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簡愛的現實意義

簡愛的現實意義

時間:2023-06-06 09:00:53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簡愛的現實意義,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第1篇

簡愛這本書稱得上是一本文壇巨著,我一直想讀。這次,我省下零花錢,終于去新華書店把她買回家,細細地讀。讀完后,發現這本書對我的啟發非常大.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簡愛》讀書心得700字范文集錦,但愿對你有借鑒作用!

《簡愛》讀書心得700字范文集錦一

好書似一陣春風,令人心曠神怡;好書似一杯美酒,讓人回味無窮。這個暑假,我讀了一本被薩克雷稱贊為“一位偉大天才的杰作”的好書——《簡·愛》。

《簡·愛》的作者是夏洛蒂·勃朗特,她是一位英國作家。書中的主人公簡·愛就以作者自己為原形,身材矮小,相貌平平。簡·愛父母雙亡,被兇狠的里德舅媽領養,從小遭受舅媽、表姐妹的欺辱,甚至連傭人也不給她好臉色看。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簡·愛,變得堅強,擁有了堅韌的性格。這樣的她,在生活中處處體現出“愛與尊嚴”。夏洛特·勃朗特通過一個孤女一生的故事,反映了當時英國婦女的悲慘處境,也反映了婦女擺脫男子的壓迫和歧視的要求,這在英國文學史上是一個創舉。

讀了這本書,我懂得了追求人格平等是最重要的。簡·愛身為一名孤女,在富有的里德舅媽家中沒有地位,時常遭到欺辱,但她無力反抗。因而,簡·愛非常渴望平等,在勞渥德學校,她對海倫·彭斯說:“當我們無緣無故挨打的時候,我們應該狠狠地回擊;我肯定我們應該回擊——狠狠地回擊,教訓教訓打我們的那個人,叫他永遠不敢再這樣打人。”簡·愛與羅切斯特先生相愛,羅切斯特給予簡·愛無數財寶,而簡·愛只需一顆真心。最后,羅切斯特先生遭遇火災,雙目失明,簡·愛卻不離不棄地照顧他,因為她始終認為人是平等的,無論富有還是貧窮。

在我們生活的世界中,總有富有的人和貧窮的人之分,難道貧窮的人就該受到歧視,富有的人應被仰慕嗎?不!我們生活在一個“地球村”,所有的人都應該平等相待,在人格上是獨立而平等的。即使我很貧窮,也應該抬起頭,做好自己,獲得他人的尊重。就像有些身殘志堅的殘疾人,他們在內心里并不需要人們過多的關心和憐憫,他們能用自己的雙手創造財富,養活自己,有尊嚴地生活,這也是一種追求人格平等的表現。

《簡·愛》真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書.

《簡愛》讀書心得700字范文集錦二

《簡·愛》的主人公生存在一個寄人籬下的生活,從小就承受著與同齡人不一樣的待遇,姨媽的嫌棄,表姐的蔑視,表哥的侮辱和毒打,還有傭人們的為虎作倀……她出生低微、生活道路曲折,卻始終堅持維護獨立人格,追求個性自由、主張人生平等的堅強女性。也許正是因為這一切,煉就了簡〃愛無限的信心和堅強不屈的性格,一種可戰勝的內在人格力量,促使她堅定不移地去追求一種光明的、圣潔的、美好的生活。

過了一段日子,姨媽因為嫌棄簡〃愛太吵,就把她送到勞渥德學校。在學校,饑餓、疾病、精神的多種折磨,沒有使她放棄希望,她終于學有所成,成功應聘到桑菲爾德莊園做家庭教師。

在桑菲爾德莊主——羅切斯特的面前,她從不因為自己是一個地位低賤的'家庭教師而感到自卑,反而認為他們是平等的。也正因為她的正直、高尚、純潔,心靈沒有受到世俗社會的污染,使得羅切斯特為之震撼,并把她看作是一個可以和自己在精神上平等交談的人,并深深地愛上她。

