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移動互聯網

移動互聯網

時間:2023-06-02 10:00:15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移動互聯網,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移動互聯網

第1篇

今年8月,日本軟銀董事長孫正義到中國杭州參加阿里巴巴的網商大會,他第一次出差沒有帶電腦,只帶了一部iPhone 3G手機。所有商務郵件處理、瀏覽新聞、查他所喜歡的棒球隊的成績,都在手機上完成。

“不久的將來,移動互聯網的業務規模比PC互聯網更大?!睂O正義告訴與會的3000名嘉賓。

中國移動互聯網用戶數的高速增長印證著這種預測。根據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2008年上半年,中國2.53億網民中使用手機上網的網民數達到7305萬人,占全部網民數的28.9%。僅2008年上半年,使用手機上網的網民數量就增長了2265萬人。而2008年10月工業和信息化部電信研究院的最新數據顯示,中國手機用戶規??倲颠_到6.16億戶,移動互聯網用戶已達到8450萬人。

然而,中國移動互聯網還處于“黎明前的黑暗”――90.4%的移動互聯網網民為30歲以下人群,購買力不強; 廣大的獨立WAP網站的贏利模式還在苦苦尋覓中;運營商的“霸王條約”若隱若現; 資費過高……青澀的中國移動互聯網,還需要陽光與雨露的眷顧。

浮華背后的“推手”

剛剛參加完日本移動互聯網峰會的優視動景(UCWEB)CEO俞永福非常興奮。2007年底,日本移動互聯網的流量已經是PC互聯網流量的4倍,中國移動互聯網大約比日本晚3年~4年,中國的移動互聯網將在2009年迎來迸發期。

盡管籠罩全球的金融危機令所有的實體經濟寒意陣陣,但移動互聯網從業者的信心并非毫無根據。電信重組、3G牌照即將發放,都是“利好”消息。

“電信重組,有利于三大運營商均衡發展,有利于改變中國移動一家獨大的局面。”一家移動互聯網內容提供商對記者說,運營商的強勢地位,一直是眾多獨立WAP網站頭上的“緊箍咒”,運營商間的競爭,可使獨立WAP網站在與運營商的合作中多一些籌碼。比如在競爭的壓力下,中移動2009年的資費調整就已經出臺,而3G牌照即將發放更是好消息。望穿秋水多年后,中國3G終于迎來了真正應用的時機。3G技術帶來的上網速度的加快以及用戶體驗的提升,必然帶來用戶量更快的攀升。

過去幾年,中國移動互聯網一直在“漫長的黑暗隧道”中快速穿行。1999年,伴隨著PC互聯網的發展,中國移動互聯網開始萌芽; 2002年后,在彩屏、帶寬、GPRS等技術的推動下,中移動伺機架構出WAP模式,2004年WAP網站大規模出現,但在前兩年運營商新規之下,大量的SP紛紛破產或轉型。中國移動互聯網業的各個環節都在探尋適合自己的發展模式。

“中國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取決于三個因素: 終端、網絡和商業模式。”天騰時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CEO馬騰說,自2004年后,手機終端PC化、智能化; 網絡的帶寬不斷提高,速度不斷提高; 2004年SP模式受沖擊后,很多從業者發展“類PC互聯網”的免費模式,這三大要素都促進了中國移動互聯網的發展。

在內外氣候基本都具備的情況下,各種分析機構都對移動互聯網的未來抱以樂觀的態度。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副總裁劉愛力預計,電信運營商來自互聯網的收入將從2006年的2%增長到2012年的20%。易觀國際研究結果顯示: 2011年中國WAP市場規模將達到522億元,從2007年~2011年的WAP市場規模年均復合增長率為44%。

但易觀國際高級分析師鄧中元認為,移動互聯網的發展還處在初期階段。將來,移動互聯網是固網、移動網、互聯網的三網融合。

Access公司中國區副總裁Brenda Jiang則認為,“從重組落定、3G發牌到中國的移動互聯網市場成熟,應該經過三個階段?!钡谝浑A段是從2007年~2010年,帶寬增加和手機屏幕增大,會帶動3G各種應用發展起步; 2010年~2015年為第二個階段,運營商將通過嵌入式軟件為客戶提供更多針對性的服務,基于用戶行為分析,提供更細分的服務; 2015年~2025年是第三階段,即成熟期,將有更豐富、更多樣化的業務和贏利模式出現。

從萌芽到受挫,從SP模式到“類互聯網”模式,中國移動互聯網在3G和電信重組的推力下初現端倪,舞臺已搭好,各種角色開始登場。悄然間,手機制造商、運營商、傳統IT巨頭、互聯網公司等那些原本“井水不犯河水”的企業紛紛開始在移動互聯網的地盤上“跑馬圈地”。然而,誰會笑到最后呢?

各持利劍

今年11月,原My Space中國區總裁羅川正式出任中國移動旗下的卓望互聯公司COO,著力于中國移動的互聯網戰略的實施和執行。電信運營商從互聯網業“挖人”,可見中移動對移動互聯網業務的迫切程度。

無獨有偶,11月28日,中國電信移動業務“天翼”品牌正式,高速上網下載、在線收看電視直播、查詢股市資訊、郵件收發、公文處理以及語音導航……各種與互聯網相關的功能,全部可以在手機上實現。之前,中國聯通也已經開始了類似的互聯網戰略。

從移動運營商對移動互聯網的“渴求”,可看出移動運營商對該市場的野心。

早在2006年下半年,中移動宣布停止與各SP的即時通訊業務合作,隨即開始力推其旗下的“飛信”。截止到2007年底,飛信注冊賬戶達到7326萬,其中活躍用戶有1281萬,現在的注冊用戶數已突破1億大關。中國移動總裁王建宙曾表示,要“以移動飛信業務為載體,構建移動通信與互聯網一體的真實和虛擬相結合社區,創建互聯網新業態。”

而中移動另一互聯網業務“移動夢網”早就對移動音樂、移動搜索、移動IM、移動支付、移動電郵等進行了新的規劃與調整。而全力打造的“139社區”正向“手機SNS”領域邁進,集合短信、彩信、飛信和手機郵箱等功能。

針對運營商大張旗鼓地進軍互聯網,業界是“喜憂參半”。樂觀者認為,這有助于市場做大; 但看空者卻認為,運營商的進場,將把利潤最為豐厚的環節搶去,留給應用層面公司的空間不多。

艾瑞公司資深分析師張燕玲分析說,運營商進軍移動互聯網的優勢是手機用戶資源非常豐富,作為移動互聯網產業中的“管道”角色,必然決定了運營商是未來產業鏈的主導。但運營商新成立的互聯網公司怎么和母公司在資源上達到共享,是考驗內部協調的大問題。而另有分析人士認為,運營商原有的體制、文化也是其發展互聯網業務的大挑戰。

