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05 10:15:59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女性心理健康知識講座,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關鍵詞】 性健康; 中高職護生
The investigation of sexual health for vocational nursing students
ZHU Bixia
Nurse School of Sichuan Provincial People’s Hospital, Sichuan Chengdu 610072,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s: To understand the sexual health knowledge and the difference of the knowledge between different educational system for vocational nursing students. And to provide a basis for carrying out a sexual health education for the act of intervening. Methods: Using the self-designed questionnaire about sexual health knowledge by convenience sampling, taking the three different medical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as subjects of study, and using the anonymous way to write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Results: On sex physiological knowledge, the score is 4.41±1.64, on sex psychology, the score is 5.02±1.88, on sex ethics, the score is 6.84±1.82, on sex behavior and venereal disease, the score is 3.23±1.60, on contraceptive knowledge, the score is 4.55±1.59, the aggregate score of sexual knowledge is 24.05±5.11. There i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for the general understanding of the sexual knowledge for different educational system students (P=0.000). Conclusion: As vocational nursing students, their knowledge about sexual health is lacking, which can not meet the needs of future career. The school should attach importance to knowledge of sexual health education, and offer the courses.
【Key words】 Sexual health; Vocational probationer nurse
青春期是人體發育的關鍵時期,也是性生理和性心理發育的成熟時期[1],因此這一階段也是人生的重要時期。全球范圍內,有關青少年及相關問題研究日益增多,世界衛生組織呼吁各國加強對青少年生殖健康的研究和干預。許多針對青少年生殖健康的研究表明,現代青少年對性知識的關注度呈上升趨勢,但普遍存在性健康知識缺乏的問題[2]。而中高職護生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未來的職業是護理各種各樣的病人,并為病人提供健康知識,傳播健康理念。因此護生對性健康知識的了解不僅是自身認知的需要,更是未來職業發展的要求。為此我校申請了四川省衛生廳課題《中高職護生性教育課程設置研究》,為了解中高職護生性健康知識現狀,對三所衛生學校在校護生進行了抽樣調查,為課題研究和干預提供參考。
1 對象與方法
1.1 調查對象
采用方便抽樣,抽取四川省人民醫院護士學校、新都區衛生學校、成都職業技術學院的在校護生作為調查對象,所有對象都已完成護理專業相關課程學習,即將進入臨床實習。共發放問卷355份,收回問卷342份,有效問卷315份,有效率92.11%。
1.2 調查方法
采用自行設計的“中高職護生性健康調查問卷”,調查內容主要包括性生理、性心理、性倫理、與性病、避孕五大知識。
本問卷在廣泛查閱文獻基礎上,咨詢臨床和教學相關專家設計而成。預調查顯示問卷信度Cronbach’s alpha系數為0.847;折半信度為0.863;重測信度0.76。在知情同意情況下,問卷采用匿名自填法,在規定的時間統一填寫,統一收回,由研究人員逐項檢查,如有漏選及時糾正。
1.3 統計學方法
數據用Epidata3.0輸入,用SPSS統計軟件包進行數據分析。P
2 結 果
2.1 人口學資料
