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網絡輿情分析

網絡輿情分析

時間:2023-06-02 11:33:51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網絡輿情分析,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網絡輿情分析

第1篇

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正式將“網絡輿情分析

師”納入職業培訓序列,成為輿情行業的新興職業。網絡輿情分析師的職業認證和興起,意味著國家和政府已經把網絡輿情及其對中國社會的影響,提升到極其重要的地位。網絡輿情師的職業化之路將使輿情研究更加規范化、系統化、科學化和深入化,對國家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發展都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網絡輿情分析師可以說是一專多能的“雜家”,因為網絡輿情分析師應掌握六大基本技能:

網絡信息挖掘能力。網絡輿情分析師的首要任務,是從海量雜亂無章的網絡信息中挖掘出可能演變成網絡輿情的話題和熱點,并及時參與討論和觀察,注意保存各種有價值的信息動向和觀點言論,為輿情抽樣和分析工作積累重要的鮮活元素。

概括剖析能力。通過網絡監測獲得海量網絡信息源后,需要對這些信息源進行分析和嚴判,從中提取出與事件相關的輿情信息,然后概括剖析輿情信息的時間和空間分布情況,傾向性和發展態勢等情況,以準確得到網絡輿情選題的類型、標準、定位和途徑。

抽樣統計能力。網絡輿情師一方面通過經驗人工處理輿情信息,另一方面需要熟練使用一種或多種網絡輿情監測系統,完成網絡輿情的抽樣、統計、分析和模型制作,已達到更加科學準確的分析結果。

語言表達能力。一方面是書面文字表達水平,主要表現在網絡輿情報告編寫過程中。另一方面是口語表達能力,如在溝通、辯論、說服和演講等方面,能夠發揮組織協調作用,在輿情會商時,面對輕重緩急等各種局面均能靈活駕馭。

輿情走勢預測能力。面對剛剛發生或正在發展中的各類輿情事件,網絡輿情分析師需要對輿情事件的波及范圍、時間性質和嚴重程度進行初步的總體性研判。

輿情對策研究能力。一般情況下,突發輿情事件一旦爆發,就應積極處置,并把握以人為本、高速高效、依法處理、慎用警力、黨政相應五大原則。

此外,成為一名合格的網絡輿情分析師,不僅僅要求其掌握全面的技術,還需要其具有較高的社會責任感。替誰看網、為誰說話的問題將直接決定網絡輿論分析師的社會功效和存在的意義。如果網絡輿情分析師能夠摒棄個人主觀意愿,完全站在第三方的立場,客觀公正地表達輿情信息和公眾訴求,那么對于捍衛網絡秩序、規范網絡輿論、維護社會和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保證網絡輿情分析師這股力量不“變質”,關鍵是要培養其社會責任,網絡輿情分析師應堅守“七條底線”:一是法律法規底線;二是社會主義制度底線;三是國家利益底線;四是公民合法權益底線;五是社會公共秩序底線;六是道德風尚底線;七是信息真實性底線。“七條底線”如七個砝碼衡量著網絡天平上每個人的網絡責任和個人誠信、品質;“七條底線”更像一條法律準繩將長期維系網絡傳遞正能量。

第2篇

關鍵詞:高校網絡輿情 引導 機制

高校網絡輿情是特指通過網絡新媒體呈現的、與高校有關工作相聯系的、以網絡評論或觀點為載體的輿論情景和境況。作為社會思潮的晴雨表,高校網絡輿情不僅關乎高校的穩定與發展,而且對政府來說,對維護社會穩定、促進國家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也是和諧社會建設的題中之義和應有內涵。高校網絡輿情關系到高校的穩定與發展,一旦處理不好,甚至會形成引發的輿情危機,直接影響到社會的穩定。高校如何應對網絡形勢下的思想政治工作新問題,如何加強對高校網絡輿情的及時監測分析、有效引導,以及對網絡輿情危機的積極化解,已成為當務之急。為此,我們要全面構建高校網絡輿情分析與引導的各項機制,以求有效化解高校各種輿情危機,維護高校和社會穩定。

一 網絡信息收集與反饋機制。網絡作為快速、廣泛獲取信息的平臺,信息傳遞最快、來源最多、種類最全已經成為學生的共識。網絡輿情反映了一定的社情民意,是師生意見表達的一個渠道和途徑。為此,高校應建立多層次、全方位的網絡輿情信息收集與處理機制,努力把問題解決在萌芽、解決在基層,并切實關注廣大師生反映的問題,對于不合理的要求或者雖然合理但一時無法解決的,要耐心細致地做好思想工作。同時,高校應敢于通過網絡平臺接受監督,在廣大師生面前樹立直面問題、勇于擔當、辦事高效的良好形象。以校園網為平臺,加強網上論壇建設,探索和實施校務公開,主動與師生網上互動交流,實時回答師生關心的校園熱點問題,及時幫助師生解決學習、工作和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二 網絡信息分析與甄別機制。網絡上的信息涉及學校工作和師生生活的方方面面,網絡對學生學習生活的影響表現為:時空和內容無限制,娛樂和生活豐富便捷,語言和話題流行前衛。網絡中任何一個角落出現的不良信息,都會對學生的思想認識和學校聲譽造成無法估量的影響和損失。隨著網絡技術的迅猛發展,博客、罵客、播客、曬客等新的信息傳播形式與空間具有更強的隱蔽性和聚合性。因此,針對收集跟蹤學生網絡活動信息的結果,應進行客觀、全面、科學的分析與甄別工作,掌握一段時間內學生的思想狀況及發展變化過程與趨勢。網絡信息分析與甄別工作機制的建立,將為提高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奠定堅實的基礎。一是在網絡信息收集的基礎上,建立信息評級標準,加強分類管理。對有害信息,堅決刪除;對傾向性信息,加強引導;對建議意見,及時反饋有關責任部門答復處理等等。二是加強分析研判。分析輿情產生的原因、趨勢及對大學生思想的影響,準確把握輿情動態,敏銳捕捉一些苗頭性、傾向性、群體性問題。三是通過分析與甄別工作,加強對學生網絡活動重點部位、重點人員、重點方向、重點領域的關注。

三 網絡信息管控與引導機制。由于網絡上的大多數技術資源基本被西方國家壟斷,使得信息滲透成為網絡發展所帶來的必然產物。借助網站論壇、聊天室、虛擬社區、新聞跟貼、博客等多種方式,網絡可以成為各種敵對勢力進行迷惑、煽動和破壞活動的重要工具。大學生群體具有積極關注社會民生但思辨能力不強、追求理想又具有濃厚的功利意識、智力趨向成熟但易走極端與偏激、自尊性強但易形成逆反心理、情感豐富但波動大等心理特點。大學生的群體特征、社會與校園矛盾、學習與就業壓力、個人意見或虛假信息的擴展、偶然性事件的發生、國際國內熱點問題的觸發等都可能誘發網絡與輿情危機,對大學生身心健康發展造成巨大的負面影響,并影響高校的正常運轉與社會的穩定與發展。因此,必須進一步完善網絡輿情管理與引導工作機制。一是加強宣傳教育工作的力度,充分發揮黨團組織、教師教育在網絡中的引導作用,加強大學生網絡文明和網絡道德教育,開展文明上網和文明網站創建活動,引導大學生自覺遵紀守法,講求公德,積極傳播健康信息,自覺抵制有害信息、網絡濫用行為和低俗之風。二是努力擴大校園網絡覆蓋,積極建設學校網絡主流文化,在保持網絡建設思想性和知識性的同時,真正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況和需求,抓住學生的興趣點,在推動教育改革發展、促進思想文化交流、豐富師生精神生活等方面起到積極作用。第三是加強管控措施,發現有害的網絡信息及時報告,立即刪除。圍繞大學生關注的熱點問題、焦點問題,主動撰寫貼文,吸引學生點擊和跟貼,有效引導網上輿論,更有效地吸引學生主動參與到主流話題,更加關心學校、支持學校,自主成才、健康成才,形成正面輿論強勢。第四,建設網絡宣傳和評論工作隊伍,及時在網絡中國家、地區和學校的發展建設成績,主動占領網絡信息空間。針對各種緊急情況,第一時間進行正確的引導、疏通,引領學生和社會的注意焦點,最大程度地減少負面影響。

四 網絡信息應急和處置機制。高校網絡輿情的應急聯動機制,是指校園網絡管理部門及其他相關的職能機構,應對網絡輿情突發事件,最終化解網絡輿情危機的工作機制。一要成立突發事件指揮中心,以加強高校各部門間的協調,提高應對重大突發事件能力。當突發事件到來時,平時負責網絡輿情監測機構迅速轉成網絡輿情突發事件指揮中心,將輿情突發事件的處理納入規范化、程序化的軌道,逐步形成快速響應、部門聯動、集中資源、正面引導、有效化解的制度保障和機制體系。二要制定應急處理預案。有網絡重大突發事件和敏感時期時,要制定并實施詳盡可行的應急處理預案,加強網絡管理引導。明確指出總體要求、職責分工、處理方法、實施步驟等內容。三要及時通報有關信息情況,確保師生知情權。確保師生的知情權,并進行正確的輿論導向,是建立學校與師生相互信任的重要基礎。對自身利益相關問題及熱點事件,要加強學校與師生的互動,確保師生的知情權。實踐證明,采取簡單、粗暴封堵的辦法,會使猜疑、謠言滿天飛,容易受到虛假信息的誤導,進而使事情惡化。因此,學校要快速啟動應急處理預案,利用校內各網站及時主動地信息,主導輿論,創造有利于化解突發事件,有利于盡快恢復正常的高校教學和生活秩序的輿論氛圍。

