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06 09:00:27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高血壓治療方法,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關鍵詞】磺酸氨氯地平;老年;原發性高血壓; 硝苯地平
高血壓可分為原發性及繼發性兩大類。在絕大多數患者中,高血壓的病因不明,稱之為原發性高血壓,占我國總高血壓患者總數的95%以上。研究表明原發性高血壓在老年人群中呈逐年遞升的趨勢,成為了心血管疾病的重要的危險因素。
本研究選擇119例老年原發性高血壓患者進行研究,先報倒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的選擇選擇2008年8月到2010年11月在我院治療的老年原發性高血壓119例進行研究。按照治療方法分為治療組(苯磺酸氨氯地平組)和對照組(硝苯地平組)。其中男性67例,女性52例;年齡分布為68.9±10.9歲。所有研究人群均符合高血壓防治指南診斷標準和分級[1]。
1.2治療方案及療效評價治療組(苯磺酸氨氯地平組)治療方案: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5mg/(次*d),連續服用8周;對照組(硝苯地平組)治療方案:采用硝苯地平10mg/次。3次/d,連續服用8周。若治療2周后無效則加大藥物使用量。療效評價;顯效為舒張壓下降值≧10mmHg并且降至正常值或舒張壓下降≧20mmHg;有效為舒張壓下降值
1.3治療控制與統計分析采用epidata3.0進行數據雙錄入,以保證數據的質量。采用SPSS13.0統計分析軟件進行統計描述與分析。統計方法為配對t檢驗和x2檢驗。
2結果
2.1研究人群一般資料分析
對研究對象年齡,性別,治療前收縮壓和舒張壓進行比較發現,治療組和對照組在年齡、性別和治療前收縮壓和舒張壓均不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說明兩組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研究人群一般資料分析
2.2研究人群原發性高血壓治療前后比較
對研究人群收縮壓和舒張壓治療前和治療后進行比較發現,治療后收縮壓和舒張壓均明顯低于治療前(P0.05),見表2。
2.3研究人群原發性高血壓治療效果分析
對研究人群原發性高血壓療效進行比較發現,治療組總有效例數為58例,占93.6%;對照組總有效例數為47例,占82.5%,兩組總有效率之間存在差異(P
表2研究人群原發性高血壓治療前后比較
注:與治療前比較存在統計學意義,P
表3研究人群原發性高血壓治療效果分析[n(%)]
注:與對照組比較存在統計學意義,P
2.4研究人群原發性高血壓治療后不良反應分析
對研究人群原發性高血壓治療后不良反應分析發現,治療組不良反應發生例數為2例,占3.2%;對照組不良反應發生例數為14例,占24.6%,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之間比較存在統計學意義(P
表4 研究人群原發性高血壓治療后不良反應分析[n(%)]
注:與對照組比較存在統計學意義,P
3討論
高血壓表現為以體循環動脈壓增高為主要的綜合征,是我國最常見的心血管疾病。研究顯示長期高血壓不注意控制可影響心、腦、腎等器官的功能,最終導致這些器官功能衰竭,它是最常見的心血管疾病,因而高血壓患者常伴有其他器官的并發癥,因而原發性高血壓的藥物治療顯得尤為重要[2]。
臨床常見的治療高血壓的藥物為硝苯地平和苯磺酸氨氯地平等,其中苯磺酸氨氯地平是二氫吡啶類鈣拮抗劑。其可以選擇性抑制鈣離子跨膜進入平滑肌細胞和心肌細胞,對平滑肌的作用遠遠大于心肌[3]。其與鈣通道的相互作用決定于它和受點結合和解離的漸進性速率,因此臨床藥理作用逐漸產生,持續時間較長,利用率高[4]。本論文選擇119例老年原發性高血壓進行患者研究。對研究人群收縮壓和舒張壓治療前和治療后進行比較發現,治療后收縮壓和舒張壓均明顯低于治療前,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3.6%;對照組總有效率為82.5%,治療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治療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由此可見采用磺酸氨氯地平治療老年原發性高血壓相對于硝苯地平療效較好,不良反應較少,應在臨床治療過程中加強推廣。
參考文獻
[1]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修訂委員會.2004年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M].中華心血管雜志,2004,32(12):1060-1064
[2]王蕾,劉悅.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療老年性高血壓62例的療效觀察[J].中國現代醫生,2009,47(11):102-103
【關鍵詞】高血壓;中西醫綜合治療;西醫治療; Meta分析法
【中圖分類號】R544.1 【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2-0896-02
高血壓是一種以動脈壓升高為特征,伴有心、腎、血管等功能性器官改變的全身性疾病,可分為原發性及繼發性高血壓[1]。一般情況下,患者血壓值為收縮壓≥160mmHg或舒張壓≥90mmHg可確診為高血壓。高血壓癥會并發心、腎衰竭等,嚴重威脅人類的生命健康[2],本文以Meta分析方法對患者治療后效果進行全面、系統、客觀地分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患者資料
將抽取出于2012年9月到2013年9月間在本衛生服務中心治療的76例高血壓患者設為研究對象。將患者分為研究組40例與對照組36例,研究組采取松齡血脈康膠囊聯合絡活喜藥物的中西醫治療方法;對照組采用絡活喜單一的西藥治療。本組患者中男40例,女36例;患者年齡最大70歲,最小21歲;患者均經確診為原發性高血壓50例,繼發性高血壓26例,診斷標準依據世界衛生組織規定的高血壓診斷標準。
1.2 治療方法
1.2.1 研究組患者
采用中西醫綜合治療方法,中藥采用成都康弘制藥有限公司生產的中成藥松齡血脈康膠囊,服用方法:飯后口服,1天3次,1次3粒,以4周為1個療程;西藥采用大連輝瑞制藥有限公司生產的絡活喜(又名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服用方法;1天1次,每天最大劑量為10mg,首次服用劑量為5mg。
