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核心考點解析

核心考點解析

時間:2023-06-05 10:30:04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核心考點解析,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核心考點解析

第1篇

一、解析幾何考查綜述

1.《考試說明》對解析幾何考點的解讀

(1)解析幾何的考點與要求(A:了解;B:理解;C:掌握)。

(2)考點解讀。

解析幾何是高中數學的一個重要內容,其核心內容是直線和圓以及圓錐曲線.解析幾何用代數方法研究圖形的幾何性質,體現了數形結合的重要數學思想.利用平面直角坐標系,將幾何問題代數化,用代數的語言描述幾何要素及其關系,進而將幾何問題轉化為代數問題,運用代數的方法研究曲線的幾何性質及其相互位置關系,分析代數結果的幾何含義,解決幾何問題.

用代數方法研究幾何圖形是解析幾何的核心.在解題的過程中計算占了很大的比重,對運算求解能力有較高的要求.因此,首先應強調確定幾何圖形的幾何要素,根據幾何要素,用代數方法刻畫幾何圖形,推導出幾何圖形的方程.其次,強調用“幾何”來引導代數的恒等變換的計算,不要把解析幾何變成純粹的形式推導.

由于平面向量可以用坐標表示,因此以坐標為橋梁,可以使向量的有關運算與解析幾何中的坐標運算產生聯系.用向量方法研究解析幾何問題,主要是利用向量的平行(共線)、垂直關系及成角研究解析幾何中直線的平行、垂直關系及成角.平面向量的引入為高考中解析幾何試題的命制開拓了新的思路,為實現在知識網絡交匯處設計試題提供了良好的素材.解析幾何試題適當關注與向量、解三角形、函數等知識的交匯,關注對數形結合、函數與方程、化歸與轉化、特殊與一般思想的考查,關注對整體處理問題的策略以及待定系數法、換元法等的考查.

【試題評析】根據拋物線的標準方程即可求出其焦點坐標,亦為雙曲線的焦點,從而求出其標準方程中的待定系數b的值,進而求出雙曲線的漸近線方程,再利用點到直線的距離公式求出答案.本題主要考查推理論證能力、運算求解能力;考查數形結合思想.

從以上試題的分析可以看出:我省解析幾何的客觀題重點考查直線方程、圓的方程,圓錐曲線的定義、標準方程及其簡單的幾何性質,計算量不大,但突出對解析幾何本質的理解,強調運算求解能力與推理論證能力,重視函數與方程思想、數形結合思想的應用,題目難度不大,屬于基礎題或中檔題.

2.主觀題評析

(Ⅰ)若曲線C為半圓,點T為圓弧AB的三等分點,試求出點S的坐標;

(II)如圖,點M是以SB為直徑的圓與線段TB的交點,試問:是否存在a,使得O,M,S三點共線?若存在,求出a的值,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試題評析】第一問只要抓住RtABS,利用已知條件,即可求解.要注意的是對T點的位置分兩種情況討論.第二問是一個開放性的問題,判斷參數a的存在性.這類問題的邏輯思路是假設a存在,根據滿足的條件O,M,S三點共線建立與a有關的方程,由方程解的存在情況確定a的存在與值.本題考查了推理論證能力、運算求解能力,考查了數形結合思想、化歸與轉化的思想以及分類與整合的思想.本題的亮點是根據O,M,S三點共線的不同處理方式,可以有建立方程不同的方法,就有了不同的解法,此法在具體解題中,要利用直線與曲線的位置關系求出相關點的坐標,這與學生平時習慣用韋達定理,“設而不求”的訓練不同,規避了解題模式,突出對解析幾何基本方法的考查.

例7:(2010年)已知中心在坐標原點O的橢圓C經過點A(2,3),且點F(2,0)為其右焦點.

(Ⅰ)求橢圓C的直線l,使得直線l與橢圓C有公共點,且直線OA與l的距離等于4?若存在,求出直線l的方程;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試題評析】第一問可以有兩種方法:一是用待定系數法,根據已知兩個條件,列出兩個方程,從而求解;二是利用橢圓的定義和已知條件求出2a,再由已知c的值求出b,從而求得橢圓方程;第二問是開放性問題,判斷滿足題設的直線是否存在.從邏輯思維的角度考慮,假設直線存在,則l應滿足三個條件①l∥OA(可求k);②l與橢圓有公共點(可建立k與b的不等關系);③l與OA的距離等于4(可建立k與b的相等關系),而確定一條直線只需兩個條件即可.因此,可利用l滿足其中兩個條件求出,再檢驗是否滿足第三個條件,從而得出l是否存在.這樣,本題有多種不同的解法.本題主要考查運算求解能力、推理論證能力,考查函數與方程思想、數形結合思想、化歸與轉化思想.本題的亮點是,背景學生熟悉,試題入口寬,可以用不同的想法和解法解決,使不同思維方式的學生都能做題,提供給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平臺.

例8:(2011年)已知直線l∶y=x+m,x∈R.

(I)若以點M(2,0)為圓心的圓與直線l相切與點P,且點P在y軸上,求該圓的方程;

(II)若直線l關于x軸對稱的直線為l′,問直線l′與拋物線C∶x2=4y是否相切?說明理由.

【試題評析】第一問可以有兩種解法:一是利用l與圓相切于y軸上一點,求出切點,進而求出圓的半徑,從而確定出圓的方程;二是利用待定系數法,由已知條件列出兩個方程,從而確定出圓的方程.第二問是一個開放性問題,判斷直線l′與已知拋物線是否相切.在研究直線與拋物線的位置關系時,通過聯立方程,根據m取不同的值情況判斷判別式的符號,從而確定直線l′是否與已知拋物線相切.本題主要考查運算求解能力,考查函數與方程思想、數形結合思想、化歸與轉化思想、分類與整合思想.本題的亮點是用方程的工具研究直線與圓錐曲線的位置關系,體現了“以數釋形”的“解析”思想.本題不論是題設背景,還是問題設置都是學生所熟悉的,解題的運算量適中,但卻能體現解析幾何的本質思想和方法.

(Ⅰ)求橢圓E的方程.

(Ⅱ)設動直線l∶y=kx+m與橢圓E有且只有一個公共點P,且與直線x=4相交于點Q.試探究:在坐標平面內是否存在定點M,使得以PQ為直徑的圓恒過點M?若存在,求出點M的坐標;若不存在,說明理由.

本題主要考查運算求解能力、推理論證能力,考查化歸與轉化思想、數形結合思想、特殊與一般的思想.本題的亮點是體現代數方法對解決幾何問題的作用,同時體現圖形的幾何性質對代數運算的方向和運算量的減小的作用,在推理論證上,體現不同思維方式引發不同的解題方法,對區分不同數學思維層次的學生有很好的作用.

從以上試題的分析可以看出:福建省高考數學理科解析幾何的解答題的考查無論從知識點、能力點、還是數學方法、數學思想都符合福建省高考數學考試說明對解析幾何的要求,以學生熟悉的曲線類型為背景,以直線與圓錐曲線的位置關系為重點,以開放式的設問方式為主要形式,在解析幾何與向量、函數、不等式等知識點的交匯處設計試題,以能力立意為主,著重考查學生對解析幾何基礎知識、核心思想和數學通法的掌握,試題有較好的區分度,對中學解析幾何的教學有很好的導向作用.