年齡階段分布:15歲以下占1人;15~20歲252人,占80.0%; 21~25歲62人,占19.6%.學制分布:三年制中專93人,占29.5%;三年制大專105人,占33.3%;五年制高職117人,占37.1%。性別分布:女生315人,占100%。
2.2 護生性健康知識總體知曉情況
在調查的315名護生中,對性心理和性倫理知識方面的問題回答正確率比較高,最大值為10分;與性病知識的知曉情況最差,最大值為8分;性生理和避孕知識的知曉情況相對居中,最大值為9分。具體結果見表1。
2.3 不同學制護生性健康知識知曉情況
不同學制護生在性生理、性心理、性倫理、避孕知識及性知識總分上,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4 不同學制性健康知識各維度兩兩比較情況
結果顯示三年制中專與五年制高職相比,在性生理、性心理、性倫理、避孕知識上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與建議
3.1 中高職護生性健康知識總體匱乏
調查發現,作為護理專業的中高職護生對基本的性健康知識了解不系統,不全面。得分相對較高的性倫理知識平均值為(6.84±1.82),性心理知識平均值為(5.02±1.88),這與我國幾千年的傳統文化和護生現階段的心理發展情況密切相關。護生大部分是女生,而本次調查女生占100%。中國傳統的男尊女卑,男主女從的思想在性觀念方面留下了深深的烙印[3]。反映到性倫理方面傳統的觀念要求女生要矜持、溫柔順從,否則就是“壞女孩”。而這一階段的護生年齡在16~22歲之間,身心都處在成長階段,對性的具有強烈的好奇心理,他們從報刊、雜志、宣傳冊、電視等渠道了解到一些很膚淺的關于性的知識,從而形成了他們現階段不成熟的性心理。例如:青年人渴望被異性青睞是正常的表現,望的產生無法避免,但可以控制。回答“是”的占53%,“否”的占18%,“不清楚”的占29%。說明護生還需要大大提高自己性心理知識,為正確了解系統的性知識做好心理保障。
護生與性病知識的知曉情況最差,得分為(3.23±1.60)。當代護生處于一個性信息相對開放的時代[4],外來文化與傳統文化的沖突十分強烈。然而在開放文化的影響下,雖然他們知道婚前會影響男女雙方的前途、名譽,“人流”對女性健康會造成很大危害。但有感情就可以有的觀點仍然為大多數護生認同,他們并不反對婚前。與性病知識密不可分,調查表明,護生對性病的種類和傳播途徑認識較清楚,而對擁抱、接吻是否會傳染性病的認識模糊不清。作為護理專業的學生,由于他們與醫學相關特殊性,學校更應讓他們全面系統的了解性健康知識,一方面通過系統的講解性生理性、性心理、性倫理的知識,使護生理智的對待身理和心理的的變化,另一方面為護生講授、性病及避孕方面的知識,使護生能夠真正掌握健康科學的性知識。
3.2 不同學制護生對性健康知識的知曉有差異
調查發現,不同學制護生對性健康了解情況有所不同。這與他們的學制、年齡、成長環境,主觀學習意愿等因素有關。學校應因材施教,根據學制對護生進行系統全面的性健康知識教育。
3.2.1 大力加強三年制中專護生的性健康知識教育 本研究三年制中專護生在性健康知識的了解上總體最差。他們是調查對象中學制最低、年齡最小的,都是初中畢業就到衛生學校學護理。在家時衣食住行有父母包辦,生活平靜安穩[5]。然而離開父母住在學校過集體生活,便暴露出他們在生活上、學習上自理能力的不足,有失落感,缺乏自信,從而導致他們主觀學習意愿不強。加之學生獲取性健康知識的渠道多樣,知識零散,對知識的正確與否沒有明確的判斷標準。學校應根據三年制護生的特點,努力開發學生身上存在的種種能力和自助潛力,提高學生積極的情緒智力。同時從三年制中專護生的專業要求上,多角度,多層面,生動形象地加強性健康知識教育,兩方面雙管齊下,使學生用積極的態度獲取必要的知識。
3.2.2 提高對五年制高職、三年制大專護生性健康知識教育 調查表明,五年制高職、三年制大專護生在對性健康知識的了解上較三年制中專護生好,但實際得分率仍未過半,對性健康知識的認知水平仍需提高;同時五年制高職與三年制大專護生在不同學制性健康知識各維度兩兩比較中除性倫理知識外,其它部分均無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五年制高職和三年制大專護生兩者對性健康知識的認知水平相當,可以作為同一相似對象討論。調查對象中,五年制高職和三年制大專護生年齡都在18~25歲之間,尚處于青春發育后期,生理發育接近成熟,性意識活躍。對戀愛、婚前有很高的接受度[6]。學生開放的和性態度背后,卻沒有足夠的性健康知識與之相結合,有資料顯示,大學生的幾乎與所有健康危害行為均呈正相關關系[7]。調查顯示,五年制高職和三年制大專護生在與性病、避孕知識的了解上較性生理、性心理和性倫理差。并且學生對知識的了解缺乏系統性、完整性。學??梢哉埾嚓P專家進行性健康知識講座,短時間高質量地讓學生了解性健康知識;可以自制實用型性健康小手冊,幫助學生了解性病、避孕等知識。
3.3 增加護生性教育課程設置
護理專業的學生是未來護理行業的主力軍,他們所了解的性健康知識不僅要滿足自身需求,還要滿足未來職業的要求。因此,開展中高職護生性健康教育,優化其性心理,引導其,提高其性健康水平是一項系統工程。在中高職護生中增加性教育課程設置,對學生全面、系統地了解性健康知識具有重要意義。這種性健康教育模式符合我國以人為本,人與社會和諧的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8]。并且積極的性健康教育模式也將是未來學校性健康教育發展的主導方向。
參考文獻
1、2李紅,周幸,丁永剛,等.重慶市郊縣高中生性知識現況及開展學校性教育態度的定性調查[J].中國計劃生育學雜志,2003,(3): 159-161.
