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05 10:17:10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貼對聯的講究,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貼春聯和貼福字
每年春節家家戶戶門前都要貼對聯,門上都要貼福字,這象征著來年紅紅火火發大財,春節的愉快。
貼對聯還有很多講究,有著幾千年的文明歷史。對聯、雅稱楹聯、楹貼是懸掛或粘貼在墻壁和楹柱上聯語。它是用生動的語言描摹客觀事物,表達人們的思想情趣和愛憎等一種特殊的藝術形式。它是從詩詞演化而來的,比詩詞更精煉,更工整,因此更具有自己獨特的藝術魅力??墒歉W帜??貼在門上更有深刻的含義,而且福要倒寫,倒貼,家家戶戶都是討個好口氣,希望來年福到財旺,這就是“倒”福的含義,因此每年春節到來時,家家戶戶房門和大門上都要貼上一個福子呢?
通過貼對聯和福字,更證明了我們中國春節有著悠久的文化歷史,我們要繼續發揚光大,使祖國的歷史文化之花,永遠開得美麗燦爛,也希望人們生活像芝麻開花——節節高,一天更比一天強,早日實現小康水平,讓“倒?!辈宦淇?。
指導老師:劉文英
寒對暑,日對年。蹴踘對秋千。丹山對碧水,淡雨對覃煙。
對對子也叫對聯是中國人民喜聞樂見的富有民族特色的藝術形式,是語言藝術,書法藝術和裝飾藝術的完美結合。過春節時貼對子,也叫貼對聯是中國的風俗。
對對子就是對對聯,一個人出上聯或下聯,由另一個人對下聯或上聯,這種文字智力游戲對于習作古體詩很有幫助。對對子特點概括起來是:字數相等,內容相關,詞性相當,結構相稱,節奏相應,平仄相諧。
對對子:
對對子,俗稱【對課】,是漢文化在社會生活中貫古通今,應用范圍最廣泛,生命力最強,最精煉也是最經濟適用的文學藝術。也叫對聯對聯是我國人民喜聞樂見的富有民族特色的藝術形式,是語言藝術,書法藝術和裝飾藝術的完美結合。對聯,雅稱楹聯,俗稱對子,又稱聯語、楹貼等等。所謂對聯,是指結構形式上由上下兩句構成,字數相等,內容相關,講究對偶的一種聯語。楹聯是與中國傳統建筑格式有關,古代時稱一間為一楹。楹:指的是廳堂前的柱子,將聯語懸掛或貼在柱子上就叫楹聯。對子是民間對對聯的習慣稱謂。聯語又與律詩有關,律詩講求對偶,其中第三句與第四句,第五句與第六句類似兩副對聯。因此,對聯被譽為“詩中之詩”,是漢語言文學中的奇葩,是中華傳統文化中的珍寶。關于對聯的產生年代,歷來眾說紛紜,傳統的說法是最早的對聯始于五代,認為后蜀主孟昶所作的“新年納余慶,佳節號長春”是我國最早的對聯。對子又叫對聯、聯語,貼在楹柱上的稱楹聯。
(來源:文章屋網 )
貼春聯時,上下聯不可貼錯。面對大門,右邊貼上聯,左邊貼下聯;左與右則以面對大門或壁柱來分。
之所以這樣張貼,是因為直行書寫都是從右到左,所以念對聯也是從右向左念。
2、禁忌二:貼春聯的時間
民間傳說,春聯實際是天上的神仙,當春聯撕破后,就會升上天庭,去向玉皇大帝報告家家戶戶的情況。
為了讓天神給自己的家庭帶來好運,貼春聯最好是除夕早上6點到中午12點之間,把舊春聯撕破,表示破除不好的運,有除舊布新的意思。
3、禁忌三:單數才吉利
中國人一般講究“好事成雙”,雙數意味著心想事成??墒谴郝摰淖謹祬s要講究單數,單數才象征吉祥,與供奉神明的數目相同。 單數1、3、5為陽,偶數2、4、6為陰,容易招陰。因此,在大門口貼春聯時,一定要記得貼象徵吉祥的單數。
此外,家門口不要單貼「春字,可以貼福、招財進寶等 ,因為古代,只有聲色場所會在大門口貼春字,此舉也容易招來爛桃花。
4、禁忌四:福字不可隨意貼
時下城里的人多不愿意自己撰寫春聯,而是到市場上去選購。購聯也是有學問的,不能隨意為之。下面說說我個人的看法:
一、明確主題
春節各家有各家的喜事,內容不可能相同。因此,要選擇適合自己家庭情況的對聯更好。
二、看春聯的質量
這里說的質量一是印刷質量,更重要的是春聯的內在質量。怎樣分辨它的質量高低呢?