當然,把手伸到移動互聯網業的巨頭不僅僅是電信運營商們?;ヂ摼W巨頭Google今年9月推出了Chrome瀏覽器,10月底發售Android G1手機,推出Android手機開源聯盟,其在移動互聯網上的野心昭然若揭。

而中國另一網絡巨頭騰訊,早已悶頭在移動互聯網上發大財了。根據騰訊2008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騰訊移動及電信增值服務收入達到3.725 億元,占第三季度總收入的18.4%。

覬覷這塊市場的還有傳統的電信設備商,諾基亞早已按捺不住,不僅并購多家互聯網企業和移動增值服務公司,又宣布將Symbian操作平臺開源。目前,諾基亞已經建立了一個名為Ovi的互聯網服務品牌,作為開啟移動互聯網大門的鑰匙。

而另外一家電信設備商巨頭RIM(黑莓)也早就開始在移動商務領域中開拓。根據RIM(黑莓)中國區總經理劉征宇介紹,RIM目前在中國和中移動合作,共同推動移動商務。

當然,還有眾多的新創立的移動互聯網公司,渴望在該領域“一鳴驚人”。國內第一大手機瀏覽器優視動景希望未來成為移動互聯網的“Google”,大頭無線、3G門戶、Yicha搜索、3G泡泡、天下網、當樂等等,各自在門戶、游戲、搜索、手機SNS等領域布局。群雄逐鹿,大象和螞蟻共舞,誰會笑到最后,還是未知數。俞永福認為,今后一兩年內,移動互聯網的產業鏈并不能明確。“因為大家都在找定位?!?/p>

易觀國際分析師鄧中元認為,移動互聯網不再是電信運營商之間的競爭,也不是內容提供商之間的競爭,而是以運營商為核心,圍繞運營商形成的產業鏈之間的競爭。這很可能是電信、移動、新聯通這三大聯盟之間的競爭。

挖掘用戶價值

8450萬的移動互聯網用戶,究竟是怎樣的群體,這些用戶的價值如何評估,是移動互聯網“淘金者”們必須要考慮的問題。

根據艾瑞的《2008年中國手機網民手機上網行為研究報告》顯示,30歲以上的手機用戶占到9.6%,25歲以上占到26.5%,18歲~24歲占到65.5%。高中以上學歷的手機網民占到72.8%。90%以上用戶的年齡在30歲以下,屬于低價值的用戶群。

而且,這些用戶群大部分集中在珠三角和長三角等外來人口積聚地。廣東是手機網民第一大省,該省手機網民占了全國手機網民數的36.7%,其中外來務工人員給這個比例貢獻頗多。艾瑞調研數據顯示,無收入手機網民占到40%,其中學生比例高達90.6%。業內人士認為,外來務工人員和學生是低價值人群,這讓移動互聯網的價值大打折扣。

有人士分析認為,目前移動互聯網手機用戶呈現“兩級分化”的趨勢,一種是非常高端的商務人群,比如外企的高管、經常出差的商務人群等,這些高端用戶用智能手機進行收發郵件、OA辦公等; 另外一種是非常低端的用戶,比如外來務工人員、學生、軍人等。

這些低端的用戶應用最多的是手機上的娛樂和信息搜索業務。根據艾瑞的《2008年中國手機網民手機上網行為研究報告》顯示,2008年手機網民自己安裝的手機軟件中,游戲軟件、瀏覽器、影音播放類軟件分別以55.6%、45.0%和40.4%的比例位居前三。手機網民自己安裝的軟件類別分布比例體現了手機網民的上網需求,從游戲軟件、瀏覽器、影音播放軟件的安裝比例,可以看出目前手機網民對移動互聯網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休閑娛樂和信息搜索上。

針對高端用戶的應用,劉征宇曾經給記者舉了幾個例子。目前黑莓在國內應用最多的是郵件和個人信息管理。比如黑莓手機和電腦共享郵件顯示,某些郵件在手機上被看了,在電腦上會同時顯示“已讀”。同時,黑莓在日程安排管理、內部的OA流程上的應用都非常方便。這些應用非常適合經常開會、出差的管理人員。

而黑莓在北美市場的應用,早已經和行業相結合。比如在快遞行業中,利用黑莓手機,能隨時快速地記錄包裹的傳遞進程。“原先一家快遞公司需要在某個區域布置150臺PC和若干IT維護人員,現在只需要開通黑莓業務,在總部有一臺服務器,就能快速記錄每個包裹到達的地點,讓用戶隨時了解包裹什么時候到。” 劉征宇說。

移動互聯網在行業中的應用,在中國也有跡象。招卓昆是從事移動互聯網業務的資深人士,他告訴記者,目前在海航的飛機中,利用手機終端可以辦理登機手續、選座位等等。

而對于很多介于高端用戶和低端用戶之間的“中產階級”用戶而言,PC互聯網仍然是其主要的上網方式,移動互聯網的大面積推廣,還需要時間。

攀越“大山”

初現端倪的移動互聯網看上去很美、很誘人。但手機資費過高、運營商過于強勢、標準不統一、商業模式缺乏、用戶習慣等問題始終制約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

在采訪中,眾多的移動互聯網從業者都認為,手機資費是限制移動互聯網發展的主要瓶頸。按流量計費方式像個無底洞,手機用戶每月消費幾百、幾千元的上網費用不鮮見,而且用戶并不知道這些費用具體花哪里了?!爱斢脩魮拿吭L問一頁面要花多少錢時,他會經常上嗎?”一位做手機游戲的創業者反問記者。

讓業內興奮的消息是,多年的呼吁,手機資費下調有望在明年有一個明顯的進展。用友移動總經理楊健告訴記者,2009年上網的資費將實實在在地降下來,這對手機上網用戶將是大大的激勵。俞永福認為,當手機上網資費下調到每月50元左右,手機網民將會出現爆炸性增長。

資費問題是利好,但對于運營商未來在產業鏈中的地位這個敏感問題,大家都非常謹慎。之前,有專家直言,當前電信運營商的壟斷地位,某種程度上阻礙了中國移動互聯網的發展。運營商的強勢地位,讓很多獨立的WAP廠商不敢投大力氣開發相關的應用,害怕自己種的“樹”,運營商一聲令下,就拿過去“乘涼”了。

很多業內人士都不諱言移動運營商的主導位置,但他們同時也認為,電信重組給運營商帶來了競爭壓力,運營商也正在調整與上下游的合作關系?!斑\營商實際上也是越來越開放,他們也在探索新的合作模式,而不僅僅是原有的SP模式?!币晃徊辉敢馔嘎缎彰囊苿踊ヂ摼W公司高管說。

第2篇

摘要:文章基于移動互聯網終端類型、主流智能操作系統、人機交互界面及熱點應用等方面的技術進展,分析了當前主要的移動互聯網終端技術。文章認為由于移動互聯網終端在系統硬件技術、人機交互技術、操作系統技術、商業模式和應用開發上的跳躍性發展,將帶動移動互聯網終端以及移動互聯網應用服務市場的高速擴張;云計算概念的出現、應用服務概念的推廣將進一步推動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移動互聯網終端市場亦將呈現繁榮景象。

關鍵詞:移動互聯網;移動終端;人機交互;應用服務

Abstract:In this paper, we discuss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for mobile Internet devices, operating systems,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user interfaces, and applications. Markets for mobile Internet terminals and applications will expanded rapidly in line with innovation in system hardware,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embedded OS architecture, business model, and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As cloud computing emerges and mobile Internet applications are deployed, mobile Internet and terminals will reach their potential.

