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05 09:57:02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黃芪的功效與作用,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1、生黃芪固表止汗,托瘡生肌,利水消腫;蜜炙黃芪,長于補氣生血,適于肺虛氣短,氣虛血弱,氣虛便秘;炒黃芪補脾益氣而不壅滯,治脾虛腹脹,食少便溏;酒炙黃芪溫升作用較強,適于氣虛肺寒,氣虛下陷。
2、黃芪內含而多種抗菌有效成分,而且能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它的獨特療效在于能補血,專補氣。
(來源:文章屋網 )
1、黃芪、當歸、枸杞和紅棗一起泡水喝具有美容養顏,補血益氣的功效。
2、黃芪、當歸、枸杞和紅棗這四味中藥的藥性都是比較溫和的,都有補脾養胃的功效,建議脾胃虛弱的人可以多喝。
3、這四味藥材有很好的補血和活血的功效,建議血虛血虧的人可以多泡水喝,特別是一些月經不調的女性,喝了效果很明顯。
4、這四種藥材還有養心的功效。
(來源:文章屋網 )
人參味甘微苦,性微溫;黃芪味甘,性溫。兩者雖然都有補氣之作用,但前者作用更強。此外,人參尚具有止渴生津和安神之作用,這是黃芪所不具備的。黃芪的補氣作用遠不及人參,然而,黃芪之補偏于走表,其升陽、固表、內托和利尿消腫等功效,卻為人參所無。鑒于它們之功效同中有異,所以必須區別使用。
人參為大補元氣之品,以其能益氣固脫,所以,臨床上多用來治療大病或久病,或血脫致氣脫而出現短氣神疲、周身乏力、肢冷、汗出而多、脈微欲絕等。本品可單用,也可與附子或黃芪同用。大補元氣還表現在補益肺腎而平喘方面,如人參配胡桃肉或人參配蛤蚧治肺腎氣虛喘息,或短氣不足以息,聲音低微,脈虛弱等,皆是其例。人參之補還在于善走中焦,也表現在健脾止瀉方面。如人參配白術、茯苓、砂仁、蓮米、山藥、薏苡仁等,可治脾胃氣虛引起的精神不振、四肢倦怠、食少便溏、久瀉不止等。
止渴生津,乃人參之又一功效。因此,在臨床上,可用其來治療下述諸種病證:①熱病傷滓而見高熱、口渴、大汗、氣傷液耗、脈大而乏力,可與清熱養陰藥同用,如人參配石膏、知母等。②溫病或暑熱傷及氣液而見汗出而多、口渴神疲,或津氣不足引起心煩失眠、短氣自汗、心慌心悸、脈細而弱等,用人參配麥冬、五味子等。
由于人參還具有安神鎮靜之功效,所以,它又可用來治療心腎不交所致之驚悸、恍惚、入睡不安等,且常與酸棗仁、遠志等同用。心脾兩虛而證見神疲健忘、心悸怔忡、食欲不振、大便稀溏、短氣乏力者,用人參配黃芪、當歸、白術、龍眼肉等治之,甚為效驗。
此外,人參尚有壯陽作用,故隨癥配伍,可用來治療陽痿之病。所以然者,以人參能補益腎之元氣也。
黃芪之功效與應用,主要有以下四點:一是補氣升陽,長于升舉之力。常應用于氣虛下陷所致的脫肛、子宮脫垂、胃下垂、腎下垂、崩漏及眩暈乏力,或短氣不足以息等,并常與人參、白術、升麻、柴胡等同用。二是固表斂汗。多應用于表虛不固的自汗。若衛氣不固、汗出,又復加外感風邪者,可與防風、白術同用,以固表逐邪。三是托瘡排膿。常應用于瘡癰久不潰破,或瘡瘍內陷,有促進潰破及局限作用。又可用于瘡瘍潰破之后氣血虛弱、久不收口之患者,有生肌收口之作用,常配伍金銀花、皂角刺、蒲公英等用之。四是利水消腫。常應用于陽氣不運所致之虛性水腫。通過黃芪補氣健脾,使脾陽得運而水利腫消。各種原因引起的水腫而兼有氣虛的,亦可用之,且常與防己、茯苓、白術等同用。
