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但愿人長久教學設計

但愿人長久教學設計

時間:2023-06-05 10:16:44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但愿人長久教學設計,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第1篇

1.美中學樂———創設教學情景體會美

小學的音樂課堂是小學生接觸藝術美的一種重要方式,因此,整體的音樂教學環境是否優雅、美觀、整齊,都對課堂的教學質量和效果產生極大的影響。有條件的學校在音樂教室里應該擺設得更具音樂的美,激發小學生對學習音樂的興趣和激情,讓他們從主觀中愛上這樣一個充滿了藝術魅力的教室。另外,在課堂教學時,也可以為學生創設一種美的教學情景,恰當地運用多媒體技術,結合視頻、圖片、聲樂、語言等多方面的條件,為學生營造不一般的音樂氛圍,喚起小學生們對音樂美的追求和感悟共鳴。例如,在教學“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的課堂時,在上課開始的時候,就播放《哆啦A夢》的音樂,讓學生從熟悉的旋律中感到興奮,創設導入情景,讓小學生們逐步感受到輕松快樂的課堂氛圍。這樣以一種熟悉又新鮮的歌曲進行切入口,讓他們可以在美感中體會濃厚的人情味,從而以一種童話般的夢幻中感受音樂課堂積極樂觀的教學氛圍。

2.動中學樂———設立課堂教學活動創造美

小學生好動、好奇心強烈、對事物的專注程度不高,課堂學習時容易分神,這就需要小學音樂教師針對小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認知水平,在課堂教學設計中設立更多符合學生需要和教學內容的小活動來“活化”課堂,設立課堂教學活動,讓小學生們可以在愉快的課堂學習環境中感受音樂美。在活動中師生可以有更多的互動,不但可以激發學生對音樂學習的求知欲,還可以激發學生的情感和體驗,進一步優化音樂課堂的教學質量。例如,在教學“蝸牛與黃鸝鳥”這個敘事性的民歌識,先用一種太真活潑的語調給學生講述里面的故事。這是蝸牛在葡萄樹剛發芽的時候要背著重重的殼往上爬,但是黃鸝鳥卻沒有鼓勵它,反而在旁邊譏笑蝸牛。讓學生可以感受到這是一首充滿著天真淳樸生活氣息的歌曲,再教學生慢慢地掌握帶有八分休止符的節奏符,體會蝸牛不畏艱難,執著追求目標的拼搏精神。當學生對歌曲的演唱有了一定的理解和掌握后,就可以進行扮演演唱小活動,讓學生分組扮演蝸牛和黃鸝鳥,感受二者不同的演唱情緒。

3.賞中學樂———欣賞音樂領悟美

雖然小學生的年紀還是比較小,但他們應經有了對美的感悟能力,所以音樂教師在教學中要指導學生學習感受音樂中各種美的元素,讓他們學習欣賞音樂的美,領悟音樂的魅力,嘗試接觸各種聲樂曲、器樂曲、流行曲、民謠曲等。這有利于小學生的情緒放松和精神愉悅,讓他們產生樂觀的情感和神采。例如,在課堂中可以讓學生欣賞《但愿人長久》這首歌曲,當婉轉而獨特的音樂緩緩流進學生們的耳朵里,那種典雅,溫柔而莊重的情調充滿著整個課堂,這樣汲取了古詩和古樂的精華,給人一種古意卻又并非難懂,音樂聲中既有楚楚動人的旋律,又有唐宋風范的古韻,使學生聽完后還會要求再聽一次,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

作者:徐艷單位:江蘇省揚州市邗江區蔣王小學

第2篇

【關鍵詞】多媒體 教學活動 拓展 作文教學 素養

在信息時代的今天,教師必須及時將獲取的新知識、新技術、新理論經過篩選、加工、提煉、綜合后融入教學內容傳遞給學生,這就要求教師要掌握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和利用信息學習的能力。從某種意義上說,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是教學發展的時代要求。

