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需求分析示例

需求分析示例

時間:2023-06-04 10:48:16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需求分析示例,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第1篇

關鍵詞:Flash; ActionScript2.0; 課件; 繪圖

中圖分類號:TP39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3044(2008)08-11ppp-0c

1 引言

Flash是最廣泛使用的多媒體課件制作軟件之一。利用Flash課件能將抽象的知識以動畫的形式生動對表現出來,化抽象為形象,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抽象內容。另外,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通常要使用多媒體課件做兩類控制:一是控制課件內容的演示順序,二是根據當時學生的反饋信息,在計算機上做臨時的板書說明、指示難點和重點等。因此,在課堂演示型課件制作過程中,需要實現簡單人機交互,也就是要實現一定的交互功能。

2 需求分析

在多媒體課堂演示型課件實際操作中,對教師需要的功能實現方法的分析結果:

(1)控制課件內容的演示順序的需求實現方法

只需要在課件中添加能跳轉到前一幀、下一幀、第一幀、退出系統的功能按鈕即可。

(2)在計算機上做臨時的板書說明、指示難點和重點的需求實現方法

可以通過在課件上增加畫直線、畫矩形的功能來實現。使用畫直線功能,相當于拿著一支筆在課件上一筆一劃地寫字,也可以直接在重點、難點下劃線;使用帶填充色的畫矩形功能,可以覆蓋一些課堂內容,便于課堂提問以及知識點的回顧。這個需求的實現方法可以歸結為設置繪圖格式。

課件需要功能的整體功能可以用圖1的用例圖表示。

圖1

控制演示進度功能的需求分析結果如圖3的用例圖所示。

圖2

設置繪圖格式功能的需求分析結果用圖2的用例圖表示。

圖3

3 實現方法

3.1 控制演示進度功能的實現方法

(1)對照圖2的分析結果,在Flash8中新建一個名為“按鈕”的層,然后在舞臺的適當位置(如右下角)添中圖4所示的四個按鈕,依次對應圖2的各個用例。

圖4

(2)分別單擊圖4中的各個按鈕,然后在“動作”面板中輸入以下的語句:

3.2 設置繪圖格式功能的實現方法

(1)這項交互功能的實現方法比上面所述的要復雜,在實現這項功能的時候,如果利用Flash這個軟件自帶的示例文檔和幫助文件,可以提高效率。在Flash8安裝文件夾內“example”子文件夾中有一個 “drawingapi.fla”的文件,提供了畫直線,矩形,選擇線的顏色的方法。在幫助中的搜索“removeListener”,可以找到Mouse.removeListener 方法的示例,其中提示了如何利用單擊鼠標這個操作,實現畫線與取消畫線功能的循環轉換。

(2)對照圖3的分析結果,在Flash8中新建一個名為“繪圖控制”的層,然后在舞臺的適當位置(如舞臺的最下方)添中圖5所示的四個控件,依次對應圖3的各個用例。這四個控件可以直接從“drawingapi.fla”復制后再修改標簽來實現。

圖5

(3)在“繪圖控制”的層輸入以下語句。

// 使用多重循環創建一個保存WEB顏色設置的陣列

var colors = new String("00,33,66,FF,CC,99").split(",");

var color_array:Array = new Array();

var color_array_fill:Array=new Array();

for (var r = 3; r

for (var g = 0; g

for (var b = 0; b

var rgb = colors[r]+colors[g]+colors[b];

var gbr= colors[g]+colors[b]+colors[r];

color_array.push({data:"0x"+rgb, label:"#"+rgb});

color_array_fill.push({data:"0x"+gbr, label:"#"+gbr});

}

}

}

//將陣列中的顏色組合在下拉列表框中顯示出來

fillColor_cb.dataProvider = color_array_fill;

strokeColor_cb.dataProvider = color_array;

//設置可以選擇的繪圖類型

shape_cb.dataProvider = ['直線', '矩形'];

//下面的實現方法來自幫助中“removeListener”的搜索結果

//下面的實例在舞臺上附加三個按鈕,并讓用戶在運行時用鼠標指針在 SWF 文件中繪制線條。一個按鈕從 SWF 文件中清除所有線條。第二個按鈕刪除鼠標偵聽器,所以用戶無法繪制線條。第三個按鈕在鼠標偵聽器被刪除后添加鼠標偵聽器,所以用戶可以再次繪制線條。將下面的 ActionScript 添加到時間軸的第 1 幀:

//把按鈕的X坐標改為負數,避免顯示出這三個按鈕

this.createClassObject(mx.controls.Button, "clear_button", this.getNextHighestDepth(), {_x:-110, _y:10, label:'clear'});

this.createClassObject(mx.controls.Button, "stopDrawing_button", this.getNextHighestDepth(), {_x:-120, _y:10, label:'stop drawing'});

this.createClassObject(mx.controls.Button, "startDrawing_button", this.getNextHighestDepth(), {_x:-230, _y:10, label:'start drawing'});

//三個按鈕都設為不可見

clear_button.visible=false;

stopDrawing_button.visible=false;

startDrawing_button.visible=false;

startDrawing_button.enabled = false;

//下面的示例每當用戶在運行時單擊、拖動和松開鼠標時使用 Drawing API 繪制一個矩形。

var thisClip:MovieClip=this.createEmptyMovieClip("canvas_mc", this.getNextHighestDepth());

//當按下和釋放鼠標時創建一個mouse監聽器

var mouseListener:Object = new Object();

mouseListener.onMouseDown = function()

{

this.isDrawing = true;

thisClip.pos1 = {x:_xmouse, y:_ymouse};

x1=thisClip.pos1.x;

y1=thisClip.pos1.y;

thisClip.moveTo(x1,y1); //一定不能漏"thisClip"

};

mouseListener.onMouseMove = function()

{

thisClip.pos2 = {x:_xmouse, y:_ymouse};

x2=thisClip.pos2.x;

y2=thisClip.pos2.y;

if (this.isDrawing)

{/* 使用drawing API在舞臺繪圖有兩種類型的圖可供選擇 */

with (thisClip)

{lineStyle(strokeWidth_ns.value+1, strokeColor_cb.selectedItem.data, 100);

//根據不同的選擇繪制直線或矩形

switch (shape_cb.selectedItem.toLowerCase())

{case '直線' :

lineTo(x2,y2);

break;

case '矩形' :

beginFill(fillColor_cb.selectedItem.data);

lineTo(x2, y1);

lineTo(x2, y2);

lineTo(x1, y2);

lineTo(x1, y1);

endFill();

break;

}

}

}//結束if(this.isDrawing)語句

updateAfterEvent();

};

mouseListener.onMouseUp = function() {

this.isDrawing = false;

};

Mouse.addListener(mouseListener);

var clearListener:Object = new Object();

clearListener.click = function() {

canvas_mc.clear();

};

clear_button.addEventListener("click", clearListener);

//

var stopDrawingListener:Object = new Object();

stopDrawingListener.click = function(evt:Object) {

Mouse.removeListener(mouseListener);

evt.target.enabled = false;

startDrawing_button.enabled = true;

};

stopDrawing_button.addEventListener("click", stopDrawingListener);

var startDrawingListener:Object = new Object();

startDrawingListener.click = function(evt:Object) {

Mouse.addListener(mouseListener);

evt.target.enabled = false;

stopDrawing_button.enabled = true;

};

startDrawing_button.addEventListener("canvas_mc", startDrawingListener);

this.createEmptyMovieClip("", this.getNextHighestDepth());

canvas_mc.onRelease = function() {

this.clear();

};

4 結束語

第2篇

培訓需求分析是對培訓對象現狀與將要達到要求的系統分析與探索。它是與組織和個人的業績分析及目標設置緊密相關的。

培訓需求分析工作是培訓工作的起點,對整個培訓工作的開展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1、培訓需求分析為整個培訓活動的順利開展奠定了基礎。

開展準確的培訓需求的調查與分析工作是開展培訓工作的首要環節,培訓需求分析的主要任務是明確幾個問題:培訓要達到什么目的?通過培訓要使哪些具體行為和表現得以改進?目標和手段是否現實?投資回報率的估算?。培訓需求分析是培訓開始前的準備工作,它通過尋找員工的現實績效與目標績效之間的差距,明確整個培訓活動的目的,使培訓活動更有針對性;通過了解員工培訓需求的實際情況,發現實現培訓目標最適合的培訓方式與手段。

2、培訓需求分析為以后的培訓計劃與組織,培訓實施與評估工作建立了明確的目標和準則。

培訓需求分析工作與培訓活動的其它環節相互聯系,密不可分。只有在充分開展培訓需求分析工作之后,才能明確培訓目的,然后根據培訓目的進行培訓課程的開發及培訓的實施工作;培訓需求分析工作制訂出的確切的,可檢驗的、可衡量的培訓目標,為培訓結束后的培訓效果評估工作提供了標準與依據。

3、培訓需求分析是保證培訓工作的成本效益最大化的有利工具。

在開展員工培訓時,除了需要考慮培訓的效果,還應考慮培訓的成本問題,而培訓成本不僅體現在直接投入的資金上,也體現在員工接受培訓時所占用的生產時間上。實施培訓的最大成本實際上是員工因參加培訓而失去的生產工作時間,它和培訓差旅費合計約占總成本的80%。而培訓措施本身的直接成本,包括課程設計開發的費用,只占總成本的小部分。培訓開始前對培訓的投資回報率的估算,有利于使培訓的成本效益達到最大化的水平。所以應該認為培訓不是純成本消費而是人力資源開發的有效投資手段,那么在投資之前自然需要做好投資前的分析工作了。

二、培訓需求分析的常用方法

在呼叫中心內部通常采用兩種培訓需求評估方法:即工作任務分析法與工作績效分析法。

1、工作任務分析:評估新員工的培訓需求

工作任務分析用以確定從事新工作員工的培訓需求。由于客戶信息服務工作的專業性,沒有經驗的人員上崗前必須要對他們進行相關的培訓。在這種情況下的培訓,其目的是為了保證良好的工作績效而進行必要的技能和知識開發,因此通常根據工作任務分析,確定培訓內容。對呼叫中心客戶服務人員的工作任務分析如下:

(1)客戶服務工作的主要任務:通過電話開展熱線電話呼入與電話呼出等客戶服務工作。

(2)執行任務的頻率是:每個工作日。

(3)各項任務的完成標準是:達到規定的服務品質標準。

(4)在什么條件下完成工作任務:使用計算機、網絡及電話系統。

(5)每項任務所必需的技能和知識是:服務產品專業知識、客戶服務知識、電話服務技巧、良好的溝通技巧、專業的聲音、計算機操作及相關軟件使用等等。

(6)需要進行的培訓包括:請見下表,這是一個新員工入職后的專門技能培訓大綱,供大家參考:

客戶信息服務員培訓大綱示例

培訓課程主要內容負責人時長(小時)

CSR專業知識1.服務產品專業知識2.客戶服務基礎3.電話服務技巧4.電話禮儀5.積極心態的培養6.塑造專業的聲音7.角色模擬培訓部32-40

操作專業技能1.服務界面操作2.外呼狀態定義及操作3.數據整理及表格制作質量管理部4-6

1.計算機的使用與硬件維護2.界面報錯狀況緊急處理技術部1-2

2、工作績效分析:確定在崗員工的培訓需求

工作績效分析是指檢驗當前工作績效與要求的工作績效之間的差距,并確定是應當通過培訓來糾正這種差距,還是應通過其他的方式(如工作調動,激勵措施)來改進。工作績效分析必須先確定希望員工達到的工作績效標準是什么,然后對員工目前的績效進行評估,找出存在的差距。在呼叫中心管理中,工作績效分析的方法主要有:

