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關于冬至的文案

關于冬至的文案

時間:2023-06-06 08:59:48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關于冬至的文案,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關于冬至的文案

第1篇

冬至要到了,天氣變冷了,友誼思念了,祝福送上了,衣裳該加了,不要感冒了,預祝冬至快樂!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冬至的句子適合在那一天發到空間或朋友圈里,供大家參考。

冬至的語錄1.冬至凍一凍,增強抵抗力,身體更健康。

冬至動一動,提高耐寒力,無病又無恙。愿你身體好,心情更好。冬至節氣快樂!

2.一年一天,難平難凡。

一天一年,酸澀甘甜。來日可期,無須悵然。冬至大寒,花開春暖。心向山海,仁義寬善。感恩不遲,祝福飽滿。

3.去年冬至的祝福已送到,今年冬至的祝福不會忘;

寒風凜冽時,記得加衣裳;別忘吃水餃,小心耳朵掉;祝你冬至快樂。

4.今日冬至,北半球白晝最短夜最長;

從冬至起開始“數九”,古代民間有“冬至大如年”之說。祝冬至節快樂!

5.冬正深,天正寒,冬至節氣到身旁,親朋好友齊歡聚,樂也融融共天倫,祝福如梅花飄香,冬至佳節,愿你合家歡樂,幸福美滿。

6.值此冬至歲末,冬至之日,新年伊始之際,祝福您和您的家人:吉祥如意!

7.冬季養陽,擇食有道,銀耳,梨,蜂蜜可滋陰潤燥;

少辛多酸,酸味水果可選蘋果石榴;宜喝牛奶,豆漿,可生津液。漫漫冬日,祝君健康!

8.偷偷的,冬至來了,它帶來了一陣陣寒風,沒事別在外面喝西冬風,收收朋友暖和的祝福,愿你永遠健康又幸福!

9.接收冬的盡頭,轉發春的開頭;遙望暖的盼頭,思念你在心頭;冬至大有來頭,祝福送你手頭;愿你生活有樂頭,事業有奔頭!

10.冬至到,寒風涼,盛碗餃子暖洋洋;北風吹,白雪飄,祝福永遠忘不掉;金元寶銀元寶,財源滾滾財運到!今天冬至,送碗熱餃,送份溫暖!

11.你是大樹,為我們遮蔽風風雨雨;

你是太陽,為我們的生活帶來光明。親愛的父親,祝你冬至快樂永遠健康!

12.冬至又來到,祝福少不了,祝:心情好一冬,健康益一冬,溫暖保一冬,舒服過一冬,勤奮干一冬,美好又一冬,祝你過好冬!

13.冬至節氣,保健養生,俗話說“冬天動一動,少生一場病;

冬天懶一懶,多喝藥一碗。”愿你多多運動,身體棒棒,快樂過冬,幸福圓滿!

14.冬至節氣到,陽光送關照,餃子快遞到:平安是皮兒,幸福是餡兒,真情煮熟了,吃了樂淘淘,喝了餃子湯,全家都健康。

祝冬日吉祥!

15.快樂冬至,什么是冬至快樂?不是那快樂的陽光,也不是鳥兒的啁啾,那是愉快的念頭和幸福的笑容,是溫馨慈愛的問候。

16.漫漫的長路,你我的相逢,珍惜難得往日的緣分,默默的祝福,親親的問候,互道今朝多保重。

17.如果說春天,是有詩情畫意的季節。

那么冬天,就是一個有冷靜思索的季節。思索春華秋實,時光流逝,浪漫愛情,價值人生。冬至,福來!

18.氣始于冬至,養恰逢其時。

來適量運動,固旺盛精力。進營養好料,求延年益壽。成圓圓好事,做連連好夢?;钭栽跒t灑,得幸福歡笑。

19.天涼了更有創意,短靴圍巾皮衣;

天涼了更有刺激,大雪圣誕情系;天涼了更有魔力,是你是我掛記;天涼了更有心意,虛汗問暖碎語。

20.今天冬至,我送你一碗特制餃子:平安皮兒裹著如意餡兒,用愛心煮熟,吃一個快樂,吃一個幸福,吃三個健康,吃一碗發財,喝湯順利!

冬至的短句1.滴水成冰北風寒,朋友宰羊過冬年。

養精蓄銳好身體,紅光滿面精神爽。子孫滿堂快活享,美滿家庭幸福園。祝你冬至快樂,身體健康!

2.今天是冬至,我送你一碗特制餃子:平安皮兒裹著如意餡兒,用愛心煮熟,吃一個快樂,吃一個幸福,吃三個健康,吃一碗發財,喝湯順利!

3.小餃子,兩頭尖,芳香飄飄幸福甜;冬至到,餃子鼓,滿滿的祝福變無數;冬至祝你快樂連連,幸福熱火朝天!冬至快樂!

4.天,下雪了,給花帶去春的思念;

花,蘇醒了,向天傾訴冬的呵護。我,記起你了,讓雪捎去問候,托花帶去叮囑:冬至到了,請多保重!