綜上所述,人參與黃芪之功效,有同有異,故不可一見氣虛即用之,而應詳加辨別。否則,容易弄巧成拙,釀成誤治。如邪熱傷及氣津者,用人參則宜,用黃芪則不妥。因此,應區別使用。
芡實:坡的養生“寶物”
楊瑞新
宋代大文豪坡到老年仍身健體壯,面色紅潤,才思敏捷,他對養生很有研究,著有《東坡養生集》等書。坡的養生之道中有一條是吃芡實,吃法頗為奇異:時不時取煮熟的芡實1粒,放入口中,緩緩含嚼,直至津液滿口,再鼓漱幾遍,徐徐咽下。他每天用此法吃芡實10~30粒,堅持不懈。據說坡還極喜愛吃用芡實煮成的“雞頭粥”,并稱“粥既快養,粥后一覺,妙不可言也”。
性味:甘,微溫。
歸經:歸肺、脾、肝、腎經。
功效:益氣固表、斂汗固脫、托瘡生肌、利水消腫。
識
黃芪和黨參相似,都是補肺脾兩臟氣虛的藥物。與黨參不同的是,黃芪有一個特殊功效,就是能治療一切中氣下陷引起的問題。
所謂中氣下陷,可以簡單地理解為臟器往下掉(比如胃下垂、子宮下垂、脫肛等),或是一些向下走的生理行為過度活躍。比如說正常大小便是從下面排出的,中氣下陷時,就可能表現為慢性腹瀉;女性中氣下陷時,還會表現為月經不止等崩漏的情況。
黃芪能“升”,指的就是它有引導氣機向上,使臟器更為“挺拔”的作用。當然,這種“升”的作用不僅對臟器有效,對整個人體的生理活動都有一定的效果。現代醫學研究還發現,黃芪有全面提高人體免疫力的作用,歸根到底,這也是黃芪“升”的一種表現。
黃芪分為生黃芪和炙黃芪兩種。生黃芪的提升作用較強,因此一般都是用生黃芪治療臟器下垂的。用蜂蜜炙過的黃芪就是炙黃芪,它的補氣作用較強,更適用于想增加補益效果的體弱人士。
用
不少老年人在突然改變時(比如從坐位或蹲位改變為直立位),會出現頭暈、兩眼一黑、站立不穩、四肢乏力,甚至昏厥等情況,這在醫學上稱為性低血壓。性低血壓多見于老年或身體虛弱的人,中醫認為這種情況屬于“清陽不升”,最好的調理藥物就是黃芪。性低血壓,其根本原因就是血壓“不升”。用黃芪的目的,就是把血壓“升”上去。
一、蒲公英:天然抗生素
蒲公英有“天然抗生素”之稱,為中醫傳統清熱解毒藥。其味苦、甘,性寒,歸肝、胃二經,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利尿通淋等功能。
現代藥理研究表明,蒲公英能提高人外周血淋巴母細胞轉化率,激發機體免疫功能,有良好的抗炎、抗病毒作用。現在也用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急性扁桃體炎、淋巴結炎、流行性腮腺炎等疾病的治療。蒲公英含有豐富的礦物質,特別是鉀、鈉、磷和鐵的含量較高。葉子含有比胡蘿卜更多的維生素A,也含有部分維生素B、C和D。
食法
蒲公英整株都可食用。葉子可以像菠菜一樣煸炒來食用,或是做成色拉菜肴;根部也可以當成蔬菜食用或是作為咖啡的替代品。
蒲公英大多是在中藥店里的干品,用于品泡茶或熬粥,可清熱解毒、利咽消腫。因為大米粥本身具有和胃、補脾、清肺作用及容易被消化吸收的特點,所以與藥材共煮更能發揮藥理功效。您可先將l 5克蒲公英洗凈放入鍋中,倒入600毫升清水,用小火煮半小時。然后撈出蒲公英,在藥汁中倒入50克洗凈的大米,熬成粥即成。吃時還可調入少許白糖。
蒲公英屬苦寒之品,適用于熱癥。脾胃虛寒者,不可服用。
二、黃芪:人體健康的保護神
黃芪,《神農本草經》將其列為上品,為補藥之長。黃芪味甘,性溫,歸肺、牌二經,具有益氣升陽、固表止汗、利水消腫、托毒生肌的功效。主治肺虛咳嗽、內傷勞倦、脾虛泄瀉、久潰不斂等氣虛血虧之癥。
現代藥理研究表明,黃芪具有調節機體免疫功能、增強細胞代謝、強心降壓、改善血流及抗衰老等作用,對人體多臟器、多系統均有良好的保護作用。
