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足球訓練方案

足球訓練方案

時間:2023-06-05 09:58:08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足球訓練方案,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足球訓練方案

第1篇

在生活中我們不難發現。有些孩子會用一些動作來引起人們的注意,甚至自娛自樂,家長也許感到納悶。孩子從哪兒學了這么多運動項目或者說滑稽動作。其實,從孩子的運動心理來看,在這個年齡段里的孩子,他們大部分時間都在探索和練習運動技能。所以說。這一階段對于培養孩子的運動能力尤為重要,這里所說的運動能力主要是指動作模仿能力和身體平衡能力。

動作模仿能力是許多動作能力的基礎,比如:體操、舞蹈、踢足球等都需要動作模仿和訓練。孩子往往通過自己的觀察去學做一些動作,一方面有好奇心。另一方面也是幼兒動作發展的一個過程。這時候我們就會發現,孩子有些動作很笨拙。其實這些都是孩子不自覺地學來的,盡管孩子做得不完善,或者做得“四不像”,家長大可不必著急,因為孩子理解力的局限和感知的影響,還不可能達到準確到位,這就需要我們加以訓練和培養。事實證明,身體協調好的人常常能在發生意外或物理環境不佳的情況下順利自救,所以說,身體協調能力是一種自我保護的基本能力。下面介紹幾種訓練孩子運動的游戲。

訓練方案1:踩靶子

目的:發展幼兒的平衡能力,鍛煉其反應能力。

環境:戶外或寬敞的廳室。

材料:用塑料紙或結實的厚紙做一直徑約25厘米的靶子,可在靶子上畫上大灰狼、狐貍等,然后穿上繩子。

方法:大人拉著穿上線繩的靶子在地上拖著走或跑,孩子邊追邊用腳踩。也可以讓孩子拖靶子。大人追,踩著靶子為勝。注意最好不要在有物品較多的房間里進行,以免孩子因為搶踩靶子而碰到物品或者受到傷害。再就是家長拉繩子的速度不要太快,孩子追不上也就失去了興趣。

訓練方案2:鉆山洞

目的:讓幼兒練習彎腰,鉆過障礙物,鍛煉身體協謂性和靈活性。

環境:鋪有地板或有地毯的室內。

材料:木板凳、椅子等家具,床單、桌布等物品。

方法:將兩把椅子并排起來,上面搭上床單或者桌布做成一個“山洞”,然后讓孩子扮演小貓等,鉆過“山洞”,回家或者取物品。注意“山洞”盡量寬敞一些。讓孩子首先來去自由,隨后再根據孩子的能力情況,擴大或者縮小空間。

訓練方案3:小推車

目的:鍛煉幼兒手臂、腹、背及腿的大肌肉,增強身體活動能力。

第2篇

臺風“菲特”把杭州城變成了“東方威尼斯”,地勢較低的城西直接上演“水漫金山”,而位于余杭中泰鄉的綠城訓練基地更是未能幸免于難――整個基地成為一個巨大的“游泳池”!

據了解,這兩天綠城基地已經完全“淪陷”,球場上積水最深淹到膝蓋處。原本安排的室外訓練也無法正常進行了。據悉,俱樂部方面已經準備了室內訓練方案,但這只是下下之策。門將顧超坦言,室內訓練肯定達不到在室外的效果。“我現在只想能夠盡快順利歸隊,然后提前幫助球隊保級成功,這個節骨眼上不能有任何松懈。”

恒大亞冠決賽門票15日開賣

11月9日的亞冠決賽主場比賽球票銷售計劃尚未公布,廣州城已經掀起搶票熱潮。據了解,亞冠決賽球票將于10月15日開賣,具體方案則在13日公布。

恒大俱樂部表示,為做好本場比賽票務工作,俱樂部現正廣泛征集意見并進行報批工作,計劃于10月13日正式對外公布亞冠決賽球票銷售方案,并于10月15日正式發售本場比賽球票。

據了解,恒大俱樂部在小范圍內召開聽證會,決賽門票初步方案是500元、800元、1200元、1500元、1800元、2000元。

中超峰會足協嚴查默契球

近日,中超聯賽理事會在濟南召開中超總經理座談會,除了共同商討2014年中超聯賽規劃及增加精英梯隊比賽之外,還有一項重要內容就是在最后三輪聯賽開始之前,足協要再次給各俱樂部敲響警鐘,由于今年保級競爭同樣激烈,足協明確要求,一旦出現有默契球的嫌疑跡象,一定嚴查不怠,而且要從重處罰。

本次座談會由山東魯能足球俱樂部具體承辦,中國足協領導及執行局負責人、各中超俱樂部負責人,山東足協負責人、理事會部分專家執委參加。會議內容總共有五項:一、通報2014中超聯賽日歷安排草案;二、討論2014中超聯賽規程修改建議;三、討論2014精英梯隊聯賽規程及有關安排計劃;四、聽取各俱樂部對中超聯賽組織管理工作的建議;五、對2013中超聯賽最后階段比賽提出要求。

在這五項工作之中,其中前三項內容的方案此前已經基本落實,這一次只不過再次進行聽取各俱樂部意見,進行最后的補充與完善,然后將在2014年初正式對外推出。第四項主要還是傾聽俱樂部的意見,進一步完善聯賽的組織管理工作。相對而言第五項內容則是本次會議的重點。由于聯賽進入最后三輪,為了保證比賽的公平,足協也將在本次會議重點提出要求。對所有球隊敲響警鐘,要求最后三輪比賽必須全力以赴,無論是提前鎖定冠亞軍的恒大、魯能,還是其他保級基本無憂的泰達、上港、阿爾濱等隊,都絕不能有任何放松,如果出現媒體或球迷對比賽真實性的質疑,足協一定會嚴查到底。

第3篇

“冷空氣南下,預計今明兩天,杭城氣溫將大幅度下降……”天氣預報傳達著季節輪換的信息,冬天的腳步越走越近。媽媽們開始急切地為寶貝添置棉衣。準備讓寶寶在溫室里過冬嗎?No1小爸們舉手反對。天公放晴的時候,也該讓寶貝出門活動活動筋骨。健康的生活,離不開體育運動。這是今天參加挑戰的小爸們共同的心聲,他們將為大家展現親子運動的快樂時光。巧合的是,三對家庭都選擇了與球有關的運動,且看小爸們如何與寶貝玩轉球技。

1 號挑戰家庭 爸爸:袁法華 寶寶:袁耿瑋3周歲 運動項目:羽毛球

統一的白色刊血,黑色運動褲,手執球拍,精神抖擻。袁法華和寶寶確是有備而來。這備的還不止是裝備,更重要的是經驗。“在家也玩過羽毛球,剛開始陌生,現在練了幾回,有點球感了。”原來,父子二人還不是首次PK啊。

盡管是對戰,小爸袁法華不忘自己還是兒子的“教練”,開賽前,還是要作一番指導。比如,發球的姿勢,接球的角度等,小耿瑋聽得很認真。

開球了。為了讓寶貝有個適應的過程,小爸先發球吧。“注意嘍!”小爸提醒兒子集中注意力,只見小家伙揮拍過肩,跨下馬步,真是“初生牛犢不畏虎”! 瞧這架勢,是否想給小爸一個下馬威狠狠地扣上一球?

球被小爸的球拍輕輕彈出,寶寶揮動球拍預接球,不過眼力還是差了那么點。“沒關系,再來一次。”小爸鼓勵著。這回輪寶寶發球了吧。小家伙嘗試著想模仿爸爸用球拍發球,怎料球的落地速度比寶寶揮拍的速度還快,手眼有點不協調了。所以說,這技術還是講究熟能生巧的。

短短幾分中的友誼賽,小耿瑋和爸爸更多的是忙活于撿球、發球,雖然還未嘗到對抗的激烈,但這足以讓父子二人忙得不亦樂平。

2號挑戰家庭 爸爸:金暉寶寶:金裕濠18個月 運動項目:足球

鑒于寶貝年齡還小,選擇什么樣的運動項目,小爸也著實費了番腦筋。原本想和寶寶一起跳繩,豈料小家伙對于繩子毫無興趣,忙不迭地就想加入一旁玩球的行列。知子莫若父,小爸豈能不知寶寶的“用意”呀,得!那就換個球玩玩吧!

看著小爸手里捧著的彩色足球,寶寶終于不再“左顧右盼”了。別說這球的顏色好看,光是個頭也比別人的大,我們的寶貝能不心動嗎?

終于把小家伙的注意力吸引過來,那么接下來,就讓小爸給你一展球技吧。為了讓寶寶明白足球的玩法,小爸親身示范,做了一個踢球的動作。“足球就是這樣用腳踢的。看到了嗎?”看到了!不過一一不明白!瞧小寶貝抱起球就跑的歡快勁,小爸的解說徹底宣告失敗。眾目睽睽之下,多沒面子呀。為了“面子”問題,小爸決定再接再厲。先自個兒用腳把球踢動,然后引導寶貝也加入到游戲中來。慢慢地,小家伙略有所悟,開始享受游戲的快樂。雖然小腿的勁道還不足,但總算沒再“犯規”,可喜可賀啊!

3 號挑戰家庭 爸爸:湯偉明 寶寶:湯俊翊3周歲 動動項目:乒乓球

第4篇

關鍵詞:籃球訓練;籃球教學;籃球意識;基本功

籃球運動能培養人的機智、靈敏、速度、力量、耐力和在復雜多變的情況下辨清態勢、做出抉擇的能力。籃球比賽是一項集體對抗性質的競技項目,也是趣味性的項目,中學生熱愛籃球運動,這對籃球訓練是個優勢。但是籃球的身體素質訓練是比較辛苦的,中學生意志比較薄弱,往往一開始非常積極,但練一段時間后就熱情減退。籃球技術水平的鞏固提高依賴于學生對籃球運動的興趣和基本功,而在基本功的練習當中,若其具有較強的趣味性、實用性,也會吸引學生對籃球運動的興趣。本文以培養籃球興趣為導向,提出了一套重視籃球規則、增強籃球意識、提高籃球基本功訓練的教學改革方案。

一、籃球競賽規則

目前,中學體育教師往往只注重學生的籃球基本知識及技戰術的訓練,而忽視了籃球規則的重要性。注重籃球規則的學習可以使學生深刻理解籃球運動的魅力,從而打下扎實的籃球基礎。講解籃球規則可以在訓練過程中針對學生出現的問題進行,也可以通過教學比賽來完成。

二、籃球意識的培養

1.意識培養

意識比技術更重要。技術不會,可以學會;但意識不強,則很難改變。培養和提高運動員的意識應該是全面的、系統的,應把它放在與技術、戰術訓練同等重要的位置上。

2.觀察能力的培養

觀察能力是形成籃球意識的前提,是形成正確籃球意識的條件。有些運動員“意識”不強,往往表現在臨場情況不明,頭腦不清,場上運動盲目,致使本人和全隊技術、戰術的運用受到限制。

