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保險市場報告

保險市場報告

時間:2023-06-06 08:59:16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保險市場報告,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保險市場報告

第1篇

跟蹤、拍照、明查、暗訪……干練的“保險偵探”使出混身解數,與狡猾的“保險騙子”左右周旋,這些過去只在電影中見過的精彩鏡頭,如今正在很多城市真實上演。

保險欺詐暗流涌動

保險欺詐并非新鮮事物,從保險業誕生之日起,欺詐事件就如影隨形。隨著我國保險業的發展,保險公司業務范圍不斷擴大,保險欺詐活動也日益頻繁。有資料顯示,在上世紀80年代末,詐騙犯罪中涉及保險欺詐的僅占2%左右;到1994年,這類案件上升到6%左右;到2000年,則升至9.1%。

在我國,尤以車險市場與健康險市場的欺詐行為最為突出。保守估計,目前約有20%的車險賠款屬于欺詐,北京市的各財產保險公司在2000年至2003年的4年間,因騙賠造成的保險損失約有13億元。在健康險中,投保人或帶病投保,或謊稱發生保險事故,或先出險后投保,更有甚者,故意造成被保險人死亡、傷殘或者疾病等保險事故,騙取保險金。

專業化的較量

不久前,武漢市一家保險公司接到舉報:該公司一業務員違反規定,在外邊偷偷開了一家汽車修理廠。接到舉報后,公司派出身份隱秘的獨立調查人員秘密查訪。一周后,一份詳細的調查報告擺在了公司領導的辦公桌上。

隱秘的“獨立調查人”,實際上是保險公司內部的專業反欺詐人員,他們直接受公司總經理領導,不與其他職能部門橫向聯系,他們從業經驗豐富,業務流程熟悉,而且具備較強的反欺詐能力,專門開展打擊騙賠行動。

當然,反欺詐的斗爭不僅僅是這樣秘密地展開。今年是保監會提出的保險誠信建設年,各地保險管理機構還在制度和機制上探索對抗欺詐的有效途徑,重拳打擊欺詐行為。如湖北省保監局和湖北省保險行業協會新近建立起保險營銷員“黑名單”、違規保險營銷員行業禁入等制度,對保險營銷人員的欺詐和內外勾結行為從制度上進行遏止。北京市保監局今年啟動了反車險欺詐行動,最大限度地預防和懲處車險詐騙行為,包括加大宣傳力度,完善“北京市車險風險信息系統”功能,建立保險行業內的反車險欺詐合作機制等。一些地方保險機構還加大與公安等執法部門的協作,開展專項打擊,凈化保險市場。

業內人士認為,設立專門的調查管理機構和崗位,聘用專業調查人員,進行疑難案件的調查取證等技術工作,以保險調查技術的專業化和調查能力水平的職業化來對抗保險欺詐的專業化,這無疑加大了對保險欺詐的打擊力度,值得借鑒。但要根本解決欺詐問題,各保險公司還必須強化承保理賠機制,完善各項理賠管理環節,把被動的“事后控制”轉變為主動的“事前控制”。同時,整個保險市場必須聯手行動,建立保險誠信網絡、信息共享平臺,社會相關職能部門積極配合,不給欺詐者以可乘之機。(摘自2006年2月15日《市場報》)

第2篇

關鍵詞:銀行保險;;金融控股公司;并購

中圖分類號:F8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309(2010)04―0040―03

2009年國內銀行業、保險業有兩件事關注度很高:一是平安保險宣布對深圳發展銀行的并購;二是交通銀行宣布對中??德摰氖召?,并在2010年1月28日正式掛牌成立交銀康聯人壽保險公司。兩者都是銀行保險市場的大事件,均觸及到以金融控股公司方式進行混業經營的發展探索,因此倍受市場關注。