當得知羅切斯特還有一個瘋了的合法妻子時,她拒絕了他的愛。她的愛情觀不摻雜念,她不做金錢的奴隸,不做別人的附庸,她永遠是是獨立的個體。她雖然說要遵守法律和道德的約束,但是從內心更深處來講,簡〃愛意識到自己受了欺騙,她的自尊心受到了戲弄。盡管她深愛著羅切斯特,但道德、法律及她的內心的自尊自愛促使她作出了一個非常理性的決定。在愛情力量的包圍之下,在富裕的生活的誘惑之下,她依然要堅持自己個人的尊嚴,這是簡〃愛最具有精神魅力的地方。

簡〃愛的一生是不斷抗爭的一生,從蓋茨海德莊園到勞渥德學校,從勞渥德學校到桑菲爾德莊園,又從桑菲爾德莊園到荒原莊,她一直都在為自己的自由和幸福抗爭著。

無論在當時的英國,還是如今的現實社會,簡〃愛這種追求個人獨立與幸福的不懈努力的精神值得那些迷失在金錢與權勢的迷宮里的人們反思。

簡〃愛憑著自己的精神力量和對美好動人的愛情的憧憬和向往,才有著前進的勇力和力量。

《簡愛》讀書心得700字范文集錦三

簡愛這本書稱得上是一本文壇巨著,我一直想讀。這次,我省下零花錢,終于去新華書店把她買回家,細細地讀。讀完后,發現這本書對我的啟發非常大。

這里面講了女主人公簡.愛從小失去父母,寄養在舅母家,因受其虐待而萌發反抗意識,進入勞渥德學校。畢業后,來到桑菲爾德莊園當家庭教師,與主人羅切斯特先生互相產生了愛慕之情。后來卻發現羅切斯特早有妻室——一直被囚禁在閣樓里的瘋女人。傷心之余,簡.愛孤身逃離莊園,四處流浪,后因心中一直對羅切斯特念念不忘,重新又回到他身邊。這時莊園已是面目全非,羅切斯特也雙目失明。簡.愛毅然和他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簡.愛長相平常,一無所有,她之所以光彩奪目,就因為她的姿態出現在讀者眼前的。正如主人公說過一句話:“當我無緣無故挨打時我們應該狠狠地回擊……”狠狠地回擊!這便是簡.愛具有的反抗精神,很值得我們學習。在舅媽里德的太太家,在勞渥德學校,在桑菲爾德,在約翰家,簡.愛始終沒有放棄這種反抗精神。簡.愛有著自己的尊嚴,他努力維護自己的尊嚴,簡.愛勇敢前進,值得我們學習。

這段話給我的印象最深:你以為,就因為我貧窮、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沒有靈魂作文人網,也沒有心嗎?——你錯了!我跟你一樣有靈魂——也同樣有一顆心!要是上帝給予我一點美貌、大量財富的話,我也會讓你難以離開我,就像我現在難以離開你一樣。我現在不是用習俗、常規、甚至也不是用血肉之軀跟你講話——這是我的心靈跟你的心靈說話,就好像我們都已經離開人世,兩人一同站在上帝面前,彼此平等——就像我們本來就是的那樣!”

在生活中我們經過了很多事比如:在農村中有一個小女孩來城市里上學,她的母親要來,可這個小女孩很不好意思,絕的自己沒錢,小朋友會笑話她。

這樣做是不對的,因為在生活當中人生來有些東西不能決定的比如:你長得漂不漂亮?有沒有錢?但是,人的靈魂是相等的,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只有努力地拼搏才能有一個美好的未來。

《簡愛》讀書心得700字范文集錦四

逃避世俗的煩惱,往往無需一城一闕,不過房間一隅,一杯香茗,一盞小燈,于是,便可以屏蔽整個世界,盡情地在書海暢游。

自從第一幕,我的視線便緊緊地跟隨著簡·愛。那個貧窮但不卑微的女子,終以她弱小的身軀,越過封建專橫的墻,平等地與所有人一樣站在上帝的腳下。

當簡愛用清晰的聲音宣示自己的尊嚴時,像一棵樹,筆直地站立在這無盡的黑暗中,不倨傲,也不卑微。當風起云涌之際,她如樹般傲立,靜看風起的方向,無所畏懼。

或許是因為長大的緣故,柜子里的娃娃玩具總是飽受我的冷落。這天,我整理柜子的時候,看見了她們,那兩個在陰暗的角落,滿臉灰塵,失去往昔華麗的娃娃。我厭惡地瞥了她們一眼。這過時的娃娃與房間華麗的裝潢真是格格不入!