三、籃球訓練的原則

身體素質是籃球訓練的基礎,這是大家非常清楚的。但是怎樣提高身體素質呢?筆者認為應該遵循以下原則。

1.與技術訓練相結合的原則

身體素質與籃球訓練是相輔相成的,身體素質好,技術提高快,同時在技術訓練時也可以滲透身體素質的內容。比如在進行傳球練習時,可以利用長傳快攻,從而達到提高速度的目的。

2.訓練內容多樣性和趣味性的原則

由于身體訓練比較辛苦,中學生意志力比較弱,為了使身體訓練更具有吸引力,使學生練習更積極,就必須使訓練的內容更多,趣味性更強。比如為了提高力量,可以開展背人游戲,可以利用跳繩,也可以蹲杠鈴;為了提高彈跳力可以利用摸籃板、蛙跳、跳欄架、跳臺階等方法。

四、籃球基本技術的訓練

1.對運球的訓練

運球在比賽中是非常重要的技術環節,在快速推進進攻、帶球擺脫防守、上籃得分時,都需要較好的運球技術。可以說,一個球隊如果在比賽中不會帶球、控制球,那么這支球隊肯定會輸球。正是由于運球是籃球進攻戰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因而在訓練中應該安排大量的運球練習,包括體側運球、運球急起急停、體前換手變向運球、“之”字型以及繞“8”字型運球,因為這些動作在比賽中都是經常使用到的技術動作。在此基礎上,應加強對抗性的運球練習,就是運球時有人防守。練習可多采用比賽式,比如規定時間內,防守的人要能斷球。這樣既提高了隊員的訓練積極性和對抗性,又可以使隊員在練習中逐步提高球性,達到訓練目的。

2.對傳、接球的訓練

傳、接球和運球一樣,是籃球競賽中運用最多的技術,它是進攻隊員在場上相互聯系和組織進攻的紐帶,是實現戰術配合的具體手段,是比賽中運用最多的基本技術。傳、接球技術的好壞直接影響進攻戰術配合質量和進攻命中率,它也能直接反映一個球隊的整體水平,因此對傳接球的訓練不能忽視。在訓練中除了基本的傳球技術動作訓練外,應該在傳球的時間、速度、飛行路線、落點、接球的手法和傳球隱蔽性上下功夫。在訓練時多采取高速、高強度訓練方法,使運動員能盡快適應比賽節奏,成為比賽型的運動員。同時,在訓練中為了保持訓練的積極性,要采用一些內容新穎、生動活潑的傳球游戲,使學生在愉悅中訓練。

五、教學改革取得的成績

以上各方面的教學改革,效果顯著。本校初三階段籃球、足球、游泳等課程采用選修制,學生可根據興趣選修相應課程。調查對比發現:選修籃球的學生比例逐漸增加,成為最大的學生選修課程,學生學習興趣逐步提高;男同學的身高從2009年到2011年一年內平均增長了3.6cm、4.5cm和5.1cm,女同學身高平均增長了1.1cm、1.3cm和1.7cm,可見學生身高增長率逐年增加,身體素質進一步增強。

本文提出了一種結合學生身體生長發育、以學生興趣為導向、重視基本功訓練的一套籃球課教學改革方案。該方案有效提高了籃球教學的教學質量和學生的身體素質。

參考文獻:

[1]陳章云.籃球意識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1996,(03).

第5篇

“三從一大”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理論形成階段:20世紀60年代,借鑒大松博文中的訓練精華,學習郭興福教學法,我國體育界總結出了“從實戰需要出發,從難、從嚴,大運動量訓練”的“三從一大”訓練原則.這一原則在當今一些競技體育領域仍然發揮著作用.為許多競技體育項目的崛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第二個階段是“三從一大”訓練原則重新審視階段:本階段的特點是,在原來的基礎上對“三從一大”訓練原則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重視教學與訓練的質量和效率,注重高標準教學與訓練的細節管理,能吃苦,敢拼搏的精神得到延續,結合實際,勇于創新得到充分體現,根據項目特點,從實戰出發,科學合理的調整教學與訓練的負荷結構.對教學訓練過程各環節要素進行系統的規劃.本文主要以“三從一大”訓練原則的第二個階段為抓手,結合校園足球教學訓練實際情況進行客觀分析.

2校園足球實施“三從一大”訓練原則的理論基礎

“三從一大”訓練原則是中國競技體育教學訓練實踐寶貴經驗的高度總結,為校園足球的教學訓練融入“三從一大”訓練原則提供理論依據:

2.1校園足球的“從實戰出發”理論

校園足球教學訓練內容安排應始終貫徹從實戰出發的原則,在教學訓練過程中考慮到足球比賽中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如比賽對手技戰術特點、比賽的場地因素、天氣因素、時差因素、裁判員制裁特點等情況進行針對性地教學訓練.作為基礎訓練應該考慮到各種比賽條件下的訓練“.從實戰出發”強調不能因賽制的變化而不重視基礎的大運動量的基礎訓練.對以賽“帶”練及以賽“代”練的相關規律認識程度將決定教學訓練的思路及境界.

2.2校園足球的“從難、從嚴”理論

“從難、從嚴”是校園足球在教學實施及管理過程中必須遵循的準則“.難度”原則是校園足球教練員在教學訓練課設計和安排上根據教學對象進行合理安排的重要原則,避免揠苗助長.注重培養運動員吃苦耐勞、勇于戰勝自我克服困難的拼搏精神“;嚴師出高徒”是我國許多優秀運動隊伍的成功經驗,校園足球教學訓練的整個過程是對運動員的身體及心理進行全面刺激及教育的過程,應體現嚴格管理的要求.

2.3校園足球的“大運動量”理論

“大運動量”為校園足球在教學設計方面應遵循的強度及負荷提供了參考,為校園足球課時安排提供了借鑒.既要避免將“大運動量”片面認識為是苦練,是打“時間戰”和“消耗戰”.又要避免否定“苦”的作用,強調快樂.我們要將“從實戰出發”這一核心理念與“大運動量”有機的結合起來.一味追求大運動量、高強度容易導致運動員的疲勞、厭倦甚至是受傷,從而降低運動員的運動壽命.一味的強調快樂,忽略了教學訓練過程是一個艱苦的向人體極限挑戰的過程,會導致運動員丟失了堅強的意志品質和奉獻精神“.三從一大”訓練原則于2002年底在足球界再度被啟動,人們逐漸意識到中國足球落后的主要原因是“沒有很好的貫徹‘三從一大’訓練原則,練得不夠多、練得不夠苦、思想教育弱化”.

2.4校園足球實施“三從一大”訓練原則的注意事項

校園足球在落實“三從一大”訓練原則時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應注意以下幾點問題的認識:(1)校園足球的本質特征、現有水平與發展目標及趨勢;(2)校園足球教學訓練客觀條件(器材、場地、師資、經費等);必要時克服困難,創造條件,保證教學訓練質量.(3)校園足球應根據青少年教學訓練的不同階段(啟蒙階段;基本技能學習階段;高水平運動訓練階段),合理制定教學訓練目標、內容與負荷強度;(4)充分考慮校園足球所面對的教學訓練對象的個性特點、實力層次與身體條件;做到因材施教,注重個性特點培養;(5)注重校園足球教學訓練管理的體制、機制、模式;做到嚴要求,嚴管理;(6)校園足球校教學訓練目標的成績定位、競賽模式、參賽因素;(7)校園足球教學訓練現有的文化、社會、觀念因素等.如果拋開這些實際內容的訓練要素與影響因素、機械地落實“三從一大”訓練原則,只能是把它絕對化、形式化與表面化,同時也不能理想化、想當然地實施.

3校園足球貫徹“三從一大”訓練原則的具體分析

3.1“從實戰出發”訓練原則在校園足球教學中的應用

“從實戰出發”訓練原則應是校園足球教學中的指導核心,足球運動有著本質的特點,屬于技能主導類同場對抗性項群,該類項目具有以下特點:強調團隊集體智慧與技能相互協作的整體協作性;技戰術運用的開放性;體現在體能、技能、戰術、心理及智能等全方位的對抗性;具有復雜性和易變性的節奏性;同場競技項群的基本規律的多變性;體現在能力及技戰術運用的準確性.而且,運動員體能要求具有全面的身體素質,主要包括:專項力量素質(是對抗能力,專項速度、專項技術的基礎)、專項速度素質、專項耐力素質(一般耐力和速度耐力)、專項靈敏素質、專項柔韌素質.校園足球在教學計劃的制定、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及手段等各個環節應結合校園足球運動項目的特點,從實戰出發,多將學習的內容與實際的比賽緊密的結合,教會運動員在比賽中運用技術和戰術的合理性.應根據各項影響因素,根據自身的培養目標以及客觀定位進行針對性的教學訓練.

3.2從“難”訓練原則在校園足球教學中的應用

校園足球的訓練難度與競賽水平息息相關,伴隨著足球競賽水平的不斷提高,對足球運動員的技能要求越來越專項化,系統化.要求運動員在技能、體能、心理及智能方面得到全方位的發展.競賽的日趨激烈和水平的不斷提高,高水平賽事的增多和比賽成績的極值化,這些都對訓練提出了更難的要求“.難”應體現在足球運動項目規律的高質量針對性的訓練“.難”應符合校園足球實戰要求,加強技戰術難度訓練.這與運動員對足球比賽的閱讀能力有很大關系..如何能實現預期目標,首要條件是在勇于創新的基礎之上加強教學與實戰緊密結合.其次是開放思想,敢于借鑒和實踐,摒棄陋習,勇于創新開辟新路.劉翔的教練孫海平在教學訓練方案的設計上充分體現了創新思想.他摒棄了傳統冬訓(準備期)常用的訓練模式(年周期、月周期、長節奏、大運動量),取而代之的是超小訓練周期、快節奏、多課次(適當減少每課次負荷量)、高強度的訓練模式.并且,強調與比賽實踐結合,以賽“帶”練的模式得到充分發揮.使劉翔自冬訓期間就一直保持較高的競技狀態,并且可以在一周內把競技狀態調整到最佳.在實際比賽中暴露出的問題,應對癥下藥,對問題進行系統剖析,在今后的教學中加以解決.所采取的手段應具有一定強度和效率,不應單純強調大運動量,要體現高質量的訓練,充分刺激隊員的有機體,盡量避免在低效教學訓練浪費時間.

3.3“從嚴”在校園足球教學中的應用

“從嚴”主要表現在教學訓練的高標準和嚴要求,對校園足球教學的從嚴要從理念上和教學的細節上同時加強.主要從三個方面嚴格要求:一是從實戰出發嚴格要求校園足球“專項”訓練,注重基本技術的掌握,做到基本功要扎實,“步點、重心、球感”是足球運動的三大基礎,校園足球運動員的技術教學應注意在這些方面結合實戰進行創新思考.注意隊員個性及特點的發揮,做到因材施教,允許運動員在符合技術原理與要領的基礎上形成個人技術特點.結合實戰需要,勇于創新.二是嚴格執行教學計劃,注重教學內容完成的質量和效率.在教學過程中應結合運動員的青春期發育生理特點合理安排運動負荷,注重教學內容完成的效率.盡量避免低效率的“消耗”戰.三是嚴格管理,我國優秀運動隊的成功經驗是嚴格管理出戰斗力.嚴格管理體現在訓練體系的建立、教練員的培養、競賽體系的建立與管理等多個方面.