前者雖在兩機構問達成協議,但因為尚需銀監會、保監會、證監會三大監管部門審批,市場關注討論的熱度明顯不如后者。尤其是監管機構未能批準與交通銀行同在2008年1月先后提交的工商銀行與中國保險集團及富通集團的合資申請、建設銀行收購幸福人壽51%的股權申請,這兩家試點申請并未獲悉通過審批,為銀保的深層合作保留了政策上的懸念。交行成為政府放松銀保合作限制后,第一家獲得保險“牌照”的銀行機構。通過此次并購,交行已經收齊了除券商“牌照”外金融業所有的經營“牌照”,并且迅速的將擁有保險“牌照”變成正式掛牌經營,2010年1月28日成立、2月1日正式開業運營的交銀康聯人壽保險公司借助交行的銷售渠道、客戶資源,已經取得不俗的業績,更成為業內外討論的熱點。

交銀康聯人壽涉足的市場恰恰是近年來發展最為迅猛、影響最大的銀行保險市場,即通過銀行網點銷售保險產品。以1999年平安人壽保險公司與京滬兩地部分銀行合作推出兩全分紅保險產品“千禧紅”為標志,我國銀行保險市場已經歷了10年發展,銀保渠道(通常意義上含郵政)的保費收入已經占到我國保費收入尤其是人身險保費收入的很大一塊份額。保監會公布的《2009年保險中介市場報告》數據顯示:2008年末,全國通過銀行渠道實現的保費收入達到2912.47億元,占同期全國兼業機構總保費收入的70.21%,如加上郵政渠道實現的保費收入634.05億元,則共占同期全國兼業機構總保費收入的85.49%。至2009年末,全國通過銀行渠道實現的保費收入為3038.99億元,占同期全國兼業機構總保費收入的68.13%。如加上郵政渠道實現的保費收入627.85億元,則共占同期全國兼業機構總保費收入的82.21%。

銀行保險市場已經成為保險公司擴大市場份額、獲得市場地位的必爭之地,對于銀行來說則獲得了巨額的中間業務手續費收入。僅2009年一年,銀行和郵政渠道就實現保險的傭金(即保險業務手續費)收入134億元。

從金融產品的營銷渠道來看,我國缺乏第三方金融顧問機構,多是由各種金融中介機構直接向客戶銷售。而我國的銀行機構相對成熟,網點布局遍及城鄉,客戶資源積累眾多,這就決定了我國的銀行保險發展最可能的形式除了銀行直接之外,尚缺乏多樣化的營銷模式。近年來,隨著金融體制改革的逐步深入,構建金融控股集團的腳步也在加快,一些金融控股集團的雛形已經形成。如中國光大集團。不但擁有光大銀行、光大信托、光大證券,還擁有與加拿大永明人壽合資的光大永明人壽保險公司。平安保險公司也已組建包括平安產險、平安壽險、平安證券、平安信托、平安銀行(2004年收購福建亞洲銀行易名為平安銀行)在內的集團企業,2009年再度傳出和深圳發展銀行的并購,并計劃將來發展成為和美國花旗集團一樣的中國一流的多元化金融服務集團。中國國際信托投資公司申請成立金融控股公司的提案也早已獲批,包括中信銀行、中信證券、中信信托以及與英國保誠成立的合資壽險公司――信誠人壽。目前,在我國分業經營、分業管理的體制下,實際已經存在著并不規范的金融控股公司形式。

國內的專家學者普遍認為,銀行保險按照一體化程度由低到高可分為4種形式:一是銷售聯盟,即銀行通過合作協議的形式銷售保險產品:二是合資公司,即銀行與保險公司共同建立合資公司,開發銷售產品:三是兼并收購,即將兩個獨立的銀行和保險公司合并形成新的公司:四是直接進入,即銀行組建自己的保險公司或保險公司組建自己的銀行。這4種發展形式并不存在時間上的先后順序,比如目前我國的銀行保險業務主要是第一種合作方式,即銷售聯盟,銀行、保險公司之間簽訂合作協議,由銀行利用自身的網點布局、柜員人力、客戶資源銷售保險公司的產品:但是同時也存在著中??德撊藟圻@樣的第二種類型,中??德撚芍袊藟鄢鲑Y51%、澳大利亞澳洲聯邦銀行出資49%組建而成。交通銀行正是收購了中國人壽持有的股份,得以入主并將公司更名為“交銀康聯人壽”。由于我國銀行保險起步較晚,加上體制、技術、經營理念等因素的制約,目前國內的銀行保險模式還主要以簡單的銷售聯盟為主,但與此同時,銀保雙方共同新建合資公司、交叉持股、設立金融控股集團等新的模式也正在形成。