3 羅映光,廖懷高.性倫理的嬗變與艾滋病傳播的互動[J].中國性科學,2003,18(5):14-17.
4 魏秀燕.石河子大學學生生殖健康知識與態度調查[J].中國學校衛生,2004,25(5):567-568.
5 胡曉東.中專衛校護理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與影響因素分析[J].安徽衛生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4,3(3):89-90.
6 羅純,鄧麗,周宗林.高職生生殖健康KAP調查分析[J].適用預防醫學,2010,17(1):64-66.
7 許俐,龔露霞.青少年生殖健康服務需求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06,21(1):95-96 .
關鍵詞:初中生;早戀;輔導策略
近年來,早戀已成為初中生的實際問題,由于初中生年齡偏小,正處在青春發育期,青春期是一個人由不成熟發展到成熟的關鍵時期,是一個充滿依賴性與獨立性、幼稚性與自覺性矛盾斗爭的復雜時期。她們大多天真、單純,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各種信息源源不斷地傳入,學生的視野更加開闊,思維更加活躍,思想也更加開放,這為現代教育提出了一個更新、更棘手的課題---早戀。初中生由于對戀愛缺乏正確的認識以及充分的心理準備,早戀中的波折往往成為心理問題的應激源,因此如何引導初中生正確對待早戀,預防心理問題的發生,是青春期教育的關鍵,分析初中生的戀愛心理特征,為開展學校健康教育工作,加強新時期初中生的素質教育和心理咨詢提供理論依據,同時也有助于我們采取相應的、有效的措施,解決好初中生“早戀”問題。
一、分析初中生早戀心理的成因
初中生早戀心理的成因,是自身因素、家庭和學校教育及社會環境影響等多方面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1.自身因素的影響
初中生身心正處于急劇發展變化之中,同時也處于尖銳矛盾期,在這個時期早戀往往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如:性生理和性心理的影響,現在生活富裕、營養好,加上吃了含有激素的食品或快餐,使如今的孩子普遍早熟?!靶约铀佻F象”是影響初中生早戀心理的“助推劑”。性成熟的前傾或性成熟的加速現象已成為事實,因為初中階段性心理方面是正值青少年的心理斷乳期,他們開始對異性產生興趣,他們既要表現自己,想引起別人的注意,又缺乏自控能力。加上外界的刺激的誘導,以及初中生道德觀念相對薄弱,隨著物質條件的改善、娛樂場所的增多,方便了初中生學習之余的單獨交往。如電話、電腦的普及,加上網吧等娛樂場所誘惑,擾亂了校園的平靜。
2.家庭教養方式不當
家庭教養方式是影響初中生早戀心理的“啟蒙讀物”。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家庭是孩子最主要的生活區,“影印作用”即是父母對孩子最初最深遠的影響,早戀與父母的教養方式有很大的關系。
(1)有部分家長對子女期望過高,只注重學業成績。平時在與家長交流過程中,筆者了解到相當一部分學生家長對子女的期望值過高,使子女出現過重的壓力,情感的失衡,促使他們希望有一個理解自己、安慰自己、能與之交談的知心朋友,而此時男性的果敢、剛毅與女性的溫柔、細膩的互補性使異性同學充當著這一角色的理想對象,引起了早戀。
(2)殘缺的家庭教育造成親子關系冷淡。很多父母由于工作忙忽視這個階段子女的需求,以及對孩子的教育;只拿錢去滿足孩子的要求,而往往這種孩子早熟,有錢就容易引起人的愛羨,并成為別有用心者利用的對象。有的父母自身人格有缺陷,或心理不健康,雙方情感不和諧,甚至父母離異、判刑的,這種孩子就得不到家庭溫暖容易尋求感情補償。