春聯來源于對聯(楹聯)。因而要求對聯的撰寫者必須懂得詩詞格律。
1 上下聯字數相等 比如上聯是七言,則下聯也必須是七言。
2 用字不重復 一句中,或上聯與下聯中,用字不能重復,但是疊字可以除外,如聲聲、陣陣之類。
3 對仗 對仗是詩詞格律的術語,有對稱、對應的意思。舉例言之:
生意興隆通四海
財源茂盛達三江
其中“生意”對“財源”,“興隆”對“茂盛”,“通”對“達”,“四海”對“三江”。
對仗要求上下聯對應的部分詞類相同,實詞對實詞,虛詞對虛詞:名詞對名詞,形容詞對形容詞,動詞對動詞,數詞對數詞……
4 平仄協調 做舊體詩詞要講究平仄。平,是指漢語音律的平聲,漢語字典中標“陰平”、“陽平”者即是,仄,是指音律的仄聲,字典中標“上(讀作‘賞’)聲”、“去聲”者即是(古漢語中的八聲也歸入仄聲。普通話中入聲字已經消失,南方的許多地方仍有保留)。平仄協調,常常運用古詩詞的規矩,比如“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而且上下聯要對應。以上例來說,上聯中的二四六為“意”、“隆”、“四”,分別為“仄”、“平”、“仄”:下聯的二四六為“源”、“盛”、“三”,則分別為“平”、“仄”、“平”。
如果是長聯,其斷句另有規律,就不能套用“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的規則了,另當別論。
5 橫批與內容對應 橫批常是兩聯內容的概括,千萬別張冠李戴。
讀者還須注意,上聯常以仄聲結尾,下聯應以平聲結尾。這樣的對聯讀起來才響亮。在貼對聯時一定要注意,右側門框是上聯,左側門框是下聯,不要貼反。沒有門框,貼門邊時,也是這樣。
漫話春聯
春聯,起源于桃符,一種懸掛在大門兩旁的長方形桃木板,上面刻著“神茶”、
“郁壘”二神,用以驅災壓邪。后來,五代時的后蜀國國君孟昶在一次過年的時候突發奇想,讓手下人在桃木板上寫了兩句話,作為桃符掛在他住室的門框上。這兩句話是“新年納余慶,嘉節號長春”,大意是新年享受著先代的遺澤,預示著春意常在。這就成了中國最早的一副春聯。由那時開始,桃符的形式和內容都發生了變化,用文字替代“神荼”、“郁壘”像,還擴展了桃符的內涵,不只是避邪驅災,還增加了祈福、祝愿的內容。
據傳唐朝的時候,唐太宗李世民發動殺兄篡位,以至于經常夜里夢見鬼魂纏身。為了皇上的身體健康,開國功臣大將秦叔寶、尉遲恭自告奮勇愿意到宮門口守夜驅鬼。兩人全身披戴盔甲,手執武器,在寢宮門口守夜。此舉果然奏效,唐太宗不再做噩夢,一段時間后身體逐漸康復,但他不忍心讓兩位大將繼續站在那里守夜,于是便命人將兩位大將的威武形象畫下來,把畫像貼在門上以驅鬼神。秦叔寶和尉遲恭也漸漸被奉為門神,春聯中多了這兩人的形象。
到了宋代,在桃木板上寫對聯,已經相當普遍了。王安石的《元日》詩中寫的“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反映了除夕之日家家戶戶掛桃符的盛況。
春聯真正普及而成為年俗之一,是明代以后的事。明太祖朱元璋定都金陵后,有一年的除夕前日,命令公卿士庶門上一定要貼出春聯,表示一番新氣象。據說,春聯兩字的正式命名,就始于明太祖朱元璋。從那時起,春聯廣泛流行,把春節點綴得春意盎然、喜氣洋洋。
新年愿望
即使是從唐代開始,中國的春聯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百姓對貼春聯一直情有獨鐘?!耙荒曛嬙谟诖骸薄4禾焓且荒甑拈_端、萬物萌生的季節,所以人民對春天給予厚望,祈盼在新一年過得更好。所以在新春即將到來之時,貼春聯恰好是達到這種目的的最佳選擇。
既然貼春聯是要寄托某種祈望和祝福,那么,不同的人家會有不同于他人的祈望與祝福,因此貼春聯應符合自身的特點。無論是居家住戶還是單位貼春聯,都體現出一定的審美趣味和追求,也與自己的生活狀況相關,包含了有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對家庭幸福的期盼、對自然的贊美之類?!按夯卮蟮匕倩幤G,日暖神州萬物生輝”是人們對自然的尊崇贊美,“春好禾苗壯,人新稻谷豐”是體現農民對新的一年祈望與祝福,“天增歲月人增壽,春滿乾坤福滿門”是對幸福的期盼,“門迎春夏秋冬福,戶納東西南北財”是希望發家致富,還有贊美國家社會繁榮富強的“好時代好風光處處有好人好事,新社會新氣象天天譜新曲新歌”等等。
春聯是一種特有形式的獨立文體。盡管律詩或駢文中的對仗句,往往就是絕妙的對聯,但只有在它們脫離律詩或駢文而獨立存在時,才能稱為對聯。春聯最顯著的特征就是形式上兩聯彼此相“對”,字數相同,既要詞性相同,又要相對內容互應,且語言鮮明簡練。譬如“新春富貴年年好,佳歲平安步步高”這幅春聯里,新春對佳歲,富貴對平安,年年對步步,好對高。
除了詞語對仗,春聯還講究聲律相對,也就是平仄相調。這主要是為了音韻和諧,讀起來錯落起伏、鏗鏘有力。一般情況下,現在的春聯每幅的最后一個字有平、上、去、入等聲韻,上聯最后一個字為仄音,下聯最后一個字應是平聲。對于區分春聯的上下聯,除了尾字聲調外,還有一些其他的標志特征,比如以時間先后分,“風送鶯歌辭舊歲,雪伴梅香迎新春”,“辭舊歲”在前,為上聯;“迎新春”在后,為下聯。以空間范圍分,小者在前,大者在后。比如“勤儉持家家道昌,團結建國國事興”,“國”比
“家”大,所以“家”在前,“國”在后。
貼春聯順序也很講究,要先貼正門,而后堂門、偏門。貼的時候一般按照門心、框對、橫批、春條、斗方的順序,從上到下,從左到右次序貼春聯。對于春聯上下聯的左右位置,一直“嘴仗官司”不斷。民俗專家認為,春聯上下聯的左右順序與中國傳統的尊卑秩序是一致的。古代皇帝朝南而坐為至尊。以皇帝為坐標原點,東為上,東為皇帝左手邊,故左為上;西為下,即右為下。春聯上下聯的位置應該以觀看者為準,人在門里朝外看,上聯在左,下聯在右,符合左上右下的規定。但如果站在門外對著春聯看,就成了右手邊貼上聯,左手邊貼下聯。
