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著名的物理學家

著名的物理學家

時間:2023-06-05 10:17:28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著名的物理學家,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第1篇

物理學史中的趣聞(安慶懷寧)3月20日 現行高中物理甲種本第三冊課本涉及許多物理學家的名字。如課本P311上“瑪麗.居里(1867~1934)和他丈夫皮爾埃爾.居里(1859~1906)……”,P322中“1932年約里奧.居里(1900~1958)伊麗芙.居里(1897~1856)夫婦發現……”。對此,許多同學就提出疑問,前面有個居里夫婦,后面又有居里夫婦,怎么如此巧合呢?感到迷惑不解。其實約里奧.居里和伊麗芙.居里是瑪麗.居里夫婦的女婿和女兒的關系。而弄清了物理學家的彼此關系,掌握物理學家與其物理事實對應關系,對于系統掌握物理學內容,起到很重要作用。在物理發展史上,類似上述那種母女關系,還有幾對父子關系。現在就按年代先后順序,簡介如下:

1、約翰.伯努利(1667~1748)和他的次子丹尼爾.伯努利均是瑞士物理學家。約翰.伯努利是提出機械能守恒定律的學者之一,曾指出德國數學家萊布尼茲的“活力”消失,只不過是能量轉換成其它形式能罷了。丹尼爾.伯努利是運用父親的這一原理(能量守恒定律)來研究流體的運動,他分析流體流動時壓強和流速的關系,得出了“伯努利方程”。在1725~1749年間,丹尼爾.伯努利曾十次榮獲法國科學院的年度獎。

2、J.J.湯姆生(1856~1940)和他的G.P.湯姆生(1892~1975)均是英國物理學家。J.J.湯姆生對陰極射線管內氣體放電現象的研究,從而發現電子,打破了原子是不可再分的最小單位的觀點,因而成為一位“最先打開通向基本粒子物理學大門的偉人”被人勻稱為“電子之父”。由此獲得了1906年度的諾貝爾物理學獎;G.P湯姆生由于進行電子的晶體衍射實驗而證實了德布羅意波的存在,因而獲得1937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老子發現了電子且認為是粒子,而兒子卻證實是電子是波,相互對立而又相互統一,這真是物理學史中的一段趣聞。

3、亨利.布拉格(1862~1942年)和他的兒子勞倫斯.布拉格(1890~1971年)均是英國物理學家,父子倆密切合作,共同用X射線分析了晶體的結構,提出了晶體的衍射理論,于1913年建立了著名的“布拉格公式”,還改進了X射線的分光計,提出了“X射線反射公式”因而父子倆于1915年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4、N.玻爾(1885~1962)和他的第四個兒子A.玻爾(1922~?)均是丹麥物理學家,N.玻爾是物理學創始人之一,是盧瑟福的學生,他一生的主要工作是發展原子,分子和原子核結構的量子理論,他在普朗克量子假說和盧瑟福原子的核式結構學論的基礎上,于1913年提出氫原子結構和氫光譜的初步理論(即著名的玻爾原子結構和玻爾理論),于1992年獲諾貝爾物理獎。A.玻爾則發現了原了核中集體運動和粒子運動間的聯系,并在此基礎上發展了原子核的結構理論,于1975年獲得諾貝爾物理獎。

5、G.瑟格馬(1886——1978年)和K.瑟格馬(1918~?),G.瑟格馬由于發現和研究X射擊線光譜學而獲得192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K.瑟格馬由于通過不同過程,從原子裝置發射出來的電子研制成了新的高分辨光譜光譜儀,而獲得1981諾貝物理獎。

(載1991年第四期《物理教學探討》)

查金根,中學物理一級教師,物理教研組組長

第2篇

摘要:新課程改革以來,許多教師在課堂上就如何改變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的問題作了大量的研究近。年來中考物理頻頻出現一些關系物理學家和他們探尋真理歷程的考題,例如08年中考,僅江蘇省十三市中就有南通市、蘇州市、泰州市、連云港市、淮安市、鹽城市、宿遷市等出現了該內容題目,另外在福建省、四川省、浙江省、河南省、廣東省等許多省份也出現過、這類題目不僅考查學生知識掌握的情況,同時滲透了對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考查。

關鍵詞:初中物理;物理學家;成就

近年來中考物理頻頻出現一些關系物理學家和他們探尋真理歷程的考題這類題目不僅考查學生知識掌握的情況,同時滲透了對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考查,另外它不僅重視結果還關注物理學家們發現真理的過程和方法,真正體現了新課標中培養學生的(1)知識與技能;(2)過程與方法(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三維目標。