國外的學者,則傾向于將銀行保險發展模式劃分為新建方式、銷售聯盟、交叉持股、組建合資公司和合并這5種。國外的銀行保險發展階段大致可以分為3個階段:

第一階段:1980年以前。銀行為保險公司銷售保險產品,保險公司向銀行支付手續費,銀行其實就是一個兼業機構,類似機場、客運銷售特殊交通意外險這樣的合作,這也是我國目前普遍采用的方式。這一時期,盡管有些銀行也開發并出售自己的保險產品,但僅僅局限于與信用貸款、住房按揭貸款、抵押貸款相關的少數險種,是銀行分散信用風險的一種方式。在這一階段,銀行與保險公司通過非正式的合作意向或協議建立合作關系,這種協議合作的方式是銀行保險最初級的形態,合作自由度最大,成本也最低,但雙方關系最為松散,也最不穩定。

第二階段:20世紀80年代。這一階段是傳統銀行保險向現代銀行保險過渡的一個時期。為了應付日益加劇的同業競爭、擴展業務范圍,除了繼續充當保險公司的人以外,銀行開始開發出一些與銀行傳統業務大相徑庭、卻與保險產品相互融合的金融工具??陀^上銀行開始真正涉足保險業,與保險公司之間形成了一個既相互合作又相互競爭的局面。在這一時期,以法國國家人壽(CNP)為代表的法國銀行保險發展最為迅速。

第三階段:從20世紀80年代末至今。這一階段是銀行保險發展的關鍵時期,銀行借助其獨特的優勢,將銀行保險的發展推向高峰。具體表現在:1、銀行所推出的保險產品較上一階段大大增加,如英國的銀行開始直接提供純粹的壽險產品:西班牙的銀行推出了終生壽險保單:在歐洲其它國家,銀行也推出了復

雜多樣的保險產品;2、銀行介入保險的形式趨于多樣化,銀行保險的組織形式更為復雜,如成立合資企業、并購等形式的資本融合逐步出現。

通過對世界各國銀行保險發展模式的比較,結合我國銀行保險發展的現實環境,本文認為,隨著我國金融環境的不斷變化,在混業經營的潮流推動下,未來我國銀行保險的發展模式最終將走向金融控股集團。這主要是因為:

1、簡單的銷售聯盟雖然簡便易行、成本低。但保險公司和銀行之間目前簽訂的多數是寬泛式合作協議和戰略聯盟,沒有明確具體的權利和義務的要求,單純靠手續費來維持的合作關系難以長久。在沒有股權紐帶、不能利益共享的前提下,無論是銀行還是保險公司,在合作的過程中都更看重短期利益,雙方沒有或幾乎沒有分享客戶資料。

2、銀行與保險公司共建合資公司,雖然使信息交流更為密切,但也存在不少缺點。由于合資企業的內耗巨大,這種合作方式極不穩定,有西方學者的研究顯示:合資企業的壽命一般較短,將近80%的合資企業最終以銷售協議的形式結束。

3、直接的購并:一般是銀行對保險公司的購并,其缺點在于成本可能太高,甚至大大高于新建一家保險公司的成本。購并后的銀行與保險公司往往在企業文化、經營理念等方面存在顯著的差異,要使二者真正融為一體可能需要較長的時間與較高的成本。而且從我國目前的分業經營、分業監管的金融環境來看,一家銀行直接購并保險公司作為旗下經營機構的可能性不大。

第3篇

關鍵詞: 金融控股模式;銀行母公司;銀行保險;影響因素;研究

中圖分類號:F83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4)07-0158-03

0 引言

隨著國內金融混業監管政策的逐步放開,1996年銀行保險在國內出現。自2001年以來,國內銀行保險業務高速發展10多年。目前,銀行保險已經成為了國內壽險保費的第一大來源渠道。而此時,純粹金融控股公司模式、銀行母公司金融控股模式和保險母公司金融控股模式等形式的金融控股集團在國內逐步出現。因而,銀行保險的合作模式也由協議模式向更高級的金融控股模式延伸。