五 網絡信息學校和地方聯動機制。為適應網絡時代打擊新型網絡犯罪的需要,地方政府公安部門都成立了網絡警察或網絡犯罪管理專門機構,配以專人并以高科技手段打擊網絡違法行為。作為高校,應積極與地方政府、媒體單位、公安部門、網絡管理部門建立實時聯動合作機制,密切雙方關系,相互加強信息溝通,關注網絡輿情動向,強化輿情引導職能,共同促進高校的安全與穩定。當網絡上出現影響到高校和社會穩定的輿論時,可以通過公安部門協調網絡管理單位采用技術手段包括對IP地址進行監測,對主題貼進行實時跟蹤與引導,必要時進行刪貼封殺;同時,需要網管全天候值班監測,運用智能型軟件自動過濾敏感詞組,對負面消息進行及時清除,對論壇發帖延時審查及等。同時,高校應積極尋求政府部門的幫助,加強輿情法治建設,共同打擊、懲罰謠言、誹謗等負面輿情,充分發揮傳統新聞媒體在網絡輿情引導與控制中的作用,正確反映輿情,積極影響輿情。

最后,還要建立健全網絡文化建設的長效機制。首先,網絡文化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領導重視、全員參與,充分發揮黨團組織、教師教育在網絡中的引導作用,有效調動大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他們在網上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務。其次,努力擴大校園網絡覆蓋,積極建設學校網絡主流文化,在保持網絡建設思想性和知識性的同時,真正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況和需求,抓住學生的興趣點,在推動教育改革發展、促進思想文化交流、豐富師生精神生活等方面起到積極作用。第三,加強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建設,網絡管理人員要熟悉網絡語言特點和規律,把握話語權。第四,更加重視校園網絡文化建設的研究工作,開展多角度、多層次的跟蹤調查和專項課題研究,積極探索工作規律,將教學服務、科學研究、行政管理、信息管理各個系統連接起來,實現各系統之間的信息交換和信息服務。

參考文獻:

第3篇

[關鍵詞]大數據;突發事件;網絡輿情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8225

隨著我國網民的數量越來越多,移動智能設備如手機、電腦、平板也越來越普及,社交網絡等新媒體工具更是滲透到人們生活中的每個角落,突發事件在網絡上的傳播速度也越來越快,人們對突發事件的關注度也隨之提高。突發事件一旦發生,相關部門如何快速收集網絡上的輿情信息,跟蹤事態變化,及時向有P部門通報,是新形勢和新環境下急需解決的問題。大數據時代,網絡上承載的信息和數據越來越多,給網絡輿情的信息工作帶來了機遇和挑戰,利用大數據技術的優勢,網絡輿情信息相關部門可以從網上海量的、多樣的信息中迅速分析、挖掘出有價值的輿情信息,如何濃縮并解讀海量的信息,提高輿情數據的研判能力是大數據環境下輿情分析的重要挑戰,大數據技術將在突發事件的網絡輿情工作中發揮巨大的作用。

1突發事件網絡輿情現狀分析

從目前研究輿情的文獻來看,輿情的研究經歷了傳統社會輿情分析、網絡輿情分析、大數據輿情分析三個階段。Facebook、推特、微博等社交網絡媒體的興起掀起了研究網絡輿情的熱潮,Nathalie Henry通過推特獲取了2012年法國大選中網民情感取向數據,并對大選結果進行了預測,證明社交網絡媒體確實有較好的預測能力。喻國明(2013)在文章中指出網絡輿情的研究經歷了早期簡單粗放的研究階段和當前海量的網絡輿情研究兩個階段。孫帥(2014)等用時間序列的分析方法探求網絡輿情的進化規則,創立了網絡c情變化發展的分布模型,并且發現其適應的分析方法。李弼程(2010)等人創立了多種網絡輿情的姿態分析模型來對網絡行為進行分析判斷。網絡輿情的信息工作要適應大數據時代的新特點、新變化,將大數據與突發事件網絡輿情的應對策略緊密結合起來,充分發揮大數據在網絡輿情工作中起的重要支撐作用,既可以推進互聯網現代化的治理,還可以提高政府在突發事件網絡輿情的應急處理能力。

2大數據在突發事件網絡輿情的應用

應用在網絡輿情的大數據技術有很多,目前比較成熟的是Apache 軟件基金會提出的 Hadoop 分布式計算系統基礎框架。框架包含多個大數據技術開源項目,相關的核心技術主要包括:分布式計算模型(MapReduce)、分布式文件系統 HDFS(Hadoop Distributed File System)、數據倉庫工具Hive和分布式數據庫 Hbase,其中對大數據網絡輿情分析起著關鍵作用的是MapReduce。Hadoop的工作原理主要是通過MapReduce模型實現其對突發事件網絡輿情數據的監測、分析以及輿情的趨勢分析、跟蹤預警,從而提高數據挖掘與分析能力。分布式文件系統 HDFS還可以有效利用與管理硬件資源和存儲資源,提供更高的數據存取能力。Hive可以快速查詢數據、挖掘數據并迅速建立索引。基于非結構化數據存儲的數據庫Hbase的使用,可以兼容不同類型的數據實現分布式存儲。

傳統的監測工具、方法和流程難以處理現在海量復雜的網絡輿情,基于Hadoop的大數據技術因其快速的數據處理能力、數據存取效率極高、靈活的應用平臺能力以及可以通用的硬件系統諸多良好的性能,可以在海量數據的環境下完成輿情信息數據的采集、處理、分析及突發事件預警支持、輿情信息報告等工作,滿足了突發事件網絡輿情信息相關工作的高標準和高要求。Hadoop是當前學術科研界和企業實務界用來解決大數據存儲和數據分析的主流技術,更加縮短了數據處理的時間、降低了綜合成本。

3基于大數據的突發事件網絡輿情應對策略

31前期:搭建網絡輿情收集、分析平臺

搭建具有公信力的網絡輿情收集、分析平臺,該平臺應同時具有網絡輿情宣傳、評價、報告和處理等功能。通過平臺,我們可以及時收集、跟蹤網絡熱點問題,第一時間研判網絡輿情事件;通過多種方式引導網絡輿情,在收集、分析網絡輿情信息的基礎上科學合理傳播、處置信息;及時反饋處理的輿情信息、作出評價并定期輿情報告。通過平臺,可以有效地掌握輿情處理的主動權。

32中期:建立突發事件網絡輿情的處理機制

突發事件網絡輿情的處理不僅適用于事件輿情的前期爆發階段,也適用于事件網絡輿情發展的其他階段。有效的突發事件網絡輿情處理機制,可以把事件的影響控制在最小范圍內,然后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疏導,從而化解社會矛盾、減小影響,并防止事件矛盾的進一步激化。

33后期:完善突發事件網絡輿情事后體系

善后是突發事件網絡輿情應對策略里必要的步驟,主要協助輿情相關部門恢復網絡的正常秩序,防止或控制此事件輿情再次發生,為以后突發事件網絡輿情的應對和處理提供經驗。所以,事后體系應該包括對現有處理方案的評估、總結和輿情數據庫的建立。我們需要建立相關的網絡輿情數據庫,便于以后及時查閱、完善網絡輿情的事后體系。

4結論

突發事件網絡輿情的分析已逐漸成為研究的熱門課題。目前來看,國內外的研究大都集中在網絡輿情分析算法、輿情監控系統的研究,對基于大數據的突發事件網絡輿情分析相關的技術研究相對較少,還不能滿足現在突發事件網絡輿情的需求。確實,現在網絡輿情的研究大部分都是情報方面的工作,但是加入大數據的背景之后,我們可以從定性的方法慢慢變成定量研究。本文主要基于大數據對突發事件的網絡輿情進行研究,總結了大數據在網絡輿情的應用及應對策略,展望下一步研究可以從可視化方面研究,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等解決網絡輿情問題。

參考文獻:

[1]Jennifer Bachner,Kathy WHillAdvances in Public Opinion and Policy Attitudes Research:The Policy Studies in New Zealand[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rug Policy,2014,23(1):45-53

[2]Nathalie Henry,Jean-Daniel Fekete,Michael JMcGuffinNodeTrix:A Hybrid Visualization of Social Networks[J].Management Science,2012,46(3):1302-1309

[3]喻國明大數據分析下的中國社會輿情[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13(5):2-9

[4]李艷靈,李剛大數據環境下突發事件網絡輿情分析及應對策略[J].網絡通訊與安全,2015,15(11):14-15

[5]汪可大數據路徑下鐵路突發事件輿情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5

[6]張寧熙大數據在突發公共事件網絡輿情信息工作中的應用[J].現代情報,2015,35(6):38-42

[7]張倩大數據在突發事件政府決策中的應用[J].東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11(6):73-79