2008年中考題中出現涉及物理學家及其成就的題目分析:一類是考查物理學家與其成就的對應情況,例如:1(廣東省深圳市15.)在電和磁漫長的發展歷史中,許多科學家做出了卓越貢獻,其中發現電磁感應現象的是A.歐姆B.法拉第C.奧斯特D.愛因斯坦。2(江蘇省蘇州市2.)最早發現電流周圍存在磁場的科學家是A.牛頓B.伽利略C.奧斯特D.安培。3(江蘇省連云港市1.)建立電磁場理論,并預言電磁波存在的物理學家是A.麥克斯韋B.牛頓C.赫茲D.伽利略。4(江蘇省泰州市1.)下列選項中,有關物理學家和他的主要貢獻對應的是A.牛頓――慣性定律B.帕斯卡――最早測出了大氣壓值C.奧斯特――電磁感應現象D.法拉第――電流周圍存在磁場……這類題目考查學生的物理知識面,在平時的學習中要注意收集整理和識記。

另一類關注物理學家的探究過程和方法,如(浙江省衢州20.)圖甲是盧瑟福用α粒子轟擊原子而產生散射的實驗,在分析實驗結果的基礎上,他提出了圖乙所示的原子核式結構,盧瑟福的這一研究過程是一個( )A.建立模型的過程B.得出結論的過程C.提出問題的過程D.驗證證據的過程。這一類題目重視物理學家的探究過程和方法,在平時學習中要深入理解和領會。

還有一類是以科學家名字命名的單位與物理量對應題,如1(浙江省湖州1.)2008年3月24日下午北京奧運會圣火采集儀式在希臘的赫拉伸廟前舉行。圣火點燃后,以“點燃激情、傳遞夢想”為口號的“祥云”火炬傳遞在全球進行。圣火的點燃利用了太陽能,下列屬于能量單位的是( )A.牛頓B.帕斯卡C瓦特D.焦耳。2(福建省寧德市12.)人們為了紀念物理學家所作出的杰出貢獻,有些物理量就用他們的名字作為單位。請你在圖1中任選一位物理學家:______________,它的名字被作為____________的單位。這一類題目考查的是單位,在平時的運算中經常用到,比較容易得分。

初中物理教材上所涉及到的物理學家和他們的相關成就搜集如下。

力學:1.法國物理學家帕斯卡設計演示的“裂桶實驗”證明液體壓強與液體深度有關,而與液體的重力無關。

2.意大利物理學家托里拆利設計了著名的托里拆利實驗,較精確地測量大氣壓的值。

3.英國物理學家牛頓在伽利略等科學家研究基礎上,進行大量實驗研究,總結出牛頓第一定律: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時候,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

4.古希臘物理學家阿基米德發現浸在液體中的物理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被物體排開的液體的重力,即阿基米德原理。

第3篇

應該是基爾霍夫定理。

定理內容為:電路中任一個節點上,在任一時刻,流入節點的電流之和等于流出節點的電流之和。1845年由德國物理學家G·R·基爾霍夫提出。

基爾霍夫是德國物理學家,出生于肯尼希斯堡。他提出了穩恒電路網絡中電流、電壓、電阻關系的兩條電路定律,即著名的基爾霍夫電流定律和基爾霍夫電壓定律,解決了電器設計中電路方面的難題。

(來源:文章屋網 )

第4篇

制冷片原理是Peltiereffect(珀爾帖效應),當電流通過熱電偶時,其中一個結點散發熱而另一個結點吸收熱,這個現象由法國物理學家JeanPeltier在1834年發現。

半導體致冷器是由半導體所組成的一種冷卻裝置,于1960左右才出現,然而其理論基礎Peltiereffect可追溯到19世紀。是由X及Y兩種不同的金屬導線所組成的封閉線路。通上電源之后,冷端的熱量被移到熱端,導致冷端溫度降低,熱端溫度升高,這就是著名的Peltiereffect。這現象最早是在1821年,由一位德國科學家ThomasSeeback首先發現,不過他當時做了錯誤的推論,并沒有領悟到背后真正的科學原理。到了1834年,一位法國表匠,同時也是兼職研究這現象的物理學家JeanPeltier,才發現背后真正的原因,這個現象直到近代隨著半導體的發展才有了實際的應用,也就是【致冷器】的發明(注意,這種叫致冷器,還不叫半導體致冷器)。

(來源:文章屋網 )

第5篇

教書育人是為了培養具有優秀思想品德、各種學習能力(特別重要的是創新能力)的社會建設人才,這正是目前素質教育的主要任務。尤其是學習能力的培養,已引起了國內外教育專家的高度重視。我國著名的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教,是為了不教?!惫糯軐W家、教育家孟子也曾經說過:“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彼?,在物理教學中不但要教給學生系統的扎實的物理學基礎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教會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方法,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濃厚興趣和各種學習能力。

如何在物理教學過程中運用物理故事培養學生成才?如何培養與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本文試圖作一初步探討。

二、運用物理故事育人的方法

用物理故事育人要講究一定的方法。只有從實際出發,因時、因事、因人制宜,符合學生的學習規律和心理思維特征,方法對頭,才能獲得高質量高效率的教育效果,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智慧潛力,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和思想品德修養。