由于國內金融體系嚴重依賴銀行業,因此,銀行母公司金融控股模式是國內金融集團的主要形式。2010年前后,國內大型銀行紛紛成立保險公司,分享國內保險業近年來高速發展的成果。對于銀行系保險公司來說,依托銀行母公司的巨大股東優勢,業務發展迅速,深刻影響著國內保險市場特別是銀行保險市場的競爭格局?,F階段,由于銀行系保險公司尚不能完全支撐銀行母公司的經營戰略需求,因此,銀行母公司除銀行系保險子公司的業務外,仍然繼續傳統壽險公司的業務。而上述銀行母公司恰為國內銀行保險保費的主要產生渠道,因此,金融控股模式下,銀行母公司銀行保險業務的政策定位對于國內銀行保險市場的發展具有決定作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對于金融市場體系改革的決定將進一步促進國內金融控股集團的繁榮發展。因此,研究金融控股模式下銀行母公司開展銀行保險業務的相關影響因素,對于未來國內金融控股集團的健康發展具有積極意義。

1 銀行母公司開展銀保業務的戰略層因素

銀行母公司無論是在傳統協議模式下開展銀行保險業務,還是在成立保險子公司后在集團范圍內開展銀行保險業務,銀行母公司均有戰略方面的深層次考慮因素。

1.1 適應金融混業經營的需要,有效應對行業內金融機構的競爭 上個世紀70-80年代,西方發達國家金融逐步開始實行混業經營,促進了金融一體化進程的發展。受西方國家金融混業經營的影響,國內的金融市場逐步進行分業、分合并存、混業的經營方式。自上世紀80年代前后,隨著國內金融體制改革的逐步推進,市場上的金融主體逐漸增多,銀行間的存款、貸款、匯兌等傳統金融業務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特別是四大商業銀行之間,競爭更是異常激烈。因此,國內銀行業尋求新的創新型金融業務成為鞏固行業競爭優勢的突破點。接受保險公司主動聯姻,保險業務,實現中間業務收入的增長,實現銀行與保險公司之間的協同效應,符合銀行應對行業競爭的需求。

1.2 解決資金流動性剩余問題 中國的金融體系嚴重依賴銀行系統。截至2012末,中國的銀行業資產已經達到133萬億元,占整個金融資產的85%。2012年末,我國金融機構存款余額達到96.65萬億元、貸款余額為67.25萬億元,存貸比例為69.58%,金融機構的存貸差繼續擴大,2012年末資金余額已達到29.4萬億元,大量資金被閑置在銀行。在這種金融體系中,一旦銀行出現問題,整個金融體系面臨極大風險。隨著國內金融體制改革的深化,國內銀行業的存貸比例逐年下降,龐大的資金流動性剩余愈發凸顯,如何有效解決做資金流動性剩余,持續提高銀行業自身的經營效益,成為銀行需要緊迫考慮的問題。

銀行保險這一新生金融創新事物的出現,能夠較好的解決這一問題,并且保險業務的風險性小,并且憑借銀行對比保險公司的巨大優勢地位,銀行保險業務實現的中間業務收入比例甚至超過存貸利差的空間。如中國郵政儲蓄銀行,2012年2月的存貸比例不足20%,大量剩余存款頭寸,因此,整個郵政集團大力開展銀行保險業務,實現中間業務手續費收入的增長,既能解決流動性過剩問題,有能促進其保險子公司中郵人壽業務的發展,提升郵政集團的綜合競爭力,不失為一個好方法。

1.3 收益結構及資產結構的調整因素 國內金融體系嚴重依賴銀行業,這一現狀存在巨大的風險隱患。目前,銀行業的收入結構有90%甚至更高來自貸款利息收入,而中間業務收入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不足10%,造成國內銀行業的嚴重畸形發展。國外發達國家銀行業營業收入來源的30%-40%,甚至更高比例來自中間業務收入,而非貸款利息收入,資產結構合理均衡,抗風險能力非常強大。

