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平面形象設計

平面形象設計

時間:2023-06-02 10:00:47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平面形象設計,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平面形象設計

第1篇

【關鍵詞】刪拔大要動畫形象美學思維

中國美學史大綱中,“刪拔大要”是在美學中對審美意象的創作思維的一種極高的概括,即在審美參照時,排除、超越自我的欲念、成見和邏輯思考。他們與老莊“有與無”、米斯凡德羅“少即是多”、米羅“簡單之極”、原研哉“虛和無”、海德格爾的“此在與彼在”是相通的。《三個和尚》動畫形象設計中“妙在似與不似之間”、“以形寫神”、“寫意傳神”、大膽的取舍、概括、夸張和大量留白的設計理念都十分符合美學創作思維。

1.“刪拔大要”概述

荊浩的“刪拔大要,凝想形物”的命題,把人們對于藝術想象活動的認識推進了一步,在美學史上是一個貢獻。“刪拔大要”指刪去和簡化繁復的部分。在審美意象方面,指藝術創作中不僅要重視“繁”,更要強調“簡”,從磅礴的大自然中獲取靈感,并通過表面形象得到其內部形象。在審美創造方面,高度而又形象的概括了客觀形象與藝術形象的全部過程。

2.《三個和尚》動畫形象設計

在《三個和尚》形象中,給眾人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矮胖、瘦高、短小為主的三個和尚形象。在設計《三個和尚》形象時,人物頭部以圓形展開,為了區分形象的共性,凸顯形象個性,在設計中將圓形的頭部從橫向和縱向不同程度拉伸,得到豐富多變和特色鮮明的動畫形象。眾所周知,動畫形象的頭部設計須按頭骨的基本比例為參照,而《三個和尚》中夸張變形得到的形象在現實生活中十分少見,它屬于一種動畫“形象化”的夸張。縱觀三個和尚的面部表情,由單線或幾何形組成,人物的手和腳也由極度簡約隨性的線條勾勒而成。三個人物的服飾沒有繁瑣的堆棧和華麗的裝飾;幾乎概括成“平涂平面式”;人物衣著采用紅、黃、藍三原色,鮮亮明快,使3個形象變化與統一達到高度融合。

在《三個和尚》動畫形象設計中,人物形象以高度簡化的幾何形體組合而成,人物身邊沒有任何裝飾;人物表情也沒有過多修飾;人物語言也沒有過多描述。整個與形象相關的造型元素變得簡約而不簡單。人物形象在活動的時空中,更是處于純粹而干凈的平面單色背景中,增加了戲劇化效果,突破了畫面有限的發展空間,帶給大眾更多想象的空間。正如《莊子山水》中說:“即雕即琢,復歸于璞。”即使人們的精神得到解放,須保持無知無欲,保持寧靜,樸素天真,自然無放,天人合一的心境。《三個和尚》動畫形象設計中,3個“凝想形物”的美學創作思維得到了充分應用。三個和尚形象省略了脖子,只有頭和肩,這種造型是一種符號化了的形象特征,既融合了意境,又強化了審美,使整個形象妙趣橫生。人物的整體塑造簡明扼要,沒有拖泥帶水,人物造型別具一格,表現出不同性格,真正的應用到“少即是多、簡單之極”等美學思維。

在觀看《三個和尚》動畫片的過程,我們不僅看到性格各異的動畫形象,縱觀整部影片,我們會逐漸領悟片中將“留白”、“寫意”、“有與無”、“動與靜”、“虛與實”的傳統美學應用的淋漓盡致,充滿感受中國式的優美韻味,得到視覺與精神的完美享受。將“刪拔大要”的美學思維應用到現代動畫短片創作中,正是我們當代動畫人應該學習和傳承的重要方面。

3.“刪拔大要”在現代動畫片中的應用

眾多已有的傳統與現代動畫形象證明,對“刪拔大要”的應用可以得到更多獨具本土文化情懷的動畫新形象,它給我們更多的啟示是妙用傳統的同時還要善用當代。北京電影學院南廣學院的《分粥》動畫形象設計,與《三個和尚》相似。短片中,“刪拔大要”強調“簡”的思想得到了廣泛的運用。

筆者主要從三個方面仔細解讀和學者的動畫形象設計。一方面,在《分粥》動畫形象設計中,動畫采取了與《三個和尚》一樣的配樂,人物形象是簡單的幾何形組成,五官、手腳等均是簡單的線條概括,簡化了繁復的成分,去除了多余的修飾。不難看出,他們都應用了“刪拔大要”的美學思維,這是值得共同借鑒和學習的地方。另一方面,從《分粥》中人物形象來看,每一個人物的外貌特征極度相似;每一個和尚的個性沒有區分,從高矮胖瘦的形體上看不太明顯;人物的服飾無色彩變化,略顯單一。即未通過表面形象傳達內部形象和心理特征。這是《分粥》從《三個和尚》吸收與借鑒中需要再度推敲的地方,是從“刪拔大要”美學創作思維方面有待改進的細節。最后,從與人物緊密聯系的背景分析,形象設計往往與場景是緊密相連的。《三個和尚》的人物形象與場景從“經營位置和隨類賦彩”上整體呼應,人物設計精簡和凝練,也更加能夠反映出“妙在似與不似”、“多與少”、“此在與彼在”等美學創作思維。這都是“刪拔大要”美學思維貫穿短片的妙處,往往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分粥》中人物與場景都是水墨表現,但是兩者結合中顯出模棱兩可,“多與少”等意境的傳達不夠精煉,水墨表現所獨具的“虛實相生”意象性和純粹性表達不夠強烈。總體來說,《三個和尚》形象設計所獨具的美學思維可供現代動畫創作借鑒和學習。

另外,德國經典動畫片《平衡》形象設計5個人物,同樣的樣貌,同樣的裝束,同樣的面無表情。從一定意義上講,這些形象是抽象的,也是符號化的。“平衡”所指的文化底蘊在中國哲學中可換解為中庸,中庸之道的理論基礎是天人合一,《平衡》充分的應用了“有與無”、“多與少”、“虛與實”、“刪拔大要”的美學思考,可見美學思維應用的廣泛性與多元性。

以上充分體現出“刪拔大要”在現代動畫短片中的應用。在應用過程中,既有優秀的精髓方面,也有還需要進一步改進的方面,充分體現出應用“刪拔大要”美學思維的意義。

4.美學思維啟示

在《三個和尚》動畫形象設計中,充分應用簡、精、雅的創作理;使靜態畫面向動態轉換;符合比例美、和諧美、運動美和節奏美;沒有多余的對白,更加符合了現代人的審美需求和心理。從美學創作角度看,一方面給觀眾帶來的是沒有代溝,人物性格突出,利于揭示內在的心靈和感情;沒有距離,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與可與觀眾進一步展開心靈的傾訴與交流。另一方面,高度抽象與概括得到的形象,給觀眾帶來的是沒有障礙的審美享受,充分反映人們喜怒哀樂的情感世界。因此,《三個和尚》動畫形象設計與“刪拔大要”的美學創作思維得到了完美的契合。

在科技迅速前進的當代,美學思維不僅存在于文學范疇,且已逐步深入藝術創作的各個方面。研究《三個和尚》的美學思維與現代動畫形象設計的關系實際上是為了更好的將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結合并挖掘隱合存在的個性和共性,并在此基礎上實現傳承與創新。

第2篇

關鍵詞:吉祥物;卡通;原型;形象設計;色彩搭配

吉祥物具有獨特的象征意義,最早產生于圖騰藝術。現代社會,它的內涵和價值已被大大地延伸和發展,意能帶來吉祥好運的人、動物或物件,當今大型活動和企業都采用吉祥物形象,并有了更新更快的傳播方式如電視、互聯網,把吉祥的喜悅帶給更多的人。

吉祥物的作用

吉祥物作為現代企業或重大活動品牌建設的視覺識別系統(CI)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被廣泛應用,幾乎每個新興科技公司或重大活動都推出自己的吉祥物,吉祥物不需要明星高額的代言費,也不用擔心因代言人個人負面形象影響企業社會知名度,并且壽命長久,法國米其林公司吉祥物輪胎人“必比登”誕已有100多年了。企業吉祥物為強化企業性格,宣傳企業形象上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為企業帶來更多的經濟價值。作為2004雅典奧運會的吉祥物,“雅典娜”和“費沃斯”也猶如神助,為主辦者贏得了2.01億美元的巨額財富(圖1)。

在殺毒軟件廣泛需要人們出錢購買的時代,國內的瑞星安全助手小獅子“卡卡”已經被網民熟識(圖2),而江民科技新推的“凱威”,無疑肩負著與“卡卡”競爭的重任。之所以把吉祥物被命名為“凱威”,是取KV諧音,并寓含“勝利”“凱旋”“威武”之意,表達了江民科技決勝殺毒市場的信心以及江民殺毒軟件的超強殺毒能力(圖3)。

吉祥物在社會發展中,不斷的更新設計的思路。過去,吉祥物平面圖形都需要印刷噴繪展示;現在,在互聯網大數據時代除了印刷噴繪展示外,可時時更新,在電腦、手機、平板等互聯網產品都可隨時看到最新展示,不受時間空間的影響,不但可以展示平面的還可以展示動畫的。還可為吉祥物設計各式各樣的表情,如淘寶網的淘公仔的各種表情就應用在阿里旺旺的對話工具里,各種服務指導宣傳也是淘公仔的形象的應用,比起以往的毛絨玩偶類型來說,應用更為的廣泛(圖4)。

吉祥物的設計方法

一、原形選定

他是什么,從那里來,我們叫他什么?