(1)通過服務品質管理工作,對在崗員工的服務品質進行評估,發現目前工作中在崗員工存在的問題。比如,通過電話監聽監控,對目前人員的工作狀況進行分析,提出在崗人員培訓需求。

(2)通過員工工作效率分析發現目前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培訓需求。通常情況下,呼叫中心通過多種指標,對員工的工作效率進行評估,比如通話時長、事后處理時間、通話量等等,在發現員工的工作效率與之前相比有所下降,或沒有達到標準時,分析問題出現的原因(比如是不是增加了新的業務信息或公司政策發生了變化,而員工還不熟悉),提出相關的培訓需求。

培訓并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工作績效分析的核心是要區分開不能做和不愿做的問題,首先,確定是否為不能做,如果是不能做,就要了解具體原因,包括:員工不知道要做什么或不知道標準;系統中的障礙;需要更多的工作輔助設備;人員選拔失誤導致雇用不具備工作所需技能的人或者培訓不夠。另一方面,也可能是不愿做的問題,這是指如果員工想做的話他們可以把工作做得更好;如果是不愿做,可能就得改變獎勵制度,也可能要建立一種激勵制度了。

另外,除了進行培訓需求的分析與評估,還需要采取多種方式收集培訓需求的信息,有針對性地開展培訓工作:

(1)定期開展培訓需求調查活動:在呼叫中心內部建立起培訓需求信息收集系統,定期下發培訓需求調查表,收集員工在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及希望得到的培訓。

(2)培訓申請制度:可以在呼叫中心內部建立起培訓申請制度,如果員工希望某些專業性培訓,可以按照公司的培訓申請流程進行申請,在申請得到批準后即可由公司報銷相關培訓費用,參加培訓。

“”版權所有

三、案例及總結

在本文結束之前,筆者希望用一個實際案例分析來使大家更加清楚培訓需求分析的工作內容與步驟。筆者曾為某公司呼叫中心的客戶服務人員提供專業培訓服務,在培訓實施之前將培訓需求分析工作分為以下幾個步驟:

第一步:培訓需求調查。本次培訓需求調查采取了問卷調查方式,問卷主要針對目前工作中遇到的主要問題、希望開展的培訓、希望采取的培訓方式這三個方面的問題展開。在將調查結果進行分類匯總后,發現目前客戶服務人員最為關注的幾個問題主要集中在:投訴電話的處理技巧;如何減緩壓力;如何保持積極的工作態度;如何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由于大部分學員比較年輕,所以希望采取活潑開放的培訓方式。通過需求調查就基本確定了本次培訓的幾個大的方向及培訓的方式。

第二步:現場調查階段。現場調查階段主要采取在呼叫中心現場進行電話監聽方式,這樣可以收集大量現場錄音進行電話錄音分析,發現目前工作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在對電話錄音分析之后,總結出以下幾個主要問題:客戶服務缺乏統一標準;通話時長普遍超過既定的標準;電話引導能力與控制能力不強;處理投訴電話技巧缺乏。通過現場的實地調查,就進一步明確了本次培訓的重點,明確了本次培訓需要解決的幾個重要問題。

第3篇

關鍵詞:房屋租賃;百度地圖;路線規劃;系統設計

中圖分類號:TP3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6)15-0091-03

Abstract: Due to urbanization and growing demand for rental housing, through the information platform that allows landlords and tenants more convenient and timely access to required information. This paper designs and implements a housing rental system with SSH framework and B/S structure, and with use of Baidu Maps API, to achieve housing location information display, automatic route planning and tips for best showings. Compared to the current widespread use of the Ganji, 58 city platform, the system with more convenient and intelligent.

Key words: house rental; baidu map; route planning; system design

1 背景

隨著國家經濟水平的迅速發展,住房緊張問題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顯得尤為突出。尤其是北上廣等一線城市,大部分人其實都沒有能力購買房屋,尤其是剛畢業的大學生想要留在城市發展必須要有落腳處,因此租房是個合適的選擇,但是目前房屋中介市場魚龍混雜,存在很多不可靠因素,對于租房者來說就需要通過便捷的租房網站獲取到當地可靠的一手房源信息,以便順利地租到自己想要的房子。

移動互聯網擴展了租房場景,讓互聯網企業瞄準房產中介O2O,重塑房東、租客和經紀人關系,形成便捷高效的信息流與服務流,大幅提升了行業效率。未來以門店為中心的傳統房產中介模式,將迅速讓位于以用戶體驗為中心的網絡服務平臺,開啟線上下單、線下看房的“新租房時代”[1]。出租房是流動人口的主要落腳點,與社會治安治理、社會公共管理密切相關,因而加強出租房綜合服務管理研究已成為外來人口管理的關鍵[2]。

本系統主要提供一個網上的平臺,房東可以在網站上自己需要出租的房源,可以對的房源進行及時、方便的管理,想找尋房源的用戶可以在網站上搜索符合自己需求的房源,無論是求租方還是出租方都可以占據主動權,根據自己的需求進行信息的,實現雙方消息實時共享。

同時本系統創新性地集成了百度地圖的API,實現百度地圖的部分功能,利用百度地圖進行線路規劃,實現看房路線的自動規劃。

2 系統分析和設計

2.1 開發環境

本系統在windows系統下進行開發,使用MyEclipse作為開發工具、oracle數據庫作為數據庫管理系統、免費的開源web容器tomcat作為服務器。

本系統采用B/S架構實現[3],用java語言進行開發,后臺用Spring、SpringMVC、MyBatis框架[4]作為整體架構進行搭建,利用注解減少xml文件的配置,提高開發效率。視圖層用JSP和JSTL技術進行展示,布局和展示效果用DIV+CSS技術進行修飾,前端動態效果用jQuery[5]實現。

2.2 需求分析

普通用戶訪問本網站可以進行房源的瀏覽和求租信息的瀏覽,瀏覽房源的時候可以根據不同的搜索條件進行查找,未登錄的用戶不能夠直接進行房源的和求租信息的,只有登錄過的用戶才能夠對此進行操作,未注冊的用戶須先進行注冊才能夠登錄。管理員用戶可以登錄系統的后臺并對網站的所有信息進行維護,擁有最高的權限。

2.3 系統設計

根據前面的需求分析,可將其劃分成前臺和后臺兩部分,系統前臺包括瀏覽房源模塊、出租模塊、求租模塊、租房知識模塊、個人中心模塊,后臺模塊是由管理員來操作,對前臺的模塊信息和數據進行維護管理。

3 看房路線自動規劃

目前市場上也有不少流行的房屋租賃網站,如趕集網、58同城等都包含二手房及租房模塊,但它們的租房模塊只進行了房源位置顯示,并沒有對路線進行規劃,下圖4顯示了一個示例:

缺乏路徑自動規劃顯然會增加看房者的額外操作,因此本文系統集成百度地圖功能,充分利用其API對房源路線進行詳細的自動規劃[6],以方便用戶使用。集成步驟如下:

Step1:從百度地圖官網上下載web開發中的JavaScript API;

Step2:選擇獲取秘鑰選項,通過手機或郵箱注冊之后會生成一個訪問應用的密鑰;

Step3:獲取完秘鑰后,根據其提供的示例DEMO,把需引入的JS代碼復制到本系統中jsp頁面中即可,ak換成自己所申請的密鑰:

Step4:通過transit.search("","")方法查詢路線,參數分別為起點和終點,終點即是房源位置,起點為用戶注冊時填寫的地址,設置之后便可進行地圖路線的搜索,如下圖5所示:

4 系統實現

系統利用JAVA語言開發。在進入登錄頁面的同時會加載驗證碼,驗證碼生成后是存放在會話session中的,當頁面重新加載、鼠標點擊驗證碼或者驗證碼輸入錯誤的情況下都會對驗證碼進行刷新。驗證碼一般是用來防止批量注冊的,還可以有效防止SQL攻擊,本系統用kaptcha生成驗證碼[7],kaptcha是一個非常實用的驗證碼生成工具,為谷歌的一個開源工具包com.google.code.kaptcha,把它集成到spring的配置文件中,在項目的lib庫中加入對應的jar包并在配置文件中進行相應的配置后,便可以進行調用訪問,根據配置文件中屬性參數的不同可以改變驗證碼的生成樣式規則。

首頁下方有一個搜索框,可以輸入關鍵字對房源信息進行搜索查找。主界面的左右兩側會有最新房源和最新求租信息的推薦,顯示時按照時間倒序進行排列。為使得網站的訪問速率加快,只顯示前十幾條數據,減輕網站訪問的壓力,同時提供優質房源的推薦。頁面刷新方式為AJAX異步刷新以減輕服務器壓力[8],提高用戶體驗。

系統實現了多樣化的搜索條件,根據搜索條件的不同,所展示的房源信息也會隨之而變化,始終保證房源信息分頁顯示。點擊房源信息后,系統會自動進行房源路線規劃并加載房源路線信息,如下圖7和圖8所示:

5 結束語

本文基于SSM框架和B/S架構設計和實現了房屋租賃系統,并指出了市場現有軟件在易用性方面存在的問題,通過實驗證明了可以利用百度地圖的開放API為用戶提供更簡便的租房服務。

參考文獻:

[1] 鄧薇. 2015,移動互聯網開啟新租房時代[J]. 互聯網經濟, 2015(3): 20-23.

[2] 陳偉鋒. 城鎮居住出租房綜合服務與管理模式分析[J]. 文摘版:經濟管理, 2015(3): 29-29.

[3] 郭濤, 曹建, 安晨光,等. 基于BS架構的DGA在線監測數據平臺設計與實現[J]. 計算機應用與軟件, 2014, 31(8): 82-85.

[4] 薛峰, 梁鋒, 徐書勛,等. 基于Spring MVC框架的Web研究與應用[J]. 合肥工業大學學報: 自然科學版, 2012(3): 337-340.

[5] 周玲余. 基于jQuery框架的頁面前端特效的設計與實現[J]. 計算機與現代化, 2013(1): 61-63.

[6] 付林, 閆強, 李祥. 基于百度地圖的小區域導航實現方案研究[J]. 計算機技術與發展, 2014(5): 223-226.

