的建筑。

(4)垂直方向分區,高低區均有獨立的供回水系統,但各區的供回水管均與外網直接連接。這種系統最好設豎井,供回水總立管設于豎井中。中間要設設備層,以免檢修管道時頻繁入戶。

(5)水平式系統。這種系統既適用于高層建筑,又適用于多層建筑,是目前提倡的一種有利于節能的系統。對住宅來說,每個供熱單元設一組供回水立管,每戶的室內管路單獨引出,入口設熱量計量裝置和鎖閉閥門,作為計量收費的依據和供熱管理的手段。室內不設立管,各組散熱器串聯連接(或帶跨躍管),散熱器上設溫控閥,用戶可根據室溫自行調控,是一種節能的重要手段。但水平串聯的散熱器組數不宜過多,以免末端的水溫低而使散熱器片數過多,管道的脹縮問題處理不好形成漏水。這種系統管路簡單,節省管材,無穿過樓板的立管,施工方便。高層住宅由于戶數多,衛生設備多,電器設施多,因此采暖設計中要特別注意采暖管道是否與給排水及電器設施相碰。要考慮主立管的伸縮問題及不具備自然排煙條件的防煙樓梯間及其前室的機械加壓送風問題??傊?設計人員要精心設計,根據不同工程的特點,選擇合適的系統。

3.高層住宅暖通設計應當注意的問題

高層化、大型化已成為我國城市居民住宅的發展趨勢,暖通設計涉及到方面較多,因此應當注意的問題也比較多,以下將主要闡述高層住宅暖通設計中應當注意的問題。

3.1通風空調系統設計與空氣計算參數應符合規范要求

《高規》明確規定: “風管不宜穿過防火墻或變形縫,如必須穿過時,應在穿過防火墻處設防火閥; 穿過變形縫時,應在兩側設防火閥。”《設計規范》中明確規定: “冬季室內空氣計算參數,盥洗室、廁所不應低于 12℃,浴室不應低于 25℃?!钡窃趯嶋H中,一些設計師沒有嚴格執行規范的要求,造成部分高層建筑風管穿過防火墻卻沒有設置防火閥,供暖系統負荷不準、暖通設計不合理的現象時有發生。

3.2 散熱器設計要合理

為了追求房間的美觀和便于裝修,在采暖設計時一般在散熱器的底部設置支管和閥門,然而這種底進底出的設計方式,散熱量并不會超過標準散熱量的 90%。所以,在進行散熱器的設計時,應充分考慮實際散熱量與標準散熱量之間的關系,避免散熱器散熱不足的現象發生。

3.3地面輻射采暖設計應考慮全面

為了使地面熱輻射采暖設計做到技術先進,經濟合理,安全適用,首先要對地面熱輻射管材與保溫材料進行比較和選用,適用于低溫熱水地板輻射采暖的管道主要有聚丙烯、交聯聚乙烯等,保溫溫板宜采用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同時還應注意所供熱水的溫度,為了保證地熱盤管的使用壽命,水溫應控制在60 ℃以下,為此可以加設換熱設備來控制供水的溫度,使室內溫度更適宜。

3.4 合理設計熱媒溫度

熱媒溫度應根據地域不同、采暖系統的舒適性和安全性要求、經濟性等原則進行合理設計,一般而言,在常壓狀態下保證熱媒不會發生汽化現象的供暖系統熱水控制溫度為 95℃ ,但是為了增加采暖系統的舒適性,一般都會適當增加散熱器的數量來適當的降低熱媒的溫度,具體應根據實際情況考慮。

4 .結語

高層采暖設計是建筑物設計中的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雖然高層采暖設計比公建暖通設計更為簡單,但在設計中需要重點考慮的問題仍然很多。同時高層采暖設還關系到建筑節能,科學合理的設計能夠提高能源的利用率,響應國家發展節能建筑和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政策要求。設計者應關注高層采暖設計中存在的問題,提高自身素質水平,認真貫徹、落實各設計規范要求,做出更具安全性、環保性、舒適性的設計,充分發揮采暖系統的效用,提高居民的生活質量水平。我國在目前階段下,對于高層建筑的采暖不是很先進,但是我國已經加大對于這方面的投入和關注,也有相關的研究成果相繼出現,可以預見的是,我國未來高層住宅的取暖將步入高效節能的階段。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個人取暖終端也將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梁斯麒. 建筑暖通設計中存在問題及改進策略[J].科技促進發展,2010(9) : 19-21.

[2]高磊.高層建筑暖通設計中存在的問題分析[J].科協論壇,2009(1).

第3篇

關鍵詞:高層住宅;配電設計;防雷接地

中圖分類號:TU241.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工程概況

該工程為二類高層,地下2層為人防層,地下l層為設備層,地上l層為商鋪和配電室,2層除一個單元局部為商鋪外其余均是住宅,3~18層為住宅,住宅設4個單元,每個單元一梯兩戶,總共135戶。屋頂設水箱間。住宅和商鋪層高均為3.0 m。設備層層高為2.1 m。人防層層高為3.0 m,建筑總高度為56.5 m,總建筑面積20676.53 m2。結構形式為現澆鋼筋混凝土剪力墻結構,商鋪局部為框架結構。每個單元設一部消防電梯,屋頂有消防用正壓送風機。設兩個低壓配電室,分別在第一單元(1號配電室)和第四單元(2號配電室)l層。

2高層住宅的電氣設計

2.1照明和動力配電系統

2.1.1負荷等級

消防電梯、正壓送風機、消防潛污泵、火災自動報警及聯動控制裝置、火災應急照明及疏散指示標志等消防用電負荷為二級負荷.其余用電為三級負荷。

2.1.2供電要求

根據建設方提供的條件及用電負荷要求,本小區在室外擬建10 kV箱式變配電站,前端進線為兩回路10 kV電源。滿足二級負荷要求。本樓僅做低壓配電室。l號和2號低壓配電室的進線電源(Ll,L2.L3,PEN)分別引自不同的變壓器低壓母線段,每個配電室安裝5臺GCS配電柜。

2.1.3配電系統構成

各單元住宅照明分別由低壓配電室分兩回路(出線開關為帶漏電保護的斷路器,漏電動作電流300 mA,動作時問小于0.48)樹干式配電。每3層設照明分配電箱(三相),之后放射出線至每層二表箱或一表箱(單相,10(40)),一戶一表,戶內設用戶配電箱。各單元應急照

明為每3層設一雙電源自動切換箱。每套住宅進戶線為截面不小于10mm2 的銅導線,用戶配電箱的用電負荷標準為4.0kW。其出線回路為7 路:照明1 路、廚房插座1 路、衛生間插座1 路、普通插座1 路、空調插座3 路。照明回路銅導線截面為2.5mm2,插座回路銅導線截面為4.0mm2。除壁掛式空調電源插座外,其他電源插座回路均帶漏電保護30mA 瞬動。

《民用建筑電氣設計規范》JGJ16—2008 之10.8.1 規定住宅配電箱的進線端應裝設短路、過負荷和過、欠電壓保護電器。各單元的消防電梯、正壓送風機的配電均為由低壓配電室放射式引至機房的雙電源自動切換箱。人防層電力與照明由低壓配電室放射與樹干相結合的方式配電。商鋪配電應注意出租時的計量與使用的便利。

2.1.4配電干線

a 本工程采用預分支電纜.由于它額定電流小于1600A,故作為配電干線。它與母線槽比較,具有重量輕、外徑小、安裝方便的優點,防水性、耐腐蝕性、抗震性良好,對環境要求低,滿足安全,經濟又美觀。但是在定貨前要提供完整而準確的配電系統圖,樓層標高剖面圖和電氣豎井的實際尺寸,方可定制。

b 分支電纜的截面根據樓層的計算負荷選擇,并留30%的容量;主電纜的截面根據各層負荷相加的總負荷,再乘以恰當的同時系數后選擇,并留30%的容量。如果分支電纜截面與主電纜截面不同,要求在分支后設分支開關以保護分支電纜。

c 該工程中設計了等電位聯結。從總等電位聯結(MEB)端引出一根MEB 干線自下而上敷設在電氣豎井中,豎井的每層設輔助等電位聯結(LEB)端子箱。而預制分支電纜采用4 芯。

(3)本工程采用TN-S 接地方式,各個衛生間設置障礙局部等電位聯結。

2.2戶內照明設置

2.2.1戶內配電箱的布置既要出線方便合理、便于檢修維護,又要視覺美觀、使用安全,盡量避免住戶的裝修改動。挑剔的業主還有單排與雙排開關布置的要求,應綜合考慮。

2.2.2電源插座的設置應符合規范要求。臥室、廚房為一個單相三線和一個單相二線的插座兩組;起居室(廳)為一個單相三線和一個單相二線的插座三組;衛生間為防濺水型一個單相三線和一個單相二線的組合插座一組;洗衣機、冰箱、排氣機械和空調器等處為專用單相三線插座各一個。電源插座底邊距地低于1.8m 時,應選用安全型插座。

2.2.3衛生間、浴室等潮濕且易污場所,宜采用防潮易清潔的燈具。衛生間的燈具應避免安裝在便器或浴缸的上面及其背后,開關設于衛生間門外。住宅公共走道、走廊、樓梯間的照明除電梯廳和火災應急照明外,均采用聲光控延時開關。應急照明平時作為正常照明的一部分,火災時,消防系統強行切斷正常照明電源,并啟動應急照明。除住宅、商鋪、設備層正常照明為單回路外,應急照明均為雙回路配電,末端設電源自動切換箱,以保證照明的可靠性。應急照明燈采用雙控方式,無論現場開關處于什么位置,消防時均能通過強切電路點亮應急照明燈。疏散誘導指示燈及標志燈為自帶蓄電池的消防應急燈,平時處于浮充電狀態,火災時正常供電電源全部中斷后自動切換至蓄電池供電,連續供電時間不小于30min。

2.3弱電系統

本工程設有火災自動報警及消防聯動控制系統、電話及寬帶網絡系統、有線電視系統、樓宇對講系統。本工程為二類建筑,故火災自動報警系統保護對象等級為二級。消防電梯、防煙樓梯的前室及合用前室、公共走道、門廳設置火災探測器。建筑設備管線的設計應相對集中、布置緊湊、合理占用空間,宜為住戶進行裝修留有余地。每套住宅宜集中設置布線箱,對有線電視、通信、網絡、安全監控等線路集中布線。本工程在每個住戶的客廳內距地0.3m處設置戶內弱電集線箱,需注意的是要在其近旁設一個接自插座回路的電源模塊(86 盒嵌墻),以便向集線箱內供電。各住戶設樓宇對講室內分機,預留埋管時,要考慮到套管可以穿敷可視對講的數據線。

3防雷接地設計

3.4 防雷接地

(1)采用TN-C-S接地方式,并進行總等電位聯結。在1號和2號低壓配電室內各設一塊總等電位聯結端子板(MEB 端子板),將各配電室的進線PE 母排、進出樓內水暖金屬干管、煤氣管道、電梯導軌、建筑物金屬結構、各強弱電穿線鋼管外皮、電纜金屬外皮、電纜橋架、強弱電進戶管等與這兩MEB 端子板進行連通。