5.冬至雪落,寒意脈脈。

天各一方,山遙水闊。情意不減,思念如昨。真心祝愿,平安快樂。好運相伴,成功在握。善自珍重,心平氣和。

6.秋已去,冬已至;天漸冷,衣多加;勤鍛煉,勤晨跑;常開窗,多透氣;菜要熱,飯要暖;蘿卜湯,醋炒菜;曬太陽,要健康!

7.我原是一只羊,在冬至這一天連肉帶毛和血,被你吃了,為驅寒。

我唯一的貪圖是:能躺在的肚子里,感受溫暖。

8.冬至餃子排成排,幸福好運接力來;

冬至餃子堆成山,財源滾滾等你搬。冬至節氣,祝福你幸福快樂,吉祥如意,圓圓滿滿。

9.春天的鐘聲響,新年的腳步邁,祝新年的鐘聲,敲響你心中快樂的音符,幸運與平安,如春天的腳步緊緊相隨!春華秋實,我永遠與你同在!

10.裝滿一車愛心餃子,讓平安開道,拋棄一切煩惱,讓快樂與你擁抱,存儲所有溫暖,將寒冷趕跑,釋放一生真情,讓幸福永遠對你微笑。

11.喜不單行結伴行,財源滾滾至你屋,合家吉祥人氣旺,福無雙至偏雙至。

冬至節氣,祝福你身體棒棒,喜事多多,人旺財旺幸福無量!

12.冬至,股票升值,財運隨期而至,冬至,加薪升職,好運紛紛而至,冬至,提高體質,身體健康才有斗志,你是潛力股,加油,我看好你噢!

13.早睡晚起睡眠足,少食生冷宜溫補,滋陰潛陽多果蔬,冬至助你好身體!祝您冬至快樂,幸福無人比!

14.爸爸,今天是冬至節,節日快樂哦。

雖然,你有時很兇,但是我知道你是愛我的,是嗎?在這里祝你快樂,健康!

15.冬至隨風來,祝福伴雪飄;天冷易感冒,保暖有訣竅;添衣多穿麻,保健有療效;吃菜挑應季,免疫自然好;鍛煉需謹慎,順暢最重要!

16.冬至到,祝福到:健康快樂長伴你,好運和你不分離,牽掛在心永遠是你,嚴寒冬流已來襲,千萬珍重保護身體,愿你健康多如意。

17.漫天的雪花是飛舞的音符,以思念譜成樂章,用祝福奏出期盼,帶給你歡樂,祝冬至團圓,溫暖溢滿整個冬天!

18.冬至了,白天漸漸變長;

冬至了,光明越來越長;冬至了,陽光越來越長;冬至了,祝你的幸福也越來越長,好運越來越長,壽數長長。

19.冬至到,夜最長,愿你的生活美蕩漾;

冬至來,送關懷,愿你的身體健康在;冬至節,傳遞愛,祝你整個冬季溫暖舒適好運來。

20.今日冬至,裝滿一車幸福讓平安開道,拋棄一切煩惱讓快樂與你擁抱,存儲所有溫暖將寒冷趕跑,釋放一生真情讓幸福永遠對你微笑!

冬至的說說1.冬至祝福送四方:東方送你搖錢樹,西方送你永安康,南方送你成功路,北方送你錢滿倉。

四面八方全送到,金銀財寶當頭照。冬至快樂!

2.縷縷寒風,吹去的都是溫情;

片片雪花,凝聚的都是叮嚀;片片落葉,搖曳的都是期望;點點星火,照耀的都是心聲;字字句句,包含的都是安寧。冬至到了,祝你身體健康,幸福一生。

3.冬至大雪飄滿地,片片都是我心意:九天銀妝添美麗,純純雪花恰如你;天舞銀蛇馳臘象,美景增你精神氣!冬至來了,朋友注意保暖哦!

4.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

冬至開始“數九”,冬至日是一九第一天。北方有冬至餃子夏至之習俗。

5.冬天是溫馨的夢,可依偎著溫暖;

冬天是希望的夢,可暢想著春天;冬天是幸福的夢,可盼望著團圓;冬天是浪漫的夢,可向往著纏綿。愿你在冬季夢境是甜蜜,夢想都實現。

6.借冬至的東風,送去溫暖,愿你無波無折,平安健康。

借冬至的凍雪,埋葬煩惱,愿你無克無難,順意吉祥。冬至到了,祝開心快樂,萬事如意。

7.每一年的冬至都是如此,每一年的冬至都相同快樂。

在冬至,我們收獲的很多,同時,我們也收獲了一份等待,等待春天的到來。

8.天寒地動冬至到,祝福暖陽把你照,開心湯寬心粥真心酒擺好等你來聚;

瑞雪飄揚冬至來,問候火爐把你烤,回憶城,記憶堡,追憶國敞開大門等你來坐。冬至想你念你,祝愿你一天比一天好。

9.毀滅友情的方式有許多,最徹底的一種是借錢。

保持友情的方式有許多,最有效的一種是常聯系。冬至到了,朋友,愿真摯的祝福帶給你溫馨的快樂。

10.冬至到了,一定記得吃餃子哦。

話說,不吃餃子,耳朵會凍掉的。如果你沒了耳朵,就再也聽不到我的贊美了。所以,你一定要多吃餃子哦!冬至快樂!