吉祥物的設計都以人物、動物、植物或者幻想的虛有產物為設計原型,哪里是它的出生地或者產地,可以是具體某個地理空間,如湖海洋泊、草原、天空也可是來是民間的傳說故事或者出土的歷史文物等。我們給他取的名字要直觀,積極健康、意義深刻、好讀方便記憶與所表達的主題有聯系,符合中心主題。在我國,長輩通常喜歡疊音的名字稱呼小孩,以表達對小孩的喜歡,所以國內吉祥物的名稱疊音居多。

北京奧運會吉祥物“福娃”(圖5),分別叫“貝貝”、“晶晶”、“歡歡”、“迎迎”和“妮妮”的組成。五個名字的讀音組成諧音“北京歡迎您”。貝貝化身為魚兒在無邊的大海中游弋,晶晶扮作憨態可親的熊貓在茂密的森林中玩耍,迎迎猶如藏羚羊在廣闊的草原上奔跑,妮妮似輕盈的京燕歡快地在天空中低唱。他們簇擁在象征著古奧林匹亞赫拉神廟的奧林匹克圣火――歡歡身旁,用他們各自的名字組成了諧音“北京歡迎您”的鏗鏘話語。福娃代表了夢想以及中國人民的渴望。他們的原型和頭飾蘊含著其與海洋、森林、火、大地和天空的聯系,其形象設計應用了中國傳統藝術的表現方式,展現了中國的燦爛文化。

海爾吉祥物,兩個小孩(圖6)。始于建廠初期,海爾與德國利勃海爾公司合作,此標志寓意中德雙方的合作如同這兩個小孩一樣充滿朝氣和擁有無限美好的未來。后來,海爾以這兩個小孩為原型制作了 212 集的動畫片《海爾兄弟》,1995年上映深受到廣大少年朋友的喜愛。第八節民間藝術節(八藝節)的吉祥物, 根據一九七八年湖北省隨州市曾侯乙墓出土戰國青銅器文物“鹿角立鶴”創作,取名“楚楚”(圖7),楚楚動人疊音又可愛之意,“楚”又有湖北的意思。

二、形象設計

形象設計要求設計師有良好的藝術設計功底,都以擬人、夸張、變形、裝飾、幽默化的卡通(cartoon)設計手法,表現吉祥物的活潑、調皮、可愛、憨厚、幽默、勇猛、沉著穩健等形象特征。使其更有親和力,拉近企業及產品同消費者的距離,使企業產品更有天使般的感召力,從而增強了與社會大眾的情感。

突出比例特征。企業吉祥物的比例常以1∶4;1∶3;1∶2;1∶1(以一個人頭為單位)為佳,對頭部的特征表現更突出。造型多為具象,簡練概括,突出個性,應以適用于多種媒體表現和吉祥物實體物制作為宜。

強化動作和服飾道具特征。吉祥物的動作設計保持怎么樣的姿勢,表達了他在做什么,傳達了怎樣的信息。服飾道具的配合可以更好的強化所表達的主題。在造型基本特征不改變的情況下各種動作姿勢的變化配合恰當的道具裝飾,可以讓吉祥物就如同生活在我們現實的生活中,與我們更親近。我們熟悉的吉祥物基本造型特征有較大變動的情況下,改變動態服飾道具,可扮演流行的角色,如當今流行的超人、蝙蝠俠等,也可實現吉祥物穿越時空,扮演歷史的或小說中的人物景象,實現吉祥物無所不能的全能好演員。伊利牛的設計用不同道具配合各種體育運動項目(圖8),可愛的動作夸張的造型拉近了拉近了與消費對象的距離。

三、色彩搭配

色彩搭配要符合對象的具體特征和色彩特定的表達含義,如海爾兄弟的黑色頭發,黑色眼睛就是我們典型東方人種的代表,而黃頭發藍眼睛是西方人的典型特征,只是簡單但合理的色彩搭配應用就解決了中外合作共創未來的初衷(圖6)。我們可以用些鮮艷的色彩進行裝飾,騰訊QQ的企鵝,主體就是我們熟悉的企鵝黑白顏色,但圍巾發夾用了其他鮮艷的色彩進行了點綴,效果可是說是錦上添花(圖9)。但是并不是所有對象只有一套固定的色彩,這時我們要靈活應用,某些傳說故事中的或者我們虛擬的用作吉祥物時,那么在色彩上我們可以更靈活些處理。要注意較大面積的我們可以考慮純度高的顏色,這樣整體色彩亮麗干凈清爽。多種色彩應用的時候如面積都較大時,我們主要采用調和為主的搭配;面積不大時采用對比為主的色彩搭配。在以互聯網為主要傳播方式的今天,我們也可以多考慮一些漸變的色彩的搭配應用;要是相關衍生商品應用是平面印刷時,漸變的色彩的搭配也可應用;如吉祥物毛絨玩偶的批量制作生產時,要盡量把漸變的色彩搭配取消,充分考慮制作工藝及成本問題。

結束語:

注重應用現代互聯網為基礎傳媒方式,把活潑可愛的吉祥物的設計考慮的更周到,展示的更好,應用的更細致更合理,更有效果,是我們大家共同的期望。

參考文獻

[1] 沈寶龍.動畫造型設計.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2008.01

第3篇

關鍵詞:城市視覺形象;景觀;城市人文;城市色彩  

    1. 城市造型視覺形象 

    1.1 結構。多維結構與組合形態、平面與曲面、轉折與平滑、起伏與平坦,滿足于平視、側視、俯瞰檢測的要求。 

    1.2 空間。由構成城市硬件的城市建筑和城市設施,以及構成城市軟件的人流、物流信息流組成的具有藝術美學價值的人居環境被稱為城市空間。可持續發展理念已經滲入城市科學、生態科學、生命科學等各個領域,是人類面對生存環境的挑戰所選擇一種積極對策。 

    ⑴ 空間景觀的系統結構研究 

    a. 點、線、面的多層次研究。"點"是景觀節點,包括主要標志性建筑、城市廣場、城市重要窗口以及自然景點、制高點等。"線"是景觀視線,包括重要商業街、步行街、濱水路、交通干道等組成的城市街景和景觀走廊。"面"是景觀區片,包括舊城區或者租界區、歷史文物保持區、商業中心區、園林景區等。 

    b. 一維、二維、三維的多方位研究。"一維"是以平面方式研究空間景觀的平面構圖和結構關系。"二維"是關于城市立面形式與剖面結構的研究,反映了街景特色、建筑風格和高度的關系。"三維"是城市空中景觀的模擬研究。 

    c. 城市景觀框架的總體性研究。根據景觀需要制定城市開發控制標準、建筑風格引導準則、景觀視覺走廊保護范圍等。城市空間藝術與建筑藝術等級外觀、宗教時期城市與建筑、工業化與現代建筑、"包豪斯"建筑理論、城市與建筑的功能性等等對當前中國的現代城市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⑵ 立面的研究 

    高開敞的界面圍合方式,在將外部環境引入室內的同時,室內空間也與外界共享。城市立面與夜景照明也從建筑單體立面設計向城市立面設計的層次轉變。 

    2. 城市色彩視覺形象 

    所謂城市色彩,就是指城市公共空間中所有裸露物體外部的色彩視覺總體表現。城市色彩作為城市面貌的一個基本構成要素,反映著一個地區的民族文化,承載著歷史、文化、美學信息,是城市人居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城市色彩總體規劃是確定城市色彩總譜系統以及確定不同特色景觀區域的色彩特色定位。 

    2.1 城市色彩要與自然環境相協調。城市的色彩永遠不能與大自然爭美。這是使城市色彩和諧的捷徑。在城市新區中,如果又沒有特定傳統色彩,其城市主色調應偏中性,而絕不能標新立異。 

    2.2 城市色彩應延續城市歷史文脈。城市色彩一旦由歷史積淀形成,便成為城市文化的載體。不同的國家和城市,因民族信仰、歷史、風土人情的不同而對顏色有不同的偏愛。 

    2.3 城市色彩應與城市自身功能定位相符。有些色彩是城市政治或經濟文化的反映,現代城市形象應用設計中應考慮城市符號視覺形象、城市標志識別系統、城市規則視覺形象、交通規則視覺表現、政府工作規則視覺表現、城市功能劃分視覺表現等相互協調。 

    3. 城市人文視覺形象 

    包括有市民形象、文化形象、政府形象等。城市形象是通過市民形象集中表現出來的,因此,城市形象以市民的綜合素質、精神狀態龍新能力為核心,通過市民的各種參與凸現出來。 

    4. 城市視覺形象設計趨勢 

    4.1 城市形象識別設計 

第4篇

在互聯網產業、移動互聯網產業急速發展的大背景下,傳統的專用字體設計、標志圖形設計已經逐漸從傳統的紙質印刷媒介跳躍到動態視頻交互等新媒介中。視覺傳達設計師們如何在自己所擅長的領域內將專用字體設計執行落地于這一全新產業革命的方方面面,是當下每一位設計師面臨的不可回避的課題。本文就相關內容進行討論,以作者的部分原創案例實例進行相關形式語言研究。

關鍵詞:

字體 視頻媒介 視覺形式

中圖分類號:TS88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0069 (2015)02-0138-02

1 引言

無論是通過閱讀文字亦或是瀏覽圖形圖像,人類獲取信息是進行個體學習、傳承文明的基礎。而這些信息的載體形式卻隨著文明演進、科技發展不停更新。傳統的紙質媒介雖然固有其“觸感”、“質感”等特有的物理媒介形式之價值,但是在近幾年被各色顯示屏幕、便攜移動終端于不同的環境、場合中所取代。

伴隨著物理媒介不斷翻新,圖形圖像所形成的視覺語言也在替代掉一部分文本語言的功能,這一點早已被現代人所接受。但是人們對信息流巨大的訴求,甚至連靜態的圖形圖像有時都顯得視覺傳達能力不足,所以我們當下的生活不僅被海量的靜態文本、圖形、符號、圖像等信息包圍,同時身邊各種尺寸的熒幕里的動態視頻、動圖、短片、欄目等動態視覺信息也充斥著電視熒屏、地鐵、商場等等諸多場合境況,在視頻、動畫、動圖等動態視覺形式語言中,又疊加了文本語言、語音語言、圖形符號等等多重信息流的匯總,最終形成動態視覺信息洪流沖擊人們的感官。

2 專用字體設計從靜態到動態

這一過程是以人類的生活方式隨著科技發展不停劇變演化為基礎的,可以說是不可逆的時代趨勢,我們每個個體雖然可以選擇依據個人喜好的不同媒介獲取信息,但是卻無法阻擋大眾以這一時代背景為前提通過屏幕、移動終端等媒介獲取信息流,哪怕這一獲取信息的方式會導致信息碎片化等負面的個人知識構成情況出現。所以,在這一大背景下,平面設計師、字體設計師、品牌形象設計師、廣告設計師們需要去考慮在新媒介上――動態視頻、影像、動畫等動態視覺形式中去完成傳統紙媒中平面設計、品牌形象設計、字體設計、廣告設計中的視覺形式語言更新與轉換。在這一系列的設計任務中,有一項工作一直都是平面設計師、字體設計師們需要面對的挑戰,即是“專用字體設計”。專用字體設計主要應用但不限于標志中的字體設計,有時一些特定的廣告標語等也需要專用字體設計。所謂“專用字體”的概念相區別對應的是“字庫字體”的概念,專用字體設計往往不像字庫字體設計那樣需要面對涵蓋海量常用漢字字體設計問題、字形適用于長篇大段文字的整體易讀性等問題,它往往解決的是某幾個字或某一段字的個性化字體字形設計訴求的問題,如可口可樂、宜家等品牌的專用字體標志等。

