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初中男生教育

初中男生教育

時間:2023-06-06 09:00:29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初中男生教育,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初中男生教育

第1篇

【關鍵詞】初中男生;歌唱;性別;變聲期

一、國外研究現狀

男性唱歌在國外似乎一直都不被鼓勵和支持,在中學合唱團招募男成員非常困難,這可能是因為其對男子氣慨有了強烈的認知,歌唱對于他們而言是女性風格的做為,他們的消極態度與變聲期也有關系。

(一)性別定型

Hall(2005)Tibbetts(1975)Welch、Sergeant& White(1997)發現,男性對唱歌的負面態度在五歲之前就形成了,在接受正規教育時就表現出了男性化和女性化的差異,甚至在兩歲就已經開始對唱歌持拒絕態度;Gates(1989)和Swanson(1984)調查顯示,中學合唱團的女性成員已經超過男性的一半;Swanson(1984)Castelli(1986)、Gates(1989)、Gastler、Koza和Mizener(1993)Phillips(1995)也發現,中學男生不喜歡唱歌,拒絕歌唱,他們認為唱歌這件事情不酷,因此為學校合唱團招募男成員已經成為一個嚴峻的難題;B. Gasder(1993)調查了55個兒童合唱團,發現女孩和男孩的比例為2:1,在此之前Gates (1989)在中學樂團的調查中得出了5:2的驚人比例;1988年,美國教育統計中心做了一項調查,只有23%的七、八年級學生參與合唱活動,Mizener在1993年的調查中發現這個數據已經下降到12%,如果這些數據準確無誤,那么就意味著當時只有3.3%的男生參與歌唱活動,他們不愿意被人嘲笑參與到一個女性風格的活動當中;Moira Szabo(1999)認為,中學男生不參與歌唱活動一方面是不受父母的支持,另一方面則是他和他們的父母都認為唱歌屬于女性活動,由此可見這是一個歷史性的偏見,Koza(1990,1993)提出,音樂在一些家長們心中是柔軟的,懦弱的,甚至是娘娘腔的,關于歌唱和音樂,女孩在這方面的興趣顯得更加理所應當;Harold、Eccles、Yoon,、Aberback,、Freedman-Doan(1991)調查發現男孩在體育上的興趣得到家長更多的鼓勵,而對于女孩則更加鼓勵學習音樂;Kennedy(2002)調查研究了初中男生在合唱團的參與情況,她采訪調查了八、九年級的歌唱情況,她發現男生們仍然不享受歌唱。研究證明,同伴的影響可以幫助男生們克服加入合唱團的障礙,她發現了積極的一面,男孩們在歌唱時會為自己的能力和音樂家的向往感到自豪;Harrison (2007)翻閱了1916-2005年的研究,發現不論是小男孩還是成年男性對唱歌的興趣都不大,他們都喜歡選擇比較陽剛的樂器,男性對歌唱的守舊古板印象限制了他們對音樂的選擇。

(二)變聲期

Swanson (1984)認為男孩變聲期是青春期重要的、微妙的經歷,認真對待敏感的他們;Castelli(1986)提出,變聲期是男生退出合唱團的主要原因;Gates (1989)發現,六年級男生對歌唱的興趣顯著下降,性別鑒定、網絡教育、社會期望、變聲期是合唱團招募男成員的主要障礙;Killian(1997)重申了男生變聲期聲樂教學的重要性,這對音樂教育工作者的能力也有了更高的要求;Moira Szabo(1999)提出,應該讓男生在變聲期間意識到自己音域的變化,順應自然的發展,如果能在小學期間就培養他們對唱歌積極的態度,會大大激發他們的歌唱興趣;Shawn Taylor(2009)提出在男孩的聲音不斷在變化,變聲期間很多變化不可預測,老師們需要適應這種變化,選擇適合其聲音的音樂,用充足的資源應對這種變化,讓男生們在合唱中找到真實的聲音。

由此可見,國外關于初中男生歌唱認知有大量的研究,關于變聲期國內也有很多學者關注,但關于歌唱的性別定型我們就并沒有明確的研究成果,我們可以根據中國音樂教育的實際情況學習、借鑒國外的研究成果。

二、國內研究現狀

相比于國外學者的研究,國內學者關于男性唱歌認知的成果甚少,基本都是從專業角度去探討唱歌這件事本身,而中西方生活方式、文化環境、價值觀不同,關于國內初中男生對唱歌的認知值得進一步討論。

孫仲瑜指出,初中階段正值學生變聲期,男生們因為變聲的緣故會覺得自己聲音很難聽,不愿意唱歌,這個階段是人一生中聲音最尷尬的時期,沙啞、粗拙,聲帶不能保持平衡,變聲期沒過渡好,對唱歌的興趣也會消退;駱碧華認為,變聲期的學生身體發育給心理也帶來不少變化,盲目的成熟、激動、大聲喧嘩,非常容易傷害聲帶,教師要耐心地引導,用優美的音樂感染他們;杜磊(1987)指出,處于變聲期的學生很迷茫,他們大多都不知道變聲是怎么一回事,教師一方面要讓學生了解這個生理現象,另一方面要在音樂課時鼓勵學生,不要讓自然的生理變化給他們帶來不必要的自卑;郭彪、郟國瑜指出,變聲期聲帶長期處于充血狀態,喉部氣管同時在迅速增長,各種肌肉出現不協調現象,很多男生聲帶反應遲鈍、音域變窄,一般只有一個八度左右(b―c2),聲音的不舒適會減退其對歌唱的熱情;郭煉研究發現,由于初中生處在特殊的年齡段,此時的生理變化和心理變化給組建合唱團帶來許多困難,由于國民生活質量的提高,很多孩子性成熟提前,變聲期也隨之提前,加上這個年齡段的心理特點,很多孩子變得不聽話,男生本來適合歌唱的就不多,再去掉一些叛逆不愿意參與的,合唱團能選擇的所剩無幾,加上“應試教育”的壓力,老師、家長雙向夾擊,很多學生不愿意或者不敢在課余時間參加音樂活動,削弱了音樂興趣;朱小義說,初中男生在變聲期間嗓音變化明顯,聲帶一般加長6~10毫米,音高降低一個八度,此時錯誤的發聲方式會讓他們失去對唱歌的自信;孫茴指出,我國中學合唱團普遍存在“陰盛陽衰”的情況,男生歌唱的有利因素為:變聲期喉結增大,聲音變粗,男生喜歡參加體育活動,肺活量比較大,喜歡挑戰,在期間男生的聲帶容易閉合不全,并且很少有男生從小接觸音樂,表現作品會弱一些,再加上天性比女生好動,在聲樂教學上要比女生困難許多。

我國關于初中男生歌唱的研究基本停留在渡過變聲期、正確發聲的階段,忽視了男生歌唱態度的歸因,正如很多人認為舞蹈更適合女孩一樣,男生歌唱一直受到多方面的言論、思想壓力。作為教育者,我們不僅要關注初中男生變聲期問題,更要從心理上讓其認可男性歌唱的魅力,從而積極地、自然地歌唱。

參考文獻:

[1]Warzecha.M,(2013).Boys’Perceptions of Singing: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Music Education,32(1),43-51.

[2]孫仲瑜.變聲期青少年的歌唱訓練[J].教育科研情況交流,1983,(01).

第2篇

上海市第八中學校長盧起升提出,為了探索男孩教育,設想將學校試點轉型為男子中學。上海市教委正式批準了上海市第八中學開設“上海市男子高中基地實驗班”項目,這顯示了有關職能部門對于教育改革的熱情支持和科學的態度。

國內不少學者提出男孩危機(如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孫云曉博士),他們通過數據證實:與女孩相比,男孩在學業、體質、心理發展和社會適應中出現了更嚴重的成長危機。是不是男孩不適合接受學校教育?或者是當今的學校教育對于他們的要求太過苛刻?如何教育男孩?這些都成為教育實踐中的教師、學生、家長討論的熱點,然而教育理論界卻至今幾乎沒有給出深刻的探索和思考。

江蘇省政協副主席、民進江蘇省委會主委、南京師范大學副校長朱曉進注意到了大學校園男女生比例嚴重失調的問題,為了緩解男生的壓力,在2016屆政協會議提出男生推遲兩年入學的提案。

以上的現實都引發了本校對“男孩教育”的關注。2014-2015學年初一和初二期末考試中,女生均分均遠遠高于男生;近三年,男生在體能上從爆發力到耐力均呈逐年下降的趨勢;男生常見疾病的發病率逐年增加;“問題”男生比例也遠高于女生……再從家長和教師中的調查發現,越來越多的家長和老師感覺到男孩沒有男孩該有的樣子。

所以,探索男孩教育方法,創設男孩教育課程,為中國社會發展培養“強健厚德,睿智尚美”的優秀的男孩,必然成為課改和學校教育的基本責任。

一、目標定位

初中男孩對自己的期待是怎樣的?通過對全校范圍的男生進行問卷調查,進入男生期待的優秀品質前八項的是:敢于擔當、心胸寬廣、睿智果敢、勇于超越自我、富有理想、樂觀積極、勇敢冷靜、有執行力。我們又對學校女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女生認為初中男孩應該具備的優秀品質前八項是:儒雅紳士風度、敢于擔當、心胸寬廣、勇敢冷靜、有執行力、睿智果敢 、富有理想。通過對比發現男生和女生所認為的男孩應該具備的優秀品質非常相似。而他們都同時忽略了強健的體魄,由此反思男生身體素質的下降,除了各種外在因素外,自身的關注程度也是重要的原因。

結合男孩對自己的期待及男孩在未來國家建設過程中應該承擔的責任,初步把初中男孩教育的培養目標設定為:國際的視野,強健的體魄,不屈的意志,睿智果敢的思維品質,志存高遠的理想,深邃的思想,探索的精神,深刻的社會責任感和擔當,紳士的風度,關愛的能力。最終簡化成“強健厚德,睿智尚美”八個字。

二、課程開發

初中男孩教育的目標確定下來后,通過何種途徑來達成目標呢?對于學校而言主要是開發男孩教育相關的課程并予以過程的支撐,不斷反思和改進課程設置及課程內容,最后通過課程評價來測定目標的達成度。

(一)男孩教育課程之學校教育課程的開發

1.組建男孩教育實驗班,開發男孩教育系統課程

男孩教育是一項課改實驗項目,在沒有成熟之前,最佳方案是選取一個男孩群體進行前期實驗,為普及男孩教育作先行研究。在這樣的背景下,通過招募自愿參與男孩教育課改項目的同學,招募期待改進自己的男孩,組建一個男孩教育實驗班進行男孩教育改革試驗。