1.2.2 對照組患者
采用單純的西醫治療,西醫藥物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服用方法同上。
1.2.3 療效標準
高血壓臨床癥狀消失,收縮壓與舒張壓降至正常值,視為顯效;高血壓臨床癥狀明顯好轉,收縮壓與舒張壓明顯降低,視為有效;高血壓臨床癥狀改善不明顯,收縮壓與舒張壓無降低,視為無效。
1.2.4 統計學處理
本組所有數據均錄入EXCEL表格中予以處理,運用統計學軟件進行Meta分析,以t檢驗,差異性以P0.05分別表示顯著性或非顯著性。
2 結果
研究組和對照組患者的收縮壓及舒張壓、中醫證侯及臨床癥狀均有所改善,研究組患者總有效率為97.5%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6.1%。其中研究組顯效率、有效率分別為70.0%和27.5%;對照組顯效率、有效率分別為44.4%和41.7%。
3 討論
我國居民生活水平在近幾十年來不斷提升,飲食構成愈加豐富,但是良好膳食習俗和鍛煉習慣尚未形成,因而居民高血壓不斷升高的發生率隨之而生。就祖國醫學中高血壓屬于“眩暈、頭痛”的范疇,陰陽失調,肝失疏泄是高血壓最重要的病理基礎[3]。高血壓的中醫證侯主要表現在肝上,中醫證侯類型分別為肝火熾盛、肝陽上亢、肝風內動等,高血壓的早期多為肝陽偏盛,中期多屬肝腎陰虛,晚期多屬陰陽兩虛[4]。
Meta分析是1976年由心理學家Glass首次提出的。Meta分析是對具有共同研究目的的相互獨立的多個研究結果進行系統合并,剖析研究間差異特征,定量綜合評價研究結果的統計方法[5]。本組研究數據采用Meta分析法進行分析使得結果更具有全面性、系統性和客觀性。
在本組研究中,對照組患者治療前的收縮壓為(148.52±19.21)mmHg,治療后收縮壓為(136.25±18.25)mmHg,研究組患者治療前的收縮壓為(148.50±19.22)mmHg,治療后收縮壓為(130.00±17.89)mmHg;對照組患者治療前的舒張壓為(96.87±13.62)mmHg,治療后舒張壓為(85.32±12.81)mmHg,研究組患者治療前的舒張壓為(96.55±13.82)mmHg,治療后舒張壓為(80.36±12.11)mmHg;研究組的中醫證侯改善情況及療效均優于對照組,在Meta分析中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本組研究采用Meta分析法,結果顯示中西醫綜合治療高血壓病療效顯著,具有臨床推廣意義。
參考文獻:
[1] 胡春松,胡大一.高血壓治療原則的進展及我國高血壓治療策略的特點與變化[J].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2007,27(4):380-382.
[2] 任毅,歐愛華,林曉忠.高血壓病中醫證侯分型研究進展[J].吉林中醫藥,2008,26(5):58-61.
[3] 沫玲,余樞,林敏霞.高血壓病患者血壓變異性的臨床研究[J].高血壓雜志,2008(6):184-185.
【關鍵詞】
老年高血壓;臨床特點;治療方法
高血壓是多種心、腦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險因素,高血壓病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發病率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在60歲以上的老年人中,高血壓發病率可達到50% 以上[1],對老年人的健康造成極大的危害。而血壓持久升高可導致心、腦、血管等靶器官受損,對于老年人高血壓應盡早給予臨床干預,最大限度地降低老年患者的病殘率和死亡率,達到延長老年患者的預期壽命和提高生活質量的目的。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為我院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120例老年高血壓病的患者,均符合WHO制定的高血壓診斷標準。其中男81例,女39例;年齡60~78歲,平均(67±8)歲,病程4~23年,平均(3±8)年;均為緩進性高血壓。其中1級(輕度)42例,2級(中度)78例。120例中,51例為單純收縮期高血壓,即收縮壓≥ 160 mm Hg,舒張壓
1.2 治療方法
1.2.1 主要降壓藥物 ① 利尿劑:氫氯噻嗪、吲噠帕胺;②鈣通道阻滯劑:尼莫地平、硝苯地平控釋劑或緩釋劑;③β受體阻滯劑:倍他樂克;④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卡托普利,依那普利[2];⑤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氯沙坦鉀、氯沙坦鉀~氫氯噻嗪、替米沙坦。
1.2.2 用藥原則 從單一藥物小劑量開始,逐漸加量,如效果不佳,再從小劑量增加另一種降壓藥,隨病情靈活選藥,采用個體化原則。
2 治療結果
2.1 療效標準 血壓判斷標準參照衛生部頒布的《藥物臨床研究指導原則》分為顯效:舒張壓下降≥10 mm Hg并降至正常,或下降20 mm Hg以上;有效:舒張壓下降未達10 mm Hg,但已降至
作者單位:441300隨州市曾都區北郊衛生院
正常,或下降10~19 mm Hg,或收縮壓下降≥30 mm Hg;無效:未達上述水平者。
2.2 結果 老年高血壓病患者的特點較對照組較為復雜,波動性較大,且預后較差,但通過針對性的預防及治療措施,血壓控制較為滿意。
3 討論
老年高血壓病患者的血壓問題一直是血壓治療中的重點,其以作為高血壓的一大分類出現在高血壓的分類中,可見對其的重視。高血壓的主要危害中就包括其對靶器官的損害,包括對腦、心、腎、血管的損害。當對腦造成損害時,可出現頭痛、頭暈及短暫性腦缺血的發作[3];對心造成的損害包括高血壓后心臟病;長期高血壓,可引起腎小動脈硬化,對腎功能造成損害;同時,嚴重高血壓可促使主動脈夾層形成并破裂。由此可見,高血壓的危害極為重大。而老年人的壓力感受器明顯降低減退,對高血壓的調節功能減低,對靶器官遭受的損害也更為嚴重。其較為復雜,波動性較大,且預后較差。故對老年高血壓的治療應更為注意。通過對比發現老年高血壓的治療因其血壓的特點治療起來短期療效不如非老年組,控制效果也沒有對照組好。綜上所述,筆者認為對老年高血壓病患者的治療應更為注意及認真,尤其健康宣教及告知要做到位,同時做好并發癥的防治,根據老年人的身體機能特點制定好治療方案,才能達到較好地控制高血壓的目的。
參 考 文 獻
[1] 丁品,邴潔.心理治療對64例老年高血壓病人康復的影響.心血管康復醫學雜志,1999,8(2):16.