3.思考

(1)從教學的角度思考:通過對四年解析幾何的試題分析,進一步堅定在教學中要扎扎實實地講好直線、圓、圓錐曲線及其幾何性質等基礎知識.教學中要學生先通過畫圖,直觀地理解要解決的幾何問題的幾何意義,再轉化為代數問題求解,通過這個過程學生很容易體會數形結合的思想,體會解析幾何的方法;在研究圓錐曲線時,弄清楚曲線方程和參變量的幾何意義是第一位的,在此基礎上,運用代數方程的方法解決幾何問題,在解決幾何問題之后,要回到幾何意義的理解上.幾何是解決問題的出發點也是問題解決之后的落腳點,要避免讓學生陷入代數的恒等變形而不理解其幾何含義.在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中要突出幾何要素,注重幾何要素的代數化,要在幾何要素的引導下進行代數的恒等變形,要讓幾何圖形幫助我們思考問題、確定恒等變形的方向、簡化計算,體會幾何直觀給我們帶來的好處.

(2)從高三復習備考的角度思考:①認真研讀《考試大綱》、《考試說明》明確高考對解析幾何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方法的要求,使復習工作有的放矢;②重視解決解析幾何問題通法的訓練.從試題分析中可以看出,直線方程、圓的方程,圓錐曲線的方程和基本性質(基本量)是重點考查的知識點,一定要熟悉基本方法,而直線與圓錐曲線的位置關系及其引發的各類問題是主觀題的考查熱點,要通過典型例題的操作、講解,幫助學生總結解題思路,思考策略和通行通法,此外,要注意解析幾何與其他數學內容的交匯,加強知識整體性的認知,鍛煉學生在對參數的運算處理和面對繁雜的數學式子變形時應有的沉著心理和堅強毅力;

(3)從高考試題命制的角度思考:通過分析發現一些商榷的問題,例如四年解析幾何的主觀題的第二問都是采用開放式的設問方式,探究存在性的問題,顯得“穩定有余”,“變化不足”;考查的切入點可以再豐富一些,比如解析幾何中的最值問題,范圍問題都是考查學生綜合能力的載體.俗話說: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研究這幾年外省新課程卷解析幾何試題時,就很有啟發性.比如2010年安徽卷理科19題,該題入題口寬,既可用傳統的聯立直線與曲線,從方程的角度解決,也可利用點在曲線上的本質,用整體運算、對稱運算的方法求解.再比如2011年上海卷理科23題,主要涉及到中學最常見的幾個軌跡,通過定義點到線段的距離這一新概念設置了三個問題,特別是第三問,呈現給學生三個選擇,學生可根據自已的實際情況選擇答題,當然不同層次的問題,評分也不一樣,體現讓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試題將用代數方法研究幾何問題這一解析幾何的本質方法通過新定義的方式得到了精彩演繹.這些命題的思路都值得我們借鑒.

總體來看,近年高考解析幾何的試題命制比較成功,很好地貫徹了“關注交匯,注重探究,規避模式,強調應用,體現理念”的高考命題指導思想和“立足基礎、關注過程、突出探究、強調應用、追求‘開放’與‘多樣’”的教學指導思想,命題立足于學科知識本質,降低了試題整體難度,注重考查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思想的掌握程度,努力體現了對知識和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目標的要求,很好地發揮了試題對推進普通高中實施素質教育的積極導向作用.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實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第2篇

“三主一變”教學形態是指準確把握教學主題,合理設計教學主線,根據不同內容和課型交替地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以學生自學、小組活動和教師重點解析為基本教學組織方式的促進學生主動、高效學習的教學范式.

主題指一堂課的核心知識和所隱含的數學思想方法,是教學內容的重心.其外延是在充分研究學生,認真研讀課標、教材、教參,集體智慧合成的基礎上確核心知識和思想方法,重在對教材的深度挖掘,讓學生學有目的.主題與課型無關,是針對具體課時教學目標挖掘主要知識點和思想方法,主題教學必須關注知識點之外的方法、規律、策略,如知識的結構系統、教材與考點的統一、反思習慣的訓練等.

主線指連接課堂教學各個環節的主要脈絡.其外延是圍繞教學目標鋪設的、適合學生的結構主線,它不同于內容主線,因為內容主線依托教材客觀存在,教學主線一般源于教材且只有通過教師的創造性勞動才能挖掘出來.重在教學的生動設計,讓學生學有興趣.

主體指教學對象即學生,其外延包括學生的原有知識、經驗,包括學生在學習時的情緒狀態、交往狀態和主動程度,也包括教師了解、分析、研究學生的過程和結果.重在學生的自主學習,讓學生學有起點.

一變指在先學后教、以學定教的基礎上根據不同課型和內容交替地采用不同的教學策略、結構主線和組織方式,讓學生每堂課都有新鮮感和強烈的學習內驅力,從而達到高效的目的.重在策略的適時調整,讓學生學有持續.

就教學高效的目標達成歸因而言,三主都是高效的前提條件.其中主體是主題的必要但不充分條件,主題是主線的必要但不充分條件;就教學行為實施順序而言,是先研究主體,再確定主題,后確定主線.四者之間的圖式結構如下圖所示:

不同的主線適用于不同的課型,當下常見主線的適用建議如下:情境主線一般適合統計、方程、不等式、函數等應用性的新課;游戲主線一般適合數據的收集與整理、概率、代數式、解直角三角形、相似的簡單應用等知識,難度不大或較單一、便于挖掘游戲類活動的實踐性的新課;變式主線一般適合單元、專題的復習課和作業、試卷講評課;問題主線適合于絕大多數課型,尤其適合于研究性學習、探究題教學和中考壓軸題的教學.其他如思維主線、方法主線、美學主線等都是值得一試的,并且往往是交織在一起的,只是有所側重而已.

二、原題及解答

如圖1,已知直線y=kx與拋物線y=-■x2+■交于點A(3,6).

(1)求直線y=kx的解析式和線段OA的長度.

(2)點P為拋物線第一象限內的動點,過點P作直線PM, 交x軸于點M(點M,O不重合),交直線OA于點Q,再過點Q作直線PM的垂線,交y軸于點N. 試探究:線段QM與線段QN的長度之比是否為定值?如果是,求出這個定值,如果不是,說明理由.

(3)如圖2,若點B為拋物線上對稱軸右側的點,點E在線段OA上(與點O,A不重合),點D(m,0)是x軸正半軸上的動點,且滿足∠BAE=∠BED=∠AOD.繼續探究:m在什么范圍時,符合條件的點E的個數分別是1個、2個?

略解:

(1)y=2x,OA=3■.

(2)作如圖3的垂線,定值為2.

(3)如圖4,延長AB交x軸于點F,過點F作FCOA于點C,過點A作ARx軸于點R. 由AOR∽FOC 可得點F(■,0).

設點B(x,-■x2+■),過點B作BKAR于點K,由AKB∽ARF得■ =■,x1=6 ,x2=3(舍去). 點B(6,2),AB=5(求AB長也可先求直線AF的解析式).設OE=x,則AE=3■-x , ■=■. m=- ■x2+■■x(0

如圖5,當m= ■時,點E只有1個;

當0

三、“三主”分析

1. 主題:該題立意新穎、條件簡潔,涉及等腰、相似三角形,一次、二次函數等眾多知識.綜合性強,思維含量高,關注對學生的推理、化歸、探究、綜合分析和數學建模能力.以圖形為載體,要求考生抓住問題的實質,對試題提供的信息進行分檢、組合、加工,將知識遷移到不同情境中,以達到檢測考生已有的和潛在的學習能力的目的.把一個動點存在性問題以學生熟悉的“K”型圖來呈現,讓學生有親切感,但需要較強的建模能力和數形結合能力.