男孩教育試驗班在此背景下成立了,班級29位同學來自初一各行政班級,都積極參與男孩教育試驗項目,都想讓自己變得更好。對這批男孩進行問卷調查“我有哪些不足”,據統計,男孩們普遍覺得自己不夠自信,身體不夠強健,不能專注做事,意志不夠堅定,動手能力較差,協作能力不足,閱讀量少,藝術修養不夠。男孩們直面自己的不足,并期待在這些方面可以有所進步。在對男孩進行“我想參與的課程”調查時,位列前五項的是探索實驗課程、素質拓展課程、表達訓練課程、外出參觀實踐課程和閱讀課程。根據男孩們的需求,加上前期對男孩培養目標的設定,初步給男孩班增設了以下課程進行男孩教育的課程實驗。主要在人文素養、科技素養、思維素養、身體素質、審美能力等方面的培養上,根據男生的特點設計相應的課程。設定以下幾類課程:

素質拓展課程。素質拓展課程囊括體能訓練、球類活動、團隊協作、意志力培訓等內容,主要目的是培養男孩強健的體魄、堅定的意志和團隊合作的能力。

探索實驗課程。男孩天生對單調的識記課程及需要長時間保持一個坐姿的課堂無法堅持到底,通過創設動手性強開拓思維的操作性課程,滿足男孩需求的同時,激發男孩探索的欲望,拓展男孩動手的能力,培養男孩創新的精神。

藝術與人生課程。此課程將藝術欣賞與人生思考相結合,培養學生對美的欣賞和鑒別能力,提高學生藝術和人生修養。

品味書香課程。這門課程通過指導學生深度閱讀,培養學生讀好書的習慣。經閱讀研究發現,10周歲以后,男女閱讀興趣開始分化,男孩喜歡幻想性的歷史故事或者紀實性內容。由此,可在閱讀教學實踐中做到“因性施教”。通過指導男生閱讀促進男孩身心發展的各類書籍,豐富男孩的內心世界,擴大男孩的視野,培養書卷的氣質,縝密的思維和高尚的情操,促進男孩全方面的發展。

演講與口才課程。通過口才訓練,培養男孩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

第3篇

【關鍵詞】 初中;男子舞蹈;校本課程;開發原則;策略

根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的規定:“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除國家課程外,地方和學校自主開發的課程應占有一定比例。”學校課程開發(即“校本課程”)是指在學校現場發生并展開的,以國家和地方制定的課程綱要的基本精神為指導,依據學校自身的性質、特點、條件及可利用和開發的資源,由學校成員自愿、自主、獨立或跟校外團體或個人合作開展的旨在滿足學校所有學生學習需求的一切形式的課程開發活動,是一個持續和動態的課程改進過程。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下,筆者根據所在學校的實際情況,通過對以男子舞蹈為主題的校本課程開發實踐的研究,旨在尋找一條適合針對男子舞蹈教學的有效策略。

一、初中男子舞蹈校本課程開發實施的意義

1、提高男生自身修養,使其表達方式多樣化

舞蹈具有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藝術內涵,是實施美育最主要的途徑。舞蹈界有一種說法:“學舞先學做人”。這概括了舞蹈的全體文化內涵,對舞蹈者的人格及文化素質品位提出了極高的要求。經過幾百年來世界各優秀民族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的積淀,舞蹈所體現的不僅是舞蹈形式本身,而是一種厚重的人文文化,它被看作是舞蹈者心靈深處最真實的傾訴,粗俗而丑陋的心靈無論如何也跳不出優美而能震撼人心的舞蹈來。因此,在學校男子舞蹈教學,有助于提高男生的文化修養,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另外,初中男同學們的內心還是比較豐富的,只是表達的方式很欠缺,舞蹈可以成為他們表達的一種方式。尤其對于性格內向不善于表達的男生,開展舞蹈教學有利于豐富其表達方式。

2、培養男生的禮儀氣質和鑒賞能力

舞蹈不僅可以讓男生欣賞到優美的舞曲,還可以在優美的舞蹈動作中領會人體的形體美和動作美,以此來促進男生對美的認識和自我審美的正確形成,提高鑒賞能力。舞蹈練習中,要求男生保持一個良好的身體姿態,培養正確端莊的體態,長此以往,不僅能夠矯正在長時間學習生活中形成的不良身體姿態,如走路低頭、含胸、弓背或挺腹等,還能夠使學生們的心靈和情操得到陶冶和凈化,精神緊張得以排除,身心得到協調發展。人的精神面貌和氣質修養都會有所改善和提高。

3、促進男生的身體健康

在緊張的學習之余,學生們需要參加一些娛樂活動來消除疲勞、調節神經、愉悅身心。舞蹈中,腿腳的運動、腰胯的扭拉、臂的擺動,可以讓人們全身得到鍛煉;優美的音樂、激昂的節奏,能讓人拋卻煩惱,全身心得到放松。根據調查,眾多舞蹈愛好者在連續幾個小時的訓練后,心情愉快,學習輕松;他們的身體狀況也越來越好,不輕易生病。

4、男生的社交提供途徑

目前,在中學中,男生之間的交流方式往往以一起上網等方式進行開展,經常會發現一個班的好多男生同時去網版玩游戲,通過玩電腦游戲來增進交流,這樣的交流方式不利于男生的社交發展。而對男生進行舞蹈教學,不僅可以使男生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還有利于男生們的思想感情交流,有利于其自身性格的轉變,走出封閉的圍墻,發展與社會的聯系;可以幫助男生們克服不愛勞動、不愛說話、孤僻膽怯的弱點,培養男生自信、自強、堅毅、大膽潑辣的性格,從小培養他們與人交往、處世社交的能力,促進男生個體的社會化發展。

二、初中男子舞蹈校本課程開發的原則

1、目標制定:準確――清晰的原則

課程的開發不是單一的強化新課程標準,而是在新課標的基礎上進行必要的完善和補充。因此在進行校本課程開發之前必須要認真研究新的舞蹈課程標準。基于這樣的認識,筆者在制定目標時堅持準確、清晰的原則。

(1)豐富學校的舞蹈文化,營造輕松、活潑的音樂學習環境,促進男生的身心健康發展。

(2)提高男生學習舞蹈的興趣,使舞蹈成為男生生活的一部分。

(3)傳播具有地方特色的舞蹈,使男生學會享受世界各國舞蹈的精髓。

2、內容安排:優秀――貼切的原則

校本課程的內容是目標的具體化,它是在目標明確后,教材的選用和組織,是開展教學的泉源。對于男生來講,舞蹈是一個相對陌生的領域。在選取教學內容時,教師要注意校本課程所選用的舞蹈作品或涉及的舞蹈技巧與相關知識,事先就要有充分的準備和理解。要考慮內容的選用和組織必須符合學校、男生和教師的現實情況,教師具備駕馭的能力,不能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圍之外,同時不能脫離學生的實際需要,也不能過多地依賴于教師“個人”的思維框架和傳統經驗。總之,要選用經典的、男生喜愛的、有學習價值的相關舞蹈。因此,筆者在進行“男子舞蹈校本課程開發”時,充分考慮到男生這一特點,在安排教學內容時注重挖掘各舞種中男子舞蹈的特點,并在教學中鼓勵學生挖掘把握各舞種中男子舞的特點,跳出男子舞蹈的韻味。

3、實施途徑:有效――創新的原則

男子舞蹈校本課程開發必須遵循“途徑有效、創新的原則”。途徑是課堂教學時生動展現校本課程內容,達成校本課程目標的操作過程。主要有兩個方面的要求即“有效”、“創新”。首先,只有有效的途徑才能很好地展現教學內容的內涵。其次,只有創新、有創意的途徑才能更好地激發學習興趣,從而讓目標的達成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評價方式:規范――靈活的原則

建立規范、靈活的評價機制是有效實施男子舞蹈校本課程的重要保障。男子舞蹈課程開發是以學校、老師的決策為主體的,課程的目標、內容都是由我們自己研制、安排而確定,在整個過程操作中肯定隱含著很多不合理、不科學的因素。所以實施過程中必須有一個規范、靈活的評價機制,可以多次地進行規范的自我評價,課后及時反思實施中出現的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進行分析、解決、研討,從而修整課程,促使男子舞蹈校本課程開發的良性發展。

三、男子舞蹈校本課程實施的有效策略

1、注意講解示范的重要作用

講解和示范是舞蹈教學中最常用的教學法。在舞蹈教學中恰當地運用講解和示范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啟發男生積極思維,加深理解程度,加速掌握要領。教師運用講解向男生說明教學目標,動作名稱、要領、做法及其要求等,指導男生掌握知識、技術和技能,進而進行練習。通過示范使男生了解所要學習的舞蹈形象、結構、要領和方法。通過單純的講解,男生只能建立較模糊的概念,邊講解邊示范,男生學習起來就較容易,掌握動作也相對較快。在舞蹈教學過程中,講解與示范相結合教學效果較佳,并且在精講多練的同時,對關鍵動作反復強調。在學習新舞蹈動作的時候,先完整示范,讓男生建立完整的動作概念,再分解講解,讓他們循序漸進地學習,并結合慢速示范,多次領做,反復強化練習,使他們逐步掌握。

2、注意對男生節奏感的培養

舞蹈的節奏是音樂節奏與舞種自身內在節奏的和諧統一。在教學中要培養男生的節奏感。良好的節奏感可以促進練習者對音樂的欣賞,對舞曲結構的理解,對舞種自身節奏的理解,從而促進習舞者的興趣。倘若練習者舞姿非常優美,但卻跟不上樂曲的節奏,把握不好某舞種的自身的節奏,跳得時快時慢,就不會給人以美的享受,達不到審美效果。

3、教師應注意自己的行為表現

舞蹈教學本身具有很強的直觀性,教師在教學示范中的一舉一動都應具有美的吸引力,完成動作不僅要準確到位,還要姿態優美,對男生產生良好的影響。要充分發揮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個性,對動作產生躍躍欲試的濃厚興趣。特別是在初學時,教師的行為表現對男生起著關鍵作用。學生在初步掌握動作階段,機體對新異刺激引起大腦皮層有關中樞神經細胞強烈興奮,大腦皮層內抑制過程尚未建立,這種條件反射暫時聯系很不穩定,出現泛化現象。教師此時更應時刻注意自己的形象、行為舉止,給學生正確的引導,以便于正確動作技能的自動化。但是目前,初中舞蹈老師大多數為女性,那么針對這一特點,教師在教學中不能強調學生對于舞蹈動作一味的模仿,要鼓勵學生在掌握動作要領之后要嘗試找到自己對舞蹈的感覺,同時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如,在教授蒙古族舞蹈時,選擇的是非常陽剛的男子蒙族舞,要跳出那種彪悍和豪放,光靠模仿女教師的動作是不夠的,重在他們對作品的理解,對形象的把握。

4、注意貫徹教學原則

舞蹈課堂教學是一項雙邊活動,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符合目前新的教學原則。在教師的主導作用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他們勤學好問的積極態度,把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自覺性、積極性相結合原則落到實處;在教材的選擇上要注意循序漸進,要注意到生理活動變化規律,不可一蹴而就。舞蹈的學習從簡單到復雜、由慢到快、先易后難,注意教學的合理順序以便于動作技能的正遷移;貫徹因材施教的原則,對于不同層次的男生要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和手段進行教學;貫徹全面發展原則,使學生身心全面發展。在教授基本知識和技能的同時,還要適時地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培養團結協作的精神。

【參考文獻】

[1] 劉旭東,張寧娟,馬麗.校本課程與課程資源開發[M].中國人事出版社,2003.