Key words: mobile Internet; mobile terminals;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applications and services

據工業和信息化部電信研究院出版的《移動互聯網白皮書》[1]定義,移動互聯網的3要素為:移動網絡、移動終端及應用服務,其中移動終端是應用服務的載體。終端的接入類型、硬件系統配置、用戶界面(UI)以及提供給第三方開發者的開放程度,決定了終端給予用戶的服務質量和用戶體驗。

由于能提供更多、更貼合用戶需求的應用,移動互聯網應用商店模式已將之前電信運營商的“封閉花園”[2]模式徹底顛覆,而作為移動互聯網應用的載體和連接渠道,移動互聯網終端扮演著更加重要的角色。本文將就移動互聯網終端的類型、操作系統平臺、人機交互和移動應用幾個方面來分析當前的移動互聯網終端技術。

1 移動互聯網終端的類型

移動互聯網終端是一種能夠連接移動互聯網并搭載應用服務的終端設備,依據需求及市場定位的不同,移動互聯網終端可劃分為功能型移動互聯網終端(簡稱功能型終端)和智能型移動互聯網終端(簡稱智能型終端)。功能型移動終端專注于完成一種或幾種功能,對系統的要求沒有智能型終端那么高,如當前的無線POS機、低端手機和物聯網終端等;智能型終端則搭載了開放的應用編程接口(API),使第三方應用能夠更好地與操作系統及底層硬件整合,性能表現更加出色,常見的智能型終端主要包括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智能手機等。

1.1 功能型終端

功能型終端具有相對固定的功能和較低的運行環境要求。它的軟硬件系統較為簡單,更多地使用嵌入式芯片及嵌入式操作系統,因此其成本、功耗、體積都能得到更精細地控制,也能更多地在多種簡單任務場景下使用。目前在遠程信息錄入、交通管理、工業控制方面都有廣泛應用。根據Cisco公司的預測[3],2016年機器對機器(M2M)間產生的網絡流量將占到移動網絡總流量的4.7%,達到每月508 022 TB。可見功能型終端在未來將有極大的發展空間。

1.2 智能型終端

Cisco公司預測,將來的移動互聯網網絡流量主要由智能手機、筆記本、平板電腦產生。這些移動設備的硬件及操作系統都支持豐富的第三方應用,能夠滿足用戶工作、娛樂、社交等各種需求,它們的主要配置如圖1所示。智能手機及平板電腦主要采用基于精簡指令集(RISC)的ARM架構,在保持性能的同時減少了功耗,電池總量不需太高也能維持長時間地使用;筆記本等高性能電腦則使用基于復雜指令集(CISC)的X86架構,性能優異但是能耗較高,即使使用高容量電池仍然無法維持長時間使用。

(1)智能手機

智能手機從開始只是通信模塊和個人數字助理(PDA)功能的組合,到逐漸能夠支持第三方應用程序,再到目前成為其價值所在的第三方服務應用。智能手機的CPU從100 MHz左右演變為當前的1.5 GHz雙核甚至四核,攝像頭也成為了標配,諾基亞甚至推出了4 100萬象素的智能手機。在過去的10年中智能手機經歷了多種演變:與掌機融合以增加手機游戲體驗、在手機上提供視頻服務等,但是最終由iPhone帶領到了大屏幕、高配置、觸摸屏、支持第三方應用的方向上。未來手機的突破性方向將是豐富的附屬配件及外設、創新的人機交互界面和強大的計算能力。

(2)平板電腦與上網本

平板電腦最初是作為書籍與記事本的替代品,但是由于觸控筆輸入及芯片技術的不成熟,早期平板電腦價格高昂且不易使用。2007年Amazon公司了電子閱讀器——Kindle。Kindle作為書籍的替代品有良好的使用性。當時的Kindle只能算是功能型終端,主要用作電子書閱讀,直到產品kindle fire的出現,才使得Kindle系列終端轉為智能型終端,但是主要功能仍然是電子閱讀和多媒體娛樂。蘋果公司iPad的出現是平板電腦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iPad采用高主頻專用CPU,配合iOS系統,外觀華麗且性能流暢。iPad作為易攜帶的閱讀、娛樂、展示終端,并以蘋果應用商店為平臺,提供了一個全新的商業生態鏈。正因iPad的極大成功,各方均群起效仿,例如三星的Galaxy系列、聯想的樂Pad系列等。

上網本是一種低價、體積小、功能精簡的小型筆記本,但是無論從價格、便攜性、性能表現、功能應用還是外觀設計上,上網本都難以和平板電腦比肩。平板電腦覆蓋了上網本的市場,上網本的前景堪憂,如果沒有突破性的改變,很難再有轉機。

(3)筆記本電腦

筆記本電腦是在具有高性能、大屏幕、快速的鍵盤鼠標輸入、能滿足用戶所有工作娛樂所需的同時兼顧便攜性的一類電腦。未來的筆記本在性能、UI界面上會有更大地變化,續航性、可攜帶性和數據交互速度也將有更明顯地提高,將是用戶第一臺電腦的主要選擇。

2 智能終端操作系統及

應用技術

智能終端操作系統主要有諾基亞公司的Symbian、蘋果公司的iOS、谷歌公司的Android、微軟公司的Windows Phone和RIM公司的黑莓OS。根據StatCounter公司的統計,雖然Symbian系統仍占全球手機市場份額第一,但是在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及新興終端的領域,Symbian將逐步被淘汰,iOS、Android以及Windows Phone將被廣泛采用。

2.1 iOS系統

iOS[4]是蘋果公司系列終端產品的操作系統。它分為輕觸層、媒體層、核心服務層和核心操作系統層。底層為所有應用程序提供基礎服務,高層提供復雜服務和技術。iOS為基于Unix微內核的操作系統,常用的輕觸層的功能采用Object-C語言實現,可以自行管理內存,具有流暢的運行速度。

iOS的優勢在于引入了itunes應用商店模式,使用戶可以自行編寫或定制軟件,同時也可以在應用商店將此軟件推廣而獲得收益。該模式吸引了眾多軟件公司進入應用市場開發軟件,擴大了終端應用的來源,也使用戶有了更多選擇。而后期多平臺系統(iPad、iPhone、iTouch)上購買的應用及多媒體資源能夠進行多次復用,更將使得itunes應用商店體現突出優勢。

iOS的設計理念非常出色。iOS用傻瓜相機的理念設計UI,用戶不需要接觸安裝位置、安全、隱私等問題,而多點觸控技術的使用更是使這些操作都非常簡單,所以極受普通用戶的歡迎。從系統角度看,iOS和硬件契合度高,由于是蘋果公司自主設計的軟硬件,在獲得性能提升的同時也確定了系統的封閉性。對于多媒體資源和應用,只能從應用商店獲得,并且蘋果公司實行較為嚴格的應用審核制度,惡意軟件無法通過安裝方式進入系統,這樣它不僅確定了一個封閉循環的商業模式,也同時在安全性上得到了保證。