(2)各個浴室內應做局部等電位聯結,從適當地方引出兩根大于d16mm 結構鋼筋(與地面和墻內鋼筋網連通)至局部等電位箱(LEB),局部等電位箱暗裝,底邊距地0.3m,具體做法參見圖集《等電位聯結安裝》02D501-2 第34 頁。局部等電位聯結應包括浴室內給排水管、金屬浴盆、采暖管、浴室內PE 線以及建筑物鋼筋網,可不包括金屬地漏、扶手、浴巾架、肥皂盒等孤立之物,地面內鋼筋網宜與等電位連接線連通,當墻為混凝土墻時,墻內鋼筋網也宜與等電位連接線連通;所有管道位置與有關專業配合,等電位連接線與浴盆、下水管等衛生設備的連接做法見圖集《等電位聯結安裝》02D501-2第6 頁、第16 頁、38~42 頁等;預埋件做法見第47 頁,距地0.3m。一般浴室內皆有電源插座亦即引入了PE 線,則浴室的局部等電位聯結必須與該PE線相連。

結束語

隨著商業設計項目越來越復雜,需要設計人員不斷地提高設計水平,精心設計,作出精品。建筑供配電系統設計在建筑中占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在保證供電安全可靠的情況下,既要考慮到未來的發展需要,遵循技術經濟合理的原則,滿足環保節能的要求,還要配合裝修要求,做到舒適、美觀、滿足客人消費心理要求檢修方便。以上僅是在住宅設計中的點滴經驗總結,希望能和廣大設計人員交流。

參考文獻

[1]劉愛平. 對建筑電氣中供配電線路設計的探討. 廣東科技.2007(10)

[2]建筑電氣設計中的節能探索.建筑設計管理2009.(2)

[3] 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JGJ16-2008民用建筑電氣設計規范[s].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8

第4篇

關鍵詞:高層住宅;低壓供配電;系統設計

中圖分類號:U2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2374(2013)35-0025-02

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住宅逐漸向高層化發展。高層住宅的供配電系統負荷容量大、用電的設備較多、對供電的安全可靠性要求也很高,就當前我國的高層住宅的供配電系統來說,其運行過程中還存在著許多的問題。因此,如何能夠設計出一套安全、可靠且合理的供配電系統,以便滿足住戶的用電需求呢?

1 高層住宅的供配電系統現狀

伴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逐漸提高,無論人們的日常生活還是工業生產,都需要大量的用電供應。當前,我國高層住宅中有許多供配電系統設計都存在著一定的問題,不能滿足高層住宅的整體用電需求。隨著城市的繁榮發展,我國高層住宅的建設也在逐漸增多,在部分高層住宅中,因為供電系統使用的時間過長,經常會出現各種問題,有些高層住宅的供配電系統已經承載不了整個住宅樓的負荷。

2 高層住宅的低壓電源配置

2.1 高層住宅低壓電源配置的原則

2.1.1 非消防一、二級負荷供電的要求。一級負荷應該由雙重電源來供電,當其中一個電源出現故障時,另一個電源不會受到損壞,可以繼續供電。在一級負荷中,特別重要的負荷除了由雙重電源來供電,還可以增設備用電源。但需要注意的是,不可以將其他負荷接入備用供電系統。二級負荷應該由兩個回線路進行同時供電,以確保電量供應充足。

2.1.2 民用建筑供電要求。消防用電負荷為一級時,應該由主電源與備用電源或者城市電網中與主電源分離的專用回路的雙電源來進行供電。當消防用電負荷為二級時,應該由主電源與變電系統或者提供備用電源的雙回路的電源來供電。為消防用電設備提供雙重電源時,可以將任一回路設置成主電源,當主電源出現斷電情況時,另一電源應自動地進行供電。高層住宅的消防配電系統應該設置在住宅的電源線處或者是配變電所處,其備用電源也應和主配電裝置分開設置,當無法實現分開設置時,需要同主電源并列設置,在兩者的分解處應該設置防火隔斷,配電裝置應該有明確的標注。

2.2 高層住宅的低壓供電系統的配置方案

采用一路電源,一臺變壓器,把低壓單母線分段,設置應急備用電源,使其能夠滿足消防負荷與非消防負荷的用電量。該方案適用于普通的高層住宅,而不適用于超大負荷的高層住宅。該方案滿足了規范化的要求,但是由于應急備用電源的容量要求較大,投資也相對來說較高。

兩路獨立電源與兩臺變壓器進行分列運行,將低壓單母線進行分段,設置應急備用電源。該方案能夠最大限度保證供電的可靠性,適用于一類高層住宅,尤其是負荷量大的高層住宅。

采用一路電源,一臺變壓器,把低壓單母線進行分段,同時由變壓器的低壓側引出兩回路電源,分別接入不同的低壓母線段,設置自備應急電源備用,其容量應該滿足消防負荷用電。該方案可適用于二類的高層住宅。

使用兩路電源,兩臺變壓器,低壓設置一般負荷母線以及重要負荷母線,需要注意的是,這兩個母線要分開。兩路電源為獨立電源的時候,該方案適用于沒有重要負荷的高層住宅。若兩路電源不是獨立電源時,則該方案適用于二類的高層住宅。該種方案系統結構較為簡單,負荷關系也較明確,便于維護及管理,但是其供電可靠性不高。

3 高層住宅低壓供配電系統

3.1 低壓配電系統設計應注意的事項

在高層住宅中,低壓配電系統的設計要將照明、電力、消防以及防災用電負荷使之分別自成系統。消防負荷應該在高層住宅的進線處設置獨立的配電裝置,當有火災發生時,便于消防人員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切斷消防負荷電源。在高層住宅的供配電系統設計中,應對低壓配電級數進行合理的控制,一般不應該超過三級。值得注意的是,在減少配電技術時,不可以盲目地將部分配電箱總開關由短路器換成隔離開關,這樣是達不到控制級數的效果的。配電箱的設置與配電回路的劃分,應該依據防火區分、負荷性質、密度以及管理維護等條件進行綜合的分析。

3.2 高層住宅常用的低壓配電方式

3.2.1 放射式。在高層住宅中也常采用放射式低壓配電,該方式適用于重要用電負荷與消防設施中,即使用專門的垂直干線回路。該回路與應急備用回路應是相互獨立的,不共管也不共線,可以將兩個回路在末端的配電箱進行自動切換。

3.2.2 樹干式。樹干式的配電方式,通常是將高層住宅的各層配電箱設置于電氣豎井內,這樣可以通過插接式封閉母線槽、預分支電纜或者電纜穿刺線夾來進行分支。樹干式配電方法適用于樓層較高、數量較多、負荷較大的高層住宅,該方式不僅可以大量減少低壓配電屏數量,而且便于安裝和維護。

3.2.3 分區樹干式。分區樹干式的配電方法采用的是每個回路干線對應一個供電區域,這種供電方式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在分區樹干式中,每個回路干線所對應的的層數為5~6層。對于城市中的高層住宅來講,因為涉及的樓層較多,所以對應的層數可以適當地進行調整,但注意最多不要超過10層。

3.3 高層住宅低壓供配電系統設計

對高層住宅的用電負荷進行計算時,應根據住宅中每個住戶的綜合用電指標作為參數。在計算的過程中,要綜合考慮高層住宅的所在地能源組成、氣候特點、用電負荷的發展趨勢以及用電負荷計算容量等因素。在每套高層住宅中,都應該安裝允許過載量不小于4倍的電能計量裝置,并且把該裝置設置在電氣豎井內或者住戶的門外公共的地方。干線系統應按照高層住宅的層數、住宅的平面組合方式以及計費的方式,采取不同的方法來進行電能計量。高層住宅中的樓道和消防等設施的電源和干線,都應該依據我國當前實行的相關防火規范來設計。其中,應急備用電源或者兩路干線,應在末端的配電箱進行自動

切換。

4 結語

伴隨著城市的不斷發展,高層住宅日漸增多,住戶用電量也在逐漸增長,對于高層住宅來說,低壓供配電系統可以說是一項復雜的工程。當前,在高層住宅中低壓供配電系統的設計還存在著各種問題,等待人們去逐漸完善。在具體的供配電系統中,應該掌握各類規范的要求,并結合各種因素才能設計出合理的配電方案。不斷地完善高層住宅低壓供配電系統,可以保證住戶用電的安全性與可靠性,為城市的建設與進一步發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參考文獻

[1] 孫曉紅.住宅低壓供配電系統設計探討[J].城市建設

理論研究,2011,(21).

[2] 黃南飛.高層建筑供配電系統節能設計技術要點探討

[J].科技與企業,2012,(12).

[3] 顧超,王洪偉.淺談高層住宅低壓供配電系統設計

[J].科技信息,2012,(28).

[4] 熊英,才華.某小區住宅供配電系統設計[J].科技傳

第5篇

關鍵字:高層住宅;結構選型;優化設計

Abstract: this paper briefly introduces the selection of high-rise residential structure based on how to for high-rise residence of the key factors are optimized selection of some Suggestions are given, and the necessity of optimization is discussed.

Key word: high-rise residential; The structural type; Optimization design

中圖分類號:TU31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 引言

在順應人們急劇增長的住房需求下,高層住宅的結構形式從簡單的層數和高度增長的基礎上,逐步發展到對平面形狀和空間體型的復雜化要求。這不僅要求建筑滿足功能多樣,建筑風格提高,還要滿足城市發展的景觀需求。高層住宅在延續最初的結構形式和框架設計的基礎上,還應對建筑中的相關因素進行優化設計,使得住宅不僅滿足基本的功能需求外,還能在設計水平上有進一步的提升。

2 控制高層住宅結構選型的關鍵因素

2.1 高層住宅結構中新型材料的選型

高層建筑結構材料的發展從最初選用鑄鐵和鋼材作為框架主體材料,演變到使用混凝土材料作為主體框架承重材料,最終結合發展成為采用鋼筋混凝土材料并在巴黎的弗蘭克林公寓大樓中得到首次應用。在這幾十年的時間里,混凝土鋼結構形式并沒有得到較快的發展,只是在高層建筑中零散的使用,在看到鋼結構的眾多優點的同時,因其造價較高和由于建筑物高度增加結構所受內力變換等原因,對性價比高材料的需求不斷增加,所以加快對優質建筑材料的研究、開發和選型也成了建筑業發展的重點方向。

2.2 高層住宅中結構體系的選型

2.2.1 高層住宅結構合理選型的重要性

高層建筑的發展不僅節約及充分利用城市土地資源,還能節省市政開銷,增加城市吸納能力,緩解群眾住房緊張心理。所以在高層住宅帶來種種利好效益的同時,因其規模、高度和復雜性的增加,也顯示出合理進行結構選型的重要性。在進行合理選型時不僅要考慮工程造價和投資能力等商業因素,還應考慮施工條件、技術能力以及材料和能源供應等技術問題,使得建筑在不僅滿足功能和工期需求外,也能做到經濟、合理。