[2] 曹萬順.試談舞蹈教學中的幾點體會[J].遼寧教育研究,2001.12.

[3] 鄒小焱.看、聽、說、想―初中舞蹈教學的“四字經”[J].中學教學參考.

第4篇

【關鍵詞】初中男生; 現狀; 教學設想

【中圖分類號】G623.31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2095-3089(2012)09-0161-01

1農村初中英語教學現狀

1.1學習英語只是教師安排的任務。 在農村初中英語教學中,我們很多老師總是布置許多課堂作業和課后作業,把知識硬塞進學生大腦,造成學生覺得學習英語只是在完成任務。尤其是男生,他們學習英語只是照搬照抄老師的教學內容,往往沒有端正自己的學習態度,認為這只是完成一項任務。

1.2男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普遍低于女生。 【案例描述】以下是我們曾聽過的一節優秀老師的公開課。之前就聽說那個班是個特別優秀的班級,學生的能力、學習成績都是最好的。其中英語學科的平均分比其他班級相差近10分多。當天的上課內容是Unit 8 Reading Why don’t you learn to sing English songs? 教師的教學設計很巧妙,以What are your hobbies?導入話題之后,2名女生演唱了2首非常美妙的英語歌曲,感覺很地道;課堂的問答、討論也都很流暢,一些開放性問題,如What are the advantages of singing songs? What other ways can help us improve English? 等等,學生也都有很出彩的回答,整個課堂氣氛十分活躍。然而,我們總覺得缺了些什么。細心觀察下來,我發現男生太安靜了,唱歌的是女生、舉手的是女生,提問的還是女生,女生“領銜主演”,而男生充當著“路人甲”甚至是“觀眾”的角色。課后統計發現:

項目 女生 男生 課堂發言 28人次 5人次 英語歌曲 2人次 0人次 主動提問 4人次 2人次 課中睡覺 0 2人次課后,我們與該班英語老師進行了探討。老師無奈地坦言,平時該班學生的學習狀況基本上都是這樣的,好成績確實應該歸功于女生,是女生撐起了這片天空!雖然她也很擔憂男生的學習狀態,但又苦于沒什么有效的措施,所以一直很 困惑。很多老師在教學中一味的強制性灌輸,而忽略了教學的靈活運用。再加上由于農村學生家長的思想認識和重視教育程度的認知不夠,對學生的要求不是很高,只把成績作為衡量學生的學習標準,總總導致男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普遍低于女生。

1.3男生對英語學習有較強的叛逆心理。 在初中生這個群體中,男生的性格比起女生更活潑好動,特別是進入青春期,在性格上更趨于叛逆,體現在英語學習方面就是對英語充滿了敵意。英語學科,在初中階段很多知識點和語言點都必須靠長時間的機械記憶才能積累,而男生思維跳躍太快,急于求成。我們經常會遇到這種場景:老師布置抄寫單詞,短語,或背誦課文,聽寫時,男生就會討價還價,不用抄寫,聽寫或背誦最好。如果我們硬要他們做,他們干脆敷衍一下,或就不做。

2針對農村初中男生現狀提出教學設想

2.1使英語學習成為一種快樂學習。 努力營造良好的英語課堂環境,激起男生樂于參與教學的興趣。通過做Morning Report,讓學生在課前五分鐘用英語講自己感興趣的話,當然課前有準備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主動說英語,主動去接收英語知識,鍛煉聽說讀寫能力。針對男生對體育、車等比較感興趣的情況,我們可以讓男生用英語來表述自己所喜好的東西,讓學生在互動中快樂的學習英語,逐漸在快樂的教學中接受英語知識。既克服了不敢說,害怕說心理。又提高了他們的課堂參與積極性。

2.2糾正在學習英語上的錯誤做法。 首先端正態度, 所謂態度決定一切,要認識到:學習英語是我作為學生的義務,我要學好,我可以。其次在學習心理上,英語學習是積累的過程,并要不斷的運用。在習慣上,課前一定要預習,要落到筆頭,課后一定要復習,做到溫故而知新; 做到上課認真傾聽,男生的自我約束能力較差,容易開小差,不僅影響別人,更使自己跟不上老師的節奏;一定要動手做筆記,做到字跡清晰,有選擇性記載;作業要講究方法,做到保量更保質;考試后一定要自我分析,反饋,找到問題出在哪。平時一定要利用好糾錯本,考前看一看,避免再錯。

2.3提高課堂的40分鐘效率。 關鍵是先抓住男生的課堂紀律,學會傾聽來自老師和同學的言語,積極參與課堂的提問,操練,我們在選擇的時候一定要多給男生機會,耐心地啟發,鼓勵他們大膽回答,這樣就會有更多男生愿意參與課堂活動。男生上課的注意力一般集中在前15分鐘,之后就進入亞疲勞狀態,25分鐘后完全進入疲勞狀態。所以我們在設計教學環節時,前15分鐘采用知識講授和寫作練習。15分鐘后,充分利用多媒體、錄音機等設備,逐漸加大聽、說訓練,努力延遲男生進入亞疲勞狀態。25分鐘之后,則結合“聽”、“說”、“讀”三個方面進行練習,特別加強對男生的練習,避免完全疲勞狀態的出現。

2.4加強學習過程的監督和指導。 學習是漫長的過程,對于男生來說,更是一個考驗,很多男生希望學好英語,但是缺乏堅持。這時,我們可以做好以下這些工作。第一,幫助他們制定一個切實可行的學習計劃:比如每天要背多少單詞,什么時候完成,哪些內容要理解,背誦。第二,作業的監管,包括預習,背誦:一般男生作業的重視度都不夠,他們覺得完成即可,字跡不清楚,偷工減料或干脆抄別人的。所以我們可以建立男女生一幫一或一幫二小組,學生間的互幫,更能讓男生意識到自己的不足,而加倍努力。第三,回家作業,讓父母承擔起應有的督促和檢查職責。雖然父母們不懂英語,但是要讓子女們意識到父母對于學習英語的重視。第四,在 學習當中,老師要隨時關注他們的學習變化,及時幫他們找到問題所在,給予適宜的學習方法指導。大部分男生采用兔型學習法,當他們的學習熱情來的時候,就會很積極,但熱度一過,就又不學了。他們往往急于求成,不愿意反復記憶。要充分發揮他們的抽象思維,通過理解記憶,提高記憶效率。其次,相對女生,男生較少注意細節,比較粗心,所以在這方面要多向女生學習,其實男生如果認真起來,一點不遜色與女生。信心+細心+恒心,學習上就能事半功倍。

2.5實行必要地激勵機制。 農村初中的男生學習英語的目的性不夠明確,但是大部分有強烈競爭意識。所以我們可以讓班級男生跟女生實行1對1對抗,當然雙方的基礎要求相當。通過單元測試,每次月考,看誰的進步更明顯。獲勝的一方,除了老師的鼓勵和表揚,還可以向對方提要求,比如說做俯臥撐,跑步,有壓力才有動力嗎。還可以將全部分成4個小組,每個小組做到男女生平均分,看哪個小組的考試進步總分最高,獲勝的一方可以提出要求,當然我們老師可以通過看英語電影,組織籃球比賽或物質獎勵等來激勵獲勝的一方。比賽的活動還有很多,可以是書寫比賽,記憶單詞比賽,朗讀比賽等等。

2.6建立學習檔案。 幫助他們建立學習信息卡,將每次考試成績,考后的自己的試卷分析,老師給予的信息反饋,父母對自己的評價,自己在這階段的表現和小結裝入檔案袋。等下一次考試結束,就可以針對性找出問題。

基于農村初中男生的英語學習現狀,作為英語老師要更多關注他們的生理心理特點,能因“性”施教,用心去幫助他們的英語學習,他們可以做得更好。

參考文獻

[1]高凌飚,張春燕.探究研究性學習的特點[J].課程·教材·教法,2002

[2]趙書梅.現代初中英語教學案例[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

第5篇

【關鍵詞】 體格檢查;視力,低;色覺缺陷;肝炎表面抗原,乙型;學 生

【中圖分類號】 R 179 G 478.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0-98 17(2007)10-0937-03

普通中等學校招生體檢是普通中等學校錄取時對考生進行德、智、體全面考核的一項重 要內容。為充分了解北京市海淀區初中畢業生的身體健康狀況及中招體檢不合格、專業受限 的變化趨勢,對北京市海淀區2001-2006年初中畢業生體檢結果進行了統計分析,以便為制 定中小學生衛生保健措施提供科學依據。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北京市海淀區2001-2006年中招體檢畢業生,共118 115人,其中 男生61 097名,女生57 018名。

1.2 方法 體檢內容與方法嚴格按照《普通中等學校招生體檢標準》與 《技工學校招生體檢標準及執行細則》規定執行,所有考生均進行內科、外科、眼科、 耳鼻喉科、胸透、肝功能(ALT)、乙肝表面抗原等檢查。

視力檢查采用標準對數視力表。化驗檢查采用全自動生化儀,檢驗試劑使用北京市體檢中心 提 供的統一試劑。色覺檢查采用《色覺檢查圖》,顏色辨別能力發生障礙時,稱色覺異 常;根據程度的不同,輕者為色弱,重者為色盲。

體檢人員均為專業技術人員,并由主檢進行嚴格培訓,考試合格后持證上崗;所用儀器均 經過北京市計量檢驗中心認證。所有體檢資料輸入計算機分類統計,采用SPSS 10.0軟件進 行統計分析。