【關鍵詞】 酒石酸美托洛爾;氫氯噻嗪;原發性高血壓;聯合用藥
作者單位:165456內蒙古大興安嶺大楊樹農管局中心醫院心內科
原發性高血壓[1,2](高血壓病)是嚴重危害人類生命健康的一類常見疾病,是多基因遺傳因素與環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高血壓病的全球患病率目前已達到31.3%,每年因高血壓病死亡的人口已占到全世界人口死亡原因的6%。流行病學研究已經證實,不僅高血壓本身能造成心血管損害,當高血壓患者合并其他危險因素(如糖尿病、吸煙、高脂血癥等)時更易引起或加重心血管損害。因此高血壓的有效治療,對降低高血壓的病死率[3],減少并發癥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為了研究合理用藥對高血壓的治療效果,筆者選擇52例于2006年7月至2009年7月期間入住我院,經確診為原發性高血壓的患者,研究聯合用藥治療原發性高血壓病的有效性。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06年7月至2009年7月入住我院并已確診為原發性高血壓的患者52例,其中男28例,女24例,男女比例為1.17:1,年齡范圍29~65歲,平均42.7歲,所選患者在性別、年齡、病情嚴重程度等方面武顯著性差異,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1999年,世界衛生組織高血壓學會(WHO/ISH)總結近百年來高血壓防治的經驗第4次修改了高血壓處理指南,并確立了新的高血壓診斷分級標準,規定SBP≥140 mm Hg(18.67 KP)和(或)DBP≥90 mm Hg(18.67 KP)為高血壓。
1.3 試驗方法 將52例入住我院經確診為原發性高血壓病的患者隨機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2組患者采取常規治療的基礎上,試驗組采取酒石酸美托洛爾[4]聯合氫氯噻嗪[5]的治療方法,對照組采取單一的給以酒石酸美托洛爾治療。試驗組每天服用酒石酸美托洛爾片100 mg/次和氫氯噻嗪片25 mg/次,都為2次/d,對照組服用酒石酸美托洛爾片100 mg/次,2次/d,療程24周。
1.5 療效評價標準 顯效:①舒張壓下降10 mm Hg及以上并達到正常范圍;②舒張壓雖未降至正常范圍,但已下降20 mm Hg以上。有效:①舒張壓下降不足10 mm Hg,但已達到正常范圍;②舒張壓較治療前下降10~19 mm Hg,但未達到正常范圍;③收縮壓較治療前下降30 mm Hg以上。無效:末達到以上標準。
1.6 統計分析 統計學方法,資料數據中率的比較用χ2檢驗,統計分析使用SPSS 13.0軟件。P
2 結果
以2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血壓值為觀測指標,試驗組和對照組治療后效果的比較(見表1)試驗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92.31%,明顯高于對照組69.23%,P
表1
治療后效果統計表例(%)
組別例數顯效有效無效總有效率
實驗組2615(57.69)9(34.62)2(7.69)24(92.31)%
對照組268(30.77)10(38.46)8(30.77)18(69.23)
χ2值4.457
P值
注:#表示結果有差異,P
3 結論
高血壓治療應采用綜合措施,在積極有效的非藥物治療的基礎上,根據需要聯合應用降壓藥物治療[6]。中青年高血壓患者血壓應降至140/90 mm Hg以下。老年高血壓患者的收縮壓至少應控制在150 mm Hg以下。合并有腎病和(或)糖尿病時,血壓應降至130/80 mm Hg以下。目前臨床上常用的降壓藥物主要有六大類:利尿劑、β受體阻滯劑、鈣拮抗劑[7]、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8]、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ARB)以及a受體阻斷劑等。
利尿劑是一類促進體內電解質(Na+為主)和水的排出而增加尿量的藥物,通過影響腎小球濾過、腎小管重吸收和分泌等功能實現利尿作用。氫氯噻嗪就屬此類藥物。酒石酸美托洛爾屬于β受體阻滯劑,本類藥物可競爭性的與β受體結合而產生拮抗神經遞質或β激動劑的效應。它通過抑制心肌收縮力、減慢心率、降低心排血量、抑制腎素釋放等起到降壓的作用。
高血壓病作為最常見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其治療涉及多方面的因素,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建議遵循以下原則:①所有藥物治療均應在非藥物治療的基礎上,從最小的有效劑量開始,根據血壓情況逐漸調整劑量,使血壓平穩下降;②推薦應用長效制劑,1次/d,24 h平穩降壓,從而減少血壓的波動、降低主要心血管事件的發生危險和防治靶器官損害,并提高用藥的依從性;③應用單一降壓藥物治療效果不佳時,應及早聯合應用兩種或兩種以上降壓藥物;④判斷降壓藥物是否有效或是否需要更改治療方案時,應充分考慮藥物達到最大療效所需的時間。不應過于頻繁的改變治療方案;⑤高血壓是一種終身性疾病,即使治療達到目標血壓后,仍需長期服藥,并定期監測血壓。
總之,聯合用藥理論作為治療高血壓的有效手段,而腎上腺素β受體阻滯劑聯合利尿類藥物在治療原發性高血壓病方面較單一用藥效果明顯,因此聯合用藥治療原發性高血壓病的研究將會取得更加有意義的成果。
參 考 文 獻
[1] 李作君,胡明煜,肖俊堯,等.原發性高血壓糖代謝異常的研究.四川醫學,2009,30(1):25-26.
[2] 黃淳康.中西醫結合治療原發性高血壓臨床研究.實用中醫藥雜志,2009,25(3):162-163.
[3] 謝才蘭,盧家璋,楊靈,等.治療方法對高血壓腦出血病死率的影響.醫學研究雜志,2009,38(4):53-58.
[4] 許紅敏.苯磺酸氨氯地平聯合酒石酸美托洛爾對高血壓患者療效的臨床研究.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09,02:30.
[5] 金鵬,李琳,金愛華.小劑量氫氯噻嗪對高血壓病血漿ET、CGRP、D-dimer的影響.中國誤診學雜志,2009,9(9):2063-2064.
[6] 王俊利,周曉芳.聯合藥物治療輕、中度原發性高血壓降壓效果和安全性的研究.實用醫院臨床雜志,2009,6(1):40-42.