本品尤其對體虛反復感冒者,可增強機體抵抗力,顯著降低發病率。對非特異性免疫、體液免疫、細胞免疫等,皆具有明顯的調節作用,可促進正常人和病人的淋巴細胞轉化率,增強自然殺傷細胞的細胞毒作用,對干擾素系統具有明顯的刺激和誘發作用。
食法
黃芪入菜自古有之。飯店里的甲魚湯、烏雞盅,黃芪是常客。
可先用少許雞湯或清水把黃芪泡軟,然后與雞肉片、金針菜共炒,即成傳統藥膳“黃芪肉片”;或與魚片、筍片一起做成“黃芪溜魚片”,那滋味也是極其鮮美的;當然把黃芪與枸杞子、淮山藥等藥材一起放入雞湯、排骨湯里同煲,那更是一道中華名料理;用黃芪熬粥則與蒲公英功效相似,極易被人體消化吸收。
三、百合:滲利和中之美藥
百合為補益之品,古有“滲利和中之美藥”的譽稱。其性微寒,味甘、淡,人心、肺二經。有潤肺止咳、清心安神、補中益氣的功效。主治陰虛久咳、痰中帶血、心煩不眠、精神恍惚等癥,尤其對肺結核有極大的療效,自古就是中醫治療肺病的經典藥材。
現代藥理研究證實,百合可增加肺灌流量,有止咳平喘作用,而且其中含有的主要成份如秋水仙堿等多種生物堿,具有增強免疫功能,抑制癌細胞增生的作用。
對于老年人來說,百合可用于安養五臟,有“補虛損”、“滋養強壯”等輕身延年之功。由于其性質溫和,用于老年人肺虛咳嗽、虛煩驚悸、失眠多夢、支氣管哮喘、慢性腎炎、高血壓等老年病癥,療效十分確切,而且百合具有雌激素樣活性,對老年人雌激素功能低下很有裨益。
百合含有豐富的淀粉、蔗糖、蛋白質、脂肪、胡蘿卜素、泛酸、維生素(C、B1、B2、鈣、鐵、磷、鉀等營養成份)。
食法
百合是較安全并且值得推廣的食物,就藥理來說,食用無季節之分,但在食療上則建議選擇新鮮百合較適宜。由于其味甘、平的特性,所以適合大多數人食用,并且對健康不會有任何不利的影響。
從烹飪應用來說,其適用的技術較蒲公英和黃芪來得更為廣泛。通過涼拌、爆、炒、溜、蒸、燉、煮等烹飪方法,可制作成冷菜、熱炒、熱湯、點心、小吃、冰品等各種美食。
’
補氣補血
適宜人群
此湯能補血壯陽,適合腎虛血弱、在寒冷冬季里手冷腳冷者食用。
主要功效
鹿茸藥性偏溫,能補陽卻不燥,伴滋陰劑用,則能養陰而不膩,再配以枸杞和黃芪,此湯有很好的益精髓、強筋骨、補氣補血的功效。
材料如何買
鹿茸血片價格較平民,功效也不錯,推薦平常煲湯使用。購買時以毛孔嫩細、紅色小片為佳。
如何吃
鹿茸為熱性大補之物,所以不能多食,特別對于體虛的人,建議一周服用1次。
食用禁忌
患有高血壓、腎炎、肝炎以及陰虛火旺、感冒者不宜服用。
鹿茸黃芪杞子湯
用料:豬瘦肉350克、枸杞、黃芪各10克、鹿茸5克、陳皮3克、鹽2茶匙
做法:
1 先將豬瘦肉洗凈瀝干水分,然后切成小塊;枸杞、黃芪、鹿茸洗凈瀝干水分;陳皮放清水下沖洗一下,浸泡2分鐘備用。
2 把所有材料放進燉盅里,加入1000毫升蒸餾水(或清水),隔水燉2個小時,最后加鹽即可飲用。
Tips 鹿茸與人參、貂皮并稱“東北三寶”。鹿茸片分為蠟片、紅粉片、血片及骨片。蠟片含血量最高,產量最少,也最貴;紅粉片次之;血片產量較多,功效也略弱;骨片產量很多,但幾乎不太含血。另外,由于隔水燉制是用慢火高溫把材料中的味道及功效逼出來,因此藥材類食材要置于燉盅底部。
大補元氣
適宜人群
適合氣血不足的人或身體虛弱的人在冬天食用進補。
主要功效
人參補中益氣,乳鴿滋陰補血,配上黃芪、紅棗,既能補氣又能補血,冬天可使人氣色紅潤而且手腳不再冰冷。
材料如何買
白參是人參中效力相對較小的品種,煲湯也可以買飲片。如果能買到新鮮人參,用來煲湯會更加溫補。
如何吃
干制人參性溫熱,建議一周食用1次。