2.2.2 高層住宅的常見結構形式

1)在一般高層建筑結構體系中主要采用框架、剪力墻、筒體及框架-剪力墻、框架-筒體、筒中筒等結構體系

2)復雜高層建筑結構一般指帶轉換層的結構體系,懸挑、帶加強層或連體結構體系,平面不規則結構體系也屬于復雜高層建筑,在進行結構選型時要進行單獨設計。

3)近些年還出現了一些新穎的高層建筑體系,如巨型框架、脊骨和束筒體等結構形式。

2.2.3 如何進行高層住宅的結構選型

在進行高層住宅的結構選型時,應該遵循以下原則:首先,應進行明確合理的簡圖計算和地震傳遞路線分析。其次,在設計時應設立多道抗震防線,避免出現因部分結構或構件失效導致整體抗震能力下降或喪失的現象。最后,要確保剛度和承載力的均勻分布,避免產生應力集中或塑性變形等現象,保證結構具有良好的抗震、抗變形和承載能力。下面列舉出幾種結構體系:

1)框架體系。純框架結構宜用于20層以下的高層住宅建筑,該結構的優點是制作安裝簡單,整體剛度和承載力分布均勻, 但也存在側向剛度較小的缺點。

2) 鋼框架―支撐結構其特點是能夠雙重抗側力,在遇到地震時支撐系統能夠避免破壞且內力能夠重新分布到框架,這就是所謂的雙重抗震防線。該結構的抗震原理為水平力由框架和支撐系統共同承擔。在設計時可根據水平力作用的情況及建筑物的高度來調整支撐數量、形式及剛度。

3)鋼框架―鋼筋混凝土核心筒混合結構的主要特點是其抗震性能取決于混凝土核心筒。設計時要考慮核心筒的高寬比小于10,因為高寬比大的結構容易超過設計規范中要求的水平位移的極限值。該結構在我國7度地區有廣泛的應用,在8度地區的應用較少。

4) 筒體結構因其內外筒均可形成較強抗彎剛度,也能達到鋼框架―支撐結構的雙重抗震效果,能夠較好的承受水平力,所以該結構是高層住宅結構中較好的受力結構。

5)巨型體系隨著城市建設的發展出現的新高層建筑結構體系,它是由常規結構構件組成的次結構與巨型梁和巨型柱組成的主結構共同作用不同于常規梁柱概念的新型結構體系。

2.3 高層住宅結構中建筑基礎的選型

關于高層住宅結構中建筑基礎的選型是高層建筑下部結構選型的重要組成部分。地基作為承受來自高層巨大載荷在受體,其結構形式的選擇不僅關系到整體結構的安全性,同時也是影響工期和造價的重要因素。

高層基礎的選型設計應該滿足以下幾方面的要求:首先,在地震區進行高層住宅的建設時應選擇抗震有利地段,如果條件不允許應在進行建設時采取可靠措施,避免地震時導致過量下沉或地基失穩。其次,在進行基礎的選型時應進行測算保證天然地基或復合地基滿足承樁要求,差異沉降量和總體沉降量在規范允許的范圍內。

高層住宅的基礎設計選型應充分考慮以下因素的影響:

1)對建筑用地的地質條件進行準確合理的勘察,根據所提供的地質資料進行分析和判斷,掌握地質條件的復雜和多變性,地質條件是影響高層住宅基礎選型的重要因素。因為建筑用地的地質條件還具有隱蔽性,所以在施工過程中應該根據地質條件的變化靈活修改設計。

2)因不同的上部結構對基礎形式的要求也各不相同,在進行基礎選型還應充分考慮不同上層結構對基礎的要求,對于因地基不均勻沉降敏感度不同的上部結構,應選擇加固或剛度較大的地基形式以保證基礎選型的合理性。

3)因地震對高層建筑的安全性影響較大,所以抗震性能也是影響基礎選型的重要因素,在地震敏感區域,應考慮基礎可能出現變形、沉降不均或傾覆等現象保證基礎選型的安全性。

4)高層住宅的基礎選型還應充分考慮構造要求和使用要求,如滿足埋深、人防和地下車庫等各種建筑具體要求。

5)在根據建筑的層數、高度及結構特點、載荷大小選擇最佳基礎形式的同時,還應充分考慮造價和施工條件等經濟因素。

高層住宅基礎形式通常有以下幾種:首先是適合土質較好、層數不多的柱下獨立基礎。當地基為巖石時,可采用地錨將基礎錨固在巖石上,錨入長度≥40d。其次是適合于土質一般、層數不多的交叉梁基礎。再次是剛度較弱,適合層數不多土質較弱或層數較多土質較好的片筏基礎,該結構在基巖埋置很深,地下水位較高但地表有一定承載力和一定厚度的情況下,表現出較樁基工期短和節省資金的優點。

3 關于如何優化高層住宅結構選型的設計

3.1 對于高層住宅結構選擇優化的必要性

通過對高層建筑設計方案選擇、機構體系及地基基礎的優化設計,是減低工程造價成本實現經濟利益最大化的有效手段,還能使技術和方案得到進一步的提高,緩解技術控制資本對立的現象。同時通過優化設計可以使建筑不僅滿足基本的功能需求,還能在適用、經濟、美觀及安全等多方面得到提高,對于工程成本的降低和建筑質量的提高也是衡量設計和優化人員專業水平及能力的重要標準,所以在進行高層住宅設計時進行合理優化對技術和經濟都具有較高的必要性,應該得到設計人員的重視。

3.2 對高層住宅結構設計方案的優化

結構設計方案的選擇和優化是降低工程造價、保證工程質量的重要方面。在進行總體結構方案的構思時,不僅要體現整體概念,還要充分利用和發揮構件在整體中的最佳受力狀態。整體結構不僅滿足剛度和承載力的要求,還能做到受理和傳力途徑簡單、明確。達到安全和可靠的高度統一的同時,處理好構建與整體結構之間的關系,盡可能保證結構選擇的合理性,避免或降低因載荷分布不均或地震等外力造成結構扭轉的現象。

3.3 對高層住宅結構體系選型的優化

對高層住宅的結構優化,要遵循以下原則,首先要選擇抗震、抗風性能好且經濟實惠的結構體系,重視結構的可靠穩定性,選擇適用的材料及進行必要的加固都是合理優化的目的。在保證結構安全性的同時,考慮到結構的耐久性及長期的維修費用成本也是設計者在優化時要考慮的因素。其次要重視結構選型與平、立面的規則性,這不僅使設計更加合理還能減少為抵抗不必要應力的材料用量.

3.4 對高層住宅建筑基礎選型的優化

對高層住宅基礎方案進行優化首先要確保圖紙勘察資料真實可靠,地基和樁基的承載力及圖的參數至關重要,詳盡準確的地質資料是確保基礎設計可靠穩定,工程造價經濟合理,工期和施工滿足要求的重要保證。

基礎方案的優化是一項系統復雜的工程,不僅要求設計合理滿足相關規范標準的要求,還應做到計算準確,構造合理,有度有量。要在充分吸收已建工程的實踐經驗基礎上,全方面的考慮空間利用、埋深和沉降縫等因素,盡可能做到合理選擇和優化。

4 高層住宅的優缺點

4.1 高層住宅相對于其他住宅的優點

高層住宅相對于普通多層住宅的優勢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高層住宅能明顯的節約建筑用地,建筑密度是顯示這方面優勢的重要數據,研究表明在相同的容積率條件下,高層與多層的建筑密度之比為5:3,與此同時還增加了消費群體的購買意愿,有利于社會價值和經濟價值的雙重實現。

4.2 高層住宅相對于其他住宅的缺點

在分析了高層住宅相對于其他住宅的優點后,因所有事物都具有利弊的兩面性,高層住宅也不可避免的具有相應的缺點:首先,由于高層建筑的投資和成本較高,鋼材及混凝土的用量較多,在容積率提高的同時并沒有給降低房價讓出很大的利益空間,在價格方面與多層相比沒有明顯優勢。其次,由于高層住宅的設計難度較大,尤其是塔樓的設計在朝向和通風方面很難做到每戶都合理。最后,是人們所熟知的高層建筑高公攤和高物業費的問題,因高層建筑中的配套設施較多層中的高級,在維修和維護這方面的成本較高,給購房之后的房主造成一定的經濟困擾。

5 結語

在經濟發展、人口增加、城市建設等多方面因素的推進下,我國高層住宅的建設呈現出發展的必要性和發展的可能性。設計人員在熟悉掌握高層建筑的選型基礎上,充分考慮建筑的成本、穩定性、功能性及耐久性的基本要求并進行合理優化的前提下,還應在滿足和符合國家相關標準和規范的要求,在努力提高自身設計素質,對高層住宅的結構及美觀進行合理優化,使我國的高層住宅在可預見的未來得到可持續發展,并達到更高的水平。

參考資料:

[1]賀楊,張永勝.高層建筑結構優化[J]. 山西建筑,2012,(5):34-35.

[2]張感平.高層住宅結構設計[J]. 江西建材,2011,(4):100-101.

第6篇

【關鍵詞】高層住宅;混凝土結構;抗震設計對比

十層及十層以上的住宅,我們稱之為高層住宅,高層住宅是城市化、工業現代化的產物,它具有節約土地,增加住房和居住人口的優點,所以其備受青睞。不過,高層住宅也有很多方面較之多層建筑有更高的要求,從安全的方面考慮,其結構抗震設計尤為重要,不同的地區抗震設防烈度不同,則對應的結構抗震設計方案也存在很大的差異。為了更好地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確保建筑結構的安全性與穩定性,就要求我們針對不同的高層住宅,來分別做出不同的結構抗震設計,并結合實際情況,運用現代化的施工技術,以確保抗震構造措施得以有效的實現,從而使之在竣工交付使用后,能發揮最好的抗震性能,真正實現建筑的經濟性及安全性的雙贏。

一、地震力作用對高層住宅混凝土結構造成的影響

(一)地震力作用對高層住宅結構體系的破壞

在地震力的作用下,高層住宅的框架填墻體系容易在框架柱的上部形成剪切型的破壞損傷,而由于受到窗下墻的作用,極容易導致窗洞部分產生短柱形的破壞。在整個高層建筑的結構系統中,由于其最底層的剛度比較低,所以所受到的影響作用也比較大,造成的破壞程度更加嚴重,使其對整個高層住宅的混凝土結構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壞與影響作用[1]。

(二)地震力作用對高層住宅結構構件的破壞

由于在高層住宅的主體結構中,通常采用的是矩形平面形式,一旦發生布置電梯井等重要構件的偏離現象,往往就使建筑結構的剛度受到一定損害,而對于結構中那些三角形與L形的不對稱式的平面形式,在出現扭轉震動時就會進一步加劇地震對建筑結構所產生的影響作用,而在剪刀墻的高層建筑結構中,柱所承受的破壞程度通常要比梁和板要強的多,使得剪刀墻的窗臺下面容易出現各種交叉性裂縫,使得建筑層之間的位移角度過大,而進一步造成對結構構件的破壞力與影響力。