關鍵詞 青年例 老年例 原發性高血壓 臨床特點 治療方法
高血壓是全球最為常見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對人類健康的威脅很大。其發病率在老人例中可高>30%,現已居我國主要疾病死亡原因的第一位[1]。不過由于各種原因的影響,當前青年人發生原發性高血壓病的比例越來越高[2]。有關資料表明,在世界范圍內,2000年大約有16.4%的青年人患有高血壓,預計2025年總患病率將達到20.2%[3]。因此,在選擇抗高血壓藥物的時候,除了根據藥物的藥理性質,還要根據患者的自身特點來選擇。本文為此通過治療特點的不同來探討了青年原發性高血壓臨床特點與治療效果。
資料與方法
2010年6月收治原發性高血壓患者80例,入選標準:符合老年或者青年高血壓病的診斷標準;患者同意;無藥物使用禁忌癥。其中男50例,女30例;年齡22~89歲,平均年齡53.5±8.0歲。高血壓病史8個月~17年,平均病程7~9年:其中年齡≤50歲40例(青年組),>50歲40例(老年組)。兩組年齡、性別、病程等一般情況經統計學分析均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臨床特點觀察: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前的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收縮壓(SBP)、舒張壓(DBP)水平,采用美國Vitros-5600型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
治療方法:所有患者服用硝苯地平1次/日(2.5mg/片),兩組均以4周1療程,1個療程完畢即結束觀察,統計療效。
療效判定標準:①顯效:舒張壓下降>10mmHg,并達到正常范圍;②有效:舒張壓下降
統計學方法:應用SPSS18.0軟件包對測得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 X±S)表示和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與X2檢驗。檢驗水準α=0.05。
結 果
臨床血脂與血壓對比:結果顯示TC、TG、SBP、DBP各指標差異都無顯著性(P>0.05)。青年組與老年組患者的血脂與血壓比較。
臨床療效:經過治療后,青年組的臨床有效率97.5%,老年組的臨床有效率75.0%,青年組的臨床總有效率明顯高于老年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討 論
高血壓是一種常見病、多發病,也是心腦血管病最重要的危險因素。根據WHO調查每年約有1700萬例死于高血壓[5]。與正常例群相比,高血壓患者中風的概率增加2.5倍,心絞痛的發生率增加2.1倍,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發生率增加2.5倍。近年來,由于社會變革和例們生活方式的變化,我國高血壓發病率及相關危險因素均有增加趨勢,且逐漸向年輕化方向發展[6]。本文結果顯示,青年組與老年組患者的TC、TG、SBP、DBP各指標差異都無顯著性(P>0.05),表明青年高血壓患者同樣面臨著嚴重的預后與并發癥威脅。因此,積極有效地防治青年熱高血壓對于增進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在高血壓的治療中,鈣拮抗劑對心、腦、腎有保護作用,可以使心肌肥厚減輕、降低因冠狀動脈痙攣引起心絞痛;降低癡呆的發病率;和降低因腎功能損害產生的蛋白尿。臨床上常用的鈣拮抗劑有硝苯地平、尼群地平、氨氯地平。此外病例因素也很重要,病例準確地服藥不僅能控制血壓還能預防高血壓導致心、腦、腎和靶器官的損害,作為醫生要不斷地囑咐病例堅持服藥、準確服藥[7]。本文結果顯示,經過治療后,青年組的臨床有效率97.5%,老年組的臨床有效率75.0%,青年組的臨床總有效率明顯高于老年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總之,青年原發性高血壓患者的臨床特點跟老年例類似,但是藥物治療能取得更好的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
1 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修訂委員會.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05年修訂版全文)[M].衛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中國高血壓聯盟,2005:7-13.
2 謝和輝,蘇定馮.國際高血壓治療新藥研究現狀和展望[J].世界臨床藥物,2009,24(5):265-269.
3 董昆山,王秀琴,董一凡.現代臨床中藥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1:570-571.
4 史載祥,黃柳華.高血壓及相關疾病中西醫結合診治[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32-66.
5 袁祖貽.鹽與高血壓[M].北京:北京醫科大學協和醫科大學聯合出版社,2007:132-143.
關鍵詞:高血壓治療;心血管疾病;預防;控制
引言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壓的發病率呈現出逐年攀升的趨勢,到今年為止高血壓的發病率已經達到了45%,并且嚴重地威脅著人們的生活和健康。高血壓是導致腦梗、腦出血、心功能不足等心腦血管疾病的主要誘因,所以應該引起人們的重視,同時要正確合理地對高血壓進行預防和治療,這樣才能減小高血壓并發癥的發生幾率,使身體的其他臟器免受損害。本篇文章中,我們對2012-2014年的50例高血壓病人進行了藥物和飲食方面的治療和預防,并取得了非常好的臨床效果,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 臨床資料
對2012-2014年來我院進行治療的50例患者,經過正規合理的檢查后確診為高血壓,并對這些患者進行統計分類。其中,男性患者有28例,女性患者有22例,患者的年齡一般在60歲以上85歲以下,平均年齡是70歲,患病時間一般是1年以上10年以下,平均患病時間是2.8年。在這50例患者中,患病時間不超過3年的有40例,患病時間在3-5年之間的有8例,患病時間超過5年的有2例。
2.方法
2.1 治療方法
根據我國的高血壓防治指南作為標準,我們把150/90mmHg作為這50例患者的降壓標準。對這50例患者進行合理的藥物治療和心理飲食方面的治療,一段時間后對這些患者的血壓進行測量,同時把測量的患者血壓分為達標組和非達標組。在達標組中再統計有過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人數,把這些數據都記錄下來,并進行對比分類。
2.2 統計學方法
把統計出來的數據信息用SPSS13.0系統進行統計研究,患者的資料信息用(x+s)表示,同時用t檢測,統計學的計量結果用卡方檢測,P<0.05為差異這樣的結果才具有統計學價值。
3.結果
3.1患者的基本情況
這50例患者經過半年時間的治療后,患者都做到了合理用藥和規律的飲食,同時這48例患者的高血壓都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和治療,其中只有1例病情控制的不是特別理想,還有1例出現心功能衰竭的癥狀,其他的48例患者的高血壓癥狀都得到了改善和治療。