2. 主體:壓軸題的主要功能是對學生不同學習水平進行區分,考查學生對初中數學核心知識和重要方法的理解、掌握水平,為高中階段學校招生提供依據,對初中數學教和學具有重要的引領作用.壓軸題的功能決定了其探究性和綜合性的特點,而本題將線段比值問題和動點存在性問題以“K”型圖來呈現,學生的主要障礙在于如何理解“點P為……交y軸于點N ”;如何轉化條件“∠BAE=∠BED=∠AOD”;如何建立 “點E的個數”與“m的取值”之間的橋梁. 要想使學生有較清晰的思路,勢必有一個解題化歸的教學設計,這個設計包含問題分解、組合、還原、突破等過程.

3. 主線:基于上述問題特征和學生起點能力分析,本題教學以問題驅動和變式深入為主線,讓學生從熟悉的基本圖形入手,以腳手架式的問題串為引導,經歷問題解決的過程,感悟數學思想方法.

四、教學設計

(活動用時預設:學生課前獨立解答并標注疑難15分鐘,課中小組交流并提出共性問題5分鐘,學生展示評價15分鐘,教師重點解析10分鐘,學生解答并整理反思10分鐘.)環節1:幾何模型,如圖6, ABE和ECD有怎樣的關系?如圖7,若AE=DE呢?

環節2:模型應用,如圖8,正方形邊長為4,動點P(不與B,C重合),Q分別是BC,CD邊上的動點.設BP= x,CQ= y.(1)求y關于x的函數解析式和y的最大值. (2)當y =0.75時,x =_____,符合條件的點P有幾個?(3)y在什么范圍時,符合條件的點P的個數分別是1個,2個?(4)若點P從點B向點C運動,求點Q的運動路徑長.

環節3:模型推廣,如圖9,把圖6中的三個直角改成三個相等的銳角.

環節4:模型的綜合應用,如圖10,直角梯形OABC的直角頂點C在x軸上,點A(3■,3■),點B(8■,3■),點D(5■,3■). 有一45°角的頂點E在線段OC上運動,角的一邊過點D,另一邊交線段OA于點F(點D,E,F按順時針排列,點F不與點O重合),連結DF.設CE=x,OF=y.

(1)∠AOC=________度;(2)求y與x的函數關系式;(3)在點E的運動過程中,OF的長度在什么范圍時,符合條件的點E的個數分別是1個,2個?

環節5:原題教學,獨立思考、小組交流、展示補充、教師引導.題(2)的本質是“在直線OA上取一點Q(不與點O重合),過點Q作兩條互相垂直的直線(不與直線OA重合)”.題(3)可由推廣模型實現轉化.解后,師生歸納動態壓軸題的解題策略、步驟:一是以靜觀動,畫草圖以了解運動全過程;二是化動為靜,畫示意圖以鎖定各種符合題意的狀態;三是以靜制動,借助基本圖形解答;四是動靜一體,反觀蘊含的數學思想.

五、教學反思

該設計,課前突出了教師的主導性,包括理解、挖掘教材,以不同課時不斷變化的教學主線重構課堂設計,以較小的訓練量替代題海戰術;課中突出了學生的主體性,包括帶著具有針對性、指導性問題進行自主預習,在平等條件下主動交流展示,讓學生的思維、情緒得到有序釋放;強調教學過程中師、生、文本和學科本質之間的有機整合. 值得注意的是,“三主”分析是教學設計的基本前提. 對于動態壓軸題,將主要難點進行分解、組合、還原、突破是必要的基本步驟,分別對應于挖掘基本模型(圖形)、設計過渡問題、進行變式銜接和提煉思想方法.

在該教學形態下,教師有清晰的設計思路,學生有明確的學習方向.學生思維有效打開,觀點充分碰撞.事實上,學生產生了各種各樣的解法(附輔助線或略解).

原題(2)

第3篇

[關鍵詞]選擇題 易錯題 診斷

遺傳的基本規律是中學教材中的核心內容,也是高考試題中考查的熱點。在全國高考生物試卷中以此知識點來考查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和應用能力。下面就從選擇題做一下考點解析。

例1.在孟德爾兩對相對性狀雜交實驗中,F1黃色圓粒豌豆(YyRr)自交產生F2。下列表述正確的是

A.F1產生4個配子,比例為1:1:1:1

B.F1產生基因型YR的卵和基因型YR的數量之比為1:1

C.基因自由組合定律是指F1產生的4種類型的和卵可以自由組合

D.F1產生的中,基因型為YR和基因型為yr的比例為1:1

解析 基因型為YyRr的豌豆在減數分裂過程中,等位基因分離,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無論是還是細胞都產生四種類型的配子:YR、Yr、 yR、 yr,所以A項錯誤;無論是的總數還是某種基因類型的,都會遠遠多于卵細胞的數量,所以B項錯誤;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是減數分裂過程中,同源染色體分離導致的基因自由組合,而不是和卵細胞隨機結合,所以C項錯誤;和卵細胞中四種類型的配子比都是1:1:1:1,所以D項正確。

典型錯誤

錯解一:將4個錯誤的看做4種。

錯解二:忽視了選項中的數量比,按基因型比例錯選B。

錯解三:因為和卵細胞隨機結合,會形成不同基因型的受精卵,所以認為發生了自由組合,將這一過程看做自由組合定律。

錯因分析:

(1)對和卵細胞的種類學習較多,而對兩者的數量在學習過程中沒有注意;(2)對基因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理解不清,不能從基因角度進行記憶理解,往往會理解成細胞間的隨機組合。

例2.某種植物的花色受一組復等位基因的控制,純合子和雜合子的表現型如右表,若WPWS與WSw雜交,子代表現型的種類及比例分別是

A.3種,2:1:1 B.4種,1:1:1:1

C.2種,1:1 D.2種,3:1

解析 基因型為WpWs和Wsw雜交,后代基因型為WpWs、WsWs、Wpw和Wsw,且比例為1:1:1:1,分別表現為紅斑白花、紅條白花、紅斑白花和紅條白花,所以共2種表現型,比例為1:1。

典型錯誤

錯解一:認為都表現為紅色,故錯選A。

錯解二:認為后代四種基因型表現為不同的表現型,或沒有看清題意,按基因型種類和比例解題。

錯解三:機械地認為一對等位基因雜交后代表現型比例為3:1.

錯因分析:

(1)不能適應新的情境,如本題中的復等位基因。主要是對基本規律的理解不足,所以不能很好的理論聯系實際,綜合運用能力較弱。(2)獲取信息的能力弱且不能加以運用,只是機械的生搬硬套。

例3.某班同學對一種單基因遺傳病進行調查,繪制并分析了其中一個家系的系譜圖(如圖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該病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

B.II-5是該病致病基因的攜帶者

C. II-5和II-6再生患病男孩的概率為1/2

D.III-9與正常女性結婚,建議生女孩

解析 根據5、6、11得出該病為隱性遺傳病,并且得出該病不在Y染色體上A錯誤,。該遺傳系譜圖提示我們此病既可能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也可能為伴X染色體的隱性遺傳,無論是哪種遺傳方式,II-5均是該病致病基因的攜帶者,B正確。C項,如果該病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那么再生患病男孩的概率為1/8,若是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此概率為1/4。D項,如果該病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則生男生女患病概率相同;若是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則即使生女孩照樣無法避免患病。

典型錯誤

錯解一:因為系譜圖每代個體都有患者,認為代代遺傳而且是顯性遺傳病。

錯解二:系譜圖中有男有女,則認為是伴X隱性遺傳,后代男孩中患病概率為1/2。

錯解三:認為是隱性遺傳病,在男性中發病率高于女性,所以建議生女孩。

錯因分析:

(1)識圖不仔細,忽視了II-5和II-6正常后代有患者;(2)認為有男女出現就與性染色體有關;(3)不能區分“患病男孩”和“男孩患病”,認為兩種說法是一種含意;(4)沒有想到該病的致病基因既可以在常染色體上也可以在性染色體上。

例4.火雞的性別決定方式是ZW型(雌性ZW,雄性ZZ)。曾有人發現少數雌火雞(ZW)的卵細胞未與結合,也可以發育成二倍體后代。遺傳學家推測,該現象產生的原因可能是:卵細胞與其同時產生的三個極體之一結合,形成二倍體后代(WW的胚胎不能存活)。若該推測成立,理論上這種方式產生的后代的雌雄比例是( )

A.雌:雄=1:1 B.雌:雄=1:2

C.雌:雄=3:1 D.雌:雄=4:1

解析 按題干中推測可知,如果卵細胞基因型為Z,則三個極體為Z和W,比例為1:2,后代產生基因型為ZZ和ZW兩種,比例為1:2,即雌:雄為2:1.如果卵細胞基因型為W,則三個極體為W和Z,比例為1:2,按題干中推測可知,后代產生基因型為WW和ZW兩種基因型,且比例為1:2,綜上所述,后代基因型及其比例為WW:ZW:ZZ=1:4:1,因為WW胚胎不能存活,所以后代ZW:ZZ=4:1,即雌:雄=4:1,D項正確。

典型錯誤

錯解一:卵細胞的基因型可能為Z和W兩種,極體的基因型也是這兩種,如果卵細胞與三個極體之一隨機結合,則后代可能的基因型為:ZZ,ZW,WW,比例為1:2:1,因為雄性有兩個相同的性染色體,所以認為WW也表現為雄性,又因為在推導過程中忘了題干中的“WW的胚胎不能存活”,所以得出雌雄比例為1:1.故錯選A。

錯解二:卵細胞基因型為Z,三個極體為Z、W、W,所以后代產生的基因型為ZZ和ZW,比例為1:2,認為ZZ為雌性,ZW為雄性,故錯選B。

錯因分析

(1)對題干中的信息沒有在解題過程中應用,因為推理和計算的時間較長,會將這一信息忘掉;(2)平時涉及XY型生物的遺傳較多,所以在解答該題過程中,不自覺的按XY型的思路進行求解;(3)對減數分裂產生配子隨機結合沒能與題干中的信息聯系,導致推理過程出錯。

例6.果蠅為XY型性別決定的生物,現選用果蠅的某些某些相對性狀做雜交試驗,以確定相關基因是位于常染色體上還是X染色體上。下列說明中正確的是( )

A.紅眼雌蠅與白蠅雄蠅雜交,若F1代無論雌雄都是紅眼,說明相關基因在常染色體上

B.灰身雌蠅和黑身雄蠅雜交,若F1代無論雌雄都是灰身,說明相關基因在X染色體上

C.圓眼雌蠅與棒眼雄蠅雜交,若F1代無論雌雄都是圓眼,說明相關基因在X染色體上

D.殘翅雌蠅與長翅雄蠅雜交,若F1代無論雌雄都是長翅,說明相關基因在常染色體上

解析 根據題意雜交后代只有一種表現型,表現出來的是顯性性狀,如果雌性是顯性性狀,雄性是隱性性狀,無論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還是X染色體上,后代都只有一種表現型,所以無法區分是位于常染色體上還是X染色體上;但如果雄性是顯性性狀,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后代雌雄性狀都是顯性性狀,如果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后代雌性全為顯性,雄性全為隱性,后代雌雄性狀不同,D項正確。

典型錯誤

雜交后代雌雄中的表現型及其比例無差異,就應該是常染色體遺傳。

錯因分析:(1)對常染色體遺傳和X染色體遺傳的遺傳特點掌握不全,沒有深入比較的過程,所以對基因位于哪種染色體上判斷不能進行全面思考;(2)只考慮一種情況如常染色體遺傳,而沒有排除另一種情況,應動手畫不同遺傳情況的遺傳圖解,所以對遺傳結果并不是很清晰。

例7.家禽雞冠的形狀由兩對基因(A和a,B和b)控制,這兩對基因的遺傳符合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且與性別無關。據下表判斷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 純合玫瑰狀與純合豌豆狀雜交得F1,F1自交得F2,F2表現型比例為3:1

B. 純合玫瑰狀與純合豌豆狀雜交得F1,F1測交后代的表現型比例為1:1

C. 雜合玫瑰狀與雜合豌豆狀雜交,后代的表現型比例為1:1:1:1

D. 雜合核桃狀與雜合核桃狀,后代的表現型比例9:3:3:1

解析 純合玫瑰狀(AAbb)與純合豌豆狀(aaBB)雜交的F1(AaBb),F1自交后代表現型4中,核桃狀:玫瑰狀:豌豆狀:單片狀=9:3:3:1,所以A項錯誤;F1測交后代表現型仍為上述4種且比例為1:1:1:1,B錯;雜合玫瑰狀(Aabb)與雜合豌豆狀(aaBb)雜交,后代表現型及比例為,核桃狀:玫瑰狀:豌豆狀:單片狀=1:1:1:1,C項正確;雜合核桃狀基因型為AaBb、AABb或AaBB,雜合核桃狀與雜合核桃狀,后代可能出現一種、兩種和四種性狀。

典型錯誤

雜合核桃狀基因型為AaBb,所以雜交后代表現型為4種,比例為9:3:3:1。

第4篇

【關鍵詞】數學高考;立體幾何

高考是對教育教學成果的一種檢測與評價,反過來說,它也是對教與學的向導與指引.不可否認,雖然新課標中明確指出各章各節的教學目標和教學要求,但應該如何去把握“了解、理解、掌握”的“度”,或許只有靠老師自己去解讀.而在這個過程中,最好的“參考書”就是高考,可以說它是解決老師們教學中的諸多疑惑的一條有力途徑.因此,解析高考考題,對接下來的教學工作有著重要的意義.

立體幾何是高中階段數學課程的重點內容之一,它的教與學一直備受關注.針對于文科學生的立體幾何教學老師們常常會提出一些疑問,我們不妨將視線聚焦在今年的各地文科立體幾何考題上,對其略作分析,以期為一線教師的教學提供一些參考.

一、考題特點解析

1.沒有繁雜的邏輯推理

今年文科立體幾何試題大致可以分為兩方面的考查:邏輯推理與度量計算.整體來說比較平穩,沒有出現極易或極難的題目.大多省市均是將第一小問作為邏輯推理能力的考查,并集中在線面平行關系和線面垂直關系的證明上.處理線面平行,不外乎以線線平行和面面平行為踏板.縱觀今年考題,可以說運用面面平行“一招”便可“制勝”.如新課標Ⅱ卷的第一小問,要使得BC1∥平面A1CD,最直接的想法應該是在平面A1CD內找出一條直線使其與BC1平行,而事實上,我們根據題中的已知條件和圖形特征,作出一個過直線BC1且與平面A1CD平行的平面更加容易,其說理過程只需幾步便可完成.同樣的,山東卷的第一問、廣東A卷的第一問、福建卷的第二問等諸多涉及線面垂直的考題,均可用此方法求解,并且思維方式簡單,過程簡潔.在垂直關系的考查中,雖然有的結論是落實在線線垂直或面面垂直上,但其中最實質性的環節還是無一例外地放在線面垂直關系上.如新課標Ⅰ卷的第一小問,結論需證ABA1C,要驗證異面直線的垂直關系,通常需將其中一條直線放入某個平面內.根據已知條件的提示,AB上的中線即為高線,∠BAA1=60°,如若放在一個三角形里,很容易構造出一個為90°的角.綜上,取AB中點D,連接CD,A1D,這樣A1C就放在平面A1CD中,且易證AB與該平面垂直,從而得出線線垂直.又如山東卷的第二問中,面面垂直的核心是線面垂直,位于平面GEF內的直線EF垂直于四棱錐的底面,該底面又與平面MNE平行,EF與平面MNE垂直,從而平面GEF與面MNE垂直.只要涉及垂直問題,緊抓線面垂直,便可橫掃障礙.