2.2 Android系統

Android[5]是谷歌公司的一款基于Linux系統的移動終端操作系統。與iOS的封閉性相反,Android秉承了谷歌自由、開放的風格,鼓勵用戶及軟件開發商自由地裁剪系統和開發應用。這一點讓各個智能終端廠商能夠按照自己的需求對Android進行二次開發,也能夠讓用戶選擇或者開發最適合的操作系統及應用。開放的系統帶來了大量的搭載智能終端及用戶。2011年8月Canalys公司統計數據,Android已占領全球智能手機50%的市場,成為智能手機的最大操作平臺。

由于是開源、開放性的系統,Android在應用市場上沒有采用準入制度,在安全性上有所缺失,無法控制應用可能帶來的入侵。雖然安全性軟件能夠提供一些保障,但Android還是可能隨時面臨病毒的威脅,將成為殺毒軟件和病毒的主要戰場。

Android系統除了底層的Linux內核及函數庫,應用層建立在被劃分為Android Runtime的核心庫和Dalvik虛擬機上,應用程序使用Java開發。Android架構如圖2所示。但是Java的內存自動管理機制會使得Android系統的內存在任意時間釋放,導致了Android應用的不穩定。在Android2.3引入C/C++ NDK之后,這個問題才有所好轉,但是NDK功能上仍不完整,仍需進一步地完善。

2.3 Windows Phone系統

Windows Phone[6]是由微軟公司的操作系統,該操作系統基于Windows CE內核,由硬件層、內核層、系統層和應用層4個部分組成。Windows Phone架構如圖3所示。Windows Phone是一種基于.Net CLR虛擬機的運行應用程序。

Windows Phone明確分開了本地和云端的應用,并分別為兩種不同的應用提供不同的支持。同時,它明確分開了高性能應用及普通應用,并為之提供了兩種不同的開發平臺。Windows Phone同樣采用應用準入制度,在安全性上相對有保證。可以預計,隨著諾基亞的加入,Windows Phone未來的表現也許將會令人耳目一新。

3 人機交互技術

人機交互技術(HCIT)是指通過輸入/輸出設備,實現人與計算機通信的技術,它是計算機用戶界面設計中的一個重要內容。最早的人機交互方式是打孔紙帶,然后有了鍵盤和鼠標,1973年施樂公司(Xerox)的第一臺圖形界面電腦使得讓人與機器的交互更加簡單直觀。

現在的人機交互規則是機器學習人的思維與行為習慣,多點觸屏技術讓機器按照人的習慣進行指令輸入,即使沒有經過訓練的人也能迅速學會使用。語音識別技術能識別人的語言,再加上遠端的云,能讓人僅動動嘴就能完成人機交互。體感識別技術則能夠讓人的身體變為機器可識別的控制器。更多的人機交互技術還在研究開發中,例如增強現實技術、腦波讀取技術等。新型人機交互技術示例如圖4所示。

3.1 觸屏技術

觸屏技術的主要原理是用戶在使用工具碰觸前端的觸摸屏時,所觸摸的位置會被觸摸屏的控制器檢測到,并通過接口送至CPU,從而確定輸入的信息。觸屏技術包括電阻技術觸摸屏、電容技術觸摸屏、紅外線技術觸摸屏、表面聲波(SAW)技術觸摸屏。當前的移動終端主要使用的是電容技術觸摸屏。

世界上的第一款觸控移動終端是蘋果公司的個人數字助理(PDA)——Newton MessagePad,今天在蘋果公司的iOS界面中仍能找到Newton界面的影子。觸屏技術的使用意味著人們不僅只有使用鍵盤這樣一種人機交互方式,還能通過觸屏使用戶以更貼近人體習慣的方式操作終端。

觸屏技術讓大眾接受并倍受追捧是在iPhone后。完全為手指操作而設計的屏幕界面和軟件運作命令給觸屏技術帶來了革命性變化,同時由于移動終端商業模式的改變,各種基于觸摸的新型應用大量出現,又使觸屏技術被更多人所喜愛。

當前的觸屏技術在輸入方式上只有點擊與滑動,反饋方式只有屏幕顯示。其實觸屏技術還有很大的潛力,如觸屏技術的軟件支持及人體工程學的研究,都還有很多工作可做。

3.2 語音處理技術

語音撥號及語音控制其實早就是移動終端的配置之一。它可以通過對移動終端接收的語音信號進行簡單處理。當前典型的語音處理應用是iPhone 4S的Siri,它能夠識別從移動終端收到的語音,并將信息通過網絡發回計算中心進行匹配處理,然后發回移動終端給予用戶相應的反饋。Siri的前身據稱即是五角大樓的能學習組織的認知助手(CALO)[7]項目,目的就是為了探索如何把語音、自然語言理解、視覺、演說、機器學習、制訂計劃、理性思考等全部融合到一個模仿人類的助理中,幫助人們完成不同的事情。通過對自然語言理解的進一步發展,Siri已經從語音識別的領域擴大到了人工智能。Siri在云端對語音識別結果進行機器學習、服務搜索、自然語言處理,再加上與各種各樣的應用API的連接,在未來將形成一個基于語音的智能事務處理平臺。

3.3 體感動作識別技術

2009年微軟公司公布了Xbox360游戲機的外設——Kinect。不需任何控制器,Kinect能捕捉三維空間中玩家的動作,以完成指令輸入。Kinect原理[8]是利用連續光(近紅外線)對測量空間進行光斑編碼,通過感應器讀取已編碼的散射后光線,然后解碼生成一張有深度的3D圖像,再對連續的3D圖像進行解析,濾除干擾噪聲,提取人體模型,記錄人體動作,并通過機器學習理解使用者的肢體動作,最終生成一個有20個關節的人體骨架,從而理解人體動作。在游戲中,玩家只需要在Kinect前做出相應的動作,Kinect就能夠做出相應的反應。體感動作識別技術不僅只是用于動作偵測,細化之后甚至可以對臉部表情、肌肉、唇語進行解讀,也可以同面部識別技術結合,或者與虛擬現實結合使用,甚至用于外部環境感知。

對于當前的移動終端來說,Kinect的耗電量仍然太大,暫時只能用于筆記本,且需要接入電源。但是這并不阻礙將其列入移動終端的人機交互技術中,就像其他計算機技術一樣,體感識別技術必將進入移動終端領域。