(3)受長期的封建觀念束縛而導致錯誤的家教方式:在家庭教育中往往把說成是低級下流的事,當孩子提及此事時,家長不是閉口不談就是大聲斥責,給增添了更多的神秘感,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反而引發了孩子“早戀”的心理。但當孩子有了“早戀”的行為時,家長不是耐心的去疏導,輕則嚴加制止,重則給予懲罰,甚至嚴厲禁止孩子正常的異往,至使孩子產生了逆反心理,用青少年研究專家孫云曉的話說,這叫“羅米歐與朱麗葉效應”,也就是說外界壓力越大,就越發誘發早戀。給正處于青春期的孩子極大的心理傷害,也增強了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
3.學校教育失衡
長期以來,學校過分強調學習成績,機械地要求學生學習、學習、再學習,卻漠視對他們進行青春期心理和性的健康教育。不僅如此,學校也無法提供更多的課外活動來調節他們內在情感的需要,造成他們旺盛的精力無法得到及時轉移。于是,一次美麗的邂逅、一聲溫馨的招呼、一首動聽的好歌,都能撩動他們蠢蠢欲動的心弦,少男少女們發生“早戀”,也就不足為奇了。
4.社會大眾傳媒的沖擊
社會環境是影響初中生早戀心理的決定因素。大眾傳媒沖擊著初中生的心靈,現在的電影、電視劇,大多以談情說愛為內容,如:婚外戀、第三者等,對于電視伴隨其成長的這代初中生來說,他們模仿力很強,再加上社會對學生早戀的渲染,描寫學生早戀的作品、影視節目紛紛出臺,對早戀起到一種推波助瀾的作用。于是,熒屏中的“調味品”成了早戀的“催化劑”;還有社會上不良書報雜志、低級趣味的影視錄像等使青少年誤入歧途;黃色網站污染和刺激初中生純潔的心靈,對初中生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所以說文化傳媒是影響初中生早戀的主要途徑。這些書籍、報刊、網絡通訊的性質、品位、內容、導向,直接關系到初中生早戀的心理健康。
二、初中生早戀問題的輔導策略
有學者提出早戀現象既屬于情感教育范疇,又屬于人際關系指導和性心理教育的范疇。對此,針對目前初中生早戀原因的調查分析,筆者提出了三條輔導策略,分別是學校、班主任以及家長的輔導對策。
1、學校方面的輔導對策
學校是學生學習活動的中心場所,學生的大部分時間都在學校里,學校環境的好壞對他們的影響非同小可。因此,一個有良好的校風、學風和班風的學校對學生來說是至關重要的。為此,學校對預防學生早戀問題應做到以下幾點:
(1)學校要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性生理、性心理的青春期衛生教育
讓學生明白“早戀”對處于求學階段的他們有一定的危害,如:分析一些因“早戀”而誤入歧途的案例供學生參考;定期對學生進行“早戀”的危害性的主題教育等。通過教育,使學生正確認識自我、接納自我、發展自我、完善自我,處理好與異性之間的關系。
(2)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
初中生正處于成長發育高峰,喜愛活動,精力充沛。學校應組織他們開展各種文體活動,開設第二課堂興趣小組,設法把初中生的興奮中心和充沛的精力集中到學習和集體活動中去,有意識地轉移對異性的過分關注。要讓學生具有分辨真善美、假惡丑的能力,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雖說我們不能回避傳媒的沖擊,但可以組織學生對熱門話題進行討論或組織辯論賽。目的是要凈化初中生成長的環境,杜絕不健康書刊流入學校。
(3)開設心理咨詢門診
有計劃地進行青春期性知識、性道德教育,解決學生的諸多煩惱。學校應布置青春期教育展室,定時對學生開放;定期邀請醫學專家為學生講解有關性知識,讓學生正確認識性的有關問題,打破神秘感和好奇心;避免外界各種不良因素的刺激和影響,使他們在男女交往中自尊、自愛的道德品質。
(4)開展多方位心理宣傳
學校開設心理健康知識講座,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周;編輯心理小報和心理健康知識宣傳櫥窗;利用網絡優勢,開設網上心理宣傳;學校廣播室應開設心理健康專題節目;向家長和社區分發心理健康小冊,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宣傳。