2.以體積度量為考點

在以往的高考中,立體幾何通常是用“求二面角”來提升試題難度,從而為學生設置障礙的.但在今年的考題中,各省市均將體積度量放在最后一問作為考點.求二面角通常是讓學生感到非常頭疼的事,其中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為解題關鍵,這往往需要經驗的積累和偶然一現的靈光,所需的技巧性較強.把題目條件稍作改動,解題方式或許就會發生很大的變化.學生面對這類題似乎比較恐懼,直到空間向量的出現,這個問題才有所緩解.今年各省市都像是商量好了的一般,避開了讓學生頭疼的二面角,齊刷刷地用體積計算來挑戰立體幾何的難度,這應該正是考慮到文科立體幾何已沒有空間向量作為輔助.求三棱柱、三棱錐的體積,重點在于找底面積和底面所對的高.新課標Ⅰ卷是將難點設在找“高”上,湖南卷將解題的關鍵放在異面直線所成角的使用上,四川卷、福建卷的考點則在于等積轉化的思想意識上.雖然江西卷所求為點到直線的距離,但這類問題最經典的做法就是以體積為橋梁,利用等積轉化的方法求高,從而達到求距離的目的.

3.空間向量不再是解決立體幾何問題的“萬金油”

空間向量集代數與幾何于一身的特征,它的出現可以將立體幾何中基本元素間的位置關系轉化為數量關系,能夠讓需要推理證明的結論用數量運算來取代.為學生在處理空間角和距離等問題上,提供了新視角,增加了可操作性,并容易掌握和接受.空間向量在一定程度上能夠降低立體幾何的難度,在以往的高考立體幾何試題中,多以正棱錐、正棱柱為載體,幾乎所有題目都能用向量法解決.這或多或少會給老師傳達一個信息:向量法是解決立體幾何問題的“通法”,同時也會在教學中讓學生產生一個觀念:向量法就是“萬能”法.今年的四川卷告訴我們:只有永恒的解題能力,沒有不變的解題方法,向量法在很多地方都行之有效,但絕 不可在教學中神話其解題功能.雖然該題給出的是一個直棱柱,建立直角坐標系非常方便,但由于Q點具置不能確定,在寫Q點坐標時會出現兩個未知常數,為后面計算法向量以及點到平面的距離造成很大的困擾,非但沒起到化抽象為具體、化繁為簡的效果,反倒增加了計算量,增加了題目難度.對于該題,一旦發現錐體底面面積無法確定,會立馬想到換底換高,只需思考方式稍作轉化,解答本題也是輕而易舉的.

4.動手操作成亮點

立體幾何的研究通常是在直觀感知的基礎之上進行操作確認,在有了動手操作的前提下,一系列思辨論證、邏輯推理才有順利進行的支撐.可見,動手操作是立體幾何學習中非常重要的一環.新教材中,新增三視圖、直觀圖的內容,讓學生的思維自然活躍在空間與平面之間,很好地訓練了他們的空間思維能力、想象能力.這個過程中,動手操作是關鍵.今年的考題,體現了對該能力的考查,也打破了立體幾何試題的傳統形象.比如福建卷就將三視圖的考查融立體幾何于一體,不再是簡單地從備選答案中進行選擇,而是真正地從立體圖形中抽象出并作出平面圖形,各邊的長度及比例都必須嚴格考慮.類似的,在四川卷的第一問中,不僅僅拘泥于通常的平行、垂直關系的論證,而是要動手操作去找出滿足條件的直線,在傳統考法上強調動手操作,同時對空間想象、動手操作、思辨論證三大能力提出要求.

二、幾點思考

縱觀2013年數學文科高考中立體幾何考題,難度均相當且較適中;忠實教材,回歸課堂;重能力的考查而非表面形式的復雜,由此,立體幾何的教學應該思考以下問題:

1.如何處理知識掌握與能力提升的關系

新教材中刪除了以前常用常考的三垂線定理,直線與平面平行、垂直的判定定理的證明過程也未在文科生的教學范圍內給出,對于文科生推理證明的要求降低了?沒有了空間向量的立體幾何,嚴格按照公理化方式推理說明,證明要求提高了?老師們有各自的見解.當老師們還在為不知道該把文科立體幾何題目難度拓展到哪種程度而犯愁時,今年的高考題似乎讓我們看到,學生能力的培養更值得我們關注.立體幾何的確需要發展學生直觀感知能力、操作確認能力、思辨論證能力和度量計算能力,但三視圖、直觀圖空間思維能力的發展,建立在直觀感知、動手操作基礎上的合情推理能力,在解題時懂得正難則反、靈活轉化的能力等,也是在教學中不能忽視的.在新課的教學中,在課外練習擴充時,就應該用是否是以培養學生的能力為目的來評價教師的教學.不要以為,讓學生動手制作模型會浪費時間,這個過程讓他們的思維空間空前釋放,小組合作分工明確,動手操作樂趣橫生,它所帶來的效益可能是無法等值替換的.不要認為,讓學生接觸更多的題目,他們的解題能力就會更強.要教會他們的是方法,是思路,是解題策略.我想,一題多解是個不錯的選擇.

2.如何處理證明中的綜合法與向量法之間的關系

空間向量為現代立體幾何的發展有卓越貢獻,它為解決立體幾何問題打開了方便之門.新教材中,文科立體幾何不涉及空間向量,無法用向量法求解,老師們該不該向學生進行補充呢?為此,我專門做了一個問卷調查,發現幾乎所有的老師都認為空間向量是解決立體幾何問題的有力工具,并有超過半數的老師會在教學中向文科學生補充空間向量知識.向量解題有其獨特優勢,但也不是萬能的.有了向量法作支撐,就像是多了一道有力的保障,因此對其進行補充也不無道理.但要注意的是,不能“神化”空間向量的功能,它是一種手段,一種方法.我們要做的是讓學生在遇到問題時,能夠有效地選擇較簡便的方法來解答,而不是一味地認為向量法或是綜合法更優越.這樣才不會因為有了空間向量,使得立體幾何教學變得本末倒置.