3.4“大運動量”在校園足球教學中的應用

“大運動量”訓練應與校園足球運動員的實際情況進行客觀的分析,進行針對性的教學訓練.結合校園足球參與群體的生理特征進行科學的指導訓練.所采用的負荷并非越大越好,適宜的負荷,直接關系著運動能力的增長速率以及運動員能夠達到的最好成績.依據刺激-反應-適應規律,若持續性地給機體施加較大負荷,極易導致機體過早衰竭,無法達到預期成績,并且最高成績保持的時間較短.若對機體循序漸進地施加超負荷,由于機體對此種超負荷一直會產生非常良好的適應,可以達到運動員的最大潛能,最終獲得較好的運動成績,并且可以保持較長時間“.多課次”教學訓練的核心問題就是“超強度恢復”.例如:如足球運動員每天總的移動距離為10000m,射門150次,傳中球150次,頭球100次,以90%的強度的訓練計劃.可以將它分為三次課完成:第一次課要求55次射門、頭球35次、傳中球50次、移動距離3000m,強度95%;第二次要求40次射門、頭球35次、傳中球50次、移動距離4000m,強度97%;第三次要求55次射門、頭球30次、傳中球50次、移動距離3000m,強度100%.各項指標都要在高強度對抗的情況下完成.這就很容易使運動員適應比賽實戰的節奏.中國足球隊之所以在比賽中技術變形、隊形脫節,原因就是平時的體能訓練達不到比賽時的強度,體能跟不上比賽節奏.大運動量應符合科學規律,采取積極謹慎的態度,注意運用已有的實際經驗,加強科學研究和醫務監督.大運動量訓練的核心應該是使整個訓練活動能夠獲得最佳的訓練效益.

4結束語

第6篇

近年來,我校組織了教學經驗豐富的老教師帶領新教師的教學指導工作。我作為一名老教師,帶了一個剛畢業不久的青年教師,通過我們的共同努力,他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在教學的過程中,不論是室內課還是室外課,我們總是一起上課,發現教學中出現的每一個細小的不足都一一記錄在案,對大的教學疏漏也毫不客氣,經過一年多的探索,我們的各項成績都有了明顯的提高。

通過一年的結對子活動,我深深體會到:要想激發學生學習體育的興趣,提高學生的體育技能,培養學生良好的運動習慣,鍛煉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就必須從情感上入手,調動學生積極性,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接受新知,讓學生對體育產生興趣和愛好,有效加深對體育知識與體育技能的理解,提高學生運用體育知識和技能的能力。通過自己的摸索和實踐探究,找出切實可行的培養學生學習體育興趣的方法,為學生創設寬松的學習鍛煉環境,讓學生的興趣、個性和才智得到最充分的發展,大大提高了學習效率。

一、通過體育游戲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體育游戲在初中體育教學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正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對實驗班的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在回答“上短跑課時,您是否喜歡此種教法”這問題時,實驗組的學生回答“喜歡”的多達86,而對照組的學生只占14;在回答“上短跑課時,您的身心是否得到了愉悅”這個問題,實驗組的學生回答“是”的更是多達92,而對照組的學生只占8。由此可見,在短跑教學中,專項游戲具有相當高的歡迎度。在短跑教學中,讓專項游戲貫穿整個教學的過程,可以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一改傳統教學中學生被動學習的局面,使整個教學過程充滿了“主動色彩”和歡樂和諧的氣氛。我們知道運動過程中情緒變化可以明顯地影響肌肉工作能力,專項游戲短跑教學法能使學生中樞神經系統不斷得到新的信息刺激,產生適宜的興奮性,從而誘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促進學生積極自愿地參加短跑活動。

專項游戲與一般活動性游戲相比較具有針對性強和技術性高的特點,因此專項游戲把一般活動性游戲的健身功能和娛樂功能發揮得淋漓盡致,同時在完成教學任務方面更是有的放矢。目前專項游戲貫穿整個技術教學大多是在球類項目中較為常見,在田徑教學中運用體育游戲進行技術訓練的幾乎找不到相關案例。與球類項目相比較,田徑中的短跑教學則顯得枯燥、單調、重復和艱苦。中學階段短跑內容簡單、課時較少,加之傳統教法與中學生的生理、心理特征相背離,導致了大多數學生對上短跑課熱情不高、短跑技術粗糙、能力不強的現象。游戲是各種運動項目的載體,在很多體育游戲中就有專門用來增強短跑素質、提高短跑技術的游戲,這為用體育游戲貫穿短跑教學的整個過程提供了可行性。筆者借鑒了專項游戲應用在武術、體操及球類中的籃球、排球、足球等項目中的成功經驗,自己編制出一整套比較科學有效、簡單易行、嚴格有序的跑步類訓練游戲,并充分利用了技能遷移規律在中學短跑教學中進行了教學實驗研究,取得了階段性教學成果。在實驗教學過程中,實驗組的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掌握了短跑技術,提高了短跑能力,使教學的整個過程真正實現了寓教于樂。

二、通過體育明星、體育盛會的典型案例感染學生,激發學生學習體育的興趣

通過課上課下與學生的溝通,我了解到學生對生活中的體育明顯最感興趣。以此為切入點,我在課上教學時,時常以世界各國體育明星的背后故事為例,教育感染學生,讓學生切身體會到學好體育的重要性。比如,在足球教學時,我選取世界足球巨星羅納爾多、梅西、貝克漢姆為例,通過他們的技術、品格、比賽技巧、合作方式教育學生,要取得成績必須一如既往地付出,要堅持不懈地努力,要有不怕困難的精神,要有堅定不移的意志。這樣,體育學習才能到位,有深度。再如,在學校籃球隊訓練場上,我借用我國籃球巨人姚明、易建聯的比賽案例進行分析,提高隊員們的技戰術水平,用他們背后的辛酸故事感染籃球隊員,激發隊員們的訓練興趣,讓他們一心一意訓練,扎扎實實掌握好每一項訓練技巧,從技能、耐力、信心、勇氣等方面有所突破。

三、通過自制教具激發學生學習體育的興趣

體育教學內容是新課程標準規定的必學內容,它有利于增強學生綜合體質,提高學生合作能力和團隊精神,有利于向更高一級學校輸送高端人才。近幾年,我地區決定九年級畢業考試,體育加試成績計入中考總分,為了綜合提高學生學習技能,考試科目不固定。在這樣的背景下,要求我們一線教師必須想辦法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努力提高學生體育技能和體能。結合學生體質較差的特點,我在平時教學中,教給學生自制體育器材,在課余時間多加訓練,可以是單個人訓練,也可以是小組進行訓練,把訓練的時間、空間盡量留給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從效地提高考試水平。如擲實心球訓練項目,讓學生自制相同重量、形狀的實心球,在家里隨時隨地訓練,動作技巧在學生訓練前教給學生,找出最佳的訓練方案;再如在跳遠訓練時,我指導學生自制踏板、測量尺等,踏板用表面粗糙的平木板即可,測量尺可以直接做成三個標度的尺子,三個標度是及格、優秀、滿分,這樣學生訓練時有目標,能直觀看到不足與進步的幅度,訓練起來更有積極性,大大增強了訓練效果。

總之,激發學生學習體育興趣的方法有多種,但最主要的是能把激發興趣落到實處,讓所有的學生都成為學習的主人,在全體參與的同時,培養體育尖子生,為國家、社會培養更優秀、更健全的體育人才。

【責編 楊 子】

第7篇

北京漢庫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就是這樣一家專業從事數控設備及高端機器人研究和應用的高新技術民營企業,在我國機器人研究和產業化沒有蔚然成風的背景下做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率先在人形機器人雙足行走方面取得技術突破,第一次讓國產人形機器人獨立行走起來,擺脫中國人形機器人不會行走的尷尬。漢庫雖然是一家成立于2005年的年輕企業,但發展勢頭迅猛,至今已經成功和清華大學、中國科技大學、北京科技大學、重慶大學等數十所高等院校通力合作,為其提供機器人創新訓練方案及設備。此外,漢庫還開發了適合國內的行走機器人研究開發訓練方案HUMANLAB系列人形機器人實驗室和類人雙足機器人的創新訓練課程。

在即將到來的2008北京奧運會,漢庫針對奧運福娃專門設計了“福娃機器人”,給“科技奧運”又添一抹靚麗顏色。一支由擁有多年研究機器人經驗的留日學者和數控專家組成的研發團隊,在“80后”總經理張更深的帶領下,正逐步走上機器人產業化之路。

讓機器人行走不再尷尬

“它有17個自由度,舵機扭力可達14 KgCm,可以完成很多高難度的動作,如俯臥撐、前滾翻、后滾翻、側翻、跑步、單杠表演等,添加遙控器等無線收發模塊后可以組隊表演。非常適合科技館、學校科技節等科普展覽和機器人大賽舞蹈部分的比賽。”在接受記者采訪的時候,總經理張更深給記者演示了他們的最新產品――HGR-3型人形機器人,這是專門為舞蹈表演、競技設計的雙足步行機器人,“人形機器人在國內還處于新興領域。國內的類人型機器人競賽主要有兩個項目:機器人直線行走表演和創意舞蹈競賽。機器人直線行走是讓人型的機器人在一條綠色地毯上沿著兩條白色直線前進,到指定距離后停止,在此過程中,機器人摔倒視為失敗,以時間最短者獲勝。機器人創意舞蹈表演是指用一個或一個以上的機器人配合自己選定的音樂進行舞蹈動作展示,評委從技術難度,表演效果,創意程度等方面給與評分,在這個項目上,往往幾個機器人組合具有更大的競爭優勢。我們作為專門研發、批量生產人形機器人的公司會竭誠為中國教育做貢獻。”

人形機器人是科技含金量最高的機器人,是所有機器人的代表。人形機器人本質是一種融合造型技術、機械、電子、傳感器、計算機軟硬件和人工智能等眾多先進技術的機電一體化系統,已經成為一個國家高科技實力和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

在第十屆科博會和V815中關村民族品牌精品展上,漢庫機器人活蹦亂跳,手舞足蹈,吸引了眾多的觀眾駐足觀看。有些觀眾將其誤以為玩具,事實上,人形機器人是一種高科技的集成品,其背后的一舉一動都涉及到非常關鍵的技術。其中最典型的是機器人的行走技術。

目前,在國際上能攻克機器人行走技術這一難題的也僅限于少數幾個發達國家。在我國,對人形機器人的研究起步于上個世紀90年代,一些科研院所自發地進行了一些純研究,然而由于種種原因,人形機器人的行走問題一直沒有解決。

據張更深介紹,國內曾有兩家研究機構研制過人形機器人,其中一家研制的機器人具有人形機器人的外觀,然而,卻不能像人一樣行走;另一家研究機構研制的人形機器人,只能做一些簡單的行走動作,行走時必須像木偶一樣用繩子吊著。