3.2監測指標情況
在高血壓的50例患者中,我們分成了降壓達標組和未達標組,通過監測發現,降壓達標組中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幾率要比未達標組中心血管的發生幾率小28%,同時監測到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通過監測還發現,患有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脈壓差要比沒有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脈壓差高。
4.討論
4.1高血壓發生的特點
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的血壓呈現出這樣的趨勢:收縮壓會越來越高,同時人體的舒張壓會越來越低或者是比較穩定的狀態,這樣的話脈壓差便會增大。從上面的數據中我們可以發現,高血壓的發生主要以老年人為主,因為隨著年齡的增加,人體的壓力感受器對血壓變化的感受力會越來越弱,不能及時有效地調節人體的血壓變化。因而在平時生活中如果運動量增加、情緒波動大或者是季節變化明顯時,就會出現血壓波動的情況。隨著年齡的增長,動脈血管壁的韌性會變小,同時血管壁的硬度增加,當出現情緒波動或者是變化時,血管中增加的血液不能有效的儲存在大動脈血管中,變現為收縮壓變化明顯。人體還會出現性眩暈或者是心臟供血不足等癥狀。激素水平也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的降低,因而不能有效的通過調節血容量來改善高血壓的癥狀。
高血壓經常會伴隨許多的疾病出現,比如:高脂血癥、糖尿病、心梗等等,人體的血壓增高時也會促進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如果這種高血壓的癥狀長期不給予治療的話,就會發生很多嚴重的并發癥,比如:心肌肥厚、心衰、腎功能不全等等,嚴重的情況下會導致猝死。所以在對高血壓的患者進行檢查時不要忽略血糖和血脂的檢查,防止高血壓并發癥的發生。一般情況下,高血壓患者的癥狀并不統一,同時高血壓的起因也不相同,因而進行治療時要因人而異,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有效的治療。同時治療時要運用藥物治療、飲食治療和心理治療等多種方法結合的綜合治療方法。
4.2高血壓的治療
高血壓的患者主要是中老年人,心臟和身體的各大臟器處于功能逐漸衰退的狀態,因而在進行治療時要遵循合理的治療原則,使患者的血壓水平控制在正常范圍,并有效的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臨床上常見的比較合理的治療原則有以下幾點:①密切的觀察患者的血壓變化情況;②選擇使用的高血壓藥物必須讓患者從小劑量開始服用,在服藥的療程中醫生要密切觀察患者的血壓變化情況,以及是否出現不良反應,根據患者的個人情況合理的調整劑量水平,必要時醫生可以讓患者用多種藥物同時服用的方法從小劑量開始服用;③在高血壓的治療過程中,要注意高血壓的并發癥,有條件的可以合并并發癥一起進行治療;④盡量使用一些長效的降壓藥物,這樣可以有效的減少藥物的不良反應,同時可以增加患者對藥物的順應性,使高血壓得到有效的治療。
在對高血壓進行藥物治療的同時,也要注重非藥物的治療。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①合理飲食減輕體重。肥胖是引起高血壓發生的主要因素,合理飲食盡情體重,制定一個有效的減肥計劃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把肥胖這個危險因素降低,高血壓才能得到更好的控制和治療。②避免過度勞累。適量的體育運動可以使增加動脈的韌性,從而減少血壓的波動,但是一定要避免過度的勞累,過度勞累會增加心臟的負擔,從而引起突發癥狀的發生。
參考文獻
[1]劉福平. 中老年心腦血管疾病的預防及治療[J]. 當代醫學,2011,25:47-48.
[2]李月芹. 心腦血管疾病的預防和治療[J]. 大家健康(學術版),2011,18:47-48.
[3]廖開歷. 老年性高血壓的治療與心腦血管疾病處理探討[J]. 中國醫藥指南,2012,03:74-75.
【關鍵詞】 高血壓;硝苯地平緩釋片;貝那普利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2-7552-02
高血壓是嚴重危及我國人們身心健康的常見疾病。據統計,截至目前為止,我國高血壓患者達到了1億多人。由于高血壓可導致人體多個組織器官同時受損,故極易引起腦卒中、冠心病及心力衰竭等危重病,是導致患者死亡和殘廢的主要因素,給社會和家庭帶來了巨大的負擔。現將筆者臨床治療情況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從我院近兩年門診及住院接診的高血壓患者中選取154例作為本次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嚴格按照《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1],結合患者臨床表現及相關輔助檢查結果確診為高血壓。將154例患者按照數字隨機排列法將其分為兩組,對照組(77例,貝那普利單一用藥),觀察組(77例,貝那普利與硝苯地平緩釋片聯合用藥)。對兩組患者一般情況及指標等方面進行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在接受試驗前,均提前7日停止服用其他任何降壓藥物。給予對照組貝那普利(國藥準字:H20030514,北京諾華,10mg/片)單一用藥治療,給藥方法為:每日溫水送服1次,每次10mg。后可根據患者血壓改善情況,對服用劑量進行調整,但初始劑量建議保持在5-10mg以內。給予觀察組貝那普利與硝苯地平緩釋片(國藥準字:H10910052,青島黃海,20mg/片)聯合用藥,給藥方法為:在對照組貝那普利用藥方法的基礎上,同時給予患者硝苯地平緩釋片,每日溫水送服1次,每次20mg。同樣在治療過程中,根據患者血壓改善情況,對服用劑量進行調整,但建議服用劑量控制在40mg以內。兩組患者均接受一個周期的治療(1個月)。對患者血壓指標變化情況進行詳細記錄,同時觀察患者服用藥物后的治療效果及不良反應情況。
1.3 臨床療效判斷標準 將《心血管系統藥物臨床研究指導原則》[2]中高血壓治療效果標準作為本次研究標準:①顯效:患者在接受一個月的治療后,收縮壓有了很大程度地下降,下降幅度超過了30mmHg,舒張壓恢復到正常范圍或下降幅度超過20mmHg。②有效:治療后,收縮壓下降幅度
2 結 果
2.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壓指標改善情況對比 治療前兩組患者收縮壓及舒張壓均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較之治療前血壓均有所下降,P
3 討 論