在教學實踐中,運用物理故事育人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1.滲透于物理課堂教學中

物理故事應與物理課堂教學緊密結合,并有機地水融般地滲透于物理教學內容中。或將物理故事用于引入課題,或將物理故事用于講解抽象的物理概念或規律。

如,教師通過物理故事《瑞利發現氬氣》告訴學生,英國物理學家瑞利利用測密度的方法發現了一種新氣體――氬,進而向學生提出思考問題:什么是物質的密度?如何測量物質的密度?物質密度知識有何應用?學生帶著濃厚的學習興趣去追蹤問題的答案,立即進入教師創設的物理情境中。又如,教師講述物理故事《馬德堡趣事》,使學生頭腦里初步建立起大氣有壓強,且大氣壓強很大的概念。再如,教師講述物理故事《伽利略滾球理想實驗》,用以導出牛頓第一定律,并使學生了解研究物理學的一種重要研究方法:以事實為基礎,經過抽象思維,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深刻揭示自然規律。

2.融化于學生個別教育中

學生在物理學習過程中,難免會出現各種偏差和問題。如有的學生怕苦畏難,一遇物理難題就打“退堂鼓”,退避三舍;有的學生做實驗不認真,馬馬虎虎,寫實驗報告時便胡編亂造拼湊數據;還有的學生死記硬背物理公式、概念和規律,不能在實際生活中靈活運用等等,不一而足。物理故事能為教師提供很好的教育素材,給那些個別學生“對癥下藥”,做到一把鑰匙開一把鎖。

如,教師給怕苦怕難的學生講《愛因斯坦創立狹義相對論》的物理故事,說的是愛因斯坦少年時代就大膽設想:假如一個人以光速跟著光波跑,他會不會處在一個不隨時間變化的波場中呢?當時世界上沒有一個物理學家能回答這個問題,愛因斯坦迎難而上,經過十年沉思,終于回答了這個問題,創立了狹義相對論,震動了物理學界。教育學生正確對待困難,要像愛因斯坦那樣,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發揮創新精神和攻關精神,才能取得事業上的成功。

又如,教師對做實驗不認真的學生講物理故事《密里根油滴實驗》。1910年,密里根企圖用油滴實驗證明電荷只能是電子電量的整數倍,有一次卻在油滴上發現了分數電荷的事例,在處理數據時他拋棄了這一數據。后來的實驗和理論證明,層子具有分數電荷(1/3e,2/3e),使他失去了一次發現真理的機會,令人惋惜!以此教育學生要認真做好每一次實驗,實事求是地記錄每一個實驗數據,具體客觀地分析每一個實驗數據的物理意義。也許,這正是導致科學新發現的起點和契機。

再如,教師可給死記結論不會活用物理知識的學生講物理故事《愛迪生救媽媽》,說的是少年愛迪生善動腦筋,利用平面鏡反射光線的性質,急中生智,搭建了無影燈,讓醫生順利為媽媽做了闌尾切除手術。愛迪生巧用物理知識的故事,定會使學生深受啟發。

3.貫穿于學生課外學習中

物理課外學習活動是物理課堂教學的補充和延伸,物理故事育人在這個天地里也大有作為。

精心組織物理學史專題報告會。教師在充分占有資料認真備課的基礎上,每學年可舉行1―2次大型的物理學史專題報告會,向學生系統介紹著名優秀物理學家(如牛頓、法拉第、麥克斯韋、愛因斯坦、玻爾、李政道、楊振寧、吳健雄和丁肇中等)的生平事跡、卓越貢獻、學術思想、優秀品質、科研方法及社會評價,使學生從中受到教育和鼓舞,從小立大志,以優秀物理學家為楷模,刻苦攻讀物理。

引導學生開展課外讀書活動。教師尤其要引導學生閱讀物理學家的人物傳記、物理學家撰寫的回憶錄。學生可以從中領略到物理學家創業之艱難,道路之坎坷,意志之堅強,從而學習他們光輝的科學思想,可貴的治學精神和獨特的研究藝術。

“春風潤物細無聲?!蓖ㄟ^耳濡目染、潛移默化,嘗試創新的種子,隨即在學生的心田里萌發,成為激勵他們不斷創新的永恒動力。優秀的物理課外讀物是良師益友,是發動機,其作用是巨大的。如,美國女發明家洛琳?燕璐,小時讀過《居里夫人傳》,聽過物理學家費米的演講,對她后來的事業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她發明了放射免疫學,獲得了1977年諾貝爾生理學及醫學獎。

4.教師與家長密切合作

教師應十分重視課堂教育與家庭教育相結合。任何一個家長都渴望自己的孩子成才。家長是一個有很大優勢的課外教師群體。

可以通過家訪或家長會等形式,向家長介紹學生在校的良好表現、特點與長處,向家長推薦一批優秀的出版物(物理故事、物理學家傳記和回憶錄等),使家長樂于為孩子選購,自己閱讀后,也可以講給孩子聽,或與孩子一起開展討論研究,探索物理學家成功的秘訣與寶貴經驗,勉勵督促孩子向他們效法,幫助與指引孩子找到自己成才的最佳具體路徑,鼓勵與鞭策孩子克服前進中的困難,促使他們早日成才。