11.冬至要到了,天氣變冷了,友誼思念了,祝福送上了,衣裳該加了,不要感冒了,營養要補了,餃子該下了,溫暖下肚了,心情熱乎了,生活滋潤了。

預祝冬至快樂!

12.冬至,愿你快樂接踵而至,好運紛至沓來,吉祥蜂擁而至,平安健康聯袂而來,我的關心更是無微不至,天寒多加衣哦,冬至快樂!

13.冬至來到,貼士送上:冬季寒冷,注意保暖,外出防寒,勤加衣帽,飲食均衡,宜食清淡,多多鍛煉,體強身健。

愿你工作順利節節高,生活幸福甜蜜蜜。

14.冬至隨風來,祝福伴雪飄;天冷易感冒,保暖有訣竅;添衣多穿麻,保健有療效;吃菜挑應季,免疫自然好;鍛煉需謹慎,順暢最重要!

15.歲月是一份考卷,檢驗著塵世的誓言;

距離是一把尺子,測量著緣分的深淺;問候是一支彩筆,描繪著情義的冷暖。冬至時節,愿暖暖的問候直達你心間。

16.大地有了陽光才顯得生機盎然,生活有了朋友才不會寂寞孤單,冬至有了祝福才讓彼此溫暖。

冬至到了,不要忘記為朋友送上深深的祝福,冬至快樂。

17.冬至來到,即將凍結了舊的一年,融化新的一年,結束一年的煩惱,壓力,釋放積攢的好運,歡樂,讓悲傷成為歷史,用幸福開啟新的篇章。

祝你笑口常開,財運滾滾來。

18.百花開而春至,百川匯而夏至,百草黃而秋至,問候來而冬至。

冬至,預示著你:機會將至好運將至成功將至幸福將至,健康快樂與你保持一致!

19.冬至到了,愿一切的好事至,一切的不快跑,冬至快樂。

20.冬至到,關懷至,小貼士,送溫暖:天氣寒,多保暖;

多鍛煉,增免疫;出外時,多加衣,在家里,常開窗;透空氣,曬陽光;防疾病,保健康。祝福你,身體棒,心情好,樂逍遙。

冬至的文案1.冬至是地球離太陽最遠的日子,正如你我相隔的距離。

愿我遠方的朋友:在這個寒冷的冬天,注意保護自己的身體,注意保暖,幸福安康!

2.今天是冬至,我送你一碗特制餃子:平安皮兒裹著如意餡兒,用愛心煮熟,吃一個快樂,吃一個幸福,吃三個健康,吃一碗發財,喝湯順利!

3.大雪紛飛,已到冬至;注意保暖,關心送至;天天鍛煉,健康送至;保持心情,快樂送至;冬至快樂!

4.時光蹉跎了歲月,季節遺忘了誓言,雪花融化了流年,北風帶來了思念。

冬至祝福,繪下溫暖畫卷,愿你綻放快樂笑顏,常與好運碰面,享受幸福無限!

5.風起時,云不會孤獨。

葉落時,大地不會孤獨。飄雪時,天空不會孤獨。想你時,我不會孤獨。溫暖在,季節不會孤獨。祝好友冬至快樂!

6.被祝福是快樂的,被祈禱是神圣的,被保佑是安全的,你是被我惦記著祝福了祈禱過保佑下的朋友,所以幸??鞓酚腊槟?冬至快樂。

7.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吃一吃水餃,拋一拋煩和躁;

送一送友情餃,友誼常青,情誼牢;送一送親情餃,家庭和睦,不吵鬧。冬至到,收一收溫馨祝福,陣陣寒意拋九霄,愿你健康快樂!

8.清爽冬至邋遢年,邋遢冬至清爽年。

冬至晴,正月雨;冬至雨,正月晴。冬至晴,新年雨,中秋有雨冬至晴。冬至晴,新年雨;冬至雨,新年晴。冬至冷,春節暖;冬至暖,春節冷。

9.冬至冷春天暖,過完臘月是新年;

冬至日頭出,一年工作好收入;冬至陽光足,福氣千家與萬戶;冬至吃餃子,天天擁有順心事;冬至發信息,幸福快樂送給你。

10.牽著冬天的尾,拉著春天的手。

春天到了祝福到:愿你帶著冬季的幸福與歡笑,迎接春季的美好,從此事業步步高,幸福樂逍遙,煩惱無影蹤!

11.“冬至節日吃頓餃,耳朵手腳凍不了。

”一大家人圍坐在一起,邊聊天邊搟皮包餡,父親滿臉笑容地看鍋調湯下餃子,幸福的滋味在餃子的熱氣中流淌,溫馨的感覺在笑臉中彌漫。

12.冬至節氣到,大雪飄,把我想念飄到你耳邊,寒風吹,把我關心吹到你身邊,冷氣流,把我溫暖流入你心田,冬至的關心與思念,把他編輯成信發入你手中,祝你冬至節氣更溫暖!