[8]孫帥突發事件網絡輿情管理機制研究[D].蘇州:蘇州大學,2014

[9]李弼程,林琛,郭志剛突發事件網絡輿情研究探討[J].情報雜志,2010,29(7):54-57

第4篇

我國的網絡輿情研究還是處于初級階段,一方面,政府投入資金鼓勵研究,建立了基礎性的理論知識;另一方面,輿情的采集和分析缺乏相應的制度,同時輿情的應用也面臨著很大的挑戰。目前只有人民網的輿情監測室和一些企業開發系統研究,在農業方面則更加缺乏。在國外,網絡輿情研究比較早。剛開始的研究都與政府有關,特別是與政治生活密切相關的大型選舉活動的選情分析和研究。此外,針對輿情規范部分國家已經上升到行政制度層面,提出和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伴隨互聯網的快速發展,農業網絡輿情研究已經廣泛發展,政府研究機構和企業對輿情的研究技術相當成熟。

2模型設計

云環境下的農業網絡輿情監測模型由三部分構成,即輿情信息采集層、輿情分析層和輿情服務層(圖1)。為了對主流媒體、門戶網站、資訊平臺、知名論壇、搜索引擎、博客、貼吧等網絡載體的監測,全面掌控互聯網上與農業相關的人、地、物、事、組織,不漏掉有價值的輿情信息,通過收集相關網頁信息,并對其過濾、分類;對已經處理與農業相關的輿情信息進行動態分類采集、智能化分析,及時發現隱藏熱點輿情、突發事件和重大公共事件信息。在整個過程中,農業網絡輿情監測的信息都在云數據中心計算和存儲。

3系統功能模塊

3.1輿情信息采集

輿情信息采集模塊是整個系統數據處理分析的信息源[6]。輿情信息采集主要是由網絡爬蟲來實現,系統采用NUTCH采集信息,從給定的一個初始集URLs出發,依次按順序出去URL,獲取該URL指向的網頁,同時將頁面中的新鏈接加入到URLs中,不斷重復上述過程,直至所有的URLs全部被采集完終止。為了提高網頁的采集速度,系統設計了多個采集器并行采集,同時在將采集到頁面中的鏈接進行過濾,除去重復的、過時的URL(圖2)。上述流程的輸入是給定的URL,URL過濾規則和頁面過時判定值,而輸出的是網頁的正文內容。當進行信息采集時,由于整個互聯網包含的信息量太大,在消耗系統資源和網絡寬帶的情況下,采集有效的頁面率卻不高。系統對輿情主題進行規劃,使用主題網絡爬蟲,提高系統資源利用率(圖3)。將采集得到的信息存入云數據中心,進行輿情信息預處理。信息預處理主要實現的功能是解析網頁正文內容、進行中文分詞、特征提取和關鍵詞提取、刪除停用詞[7]。

3.2輿情分析模塊

輿情分析模塊是系統中最核心的處理模塊,利用信息技術對預處理后的輿情信息進行分析挖掘,實現輿情信息的熱點發現和話題追蹤等(圖4)。本體是通過某領域內諸多知名專家協作共同構建該領域概念體系、公理和體系關系集合體,以計算機所能理解的語言和形式描述、表示和組織知識,促進知識重用、知識共享和知識服務。而農業本體是通過農業與其他領域(如農產品加工、經濟管理等領域)專家的積極參與和通力協作,從而構建的以機器能理解的形式化語言表示和組織的農業知識和模型[8]。構建農業領域本體,能夠更好的發現輿情信息,提高預警能力。敏感話題識別主要是分析在不同時間內的某一主題關注程度。隨時間的變化,話題關注度也會出現一定的波動。敏感話題不等同于熱點話題,涉及范圍比較廣。敏感話題主要處理過程包括對網絡輿論內容進行分詞,并針對當前社會形勢,總結出目前較為敏感的詞匯,建立農業敏感詞庫。其具體實現是將根據分詞后的結果與敏感詞庫中的敏感詞匹配來完成,從而實現當前網絡中敏感話題自動發現。熱點話題是文本聚類分析的結果。其主要流程是將預處理的文本信息歸入相關的話題中,文本聚類就是將話題按照文檔進行聚類,從而發現新的熱點。話題追蹤是得到的熱點話題與用戶感興趣的進行比較,若判斷是用戶感興趣的則交給用戶,這里還可以通過機器學習不斷地向用戶興趣進行修正,使得系統能夠更好地滿足用戶的需求。此外,熱點發現還可以通過對用戶的訪問日志信息挖掘。用戶在瀏覽網頁時,網頁日志中會記載相應的IP地址、瀏覽時間和URL地址等信息,通過統計分析日志得到某地區某時某刻的熱點信息。另外,還可以通過統計用戶在某段時間內搜索的關鍵詞量,來描述網民關注點的產生和變化過程,甚至可以追蹤到輿情產生和變換的源頭。

3.3輿情服務平臺

輿情服務平臺是系統和用戶的交互界面。系統在經過輿情分析之后,將產生的結果結合可視化技術呈現給用戶。同時也可以進行個性化的定制將農業輿情報告提供給輿情監管部門或者決策者,決策者或者監管部門在進行輿情報告評估基礎上產生新的輿情需求,進行輿情采集主題規劃。輿情服務還包括敏感話題的趨勢分析、熱點話題排行榜等,當這些超過了系統預先設定好的閥值,系統將發出預警信息,提前采取措施應對。

4結束語

第5篇

>> 大數據背景下網絡輿情危機的應對策略 大數據時代背景下網絡輿情與政府危機管理 面向大數據的網絡輿情多平臺交互機理研究 大數據背景下網絡輿情預警機制的建立 大數據語境下網絡輿情的價值轉化 大數據環境下網絡輿情分析方法探討 大數據影響下網絡承載問題研究 網絡大數據助推網絡輿情研究與政府管理實踐 基于大數據的突發事件網絡輿情對策研究 大數據背景下的高校輿情管理研究 基于大數據的網絡輿情監控系統研究 大數據背景下IM交互設計研究 大數據背景下網絡自制綜藝節目的特征及趨勢探析 京津冀一體化背景下網絡輿情分析與應對 政治穩定背景下網絡輿情的應對 大數據下的網絡輿情應對 大數據環境下網絡穩定性測試模型研究 大數據背景下我國網絡借貸監管對策研究 大數據背景下政府數據管理對策研究 大數據時代下網絡視頻的發展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

[2] 相麗玲,王晴.信息公開背景下網絡輿情危機演化特征及治理機制研究[J].情報科學,2014,32(4):26-31.

[3] 王芳,王晴.微博輿情的演化機理、價值特征與治理機制[J].情報雜志,2014,33(1):120-124.

[4] 杜建華.風險傳播視域下輿論安全及其治理[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7):143-149.

[5] 蔣明敏.自媒體時代網絡輿論風險的特點、成因及其治理[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5(3):173-177.

[6] .公共危機事件的網絡傳播與輿情治理[J].東岳論叢,2012,33(9):140-143.

[7] 張健華,李娜.智慧城市理念下的政府網絡輿情治理研究[J].理論與現代化,2014(6):79-84.

[8] 張勤.網絡輿情的生態治理與政府信任重塑[J].中國行政管理,2014(4):40-41.

[9] 梅松.基于電子政務的網絡輿情危機治理[J].湖北行政學院學報,2011(4):41-46.

[10] 謝金林.網絡輿論生態系統內在機理及其治理研究[J].上海行政學院學報,2013,14(4):90-101.

[11] 李鳴.突發事件網絡輿情治理中的政府決策:過程與機制[J].青海社會科學,2014(2):94-99.

[12] 張小明.論突發事件網絡輿情的綜合治理:體制建設與制度保障[J].上海行政學院學報,2013,14(5):81-87.

[13] 馬荔.新媒體視域下網絡輿情與國家治理現代化關系及治理路徑[J].江淮論壇,2015(3):106-109.

[14] 李陽.危機管理模式下新媒體網絡輿情治理路徑研究[J].社會科學輯刊,2015(4):49-54.

[15] 韓舒立,張晨.網絡輿情治理中的政府邏輯:困境與重塑[J].電子政務,2013(5):15-22.

[16] 舒剛.風險社會視域下高校網絡輿情的治理機制創新[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5(9):33-39.

[17] 常銳.的網絡輿情及其治理模式與機制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2012.

[18] 張杰,張文勝.食品安全智庫參與食品安全網絡輿情治理研究[J].食品研究與開發,2015,36(15):143-147.

[19] 王向文,圖登克珠.輿論場+:一種探索性思考――兼談對涉藏輿情治理的啟示[J].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30(3):28-32.

[20] 劉涇.網絡輿論生態視域中的謠言治理研究[J].情報科學,2014,32(5):42-46.

[21] 張佳慧.中國政府網絡輿情治理政策研究:態勢與走向[J].情報雜志,2015,34(5):123-129.

[22] 盛明科,邵夢潔,徐厭平.國內網絡輿情治理研究:主題、范式及展望――基于CSSCI數據庫2005-2013年的數據分析[J].情報雜志,2014,33(8):190-195.

[23] 維基百科:大數據[EB/OL].[2014-08-28].http:///ch-cn/%E5%A4%A7%E6%95%B8%E6%93%9A.

[24] 劉毅.網絡輿情研究概論[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53.

[25] 曾潤喜,徐曉林.網絡輿情突發事件預警系統、指標與機制[J].情報雜志,2009,28(11):52-54.

[26] 蘭月新,曾潤喜.突發事件網絡輿情傳播規律與預警階段研究[J].情報雜志,2013,32(5):16-19.

[27] 蔣啟源,謝金星,葉俊.數學模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243-245.