《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指出:“教學過程中要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普遍應用,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我校在安裝了電子白板的基礎上,進一步開通了網絡,真正實現了“班班通”,現代信息技術的教學應用,為語文教學打開了一扇窗,真正讓教學插上了翅膀,為學生打開了學習天地。

一、多媒體技術的運用,使教學活動在整體上得到豐富與提升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這句話點明了備課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重要性。教師在備課過程中的充分與否直接關系到一節課的好壞:教學設計是否流暢合理,學生對所學內容是否注意和感興趣,學生在課堂上能否有共鳴達到情感的升華。而多媒體技術的運用,會使教學活動在整體上得到豐富與提升。

1.教師的備課不再是“閉門造車”

我校每學期都要舉行青年教師教學技能大賽,在上《西風胡楊》一課時,我不僅在網絡上輕松找到了與自己的課相關的教學資料,而且還瀏覽了別人的教學設計、教材分析、在線課堂資源、教學實錄、拓展知識等內容,打開了備課的思路,在確定了先讓學生感受胡楊的美、再去了解胡楊的不幸處境、最后激發學生愛護環境的責任感和緊迫感、增強環保憂患意識的教學目標后,再去編寫詳細的教學設計,就輕松容易很多。

多媒體教學可以突破時間、空間的限制,將所需的各種信息引入課堂。教學設計成型,我的心里就多了幾分底氣,但學生沒親眼看到胡楊,當然就沒有真實的情感體驗。僅靠語言文字和書上的插圖,學生的學習活動很難深入文本,他們對文本的理解自然就停留在比較膚淺的層面上。這就需要借助多媒體拉近他們與胡楊的距離,把胡楊真實的情景直觀地再現給學生,讓學生跨越時空的限制,仿佛置身于茫茫大漠。接下來就要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制作課件,從便于學生深入淺出認識了解胡楊的角度認真挑選圖片、出示文字資料、配適合的音樂,補充小資料和擴展知識,讓學生深入文本。有了充分的準備,再去完成課堂教學,教學效果肯定大大不同。

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充分調動學生的眼、口、耳、腦等感官,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教師在備課時,可以有目的的精心準備。在《西風胡楊》的教學中,我為了讓學生體會胡楊是怎樣的堅韌,查閱資料,補充了胡楊不僅有深達二十米的垂直根,還有像網一樣蔓延幾十平方米的水平根的小資料,孩子們有了直觀體驗,讀起來有聲有色。

2.多媒體技術的應用讓學生的學習“如虎添翼”

多媒體教學生動、形象,感染力強,能引起學生對所學內容的興趣和注意,為學生提供有利的學習條件。它可以把抽象的概念和文字描述的內容具體化,形象化,使學生易于理解,便于記憶。

《西風胡楊》作者潘岳在新疆看到的是滿目瘡痍的景象:現在的胡楊林成片的倒下,兩千多年前被胡楊滋養的龜茲古國、樓蘭古國成為一片荒漠殘城,兩千多年前長流不息、收草豐美的塔里木河、羅布泊水域現在消逝殆盡,這部分的內容不好理解,教師借助多媒體課件讓其在短時間內完成了漫長的變化過程,從而幫助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理解。這不僅豐富了教學內容,而且開闊了學生的知識視野。

3.充分利用幫助學生拓展學習

拓展學習是課堂學習的延伸,教師應更多地為學生創造思考的空間。除了學習課本知識,他們要接觸更廣泛的知識,為今后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多媒體教學讓語文百花園的學習更高效。在《百花園一》的提示語教學中,我利用班班通網絡資源收集資料,制作課件,將提示語在不同位置標點也不同的知識點進行拓展遷移,電子白板可以在頁面上進行標注的優勢讓孩子們興趣大增,上網隨意搜出的幾個例句學生也迎刃而解。網絡資源中對于知識點進行了總結:提示語在前面,冒號引號緊相連;提示語在后面,后面畫個小圓圈;提示語在中間,畫個逗點在后面。學生讀讀記記,對知識掌握的更牢固。學習歇后語,也能利用網絡直接找出大量的歇后語來。