如果機器人不能行走,就不是一個完整的產品。機器人的行走涉及到17個關節要動,即要有17個自由度,每一個關節又涉及到程序植入、電機等內容。由于需要大量的人員、資金等方面的投入,同時又面臨技術風險和市場風險,國際上將該技術形象地比稱為“無底洞”。

漢庫科技是一家典型的中小型民營企業,在資金方面捉襟見肘,在人員投入方面也比較單薄,然而,在進行機器人研發方面卻像一面旗幟,進行著艱苦的研發工作。據張更深介紹,研發人員在機器人行走方面付出了大量心血,由于研發需要靈感,研發人員為編寫程序,有一段時間簡直是不分晝夜的,一宿不睡覺的事情也是常有的,每個程序員的工作時間都超過了1000小時,使得漢庫最終攻克了人形機器人的行走這一難題。

經過兩年多的技術開發與儲備,漢庫公司已成為國內第一家完全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可以研發、批量生產和銷售人形機器人的企業。

奧運福娃機器人呼之欲出

2008年8月,北京將舉辦第二奧運會,屆時來自世界各地的賓客將齊聚北京。辦一屆“有特色、高水平”的奧運會,是中國13億人的期望,在“科技奧運”的統領下,各行各業的專家、企業家都使出了渾身解數,力爭將最具科技含量的產品呈現在世人面前。作為高新科技的象征,機器人的制造自然備受關注。人形機器人是體現我國科技水平正在蒸蒸日上的最好的代表。

“當許多賓客在迎賓處的時候,奧運福娃機器人會依次用英語和漢語向大家介紹著自己:‘我叫貝貝,非常歡迎您的到來。您都喜歡看哪些奧運項目呀?我可以表演給您看,踢足球、舉重、單杠……哦,您喜歡中國功夫和太極呀,我來演給您看……同時,晶晶、歡歡、迎迎和妮妮也向八方賓客們手舞足蹈。”總經理張更深繪聲繪色地向記者描述著未來的情景。

漢庫將為2008北京奧運會設計一款福娃機器人,此機器人具有福娃的外觀,能說會道,可表演多種奧運項目。“奧運福娃能使人們更直觀地感受到2008北京奧運的科技內涵,以及體現在每個細節上的科技品味。目前,公司在技術上已完全具備制造福娃機器人的能力,獲得相關方面的授權之后,漢庫將生產奧運福娃機器人,讓福娃動起來”。

在所有的機器人中,人形機器人是人類最接近的機器人。只有人形機器人才能象人類一樣的行走,一樣的生活。人形機器人不僅是所有機器人的代表,而且是世界各國最看好的機器人,也是繼工業機器人后人類投入精力最大的機器人。人形機器人最重要的指標就是行走。以日本為例,每年的投入達到180億日元。

人類一直有兩個夢想:一是長生不老,二是不要自己動手。前者就是克隆人、器官移植、器官再造;后者就是仿生人,即像人一樣的機器人,我們一般稱之為人形機器人。現今,從世界角度看,人形機器人還處于起步階段,日本在這方面的投入最大,效果也最好。我國也十分注重人形機器人的開發,國家先后在國家重點大學搞起了人形機器人研究室。

北京漢庫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是一家注冊于中關村上地信息產業基地,從事數控、自動化設備及高端機器人研究和應用的高新技術企業。漢庫于2005年3月開始涉足人形機器人研究,至今已自主研發、批量生產四大系列的近20款機器人產品。漢庫在人形機器人方面擁有較強的比較優勢:國內第一個批量生產人形機器人的公司;國內第一家將人形機器人引入科普、教育和服務業的公司。同時,漢庫也是國內機器人種類最多的公司。

漢庫公司擁有強大的設計生產能力,在珠三角和長三角分別擁有加工制造工廠。得到國內外客戶的一致好評。在單片機嵌入式系統設計、三維造型設計、模具設計、快速成型等領域有著多年的研究和成功案例。

機器人產業化之路

早在西周時期,我國的能工巧匠偃師就研制出了能歌善舞的伶人――這是我國最早記載的機器人。春秋后期,我國著名的木匠魯班,在機械方面也是一位發明家,據《墨經》記載,他曾制造過一只木鳥,能在空中飛行“三日不下”。三國時期馬鈞設計了一種叫“水轉百戲”的木偶玩具,他用水力使木輪轉動,輪子設置的木人都一起動彈起來,有的擊鼓吹簫、有的唱歌跳舞、有的爬繩倒立,還有的舂米磨面、斗雞雜耍,設計精巧、造型優美、栩栩如生、變化無窮、壯觀多姿。蜀國丞相諸葛亮成功地創造出了“木牛流馬”,并用其運送軍糧,支援前方戰爭,其原理據說至今仍然是個不解之謎。如果說,上述記載還多少帶點傳奇色彩的活,那么,漢朝發明的指南車,利用齒輪定向機構,使車上的人的右手始終指向南方,則可以認為是迄今為止得到證實的世界最早的機器人。這比歐洲發明的報時機器人早了一千多年。因此,可以毫無愧色地說:機器人的“祖先”在中國。

五千年的文化是中華民族最寶貴的財富,科技與文化聯姻,會使科技更加貼近大眾。娛樂機器人是科技與文化互動的一大結晶,機器人舞獅子、抬花轎、敲架子鼓、挑燈籠正在吸引大眾的眼球。如果把工業機器人歸為第二產業的話,那么娛樂機器人將是第三產業的機器人,它將比第二產業的工業機器人承載更多的文化和服務內涵。聯合國歐洲經濟委員會的一項調查報告指出,家用機器人很有可能成為21世紀最重要的市場。專家預測,中國機器人到2010年擁有量將達到17300臺,到2015年,市場容量將達十幾萬臺套。

作為一家企業,擁有機器人技術的漢庫公司不可能僅僅止步于機器人技術。將機器人產品推向市場,讓大眾認識并逐漸接觸漢庫機器人也是非常重要的工作,這甚至比機器人技術研發更重要,因為只有做到了產業化,將產品賣出去,才可能支撐公司的持續發展以及進一步的技術研發。漢庫對我國的機器人市場做了認真周詳的分析之后,將目光瞄向了機器人教育、娛樂和服務業。

目前,漢庫已經將自己所掌握的人形機器人技術向高等院校開放,高校可以使用漢庫的源代碼,進行機器人教學、實驗,或者在漢庫機器人的基礎上進行二次研發。對于高校,尤其是理工科院校來說,人形機器人是進行工程訓練、教學實驗和研究的理想平臺。

為此,漢庫建立了HumanLab人形機器人實驗室解決方案、LetsRobot仿生機器人實驗室解決方案等一系列實驗室解決方案。課程教學內容、方法和手段全面采用國內外先進教學實驗模式,使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以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動手能力,并不斷地拓展和延伸,使之能夠廣泛適用于各個專業教學實踐、創新和競賽要求。漢庫雖然是一家成立于2005年的年輕企業,但發展勢頭迅猛,至今已經成功和清華大學、中國科技大學、北京科技大學、重慶大學等數十所高等院校通力合作,為其提供機器人創新訓練方案及設備。

科普展示也是漢庫市場拓展的一個重要的領域,科技館中的機器人表演是國家科技、文化和社會發展的形象體現和重要窗口,它集中展示了我國五千年有代表性的科技成就,展示了當今世界科技發展的前沿和趨勢。據張更深介紹,國內已有數家科技館表示出對漢庫機器人的濃厚興趣。

自2005年漢庫涉足機器人領域以來,至今已自主研發設計、批量生產人形機器人、仿生機器人、工業機器人和輪式機器人四大系列的近20款機器人產品。漢庫是一家小企業,員工不到30人,資金也很有限,當記者問及是什么讓漢庫如此自信時,張更深告訴記者,漢庫擁有完全的自主知識產權。據他介紹,漢庫是一家民營企業,資金全部是自籌的,大部分資金都投入于機器人技術研發,其他開支能省的都省了,但公司技術研發的步伐從來沒有停止過,漢庫目前每隔2―3個月都會推出一款新型機器人,目前漢庫已淘汰了兩代機器人。

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國民科技水平和消費水平的逐步提高,以及創新環境的日趨成熟使得漢庫對機器人產業的發展前景充滿信心。

第8篇

素質教育對小學體育與健康教學提出了與時俱進、大膽改革等要求,教師應精選適應素質教育要求、時展要求,且能夠促進小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內容。拓展訓練能夠使學生的身體得到全面鍛煉,是一種娛樂身心的體育活動,同時具有創意性與探究性等特點,在體育教學中融入拓展訓練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基本途徑。開展拓展訓練能培養學生吃苦耐勞、團隊協作、開拓創新等優良品質,改善學生對身邊同伴、周圍環境、社會的理解能力、體察能力與適應能力。本文探討了心理拓展訓練在小學體育與健康課程中的應用價值,以供參考。

關鍵詞:

拓展訓練;健康;體育;心理;小學

引言

在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中,教師不但要對運動知識、運動技能進行講解,還應重視調節小學生的心理狀態,以增強小學生的體質及培養健康的心理品質,如自信心、自尊心、堅強意志、良好的心理調適能力及挫折承受能力等[1]。為達到生理健康與心理健康的雙重教學目標,可在課程中融入心理拓展訓練。心理拓展訓練屬于先行后知型學習方式,具有健身性、娛樂性、生活性及多樣性等特點,可以讓學生在團體流及互動中重新認識自我,激發自身潛能。為了全面開展心理拓展訓練,應從理論、實踐兩方面認識心理拓展訓練在教學中的應用價值。

一、開展要點

在開展心理拓展訓練時應把握好以下幾個關鍵點。首先,應根據校內的體育運動器材、校園環境等制訂心理拓展訓練課程計劃,在教學中合理安排心理拓展訓練,確保其有計劃性、有組織性地開展,使體育鍛煉與心理拓展訓練實現有機結合。其次,在設計心理拓展訓練項目時,應考慮到小學生的生理與心理特點、場地設施情況、教學標準,保證設計出的訓練方案能夠發展學生的個性化心理。另外還可以對傳統訓練項目進行合理創新,保持訓練項目的新鮮度。例如,可以在體育教學中采用盲人足球、地雷陣、背夾球、信任背摔等項目開展心理拓展訓練[2]。此外,應采用合理的訓練流程。教師應提前安排好訓練場地,并向學生講解訓練任務、訓練規則及注意事項等,讓學生盡快進入教學情境。例如,采用連環手開展拓展訓練時,教師先將學生組織到平整場地中,介紹訓練任務與規則:每組學生在場地上圍成一個圓圈,圓圈對面的人相互抓住彼此的雙手,且不能松手;隨后想辦法解開連環手組成的亂網,并形成相鄰組員互相手拉手的大圓圈。訓練結束后及時引導學生思考傾聽與交流,并體會到團隊協作是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在學生對心理拓展訓練產生感悟后,教師可讓學生歸納感悟,并在課堂上分享交流。