食用禁忌
陰虛火旺、感冒者不宜服用。體壯者不宜多食,夏天亦不宜多食。此外,人參不宜與蘿卜、葡萄、茶同食同飲。
人參乳鴿湯
用料:白參2條、紅棗10粒、黃芪10克、乳鴿肉300克、豬瘦肉100克、鹽2茶匙
做法:
1 將豬瘦肉洗凈,瀝干水分,然后切成小塊備用;乳鴿肉洗凈瀝干水分;白參、紅棗及黃芪沖洗一下瀝干水分備用。
2 把所有材料放進燉盅里,加入1500毫升蒸餾水(或清水),隔水燉2個小時,加鹽即可飲用。
Tips 人參,“東北三寶”之一,以長白山及小興安嶺地區所產的人參質量最佳。它性溫,味甘微苦,用人參煲的湯味道甘洌清香。人參歸脾、肺經、心經,可以大補元氣、補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對女性美容也很有幫助,能去黑斑抗衰老。
補腎益氣
適宜人群
五味子、熟地都可對肝腎起到調節滋補作用,適合肝腎陰虛者食用。
主要功效
五味子有收斂固澀、補腎寧心的作用,配以酸棗仁、熟地燉豬心,除了能補虛溫暖,還可安神強心、緩解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在寒冷天氣感到的不適。
材料如何買
五味子又分南五味子和北五味子,但一般特指干燥后的北五味子,以紫紅色、粒大、肉厚、有油性及光澤者為佳。
如何吃
五味子、熟地均為性溫之物,建議一周服用此湯1-2次。
食用禁忌
陰虛火旺、感冒者禁食。
五味子紅棗豬心湯
用料:五味子20克、熟地15克、紅棗4粒、蜜棗1粒、豬心半個|豬瘦肉100克、生姜1片、鹽2茶匙
做法:
1 豬心切片后清洗干凈,新鮮豬瘦肉洗凈后切成塊,分別瀝干水分;五味子、紅棗、蜜棗沖洗干凈后備用,熟地不做處理。
麥冬又名沿階草、書帶草、麥門冬、寸冬,為百合科沿階草,屬多年生常綠草本植物。須根較粗壯,根的頂端或中部常膨大成為紡錘狀肉質小塊,以塊根入藥。
【功效】 用于滋陰潤肺,生津止咳,清心除煩, 內熱消渴,腸燥便秘。其有促進胰島細胞功能恢復、增加肝糖原、降低血糖的作用。由于麥冬還有補心之作用,對糖尿病合并心臟病者也是有益的。麥冬是一種很強的補陰藥,適合陽實體質的人喝,不過也要注意飲用適當。
當歸泡水
當歸是中藥的一味常見良藥,別名干歸、秦哪、西當歸、岷當歸、金當歸、當歸身、涵歸尾、土當歸,它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根可入藥。主要分布在甘肅、云南、四川、青海、陜西、湖南、湖北、貴州等地。當歸可用于鹵制品配料中,其主要特點是去腥增香,增加肉制品的藥香味。
【功效】 用于血虛萎黃,眩暈心悸,月經不調,經閉痛經,虛寒腹痛,腸燥便秘,風濕痹痛,跌撲損傷,癰疽瘡瘍。當歸對婦女的經、帶、胎、產各種疾病都有治療效果。當歸泡水是一種方便的食用方式,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作為藥物,如果有條件有時間的話,還是建議把當歸煎藥喝,這樣它的功效才不會流失太多,可以充分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
太子參泡水
太子參是一種常見的補品,人們通常用來泡水喝。太子參又叫孩兒參、童參,味甘、微苦而性平,偏微寒,既能益氣,又可養陰生津,且藥力平和,為一味清補之品。
【功效】 秋冬可以適當用太子參作為食療,滋補身體,適用于脾肺虧虛、氣陰不足、氣津不足等癥。口干、煩躁、心悸、失眠、乏力、食少、手足心熱等氣陰兩虛癥狀的病人均可使用,它既可與其他藥物配伍,又能單味煎水溫服。因其藥性十分平穩,適合慢性病人長期大量服用。食用太子參亦可以改善高血壓,且年齡小的患者服用太子參不會引發早熟之嫌,但是太子參對淋巴細胞有明顯的刺激作用。