我嫌棄地拎著娃娃的頭發正要扔掉,媽媽卻阻止了我。

“你要記住,人有尊嚴,娃娃也有尊嚴,一切都是平等的!娃娃雖然普通,但并不卑微,知道了嗎?”媽媽一邊仔細地用沐浴露泡水給娃娃洗澡,一邊慈愛地教育我。

望著眼前的娃娃,簡·愛所說的話在我腦海里不斷地閃現。平等!是的。一切都是平等的!

“媽,我懂了。”我慎重地點了點頭。

媽媽盈盈一笑。

的確,縱使我們滿身的缺點和瑕疵,縱使我們不美,但我們的靈魂都是一樣的,我們都是平等的。我總是怨天尤人,現在才發現其實我一直忽視了別人的感受。雖然,只是兩個娃娃。不!她們在我的眼里已不再只是兩個娃娃,而是兩個有尊嚴的生命!

我摯愛櫻花。不是因為它有多么絢爛。而是因為它最迷人的時候,不是在花開爛漫時分,而是凋零時,紛紛揚揚的花瓣褪去華麗色彩,優雅地回歸大地,平靜而坦然,不帶走一絲眷戀。它有尊嚴的存在感,讓無數人為之傾心。

靈魂像樹一般便好,與云共舞,與風相依。因為尊嚴,因為平等。

《簡愛》讀書心得700字范文集錦五

夏洛蒂。勃朗特的《簡。愛》是一本可以讓人從小讀到大的書,但年少時和長大后的感觸有所不同,閱讀角度也有所不同。

聽說,很多女讀者都被《簡.愛》感動過、流過淚。因為簡.愛是一個灰姑娘的人生經歷。她出生卑微,家境貧寒,小時候常常在蓋茲海德府被打罵,但她沒有可以傾訴的對象,只能忍著;長大后,她琴棋書畫樣樣精通,所以給羅切斯特家做家庭教師。一方面,她追求自己的幸福,不甘心命運的安排;另一方面,她又在捍衛自己的人格和尊嚴。這個故事可以說是一個灰姑娘的奮斗史。

這本小說頌揚的是一種女性自立自強的精神。無論怎么看,它都有強烈的現實意義

第一章,不過,我也會想方設法尋找自己的樂趣。客廳隔壁是一個小小的早餐室,一側有個書架,那里藏著我在蓋茲海德府不多的快樂。現在,我就悄悄溜了進去,在書架上特意挑出本帶很多插圖的書,然后很靈巧的爬上窗臺,縮起雙腳,像土耳其人那樣盤腿坐好,再將紅窗簾拉得差不多合攏后隱藏在這里。多么難得的片刻時光啊!既可以避免陰冷雨天的侵襲,又不用遭受里德一家的干擾和打罵,這簡直是我最歡樂的時光啦!連在窗臺上看一本書都是一種最歡樂的時光,那簡.愛的自由肯定很少,那一點的自由都可以滿足。

長大后的簡,去了羅切斯特先生家做家庭教師。漸漸地羅切斯特和簡相愛了,但是,在婚禮那天,一個律師竟然說羅切斯特還有一個患有精神病的妻子。簡受了欺騙,于是便離開,四處流浪,在馬車上丟了包袱,錢也將用盡,只能乞討,在一個雨天,一個好人家收留了簡,簡這才暫時安頓在那里,然后為村子里的小孩教學,但最后他又回到了羅切斯特的身邊。

簡.愛她的經歷無奇不有,我與她相比,簡直是幸福多了,簡.愛的事跡讓我深有感觸,以后無論有多苦多難,我都要向簡.愛一樣頑強地走下去!