二.兩種高層住宅混凝土結構抗震設計方案對比

(一)方案A:短肢-剪力墻結構抗震設計方案

隨著人們對高層住宅的平面布局要求越來越高,原先的普通框架結構的抗震性能已經不能滿足人們的需要,于是經過不斷地創新與改進短肢-剪力墻結構被更加廣泛的應用到高層建筑的抗震結構設計中。其自身所具有的剛度大,整體性能高,使其能夠在高層住宅的結構構建中所用的鋼材數量較少,且其能夠有效的將承重墻與隔墻合二為一,相對來說更具經濟性,外形也更加美觀。

(一)方案B:普通現澆鋼筋混凝土抗震墻結構抗震設計方案

該方案的特點主要是依據建筑平面布局來設置鋼筋混凝土抗震墻,為較長的強開結構東使其能夠合理的分成連肢墻,確保各個墻段剛度的均勻性。由于抗震墻數量較多,能夠構成完整的抗震體系,對高層建筑的抗震設計特別有力。

(二)兩種方案對比分析

通常情況下20層一下的高層住宅所采用的抗震結構一般為傳統的現澆鋼筋混凝土抗震墻結構,各個墻肢軸壓往往比計算值要小,且墻體的配筋為構造配筋,使得墻體的承載能力不能的得到有效的發揮,工程的造價費用偏高。而采用短肢剪力墻抗震結構,由于其能合理的將部分的鋼筋砼墻進行合理設置,使其置換成其他的砌體,來有效的降低了結構的自重,并能使得偏大部分的結構剛度得到有效降低,結構的地震反應也會隨之減小,還能進一步降低工程的施工費用,墻體的保溫性能也會得到有效的改善。通過兩種方案的對比分析我們不難看出,不管是在抗震性上還是經濟性上,短肢-剪力墻結構設計都優先于普通現澆鋼筋混凝土抗震墻結構設計。

三、高層住宅中混凝土結構的抗震設計的優化設計

(一)增加抗震防線的數量

在高層住宅的混凝土抗震結構體系中,往往包含了很多個具有明顯的延伸性的分體系與結構構件,為了更好地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就需要使的各個結構構件進行有效的協同連接,設置出更多的抗震防線。如果在整個建筑體系中只設置一道防線,那么一旦該防線遭到破壞,在接下來的余震或者二次地震發生時,就會對高層主體的建筑結構造成更加嚴重的損害,甚至進一步造成建筑物的倒塌。因此,在進行工程建筑的設計過程中,設計人員要充分考慮到抗震防線的構建工作。

(二)設計合理的框架連接

在進行高層住宅的結構簡化時,必須合理的依照剪力墻與框架柱的限制來進行不同模式的預估,并要求其忽略掉不均勻沉降對建筑結構所產生的變形影響,通過有效的內力與截面分析,充分考慮剪力墻和框架在進行連接時的影響作用,根據架梁兩端的變形狀況采用科學的手段進行有效分析,來設計出合理的框架連接,保證整體建筑結構的完整性與穩定性,來進一步實現必要的建筑抗震效果。

,提高建筑結構的彈性與延伸性,確保主體結構的抗側移能力,提高重要建筑部件的配筋率,來形成多道抗震防線,從而實現高層住宅良好的抗震效果[3]。

(三)強化主體結構的設計

加強對主題結構的基礎設計,將會對建筑結構的抗震性能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在進行高層住宅的基礎設計中,應當盡可能的把相同的結構單元安排到地質相似的地基上開展建設,并能在地基發生變化的時候對其進行修護與改進工作,不斷提升基礎結構的整體性與硬度,來進一步確定地基的承載力,完善主體結構的設計工作,從而進一步提高高層住宅混凝土結構的抗震性能。

結語:

高層住宅越來越被廣泛運用在居住設計中,在滿足人們使用要求的同時,廣大工程設計人員應該極其重視其結構抗震設計。在高層住宅的結構抗震設計中應注重概念設計,輕精度計算;應重視結構的選型和平面、立面布置的規律,加強構造措施,優先選擇抗震性能較好且經濟合理的結構體系。在抗震設計師,應保證結構整體抗震性能,使整體結構具有必要的承載力、剛度和延性。

參考文獻:

[1]陳昌坤,潘寵平.某高層住宅抗震安全性評估[J].工程抗震與加固改造,2014,(3):103-108.

第7篇

【關鍵詞】南方高層住宅;建筑;設計

1、高層住宅的含義

高層住宅通常指的是十層以上(2014年新建規定義為27米以上),以電梯為主要交通方式的住宅。高層住宅根據其外形等條件又可以分為板式高層、墻式高層和塔式高層高層住宅是城市化、工業現代化的產物,可按它的內部空間組合可分為單元式和走廊式。

它是作為解決城市用地緊張的一種高密度居住手段,在反映城市建設經濟原則的同時,也滿足了居民在城市中心區“職住相近”的居住便利性和城市生活豐富性的需求。

2、高層住宅的設計原則

在“適用”“經濟”““安全”“美觀”這幾項基本原則上,高層住宅與其他住宅基本類似,但是由于其高的特點,設計會在“經濟”與“安全”這個方面更加予以重視。高層住宅出現本身,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在土地利用方面的經濟節約。而高層的建筑面積單方造價由于結構和機電的原因,通常是比低層要高,如何盡量降低實用面積的單方造價,就是在進行建筑設計時需要特別考慮的。高層住宅在消防撲救方面的不利,要求高層住宅要著眼于自救,因此在消防疏散條件,自身滅火設施配置方面,有更多更嚴格的要求。我國有專門的防火規范對此作出要求,設計時要特別注意滿足,在滿足消防規范的基礎上,進行適用、經濟、美觀的設計。

3、高層住宅主要組合方式

3.1長廊式。①內廊式:多見于酒店式公寓類住宅,以走廊形式聯系各住戶。這種形式住宅的電梯利用率高,因為長廊聯系的住戶數比較多。由于內廊式是布置在走廊的兩側,建筑進深大,所以此種形式有利于節約用地;同時,內廊式也具有相互干擾大,通風、采光比較差的缺點;②外廊式:在日本等國家常見,僅布置在走廊的一例的形式。外廊有兩種,即開敞和封閉。這種形式通風條件、采光好;缺點是:建筑的進深小,不利于節約用地。

3.2短廊式。我國住宅多采用此種組合方式。①獨立短廊式。短廊式的特點是每層圍繞短廊式住宅、電梯四個方向都可以開窗,采光、通風條件都比較好。獨立短廊式高層住宅有矩形、圓形、方形等幾種平面形式。簡單的平面還可以發展為艸、#等多肢體的形式,這樣可以獲得更多的自然通風和采光;平面可為T形、Y形、鋸齒形等形式,這樣的形式可以獲得好的朝向;②組合短廊式。它是由短廊式住宅拼連組成的形式。根據規劃要求可以將組合短廊式高層住宅的建筑體形分為睹式、條式、板式。睹式高層住宅由于其長度比較長,往往作成折線形、曲線形、波浪形等形式,這樣便于在室外構成各個小空間,從而形成小氣候,能夠更好的為居民提供良好的休息和活動環境。

3.3躍層式。一戶占有兩層或三層的房間,住宅的內部用小樓梯將各層相連接是躍層式住宅所具有的特征。這種住宅的用戶都可以有好的通風條件和采光。躍層式高層住宅每隔一層或者二層就設置長走廊,走廊可以是內廊也可以是外廊。

4、高層住宅的設計要點

4.1高層住宅總平面上的布局優化

高層住宅的總平面規劃非常重要,創造舒適的居住生活,優越的居住環境,滿足人們要求一個安靜、安全、衛生、方便、舒適的生活環境的要求。高層住宅的總平面設計需要考慮住宅的日照情況,適合的樓間距及當地的風向狀況,人車的交通流線需要、還要兼顧到城市噪聲、周邊環境等因素。

(1)考慮住宅的日照、通風情況,要讓盡可能多的住戶享受充足的陽光,考慮到戶型單體設計的同時將大量的主要居室面向最佳的朝向和主導風向。在建筑層數的安排上,可以考慮設計高度不同的樓棟進行組合,將較低的樓棟放在南面,一方面可以在滿足日照的前提下,減小樓距以節約用地,讓后排建筑的通風條件更好;另一方面也可以營造高低錯落的外觀形象。甚至采用高層與聯排的組合,還可以利用聯排住宅提升項目的定位和售價。在主導風向上前后錯開布置,有利于后排建筑的通風。

(2)高層住宅小區的車輛和人流比較集中,在交通路線的安排上,人車分流的考慮是特別需要的。

(3)如果小區附近有城市快速路、工廠等噪聲源,為保證小區內有相對安靜的大環境,可以在近噪聲源處設置并排的樓棟進行噪聲遮擋,在這些單體戶型安排上,直接面對噪聲的一側,可以設置一些次要輔助用房或者小戶型。樓棟的高度以能有效阻擋噪聲為宜。面向噪聲源的主要房間,需留意窗戶采用雙層中空玻璃,以降低噪聲對人的影響。

4.2高層住宅單體的優化設計

為了滿足居住生活的舒適性,應該將家庭成員的公共空間、生活空間及衛生空間三類空間合理布置,使彼此不相互干擾,可以使得居民生活更加舒適。而高層住宅在其公共空間和安全設計方面,有許多需注意的地方,下面是筆者總結的一些設計要點:

(1)功能空間尺度:需要一個合理的開間尺寸,且和層高相匹配。例如,客廳過大層高只有3米會失去家的溫馨感覺,過于壓抑;房間長寬比大于2的,狹長而不好布置家居。

(2)功能空間私密性:每一個居民都希望有自己的隱私,所以做好空間私密性的設計。例如,進入戶內設置玄關;臥室、衛生間的門盡量或不對著客廳設置。

(3)公共空間優化:住宅樓的大堂,每層的電梯廳,走道等處為居民的交流平臺,應將管道線路隱藏,以示美觀,并且重點裝修。

(4)高層住宅的欄桿:現在住宅欄桿出于美觀,流行使用玻璃欄桿,高層住宅除了特別注意其安全牢固的問題外,需要考慮人由于在高處而產生的心理不安全感??梢钥紤]將增加實體部分高度,減少玻璃欄桿的高度,如采用450mm高反檻與700mm高玻璃欄桿相結合的方式,但要注意細節上避免實際可踏面的形成,防止小孩攀爬。

(5)高層特別是超過100米的高層,尺度較大,對人有壓迫感,其立面設計應在豎向上考慮變化,通過一定比例分格、色塊搭配變化等,弱化高層建筑的尺度。

5、結語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的各個行業也得到了很快速的發展,而建筑行業作為我國的幾大經濟支柱產業之一,建筑行業的發展更是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我國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漸提高,人們對于日常生活的質量要求也越來越高了,在我國城市化的進程當中,建筑占據了很大的一部分,尤其是民用住宅建筑,我國的土地資源稀缺,因此城市住宅的建筑面臨著土地資源的緊張問題,我國的建筑行業逐漸開展建筑高層住宅,這樣能夠在有限的土地資源上盡量多利用空間。高層住宅的建筑設計逐漸提上日程。住宅建筑在建筑行業的所有工程當中占據著十分重要的位置,對于人類的生存和發展都具有十分特殊的意義。