13.冬至已至,新春不遠,眨一眨眼,春天已等候在前邊。

14.冬至凍一凍,增強抵抗力,身體更健康。

冬至動一動,提高耐寒力,無病又無恙。愿你身體好,心情更好。冬至節氣快樂!

15.一口餃子,一句祝福,慢慢的餡兒包裹著滿滿的祝福。

在這個冬至日,愿你三冬暖如陽,心情美如花。

16.冬至到,天寒涼,頭腳暖,別逞強,大紅棗,粥里放,牛肉湯,溫補方,勤鍛煉,耐寒強,摩鼻翼,感冒防,蜂蜜水,潤肺忙,情意濃,暖心房,關懷至,愿安康!

17.冬天即使再寒冷,也有你們的友情溫暖我。

18.冬至,據說是北半球全年中白晝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

到極處便會峰回路轉,屬性回歸。月盈極處,缺開始;花到盛時,便凋零。古人曰:冬至,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矣。

19.送你一碗熱氣騰騰的水餃,愿它帶走你工作的辛苦,帶來我真誠的祝福;

愿它帶走你上班的疲憊,帶來我溫馨的安慰。冬至到了,希望你和家人開心快樂。

20.冬至冷,春節暖。

第2篇

《自然科學史研究雜志》2014年第一期

1學者事跡追蹤

1.1劉信和貝琳二人均是天文機構官員,也是整個明代天文、歷法領域較有建樹的學者,但《明史》均未予立傳。這樣,長期以來他們的事跡便隱而不彰。相形之下劉信資料的搜尋要更困難一些,以致有學者認為“信事跡無考,也不詳明代何時人”[8]。實際上其人的生平行事還是有案可稽的:在《明英宗實錄》“正統十四年八月壬戌”條,《明史》卷167《王佐傳》和康熙江西《安??h志人物志》等處都有涉及。要而言之,其人為江西安成人,正統十四年隨英宗北征,于土木堡中喪生。而在明人徐有貞《武功集》中有為一名叫劉中孚的人寫的兩篇文字,涉及其人的家世、學養、撰述等情況。其實,中孚即劉信的字。這樣劉信的事跡反轉為清晰,其人在宣德、正統間從事過回回歷法文本的整理加工。與劉信比較起來,有關貝琳的記載較多。萬歷《上元縣志•人物雜志》就有貝琳傳;而明焦竑《國朝獻征錄》卷79收有《欽天監副貝琳傳》。且從各家記述內容觀之,它們當有一共同的資料來源,即約創譜于成化間之《貝氏族譜》,但此種珍貴資料早已不見傳世,唯明清之際人路鴻休《帝里明代人文略》卷11據此轉述頗詳。要者其人祖籍浙江定海,至明初因祖父至南京服兵役,遂家金陵。琳幼業儒,15歲前往北京改攻天文學,正統十四年受監正皇甫仲和揀選,20歲即成為一名隨軍星占人員,后因“占侯屢有功”、上書言事稱旨等情,歷授刻漏博士、五官靈臺郎。成化六年(1470)擢為欽天監監副,八年改任南京。今人陳久金先生有專文評介[9]。