第2篇

關鍵詞:《鶯鶯傳》;鶯鶯之苦;情理沖突;“男主女從”

唐傳奇《鶯鶯傳》講述了一個時代與性格雙重作用下的感情悲劇,也極大地激發了人們化悲為喜、化離為合的補恨情結,但由于《鶯鶯傳》其自傳性質,故事于男主人公張生的行為和心理方面展開,使得我們只能通過張生的眼睛看到鶯鶯的行動和情感態度變化,而失卻了對鶯鶯內心豐富世界的考察。在這樣的一個悲劇中,鶯鶯的感情有著自己的流變軌跡,這也使鶯鶯的形象極具生命力,而不是概念化的“尤物”和“禍水”。從這個角度出發,鶯鶯遭際的苦楚和內心的隱痛就成為了本文探討的重點,以“鶯鶯之苦”為中心,本文試圖梳理鶯鶯心靈變化的文本表現脈絡,同時分析鶯鶯不同階段種種心理的緣由,從而揭示出背后更深層的心理文化根源。

一、知身苦之表,探心苦之里

所謂“所有性格學的研究,一直都是由外向內的”①,自文本可析,鶯鶯之苦分兩重,這二重之苦以其遭際苦楚,也即“身苦”為表;內心痛苦,也即“心苦”為里。縱觀文本,鶯鶯遭逢“兵亂-請宴-詞挑-佳期-赴京-返蒲-訣別-發書-求見”一系列事件,許身許心后仍見棄,其傷痛之深不言而喻,可連鶯鶯自己都感嘆:“始亂之,終棄之,固其宜矣”,這就讓我們不得不從行為去探尋鶯鶯的內心,弄清其思維脈絡。

(一)鶯鶯心理豐富性的展現開啟于張生之出現

鶯鶯的心苦隨著她人生際遇的變化有一個不斷升級的層次性表現。遇見張生之前,依紅娘語:“崔之貞慎自保,雖所尊不可以非語犯之,下人之謀,固難入矣。然而善屬文,往往沉吟章句,怨慕者久之。”可看出少女懷春的鶯鶯自有其可愛之處,她細膩而多感,苦于詩文中風花雪月,同時又充滿了對大好時光下愛情的憧憬與想象,所以她對愛情有著最本真的朦朧渴求;鶯鶯同張生一樣,是個雅好詩文之人,從小接受的禮教節制使她有著貞慎自保的一面,出場時“常服B容,不加新飾,垂鬟接黛,雙臉銷紅而已”,她不施粉黛的避嫌,心無雜念的赴席給人留下極深的印象,同時她的美不光體現在“顏色艷異,光輝動人”的外表,亦體現于她端莊得體的嫻靜,外表與德行之美在皮猶在骨,也頗合乎“內秉堅孤,非禮不可入”之張生審美。少女鶯鶯此間朦朧“心苦”,便躍然于紙上,給人留下琢磨的空間。

鶯鶯自遇見張生,自是遇見愛情,但由此開始,掙扎與痛苦接踵而至,孤獨與憂愁相伴相生:她在愛情迎拒中矛盾,欲海翻騰中沉淪,情理拉扯中不得解脫。情和理,愛和拒,不斷撕扯著鶯鶯的內心,鶯鶯在這二重矛盾中苦不堪言。