[28] 突發事件網絡輿情監管分散在四類政府部門[EB/OL].[2016-04-01].http:///shendu/xxsb/detail_2013_0

7/22/27739989_0.shtml?_from_ral-ted.

第6篇

關鍵詞:高校;互聯網;輿情;監控

中圖分類號:TP39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8454(2016)16-0086-03

一、引言

隨著互聯網在全球范圍的飛速發展,網絡媒體已經成為繼報紙、廣播、電視之后的“第四媒體”。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的第37次互聯網發展狀況調查報告顯示,截至2015年12月,中國網民規模達6.88億,互聯網普及率為50.3%。網民的上網設備正在向智能終端集中,智能終端成為拉動網民規模增長的主要因素。在眾多網民中,高校學生由于數量較大、知識豐富、思維活躍,成為所占網民比例非常大、影響也極為廣泛的一個群體。隨著高校信息化建設的不斷加速,網絡已經滲透到高校各個角落,在高校學生的學習、生活中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從互聯網時代興起的留言跟帖、BBS論壇、博客,到后來興起的QQ群、微博,再到最近興起的微信群,各種互聯網媒介層出不窮,作為新興的交流工具走進了普通民眾特別是大學生的學習生活,個人言論自由權利因此得到了極大的發揮。特別近年來,手機、即時通訊軟件迅猛發展,使得通過互聯網進行的信息交流和觀點發表變得即時、方便甚至時尚,因而受到了大學生的熱烈追捧。即時通訊工具的便捷、互聯網媒介的日益豐富,大學生群體思想活躍、樂于表達意見,由此形成的網絡輿情成為影響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重要力量。因此,對高校網絡輿情進行研究,成為當前高校教育行政部門、學生主管部門以及信息技術部門面臨的重要課題。

二、高校網絡輿情的特點

1.網絡輿情的含義

王來華[1]在《輿情研究概論》中,對輿情的定義是:在一定的社會空間內,圍繞中介性社會事項的發生、發展和變化,作為社會主體的民眾對作為客體的國家管理者產生和持有的社會政治態度。簡言之,輿情就是民眾的社會政治態度。還有觀點認為,輿情是由個人以及各種社會群體構成的公眾,對自己關心或與自身利益密切相關的各種公共事務所持有的多種情緒、意愿、態度和意見交錯的總和[2]。而且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民眾表達意愿、訴求機制的不斷完善,輿情所涉及的內容越來越寬泛,不僅局限于社會政治、國家方針、政策措施,同時對自己關心的社會熱點和突發事件都表現出極大的關注,并通過各種媒介進行表述。

2.高校網絡輿情的特點

高校大學生有著較高的文化素質,對政治以及社會事務抱有極大的熱情,參與性強[3],往往對國家政治和社會熱點有自己獨特的看法和見解,互聯網在傳播信息方面的優勢,使得大學生表達情感、意見、建議更加便捷,以上因素形成了高校網絡空間中的輿情。因此高校網絡輿情可以理解為在高校網絡這一特定的空間中,高校學生對自己關心或者自身利益密切相關的各種事務所持有的情緒、態度、意見、建議的總和。

一是表達的自由性。互聯網顛覆了關于傳統表達的理論,由于互聯網在信息傳播技術方面所具有的獨特優勢,使得他很難使用傳統法制進行規范和限制。互聯網作為新型媒體,是一個開放、共享的平臺,每個人都可以成為信息的制造者和接受者。高校學生可以利用門戶網站、論壇、貼吧、博客、微博、微信等方式,自由地表達對某一事件的看法,互聯網讓高校學生的輿情表達變得自由與直接。

二是表達主體的隱匿性。在傳統的輿情表達中,人們考慮到自身角色和言行之間的關系,往往在輿情表達上受到了限制。網絡提供給人們的是一個虛擬的空間,輿情表達主體往往以匿名或者化名的身份出現。因此在網絡空間中,大學生的信息表達可以擺脫身份、性別、年齡、學歷等諸多因素的限制,使得不能通過傳統方式表達的意見、建議、態度、情感能夠得到充分的表達。這種充分表達的背后,一方面體現了表達主體的隱匿性,另一方面,使大學生群體擺脫了道德的束縛,很容易導致輿情表達的非理性。這種非理性的情感宣泄,很容易在網絡上蔓延,非理性的表述,也很容易在網絡上進一步失真、放大。

三是影響的擴散性。互聯網具有信息傳播范圍廣、傳播速度快等特點。加上高校學生在網絡中表現活躍,使得高校網絡輿情表達呈現出傳播速度快、影響廣泛的特點。由于每個學生都可以成為信息的者和信息的傳遞者,因此高校網絡輿情會呈現出時效性強、信息渠道廣泛、信息量龐雜、影響廣泛等特點。但高校網絡輿情影響持久力低,如能早期發現則相對易控制[4]。

三、高校輿情監控系統的基本功能

單純依靠人工從海量的輿情數據中獲取有用信息是無法完成的,因此有效利用輿情監控系統等技術手段,以實現輿情信息的自動收集、分類、分析、預警。

1.高校網絡輿情監控系統特點和存在的問題

輿情監控系統共同的特點:基于自然語言理解技術,按照話題組織內容,將眾多話題自動分類、分析,并進行動態展示、跟蹤、評估其發展趨勢。系統實現對各大搜索引擎、新聞門戶、博客、論壇、微信公眾號等多種信息載體的監控。實現對重大事件、突發事件、危機事件、民眾訴求、正面報道等的監控。

存在的問題主要有:高校輿情監控系統采集數據的覆蓋范圍不夠,互聯網是一個巨大的空間,海量的數據是其最大的特點,大部分輿情監控系統對主流的網站進行監控,但網絡中每一個區域都受到不同人的關注,任何一個空間的缺失都將導致監控失敗;輿情深度加工與智能處理不足[5],輿情監控系統收集的信息無法直接使用,必須經過大量的人工處理、分析才能形成可用的輿情簡報。同時無法對輿情發展趨勢給出可用的參考信息; 輿情主題中垃圾信息太多,由于漢語語法有著自己獨特的特點,語義多議性,導致在某一監控的主題中不相關的垃圾信息過多,增加了人工處理的成本 ,基于中文信息處理和文本挖掘的熱點發現算法需要進行一點提高完善。

2.高校網絡輿情監控系統主要功能

由于高校網絡輿情涉及海量數據的采集與分析,單純依靠人工無法完成,因此使用網絡輿情監控系統是高校輿情監控部門的重要技術手段,網絡輿情監控系統主要由采集子系統、分析子系統、檢索子系統組成,如圖1所示,通過使用網絡輿情系統,能夠對事件的來源、熱度、傳播范圍、傳播趨勢進行準確的分析。

輿情分析技術是用于輿情信息分類和判斷,按照關注的人物、地域、單位、事件、主題等要素進行輿情分類,并對敏感輿情的傳播情況包括傳播源頭、人、傳播媒體、傳播內容、傳播路徑進行抽取和分析,提供各類統計數據和圖表,掌握輿情事件在網絡中傳播的全貌。

(1)分類技術:系統內置一套較為科學和完整的輿情分類體系,通過自動分類技術,對用戶關注的敏感信息和國計民生的各個重點領域進行實時監控,及時發現負面、有害信息。

(2)敏感信息分析技術:負面敏感信息分析是本系統最重要的功能之一,通過預警功能在第一時間將負面或敏感信息告知用戶。支持對負面信息分等級預警,參考關注度和負面內容來劃分四個預警等級(初級、中級、高級、特級)。系統還提供對有害信息原始網頁快照存留來提供證據存取。

(3)熱點發現與跟蹤熱點自動發現:自動識別熱點新聞事件,發現網民的關注焦點和熱點,提供1天、3天、7天等時間序列的符合用戶精確度要求的分類熱點排序。

(4)熱點自動追蹤:對熱點信息進行持續追蹤,通過趨勢分析圖和傳播路線圖等技術展示熱點事件的傳播趨勢。

(5)專題分析技術:專題分析技術用于分析輿情事件或熱點事件在網絡中的傳播情況。根據用戶設定的專題條件,自動聚合該專題的相關信息,并對傳播媒體、每日傳播情況、傳播全過程進行分析。

(6)炒手分析技術:通過對者網絡發言傾向、發言的網友關注情況和媒體關注情況的綜合分析,對人進行打分,分析出疑似炒手和關注炒手。

(7)導控技術:導控技術又稱為信息探針,用于追蹤輿論的傳播影響力和檢驗處置結果。傳播影響力的指標包括:各時段點擊數增減情況、各時段回復數增減情況、轉載量、搜索引擎快照搜錄情況;處置結果檢驗包括原文刪除、快照刪除。

(8)趨勢分析及預警:根據結構化信息分析關注熱點話題在不同的時間段內社會的關注程度,對輿情事件多維度的綜合分析,以多種方式展現主題事件關注趨勢,獲知事件發生的全過程并以此為基礎預測事件的發展趨勢。

(9)提供實時信息預警機制,可將短時間內發生的突發熱點事件以及敏感新聞通過短信、郵件或者彈窗方式通知用戶,并幫助用戶快速制作出關于此熱點事件的統計簡報。

(10)輿情統計分析動態生成日報、周報、月報,同時為用戶提供強大的自定義統計報表,可自己定義監測范圍、監測時段、監測對象、圖表顯示方式(可定義橫坐標、縱坐標以及圖形)等,以生成不同報表滿足多種個性化需求。