高血壓在我國已經成為了一種非常普遍的慢性疾病,且有上億的患者深受其害。目前,在臨床中采用硝苯地平緩釋片與貝那普利聯合用藥可取得較好效果。貝那普利是一種含有羧基的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類藥物,經代謝后作用于血管緊張素、腎素和醛固酮系統,使血管緊張素I逐漸轉變為血管緊張素II,達到控制血管阻力的目的,達到降低血壓的目的。口服貝那普利可在0.5h內迅速達到血藥峰值,其半衰期有效時間在10-11h內,故其效果持久,降壓效果也較為理想。硝苯地平緩釋片是一種二氫吡啶類藥物,可通過對Ca2+造成阻斷,使細胞內Ca2+濃度得到控制,同時擴張外周小動脈,使外周阻力下降,進而實現控制血壓的目的。硝苯地平緩釋片在服用后12h仍然能夠保持最低血藥濃度,故每日服用1次即可持續對血壓進行控制,可避免過大不良反應。在臨床中,通過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類藥物與二氫吡啶類藥物聯用,在抗氧化應激、動脈硬化的同時,還可以對腎臟、心臟等起到有效保護,避免不良反應。但在適應兩種藥物時,應當考慮兩種藥物的相互作用,適當對用藥劑量進行調整,確保藥物能夠發揮最好效果。總而言之,在高血壓治療中,采用硝苯地平緩釋片與貝那普利聯合用藥效果確切,安全性高且血壓控制效果理想,故值得臨床廣泛使用。
參考文獻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5月~2014年10月于我院就診初發難治性高血壓患者共120例,將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60例。觀察組中,男42例,女18例,年齡35~76歲,平均59.2±4.3歲,病史2~25年,平均10.3±4.1年;對照組中,男45例,女15例,年齡35~78歲,平均58.2±4.5歲,病史2.5~25年,平均10.1±4.2年。兩組患者在一般資料對比上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給予1.0g氯化鉀緩釋片、10mg硝苯地平緩釋片與10mg馬來酸依那普利片,2次/d;12.5mg雙氫克尿噻,1次/d。觀察組給予10mg硝苯地平緩釋片、10mg馬來酸依那普利片,2次/d;12.5mg雙氫克尿噻、20mg螺內酯,1次/d。兩組患者均在以上藥物治療基礎上,采取改善生活的非藥物治療方式。
1.3療效評價
顯效:與治療前相比,舒張壓下降幅度≥20mmHg,收縮壓下降幅度≥30mmHg;有效:與治療前相比,舒張壓下降幅度>10mmHg,收縮壓下降幅度<30mmHg;無效:治療后收縮壓與舒張壓均未達到顯效與有效標準。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1.4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對所有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對比以P<0.05為有顯著性差異和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
經分析,觀察組顯效40例(66.7%),高于對照組的8例(13.3%);觀察組的總有效率高達96.7%,對照組的總有效率為55.0%。組間比較差異明顯,有統計學意義。
2.2兩組患者血壓測量值比較
觀察組治療后收縮壓為131±8mmHg,舒張壓為76±8mmHg;對照組治療后收縮壓為153±7mmHg,舒張壓為98±9mmHg。組間比較差異明顯(t=16.03、14.15,P<0.05),有統計學意義。
3討論
作為引起心腦血管意外事件發生的重要因素,高血壓在近年來呈現發病率逐年增長的趨勢,通過一系列抗高血壓治療方法,可有效改善與控制大部分患者的高血壓癥狀[2]。初發難治性高血壓患者具有家族遺傳所占比重較大、體重指數偏高、病程較長、發病年齡較低等特征,其中,降壓藥物不合理使用是誘發初發難治性高血壓的主要成因[3]。對初發難治性高血壓患者治療是一個長期過程,合理、長期用藥是控制患者血壓的先決條件,需引導患者形成良好用藥習慣,進一步改善初發難治性高血壓患者用藥和生活習慣。本次研究選取120例初發難治性高血壓患者給予氯化鉀緩釋片、雙氫克尿噻、硝苯地平緩釋片及馬來酸依那普利片和螺內酯、雙氫克尿噻、硝苯地平緩釋片及馬來酸依那普利片等藥物進行治療。由結果分析可知,非選擇性醛固酮受體拮抗劑螺內酯聯合常規高壓治療藥物,對初發難治性高血壓患者血壓控制至關重要。
[關鍵詞] 壓氏達;拜新同;高血壓;臨床療效
氨氯地平為鈣通道阻滯劑(亦即慢通道阻滯劑或鈣離子拮抗劑),阻滯鈣離子跨膜進入心肌和血管平滑肌細胞,氨氯地平抗高血壓作用的機制是直接松弛血管平滑肌。目前高血壓治療藥物種類繁多,效果差別不大,在此基礎上國產高血壓治療藥物價格方面要明顯低于進口控壓藥物。本文對比分析壓氏達與拜新同治療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的136例高血壓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2組,觀察組68例,對照組68例,2組一般情況,見表1,2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
2組治療前1周均停止其他降壓藥物,防止干擾效果觀察。觀察組使用口服壓氏達(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北京賽科藥業有限責任公司)50mg/d,對照組口服拜新同(硝苯地平控釋片,德國拜耳醫藥)30mg/d。2組療程均為6周,觀察治療前后血壓值,治愈率及不良反應。
1.3療效標準
參照《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草案》。顯效:舒張壓降低>于10mmHg至正常或降低>20mmHg;有效:舒張壓降低30mmHg。無效:下降程度未到以上標準。
1.4統計學方法
數據均用SPSS13.0統計分析軟件包進行處理。計量數據(±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數抓采用才檢驗。且P
2結果
2.1治愈率
2組治愈率情況,見表2,由此可見2組在治愈率方而差別不大,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2血壓改變情況
2組治療6周前后血壓改變情況,見表3。由此可見2組血壓改變情況差別不大,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2組治療前后血壓對比均有顯著改善(P
2.3不良反應
觀察組中不良反應4例(6.4%),其中頭痛2例,心率加快1例,下肢水腫1例。對照組中不良反應4例(6.4%),其中頭痛1例,心率加快2例,下肢水腫1例。7組不良反應發生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7組患者不良反應均輕微,未做特殊處理,未影響治療。
3討論
壓氏達(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和拜新同(硝苯地平控釋片)不良反應甚微,木研究表明,主要不良反應為交感神經的功能話性增強導致的心率加快、而色潮紅、下肢水腫、頭疼等癥狀,均不影響治療,在患者適應后癥狀自行緩解。
本文通過對比研究壓氏達和拜新同治療高血壓的臨床療效得出,2組治療的治愈率,血壓改變情況及不良反應發生幾率差異不大,對高血壓的改善均有較好的療效,但壓氏達由于是國產鈣離子的拮抗劑,所以價格低廉,更適合目前臨床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趙秀陰,陳捷,崔艷陰,等,中國14省市高血壓現狀的流行病學研究[J].中華醫學雜志,2006,86(16):1148.