張生“一席間,幾不自持”,“問其年紀”,“以詞導之”,企圖得佳人一應時,被報以 “不對”的冷遇,使得張生只好“終席而罷”,因此有《春詞》之挑,鶯鶯若是真不愿理會張生,大可言辭清楚地回絕,但這時她卻以彩箋作《明月三五夜》之約,使用彩箋將這小女子的心思提示得再明顯不過了,若是注意上了此人,必定是處處留心,體現在小處、細微處做文章的機心與巧意,這是女子再正常不過的心態,鶯鶯畢竟是按捺不住內心的情感了的,在未遇到“性溫貌,美風容”的張生之前,她被章句中悲歡離合、陰晴圓缺所動容,同時又善于寫詩章,所以其情感的敏銳度也由此可見一斑。而詞挑的熱切與私會的冷漠構成了巨大的反差,鶯鶯鏗鏘有力、擲地有聲地大斥張生“不義、不詳、不誠”;談及自己,則滿篇皆是“禮”,可謂不失“發乎情,止乎禮”的儒家道統了,言畢,翻然而逝,留下一個丈二摸不著頭腦的張生,心存愧悔而羞愧絕望,就此作罷。正因為她是鶯鶯,所以她絕不愿意將名節輕覷,她第一次較大的心靈掙扎,結果卻是違背自己真實情感的“責生”。據后來信中回憶:“婢仆見誘,遂致私誠,兒女之心,不能自固。君子有援琴之挑,鄙人無投梭之拒。”也可看出,鶯鶯的動情如暗火持續不斷,而愛的發生就是不理會那些外在約束而徑直燃燒的。

數夕的時間空白之后,鶯鶯做出了“自薦枕席”一舉,看似極為突兀,可是我們并不難發現,時間的空白對應的其實是鶯鶯心理的巨大動蕩,其個中滋味,當然需要默默揣摩。她感到了疼痛,在心口下和大腦中掙扎,此時理智一直試圖修繕和挽回局面;但疼痛抓心,野獸般撕扯著鶯鶯。正是因為鶯鶯極清楚張生是個對“禮義之責”羞愧難當以致絕望的人,所以她更心焦于愛情行將失落的恐懼,而這種愛情,正是在絕望一次、消失一次、一度死去的隱憂之中煥發出勃勃生機,使人重新用盡一切辦法抓住它,于是鶯鶯“自薦”便又顯得順理成章。鶯鶯對張生的愛意,從她真正決定正視的瞬間和性聯系到了一起,對于鶯鶯來說,許身便是許心,而在許身瞬間,她便清醒地認識到了自己行為的失當,在禮教之中,她作為女子無法自由,而她在愛里又好不容易任性了一回,但她意識到這任性是絕對不正確的舉動,所以她的“我不可奈何矣,因欲就成之”,她的“愁艷幽邃”則成為對自己最殘酷的懲罰。鶯鶯的愛有著極溫柔含蓄的一面,又有O剛直清醒的一面,這剛直近乎不留退路了,這清醒又伴隨著不留退路,合在一起,不斷鞭打著鶯鶯的心。

(二)“自薦”加劇了無聲沉默,沉默暗涌著無盡掙扎

由于鶯鶯的既自知又情難自控,以至于沉默良久,不見言語,只見行動。她在自我否定中徘徊,對自己的內心一遍遍地審問,同時也不斷戕伐著自我。從而有了張生所見的“崔氏嬌啼宛轉,紅娘又捧之而去,終夕無一言”與“淚光熒熒然,猶瑩于茵席而已”。張生此時還恍若夢中,哪里意識得到鶯鶯內心的酸苦;同時鶯鶯前后態度的反差過大,也著實讓張生疑惑不解,將會使張生對鶯鶯的理解蒙上一層陰影,不光是有惑于鶯鶯對自己是否是真情而非,也更惑于鶯鶯之品行。所以從這個層面上來說,自獻的佳期在成為全文的同時,又預示了劇情經此一波必然急轉直下,崔張愛情自此必將走向低谷而離散。性是“一種需要和欲望的交易;是一種被人喜愛、需要、向往、成為他人生活最重要的事的需要;是人對他人吸引力的標準;是建立親密關系的途徑”②,雖說是愛情的一部分,可是男女應當是在中相互生成與給予,從而使對方成為具有精神內涵的獨立個體,但我們在《鶯鶯傳》的描寫中卻難見兩人相互生成的過程。情愛帶給他們的錯覺和自身的性格使他們放棄了處于這段關系中應做到的改易與轉化,這使得他們關于愛的嘗試,最終落于失敗。