四、建立高校網絡輿情突發事件應急預案

除使用輿情監控系統等技術手段外,高校還應配套完善的高校網絡輿情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等工作制度。二者相結合才能快速妥當處置高校突發重大網絡輿情,有序引導網絡輿論,減少和消除突發重大網絡輿情對學校造成的負面影響,切實提升應對網絡媒體的能力,營造建設和諧穩定校園和推動高校全面健康發展的良好網絡輿論環境。

高校網絡輿情突發事件應急預案應包括輿情安全防御體系架構圖(如圖2),明確各部門責任分工,同時按照統一領導、分級負責、及早防范的原則,制定處理程序及辦法。建立以網絡輿情工作小組為核心的網絡輿情安全防御體系,處理各種網絡輿情突發事件。其中管理部門包括學校辦公室、黨委宣傳部、保衛處、后勤管理處、信息網絡中心、學生管理部門、校團委等。院系包括各院系主管領導、班主任、學生干部、學生黨員。技術處理團隊包括輿情監控人員、IT學生助理、校內論壇站務。技術處理團隊負責日常監控、研判預警,結合使用網絡輿情監控系統等技術手段,發現輿情信息后立即上報網絡輿情工作小組,網絡輿情工作小組根據信息涉及到的范圍具體要求相關管理部門和院系處理,并根據情況由班主任、學生干部、學生黨員進行安撫,由技術團隊進行網絡輿論的引導。網絡輿情工作小組將事件過程定時向領導層匯報以提供決策支持。

五、結束語

建立高校網絡輿情監控體系,應深刻認識到高校網絡輿情的特點,同時高度重視高校網絡輿情信息,堅持正確的價值導向,樹立服務學校全局和學生工作的思想。學校管理層可通過網絡輿情分析,準確了解學生的呼聲和要求,為學校制定管理制度與管理決策提供科學依據,有助于保障學校決策的合理性與科學性,維護校園的和諧穩定。

參考文獻

[1]王玉華.輿情研究概論[M].天津: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2003:10-20.

[2]劉毅.網絡輿情信息理論體系的構建研究[D].天津:天津外國語大學,2007.

[3]董亞倩.高校網絡輿情演變規律及安全評估指標體系構建研究[D].淄博:山東理工大學,2012.

第7篇

大數據將帶來輿情監測的新局面

在信息時代,信息爆炸式的增長令網絡輿情監測面臨越來越復雜的局面。由于言論數據海量,必須有強大的數據分析處理技術和分析平臺來支撐網絡輿情的分析與檢測。而擁有強大信息聚合分析和挖掘處理能力的大數據技術無疑是最好的選擇。

1.大數據技術可以完整記錄民意和輿情

隨著網絡的普及化,網民在網絡上留下了海量數據,這些數據記錄和反映了他們的行為、思想、情感狀況,這些數據記錄是信息時代網絡與現實交融的結果,有諸多規律性可循,通過火數據平臺分析這些相關數據,可了解網民的意見與訴求。在某種程度上,大數據好似大眾行為和思想的記錄儀,可清楚地記錄人類的所思所想。值得一提的是,這種記錄不只停留于大的層面,還可以建立在個體之上,可以即時化和細節化地測量個體行為和情緒。

2.大數據技術可以精確反映輿情背后的內在邏輯和社會關系

大數據不僅能對網民話語表達進行記錄,還能探索他們之間的社會互動方式和關系,甚至整個群體的界限和聯系。從宏觀上看,使用大數據既可以清晰地描繪網民的社會語言表達,又能記錄和反映出網民背后的社會關系網絡。

3.大數據技術具有強大的預測能力,可以預測輿情走向

誠如巴拉巴西所言:“人類行為93%是可以預測的。”我們通過大數據強大的預測能力,可以預測出社會輿情走向。當然,在某些情形下,輿情分析中使用大數據可能存在某些風險和缺點。比如,一旦其被廣泛使用,個人隱私可能受到極大威脅,通過大數據分析可以看清個體的行為和思想的軌跡。另外,一些別有用心的人或者組織可以根據大數據分析掌控和操縱輿論。

大數據時代輿情監測的現實轉變

1.輿情監測向多元化和多向度發展

隨著大數據視角趨于多元化,要從社會話語表達、社會關系和心理描繪、社會需求和訴求的反映和預測等多個方面,進行多向度的研究。大數據時代,社會輿情監測視角必須從單向度的內容研究轉向多向度的內容及關系研究,通過這樣的轉變,可以徹底改變輿情監測基礎匱乏的現狀。2013年至2014年,很多機構采用的大數據抓取技術都是多向度的,比如新華社的新媒體中心聯合數托邦工作室,對新浪微博相關原創信息的用戶的氣質、年齡及社交關系等進行多元化和多向度研究,對《爸爸去哪兒》進行大數據解讀,找出該節目火爆的原因。再如山東魯網開發的“政府網絡輿情監測系統”和北京中科點擊公司研發的“軍犬網絡輿情監控系統”,都從多方位對少數民族語言進行情感和態度監測。

2.數據庫向非結構化的海量數據庫轉變

隨著大數據的信息數據的激增性和駁雜化,國際市場研究機構IDC的最新報告顯示:目前,非結構化數據的內容占據了當前數據海洋的80%,并將在2020年之前以44倍的速度迅猛增長。過去那種有限內容和結構單一的數據庫顯然無法滿足未來輿情監測的需要,因此只有海量大數據庫才能支撐,同時只有這種非結構化大數據庫才能做出豐富且非結構化的呈現。

3.高度集約化將成未來輿情行業發展趨勢

大數據時代的競爭將越來越激烈,而核心競爭力將是它們的數據處理與呈現能力。在輿情監測軟件領域,不同的輿情監測軟件企業可以獲取同樣的數據,它們需要依靠自身的數據處理技術和能力以及用戶的體驗來占領市場份額。在這種情況下,輿情監測軟件行業中原有零散低能的監測軟件公司將被淘汰出局,行業內部高度集約化將成為輿情行業的發展趨勢。

4.輿情監測將轉向未來式,服務將轉向綜合性

從目前的網絡輿情監測的格局來看,重點仍是輿情監測,其主要功能是對某些事件的輿情發展動態、影響范圍、影響力大小等進行監測和研判,多體現為“過去式”,偶爾能展現“現在式”,而“未來式”幾乎沒有體現。大數據可探知輿情的規律性,對輿情發展進行有效而且準確的預測,在某種意義上說,其核心就是預測。在大數據時代,大數據技術可以分析和處理大量數據,通過人工智能技術,輔于人類經驗,對未來態勢進行研判,以實現人類經驗作用范圍外的準確預測。未來大數據支撐的輿情監測功能將大大豐富,其服務將是全方位的綜合性輿情服務,將引導客戶從過去的“應對輿情”向“駕馭輿情”方向轉變。

大數據視域下輿情監測的操作點

2014年12月16日,百度公司副總裁朱光則表示,在過去的一個季度中,百度公司投入了18億元用于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技術開發;2014年12月23日,阿里巴巴宣布將投入10億元投入大數據監測用于消費者保障和打假。雖然目前大數據研究話題越來越熱,但是大數據研究依然還處于探索階段,人們對其的關注主要緣于對其價值的認可和暢想,但是如何系統地開發和應用還沒有完備的計劃,很多研究機構和研究者、乃至企業還處于基礎數據儲備階段。從現狀看,缺乏分析與對比框架,缺乏跨行業的數據算法和分析模型,結合輿情監測的特點,筆者認為未來的大數據時代,輿情監測可能有如下的操作點。

1.在大數據收集上,盡可能擴大信息源以滿足未來需求

隨著信息時代的發展,未來的輿情信息收集將更加多元化,社會化媒體、物聯網等都將成為大數據時代社會輿情的信息源,其非結構性特征將決定其有盡可能地獲取異源及異構數據的必要。

2.注意大數據的集約化存儲,以及數據處理的結構化和提純技術

以大數據庫充當信息母體,以小型基礎性數據庫為支撐,其通過構建結構算法和評價指標體系,將大數據的算法結構化。

3.追求大數據使用的低門檻和呈現的可視化

大數據的真正價值是運用,是作為社會應用工具服務社會。所以,大數據的使用必須追求低門檻,易懂易識,界面必須友好,結果必須可以直觀識別。

4.積極關注無線輿情的監測

根據《2013年中國互聯網輿情分析報告》(人民網輿情監測室)的預測,以新聞客戶端和微信為代表的無線輿論場將成為未來輿情監測的要地。移動互聯網已成為新的輿論策源地,無線輿情的監測將成為未來輿情監測的重點。

如何構建完整的大數據輿情管理體系

數據資源是事關國家發展大局的戰略資源之一,這就是奧巴馬啟動美國大數據發展和研究計劃的初衷。當前,我國在大數據管理方面存在很多問題,諸如數據比較散亂、安全性比較低、利用率不高等諸多問題。而從另一個方面看,網絡輿情狀況越來越復雜,故而為了適應大數據時代輿情監測的要求,構建一個完整的大數據輿情管理體系勢在必行。要構建大數據輿情管理體系,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相關部門應牽頭建立健全大數據輿情管理體制

設立政府大數據管理部門,建立相關標準,統籌數據管理、收集及安全有效利用,建立統一的數據接口,打通行業領域間的數據通道。

2.建立統一且高效的網絡輿情大數據基礎平臺,推出相關法規條例

明確各級部門、機構、企業的數據提供義務和共享權利,實現數據高效利用和規范管理。

第8篇

[摘 要]微時代背景下如何培養公安網絡輿情分析人才,加強以新媒體為基礎的警民公共關系構建,提升警察院校學生的新媒介素養

>> 公安院校民警培訓課程建設的思考 對公安院校MOOC課程建設之思考 基于社團及網絡平臺的公安院校大學生廉潔教育研究 關于公安院校網絡安全與執法專業建設的思考 公安院校推進精品開放課程建設和應用的思考 論公安院校成人教育課程體系建設的原則 關于公安院校選修課程建設的幾點思考 加強公安院校學生忠誠教育的探索 公安院校開設警務監督課程的思考 淺談公安院校的寢室文化建設 公安院校發展的專業建設引領模式探究 "互聯網+"環境下公安院校的建設 公安院校英語微課資源建設與翻轉課堂教學實踐探究 發揮公安院校素質拓展訓練課程德育功能探索 公安院校警察防衛控制課程教學方法探索 公安院校大學英語選修課程建設研究 淺談公安院校警務英語課程教材建設 公安院校開展公安文化教育的思考 公安院校警體計劃網絡圖的構建研究 公安院校診所式法律教學方法的探索與創新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l.2016-01-22.