參考文獻:

第8篇

一、高層住宅夜景照明的內涵

高層住宅的夜景照明, 主要是以光來表現建筑在夜間的基本特征, 創造景觀效果,且注重居住建筑性質的體現。高層住宅的夜景照明不僅是建筑美化的個體行為,也不單是光的單獨表現, 而是蘊涵科學性、藝術性、舒適性等多種因素在內的整體性景觀, 需要從城市景觀全局的角度進行設計, 大處著眼、小處入手。

二、高層住宅夜景照明的研究思路

(一)宏觀――城市形態和天際線

高層住宅以條帶式、簇群式或散點式等布局方式大量出現,逐漸改變整座城市的三維空間形態[1]。優美的天際線是影響城市意象的重要方面,也是城市夜景的魅力之一。高層住宅的夜景照明是城市天際線上跳躍的音符,是影響著城市景觀特色的重要因素,在濱水區域等城市敏感地段,這種影響更為直接。因此,高層住宅的夜景照明設計,應從城市夜景規劃的宏觀角度出發,慎重考慮其對城市形態和天際線的影響,注重城市夜景中高層住宅的群體效應和協調關系。

(二)中觀――城市立面

城市立面是指以街道、廣場、綠地等開敞空間為觀景點,周邊建筑物立面的整體外觀形象。城市立面是反映一個城市形象的臉面,其涉及到的建筑類型復雜多樣,在這個層次的夜景照明設計中,高層住宅因其體量和魅力,占據的分量也較為重要。因此,高層住宅的夜景照明,要與周邊環境的基調相協調,與城市立面的整體效果相融合,不能過分強調個體效應,在彰顯城市空間特色的敏感地段尤為慎重。

(三)微觀――人居光環境

當今世界,人居環境品質備受關注,光環境作為其重要組成部分,所包含的功能性與景觀性,都是影響城市居民生活質量的主要環境要素[2]。高層住宅的夜景照明設計應更多的關注居民的基本需求,在營造建筑景觀的同時創造更加舒適的人居光環境。

三、高層住宅夜景照明的一般方法

路易?沙利文在高層建筑發展初期根據功能組織曾經提出“三段式”的處理手法,將高層住宅按屋頂、樓身、裙樓三段劃分[3]。目前在高層住宅夜景照明領域仍然延續了這種方法,表現出明顯的三段式,即頂部亮、中部暗、底部豐富的格局。

(一)屋頂的夜景照明

屋頂的頂冠或裝飾不僅起到象征的作用,而且還表達建筑的獨特個性,因此對屋頂的照明處理往往作為重點。一般采用大功率的投光燈安裝在女兒墻或者類似女兒墻的部位,向上照亮頂冠或裝飾物。照明效果飄逸、靈動,充分展現了建筑夜間景觀的形象,同時由于建筑較高,屋頂設置燈具一般不容易影響建筑白天的形象,所以這種方法最為常用。

(二)樓身的夜景照明

樓身是高層住宅夜景照明最難處理的部位。一方面由于高度問題,且樓身較少安燈位置,使用投射燈一般很難達到理想的照明效果;另一方面,高層住宅的窗戶不宜受到外部強光的照射,影響居民休息。關于居住建筑窗戶外表面的垂直照度的限制標準,可參考國際照明委員會的相關規定。鑒于以上兩個方面的考慮,高層住宅的樓身一般不做附加的照明處理,僅利用窗戶的內透光作為照明手段。

(三)裙樓或底部的夜景照明

裙樓或相應的底層部位與人接觸最為密切,是細部表現的重點。該部位的燈光處理一般有三種方式,一是將燈在街面設立柱向上投射;二是從裙樓檐部出挑向下投射;三是根據造型在裙樓中下部設置燈具向上投射。利用均勻的投光照射建筑的細部,獲得良好的視覺效果。

四、高層住宅夜景照明存在的問題及其優化

“三段式”作為建筑設計的方法具有普適性,得到了廣泛的認可。然而,將其應用在夜景照明領域,受到光環境、燈具、供電線路等因素的影響,在實踐中存在一些的問題。

(一)從城市形態和天際線的角度分析

問題:忽視高層住宅的群體效應,在高層住宅密集區燈光堆砌,形成光斑,造成城市夜間景觀中的局部曝光現象。另外,屋頂照明普遍采用大功率投光燈向上照射頂冠或裝飾物,雖然個體景觀的效果突出,但也容易產生一些負面效應。首先,頂冠或裝飾物往往設計有大面積間隙,燈光從被照物的間隙或外緣射出,產生大量的溢散光,極易造成對夜空的光污染,產生視覺、生態、航空等多方面的影響[4]。其次,夜空的整體亮度提高,作為夜間景觀的背景因此變亮,使得景觀主體物(建筑物、橋梁、雕塑、塔、碑等)的照明黯淡失色。

優化設計措施:從城市形態的角度分析,合理安排高層住宅密集區和分散區的照明亮度。密集區的用光應關注其群體效應,實施亮度分級設計,根據規劃的需要,劃分出高低層次,避免局部曝光現象的出現。從城市天際線的角度分析,有選擇的減弱部分高層住宅的屋頂照明的亮度,改用LED照明,或者采用小功率投光燈,不但不會影響景觀效果,反而使得城市天際線更有層次。同時,可以有效弱化溢散光對夜空的光污染,降低夜空亮度[5]。按照國際照明委員會的標準規定,超出被照區域的溢散光不應超過光源總光通量的15%。

(二)從城市立面的角度分析

問題:高層住宅樓身的照明由于受到高度、燈具安裝位置、窗戶垂直照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只能采用內透光照明,景觀效果單一,且窗戶是否亮燈屬于住戶的個體行為,可控性差,難以營造整體效果。

優化設計措施:深入挖掘內透光照明的潛力,提高可控性,營造豐富的景觀效果,發揮群體效應,美化城市立面。

高層住宅的內透光照明主要是室內光線通過窗口向室外透射的照明方式,與住戶的關系密切。根據住戶對燈光控制程度的不同分為三類。第一類是住戶必須自由控制的房間,如客廳、臥室、書房等;第二類是固定時段亮燈對住戶影響不大的配套用房,如衛生間、廚房等;第三類是住戶不要求自由控制,可以實施統一管理的公共空間,如樓梯間。根據以上分析,做出如下處理:第三類增設夜景照明統一開關,實施分時段管理;第二類可以與住戶協商,在衛生間、廚房的窗戶內側上方安裝T5型節能熒光燈(根據需要可安裝反光板),實行固定時段統一管理;第一類不做要求。由此,影響高層住宅的內透光照明的相當一部分窗口,納入了夜景照明的統一管理。這部分窗口在建筑立面上程縱向的點或線狀分布,巧妙的利用這些窗口所產生的群體效應可以創造出豐富的視覺效果。進而實施分時分段控制,在特殊的節日還可以創造特殊的景觀組合效果。將高層住宅的內透光照明從獨立、無序的狀態轉變成群體、可控的狀態。作為城市立面的重要組成部分,高層住宅的立面照明從個體轉變成群體,實現了相互之間的有機聯系,上升到城市夜景照明統一規劃的高度。

(三)從人居光環境的角度分析

問題:高層住宅裙樓(底部)的夜景照明也存在一些問題,在街上設立柱影響美觀,出挑向下投射容易對行人產生眩光,安裝在墻面上的輔件及燈具影響建筑立面效果。另外,住宅的出入口是人流活動的主要通道,不宜采用泛光燈直接照射。對裙樓或底部實施的投光照明僅僅是對建筑自身的表現,向上投射的光束往往對人居光環境造成影響,也是不可取的。

優化設計措施:高層住宅底部的夜景照明與小區的庭院空間、綠化、環境等相互滲透,應注意與人的親近性,因此考慮問題的角度應當側重于人居光環境方面的研究,而不應該偏重建筑本身。

裙樓往往具有一定的商業要求,夜景照明建議采用小功率緊湊型節能熒光燈或LED設置輪廓照明效果[6],為了營造商業氛圍,可以少量的使用冷陰極熒光燈產生動態的彩色照明,但不可過度,更不可靠近窗戶,以免影響居住環境。對于不設裙樓的高層住宅,底部的照明建議采用帶有燈罩的庭院燈,既照亮建筑周邊的綠地,同時營造宜人的光環境。庭院燈的選擇應嚴格遵循國際照明委員會相關標準對上射光通比的規定,減少上射光的污染,創造更具生態意義的人居光環境[7]。

五、結語

高層住宅的夜景照明作為城市夜間景觀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引起了眾多的關注,對于其研究仍待繼續深化。

參考文獻

[1]翟強,潘宜.高層住宅對城市空間形態影響的分析及規劃設計對策[J].城市建筑,2009-01-05.

[2]馬劍,戎海燕,邵力剛,劉蓓.天津市居住環境綠色照明設計研究[J].照明工程學報,2005(2).

[3]蔡芝明.三段式高層住宅建筑形體塑造[J].建設科技,2009(15).

[4]李志國、沈天行.天向逸散型光污染的現狀與控制[J].照明工程學報,2005(1).

[5]W.J.M. van Bommel (Netherlands),D. Crawford(USA)etc. Guide to the Lighting of Urban Areas.CIE Publication No.136.2000,136:CIE Technical Committee (TC 4-34)26.

第9篇

關鍵詞:高層住宅 ;防火與疏散;設計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high-rise buildings, fire accident, high-rise residential fire and evacuation problem increasingly outstanding, cause the attention of designers. In this paper, the high-rise residential building design in different starting point, emphatically analyzed and discussed the high-rise residential buildings in fire protection and evacuation design, provide the reference for colleague.