黃芪黨參泡水
黃芪也被稱為綿芪,是一種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在增強機體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方面有著很好的作用,同時在抗衰老、抗應激、降壓等多方面也有著很好的效果,所以才會被人們用來入藥。黨參也具有很好的藥物作用,對于補中益氣、止咳、健脾益肺等都有著很好的作用。
【功效】
黨參味甘,性平,入脾、肺經。它既能補中益氣、生津止渴,用于治療脾胃虛弱、食少便溏、四肢無力、面目浮腫、口干口渴、自汗等癥;又能補氣養血,用于治療血虛萎黃、心悸、氣短,以及慢性出血性疾患所引起的氣血兩虧之證;還能補脾養肺,用于治療慢性咳嗽、癥屬脾肺兩虛者。此外,還可治療脫肛、子宮脫垂。黃芪甘溫,補氣升陽,益衛固表,脫毒生肌,利水消腫。黨參補中氣,長于止瀉;黃芪固衛氣,擅長斂汗。黨參偏于陰而補中,黃芪偏于陽而實表。二藥相合,一里一表,一陰一陽,相互為用,其功益彰,其奏扶正補氣之功。
丹參泡水
蔡東聯第二軍醫大學附屬長海醫院營養科臨床營養中心主任、教授
在10月20日“國際骨質疏松日”來臨之際,我們想著重談談骨質疏松的飲食治療,希望大家重視日常飲食,從一點一滴做起,遠離骨質疏松。
飲食治療九原則
1.供給充足的蛋白質可選用牛奶、雞蛋、魚、雞、瘦肉、豆類及豆制品等。
2.補充鈣質 飲食中應給予充足的鈣,正常成年人每日達800毫克,老年人應給予1 000毫克。含鈣量豐富的食物有排骨、脆骨、蝦皮、海帶、發菜、木耳、橘、柑、核桃仁、谷類、豆制品、黃綠紅色蔬菜等。全谷類食物和鈣不宜同時攝取,因為全谷類食物含有可與鈣產生化學作用的物質,影響鈣質的吸收。
3.注意烹調方法 有些蔬菜如菠菜、莧菜等,含有較多的草酸,影響鈣吸收。如果將這些菜在沸水中焯一下,濾去水再烹調,可減少部分草酸。
4.補充賴氨酸、精氨酸和葡萄糖胺 賴氨酸、精氨酸可促進鈣的吸收,增強結締組織;葡萄糖胺可促進骨骼和結締組織的健全發展。葡萄糖胺主要是從貝類的外殼萃取,所以較難從日常飲食中攝取。這些主要還得通過營養保健品攝取。
5.多補充維生素D及維生素C 應多吃新鮮蔬菜,如莧菜、雪里蕻、香菜、小白菜,還要多吃水果。
6.限制飲酒 過量飲酒可影響鈣的吸收,所以應限量飲酒。
7.忌食刺激性食品 忌辛辣、過咸、過甜等食品。
8.經常食用蒜頭及洋蔥 因為含硫,能夠強健骨骼。
9.避免攝取發酵食品 因為酵母中磷含量很高,可與鈣競爭性地吸收。
藥膳方
黃芪蝦皮湯
【原料】黃芪20克,蝦皮50克,蔥、姜、精鹽各適量。
【制法】先將黃芪(切片)入鍋加水適量,煎煮40分鐘,去渣取汁;兌入洗凈的蝦皮,加水及蔥、姜、精鹽等調味品,再煨燉20分鐘即成。佐餐當湯服食。
【功效】補益脾腎,壯骨強筋。黃芪擅長益氣補脾,實驗研究證實黃芪有雌激素樣作用,可有效地防止和減少絕經后婦女因缺乏雌激素而引起的骨質丟失。
羊肉木瓜湯
【原料】羊肉100克,蘋果5克,豌豆300克,木瓜1 000克,粳米500克,白糖、精鹽、味精、胡椒粉適量。
【制法】將羊肉洗凈,切成小塊;粳米、蘋果、豌豆淘洗干凈;木瓜榨汁待用;羊肉、蘋果、豌豆、粳米、木瓜汁,清水適量放入鍋,用武火燒沸后,轉用文火燉;至豌豆熟爛,肉熟,放入白糖、鹽、味精、胡椒粉調味即成。
【功效】補中益氣。有預防骨質疏松的作用。
蘿卜海帶排骨湯
【原料】排骨250克,白蘿卜250克,水發海帶50克,黃酒、姜、精鹽、味精各適量。