(5)齊抓共管啟蒙教育、加強與家庭和社會的聯系
針對初中生“早戀”不愿讓家長知道的普遍心理,學??赏ㄟ^“家長學?!毕蚣议L宣講青春期發育以及青少年身心衛生的有關知識,爭取家長的配合;對于家長的文化水平的差異,作為學校要適時指導家庭教育,建立家校信息平臺,開辦青春期性知識家長講座,提高家長素質,讓家長了解孩子的生理、心理變化及需求,及時與孩子溝通和交流,并協助學校和教師做好孩子的工作,抓住最佳的教育時機。同時,增強學生家庭的責任感,學會正確處理問題,懂得約束自己、控制自己的行為。另外,還可請醫學專家、心理咨詢專家、學者等對教師進行專門培訓,使教師給學生以必要的指導。通過學校、教師和家長相互協作,從認知、情感、實踐三個方面進行正確而又全面的愛情啟蒙教育,讓學生真正懂得什么是愛情,如何處理感情,為什么“準備愛情”等,設立一種理想的人格化的目標,去引導學生追求人的完美化,樹立學生崇高的愛情觀念,使心理與生理發育同步。
2、班主任的輔導策略
班主任要十分重視青春期學生的教育,要掌握教育的主動權,把工作做在前面。通過多樣、生動活潑的活動,把學生的精力吸引到學習中去。一旦發現學生早戀要及時找他(她)個別談心,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正如有學者說“教育本是腦力活,巧用情智才成功”。
(1)要采取正面說理.啟發誘導的方法,指出早戀的危害。教育學生學會宣泄和轉移。所謂宣泄,就是把自己的苦惱告訴自己最信賴的人,一吐為快,或把火發在日記上,以此來減輕心理壓力。所謂轉移,就是要充實自己的生活,多關心點國家大事,多參加集體活動,把自己放到集體當中去交更多的朋友,使生活變得豐富多彩,把主要精力集中到學習上。最好采取類比的方法,“興發于此,意歸于彼”,讓學生主動把早戀心理轉移、升華到學習等健康活動中去。
(2)對于墜入愛河較深的學生,要恩威并用,多關心他們的學習、生活,用支持療法給予適當的理解,同時要以校規校紀、道德、法律不允許,經濟不能自立相警告,特別指出這樣下去往往會失身或失足,造成終身遺憾。
(3)要及時與家長取得聯系,相互配合,要勸告家長不要傷害孩子的自尊心,不要采取打罵等過激行為。談話之后,要注意觀察,給學生思考判斷、決策分手與否的時間,準備下次該怎么談,不要急于求成去解決問題。
另外,班主任做具體工作時,男女生應該區別對待。如女生的心理復雜,更為敏感,需要細心引導。而男生則更需要老師能像朋友一樣以誠相待,以心相交。要從學生的角度去看待他們的各種言行和情感。教師和家長應使學生理解:他們之所以要對早戀學生進行教育,絕非由于視早戀為罪惡,而是出于對學生的關心。要平等地與學生進行推心置腹的交談,讓學生體會教師和家長是理解、關心和愛護他們的,是為他們未來的生活和幸福著想的。
3、家長的輔導策略
作為家長要以疏導的方式解決這種問題,尊重青少年的感情,不要以家長的標準來要求孩子。處于青春期的孩子,從心理學角度來說早戀對青少年是正常的,家長不必把它看成大逆不道的滔天大罪。高壓會帶來嚴重后果,家長不妨從以下四個方面來對早戀子女進行疏導。
(1)尊重子女。如果家長們能尊重子女,珍視他們的感情,并和他們一起審視這種感情,共同探討初中生戀愛值不值,這樣會比強制干涉的效果好。
(2)換位思考。如果家長能進行換位思考,能站在他們的立場上,用他們的觀點和思路去分析面臨的情境,會發現家長也有他們不足的地方。
(3)民主家教。做父母的一定要采取民主的教育方式,這樣家長就能知道他們真實的想法。而且這對于培養孩子開朗的個性和創造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4)科學指導??梢詮乃麄兊慕嵌瘸霭l和孩子心平氣和地談一次,看看談戀愛對學習是否有影響,讓孩子權衡一下學習和談戀愛哪個重要,但最好不要直接干預,應該給他們一個自己選擇的機會。