Keywords: residential building; Fire prevention and evacuation; design

中圖分類號:TU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2104(2013)

引言

建筑的防火與疏散,一直是建筑設計中的重要課題。如何盡可能地從根本上杜絕火災的發生,火災發生時又如何限制其波及范圍,保證建筑中人員疏散通道的快捷與通暢,并安排多條安全出路,是建筑設計師們一直在不斷地探索的問題。

高層住宅防火與疏散設計主要分為兩個方面,一為“防”,二為“逃”?!胺馈奔床捎酶鞣N措施防止火災發生、蔓延,盡最大可能減少火災造成的損失。包括設置防火分區、防火墻、防火門窗、消防設備、報警設備以及選擇耐火難燃的建筑材料。“逃”即是設計安全、合理、便捷的逃生通道。

一、高層建筑火災的現狀分析

1.功能復雜,起火因素多

高層建筑物多數是多用途的綜合性大樓,往往大量使用各種電器設備,如照明燈具、電冰箱、電視機、電梯、空調設備、驅動電機、自備發電機組、大型電子計算機等,電子設備配電線路和信息數據通信布線系統密如蛛網,如一處出現電火花或線路絕緣層老化碰線短路而發生電氣火災,火勢會沿線路迅速蔓延,一些新型建筑裝修材料的使用也加劇了高層建筑物的火災危險性。

2.火災蔓延途徑多,危害大

高層建筑物內部必然設置有電梯及樓梯井、上下水管道井、電線電纜井、垃圾井等,這些豎井如果沒有附加水平或垂直方向隔斷措施,一旦煙火竄入,則會產生“煙囪”效應,將使火勢迅速蔓延擴散到上層樓房因而更加難于控制和撲救,造成更大的損失。

3.疏散困難,容易造成重大傷亡事故

高層建筑的特點:一是層數多,垂直疏散距離長。二是人員比較集中,疏散時容易出現擁擠情況。三是發生火災時的煙氣和火勢向豎井蔓延快,給安全疏散帶來困難。四是疏散主要靠樓梯,疏散速度比較慢,因而造成更大的損失。

4.消防設施不夠完備,撲救困難

撲救高層建筑火災主要立足于室內消防給水設施,由于受到消防設施條件的限制,常常給撲救工作帶來不少困難,遇到大面積火災,室內消防水量就不夠用,不能及時有效地控制火勢蔓延。一旦消防水泵等室內消防給水設施發生故障,就須完全依靠消防車抽吸室外消防用水進行撲救,延誤滅火時機。

二、高層住宅的防火設計要點

1.防火分區方面的設計

防火分區包括水平和豎向兩種。水平防火分區是當住宅建筑樓層面積超過一定規模時,應用防火墻、防火門及防火卷簾等將各樓層在水平方向分隔為兩個或幾個防火分區?!陡咭帯芬蟾呒壸≌?9層以上的普通住宅每個防火分區控制在1000平方米以內;10層至18層普通住宅每個防火分區在1500平方米以內。豎向防火分區的概念是指上、下層間分別以耐火極限不低于1.5小時或1小時的樓板等構件進行防火分隔。一般說來,豎向防火分區為每層一個分區,或二至三個樓層一個分區。對單元或住宅而言,由于上、下層間的鋼筋混凝土樓板完全可以起到阻滯火勢向上蔓延的作用,因此豎向防火分區的重點是對建筑內部的垃圾道、設備管井、空調管道及樓、電梯間實行防火阻隔,最大限度地降低火勢蔓延速度,控制火災燃燒面積。

2.管道井防火方面的設計

《高規》規定,電纜井、管道井、排煙道、排氣道、垃圾道等豎向管道,應分別獨立設置,其井壁應為耐火極限不低于1小時的不燃燒體;井壁上的檢查門應采用丙級防火門,《高規》還規定,建筑高度不超過100米的高層建筑,其電纜井、管道井應每隔2—3層在樓板處用相當于樓板耐火極限的不燃燒體作防火分隔;建筑高度超過100m的高層建筑,應在每層樓板處用相當于樓板耐火極限的不燃燒體作防火分隔。電纜井、管道井與房間、走道等相連通的孔洞,其空隙可采用水泥砂漿板、鋼板等不燃燒材料填塞密實。

3.消防給水的設計

根據《高規》的有關規定,消防給水系統由消防水源、水箱(屋頂及分區減壓水箱)、水泵、控制室、消防管網和消火栓等幾部分組成。在撲救失利的火災案例中,有80%以上是由于消防給水不足造成的。因此,確保高層住宅滅火時的給水需要尤其是確保消防水源十分重要。在高層住宅消防設計上,應立足于以室內消防給水系統自救為主要滅火方式,所以在高層住宅建筑群應采用區域集中或臨時高壓消防給水系統。高層住宅設置的消防水箱,應滿足室內最不利點滅火時的水壓與水量需要,否則應設高氣壓給水,穩壓泵等增壓設施,其水箱容量應根據建筑平面類型(通廊式、塔式、單元式)層數和建筑面積而合理確定;高層住宅的室外消防給水管網應布置成環狀,其消火栓盡量露明便于消防車取水,設置數量應符合規定,給水壓力不應低于0.1MPa。高層住宅的室內消防給水系統宜與生活給水系統分開設置,室內消防給水管道也應布置成環狀,其中進水管和區域高壓或臨時高壓給水系統的引入管不應少于兩根。消防水泵是消防給水系統的心臟,其工作性能、數量、安裝及開啟方式必須保證消防泵及時、可靠地運行,在同一小區內,消防水池和消防水泵房可以共用,室內消火栓給水系統和高級住宅的自動噴水滅火系統還應設置水泵接合器,其設置數量與水流量必須符合規定,其距室外消火栓或消防水池的距離宜為15—40米,至于室內消火栓,《高規》要求設置在住宅走道、樓梯間、消防電梯間前室等明顯部位,要點是方便取用和保證兩股有效水柱的同時到達,但目前的住宅建筑設計經常沒考慮消火栓箱預留位置。

4.防排煙的設計

高層建筑火災死亡人數中60%以上均死于煙氣,因此防排煙設計是建筑防火中必不可少的環節,防排煙方式分為兩類。一是自然方式,即通過外窗、陽臺及至豎井將煙排出。二是機械方式,它又分為加壓防煙和減壓排煙兩種。自然方式因易受風向、地區影響而效果難以保證,因此國家規定居住建筑超過100m時不應采用自然方式排煙。在居住建筑中設置天井,使位于內部的防煙樓梯間、消防電梯前室等向其開窗自然排煙,是非常有效的方式,同時,豎井亦可用于地下層的樓梯間,對平時采光、通風及火災時排煙均很有利,對機械方式而言,其加壓防煙主要用于防煙樓梯間及合用前室等部位,減壓排煙則主要用于一些封閉空間、中庭、地下室及疏散走道等。

三、高層住宅的防火疏散設計

據全國火災統計情況表明,因為沒有可靠、合理的安全疏散設計,人員不能及時疏散到安全的避難區域,而在高溫煙氣中中毒窒息后遇難的數量不少。合理的安全疏散設計,在火災時就能迅速而安全的使人們離開建筑物,達到安全脫險的目的。

1.合理布置樓梯并提供正確引導

在火災發生時,人們的判斷及行為會出現異常,并急于離開著火的空間,供人們選擇的時間很短,所以疏散距離應短一些,而且一個階段要比一個階段安全性高,一步比一步安全。在布置疏散路線時,要特別注意疏散樓梯布置的位置,應避免遠離經常使用的路線或設于偏僻位置。一般的說,靠近電梯間布置樓梯是較為有利的,因為發生火災時,住戶往往首先考慮熟悉并經常使用的由電梯所組織的疏散流線,當靠近電梯設置疏散樓梯,就能使經常使用的路線與火災時緊急使用的路線有機地結合起來,有利于迅速而安全的疏散人員。同時,在安全疏散設計時,居住建筑大于20m的內走道必須加以引導,在日常中,除了初建、新建的高層住宅這部分設施比較完善外,相當的一部分還是一片空白,對設置火災應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標志還缺乏應有的重視。在高層住宅中,安全疏散指示標志和應急照明等疏散誘導設施應該在關鍵時候發揮它的作用,指引、便利住戶的安全疏散。

2.水平通道的設計

平面布局中的安全疏散問題,即表現為水平面合理的疏散線路設計?;馂陌l生時,人流通過精心組織的水平通道順暢地到達疏散樓梯。當住戶向一個方向疏散遇到煙火阻礙時,將會掉頭尋找另一條出路,為設計上提供另一方向的疏散口成為必要,所以應保證水平面的雙向疏散。在布置疏散走道還應注意的是,不要布置成不甚暢通的“S”形或“U”形,也不要有變寬度的平面,而且不能有防礙安全疏散的突出物,以免緊急疏散時發生堵塞和擠傷人的情況。在高層住宅建筑中,采用無盡端房間的外廊式或內廊式走道,公共走道與兩個盡端疏散樓梯的設計組合,可以滿足住戶的雙向疏散要求;而對于塔式住宅,其特點是以電梯、樓梯和公共走道組成一個平面核心,所有的住戶都分布在核心的四周,走道采用環形布置,這種平面形式布置緊湊,住戶只要走出戶門,進入樓梯間就可到達相對安全的區域,塔式住宅的水平通道組織設計是便于火災時緊急疏散的一種形式。

3.靠外墻設置防煙樓梯間

高級住宅、19層及以上的單元式住宅、超過11層的通廊住宅以及塔式住宅均應設防煙樓梯間。19層及以上的單元式住宅高度達50m以上,人員比較集中,而通廊式住宅一般橫向單元分隔墻少,發生火災時,不如單元式住宅那樣能有效地阻止、控制火勢的蔓延,不利于疏散,為保障疏散安全,都必須設防煙樓梯間。防煙樓梯間的設計應在入口處設面積不少于4.50平方米的前室或陽臺、凹廊,樓梯間的前室應設防煙、排煙設施,通向前室和樓梯間的門均應設向疏散方向開啟的乙級防火門。當樓梯間靠外墻設置時,就可盡量利用陽臺或凹廊作開敞前室形成防煙樓梯間,利用自然風力將煙氣迅速排走,既節省投資又達到保護住戶安全疏散的效果。

4.疏散樓梯的設計

疏散樓梯應符合《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的設置要求,充分保障疏散能力。疏散樓梯要確保有較好的防煙火效果,不應在樓梯間開窗、開洞等。而且疏散樓梯應為安全疏散創造條件,疏散樓梯梯段與平屋頂相通、首層與地下室樓梯之間的防火分隔,及對疏散樓梯間的踏步、突出物的要求,都應體現為便利住戶的疏散。而在日常中,一些住戶在門上加設外開防盜門,開門時占用很大的平臺面積,影響了平臺的交通;一些住戶在樓梯入口設置防盜總門,其寬度比樓梯段還小,對安全疏散極其不利。此外,疏散樓梯的設計還要排除其他不安全因素,不能穿過可燃氣體管道等,通向屋頂的疏散樓梯不應穿越其他房間、以及盡量縮小擴大封閉樓梯間的范圍等。

結束語

本文只是初步探討了高層住宅建筑防火及安全疏散設計的幾個問題,實際上高層住宅消防安全涉及許多方面,而且不能相互割裂。高層住宅的防火設計是一個持續性的課題,隨著近年來住宅功能的復雜化而不斷出現新的問題,高層住宅的防火疏散設計有待建筑設計人員和消防專業人士做進一步的探討和研究。

參考文獻:

[1]《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中國計劃出版社,2001.

第10篇

關鍵詞:高層住宅;電氣設計;負荷;配電室

Abstract: to save the land now city, built to senior residential building development, to ensure the construction quality of high-rise residential houses and meet the residential door to life necessary building facilities demand requirements. We must resolve electrical design of some key problems, therefore, senior residential building electrical design of the common problems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this.