第4篇

關鍵詞:微信公眾號平臺;微信公眾號;CMS內容管理;整合

中圖分類號:TP3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5)06-0017-02

移動互聯技術的發展為創新性地解決航空公司服務管理工作中一些長期性的困難帶來了可能,具體表現在:第一方面,隨著行業、企業業務規范日新月異的變化和公司服務管理體系(CSM)、服務首問責任制等逐漸走向深化,一線員工較難通過原有紙質手冊和PC端(個人電腦終端)實現大量關鍵信息的快速提取和準確查找,而微信公眾平臺為解決此類問題提供了一種方案。第二方面,公司內現有的服務類業務通告大多需要及時傳遞,但服務隊伍的日益龐大,要依賴OA系統已很難實現及時性的需求,而微信公眾平臺在及時有效性上有前者無法企及的優勢。第三方面,隨著信息量的增大、人員的增多,面對面溝通的高覆蓋率難以實現,借助紙質報紙、雜志等傳統信息載體,已很難達到使服務理念與服務文化深入人心的程度,而微信公眾平臺卻能達到信息傳播的高覆蓋。第四方面,由于公司一線員工工作性質所限,其作息時間彈性較大,業務培訓手段亟待豐富,碎片化培訓模式亟待引入,也客觀上要求下一步的培訓工作需借助移動互聯技術。第五方面,移動互聯技術為區域內服務系統的干部員工提供了溝通交流的平臺,有利于全流程服務鏈條的打通。

1 微信公眾號的定位

公司服務微信公眾號是以公司服務系統工作人員為服務對象的,供其快速查找公司各級服務類政策規定、檢查通報、獎勵與典型案例,為其推送服務文化、理念、業務通告,提供服務類課程碎片化培訓,并實現跨部門溝通交流的微信移動互聯平臺。

具體來講,創建公司服務微信公眾平臺可滿足以下五方面需求:一是實現一線員工對服務類政策規定的快速查詢;二是實現服務類業務通告、檢查通報、獎勵及典型案例的快速推送;三是實現碎片化培訓模式;四是建立移動端溝通交流平臺;五是傳導正能量,培育服務理念,營造服務文化。

2 需求分析

通過需求調研和分析,分公司服務微信公眾號相關業務包括以下內容:

1)微信公眾號菜單包含公司層面,事業部層面,以及面向整個分公司的溝通交流平臺三個一級菜單,信息的權限分別對應運質部、相關事業部,以及整個分公司。

2)公司層面具體有五個菜單,分別為政策規定、航站業務、服務檢查獎懲、CSS通報、服務風險提示。

3)事業部層面具體也有五個菜單,分別為競聘信息、員工福利、信息公告、培訓、其它。

4)溝通交流平臺為四個菜單,公司產品、跨部門信息公告、公司新聞、員工留言板。

3 系統設計與實現

3.1 系統設計

由于公司需要將數據保存在我們的服務器上,所以針對微信公眾平臺的處理流程規范,需要在公司內網搭建相應的服務器,用于數據的管理和與微信公眾號平臺的交互。需要實現如下相應的功能:一、和微信公眾號平臺服務器的接互,二、對數據、消息內容的、管理。

3.1.1 系統交互流程

用戶在微信客戶端中發送一條消息給公眾號后,消息首先發送到騰訊的微信平臺服務器上,然后微信平臺服務器再根據消息的接收人數據將相應的消息封裝為XML格式消息轉發到我們自己搭建的微信應用服務器上,微信應用服務器接收到消息后,經過對消息的解析,得到需要具體調用的操作以及相應的條件數據,根據這些信息到后臺的CMS系統中通過訪問數據庫表查找到具體的內容(根據CMS系統的特點,查找內容可以再細化為通過數據庫方式和API接口調用方式,為了快速實現相應功能,我們采用了直接訪問數據庫方式),獲取到相應內容后,應用服務器根據微信公眾號平臺接口規范,將獲取的內容封裝在XML格式的消息中發回給微信應用服務器,微信應用服務器再將返回的消息轉發到用戶的微信客戶端中,最終完成一個請求和響應的全部流程。

3.2 系統選擇

公司目前有一套使用Java開發,基于JBOSS服務器的B2C的微信公眾號開發運行環境,因此根據公司對IT系統發展的規劃,我們決定使用目前現有的開發運行環境來實現微信應用服務器。而后臺內容管理系統則選擇用開源的系統,并且與公司目前的開發環境所采用的技術保持一致,因此在常用的幾個開源內容管理系統中,選擇了JSPXCMS系統,該系統采用的SpringMVC框架與公司目前使用的技術框架基本一致,對后期系統進行二次開發將更有利。

3.3 系統整合

因為項目工作安排,公司微信應用服務器的開發工作由另一項目組負責完成,而我們則負責后臺內容管理系統的開發,并與公司微信應用服務器對接聯調。通過對JSPXCMS系統的研究和學習,前期對JSPXCMS只在展現層做了部分修改以實現了對內容頁面在手機客戶端的支持,同時,通過對數據庫數據字典的學習和總結,實現JSPXCMS系統中欄目、內容和微信應用服務器的對接聯調。

3.3.1 展現層修改

因為JSPXCMS最初設計為在PC端瀏覽使用,所以在頁面展現上都是按照PC端大顯示器的模式來設計的,而我們的內容則將顯示在屏幕尺寸較小的手機或者平板客戶端上,所以第一步是要實現屏幕尺寸的自適應,通過在網上查閱頁面響應式設計的相關信息,在模版HTML文檔標簽中增加一行標簽:

maximum-scale=1.0, minimum-scale=1.0, user-scalable=no" />

上段代碼的意思是,讓viewport的寬度等于物理設備上的真實分辨率,不允許用戶縮放。接著再修改頁面CSS定義中關于頁面寬度的設置,從而實現了在手機以及平板客戶端的較好展示。在項目的實際修改過程中,根據手機設備的分辨率不同,我們采用了最低的320像素,以最快速和簡便的方法實現在不同手機上均有較好的顯示效果。

第二步則將原有系統中頁面上其他與實際需要展示在手機端的數據內容不相關的內容從頁面模版中去掉。由于手機端界面空間有限,因此我們只顯示和實際內容相關的文字,經過對首頁模版,欄目列表、文章內容頁面幾個模版的修改,去掉原PC端需要展示的側邊欄、滾動新聞、網站公告等欄目后,最終完全到達了在手機客戶端上較好的展示效果。

3.3.2 數據層和微信應用服務器的對接聯調

微信應用服務器需要從CMS內容管理系統中獲取用戶需要的內容和數據,就需要知道JSPXCMS內容管理系統中欄目和內容數據的結構是什么樣的,欄目和內容數據又是如何組織起來的,因此我們接著對JSPXCMS數據庫的結構進行了學習研究,通過系統的數據庫說明文檔中的數據字典說明以及實際庫中數據對比結合,明確了保存欄目和內容數據信息的表以及表結構,其中:

1) 欄目的主表為cms_node,關鍵字段以及內容示例如下:

"f_node_id","f_parent_id","f_info_model_id","f_number","f_name"

"45","1","2","notice","網站公告"

2)內容數據的主表為cms_info,關鍵字段以及內容示例如下:

"f_info_id","f_node_id","f_publish_date"

"130","76","2014-07-09 15:42:36"

3)內容詳細信息表為cms_info_detail,關鍵字段以及內容示例如下:

"f_info_id","f_title","f_meta_description"

"130","客艙測試","你所期待的“XX航好聲音”?....."

4)內容大字段表為cms_info_clob,關鍵字段以及內容示例如下:

第5篇

關鍵詞:WEB體系架構;信用卡管理;審核;申請

中圖分類號:TP3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7)01-0084-03

信用卡[1]是一種簡單迅捷的信貸服務,銀行通過對用戶的償還信貸能力進行預測分析,然后再授予用戶一定的消費額度,用戶便可以使用信用卡進行直接消費,不需要支付現金,信用卡作為支付工具、結算手段以及信用的載體,其便捷的功能得到越來越多人的認可和使用,有相關的數據統計顯示,2003年我國的信用卡發放量在三百萬張[2]左右,在2006年年底的時候,我國信用卡的發放數量便已經達到了5000萬張,而到了2011年,我國信用卡的總發卡量突破了兩億張。由這些數據我們可以看出,大眾對信用卡進行消費的依賴程度越來越大,這也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銀行信用卡業務的發展,并給銀行帶來了數量巨大的用戶積累以及極大的利益。為了更好地滿足當今信息化的數據量龐大的信用卡業務需求和用戶需求,設計出高效的銀行信用卡信息管理系統顯得尤為重要。

1 系統開發模式

該課題采用的是B/S架構模式[3],即Browser/Server架構模式,該模式是當下被廣為使用的WEB應用程序開發的架構,該模式時C/S架構模式的一種延伸,目前主要的網站,特別是商務性的網站都是基于B/S架構建立起來的。相比較C/S模式而言,B/S架構方便了用戶直接使用,不需要用戶安裝太多的程序,并且能實現不同的人員從不同的地方,通過不同的接入途徑訪問和操作相同的數據。

B/S軟件架構模式下開發的應用程序是把系統的關鍵部分在server上進行實現,將客戶端進行了統一化,這種方式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開發維護系統的難度,用戶只需要在服務器端安裝好SQL Server、Oracle、MySQL等數據庫,在主機上通過WEB瀏覽器就可以實現和系統數據庫之間的數據連接、訪問。

對大型的管理信息系統進行設計開發、維護和升級的成本特別的高,而在B/S軟件架構模式下開發應用程序的話,能夠大大地降低這些費用,所以,B/S結構被廣為使用。

2 需求分析

在整個系統開發的過程中,需求分析[4]是開發功能完善的系統的重要前提,只有在對系統進行完備全面的需求分析之后,才可以開發出來滿足客戶需要的系統,若整個系統的需求分析不明確,通常會導致系統開發的失敗。

通過分析某銀行信用卡業務[5]的實際工作流程:首先,客戶提交信用卡申請單,信用卡業務人員再對客戶的資料進行存儲和管理,然后,對客戶的信用度進行有效的評估、審批,這個過程需要對申請人進行資信審查,查看申請人是否存在不良的信用記錄、有無重復提交申請單、是否是公安備案人員等,還需要根據客戶提交的信用卡申請單里的聯系電話,撥打電話核實資料中的重要的信息,還要審查需要提交的影印件資料是否齊全,總行的信用度是否達標,如果以上指標均審核通過之后,那么該申請人的信用度為良好,可授予信用額度,審批通過后,信用卡管理人員將會對信用卡進行管理。由這些業務的需要,確定了系統的功能,包括客戶信息管理、卡信息管理、對客戶申請信用卡的審核及其流程查詢、銷戶申請的審核以及重要文件的上傳下載等。

該系統的總體架構如圖1所示。

3 系統用例圖

用例D是用于將系統的主業務流程圖示化,從而用圖的方式來描述用戶的需求。用例圖是由用例、參與者以及用例之間的相互關聯構成的,它可以簡單明了地反映出系統的整體架構和功能。

一般,信用卡審批流程分為以下幾個步驟:

1)初步審核客戶的申請信息:

通過征信系統獲得客戶的數據信息,將這些信息和客戶提交的申請信息進行對比,從而判斷申請信息的真實性和有效性,再根據客戶的職業信息對申請進行分類,最后納入不同的審批流程。

2)進一步的信息驗證:

通過電話驗證客戶填寫的聯系方式的真實性和有效性,還要對客戶的其他重要信息進行評估,比如,如果客戶所從事的工作具備很高的風險性,那么就需要確定出該客戶的信貸風險度,最后再將該步驟得出的審核結果登記到系統庫內。

3)確定最終的審批意見:

在進行了上述申請資料的初審和信息驗證兩個環節之后,根據所得出的結果,做出是否批準客戶信用卡的申請,填寫通過申請或拒絕的原因,并對審核通過的客戶設置信用卡的消費額度。

信用卡審批人員用例圖如圖2所示。

4 系統管理員用例圖

系統管理人員可以對信用卡審批的過程進行實時的監控,也就是說,系統管理人員可以對信用卡的申請流程中的各個進度進行查詢,包括客戶資料是否核實通過、信用度評估是否通過、是否為客戶進行了開戶等,還可以對重要的文件進行上傳下載等。系統管理員用例圖如圖3所示。

5 系統實現

5.1 系統開發環境

1)主機操作系統:Win7系統。

2)編程軟件:Visual 2010。

3)數據庫管理系統:SQL Server 2000。

4)處理器:Pentium 4 以上機型。

5)內存容量:2G以上。

6)硬盤容量:320G以上。

5.2 系統功能的實現

為了保證系統的安全性,要進入系統,首先得進入系統登錄界面進行身份驗證,分別輸入用戶的賬號和密碼,只有當賬號和密碼都正確了,才可以成功進入系統內進行操作。

系統的主界面左側顯示了系統的三個主要功能模塊:客戶管理、信用卡管理和系統維護。客戶管理模塊下又分為:開戶、客戶資料管理、賬單查詢等子模塊,信用卡管理模塊下又分為:信用卡申請單管理、信用度評估、信用卡審批、開卡和信用卡銷戶等子模塊,系統維護模塊下分為:文件上傳、文件下載和業務監控等子模塊。示例:信用卡審批模塊界面圖如圖4所示。

6 結束語

本系統主要實現了對銀行信用卡相關業務的管理,從對客戶申請單的處理、客戶個人信息的管理、信用度的評估到最后的確認審批的整個流程都設計了相對應的功能模塊,還實現了對客戶的申請流程的監控查詢,方便了信用卡業務管理人員對系統的操作,在一定程度上節省了人力,并提高了工作效率。在系統的安全管理方面,設置了系統登錄模塊,只允許信用卡業務管理人員,并要求其輸入正確的帳號和密碼,這樣可以較好地保證系統的安全性。

但是,由于時間、條件和個人能力的限制,本系統在很多方面還有不足,比如,信用卡業務的實施并不是十分地完整;系統在投入使用之后,系統內會積累大量的客戶信息以及客戶使用信用卡進行交易的信息,這些海量的數據必然存在著某些潛在的規律,那如何有效地挖掘數據的規律將會為銀行提供業務上的決策支持,幫助銀行挖掘出潛在的重要客戶,從而創造出更多的財富,同時還有助于發現客戶的需求,從而為客戶提供更好的服務。

參考文獻:

[1] 王娜娜.信用卡業務歷史沿革研究[J].生產力研究,2012(3).