三、結論

第6篇

從17世紀中葉開始,人們從抽空玻璃罩內仍能看到里面的物體的事實,認為宇宙間存在一種未知的、傳播光的物質一“以太”。

然而,兩個世紀過去了,人們依然沒能看到以太的影蹤,關于它的性質也沒有定論。例如,無線電檢波器的發明者、晚年迷信傳靈術的英國物理學家洛奇就說,他已經算出以太的密度為1012g/cm3。而有人又說以太沒有質量,是“無重物質”。

不過,當時許多科學家都篤信以太的存在。例如,洛奇在1882年寫的《關于電的現代看法》一書中就說,以太究竟是什么,“我相信,不久就會得到解答。”

“解答”以太的最好辦法是實驗。于是,美國物理學家邁克爾遜和美國化學家莫雷上陣了。1887年,他倆在克利夫蘭合作,用高達40億分之一的精度的儀器再次重做了“以太漂移實驗”。但觀測了5天,仍然看不到“以太漂移”的任何跡象一以太漂移得到了“零結果”。這就是著名的“邁克爾遜一莫雷實驗”。

以太漂移的零結果表明,以太根本就不存在一實驗者得到了和初衷相反的結果。研究者得到和初衷相反的結果的現象,我們稱為“南轅北轍”(現象)。

“邁莫實驗”的一個后果是,相對論在18年之后的1905年呱呱墜地。想來,愛因斯坦應該感謝這次南轅北轍……

與懸賞者的愿望相反――“泊松亮點”用反對者命名

從17世紀中葉開始,科學界開始了光究竟是物質還是波動的爭論一著名的“微粒說”和“波動說”之爭。

當爭論持續到1818年的時候,法國科學院舉行了一次光學方面的懸賞征文活動一想通過它,鼓勵用微粒說解釋光的衍射現象一它是光具有波動性的證明,以取得微粒說的“決定性勝利”。

但出乎主辦者意料的是,當時并不知名的、年僅30歲的法國數學家、物理學家菲涅耳以嚴密的數學推理,圓滿地解釋了光的偏振,并算出與實驗結果符合得很好的衍射花樣。這使評委們大為驚訝。評委比奧嘆服菲涅耳的才能:“菲涅耳從這個觀點出發,嚴格地把所有衍射花樣、現象歸于統一不息,并用公式予以概括,從而永恒地確定了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p>

但是,當評委泊松在用菲涅耳的方程推導圓盤形障礙物對光的衍射現象時,卻得到一個令人奇怪的結果:在盤后一定距離的屏幕上的影子的中心會出現一個亮點!泊松認為這一結果是“荒謬”的:影子中心“應”是最黑暗的地方,怎么會出現亮點呢?于是,他聲稱菲涅耳的理論已被自己的反證法駁倒,因而光的微粒說取得了“勝利”。

然而,法國天文學家兼物理學家阿拉戈的實驗表明,確實在屏的圓形陰影中心出現了用菲涅耳理論算出的一個“精彩的”亮點一后來被稱為“阿拉戈斑”的亮點!

這個“亮點”轟動了法國科學院,使菲涅耳榮獲這一屆科學獎。但是,人們卻戲劇性地稱它為沿用至今的“泊松亮點”!

懸賞者法國科學院得也到了南轅北轍的結果:微粒說不能解釋光的衍射現象一衍射現象恰好是光具有波動性的有力證據。

在“否定光子”的指導下――密立根、康普頓適得其反

為了解釋當時物理學界迷惑不解的“光電效應”,愛因斯坦在1905年提出了“光量子論”的觀點。1926年,美國化學家路易斯把光量子改名為“光子”。

許多科學家都懷疑光子的存在。例如美國的兩位物理學家密立根和康普頓。于是,他倆各自做起了實驗。

密立根的實驗水平不容置疑――他因于1910年精密測量電子電荷而獨享192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然而,經過10年(1906~1915)用實驗檢驗愛因斯坦的“光電效應方程”之后,結果和他的“一切希望相反”,“在1915年不得不斷言它的無歧義的實驗證實”一得到的確存在光子的結論。

在經過多年的實驗研究之后,康普頓于1922年發現了“康普頓效應”。本來,這個效應是“光子存在”的“判決性實驗”,但他依然不肯相信光子論。不過,在經過多方探索之后,他終于認識到這個效應只有用光子論才能解釋,只好承認光子論是正確性的。他也因此獨享192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在密立根和康普頓的南轅北轍之后,更多的人接受了光子論。1925年,在美國和德國的兩組物理學家的分別實驗之后,光子論已經被科學界徹底承認。

科學精神和人生哲理――“南轅北轍”現象的啟示

內涵豐富的科學精神最核心的內容是實事求是。所以,在科研中,應徹底摒棄先入為主的“成見”。否則,就會像邁克爾遜和莫雷、上述法國科學院的那些科學家、密立根和康普頓那樣――“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p>