[2] 杜慶靈,李進.信息網絡安全監管[M].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15.

[3] 孔祥慧.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網絡輿情中的導向功能研究[J].大學教育,2014(15):78-79.

[4] 徐迪. 《網絡輿情理論與實務》課程建設實踐的可行性探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4(45):152-155.

[5] 喬雪顏,翁書婧.網絡輿情分析類課程的實驗教學現狀初探[J].求知導刊,2016(41):145.

[6] 陳柏齡.新媒體時代公安機關網絡公關的現狀及應對策略[J].福建警察學院學報,2015(1):43-47.

[7] 朱珠,劉青.新媒體語境下大學生媒介素養的提升[J].新聞傳播,2015(1):49-50.

[8] 申凡.網絡傳播心理學[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3.

第9篇

在安全發展理念不斷深入人心、安全保護意識日益增強、安全監管監察工作逐步走向深入的今天,隨著網絡媒介愈發深度介入并改變人們的生產生活,形成嶄新的安全生產網絡輿論場,安全生產相關網絡報道、網絡問政、網絡爆料,甚至是網絡謠言等輿論信息大量涌現。一旦發生安全生產相關事故或事件,如何在第一時間制定出正確的應對策略,就成為我們必須面對的新課題。

安全生產輿情監測分析及應對工作的實踐表明,很多地方性安全生產輿情事件或輿情人物、突發生產安全事故和肇事企事業單位、以及其他重要敏感負面涉安言論等,如果在事件產生初期,沒能及時進行適當的輿情應對和引導,極有可能擴大影響,演變成為全國性輿論事件,不但錯失進行輿情應對處置的最佳時機,還會給全國安全生產輿論的整體形勢造成不良影響,甚至陷于被動局面,更不利于后期輿情應對工作的開展。

安全生產網絡輿情監測、應對、引導工作是一項系統性、全局性的工作,是安全生產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此,全國各級安全監管監察部門和所有涉安企事業單位,要樹立安全生產“大輿情”觀念,深刻認識安全生產網絡輿情及其應對工作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緊迫性,正確對待輿情、真誠應對輿情。

安全生產網絡輿情監測、應對、引導工作應充分運用網絡媒體資源渠道,上下聯動、協同配合,密切聯系群眾,不但要轉變觀念,還應注重運用科學的應對策略和方式方法。根據安全生產輿情監測分析以往經驗,借鑒國務院新聞辦等機構部門應對方法,我們應堅持并不斷完善“四講”策略。

第一,爭取“盡早講”。在安全生產輿情事件被曝光后的4小時內,輿情態勢輪廓初現,整體可控性較好,是輿情應對處置的最佳時機,適宜第一時間表態,主動爭取話語權,搶占輿論信息發酵制高點。

第二,必須“準確講”。信息力求全面準確,真實可信,爭取公眾的認可和信任。

第三,堅持“反復講”。秉承積極主動、誠懇謙恭的處置態度,堅持在輿論發展與應對引導工作交織演變過程的不同階段,瞄準合適時機,主動通過新媒體、傳統媒體、自媒體等多樣平臺,消除誤解、舒緩情緒、答疑解惑,爭取民眾的理解和支持。

第四,做到“持續講”。及時持續披露安全生產事件或者事故進展情況和輿論關切,給人們以希望,直至公布調查結果,輿論平息。

安全生產網絡輿情監測、應對、引導工作是一項復雜的長期工作,既需要建章立制、科學規劃、講究方法、高效有序,又需要建設深化積極向上的安全生產文化來團結和凝聚推進全社會安全發展的大局意識。一方面,以平等、積極、開放的態度,堅持信息公開,接受媒體輿論監督,主動與主流媒體建立良性互動、和諧友好的關系。與主流媒體建立聯絡溝通機制,推進日常安全生產宣教工作;與主流媒體建立合作互動機制,進行安全生產宣教主題欄目創建,組織重大安全生產新聞報道;與主流媒體建立應急聯動機制,在重大輿情事件的應對處置工作上,發揮積極的溝通引導作用。另一方面,要以謙虛謹慎、戒驕戒躁的態度,密切聯系群眾,打通與民溝通聯系的渠道。建立網絡意見建議吸納機制和網絡監督機制,發動網民進行網絡監督,積極采納建設性意見建議。這樣,發動媒體、網民等社會輿論監督機制,建設鞏固和諧先進的安全生產文化,實現提高全民安全意識、鼓勵全民參與安全監督,助力安全發展的互動循環。

此外,輿情信息是進行安全生產輿情應對工作的基礎。在輿情應對引導的全過程及短長期輿論陣地的規劃建設中,必須自始至終堅持輿情信息的基礎主導作用。通過大力推進建設完善安全生產輿情監測分析系統和事故信息實時預警系統,進一步加強信息監測預警,精心組織人力、深化輿情分析研究,確保輿情信息全面及時、深入有效,能夠為安全生產網絡輿情應對工作提供堅實的信息技術支撐。

國家安全監管總局始終高度重視安全生產網絡輿情工作。2010年,國家安全監管總局籌建安全生產網絡輿情監測分析系統,并建立由專業輿情監測分析人員組成的網絡輿情處,系統采集整理、監測分析涉及安全生產行業領域的網絡輿情信息,秉承“及時研判,準確把握,積極發聲,正面引導,分級應對,有序管理”的工作原則,開展針對一般網絡輿情、較大網絡輿情、重大網絡輿情、特別重大網絡輿情的四級網絡輿情應對工作。通過建立輿情應對會商制度,按照“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根據輿情等級和涉事原因,由相應業務部門牽頭,組織會商、研判輿情,提出應對意見或方案加以實施。同時,在應對過程中,繼續加強輿情動態監測,嚴防輿情發生偏離,嚴防謠言的產生,對輿情應對工作實行閉環管理。2014年4月,國家安全監管總局制定下發《安全生產網絡輿情應對預案》,進一步規范和指導安全生產網絡輿情應對工作。這樣的預案無論是對安全生產監管監察機構,還是安全生產行業領域的企業來說都是非常必要的。

第10篇

關鍵詞:網絡輿情監控系統;主題網絡爬蟲;信息收集

中圖分類號:TP3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5)02-0046-02

網絡輿情主要是利用互聯網傳播具備的公眾性,針對實際生活中一些熱點與焦點問題所具備的影響力和傾向性言論以及觀點的等,通過社會輿論所表達的一個方式。因為網絡輿情擁有傳播速度快和影響力大等特點,所以應該創建自動化與現代化網絡輿情的監控系統,從而確保網絡輿情相關信息的及時、有效采集和分析以及監控等。另外,網絡輿情的監控系統一般包含信息采集模塊和預處理模塊以及分析模塊等,其中采集模塊作為輿情分析和處理工作的前提,該核心內容就是利用一個或是多個并行采集設備從互聯網中有效收集相關網頁數據,而采集設備一般稱之為網絡爬蟲或是網絡蜘蛛。本文主要對網絡爬蟲與主題網絡爬蟲相關處理流程進行了分析,從而針對主題網絡爬蟲的相應設計模塊結構完成優化,實現更為簡單與有效的主體網絡輿情相關信息采集系統的合理設計,并為網絡輿情的采集與分析提供幫助。

1 網絡輿情監控系統

現階段,國內對于輿情并未形成相對統一的認識,有關教授針對輿情進行了定義,也就是輿情為輿論狀況的簡稱,主要是指在一定社會空間中,人們對于社會事件與社會管理人員產生與持有的社會政治態度。而網絡輿情可以有效、直接反映出社會輿情,其還是實現網上相關信息交流的主體,同時人們對于部分突發事件與社會所持有的態度以及發表的言論可能會在一定的時間內對社會造成嚴重影響,因此一定要及時采用有效對策,針對輿情實施嚴格監控,從而有效控制與引導事態良性發展。另外,輿情監控一般是利用網頁自動選擇輿情信息,然后利用文本挖掘等相關技術針對輿情信息完成有效分析與處理,并把處理過戶獲取的熱點信息進行上報與跟蹤,科學、合理的輿情監控可以實現輿情信息從被動防堵過度至主動疏導。