有研究表明,青春期戀愛是影響青春期學生心理健康的主要生活事件。學校要開展性教育和心理咨詢,引導她們正確處理、調節和控制自己的生理欲望和心態,提高心理適應能力,使之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學習上,提高各方面素質。及時幫助初中生排除青春期困惑,對預防因青春期困惑引起的精神疾病,避免不幸事件發生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建議學校把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作為當務之急;建議班主任要注重對學生的青春期教育;建議家長要與孩子多溝通,協調親子關系,去理解子女的心理需求;建議初中生積極參加有益的集體活動,豐富自己的課余生活,開拓交友范圍。學會自尊和尊重別人,有益于文明態度的形成和珍惜兩性同學間的友情,正確認識自身身體變化,建立正確的異往途徑。
參考文獻:
[1]董萍華.初中生早戀問題的調查與思考.淮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5.02
[2]滿潔.淺談中學生早戀的原因及對策.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06.01
[3]李力紅.青少年心理學(M),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74頁
[4]洪嘉禾著.性的教育(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10月第1版第214頁
[5]李丹編著.學校心理衛生學(M),廣西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164頁
[6]彭建飛,馮周卓主編.班主任心育藝術(M),湖南人民出版社,第三版2004.
[7]熊川武,江玲著.理解教育論(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5.4
摘 要:目前應用心理學專業實踐教學主要由實驗、實習及畢業設計三個部分組成,不能滿足現代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文章從實踐教學的特點出發,依據應用心理學專業培養目標,以“心理咨詢與治療”課程為例,以學生適應社會的需求為宗旨,探索應用心理學專業在實踐教學方面的特色,培養綜合性與應用型人才。
關鍵詞:應用心理學;實踐教學;心理咨詢與治療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4107(2017)04-0089-02
目前,應用心理學專業的實踐教學主要集中在實驗課、實習以及畢業設計三個方面。實驗以普通心理學、實驗心理學、認知心理學為核心進行基礎實驗、驗證性實驗,忽視綜合性實驗以及應用性實驗;實習主要以見習為主,將原有的抽象的理論描述上升為實物的見證,W
生沒有親身實踐,缺乏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畢業設計是學生親身實踐的一個環節,很多學生應用實驗室進行實驗,抽取被試進行個案研究與群體研究或發放問卷進行實證研究。事實證明,僅靠畢業設計一項實踐活動,很難達到應用心理學專業培養目標,學生在就業中更加凸顯其實踐技能的欠缺?!?1世紀心理學走向和人才培養”的調查發現,40%的專家認為心理學專業本科畢業生的專業訓練狀況不達標,“缺乏實踐,缺乏處理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是當前心理學專業教學中存在的一個主要問題,直接影響學生的素質與質量。學生步入社會也驗證了專業課程設置與社會需求銜接之不足的問題。理論知識講授灌輸痕跡明顯?;诋厴I生的反饋及現代社會對人才培養的要求,在實踐教學方面,我們探索多途徑、多渠道培養應用心理學專業復合型人才。如課堂教學演練、社會實踐服務與服務社會等相結合,力圖構建課堂教學、實踐教學多維一體的人才培養模式。
一、實踐教學在應用心理學專業中的定位
(一)應用心理學的實踐教學