【制法】將排骨加水煮沸去掉浮沫,加上姜片、黃酒,小火燉熟;熟后加入蘿卜絲,再煮5分鐘;調味后放入海帶絲、味精,煮沸即起。
【功效】強筋壯骨,肌膚。有防治骨質疏松的作用。
懷杞甲魚湯
【原料】懷山藥15克,枸杞子10克,約500克甲魚1只,生姜、精鹽、黃酒各適量。
其實,孩子的上述表現與小兒時期的生理特點有關。中醫認為,小兒咳嗽與肺脾兩臟關系密切。小兒肺臟嬌嫩,脾常不足,若遇寒暖不當或調護失宜,則易感風、寒、熱等外邪,而致肺氣宣散失司,出現流涕、咳嗽,甚則喘鳴痰多等癥。肺脾虛弱是小兒反復咳嗽的主要原因,而且常因感受外邪而誘發。據我們觀察,反復呼吸道感染的小兒,除了經常流涕咳嗽之外,還表現為面色少華、胃納不佳、形體瘦弱、自汗盜汗等癥。可見,肺脾虛弱可導致反復呼吸道感染,而后者又可反過來使肺脾更虛弱,兩者互為因果,造成惡性循環。那么,如何來加固小兒呼吸道防線,減少呼吸道感染呢?一般可以從下面三方面著手。
中藥預防
平時容易感冒、咳嗽的小兒,可用中藥來進行調養,以增強小兒的抵抗力。常用的方藥有:
玉屏風口服液 每日2次,每次1支,連服3~4周。適用于經常感冒咳嗽或易于汗出的孩子,有補肺固衛的功效。
黃芪片 每日2次,每次2~3片,此藥可長期服用。據藥理分析,黃芪可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增強抵抗力,使感冒咳嗽自然減少。
膏方 在冬令季節,3歲以上的肺脾虛弱兒,可實施進補調理。經辨證后,選用20~30味益氣健脾補肺固腎之中藥,其藥量為常用量的10~15倍,藥物煎煮三次,去渣濃縮,后以冰糖、飴糖收膏,制成膏劑。自冬至日起立春日止,連服一個月。經觀察,大多數患兒服用膏方后,胃納增加,體質增強,感冒咳嗽明顯減少。
食療佐治
據分析,有些食物兼有健脾潤肺之功效,平時可讓小兒食用,以預防和治療咳嗽。常用食物有;
1.白蘿卜250克,洗凈切片加水共煮,取蘿卜湯,加白糖適量,分次口服,有化痰作用。
2.薏苡仁30克,加水煎煮,喝薏苡仁湯,薏苡仁有健脾利水化濕的作用,咳嗽痰多者可服用。
3.甜杏仁、桑白皮各15克,豬肺250克。將杏仁、桑白皮裝入紗布袋中,與豬肺同置于沙鍋中,加水適量,文火煎煮1小時,去藥,加適量鹽,再煮半小時即可食用。有滋陰潤肺的作用.常用于秋冬季因氣候干燥引起的干咳。
4.白木耳10~20克,用清水浸泡12小時,沸后文火煮1小時,早晨空腹食用。白木耳有清肺熱、滋陰生津、益氣活血、潤腸之功效,可治肺熱咳嗽。不過,白木耳不宜過多食用,否則容易引起腹瀉。此外,患感冒咳嗽時也應停服。
藥粥調養
有時,家長可以自制藥粥,讓小兒服用,同樣能起到預防和治療咳嗽的作用。下面介紹幾則藥粥,供選用:
山藥粥 山藥30克(鮮山藥150克),粳米50~100克,白糖適量,用文火煮至粥稠。有健脾作用。
黃芪粥 黃芪30克,粳米50~100克,白糖適量。先煎黃芪,加水適量,煮沸后用文火熬15分鐘,去渣取藥汁與粳米共煮,至粥稠為止。有健脾補肺功效。
川貝粥 川貝5~10克,粳米50~100克,白糖適量。先將川貝母洗凈去雜質,烘干碾成末。將粳米加水共煮,至米開粥稠,后調入川貝末、白糖,調勻后再煮2~3分鐘即可。有滋陰潤肺、化痰止咳的功效。
杏仁粥 杏仁(去皮)15克,粳米50克,加水煮粥。有止咳化痰的作用。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4208(2010)19-0075-02