4 熱點應用

社交網絡服務(SNS)是一種可以構筑并反映人與人彼此之間的網絡關聯關系的一種在線平臺服務。在SNS平臺上,每個用戶都有自己的展示網頁,可以上傳照片、視頻、文字,用戶之間可以基于社會關系、個人興趣等因素連接到一起,形成用戶黏度。用戶通過即時消息、電子郵件等方式進行在線交互。當前熱門的SNS網站Facebook、Twitter、Google+都推出了各自在不同操作系統上的無線移動客戶端,以爭奪移動用戶市場,據Ender analysis公司統計,使用移動設備登入Facebook的用戶已超過3億人。

基于位置的服務(LBS)是一種能夠通過移動設備獲取用戶地理信息,并以此提供信息或娛樂的服務方式。由于LBS在商業、娛樂、社交和工作等領域有較大的應用前景,目前各個操作系統都提供了LBS支持,也出現了各種基于LBS的移動應用,例如Foursquare、Google Latitude等。

SNS、LBS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組成了一個新詞:SoLoMo。2011年,KPCB[9]公司的John Doerr指出未來人們使用移動設備的時間將增加,其中通過移動SNS建立友好的連接,共享位置、音樂,進行交流等社交活動的時間也將加速增長,并通過分析日本SNS網站Mixi’s的月訪問來源、手機功能的平均時間消耗比例,以及各種SNS網的訪問量增長比率證明了這一觀點。因此,各大SNS網站都在各自的領域內開始將這3個概念統一,開發新的產品,爭取獲得更多的潛在用戶。與此同時,挖掘互聯網的新型商業模式也是移動互聯網領域的創新熱點。

移動支付是指用戶使用移動互聯網終端對其消費進行在線支付。隨著移動互聯網應用的拓展,用戶會有在任何地點進行支付的需求,所以這個領域亦被認為是未來很有前景的移動互聯網應用領域之一,甚至PayPal公司預測2016年人們不再需要現金和錢包。但是當前的發展仍不明朗,目前的移動支付有多種解決方案,例如運營商代扣、手機錢包、手機信用卡讀卡器等。

根據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所的定義[10],云計算就是允許用戶在任意地點按需接入一個共享的、可定制內容(例如網絡、服務器、存儲、應用及服務)的計算資源池,而此計算資源池可以進行快速部署,并能夠將管理內容和與服務提供商的交互過程最少化。云計算主要有3種服務模型:軟件級服務(SaaS)、平臺級服務(PaaS)和基礎設施級服務(IaaS)。其中PaaS及IaaS主要向企業用戶提供服務,而主要面對移動用戶終端的是SaaS,向互聯網終端用戶提供存儲及計算服務(例如谷歌提供的系列移動互聯網應用,以及蘋果公司新的語音交互Siri服務等)。三星等其他公司也陸續開始提供SaaS服務,爭奪移動互聯網終端用戶市場。

5 結束語

由于谷歌、蘋果等公司的強勢介入,移動互聯網終端在人機交互技術與理念、操作系統技術、性能展現與外觀設計、商業模式和應用開發上都有了跳躍性的發展,進而達到移動互聯網終端以及移動互聯網應用服務的高速擴張;由于云計算概念的出現,應用服務概念的推廣,以及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可以預見未來若干年都將是移動互聯網終端高速發展和彼此激烈競爭的時期,各種創新技術或商業模式的不斷涌現,必將使移動互聯網終端市場呈現百花齊放的繁榮景象。

6 參考文獻

[1] 移動互聯網白皮書 [R]. 北京: 工業和信息化部電信研究院, 2011.

[2] LUO Junzhou, WU Wenjia, YANG Ming. Mobile Internet: Terminal devices, networks and services [J]. Chinese Journal of Computers, 2011, 34(11), 2029-2051.

[3] Cisco visual networking index: Global mobile data traffic forecast update, 2011-2016 [R]. San Jose, CA, USA: Cisco Systems Inc, 2011.

[4] iOS developer library[EB/OL]. [2012-03-22]. .

[5] Android developer library [EB/OL]. [2012-03-22]. .

[6] Application platform overview for Windows Phone [EB/OL]. [2012-03-22]. msdn.省略/en-us/library/ff402531%28v=vs.92%29.aspx.

[7] BERRY P, MYERS K, URIBE T, et al. Task management under change and uncertainty: Constraint solving experience with the CALO project [C]//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Constraint Solving Under Change and Uncertainty (CP'05), Oct 1, 2005, Sitges, Spain, 2005:4-8.

[8] FRATI V, PRATTICHIZZ D. Using Kinect for hand tracking and rendering in wearable haptics [C]//Proceedings of the 2011 IEEE World Haptics Conference (WHC’11), Jun 21-24, 2011, Istanbul, Turkey. Piscataway, NJ, USA: IEEE, 2011:317-321.

[9] MOBILE Internet trend [R/OL]. Kleiner Perkins Caufield & Byers(KPCB) [2011-02-10]. 省略/kleinerperkins/kpcb-top-10-mobile-trends-feb-2011.

[10] MELL P, GRANCE T. The NIST definition of cloud computing ( Draft ) [S]. SP 800-145. Gaithersburg, MD, USA: 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 (NIST), 2011.

收稿日期:2012-03-28

作者簡介

第3篇

[關鍵詞]WAP 手機 融合 移動互聯網 電子資源 refworks

[分類號]G252

1. 手機圖書館服務現狀

手機作為個人終端通訊設備具有良好的隨身性,幾乎主宰了個人隨身通訊世界。據統計,我國手機用戶總數已達8億,中國移動互聯網用戶數在2.77億左右。面對龐大的用戶群,圖書館已經嘗試或者已經開始依托手機這個載體開展信息傳播服務。日本富士山大學是全球最早利用手機提供圖書館服務的機構之一,開始于2001年。早期的手機圖書館服務模式主要集中在利用短信息實現圖書預約、查詢、續借、催還等服務。2006年起,國內開始陸續利用WAP(Wire―less Application Protocol)網站的形式提供更豐富的圖書館服務。WAP網站除提供常規的查詢書目記錄之外,也呈現出不同圖書館的特色,典型的案例有:OhioPublic Library制作專門的宣傳短片,放到WAP網站上播放,Texas A&M library和國家圖書館在WAP網站上提供電子報紙/電子書閱讀,上海圖書館提供“手機家譜”的查詢。

以手機為主要載體的移動互聯網對圖書館而言是全新的信息服務環境,各圖書館正通過WAP網站的形式逐漸將依托傳統互聯網的資源和服務延伸至這種新的信息環境中來。本文將詳細闡述清華圖書館利用WAP網站拓展服務的設計思路和具體方案。

2. WAP網站融合建設思路和目標

高校圖書館作為支撐高校教學科研的服務單位,有著較明確的服務對象和服務目標,圖書館利用移動互聯網環境拓展服務的同時必須考慮服務的實用性和服務效率。設計WAP網站之前要分析到不同信息傳播環境的優勢以及現有的服務基礎,明確WAP網站要提供哪些資源,以何種方式展示服務。