1.2唐順之、周述學、陳壤和袁黃等他們對伊斯蘭歷法進行過專門研究。唐順之字應德,號荊川,江蘇武進人。在其別集《荊川集》、焦竑《國朝獻征錄》、《明史》等文獻中都有很詳盡的傳紀,所以其生平行事有案可稽,在此無需贅言。要者,其學識淵博,兼通文武,在許多方面都有非凡的建樹。他對回回歷法的研究,頗受后代同行的推重。如梅文鼎說“蓋明之知回歷者,莫精于唐荊川順之,陳星川壤兩公”。[10]周述學字繼志,號云淵子,浙江山陰(今紹興)人。《國朝獻征錄》卷79,黃宗羲《南雷文案》卷9均有傳;《明史》傳列卷199《方技傳》。由此。對其生平行跡這里也無需多說,概言之,其人也是明中后期一學養極博之人,其學術領域兼及伊斯蘭歷法且有撰述。一般認為,周氏治天文歷法之學,包括回回歷法,是在唐順之有關研究基礎上的推進。陳壤和袁黃是師徒二人。陳氏字星川,吳郡人。《(崇禎)吳縣志》卷51、阮元《疇人傳》卷30有傳,但極為簡略。據之可知,陳氏乃明中期江蘇民間歷算學家,嘉靖間曾上疏改歷,格而未行。袁黃字坤儀,一字了凡,吳江人,萬歷十四年進士,曾任兵部主事。其生平事跡《(雍正)吳江縣志》有載,其中說黃氏嘗受歷法于長洲陳星川,其法本回回歷,而以監法會通之,更定歷元,更正五緯,號為詳密。袁黃對師推崇備至,他說“古今談歷者,至我師陳星川先生精絕矣。予從之游,口授心惟,頗盡其秘”,又說“我國《大統歷》,實用元《授時》之舊。其名異,其實不易也,較前代諸歷最稱精密。而以吾師之法求之,猶時有舛訛”。[11]除上述人士外,明中葉之后,鉆研過伊斯蘭歷法的漢族學人,尚有周相和雷宗。周氏隆慶間曾掌欽天監事,他“洞曉歷算占侯之術,……與武進唐順之反復辯難,其所著歷法,皆得精髓”[12]。后者稱贊周氏學養時有“沙書暗譯西番歷”之說[13]。所謂“沙書”,即明人所說之“土盤”,即指伊斯蘭歷算。周相對回回歷法應有一定的了解和研究,曾上疏請求刻印劉信《西域歷法通徑》[14]。雷宗,生平行跡不見文獻載述,唯《明史》卷31《歷志》以及梅文鼎的有關論述中,多次指出其有《合璧連珠歷法》,為會通中回歷法之作。該書似早失傳,故無法進一步考究。晚明清初知名學者黃宗羲對伊斯蘭歷法也有研究。據載,其人于反清失敗后浮于海上,終日與人“坐船中正襟講學,暇則注《授時》、《泰西》、《回回》三歷”,“嘗言勾股之術乃周公、商高之遺而后人失之,使西人得以竊其傳”[15]。有明一代涉足伊斯蘭天文、歷法之學的漢族學者見于記載者即上述十數人。綜合來看,他們的隊伍不算龐大,身份學養也頗有不同,他們的參與,除洪武間的數位可說是受命于上外,其他人士似乎都是出于自覺自愿。這些情形在一定程度上就決定了明代漢族學者之伊斯蘭天文歷法之學的規模、成就和影響。

2明代漢族學者伊斯蘭天文、歷法之學的基本內容

概而言之,即上文所指出的有關文獻的翻譯引進、整理加工以及對伊斯蘭歷法的專門研究。現依次分述于下。有關記載表明,洪武中后期回漢官員受命翻譯引進的伊斯蘭天文、歷法著作唯有《天文書》和《回回歷法》兩種,參與這一重要活動的漢族學者,就目前所掌握的資料來看,即限于上所述及第一組各人。鑒于他們的學養、能力,更出于兩書不同的內容和性質,種種跡象表明,各人在兩種著作譯介引進過程中具體所做及發揮的作用有很大不同。這里先來看《天文書》?!