二、開展價值

1.實現課程目標

增強體能、培養運動習慣、提高保健意識及發展健康心理品質是體育課程的重要教學目標。一方面,開展心理拓展訓練有助于鍛煉個人品質和意志,協調發展生理機能與心理機能,同時能增強班集體的創新力與凝聚力,讓學生在良好的班級環境下成長,并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與人生觀。因此,在教學中開展心理拓展訓練有助于實現課程目標。另一方面,多樣化的心理拓展訓練活動,包括協作項目、挑戰項目、信任項目及融冰項目等還能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的心理品質。在體育課程中開展心理拓展訓練,可同時實現社會適應領域的學習目標與心理健康領域的學習目標。例如,協作項目主要包括連環手、小火車、孤島求助及聯體足球等,這些項目不受器材、場地、性別或年齡的限制,在一年級至六年級的體育課堂教學中均可使用。開展協作項目能夠讓學生了解到與同伴合作更容易解決困難,并重新定位自己在團隊中的角色,從而強化團隊合作意識,有效對抗孤僻及不合群心理[3]。再如,根據小學生的認知水平、年齡特征開展臥式傳遞及信任背摔等項目,可以讓學生在挑戰身體極限、身處險境時學會與同伴建立信任關系,消除因惡性競爭、定式思維產生的懷疑心理,重新信任教師或同學。此外,在剛入學的新生中開展我是記者、盲人走路、推手游戲與直呼其名等融冰項目,可以增進溝通與增強認同感。

2.豐富課程內容

一方面,體育課程的教學內容受教學方法、教學目標、社會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影響,競技運動如游泳、球類運動、體操及田徑運動等通常被作為主要的教學內容。競技體育雖然包含了部分心理拓展訓練內容,但其教學情境多為培養個體運動技能的常規情境,由教師在課堂中反復講解與示范,學生則需要在教師的指導下反復練習,教學內容具有重復性、單一性的特點。另一方面,設計教學內容時還存在過分追求完整的體系或系統等問題,這就會造成教學內容單調、機械化,難以滿足社會、心理、身體三合一的時代健康觀。心理拓展訓練的引導方式為體能活動,操作方法簡單,無需進行復雜演練,具有不確定性與新穎性的特點,能夠將小學生的交往活動、意志活動、情意活動及體能活動融為一體,且訓練形式多樣化,教育價值極高,還具有一定的時代性、教育性與趣味性[4]。因此,在小學體育課程中開展心理拓展訓練,能夠豐富社會適應領域、心理健康領域、身體健康領域、運動技能領域及運動參與領域的教學內容,開拓學生的視野,全面提高小學生的健康水平,還能讓體育課堂重新煥發生機。

3.構建高效課堂

在體育課堂中開展拓展訓練時,需要根據學生的特點制定教學方案,同時為學生營造訓練環境與訓練條件,整個教學過程以學為主,學生能夠在心理拓展訓練中發展動手能力與創造思維,教師在心理拓展訓練中的作用僅限于誘導或啟發。因此,開展心理拓展訓練能夠轉換師生的地位,使學生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讓學生真正參與到體育教學當中,進而構建高效體育課堂。例如,在體操、球類運動及田徑運動中開展心理拓展訓練,引導學生判斷運動時橫桿與空中身體的距離,跨欄與起跨點的距離、自己與終點的距離、對手與自己的距離等。在訓練的過程中教會學生建立空間知覺,根據空間距離、空間方位及空間大小等調整動作,及時矯正錯誤的運動姿勢,同時在協調聽覺、視覺與動覺的過程中調整心理。這樣,學生能夠更快地理解教學內容并掌握運動技巧,從而提升體育課堂的教學效率。

結語

心理拓展訓練對傳統的體育教學有諸多裨益,能夠讓小學生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減少逞強、自負、逆反、焦慮、孤僻、嫉妒及恐懼等心理障礙,有效塑造積極的人格。在開展心理拓展訓練時應堅持因地制宜與循序漸進的原則,并根據學生的生理、心理發展特點選擇合適的訓練方式,如野外訓練、團隊比賽、團隊熔煉等,確保訓練內容具有可操作性與實效性,讓學生可以在心理拓展訓練中切身體驗訓練情境,主動參與訓練活動,直接感受自我存在與自我價值。

作者:周守明 單位:睢寧縣嵐山鎮中心小學

[參考文獻]

[1]李斌.基礎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變遷、沖突及其整合——基于價值論的視角[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6,39(3):88-94.

[2]周志雄,席玉寶,章柳云,等.促進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發展的體育教學設計與實驗研究[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38(1):90-96.

第9篇

關鍵詞:大學 專項體育 興趣體育 研究

興趣體育就是大家喜聞樂見的,學生感興趣的籃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等體育項目。專項體育就是根據各學院專業特點安排的特殊工種的體育教學內容,例如醫學院學的太極拳、太極劍、運動醫學、運動心理學。健康第一,以健、美、樂、專為教學目標,是大學體育教學改革的指導思想。體育教學根據學生所學專業特點和興趣,安排相應的“興趣體育和專項體育”教學,是體育教學改革指導思想的具體體現,是學校體育和社會體育的有機融合。其具有以下優勢:

以人為本貼近學生“興趣體育和專項體育”教學相結合,體育教學更貼近學生的實際需要,有利于緩解教與學的矛盾,會使基礎差的學生明白,當今社會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和信息技術為主導的新技術革命的興起,必將引起社會生產和社會生活的巨大變革。“適者生存,優勝劣汰”是當今社會永恒的競爭法則。為適應社會的變革與發展,培養跨世紀的優秀人才,必須重視體育在培養知識復合型、思想開放型以及能力綜合型人才方面的重要作用。大學體育教學應實現體育的社會化、終身化、生活化、多元化、個性化、市場化。基礎差的學生思想通了,上課就有了動力。第一學期突出興趣體育教學;第二學期突出專項體育教學,培養學生獨立進行體育鍛煉的能力和經常進行體育鍛煉的習慣,使他們畢業走上社會后,能夠更好地根據自己的專業特點進行身體鍛煉,并充當家庭和社會體育鍛煉的倡導者。“興趣體育和專項體育”相結合教學,體現了體育的社會化、終身化、生活化、多元化、個性化、市場化,使學校體育與社會體育相融合,貼近學生,為學生專業服務。

專業固定便于管理“興趣體育和專項體育”教學相結合,解決了體育教學中“學生散、組織難”的矛盾。以學院內獨立的專業班級為單位上課,班級行政體制相對存在,學生干部和輔導員相對固定,教學的組織管理難度就會降低,就為體育課教學改革提供了體制保證。班級和專業相對固定,學生成績的錄入和體育教學效果的評估分析也會相對合理、完善。

個性發展培養能力“興趣體育和專項體育”教學相結合,使高校體育教學順利地與社會體育相融合,又突出了高校體育的特點,符合大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應注重體育教學的理論性、文化性、娛樂性、生活性、實用性的特點,充分滿足學生的需求和興趣,使體育技能和學生的專業技能相融合;使體育基礎知識為他們追求體育文化的要求服務;使健身理論和方法的掌握為學生專業發展服務。“興趣體育與專項體育”教學有機結合,還能培養學生的“四自”能力。

1.自學。學生了解了“興趣體育和專項體育”教學相結合是為學生終身體育和畢業后所從事的專業工作服務,就會自覺地學習有關“興趣體育和專項體育”相結合的體育鍛煉知識和方法;結合環境和自身專業特點,制定鍛煉計劃和訓練方案;經常持久地鍛煉,養成終身鍛煉身體的好習慣。

2.自煉。學生能把所學的“興趣體育和專項體育”相結合的體育知識、技術和方法綜合運用到體育鍛煉和專業工作中去,使自煉活動成為日常生活、工作、學習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3.自調。學生在“興趣體育和專項體育”相結合的身體鍛煉中,能夠根據自己的身體條件,健康水平以及專業特點,合理安排運動項目、運動強度及運動的時間,并能進行自我調節。

4.自控。學生明白“興趣體育和專項體育”相結合有利于自己的身體發展和專業學習后,執行鍛煉計劃的自我控制力明顯增強。學生在身體鍛煉效果自我評價基礎上不斷修正并實施鍛煉計劃,提高身體素質和適應日后工作環境的能力,身體鍛煉會逐步走上良性發展的軌道。

“興趣體育和專項體育”教學內容的設定

體育教學內容應根據學生所學專業特點和學生興趣,安排不同的教學內容。以學院內獨立的專業班級為上課單位應使學生所學專業和體育教學內容相融合。機電、交通工程、電子信息學院在進行“興趣體育和專項體育”教學中可增加上下肢力量、手指的靈巧性訓練,增加運動訓練學理論知識的講授。生物化工、經濟管理、旅游管理學院可增加體育舞蹈和形體創編理論教學。各學院體育教學內容如下:(1)醫學院:除學生感興趣的籃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形體等公共體育課外,還應該增加醫療體育的太極拳、太極劍、運動醫學、運動心理學內容。(2)機電工程學院、電子信息學院、交通工程學院:除學生感興趣的籃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等公共體育課外,還應該增加學生上下肢力量和手指的靈巧性的訓練內容,包括俯臥撐、引體向上、手旋雙球或三球、啞鈴、杠鈴的練習,增加運動訓練學理論知識的講授。(3)生物化工、經濟管理、旅游管理學院:除學生感興趣的籃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等公共體育課外,還應該增加體育舞蹈、形體、協調性身體素質練習及體育舞蹈和形體的創編理論教學。

“興趣體育和專項體育”教學成績的考核與評定

第10篇

【摘要】 目的 通過為期7個月的軍事體能強化訓練研究軍事體能訓練對學員身體成分的影響。方法 將458名學員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通過7個月的訓練,分析198名自我訓練學員和260名在教員指導下訓練學員身體成分的變化情況。結果 經過7個月的訓練后,對實驗組和對照組學員進行人體成分測量結果顯示實驗組學員除身高、體表面積、肌肉形態標準等方面與對照組無明顯差異外,其余各項身體成分指標都存在顯著性差異。結論 結果顯示實驗組和對照組學員兩者的肌肉質量、去脂體重和體脂肪質量等17項指標具有顯著差異,說明通過長期有目的、有計劃、有針對性的體能訓練,學員的身體成分發生了顯著的變化,但腰臀比和浮腫指數兩項指標未發生明顯變化。

【關鍵詞】 軍校學員;體能訓練;人體成分;影響

人體成分分析逐漸成為評估身體素質與機體營養狀況的重要指標。人體成分根據其結構和功能的不同一般分為瘦體組織和脂肪組織兩大類。瘦體組織越多,表明骨骼肌肉越發達,人的身體越強壯;脂肪過多,則為肥胖。人體成分和運動的關系十分密切,合理的訓練和運動能消耗脂肪組織,促進骨骼肌肉的生長發育[1]。為了進一步了解軍事體能訓練對人體成分的影響,科學的制定提高學員身體素質的訓練方案,我們應用生物電阻抗法對259名參與為期7個月軍事體能訓練和197名未參加軍事體能訓練的我校2006級和2007級學員共計456人進行了人體成分的測定,通過比較軍事體能訓練對人體成分的影響,為我校今后順利開展軍事體育教學、制定科學的體能訓練計劃和提高學員的身體素質提供依據。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我校2006級和2007級學員共計456人,均為男性學員。平均年齡22.3歲。采用隨機分組的方法將456名學員分為參訓組和未參訓組,其中參訓組259人,未參訓組197人。所有學員均無專項訓練的經歷與基礎。參訓組的學員由2009年10月開始至2010年5月結束進行為期7個月的軍事體能專項訓練。未參訓組的學員同期僅進行必要的體育活動。所有參訓組的學員都能堅持訓練,沒有一人退出訓練。訓練期間,所有學員的飲食營養計劃有我校西京醫院營養科制定并由學校食堂統一保障。