手機具有更好的移動性,作為終端接入移動互聯網的方式更加便捷和靈活,但依托移動互聯網進行的資源展示和服務遠沒有傳統互聯網成熟。手機屏幕小以及手機特有的格式要求限制了WAP網站的內容展示。而傳統互聯網在資源和服務上擁有穩定成熟的應用基礎,在學術資源交流、共享、傳播方面依然扮演著不可替代的角色。特別是在網絡環境優越的高校,依托傳統互聯網開展的數字資源檢索、獲取等服務已深入人心。目前,基于傳統互聯網絡提供的數字化資源類型和數量仍在不斷擴充,服務形式也日益新穎和人性化。因此,利用WAP形式拓展圖書館服務一定不能丟棄傳統互聯網的服務優勢、與現有服務完全割裂,而應該融合現有的服務優勢,更便捷、更有效率的服務。

數字化資源在學術研究和高校教學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2007年清華大學圖書館進行的電子資源使用情況調查結果顯示:88.80%的研究生認為電子資源對科研、教學、學習非常重要。異構的數字化資源是清華大學圖書館提供WAP服務的資源主體,利用WAP接入靈活和碎片化時間消耗等特點,設計靈活的服務模式,實現WAP服務與傳統互聯網服務融合的目標。具體地講,就是通過WAP服務(移動互聯網網站服務)完成移動互聯網環境下異構電子資源的定制檢索,并將檢索行為和檢索結果與用戶在傳統互聯網下的使用環境關聯,達到信息資源在不同信息傳播環境下的共享和應用融合。實現這個目標須重點解決以下問題:①基于數字資源內容和提供方式的融合;②基于用戶信息環境的融合。

3. 基于數字資源內容和提供方式的融合

在傳統互聯網與移動互聯網環境融合的實踐中,筆者主要解決基于Web的大量異構信息資源如何整合到WAP服務中的問題,其目標是利用WAP平臺實現電子資源的定制和整合檢索。國內外WAP平臺的主要功能之一是檢索本館的館藏目錄,針對異構電子資源的檢索幾乎無人嘗試。這一方面是因為分布式異構電子資源的檢索存在很多不確定因素;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對分布式異構電子資源的檢索調度本身就是一項專門的課題,很難在WAP平臺建設中兼顧解決。

清華大學圖書館在基于傳統互聯網的資源整合與檢索方面有較強的開發基礎。2006年起,清華大學圖書館引進了美國Exlibris公司的metalib做電子資源的整合檢索平臺,并通過本地化開發完成近500個異構電子資源的整合檢索。

在設計WAP網站的過程中,確定了“利用圖書館現有的電子資源整合平臺及其接口,完成WAP平臺上異構學術資源的定制與整合檢索”㈨的思路。Metalib的多層架構如圖1所示:

其中X Server接口位于應用邏輯層與展示層之間,建構在metalib的I/O引擎(統一檢索網關)之上,第三方程序可以透過X Server直接向metalib發送請求,metalib的I/O引擎(統一檢索網關)會處理請求并轉發給異構電子資源,當統一檢索網關獲取到異構電子資源的檢索結果后,會透過X Server返回XML格式的數據給第三方程序。換句話說,異構電子資源的整合檢索問題由相對成熟的metalib系統負責完成,WAP平臺負責轉發終端用戶的檢索請求給X Server,并負責接收X Server返回的數據,按照手機用戶的需求展示出來。WAP平臺調用metalib X Server的示意,如圖2所示:

與傳統互聯網環境下的整合檢索相比,WAP平臺上的整合檢索要著重關心兩個問題:①資源的選取;②資源的顯示及調度策略。

學術資源的選取直接關系到平臺的檢索效率和用戶體驗。學界在傳統互聯網環境中討論了很多年“信息過載”問題,也有專家學者通過信息篩選來限制信息過載。WAP平臺上的整合檢索,不是簡單地把傳統互聯網環境下的異構資源檢索移植過來,而是選擇用戶關注度高、能提供穩定的整合接口的學術資源做整合檢索的來源,并在此基礎上開發增值服務。因此,選擇SCI/EI/中國學術文獻總庫作為首批通過WAP進行定制和檢索的資源。在目前國內的學術環境中,EI/SCI數據庫的檢索結果――標題、作者、來源、摘要等信息本身就具有相當廣的使用價值;而中國學術文獻總庫中文文獻量的覆蓋率很高,擁有廣泛的用戶基礎。

此外,由于手機屏幕有限,移動互聯網帶寬有限,WAP網站資源的展示和流量控制也是影響用戶體驗的兩大因素。筆者采用分層策略來控制檢索結果的展示:第一層是包含題名作者信息的檢索結果列表,列表的條目可根據手機型號由用戶定制;第二層是包含來源期刊、日期、摘要鏈接、擴展功能選項、原文鏈接的詳細記錄;第三層是文字內容相對較多的摘要信息。通過這樣分層的設計,力圖尋找信息顯示量和操作便利性之間的平衡。不同顯示層次的手機界面如圖3所示:

與分層展示相匹配的是WAP系統對X Server的

調度。X Server通過不同的服務和參數來限定相應的功能,如:find是負責查找文章的服務,present是負責獲取文章檢索結果的服務。筆者在設計WAP與XServer交互程序時充分采用分步調度的策略,依據信息展示的層次分步設計交互程序,將繁復的交互分解成一個個小的程序模塊,便于靈活調度和控制??紤]了分層設計思想的WAP程序與X Server交互的示意,如圖4所示:

其中,WAP網站可以通過定制set-entry的值域將返回結果的數量靈活控制在適當的范圍。.

[2]第26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2010―07―15].省略nic.省略/uploadfiles/pdf/2010/7/15/100708.pdf.

[3]侯人華,我國基于移動信息服務的手機圖書館發展綜述,河北經貿大學學報(綜合版),2009,9(2):80―83.

[4]張成昱,方瑋,周虹,等,關于移動數字圖書館建設的幾點思考,圖書館建設,2009(9):109―112.

[5]方瑋,張成昱,竇天芳,基于資源整合的手機圖書館系統的設計和實現,現代圖書情報技術,2009(6):76-80.