[2] 杜云生.信用卡消費市場細分研究[D]. 北京:北京理工大學,2014.

[3] 李云云.\析B/S和C/S體系結構[J].科學之友.2011(1):6-8.

[4] 周紹景, 唐艷, 邱發林. 淺談軟件需求分析方法[J]. 科技信息, 2007(2): 37-11.

[5] 王濤. 信用卡業務實現[M]. 北京: 人民郵電大學, 2005: 90-126.

[6] 何明. 信用卡業務發展策略研究[D].湘潭: 湘潭大學, 2010.

[7] 張海藩. 軟件工程導論[M]. 北京: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3.

[8] 劉潤東. UML對象設計與編程[M]. 北京: 北京希望電子出版社, 2001: 34-45.

第6篇

關鍵詞:輸入法;Qt;Windows;嵌入式

科學技術的進步促進了嵌入式系統的快速發展,目前嵌入式系統已廣泛應用于各個領域。然而,嵌入式系統的資源有限,國內用戶對于輕量級的輸入法的需求日益迫切[1]。目前,由于嵌入式系統中使用的中文輸入法占用了大量的資源,導致系統運行非常緩慢,影響到用戶的體驗。Linux系統下的Qt無法使用漢字,只能通過Windows中的文本編輯進行粘貼復制到所需漢字的地方,而且在開發板上并沒有外接鍵盤或者其他輸入文字的設備,操作非常不便捷,造成了一些困擾。雖然找到了很多相關資源來解決這個問題,但是都不夠完善。因此,本文研究了關于Qt輸入法的相關內容,希望可以在Qt上植入一個小系統,方便以后的使用。嵌入式的發展越來越廣泛,現如今國內人員對于輕量級輸入法的需求越來越多。目前,國內外的嵌入式輸入法,都是在Qt平臺下應用和開發的。在Qt5.7版本之后,Qt正式引入輸入法(支持中文拼音輸入法),但它基于QML設計。本文設計基于Qt的嵌入式輸入法軟件的目的是設計一個能夠便捷使用的輸入法。在使用Qt進行嵌入式開發時可以方便地輸入中文,并且無需外部輸入設備即可方便地輸入和修改文本。本設計可應用于Qt開發板或其他電子設備,為以后修改各種信息提供方便,大大提高了開發板的使用效率。

1系統相關開發技術分析

1.1Qt簡介Qt是一個非常完美的c++應用程序框架,一個全面的跨平臺框架,而且它是一個可以很好學習C++的平臺。Qt本身是非常龐大的,它不僅僅是一個圖形用戶界面組件[2]。使用Qt,可以在某種程度上獲得“一站式”解決方案,例如不再需要學習STL,不需要使用c++,不需要四處尋找解析XML、連接字庫和訪問網絡的第三方庫,因為Qt已經將這些技術嵌入其中[3]。Qt5的基礎模塊EssentialsModules,可以在所有平臺上使用。擴展模塊Add-onModules構建在基礎模塊之上,可以在任何一個能夠運行Qt的平臺上進行適當引入,所有模塊只需應用圖形用戶界面(GraphicalUserInterface,GUI)模塊。QtGUI模塊,它提供了GUI程序的基本功能,提供了所有圖形用戶界面程序所需的通用功能[4]。1.2輸入法的字庫介紹對于開發一個輸入法來講,首先要有一個合適的字庫。字庫的資源有很多,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去選擇相應的字庫。本文實驗所用字庫包含一些常見的詞組、短語、漢字。1.3QtCreator開發平臺介紹QtCreator是一個使用Qt開發的IDE,屬于非常友好的開發環境,非常利于剛開始接觸Qt的開發人員使用[5]。QtCreator在測試Qt的應用程序的時候非常快速高效,是一個先進的可視化調試器[6]。QtCreator中包含了QtAssistant、QtDesigner等工具。可以從開始菜單啟動它們,也可以在安裝目錄中找到[7]。所有這些工具都已經集成到QtCreator中,但Qt示例和演示只在Qt4中可用,在最新Qt5中已經被刪除[8]。

2系統需求分析

2.1需求分析的簡述需求分析就是首先要明確需求方的需求,開發方根據這些需求去開發出相應的產品,即明確“需要做什么”,是開發一個產品的首要前提[9]。本設計主要是實現一個可以用于嵌入式平臺的Qt輕量級輸入法,也可以用于其他各個平臺,輸入法所占用的系統資源非常少,其輸入法的界面簡潔、美觀、易于用戶操作,并且具有非常好的移植性和擴展性。2.2系統功能分析本文設計的基于Qt的嵌入式輸入法軟件系統主要功能如下:①“切換鍵盤的狀態”功能,用戶選擇此功能可以切換中文、英文、字符數字的模式;②“切換英文大小寫”功能,用戶選擇此功能時可以切換英文的大小寫;③“刪除字母、漢字或字符”功能,用戶選擇此功能可以刪除剛輸入的字符。2.3可行性分析2.3.1經濟可行性分析只有將效益以及投資進行比較,才可以說明在系統的經濟可行性。本文設計的基于Qt的嵌入式輸入法軟件投資較低,只需要配置相應的軟件以及一臺可以運行的電腦,此外本系統可以有效地解決Qt中無法輸入漢字的問題,而且占用資源較少。從長遠來看,這也是信息化的必經之路。因此,本文設計的基于Qt的嵌入式輸入法軟件前景十分廣闊。2.3.2技術能力分析根據系統開發的功能需求分析,則選擇采用Qt5進行開發,Qt5是Qt的最新版本,因此從技術上講,這是完全可行的。

3輸入法的總體設計

3.1輸入法功能模塊的設計分析Qt輸入法的功能模塊圖主要設計了Qt輸入法功能的總體層次結構。具體功能模塊有軟鍵盤功能模塊、英文大小寫輸入模塊、中文輸入功能模塊、常用的標點符號及其數字功能模塊。具體Qt輸入法的功能模塊圖如圖1所示。3.2輸入法的原理3.2.1AbstractKeyboard與KeyboardKeyboard類通過繼承AbstractKeyboard類,而繼承于QWidget。之所以沒有直接繼承于QWidget,是因為本文系統所設計的Qt輸入法有多個鍵盤,其中包含有數字及字符鍵盤和字母鍵盤。若是單個鍵盤的話,這種情況下則可以直接讓Keyboard類直接繼承于QWidge,而本文設計的輸入法若是直接繼承的話,會導致切換鍵盤的時候變得非常麻煩,不可直接繼承。在AbstractKeyboard類中提供了name和setName接口,其原因是這兩個接口可以更加方便地標識多個鍵盤的情況。3.2.2Keyboard與KeyButton一個鍵盤(Keyboard)存在多個按鍵(KeyButton),因此Keyboard需要通過h1、h2、h3、h4構造多個按鍵,綁定在Keyboard類的switchCapsLock槽函數用于實現英文大小寫的切換功能。3.2.3KeyButton與KeyModeKeyMode處于KeyButton中,其主要的任務是表示出按鍵的多種不同的顯示方式。例如,以鍵盤的第一個字母為例,當從大寫字母轉換成小寫字母時,按下變換大小寫的按鍵,A則會變成a。KeyMode中的Mode是個結構體,它包含按鍵的key值和按鍵的value以及按鍵在界面的顯示值,還有按鍵的類型。其中的按鍵類型(Type)為枚舉類型(enum)。關于鍵盤使用的原理,當用戶按下鍵盤按鈕時,KeyButton會像Keyboard發送一個pressed的信號,隨即會觸發onKeyPressed槽函數,AbstractKeyBoard則會向Qapplication發送按鍵事件,用戶則可使用鍵盤。用戶使用鍵盤順序圖如圖2所示。關于切換按鍵模式的原理,以切換大小寫按鈕為例進行分析。當用戶想切換按鍵模式時,按下切換大小寫按鈕,則KeyButton向Keyboard發送一個pressed信號,Keyboard接受到信號之后,則會觸發事先綁定好的switchCapsLock槽函數,隨即遍歷調用KeyButton里的switchCapsLock函數,KeyButton則會根據自身的Mode的模式顯示對應字符,就可以進行大小寫的切換。用戶切換大小寫鍵盤如3圖所示。3.3輸入法流程圖使用Qt輸入法的整個流程如下:首先打開已經打包好的.exe程序,默認模式是小寫英文字母的模式,可根據對自己的需求選擇相應的輸入模式,Qt輸入法主要模式有英文字母的大小寫模式、中文模式、數字以及字符模式,選擇相應模式進行輸入;其次,輸入時,若是不小心輸入錯誤的字母、漢字、字符,則可以點擊刪除按鈕進行刪除,在漢字刪除的時候,可以刪除候選框和輸入框兩個地方的漢字,即根據光標的地方去刪除相應的內容;最后,不使用鍵盤時,點擊關閉鍵盤,即可退出程序。

4字庫的設計與實現

輸入法中總共包含兩個字庫,根據需求,本設計所選的字庫比較小,若以后有更大需求使用者可以自行添加。對于中文輸入則匹配符合拼音的中文,取拼音首字母進行索引,在匹配中文同時,可以模糊查詢字庫里面的內容。將這兩個字庫加入到Qt的資源文件中,即可引用。一些常見的字和詞組的內容如圖4所示。

5結語

第7篇

關鍵詞:課程體系:核心課程;核心知識體系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雖然很年輕,但它已經成為一個基礎技術學科,在科學研究、生產、生活等方面都占有重要地位。近50年來,我國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教育在國家建設需求的推動下,從無到有,逐漸壯大,尤其是從20世紀90年代以來,更是高速發展,已經成為理工科第一大專業。

針對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學生量大,社會需求面寬的現實,“十五”期間,教育部高等學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教學指導委員會編制了《高等學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戰略研究報告暨專業規范(試行)》(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6年9月第一版,以下簡稱為《規范》)。其中,“戰略研究報告”建議改變當前我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教育的趨同性,鼓勵辦學單位對畢業生的分類培養,取4個可能的方向,即計算機科學、計算機工程、軟件工程以及信息技術。《規范》參照Computing Curricula 2005,分別詳細給出了四個方向的核心知識體系,以及覆蓋它們的必修課程組示例。

《規范》體現出的“分類培養”精神得到了廣泛認同,人們普遍認為中國800個左右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本科專業點,按同一種模式或者培養方案進行教學是難以滿足廣泛的社會需求的,許多學校也希望得到分類培養的具體指導。但是,如何理解和實現“信息技術”等新的專業方向的教育,如何利用已有的基礎,更好地實踐《規范》,成為大家關注的問題。