黃芪為豆科植物膜莢黃芪、蒙古黃芪的干燥根,主要含黃芪多糖A、B、C、D,黃芪皂苷甲、乙、丙,生物堿和葡萄糖醛酸及微量元素硒等。黃芪始載于《神農本草經》,其味甘、性溫,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利尿托毒,排膿,斂瘡生肌的功效。近來廣泛應用于慢性腎病、心腦血管疾病、腫瘤、糖尿病、潰瘍、骨質疏松等病癥的治療。現將其藥理作用簡述如下。
1 對免疫系統的作用
1.1對非特異性免疫功能的影響 黃芪能顯著增加血液中的白細胞總數,促進中性粒細胞及巨噬細胞的吞噬和殺菌能力。黃芪多糖(APS)能刺激自然殺傷細胞(NK細胞)的增殖,使其細胞體變大,核質比降低,與白細胞介素-2(IL-2)合用有協同作用。黃芪有促進誘生干擾素、促進小鼠淋巴細胞對羊血球的免疫特異玫瑰花結的形成、增加小鼠和組織內環核苷酸的含量、調節血糖濃度等作用。
1.2對體液免疫的影響 黃芪水提液可使肝炎患者的總補體和各補體含量升高。黃芪對體細胞、自然殺傷細胞釋放免疫活性物質。對正常機體的抗體生成有明顯的促進作用,能顯著提高小鼠脾臟抗體形成細胞數。黃芪多糖能促進B細胞的活化、增值,增強宿主的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來保護宿主抵抗胞內菌的感染。黃芪促進免疫功能的有效成分主要為多糖和皂苷,其中黃芪多糖是黃芪中免疫活性較強的有效成分。
2 延緩衰老作用
黃芪具有補虛抗衰的功效。黃芪能延長家蠶和果蠅的平均壽命,增加人胎腎和乳鼠腎細胞與人胎肺二倍體細胞體外培養的傳代數,并使每代細胞的存活時間延長;使因衰老致細胞內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降低速率及高爾基復合體、線粒體等細胞器的細胞結構的變化速率變緩、程度變輕;顯著提高老年大鼠的血漿皮質醇含量,降低動物血清中過氧化脂質和肝臟脂褐素含量。減少自由基的生成,促進其清除。
3 對心血管系統的作用
3.1對心臟的影響 黃芪具有強心作用,黃芪皂苷具有明顯的正性肌力作用。通過抑制心肌細胞內鈣調蛋白的活性,使磷酸二酯酶活性降低,致使心臟收縮振幅增大,排血量增加,黃芪皂苷高濃度時對離體鼠心呈正性肌力作用,低濃度時則興奮該酶而呈負性肌力作用。黃芪多糖可明顯保護垂體后葉素引起的急性心肌缺血。
3.2對血管的影響 黃芪能擴張外周血管,可改善微循環,增加毛細血管抵抗力,降低動脈壓及后負荷,防止理化因素所致的血管脆性和通透性的增加。還可通過抑制內鈣釋放和增加血漿一氧化氮(NO)的濃度擴張血管。
3.3對血壓的影響 黃芪對多種動物均有降壓作用,其降壓特點是:作用迅速、持續時間短暫。對血壓具有一定的雙向調節作用。降壓成分是黃芪皂苷甲等。黃芪煎劑給自發性高血壓大鼠灌胃,可使血壓的上升幅度有所控制,改善或逆轉大鼠心肌羥脯氨酸、尿激肽釋放酶、緩激肽及醛固酮的降低現象,以及紋狀體甲腦啡肽、亮腦啡肽的含量及血漿。腎素水平的升高.提示黃芪對于原發性高血壓有治療意義。有研究顯示黃芪對正常大鼠血壓無明顯作用,而且黃芪的控制血壓作用與劑量有關,給藥劑量越大,血壓下降趨勢越明顯。
4 對血液系統的作用
黃芪通過抑制血小板鈣調蛋白而使磷酸二酯酶的活性下降,使血小板內環磷酸腺苷(cAMP)含量增加,能明顯抑制血小板的聚集。黃芪能促進骨髓造血,促進各類血細胞的生成、發育和成熟,使大鼠低下的紅細胞和白細胞數恢復至正常水平。說明黃芪對造血功能有保護和促進作用。
5 其他作用