1.2 方法

本實驗使用RGT-140人體秤和標準身高計進行體質量身高測量,記錄每位受試者的測量數據。隨后將測得數據輸入Biospace公司生產的Inbody 3.0人體體成分分析儀計算機系統并使用該分析儀測量人體成分。所有受試者于測試前兩小時空腹、排空大小便、無劇烈運動的前提下進行體格測量和人體成分分析,受試者赤足、單衣。測試時室內環境溫度保持在24~26℃。

1.3 數據分析

采用SPSS12.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對統計結果采用t檢驗, P

2 結 果

2.1 受試者年齡、身高和體重的測定

參訓組與未參訓組的平均年齡為21~23歲,身高約為174 cm,體重為65~66 kg。兩者比較無顯著差異。具體結果詳見表1。表1 兩組受試者的年齡、身高與體重

2.2 受試者體成分測定

通過測定肌肉質量、去脂體重和體脂肪質量等19項指標,我們比較了參訓組與未參訓組在體成分上的差異。通過比較,兩者的肌肉質量、去脂體重和體脂肪質量等17項指標具有顯著差異,說明通過長期有目的、有計劃、有針對性的體能訓練,學員的體成分發生了顯著的變化,但腰臀比和浮腫指數兩項指標未發生明顯變化。具體結果詳見表2。表2 兩組受試者體成分測定

2.3 受試者身體素質的綜合評估

(1)肌肉形態 根據肌肉占標準體重的比值,可將肌肉形態分為低體重(< 90%)、標準(90%~100%)和高體重(> 110%)三種。肌肉形態是反映機體骨骼肌發達與否的重要指標。如圖1所示,其中白色柱代表未參訓組,黑色柱代表參訓組(下同)。通過測定,未參訓組低體重、標準和高體重的人數分別為132、40和25,而參訓組相應類別的人數分別為43、137和79。由此可見體能訓練顯著增加了肌肉標準和高體重的人數,而降低了低體重的人數。這使參訓組學員的總體素質較未參訓組有了明顯的提高。(2)營養狀況 通過對受試者蛋白質、脂肪和骨總量占體重的百分比,我們對兩組學員的營養狀況做出了定量的評價。經測定,我們觀察到參訓組學員的蛋白質和骨總量均高于未參訓組,而前者的脂肪含量低于后者,說明經過體能訓練脂肪的分解加強而蛋白質與骨組織的合成增加,機體的運動功能得以加強。(3)上下均衡 上下均衡與否與運動狀況有關。中年男女經常出現下肢虛弱,意味著缺乏運動,肌肉正在衰退。上肢虛弱意味著由于缺乏運動,手臂的肌肉不發達。身體的上下均衡不僅與運動有關,而且還與體質有關。上下均衡可以分為發達、標準與非發達三個類型。通過比較我們發現經過訓練發達與標準的人數顯著增加,非發達的人數明顯減少。尤其是通過長跑和下肢力量訓練,學員的下肢力量得以增強,通過引體向上、仰臥起坐和400m渡海登島障礙訓練,學員的上肢和腰腹肌肉變得發達。由此可見,通過我們預定的訓練項目,參訓組的學員上下肢和腰腹都得到了很好的鍛煉,上下肢得以均衡發展。圖1 兩組受試者肌肉形態的比較 圖2 兩組受試者營養狀況的定量評價 圖3 兩組受試者上下肢均衡情況的評價

3 討 論

本次研究運用生物電阻抗原理(BIA)探究了體能訓練對體成分的影響。所謂生物電阻抗原理,是指是一種通過電學方法測定人體水分的技術。通過測定人體電阻抗來推算人體構成成分。人體成分與人體健康密切相關,是評價人體健康水平的指標之一,在醫學研究過程中,測量人體成分具有重要的價值[1]。它可以提供人體成分正常值的范圍,評價生長發育、成熟情況以及老化進程,有助于對營養狀況和相關疾病的研究。同時人體的身體成分可隨著機體生理和病理過程的變化而發生改變。因此,動態監測人體成分可以為評價機體營養狀態與綜合素質提供客觀的、定量的依據[2~3]。

通過為期7個月的體能訓練,我們觀察到參訓組學員的諸多體成分指標較未參訓組有了顯著的變化。主要表現為體內蛋白質、脂肪和水分含量的變化。通過訓練,參訓組學員體內蛋白質含量增加,脂肪通過機體的異化作用顯著減少,水分含量也有了明顯變化,這可能是由于機體造血功能加強、組織器官血液供應增加以及肌肉纖維增粗引起的。同時,參訓組的細胞內外液和骨總量都高于未參訓組,說明前者的身體營養狀態比后者好,機體代謝活躍,生長發育水平較快。值的注意的是兩組的BMI也發生了改變。BMI是綜合體重與身高來衡量人體胖瘦程度的客觀指標,與單獨比較脂肪含量相比,BMI更能真實的反應人體的胖瘦情況。目前,世界衛生組織(WHO)確定BMI的正常值為18.5~24.9,25~29.9為超重,>30為肥胖。經過修正后,通常認為東方成年人的BMI正常值18.5~22.9,>22.9為超重,>24.9即可診斷為肥胖。通過比較,參訓組學員的BMI要高于未參訓組(22.079±1.8882 vs. 21.483±2.5371),但兩組的BMI都在正常值范圍內。與來自地方的統計資料比較,我校學員的BMI都較高,這可能是因為在軍校招生時通過軍檢,我們吸納了一大批來自地方的身體素質較好的學員,同時通過后期的軍事體能技能訓練,這部分學員的身體素質進一步加強的緣故,但與體育類院校和專業運動員相比,我校學員的BMI則偏低[4~6]。BMR和BCM等指標的改變都提示經過訓練后學員身體素質有了較大提高,心肺功能和運動能力大大加強。但是兩者的腰臀比和浮腫指數兩項指標間未見明顯差異,這可能與訓練時間不夠長以及訓練項目單一有關,說明僅僅通過短期的業余訓練還不能達到徹底的改變體成分、全面增強體質的目的。所以,必須堅持長期的正規化訓練才是提高身體綜合素質的必由之路。

大塊肌肉收縮時產生的力量大,是人體運動時的主要動力,小肌肉群的收縮則與復雜而精細的動作有關。而我們的訓練項目中既強調肌肉的力量,也對上下肢的精細動作和運動協調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通過訓練,我們不僅要改變機體的體成分構成、增強身體素質,我們更加重視身體各個部位的協調發展,特別是肌肉形態、營養狀況和上下均衡等。蛋白質和水分作為肌肉的主要組成,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受試者的營養狀態,同時脂肪的多少也是訓練強度和效果的重要指標。因此,對受試者的肌肉形態、營養狀況和上下均衡做出客觀的評價對指導訓練是非常必要和有意義的。例如,我們通過訓練引體向上使上肢的肌肉更加發達,通過仰臥起坐訓練來提高腰腹肌力量,5000m長跑和10m×5折返跑有助于下肢大肌肉群的鍛煉,而通過400m渡海登島障礙訓練則可同時達到上下肢腰腹力量均衡發展的目的。在各個訓練項目時間的安排上,我們也做了綜合考慮。我們根據訓練時間安排采用了“周期性強化訓練”模式,即根據不同的訓練周期合理的安排運動強度和訓練內容,突出訓練的針對性和時效性,使學員的身體素質(速度、力量、耐力、柔韌、靈敏)得到全面均衡發展。通過這種有目的、有計劃重點突出的針對性訓練方式,我們觀察到參訓組肌肉形態標準和高體重者的數目明顯高于未參訓組,同時蛋白質、骨總量等也有了較大的提高,上下肢均衡情況良好。因此,通過我們的訓練方式,學員不僅在體能素質和身體形態方面有了改變,各個組織器官也得到了同步協調的發展。

綜上所述,大學生普遍只重視專業技術的學習而忽視了體能訓練,因此我們應當積極地教育和鼓勵大學生進行體能訓練。實踐證明我們的訓練計劃是科學合理的,我們在注重加強學員基礎體能訓練的同時也重視學員身體形態機能水平的全面協調發展。在今后的體育教學和訓練過程中,相信只要我們參考這次的訓練計劃靈活施訓,學員的身體素質將會有更大的提高。

參考文獻

[1] 趙長海,薛小寧,孫麗娟,等. 軍校學員體格測量與體成分分析研究[J]. 第四軍醫大學學報,2007,28(21):1986-1989.

[2] 陳 華. 高水平運動員大賽前后身體成分分析—以福建師范大學部分運動員為例[J]. 龍巖學院學報,2009,27(2):94-97.

[3] 覃朝玲,高 操,陳麗娟. 西南大學體育學院學生身體成分的初步分析[J]. 西南師范大學學報,2008,33(4):144-148.

[4] 董 杰. 20~59歲成人身體成分與脂肪分布趨勢研究[J]. 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2008,23(4):476-480.

第11篇

關鍵詞:中職學生;體育教學;主動性;教學模式

引言

中職體育教學新課程標準指出,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應重視學生體育學習興趣的培養,采取合理的教學方式來實現學生課程目標與價值性。因此,在中職體育教學過程中,應善于創設教學情境,在課堂理論教學與實踐環節創設良好的教學氛圍,以充分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于任何一種課程教學工作而言,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是決定教學質量的關鍵因素。因此,在中職體育教學過程中,需遵循以學生為本的原則,從興趣培養入手,引導學生由傳統的機械式學習方式轉化為主動學習,有效促進現階段中職體育教學質量與教學效率的提升。

1 傳統中職體育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對于傳統中職體育教學工作而言,多強調以教師為中心,在競技體育觀念的影響下,教師多注重學生體育知識與訓練技能的灌輸,而忽略了學生主體的自身需求。一直以來,學生都處于消極、被動的地位,教師灌輸式的教學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打擊了學生學習體育課程的積極性。為此,在今后的中職體育教學過程中,應對教學方法與教學內容進行不斷的完善與創新,因材施教,提高學生參與學習的主動性,以切實滿足現階段中職體育教育工作的需求。

2 實行中職學生主動性教學模式的的作用與意義

對于中職體育主動性教學模式而言,是指學生在體育學習與訓練過程中,在體育教師的指導與鼓勵下所進行的自主參與、自我練習以及自我評價的教學模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是體育活動的引導者與參與者,而學生才是教學工作的主體。在體育教學工作過程中,應引導學生自主參與到自己喜愛的體育運動當中,讓他們自主去體驗體育運動所帶來的樂趣與意義,再加上教師適時的指導與示范,能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提高自我體育鍛煉的能力,從而引導他們形成終身體育意識與習慣。因此,提高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主動性既是順應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也是為了滿足引導學生樹立終身體育觀念的需要。