2 結果

2.1 初中畢業生中招體檢不合格及專業受限情況 2001-2006年北京市海 淀區共有118 115名初中畢業生參加體檢。體檢完全合格37 123人,合格率為31. 43%;其中男生為34.81%,女生為27.80%。 專業受限80 572人,專業受限率為68.21%,其中男生為64.84%,女生為71.83%。體檢不合格 42 0人,不合格率為0.36%,其中男生為0.34%,女生為0.37%。結果顯示,男生合格率高于女生 ,女生專業受限、不合格率則明顯高于男生,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值均<0.05)。 見表1。

2001-2006年北京市海淀區初中畢業生中招體檢合格率呈逐年下降趨勢,由2001年的33.09% 下降到2006年的23.72%;而專業受限率則呈上升趨勢,由2001年的66.51%上升到2006年 的76 .02%,比2006年北京市中招體檢專業受限率(67.18%)高8.84個百分點[1]。

2.2 初中畢業生中招體檢專業受限原因 主要是視力低下,占93.39%,其余 依次是色盲占2.34%,色弱占2.44%,HBsAg陽性占1.73%,ALT增高占1.66%,身高不足占0.31 %。見表2。

2.2.1 不同性別學生視力低下檢出率 2001-2006年初中畢業生中招體檢, 男生輕度視力低下(裸眼視力4.9~4.8)檢出率為19.18%,女生為19.87%;中重度視力低下 (裸眼視力≤4.7)男生檢出率為38.89%,女生為49.97%。視力低下率女生高于男生,特別 是中重度視力低下率女生明顯高于男生,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值均<0.05 )。見表 3。

2.2.2 不同性別學生色覺異常檢出率 2001-2006年男生色盲共檢出1 743人 ,檢 出率為2.85%;色弱共檢出1843人,檢出率為3.02%。女生色盲共檢出30人,檢出率0.05%; 色弱共檢出127人,檢出率為0.22%。結果顯示,男生色盲、色弱檢出率明顯高于女生,差異 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2.2.3 不同性別學生ALT增高及HBsAg陽性檢出率比較 北京市海淀區2001-2 00 6年初中畢業生中招體檢,男生ALT增高、HBsAg陽性檢出人數分別為1 061,868人,分別 占 男生受檢人數的1.74%和1.42%;女生ALT增高、HBsAg陽性檢出人數分別為275,526人,分 別 占女生受檢人數的0.48%和0.92%。結果顯示,男生ALT增高和HBsAg陽性檢出率明顯高于 女生,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值均<0.05)。見表5。

2.2.4 不同性別學生身高不足檢出率比較 根據《普通中等學校招生體檢標 準》 與《技工學校招生體檢標準及執行細則》規定要求,中專和中技專業受限身高標準為:男生 身高≤150 cm,女生身高≤145 cm。北京市海淀區2001-2006年初中畢業生中招體檢身高不 足檢出率,男生在0.11%~0.30%之間,女生在0.13%~0.43%之間;2006年與2001年比較 ,男生上升了0.09個百分點,女生上升了0.23個百分點,男、女生之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

3 討論

北京市海淀區2001-2006年初中畢業生中招體檢結果顯示,完全合格人數占考生總數的比例 呈逐年下降趨勢,專業受限率呈上升趨勢,反映北京市海淀區初中畢業生身體健康狀況不 容樂觀。其中,視力低下是影響畢業生報考專業受限的主要原因,視力低下檢出率呈逐年上 升趨勢,且視力低下的程度也在上升,其中裸眼視力4.7以下檢出率增長近10個百分點。其 原因除遺傳因素外,與不良用眼衛生習慣,計算機、互聯網進入家庭及長時間玩電子游戲 、上網、看電視等有關,同時畢業生學習負擔過重、壓力大、室外活動時間少,也是造成學 生視力下降的主要原因[2]。另外,不正確的讀寫姿式也是視力低下的重要因素, 如近距離 伏案讀書、歪頭斜身寫字、躺著或走路看書等。女生視力低下檢出率高于男生,與文獻[2 ]報道一致,是否與女生參加體育運動少、學習壓力大、過度緊張、埋頭讀書時間過長以及 生理特點等有關,還有待于進一步研究[3]。

2001-2006年男女生色盲、色弱檢出率在0.05%~3.02%之間,男生色盲、色弱檢出率均明顯 高于女生。原因可能與遺傳因素有關,因為女性有2個X染色體,色盲位點在X染色體短臂 上,這2個染色體都帶有色盲基因時才會表現為色盲,因而女性易為外表正常的色盲基因攜 帶者。而男性有1個X染色體和1個Y染色體,Y染色體較短小,沒有相應的等位基因,只要X 染體色帶有色盲基因,就會表現為色盲[4]。

身高不足也是影響考生報考專業的因素之一,病理原因主要與侏儒、呆小癥有關,其次遺傳 因素、挑食、睡眠不足也是身高不足的影響因素。有文獻報道,骨骼發育的軌跡與峰值骨量 、骨骼的質量和骨骼的大小主要由遺傳因素決定,同時也受到環境因素的影響。一般認為, 膳食攝入、體力活動是影響骨量最重要的2個環境因素[5]。一項對22對白人雙生子 的研究結果顯示,對青春期前兒童的膳食鈣接近RDA時,加大鈣的攝入量可以提高橈骨等部 位的骨密度[6]。一項持續6 a的隊列研究顯示,體育活動能提高峰值骨量[7 ]。所以,應加強體育運動、合理膳食,注意飲食營養,教育孩子養成不挑食、不偏食的 好習慣,提醒學校及家長注意培養學生全面發展。

北京市海淀區2001-2006年初中畢業生中招體檢,男、女生HBsAg陽性、ALT增高檢出率分別 為1.18%和1.13,明顯低于我國人群HBsAg陽性率[8]。北京市海淀區結果顯示,男 生HBsAg陽性檢出率最高是2002年,也只有1.89%,比全國低9.21個百分點;女生最高是 2001年,為1.44%,比全國低6.56個百分點,且6 a間下降了0.69和0.7 2個百分點,與有關文獻[9]報道的鄉鎮學生HBsAg 平均陽性率高于市區學生的陽性 率相吻合 ,反映了北京市海淀區中學生乙型肝炎知識的普及和人們對其認識的進一步提高, 自我保護 意識增強,更反映了乙型肝炎計劃免疫工作逐見成效。因此,應繼續加強對學生進行傳染病 知識 的宣教,加強HBsAg攜帶者的治療與管理,定期檢測,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對抗-HB s陰 性者要及時接種乙肝疫苗,保護易感人群,以達到降低感染率的目的[10]。

初中畢業生中招體檢合格率的降低,反映了中學生身體素質的下降,對于維護學生自身健康 及國民素質的提高均不利,因此,加強中小學生的預防保健工作已成為迫在眉睫的社會問題 , 各級教育和衛生部門必須高度重視學校衛生工作,認真貫徹落實《學校衛生工作條例》,把 保護學生身體健康納入工作計劃,建立健全相應的監督管理機制,確保在校學生健康檢查與 防治工作的正常化、規范化,為疾病的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早預防提供科學依據。

(致謝:感謝北京市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王紹麗教授、北京大學兒童青少年衛生研 究所馬軍教授的指導與幫助!)

4 參考文獻

[1] 姚許一.臺州市1991-2005年高中畢業生體檢結果分析.中國學校衛生,2006,27(5 ):415.

[2] 中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查組.中國大學生視力低下與體質的關系.中華預防醫學雜志 ,1999,33(5):320.

[3] 趙亞軍,李風軒.江門市城鄉中學生視力與體質關系分析.中國學校衛生,2006,27 (1):41.

[4] 俞自萍.色覺檢查圖.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8.

[5] 崔寶榮,胡小琪,張倩,等.四川阿壩州藏羌漢族兒童青少年骨量比較研究.中國學 校衛生,2006,27(1):3-7.

[6] CONRAD JR,JUDY Z,CHARLES,et al.Calcium supplementation and increases in b one mineral density in children.Eng J Med,1992,327(2):82-87.

[7] BAILEY O.A six-year longitudinal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of physical a c tivity to bone mineral accrual in growing children.J Bone Miner Res,1999,14(10): 1 672-1 679.

[8] 劉崇柏.中國病毒性乙型肝炎的流行特征及預防.中國公共衛生,1997,13(6):51 5.

[9] 莫煥桐.潮州地區高考學生HBsAg檢測結果分析.廣東醫學,2006,27(5 ):744.

[10]溫傳佳,陳明波,謝蘭書,等.某小學學生1997-2002年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 況.中國學校衛生,2004,25(6):746.

第6篇

摘要:為了了解初中生的自我和諧與心理控制源的狀況,并探討心理控制源對自我和諧的影響,采用自我和諧量表(SCCS)和內控性、有勢力的他人及機遇量表(IPCS)對438名初中生進行評定。結果表明,初中男生和女生在自我與經驗的不和諧、自我的刻板性上存在顯著差異(p

[關鍵詞]初中生;自我和諧;心理控制源

【中圖分類號】G420

1.引言

自我和諧是C.Rogers人格理論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它與心理健康有著密切得聯系,它指的是自我內部的協調一致以及自我與經驗之間的協調。如果個體所體驗到的自我與經驗的差距過大,就會使個體產生焦慮或緊張的心理,這是一種不和諧的狀態。個體為擺脫這種不和諧的體驗,勢必會采取一定的防御反應或措施,而這樣就有可能使得個體產生某種心理障礙。自我的和諧還是一種對自我的充分、客觀了解,是一種人格的完善。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就是自我的統一,是一個人認知、行為、意志的統一[1]。“心理控制源”來自于社會心理學中的羅特(Rotter)的社會學習理論[2],他認為“心理控制源”是有關個人性格、行動與事件結局間關系的泛化期待,即個人對有關他的事情負個人責任的程度。國外許多研究表明,心理控制源對一個人的心理產生很大的影響。BlanchardFieldsFredda等[3]對青少年、青年、中年人、老人的研究發現,青年在逃避危險、敵對反應、自責中采用內在控制,有勢力的他人控制更利于老年人問題的解決和自我控制,而機遇控制對老年人的自我控制也有極大的相關。中學生尤其初中生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的身心都處于一個發展的階段。他們的自我和諧程度會影響其心理健康水平,從而關系到我國人才培養的質量。為了了解初中生的自我和諧與心理控制源狀況和探討兩者的相互關系,從心理控制源入手,探討心理控制源對自我和諧的影響。