2 普通網絡爬蟲與主題網絡爬蟲分析

網絡爬蟲作為網絡輿情監控系統中采集系統的核心與基礎,其直接影響著網絡輿情數據采集覆蓋率與查準率等。依據采集內容和目標的差異,網絡爬蟲一般分成普通網絡爬蟲與主題網絡爬蟲。其中普通網絡爬蟲主要目標就是大量采集信息頁面,在采集的過程中僅僅注重網頁采集的數量以及質量,從不深入考慮網頁采集相關順序與被采集頁面有關主題。近些年來,網絡信息的不斷增長,普通網絡爬蟲面臨著嚴峻的網頁規模和更新速度以及個性化等諸多方面的挑戰。為了能夠有效改進網絡爬蟲的工作效率,使其可以滿足相關人群深層次和面向特定領域的信息要求,一定要充分應用主體網絡爬蟲。該目標是在大量采集和主體有關的網頁基礎上,在進行采集的過程中要時刻關注互聯網頁內容和主體相關度。

1)普通網絡爬蟲分析

普通網絡爬蟲是利用網頁間存在的超鏈接關系有效采集網頁,需要創建一個初始化的URL集合,其為一個有序的等待抽取的URL隊列,然后從此隊列中某一個URL開始,有效提取相應頁面中的HTML內容,同時分析與提取在此頁面中其他相關的全部超鏈接,把其分別加入至URL隊列里,對之前的URL隊列完成更新,然后依據圖表中廣度或是深度優先選擇策略有效訪問下一個URL連接,這樣依次循環,不斷重復上述過程,一直到全部網頁都被提取完成或是依據Web爬取方案停止采集位置,該爬取流程圖如圖1所示。

2)主題網絡爬蟲分析

主題網絡爬蟲主要指有選擇性的收集和目標主題存在關聯的網頁。應該針對主題完成向量表示,依據內容相關度有效計算出相應網頁內容與主題的相關度,同時針對鏈接完成相關度評價,從而決定選擇哪種網頁。在進行采集時并不需求采集全部的網頁,對此主題網絡爬蟲所需要保存的頁面相對較少,能夠在很大程度上節約相關硬件與網絡資源,并且可以有效滿足特定人們對查找特定主題的相關需求。另外,主題爬蟲主要是在普通網絡爬蟲基礎上實現相關功能的擴充,主要設置了針對URL與網頁主題相關度的評價,主題網絡爬蟲工作流程如圖2所示。

3 主題網絡爬蟲設計研究

主題網絡爬蟲只針對與主題有關的網頁完成采集,并不是覆蓋全部網頁。應該先對主題完成向量表示,依據內容的相關度有效計算出所要訪問的頁面內容以及主題相關度,同時針對鏈接完成預測和分析,有效識別相關鏈接是否與主題有關,最后決定選擇相應鏈接所指向的網頁,同時設置提取鏈接的合理順序。另外,主題網絡爬蟲整體運行流程比較復雜,首先要啟動爬蟲程序,然后輸出主題和種子站點,完成主題的向量表示。其次獲取網頁的HTMT正文內容,并把網頁輸入至頁面相關度的分析模塊,有效計算出此頁面和主題的相關度,并且把所提取到的相關頁面鏈接和鏈接錨文本等多種有關信息輸入至鏈接的評價模塊中,通過測算相關度超過閥值的鏈接輸入至鏈接的優先權隊列中。然后依據鏈接選取對策,選取下一個進行訪問的鏈接輸入至爬行模塊。最后,反復重復上述步驟,一直到滿足相關結束條件為止。主題網絡爬蟲更為關注發現用戶需求的信息資源,怎樣更多獲取和主題存在密切關系的網頁,怎樣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采集效率都是主題網絡爬蟲系統設計的重要內容。另外,主題網絡爬蟲系統的設計應該以普通爬蟲系統作為基礎,然后在此基礎上進行部分功能的擴充,依據主體網絡爬蟲相關功能需求與運行流程,設計的系統如圖3所示。

4 主題網絡爬蟲關鍵技術分析

主題爬蟲比較重視網頁相關度,依據相應的網頁分析算法有效過濾和主題并無關聯的網頁,并且保留和主題有關的網頁和鏈接,從而更多的采集和主題有關的網頁內容。對此,就應該科學、有效設計主題網絡爬蟲算法。

主題向量表示和關鍵詞權值計算方式。主題一般利用一組關鍵詞進行表示,同時主題關鍵詞通常要在種子文檔中獲取。而種子文檔主要由用戶所指定的樣例文檔和種子頁面相應文章以及種子頁面實現相鄰近區域擴展之后產生的文章等構成。另外,種子文檔的產生過程比較復雜,增加種子頁面所指向的頁面,指向種子頁面的頁面實現種子頁面的有效擴展,在擴展至一定條件過后停止,然后將用戶輸入至樣例文檔和種子頁面文檔以及擴展種子文檔構成一個種子文檔集,最后利用統計詞頻與逆文檔頻率(TF-IDF)手段針對種子文檔集完成詞頻統計,同時還要實現權值計算,將權值最高的n個值構成主題關鍵詞集,有效表示所給定的相應任務主題。

5 結束語

近些年來,主題爬蟲技術在信息采集與數據挖掘方面的關鍵性日益突出,而且主題網絡爬蟲的研究和分析已經受到人們的高度重視。通過分析與研究普通網絡爬蟲與主題網絡爬蟲技術的特點以及處理流程,在滿足相關功能要求的前提下,重點分析與研究了主題網絡爬蟲相關功能模塊的設計以及所有模塊的具備的作用。另外,還針對主題網絡爬蟲的相關度計算和主題向量表示進行了分析。但是對于怎樣發現更多網頁,怎樣獲取相關度更高的有關頁面和提升主題網絡爬蟲工作效率,依然需要深入研究。

參考文獻:

[1] 宋海洋,劉曉然,錢海俊,等.一種新的主題網絡爬蟲爬行策略[J].計算機應用與軟件,2011,28(11):264-267.

[2] 魏晶晶,楊定達,廖祥文.基于網頁內容相似度改進算法的主題網絡爬蟲[J].計算機與現代化,2011(9):1-4.

[3] 葉昭暉,曾瓊,李強.基于搜索引擎的網絡輿情監控系統設計與實現[J].廣西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36(10):302-307.

[4] 謝飛,吳信東,胡學鋼,等.基于語義聯系的新聞網頁關鍵詞提取[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27(1):145-146.

[5] 劉金紅,陸余良.主題網絡爬蟲研究綜述[J].計算機應用研究,2010,24(10):26-29.

第11篇

關鍵詞 網絡輿情 工作機制 協同治理

中圖分類號:D035 文獻標識碼:A

新媒體的應用促使中國進入了“大眾麥克風”時代,互聯網已經成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會輿論的放大器”。①依附于互聯網這一平臺的網絡輿情與社情民意緊密聯系,反映公眾話題與社會熱點問題。輿情似水,如果不給予疏於和引導,會釀成水患,沖垮社會“大廈”;如果及時有效地加以整合引導,則會成為政府治理的財富。

一、政府應對網絡輿情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治理觀念滯后,輿情監測機構定位偏差。

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改變了我國行政管理生態環境,如何引導網民輿論導向成為政府工作治理的重要內容。在現實網絡輿情治理中,我國政府官員面臨著以下現實問題。一是治理觀念滯后,時常發生對社會矛盾或公眾熱點話題置若罔聞,或者采取行政強制手段解決輿情矛盾;二是對輿情檢測機構定位出現偏差。這些服務機構目前的工作重點在于對輿情數據的搜集和抓取,然而最重要的是當事件爆發之后,政府應對網絡民意反映的數據進行有效、科學的篩選、量化統計和分析研判,并就如何進行科學的應對提出科學的建議和方法,為政府治理網絡輿情提供有效的參考數據,這應是核心所在。

(二)政務輿情研判與應對遲緩。

我國政府機關在網絡輿情治理方面,通過對剛剛或正在發生的網絡輿情事件,就其性質、波及范圍和嚴重程度進行研判,并根據輿情發展態勢制定相關應對策略。但現實輿情事件處理中卻存在著信息研判與應對策略遲緩。以2010年10月16日發生于河北大學新校區轎車撞人事故,導致一死一傷,肇事者竟口出狂言:“有本事你們告去,我爸是李剛”,此事件一經曝光,引起了全國網友熱議與高度關注,在全國人民的壓力下,河北省相關部門及時調查結果,采取積極應對策略,平息此次事件。

(三)網絡輿情工作體系不完善。

毋庸置疑,我國政府對網絡輿情引導是非常重視的,堅持以人為本進行善治,雖然我國已將建立了相關的輿情監測機構、應急處理機制、新聞發言機制等工作體系,但由于治理高于管理,燕山大學文法學院院長劉邦凡在《電子治理理論》中指出:“治理是管理的一個發展階段,一個高級環節、一個組成部分”②,因此對網絡輿情的治理需要更高層次的完善工作體系。當前,在我國法律體系中仍沒有一部完整的針對網絡輿情的法律條文,也沒有完整明確的新聞發言制度和事件善后處理機制,導致政府官員無法可依,行為也缺乏法律規范,政府部門也未能及時輿情發展情況。