【參考文獻】

第5篇

關鍵詞:高考地理;試題評析;比較

一、2012年與2013年重慶高考試題雙向細目分析表

注:基本能力考查

A.獲取和整合地理信息的能力;

B.調動和運用地理知識、基本技能的能力;

C.描述和闡釋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與基本規律的能力;

D.論證和探究地理問題并用之于實踐生活的能力。

二、比較評價2013年重慶高考試題

縱向比較近幾年重慶高考試題以及橫向參閱2013年全國各地高考地理試題可知,2013年重慶地理試題基本延續了歷年重慶地理試題的多方面優點,基本符合《重慶卷地理考試說明》,也實現了在新課程標準下高考的平穩過渡,現總結幾個觀點如下:

1.試題排版和分值略有變化,知識考查兼顧重慶三個版本教材的事實

文綜政史地各科分值均為100分不變,題目總數量不變,選

修不單獨設題。但是由原來的混合地理、歷史、政治排版,改為單科試題集中,且順序按政治、歷史和地理排版,即地理全面排于最后。選擇題分值不變,綜合題分值由原來“36+20”變為“26+30”。重慶新課程實施過程中地理學科存在三個教材版本混用的情況,本套地理試題是以課程標準和考試說明為依據,知識考查與情景設置都兼顧了不同教材版本的差別。

2.題目能力考查立意,注重考查綜合能力,摒棄死記硬背式的地理

本套試題很多考題不拘泥于具體的課本知識點或課標要求,而是內容、方法和原理廣泛串聯起來,突出了對地理解決問題思路的宏觀整體認識和把握。如:“小流域進行水土流失的調查”從選擇地圖、到調查方法選擇、調研結果分析,步步深入,過程性極強,體現了學生完整的學習思維過程。又如,12題,告訴建壩“提高甲河道流量”,緊接著問流量提高之后帶來的影響。之后要求“汛期提高不致太多”大壩該如何去建設。除此之外的其他題目也多是看圖,調用地理知識解析作答,摒棄了過于死板和模版式的題目。這是全國新課標試題共有的一個導向,也是新課程“新”之

所在。

3.時代感略弱,生活感很強

高考試題一般不刻意回避熱點信息,這也養成了中學教師押題的習慣。壓中了自然給學生一種親切感,特別是熱點地區的熱點事件猜測。但是今年重慶試題就讓老師們“失望了”,綜合題12題是流域示意圖,連套上一個區域或熱點的事件都沒有,直截了當。其他題同樣都不是熱點,所以時代感似乎大不如前。但是整套題的生活感十足。“城市道路選擇”“小組對某小流域進行水土流失的調查”“修攔河壩”“糧食生產的變化”“對地下水的影響”等,

都是學生生活中有所涉及的話題。

4.自然地理比重明顯呈增加趨勢,題目難度適中,但無效試題偏多,導致分選性略差

2013年高考試題中選擇題約有7個和近30分的綜合題考了自然地理,共58分。而2012年選擇題約有5個和28分的綜合題為自然地理,共48分;可見今年自然地理比重上升,但是總體而言難度不大,特別是選擇題,只要略有一定看圖能力都能做對7個以上。但是對于“坡度與水土流失的關系”“建壩的建議”“風化殼的厚度”“地下水的形成條件”等偏難題,考查內容過深過細,得分率普遍很低,以至于優生沒有發揮的空間。

5.圖表呈現方式發生巨大變化,區域地圖屬近年來各套高考題中最少

“圖”是地理學科的重要標志,區域地圖、統計圖、等值線圖等是歷年高考地理試題重要的呈現方式。2012年高考與以往高考題一樣,往往以區域地圖作為考察背景(區域圖5幅,統計圖、示意圖各1幅及典型的等值線圖),且區域圖有中國和世界,比例相

當。而2013年重慶高考地理試題出現的8幅圖表中,只有2幅地圖,一張城市內部大比例尺地理圖,一張廣東省圖,且做題中發揮作用甚小。其他6幅圖以統計圖(柱狀、折線)、示意圖或表格方式呈現。這對重慶地理教育,特別是《區域地理》內容的復習是否是個導向還有待論證。

6.所謂“核心知識”考核少、淺,考點覆蓋面窄,“地理味”略顯不足

如:地球宇宙環境、大氣環境、整體性與差異性、人口等必修常考內容均未涉及,而與水圈(以河流、地下水為主,洋流未涉及)直接或間接相關考分近40分之多。特別是地下水形成條件分析的相關考點,在新課標中未有涉及。加上區域地圖少,以統計性圖表為主,使得整套題“地理味”略顯不足。

三、考生答題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本次有幸參與嚴格的高考改卷,從標準的制定到正式評卷的整個過程,對學生常犯錯誤和思維略有感悟,簡單總結如下:

1.審題能力差,抓不住題目、圖文提供的地理信息

如12題(1)題目中“當地政府為了提高甲河道流量,計劃在圖5中A、B兩點之間修建攔河壩”,若不注意“提高甲河道流量”這個要求,攔河壩就會誤認為類似三峽大壩的縱向大壩,這就犯了方向性錯誤,自然得分不高。又如第6-8題,審題若不注意圖中的方向標、路障信息,必然選錯。同時還有對“簡述”“分析”“評價”等關鍵詞語把握不夠,這就造成答題過多或過少。這類審題錯誤在高考中較為常見。

2.“模版”式思維,知識遷移應用能力差,動手能力差

“xx區位分析”“xx影響因素”類似的總結在高中教學中常被提起,也被學生列為考前必背知識。“交通便利”“地形平坦”“勞動力豐富”等語言變成地理答題的“固定”套路,有的學生可能連題目都沒有看就把這些話寫上了。但是近年新課標試題絕對摒棄了這樣的考法,考得更深入,這就要求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調用知識作答,而學生遷移能力普遍差,思維固化嚴重。這是12(4)13(2)這樣的常規題答題中出現的錯誤。12(3)題簡單的作圖題,學生的答案更是五花八門,體現了學生動手能力差。

3.答題技巧差,字跡不清,語言專業性差

分點作答,邏輯通順,語言簡練而專業化是一份文科答題應具備的基本要求。綜合題中,盡量先亮出自己的觀點再做闡述,以免闡述不清,觀點不明。字跡差,錯字多也是高考常見的錯誤。

4.基礎知識掌握不牢,知識錯位、遺漏嚴重

考生對基本概念、原理、規律不熟練,印象模糊,不能準確答題;缺乏系統的答題思路,答題隨意性強,有效答題率不高;不善于聯系所學原理、規律進行科學邏輯推理、歸納與綜合。

四、應考教學新動向猜想

1.濃縮“精華”,淡化“邊緣”,重抓主干知識,做好地理知識的深化與提高

是“全面開花、滴水不漏”還是“大膽取舍、有張有弛”是高三地理復習的艱難選擇。從近年高考試題來看,特別是在重慶三套教材同時使用的情況下,復習時一定要重抓主干知識,把握好復習的重點,對非主干的邊緣知識少花時間,少投入精力,特別是對新課標刪減和增加的知識要大膽地做取舍。

2.思考改變“區域地理”的傳統教學方式

《區域地理》主要是初中教學內容,高中沒有一本正式國家級的區域地理教材,但是王樹聲版《區域地理》或教科院整理的《區域地理》普遍被高中當成正式教材教學一個學期時間。這與初中地理教育內容淺,不被重視有關,大多數文科生高中前的地理是一片空白。必修三以區域案例分析地理規律,但也沒有包括太多區域內容。“十三個重要地區,六個重要國家”使文科生普遍感到內容繁多無序。今年的地理試題區域圖較少,“地理味”略弱,但是每個題對能力的考查增加,對死記硬背知識的考查減少,對未來地理教學具有較好的導向作用。

3.加強地理信息技術應用的教學

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對地理課程的影響十分廣泛,特別是地理信息技術。地理信息技術在高中教材中僅僅有一個單元內容重點闡述3S(GIS/RS/GPS)的應用,但是對于我國中學地理教學來說,無論是在內容上,還是在方法上,“3S”技術都發揮了重要的革新作用。廣泛開拓了地理課程的知識廣度,使學生能夠從新的視角觀察地理環境。有助于學生掌握新的技術手段,并提高對地理科學的學習興趣。加深對一些重大地理問題的理解,可建立起動態觀察監測的學習研討方式,有利于學生養成科學的世界觀。從近年新課標高考考題出現頻率來看,這是以后高考考題一個重要的切入點,也是地理學科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