二、多媒體教學有效化解作文難題

寫作文,是讓不少小學生頭疼的事。以往的作文教學,總是老師講寫作重點,然后學生練筆。學生絞盡腦汁不知該如何下筆。現在有了多媒體教學,教師完全可以改變教學模式,讓孩子們輕松化解作文難題。

在《描寫一個精彩片段》的教學中,我首先播放了《飛奪瀘定橋》的片段,讓孩子們邊看邊感受,看完后說說哪些地方你最感動。孩子們說出的語言很籠統概括,我利用重播功能,讓孩子們再次認真觀看,看看哪些細節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孩子各抒己見,能抓住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說出精彩之處了,寫作的最終目的通過以說的改變完成。

三、巧用多媒體教學,提高學生語文素養

多媒體教學為學生營造了一個聲情并茂、動靜結合的教學環境,教師完全可以利用起來,開發學生的學習潛能,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這學期,我和孩子們一起走進宋詞,去感受婉約派的清麗、凄婉;豪放派的闊達、奔放。經典誦讀課上,我們跟著王菲“但愿人長久”的旋律一起吟唱蘇軾的《水調歌頭》,聽著“滾滾長江東逝水”的高亢曲調感受《臨江仙》的雄渾,孩子不把記憶背誦當成苦差事,反而樂此不疲,這“不亦樂乎”的學習勁頭不應該歸功于多媒體教學的神奇么?

總之,多媒體教學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使教師的“教”有了激情,使學生的“學”增了動力,這教學環境的“人為優化”,使語文教學有了豐富的資源依托,為語文教學注入了一泉活水。

參考文獻

第3篇

課程整合就是對課程教材的二次開發,將國家課程校本化、師本化、生本化。教材的“二次開發”,主要是指教師和學生在課程實施過程中,依據課標要求,結合學校辦學特色,以教材為依托,靈活地對教學內容進行適當的增減、調整和加工,使之更好地服務于教師個性化的教學需求,服務于學生發展的需求。

二、教材整合的目標

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 “幫助每個孩子發現自己、成就自己”的教育價值觀,教師要充分利用自己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智慧,以單元為單位進行教學設計,對教材進行刪減、補充、延伸,合理重組教學內容,以便更有利于學生的學習;注重使用當代社會進步、經濟發展和科技發展的新成果充實教材內容,更新教學案例和素材,體現思想政治教學的時代性,將重要概念、原理、觀點等理論教學內容與自己所教班級學生的日常生活和已有經驗緊密聯系和有效融合起來,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經驗建構知識模塊。通過教材整合,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教材整合的原則

(一)深刻理解課標的要求

課標為我們的教學指明了方向。整合教材首先應解讀課標, 使之圍繞課標,服務課標。比如必修四第一單元的課標要求是:第一課“美好生活的向導”,課標的內容目標要求是“思考日常生活富有哲理的事例,感悟哲學是關于世界觀的學問,能夠開啟人生的智慧”,課標的提示與建議是“生活和學習中有許多蘊含哲學道理的故事,表明哲學并不神秘;許多充滿智慧、富有哲理的故事,表明哲學是關于世界觀的學問”。從課標的表述可以看出,本課從學生熟悉的生活中一些哲理小故事入手,表明哲學并不神秘,哲學是關于世界觀的學問,有知識的要求、能力的要求,最后要落腳到樹立正確世界觀這一思想教育目的上。因此,重點和難點知識、教學資源的選擇、探究活動的設計等都應該圍繞“哲學與世界觀”展開。至于教材中出現的哲學在古希臘文、漢語中的意思等,則是非重點。至于這些知識,對有能力的同學可以作為提高性要求。

(二)以學生為根本,以育人為目標

貫徹 “把每個孩子的一生變成一個成功而精彩的故事”的培養目標,我們在整合教材時也應從學生實際出發,遵循學生的發展和認識規律,要讓教材面向全體學生,兼顧各個層次,樹立以學生為主的教學觀念,倡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教學過程,勇于提出問題,學會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著眼于學生的終生發展,幫助每個孩子在學習過程中發現自己,成就自己。