載福呈樣
春聯的種類比較多,依其使用場所,可分為門心、框對、橫披、春條、斗斤等?!伴T心”貼于門板上端中心部位,一般為方形,有門神和對聯不同的樣式:“框對”貼于左右兩個門框上,就是兩個長條豎聯:“橫批”貼于門媚的橫木上;“春條”根據不同的內容,貼于相應的地方,如“五谷豐登”貼在糧倉上,“抬頭見喜”貼在正對門的外墻上,“家畜興旺”貼在牲口棚里;“斗斤”也叫“門葉”,為正方菱形,多貼在家具、影壁中。
春節貼“?!弊忠彩侵袊耖g由來已久的風俗。據《夢梁錄》記載:“士庶家不論大小,俱灑掃門間,去塵穢,凈庭戶,換門神,掛鐘馗,釘桃符,貼春牌,祭把祖宗”。文中的“貼春牌”即是寫在紅紙上的“?!弊?。
“?!弊脂F在的解釋是“幸福”,而在過去則指“福氣”、“福運”。春節貼“?!弊?,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都寄托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對美好未來的祝愿。民間為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向往和祝愿,干脆將“?!弊值惯^來貼,表示“幸福已到”“福氣已到”。山東民間還有將“?!弊志杓氉龀筛鞣N圖案的,圖案有壽星、壽桃、鯉魚跳龍門、五谷豐登、龍鳳呈祥等。
貼吊錢是沖屋里還是沖外面是每每春節的時候大家最愛聊得話題之一,畢竟春節作為我國的傳統吉日,人們為了來年有個好運氣衍生了各種的講究,而貼掛錢是大部分北方地區都有的,下面小編就同大家一起來看看掛錢怎么貼才正確。
貼掉錢是沖屋里還是沖外面
貼掉錢是沖屋里還是沖外面當下并沒準確的答案,主要看地方,像小編老家哪邊就是沖外面的。由于圖案清晰絢麗,花紋細膩精美,又因圖案多為古錢狀,故古人才將其稱“掛錢”。掛錢,其形狀如小幡。新春佳節,北方鄉村的人們喜歡并且都很自然地在自家的門楣上貼上一排色彩繽紛的“掛錢”,作為新年點綴,借以邀引財源。掛錢在鄉村最是盛行,除門檐、房檐下,也有把它貼在財神洞、倉庫、雞舍、 豬舍和井臺上的。
吊錢怎么貼才正確
吊錢多貼在窗戶外面,貼在門楣、房檐上面。吊錢也叫掛錢,傳統的吊錢是貼在窗戶或門上,一邊貼一個。現在什么規格的門窗都有,吊錢也有各種不同的大小,有人要貼上很多個。應該注意的是,不論貼多少,都要取雙數,為的是節日里討個吉利。窗花也同樣要成雙成對地貼,切忌取單。
過年貼掛錢選什么顏色
顏色是這樣的,一般過年都用紅紙,氛圍喜慶,但如果當年人家有喪事,那過年只能貼黃色的紙張雕刻的吊錢。第三年就用綠紙,外人一看這對聯及吊錢,就知道這家去年老了人。這是守孝的一種形式。掛”吊錢”的習俗,是略帶迷信色彩的傳統習俗?,F在這個習俗修正了。“吊錢“是白紙和黃紙剪圓的,兩種顏色,剪圓紙整張為古幣銅錢連串樣。年三十就正房門后面掛起”吊錢“也就是”白錢“和”黃錢",白為靈,黃為神。因大年三十下午有陋習,下午飯家家食長面時,提前做一小碗素長面用做祭品,端素長面到莊子外,面對祖墳方向叩頭燒紙燃香,請祖宗來家中過年
(來源:文章屋網 )
日落日升,斗轉星移,回首往昔,歷史為我們留下了太多的系念和玄想,而這“歲時禮俗”就是其中之一。比如,春節習俗成了我國最大的傳統民俗節日。春節在古都更受到人們普遍重視,由此也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春節習俗。農歷的正月初一為春節,俗稱“過年”。春節原起于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古代的春節稱:“元日”、“元旦”。后,才把正月初一正式定名為春節。
就北京地區來說,從臘月初八家家戶戶要泡臘八醋(蒜),就開始有了“年味”。民謠講:“老太太別心煩,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臘月二十三又稱“小年”。有一首歌謠唱道:“糖瓜祭灶,新年來到,丫頭要花,小子要炮……”。從這一天開始,北京人更加忙活了,要祭灶,掃房子,蒸饅頭,置辦年貨,貼“福”字,貼年畫,剪窗花,貼對聯。貼門神,貼掛錢,一直忙活到除夕,開始過大年。
北京人總是把“福”倒著貼在門里、衣柜、水缸上,寓意著福到了。貼春聯也有許多講究,一般百姓家貼紅色春聯,門楣上貼“橫批”,內廷、王公府第,一律用白宣紙鑲紅邊;守制者(有父、母喪者)則要用藍紙;廟宇用黃紙。春聯最早始于五代時的后蜀。據說當年蜀太子在本宮門上提寫“天垂余慶、地接長春。”八個大字,這就是中國最早的一副春聯。北京人在屋內廷貼上“抬頭見喜”,屋外貼上“出門見喜”,院內貼“全院生輝”等春條。
過去大多數老北京人家都供有佛龕或神像,到了年三十最講究的要擺上九堂大供;有成堂的蜜供,成堂的套餅、花糕的面鮮,成堂的水果、成堂的干果、花糕大小八件,年糕年飯,素餃子(或蒸食),素炒菜(或炸食)。家境不好的也要擺三堂或五堂供品。北京人過年講得就是吃喝玩樂,以吃為主。這些供品實際上也是為人準備的。
北京人除夕晚上的年夜飯(又稱團圓飯)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全年最豐盛的一次晚餐。除夕的年嬉飯要葷素一起上。有冷葷、大件和清口菜。冷葷有冷燉豬、羊肉、冷燉雞、鴨。大件有:紅燒肉、扣肉、米粉肉、紅白丸子,四喜丸子。清口菜一般都是豆腐、青菜、羅十、咸菜佛手等。主食多以葷素睡覺為主。
北京人除夕和正月初一都要吃餃子,取其“更歲交子之義“。還總是把餃子包成元寶形,在餃子中放進糖、銅錢、花生、棗、栗子等。如吃到糖的,意味著日后生活甜蜜;吃到銅錢意味著有錢花;吃到花生意味著長壽,因花生又名長生果,吃到棗和栗子的意味著早立子……
北京春節的習俗真有趣!