Keywords: high-rise residential; Electrical design; Load; supply

中圖分類號:TU241.8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隨著我國城市建設標準的提高和土地利用價值的增高,大城市的建筑業高層住宅樓建設呈現出發展趨勢。如何在高層住宅樓中解決好電氣設計與施工中的一些關鍵問題,確保高層住宅樓的建設質量和滿足住宅戶對生活必備建筑設施的需求,在高層住宅樓建筑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筆者就高層住宅樓的電氣設計、施工、質量評審與驗收中的一些問題進行了論述。

一、高層住宅建筑電氣設計主要內容

高層住宅樓的電氣系統設計由設計院實行“智能化”設計,包括強、弱電兩大系統。其中強電系統設計包括:10KV級變配電室設備及線路、0.4KV級低壓配電室設備及線路、低壓配電系統主干與分支控制設備及線路、用戶終端設備及線路、公共通道照明、室內用電、水泵加壓供水系統等等;弱電系統設計包括:室內用電、電話、消防報警、有線電視、樓宇設備自動控制、保安監控、計算機網絡等等。

(一)住宅小區負荷計算

隨著國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房地產業的蓬勃發展,各地新建中高檔住宅小區越來越多。準確計算出住宅小區的用電負荷,合理選擇配變電設施,才能既滿足小區居民現在及將來的用電需要,又能合理降低工程造價、節省投資。供配電系統設計要徹徹執行國家的技術經濟政策,做到保障人身安全,供電可靠,技術先進和經濟合理。另外,供配電系統的還必須做到統籌兼顧,按照負荷性質、用電容量、工程特點和地區供電條件,合理確定設計方案。供配電系統的設計為減小電壓偏差,應符合下列要求:首先,正確選擇變壓器的變壓比和電壓分接頭;其次,降低系統阻抗;再次,采取補償無功功率措施;另外,宜使三相負荷平衡。

(二)高壓供電設計

由于住宅用戶對現代生活水平要求提高,高層住宅樓的高壓供電設計就具有特殊的要求。另外,國家對高層住宅樓電氣系統設計標準要求也較高,因此,選擇高壓供電設計方案尤為重要高層住宅樓電氣系統高壓供電設計的目的是:(1)務必確保設計方案的高度可靠性、安全性、經濟性、科學性、技術性;(2)滿足住宅用戶用電足夠的負荷;(3)解決住宅用戶用電在不同負荷時間段供電容量系數分配問題;(4)為了保證高層住宅樓整個環境的美觀性,高壓電源的引入必須是以電纜地埋方式供電源必須采用雙電源設計,其電源應是一用一備,單母線分段運行,從而提高運行的可靠性。高層住宅樓在30層以下,為獨立性點式樓(廈),并且有地下車庫、消防、加壓供水系統等,這時,10/0.4kV變配電室的位置應選擇在地下層。如果是30層以上或是群體高層樓宇建筑,則10/0.4kV變配電室的位置應選擇在負荷中心區,以樹狀的方式進行配電室分布設計。如果10/0.4kV變配電室的位置在混合利用的地下室時,設計上應考慮:防水淹、防潮、通風,提高供電質量和減低損耗;變配電室面積過大、過小的問題;變壓器的(即單臺大容量,多臺小容量)選擇與運行方式(即單臺大容量運行,還是并聯多臺小容量運行)。為了經濟運行,建議變壓器時滿足住宅戶在各個時段的用電負荷需求。

(三)低壓配電系統

低壓配電系統設計時應根據變壓器臺數、主結線運行方式、確定運行方式與所帶供電負荷的問題。當其中某一臺變壓器出現故障時,應考慮怎樣切除負荷與分配負荷供電,如何分配一般負荷與重要負荷。同時,應該考慮如何分配季節性負荷和常規負荷,即常規照明負荷、動力負荷、不同季節空調負荷的問題。本樓消防負荷為一級負荷;生活水泵,普通客梯,公共走道照明為二級負荷。本案為兩棟高21層住宅樓,并且有地下車庫、農貿市場、消防、加壓供水系統等。該10/0.4kv變配電室的位置設在混合利用的地下室,設計上考慮:防水淹、防潮、通風,有效提高供電質量和降低損耗;合理設計變配電室面積,并留有一定余地用于維修存放設備空間;以樹狀的方式進行配電室分布設計。本設計是3臺干式變壓器的,為了經濟運行,根據負荷大小的情況自動退出或并上,實現不同時段上供電的經濟負荷投運方式,實現經濟與控制運行上的科學化,同時滿足住宅戶在各個時段的用負荷需求。設計低壓配電系統時應考慮變壓器選擇臺數、主結線運行方式、各臺變壓器運行方式與所帶供電負荷的問題。當其中某一臺變壓器出現故障時,應考慮怎樣切除負荷與分配負荷供電,如何分配一般負荷與重要負荷。同時,應該考慮如何分配季節性負荷和常規負荷,即常規照明負荷、動力負荷、不同季節空調負荷的問題,對于該部分的設計,各個細節都必須認真考慮,多設計幾個方案,反復比較,選擇出最優方案。

(四)弱電系統設計

進入21世紀后,隨著現代化的發展,人類對信息在現代社會中的重要性已經達到共識。信息已不僅是一種時尚,它像空氣、陽光和水一樣,為人們工作、學習和生活所必需。它在當今生活中激勵著各行各業的發展和經濟的增長,并豐富著人們的生活。借助網絡和飛速發展的信息技術,人們可足不出戶而縱覽全球。

弱電系統處理的對象主要是信息,即信息的傳送和控制,其特點是電壓低、電流小、功率小、頻率高。信息是現代住宅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信息的比重隨時代的步伐日益增加。現代住宅建筑中,人們利用信息的傳送與控制,完成彼此之間的通信、交流,同時利用信息的傳輸完成對小區安全及日常生活的管理。通過電話系統、衛星及有線電視系統、信息網絡系統來實現住宅小區的通訊;通過可視對講系統、閉路電視監視系統、小區周界報警系統和電子尋更系統實現住宅小區的安全防范功能;通過三表遠程自動計量系統和機電設備管理等系統來完成住宅小區日常生活的管理。

二、施工過程和電氣安裝工程質量評審應該注意的問題

高層住宅樓電氣系統的設計極為復雜,技術要求高,安裝工程量大而且周期長。因此,必須有一支強有力和非常熟練的工程施工技術隊伍(包括工程師、技術員、技術工人等)。同時,必須加強對這支隊伍的管理,管理的好壞對工程施工影響極大。高層住宅樓電氣系統施工涉及的技術及相關文件資料很多,如本工程的一切設計圖紙(電氣圖紙中系統圖、平面圖、電器設備圖、控制圖、原理圖,各類分項目圖等)、規程規范、設計文件、施工法律依據、配套施工標準圖等等。因此,參加本工程施工的技術人員要詳細分工,實行項目負責制,盡快熟悉本工程的設計圖紙及相關文件、資料。如不明了設計圖紙意圖,或對建設單位的設計和要求不能理解等,要認真地與設計單位的設計人員與建設單位項目代表進行溝通,并確認無誤。

安裝工程質量的檢驗評定,是以國家技術標準作為評價工程質量的標準。正確進行質量評定,可以促使企業保證和提高工程質量。高層住宅樓電氣安裝的質量好壞,是直接影響住宅戶的生活和安全的重要問題。高層住宅樓電氣安裝工程質量檢驗,是按全部分項電氣工程的安裝質量進行檢驗,檢驗其是否按照規范、規程或標準施工,能否達到安全用電要求(不符合處必須全部整改),電氣性能是否符合要求等等。質量檢驗的程序是:先分項工程,再分部工程,最后是單位工程。

三、高層住宅樓電氣工程安裝的竣工驗收

高層住宅樓電氣工程竣工驗收是施工的最后階段,是必須履行的法定手續。通過交工驗收,施工任務宣告完成,可以交付使用。如工程達到合同要求,經驗收后可以解除合同義務,解除施工企業對工程發包單位承擔的經濟和法律責任。所以,建設單位、施工單位、設計單位、政府的職能部門均應高度重視和遵循本驗收程序,共同搞好此驗收工作。

四、小結

筆者對高層住宅電氣系統設計的各個方面與施工的四大過程(施工準備、施工安裝、施工評定、施工驗收)進行了詳細的論述,以期在高層住宅電氣系統設計中對電氣設計者與施工者(單位)做好每項、每一步驟的工作產生一定的指導作用。

參考文獻

1、電氣工程標準規范綜合應用手冊[C].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4

第11篇

關鍵詞: 高層住宅,核心筒 ,住戶, 設計要點

Abstract:The high-rise residential core tube and resident is the key of high-rise residential design, this paper describes in brief and core tube stair, elevator, front room, footpath, casing well and residents of the architecture design points to instruct the high-rise residential buildings scheme and design of construction.

Keywords: high-level residence, the core tube, resident, design essentials

中圖分類號:S61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近年來,為了更好地利用有限的土地資源,高層住宅如雨后春筍般拔地而起。主要由樓梯、電梯組成交通中心的核心筒和圍繞核心筒的住戶設計是高層住宅設計的關鍵?,F在就高層住宅核心筒和住戶建筑設計的一些相關技術設計要點做一些梳理和歸納。

高層住宅是指10層及10層以上的居住建筑(包括首層設置商業服務網點的住宅),其設計包括由樓梯間、電梯間、前室、走道、設備管井組成的核心筒和住戶等內容。

1.樓梯間

1.1樓梯選型

11層及11層以下的單元式住宅可不設封閉樓梯間,但開向樓梯間的戶門應為乙級防火門,且樓梯間應靠外墻,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風。當不能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風時,應按防煙樓梯間的規定設置。11層及11層以下的通廊式住宅、12層至18層的單元式住宅應設封閉樓梯間。 12層及12層以上的通廊式住宅和19層及19層以上的單元式住宅應設防煙樓梯間。

1.2 高層住宅疏散樓梯間設置要點:

18層及18層以下,每層不超過8戶,建筑面積不超過650㎡,且設有一座防煙樓梯間和消防電梯的塔式住宅。18層及18層以下,每個單元設有一座通向屋頂的疏散樓梯,單元之間的樓梯通過屋頂連通。單元與單元之間設有防火墻,戶門為甲級防火門,窗間墻寬度和窗檻墻高度均大于1.2m,且為不燃燒體墻的單元式住宅。 疏散樓梯間的梯段凈寬≥1.1M(墻邊到扶手中心線的凈尺寸);梯步凈寬≥260mm;梯步凈高 ≤175mm;梯步數每段≤18步。普通樓梯基本軸線尺寸:4700mmx2600mm(8x260+2400+200=4680)x(1200x2+200=2600)剪刀樓梯基本軸線尺寸:7100mmx2700mm(17x260+2400+200=7020)x(1200x2+200+100厚中間墻=2700)。 剪刀樓梯間應為防煙樓梯間。剪刀樓梯間的梯段之間應設耐火極限不低于1.0h的不燃燒體隔墻分開,并分別設置前室。塔式住宅確有困難時,可設置一個前室,但兩座樓梯應分別設置加壓送風系統。一個防煙樓梯間可與消防電梯共用一個前室(合用前室)。 若地下地上共用一個樓梯,應在首層出口處將地下地上樓梯用耐火極限≥2.0h隔墻及乙級防火門分隔開,并地下地上的樓梯對外疏散門均應向疏散方向開啟,且門開啟后相互不能影響疏散寬度。 防煙樓梯間前室的面積:住宅≥4.5㎡;與消防電梯合用前室的面積:住宅≥6.0㎡。 樓梯間前室的門應為乙級防火門,標準層門凈寬度不小于900mm,在首層疏散外門的凈寬不小于1100mm(等同樓梯間梯段最小寬度) 高層居住建筑的戶門不應直接開向前室,當確有困難時,部分開向前室的戶門均應為乙級防火門。 樓梯間及其前室的外窗和其他部分的外窗水平間距應≥1.0m。單元式高層住宅每個單元的疏散樓梯應通至屋面。 剪刀樓梯間通至屋面時樓梯的疏散門應通過走道等聯通。