(三)實事求是,客觀把握教材

1.緊扣課標,去粗取精。克服隨意性。

2.注重知識,貼近生活。體現時代性。

(四)以教師為主,以教師發展為目標

學校的教育理念要求每一位教師都應當成為一座教育豐碑。課程能力是教師育人能力的主要體現,每一位教師都要成為課程專家。教師要對國家課程融會貫通,要對國家教材進行校本化、師本化、生本化的創新,要體現個人的特色。立足教材實際、學生實際、生活實際

四、教材整合的角度

(一)單元內整合。

圍繞一個主題,構建單元知識體系,進行單元中觀設計。《生活與哲學》第三單元的核心內容是唯物辯證法,按照內在聯系找出關鍵詞:世界是普遍聯系的――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世界是永恒發展的――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用對立統一的觀點看問題;樹立創新意識是唯物辯證法的要求――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本單元關鍵詞就有了:“聯系、發展、矛盾、創新”。然后四個關鍵詞(問題)再輻射具體問題或內容,這樣單元知識體系就構建起來了。

(二)單元間整合

在課程領域中,單元是課程組織的基本單位。在傳統學科領域,以將知識體系傳授給學生為主要目標,即注重知識習得的觀點,將學科和知識的分節的歸納視為單元課程整合。例如,《生活與哲學》第二單元四五課講唯物論,第六課講認識論,第三單元講辯證法,兩個單元共同構成了哲學的辯證唯物主義部分,可對其具體的相關內容進行整合。

(三)模塊的宏觀整合。

必修四《生活與哲學》,從整體上可以這樣進行宏觀把握:

(四)跨模塊整合

《生活與哲學》可與《文化生活》的知識進行整合。例如,哲學屬于思想文化的范疇,文化是經濟和政治的反映。一定形態的政治經濟決定一定形態的文化,一定形態的文化又反作用于一定形態的經濟和政治。任何哲學都是一定社會和時代的精神生活的構成部分,是一定社會和時代的經濟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五)跨學科整合

哲學模塊的學習是將不同學科整合的良好平臺。哲學的學習與人文學科及科學學科都能進行有機聯系整合。

1.與文學的整合:

(1)“溪云乍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下列名句中與之蘊含相同哲理的是( )

A.沉繁削盡留清瘦,畫到生時是熟時

B.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

C.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D.察己則可以知人,察今則可以知古

(2)宋朝張先《木蘭花 》中云:“人意共憐花月滿,花好月圓人又散”。下列詩句與題詩所含哲理相近的是( )

A.月滿中秋夜,人人惜最明 B.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C.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D.年年今夜,月華如練,長是人千里

2.與藝術的整合:

“太極圖”是中華文化的瑰寶,它是由黑白兩個魚形紋組成的 圓形圖案,俗稱“陰陽圖”(見圖2),該圖看似簡單,卻包含著豐富的哲學意蘊。其內涵主要有( )

①一分為二的觀點 ②絕對同一的觀點

③矛盾雙方相互依存的觀點 ④矛盾雙方相互貫通的觀點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3.與數學的整合:

平面與圓錐面相截,截口的幾何特性隨平面與圓錐軸線的交角而變化。交角是直角時,截口是圓;稍變一點,圓變成了橢圓;再變,過了一個關鍵點,橢圓就變成了拋物線。截口的這種變化過程包含的哲理是( )

①事物發展的方向是前進的 ②整體與部分是辨證統一的

③事物的變化發展是從量變開始的 ④質量是量變的必然結果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 ③④

4.與歷史學科的整合:

孔子認為:“生死由命富貴在天。”孟子認為“萬物皆備于我。”這兩種觀點的主要區別在于:( )