3 動態媒介下專用字體設計形式語言的設計方式

在視頻、影視類動態視頻媒介中,我們需要將傳統的圖形形象處理方式、傳統的字體設計方式與適應動態影像的設計方式相結合。在專用字體設計中所要考慮的問題不僅局限于從傳統書法藝術中沿襲下來的規矩、印刷字體的間架結構筆畫粗細的問題、傳統品牌形象中專用字體的設計手法等等,更要顧及專用字體設計作品在屏幕中、視頻中、影像表達中所遇到的新問題。這些由于承載專用字體媒介的轉換而引發的新問題,總結有如下幾點:

3.1 專用字體形式語言準確表達內容

這是一切專用字體設計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本質即是形式與內容相呼應。在設計前首先是調研工作,從而對設計任務、設計內容能夠準確把握。而在視頻熒幕中出現的專用字體,往往與電視欄目、視頻節目、動畫片頭、影像片頭等有關聯。所以,在考慮使形式與內容相一致的問題時,首先要明確的是這一欄目、節目、動畫、影像本身的性質定位,以其作為客體對象進行設計時,首先要了解該欄目、節目、動畫、影像的目標群體、消費者、客戶的生態狀況。

如下例,該案例為筆者所設計的一檔旅游欄目的作為欄目標志的專用字體形象。在這一案例中,從最初的概念草圖起,客戶方面要求在使用專用字體設計作為欄目標志的同時,要在該標志中同時體現出欄目輕松活躍的特質。通過結合該欄目名稱,提煉出“走”與“看”字作為核心概念,延伸出了眼睛的圖形以及郵戳的圖形結合進入專用字體設計之中。同時字體字形本身并沒有過分夸張,因為要考慮到該標志將作為欄目標志出現在熒幕中,需要高度易讀性,隨即選用了恰當的圓角等線字體,將筆畫進行整理、規整連接,在不損失易讀性的同時,將字形結合進入到背景的郵戳之中,使之與輔助圖形融合恰當。(如圖1)

在提交本方案的第一稿時,客戶方面的反饋既已相當認可,同時客戶也提出了一些要求――希望該標志形態能夠更加立體、具有層次感、質感―這一要求是相當恰當的,作為欄目標志,需要考慮到其在熒幕上的應用效果以及在熒幕中的延展性。于是在此基礎上誕生了如下一稿方案:(如圖2)

在這一版方案中,已全面強化了字體與圖形的質感,甚至加粗了字形,目的是使字體在縮小后,在熒幕的角落里能夠有明確的辨識度。不過郵戳的圖形強化了立體感與質感后,似乎與原始“郵戳”圖形的視覺認知產生了差距,于是繼續進行了如下改進。(如圖3)

在與客戶充分溝通以及反復調整后,最終確定了_上圖這版方案。雖然還是有一些細節不盡如人意,比如客戶所要求的郵戳漂浮于字體上方等,但是總體基本達成了既滿足傳統專用字體設計需求,同時又滿足了作為動態演繹、熒幕顯示中恰當合適的欄目標志的作用。

3.2 專用字體形象與視頻動態演繹的關系

這一問題延續自上一節的內容。專用字體設計在完成了傳統的要求一一形式語言準確表達內容的基礎上,怎樣進一步滿足在熒幕中進行動畫演繹的動態訴求?在本節中作為相關案例舉例的是筆者在2010年完成的一檔欄目《助跑80后》的視覺形象設計。(如圖4)

上圖中的十二幅圖像來自于該設計方案最終呈現的動畫視頻演繹中的截圖。在此次設計任務中,客戶的訴求是需要進行欄目改版,由于這一欄目是面對八零后職場生活的訪談類節目,主要觀眾即是八零后人群,所以改版目標為擺脫以往談話節目嚴肅、枯燥、冰冷的欄目形象,使之符合目標為八零后的觀眾人群定位。基于這一理念,筆者在設計之初便已確定了本次欄目主形象(欄目標志專用字體)的核心設計理念,即是使用八零后觀眾所熟知的來自于他們童年電子娛樂經驗中的“俄羅斯方塊”。以“俄羅斯方塊”的形式構建專用字體。同時將這一理念傳達告知視頻制作合作方,雙方基于這一概念通力創作,合作完成了平面形象以方塊積木構建的專用字體、動態視頻中以方塊積木的從天而降著落搭建所構成的靜態、動態相結合的欄目片頭。所以,在這一案例中,從構思創作專用字體之初,已然構思完畢在平面專用字體設計完成后與動態視頻巧妙結合的問題。(如圖5)

3.3 屏幕顯示成像與專用字體設計特效的形式關聯

在上一案例中,通過《助跑80后》這一欄目形象構思的方案與最終動態視頻結果的展示,闡述了在實際設計案例中筆者對于專用字體形態設計與視頻動態演繹之間關聯性的處理,在本節中,仍然以這個欄目的主形象設計為例,闡述屏幕顯示成像與專用字體設計的特效、后期、細節處理之間的形式語言關聯問題。

前文已講述了在該設計案例中對于基本概念創意構思的思考,那么在確定了使用“俄羅斯方塊”的基本視覺語言后,如何處理具體的字形、專用字體設計、后期特效、細節便成為了在設計執行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上圖為原始字形設定,固于最初的方塊點陣的概念無法跳脫,所以只能設計出簡單并且缺乏個性的像素字字形。(如圖6)

在決定將空間感、速度感、體量感融入字形后,字形的骨骼結構立刻有了質的變化。同時保存了原有的關于方塊點陣的結構考慮。(如圖7)

在上圖中,通過增加空間感、體量感以及初步的細節效果后,形成了符合欄目訴求、客戶認可的初步方案。(如圖8)

在上圖中,嘗試使用不同形態、質感的輔助圖形,進行視覺實驗。(如圖9)

將數字“80”的字形夸張變化,使之成為整個專用字體字形的視覺聚焦點。同時豐富了質感與效果細節。(如圖10)

這是這個設計方案平面展示時的最終方案。

在這一案例中,考慮的主要問題并不局限于字體字形的骨骼結構、字體氣質、字形間架結構這些作為傳統專用字體設計的要素,同時需要考慮最終的后期效果、細節、質感、體量感、空間感怎樣在視頻動態演繹中與整個視頻片頭動畫的契合、對應。

第5篇

關鍵詞:交通指揮中心 標志性建筑 現代技術

Abstract: In the schematic design of Xian Traffic Control Center, the modern function should be firstly provided. By combination of the functional elements,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 and the landmark can be obtained on the building elevation.

Keywords: Traffic control center landmark modern technology

中圖分類號:Tu24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4-8537(2002)06-0022-03

近年來,西安的城市交通事業得到飛速發展,廣大交通干警企盼有一座與其發展相適應的交通指揮樓,成為西安市的交通形象窗口和標志性建筑,展示交警的雄姿。本方案試圖從這方面尋找這個特征形象。

規模及場地位置

西安交通指揮中心大樓是一座現代高科技智能建筑,建筑面積為59 600m2,25層。建筑擬建于西安市西高新技術開發區以東,西斜七路與太白南路交叉路口的西南角。場地為東西長約104m,南北長約235m,呈不規則的“一”字形,地勢平坦,交通便利。從太白南路向西5min可進入西安西高新技術開發區,往東南是西安電子園,西安南郊高校文化區和長安科技園區。該建筑用地24 417.7m2,基地的南面有在建的兩棟高層建筑。因此,西安交通指揮中心大樓的建設場地是地處西安市區現代文化和現代科技的氛圍中,占據著西安高科技發展前沿的重要位置,這為大樓的形象定位提供了依據。

規劃布局及空間組織

該方案設計由25層塔樓和4層裙房組成,總平面布局沿西斜七路和太白南路呈“L”形布置。根據城市規劃的要求,建筑沿太白南路后退20m,沿西斜七路后退10m。在總體布置上重點處理好大樓與城市環境的關系,大樓內部與城市道路的關系。因建筑物退紅線,形成樓前較大的廣場,避免主樓對人行道的壓迫感。對有效疏散人流,創造出良好的外部空間,使建筑空間與市區及行人的聯系形成更高的層次。沿街立面的處理手法主樓與裙房一氣呵成,增加了整體氣勢,可令行人更容易覺察和欣賞設計。大樓的人流主入口面向西斜七路布置,在門前設廣場作地面臨時停車場。沿太白南路設輔助入口(商場入口),因是城市主干道,方便了商業活動。汽車的主入口面向西斜七路,一側可從坡道進入地下車庫,汽車出口在大樓西側的消防通道,通向太白南路,地下車庫出口也在一側,行車路線為順時針流線,與城市交通流向一致,保證快速疏散,暢通車流。

建筑平面設計

⒈功能分區

西安交通指揮中心大樓是一個功能多,體量大的綜合性建筑物。眾多的交警辦公、會議、就餐以及交通指揮上的自控、網絡、通信、廣播、電視監控、衛星定位和直升機空中指揮的快速反應系統,組成了這個龐大的建筑物主題,集中體現了現代交通指揮中的高科技碩果。為了保證將這些功能空間有序的組合,方便每一項功能的獨立使用。在設計中我們將辦公中對公眾市民服務、千人會堂、公共用餐、大屏幕交通指揮中心以及相應的技術層和商業用房等在使用功能上有大空間要求的,集中設在四層裙房,四層頂由于功能要求形成不同層高,處理成圓弧的波形屋蓋。主樓為交警提供交通信息的傳遞、決策、指令、電腦網絡以及衛星通信、直升飛機停機坪等。因停機空間要求將指揮塔和設備層布置在南端,立面用圓弧劃分,使主樓頂部在空間上爭取到一個符合規范要求的直升機停機坪。由于平面結合了功能上在建筑空間的組合,從而派生出獨特的功能形象,它不需要去抽象表述,給人表現為直覺的體驗,自然的流露,是物質與形式的辯證統一。建筑功能同形象的完美結合,使建筑的整體迸發出現代技術的信息。

⒉內部組織

以貫通主樓東北兩個主要入口進行劃分,南側裙房內有對公眾服務的聯合辦公廳、大屏幕交通指揮中心大廳及交警的千人會堂,東側為大樓的主入口,北入口為商用房及支隊辦公入口。建筑功能按垂直方向水平劃分,使其明確、清晰、適用。