短煳臅肥遣考兇獾陌⒗钦紝W著作,一般認為其有底本,經學者們多年的研究,較一致地認定其底本即闊識牙耳(971~1029)的《星占學導引》(IntroductiontoAstrolo-gy),全書所闡述和介紹的是阿拉伯星占術的基本理論、占法、占事及吉日擇定等。由此決定了其譯介引進當采用忠實原著的直譯方式(唯其如此,才能最大限度地保留異域星占學的特色),這就是為什么朱元璋向參譯人員下達的工作指令是“唯直述,毋藻繪,毋忽”,而譯員也“不敢有毫發增損”[16]的原因。由于伊斯蘭天算家“素習本音,兼通華語”,所以在翻譯過程中承擔“口授”,李翀和吳伯宗等漢族學者所做則是“輯成文焉”,即擔當記錄譯文、潤色文字一類的輔工作。當然,這并不意味著李、吳等人的工作是無關緊要,可有可無。凡閱讀過這部阿拉伯占星學名著的人,應該都會有這樣的印象:其文辭簡潔準確,優美暢達,這無疑是二人的功勞。更何況這種專業文獻的翻譯,要求譯員必須擁有中、阿天文星占學領域的專業知識及各自傳統文化方面的相關知識素養,由此需要雙方人員優勢互補、通力合作。很難想象,在當時的社會歷史背景下,沒有李、吳等人的鼎力相助,伊斯蘭天文家能夠單獨如此出色地完成這部著作的翻譯。與《天文書》的引進采用忠實于原著的直譯不同,漢文本《回回歷法》應是部編譯的著作。之所以是“編譯”,則取決于其底本是蒙元時代或明初傳入的一些阿拉伯天文歷表,內容主要是排列系列天文觀測數據,并介紹日月五大行星等天體運行位置(包括日月食)的推算方法等。正因為所本是阿拉伯的天文歷表,就不能采取直接翻譯:要使其能夠與中國傳統的一套進行比對,就須更定歷元,并根據在華實測調整天文數據,參照中國傳統歷法的基本格局和特點對其中的相關內容作必要的擴充或刪減。其實,這不是推測而是有確鑿證據:如流傳至今的不同《回回歷法》版本(如《七政推步》、《七政算》外篇和《明史•歷志》附錄本)均以洪武甲子為歷元,均加入若干與中國傳統歷法相比照的話語①;都包括若干在華實測的天文數據②;一些在《天文書》中不占重要地位的天象,如日月交食,或找不到蹤跡,如月、五星凌犯天象及測算等,在漢文本中都成為核心內容。而上述調整和轉換并非輕而易舉,顯然是一項繁難的工程,同時也不是一般懂得天文、歷法學的學者就可勝任。就前一點來看,它應是眾多回漢學者經過較長時期的努力才最終完成;自后一點而論,最起碼的條件就是兼通。由此,與《天文書》的翻譯相比,參加《回回歷法》編譯的漢族學者,應該具有更高的專業素質,特別是中國傳統天文、歷法的專業素養。種種跡象表明,吳伯宗《明譯天文書序》未曾提到的元統及其部下就是這樣的學者,他們參加了《回回歷法》的編譯,也正式開啟上述所說有關內容的調整和轉換。這里,就必須提到前述石云里教授的發現和相關研究成果。據石氏文,元統于洪武二十九年撰寫完成《緯度太陽通徑》一書,在談到撰寫緣起及目的時有如下一段話:故有經無緯,不顯其文。有緯無經,豈成其質。文質兼全,然后事備。諒二法可相有而不可相無也。尚矣洪武乙丑冬十一月,欽蒙圣意念茲,欲合而為一,以成一代之歷制。受命選春官正張輔,秋官正成著,冬官正侯政,就學于回回歷官,越三年有成,既得其傳,備書來歸。予因公暇,詳觀其法。善則善矣,但從春分之日為始布算,與中國歷法起首不一。是以不愧荒鄙,因其法而推演合同,改算亦自歲前天正冬至之日為始,與中國歷法同途共轍,豈不美歟?又詳原法中間有混合難曉者,亦門分類析,俾人人得而易知,而無捍格不通之患爾。幸望后之君子職是業者,請加斤正,以傳永久。