應用心理學的實踐教學主要體現其應用性,是圍繞專業培養目標進行的、學生親身體驗的一系列實踐活動[1]。它既包括使學生在理論基礎上為進一步認識、探索自然規律,掌握科學知識而開展的基礎實驗、演示實驗、驗證性實驗,也包括為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創新能力而開展的設計性、綜合性實驗,還包括學生以學以致用、走向社會為宗旨的社會實踐活動(也稱實習)以及綜合應用所學專業知識而進行的畢業設計。
應用心理學專業培養目標應與現代社會的人類生活發展需要有機結合,充分體現其實踐性、綜合性以及應用性。注重“寬基礎、巧創新、強應用”,培養社會急需的具有實踐動手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應用型人才。依據這一培養目標,形成以“實驗教學為基礎,課程與專業實習為補充,校外見習為延伸,畢業實習與設計為重點”的系統化的實踐教學總體框架。
(二)實踐教學在應用心理學專業的地位
應用心理學專業的培養目標是以目前社會對心理學人才的需求為指導,培養為社區、企業、學校、司法等部門從事心理咨詢與治療、心理衛生、心理素養維護等應用型、創新型高級專門人才。實驗教學在心理學專業課程體系設置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應用心理學的學科性質決定其應用性的不可或缺性,是應用心理學專業人才素質的首要特征。學生在掌握寬厚的理論基礎知識下,更要注重實踐能力的培養,
在實踐體系課程設置中,要充分體現社會對該專業人才需求的前瞻性。調查表明,應用心理學專業的畢業生在應用技能方面出現“瓶頸”現象。其實踐能力的殘缺制約著其服務社會的水平,嚴重影響學生的就業、成才與發展。因此,加強應用心理學專業本科生實踐能力特色的探索,在市場就業競爭中彰顯實力,也是應用心理學專業本身得以強勁發展的根基。
二、應用心理學實踐教學特色探索
目前,心理學實驗摒棄原有的心理學教學實驗中以演示性實驗和驗證性實驗為主,忽視綜合性、設計性與應用性實驗的方式,增加了綜合性、設計性實驗。以“心理咨詢與治療”課程為例,學生用一學年的時間學習這門課,理論學了很多,但依然不能獨立接待來訪者,開展心理咨詢工作。如何減少這類現象的發生?自2006年起,我們著手實踐教學的整體框架的研究,致力于專業特色的探索,努力開展實踐教學,使學生在校期間將所學的理論知識豐富完善,通過不斷地實踐、模擬、演練完善自身的操作水平,為做一名稱職的職業心理工作人員,構建和諧的社會奠定理論與實踐依據。
(一)課堂教學
以實踐教學理念推動理論課程教師進行課程設計。將授課班級學生分成小組,每小組三個人,一名作為求助者、一名作為心理咨詢師、一名作為觀察者進行案例演練,每次演練時三人角色可以互換;將課堂教學時間分為三份,用一份的時間做學生案例演練、觀察點評,兩份的時間做教師理論講授,每次下課前給學生留案例演練內容,學生可以利用課余時間進行討論、收集資料、預演。案例演練內容需要應用上一次課堂理論,既豐富了課堂理論,使理論更好地被學生吸收、消化、理解,同時使學生明晰所學理論的應用價值與應用技術、技巧,有
效地將理論與實際演練相結合,提高演練效果。演練結束后,小組成員互相交流談感想,教師點評、督導。
(二)實驗教學
將實驗教學從理論教學體系中剝離,形成獨立的實驗教學課程體系。有獨立的實驗教學大綱、編制專業的實驗教材,將實驗考核成績納入學生的學業成績中。教師指導學生撰寫《實驗指導手冊》,學生親身體會每一個實驗項目,依據自己的實驗項目對操作程序、注意事項、操作技巧等要素進行描述,指導手冊有助于豐富實驗內容,進一步完善實驗過程,并且可以為下一年級的學生提供可借鑒性理論與操作參考。該課程體系可增強學生實驗教學的主體意識,提升學生的探究、合作與創新能力,使他們熟練掌握實驗操作技能。
實踐中,將咨詢關系的建立、系統脫敏、認知治療、內觀療法、沙盤療法等融進課程體系中。學生運用模擬咨詢臺,真正體會咨詢的場景。授課教師、實驗教師或實驗助手可以在實驗室小組之間走動,既便于個別指導,又有效節省重復實驗所需時間。實驗全部過程采用多媒體錄像,學生可以針對疑難問題和診斷難點或咨詢技巧反復播放錄像,尋找問題解決的切入點。同時,教師也可以將好的實驗項目作為樣板,播放給下一屆學生。教師督導、案例研討、學生重復播放,細細品味,使自己的心理咨詢與治療技術更上一層樓。