老北京過除夕的風俗泡臘八醋
從臘月初八家家戶戶要泡臘八醋(蒜),就開始有了“年味”。民謠:“老太太別心煩,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在北京臘月二十三又稱“小年”。從這天開始,北京人更加忙活了,要祭灶,掃房子,蒸饅頭,置辦年貨,貼“福”字,貼年畫,剪窗花,貼對聯。貼門神,貼掛錢,一直忙活到除夕,開始過大年。
供佛龕或神像、吃團圓飯
過去大多數老北京人家都供有佛龕或神像,到了年三十最講究的要擺上九堂大供;有成堂的蜜供,成堂的套餅、花糕的面鮮,成堂的水果、成堂的干果、花糕大小八件,年糕年飯,素餃子(或蒸食),素炒菜(或炸食)。家境不好的也要擺三堂或五堂供品。北京人過年講得就是吃喝玩樂,以吃為主。這些供品實際上也是為人準備的。北京人除夕晚上的年夜飯(又稱團圓飯)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全年最豐盛的一次晚餐。北京人除夕和正月初一都要吃餃子,取其“更歲交子之義”。
團拜、給壓歲錢
除夕子時接神后,全家要進行團拜,團拜最早出現在漢代為官方朝拜皇帝之禮。老北京的團拜從清代盛行。全家要先在祖宗牌位前磕頭拜年,然后晚輩再給長輩磕頭拜年,這時長輩要給未成年的小輩壓歲錢。給壓歲錢的習俗起于清代。為的是體現長輩對晚輩的慈愛之情,也有驅邪取吉之意,團拜后,全家聚在一起吃素餡的接神餃子,又稱五更餃子。
放炮驅邪、焚香祭祖
一交豐年子時,迎來了新年,首先要放炮驅邪、焚香祭祖。老北京人有除夕守歲的風俗,守歲最早起源于晉代。守歲其意有二,年歲大的是在辭舊之際有珍惜時光之意。年青人守歲則有為父母延壽之所以凡是父母健在的人都必須守歲,再搞些娛樂活動。
團圓飯菜譜1、洪福齊天
原料:豆腐、蝦仁、番茄。
調料:精鹽、料酒、雞湯、粉芡。
做法:將豆腐切成2寸見方的塊,煮一下。將蔥、姜、番茄炒至紅色下豆腐及蝦仁、調料,倒入高湯燉透即可。
2、節節登高
原料:肉排骨、蔥、姜。
調料:精鹽、姜、料酒、李錦記排骨醬、色拉油、高湯。
做法:將排骨剁成約4指寬的節塊,放蔥、姜、精鹽、料酒入水煮成八成熟撈出。鍋內放油燒熱,下蔥姜炒香后,放入排骨、調料,高湯煨透即可出鍋食用。
3、吉祥如意
原料:雞胸脯肉400克、火腿條50克配料:蔥、姜絲各30克、雞蛋2個、面包糠少許。
調料:精鹽、味精、胡椒粉、料酒各10克、色拉油500克(約耗50克)、生粉適量、花椒鹽少許、李錦記生抽10克。
做法:雞胸脯肉用刀片成長4厘米、寬2厘米的薄片,用蔥、姜、料酒、精鹽、胡椒粉、味精腌約10分鐘待用。將雞胸脯肉鋪平,放上火腿條、蔥姜絲,然后卷成筒狀放在生粉內蘸勻,再放入雞蛋液內蘸勻,最后放在面包糠內滾蘸均勻待用。鍋內放入清油,燒至五成熟(約80℃~90℃)放入雞卷浸炸至金黃色熟透即可擺盤食用。
4、五谷豐登
原料:雞脯肉、腰果、黃瓜、紅蘿卜、木耳、蔥、姜、雞蛋。精鹽、味精、料酒、粉芡、香油、色拉油。
做法:將雞脯肉切成丁,用雞蛋、粉芡腌一下。各種配料切成三分見方的塊,腰果用油炸到酥脆待用。鍋放火上,放入花生油待油熱時放入雞丁滑熟、瀝油,鍋內留少許油,放入蔥、姜炒香,下配料、雞丁、調料、腰果翻炒,最后勾芡放一點香油,出鍋裝盤即可食用。
除夕那天是最熱鬧的,那時到處都是一派紅紅火火、張燈結彩、喜氣洋洋的景象。空氣中彌漫著菜香,耳邊總是傳來歡聲笑語,熱鬧非凡!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除夕之夜優秀作文600字以上,希望能給各位提供幫助!