2.對象與方法

2.1 對象

隨機抽取江西省永豐縣兩個中學的9個班的初中學生460人,其中一所學校抽取4個班,另一個學校抽取5個班,問卷均采取無記名方式進行,主試和被試單獨測試,共發放問卷460份,全部收回,有效問卷為438份,有效率為95%,其中男生210名,女生228名,年齡在12~16歲之間。

2.2 工具

2.2.1 自我和諧量表(SCCS)[4]

含有35個題目,采用1~5級(即從完全不符合~完全符合)評分,包括自我與經驗的不和諧、自我的靈活性和自我的刻板性3個分量表。三個分量表和總量表的α系數分別為0.83、0.84、0.86、0.84。

2.2.2 內控性、有勢力的他人及機遇量表(IPCS)[5]

包含三個分量表,內控性(I)量表測量人們在多大程度上相信自己能夠駕馭他們自己的生活;有勢力的他人(P)量表涉及了被試是否相信他人能夠控制自己生活中的事件;機遇(C)量表測定一個人對機遇影響他的生活經歷與事情結果的相信程度。每一分量表包含8個題,整個量表共有24題,采用-3(很不同意)~+3(很同意)七級評分,該量表具有較高的信度與效度。三個分量表和總量表的α系數分別為0.82、0.85、0.86、0.85。

2.3 研究程序

調查時間為2013年6月。采用團體施測,測試前由主試按照指導語訓練被試學習使用問卷,然后正式施測,30分鐘完成全部問卷。

2.4 統計方法

進行t檢驗、相關分析和回歸分析。

3.結果分析

3.1 初中生自我和諧的性別差異比較

對438名初中生的自我與經驗的不和諧、自我的靈活性、自我的刻板性得分按性別做差異比較,結果表明,初中男生和女生在自我與經驗的不和諧、自我的刻板性上存在顯著差異(p

3.2初中生心理控制源性別差異比較

由表2可以看出,在內控性、有勢力的他人上初中生存在性別差異(p

3.3 初中生自我和諧與心理控制源的相關分析

從表3可以看出,初中生自我和諧與心理控制源具有顯著相關。其中自我與經驗的不和諧、自我的刻板性與機遇顯著正相關,而與內控性、有勢力的他人呈顯著負相關;自我的靈活性與內控性、有勢力的他人呈顯著正相關,而與機遇呈顯著的負相關(p

表3 初中生自我和諧與心理控制源的相關分析(r)

*p

3.4 初中生心理控制源對自我和諧的影響的回歸分析

以自我和諧總分為因變量,以內控性、有勢力的他人、機遇為自變量,定顯著性水平為a=0.05,對全體被試作逐步回歸分析,結果發現,所有的自變量都進入回歸方程。通過逐步回歸分析可以看出,初中生心理控制源對自我和諧有顯著的影響,見表4。

表4 初中生心理控制源對自我和諧的影響的逐步回歸分析

F=11.355,P=0.000

4.討論

研究表明初中生的自我和諧存在著顯著性別差異。在初中生當中,確有一部分人存在面對自我與經驗的不協調情況,他們不能針對問題做出準確靈活的變動,從而令自我陷入與經驗的不和諧狀態中。男生存在對自我的苛求和追求完美,在理想自我和現實自我存在明顯差距時,由于現狀不滿并受他人期望的影響,從而無法客觀地認識和評價自我。從總體上看,女生比男生做出更合理的期望,自我的一致性更高。這也從另一個側面反映了中國傳統的重男輕女思想正在逐漸改變。個體為了維持自我和諧的統一,會采取各種各樣的防御反應,這樣就為心理障礙的產生提供了可能[6]。研究表明,初中男女在內控性、有勢力的他人上存在著顯著差異,由于傳統觀念對教育、家庭以及社會各方面的影響,男女性別的角色差異仍然是比較明顯的。男生自小開始,其父母鼓勵勇敢獨立、自己做出決定,而父母對于女生則要求其文靜聽話、遵從傳統,這就必然會導致男生對于自身能力的認可,女生則產生更多的依賴,因而就會出現兩者在內控性、有勢力的他人上表現出差異性。

通過相關分析和回歸分析研究表明,初中生自我和諧與心理控制源具有密切關系,心理控制源對自我和諧有顯著的影響。農村初中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外部,大多數屬于外部控制的人,往往容易把成功和失敗歸因于他人和機遇,他們之中很少有人相信自己的能力,因此當他們面對心理問題或心理矛盾時,就更傾向于把成功和失敗歸因于外部因素或外界的影響。初中生由于缺乏社會經驗,處理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夠,他們的心理問題或心理矛盾必然會受到內在認知風格的影響,同時他們經歷了相對較少的挫折和困難以及分析和理解能力的不足,所以他們更愿意把其成功和失敗歸因于外部因素或外部的力量所致,從而也就無法對自我做出客觀的評價,因而容易形成自我的不和諧。

參考文獻

[1]Rogers C R.At heory of therapy ,personality, 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as developed in the client-centered framework[A].In :Kosh S (Ed.).Psychology: A study of science[C]. New York: Mcgraw-hill, 1959:184-256

[2]Rotter J,Bphares E J.Application of asocial learning theory of personality[M].New York:Holt,Rinehart&Winston,1972

第7篇

【關鍵詞】 中小學生;營養狀況;調查分析

營養狀況是疾病防治和保健服務的集中體現, 為了解汕頭市龍湖區中小學生營養狀況, 以便更好開展學生營養不良、超重及肥胖的綜合防治工作, 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 作者于2012年下半年通過學生體檢, 對龍湖區中小學生營養狀況進行了分析,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抽取2012年10~11月份龍湖區學生體檢6所中學11所小學, 其中男6955名, 女6531名, 共計13486名中小學生。

1. 2 方法 按《全國學生體質健康狀況研究工作手冊》要求測定身高(cm)、體重(kg)等指標;用身高標準體重法評價學生營養狀況, 體重低于90%標準體重為低體重(輕度營養不良), 低于80%標準體重為中度營養不良, 高于110%標準體重為超重, 高于120%標準體重為肥胖。

2 結果

2. 1 總體營養狀況 由表1可知, 2012年龍湖區中小學生正常體重檢出率為55.12%, 營養不良檢出率為5.36%, 較低體重檢出率為26.12%, 超重檢出率為4.26%, 肥胖檢出率為9.14%。

2. 2 不同性別學生營養狀況比較 男生營養不良和肥胖檢出率均明顯高于女生, 女生較低體重明顯高于男性, 超重檢出率男、女生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見表1。

2. 3 不同年齡中小學生營養狀況 男生營養不良檢出率在9, 11和16歲3次達較高水平;女生8歲時上升, 以后開始下降, 13歲時又升, 而后下降, 16歲時再次上升。男生肥胖率一直呈較高水平, 7, 8, 10歲為高峰期;女生7, 9歲時較高, 到14歲時處于較高水平, 以后開始下降。由此可見, 營養不良易感人群男生初、高中階段, 女生主要在14~16歲高中階段;肥胖易感人群男生為小學和高中階段, 女生各年齡階段不明顯。見表2。

2. 4 不同學段學生營養狀況比較 在各個學段中, 選取7~11歲小學生, 12~14歲初中生, 15~16歲高中生進行比較。高中學生營養不良高于小學初中,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9.11, P0.05), 小學生與初中生超重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肥胖發生率小學生高于中學生(χ2=10.94, P

3 討論

3. 1 營養不良狀況 檢測結果顯示, 2012年龍湖區中小學生營養不良率為5.36%, 男生顯著高于女生;營養不良易感人群男生在初高中階段, 女生在高中階段。其原因可能是:中學生正處于生長發育突增階段的繼續期, 新陳代謝旺盛, 對各種營養素的需求量相對增大;且學生負擔相對較重, 尤其是高中生學習和精神壓力較大, 營養供給達不到要求, 很容易導致營養不良。女生為追求形體而控制飲食, 再加上進入青春期的女生周期性月經失血有關。

3. 2 肥胖狀況 2012年龍湖區中小學生超重和肥胖檢出率分別為4.26%和9.14%;男生肥胖檢出率顯著高于女生;男生在小學和高中階段, 女生在各個年齡階段肥胖沒有明顯差異。

肥胖對學生的社交和心理發展產生一定的影響, 也容易引發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癥等疾病, 因此學校應把營養知識納入中學的教育內容, 以宣傳普及營養知識為主要手段, 讓學生掌握合理營養、平衡膳食的知識技能, 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飲食行為和生活方式, 提高自我保健能力, 從而降低營養不良和超重的發生率, 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體育衛生藝術司, 學校衛生人員培訓教材.北京:中國方正出版社, 2002:414-433.

[2] 白呼群, 主編.學校衛生情況年報表填報說明及技術規范.北京:北京醫科大學、中國協和醫科大學聯合出版社, 1992:30-32.

[3] 連志勇.沈陽市中小學生1996~2003年營養狀況趨勢分析.中國學校隆, 2005, 26(4):301.

[4] 中國學生體質健康研究組.2000年中國學生體質與健康研究.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315-318.

第8篇

一、被試對象和方法

本次調查選取清遠市田家炳中學、清遠市清新縣三坑鎮初級中學的初中學生作為被試對象,通過自編的《 初中生對美術課學習態度及其影響因素的調查問卷 》對美術課學習態度的三個維度(學習認知、學習情感和學習行為)及其影響因素的四個維度(學習成就動機、學習自我效能、教師的教學和家庭教育)進行調查。該問卷計分方法采用Likert 5點自評式,即從“完全不符合”至“完全符合”5個等級計分制。

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600份,每個學校各測300名學生,初一到初三每個年級各100名。收回有效問卷476份。其中男生184名,女生292名;城市學生336名,鄉鎮學生140名,回收率是79%。并采用SPSS12.0 For Windows統計軟件進行數據統計。

二、調查數據分析 [2]

1.初中生對美術課學習態度的一般特點

表1結果顯示,廣東清遠市初中生在“學習認知”維度上得分最高,在“學習行為”維度上得分最低。各維度平均值的大小順序為:學習認知>學習情感>學習行為。這表明被調查的廣東清遠市初中生對美術課的學習態度認知發展比較好,但在學習行為方面存在一定的問題。

2.初中生對美術課學習態度在性別上的差異

用“性別”對數據做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顯示,在學習認知維度上,男生得分低于女生,且差異極其顯著;在學習情感維度上,男生得分低于女生,且差異極其顯著;在學習行為維度上,男生得分低于女生,且差異顯著。總的來看,男生的學習態度低于女生,且這種差異是極其顯著的。