科學精神的又一重要內容,是尊重大自然的客觀規律,以及認識這些客觀規律有時會披上“神秘的面紗”,從而不斷開拓創新??陀^規律有時“法無定法”――有規律,但不一定是人們當初沒有揭示它時猜想的那樣。所以,我們在“馬蹄南去”的時候,不妨來一個“人北望”。舉例來說,當初科學家們對“宇稱守恒定律”堅信不疑。1953年,科學家們發現了難以解釋的現象――一些微觀粒子呈“偶宇稱態”,另一些微觀粒子呈“奇宇稱態”。于是,在1956年,楊振寧和李政道等就打破了宇稱守恒定律的“一統天下”,得到相反的宇稱不守恒的結論。

這類實例告訴我們,在得到某些新成果的時候,應有“陸地在這里結束,海洋從這里開始”(鐫刻在葡萄牙陸地最南端羅卡角的巖石上的名言)的思想;絕不能認為“科學大廈”已經建成而戛然止步。用愛因斯坦的話來說,就是:“科學決不是也決不會是一本寫完了的書。每一次重大發現都帶來了新的問題?!?/p>

由“法無定法”,還引發我們對人生變化無常的思考。

第7篇

一、由于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有關物理學史的教學往往被教師忽視

事實上,物理學科的發展史就是一部不斷創新的歷史,應該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好教材。教學中,教師可選擇物理學史上著名的發現事例或著名的實驗,經過提煉、加工、整理,編制成短小精悍的物理學史或物理學家傳記,讓學生“追蹤”當年科學家發現的思路,模擬體驗科學家發現的過程。如:高中物理力學部分介紹牛頓看到蘋果落地這個自然現象,經過認真思考發現萬有引力定律;伽利略為古希臘學者亞里士多德的“重的物體總比輕的物體下落快”,而在比薩斜塔上做了兩個輕重不同的鐵球同時落地的實驗;奧斯特發現電流的磁效應后,人們自然地想到既然電能生磁,反過來,磁能不能生電呢?不少物理學家都開始研究這個問題,但都沒有得到預期結果,只有英國物理學家法拉第抓住這個問題不放,經過十年的不懈努力,發現了電磁感應現象;以及世紀之交的物理學三大重大發現:X射線的發現、電子的發現、放射性的發現,帶動了整個現代物理學的革命。通過這些科學發現的事實可以教育學生:科學家發現的過程是創新的過程,科學成果往往屬于有創造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人。

二、在教學中要鼓勵學生提出問題

培養學生善于質疑的精神,“發明千千萬萬,起點都是疑問”。發問是學生動腦的結果,是學生求知欲、好奇心的表現,這種心理傾向將推動學生不斷地帶著疑問去思考、研究。要進行創新教育,教師必須創造機會讓學生發表不同的見解。

三、在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敢于質疑、打破過去框架的勇氣,啟動創造動機

傳統具有強大的慣性,并且隨著歲月的修正,一天比一天更合乎情理,從而更容易變為創新意識產生的頑敵。研究發現,大凡新的發明創造都是對習慣和傳統的改動和反對。只有打破過去的框架,不為舊的認識束縛,才能創新。并指出只有質疑才能有所創造,使學生悟出在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時要不為過去的認識所束縛,敢于質疑并發表見解。

四、在教學中培養捕捉思想火花的意識、正確對待異常現象的意識,往往無意之中可能會出現突如其來的新觀點、新方法

一般來說,創新意識是想象的產物,是思維過程中稍縱即逝的火花,每一個火花都可能是一個發明創造,都應該有記錄下來的意識。記錄思想火花對發明創造作用很大,及時捕捉思想火花把它記錄下來,進行思維加工與實踐檢驗就有可能取得有價值的收獲。例如:俄國化學家門捷列夫,在科研之余玩撲克時,突然有了一個新觀點,便信手揀起桌上的舊信封,把它記在信封的背面,由此發現了“化學元素周期表”。在教學中,我們應該善于抓住這種典型事例教育學生善于捕捉思想火花。同樣正確對待異?,F象在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中也是很重要的,歷史上很多創造發明、科學發現都是和異常現象聯系在一起的。1865年,英國皇家科學院學生柏琴,從煤油中提煉奎寧失敗,結果得到了一種臟的粘液,但柏琴卻對此產生了興趣,結果發現了“苯胺紫”。1889年,馮梅林和明可夫斯基給狗切除了胰臟,意外發現狗尿招來了蒼蠅,引起了他們的研究興趣,發現了胰臟控制著糖的代謝?!岸稹睍r期,英國雷達站發現了莫名其妙的電噪聲干擾,引起了人們的探索,促進了后來的射電天文學的創立。

由此可見,異?,F象是創造發明和科學發現的先導、線索、生長點。在教學中,要教育學生不放過異?,F象,培養學生敏銳的觀察力。教學中,教師還要注意引導學生時刻關注一些社會問題,如:溫室效應,水污染問題,核能、太陽能的利用,納米技術等,要解決好這些問題,僅僅靠現有的技術是不可能的,出路只有一條——創新,以此來引導學生關注創新、認識創新的重要性。