中國加入WTO后,國內銀行業逐步與國際接軌,并且要面臨外資銀行的挑戰,外資銀行先進的經營理念促使國內銀行業進行深層次的收入結構和資產結構的變革,銀行保險能夠滿足銀行業的這種需求。國內銀行保險業務,取得了明顯的經濟效益。2001年國內銀行保險業務取得的中間業務收入僅為1.3億元,到了2012年,這一數字已經達到了164億元,而這部分保險業務實現的中間業務收入占銀行中間業務收入的比例也由0.6%上升到了8%,占銀行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也上升至1%左右,成為銀行重要的一種收入來源,也是僅次于銀行卡類業務收入的中間業務收入的第二大來源。

1.4 集團協同效應因素 由于國際金融一體化進程的影響,隨著國內金融混業經營監管政策的放開和銀行保險業務的高速發展,金融集團控股模式在國內逐步出現,特別是銀行母公司模式的金融控股集團,對于銀行保險的業務發展有著巨大的影響作用。銀行成立保險公司進入保險行業,不但能夠分享保險業高速發展的成果,并且能夠消化自身流動剩余,同時體現了金融控股集團的協同效應。特別是銀行母公司既與保險子公司合作,同時又與傳統保險公司開展合作,這樣既能保護銀行系保險子公司的快速發展,又能利用銀行的巨大優勢地位增加與傳統保險公司手續費談判的籌碼,能夠有效提高集團的整體收益,并且鞏固了銀行間行業競爭的優勢。

2 銀行母公司與傳統保險公司合作的經濟層因素

銀行與傳統保險公司合作,除前文分析的體現戰略層次的意圖外,主要源于現實的經濟利益的體現。銀保業務對于銀行的直接經濟利益體現是合作產生的手續費收入S,S=α+π(β+β′+β′′+…),其中,α為保險公司支付的固定收入;π為合作產生的保費;β為雙方簽訂的大帳手續費率;(β+β′+β′′+…)為保險公司支付的其他形式的激勵。上述因素成為銀行母公司衡量與傳統保險公司甚至銀行系保險公司合作與否以及銀行母公司努力程度分配方向的主要經濟層面因素。另外,隨著保險公司或保險金融集團的壯大,銀行與保險集團擴大合作范圍,形成集團間戰略聯盟,除銀保合作的經濟利益體現外,還會產生其他業務范圍合作的協同效益δ′。

2.1 雙方合作產生的保費π 銀行母公司與傳統保險公司合作實現手續費收入S,而S=α+π(β+β′+β′′+…),因此,雙方之間合作產生的保費π,是手續費收入S大小的決定性因素。因此,銀行在選擇是否繼續與保險公司合作時,往往根據合作期間傳統保險公司產生的保費量來作為最主要的衡量指標。

2.2 大帳手續費率β 在手續費收入實現的過程中,大帳手續費率β是另一關鍵指標,也是銀行初始選擇傳統保險公司合作的最主要直觀經濟指標。在銀行最初選擇合作的保險公司時,往往根據對方提供的大帳手續費率來評判,由于保險公司間的銀保產品同質化嚴重,因此,在產品類型相似的情況下,往往手續費率高的保險公司獲得合作優勢,能夠優先開展與銀行的合作。除考慮保險公司間大帳手續費率β的大小外,銀行對于β的最低取值也有保留期望水平,即是與銀行自身存貸利差R-r或存貸凈利差kR-r進行比較。其中,R為銀行母公司貸款利率水平;r為銀行母公司存款利率水平;R為銀行平均貸款利率;r為銀行平均存款利率;k為銀行存貸比例。

當銀行系保險公司成立后,由于銀行系保險子公司不能完全支撐銀行母公司的經營戰略需求,因此,銀行母公司仍然需要維持β1與傳統保險公司的合作關系,但此時對于銀行系保險子公司提供的和傳統保險公司提供的β之間也會互為參照,并進行對比,特別是銀行基層分支機構。銀行母公司期望的傳統保險公司提供的大帳手續費率β,能夠大于銀行系保險子公司提供的大帳手續費率β1和銀行母公司金融集團內協同收益δ之和,即β?叟β1+δ;而銀行母公司分支機構則期望銀行系保險公司提供的β1能夠接近于β,或者大于β,總之,越高越好。銀行母公司及其分支機構的這種期望顯然造成了一輪一輪的手續費率的增長,水漲船高,自然而然的迫使傳統保險公司提高β,由此造成了保險公司間手續費的惡性競爭。