2.電梯

2.1電梯作為高層住宅的主要垂直交通工具,電梯設置臺數的多少,關系到住宅建筑的電梯服務水平和經濟效益。其配置數量應根據建筑層數、每層面積、使用人數、電梯的載重量、速度等主要技術參數和生活水平標準綜合考慮。電梯的配置臺數可以通過公式計算得出,也可以按經驗確定。由于計算過程中,一些系數的取值為經驗或實測數據,其計算結果也只能是近似值。因此為簡化設計,往往按經驗來確定乘客電梯的配置臺數。一般認為,住宅約每60戶配置一臺。12層及12層以上的住宅樓每幢需設不少于2臺電梯。 住宅樓的電梯需滿足無障礙要求,(電梯開門≥800mm,電梯轎廂進深≥1400mm,開間≥1100mm)。并且每單元至少有一部電梯能滿足搬運床墊等大型家具的要求。 電梯廳的深度應滿足無障礙設計要求≥1800mm。若多臺電梯雙側排列,則電梯廳深度應不小于相對最大電梯轎廂深度之和且小于3500mm。

2.2 12層及12層以上的住宅樓需設消防電梯(消防電梯載重量應≥800KG/臺,且從首層到頂層 消防電梯與客梯,其井道及電梯機房均應用耐火極限不低于2.0h的不燃燒體墻隔開,當在隔墻上開門時,應設甲級防火門。 消防電梯前室的面積:住宅≥4.5㎡;與樓梯間合用的消防電梯前室面積:住宅≥6.0㎡。消防電梯前室宜靠外墻設置,在首層到室外的距離不得超過30m。消防電梯前室若直接對外開窗排煙,可開啟外窗的面積不應小于2.0㎡,合用前室不應小于3.0㎡。其開窗與其他部位的開窗水平間距應不小于1.0m。消防電梯前室門口宜設擋水設施。梯井底應設容量不小于2.0立方的排水井。

3.走道

公共走道最小凈寬應滿足無障礙設計要求,不小于1200mm 。長度>20m的內走道(兩端無窗)、長度>30m的走道(只有一端有窗)、長度>60m的走道設機械排煙,排煙井面積依計算所得,參考值0.3m2左右。

4.設備管井

4.1水表井

高層住宅樓采用分區供水方式,一般1-4F為市政管網供水,4F以上每7層一個區,每區一根主管,主管間距通常為300mm。水表采用立式水表,水表間距150mm。按此計算,水表井的尺寸如下:

注:以上尺寸不包括消防立管及減壓閥門的空間,一級減壓閥需占用600mm x 100mm,增加一根消防立管在水表井中長邊方向需增加200~250mm寬。

4.2消火栓

高層住宅樓的合用前室需設一個消火栓,如果有開向該前室的功能房間(不包括管道井),則該合用前室必須 有兩個消火栓。消火栓留洞尺寸:

第12篇

關鍵詞:小高層住宅 鋼筋混凝土 框架結構

中圖分類號:TU241.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一、 小高層鋼筋混凝土結構的住宅的基本結構形式

1、 框架結構框架結構的特點是開間大、靈活性好、抗震性能較好,造價較低,但由于柱截面大于隔墻厚度而造成柱角外凸,影響家具的布置和美觀,有時由于住宅中房間分隔的不規則性又造成柱網的難以布置。

2、框架一剪力墻結構在框架結構中布置一定數量的剪力墻就組成了框架一剪力墻結構。它是小高層住宅中應用比較廣泛的一種主體結構型式。其特點是平面靈活,適用性強,結構合理,能使框架、剪力墻兩種有不同變形性能的抗側力結構很好地協同發揮作用。

3、 大開間剪力墻結構隨著時代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原來建造的小開間剪力墻體系住宅在建筑功能上的局限性變得日益明顯。從強度方面看,小開間結構中墻體的作用不能得到充分的發揮,并且過多的剪力墻布置還會導致較大的地震力,增加工程費用,另外,由于結構自重較大,也增加了基礎的投資,因此,大開間剪力墻應運而生。承重墻的開間達到4.5m~7.5m,進深達到7.5m~1lm,室內一般無承重的橫墻和縱墻,可以按照住戶的不同要求靈活分隔,隨著家庭的變化還可重新布置。 。

二、 小高層住宅鋼筋混凝土結構設計的要點

1、 水平荷載逐漸成為鋼筋混凝土結構設計的控制因素

在低層住宅中,往往是以重力為代表的豎向荷載控制著鋼筋混凝土結構設計;而在小高層住宅中,盡管豎向荷載仍對鋼筋混凝土結構設計產生著重要影響,但水平荷載將成為控制因素。對某一特定建筑來說,豎向荷載大體上是定值;而作為水平荷載的風荷載和地震作用,其數值是隨動力特性的不同而有較大幅度的變化。

2、軸向變形不容忽視

對于采用框架體系或框架一剪力墻體系的小高層住宅,框架中柱的軸壓應力往往大于邊柱的軸壓應力,這就使得中柱的軸向壓縮變形大于邊柱的軸向壓縮變形。當房屋很高時,此種差異軸向變形將會達到很大的數值,其后果相當于連續梁中間支座產生沉陷,使連續梁中間支座處的負彎矩值減小,跨中正彎矩值和端支座負彎矩值增大。

3 、側移成為鋼筋混凝土結構設計的控制指標

與低層住宅不同,結構側移己成為小高層住宅鋼筋混凝土結構設計的關鍵因素。隨著房屋高度的增加,水平荷載下結構的側移變形迅速增大,結構的頂點側移一般與房屋高度H的四次方成正比。在設計小高層住宅時,不僅要求結構具有足夠的強度,而且還要有足夠的抗側移剛度,使結構在水平荷載下產生的側移控制在一定的范圍內。這是因為:①過大的側移會使人不舒服,影響房屋的正常使用。②過大的側移會使隔墻、圍護墻以及它們的高級飾面材料出現裂縫或損壞,也會使電梯軌道變形而導致不能正常運行。③過大的側移會因P一效應使結構產生附加內力,甚至因側移與附加內力的惡性循環導致建筑物的倒塌。

4、 結構平面、豎向布置

為了保證框架結構的抗震安全,結構應具有必要的承載力、剛度、穩定性、延性及耗能等性能。設計中應合理地布置抗側力構件,減少地震作用下的扭轉效應;平面布置宜規則、對稱,并應具有良好的整體性;結構的側向剛度宜均勻變化,豎向抗側力構件的截面尺寸和材料強度宜自下而上逐漸減?。ú粦谕粚油瑫r改變構件的截面尺寸和材料強度),避免抗側力結構的側向剛度和承載力突變。

抗震設計的框架結構,不宜采用單跨框架。如果不可避免的話,可設計為框架-剪力墻結構, 框架結構按抗震設計時,不應采用部分由砌體墻承重之混合形式??蚣芙Y構中的樓、電梯間及局部出屋頂的電梯機房、樓梯間、水箱間等,應采用框架承重,不應采用砌體墻承重。

三、小高層住宅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設計策略

1、 優化設計的方法

當前,在無成熟的優化設計分析軟件的情況下,主要是應用小高層住宅結構分析軟件,采用人工分析進行調整,運用概念設計的方法對不同的結構選型和布置不斷的進行方案分析比較,以獲得比較理想的結構方案,這是在結構設計中最常用的也是最簡單的優選或者說是優化方法。用概念設計的方法所得的方案是較合理、經濟的,雖其費工費時、對設計人員的素質要求較高,但這種依靠設計人員經驗進行人工優化的方法仍是當前所普遍采用的主要方法。對于同一小高層住宅方案,可以有許多不同的結構(包括基礎)布置方案;確定了結構布置的小高層住宅物,即使在同種荷載情況下也存在不同的分析方法;分析過程中設計參數、材料、荷載的取值也不是唯一的;小高層住宅物細部的處理更是不盡相同等等,這些問題目前計算機是無法完全解決的,都需要設計人員自己做出判斷。而判斷只能在結構設計的一般規律指導下,根據工程實踐經驗進行,這便是前面所說的概念設計。因此,概念設計存在于設計師對多種備選方案進行選擇的過程中。

2、 性能分析

對結構體系來說足夠的承載能力和變形能力是兩個同時需要滿足的條件。結合概念設計的理念,對上述兩種結構體系進行對比分析,電算程序可以采用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編制的結構空間有限元分析軟件SATWE。在結構設計中,不僅要求結構具有足夠的承載能力,還要求其有適當的剛度。高層結構的使用功能和安全與其側移的大小密切相關,過大的側向變形會使隔墻、維護墻及其飾面材料出現裂縫或損壞。結構分別按考慮5%的偶然偏心和雙向地震力作用的不利情況計算出各結構體系層間位移角,剪力墻結構小于框剪結構,但均小于規范要求,且富裕量較大,說明兩種結構體系滿足剛度要求。

但就使用性能方面,剪力墻結構由于墻體太多,結構自重大,導致了較大的地震作用,混凝土和鋼材用量也較高;同時也增加了基礎工程的投資,而且限制了建筑上的靈活使用。而框架一剪力墻結構的特點是平面使用靈活,適用性強,結構合理,能使框架、剪力墻兩種有著不同變形性能的抗側力結構很好地協同發揮作用。在水平荷載作用下,具有較純框架和純剪力墻結構更為有利的水平變形曲線。由框架構成自由靈活的使用空間,容易滿足不同建筑功能的要求;同時剪力墻具有相當大的抗側移剛度,從而使框一剪結構具有較好的抗震能力,也大大減少了結構的側移。

四、結語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用戶對住宅的功能提出更高的要求,人們希望建筑物在使用過程中具有更大的靈活性,能夠適應多功能變換的需求。因此,設計單位在拿到開發單位的設計意圖后,應本著經濟美觀,安全適用的原則多為社會設計出更好的產品。

參考文獻: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万载县| 靖州| 永登县| 杂多县| 金山区| 施秉县| 鄂托克旗| 新兴县| 拜泉县| 万载县| 辽阳市| 精河县| 高碑店市| 青州市| 衡山县| 河源市| 景洪市| 玉溪市| 建水县| 万年县| 新宁县| 平江县| 运城市| 城市| 和顺县| 桐梓县| 丽江市| 巴南区| 茶陵县| 汉寿县| 沽源县| 边坝县| 如东县| 屯留县| 城固县| 象州县| 海阳市| 湟中县| 宁明县| 安西县| 青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