除夕之夜優秀作文600字以上1一年一度的除夕到了,家家戶戶都忙著貼春聯、放鞭炮,到處充滿著喜慶、歡快的氛圍。除夕夜,我們一家三口也不例外,一邊吃著年夜飯一邊尋找中國的“年味”。
年三十為什么叫除夕呢?爸爸告訴我,版本有好多種,公認的說法是古時候有一個兇惡的怪獸叫做夕,每到歲末便出來害人。后來,人們發現,夕最害怕紅色和響聲。于是年三十的晚上,每家每戶貼大紅春聯、燃放爆竹,來驅逐夕獸,以求得新的一年安寧。從此,這種習俗流傳下來,年三十就被稱為除夕。
中國的有著獨特的年俗文化,如包餃子、貼門神、耍花燈,餃子的形狀像元寶,期盼來年財源滾滾,吃雞寓意“吉利”,吃魚就是“年年有余”……不過,聽說過年不能吃酸菜,說是“辛酸”;白菜也不能碰,說是“白干”。但我覺得,不能光靠這些食物決定來年的好運或厄運,想要得到上天的眷顧,是要靠自己的勤奮努力得來的。
接著,爸爸媽媽聊起了自己的家鄉過除夕的風俗。爸爸給我講了湖南老家過年的習慣:在湖南,除夕的團圓飯是在除夕的早晨或中午開始的,食物一般有臘魚、臘肉、油炸豆腐等,還有地瓜干和花生等零食。而且,豆腐是一定要吃的,因為豆腐諧音“多福”或“斗富”,寓意著新的一年更加富有、幸福。爸爸說,他小時候最盼望的事就是除夕觀看花燈,還有耍雜技、變魔術和原汁原味的湖南花鼓戲。
媽媽是江蘇人,她也講起了小時候除夕的情景:在江蘇,每家每戶的團圓飯都是在晚上吃的,“魚米之鄉”的年夜飯一定少不了魚,當然和湖南一樣,豆腐也是必不可少的。媽媽小時候的新衣服是自家買布料,請裁縫做的,新鞋子是外婆親手納的千層底布鞋;初一還會跟同齡小朋友結伴去拜年,一圈下來就會“大獲豐收”,瓜子、花生、糖果等把衣服口袋塞得滿滿的……
除夕之夜優秀作文600字以上2當還有兩天就到除夕時,我和爸爸媽媽帶著大包小包,高高興興地踏上了回鄉下老家的路。
剛進院子門,就看到我親愛的爺爺忙的可熱乎了,他正舉著長長的雞毛撣子打掃屋檐和墻壁呢。記得爺爺說過,將往年的灰塵打掃干凈,來年就有新氣象、好兆頭。見此情景,媽媽趕緊放下行李,接過爺爺手中的工具,說:“爸爸,讓我來吧?!蔽乙沧愿鎶^勇地加入其中,做媽媽的小助手。她掃地,我在后面拖地,爺爺樂呵呵地看著我們娘倆,一會兒,廚房的奶奶叫我:“煜煜,來幫奶奶包包子嘍。”
蒸包子是我們這邊的傳統習俗。奶奶已經發好面團,做好各種餡料。我學著奶奶的樣子,拿了一塊面團放入手中,用手指在面團上挖個小坑,再用勺子挑了適量的肉餡放在面團的小坑里,然后一捏,誰知面團不聽話,它不肯變成胖胖的包子,非要變成了扁扁的面餅。包子沒包好,倒把我全身弄得都是面粉,簡直一個小花人。奶奶看了我的狼狽樣,笑得合不攏嘴。奶奶熟練地包了許多大包子。她說:“包子蒸得大,預示著下一年大大發發、紅紅火火?!卑装着峙值拇蟀訜釟怛v騰地出鍋了,這么可愛嫩滑的大包子,我真舍不得吃它。
盼望中的除夕到了,我和爸爸忙著貼對聯。爸爸先將對聯鋪平,然后仔細地在對聯反面涂上膠水,再將它貼在門上。一幅“新春開門紅,佳節連年順”的對聯紅火的展現在我眼前。我也學著爸爸的樣子貼福字。福字要倒著貼,也就是福到了的意思。
晚上,奶奶燒了一桌子豐盛的團圓飯。爺爺拿來白酒和飲料,我們一家互相說著祝福的話,在歡聲笑語中我們吃過了,這時爺爺悄悄地對我說:“煜煜,快躲到門后吃豬尾巴,明年一定能長個大個子?!蔽彝敌χf:“好呀,好呀。”
“噼里啪啦”,熱鬧的鞭炮聲響起來了。爸爸也趕緊點燃擺放在地上的炮竹,只見這紅紅的炮竹像一條火蛇鉆地道,它歡快地呼嘯著從這頭游到那頭,轉眼間不見了。待鞭炮燃盡,我拿出早已準備好的“飛鷹彈”,叫爸爸幫我點燃,點著了后,“飛鷹彈”發出了“哧哧哧”的聲音,然后“轟”的一聲開始精彩表演,它一聲比一聲響,一聲比一聲亮,一聲比一聲高,最后像一朵盛開的彩菊撒向樹梢,再變身成無數顆小火星又從樹梢落了下來。它燃放過程中發出的亮光照耀著大地,像是給大地點了一盞五彩的燈。
除夕之夜優秀作文600字以上3耀眼的禮花在空中閃爍,鞭炮聲打破了夜的寂靜除夕之夜,總是令人難忘的。
今年的除夕之夜,我們一家人來到外婆家過年。廚房里十分熱鬧,大家各自展示自己的廚藝。我也上去湊熱鬧,幫大人們包起餃子來。下午,家長們奏起了“鍋碗瓢盆交響曲”我和堂姐、表哥玩得正盡興,突然聽到爸爸的吆喝聲:“上菜啦!”我連忙跑過去一看,哇,飯桌上真是應有盡有:綠油油的青菜,黃澄澄的雞,香味撲鼻的糖醋魚,冰涼可口的飲料……我忍不住坐了下來,搶過盤子,一陣狼吞虎咽,肚子就被撐得鼓鼓的。
我們來到客廳,嗑著瓜子,吃著水果,有說有笑地等待著精彩的春節聯歡晚會的開始?!斑恕卑殡S著震天的鑼鼓,春節聯歡晚會隆重開場了!晚會的節目異彩紛呈,煞是好看:小品、唱得悅耳動聽,優美的旋律飄出了窗外;最精彩的是藝術團表演,他們嫻熟的動作,配合默契的表演,深深地打動了人們的心。
春節晚會還沒做完,新年的鐘聲已經敲響。霎時,窗外已是五彩繽紛,各種各樣的焰火騰空而起,又一個一個地炸開,展現出迷人的光彩。有的禮花在地上炸開了,好像一把撒在地上的金豆子,孩子們又蹦又跳,迎接新年的到來。
當鐘聲敲響十二下的時候,滿屋子沸騰了。大地立刻變成鞭炮聲和煙花的世界。啊!煙花五彩繽紛、千姿百態、爭奇斗艷,把節日的夜空裝點得象個美麗的大花園!這邊的“閃光雷”剛剛炸開,那邊的“竄天猴”又鳴叫著飛上空中,接著“金龍狂舞”緊追而上。
此時,一朵朵煙花又炸開了,里面閃出五顏六色的火花,火花越閃越大,漫漫地現出一個樹形,一朵朵金色的火花從“樹”上落下來?!皧W—發財嘍!”人們望著“搖錢樹”歡呼雀躍起來。媽媽又端來餃子,“外婆吃到花生餃子嘍!”表弟跳著歡呼起來。外婆的嘴唇在微微地抖動,她深情地望著大家,說:“我有這么孝順的兒孫,也算是有福了。祝合家歡樂,歡樂、幸福!”“祝大家歡樂,幸福!”歡聲笑語編織在一起,蕩滿整個屋子,飄向節日的夜!