3.初中生對美術課學習態度在生源地上的差異

用“生源地”對數據做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顯示,城市學校的初中生在學習情感維度上的得分高于鄉鎮學校的初中生,且差異顯著。在學習認知、學習行為以及總的學習態度上,城市初中生和鄉鎮初中生的差異均不顯著。

4.初中生對美術課學習態度在年級上的差異

用“年級”對數據做單因素方差分析,結果見表1。通過表1可以發現,廣東清遠市初中生對美術課的學習態度在年級上的差異主要表現在學習情感和學習行為兩個方面。在學習情感方面,呈現出顯著的年級差異,經事后檢驗分析發現,初一學生的學習情感顯著高于初二和初三學生的學習情感。在學習行為方面,年級差異極其顯著,經事后檢驗分析發現,初一學生的學習行為極其顯著高于初三學生,初二學生的學習行為顯著高于初三學生。而在學習認知和總的學習態度上,年級差異不顯著。

表1 清遠市初中生對美術課學習態度在年級上的差異分析表

5.影響初中生對美術課學習態度的因素結果

本研究發現,影響清遠市初中生對美術課學習態度的學習成就動機、學習自我效能、教師的教學、家庭教育方面的結果見表2。

表2 清遠市初中生對美術課學習態度影響因素的差異分析表

由表2可以發現:① 男女初中生在“學習成就動機”上有顯著差異,男生的學習成就動機低于女生;② 不同生源地初中生在“學習自我效能”因素上有極其顯著差異,城市學校學生的學習自我效能高于鄉鎮學校學生。③ 在“教師的教學”上有極其顯著的差異,男生得分低于女生。④ 不同年級初中生在“家庭教育”因素上有顯著差異,經事后檢驗發現初一學生在家庭教育因素上的得分顯著高于初三學生。

三、美術課學習態度與其影響因素的相關分析

相關分析是研究不同變量間密切程度的一種十分常用的統計方法,是描述兩個變量間的線性關系程度和方向的統計量。在本研究中,主要討論的“學習成就動機”“學習自我效能”“教師的教學”“家庭教育”等影響因素與初中生對美術課學習態度因素指標的相關關系。

1.初中生對美術課學習態度與各影響因素的總體相關關系

將清遠市初中生對美術課學習態度總分及各因素與影響學習態度各因素進行相關分析(見表3)。從表3可見,初中生對美術課的學習態度與其影響因素各個維度之間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相關。初中生的學習成就動機、學習自我效能感、教師的教學和家庭教育均與初中生學習態度的各個維度存在極其顯著的相關,達到了0.01水平。

表3 清遠市初中生對美術課的學習態度與影響因素的相關關系表

*P<0.05, **P<0.01

2.初中生對美術課學習態度與各影響因素的回歸分析

本研究采用OLS多元線性回歸模型作為基本的分析模型,模型考慮的變量包括初中生對美術課學習態度的各因子與影響因素各因子,以及性別、選科、年級、生源地等因素。先將清遠市初中生對美術課學習態度的3個因子作為因變量,學生的學習成就動機、學習自我效能、教師的教學、家庭教育4個因子作為自變量進行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均符合以上假定(見表4)。回歸方程的各項檢驗均達到顯著水平(p<0.05,p<0.01)。

表4 清遠市初中生對美術課的學習態度對其影響

第9篇

【關鍵詞】 撫順市;中學生;籃球運動;參與動機

籃球運動是一項力量與技巧、個人與集體智慧相結合,高強度激烈對抗的體育競賽項目。比賽中運動員所表現出來的堅忍不拔、氣蓋山河之勢以及嫻熟的技術和默契的戰術,給人以舒暢、靈活、機智、驚險的印象。因此,了解中學生參與籃球運動的動機,加之以培養和激發,必將對籃球教學質量的提高和體育教學目標的實現產生積極的影響,為籃球的可持續性發展做出貢獻。本文擬通過對撫順市中學生參與籃球運動的動機進行調查分析,找出不足并提出一些建設性意見,為撫順市中學生積極、主動參加籃球運動提供參考。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以撫順市一中、二中、六中、十中和二十三中這5所中學學生為調查和研究對象,共抽取200名參與過籃球運動的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其中男女生各100名,初高中各100名共發放問卷200份,回收問卷198份,回收率為99%,其中有效問卷195 份,有效率為98.5%。本文主要采用了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數理統計法和邏輯分析法。

二、結果與分析

1、撫順市中學生參與籃球運動的動機

(1)撫順市中學生參與籃球運動動機的現狀。調查顯示,撫順市中學生參與籃球運動的態度是積極向上的,喜歡籃球運動的學生有71.3%。其中,男生喜歡籃球運動的有88.2%,女生有58.2%,男生參與籃球運動的積極性明顯高于女生,并且差別較明顯。見表1。

(2)撫順市中學生參與籃球運動的動機排序。根據調查問卷關于參與籃球運動動機設置的問題,進行歸類分析,選取主要9個因素,根據各因素所包含的內容對因素類別進行命名,通過調查顯示,撫順市中學生參與籃球運動的主要動機的排序為增強體質>減壓放松>交友>項目特質>刺激娛樂>技能發展>自我完善>展現自我>追求卓越。見表2。

2、各因素的含義解析

(1)減壓放松。主要是為了減輕學習壓力、調解枯燥的學習生活、發泄心中的不滿、使身心健康成長的動機,主要表現為緩解壓力和放松心情。

(2)刺激娛樂。主要指籃球愛好者為了體驗籃球的魅力、尋求籃球刺激的身體對抗、追求球場上那種能夠持續興奮的感覺,表現為通過籃球感受刺激、尋求興奮。

(3)交友。主要是為了結交更多的朋友,加深和同學、朋友之間的友誼,使自己有良好的人際關系和交往能力。

(4)展現自我。主要是為了在別人面前展示自己的籃球技術、引起別人的注意、得到他人的肯定,從而獲得足夠的自信。

(5)追求卓越。主要指籃球專項的學生夢想成為職業球員、籃球明星,希望參加更多的籃球比賽,夢想將來能在籃壇上獲得巨大的成就。

(6)增強體質。主要是通過打籃球預防疾病、增強抵抗力、促進身體形態正常發育、保持良好的身材,使自己健康成長。

(7)技能發展。主要指通過學習籃球技戰術、使自己的籃球技術水平得到提高,從而在籃球運動技能水平上得到發展。

(8)項目特質。主要是指參加籃球運動是由于籃球運動開展的廣泛性,籃球較強的娛樂性和趣味性等方面的吸引,而這些方面都是籃球所獨有的運動特質。

(9)自我完善。主要為了培養隊員之間團結協作的精神,挑戰自我,提高自己的競爭意識,使自己表現更加全面、完善。

3、不同年齡的中學生參與籃球運動的動機因素差異性比較

從表 3和圖1看出,高中生與初中生的參與動機因素在“減壓放松”“刺激娛樂”“追求卓越”“技能發展”“自我完善”五個方面有著較大差異, “交友”“展現自我”“增強體質”“項目特質”四個方面沒有明顯差異。見表3和圖1。

從統計的結果看,高中生與初中生的參與動機因素主要在“減壓放松”“刺激娛樂” “自我完善”三個參與因素上高中生強于初中生;“追求卓越”“技能發展”兩個參與動機因素上初中生強于高中生。高中生和初中生參與動機差異的產生可能是不同的心理和生理特點所造成的;“交友”“展現自我”“增強體質”“項目特質”四個參與因素上沒有明顯差異,說明這些因素不會因為年齡的不同而有很大改變。下面就參與因素上差異較大的因素作進一步分析:

(1)“減壓放松”因素上的差異。初中生和高中生在此因素上有著較大差異,從數字和圖表中我們可以看出高中生動機強于初中生。經調查發現如今高中學習任務繁重,主要表現為科目繁多,知識不斷加深,再加上升學的壓力,使高中生的壓力遠比初中生高,因此高中生更希望通過籃球運動來減輕壓力,調節枯燥的生活。

(2)“刺激娛樂”因素上的差異。在此因素上高中和初中生也有很大差異,經調查,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們對刺激的理解會更深,高中生對刺激的理解顯然比初中生深,他們更喜歡籃球運動帶來的刺激。

(3)“追求卓越”因素上的差異。高中生和初中生在此因素上存在較大差異,從圖表中可以看出初中生動機明顯強于高中生。從心理上分析初中生更希望盡快長大成人,他們對未來充滿強烈的向往,總幻想成為有能力的人、受人尊敬,對理想盲目追求。而高中生由于知識的豐富和能力的提高,他們對理想的追求顯然比初中生理智。

(4)“技能發展”因素上的差異。在此動機因素上初中生高于高中生。因為年齡相對較小,所以初中生接觸籃球較高中生晚,對籃球的陌生使得他們對籃球技能的學習和籃球水平的提高有著濃厚的興趣。

(5)“自我完善”因素上的差異。在此因素上高中生參與動機強于初中生。隨著年齡的增長,知識的不斷豐富,高中生對事物的理解和認知更加深刻,更能認識到籃球運動能夠使人得到全面發展。

4、不同性別的中學生參與籃球運動的動機因素差異性比較

不同性別的中學生參與籃球運動因素的差異,從表4和圖2來看,“刺激娛樂”“交友”“展現自我”“追求卓越”“技能發展”“項目特質”六個因素上從統計的人數百分比上看存在較大差異;“減壓放松”“增強體質”“自我完善”三個因素從統計的人數百分比上看男女生沒有太大差異。

(1)“刺激娛樂”因素上的差異。男女之間在此因素上存在較大差異,男生比女生更喜歡競爭和對抗激烈的運動,因為激烈的運動可以讓他們感受到興奮和激情,所以男生更喜歡籃球運動中的對抗,更喜歡籃球中的刺激。

(2)“交友”因素上的差異。男生動機強于女生。現實社會中生活的壓力迫使男生比女生更需要人際關系,男生需要主動尋求人際交往,了解外界信息來減輕生活的壓力,因此,男生更希望通過打籃球來結交朋友。

(3)“展現自我”因素上的差異。男生此動機顯著強于女生。因為生理上的差異,男生的運動體能遠強于女生,因此男生更喜歡通過籃球運動來展示自己,證明自己的能力,獲得別人的肯定以及鼓勵。這也和以往多數研究結果顯示的男生在運動中比女生更具表現力是相同的。

(4)“追求卓越”因素上的差異。男生此動機明顯強于女生。因為男女先天的運動能力有較大差別,所以男生在運動中的成就感比女生要強。在優勢的動力下,男生更希望通過籃球運動來獲得成就,追求事業上的成功。