A.前者強調客觀條件,后者強調主觀條件

B.前者否認意識的作用,后者夸大意識的作用

第4篇

馬克思曾說:“只有音樂,才能喚醒人的藝術感覺。”自古以來,文學與音樂就結下了不解之緣。但行于選修課教學之路,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偶獲零星新知,歡欣于形;偶有點滴新解,得意難禁;但更多情形是懷著一份衰頹和一知半解的情緒,橫亙于迷失與突圍之間。越是盤根錯節的問題,越要我們自己去找頭緒。沒有了自己的思想,就沒有自己的方向與目標。現就選修課上的具體做法,結合個人愚見,圍繞選修課教學表達一點淺見。

一、目標從隨意性到明確性

詩歌所特有的含蓄和意境,給我們帶來無窮的審美享受,同時也給教學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如何讓學生把握詩歌的感情意境,由文字感知上升到心靈的體味,與詩人產生感情上的共鳴,成為詩歌教學的一個難點。筆者曾經在教授《琵琶行》時,以方文山的《東風破》導入,它也成為我后來開展選修課的切入點。

“中國風”歌詞伴隨著“中國風”歌曲的發展不斷完善,在“中國風”歌曲形成的初始階段,歌詞大都直接采用古詩詞,例如王菲演唱的《但愿人長久》就是采用宋代詞人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作為歌詞,譜上具有中國古韻的曲。伴隨著“中國風”歌曲發展的日益成熟,才逐步形成了現在筆者所說的“中國風”歌詞,比如方文山的《東風破》,東風破的“破”可以理解為曲破,是指一種詞調,宋朝江浙一帶盛行這類琵琶曲,多填唱而演變為詞牌。“誰在用琵琶彈奏/一曲東風破/楓葉將故事染色/結局我看透”,雖然這句歌詞是用白話寫成,但是我們可以感覺到其中蘊含的古典味道,楓葉荻花秋瑟瑟,恍如隔世,重回公元816年前的秋天,與白樂天一起聆聽江上琵琶曲。從以上兩個例子我們可以看出,“中國風”歌詞的產生并不是瞬間迸發,它是以濃厚的中國古典文化作為背景依托,“中國風”歌詞的快速發展和形成源自于中國人內心深處的民族情結和對中國古典文化的繼承和發展。

在詩歌鑒賞中,我們有“詩眼”一說,能對整首詩歌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歌詞中也有“詞眼”。雁、柳、橋、樓 、窗、琴、月等意象廣泛出現在“中國風”歌詞中,修辭手法是此類歌詞中常見的寫作方式。筆者試圖給歌詞中的優美語句與巧妙寫法作注解,使學生能從歌詞中攝取技巧。

斯蒂芬在《高效率人的七大習慣》中指出:“為了更好地理解你的現在,為了使你的行動一直不偏離正確的方向,你必須明確意識到,你終究將歸何處。”這段話形象地闡述了目標的重要性,詩歌教學的難點與音樂的碰撞,讓我更加堅定了開展《“中國風”歌詞中的文字游戲》選修課的目標。

有了目標之后,關鍵還得解決教材。選修課的種種設置無論多好,若沒有好的教材,就難以取得好的效果。或許是對方文山的欣賞,因為他重新澆灌了文字重量,紡織出新的質地,建構了后現代新詞風。所以本課程結合方文山的《中國風――歌詞中的文字游戲》,輔以“中國風”歌曲,讓學生能夠在輕松自由的環境中感受歌詞的聲韻美、意境美,開闊視野,又能對“必修四”中的詩歌板塊做補充,提高對古代詩文的審美能力。

二、策略從單一化到多樣化

對選修課教學設計的一知半解,注定我在迷糊中敷衍著。有多少個課堂過程的糾結處,讓我發出“課堂前方就是一條死胡同”的感慨。因為我的課堂根本沒有按照我曾經設想的路子前進,取而代之的是“填鴨式”的灌輸,一學期的教學只是介紹了幾個意象,再也無其他。