啊,這真是一個令人難忘的除夕夜!
除夕之夜優秀作文600字以上4除夕夜是美好的,它是一年中的最后一天,也是我們最難忘的一天,明天就是新的一年了,這不,我已經聞到了濃濃的“年味兒”,這種味道總是令我那樣的難忘和回味。它就像醞釀已久的陳年老壇,發散出誘人的味道:咸的、酸的、辣的、甜的……
除夕是咸的,我們這里的人們,為了追求幸福,就會去買許多咸豬頭和咸豬尾,其寓意為“有頭有尾”。我家的豬頭很大,奶奶很早就買了,把它用鹽腌制到大年三十下午,我們家就會讓“豬先生”下鍋煮,奶奶在上鍋,爺爺在燒火,只見爺爺半蹲著,還時不時 取灶膛里的木材點自個兒的煙斗,笑瞇瞇的,整個臉龐被燃燒的火焰映照著,紅通通的。
此時的我便問:“奶奶,為何不放在高壓鍋里煮呢?”奶奶會拉起我的手,用她的手上下含著我的手,說:“乖孫子,你不知道啊!用木頭燒的香,好吃!”這時的我有些急耐不 住,抽回自己的手,用雙手托著自己的下顎,等待著、期盼著、張望著,就等那大豬頭出鍋。
奶奶不時的揭開鍋,看看煮的是否熟,在旁邊的我會聞到一縷縷沁脾的香味,奶奶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在旁呢喃道:“終于出鍋了,要先敬菩薩。敬完菩薩,便可以吃了。”只見爸爸持刀迅速的將豬頭切成一片片工整的肉片。我喜歡吃嘴唇,爺爺愛吃鼻子,爸爸愛吃臉,媽媽愛吃耳朵,奶奶喜歡吃瘦的,嗨嗨,那個可叫個大飽嘴福啊,哈 哈……哈哈哈……,我們每一個人都很開心,奶奶腌的,爺爺燒的,永遠都是那個味道。 除夕是咸的。
除夕是酸的。 年 夜 飯必不可少的是“魚”,蘊意為“年年有余”。說實在的,魚很好 吃。煮魚的工序也較為繁瑣。奶奶煮魚,必放些生姜、料酒、蔥,還要放些酸菜、醋,因而魚吃起來就是那酸酸的。所以除夕是酸的。
除夕是辣的。 年 夜 飯,我們必吃“豬血”這道菜。其寓意為“血財”,就是來年大發, 財源廣進之意。豬血要用許多常用的佐料,必須用大量的辣椒。奶奶用鏟子不停地翻炒,我也不知她翻炒了多少來回,但一看就知道閱歷很深。媽媽將它端上來,那種辣乎乎、熱騰騰的味道迎面而來。吃到嘴里那更是回味無窮,滿香盈溢著我們的笑口。除夕是辣的。
除夕是甜的。蘊含著“幸福甜蜜”。我們這里家家戶戶這天都會買上葡萄酒,老老少少都會喝上一口,純純的、甜甜的。讓人心曠神怡,很愜意,很舒適。一家人高舉酒杯,開懷暢飲,其樂融融。除夕是甜的。
除夕之夜優秀作文600字以上5“辭舊迎新除舊歲,歡天喜地又一年”這句對聯凝縮了這一年,概括了這一年,除夕是一年中最后一天,這一天是團圓的、熱鬧的、喜慶的,一切都是美好的……
今年的除夕過的格外特別,一大清早,我們一家便早早起床。爸爸、媽媽為我們買來一大堆寫春聯的紅紙,我和弟弟則準備筆墨,家里準備舉行春聯評比,選手是我和弟弟,評委當然是嚴母慈父了,這比賽講究字體美丑和含義豐厚,不求速度,剛開始速度落后的我,慢慢醞釀,在對聯紙上寫上“辭舊迎新除舊歲,歡天喜地又一年”。弟弟卻只寫了八個字“春安夏泰,秋吉冬祥”。
我介紹對聯含義時說:“這幅對聯,表達了我的喜悅的心情和對新年的期盼……”而弟弟只是說:“我字數少,卻祝福了一年,含義深,言簡意賅……”。因為我寫字經驗比他豐富,又加上他不認真對待,作為姐姐的我被評為一等獎,弟弟二等獎(獎狀是爸媽用紙做的)。寫完就該貼對聯了,獲一等獎的貼在正門,弟弟的貼在側門,親手寫對聯,親手貼對聯,年味更濃了。
快到中午,親戚都到齊了,他們在一起,相互聊天,主人們準備好各種年貨招待他們,爸爸媽媽要求在吃飯的時候我們小輩要致敬酒辭,所以我們老早準備好了!“開飯了!”隨著奶奶一聲吶喊,我們飛奔到飯桌前,立正站好,先深鞠一躬,然后念道:“祝在座長輩們和同輩孩子們健康幸福,萬事如意,在新的一年里,心情愉快,天天開心,工作順利……”我念完后,弟弟接著念,所有人都夸我們懂事,夸得我們喜笑顏開。讓我們感到年味又濃了一層!