為了能更好地利用現已建成的國家、省部級精品課程、精品教材等優質資源,希望能夠按照4個專業方向公共要求來構建一些基本課程,每一個方向都可以通過在這一組課程的基礎上進行擴展來形成符合《規范》的完整的專業方向教學計劃。這一組課程是“耳熟能詳”的,無論是從師資還是教材的角度,在開始走向規格分類實踐時,也是一種現實做法。

一、核心課程選取的原則

本項研究的基本目的是要推薦一組課程,當辦學單位希望按照《規范》描述的知識結構制定自己的教學計劃時,無論四個方向中的哪一個,都能夠比較方便地在這組課程的基礎上進行擴充而實現。顯然,符合這個要求的一組課程不是惟一的,我們著重考慮了如下幾點原則。

1.體現公共要求

《規范》將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劃分成4個專業方向,雖然他們有著不同的問題空間、能力要求、知識結構和課程體系,但還是有共性的部分,這也是作為同一個專業的不同方向所決定的。公共核心課程應該能夠將這些公共的要求涵蓋進去,實現在課程層面上對公共知識體系、專業培養公共要求和基本特征的體現。

2.有利于構成優化的課程體系

公共核心課程需要與其他相關課程一起才能構成完整的教學計劃,所以,這些課程需要易于與相關課程結合,構成不同專業方向的課程體系。

同時我們注意到,近些年來,許多學校在制定新的教學計劃中,采用了設置分級平臺的基本框架。例如,要求教學計劃由公共基礎、學科基礎、專業基礎等組成。考慮到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對應到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這些課程可以適當照顧到學科的要求,構成一個既照顧到學科,又照顧到專業的基礎平臺,給人們制定有特色的教學計劃提供一定的基礎,使得人們能夠方便地構建完整的、全局優化的專業教育課程體系。

3.充分考慮學時的限制

由于公共核心課程相當于學科、專業平臺的基本內容,所以,只能做一個較小集合,而且課程的學時數要盡可能小,目標在于體現專業教育的最基礎要求,同時給具有特色的完整的教學計劃的制定留有足夠的空間。特別是近些年來,不少學校已經將教學的總學時數降到2500學時以下。所以按照20%計算,將公共核心課程的總學時控制在500學時以內。

4.盡可能成熟的課程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開辦50余年來,積累了豐富的辦學經驗,一些課程的建設取得了很好的成果,已經具備良好的基礎,這些課程將在專業教育中起到核心、骨干作用,將這些課程進行適當改造后構成公共核心課程,有利于充分利用已有的優質資源,迅速提高整體辦學水平。所以選取的課程應該是“耳熟能詳”的成熟課程。

5.體現本專業教育基本特征

課程要體現學科教育的一些基本特點。例如,雖然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涉及到計算機理、工程實現和開發利用,但對大多數人來說,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是一個以技術為主的學科,特別是在本科教育層面上更是如此。所以課程要對技術和學生的技能訓練有較好的體現。除了學科抽象、理論兩大形態使得初學者在理解上有一定的困難,需要通過實踐去深入體會外,還要考慮社會要求本專業的學生能夠更好地去實現一些系統的研究、構建和維護。因此,選擇的課程應該在加強學生理論聯系實際能力的培養上有引領作用。此外,在本學科發展異常快速的時候,這些課程相關的內容應該是成熟的、基礎的,有利于學生可持續發展能力培養的。

二、核心知識體系

這里給出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公共核心知識體系,力求從不同專業方向的公共需求出發,給出該專業的學生應該具備的一些基本知識,我們并不試圖包括各個專業方向教育要求的全部知識,每個專業方向都需要在此基礎上按照專業方向的教育需要增加所需要的知識,以構成完整的專業方向知識體系,其具體內容可以參考《規范》。由于是基本知識,是學生必須掌握的,所以,沒有包含推薦的選修知識。該知識體系共包括8個知識領域,39個知識單元,共342個核心學時。其中,

(1)離散結構(DS)60核心學時,包括函數、關系與集合、基本邏輯、證明技巧、圖與樹。

(2)程序設計基礎(PF)67核心學時,包括程序基本結構、算法與問題求解、基本數據結構、遞歸、事件驅動程序設計。

(3)算法(AL)28核心學時,包括基本算法和分布式。算法。

(4)計算機體系結構與組織(AR)60核心學時,包括數據的機器級表示、匯編級機器組織、存儲系統組織和結構、接口和通信、功能組織。

(5)操作系統(OS)32核心學時,包括操作系統概述、操作系統原理、并發性、調度與分派、內存管理、設備管理、安全與保護、文件系統。

(6)網絡及其計算(NC)48核心學時,包括網絡及其計算介紹、通信與網絡、網絡安全、客戶,服務器計算舉例、構建Web應用、網絡管理。

(7)程序設計語言(PL)13核心學時,包括程序設計

語言概論和面向對象程序設計。

(8)信息管理(IM)34核心學時,包括信息模型與信息系統、數據庫系統、數據建模、關系數據庫、數據庫查詢語言、關系數據庫設計、事務處理、分布式數據庫。

按照各個方向核心知識結構的要求,公共核心知識體系覆蓋計算機科學341核心學時的內容,覆蓋率為60.9%,覆蓋計算機工程246核心學時的內容,覆蓋率為44.7%:覆蓋軟件工程199核心學時的內容,覆蓋率為40.3%覆蓋信息技術136個核心學時,覆蓋率為48.4%。

三、核心課程

公共核心課程共包括程序設計、離散數學、數據結構、計算機組成、計算機網絡、操作系統、數據庫系統等7門,這些課程的名稱都采用了盡量一般化的處理,即后面沒有諸如“基礎”,“原理”或者“技術”之類的字樣,為學校開設具體課程留有空間,學校可以根據自己課程的特點添上適當的限定,進一步體現自己的辦學特色。

表1給出了各門課程所含的必修知識單元和所需要的學時數,和各個學校相應課程的實際教學時數相比,其中有的課程必修學時數多一點,有的少一點。所需要的總課時為448。希望各個學校在滿足教學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根據本校的具體情況,做出適當的調整,可以通過強調某些內容來體現自己的特色。

四、專業方向必修課程示例

按照各個專業方向必修知識體系的要求,以7門公共核心課程為基礎,構建相應方向的必修課程。特別需要強調的是,這里給出的仍然只是“示例”,各個辦學單位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設計出更具特色的必修課程,并制定出恰當的教學計劃。

計算機科學專業方向的必修課程示例:計算機導論、程序設計基礎、離散結構、算法與數據結構、計算機組成基礎、計算機體系結構、操作系統、數據庫系統原理、編譯原理、軟件工程、計算機圖形學、計算機網絡、人工智能、數字邏輯、社會與職業道德。15門課程共計776學時。

計算機工程專業方向的必修課程示例:計算機導論、離散數學、程序設計基礎、數據結構、電路與系統、模擬電子技術、數字信號處理、數字邏輯、計算機組成原理、計算機體系結構、操作系統、計算機網絡、嵌入式系統、軟件工程、數據庫系統、社會與職業道德。16門課程共計理論學時920學時。

軟件工程方向必修課程示例:軟件工程專業導論、程序設計、面向對象方法學、數據結構和算法、離散數學、計算機組成、操作系統、計算機網絡、數據庫、工程經濟學、軟件工程、軟件代碼開發技術、人機交互的軟件工程方法、軟件設計與體系結構、軟件質量保證與測試、軟件需求分析、軟件項目管理。16門課程共計920學時。

信息技術方向必修課程示例:信息技術導論、離散數學、程序設計、數據結構、計算機組成、計算機網絡、操作系統、軟件工程、數據庫系統、應用集成原理與工具、Web系統與技術、人機交互、面向對象方法、信息保障和安全、信息系統工程與實踐、系統管理與維護、社會與職業道德。17門課程總計920學時。

五、結語

《規范》將“核心知識結構”作為開辦相應專業方向必須的要求,可以用不同的課程組合來覆蓋,《規范》中給出的“核心課程”只是這種覆蓋的一個“示例”,這里給出的是另一個“示例”。事實上,這也是《規范》所鼓勵的。這里的“公共核心課程”并不是《規范》中四個“核心課程”集合的簡單交集,而是根據對四個方向的理解,對它們公共核心知識單元的一個課程覆蓋。是每個專業方向公共的必修課程,而不是任何一個方向完整的必修課程集合。

第8篇

關鍵詞 Java 項目驅動 教學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0 引言

Java語言編程作為一門軟件開發核心課程,一般被安排在大一開設,學時數常常在64課時以上。這門課程的主要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計算機編程思想,掌握面向對象的設計思維方法,并為后續的編程相關課程(如:Javascript、J2EE)打下基礎。

然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卻暴露出許多問題,使得最終很難達到預先制定的教學目標。這些問題主要包括:(1)過度依賴書本和老師,缺乏獨立思維能力。(2)教學內容脫離實際,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3)學生會編程而不會調試測試。(4)學生缺乏團隊協作開發能力。

針對以上問題,本文提出了以“項目驅動”①為核心的教學方法創新,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1 傳統教學方式的弊端

首先,由于傳統教學模式基于老師的灌輸和演示。學生在這樣的環境中,久而久之,便會失去自主思考的意愿和能力。從而使許多學生的學習過程變成記憶的過程,通過記憶老師的“標準答案”來學習Java編程。這種錯誤的學習方法最終導致學生在課程結束后,仍然很難獨立完成程序的編寫任務,因為他們始終沒能理解語句之間的內在關系,不知道何種情況下使用正確的語句。灌輸式教學還帶來另一個弊端,即學生大多只知道一種統一的“正確答案”,沒有探索發現新方法的習慣,不能靈活地綜合運用所學知識。這極大地限制了學生的創新能力發展。

其次,在教學內容上,傳統的教學方式缺乏系統性和連貫性,忽視與實際應用案例相結合。許多教材往往將Java語言按照語法分類劃分不同的章節講解。這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很難將不同章節的內容結合起來,缺乏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比如,在講解變量數據類型時,因為當時還沒有結合類和方法的知識,學生往往很難理解它的用處,幾乎沒有留下深刻的印象。相反,當講到類和方法時,學生又早已忘記以前所學的變量類型等知識。這樣的教學方式割裂的Java語言的整體性,使學生無法從總體上理解Java程序的運行原理,降低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和積極性。

第三,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筆者發現許多同學在編程操作時,往往只是簡單模仿老師的演示,甚至照抄書本的示例代碼。由于這些代碼都是已經經過調試的正確代碼,所以學生幾乎從來沒有遇到任何的錯誤,也不知道如何使用調試技術。而在實際工作中,調試是程序員最常用的開發技術之一,其重要性不亞于編寫代碼。因此,傳統的教學模式,重編碼,輕調試。學生一旦遇到錯誤,則不知所措,使其無法滿足Java程序員的崗位要求。

第四,傳統的教學模式往往以每個學生為單位單獨練習編程操作,沒有分組討論和互相協助分工的過程。這導致學生缺乏團隊協作能力,不會使用版本控制軟件與其他程序員共同開發一個項目。這種模式培養的學生很難適應企業實際大型項目的開發環境。

2 項目驅動教學模式創新

針對以上傳統Java教學模式中存在的種種問題,本文提出基于“項目驅動”的新型教學模式。所謂“項目驅動”是指以實際項目情景引入為先導,以學生動手實踐為核心,以教師講解答疑為輔助的教學模式。這種模式符合學生發現新知的過程,更能激發其學習熱情,使得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下從四個階段,分別描述項目驅動教學模式的實施步驟:

2.1 組建項目小組

由于高職院校中,班級的人數一般至少在30人以上,為了更好地組織教學,需要把一個班的學生劃分為多個項目小組,而每個小組必須獨立完成項目要求。②使用項目組形式教學的優點在于鍛煉了學生的協作能力,使開發環境更接近于軟件開發企業真實情況。組建項目小組的工作,一般安排在第一節課進行。并應嚴格按照以下原則:(1)小組人數不宜過多,一般限制在5人以內。(2)小組成員應按照不同基礎水平進行搭配。其目的是使得學習積極性較高的同學幫助和促進積極性較低的學生學習,同時做到優勢互補,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3)小組中各個成員的分工必須明確。一個小組內,應推舉一名項目組長,負責項目監管和統籌其他成員的工作。組長必須保證每位成員都有適當的工作量,不能存在濫竽充數的現象。同時,組長一職可以輪流擔任,以鍛煉不同學生的領導能力。

2.2 項目情景引入

每次課程開始時,老師先從一個假設的真實開發項目引入,提出用戶的需求,并讓學生做簡單的需求分析。通過這一過程,鍛煉了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使其更容易適應企業中的真實開發環境。

2.3 項目實施與監控

在項目的實施階段,必須首先將需求分析的結果進行整理,并把整個項目劃分為多個子任務,最后將這些子任務分發給每個小組成員完成。此過程中,老師與組長肩負監督和協助的職責。特別是當遇到技術困難時,老師應視情況予以解答。如果技術問題是以前已經講授過的知識,則以啟發學生思路為主,講解為輔。如果涉及到新知識內容,則需要教師聯系項目,統一進行講授,解釋其功能原理。通過這樣的實施過程,避免了老師先入為主的灌輸式教學,讓學生首先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并設法解決問題。此時,老師的角色類似于技術顧問,而學生則成為了學習的主體。

2.4 項目結果評價

在各小組的項目實施完成之后,組長應提交本組的項目實施報告。其中包括項目的分工、主要的技術思路,以及最終的代碼文件。針對各小組所提交的報告和代碼,老師要進行認真的評審,找出其中存在的問題。特別是對于其中暴露出的共性問題加以講解指正。這樣使得學生能夠在錯誤中學習,發現自己的薄弱環節和錯誤理解,并立即得到糾正。

為了更好地激勵學生,教師可以根據小組和個人的表現進行打分或評級。其依據主要來自實施階段的積極程度、協作水平、完成度等方面。

3 小結

通過基于“項目驅動”的新型教學模式的探索,避免了傳統方式的種種弊端,充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成為了學習的主體,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注釋

第9篇

關鍵詞:關系數據庫;關系模型;數據查詢;多表查詢

中圖分類號:TP311.52

關系數據庫是基于關系模型作為數據的組織方式的,它借助于集合代數等數學概念和方法來處理數據庫中的數據。現實世界中的各種實體以及實體之間的各種聯系均用關系模型來表示。它是由埃德加?科德于1970年首先提出的,并配合“科德十二定律”。現如今雖然對此模型有一些批評意見,但它還是數據存儲的傳統標準。標準數據查詢語言SQL就是一種基于關系數據庫的語言,這種語言執行對關系數據庫中數據的檢索和操作。

1 數據查詢

所謂數據查詢(數據檢索)就是從關系數據庫的數據表中找出用戶所需的數據,只要表(關系)中存在,則可以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將它找出來,SQL的查詢功能就是實現這一功能的。本文主要研究討論多表查詢。

在實際應用中,由于一個關系數據庫根據需求分析后得到很多表,而且表與表之間互相存在一對一,一對多或是多對多的表間關系,這些表中的數據往往互相有較為緊密的復雜聯系,在這種情況下,要查找用戶所需的數據時就得用多表查詢才能實現用戶的查詢目的和要求,比如在倉庫數據庫中分別有四張表,倉庫表,職工表,訂單表和供應商表,這四個表兩兩存在一對多的表間關系,一個倉庫可以有多名職工,一名職工只能屬于一個倉庫;一名職工可以經手多筆訂單,一筆訂單只能由一名職工經手;一家供應商可以完成多表訂單,一筆訂單只能由一家供應商完成,在實際應用中,如果要根據倉庫表中的數據作為條件查詢檢索供應商表中的數據時,必須得用基于多表的連接查詢才能完成。

1.1 簡單連接查詢。簡單連接查詢的SQL語句格式可總結如下。Select from 注:連接條件是兩個表的主外鍵相等,主表表名.主鍵=子表表名.外鍵 如:倉庫表.倉庫號=職工表.倉庫號。

如果from后面跟兩張表,則是兩個表的簡單連接查詢,有一個連接條件,如果from后面跟三張表,則有兩個連接條件,如果from 后面跟四張表,則有三個連接條件,依此類推。而且查找數據的條件和連接條件必須用and連接,連接條件之間也用and連接。

示例:在倉庫管理數據庫的四張表中檢索出回民所在倉庫的倉庫信息。對應的SQL語句為:select 倉庫表.* from 倉庫表,職工表 where 民族=’回’ and 倉庫表.倉庫號=職工表.倉庫號。

從這個簡單連接查詢實例來看。在基于多表的簡單連接查詢中,第一先確定最終要查詢的數據所在的字段來自于幾張表的幾個字段,查找數據的條件涉及到幾個表的幾個字段,其次根據表間關系確定查詢涉及到幾張表,然后確定連接條件。且where是必選項。

1.2 嵌套查詢。嵌套查詢的意思是,一個查詢語句(select-from-where)塊可以嵌套在另外一個查詢塊的where子句中,稱為嵌套查詢。其中外層查詢也稱為父查詢或主查詢。內層查詢也稱子查詢或從查詢。嵌套查詢的工作方式是:先處理內查詢,由內向外處理,外層查詢需要內層查詢的結果來支持,但內層查詢不需要外層查詢的支持。示例:Select城市from倉庫表where倉庫號in(select倉庫號from職工表where工資=4532)。

在這類嵌套查詢中,帶有IN或ONT IN謂詞的嵌套查詢在實際應用中用的最多,這里的IN相當于集合運算符∈。本文在闡述嵌套查詢中就以帶有IN或NOT IN謂詞的嵌套查詢進行闡述,帶有比較運算符的子查詢、帶有ANY或ALL謂詞的子查詢、帶有EXISTS謂詞的子查詢就再不做詳細闡述了。

1.3 超連接查詢。超連接查詢分為內連接和外連接,外連接又分為左外連接,右外連接和全外連接。如果表中不匹配的數據不需要出現在查詢結果中,則用內連接。如果在查詢結果中兩個表中不匹配的數據都要出現在查詢結果中的話,則用全外連接,其對應表中對應字段用NULL表示。其SQL語句格式為(以基于兩張表的超連接為主):Selectfrom on [where 查找數據的條件]。示例(以全外連接為例):select倉庫.倉庫號,城市,面積,職工號,工資 from 倉庫表 full join職工表 on 倉庫表.倉庫號=職工表.倉庫號JOIN連接格式在連接多個表時的書寫方法要特別注意,在這種格式中JOIN的順序和ON的順序正好是相反的。

2 三種多表查詢的特點及規律

在以上研究的三種多表查詢中,基于多表的簡單連接查詢中,要查詢的數據所在的字段可以是來自于一張表的字段,也可以是來自于多張表的字段,而查找數據的條件可以來自于一張表的字段,也可以來自于多張表的字段,即使沒有查找數據的條件,但連接條件必須得有,在其SQL語句格式中,where是必選項。

在嵌套查詢中,通過實際應用可以得出,嵌套查詢不管由幾個查詢語句塊組成,它們都是基于單表的簡單查詢構成的,而且最內層的查詢結果就是其外層查詢的條件,沒有內層查詢的結果,就不可能得到外層查詢的結果,執行順序都是由內往外執行的。

在超連接查詢中,這種查詢往往是在有關系的表中出現了所謂的不匹配數據時,根據用戶的不同需要而使用的查詢,到底選用哪一種主要取決于查詢結果中要不要出現不匹配的數據和出現哪個表中的不匹配數據而定。

如果要查找的數據來自于多張表的多個字段,則可用連接查詢和內連接查詢,查詢結果相同。如果要查找的數據來自于一張表的字段,而條件發生在不同的表中,則可用連接查詢,嵌套查詢和內連接查詢,查詢結果相同。

3 結束語

SQL的查詢功能,尤其是多表查詢有很大的靈活性,在實際應用中要視具體情況來決定用哪一類,這需要在實踐中摸索總結,只有這樣才能對SQL語句的查詢功能運用的得心應手。

參考文獻:

[1]薩師煊.王珊.數據庫系統概論(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賀桂英.數據庫原理及應用―SQL Server 2008[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3.

第10篇

一、系統分析

設計多媒體CAI課件的目的就是為了發揮多媒體計算機在信息的存儲、處理、呈現及人機交互方面的優勢,以實現最優化的教學效果。為最大限度地實現這種最優化的目標,在進行CAI課件開發時,首先要對整個課件開發項目進行科學的系統分析,以保證開發工作的有效性。

1.需求分析

目前,大規模計算機網絡化的教學環境還沒有完全實現,我們應該對每一個多媒體計算機課件的開發項目作認真的需求分析。對設計CAI課件進行需求分析,其實質就是看該課件是否符合學生學習的需求。其中最主要是對學生的特征進行分析,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

(1)學生的一般特征

學生的一般特征的分析不涉及具體的教學內容,但對教學內容的具體舉例和學習者水平的確定具有制約作用。一般特征包括學生的年齡、年級、社會經濟背景、學生所在的地區等。即使是對學生的一般特征進行簡單的分析也會對CAI課件教學效果有重要的影響,因為它影響教學內容和教學媒體的選擇。比如古詩的學習,即使是同一首古詩,從幼兒園到大學老師都講,老師講的方法和內容卻不一樣。幼兒學古詩是簡單的記憶,幼兒老師是用形象的語言、圖形和動畫讓幼兒體會古詩描繪的優美意境。而對大學生講古詩,則更多的是講解該詩的寫作背景、遣詞造句,讓學生體會其意境和詩詞的寫作技巧。

(2)學生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現狀

在設計CAI課件時,要對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有一個比較準確的分析和估計。因為基本知識是學生進行再學習的基礎,基本能力是再學習的本領。如果對學生的基本知識和能力沒有正確的分析,估計過高則學生學習時難以理解產生畏難情緒,估計過低則學生學習時索然無味產生厭學情緒。對于學生基本知識和基本能力的分析可以參照學生以前的學習成績來估計,也可采取問卷調查和測試的方法來獲得。

(3)學生的學習習慣和方法

學生的學習習慣和方法是學生學習的特點,它直接影響教學策略和教學模式的選擇。CAI課件要能適應具有不同學習特性的學生,否則運用CAI課件進行教學其教學效果要受到影響。學生學習習慣和方法的分析需要在日常教學活動中觀察獲得,也可以用問卷調查的方法獲取。

2.內容分析

內容分析是對教學目標規定的期望水平,以及如何將學習者的實際水平轉化為這一期望水平所需要的各項知識內容的詳細剖析過程并闡明教學目標。闡明教學目標就是闡明教學所要傳遞的信息、解決的問題、建立的概念、學習的技能、改變的態度等。教學的目標要準確和具有可操作性,教學目標應具有以下四要素:行為、條件、要求達到的目標和行為主體(學生)等四要素。明確闡明教學目標就必須包括這四要素,否則教學目標就會模糊不清。比如學習《C語言程序設計》中循環控制一章的教學目標闡述:學生學習完循環控制一章的知識后要掌握C語言中可以用哪些語句來實現循環、循環的嵌套、循環在程序設計中的應用、循環語句和其他語句之間的配合等。

3.資源分析

資源是指設計CAI課件所涉及到的物質條件。資源條件涉及的范圍很廣,如經費、設備、人員、時間等方面。對資源進行分析,實際上就是考慮資源條件是否具備。這些資源條件可以分為人力、物力、財力三個方面。資源分析的目的是為了確定開發課件的客觀可能性如何。