(5)“技能發展”因素上的差異。男生此動機明顯強于女生。籃球是一項對抗性強、競爭激烈的運動,具有很強的表演性(多數研究結果表明男生在運動中比女生更具表現力),男生更希望在比賽中表現自己獲取勝利,所以他們會不斷地學習和提高籃球技能。

(6)“項目特質”因素的差異。男生此動機明顯強于女生。因為籃球運動的對抗性較強,而男生比女生更喜歡競爭和對抗激烈的運動,因此在籃球運動的特點因素上男生比女生強。

三、結論與建議

1、結論

撫順市中學生參與籃球運動的動機是由九個因素構成的,構成動機因素具有多樣性。比較不同性別的中學生參與動機的差異發現:“刺激娛樂”“交友”“展示自我”“追求卓越”“技能發展”“項目特質”六個因素上存在很大差異,男生明顯強于女生;“減壓放松”“增強體質”兩個因素上女生強于男生。在比較不同年齡參與動機的差異發現:在“減壓放松”“刺激娛樂”“自我完善”三個參與因素上高中生強于初中生;“追求卓越”“技能發展”兩個參與動機因素上初中生強于高中生。

2、建議

(1)重視男女生之間的參與差異。經研究發現,女生參與動機明顯低于男生,受傳統文化思想的影響,大多數女生不愿參與到運動中,怕影響自己的淑女形象,所以老師及家長應該加強對女生的思想教育,鼓勵女生多參與體育活動,學校應該規定有利于女生健康的體育項目并要求其必須參與,通過教育和督促提高她們的參與能力。

(2)重視不同年齡學生的參與動機。經研究發現,由于學習任務的繁重程度不同使得初中生和高中生的參與動機有很大的差異,初中階段應該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要實現這一目標就要使學生有強烈的參與動機才能不斷地參與鍛煉。因此,必須加強初中生的參與能力,使學生養成更早鍛煉的習慣。還可以通過教學計劃改革,提高初中生參與運動的能力。

【參考文獻】

[1] 馬啟偉.體育心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80-122.

[2] 孫煜明.動機心理學[M].南京大學出版社,1993.48-49.

[3] 陸海英. 對株洲市城區中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態度和動機的調查與分析[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06(11)22-28.

[4] 周喜華.大學生運動動機的初步研究[J].西南師范大學,2005(4) 34-37.

[5] 張力為,任為多.體育運動心理學研究進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44-67.

【作者簡介】

第10篇

【關鍵詞】 學生;傷害;調查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681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1-6690-02

學生傷害已被世界各國公認為兒童期的重要健康問題,為進一步了解大連市中小學生傷害狀況,制定相關的防治方案,減少和預防傷害的發生,我們開展了中小學生傷害調查。先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調查對象 采用整群分層抽樣的方法,抽取遼寧省大連市2所小學、2所初中、2所高中,每所學校每個年級抽取一個班,共發放問卷1107份,回收有效問卷1023份,回收率92.41%。1023名被調查學生中,最小6歲,最大20歲;其中小學生485人,初中學生261人,高中生277人;男生526人,占51.42%;女生497人,占48.58%。

1.2 傷害的判斷標準 凡有如下情況之一者判定為傷害:由家長或老師作緊急處理;到醫院或校醫院處理;因傷缺課12小時以上者。

1.3 方法 采用自制的學生傷害調查表,回顧性調查中小學生2012年9月10日――2013年9月10日傷害發生情況。內容包括學生的一般人口學信息、傷害事件的基本情況、傷害的臨床信息等。小學低年資學生由家長協助填寫。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3.0軟件包進行統計分析,率的比較用x2檢驗。

2 結 果

2.1 在1023份有效問卷中,一年內共發生傷害229人、293例次,發生率為22.34%,每例傷者一年內平均發生1.28次,其中僅發生1次傷害的有189人,2次傷害的有31人,3次及3次以上的有9人;男生有137人發生過傷害,發生率為26.05%;女生有92人發生過傷害,發生率為18.51%。男生的傷害發生率高于女生,差別有統計學意義(x2=5.31,P

2.2 在中小學學生中,初中生傷害發生率高于小學生和高中生(x2=5.94,P

2.3 常見傷害類型的發生率 依次為扭傷8.06%、跌倒墜落傷6.92%、碰撞傷擠壓傷4.85%、割傷刺傷1.23%、燒傷燙傷1.12%,而交通事故傷發生率最低(0.29%);小學生以跌倒墜落傷為主(47.65%),其次為扭傷(共29.36%);中學生以扭傷為主(55.52%),其次為碰撞傷(22.67%)。

2.4 傷害發生時間 以下午(62.43%)為高發時段,其次是中午(23.61%);最常發生傷害的場所為學校(52.66%),其次為家中(21.85%);最常發生傷害的部位為手和足(47.22%),其次為關節和下肢(17.23%、11.65%);傷后未休息的占68.65%,休息半日的為22.23%,休息一日及以上的9.12%。

3 討 論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大連地區中小學生傷害率為22.34%,與廣州市2008年的調查結果十分接近(21.63%)[1],但明顯低于中國18省市中學生43.7%的傷害發生率[2],高于濰坊市中小學生6.87%的水平[3],學生傷害發生率之所以出現如此大的差異,一方面可能各地方確實存在差異,另一方面可能是因為研究者對傷害標準把握程度不同造成的。

調查結果顯示男生傷害發生率明顯高于女生,這與男生好動、具有冒險天性、愛好戶外運動、并且喜歡參與一些存在危險隱患的游戲和運動、以及他們的安全意識薄弱、自我保護能力差有關;而女生相對活動少,從而暴露于傷害的相關危險因素也較少。小學生上下學一般由家長護送,在學校老師看護較嚴;高中生更注重學習,戶外活動明顯減少,而且自我保護意識明顯增強;而初中生行為上相對活躍,并且老師和家長的看護也相對減少,因此造成了初中生傷害率明顯高于小學生及高中生的現象。學生一天中大部分時間都在學校,作為好動的兒童青少年也以體育活動和結伴娛樂游戲為主,因此學校成為中小學生傷害的主要場所。

目前城市家庭普遍為獨生子女,重度學生傷害對學生家庭影響巨大,因此注重學生傷害的預防已顯得十分必要。首先要抓住重點人群,特別是初中生、男生,家長和老師要有針對性地教育;學校是學校發生傷害的主要場所,教師在學生課余時間要切實負起責任,嚴防打仗斗毆等易傷害因素發生;體育活動時要做好安全教育,有效預防運動傷發生。總之,預防學生傷害要采取綜合性防范措施、注重多發因素,在學校、家庭和社會各方面高度重視的同時,要將傷害防范常識列入到學校衛生保健和安全教育課程中,培養學生自我保護意識,養成良好的行為和生活方式,減少意外事故的發生。

參考文獻

[1] 杜啉,劉偉佳,張維薇,等.廣州市2008年中小學生傷害流行病學調查[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10,31(1):117-118.

第11篇

二十年前,校園算是男孩的天下,不管大學,還是小學,男孩在各個方面具有壓倒性的優勢,男生的學習成績尤其是理科成績遠遠超過女生。但現在的校園已今非昔比,女生的成績越來越搶眼,男生的成績卻越來越讓人憂慮。

我們搜集到的眾多證據表明:從大學到小學,男孩學業全線告急!

在大學,女生表現更為出色:獎學金,已是女生的天下。學習成績,男生遜色不少。女生比例扶遙直上,女生潮席卷眾高校。

在高中,男生優勢漸衰:在學習成績總分上,女生顯著高于男生。成績最好的女生多,成績最差的男生多。女生的優勢科目是男生的兩倍。

在初中、小學,男生已開始掉隊:男生的學習成績差于女生。男生比女生更不受歡迎。男生比女生更不喜歡學校。

北京市小升初推薦優秀生,女生比例顯著高于男生。

學業危機是男孩的第一危機,其表現最為明顯,影響尤為深遠!下面我們就來詳細了解一些令人震驚和不解的事實。

大學,女生表現更出色

國家獎學金:絕對“陰盛陽衰”

獎學金是對大學生在校表現的綜合評定,學習成績是其決定因素。國家獎學金是我國最高水平的大學生獎學金,除8000元的高額獎金之外,更是一份難得的榮譽。我們分析了2006~2007、2007~2008年度國家獎學金獲獎者名單,在這份名單中,男生的表現怎么樣呢?

從表1中不難看出:2006~2007年度,在50000名獲獎者中,男生只有17458人,男女生比例為1:1.86。我們還根據教育部2006年的統計數據計算出男女大學生獲獎的“實際比例”,為1:2.01,更為驚人。2007~2008年度的情況也差不多,男女生獲獎的比例為1:1.88,根據教育部2006年的統計數據計算出男女大學生獲獎的“實際比例”為1:1.95。連續兩年,如此懸殊,大學男生的落后狀況可見一斑。

2007~2008年度,在教育部頒發國家獎學金的所有2286所高校中,有1785所高校中男生獲獎人數少于女生,所占高校總數的比例為78.08%,342所高校男生獲獎人數多于女生,所占比例為14.96%,159所男女生獲獎人數相等,所占比例為6.96%。

我們進一步對省屬大學和教育部直屬大學的學生獲國家獎學金的狀況分別進行了統計。

對所有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省屬高校的統計表明:2006~2007年度,所有省屬大學男女獲獎人數的總體比例為1:2.35,2007~2008年度,男女大學生獲獎比例為1:2.32。所有31個省,連續兩年,男生獲獎學金的比例驚人地落后!

對部屬大學的統計表明:2007~2008年度,在117所部屬大學中,有84所學校女生獲獎人數多于男生,占部屬大學總數的71.79%;有32所學校男生獲獎比例高于女生,這些學校多為理工科見長、男生占絕對多數;另有1所學校男女生獲獎人數相同。2006~2007年度的情況也大致如此。

從數字看,不管是重點大學,還是一般大學,不管是部屬大學,還是省屬大學,男生在獲國家獎學金比例上具有“壓倒性”的劣勢,這是不是值得我們深思?