⒊各層平面布置

1層:交通指揮中心大堂、接待、聯合辦公廳、商業用房、消控中心、設備用房。

2層:交通管理辦公室、聯合辦公廳、交通展示廳(位于大堂回廊上)、商業用房、大屏幕交通指揮廳及設備控制用房。

3層:辦公室、中小會議室、大屏幕上空。

5~24層:除8層設有8套兩套間的首長辦公室和小會議室外其余為干警及支隊辦公室、配套設備用房。

25層:直升機停機坪(30m×40m)、指揮塔、候機房、值班室、設備機房。

地下1層:交通干警停車庫。

地下2層:平戰結合的六級人防地下車庫。

地下3層:設備層。

立面的形象創意

方案的立面創意,是一種擺脫傳統形式,追求變化的新型建筑。設計依據大樓所處的位置,將立面形式定位在西安科技文化的高制點上。對建筑立面的處理試圖賦予在視覺上的回應,叫人一眼就感覺到西安交通指揮中心大樓有一種獨特的立面標志形象。它不同于普通辦公樓,而是通過現代建筑功能入手,用層層鋼架托起的大樓通信塔,直升飛機停機坪,來作為現代交通指揮中心大樓建筑立面構圖中主要特征符號,組成交通指揮樓的標志,反映現代科技的美感和建筑時代感。立面上圓弧的運用,達到靜中求動來聯想交通中的汽車輪,圓弧與車輪鋸齒紋樣的疊加,高技派手法,線條流暢、飽滿,體現力量與張力,限制與引導,這是交通指揮的動感和交通疏導的比喻,恰當隱喻著在交通指揮實際中所具有的動態和約束。用弧線的放(動),鋸齒形鋼構的收(停),這一動一靜達到動態中均衡。用圓弧、直線作構圖中母題,貫穿到主樓與裙房中,從立面到平面,方圓相濟,重復與重構,使建筑在形態上充分與功能結合與環境結合,表達建筑藝術的個性和城市道路、城市環境的親和關系,形成剛柔的沖突美。西安交通指揮中心大樓的建筑立面方案就是這樣處處表現出瀟灑與不凡,明快與大方。那沖入云霄的發射塔、直升機平臺融入立面中,給人一種耳目一新的震撼感,豐富了立面構圖,傳達出時代的信息,為西安的城市建筑增添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作者單位:機械工業部第十一設計研究院

收稿日期:2001年6月

西安交通指揮中心總平面

二十五層

標準層

八層平面

西安交通指揮中心大樓效果圖

沿太白南路立面

西安交通指揮中心大樓鳥瞰

一層平面

1.指揮中心接待大堂 2.門廳 3.物流廳 4.門衛 5.接待室

第6篇

【關鍵詞】服裝;款式;結構;設計

【中圖分類號】J5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5158(2012)09-0142-01

無論是自然界,還是人類社會無處不在于一個有機的系統之中,這就要求我們以系統的、整體的、綜合的觀點看待事物,服裝也一樣,從設計的萌芽結構的制定,再到縫制加工,進而流動到市場上,被消費者所接納等等,構成一個有機的系統。而有些人經常將服裝款式設計孤立出來,而輕視其他方面,特別是輕視結構設計,這是非常不可取的,實際上結構設計在整體服裝系統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一、服裝設計是造型藝術

無論是注重藝術的舞臺裝,還是注重功能的生活裝,服裝總歸是“人裝”。一方面人們用服裝來抵御自然界的侵襲,保護自己的身體。另一方面人們用服裝來標識類別,展示自我的風采。作為純藝術的服裝,雖只用于欣賞,但其仍要以人著裝為根本。并且無論是作為產品的服裝,還是作為藝術品的服裝,其最終都已具體的物質形態來體現。因此我們可以說,服裝設計是以環境中的認為對象進行的一種造型活動。

二、服裝結構設計是服裝各大要素內部關系的設計

任何造型藝術都是有形、色、質三大要素組成,服裝也不到外。服裝形的設計是關于服裝造型要素問關系的設計。造型要素中點構成面,面構成體,又由體構成服裝部位,各服裝部位又組構成服裝,這正式造型要素層層組構的過程。而色彩的設計是關于服裝的色彩各要素問相互搭配協調的過程。例如:由原色構成問色,由問色組成復色,色彩的花與素、深與淺,對比的強與弱、主與次等。而材料的選擇與搭配也要造型、結構、款式進行,材料的剛與柔、重與輕、吸濕性、彈性等都要根據款式結構而定。

實際上,服裝結構設計存在于整個服裝設計系統中,貫穿于系統的各個層次、各個方面及全面全過程。在對服裝的創造設計設計過程中,要根據實踐,結合對結構的分解和對工藝的研究、操作,不斷地總結歸納色、形、質的運用是否合理、準確、協調。要從總體上把握服裝設計,而非僅僅停留在設計稿中,那樣僅是紙上談兵。

三、款式設計與結構設計的關系

服裝款式設計也稱服裝形象設計或服裝效果設計,是變現服裝外觀效果的工作,是服裝設計的表面部分。在設計的初始,由于靈感的觸發,設計師的頭腦中會有由某一花色或才質的衣料所形成的一定式樣的服裝,甚至于連同著裝人的整體形象。但此時這個形象很虛,要經過反復推敲、修改后才能定稿,并以效果圖的形式記錄下來。此時只能定出服裝造型、色彩、材料與工藝的表面的大效果,而設計的具體實現以及設計的合理性、科學性要到結構設計中去驗證。

有了結構設計才使款式設計的方案得以實現。款式設計把握服裝的宏觀效果,而結構設計把握服裝的具體關系。前者是從宏觀上把握服裝總體,后者是從具體著手兌現服裝總體。總體的把握要從款式設計做起,而總體的落實要依靠結構的落實。款式是服裝的生命,結構是關鍵,兩者不可偏廢。

四、服裝設計的特殊性決定了結構的重要性

服裝產生的全過程經歷了兩次形態的改變。即從立體到平面,再從平面到立體。第一次立體是設計師頭腦中形成的形象。這種形象一般通過效果圖表現出來。但是制造服裝的材料(衣料)是平面的,決定了無論是在頭腦中還是在人體或模特兒上進行的設計,必須要變成平面的衣片,或是服裝結構圖,這就是第一次“立轉平”是服裝結構設計具體到數據時的需要,服裝結構設計從服裝的形象思維中過渡而來,落實到具體的衣片上,大多都必須在平面上進行衣片結構設計,以確定衣片的形狀及各部位尺寸大小等。服裝結構設計的“立轉平”,可以將服裝立體的三維造型轉化為平面形態的二維圖形來繪制,簡化了結構圖的繪制難度。

服裝結構設計的“立轉平”是服裝設計的科學性與技術性的體現。這一轉化過程,充分體現了服裝設計藝術與其它類藝術的不同之處。服裝設計不同與繪畫僅是在平面上進行操作,也不同于雕塑,只要塑造出一藝術形象,以供欣賞,服裝必須要回到人體上去加以檢驗,這就要準確把握立體和平面問的相互轉變。

五、服裝設計是一個反復“打磨”的過程

第7篇

【關鍵詞】 傳統吉祥圖案;平面設計;傳統文化

中國傳統吉祥圖案蘊涵于中國各個民族博大精深而豐富的民間藝術當中,它是由民族文化、民族藝術與民族傳統幾千年來沉淀的結晶,是我們勞動人民的創造和智慧。中國傳統吉傳圖案蘊藏著華夏民族遠久的文化習俗與審美觀念,是古代勞動人民對生活充滿幸福,專為營造吉祥如意而創造的造型設計。大量留存至今的造型藝術品,大部分都是中國傳統吉祥文化思想的形象,它與生活密切聯系,并隨著我們的衣食住行,在精神和物質文明上互相融合在一起。

一、中國傳統吉祥圖案的發展歷程

中華千百年來,中國傳統吉祥圖案生命力鮮活頑強,與我們民族文化結構、文化淵源以及文化表達方式有著密切關系。例如在漢代裝飾品的圖案里,就已經出現了吉祥漢字[1]。唐盛時期,已創造出如唐草紋和寶相花等含有吉祥之意的新紋樣。到宋元時代,吉祥紋樣受其佛教、道教等宗教的影響,題材廣泛多彩,表現手法眾多。明朝時期,由于商品經濟不斷發展和市民意識的提高,傳統的吉祥思想已轉變成比較世俗化的吉祥思想。清代集歷代吉祥圖案之所用,發揮到極致,并且把吉祥圖案廣泛應用于紡織品、裝飾品以及建筑彩畫等各個方面。

二、中國傳統吉祥圖案在平面設計的應用

中國傳統吉祥圖案在平面設計上的應用的案例有很多。運用傳統吉祥圖案設計的包裝作品也不在少數,尤其是在部分特色商品和老字號商品的外表包裝上,通常用作為主體圖案或者是圖標圖案。例如龍鳳圖案,最具有代表特色。大家所知,龍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所想象出來的一種靈異神獸,根據《說文》里記載:龍不但具有變幻莫測的神彩,而且還具有興云降雨、潤灑萬物的吉祥意義。上古以來,龍就以多種象征含義集于一身:吉祥、喜慶、剛猛、尊貴等等。奴隸社會時起統治者就已經在器皿上運用龍圖案以及其字體紋樣,以表現出其神秘和威嚴[2]。此時,龍的圖案由圖騰漸漸轉向了政治色彩。等到了封建社會的中后期,龍鳳傳統吉祥圖案廣泛運用皇室宮廷,它們氣勢龐大恢弘、神采威武,成為等級制度統治的倫理標志。同時在民間,龍能興云降雨、帶來豐收,是吉祥的象征。龍鳳等圖案都是在我國的傳統吉祥圖案中勞動人民喜聞樂見的圖案,龍的文化意義是我們中華民族偉大的象征。如今在包裝設計當中應用龍紋樣的案例有狠多,舉個例子:玉徑龍溪白酒。其酒外包裝袋,以青龍的圖案作為背景,再結合其文字上下的龍文化和二方連續的龍紋配飾,很好的揭示出了此酒的文化內涵和底蘊。又例如,將烏龍酒的包裝盒展開看到,在四個角上面,均勻分布著朱雀、玄武、青龍、白虎等四神獸,又將青銅器中的獸面形象用作為二方連續的邊沿裝飾圖案,再配合上與其相搭配的書法體[3],使這款白酒包裝充滿著濃郁的民族底蘊和風情。