(作者單位 重慶市開縣實驗中學)

第8篇

納粹分子們原本以為身在屋檐下的弗蘭克,會低頭接受希特勒的條件。然而,教授不僅立即辭去教職,還發表聲明質疑和反對。離開時,他還拒絕將自己的研究成果中與核能有關的部分交給納粹的科技人員。

希特勒下令正式批捕這位著名的物理學家。好在實施逮捕之前,弗蘭克已經攜家人從丹麥輾轉到了美國。惱羞成怒的希特勒決定實施暗殺。

其實,作為德國著名銀行家的兒子,弗蘭克在逃亡前一直過著養尊處優的生活。19歲那年,弗蘭克進入海德堡大學學習化學,由于過度貪玩和自以為是,他遭到了老師的批評。在年輕人看來,老師的斥責,嚴重傷害了他的自尊心。一氣之下,他決定轉學到柏林大學。

轉學之后,他開始翻然悔悟,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了博士學位,并最終在柏林大學獲得了一份教職。

在那里,他與赫茲合作,研究電子與原子、分子間的碰撞。他們的碰撞實驗,成為能量轉變量子化特性的第一個證明,也是丹麥物理學家玻爾所假設的量子化能級的第一個決定性的證據。

但當玻爾在1915年指出這一點時,弗蘭克和赫茲則在論文里聲稱,自己的實驗結果并不符合玻爾的理論。直到1919年,在仔細研究了玻爾的理論后,弗蘭克改變自己之前的看法,同意玻爾的觀點。

這次低頭,最終讓弗蘭克和赫茲發現了原子受電子碰撞的定律,更在6年后,讓他們成為了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得主。

之后,弗蘭克在芝加哥大學擔任物理化學教授,大部分時間用來研究光合作用。當美國決定實施“曼哈頓計劃”后,弗蘭克也成為了參與研究制造原子彈工程的一員。不過,這個流亡者還有另外一個身份――“關于原子彈的政治與社會問題委員會”主席。

在美國向日本廣島投擲原子彈的兩個月前,弗蘭克所在的委員會了著名的關于原子彈軍事應用問題的《弗蘭克報告》。這份報告最終沒能阻止軍方的決定,但他所預言的戰后核武器對峙局面,很快便成為現實。

1964年,這個當年躲過了暗殺的人,重返祖國訪問故人,不幸逝世在旅途中。在故人們的記憶里,“他是一個迷戀科學、誠懇善良、態度溫和的人”。只是“溫和”并不代表“溫馴”。這個溫和的人,即便站在屋檐下,也不曾就勢低頭。

(選自《中國青年報》2010年5月12日,有刪改)

賞讀

弗蘭克,這位享譽世界的傳奇人物,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他的性格,那便是“身在屋檐下,還是不低頭”。在弗蘭克身上,體現著一位科學家、一位知識分子的優秀品質――拒絕邪惡,挑戰權威,追求真理,熱愛人類,珍視和平。

思考練習

1.弗蘭克最顯著的性格特點是什么?請聯系選文說明。

第9篇

高爾基說:“天才出于勤奮?!笨ㄈR爾說:“天才就是無止境的、刻苦的能力?!蔽覈娜A羅庚說過:“聰明出于勤奮,天才出于積累?!边@些都說明,只有勤奮才成功。

魯迅先生說過:“偉大的事業同辛勤的勞動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從勞動就有一份收獲,日積月累,從少到多奇跡就會出現?!?/p>

美國物理學家牛頓刻苦學習,在力學、光學、天文學、數學方面有許多成就:他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和光的散律,總結概括了著名的牛頓運動三定律,奠定了經典物理學的基礎。

就拿我身邊的人來說吧,我們家鄰居的小孩,以前基礎不好,導致學習差,經常被爸爸罵。后來,他下定決心一定要努力,考個好成績給爸爸看。他刻苦學習,不懂得地方向老師或同學請教,終于“功夫不負有心人”,不過幾年,她的成績已經是班上數一數二的了。

事實證明,勤奮是成功的重要保證,俗話說得好:“一勤天下無難事”。也就是說只要勤奮,沒有辦不到的事。

第10篇

最近澳大利亞一個名為“龐特俱樂部”的賭博集團紅遍全球,這個集團由19名數學怪才組成,他們奔走于全球各個賭場,用專業的數學方法計算概率,號稱“十賭九贏”,僅僅3年就賺取了超過24億澳元(約156億元人民幣)。

數學是道百變魔法,對龐特俱樂部的成員來說,它是發家致富的法寶,但這種取財之道難免讓人有所顧忌,對另外一群數學天才們來說,金融才是他們利用數學發家致富的首選。

對數字的共同敏感使得數學成為了培養金融怪咖們的滋潤溫床。

詹姆斯·西蒙斯素有兩大標榜,他是一位頂級數學大師,與我國著名數學家陳省身共同發現了“Chem-Simons幾何定律”,同時他又是位億萬富翁,是華爾街年薪最高的基金經理人和操盤手。他運用統計方法建立風險投資的數學預測模型,創下了驚人的投資回報率,自1988年以來,年均報酬率高達34%,超過金融大鱷索羅斯!