[關鍵詞] 原發性高血壓;伊貝沙坦;美托洛爾
[中圖分類號] R588.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721(2009)07(b)-011-02
高血壓是引起心腦血管病危的因素,但同時高血壓又是可控制的危險因素。多項臨床研究表明,長期有效地控制血壓能夠顯著減少心腦血管病危險。因此,降壓治療已成為預防心腦血管病的重要策略,血壓控制達標是整個降壓治療策略的核心。因此更好地選擇和合理地使用抗高血壓藥物,可更大程度地使高血壓患者從抗高血壓藥物治療中獲益。為了增強患者的依從性,提高高血壓的控制率,我們選用伊貝沙坦和美托洛爾聯合治療原發性高血壓,觀察其治療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06年5月~2008年4月門診高血壓患者50例,男32例,女18例,年齡50~76歲,平均(65.26±6.13)歲,所有患者均符合2005年中國高血壓病防治指南制定的標準。排除繼發性高血壓,明顯腎損害(Scr>3 mg/L),肝功能異常,未控制的高血糖及相應的藥物過敏者。隨機分為兩組,每組25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病程、高血壓分級、體重指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1.2 治療方法
全部患者在接受治療前停用所服藥物1周,對照組單用伊貝沙坦150 mg,每天上午一次,口服;治療組用伊貝沙坦150 mg,美托洛爾25 mg,每天上午一次,口服。兩組連續觀察8周。
1.3觀察方法與指標
測血壓在門診進行,測前休息15~20 min,取右上臂測壓,至少測量3次,取其平均值為血壓值。
1.4 療效評判標準
參照衛生部《藥物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規定:①顯效:舒張壓下降≥10 mmHg并降至正常,或下降20 mmHg以上;②有效:舒張壓下降未達10 mmHg,但降至正常,或下降10~19 mmHg;③無效:未達上述水平者。顯效加有效合計為總有效。
1.5 統計學處理
采用配對t檢驗和卡方檢驗。所有數據用SPSS11.5統計軟件進行處理。
2 結果
2.1治療后兩組血壓變化的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前舒張壓、收縮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服藥8周后血壓均明顯下降,與本組治療前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2 降壓效果
治療組顯效19例,有效4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92%;對照組顯效15例,有效3例,無效7例,總有效率為72%。卡方檢驗,P
2.3 不良反應
治療組有2例出現頭痛、頭昏,1例出現干咳,均未影響治療,對照組有3例頭痛、2例干咳,均能耐受而繼續用藥。
3 討論
原發性高血壓的主要危害是導致心腦血管意外,是中老年人致死、致殘的主要疾病之一,所以對高血壓患者,降壓是首要的。
伊貝沙坦為血管緊張素Ⅱ(ATⅡ)受體拮抗劑(ARB),是一類對ATⅡ受體亞型ATⅠ受體有高度親和力的藥物,能特異性拮抗ATⅡ的所有生物活性,不抑制血管緊張素轉換酶(ACE),不產生由緩激肽誘發的干咳。該藥的特點是降壓作用溫和對糖脂代謝具有良好的作用而且對心臟、腦、腎臟有保護作用,能預防和逆轉心肌肥厚。因此除了降壓還作為心衰、心梗后、糖尿病、慢性腎臟疾病治療的首選藥物,是一類安全有效的藥物。世界衛生組織(WHO)在1999年推薦該類藥物為第一線抗高血壓藥物。該藥價格也相對比較便宜,有較高的效價比。
美托洛爾(倍他樂克)能有效地抑制異丙腎上腺素引起的增強心肌收縮力和加快心率的作用,能明顯減慢心率,降低高血壓患者的血壓,同時降低心肌耗氧量,從而緩解心絞痛,降低死亡率,是高血壓合并容量性心動過速、心房顫動、冠心病、心力衰竭的理想選擇,特別是減少猝死具有顯著效果。
對照臨床試驗顯示,聯合使用伊貝沙擔和美托洛爾有明確的抗高血壓作用,比單獨使用其中任何一種藥物的作用更好。
[參考文獻]
[1]胡春松,胡大一.高血壓治療原則的進展及我國高血壓治療策略的特點與變化[J].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2007,27(4):32-33.
[2]李勇,范維琥.從VALUE研究結果看ARBS在高血壓治療中的價值[J].國外醫學?心血管疾病分冊,2004,(10):195-198.
關鍵詞:高血壓患者;單片復方降壓制劑;前景
我國是一個高血壓大國,高血壓患者人數已突破3.3億,而當前我國高血壓患者的知曉率、治療率和達標率仍處于低水平。我國政府還將每年10月8日定為全國高血壓日。高血壓已成為我國主要的公共衛生問題。
高血壓患者除注意平時飲食習慣,生活方式外,通常需終身用藥,在面對單一藥物治療達標率低,患者依從性差等缺點[1]。近年來,國內外在研發復方降壓制劑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單片復方制劑已列入我國和歐美各國高血壓治療指南。2012年我國擬定了《單片復方制劑降壓治療中國專家共識》。
仔細分析過去我國高血壓控制情況無明顯改善的原因,既有疾病本身的變化,也有疾病管理方面的問題。盡管高血壓管理水平與治療率均有提高,但有利條件并未能有效地改善高血壓的控制情況。為了更有效地控制血壓,采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降壓藥物進行足量、合理聯合治療,尤其是使用單片復方制劑,大部分患者血壓能得到有效控制。
1 單片復方降壓制劑已成為當前和今后高血壓治療的第一選擇
在高血壓的治療中需根據高血壓的嚴重程度和其它危險因素情況綜合考慮治療方法,I級患者首先考慮使用單一藥物治療,療效不佳時考慮聯合用藥或者復方制劑,大部分II級以上高血壓患者需聯合用藥或復方制劑,而III級高血壓患者基本均需聯合用藥或復方制劑[2]。復方制劑的出現是高血壓治療學的需求,而不是制劑學的需求;是治療學的發展,而不是制劑學的發展;是高血壓治療理念的發展,而不是顛覆。特別是單片復方制劑可實現以下目標:降壓作用更強,減少藥物不良反應,服用方便,可改善患者的依從性和治療的持續性[3]。
目前已被FDA批準上市的唯一一種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ARB)與二氫吡啶類鈣離子通道阻滯劑(CCB)單片復方制劑,即纈沙坦/氨氯地平單片復方制劑,此復方制劑降壓作用協同、不良反應抵消[4]。纈沙坦是循證醫學最豐富的ARB類降壓藥,多個大型臨床試驗如VALUE研究[5]、Jikei Heart研究、Val-HeFT研究、VALIANT研究和MARVAL研究均顯示纈沙坦具有良好的降壓外,尚可通過抑制局部組織的 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RAS),延緩心臟及腎間質重構、降低蛋白尿的排泄,發揮心臟、腎臟保護作用。
2 單片復方制劑降壓治療的效果與安全性
現在我國臨床應用的新型單片復方制劑大多已在歐美國家普遍的驗證和使用過,并在我國進行了大樣本的降壓療效的臨床觀察以及數據統計說明。臨床試驗結果顯示,這些新型的單片復方制劑比單藥治療能更加有效地控制血壓,提高了控制血壓的達標率。單片復方制劑降壓治療是把兩種降壓藥物放在一片藥物中使用,使聯合降壓治療方便、可靠、有保證,理論上還應相互抵消組分藥物各自的不良反應。如果方案設計得當,單片復方制劑比自由聯合治療還可以有更好的價值-效應關系,醫療費用降低。單片藥物比使用兩種藥物的價格更低。另外,可以早達到治療目標、隨訪觀察減少、保護靶器官、更多預防心腦血管并發癥,從而節省醫療開支。