2.3 其他形式的激勵(β′+β′′+…) 在與銀行進行合作的過程中,保險公司為了提高基層銀行分支機構或銀行柜員的銷售積極性或取得與其他保險公司間的競爭優勢,往往還熱衷于向銀行分支機構或網點銀行柜員提供額外的手續費激勵(β′+β′′+…),其體現形式為各種物質激勵方案,如現金、旅游、培訓等,這一激勵因素往往也是銀行母公司,特別是分支機構考慮的因素。在保險銷售后,銀行一般都會拿出大帳手續費的一部分對銀行柜員進行激勵,但往往由于銀行轉移支付的這部分激勵比例偏低或混合至其他業務績效發放,甚至拖延發放,因此銀行對柜員激勵的作用不太明顯,柜員銷售積極性不高。因此,手續費激勵的這種額外形式才得以產生并存在,而且愈演愈烈。這部分激勵往往是游離于大帳手續費收入之外,因而,這部分激勵比較隱蔽,難以監管,屬于監管部門定性的“商業賄賂”范疇,是保險公司間手續費惡性競爭的罪魁禍首,甚至成為了保險公司經營成本的第二大部分。但是,根據前文分析,由于銀行母公司轉移支付激勵的效果不明顯,因此,這種激勵形式反而往往更受網點銀行柜員的喜歡。

2.4 不同金融集團間戰略合作的其他協同效益δ′ 隨著保險公司或保險金融集團的壯大,銀行母公司集團與保險金融集團開始擴大合作范圍,最終形成集團間的戰略聯盟,雙方之間除銀保合作的手續費收入體現外,還會產生其他業務范圍合作,如銀行卡合作、貴金屬銷售、資金托管等業務,從而產生集團間的協同效益δ′。銀行母公司的期望收益水平為maxπ(β+β′+β′′+…+δ′)或max{π(β+β′+β′′+…)+δ′}。

3 銀行與傳統保險公司合作的非經濟層因素

銀行母公司與傳統保險公司合作除經濟層次的因素外,往往還要綜合考慮傳統保險公司的其他非經濟因素,如保險公司的規模品牌、網點柜員的意見、客戶購買后的反饋、保險公司的培訓資源投入等因素。

3.1 傳統保險公司品牌 保險公司的品牌因素是銀行選擇合作對象重點考慮的一項因素,主要涉及保險公司的股東屬性、公司規模、品牌知名度、成立時間、經營管理水平、業務穩定性等因素。資產實力雄厚、國營背景、成立時間久遠、經營穩定等品牌優勢明顯的公司往往具有競爭優勢,因為上述因素往往能夠解除銀行對保險公司抗風險能力方面的擔憂,并且能夠使銀行母公司對保險公司的后援支撐能力的信任程度增加。

3.2 柜員認可度 銀行網點柜員對于保險公司的認可度是保費銷售量的決定因素,因為柜員是保單銷售成功與否的最關鍵因素,因此,往往銀行網點的上級管理行在開展保險業務時會征求基層柜員的意見。

柜員對于保險公司的公司的認可度主要包含三方面:產品、傭金水平、銀保專管員的綜合素質等。產品的銷售難易度以及滿足客戶需求的功能是柜員考慮的主要因素,在銷售實踐中,往往形態簡單、期限短的產品銷售量會大的多,而產品最終的分紅或收益水平以及公司的客戶服務水平,是影響客戶滿意與否的根本原因,處于維護客戶的角度,銀行網點柜員往往會優先向客戶建議此類產品。

銀行柜員銷售保險產品的動機始終是獲取傭金收入,因此,同類產品的傭金水平決定著銀行柜員的銷售積極性。傭金水平主要取決于β+β′+β′′+…,傭金水平越高,柜員銷售的積極性越高,反之,同類型的產品,傭金水平較其他公司提供的低,可能就不會得到積極銷售。