二、政府網絡輿情應對策略

(一)正視網絡輿情,新理念引領輿情服務。

對網絡輿情認識的偏差基于并未正視輿情,天津社科院劉毅在其撰寫的《網絡輿情研究概論》一書中提到,“網絡輿情是通過互聯網表達和傳播的各種情緒、態度和意見交錯的總和。”③心理學家弗洛伊德認為:“改變行為最好的方法就是改變你的觀念”。④加強政府機關及官員治理理念的同時,鼓勵有實力的軟件公司搜集、研判、分析輿情事件,支持高校或學術機構研究網絡輿情基礎理論。

(二)建立網絡輿情評判標準與應對方式。

網絡輿情監測機構應該敏銳地發現具有輿情價值的新話題,及時檢測、分析和研判,并對此做出相應對策。對網絡輿情進行正確的評判,并對輿情選題進行定期抽樣調查,及時了解當前輿情傳播主要手段和途徑,并在此基礎上對輿情數據深度挖掘和分析,為政府及時提供一份輿情信息。

除此之外,政府基于正確判定輿情信息的基礎上,政府要及時做出回應。應對網絡輿情,首先政府要做到信息公開、及時、透明,第一時間以主體發聲,避免流言蜚語和公眾恐慌,并要與公眾保持動態聯系,防止社會問題政治化和矛盾深化。

(三)完善政府網絡輿情治理工作體系。

第一,出臺針對網絡輿情的法律。我國雖然制訂了如《互聯新聞信息服務管理規定》(2005年)、《中國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2008年)等法律,但還沒有一部完整的針對網絡輿情的法律。為使政府治理輿情時有法可依,我國應盡快出臺一部專門應對網絡輿情的法律法規。

第二,善于利用網絡技術檢測輿情信息。網絡輿情監測技術應包括輿情信息搜集、熱點話題發現、信息真假甄別、跟蹤調查和研判分析,通過這些網絡技術的應用,及時了解社會熱點和公眾話題,為政府決策提供信息基礎。

第三,完善新聞機制。輿情發生的第一時間要召開新聞會,讓公眾享有知情權,通過新聞會、新聞發言人、新聞調查會或者媒體訪談就輿論熱點問題和相關政策解答,防止報道偏差和失誤,阻止輿情反彈給政府造成不利影響。

政府應對網絡輿情不僅僅要其中一個部門作出最大努力平息壓力,更需要相應的各部門聯動合作,協同治理,“它可以實現實現政務流程在各個部門間的無縫銜接,消除不必要的障礙,在服務傳輸層面上提高公眾服務的便捷性和滿意度。”⑤

(作者單位:燕山大學 文法學院)

注釋:

人民網輿情檢測室.如何應對網絡輿情?―網絡輿情分析師手冊.新華出版社.2013.3:11.

劉邦凡.電子治理引論.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6.

劉毅.網絡輿情研究概論.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9:54.

第12篇

摘要:當今社會,隨著網絡科技的發展,有很多新媒體正在興起。在這樣的大環境之下,網絡輿情對于高校的影響力就越來越大。高校網絡輿情具有虛擬性、容易擴散性和多元性的特點,當高校發生突發性事件時,就會受到非常大的影響,所以就應當有相應的應急處置方法,以便能夠很好的消除網絡輿情對高校突發性事件所帶來的影響。本文從高校突發性事件網絡輿情的角度出發,簡要闡述了網絡輿情的特點,同時也提出了對其相應的應急處置對策,為有效解決高校突發性事件的網絡輿情負面影響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

關鍵詞:高校;突發性事件;網絡輿情;應急處置

一、引言

中國當前的科技水平正在逐步提高,越來越多的人們開始使用互聯網,很多高校也成立了互聯網交流平臺。大學生是使用互聯網的主要群體,同時也是突發性事件的主力軍,但是他們的思想還不夠成熟,往往會通過互聯網來發表一些偏激的言語或是產生對于突發事件的負面情緒。在這樣的環境背景之下,一些突發性事件發生時,就會通過互聯網迅速傳播。而受到網絡輿情的影響,高校的一些決策就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造成財產損失或人員傷亡,甚至損壞高校的形象和聲譽,對于高校的發展非常不利。所以,高校應當制定一定的應急措施,及時地控制網絡輿情,盡可能地減小突發性事件的網絡輿情所帶來的不利影響,由此將損失降到最低,同時也能保證高校的發展。

二、高校突發性事件的網絡輿情的特點

第一,輿論主體的虛擬性。網絡輿情是建立在互聯網的基礎之上的,是虛擬的空間,沒有時間和空間上的限制。通過網絡,互不相識的人也能夠相互交流,有些人也通過一些網絡技術來模糊自身身份,由此發表一些比較偏激的言論,這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網絡輿情所帶來的負面影響,使得高校突發性事件發生時,受到比較不利的影響。第二,輿論內容的容易擴散性。互聯網技術發展迅速,網絡媒體儼然成為當今社會信息傳播的主要媒介,在人們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大學生是互聯網使用的主要群體,其言論也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當有一些輿論消息傳出時,就會很容易傳播擴散。同時,隨著移動網絡的普及,人們分布消息的時間、地點也不再受到限制,大學生對一些突發性事件發表的言論就會更容易傳播出去,從而造成輿論。第三,輿論傳播渠道的多元性。互聯網技術在人們生活中越來越重要,很多人都離不開網絡。當前,很多高校在校內都實現了有線網絡和無線網絡全覆蓋,基本上所有的大學生都在使用網絡。大學生可以通過電腦或者手機使用網絡,同時也可以通過微博、朋友圈、貼吧、論壇等多元的渠道來傳播輿論消息,由此來增強高校突發性事件網絡輿情的影響力。

三、高校突發性事件網絡輿情的應急處置機制

第一,以技術創新為突破,建立完善的高校網絡輿情多維采集機制。高校突發性事件的網絡輿情信息量十分廣泛,就當前的網絡技術無法有效的對網絡輿情信息進行處理。所以,要以技術創新為突破,建立完善的高校網絡輿情多維采集機制,以便能夠迅速準確的從海量的網絡信息中甄選、分類并且抓取針對某類高校的信息。這樣的話就能夠減小工作量,在突發性事件網絡輿情發生時,快速的做出反應。要想建立多維采集機制,可以從主題爬蟲技術出發,進行種子設置、信息雷達等多個模塊的優化,同時進行技術上的創新,做到更加全面和更加準確的信息采集。第二,以引導策略為指向,建立完善的高校網絡輿情類別分析機制。網絡輿情所涉及的方面十分廣泛,傳播的速度十分迅速,影響力也十分深遠,在進行高校突發性事件網絡輿情處理時要做到有針對性的分析。要做到這一點,就要以引導策略為指向,建立完善的高校網絡輿情類別分析機制,將網絡輿情進行合理的分類,例如大輿情類和小輿情類,正輿情類和負輿情類,強輿情類和弱輿情類等,而這對不同類型的輿情,也要有不同的指向,這樣有針對性的分析,能夠加快高校對網絡輿情的應急速度。第三,以四色等級為基準,建立完善的高校網絡輿情應急預警機制。以四色等級為基準,將高校突發性事件網絡輿情分為四個等級:一般級、較大級、重大級和特大級,相對應的顏色依次是藍、黃、橙、紅。藍色級輿情一般不受關注,傳播速度也較慢;黃色級輿情關注度較高,傳播速度中等,范圍一般限制自高校內部;橙色級輿情關注度高,傳播速度快,范圍一般為各大高校之間;紅色級輿情關注度極高,傳播速度極為迅速,影響范圍能夠擴散到整個社會。同時也要建立完善的高校網絡輿情應急預警機制,這樣才能夠在網絡輿情發生的時候掌握主動權,做到有效控制。第四,以層層問責為保障,建立完善的高校網絡輿情報送反饋機制。對于高校突發性事件網絡輿情的應急處置,應當進行合理的分控,一層層問責為保障,建立完善的“學生-學院-學校”輿情報送反饋機制,做到層層遞進,從基層著手,班干部深入了解掌握高校學生的思想動態,并且及時的反饋到學院,學院再反饋給學校,這樣分工明確,充分合理地利用學生資源,能夠在網絡輿情發生之前及時防控,當輿情發生時也能夠及時處置。

四、結束語

中國互聯網技術正處于高速發展的階段,網絡在人們生活中也越來越重要。大學生作為使用網絡的主要群體,是接觸高校突發性事件的最早群體,同時也是網絡輿情產生的主力軍。加上很多高校都建立了用于交流的網絡平臺,就更加有利于高校網絡輿情的產生與傳播,對高校造成經濟、聲譽等多方面的損失。在此情況下,高校應當要有一定的應急處置機制,將突發事件的網絡輿情進行有效控制,減少損失,保證高校發展。

作者:霍軼 秦義

主站蜘蛛池模板: 凤台县| 应城市| 临高县| 鹤峰县| 海阳市| 江油市| 滁州市| 白玉县| 安庆市| 乳山市| 辽宁省| 郎溪县| 莒南县| 拜泉县| 昔阳县| 迁西县| 崇礼县| 和顺县| 浪卡子县| 花莲市| 调兵山市| 威海市| 桓仁| 尼木县| 宜城市| 金溪县| 任丘市| 托克逊县| 合水县| 新邵县| 涡阳县| 贺兰县| 平顶山市| 林甸县| 武强县| 资兴市| 长宁区| 贡山| 忻城县| 克什克腾旗| 新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