感情初起時的憂郁早已埋下種子,他們的情愛淺薄如蒲,在日久相處,生活的萬般無奈下就更體現出來。張生赴京、返蒲又西去的過程中,與鶯鶯的分分合合早已注定,新的情況是鶯鶯在與愛人的不斷別離,可別離帶來的則是更深一層的自我責問,人聲鼎沸中更沉默的無言。她認清這段感情將既得不到張生的理解,也得不到家人的認同,更抵不住社會輿論的議論紛紛,事已至此,多說無益,故面對張生,她雖深愛有之,卻不得不強迫自己壓制住真心。張生求文時,她“未嘗以詞繼之”;張生求曲時,她又“終不復鼓矣”;張生“愁嘆于側”,她則“陰將知訣矣”,此時此刻鶯鶯的境況從現實和心靈上都是孤苦的,不僅孤苦,而且無告;不僅無告,而且無慰;不僅無慰,于張生的態度與行為,她不可不謂失望而無奈,因為自“自獻”之后,張生再沒有提過婚姻一事。情的部分如此這般確不為過,但婚姻畢竟是禮的組成部分--非媒不娶,所以鶯鶯對于張生的“始亂終棄”,是從情感上和禮教上的雙方面自我認同,使她始突破禮教和自我的雙重突圍之后,終又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二、鶯鶯之苦引發對女性婚戀角色的思考

崔張故事的流傳,他們的“佳話”,還是因為才子佳人、琴挑戶窺之故。不管是從文本內部展示的時人之議論,還是后人演繹之補恨而言,這始終都是一個對女性而言觸目傷心的悲劇,鶯鶯之苦因而在她的無聲處更有生命力,所謂“震耳欲聾的沉默”大抵如此。此一種難言的隱苦使她的形象頗具藝術魅力,帶給人更深的思考空間。

(一)女性自我言說空間的匱乏令人無奈

自我陳述的缺失在上文的敘述中可見,皆是“紅娘說”“張生見”,哪里有鶯鶯自我言明的空間?鶯鶯的不能言說之苦,使她成為《簡愛》中“閣樓上的瘋女人”一般的存在。未與張生暗合時,她是一個審慎自貞的女子,立場堅定而又言辭鋒利,她的沒有失貞意味著她還有些微言說自我的可能,但在“自薦枕席”之后,她更多表現為無語凝噎式的愁苦,這是因為她知道自己的被張生獲得就意味著復被拋棄的輕而易舉,所以她不自言,作為一個女子,眼下這種境況,即使自陳也會被戲弄曲解,一樣難逃受人非議。這種輿論的明顯傾斜是因為“男權文化的道德天平永遠都是傾斜的”③。“男主女從”的倫理秩序下,男子可以肆無忌憚地,而男子的情動就在這種環境下顯得頗為可貴,鶯鶯在“自薦枕席”中的主動姿態為她帶來的是完全不同于男性的評價話語,即“自獻----禍水”的設定思路,“婚”與“戀”的不對等就更被凸顯出來,男子主導的思路使得女子的主動成為一種異質存在,這一慣性思維注定鶯鶯在男權社會中被規范,被評價,被污蔑,被輕視。至少文本中所顯示出來的是,女人,最后終將被公式化地理解為失意男性鏡花水月式的心理補償、雖才貌情三全卻極可能迷惑男性的紅顏禍水,以及無獲壯美的人生價值而只能依附男子的工具性存在。

由此想來,愛,不光對鶯鶯,對那時的女子來說都是難的。鶯鶯之苦,她腦海中的情理搏斗,并非通常意義上的意念之對立,而是在二元對立的價值觀中,代表真、對、善的所謂理性勢力對代表假、錯、惡的情感因素的一次撲殺。最為可嘆的是,鶯鶯正是在情禮掙扎中慢慢消弭自身從心里煥發本就弱小無緣的情感而更多向男性所崇尚的強大倫理價值靠攏,這種男權意識是如此有力,以至于鶯鶯無時無刻不在本能似的回歸道德自省,她自動將自己縛在了以男性規范建立起來的恥辱柱上,也就向我們昭示了男權社會中“男主女從”的天經地義、不言自明對女性自由地追求愛情來說是一種怎樣強大的壓迫與伐害,更加突出了《鶯鶯傳》成為一個“女性自獻”悲劇的現實意義。