4.規范答題,講求策略、重視解題技巧,培養考生論證和探討問題的能力

高考答題是按點給分,因此,在復習過程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答題訓練,通過設計一些典型例題和案例,采取師生共同“破解”的教學方式,同析同解,共同探索破題的切入點、尋找突破口,形成正確的解題思路,提煉解題方法。通過解一題,得一法,會一類、通一片,讓學生觸類旁通、舉一反三。要特別強化學生對地理問題進行深度分析、全面概括、集中歸納、要點解答、規范描述(層次化、術語化)的摸擬訓練。同時應重視答題規范習慣的養成,注意培養學生運用規范地理術語表達地理問題的能力,注

第6篇

工業區位因素以及工業地域的特點是歷年高考的高頻考點之一。最新《考試大綱》在“生產活動與地域聯系”條目中指出有關“工業”的必考內容包括工業區位因素、工業地域的形成條件與發展特點、工業生產活動對地理環境的影響等。筆者研究發現,近幾年的高考試題對“工業”的考查情況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有關工業區位的試題多以具體案例為背景,結合工業生產、產業轉移等知識,集中考查我國工業發展的背景。解題的關鍵是對有效信息的提取。

2.對工業地域的考查主要有兩種方式:一是與工業區位考點相結合,多以文字材料為背景;二是以我國或世界區域圖為背景,考查某一具體工業地域的形成和發展特點。

3.有關工業生產對地理環境影響的試題常與工業布局、城市化、環境保護等考點相結合,多集中在對環境污染的考查上。

4.對我國工業生產和世界典型工業區的考查,多體現在工業生產條件、工業發展趨勢和工業轉移等方面。

【難點解讀】

一、工業區位因素及其判斷

1.不同導向型工業的區位選擇

(1)原料導向型工業,如制糖工業、水產品加工業、水果罐頭加工業,此類工業的原料不便于長途運輸或運輸原料成本較高,則工業布局時應接近原料產地。

(2)市場導向型工業,如啤酒、家具制造業,此類工業的產品不便于長途運輸或運輸產品成本較高,則工業布局時要接近市場。

(3)動力導向型工業,如電解鋁工業,此類工業需要消耗大量能量,則工業布局時要接近火電廠或水電站。

(4)勞動力導向型工業,如服裝工業、電子裝配工業,此類工業需要投入大量的勞動力,則工業布局時要接近有大量廉價勞動力的地方。

(5)技術導向型工業,如飛機、集成電路、精密儀表工業,此類工業技術要求高,則工業布局時要接近高等教育和科技發達地區。

2.工業主導區位因素的判斷

(1)根據生產要素的投入比重判斷。

a中工業投入比重最大的是技術,則該工業主導因素是技術。圖b中甲工業投入比重最大的是工資,則其主導因素是勞動力;乙工業投入比重最大的是產品運費,則其主導因素是市場。由圖c中數據可知①為動力導向型工業,②為原料導向型工業,③為勞動力導向型工業。

(2)根據工業生產中原料及產品的性質判斷。

①生產過程所需原料易腐爛變質或易燃、易爆、易碎,可運性差的,此類工業屬于原料導向型工業。

②在生產過程中,生產的產品易腐爛變質或易燃、易爆、易碎,可運性差的,此類工業屬于市場導向型工業。

③根據某地發展工業的比較優勢,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如北京中關村地區的科研技術力量強大,以電子產業為主,則這種產業的主導因素是科技;云南發展有色金屬工業,既有水電充足的區位優勢,又有資源(原料)豐富的優勢;大慶市發展的石化工業屬于原料導向型,而上海市發展的石化工業則屬于市場導向型。

3.避開工業導向類型判斷的誤區

(1)石油開采業屬于原料導向型工業,而石油加工業屬于市場導向型工業。

(2)電子裝配工業屬于勞動力導向型工業,而電子元件生產屬于技術導向型工業。

(3)普通服裝加工業屬于勞動力導向型工業,而高級時裝生產屬于技術導向型工業。

(4)家具廠屬于市場導向型工業,但若建在原料豐富的地方就為原料導向型工業。

二、風向與工業區位選擇

易造成污染的工業部門在選址時不僅要考慮水污染、固體廢棄物污染等環境問題,還要考慮風向,避免其對城區造成大氣污染。根據不同區域,易造成空氣污染的工業部門一般有四種選址要求。

(1)布局在盛行風向的下風向地帶。如某地常年盛行西風,則易造成空氣污染的工業應布局在城區的東側,如下圖中A處。

(2)布局在最小風頻的上風向地帶或最大風頻的下風向地帶。如下圖,從風向玫瑰圖可知該地區的最小風頻是西風,最大風頻是東北風,則易造成空氣污染的企業應布局在A處。

(3)布局在與盛行風向垂直的郊外。下圖示意我國華北地區某易造成空氣污染企業的布局,該企業可布局在圖中A、B兩處。

(4)在城郊熱力環流顯著的地區,易造成空氣污染的企業宜布局在城市風的下沉距離之外,如下圖中的A、B兩處。

三、不同類型工業的集聚或分散辨析

1.工業的集聚

(1)傳統工業的集聚。一些在生產上有投入—產出聯系,且原料和產品的運輸量都較大的工業企業,相互靠近而導致集聚。

工業集聚的優點:

①加強企業間的交流和協作。

②減少運費和能耗,降低成本,獲得規模效益。

③共用基礎設施,節約建設投資。

工業集聚的缺點:環境污染嚴重,能源資源供應緊張。

(2)新興產業的集聚。相對于傳統工業區而言,新工業區所要求的區位條件是科研和技術人才集中、交通條件快速便捷、環境潔凈優美。新興產業集聚區可以利用規模優勢,擴大自身的影響,并接近用戶,及時接收市場反饋信息,降低生產成本。

2.工業的分散

(1)傳統工業發展中工業分散的原因是:工業企業過度飽和,地價、工資上漲,資源緊張,污染嚴重等。如不少企業由美國東北部向西部、南部遷移。

(2)新興工業發展中工業分散的原因是:產品輕、薄、短、小且價格昂貴,適宜空運;充分發揮各地的區位優勢。如“硅谷”企業在東南亞、墨西哥設分廠。

(3)跨國公司。跨國公司的出現與發展是工業分散的結果,其在全球范圍內尋找最優區位,有利于減少市場上的交易費用,最大限度地降低生產成本,實現利潤最大化。如美國波音飛機零件在全球生產形成的跨國企業網絡。

【典例分析】

例1(2013年高考北京文綜卷)某品牌企業在京津冀地區建有飲用瓶裝水廠。讀下圖,回答(1)~(2)題。

(1)瓶裝水廠如此選址的主要原因是

A.利用優于授權地的水源

B.靠近技術發達地區

C.吸引高素質的勞動力

D.降低運輸成本

(2)瓶裝水廠的建設使所在地

①就業崗位增加②吸引大城市人口遷入③承接品牌授權地區產業轉移④吸引相關企業集聚⑤城市等級提升

A.①②⑤B.①③④

C.②③④D.②④⑤

分析:第1小題,從知識點角度來看是考查工業區位因素,工業地域的形成條件與發展特點;從能力角度來看是考查全面、準確地獲取圖形語言形式的地理信息,調動和運用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知識,并針對題目要求作答的能力。瓶裝水廠需要靠近水質優良的水源地,但本題背景材料中沒有明確標示,故A選項錯誤;瓶裝水廠對技術和高素質勞動力的需求不很強烈,故B和C選項錯誤;瓶裝水廠應選址在靠近經濟發達地區的大城市,目的是靠近市場,節省運費,故D選項正確。