而在剛剛過去的摩根大通巨虧事件中,素有“倫敦鯨”之稱的艾肯希爾一敗到底,使得摩根大通以20億的巨虧結束血斗,打破“倫敦鯨”神話的是外號“怪物”的博茲·魏因斯坦,他能有今日的成功,與其超凡的計算能力息息相關。對數字的敏銳讓他在高中時便學會了挑選高成長股票,也讓他在一場撲克錦標賽中贏回了一輛瑪莎拉蒂跑車,更為他在對陣摩根大通的這場豪賭中完美收官奠定了基礎。

事實上,華爾街像這樣的數學怪才們比比皆是,他們用數學給予的知識在金融界玩得風生水起。

除了賭博和金融,數學在其他學科中的身影處處可見,它被譽為自然科學的“皇冠”,是其他一切自然科學的基礎。

馮·諾依曼就是個典型。作為二十世紀最重要的數學家之一,他在算子理論、集合論等方面的研究多有突破,算子代數這門新的數學分支就在他的手上誕生,然而他的成就絕不僅限于數學。

馮·諾依曼提出的二進制思想在發明電子計算機中發揮了關鍵性作用,被譽為“計算機之父”;在經濟學方面,他提出的“博弈論”如今已經成為經濟學的標準分析工具之一,被譽為“博弈論之父”;在物理領域,馮·諾依曼在30年代撰寫的《量子力學的數學基礎》已經被證明對原子物理學的發展有極其重要的價值;在化學方面他也有相當的造詣,曾獲蘇黎世高等技術學院化學系大學學位。他不愧是上世紀最偉大的全才之一,而這一切的基礎都來自于他的數學積累。

與馮·諾依曼一樣,很多著名的自然科學家其實都有著一個共同的身份——數學家。

第11篇

1902

埃米爾·費雷(EmilFischer)德國人(1852--1919)

埃米爾·費雷,德國化學家,是一九O二年諾貝爾化學獎金獲得者。他的研究為有機化學廣泛應用于現代工業奠定了基礎,后曾被人們譽為"實驗室砷明。"

1903

阿列紐斯(SvanteAugustArrhenius)瑞典人(1859--1927)

在生物化學領域,阿列紐所也進行了創造性的研究工作。他發表了《免疫化學》、《生物化學定量定律》等著作,并運用物理化學規律闡述了毒素和抗毒素的反應。阿列紐斯是當時公認的科學巨匠,為發展科學事業建立了不可磨滅的功勛,因而也獲得了許多榮譽。他被英國皇家學會接受為海外會員,同時還獲得了皇家學會的大衛獎章和化學學會的法拉第獎章。

1904

威廉·拉姆賽(WilliamRamsay)英國人(1852--1916)

他就是著名的英國化學家--成廉·拉姆賽爵士。他與物理學家瑞利等合作,發現了六種惰性氣體:氯、氖、員、氮、試和氨。由于他發現了這些氣態惰性元素,并確定了它們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他榮獲了一九O四年的諾貝爾化學獎。

1905

阿道夫·馮·貝耶爾(AsolfvonBaeyer)德國人(1835--1917)

發現靛青、天藍、緋紅現代三大基本柒素分子結構的德國有機化學家阿道夫·馮·貝耶爾,一八三五年十月三十一日出生在柏林一個著名的自然科學家的家庭。

1906

亨利·莫瓦桑(HenriMoissan)法國人(1852--1907)

亨利·莫瓦桑發現氛元素分析法,發明人造鉆石和電氣弧光爐,并于一九O六年榮獲諾貝爾化學獎的大化學家。

1907

愛德華·畢希納(EduardBuchner)德國人(1860--1917)

愛德華·畢希納,德國著名化學家。由于發現無細胞發酵,于一九O七年榮獲諾貝爾化學獎,被譽為"農民出身的天才化學家"。

1908

歐內斯特·盧瑟福(ernestRutherford)英國人(1871--1937)

一八七一年八月三十日,在遠離新西蘭文化中心的泉林襯邊,在一所小木房里,詹姆斯夫婦的第四個孩子鋌生了。達就是后來在揭示原子奧秘方面板出卓越貢獻,因而獲得諾貝爾化學獎金的英國原子核物理學家歐內斯待·盧瑟福。

1909

威廉·奧斯持瓦爾德(F.WilhelmOstwald)德國人(1853--1932)

奧斯特瓦爾德所到之處,總要燃起科學探索的埔熊烈火。他在萊比錫大學開展了規模宏大的研究工作。由于他從很多方頂研究了催化過程,順利地完成了使氨發生氧化提取氧化氮的研究工作,它為氨的合成創造了條件。奧斯特瓦爾德在這一領域中的成就得到世界科學界的高度評價。由于在催化研究化學平衡和化學反應率方面功績卓著,一九O九年他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金。