下午,我和弟弟結伴去買煙花,街上煙花各式各樣都有,有些店里還擺上了玫瑰花,一打聽才知道大年初一是公歷二月十四情人節,它們要五十年才能重和一次呢!買煙花當然少不了零食,為《春節聯歡晚會》做伴怎少得了它呢!天色漸漸暗了。西邊紅艷的晚霞漸漸變成了黑色的屏幕,忽而一條長龍騰空而起,伴隨著尖叫,忽而花開萬簇,萬紫千紅;忽而流星滑動,仿佛心愿必成。
弟弟禁不住眨著那閃亮的眼睛看著我說:“姐姐,我們來作詩吧!我說一句,你說一句?!蔽殷@訝地回頭看他說:“你先說,我盡力。”“龍飛鳳舞鬧今宵,花團錦簇竟相交。” 我思考片刻說:“無限憧憬在此刻,家家戶戶樂陶陶?!焙鋈粙寢尯暗溃骸翱靵沓燥垺!蔽液偷艿苈劼曪w奔到桌前,鍋碗瓢盆齊動員,享受這一年告別的晚餐。當指針指在八點時,《春晚》開始了,小品令人捧腹大笑,歌聲委婉動聽,魔術變幻莫測,雜技動人心弦……
結婚后頭一年的講究主要集中在新年前后,平時并沒有特殊的要求與習俗。
第一年過年夫妻兩個人要先在除夕去男方的父母家里面,男方要給家里面貼對聯,女方要給家里面的人做年夜飯。除夕的夜晚,妻子會得到公婆的大紅包,但也要在這一天給家里面做一些家務。初一夫妻兩人要開始給男方家的親戚拜年,同時要準備一些禮品,長輩則需要給這對新人一個紅包。初二新人要回到妻子的家里面,給妻子的父母拜年,男方要拿足禮物,見到岳父岳母要鞠躬行禮,女婿這一天要陪伴他們過年。初三開始是這對新人開始給不同的女方長輩拜年,當然男方依舊要備好禮品,男方稱呼隨女方。初四夫妻兩人要走訪家里面的同輩親人,男方的親屬要隨男方的稱呼對待女方,而女方的親屬則隨女方稱呼,這些規矩叫落到親。初五,新人不能出門,因為初五是破五,所以女方不能在自己家里面,但是男方可以和妻子在爸爸媽媽這里過年,這一天兩人不能出門見朋友,這叫做閉門親。
(來源:文章屋網 )
指導老師:陳新姣
“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边@句俗話告訴我們: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民族,風俗習慣是不一樣的。下面以我的經歷來說說我們家鄉過年的一些習俗吧。
習俗一:福字要倒貼
大年三十那天下午,老爸拿著對聯、年畫和“福”字出來貼。當我看見他把那“?!弊值官N在大門兩邊時,就忍不住地喊起來:“‘?!仲N倒了!‘?!仲N倒了!”“倒得好!倒得好!”老爸笑嘻嘻地回答。這時,我有點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爸爸就說:“小傻瓜,這都不知道,你的書不是白念了嗎?”我摸摸后腦勺,恍然大悟,原來“福倒了”不就可以諧音成“福到了”嗎?
習俗二:三十晚上要搞獻飯儀式
大約下午五點鐘左右,媽媽把精心烹調好的年夜飯端上餐桌,濃濃的肉香滿屋子飄蕩。我趕緊走過去瞧瞧,只見那桌上的菜五花八門,有豬包燉香菇,有清蒸紅鯉魚,有牛肉燉蘿卜,有炒龍蝦,有粉蒸肉……看得我眼花繚亂,饞得我口水直流三千尺。我嚷嚷著要先嘗嘗菜的味道??墒牵习謪s不許我動筷子,說是要搞什么獻飯儀式。我不明白獻飯是怎么回事,就問老爸。老爸說:“獻飯就是把年夜飯先敬天地和祖宗?!崩习忠贿呎f,一邊把一捆香都點著,分給我們小孩子每人三根,帶我們一起到大門口先拜了拜天地,再到堂前拜了拜祖先的靈位,然后把香插在飯甑里,接著老爸又燒了黃紙。我問老爸這樣做的原因,老爸一本正經地對我說:“拜天地就是祈禱老天爺和土地公保佑人間風調雨順,五谷豐登,敬祖宗就是提醒我們后輩要記住祖先的功德?!迸叮瓉硎沁@樣,我明白了。
習俗三:大年初一不能看病吃藥
也許是年夜飯吃多了或是守夜著了涼的緣故,大年初一一早,我的肚子痛得難受,還拉稀了。于是,我叫老媽帶我去醫院開藥吃,沒想到她一口回絕了我。要知道在平時,我的身體只要有一點風吹草動,老媽都會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一樣團團轉。可今天不知為什么,老媽居然這么輕描淡寫,只是泡了一碗紅糖生姜水叫我喝下去。我很生氣,便問她理由。她告訴我,如果誰大年初一上醫院,那就可能意味著這個人今年會老是生病的。
習俗四:初一早上要喝糖水,吃面條
“小孩望過年,大人望掙錢”,從年頭一晃就到了年尾,守著元旦,就已望見了年的背影,年成了一個不速之客又要到了,讓我感到有點恐慌和傷感,心下不禁嘆息一聲:——又老了一年。