新世紀什么落伍最可怕,當然是信息。知識更新的時間以往需要二十年左右,而今所需時間已是急劇縮短。在這個背景下,教師可以通過廣泛閱讀,并加以靈活運用,把這些思考與行動的智慧方法,悄然融為自己思想的一部分。許多封凍多日的問題,在各種資料和名家的啟蒙下,在與本校劉雪挺老師關于課題的交談中,終于有了一點點真實的“解凍”。窮則思變,我想改變是唯一的出路,首要任務是從我的課堂教學策略入手。

(一)“舊”詞“新”唱――喚醒生命意識,煥發人文之光

李海林老師指出:“語文教育要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要與社會實踐聯系在一起。……學生應該在這樣的背景下學習語文,體會語文的真諦。” 而選修課也應該這樣,據筆者了解,在中學古詩詞中,像譜了曲、歌者曾吟唱過的還有《孔雀東南飛》、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岳飛的《滿江紅》等,還有如瓊瑤改寫《詩經?蒹葭》的《在水一方》等。給出一首詞,如果沒有現成的,可以讓學生選擇與詩詞感情基調相近的音樂,將詩句填進去唱,學生還是蠻喜歡這樣的方式。顯然,正是由于教師尊重了學生的閱讀體驗與生活體驗,以單一的“聽歌詞”變為“唱歌詞”,才使課堂中的知識與情感煥發了動人的召喚力,以至于“主動”向學生走來,向學生靠近,又讓學生重溫詩詞歌賦。

(二)“舊”詞“新”說――注重審美鑒賞,點燃激情之火

劉真福老師指出,我國傳統的審美鑒賞有三塊基石:一是偏于情感評價,即以能否激起讀者情感波動或心靈震撼為判斷標準;二是引導文學也引導人超越昏暗現實和追名逐利的低下境界,讓人在文學中體驗對塵世超然的靜態關照;三是抓住文學形式要素關注文學的形式特點,分析形式是否和諧、完善,形象描繪是否鮮明、獨特。但是,不論以何種角度進行審美鑒賞,都能將人帶入美的境界,給人美的享受和美的啟迪。具體教學中,教師指導學生開展審美鑒賞活動必須注意以下兩點。

一是要關注歌詞本身,只有深入歌詞中,才能真正深層次地培養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二是要跳出歌詞對教學進行有效延伸,即不能拘泥于歌詞本身。“教學要將審美鑒賞適時地由歌詞引向更寬廣的世界,將音樂審美引向生活審美。為此,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

1.設計歌詞大填空,根據上下文語境填出此意象。

示例:你的淚光柔弱中帶傷/慘白的____(月)彎彎/勾住過往/夜太漫長凝結成了____(霜)/是誰在閣樓上冰冷地絕望/_____(雨)輕輕彈朱紅色的____(窗)/我一生在紙上被風吹亂……

2.音樂與文學相結合,具體與抽象的融合

再如在講到《東風破》時,為了使學生真正體會到音樂描寫的妙處,我將琵琶名曲引入課堂,通過音樂的旋律、節奏、力度等,將學生帶入情境之中,使其閉目沉思,心馳神往,再輔以白居易的《琵琶行》,分析、歸納《琵琶行》中音樂的描寫方法,并要求他們學以致用,將自己的感受表述出來,同時補充李賀的《李憑箜篌引》和《赤壁賦》,從而使音樂和詩歌教學有機地融合在一起。

顯然,學生正是因為關注了歌詞內容,才能體會到抒情主人公的美好情感,并插上想象的翅膀展開意象聯想,創造屬于學生的震撼。

(三)“舊”詞“新”寫――插上想象翅膀,開啟寫作之門

1.“舊”詞改寫為“中國風”的歌詞

選擇一首喜歡的古典詩歌,仿寫“中國風”歌詞,如果有能力的話還可將其唱出來。

2.“舊”詞改寫為文章

示例:聽屠洪剛的《孔雀東南飛》,讀《孔雀東南飛》的故事,用小提琴協助曲《梁祝》作為背景音樂,為課堂營造了一種“凄美”的氛圍,改寫成為小說。

具體教學中,有學生仿照著余光中的《聽聽那冷雨》去聽琵琶,去寫琵琶……我想在一片思潮涌動之下,也只有這樣的悸動之聲,才可以體會到學生那不為常人所知的純粹與感動。學生欣賞著動人的旋律,感受著字字珠璣,在歌詞的羽翼下展開寫作之旅。莫道今年春色盡,明年春色倍還人,雖然,我并未迎來開春的驕陽,但有久久渴求的那種觸動――對我而言,足可告慰。