(三)實踐教學
課堂演練與實驗教學演練與現實的實際還存在一定的差距。學生還需走出去,進行校外實踐教學,深入社會心理咨詢機構、兄弟學校、精神衛生醫院等。如同理論教學一樣,每天安排具體實習內容,制訂科學的、有效的實習計劃,安排實習任務,制定實習考核標準,如撰寫相應篇幅的咨詢手記,初診接待幾位求助者,走上v臺開展心理健康知識講座以及走進中小學生群體進行團隊輔導等,使學生的校外實習真正發揮其效用。在原有的理論與實驗教學基礎上使其實踐能力再上一個新臺階。提高學生的實際實踐能力, 使學生不再成為實習機構的負擔,能夠真正將實習機構當作社會的一角,為實習機構提供人力援助,實現學生、實習機構雙向共贏結局[2]。
(四)社會服務
以學生為主體,依托“心理咨詢與治療”實驗課程,提高實驗室的社會利用價值,定期對社會公眾開放。如六一兒童節為小朋友進行心理測評、生命教育宣講;教師節為心理健康高危人群開展減壓宣傳、為中高考學生進行考試焦慮調適、為殘疾人朋友服務以及為邊遠地區進行心理支教等。將實驗設計、實驗功能應用于社會,同時使實驗儀器設備得到充分的利用,提升實驗室儀器設備的利用率。合理整合資源,發揮專業特色,為社會服務,既鍛煉培養了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同時也為社會提供專業援助,學生在社會服務過程中不斷成長。這為構建和諧社會、民眾平和穩定的心態提供保障。
效仿國外一些高校的做法,使學生利用空余時間去為社會服務100―200個學時,在服務這段時間,可以使學生的理論充分應用于實踐,使他們真正體會應用于社會、服務于社會的感受。將高校學科發展與建設同社會服務發展融為一體,滿足社會發展對當代大學生自身能力的要求。
也可以同企業以及中小學等合作,為他們提供專業的心理援助。企業員工心理援助、中小學生考試焦慮調適、職業壓力緩適,員工婚姻家庭、子女關系協調等。這些都是在“心理咨詢與治療”課程實驗中體現的項目,都可以走向社會,為社會服務,與企事業單位簽訂長期的合作項目,提升實驗室的社會價值。將心理實驗同社會緊密結合,使其科研成果來源于社會、服務于社會。
(五)形成課程群
以“心理咨詢與治療”課程為核心,構建應用心理學課程群框架。將人格心理學、健康與變態心理學、發展心理學、生理心理學、臨床心理學、學校心理衛生學、女性心理學、性心理學以及特殊群體心理學等課程融入課程體系。面向全體學生,課程群教師全員參與,全過程、全方位推進整體化實踐教學模式,形成專業化的合作平
臺,為實踐教學服務。
三、結語
實踐教學是高等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應用心理學專業人才培養規劃中不可或缺的環節。實踐證明,實踐教學在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意識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方面凸顯出不可替代的作用。
培養大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基于課內與課外的緊密結合、校內與校外的相互配合,以實踐教學推動教師理論課程的講授與課堂教學設計,提升專業特色,促進學生專業知識的學習,培養學生既有寬厚的理論基礎知識,又有較強的實踐能力[3]。
參考文獻:
[1]吳國英.高校人文社科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M].北
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12.
[2]沈國方.對心理學實驗教學模式的再研究[J].心理科學,
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