第4篇

公司:騰訊

產品類型:社交

用戶數:注冊用戶數2億

(2012年9月)

時間:2011年1月21日

這個明星產品使得騰訊成了目前中國移動互聯網最具有想象力的巨頭。微信是騰訊產品中最適合國際化的,將是騰訊國際化戰略關鍵。另外,微信的公眾號平臺讓名人、品牌激動不已,應用接口已經被不少開發者調用,二維碼又是騰訊整合線上和線下業務的關鍵入口不過,在自身想象力擴展的同時,尋找與用戶習慣、用戶價值的微妙平衡點才是最終獲得“船票”的關鍵。

微博

公司:新浪

產品類型:新聞、社交

用戶數:注冊用戶數4.24億,日活躍用戶達到4230萬

( 2012年9月30日),來自手機的用戶約占2/3。

時間:2009年8月14日

中國網民數量5.38億,而新浪微博注冊用戶數就達到了4.24億。它的開放平臺吸引了近30萬名的注冊開發者,也是國內平臺生態的引領者。其中包括2萬款左右的移動應用,第三方移動應用每天為微博平臺帶來16%的活躍用戶。不過,新浪微博的用戶數、用戶粘度如何進一步提升,以及在用戶數遭遇瓶頸的階段如何加快商業化,未來之路還尚待打通。

百度地圖

公司:百度

產品類型:導航、生活方式

用戶數:手機客戶端用戶數7700萬(2012年11月)

時間:2005年9月

位置服務是最具“移動”特性的。LBS(基于位置的服務)概念從Foursquare的躥紅開始被想象,消費決策參考、團購、簽到拍照嘗試者眾多,卻鮮有做大者。百度則從自己深耕多年的基礎地圖數據服務出發,讓多元化的LBS都在這個入口級產品上生長。PC時代,百度是上網搜索入口;移動時代,百度能否成為“智能生活”搜索入口,是百度獲得“船票”的關鍵一步 。剛剛成立的LBS事業部彰顯了其野心,不斷躥升的用戶量也讓百度更敢想了。

Dropbox

公司:Dropbox

產品類型:云存儲服務

用戶數:注冊用戶數1億

(2012年11月)

時間: 2008年9月

“云上的日子”就是未來的存儲方式,就是未來的文件分享、在線協作等的基礎。2011年獲得2.5億美元的融資后文件云存儲服務Dropbox的估值高達40億美元,是目前估值最高的創業公司之一。自2007年上線以來,它已然成為云的代名詞之一,而11月其用戶數達到1億的里程碑,每天上傳的文件數超過了10億份。

Square

公司:Square

產品類型:移動支付

用戶數:200萬個商家接受Square的移動支付交易

時間: 2010年5月

移動支付,幾乎是所有人看好的領域,實實在在的需求、實實在在的傭金。Twitter創始人Jack Dorsey創辦的Square,目前的年處理交易額已是100億美元的量級,且不包括與星巴克全面合作這一渠道帶來的高額交易額。這樣的成績令它異軍突起。

在美國的2萬多個零售店里,包括沃爾瑪、Apple、百思買等,你都能輕易買到Square的讀卡器。用這個讀卡器結合移動應用,便可在全美200萬家商家順利完成移動支付交易了。11月初,Square支付服務在加拿大上線,首次進入海外市場。目前估值已達40億美元。

Evernote

公司:Evernote

產品類型:效率、存儲

用戶數:注冊用戶數3400 萬,其中付費用戶140 萬,新用戶的 75% 來自移動客戶端(2012年6月)

時間: 2008年6月24日

“記憶你的一切”,還有什么比自己的記憶更珍貴,這也是為什么使用 Evernote 時間越久的用戶,越離不開它,一點一滴記錄下的信息會不斷增值。創始人Phil Libin希望它超越“筆記工具”,成為你的“第二大腦”,并且有雄心讓Evernote成為“百年企業”。平臺上已形成的數千開發者正在不斷推出更便捷的云筆記服務。另外,Evernote的老用戶更易成為付費用戶的數據,也在驗證“免費增值”(Freemium)的商業模式。2012年5月Evernote 的估值為10億美元。

UC瀏覽器

公司:UC優視

產品類型:工具

用戶數:全平臺3億用戶,Android 平臺月活躍用戶數 1億

(2012年11月)

產品時間:2004年8月

在操作系統混戰之際,跨平臺的手機瀏覽器扮演了引領全球數十億用戶的門戶角色。原產中國的UC瀏覽器在印度的市場份額已經超過 25%,排名第二,在沙特阿拉伯、阿聯酋、尼日利亞、巴西、墨西哥等地市場份額逾 10%。海外用戶數超過6000萬不過,在UC國際化卓有成效之際,這個曾經以60%份額雄踞中國第一的第三方瀏覽器,在上一季度已經需要計較統計標準來和QQ瀏覽器一爭中國榜首之位。期待這個最早的開拓者能堅守下去。

Facebook

公司:Facebook

產品類型:社交

用戶數:月活動用戶數達到10億,其中6億來自手機

(2012年10月)

時間:2004年2月4日

社交的王者一度在移動戰略的緩慢步伐上被詬病,今年3月才推出移動廣告服務,9月扎克伯格才站出來承認對于HTML 5寄予過高希望是個錯誤。新推出原生客戶端產品被寄希望捕獲移動用戶的芳心,以及隨之而來的更可觀的移動廣告收入。人們期待“移動”和“社交”這兩個當今最性感的關鍵詞的結合,能讓扎克伯格帶領Facebook走出股價魔咒。

Twitter

公司:Twitter

產品類型:社交

用戶數:注冊用戶數5.17億(2012年7月),每月活躍用戶1.4億、60%來自手機

(2012年6月8日)

時間:2004年2月4日

這個世界第二大社交網站在9月了自己的新戰略,那就是“Mobile First”(移動第一)。Twitter自2011年起嘗試移動廣告,到今年3月推出了完整的移動廣告服務。不過移動用戶的參與度驚人,也讓Twitter收獲了2倍于Facebook的移動廣告收入。目前Twitter估值高達87億美元。

Instagram

公司:Facebook

產品類型:拍照

用戶數:注冊用戶數1億,日活躍用戶數平均為730萬

(2012年9月)

時間:2010年10月6日

第5篇

各種數據證明,手機正在成為互聯網的重要瀏覽方式,甚至將會超過電腦,成為用戶最多的互聯網體驗方式,由此也可以看出移動互聯網在我們未來生活中將要扮演的重要角色。對于未來移動互聯網的體驗,主要會通過以下四個方面來進一步完善

第一,手機硬件技術。實際上,現在手機所配置的大尺寸屏幕以及多點觸控操作技術,已經為移動互聯網提供了良好的視覺和操作感受。在未來,直接與互聯網體驗有關的硬件技術提升主要表現在觸控操作反饋以及語音控制等全新的操作技術上,這些技術將會給我們帶來更好的感受。除此之外,手機上所搭載的其他硬件功能也將會為移動互聯網體驗提供全新的感受,像拍照、導航等功能都已經在移動互聯網體驗上初顯身手,這些特性也是目前電腦上所不能體驗到的。

第二,互聯網接入技術。對于手機而言體驗互聯網的另一個缺陷是網速問題,不過這一情況正在得到明顯的改善。首先是中國已經發放了3G牌照并正式提供了3G網絡服務,為手機用戶的互聯網體驗提供了更為高效的保障。其次,WAPI無線鏈接技術的放行讓手機擁有了更加出色的網絡體驗表現。當然,目前國內外正在緊張開發的4G技術將會進一步提升用戶的移動互聯網體驗。