校內獎學金,巾幗不讓須眉

國家獎學金情況如此,那么各個高校的校級獎學金男女比例是多少呢?很多研究對此做了統計,我們檢索到的研究均表明:在各級獎學金獲得上,大學男生也處于顯著落后的狀態。

對34所高校2003級畢業生的調查發現:女生獲獎學金的比例(57.3%)明顯高于男生(47.2%)。

安徽師范大學和皖南醫院學院1995~2000年的全體大學生中,盡管女生人數遠遠少于男生人數,但女生獲獎學金人數、比例均遠遠高于男生。

濟寧醫學院臨床學院2005級學生:第一學期男生獲獎學金的人數占所有獲得獎學金人數的33.4%,第二學期占18.6%,第三學期占19.6%。

一項涵蓋武大、中科大等全國18所高校的調查顯示:男生在獲獎學金的比例方面落后于女生。

學習成績,男生更遜色

在學習成績各項指標的直接較量上,男生也遠遠落后于女生。

對重慶市多所大學的調查表明:女生的學習成績極其顯著地高于男生。成績排名靠前的女生多,排名靠后的男生多。對全國34所大學2003級畢業生的調查表明:學習成績前25%的男生比例為31.2%,女生為44.9%,學習成績后25%的男生比例為7.7%,女生為2.5%。

男生的不及格率遠遠高于女生。濟寧醫學院臨床學院2005級的男生:第一學期男生不及格人次占所有不及格人次的71.3%,第二學期占78.4%,第三學期占79.1%。對浙江大學某校區某一學期21個班的成績統計表明:男女生不及格的比例存在顯著性別差異,男生中有不及格者占30.6%,而女生中只有12.0%。

英語成績更不用說,不管是英語專業還是非英語專業大學生,男生英語成績顯著落后于女生。

大學,“女生潮”漫卷校園

如果獎學金比例反映的是學業“質量”指標,那么,在校大學生人數可以被看做是學業“數量”指標。最近幾年,“高校女生潮”可謂是來勢洶洶,許多大學歷史上首次出現了女生比例超過男生的情況,而且這一趨勢正從語言類、師范類院校逐漸向綜合型大學蔓延。

1998年,北京的高等學校文科招生中,達到第一批錄取分數線的2657名學生中,女生為1970名,占到了74%。在男生傳統的優勢項目理科中,這一比例也達到了42%。

2002年,中國政法大學的女生數量首次超過男生。

2006年,在復旦大學錄取的3871名新生中,男生1847名,占47.7%,女生2024名,占52.3%,這是該校歷史上女生比例首次超過男生。

2007年,中國人民大學錄取的新生中,女生約占55%。

國家統計局的統計數字表明:1995年,全國普通高等院校在校生中女大學生的比例僅為35.4%,到2007年,女生比例已增至49.12%,成人本專科在校生中,女生比例為52.31%,已超過男生。一方面我們對這些數字感到欣慰,因為這說明我國在教育性別平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另一方面,我們也對男生的處境感到擔憂,因為照此趨勢發展下去,用不了幾年,女大學生的人數將很快超越男生,從而導致新的男女比例失調。

高中,男生弱勢凸顯

很多人會根據自己上學時的經驗想當然地認為,高中時男生還是有優勢的。如果說高中男生有優勢,那也是很多年以前的事情了。從高考狀元和高中會考成績來看,高中男生也 “雄風不再”了。

高考狀元,女生“稱雄”,男生“低迷”

我們從不主張宣揚高考狀元,但是對這一群體的研究引人深思。

2000年,北京大學錄取的狀元中,女生占55.9%;2001年狀元女生占65.6%。

2002年,北京大學錄取的36名文科狀元中,女生28位,理科8名狀元。

在北京市和上海市,從2006~2008年連續三年的文、理科狀元均為女生。重慶市自2000~2008年,連續九年的高考狀元中,19人里僅有4人是男生。

這些還只是零星的狀況,全國的數據更具有說服力。我們對1999年以來全國高考狀元的男、女生比例進行了統計,結果表明,從1999~2008年,高考狀元中男生的比例由66.2%下降至39.7%,女生的比例則相應由33.8%上升至60.3%,增速驚人。

文科高考狀元中,男生的比例由1999年的47.1%降至2008年的17.9%,成自由落體式下降,女生則由52.9%增長到82.1%,如火箭般直飛云天。

理科通常被認為是男生的優勢領域,但高考理科狀元中男生的比例也在逐年下降,1999年男生占到86.1%,到2008年這一比例已經下降到60.0%,而女生理科狀元則相應地由13.9%增長到40.0%。

很顯然,不僅“女狀元”的人數有了急劇增長,她們的優勢領域也在迅速擴張。無怪乎人們驚呼“狀元郎”已成過去式,“狀元花”則更為貼切!

高中,男生傳統優勢漸失

高中男生平時的學習成績怎么樣呢?2002年,通過對重慶市26所中學6539名高中生會考成績的統計分析發現:

(1)女生的學習成績總分顯著高于男生。男生總分平均分為624.27,女生總分平均分為632.28。

第12篇

關鍵詞:田徑運動;學生;興趣;教師

前言

田徑運動是一項傳統的運動項目,以其獨特的運動特點對大學生的身體各方面素質的提高有很大的幫助,讓學生可以得到全面的鍛煉。同時,田徑運動相對于球類、體操、游泳等其他運動項目來說,不需要特別專業的場地、器材,有利于學生隨時隨地進行體育鍛煉。田徑是學校體育課程中的一門重要課程,是學生鍛煉身體的基礎。然而,隨著其他熱門運動項目的推廣和傳播,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興趣開始逐漸轉移。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學生學習田徑運動的動力。學生對田徑運動興趣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學習和訓練的結果。因此,學校和教師要重視對學生學習興趣的調查分析和培養。

1.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

1.1研究對象

貴州省8所高校,貴州大學,貴州師范大學,貴州民族大學,貴陽學院,遵義師范學院,安順學院,貴州財經大學,銅仁學院,從不同年級各個專業的學生中隨機抽取300名學生,其中男生166人,女生134人。

1.2研究方法

1.2.1問卷調查法。對貴州省8所高校的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共發放調查問卷300份,回收300份,回收率為100%,均為有效問卷。

1.2.2訪談法。為了彌補調查問卷單一性的缺陷,在調查過程中還通過面談或電話對貴州省8所高校的36名體育教師進行了溝通交流。

1.2.3文獻資料法。調查過程中,利用中國期刊網進行檢索,查閱了大量的文獻資料。

1.2.4數理統計法。根據調查研究的要求對回收的問卷得到的數據進行整理統計。

2.研究結果與分析

2.1學生對田徑運動的興趣不高

一個人的興趣能反應他的主觀能動性。學生對田徑運動興趣的高低直接能夠影響到這門課程的教學效果。根據這次針對貴州省8所高校的300名學生的調查中了解到(如表1),對田徑運動非常感興趣的男生占總調查人數的9.33%,女生占4%;對田徑運動興趣一般的學生占多數,為63%,其中男生占37%,女生占26%,這部分學生對田徑運動興趣不是很濃厚,可以采取措施加強引導;對田徑運動不感興趣的男生占7%,女生占11.33%,這部分學生對田徑運動興趣缺失,需要體育教師引起重視;更為嚴重的是非常討厭田徑運動的學生也占到了5.33%,其中女生居多,為3.33%。

如表二所示,學生對田徑不感興趣和討厭的原因主要有三種,認為田徑課“枯燥、乏味”、“運動量太大、太累”、“教學方法單一”。其中,“運動量太大、太累”占了53.52%,其中,女生占了38.03%。這表示學生不喜歡田徑的原因大多是害怕吃苦受累。另外,認為田徑“枯燥、乏味”的學生中男生占了12.68%,女生占了18.31%;認為老師“教學方法單一”的學生占了15.49%,其中男生占了9.86%,女生占了5.63%。

2.2學生參加田徑運動的動機

學生參加體育活動都是出于一種目的或為了達到某種目標。體育教師要掌握學生參與田徑運動的動機,以此來具體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進行學習和鍛煉。積極的體育動機反映了大學生對體育價值功能的認識,也反映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動機和目的。了解掌握學生體育活動的價值取向,有助于我們有的放矢地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體育鍛煉價值觀。

如表3,學生參與田徑課的主要動機分為“興趣愛好”、“鍛煉身體”、“修學分”三類,其中“修學分”占了64.67%(其中男生占了35%,女生占了29.67%),這說明大多數學生選修田徑課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獲得學分,而并不是出于對田徑運動的興趣愛好。選擇“興趣愛好”的學生占了10%,“鍛煉身體”的學生占了13.63%。

3.結論與建議

3.1高校大學生田徑課程興趣低下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缺乏正確的引導,學生思想上不夠重視。由于學校教師對學生興趣情況缺乏了解,忽視了學生運動偏好的變化,沒有對學生進行積極正確的引導,導致學生只看到了田徑課的枯燥乏味,沒有認識到田徑運動對鍛煉身體的益處。

(2)教學內容陳舊,教學方法單一。相對于其他運動項目,田徑課程設置缺乏活力,內容教授內容從小學、初中到大學變化不大,雖然在教授形式和游戲設置上有所創新,但是由于都是學生所熟悉的內容,很難出現新意,不能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由于高校普遍缺乏相應的教師激勵機制,田徑教師的教授意愿普遍較低,能夠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方式、方法進行學情研究的教師比例過低,教課本身也缺乏熱情,課堂氛囤過于沉悶,對于喜愛新鮮事物、天性活潑的高校學生來說,很難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3.2培養學生對田徑運動的興趣

3.2.1 加強科學引導、宣傳,讓學生從思想上重視田徑運動。

學校要加強對田徑運動的宣傳引導,要讓體育教師重視田徑運動,加強體育教師的培養。讓學生重新認識田徑運動,了解田徑運動對鍛煉身體的好處,積極主動的參與到田徑運動中。

3.2.2鼓勵體育教師對田徑科研的研究,提高田徑教學的積極性和創新性。

學校要采取措施提高一線教師的教學積極性和創新能力,建立健全教師激勵機制,從體制上保證相關教師利益,鼓勵教研力量加強課程研發,從學生的實際出發,能夠最大程度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意識。(作者單位:貴陽學院體育學院)

參考文獻:

[1]董亞玲,張振豐.田徑運動在體育素質教育中的價值[J].福建體育價值,2003(4)

[2]董亞玲,張振豐.高校田徑教學現狀及對策的研究[J]l吉林師范大學學報,2003(2).

[3]施偉忠.情緒對體育教學效果的影響[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4(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度市| 凤凰县| 宣化县| 疏附县| 汨罗市| 翼城县| 资源县| 鄢陵县| 铅山县| 乌鲁木齐县| 酉阳| 西乌珠穆沁旗| 贵阳市| 大姚县| 陕西省| 鄄城县| 东方市| 普安县| 峨眉山市| 长宁县| 革吉县| 阜康市| 阜平县| 北安市| 增城市| 建阳市| 子长县| 福州市| 喀什市| 绥德县| 政和县| 乐至县| 濮阳市| 即墨市| 邮箱| 拉萨市| 枣阳市| 河源市| 长葛市| 昌黎县| 桃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