(二)女性寬厚圓融的大智慧令人動容

女子實則是頗有決斷力而又頗具恒心的,鶯鶯令人可敬之處在于其心地依然一直純善如初,卻又在不斷成長中逐漸意識到,在男女關系中必須明晰自己的行為邊界。在承受現實巨大壓力之下,張生“文戰不勝”之時懷著眷戀之情給鶯鶯寫信,鶯鶯即使是飽受相思之苦,也自知再不可能重回故事最初,于是在回信里千叮嚀萬囑咐:“千萬珍重!春風多厲,強飯為嘉。慎言自保,無以鄙為深念。”這“千萬珍重”反復說了有三遍之多,正是在鶯鶯認清二人結局的前提下,仍心有柔軟,千言萬語化作重重囑托,措辭含蓄卻情義自溢,深厚綿長的情意之表現。當最后鶯鶯婚后謝絕張生求見時,兩首小詩則使鶯鶯超拔出先前的少女形象,呈現出足夠的分別、判斷、處置能力,豐富了人們對她的理解和認知。此處化用前人詩句自然天成,有“為伊消得人憔悴”的一往深情之回憶,又有“滿目山河空念遠,不如憐取眼前人”的豁達;既是哀婉的自陳自述,又不乏彬彬有禮地示威,同時勸張生珍惜眼前之人,都體現了鶯鶯在經歷過“自獻之羞”的心靈隱痛后,已然認清并處置好自己的內心,去清醒地承受往日痛苦。這種善良與偉大,乃變作一種千帆過盡之后徹底了悟的放下;而這種告慰,也是在“男主女從”的傳統兩性關系模式下無聲的嘆息。

《鶯鶯傳》蘊含著這個民族久遠文化倫理痼疾的印記,兩性關系中的“氏族門閥”、“功名富貴”、“情理沖突”④種種悲辛,同時又借鶯鶯之無言到有言,更熱誠而冷靜地提醒我們思考此時代下婚戀之永恒奧秘--真摯永恒的愛與生活,并非一方依附、受制于另一方,而是彼此共享一種心靈豐富的可能性。

注釋:

① [瑞士]卡爾?古斯塔夫?榮格.《探索心靈奧秘的現代人》,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87年版,第71頁.

② 李銀河.《性的問題》,內蒙古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第4頁.

③ 趙琳.《唐傳奇悲劇新探》,求是學刊,2004年第4期,第109頁.

④ 陳寅恪.《元白詩箋證稿》,北京:三聯書店,2001:115.

參考文獻:

[1]李宗芳.唐人傳奇[M].中華書局,1985年版.

[2]陳寅恪.元白詩箋證稿[M].北京:三聯書店,2001.

[3]魯迅.中國小說史略[M].東方出版社,1996年版.

[4]劉敬圻.明清小說補論(增訂本)[M].北方文藝出版社,2016年版.

[5]李銀河.性的問題[M].內蒙古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

[6] [瑞士]卡爾?古斯塔夫?榮格.探索心`奧秘的現代人[M].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87年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太白县| 青河县| 昆山市| 南皮县| 防城港市| 黎平县| 舒兰市| 绵竹市| 榆社县| 丹江口市| 塔城市| 长兴县| 汤阴县| 乌兰县| 蒙城县| 渝北区| 阿坝| 孙吴县| 沁阳市| 天峨县| 安宁市| 黄陵县| 那曲县| 旬阳县| 岑巩县| 海门市| 林芝县| 黔西县| 韶关市| 平原县| 遂昌县| 邯郸市| 墨脱县| 福州市| 忻州市| 西宁市| 合山市| 平山县| 仁布县| 民和| 贞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