我明白,那個纏著大人要壓歲錢的小孩,現在已變成發紅包的人;昔日過年,那個等著母親喊吃飯的小孩,現在已經變成喊小孩子吃飯的父親,再也找不到兒時盼過年那種急切的期待,那種純真的快樂;再也找不到過年時縈繞在心頭的那種親切的問候、新年的祝福、濃厚的親情、熟悉的鄉音;取而代之的是麻將聲蓋過了鞭炮聲。年夜飯如常,春晚依舊,無憂無慮的那種心情,早已被歲月的勁風洗滌得蕩然無存。倒不如在那物資匱乏的年代,過年才是真正的快樂,以前過年,那可是有一整套的習俗,一進臘月,各家就開始忙活起來,初八吃臘八粥,然后蒸、炒、煎、炸忙得不亦樂乎。家家戶戶都用農產品做成半成品,招待客人時稍經加工便成了一道菜。如糯米淘凈后,用清水浸一天再手工磨成米漿,經過濾凝固成面團狀,再做成一個個圓餅干大小,放鍋內蒸熟,便成了“圓子”,待冷卻后用冷水浸泡,經常換水可以長期存放、隨時食用;將黃豆手工磨成豆漿,過濾掉豆渣,再將所得純豆漿在鍋內燒開,將石膏搗成粉狀再過細篩,所得細石膏粉用清水調和于大缸內并不斷晃蕩,使其不沉淀,再用水桶裝燒開的豆漿迅速沖入晃蕩的大缸內,需一次完成,若有兩桶豆漿則要兩人同時沖入,所以這個工序至少需二人同時操作,靜置一會兒就可用布過濾壓在兩扇門板中間,濾干水后便成了豆腐,將豆腐切成長條用油炸成半成品稱為“生條”,豆腐切成小塊經過發霉后拌入鹽、辣椒醬再做成“豆腐乳”;花生、蠶豆、紅竽干等都要在過年前炒熟、存放,便于農忙時在田間地頭方便食用;麥牙糖的制作,從溫水浸米、煎熬、拌入爆米花,到切成小塊成品,需要十二、三小時;真正感覺到年味兒正一點點地從老人們臉上的皺紋里,從噼啪炸響的灶火中滲透出來……二十三過小年,準備果品送灶王爺;長工、短工,二十四日才可滿工;祭祖用的紙錢,則要從一刀紙里每次數出五張或七張,只能是單數不能成雙數,裁成十到十三厘米寬,再疊成三折后略象一個正方形,然后用鐵錢鑿在紙錢上鑿五行,每行五個印,但必須在上午操作,在下午打紙錢必須點一枝香,是何原因,不得而知。鐵鑿總體高度、上截粗細同圓珠筆差不多,下端是圓的,如一元硬幣大小,中間還有一個圓點,鑿印后還真的有的象錢。接下來是寫春聯,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愿望,每逢春節,家家戶戶每道門上,都要貼上一幅大紅春聯,貼在門楣上的稱為橫披,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記得在縣民勞局(民政局與勞動局合在一起辦公的機構)當局長的大伯,書法自然了得。那時他大權在握,要是有人想安排、調動工作,只須他一句話、一紙書函便能如愿,上他家活動的人不少,拿東西的人不少,如愿的卻極少,他鐵面無私,公事公辦,常常將提東西的人拒之門外,或是逐客令驅走,唯獨鄉親們拿來紅紙請他寫春聯樂此不疲、照單全收。大門上一副對聯是每家必要的,只要你告訴他要寫幾副房門對聯,然后龍飛鳳舞、一揮而就,大門上諸如“山青水秀風光好,人壽年豐喜事多”“人勤三春早,地肥五谷豐”之類,房門上則是“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有利家國書常讀,無益身心事莫為”,寫給灶王爺的則是“上天奏好事、下界保平安”等等,每年的過年前都要忙活好幾天,甚至鄰村人家娶親嫁女或別的喜事,都愿意星期天來求汪局長的一副筆墨,更有人以此為借口請他過去“坐坐”,大伯則要看這戶人家是否另有目的再作決定,我那時候非常羨慕大伯,寫幾個字就能換上一餐美食,可大伯卻總是推辭,我們小孩子當然不懂其中的玄機。有人請吃請喝,何樂而不為呢?現在每年正月去縣城大伯家拜年時,看到他家對聯都是買現成的。年三十,講究就更多了,清洗餐具、打掃衛生、貼對聯、貼門神,貼年畫,祭祖宗,祭天地,祭神靈完畢,才可以吃年夜飯,平日里吃不到的雞、鴨、魚、肉,蒸、燉、煎、炒、炸,貧也好,富也罷,童年的天真和歡樂,這時候在飯桌上顯露無遺,可以無所顧忌地左挑右揀,唯一無法挑揀就是酒,那年代也就只有一種零散的白酒,只是檔次高低不同,用鹽水瓶到小店里打上一斤酒,雖然有些舍不得但還是要加上幾湯匙白糖,晃一晃就是甜酒了,?菀豢誒鋇彌蓖律嗤罰??恢??銜?撾鎩3怨?暌狗梗?┥戲史蝕蟠蟮男亂攏?故薔醯煤芨咝耍?蛭?改敢?頤譴┑男亂輪遼僖?芄??餃?魴履輳?鞘鋇納?釤跫?上攵??恕1?裨蚴譴右桓鋈?儐旎蛭灝儐斕謀啾?弦桓齦穌巰攏?緩蟮鬩桓鋈右桓觶?裁揮惺裁床簾?⑺Ρ??裁豢吹接腥朔毆?婊ā3躋換虺醵?褪前菽輟⒆咔追糜蚜耍?恢鋇秸?率?騫?暝??冢?瓴潘愎?輟=幼瘧閌歉鞔遄?胂釩喑?潑廢罰?恢背?腳┟Γ?廡┠暌恢痹諭獯蜆ぃ?萇倏吹轎杼ㄉ匣釕窕釹值謀硌菀帳趿恕O衷諑笱撈?、豆?⒄ㄉ?跏忻嬪纖媧?杉??ldquo;蒸圓子、打錢紙”已變成遙遠的回憶,也很少有人寫對聯了,只有炒花生、唱黃梅戲還在延續?;貞浭橇钊松裢?,尤其是兒時過年的情景更令人難忘,年年過年,年年忙碌,年的背后也寄托著厚重的責任,我們又長大了一歲,對于人生又多了一份思考。面對新的一年,如何調整自己,以新的自我面對新的一年,這就是過年的意義吧!
安徽省望江縣成人學校高三:輝哥WANGHU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