第2小題,從知識點角度和能力角度來看,考查內容與第1小題相同。杭州某企業授權在華北建兩個新的瓶裝水廠,這能夠為當地提供新的就業崗位并推動相關企業的發展,故B選項正確。瓶裝水廠對城市人口遷移和城市發展影響不大,故A、C、D選項錯誤。

答案:(1)D(2)B

例2(2013年高考全國文綜大綱卷)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

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和南非被合稱為“金磚國家”。

材料:中國是世界最大的鋼鐵生產國,但需大量進口鐵礦石。巴西是拉丁美洲人口最多、工業最發達的國家,其人口和城市主要集中在以里約熱內盧、圣保羅為中心的東南沿海地區。巴西鐵礦石資源豐富,是世界重要的鐵礦石出口國。2010年4月13日,中國和巴西簽訂協議,共同出資在巴西里約熱內盧附近建設一家年產500萬噸鋼材的大型鋼鐵廠,所產鋼材主要用于巴西汽車制造、造船、石油開采等行業,部分輸往中國。

(1)簡述中巴聯合在巴西興建鋼鐵廠對中國和巴西之利。

(2)簡述該鋼鐵廠區位選擇的有利條件。

分析:此題以“金磚國家”之一——巴西為背景考查了工業區位。巴西也是《考試大綱》中要求考生掌握的重要國家之一。第(1)題考查了興建鋼鐵廠對兩國的意義。對中國而言,主要是對獲取原料和拓展市場方面有利。對巴西而言,主要是對形成產業優勢、提高鋼材產量、促進工業化等方面有利。第(2)題考查了工業區位優勢,以及獲取信息和運用有效信息解決問題的能力。該鋼鐵工業的有利條件主要體現在原料、市場、工業協作、勞動力素質、交通等方面,具體信息可以從文字材料和圖中獲取。

答案:(1)對中國,直接利用巴西鐵礦石(避免受國際鐵礦石企業的控制);拓展國際市場。對巴西,有利于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提高鐵礦石的附加值);減少鋼材對國際市場的依賴,提高鋼材的自給率;提高工業化水平。(2)臨近鐵礦石產地(離煤炭產地較近);位于產品的銷售市場;社會協作條件良好,基礎設施較完善,工人素質較高;位于大城市的港口附近,交通運輸方便。

【強化練習】

下圖為我國某城市發展示意圖。讀圖完成1~2題。

1.該城市規劃建設一個高新科技工業園,該工業園應布局在()

A.①處B.②處

C.③處D.④處

2.隨著該城市的發展,工業區對空氣的污染越來越嚴重。為減輕工業區對城市空氣的污染,下列措施較為合理的是()

①將工業區全部遷往河流北岸②將工業區中的化工廠、化肥廠全部關停③在工業區和城區之間修建綠化帶④采用化學手段和除塵裝置對化工廠、化肥廠排放的廢氣進行無害減排處理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③④

2013年6月2日,中國首架波音787“夢想飛機”抵達廣州白云機場,這標志著南航成為中國首家、全球第9家接收787“夢想飛機”的航空公司。在美國波音787客機的400多萬個零部件中,波音公司本身只負責生產大約10%,其余的生產是由全球40多家合作伙伴完成的。回答3~5題。

3.生產波音787客機零部件的工廠之間實現協作依靠()

①交通運輸②信息聯系③商貿聯系④科技聯系

4.波音787客機零部件生產反映出國際飛機制造業的()

A.集聚現象和分散現象并存

B.集聚現象和產業升級現象

C.分散現象和產業升級現象

D.分散現象和產業轉移現象

5.波音787客機零部件全球分散生產的原因是()

A.節約原材料B.尋找最優區位

C.降低運輸成本D.減少勞動力

中國被稱為“自行車王國”,自行車產量、出口量、國內消費量均占世界首位。下圖示意中國2009年與2011年自行車產量大于1萬輛省區的分布。讀圖,回答6~7題。

6.我國自行車產業的發展特點是()

A.自行車產量與省區人口數量呈正相關

B.主產省區集中在東部沿海

C.產業集聚效應減弱

D.自行車廠分布在特大城市

7.近年來,廣東部分自行車廠北上內地設廠,其原因可能是()

A.廣東自行車廠技術優勢減弱

B.廣東自行車產業集聚效益較低

C.內地的自行車消費市場廣闊

D.內地的土地、勞動力成本較高

8.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2012年上半年,上海大眾汽車集團在新疆烏魯木齊經濟技術開發區籌建的首個汽車工廠已經正式簽約并奠基。該汽車工廠計劃于2014年年底投產,最終將達到年產能30萬輛的目標。從長遠看,上汽集團與大眾汽車集團更將目光瞄準中亞、西亞、南亞的廣闊市場。上海大眾還將吸引20~30家配套企業落戶新疆,帶來的投資將不少于30億元。

材料二:國家規劃到2020年在新疆構筑“四縱四橫”鐵路主骨架,形成新疆對外運輸的四大通道、六個口岸(見下圖)。

(1)分析在烏魯木齊建汽車廠的區位優勢。

(2)試分析大眾汽車生產部分轉移到新疆對新疆產生的影響。

(3)試分析未來會有大量汽車配套企業落戶頭屯河區(新疆烏魯木齊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原因。

參考答案及解析:

1.C高科技工業園對交通、科技和環境的要求較高。圖中③地位于城區的外緣,鄰近湖泊,環境優美;鄰近大學城,技術條件好;靠近高速公路,交通便利。

2.D將工業區全部搬遷至河流北岸后,冬季受偏北風的影響,城區的空氣污染會很嚴重;②顯然是不合理的措施;生產過程中減少廢氣的排放、在工業區與城區之間設置綠化帶可有效減輕空氣污染。

3.A現代化的交通運輸方式,有利于零部件的運輸;工廠之間信息的交流與聯系有利于產品的生產。

4.D波音787客機的400多萬個零部件中90%由全球40多家合作伙伴完成,可見是“分散”生產;美國是發達國家,掌握研發、生產核心技術,一般的生產制造環節由其他公司完成,屬于產業轉移現象。

5.B波音787客機零部件生產全球化,其主要目的是在全球尋找最優區位,以降低生產成本,獲取最大利潤。

6.B由圖中數據的分布以及變化可以看出,自行車產量與省區人口數量沒有必然聯系;主產省區集中在東部沿海,但并不能確定自行車廠分布在特大城市;自行車產量大于1萬輛的省區由11個省區減少為9個省區,說明產業集聚效應增強。

7.C廣東部分自行車企業北上設廠,主要是考慮到廣東的土地、勞動力成本上升,而在內地設廠的成本相對較低,且內地的自行車消費市場也更廣闊。

8.(1)①土地租金低;②國家和地方政策優惠;③交通比較便利,隨著新疆“四縱四橫”鐵路主骨架的形成,這一優勢會更明顯;④距中亞、西亞、南亞等消費市場近。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广灵县| 田林县| 乌兰浩特市| 盐山县| 恭城| 营口市| 沧源| 友谊县| 闻喜县| 泗水县| 陇川县| 江口县| 西城区| 桃源县| 方正县| 镇安县| 来宾市| 岫岩| 准格尔旗| 炎陵县| 灵川县| 肇东市| 石首市| 沂南县| 明水县| 惠州市| 阿合奇县| 盐山县| 中卫市| 清远市| 石棉县| 中江县| 张家口市| 镇巴县| 景德镇市| 东光县| 舒兰市| 溧阳市| 娱乐| 师宗县| 且末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