顯而易見,這段話對考察《回回歷法》的編譯引進及元統等人的貢獻非常重要。凡是對伊斯蘭教文化在華傳播史有所研究的學者都應知道,明初回漢學者對伊斯蘭天文、歷法著作的翻譯引進工作,《天文書》因有吳伯宗譯序的記載,其翻譯完成于洪武十六年是沒有問題的,而《回回歷法》的編譯過程、最終成書情況及完成的時間等,因相關文獻失傳或缺乏明確記載均成懸案,而上引文字在這方面就提供了不少十分可貴的信息。如說洪武十八年(也即引文所說洪武乙丑,公元1385年)欽天監有奉命選送3位監官就學于回回歷官事,且一學就長達3年,最終結果是“既得其傳,備書來歸”,可以斷言,這個過程和結果一定與后來編譯完成的《回回歷法》有直接關系;還有,元統已注意到“備書來歸”之書中所載之回回歷法與中國傳統的一套的起算點不同,因而嘗試著去進行換算,還去解釋疏通回回體系中的一些繁難問題。另外,元統有《緯度太陽通徑》的回回歷法著作,一向不見中國文獻所載,而這部書所討論的主要是太陽運動的計算,石云里指出,“如果按照(元統)《大統歷法通軌》的做法,似乎也應該有太陰、交食和五星等部分”[6],可以認為這一推測頗為合理。從現掌握資料情況來看,明代漢族學者對輸入之伊斯蘭天文、歷法文獻的整理加工僅限于《回回歷法》。這方面的工作由劉信開始于宣德中后期和正統年間,由貝琳完成于成化十三年(1477)。劉信曾撰《西域歷書》,最終定稿時正式改名為《西域歷法通徑》。時人徐有貞在為其所撰書序中稱:予友劉中孚,知星歷,博極群術,而旁通西域之學。嘗以其歷法舛互,無一定之制,歲久寖難推步。為之譯定其文,著凡例,立成數,以起算約而精,簡而盡,易見而可恒用,秩然成一家。書將以傳之,為其學者其用心亦勤矣[18]。由此,劉信起而加工整理回回歷法典籍,是因他看到洪武中后期回漢學者合作編譯完成的《回回歷法》在內容上多有相互抵觸之處,實難于據之推算,遂著手進行訂正、加工。其所做工作據上引徐《序》似為之重新厘定文字,明確其推算原則和方法,并編制了若干助算表格。經過上述一番繁難艱辛的工作,回回歷法終于成為可用之書:“以起算約而精,簡而盡,易見而可恒用”,因日月五星等天置的運算有了大量的助算表格可查,所以十分便捷。值得注意的是根據徐氏所撰《贈欽天監主簿劉中孚序》,劉信“嘗著《凌犯歷捷要》,補前人之未備”。所謂“凌犯歷”,就是指月球在星空中做周期運動時,與恒星、行星靠近、掩食的時間以及五星在恒星背景上穿行,它們在觀測者的視角上呈現出的彼此逼近、掩食的時間。而上述因素今也可以在殘存的《西域歷法通徑》中看到。劉信書原為24卷,今僅存卷11~14、21~24計8卷。其大概內容是11~13卷為金、水星第二差的求法及相關的助算表格;卷14為月、五星泛差的求法及助算表格;卷21~24為月、五星凌犯的求法及助算表格??梢娖渑c徐有貞文中所說相當接近?!镀哒撇健肪?后有段跋語:此書上古未嘗有也。洪武十八年,遠夷歸化,獻土盤歷法,預推六曜干犯,名曰“經緯度”。時歷官元統去土盤譯為漢算,而書始行乎中國。歲久淹沒,予任監佐,每慮廢弛而失真傳。成化六年,具奏修補,欽蒙準理。又八年矣而無成。今成化十三年秋,而書始備。命工鋟梓,傳之監臺,以報圣恩,以益后學。推歷君子宜敬謹焉。這段文字是古籍中僅有的有關成化間回回歷法文獻現狀及貝琳“具奏修補”情形的記載。可由于過于簡略,據之只能大概知道在劉信整理加工二三十年之后,回回歷法文獻再次面臨“淹沒”的危險,貝琳以強烈的責任心,“每慮廢弛而失真傳”,遂有“具奏修補”之舉,并經過前后8年的工作最終得以告成,“而書始備。命工鋟梓,傳之監臺”。由于洪武中后期漢回學者合作編譯完成的《回回歷法》原本早已失傳,劉信《西域歷法通徑》又嚴重殘缺,所以,今人似無從具體考究、評估貝琳的工作業績。但無論如何,他的具奏修補應當是富有成效的:經他整理的本子,清代收入《四庫全書》時改名《七政推步》,是流傳至今3個版本中較為重要的一種。明初頒行的《大統歷》及后來元統在此基礎上重加厘定的《大統歷法通軌》,是對《授時歷》略加改造而成,天文數據基本上沿用元代的觀測,由于年遠數盈,未加有分量的修正,大體上自景泰之后,欽天監交食預報時常不驗,如僅據《明史•歷志》等文獻記載,景泰元年、成化十年、十五年,弘治年間、正德初年等,都有失推或誤報,而自嘉靖、萬歷后,這類情形就更是載不絕書了。而相形之下,依回回法推算卻時常有驗。如萬歷十五年(1587)吏科給事中侯先春在請求將《回回歷法》纂入《大統歷》中的奏疏中就說到“該監見有回回歷科,其推算日月交食及五星凌犯最為精細,囊者月食時刻、分秒不差舛,只以原非大統歷法,遂置不用”[19]。正是在上述情況下,唐順之、周述學、陳壤和袁黃等漢族學者起而從事對回回歷法的專門研究,目的就是“镕回回術入大統歷中”,使陷入危機中的傳統歷法走出困境,繼續能在王朝的政治生活中發揮應有的作用。為此,上述諸人等曾積極著書立說,如唐順之和周述學有《大統萬年二歷通議》,唐順之還有《荊川先生歷算書稿》(中有《回回歷法議》和《回回歷批本》等專門著作),陳壤、袁黃有《歷法新書》,雷宗有《合璧連珠立法》等①,對將回回歷法融入中國傳統體系表現出很高的熱情。不過,就“镕入”的實際效果以及研究所達到的真實專業水平而言則不宜過高估計。這里,可引用清初歷算大家梅文鼎的有關評論作結:蓋明之知回回歷者莫精于唐荊川順之,陳星川壤兩公。而取唐之說以成書者為周云淵述學;述陳之學以為書者為袁了凡黃。然云淵《歷宗通議》中所述荊川精語外別無發明。而荊川亦不知最高為何物(唐荊川曰:要求盈縮何故減那最高行度,只為歲差積久,年年欠下盈縮分數,以此補之云云。是未明厥故也),若云淵則直以每日日中之晷景當最高,尤為臆說矣。了凡《新書》通回回之立成于《大統》,可謂苦心,然竟削去最高之算,又直用《大統》之歲余而棄授時之消長,將逆推數百年亦已不效,況數千萬年之久乎?[10]明代漢族學者的伊斯蘭天文、歷法之學基本情形如上??傮w來看,內容不是很豐富,前期基本上是圍繞著《天文書》和《回回歷法》二書的引進及《回回歷法》的加工整理展開,后期的研究則專注于回回和中國傳統二種歷法體系的比較和融通。不過,就十數位且多數并非以此為職業的文人而論,他們能在如此專業的領域中有上述那樣的投入和建樹,已屬難能可貴。