二、系統設計

1.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是應用系統科學方法分析和研究教學問題,確定解決它們的方法和步驟,是課件制作的核心。首先根據教學目標找出各個知識點,確定每個知識點的子目標,然后根據每個子目標,將知識點分成若干個教學單元。教學設計實際上就是教學單元的設計。課件的教學單元按照內容不同可分為課文單元和問答單元兩種類型。

(1)課文單元設計

課文單元設計主要用于顯示教學內容,如一個概念,一條定律,一個示例等。課文單元設計首先意義要明確。課文單元要顯示的教學內容,包括文字、圖形、動畫、聲音等信息都要有明確的意義。在課文單元中所使用的語言和圖例應當規范化,不得有二義性。其次,屏幕上的信息不能過于擁擠,要保持清晰,要把重要的內容放在屏幕中央,使學習者能很快發現教學內容。為了突出重點,可以在屏幕中央采取動畫、反體、閃爍等技術來引起學生的注意力。圖形、文字的安排應簡單明了,盡量保持平衡,要注意屏幕的美感。再次,還要注意設計要有節奏感、要利于導航、生動活潑等。

(2)問題單元的設計

問題單元提供了類似于教師提問和學生回答的教學環境,旨在對學生進行訓練和個別化的教學。問答單元是人機交互活動的主要部分。在CAI中,為了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檢驗,也常用問答單元的形式對所學的內容進行測驗。因此,問題單元是計算機提問中的重要環節。問答單元不僅涉及到對問題的描述,對學生回答的解釋判斷與反饋,而且涉及到學生學習效果的檢查和CAI的應變能力。它包括計算機提問、學生回答、計算機判斷和反饋、退出系統等步驟。

2.框面設計

課件設計的最終結果是課件中每一幀框面的設計。框面設計也稱屏幕設計,是課件設計中最基本的工作。框面設計是根據每個教學單元的結果,確定教學單元中教學信息在屏幕上呈現的位置和具體內容。計算機的屏幕是傳輸教學內容的主要手段。它所呈現信息的形式,對學生接受和理解教學內容的影響也比較大,因此要合理地安排。首先屏幕上顯示的教學內容應該是完整的,而且意義是明確的。在一幅屏幕上的語句不能支離破碎,意義含糊不清,圖形和動畫也要圍繞要說明的內容安排。其次,屏幕上顯示的內容要引人注目,屏幕的內容有限,應該防止大量的文字、公式占滿整個屏幕,容易使學生產生疲勞。因此,要以突出教學內容的重點為主,正確運用色彩、特征、圖像、動畫和字符顯示等技術,不要在屏幕上濫用色彩、圖像和動畫,以免畫蛇添足,影響教學效果。對于主要文字可采用變體、閃爍等技術,加強對學生的刺激。

3.腳本編寫

文字稿本主要是由學科教師按教學過程的先后順序,將知識內容和呈現方式描述出來的一種形式。制作腳本是以文字稿本為基礎改寫而成的,是溝通課件的構思者與課件制作者之間的橋梁,為課件的技術制作提供直接依據。制作腳本的主要內容包括:界面的元素與布局,畫面的時間長度及切換方式,人機交互方式,色彩的配置,文字信息的呈現,音樂或音響效果和解說詞的合成,動畫和視頻的要求,各個知識點之間的連接關系等。關于制作腳本的具體格式也沒有一定之規,但它一定要清楚直觀地將屏幕外觀設計、各元素的內部鏈接關系和人機交互機制這三項內容表達清楚。

4.素材的準備

第11篇

關鍵詞:薪酬管理系統;B/S+C/S;.NET技術

中圖分類號:TP31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3-8454(201 2105-0033-04

一、引言

高校薪酬管理是一項重要而繁雜的日常性工作,政策性強、數據量大、變動頻繁,各薪酬項目的錄入、維護、統計、發放等各環節都需要大量的手工勞動,而且極易出錯。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數據庫成為數據處理的公用支撐技術,以數據庫技術為核心的薪酬管理系統的應用,大大減輕了相關業務人員的工作量,提高了薪酬管理效率,顯示出日益重要的支撐作用。

在技術路線上,隨著Internet技術和Web技術的進步,基于B/S架構的MIS系統的開發變得越來越流行,相對于傳統的C/S架構,顯示了巨大的先進性。但在系統的人機交互、界面表現、功能定制、響應速度和安全控制等方面,C/s架構仍然具有B/S架構無法替代的優勢。從實際應用情況來看,只有將主要以數據庫為處理對象的統計、分析、控制作為主體的業務處理技術(C/S技術)與采用web技術的信息查詢、系統(B/S技術)的有機結合,才是管理信息系統網絡化的最佳解決方案。

.NET是微軟推出的支持生成和運行下一代應用程序和XML Web Services的內部WindOW$組件。是一種面向網絡、支持各種用戶終端的開發平臺環境。概括起來,.NET Framework具有跨語言、跨系統平臺、安全、對開放性互聯網標準和協議的支持等優點。.NET框架提供的、等組件,使得開發基于C/S或B/S架構的數據庫應用系統變得更加高效、快捷。

本文通過對高校薪酬管理信息化現狀、未來辦公模式和技術發展趨勢的分析,提出建立并實現一套基于.NET架構的高校薪酬管理系統。從業務層面上看,系統的設計方式使得薪酬數據可以在相關部門間同步流轉,并存儲在同一數據庫平臺,實現了數據的高度共享,對改進薪酬管理模式、提高薪酬管理效率都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二、系統需求分析

開發高校薪酬管理系統應以實際需要為出發點,以應用需求為核心,堅持技術為應用服務、為管理服務的思想.薪酬管理系統的開發應能協助用戶到達以下基本目標:以統一的電子流程來保障薪酬管理工作的順暢進行,實現數據資源的整合與集中管理;建立嚴格的權限管理機制,給不同用戶賦予不同的薪酬數據維護、相關信息查閱、獲取綜合分析報表的權限;建立良好的安全與備份、恢復機制,保障系統及數據資料的可靠運行。

1.功能需求

主要包括:教職工個人的基本信息管理和維護,以便于業務人員對薪酬級別、標準等進行調整變動;提供帳套設置、標準維護、月度發放等常規功能;對很多高校設立的崗位津貼進行單獨的管理和發放;各種臨時性、一次性收入的管理(如課時津貼、項目獎勵等);支出維護、工資校核、計稅、銀行帳號維護等財務管理功能;各類薪酬報表的進行統計、打印:對薪酬業務人員和教職工個人提供不同的查詢功能和查詢方式:根據用戶的分類,實現不同的權限和角色管理;數據備份、數據恢復、數據優化、數據清空等各種系統維護功能。

規劃中的高校薪酬管理系統要實現的主要功能如圖1所示。

2.性能需求

主要包括:操作界面友好.能夠快速、方便地進行各種數據維護操作,最大限度地方便用戶的使用;具備高度的數據存儲安全性和訪問控制安全性;具備良好的開放性和可伸縮性,必須考慮到將來的應用,能夠根據用戶需求進行結構和功能上的調整;隨著網絡應用的不斷普及,系統用戶數量將會逐漸增長,應該保證在不影響用戶使用的情況下動態擴充系統容量,包括硬件的可擴展性和軟件的可擴展性。

三、系統結構設計

根據用戶對象及其功能需求,將系統從邏輯上分為兩部分,分別進行設計。一部分面向人事部門和財務部門的業務人員,此部分功能對應的用戶數量較少,但需要維護的數據量卻很大,對系統的響應速度、交互性和靈活性都有較高的要求,該部分采用三層C/S結構實現;另一部分面向校內教職工的網上查詢需求,此部分功能對應的用戶數量眾多.但涉及的數據量較少,主要是對信息的查詢、收集等,在校內任意一臺安裝Browser瀏覽器的計算機上都可登錄本系統.故采用B/S結構來實現。

總體上,將系統分為三層結構,前端是用戶層,為客戶專用程序(C/S)或瀏覽器(B/S);中間是業務層,由應用程序服務器和Web應用服務器實現;后端是數據層,由數據庫服務器進行數據管理。

系統的總體結構模型如圖2所示。

四、系統數據庫設計

1.數據表的建立

在高校薪酬管理系統中,各類數據表共有20余個.按照業務范圍和性質分為人事數據表、財務數據表和其他必要的數據表,包括教職工基本信息表、年度考核信息表、基本工資帳套項目信息表、收入稅率表、臨時收入信息表、銀行帳號信息表、用戶信息表、單位代碼信息表等。限于篇幅所限,下面僅例舉基本工資帳套項目數據表的結構和用途。

2.數據庫的優化

為了使數據庫易于使用、維護,方便進行結構擴展。提高數據檢索和更新的效率,在初步設計的基礎上.對數據庫進行進一步的優化處理。在設計時主要采用了以下幾種方法:

(1)創建索引。索引是對數據庫表中一個或多個列的值進行排序的結構,利用索引可以快速地訪問數據庫中的信息。

(2)使用事務。事務包含了一組完成同一項任務的數據庫操作命令,所有的命令作為一個整體一起向系統提交或撤消操作請求,即要么都執行,要么都不執行。在系統較為復雜的業務處理過程中引入事務機制,實現對整個過程的共同提交或回滾,極大地保證了數據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3)建立關聯。數據庫系統依賴于在兩個數據表中找到的匹配值來建立關聯,進行匹配的值基本上都是主鍵和外鍵。通過建立關聯,可以提高系統設計和實現的靈活性.同時還能保證數據庫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4)適度冗余。在數據庫設計中,規范化的設計思想一般是盡量減少數據冗余來節省系統資源,提高系統效率。但如果數據庫的規范化程度過高,在一個查詢的應用中要經常涉及兩個或多個數據表的屬性,就必須頻繁地進行聯接運算,以致影響系統的運行速度。另外,適度的冗余也便于系統的開發和維護。因此,在保證數據完整性和一致性的前提下,我們在數據庫的設計中,對表、記錄、屬性、值等都采取了適度的冗余。

五、系統的實現

1.系統的開發環境

系統開發環境為:采用Microsoft Visual 2008作為系統的集成開發工具;采用C#,JavaScript、HTML作為系統開發語言;采用Internet Explorer 6.0作為B/S

客戶端瀏覽器;采用IIS5.0+作為B/S部分的Web服務器;采用Windows 2003 Server作為服務器運行平臺;采用Microsoft SOL Server 2005作為數據庫服務器。

2.系統實現的技術路線

(1)Microsoft SOL Server 2005存儲管理系統數據

SOL Server提供了豐富的編程接口,并且和Win―dows操作緊密結合。NET的數據訪問技術專門針對SQL Server作了擴展,可以實現更高的數據存取效率。本系統的數據主要指薪酬信息數據、用戶信息數據和系統維護數據。其中用戶信息數據、系統維護數據可以在SQL Server 2005中直接編輯或從外部數據庫導入。薪酬信息數據則需要通過用戶登錄系統后,按照相關的業務需求和規則進行定義、維護。

(2)C#和JavaScfipt實現客戶端邏輯

本系統采用C/S和B/S混合模式的體系結構,其中.C/S部分使用C#語言開發專門的客戶端程序.供人事部門和財務部門的業務人員維護薪酬數據,B/S部分使用Internet瀏覽器作為客戶界面.以便于教職工登錄網頁。查詢個人薪酬信息。同時利用JavaScfipt與HTML編寫客戶端網頁代碼,實現部分客戶端的應用邏輯,客戶端腳本就在用戶的本地執行,不用提交到服務器,也不需要刷新頁面.一方面可以提高執行速度。提高系統使用的便利性,另一方面可以節省網絡帶寬,減輕服務器的壓力。