中國傳統吉祥圖案在現代標志的設計當中的應用例子也有許多。所謂吉祥物是如佛教中的寶傘、寶瓶、法螺、盤長等等含有吉祥之意,如中國結,又意為“吉祥結”則帶有團圓美滿吉祥幸福快樂等祈求內涵,在我們民間得到廣泛應用。中國聯通成功運用了方勝盤長的圖案作為公司標志的相關設計中,以寓意著事業無窮盡發展。將中國傳統吉祥圖案融入到標志的設計當中,不僅使我國文化得到延續發展,而且也極大的推動了本土文化在世界文化信息方面的參與和交流,對提升我國的國際形象地位也有重要意義。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標志是最具有代表性質的。從開始申辦奧運會時期所設計的會徽,再到申辦成功后正式的會徽,都無一充分體現了中國特色,從而受到全世界的好評。會徽是由奧林匹克五環色構成的,形狀像似中國民間工藝品中的“中國結”,另外又看似一個正在打太極拳的人的形狀。“中國結”意味著如意和吉祥,也體現出我們中國人心與心相連、團結抱在一起的精神;福娃作為北京奧運會的吉祥物,其靈感和色彩主要來源于奧運五環、來源于中國的大好河山,來源于人們所喜歡的動物形象。福娃向全世界的孩子們傳遞和平友誼、積極向上的精神以及人類與自然和諧相處發展美好的愿望。福娃是五個娃娃,其造型融入了魚、燕子、熊貓、藏羚羊和奧林匹克圣火等形象元素[4]。當您連音讀出五個娃娃的名字時,您會感覺到北京對全世界發出的盛情邀請:“北京歡迎您”。這些娃娃的頭飾及原型都蘊含著其和大海、樹木、火種、天空以及大地的聯系,這些形象設計采用了我國的傳統藝術,向世界各國人面展示了我國璀璨的文化。

結語

中國傳統吉祥圖案從產生到不斷發展壯大,都受到了民族文化、民俗風情以及民族崇拜等重大的影響,中國傳統吉祥圖案以結合自身的特點和飽含千百年來頑強的活力在世界藝術當中開拓了一個嶄新的天地,將引發現代人們發揚傳統民族文化更多的思考。中國傳統吉祥圖案是我國傳統文化一筆無比寶貴的財富,它將吉祥如意等元素融入到現代的平面設計當中,給我們的現代平面設計帶來更多的社會性和文化性。

參考文獻

[1]王筠.說文六書相兼說研究[M].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10.

[2]胡飛.中國傳統設計思維方式探索[M].北京:中國建筑輕工出版社,2009.

[3]孫曉鈴.談設計專業的傳統圖案學習[J].裝飾,2010,10(10A)58-59

[4]杭間,何潔,靳埭強.歲寒三友一中國傳統圖形與現代視覺設計[M].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2009:175-178

第8篇

呆萌的外表,大膽出位的演出,無底線的表情包,熊本熊已經成功躋身為超級巨星火爆全球!隨著熊本熊的迅速走紅,其家鄉熊本縣也從一個旅游業并不發達的農業省,華麗變身為知名旅游勝地,每年吸引大量海內外游客前往旅游。自2011年以來,熊本熊這個官方吉祥物已經為日本熊本縣帶來了數十億美元的經濟效益。

人氣偶像的誕生竟是為了省錢

最初,熊本熊只是個宣傳案,為了迎接九州新干線通車和增加熊本縣的人氣。新干線是日本人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之一,而九州新干線的終點站是名聲在外的美麗小城鹿兒島,農業縣熊本只是個不起眼的途經站。新干線通車,對地理位置有些尷尬的熊本縣的意義可能超出了人們的想象,熊本品牌推進課的德永法衛說,他們對這件事的定位是“百年一次的機會”。

“我們沒有錢,這里年輕人很少,也沒什么拿得出手的就業機會,地方經濟正處于逆境中。”熊本縣知事蒲島郁夫如是說(知事一職相當于中國的省長或直轄市市長)。像所有力求開發當地的知事一樣,蒲島郁夫也想把關西的居民叫到熊本觀光。“如果新干線的最終站是熊本,沒有人會想要做這個企劃。然而最后一站是鹿兒島,熊本可能只是個途經站。”他說,“打造一個熊本熊這樣的吉祥物,比修路什么的要便宜多了。”

精心設計的丑萌形象呆萌個性

東京慶應義塾大學對全球2000多個吉祥物進行的形象研究表明,管形身材、短小四肢、中性面部表情,以及給人柔軟觸覺的形象設計是成功的吉祥物所共有的特性,最受人們歡迎。而這四條特征,熊本熊都擁有!

在熊本熊設計之初,設計師就非常注意與消費者的親近感。別看熊本熊黑乎乎的兩坨腮紅,樣子貌似很普通,但是實際上卻是經過設計師水野學反復修改才真正與大眾見面。熊本熊kumamon的紅臉頰,有的說是源于熊本縣盛產紅色的番茄和馬肉,不過其實設計師給它設計兩坨腮紅,是為了增加熊本熊kumamon與消費者的親近感:皮卡丘、賣萌的多啦A夢、面包超人這些人氣卡通形象都有紅臉頰,所以設計師也給熊本熊安上了標志性的紅臉頰。

不僅僅是平面形象設計,熊本熊的動作行為同樣也是經過設計的。它的每次揮手、每個動作也都在計劃內,其中包括最知名的“捂嘴”動作,它被證明會令人感到可愛。而經常使用的抬腳動作則來自另一個卡通前輩米老鼠。

為了吸引大眾對熊本熊的關注,這只熊的一切出行、舉動、造型、事件都被像明星一樣精心規劃著。熊本熊沒事兒就到處溜達,是個路癡,還有健忘癥。有一次,被指派發放名片的熊本熊,被大阪的美食迷住,放下發名片任務,失蹤了!為此,熊本縣知事蒲島郁夫召開了一場緊急記者會,他號召目擊者尋找熊本熊,并勸它和提醒它回來完成任務,并通過Twitter提供線索信息。事實上,這是熊本縣政府導演的一出意在促進宣傳效果的“虛擬危機”。尋找熊本熊的全民活動,激發了整座城市的好奇心與尋找動力,“這到底是在演哪出戲?”很多市民這樣想。一時間,大阪街頭每個人的眼睛都在留意著有沒有一只熊出現。最終在一輪全民全城大搜索中,熊本熊回來繼續完成了發放名片任務。

2013年熊本熊又迷糊地把腮紅丟了,于是熊本縣政府又開展了一次大獲成功的“虛擬危機事件”――“腮紅丟失尋找大作戰”。政府充分利用熊本熊的可愛元素――腮紅的丟失,引起粉絲的熱議,由此在官網上播放的短片里,將腮紅演繹為熊本縣的代表顏色,并指向熊本縣所有紅色的農產品宣傳,由此大獲成功,并一舉奪得2014年世界公關計劃50佳。

熊本熊還參加過明星挑戰冰桶大賽,在超市里做過收銀員,與名模走過秀,與其他吉祥物爭寵而大打出手……蠢萌的個性和呆萌的形象在人們的心里逐漸豐滿起來,男女老少無不喜愛這個可愛的胖熊。每當“熊本熊”出現在公眾視野中,總能吸引數以百計的粉絲拍照,日本天皇和皇后也被它的魅力俘虜。

免費的熊本熊商標許可

熊本熊的商標是免費許可的。只要通過審核,證明有助于熊本熊的宣傳,機構或商家就可以使用熊本熊的形象。也就是說任何人都可以不付一分錢使用熊本熊的形象,生產販賣各種類型的周邊產品,即使這個周邊和熊本縣扯不上任何關系,因此,熊本熊的形象頻繁出現在公益活動、文化演出和各類商品上。

熊本熊不僅參與眾多電視臺綜藝節目錄制,參與排演影視劇,廣告,還與其他地域的知名吉祥物共同出席節慶活動,包括在中國上海和大連等地的活動,以和其他吉祥物的人氣進行捆綁,呈現人氣加成效益。在2013年,他成功登上了相當于日本春晚的紅白歌合戰舞臺。

商標免費許可給公眾看似是降低了商標價值,但其實極大地快速推廣了熊本熊以及熊本縣的知名度。這只抹了腮紅的黑熊已經紅遍全日本,打造了縣域品牌化的典范。吉祥物“熊本熊”的形象在日本四處可見,從糕點到鑰匙圈,從飛機到錢包,從餐廳到酒店……都有它的蹤影。甚至還有車商特制熊本熊樣的機車,讓粉絲大為滿足。熊本縣突發奇想的卡通行銷創意,讓熊本縣相關產品持續發燒,其中也有不少適合家庭日常使用的流行小物,如包包、手機套、襪子、便當袋等。日本各大飯店也爭相推出熊本熊客房,以滿足粉絲們的期望。

來自日本銀行的數據顯示,熊本熊在誕生后的短短兩年多時間就給當地帶來了超過1200億日元(約68億元人民幣)的經濟效益。

帶編制的公務員

熊本熊可不僅僅是一只賣萌耍呆的吉祥物哦,他還是一個正兒八經的日本公務員呢。作為日本史上第一個吉祥物公務員,熊本熊的頭銜是熊本縣的營業部部長(僅次于熊本縣知事、副知事的第三重要的職位,與熊本縣宣傳部長齊列)兼幸福部長。它的使命就是做旅游觀光大使,給大家介紹當地特產美食,讓大家感受到和它在一起的時光是幸福的,有各種小驚喜、小確幸。

作為公務員的他,更是積極地參加各項活動,留下了很多呆萌的經典瞬間。比如笨手笨腳的體態,跳繩總是纏在耳朵上;下車都會直挺挺摔地。做菜差點燒了廚房,打年糕連手套都打進去,騎小摩托倒是威武如“風一般的男子”。

看到漂亮女生他也會色迷迷的,會撩裙子。因為情人節吃太多巧克力,導致體重和體脂肪都沒降下來,熊本熊還從營業部長降格成營業部長。

第9篇

【關鍵詞】肌理;包裝設計;視覺;觸覺

緒 論

企業為了生存和發展提高包裝設計的水平無疑成了吸引消費者眼球的必要手段,為適應人們的審美需要,包裝設計不能只從視覺的角度來傳達商品信息,為增強包裝設計的藝術表現力拓展空間。肌理作為包裝設計的主要形態要素之一,對其準確合理的運用不僅為商品注入了某種文化或格調,使消費者產生興趣,而且在豐富視覺基礎的一瞬間升華了信息的傳遞,抓住顧客的注意力,使其在琳瑯滿目的商品中脫穎而出。本文的論題是關于肌理表現形式在包裝設計中的運用的相關手法和原則的探討。

1、肌理概述

1.1 肌理的定義。在我們生活的大千世界中, 肌理幾乎隨處可見, 可以說它是大自然中一種原生態的紋理現象,肌理是從原始的生態紋理中的精華所在, 是人們通過凝煉, 升華而創造出的典型抽象圖形。自然界中的任何一個物體表面都具有因其特殊構造而形成的表面特征,我們稱之為肌理或質感。肌理即指物質內在質地構造的外在反應,也是形象的表面質感。肌理的視覺表現形式十分豐富,一般可以從構成,光感,觸感和形態特征四個方面來進行組織。