3 現階段中職體育教學過程中提升學生主動性的措施

3.1轉變教育觀念,重視體育教學

對于現階段職高體育教師而言,應樹立起健康教育的教學思想,并以此為起點來組織各項體育工作。在此過程中,教師還應考慮到體育教學工作的實用性,以充分體現出學生在走向工作崗位后的社會價值。只有這樣,才能以學生的自身需求、興趣為教學動力,提升他們的學習主動性,并引導他們養成終身學習的好習慣,為培養社會需求型人才打下堅實的基礎。

3.2注重學生體育興趣的培養,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

在課程體系的構建過程中,還應注重教學方法的創新與選擇,創設特定的教學情景,以切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田徑短跑”相關課程內容教學時,筆者嘗試使用了“發現法”教學方法,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在教學過程中,筆者引導學生通過自測、自析等手段對自己的步頻、步長等要素進行了重點分析,并與班內短跑成績較好的同學相比較,使他們自己得出了步頻、步長要素與短跑訓練之間的關系,從而提升了他們的學習興趣與參與主動性,并且使他們的觀察能力、競爭意識、體育技巧等綜合體育素質獲得了相應的提高,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3.3豐富教學方法,提高課程教學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在現階段的體育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選擇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通過創設特殊的教學情景來鼓勵學生的積極參與,使學生真正成為教學工作的主體。同時,在教學方法的選擇過程中應注重發揮學生自身的優勢,充分激發起他們的學習興趣與熱情,以有助于體育課程教學工作的開展。

3.3.1運用游戲教學方法

長時間的訓練會使學生身心疲憊,甚至會產生一定的厭倦心理,但如果引入游戲教學方式,不僅能夠激發起他們的參與主動性,還能合理增強他們的運動負荷,并有效完成教學任務。如教師在講解完一個技術動作之后,為了能讓學生及時掌握動作要領,可以游戲活動的形式來引導他們的積極學習,以使他們興趣盎然地參與到游戲當中。如在一節足球活動技術課中,筆者在講解完運球技巧之后,組織安排了一場“運球接力比賽”游戲活動,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并按組組成縱隊,每組的第一位同學聽到口令后運球在球場另一端,然后再折返回來交給第二位同學,以此類推,最先到達終點的小組獲勝。在這次活動中,學生都表現出了濃厚的參與主動性,既讓他們掌握了技術要領,又完成了體育課程教學要求。

3.3.2引導學生自主訓練

在體育教學過程中,還應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訓練能力。在學生掌握一定的技術要領之后,應主張他們自主練習,以讓他們通過自己的練習來發現自身存在的不足。如在耐久跑內容教學過程中,筆者教給了學生跑步的技巧、速度掌控、停歇時間等內容之后,讓他們自主練習,自主去體驗,在經過幾堂課的練習之后,學生自主掌握了如何緩解“極點”、跑后調節、能量補充等教學內容。這種教學方式不僅激發了他們在跑步教學中的積極性與主動性,還讓他們自主掌握了訓練技巧。

3.4加強激勵競賽法在中職體育教學工作中的應用

對于體育課程而言,其突出特點就是具有一定的競賽性。在中職體育教學工作過程中,合理使用競賽激勵法能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對于中職學生而言,好勝心較強,教師可充分把握學生的這一心理來提升學生參與體育學習的主動性。為此,體育教師應根據該年齡階段學生的心理特點,緊緊圍繞體育教學任務,合理組織多種形式的體育教學活動來激發學生的參與積極性與主動性。在具體的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努力為學生創造競爭條件,引導學生開展形式不同的教學競賽。如在田徑短跑教學過程中,可以采用分組團體接力的形式來進行比賽對抗,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參與主動性。這種教學方式還能有效激發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與責任感,從而使他們的集體凝聚力得到相應的提升。值得一提的是,教師應對競賽雙方的實力狀況進行合理均衡,避免因實力懸殊而降低學生參與的主動性。

3.5注重學生個體差異,提高教學針對性

對于現階段的中職學生而言,因學生性格特點、專業方向等因素的不同而存在著明顯的個體差異。這就要求體育教師在開展教學工作時,應充分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個性特點、身體狀況等要素,切實根據學生的不同需求,制訂出相應的教學內容,以提高中職體育教學的目標性與針對性。如對于一些烹飪專業的學生而言,對于上肢動作技巧與力量有著較高的要求,教師就可以按照相應的動作技術規范編制出一套啞鈴訓練方案,讓學生經常性練習,既能起到鍛煉的效果,又能提升他們的學習主動性,滿足學生的專業需求。值得一提的是,學生的身體與心理需求是一個不斷變化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應根據學生所發生的變化采取有針對性的應對措施,并對教學內容、目標等因素做出相應的調整,以促進學生個體的綜合發展。

結語

綜上所述,在今后的中職體育教學工作中,應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遵循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注重學生興趣的培養,以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探究學習當中。同時,還應尊重學生的身體與心理發展需求,嚴格貫徹課程改革要求與終身教育思想,對教學內容與教學方式進行不斷探索與創新,以切實提高中職體育教學質量,順利實現中職學生綜合發展的教育目標。

參考文獻

[1]康東偉, 張晗.淺談在體育教學中如何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J].體育時空,2011(1).

[2]王金軍.論高校體育教學中如何調動學生的主動性[J].教育教學論壇,2011(15).

[3]鄧家斌.論體育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練能力的培養[J].企業科技與發展,2008(12).

第12篇

關鍵詞: 初高中銜接 朗讀指導 教學策略

一、問題的緣起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中的語音目標描述為:1.在口頭表達和交際中逐步做到語音、語調自然、得體和流暢;2.根據語音、語調了解和表達話語中隱含的意圖與態度;3.初步了解詩歌中的節奏和韻律;4.根據語音辨別和書寫不太熟悉的單詞或簡單的語句,能運用恰當的語調、節奏和重音變化等手段,有效地表達不同的語意和態度等交流意圖。

筆者在對高一新生的調查中發現,一些初中教師不重視音標教學,導致學生的語音基礎薄弱。現有的初中教材過分強調交際的作用,而忽視語法的教授,學生朗讀時的注意力、停頓劃分、內容理解程度等存在很大問題。初中階段側重筆試訓練,忽視對朗讀能力的培養,制約學生聽說寫能力的發展。因此初高中銜接朗讀教學非常有必要,朗讀應該成為高中生習得英語知識的主要手段。

二、課題研究的理論架構

(一)課題的界定。

初高中銜接階段的朗讀指導從高中第一節始業教育開始,讓學生了解初高中英語學習的差異,引導學生在朗讀中感知、體驗、實踐和探究教學內容,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進語言實際運用能力的提高。

初高中銜接階段朗讀指導的意義:提高學生朗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適應高中教材比初中教材生詞多、篇幅較大、句式復雜的狀況。在識記單詞的基礎上,應用英語朗讀的技巧,生動準確地用聲音傳達語言信息,使朗讀者和聽者更深刻地理解朗讀內容并受到感動。

(二)理論依據。

1.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知識只能由每個學生依據自身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主動地加以建構。教師的主要作用是指導學生走上自主學習的道路,激勵學生主動認知。語言學習的最佳途徑莫過于學生在學習中運用,在運用中學習,邊糾正,邊體驗,邊提高。

2.主體性教育思想:教師對學生的引導、啟發、講解、點撥等,都需要通過學生的獨立思考、選擇與運用才能內化為他們的智慧和才能,只有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才能真正發揮主導作用。

3.有效教學理論:有效教學關注教學效果。在銜接階段朗讀訓練中,教師要分析學生的“起始能力”,并以此確定教學的起點,在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啟發學生思維的前提下,促使學生讀出理解和感悟。

三、高中英語朗讀教學銜接和教學策略

(一)明確目標,讓朗讀不可怕。

在高中第一節始業課中,讓學生明確自己的奮斗目標,端正學習態度,增強朗讀動機。根據教學實際,筆者總結出英語初高中銜接關于朗讀提高要具備的意識和能力:1.看音標會讀,能有關注元音音標對應拼寫的意識;2.能對五種基本句型非常熟悉,清楚句子由哪些主要成分和次要成分構成;3.能從句子成分和結構分析的角度理解句子;4.能在基本句型的基礎上知道并列句的構成;5.能清楚地知道主從復合句;6.高度重視詞性、構詞法;7.有先理解再朗讀的語境意識。

根據學生的心理認知特點和能力,設計合理的夯基礎提能力的朗讀訓練方案,在鼓勵督促中朗讀。在學生堅持不下去或碰到困難時,及時給予個別輔導。

(二)夯實基礎,讓朗讀更規范。

1.單詞朗讀的教學策略。

(1)重視音準和音節

單詞的朗讀是讀好句子的基礎,第一次讀單詞的準確性往往影響一個人對這個單詞的永久發音。要讓學生明白語音過關對減輕單詞記憶負擔,改變語音面貌等的重大作用。初高中語音銜接的初級目標是讓每個學生無論以前的語音基礎多薄弱,都能在看到音標后清晰而準確地發音。終極目標是能根據音標正確拼讀單詞,拼讀出讀音比較規則的生詞。分析我校學生的語音基礎發現,他們在銜接階段的“起始能力”為看著音標能讀對大部分的輔音,但元音有錯讀、漏讀,如diary中a和familiar中的i沒讀出來。

為打好整體的語音基礎,對音標進行集體教學和自主補漏。筆者的具體做法為,第一節課首先進行國際音標的辨讀,以第一單元單詞表至單詞dusty為止的單詞拼讀為能力口頭檢測,要求學生寫出自己發音有困難的音標,以后凡是碰到含這個音標的單詞,都寫在此音標后。如必修1中含/?藜:/發音的單詞有survey,concern,journal,prefer,earthquake,dirt,curtain,German,journey,determine,purpose。/ei/有survey,suitcase,straight,detail。/?/有gas,actually,gradually,vocabulary。/e/有upset,settle,elevator,petrol,spelling。經過一段時間之后(大約兩周),學生基本都能過語音音素發音和單詞拼讀的難關。糾正初中養成的逐個字母背單詞的不良習慣,如c-o-n-c-e-r-n,在高中最初階段,要教會學生音節的概念,養成先讀再拼的習慣,如con-cern。

(2)訓練調次和重音

在每單元的單詞領讀磁帶中,都有兩種單詞的調次領讀(升調和降調)。一般課代表在早讀課逐詞播放,要求全班跟讀時,有些學生因為內向會一笑了之,卻不知這正是他們需要學習的“洋腔洋調”。在聽力中,學生聽不出本來很熟悉的詞,往往是因為升降調的變化。高一新生普遍不知重音符號,以單詞Amsterdam為例進行這樣的訓練。在不告知任何注意事項的前提下,讓學生嘗試去讀,結果絕大部分學生根據中文翻譯念成“阿姆斯特丹”,元音沒念準,重音在最前面。糾正時首先告訴學生雙音節以上的單詞都有一個重音,有些單詞有重音和次重音。幫助學生劃分音節,一起讀了元音音標后讓學生念,讀音準了,但重音仍然有問題。這時筆者把讀準重音與讀錯重音放在一起讓學生比較,通過觀察和分析,學生終于能形成清晰的概念,明白單詞重音和次重音的標法。這時再選擇幾個多音節詞讓學生試著朗讀鞏固。對于重音確實不敏感的學生,建議自主歸納整理,大聲朗讀找感覺,最后到老師處進行評估。以下為學生自主歸納的必修1中的四種類型。