3明代漢族學者涉足伊斯蘭天文、歷法之學的意義

有明一代涉足伊斯蘭天文、歷法領域的學人,自民族屬性上來說包括回、漢二族。就肩負使命的重要性而言,回回人員首當其沖:如在文獻的翻譯引進中其人擔當主導角色;明代官方設置伊斯蘭天文機構也是由專業的回回人員主持和承擔其中相關工作。如此一來,究竟如何看待漢族學者涉足這一領域的意義?筆者以為可以從下面一些方面予以觀察和界定:首先,從語境和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熟悉程度上來看,漢族學者涉足其中具有某種不可替代性。無論是與明初通過各種途徑入華并在欽天監任職的回回人士、還是后來在華居住生活的回回后裔相比,通常情況下漢族學者應該更熟悉、更了解包括天文、歷法等在內的中華傳統文化,而伊斯蘭天文、歷法的引進和研究,都在中華傳統文化的語境中進行,兩大體系之間需要對話、溝通,有關文獻也必須有符合中國本土文化精神的詮釋、轉換和書寫①,由此,客觀上需要漢族學者群體的介入。事實上,明代涉足這一領域的漢族學者,他們正是在上述方面去發揮他們無可替代的作用的。其次,自化解危機、尋求出路來說,漢族學者實更具有緊迫性,從而對于這一領域的涉足也更為主動和積極。前面已經談到入明之后中國傳統歷法所面臨的挑戰和危機,而當我們去追尋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時就不難發現,在諸多因素中有一方面是與中國傳統歷法的一些固有缺陷直接相關的。對之,明初朱元璋號令中外人員引進翻譯伊斯蘭天文、歷法文獻的必要性時就已經看到,他說“邇來西域陰陽家,推測天象至為精密有驗,其緯度之法又中國書之所未備,此其有關于天人甚大,宜譯其書”[16];而晚明著名天文歷法學家徐光啟說得就更為明確具體:近世言歷諸家,大都宗郭守敬舊法……。至若歲差環轉,歲實參差,天有緯度,地有經度,列宿有本行,月五星有本輪,日月有真會似會,皆古來所未聞,惟西國之歷有之,而舍此數法則交食凌犯終無密合之理。高皇帝嘗命史臣吳伯宗與西域馬沙亦黑翻譯歷法,蓋以此也[20]。也就是說,在伊斯蘭體系中存在著中國天文歷法所不具備的某些實用技術和方法,而這些技術和方法恰恰又是高度追求日月交食以及月、五星凌犯天象預報精確度的中國體系所迫切需要的。這就是從朱元璋到元統、劉信、貝琳,再到嘉靖、萬歷以后的其他漢族學者為什么會對伊斯蘭體系前赴后繼,孜孜以求,不遺余力的原因。相形之下,有跡象表明,明代天文機構雙軌制所形成的競爭態勢,使得在這一領域本來占居主導地位的回回人士態度反較消極,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兩件事情上:一是對文獻漢譯本的流傳、加工漠不關心,《明史》撰者在談到清初《回回歷法》的流傳現狀時有這樣一種說法:其書多脫誤。蓋其人之隸籍臺官者,類以土盤布算,仍用其本國之書。而明之習其術者,如唐順之、陳壤、袁黃輩之所論著,又自成一家言。以故翻譯之本不行于世,其殘缺宜也[21]。二是對相關推算方法可能存在“深自秘”問題。對之,梅文鼎曾多次論及,如說:(《回回歷法》)在洪武間未嘗不密,其西域大師馬哈麻、馬沙亦黑頗能精于其術。但深自秘惜,又不著立表之根,后之學者失其本法之用,反借《大統》春分前定氣之日,以為立算之基,何怪其久而不效耶[22]?!痘鼗貧v法》,刻于貝琳。然其布立成以太陰年,而取距算以太陽年,巧藏根數,雖其子孫隸籍臺官者,亦不能言其故也[23]。也就是說,為能在與中國傳統一套的競爭占據有利地位,回回人士對某些核心的專業技術秘不示人。上述說法只是一種推測,還是確有其事?數年前石云里教授在他的一項研究中部分地坐實了梅氏的指責:自明初以來,回回學者似未將回回太陽歷和太陰歷日期的換算方法傳授給漢族學者[6]。第三,漢族學者涉足這一領域,留下大量有價值的成果。清代以來流傳的《回回歷法》版本,無論是嚴重殘缺的《西域歷法通徑》,還是相對完整的《七政推步》以及《明史歷志》附錄的《回回歷法》,無一不是經過明代漢族學者整理、加工的產物。除此而外,還有前述元統及嘉靖萬歷年間漢族學者所撰寫的眾多專門著作[24]。相形之下,除洪武間的文獻譯介引進外,回回天算家在他們本來占有天然優勢的這一領域里卻抱殘守缺,別無成書,這不能不說是令人遺憾的。而上述這樣一些典籍,林林總總,蔚為大觀,是元明以來輸入之伊斯蘭天文學的重要載體,成為清代以來、特別是近現代以來國內外研究、探討這方面問題的學者所依據之最基本的資料。

作者:陳占山單位:汕頭大學文學院

主站蜘蛛池模板: 札达县| 台州市| 安福县| 阜宁县| 长海县| 定兴县| 紫云| 太保市| 金川县| 汝南县| 郯城县| 银川市| 沈丘县| 巴林右旗| 三台县| 马边| 黑河市| 鄂州市| 镇康县| 公主岭市| 浑源县| 湖州市| 奇台县| 方山县| 法库县| 建平县| 长春市| 芦山县| 浦北县| 阳江市| 东阿县| 浏阳市| 肥城市| 襄汾县| 克山县| 清涧县| 布拖县| 新龙县| 龙胜| 九龙坡区| 阜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