1.2 肌理的功能與作用。肌理在包裝設計中的作用不是獨立存在的,在包裝設計中屬于細節上的處理,其作用主要利用材料本身的肌理美增強包裝的立體感,豐富視覺表情;為考慮某些特殊原因和一些顧客需求,設計的合理性并不一定要用視覺去完善,觸覺也是體現設計功能合理性以及表達企業商家對顧客們的人文關懷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在包裝設計中,例如蓋子,旋鈕的包裝上就利用肌理的觸覺功能傳達情報意義。

2、肌理的主要類型

2.1 材料肌理。隨著社會的發展,包裝材料上也有了很大的發展變化。材料肌理的應用與設計幾乎與色彩同樣重要,恰當的材料肌理設計可以提升整個設計的品質,賦予材料特定的心理感受。包裝設計中常用的材料肌理主要有自然材料肌理、人造材料肌理、模擬肌理。自然肌理即材料天然形成紋理形態,如樹木的年輪,山川的紋理等,給人以樸實的自然美感。人為肌理則是人們有目的用技術性和藝術性加工方法對材料表面進行處理,使其具有材料自身原本并沒有的肌理特征。而從感官上來說肌理可分為視覺肌理和觸覺肌理。視覺肌理是對物體表面所呈現出來的特征一種認識,觸覺肌理是用手或皮膚在觸摸物體時的所形成的觸覺感受。肌理的表現形式是十分豐富的,選擇不同的材料,工具和表現技法都可出現意想不到的肌理效果。在現代社會中,材料的綜合處理會給包裝設計創意帶來很大的發揮空間,人造材料肌理,模擬自然材料肌理是肌理處理的一個主要發展趨勢,在包裝設計中加入肌理效果,可以使最終的設計更具創意魅力。

2.2 造型肌理。造型是指包裝的立體造型,如液體的瓶罐筒、裝固體的各種紙盒等。在造型上,就是“一定的物質結構所表現出來的表面形式感。”具體到包裝上是由材料表面的凸凹、色彩或條紋的變化而對人產生的不同的視覺和觸覺感受,表現不同形體的質感通過視覺和觸覺所感受到包裝設計表面效果和構造特征。

2.3 平面圖形肌理。“在包裝設計中我們將肌理看做一種色彩或是一種圖形,反過來,將色彩與圖形可以看成是一種肌理。這種轉換的關系也能成立。”我們比較常見的平面圖形肌理包括繪畫藝術肌理,攝影圖片肌理以及由圖案和文字形成的肌理效果。

3、肌理在包裝設計中的運用原則

肌理作為一種包裝的設計元素,在作品中往往會產生一些特殊的形式美,肌理獨特的藝術表現價值是因為設計賦予了它主觀的感情基調,成為人們情感的載體,為此,我們既要看到它的積極作用也不應該在設計中過分追求肌理效果。對它的認識和運用要掌握一個“度”。

3.1 形式美原則。在包裝設計中需要選擇合適的肌理來表現作品,同時,肌理與造型、色彩之間的和諧統一,也就是遵循其形式美的法則。

3.2 信息傳達原則。包裝應該是企業文化、歷史、產品品質特點的外在表現形式的集中體現,不應為了包裝而包裝,肌理運用應準確地表達被包裝產品的品質,向消費者快速地傳遞產品信息及內涵。

3.3 綠色和諧原則。當代包裝設計應從綜合、整體的觀點去看包裝設計,體現人與物在自然中的審美和諧。人們將人的主觀感受看得格外重要,許多設計都為了迎合人們都口味,昂貴奢華。真正一個好的包裝設計應該是遵循綠色和諧的原則,使包裝設計不僅僅是一種設計更是一種綠色理念的宣傳。

3.4 包裝設計中的色彩與肌理。除了肌理之外,色彩是包裝的另一種重要的視覺感知形式,包裝設計中色彩的運用要與產品的性質相符合。顏色肌理是色彩形式語言中的一個重要因素,包裝若采用不同肌理的材料,其色彩的效果更具情趣性。人對色彩與肌理的反應同人的年齡、情緒有關。色彩與肌理是不可分割的一體兩面,兩者相輔相成。只有實現色彩與肌理的統一、協調,才能引起美感,完成包裝的整體設計。

結 論

肌理作為包裝設計的一種基本語言形式,它與包裝材料、結構造型、色彩、圖形、文字相互影響、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創造出各種個性的包裝形象,帶給消費者不同的感受,從而豐富了我們的日常生活。在我們當代包裝設計中,肌理可以表現物體表面豐富多變的特征,給人帶來意想不到的造型效果,人們樂意用好奇心驅使自己在這些抽象的肌理中尋找感情的共鳴,喚起自己的想象補充和再創造。

【參考文獻】

[1]王安霞.包裝形象的視覺設計[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6:3-12.

[2]陳望衡.科技美學原理[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2:10-18.

[3]朱國勤 吳飛編著.包裝設計[M].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02:4-9.

[4]建筑形態與構成編審委員會組織編寫.建筑形態與構成[M].上海: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8:5-10.

[5]肖著強,詹云.包裝設計中的肌理構成[J].包裝工程,2006(5):12-14.

[6]戴云婷.材料與空間展示:從三大構成到四維創意[M].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05:4-6.

[7]章利國.現代設計美學[M].河南美術出版社,1999:35-36.?

[8]王受之.世界平面設計史[M].中國青年出版社,2002:2-5.?

[9]李硯祖,蘆影.平面設計藝術[M].中國人民出版社,2005:20-25.?

[10]靳埭強.中國傳統圖形與現代設計[M].山東畫報出版社,2005:3-6.

[11]王子源.包裝色彩[M].江西美術出版社,2002:1-2.

第10篇

【關鍵詞】工業園區 辦公樓建筑形象塑造策略

中圖分類號:F239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伴隨著我國近年來經濟的高速發展,作為發展支撐的工業在其產業深度及廣度上產生了前所未有的蓬勃發展,對相應的工程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標準。工業企業園區辦公樓由以往的單一功能性、附屬性的配套建筑,開始向功能復合化,企業精神文化表達形象化的公共建筑轉變。園區辦公樓作為辦公建筑的細分類型,在建筑設計上相對普通混合型城市辦公樓,對其功能及形象都有更明確及獨特的指向性,對建筑創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建筑形象塑造的要點

1、建筑形象塑造與建筑空間塑造結合

穿行建筑空間增加的時間維度會對建筑形象的獨特性起到強化作用,否則脫離了空間的塑造將削弱建筑形象的感染力及豐滿度。

2、建筑形象塑造與建筑物理環境結合。

順應及改造外部自然及微氣候條件、構建內部舒適高效的辦公物理環境是建筑形象的基礎導向元素。

3、建筑形象塑造與建筑新材料、新技術結合。

建筑形象的創新推動了建筑材料發展與技術更新,而建筑新材料、新技術的運用反過來能豐富建筑形象的類型。

項目背景

某項目位于川西高原,屬溫和氣候地區,典型亞熱帶高原季風氣候。場地處于安寧河與螺髻山北側余脈瀘山之間,西距安寧河河床約3.0 km。場地整平后為一平臺,標高為1514 m。現場地平坦開闊。地處亞熱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具有冬暖夏涼四季分明和日照充足、年溫差大、旱、雨季分明,旱季多南風的特點(區內年平均風速1.9m/s,旱季平均風速7.1 m/s,瞬時最大風速為31.6 m/s)。場區交通方便,平臺下有省級道高速公路,成昆鐵路緊鄰場地,地方火車站距場區僅1 km。該項目作為某工業企業新建廠區的主要辦公及管控中心,從功能及建設位置,對外展示視點看都是整個廠區建設的重點所在。除要求具備完善的功能外,建設方對體現企業形象特點及文化理念的建筑形象塑造高度重視。

建筑設計總體特點

1、綜合布局

工程設計將功能需求、地方文脈、舒適空間塑造等要求融為一體,對外結合規劃道路、外部景觀、交通線路,對內結合日照、衛生間距、風向、景觀等要素采用P型開放庭院的建筑規劃布局,塑造中心景觀廣場及視覺軸線串聯的各個平臺空間。

2、結構安全

該地區有九度抗震設防要求,本工程建筑采用型鋼混凝土剪力墻——框剪局部配以減震阻尼器的框筒建筑結構形式。建筑體形復雜部位根據功能與結構要求采用主體與輔助功能房脫開,配合立面形成特有堅實大氣的外部造型。

總平面設計

1、布局

充裕的建設基地條件考慮兩個設計出發點:足夠強度的建筑形象與適宜的土地利用效率,兩者要求結合基地的大尺度形成設計的兩個對立面。設計最終采用豎向主樓與水平院落相結合,北部后區預留兼綠化的方式作為解答。方案強調與整個廠區山勢的結合,主樓立于用地東北側山地的盡端與入口廣場中心庭院構成一個完整的轉折序列,順應山勢形成階梯狀的迭起,主樓立于一側,隨著游覽視點的移動,建筑形態富于變化,更具親和力。副樓分列在東側及北部,空間節奏有張有弛,形態活潑而不失氣度。建筑功能空間模塊化,各模塊相對獨立而又相互聯系,以辦公模塊為核心往兩邊水平發展,展現企業視野開闊的空間形象。調度中心模塊和會議休閑模塊間隔較遠,以庭院及室外平臺廣場間接聯系,相互影響較小,確保功能分區明確。

2、功能空間配置

建筑布局以1棟l6層高層辦公樓為主,采用P型開放庭院的建筑規劃布局在周邊布置了功能輔樓,提供完善辦公配套同時樹立新穎現代的地標建筑形象。各部分形體與高度的變化豐富了城市天際輪廓線,使建筑群體空間富于靈動性。綜合樓高層主樓布置在用地東側中部,充分利用地東側挖方區有利地質條件并避開地區風季南北主導風向,弱化廠區及鐵路轉運煙塵及噪聲的干擾,獲得對外良好景觀視線,滿足辦公建筑主體與廠區的過渡與緩沖聯系需求:同時建筑主體正對園區外部主要交通,有利對外展示建筑形象樹立企業形象。管控及業務樓位于高層辦公樓南端,方便與廠區聯系,加大圍合縱深強化建筑群體的宏大氣勢。配套輔樓位于高層辦公樓北側向西向延展完成空間圍合同時與辦公部分相對獨立減少不必要的干擾。前區廣場與廠區形成過渡緩沖,后區綠化場地兼作未來發展用地。

3、景觀綠化及視線設計

(1)中央生態綠化廣場。本工程建設用地中部規劃了一個面積達上萬平方米的縱深型中央生態綠化廣場。該區域采取高低平臺結合,開放與圍合結合并結合企業文化塑造舒適獨特的辦公氛圍。