1925

第12篇

又如,我國近代著名的力學家、火箭專家錢學森,它所涉及的學術領域十分廣泛,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在實際應用中都作出了杰出貢獻,尤其是對我國火箭導彈和航天事業的迅速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被稱為“中國的導彈之父”。通過講述我國歷史上有關科學家的發明創造和我國現代科學技術的偉大成就的事實,可以培養學生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責任感,樹立學生為民富國強而艱苦奮斗的獻身精神,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

一、介紹物理學家事跡,激勵學生勤奮學習

歐姆定律是電學中的重要規律,在講解歐姆定律時,首先向學生介紹德國的物理學家歐姆獲得這個結論是很不容易的,經歷了10多年的辛勤勞動,做了大量實驗。同時,指導學生閱讀課后文章“歐姆堅持不懈的精神”,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和精神激勵。

很多科學家是學生崇拜的偶像,因為他們身上集中了很多優點值得我們學習。例如,牛頓是英國著名的物理學家和數學家,他在力學、光學、天文學、數學方面都有許多貢獻,奠定了經典物理學的基礎,獲得了崇高的榮譽。但他非常謙虛地說:“如果說我曾經看得遠一些,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焙芏嗫茖W家都十分謙虛,而我們部分學生謙虛不足,驕傲有余。科學家專心做事的例子比比皆是。例如,法國科學家安培,在科學研究上非常專心,他把馬車的后背當成黑板的故事被傳為佳話,安培被譽為“電學中的牛頓”,安培的成功是與他專心到忘我的程度是分不開的。大發明家愛迪生試用了一千六百多種材料做燈絲,你能說他不專心做事嗎?所以教育學生從小就要養成專心做事的習慣。

另外,要結合教材中的閱讀材料,引導學生談感想、寫小論文,從而逐步培養學生勤學善思和積極上進的品德。

二、充分挖掘教學中的德育因素,增加德育藝術技巧

物理教材中內涵豐富的思想教育因素,通過發掘、引導,使學生在學習知識、發展智力的同時,在思想、品德和其他心理素質上都能夠得到相應的發展。

在教學中,我注意強調德育滲透的三個原則:有意、有序、有機?!坝幸狻奔唇滩呐c德育目標的相關性、一致性和同步性,要求我們教師在教學中充分吃透教材,實行德育的目標控制?!坝行颉奔磳虒W的德育內容進行系列組合,優化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使一個觀點、一種思想在學生心靈中逐步培養和建立起來,從而獲得良好的整體效應?!坝袡C”即選擇好教學與德育的最佳結合點,找準某一知識或訓練點為突破口。這樣我們就不是單純的“教書匠”,而是育人的“工程師”。 轉貼于

三、了解物理知識在社會中的應用,增強學生為社會做貢獻的決心

物理的產生和發展,本來就是和生產實踐與科技水平密切相關的。能否運用所學知識順利解決實際問題,這是學生素質教育的核心,也是評價物理教學的重要標志。因此,我在教學中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把“學”與“用”緊密結合起來。

例如,從緒論起,就提到學習物理的目的在于應用,要特別注意教科書和教師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努力用所學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從教材內容安排看,提到現代生活中廣泛用到物理知識;工農業生產、交通運輸、國防、科研等方面需要物理知識;物理知識是學好其他自然學科的基礎。新教材的指導思想是:重視知識的應用。講完知識點后,我列舉實際應用的事例。例如,講完動能和勢能轉化后,緊接著分析了人造衛星繞地球運行過程中動能和勢能的轉化,其目的是加強物理知識與現代科技的聯系,使學生了解他們所學的物理知識,也可以用來解釋一些高科技中的問題,這樣,就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教材最后總結到,物理是一門很有用的課程,物理學對社會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們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習物理的興趣,為社會建設培養有用的人才。

四、在實驗中滲透愛護公物、科學態度和科學方法的教育

物理是一門以觀察和實驗為基礎的科學,上好實驗課,既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能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和動手能力,更是滲透愛護公物、科學態度和科學方法教育的好時機。

如溫度計、量筒、燒杯等儀器是易碎品,天平、電表等儀器比較精密,所以學生應該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愛護儀器。

科學容不得半點虛假,實驗時應仔細認真、如實記錄結果。錯誤的測量可能會導致一次實驗的失敗,誤差過大可能造成極大的經濟損失。如美國在研究航空發動機時,測量的系統誤差由0.5%上升到1%,造成了研制一臺發動機增加300萬美元的損失。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靖远县| 广安市| 平安县| 准格尔旗| 平顺县| 广平县| 临湘市| 丹凤县| 永善县| 晋江市| 柏乡县| 称多县| 乌拉特后旗| 土默特左旗| 温泉县| 河西区| 宁强县| 鄂州市| 武汉市| 吉安市| 临颍县| 闵行区| 班玛县| 广州市| 龙南县| 东海县| 新巴尔虎左旗| 积石山| 出国| 桑日县| 洪洞县| 额敏县| 滕州市| 奈曼旗| 华坪县| 集贤县| 渭南市| 临清市| 潞城市| 醴陵市| 深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