淡菜的味道鮮美,營養價值很高。淡菜蛋白質含量高達59.1%,其中含有8種人體必需的氨基酸。脂肪含量為7.6%,且大多是不飽和脂肪酸。此外,還含有豐富的鈣、磷、鐵、鋅和維生素B2、煙酸等。貝類軟體動物中,含一種具有降低血清膽固醇作用的代爾太7-膽固醇和24亞甲基膽固醇,它們兼有抑制膽固醇在肝臟合成和加速排泄膽固醇的獨特作用,從而使體內膽固醇下降。由于淡菜所含的營養成分很豐富,其營養價值高于一般的貝類和魚、蝦、肉等,對促進新陳代謝,降低膽固醇,保證大腦和身體的健康發育具有積極的作用,所以有人稱淡菜為“海中雞蛋”。
淡菜的吃法很多,如鮮淡菜可用清水煮熟后,蘸姜末和醋吃;也可以與火腿一起蒸爛食用。對兒童來說,將干淡菜泡軟,切為碎末,拌入肉餡中包餃子、餛飩是孩子們喜歡的吃法。淡菜可以與其它蔬菜一起烹飪成各式菜肴。此外,淡菜作為補腦養身食物,煲湯或煲粥是最為方便的,若消化功能不太好,可加入山藥一起煲食。
中醫認為,淡菜味甘咸性溫,具有補肝腎、益精血、助腎陽、消癭瘤之功效,治虛勞贏瘦、眩暈、盜汗、陽痿、腰痛、吐血、崩漏、帶下、癭瘤、疝氣。對于消瘦、倦怠、頭暈、健忘的人,常食淡菜有較好的食療作用。《日華子本草》謂淡菜“煮熟食之,能補五臟,益陽事,理腰腳氣,消宿食”;《隨宜居飲食譜》謂本品“補腎,益血填精”;《本草綱目》中也記載淡菜具有治療虛勞傷脾、精血衰少、吐血久痢、腸鳴腰痛等功效。明代醫學家倪朱謨對淡菜之功尤為贊嘆,它雖屬食品,但在他看來,“淡菜,補虛養腎之藥也”,是一味補腎填精的藥食兩用之物。不過根據前人經驗,只有經常多吃才有效果,正如《醫學入門》中所言:“須多食乃見功。”近年來發現淡菜還可用于高血壓病、動脈硬化癥的輔助治療,長時間食用淡菜,可使血壓、血脂下降,延緩動脈硬化病情的發展。
這里介紹幾款淡菜藥膳方,供大家選用。
參芪燉淡菜
材料:淡菜50克,雞1只(約1000克),黃芪30克,黨參30克,蘑菇1 5克,豬油、料酒、鹽、味精、胡椒粉、蔥、姜各適量。
做法:將淡菜用溫開水浸泡,去心洗凈,瀝干水分備用:將雞宰殺好,由脊背開膛后除去內臟、雞頭及雞爪,放沸水中氽一下;黃芪、黨參洗凈,蘑菇洗凈切片,姜、蔥拍破;把雞放人砂鍋中,再加入淡菜,用大火燒,待水沸時加入黃芪、黨參、豬油、蔥、姜、料酒、鹽及水適量,用小火燉至熟爛;食用時加入味精、胡椒粉及蔥花。
功效:此膳具有補氣養血之功效。
枸杞羊肉淡菜羹
材料:枸杞子20克,豆豉30克,羊肉200克,淡菜50克,粳米1 50克,蔥白5克,食鹽適量。
做法:枸杞子、豆豉洗凈;羊肉洗凈,切細;淡菜用清水浸泡變軟,洗凈去心,切碎;把羊肉、淡菜放入粳米中煮粥,再加入豆豉、蔥白、食鹽,米熟羹成。
功效:此膳具有補肝益腎之功效。
淡菜燉瘦肉
材料:淡菜50~100克,豬瘦肉150克,燉熟,調味食。
功效:適于月經過多、崩漏帶下、腰酸、腰痛、頭暈目眩及子宮功能性出血。用于月經過多者,于經前服食。
淡菜芹菜湯
首先:人參健脾丸與人參歸脾丸均屬兩者均含人參、茯苓、白術、黃芪以益氣健脾;含木香理氣健脾、調理中焦氣機;含酸棗仁、遠志安神定志;含當歸活血養血。其實,人參健脾丸還含有山藥、陳皮、砂仁加強健脾和胃作用;人參歸脾丸另有龍眼肉、炙甘草補血和營。
其次:同樣藥物的用量也有所不同,人參健脾丸重用黃芪、山藥,意在健脾益氣;人參歸脾丸重用當歸、人參養血益氣。
最后:在具體的功效與作用上,人參歸脾丸和人參健脾丸也是不一樣的,一般來說,人參健脾丸具有健脾益氣、和胃止瀉的功效,主要用于脾胃虛弱引起的惡心嘔吐、腹痛便溏、不思飲食、體弱倦怠。人參歸脾丸具有益氣補血,健脾養心的功效,主要用于心脾兩虛,氣血不足所致的心悸,失眠健忘,食少體倦,面色萎黃所致的便血、崩漏、帶下諸癥。
(來源:文章屋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