(3)組件技術實現與數據庫的交互

系統采用組件技術實現與SQL Server數據庫的交互:首先使用的Connection對象建立與數據庫的連接,然后使用Command對象創建操作命令,使用DataAdapter對象從數據庫獲取數據,并保存在DataSet對象中。其中每個DataSet對象可以包含多個DataTable對象的實例.表示對數據庫中相應表集合的存儲。用戶可以通過斷開連接的方式對表數據進行編輯,待所有操作完成后再一起寫回數據庫實現更新。在某些簡單查詢界面,使用DataReader對象與數據庫建立快速連接的數據訪問方式。

(4)技術創建動態網頁

本系統B/S部分的主要開發技術為,它在系統開發中起著粘合劑的作用,將客戶端組件、客戶端腳本語言、服務器端組件、服務器腳本語言完美結合在一起。利用提供的豐富的控件可以很方便的創建各種動態網頁。采用事件驅動、前臺HTML代碼和后臺代碼分離的機制,使得系統邏輯變得十分清晰,開發的效率也大大提高,系統地維護也更加容易。

3.系統主要應用功能實現

系統有兩種類型的客戶界面,一種是面向業務人員的C/S專用程序界面,一種是面向校內普通教職工的B/S瀏覽器查詢頁面。前者使用.NET平臺的Windows Form技術和C#語言開發實現,后者則在平臺上使用C#語言實現后臺代碼,結合JavaScfipt、HTML代碼生成動態網頁。由于用戶需求和數據訪問量的差異,這兩種界面的側重點和實現技術有很大不同。C/S用戶的數據訪問量和維護量較大,界面上使用了大量的DataGrid―View和ComboBox等各種控件,以實現數據的表格式修改和各種條件組合的定制功能,滿足系統的交互性、響應速度及易用性需求;而B/S用戶的數據訪問量及維護量均較小,界面強調信息的表現形式,由服務程序調用后臺的C#代碼,并結合JavaScript和HTML語言.動態生成查詢頁面返回給瀏覽器客戶端,只提供少量的編輯與自定義功能。下面為人事檔案信息維護和教職工查詢模塊的部分代碼示例。

(1)人事檔案信息維護

在客戶端與數據庫服務器的交互上,利用對象來實現。本模塊中主要的數據訪問流程如下://定義數據庫連接對象

String connectionString。”Data Source=Pers;InitialCatalog=payroll;User ID=sa;Password=”;

SqlConnection connection=new SqlConnection(con―nectionStrin曲;

//定義SQL字符串

String jbxxSQL=“Select from jbxx”;//定義數據適配器對象

SqlDataAdapter jbxxAdapter=new SqlDataAdapter0bxxSQL,connection);//定義數據集對象

Dataset ds=new DataSet0:

//打開數據庫連接

Connection.Open0;

//使用DataAdapter對象的Fill方法填充數據集的數據

jbxxAdapter.Fill(ds,“jbxx”);//定義數據表對象,存儲數據庫Payroll中表ibxx的數據

DataTable dcJbxx:ds.Tables[“jbxx”];//添加Bindingsource對象jbxxBindingSource,將其DataSource屬性設置為dLjbxx,將DataGfidView綁定到該Bindingsource對象上,然后對表格的各列的DataProp-ertyName屬性進行設置,綁定到dt_ibxx的相應列上。//,用戶編輯維護DataGridView表格中的數據。//,定義CommandBuilder對象,調用DataAdapter對象的Update方法更新數據庫中的數據源

SqlCommandBuilder cb_jbxx=new SqICommand-Builder(jbxxAdapter);

jbxxAdapter.Update(ds,“jbxx”);

(2)教職工薪酬信息查詢

薪酬查詢頁面實現的主要思路是:使用Web控件和HTML標記語言進行頁面的布局,在與后臺數據庫的交互中,使用對象創建連接,實現查詢請求,實現頁面查詢的數據訪問技術與C/S模式部分類似。

實現查詢的代碼示例如下:

∥建立連接

SqlConnection conn=new SqlCormection(conStr);

Corm.OpenO;

//定義數據適配器對象

sqlDataAdapter da=new SqlDataAdapterO;

//建立Command對象,queryStr為根據用戶選擇而生成的SQL語句

da.SelectCommadn=new SqlCommand(queryStr,conn);//定義數據集對象

DataSet ds=new DataSet0;//讀取數據,填充數據集中的tableslr表格,并提取到臨時表dt中

da.Fill(ds,tableStr;

DataTable dl=ds.Table。[tableStr];

DataView dv=dt.DefaultView;//綁定到DataGrid

this.DG.DaaSouree=dv;

this.DG.DataKeyFidd=id:

this.DG.DataBind0;

conn.Close0;

第12篇

摘 要:隨著以計算科學為核心的人機交互、圖形圖像、虛擬現實、普適計算等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結合學生知識結構和工作崗位需求的變化,依托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的課程建設,我們正在開展從《人機界面》到《人機交互》的本科生課程改革。本文從課程歷史與現狀分析、研究型大學相關課程現狀與分析、課程知識點設置建議三個方面,介紹了課程改革工作的階段進展。

關鍵詞:人機交互;課程建設;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B

1 課程歷史與現狀分析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計算機系/學院開設的本科生課程《人機界面》/《人機交互》已經具有相當長的歷史,近年來選修該課程的學生平均約130人/學年。

在2004年以前,北航計算機系/學院的本科生課程《人機界面》,重點講授人與計算機之間的界面原理和設計方法,主要有人機界面的概念和發展、命令行界面、圖形用戶界面、界面開發環境和工具等內容。

隨著以計算科學為核心的人機交互、圖形圖像、虛擬現實、普適計算等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考慮到學生知識結構和工作崗位需求的變化,需要依托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的課程建設,我們開展了從《人機界面》到《人機交互》的本科生課程改革工作。

事實上,在2004年至2006年期間,雖然該課程的名稱仍然為《人機界面》,但是教學方案已經增加了大量關于人機交互的教學內容,例如人機交互的概念和發展、人機交互技術與設備、多通道人機交互技術等內容,其中人機界面與人機交互各占一半教學內容。

在2007年至2008年期間,根據本科教學的具體要求和工作部署,通過學院領導、資深教授和授課教師的共同努力,我們將本科生課程《人機界面》更換為《人機交互》,并且確立為計算機學院的核心課程,課程教學內容以人機交互的知識點為主導。雖然課程改革目前已經取得一定的進展,但是還需要從學科需要、知識點、課程實踐等方面進一步加強《人機交互》課程建設。

2 研究型大學相關課程現狀與分析

根據對國內外研究型大學相關課程現狀的調研和跟蹤,我們分析了與《人機界面》/《人機交互》相關的課程特點和發展趨勢。大部分研究型大學以《人機交互》為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的本科生課程,也有小部分大學考慮到其他學科的課程教學需要,繼續以《人機界面》為本科生課程,但是其教學內容充實了大量的人機交互知識點。

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的人機交互課程(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主要講授構造有效交互的原則和方法,重點培養學生的人機交互設計能力,加深學生對人機交互因素的理解,以課堂作業(40%)和期末項目(25%)為主要課程考核指標。美國斯坦福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的人機交互設計課程(Introduction to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Design)主要包括人機交互的認知學、概念原型、設計方法、開發工具和環境等內容,以課程講授、小組討論和課程實踐為主要教學形式,以課程實踐(50%)和課堂作業(20%)為主要課程考核指標。

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的人機交互方法課程(Introduction to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Methods)重視原理和方法的介紹,借助人機交互的發展歷程講述主要的概念、原理、原則和方法,強調人機交互系統和工具的設計、實現與評估。美國華盛頓大學(University of Washington)的人機交互課程(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主要包含用戶界面設計基礎、人機交互元素、人機交互模型、人機交互軟件、輸入輸出設備、可用性、先進交互方式等內容,重視培養學生的洞察能力和實踐能力,以閱讀文章并發表評論(25%)、課程項目(35%)和課程實驗(35%)為主要考核指標。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University of Toronto)的人機交互課程(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從用戶交互的行為出發,強調人類認知系統、交互行為分析、交互任務分析、交互表示和原型、面向應用的交互設計和系統,注重學生的需求分析、原型設計、應用測試等能力,以期末考試(40%)、合作設計(39%)為主要考核指標。美國康奈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的人機交互設計課程(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Design)主要包括交互設計心理學、交互設計原則、人機交互模型、協同設計方法、交互軟件設計和實現,強調“交互硬軟件的設計如何影響人和計算機之間的交流”。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的用戶界面設計與實現課程(User Interfac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主要側重于設計(人機界面的設計原則和技巧)、實現(人機界面的構造和實現技巧)、評價(人機界面可用性的評價技巧)等,強調學生的課程實踐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以課程項目(40%)、課程作業(30%)為主要考核指標。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的界面設計、原型和評價課程(User Interface Design, Prototyping, and Evaluation)主要講授交互設備、交互方式、對話模式、實例分析、面向用戶的任務分析和設計方法、開發工具、測試方法等,以課程考試(45%)和課程項目(45%)為主要考核指標。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Princeton University)雖然以人機界面技術(Human Computer Interface Technology)為課程名稱,但是以人機交互的知識點為主要課程內容,例如鼠標、鍵盤、游戲桿、頭盔顯示器、音樂控制器、數據手套等輸入方式,以及圖形、觸覺、音樂、3D聲音等輸出方式,強調特征提取和數據映射策略等信號處理方法,其教學特色涉及面部表情交互、語音識別方式、手持式交互方式等內容。

3 人機交互課程的知識點設置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的人機交互,是研究人、計算機以及它們間相互影響的技術,是人與計算機之間傳遞、交換信息的方式和接口,是計算機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的發展歷史,不僅是處理器速度、存儲器容量等飛速提高的歷史,也是不斷改善人機交互技術的歷史。人機交互技術,如鼠標器、窗口系統、超文本、瀏覽器等,已對計算機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而且還將繼續影響人們的生活。

人機交互技術是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的焦點之一。美國信息技術顧問委員會的“二十一世紀的信息技術報告”,將人機交互和信息管理列為新世紀4項重點發展的信息技術之一,其目標是研制“能聽、能說、能理解人類語言的計算機”。我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等均將先進的人機交互、虛擬現實技術列為予以特別關注的資助項目。隨著互聯網、虛擬現實、移動計算、普適計算等技術的飛速發展,對人機交互技術提出了新的挑戰和更高的要求,同時也提供了許多新的機遇。

所以,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的《人機交互》課程知識點,應該隨技術發展和應用需求而不斷改進。通過調研、分析和參考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國內外專業規范,不難發現其計算機科學、軟件工程、計算機工程、信息技術4個方向,在課程設置、知識體系和技術變化等方面均將《人機交互》課程放在重要的位置上。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的人機交互,重點在于:理解交互用戶和交互對象的行為,根據“以人為中心”的原則設計、開發和評價人機交互系統。通過調研、分析和參考相關課程的教學現狀和發展趨勢,目前國內外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的《人機交互》課程講授學時大部分為36或48小時(實踐學時約18小時),并且主要包括人機交互的概念與歷史、認知心理學、交互軟件設計、交互系統設計、交互方式和設備、交互系統應用、交互系統評價等知識點的設置。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青神县| 黔东| 保康县| 仁寿县| 舒城县| 城步| 株洲县| 明水县| 普定县| 行唐县| 孝昌县| 象州县| 中宁县| 海淀区| 林甸县| 西城区| 民乐县| 博客| 车险| 和静县| 循化| 沙河市| 乐安县| 象山县| 涟水县| 侯马市| 定西市| 绥阳县| 河源市| 乌拉特后旗| 南投市| 江永县| 霍林郭勒市| 莎车县| 宜黄县| 南岸区| 呼和浩特市| 咸阳市| 白城市| 闵行区| 湘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