保險公司銀保專管員負責保險公司產品、政策、培訓、支持等公司信息的傳遞作用,并且負責對銀行柜員的維護和溝通工作,是保單能否成功實現銷售的另一重要因素。專管員的綜合素質,特別是銷售技能和人際處世能力,往往決定著與銀行人員的關系親疏,從而最終決定著被銀行人員接納的程度。被接納的銀保專管員往往體現出開展維護和輔助營銷的工作能夠順利進行,而不被銀行人員接受的專管員,往往業績慘淡甚至很快被迫離開網點。

上述三個因素對于不同的柜員而言,可能權重程度會不一,比如,有的柜員側重于能夠滿足客戶的需求程度、有的柜員看中產品的銷售難易度、而有的柜員更看重傭金水平的高低,還有的柜員感情因素看的更重,因此,任何一項突出的因素,都有可能取得良好的競爭優勢。

3.3 客戶滿意度 客戶滿意度是最終的評判標準,因為銀行或保險公司所有利益的實現都取決于客戶的成功購買。如果客戶滿意就會擴大購買,客戶不滿意就會投訴和退保,而產品功能和客戶體驗是影響客戶滿意度的主要指標。

3.4 培訓等其他資源投入 在與保險公司合作過程中,有一些成本因素或資源投入因素是現實存在的,但往往不能用大帳手續費收入等經濟利益來體現,但是卻能減少銀行方的資源投入和成本,并且對于業務的發展起到重要作用。比如,合作保險公司對銀行人員的培訓資源投入,雖然不能帶來手續費收入,但是卻因為能夠提高柜員的營銷技能,從而確保了保單的銷售成功。

在合作過程中,保險公司可能還會投入其他形式的支持資源,如存款支持、信用卡銷售支持、貴金屬輔助銷售等等。資源投入大的保險公司往往會獲得較多回報。

4 監管及社會層因素

監管及社會層因素更多的是體現出銀行保險的利益相關者因素,就是銀行開展銀行保險業務除自身利益因素外其他利益相關者的利益,主要包括合作保險公司方的利益、監管部門對銀行的監管政策、消費者的利益維護等因素。

4.1 保險行業自律要求 由于國內銀行和保險公司間巨大的地位差距,因此在銀保合作中,保險公司始終處于弱勢地位,特別是在銀行母公司形式的金融集團控股模式中,傳統保險公司更有可能遭受不公平對待。傳統保險公司的適應會引導傳統保險公司間進行有效聯合,形成強有力的協議聯盟,達成統一的行業自律公約,來與銀行母公司進行談判,以期得到與銀行母公司地位平等并且開展公平競爭的籌碼。

4.2 監管政策要求 從前文分析知道,監管部門的動機始終是維護消費者利益、促進銀行保險市場的健康發展以及防范和化解風險。因此,在銀行母公司主導的銀保合作中,監管政策的要求和制約機制是銀行母公司需認真考慮的合作因素。

4.3 其他利益相關者因素 銀行保險是一種復雜的經濟現象,涉及的利益相關者較多,并且影響著社會穩定,因此,除銀行母公司和保險子公司自身、合作的傳統保險公司、消費者、銷售人員、監管部門等經濟主體外的其他利益相關者,如政府、社區、團體、非政府組織等相關者的要求和需求,亦是影響銀行母公司開展銀行保險合作的考慮因素。

參考文獻:

[1]中國保險中介市場報告(2012).

[2]賴小民著.后危機時代金融控股公司模式選擇研究[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13:3.

主站蜘蛛池模板: 略阳县| 新野县| 墨脱县| 隆昌县| 柳林县| 绵竹市| 福海县| 镶黄旗| 开平市| 云浮市| 雷山县| 陇西县| 军事| 县级市| 贵德县| 红原县| 吉木萨尔县| 会理县| 永和县| 广南县| 普定县| 南投市| 招远市| 灵台县| 和龙市| 海城市| 盐边县| 信宜市| 二连浩特市| 永州市| 剑川县| 屯昌县| 铜川市| 南皮县| 施秉县| 兴国县| 宁蒗| 简阳市| 启东市| 白朗县| 松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