(3)處理好朗讀中的生詞

在朗讀過程中遇到沒有碰到過的生詞,要求學生不用慌,不要一遇見生詞就停下來。可以根據已有的語音基礎、字母和字母組合的發音嘗試著讀,在上下文中理解意思。有些詞看似不認識,其實只要有一些構詞法知識,就能夠識別“生詞”。如派生詞是在詞根上加后綴或前綴構成的新詞,合成詞由兩個或更多的詞合成一個詞。

2.句子朗讀的教學策略。

(1)句子重音

句子的重音是指一個句子中有些單詞要讀的比其他單詞重些。一般情況下,名詞、主要動詞、形容詞、副詞、數量詞和指示代詞要重讀,而冠詞、人稱代詞、助動詞、介詞和連詞不重讀(戴煒棟,何兆熊,2010)。必修1 Unit2的教參中寫道:English is more than an “acting” language. The stress provides the “acting” when you speak English and can make sentences that are written the same sound and mean something very different.由此可見,為了在交流中達到不同交流目的的需要,同樣一句話,句子中重讀的單詞不一樣。

What are you doing there?(Tell me what you are doing)

What are you doing there?(Somebody else should be there)

What are you doing there?(The speaker should be somewhere else)

(2)句子語調

語調訓練是在讀單詞的基礎上進行的。通常,一般疑問句需采用升調,羅列同類詞、短語或從句在前也采用升調。關于句子重音和語調的訓練,在必修1 Unit2 P13有相應要求。Mark the sentence stress and intonation. Then practice reading them in pairs.P14:通過聽力讓學生知道是口音和奇怪的調調讓人聽不懂,可見交流中兩者的重要性。通過這兩個練習,讓學生重視語調的訓練。

(3)句子停頓

朗讀時在意群的末尾稍加停頓,讀者借以調整呼吸和理解所讀內容,聽者能抓住所聽的內容。我們可以“/“來訓練學生劃分意群。為了幫助學生能自己劃分意群,有必要讓學生掌握句子的基本句型。每個句型的構成有其特定的規律,不同的成分需要不同詞性的詞充當,可根據一成分一群的基本原則來練習朗讀的停頓。

筆者利用課文ANNE’S BEST FRIEND中的典型例句統一學生的句子基礎,統一學生分析句子時運用的符號,如(...)表示定語,[...]表示名詞性從句。

①主語+謂語

Anne /lived /in Amsterdam in the Netherlands during World War II.

They /had to hide.

②主語+謂語+賓語

Anne Frank / wanted /the first kind.

I/ didn’t dare/open a window.

③主語+謂語+間接賓語+直接賓語/主語

She /made her diary /her best friend.

I /shall call /my friend /kitty.

④主語+謂語+賓語+賓語補足語

I /want /this diary itself /to be my friend.

The dark, raining evening, the wind, the thundering clouds /held/ me /entirely in their power.

⑤主語+系動詞+表語

During that time the only true friend / was / her diary.

I /stayed /awake on purpose.

上面5種基本句型只列出了句子的主要成分,事實上,句子中還常常有定語、狀語和同位語等修飾語,有時還有不充當句子成分的插入語等。除簡單句外,還有并列句和主從復合句等句式。銜接階段的教學要充分利用課本,對句子歸類整理進行長句朗讀訓練。例:

Do you want a friend (whom you could tell everything to)?

I have grown so crazy about everything (to do with nature).

I am only able to look at nature through dirty curtains (hangingbefore very dusty windows).

Are you afraid [that your friend would laugh at you], or would not understand [what you are going through].

I can well remember [that there was a time](when the deep blue sky, the song of the birds, moonlight and flowers could never have kept me spellbound.)

以上句子能訓練學生處理后置定語朗讀時的停頓,能對賓語從句和定語從句在長句中進行適當的朗讀處理。

(三)創設情境,讓朗讀變有趣。

在實際教學和交流中我們不難發現,同樣的詞或句子用不同的語氣和語調朗讀,可產生不同的效果。如:一次上課時外面下起了雪,筆者就創設了各種情境,讓學生讀出對下雪的情感態度。

①你本來約同學一起去踢足球,現在因下雪踢不成了,你會怎么說?

What a pity! It’s snowing.

②盼著雪地里玩耍的你終于發現下雪了,你會怎么說?

It’s snowing. Hurry up! Let’s go downstairs to throw snowballs.

③你發現曬在寢室陽臺上的衣服還曬著,你會怎么說?

It’s snowing. Hurry up! Get for the clothes.

第一種情況下,snowing用降調,要讀出懊惱的情緒。

第二種情況下,snowing用升調,要讀出玩雪的急切情緒,顯得異常興奮。

第三種情況下,snowing要讀得快,用降調,要讀出著急和緊張感。

筆者邀請多個學生進行朗讀,全班同學在欣賞品評和朗讀改進中興趣盎然,覺得朗讀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學生通過輕重緩急、抑揚頓挫的朗讀,賦予文字生動的意義,讓自己的思維始終處于積極活躍的狀態,并有自己的情感體驗。

(四)立足課堂,讓朗讀更有情。

閱讀課堂要引導學生關注自己的閱讀體驗,通過與文本、作者的互動,體會作者的情感和作品的魅力,讀出文章的情味、意味和自己的體悟。閱讀課中的朗讀指導可以通過以下活動進行。

1.激活背景圖式,激發學生朗讀動機。

不激活已有的背景知識,朗讀者與作者無法產生生活經歷、文化意識等方面的思想共鳴。教師應該向學生提供或引導學生搜索一些必要的背景知識,提高朗讀興趣。如:隨著微博等“快文字”的出現,學生中很少有寫日記的,很難理解日記對Anne的重要性。筆者先讓學生閱讀非日記體部分的內容,介紹這篇文章的寫作背景,學生就能從時代背景出發,思考安妮所面臨的困境,就不難理解安妮當時的心境,為什么“made her diary her best friend”,迫切想朗讀Anne分享了哪些“deepest feelings and thoughts”。

2.梳理文本,確保學生朗讀主體地位。

教師要在閱讀課堂上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根據文本信息進行推理判斷,讀出自己的理解。這一過程中學生是永遠的閱讀和朗讀主體,教師可以有針對性地設計一些問題,讓學生分組討論之后給出答案。如安妮日記中,學生通過朗讀在文本中尋找能體現Anne情感的句子,做出合理的推理判斷,既理解作品所提供的信息,更體會作者在記日記時的復雜心理。

T: As we know, most people set down a series of facts in their diaries. But Anne wrote down her deepest feelings and thoughts. How did she feel when she wrote these? Brainstorm with your partner adjectives of her feeling and find all the descriptions about Anne’s feelings.

Ss(匯總如下):

①I wonder if it is because I haven’t been outdoors for so long that I’ve grown so crazy about everything to do with nature. (eager)

②I can well remember that there was a time when the deep blue sky, the song of the birds, moonlight and flowers could never have kept me spellbound.(regretful; ignorant of the beauty of nature)

③The dark, rainy evening, the wind, the thundering clouds held me entirely in their power. (helpless)

④I stayed awake on purpose until half past eleven in order to have a good look at the moon by myself.(eager)

⑤But as the moon gave far too much light, I didn’t dare open a window.(scared)

⑥Sadly,I am only able to look at the nature through dirty curtains hanging before very dirty windows.(sad)

⑦It was the first time in a year and a half that I’d seen the night face to face.(excited)

經過討論分析后,學生再次進行朗讀時就能與安妮脈搏共振,心隨文跳,情隨文動,讀出對以往未能珍惜自然美景的悔意,讀出對現在兩次偷偷看自然的狂熱,讀出對自由的向往。

朗讀時如果能夠根據作者的寫作意圖和寫作的思路進行朗讀,不僅能讀出文章的字面意思,還能識別字里行間的意思(read between and beyond the lines),達到良好的朗讀效果。閱讀課中,教師可引導學生在文章的文字上、格式上、結構上了解作者通過文字的形式表達的寫作內容、思想和意圖。如:

T: Can anyone tell us the strange things happening before the earthquake?

S1:(平淡的,不帶感情地讀課本)

T:(板書)

Pay attention to verbs in these sentences and then read again. Can you form a picture in your mind while reading.(朗讀時對一系列動詞詞組的關注,使學生腦海中有一幅形象的畫面。)

3.走進作者,激起學生情感共鳴。

情感對人的認識和行為具有巨大的調節與推動作用,朗讀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能否激起學生的情感共鳴。如必修1 Unit5 Elia’s story里two quotes from Nelson Mandela的朗讀有很大難度。朗讀前引導學生尋找Elias 遇到Mandela前后的境遇和情感的變化,明白題目雖為Elia’s story,但要體會的是Elias對Mandela的贊頌,認識偉人的非凡魅力。學生以第一人稱“I”朗讀心中最偉大的人的原話,讀到情到濃時完全不受書面標點和句子語法關系的制約,長句中的停頓處理聲斷而情不斷,掀起了課堂的情感。

(五)及時評價,讓朗讀成習慣。

新課標指出評價要體現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和評價形式的多樣化,建立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評價體系。教師以學生自評、學習小組內互評、教師評價的方式,不斷幫助學生做好朗讀訓練。及時檢查評價,督促自律性差的同學加強學習,讓英語朗讀成為一種內在的需求和習慣。

四、成效與反思

朗讀指導以重點詞、句、段的朗讀指導為突破口,在解構句子、理解意思后反復朗讀,以促進內化,帶動全文的理解。學生語音基礎較齊整,養成了大聲朗讀的習慣,有了較好的朗讀技巧。“書讀百遍,其義自現”。朗讀培養了學生的語感。

在今后的教學中,要抓住課堂生成資源,對學生朗讀及體驗的抒發及時進行指導提升,利于更好地習得語言。要采用多種方式進行朗讀訓練,拓寬學生學習和運用英語的渠道,如引入英語原版動畫片或截取美劇片段進行模仿配音等,激發學生的語言學習興趣,實現從朗讀到交流的自然轉變。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戴煒棟,何兆熊.新編簡明英語語言學教程(第二版).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10.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莞市| 眉山市| 广灵县| 河东区| 广昌县| 柏乡县| 东海县| 五华县| 贡觉县| 吉木乃县| 滕州市| 阳江市| 灵山县| 伊通| 高雄市| 阳城县| 金山区| 无为县| 长泰县| 灵璧县| 龙泉市| 拜泉县| 明光市| 迁安市| 普洱| 玉屏| 清水县| 白玉县| 德庆县| 大冶市| 奉化市| 辽宁省| 乌鲁木齐县| 武威市| 武城县| 尚志市| 遵化市| 双牌县| 固镇县| 盈江县| 汝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