三、過程從接受型到建構型

當然,理論與實踐之間往往有一定的落差,在教學中,我也一直在苦惱,基本上每次備課都十分用心,但事與愿違。很多時候,課堂除了破碎的悶響,常常聽不見回聲。40分鐘內,究竟該講多少、練多少,何處詳、何處略等等,有個度的問題。講得過簡過略不行,“滿堂灌”、“填鴨子”也不行。哲學家薩特曾形象地表述道:一片風景,如果沒有人去關照,它就失去了“見證”,因而將不可避免地停滯在“永恒的默默無聞狀態之中”。所以我們要關照學生。

阿基米德曾說:“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撬動地球。”學生亦是如此,每個學生,只是需要一個支點而已,這也就是課堂教學的火花所在。

示例一:“歌詞大填空”

_____(雨)輕輕彈朱紅色的____(窗)/我一生在紙上被風吹亂/夢在遠方化成一縷香/隨風飄散你的模樣/____()殘/滿地傷/你的笑容已泛黃……/花已向晚飄落了燦爛/凋謝的世道上命運不堪/____(愁)莫渡江/秋心拆兩半

“為何要用‘’?”學生通過已有的“圖式”建構新的“圖式”,強化了“”這一特殊意象。通過填空,學生不僅看到、聽到和讀到了符號的表層意義,而且透過這些符號把握到其后復雜的深邃意義。至此,欣賞者即我們的學生,反復地穿梭于符號表層直接信息與作品深邃意義之間,調動了想象力和豐富的情感體驗。

示例二:“歌詞大改寫”

以下這段是學生對《發如雪》改編的散文:

一彎清冷的月牙之下,褪去了葉子后的柳條隨風飄蕩,落下稀疏的倩影,一位嬌弱的女子倚靠在門旁,淚光點點,微微,畫出了一道猶如銀河般的銀白色的印記。慢慢地,慢慢地,女子抬起了頭,遙望著天,想要把這蒼白的星空望穿。已是落葉滿地的季節,秋風吹得屋內的油燈忽明忽滅,也許是思念過度,女子絲毫沒有感受到這凄風,她在思念著另一頭那位對月獨酌的少年……

――《最初的愛,最后的愛》節選

不難看出,上述學生呈現的是極有靈性和才華的文字。飽滿的情感又比較貼近詞意中的時空背景,而且詞意也被這位女生很好地消化到了這篇文章中了。學生借助文字,借助歌詞構建了一個感人的生活場面,在課堂上有了一吐為快的發言積極性。由原本老師一味地講解,變為學生自我的建構,并且通過選修課這一平臺將學生引向更寬廣的世界,更是將語文的審美引向生活的審美。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在线客服 发表咨询 加急见刊 文秘咨询 期刊咨询
主站蜘蛛池模板: 蒙自县| 勐海县| 江门市| 平罗县| 海淀区| 策勒县| 扬中市| 长汀县| 越西县| 博湖县| 东宁县| 屏南县| 两当县| 桓仁| 锦州市| 广昌县| 临沭县| 东乡县| 惠州市| 雅江县| 察雅县| 彝良县| 旺苍县| 津市市| 桂东县| 苍山县| 宁化县| 安达市| 五台县| 观塘区| 聂荣县| 枣阳市| 镇江市| 余庆县| 宜章县| 鄂托克旗| 饶阳县| 石柱| 启东市| 印江| 望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