(2)周邊園林綠化及綠蔭停車帶。本工程圍合綜合樓周邊部分設計為綠蔭停車帶及成片的園林綠化,停車位用地設計為植草磚鋪地,平均每個車位栽種一棵胸徑≥10 cm的喬木。根據區內建筑圍合形態形成的數個集中綠化區配置不同主題及形態的綠化景觀,形成差異化的可識別空間。

(3)基地周邊的環境優美視野開闊,主樓立足于基地東面,居高臨下,廠區周邊的景色一覽無余,視線正對基地入口方向的綠化坡地,頂部設晾望廊則可俯瞰整個廠區外部大環境,在視點和景觀感受方面具有相當的優勢。

4、交通組織與機動車車位設計

區內3級交通滿足機動車行,緊急消防,運輸,漫步等流線要求。本設計采用“人車分流”方式進行交通組織設計。綜合樓設置環形機動車道路交通,設計寬度6.0 m,兼作消防車道;在南側兩端設出入口與廠區主要道路相接,南側中部設計為人行出入口)通過廣場與綜合樓相接。日常機動車停放流線沿環形機動車道外側及建筑內部車庫考慮,車庫設出入口通達綜合樓各部分,中心生態綠化景觀平臺及庭院不受機動車流干擾。各側均設人行出入口,通過景觀步道的設計與生態綠化景觀區一起形成一個完整的步行交通系統。需要時機動車可沿坡道上達車庫屋面平臺滿足特殊需求。

五、建筑外觀形象設計

東西向的主樓充分利用其帶來的強烈光影關系的益處同時也受到視線眩光及夏季能耗高等弊端的影響。設計方考慮采用“兩層皮”的外墻構造方式,即現代智控的翼狀金屬百葉遮陽系統“外皮”與中空Low-E玻璃幕“內皮”結合的方式進行主樓西側護構造設計,對直射超額日照進行遮擋降低建筑能耗并保證適度的內部光線及視野。雙層護系統間設置金屬格柵通風檢修廊,滿足系統清潔與維護同時利用熱力學效應產生的空氣流動改善玻璃幕附近的微氣候,降低能耗并提高內部環境的舒適度。現代簡潔的外觀,翼狀金屬百葉遮陽系統,玻璃幕,檢修廊的精確工業品屬性,配以局部穩重的石材幕墻及金屬幕墻充分體現精準大氣的現代工業企業文化氣質,塑造出獨特、高檔、現代的工業園區辦公建筑的公共建筑形象,使建筑形象設計的三結合策略在本項目得到了充分體現。

總結

伴隨著我國近年來經濟的高速發展,作為發展支撐的工業在其產業深度及廣度上產生了前所未有的蓬勃發展,對相應的工程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標準。而園區辦公樓作為辦公建筑的細分類型,在建筑設計上相對普通混合型城市辦公樓,對其功能及形象都有更明確及獨特的指向性,對建筑創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參考文獻

[1] 李貽傳。 工業園區、工業建筑的規劃與建筑設計體會[J]. 建材與裝飾(中旬刊). 2007(07)

[2] 張剛。 大型住宅小區公共建筑設計探析——以寧鄉碧桂園小區為例[J]. 廣東建材. 2009(08)

[3] 宋海寧,宋曉寧。辦公建筑設計中太陽能的應用[J]. 河南水利與南水北調. 2010(08)

第11篇

關鍵詞:中小型多功能;綜合樓建筑;總平面;功能組合;防火

中圖分類號:TU2文獻標識碼: A

一、工業園區中小型多功能綜合樓建筑的特點

工業園區一般分為生產區和生活區。生活區選擇靠近廠區大門,臨街,可以方便職工上下班。一般企業工廠項目建設規劃中,在生產車間竣工投產前,綜合樓也應該建成并投入使用,為職工培訓、吃住及各部門員工盡快進入角色,盡快上崗做好準備。企業中小型綜合樓一般是企業行政和后勤、工人的聚集地,是企業正常運作的指揮部,是正常生產的后勤保障中心。所以,企業綜合樓建筑設計在整個工廠設計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工業廠區中小型綜合樓建筑具有很多優點:1、節約用地

由于是將企業的行政辦公、宿舍、食堂、洗浴等用房綜合起來建設,把過去獨立的單體建筑有機合并成綜合體,功能緊湊,充分利用了平面和空間,節省建設用地。2、適用方便

由于是將企業的行政辦公、宿舍、食堂、洗浴等用房綜合起來建設,縮短了使用人員到各分區的交通路線,節省時間,聯系方便。3、建筑形象可成為企業形象載體

由于企業綜合樓建筑一般體量較大,可以運用多種設計手法來豐富建筑立面形象,可以把企業文化、企業精神賦予在綜合樓建筑形象當中,達到建立企業形象,并起到廣告作用。

二、中小型多功能綜合樓建筑總平面布置及平面功能組合

(一)場地分析設計中小型多功能綜合樓建筑的平面與空間組合應相對集中、靈活、布置合理。可形成一個帶,占據廠區一角,或布置在廠區的適中部位。宜面向城市干道布置,以利于向社會化轉化;盡可能位于廠區的上風側,并靠近職工住宅區。

1、選擇好綜合樓所在生活區場地出入口

一方面要與城市道路銜接方便,讓企業員工上下班出入便捷;另一方面還要處理好與生產區的連通,或設置圍墻和大門與生產區連通;或者直接通過道路或連廊與生產區連通。

2、要與周邊自然環境有良好對話

要實地踏勘擬建工程場地,對周邊自然環境充分了解,花草樹木、山川河流、水文地質、日照風向等都是綜合樓定位的重要依據。應妥善處理其周圍道路、停車場、廣場、綠化、美化設施的設計和規劃,創造開敞、整潔、美觀、舒適的環境。

3、和諧地處理好與周邊建筑物的關系

要對周邊建筑物有比較充分的了解,使用功能、生產類別、裝飾風格等都要清楚,具體設計時,與周邊建筑或統一風格;或獨樹一幟。

做好新建綜合樓與其他周邊特定環境條件的結合與避讓等。按照規劃要求,道路紅線需要退讓,有綠線、藍線、紫線、高壓線等要求還需避讓。與周邊建筑還需拉開必需的防火間距及衛生視距。

(二)規劃建設場地1、把握好圖(建筑)底(場地)布局關系。布局要合理,不能滿鋪,應預留好停車場、集散廣場、活動場地、雜物院等。2、選擇好地面停車場位置,數量要滿足使用要求;如有地下室,其出入口要選擇好,方便使用,預留出緩沖、回轉空間。3、安排好場地道路。道路要滿足消防要求,要滿足人流和車流需求。4、如用地內有限定條件,如要求保留古樹、水體等,要考慮好間距,合理退讓。

(三)平面功能組合

盡管綜合樓功能復雜,但說到底還是供人使用的。綜合樓可以而且應由機械設備為主體轉向以人為主體。精心設計餐廳、會議室、休息場所、共享空間等的平面構成,可減少人們在密閉空間中的壓抑與煩躁感,消除疲勞,回歸自然和社會,體現以人為本的活動空間。由于綜合樓功能復雜,各種物流、人流容易交叉。處理好它們的關系,是設計成敗的基礎。例如就餐的人流除綜合樓的內部人員外,還有外部人員。而外部人員的引導與就餐完后的快速疏散,在設計中應有很好的組織。

1、辦公區

辦公區的建筑面積,應根據全廠職工總數指標計算。辦公區用房應合理分間,盡量采用靈活隔間,并滿足特殊用房的溫濕度、采光、通風及其他使用功能要求。辦公區用房一般需設置行政部門辦公室、技術部門辦公室、政工部門辦公室及輔助用室(輔助用室指會議室、計算機房、產品展覽室、廣播室、電話總機室及辦公用品庫等)。

2、食堂區

食堂區宜集中或分區集中設置,并服務距離不宜大于500米,并應布置在污染源的上風向。每個食堂的服務人數不宜超過2000人。食堂的建筑面積,應根據全廠職工人數指標計算確定,宜根據需要設置雜物院,寒冷地區應有設置菜窖的場地。餐廳入口不應直接開向有污染的車間。

3、生活區

生活區應與產生有害、有毒物質的車間隔開。應有良好的天然采光和通風。水濕房間應盡量集中布置。生活間宜與車間毗連,聯系方便。

4、廁浴區廁所位置與使用者不宜過遠,一般行走距離不大于50米。廁所的蹲位數應按使用人數進行設計。淋浴室淋浴器應根據全廠職工人數每6~13人設一套,嚴寒地區取上限,炎熱地區取下限。洗面器宜按4~6套淋浴器配置一具確定。浴室的建筑面積,宜按每套淋浴器5平方米計算確定。當附近無廁所時淋浴室內應設廁所。淋浴室應設更衣間,更衣間應與淋浴分開,并設存衣設備,更衣凳。更衣間的設備尺寸應考慮通行使用方便,入浴者和浴后者無污染干擾。

三、中小型多功能綜合樓建筑單體設計

(一)綜合樓的形象設計

各個經濟集團、企業為增強競爭能力,不斷強化企業形象和企業文化,對工業建筑提出越來越高的文化性要求。建筑造型簡潔、輕快、透明,符合現代建筑的特點。設計中應以簡潔明快的立面為主,強調韻律感及現代感,使建筑形體和空間組合具有鮮明的個性,建筑型體造型要流暢簡潔、色彩明快,從而提高企業的形象魅力。

(二)綜合樓的防火防腐蝕設計

工業廠區中的多功能綜合樓不同于單純的辦公樓,內有分析實驗室、變電站、控制室等。因此帶來的防火問題也與單純的辦公樓不同。例如,分析實驗室的生產危險性等級不同,引起整棟綜合樓的生產危險性等級不同。根據防火規范條例規定,各自的疏散距離、樓梯、防火分區及防火間距等也相應改變。再如,變電站的門樘上方一定要設置1m寬的隔火板等。諸如此類問題,需要我們在熟悉廠區環境,熟悉工藝要求,熟悉相關規范的基礎上,認真對待。

由于工業建筑中綜合樓在廠區內,所處的大氣環境不盡相同。尤其在化工區內,要特別注意酸堿對建筑物的腐蝕和影響。在設計中,對于建筑用材一定要慎重選擇。時下流行的鐵藝飾品就不能用于化工區綜合樓。

(三)加強建筑環境建設

建筑環境包括群體布局、空間組織、形體協調、景觀配置、廠區綠化及色彩處理等方面的內容。生產環境的好壞不單純是美觀的問題,而且是提高工效、增強主人翁意識,提高企業管理與形象的深層次問題。