3 單片復方制劑的不足之處
單片復方制劑的不足是其使用起來的靈活性較差,相對依從性 也較差,不便調整劑量。除此之外,如果單片復方制劑的信息不能很好的讓醫生和患者了解。在推廣使用復方降壓藥物時,應提供準確、全面的信息,讓醫生和患者既知道復方制劑的組成藥物,也知道這些組分藥物的劑量。特別是在農村及社區基層推廣使用這些藥物時,一定要注意這個問題,以防造成不必要的損害。
4 治療建議
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中聯合降壓治療的建議從藥物的角度上是合理的,但也要注意個體化、特殊體質等方面的因素。作為臨床醫生應積極地建議和使用單片復方制劑。作為初次診斷的2級以上高血壓患者(收縮壓≥160mmHg,或舒張壓≥100mmHg),可初始治療時就口服單片復方制劑。目前正在接受其它降壓藥物治療還未使用單片復方制劑者,可根據患者血壓水替換或加用復方制劑的降壓藥物。血壓水平在140~159/90~99mmHg的1級高血壓患者來說,可一開始直接用單片復方制劑;而血壓水平在160/100mmHg以上的2級及2級以上的高血壓患者,可選擇在單藥治療的基礎上加用適合的復方降壓藥物。美國預防、檢測、評估與治療高血壓全國聯合委員會第七次報告(JNC7)指出:當患者血壓超過目標血壓20/10mmHg時開始聯合藥物治療。應根據患者病情選擇復方降壓藥物的種類,這時既要考慮到患者的血壓升高的類型,也要充分考慮患者的合并癥等情況。已經接受降壓治療的患者,治療過程中出現過的各種不良反應是選擇復方降壓藥物的重要依據。在使用單片復方制劑后血壓仍不能控制時,可以選擇增加復方制劑的劑量。
復方制劑的組成已經有了新的概念,不單純是幾種降壓藥物的合理搭配,而是考慮到整個高血壓的綜合控制治療,在歐洲,美國和其他發達國家,單片固定小劑量的復方制劑已經成為引領高血壓藥物治療的新方向,目前英國研制出了新的復方制劑,包括2種降壓藥,美國也研制出了用于防治高血壓病的單片復方制劑;盡管這些復方制劑的效果需進一步要得到循證醫學的驗證,對于全面控制多重的心血管病危險因素這一理念己得到心血管醫學界的廣泛共識;控制的復方制劑以其增強療效,減少不良反應,抵御并發癥和依從性好等優點,成為治療高血壓病的一個新趨勢和新方法,我們相信高血壓用藥的復方制劑將會在今后的高血壓防治中發揮著積極的作用,在今后的新藥開發和研究中占據非常重要的地位。
參考文獻:
[1]陳魯原.單片復方制劑對中國高血壓患者管理的重要意義[J].中華高血壓雜志,2011,19(6):508-512.
[2]杜海洲.國際抗高血壓復方制劑研發進展[J].中國新藥雜志,2010, 19(18):1676-1679.
[3]Ggerbion PP,Shoheiber O.Adherence patterns among patients treated with fixed-dose combination versus separate antinhypertensive agents[J]. Am J Health Syst Pharm,2007,64(12):1279-1283.
【關鍵詞】老年患者;單純收縮性高血壓;硝酸酯類藥物
單純性收縮壓是老年高血壓的一種,是心腦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如不及時采取治療措施或治療方式不當極易引發冠心病、腦卒中等疾病,嚴重影響了老年患者的正常生活。因此,研究老年單純收縮性高血壓的治療方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而當前有眾多研究資料顯示硝酸酯類藥物可有效治療收縮性高血壓,本文分析了我院2015年7月-2016年2月對100例老年收縮壓高血壓患者使用硝酸酯類藥物治療的臨床效果,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5年7月-2016年2月收治的100例單純收縮性高血壓老年患者,其中男59例,女41例,年齡60-79歲,病程3-21年,所有患者均經過ISH診斷標準篩選[1]:收縮壓≥140mmHg,舒張壓
1.2治療方法
治療前所有患者均停藥1周,對照組患者行常規治療,給予口服非洛地平緩釋片5mg,1次/d;觀察組在在常規治療基礎上加用硝酸酯類藥物,予以口服單硝酸異山梨酯20mg,2次/d,,所有患者均連續治療8周,每三周測量一次坐位血壓,并詳細觀察患者舒張壓、收縮壓變化情況,了解患者有無副作用出現,治療期間要詳細指導患者用藥,給予合理飲食,保持充足休息,觀察臨床療效。
1.3統計學分析
本組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量單位采用 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 檢驗,P
2.結果
治療后,觀察組患者收縮壓下降幅度顯著優于對照組,且所用時間明顯少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的舒張壓下降幅度明顯小于對照組,差異隨時間延長而增大;觀察組患者脈壓水平明顯優于對照組;兩組數據比較,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
3.討論
單純性收縮壓是老年高血壓的一種,是心腦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如不及時采取治療措施或治療方式不當極易引發冠心病、腦卒中等疾病,嚴重影響了老年患者的正常生活[2]。當前有眾多臨床資料表明單純性收縮壓的發病機制主要是由于患者體內動脈結構發生變化,如血管鈣化、血管彈性纖維斷裂等,造成大動脈硬化,降低了患者血管壁的彈性,進而降低了其順應性和擴張性[3]。單純性收縮壓常表現為心室射血流量與壓力波動降低,造成老年患者收縮期血壓與脈壓升高,而舒張期血壓降低[4]。在臨床中,常使用常規降壓藥物來治療本病,但這種治療方式在降低患者收縮期血壓同時也會使舒張期血壓降低,對患者的正常血壓水平帶來了一定的影響,難以達到理想的臨床效果,尤其是對于老年患者來說,在收縮期如果血壓升高則會增加心腦血管發病幾率[5]。
在本組研究中,觀察組50例患者通過硝酸酯類藥物治療后,觀察組患者收縮壓下降幅度顯著優于對照組,且所用時間明顯少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的舒張壓下降幅度明顯小于對照組,差異隨時間延長而增大;觀察組患者脈壓水平明顯優于對照組;兩組數據比較,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
【參考文獻】
[1]李小鷹,張新軍,孫寧玲. 新型單片聯合制劑治療老年高血壓中國專家共識[J].中華高血壓雜志,2012,04:325-330+299.
[2]劉希德,劉佳.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鈣片治療高血壓合并冠心病的療效觀察[J].當代醫學,2012,26:144-145.
[3]段京莉,張石革.抗高血壓藥的臨床應用進展――高血壓治療與合理用藥專家圓桌會議紀要[J]. 中國醫院用藥評價與分析,2010,02:97-99.
[4]朱大喬,毛紅娟,何丹丹,李雪玉,王`. 高血壓患者自我監測血壓對藥物治療依從性的影響[J]. 中華護理雜志,2004, 08: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