人們在連續單調地工作之后,需要消除疲勞,調整節奏。設計與工作間相連的舒適的餐廳、明亮的中廳和宜人的庭園。重視綠化,設置大面積綠地,創造優美舒適的工作及生活環境,與周邊的城市建設相協調,使之成為城市景觀的一環。

結語

綜上,建筑設計應該有很高的藝術追求,但是更多的要有理性思維,工業廠區中小型多功能綜合樓其功能的復雜性決定了其交通組織、消防甚至荷載等問題的多樣性,只有通過深入的理性思考、合理地分配各種功能,在持續的探索過程中統一完美的形式。

參考文獻

第12篇

關鍵詞:傳統廊亭;景觀設計;應用

1 傳統廊亭的定義、特點、類型及在園林景觀中的作用

檐下的過道及其延伸成獨立的有頂的過道被稱為廊,建造于園林中的稱為園廊。在園林中,廊作為聯系室內外的手段及各個建筑之間的聯系通道,成為園林內游覽路線的組成部分。它既有遮蔭蔽雨、休息、交通聯系的功能,又起組織景觀、分隔空間、增加風景層次的作用,在各國園林中都得到廣泛應用。

在我國園林中廊有木結構、磚石結構、鋼筋混凝土結構、竹結構等,廊頂也有坡頂、平頂和拱頂等。傳統廊的形式和設計手法豐富多樣,其基本類型可以按照不同的性質來劃分,按結構形式可分為:雙面空廊、單面空廊、復廊、雙層廊和單支柱廊五種。按廊的總體造型及其與地形、環境的關系可分為:直廊、曲廊、回廊、抄手廊、爬山廊、疊落廊、水廊、橋廊等.沿墻走廊的屋頂多采用單面坡式,其他廊子的屋面形式多采用兩坡頂。

“亭者,停也。所以停憩游行也。” 亭,是供游人休息和觀景的園林建筑,常與山、水、綠化結合起來組景,作為園林中“點景”的一種手段。亭是我國傳統的園林建筑之一,也是我國古代園林建筑的精華,形態豐富多彩,輕巧靈活,充分體現了我國古代建筑造型的優美特點。亭,有著悠久的歷史,以其獨特、美觀、豐富的造型,增加了園林景致的詩情畫意,豐富了景物的內涵,歷來在園林綠地中被廣泛應用。

2 園林廊亭在景觀設計中的布局及位置選擇

亭在我國園林景觀設計中普遍被應用,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亭的位置選擇靈活多變,幾乎任何景觀設計中都可以設置,但是亭的設置不可以隨意而設,必須要受到一定條件的制約,“宜亭斯亭,宜榭斯榭”――《園冶》,“適宜”就是選擇確定亭位置的首要原則。亭的位置選擇必須要考慮周圍的建筑、植被、人文等園林景觀因素之間的聯系。首先應從總體出發,考慮其主次、疏密、靜動等關系,人流交通等因素,亭不是各自獨立的單體,而是在整體中把每個相互關聯的各個節點,通過視線的組織、園路的規劃設計、相互借對等將單體的亭聯成網絡。其次亭的位置選擇還應該考慮園林的地貌、水體、植被等自然因素,以及當地富有特色的人文因素、周邊的建筑環境等,這些都是確定亭的位置的重要依據。最后,亭的最基本的功能是點景、賞景、供游人休息及服務等。有的亭同時有很多功能,但是更多的是在功能上有所側重,應從其主要的功能出發,確定其位置,達到最佳的“適宜”效果。

素有“西江第一樓”的滕王閣矗立在江西南昌市的城西章江門,廣潤門外的贛江之濱,背臨江而建,江水滔滔、波光凌凌,在岸邊建平

臺,游人頗得親水之趣,鮮明艷麗的色彩將水面染成一片斑斕,水映閣樓,虛實相托,閣的堅固與水的柔美形成強烈的對比,可謂選址的經典之作。

亭在園林景觀設計中常見的布局方式有:(1)散點布局。在園中散點均勻分布置亭,并在必要的地段做疏密處理。(2)規則式軸線布局。常見于古代皇家園林、寺廟園林中。(3)在園林景觀入口區設亭。(4)設置在園林主景位置或者景區核心位置的亭。(5)設置最佳賞景,點景位置上的亭。需做到 “江山無限景,都聚一亭中”的藝術效果。(6)在引導游覽的位置上設置的亭。風景園林的景觀講求力求含蓄、深邃、頓挫有序,忌一覽無余,使游人獲得不同的空間藝術感受。亭可以作為聯系各景觀的手段,在穿插點綴之間將分散、雜亂的景點,聯系成有序的整體。所以在風景園林中,在恰當的位置建亭,既可以引導游覽,又可以豐富景觀,加強景觀的節奏和韻律。

南昌人民公園多處建亭,他們雖然是散點布局于園中,但是又由有組織的視線把它們聯系起來,位置上相互對應,形成視線網絡,作為聯系各景點的手段,控制聯系全園。南昌八一公園亭的位置選擇在湖心,猶如一只巨鱉浮出水面,形象、生動,與周邊現代化的建筑形成強烈的對比,遠處設以園橋,小亭,樹木,形成對景,成為景觀中心。

如果說亭是園林景觀中的“點”的話,那么廊就是園林景觀中的“線”。廊在園林景觀設計中作為聯系室內外建筑的手段,同時也起到組織景觀、分割空間、豐富景觀層次以及休憩觀賞景色的作用。廊的位置選擇要由周圍的建筑來定,將周圍的單體建筑聯系成整體,起到引導游覽的作用。也可以配合園路,構成全園交通,以“線”聯系全園。廊也可以獨立組景,在園林中夠成景觀的中心。還可以作為各種展覽廊。廊的位置選擇很靈活多變,可以在平地、水體、山地分布。

3 園林廊亭的造型及在景觀設計中的應用

我國亭的造型吸收了中國古建筑特有的造型風格及自古以來傳統木結構的營造技藝,遵循古制,形成了固有的造型風格,主要表現在屋頂、亭身、平臺和臺基四個方面。

我國園林景觀設計中對亭的應用其中最重要的指導思想是:因地制宜。此外還需要因景制宜、因意制宜。要與周圍的建筑環境以及園林景觀環境相協調統一,所謂“按基形式,臨機應變而立”。亭的平面形狀在園林景觀設計中的應用也遵循因地制宜,適宜的原則。正方形亭的嚴謹;長方形亭形狀具有通過性及聯系性,很適合作兩岸之間相連接的亭;扇形平面兩邊為曲邊,具有兩條突出的曲線邊,很適合在彎曲的地段及道路的拐角處,以扇形曲面取代生硬的直角拐彎,顯得自然順暢;六角形、八角形、圓形等平面其形狀都具有多邊、多向的性質特點,因此在園林景觀設計中,一般都設置為面向多位的景觀、多向觀景。

屋頂是亭造型的精華,它不但直觀、形象地表現亭與環境的聯系,而且更能表現出亭的形象、性格以及景觀特色。亭頂應用在園林景觀設計非常的重要,千姿百態的屋頂形式,是園林景觀構圖及意境的需要。豐富多彩的園林景致,必須要有各式各樣的屋頂造型來點綴、烘托環境,以加深景觀效果.園林的亭表現出活潑、輕巧、親合,其飛檐翹角的造型體現出園林亭開朗、活潑的個性特點,亭頂的形象設計是傳統亭造型成敗關鍵所在。亭頂在園林景觀中常見及應用的類型有攢尖頂、正脊頂、盔頂、十字脊頂、曲尺頂、組合頂、半屋頂、重檐頂等。每一種類型的頂的形式都會帶來不一樣的景觀效果,如重檐頂,一般體量高大,屋頂輪廓線豐富,有明顯的豎向上升感。在園林景觀設計中常把這類亭設置在較大空間,或者作為園林的主景亭,因其高大的屋頂有利于成為群組亭的主體中心。在園林亭廊組合中,廊的水平線和重檐亭的垂直線條,形成橫豎向對比的構圖,強調了豎向上的高度和體量效果。在景觀設計中橋亭的設置也常用重檐亭,因橋梁的橫向感明顯,特別是高大的橋體其橫向感就更突出,因此在橋體上設重檐亭更為加強其橫豎的體量對比。

園林中的廊由基本單元“間”組成,由“間”的不斷重復連續組成不同長短的廊,可曲可直,蜿蜒不盡,趣味橫生,在景觀設計中起到良好的聯系作用。廊還有通透性,用以聯系建筑,是室內外空間的過度,是半靈、半明、半暗的灰度空間。其身由柱子或者大門洞、漏窗等組成,體態開闊,明朗通透,在景

觀設計中就起到了既圍合空間又分割空間,使空間化大為小,又聯系不斷,這樣既增加了景觀的層次,又使空間連續流動。南昌八一公園的一處亭采用的是重檐頂的設計,建在人工的山石上,下面是湖水,加強了湖岸線的橫向感,形成鮮明的橫豎對比。

廊(游廊)是園林建筑不可或缺的一種類型,尤其是大型的園林中不可缺少,有些園林景觀中因為地盤小或者其他原因所限,也要做成半廊和短廊。《阿房宮賦》中的“廊腰縵回”生動地描寫了廊子的婉轉形象。還有臨水游廊、凌空飛廊、雙面游廊等。廊適于多種園林基址,在其基址選擇上也有很大的適宜性。由于廊的體態輕巧、結構簡單可以按基而立,只要穩固地安下四根柱子,一間簡單的梁柱結構的廊就可以建成了,因此廊的建立幾乎不受到基址的限制。基址為平緩的小坡,可以構成曲折蜿蜒的曲廊;臨水基址可以構成起伏的水廊;基址為山地,廊可以順山地拾級而上,構成爬山廊;基址為有山又有水,廊可以爬山跨水而過,建成雙層廊,更加豐富多彩。還可以根據具體的條件建成圓廊、半圓廊、有特色的觀賞廊以及展覽廊,還可以由廊本身構成獨立、完整的景觀效果。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安市| 黎城县| 巢湖市| 九寨沟县| 台中县| 内乡县| 荔波县| 石景山区| 休宁县| 泗阳县| 龙山县| 尉氏县| 玉溪市| 云龙县| 鱼台县| 万源市| 长顺县| 沙坪坝区| 江达县| 通城县| 神农架林区| 新绛县| 唐海县| 游戏| 吉木萨尔县| 谢通门县| 儋州市| 固始县| 含山县| 涞源县| 苗栗市| 株洲县| 平泉县| 峨眉山市| 景德镇市| 曲阜市| 临西县| 盐池县| 石门县| 多伦县| 米脂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