第三,移動瀏覽器技術。由于目前互聯網表現形式非常豐富,并且具有很好的交互能力,因此,如何能夠更好地支持互聯網瀏覽及交互將成為移動互聯網體驗的重要探討問題,而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就在于移動瀏覽器技術。目前,Google、Opera等互聯網技術廠商已經為用戶提供了非常強大的移動瀏覽器,能夠支持Flas以及更為廣泛的互聯網腳本語言。不僅如此,越來越多的一流互聯網企業和終端制造商正在加入到這個行業中來,像微軟、諾基亞、Google、Palm、Firefox、騰訊等都在為移動互聯網開發更為出色的移動瀏覽器,這將徹底打破以往WAP頁面這樣單一形式的局限,讓移動互聯網真正實現全功能互聯網體驗。

第四,移動互聯網開發。雖然目前有不少一流的互聯網企業為手機用戶開發了專門的瀏覽頁面,如Google、Facebook、Flickr、Twitter、YouTube、淘寶等網站都專為手機用戶提供了獨有的網頁界面,甚至有不少網站只針對手機用戶提供服務,但是這并不代表未來移動互聯網的趨勢。一方面的原因是這樣會增加互聯網企業的開發成本,并不適合于所有的網站;另一方面的原因則是專門針對手機開發的網絡頁面實際上是一個妥協,并不能提供網站所有的功能?,F在,一流的互聯網企業正在通過改良腳本語言、采用更具彈性的框架技術等方式來改善這一問題,相信以后會有更多以用戶體驗為中心的互聯網開發技術出現,徹底將不同平臺下的互聯網體驗進行融合,為用戶提供更好的體驗感受。 總之,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傳統的互聯網體驗已經打破了時間,空間上的限制,促使互聯網走向Anywhere(任何地點),Anytime(任何時間)、Anyway(任何方式)、Anyone(任何人)的4A發展方向,其將會在我們生活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毫無疑問,在未來的移動互聯網中,我們每一個人將成為其中的主角,并將迎來一個全新的信息時代。

第6篇

與其對上一輪互聯網大發展時期把握住機會并創造出巨額財富的前輩們羨慕嫉妒恨,不如把握住接下來這次移動互聯網的爆發性增長浪潮并狠狠地賺上一把。而前提是,要能準確地把握進入的時間:過早或過晚,被拍死在沙灘上的概率都很高。

蘋果之所以能夠成為移動互聯網領域的領軍企業,在很大程度上正是得其能夠把握住這一爆發性增長的臨界點所賜。以至于,盡管移動互聯網提出已有十年,諾基亞7110才是中國第一款智能手機,但業內更多人還是習慣將iPhone的出現,作為移動互聯網爆發的標志。

2007年,以iPhone為代表的智能手機的出現,開啟了移動互聯網的大幕。在此之前,移動互聯網只能說是傳統PC互聯網一個簡單的延伸和平移。隨著第一代iPhone的橫空出世,蘋果重新定義了手機,隨其的Android系統迅速被一大批手機終端廠商采用。以智能手機為承載平臺的移動互聯網,改變了手機生態系統和用戶習慣,移動互聯網變革開始了。

日前,微軟與諾基亞這一對“過氣”的IT明星也結成“縱貫線”,雙方將在智能手機領域深度合作――微軟全新推出的Windows Phone 7系統將會成為諾基亞的主要手機操作系統。盡管這樣的“強強聯合”并不被業界看好,這卻傳遞了一個信號:智能手機時代來臨了。

而DCCI互聯網數據中心最新的《2010-2011中國互聯網市場數據報告》中也顯示,中國移動互聯網增速顯著快于PC互聯網,預計在2013年,中國手機網民規模達到7.21億,超過7.16億的PC網民規模,中國真正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

龐大的移動互聯網市場,迅速聚攏了一大批有雄心壯志的公司,一場跑馬圈地的爭奪戰打響了,而爭奪最為激烈的領域之一便是移動互聯網廣告。隨著2009年手機廣告網絡公司AdMob被Google以7.5億美元收購,移動互聯網廣告一躍成為移動互聯網最受關注的領域。日前,AdMob的一組數據稱,其每天收到的廣告請求次數為20億次,同比增長300%,并且數字還在不斷刷新,這又觸動了中國移動互聯網志士的神經。

研究顯示,在中國的移動互聯網環境下,接近7成的手機用戶不愿意付費使用手機應用程序,用戶付費尚未被廣泛接受,免費應用加廣告成為廣告主和應用開發者主要的推廣方式和收入來源,移動廣告成為移動產業鏈里不可或缺的環節。更有來自于艾瑞的數據顯示:2010年中國手機廣告市場規模達到17.4億元,2012年將成為中國手機廣告市場的爆發年,市場規模將達到55.2億元,移動互聯網廣告市場“錢景”普遍被看好。

“無線分眾”駕到

機會是只留給有充分準備的人,成功從來不可復制。由前百度核心技術負責人齊玉杰、前激動網總裁張鶴、卓望信息技術負責人邊嘉耕、139移動互聯研發負責人王鵬云于去年9月聯合創立的多盟,定位于移動互聯網廣告平臺。在移動互聯網進入細分市場圈地運動的激烈競爭中,他們敏銳地覺察到應用開發者和廣告主對移動廣告的需求有爆發性的增長。

2011年2月21日下午,西直門奇遇花園咖啡館,四位其貌不揚的創始人齊齊亮相。讓人意想不到的是,他們曾經開發的產品(貼吧、知道、鳳巢、彩信手機報等)是那么耳熟能詳。他們在向眾多媒體披露彼此的戀愛經歷時,更流露出對移動互聯網廣告市場的堅定。

張鶴告訴記者,多盟致力于通過高效的廣告平臺為廣告主和應用開發者提供優質的流量轉換效率,而智能手機廣告平臺的難點在于基于在大流量數據基礎上進行精準匹配的能力,以及如何在多平臺之間進行公平的流量轉化。事實上,正是憑借豐厚的技術力量及商務合作優勢,多盟的模式也被投資界普遍看好,在多盟確定創立方向時,就獲得幾百萬美元的風投。

齊玉杰告訴記者:廣告平臺最重要的是要達到用戶、廣告主跟開發者之間的一個均衡,在這個均衡的狀態下,能夠幫助廣告主獲利,廣告主推廣產品的需求效果能夠達到最好。另外一個就是幫助媒體能夠實現價值最大化。

而經過數月緊張地研發,多盟系統在2010年12月份上線,上百家廣告主和應用開發者參與了內測,憑借良好的技術優勢,積累了一批高人氣的應用開發程序及優秀廣告主。據了解,多盟已經整合到包括網易、鳳凰網、口碑網、大眾點評網等互聯網一線品牌并與近百家各垂直領域領軍企業結成合作伙伴。張鶴透露,在3月中下旬,多盟將正式對外開放。

多盟表示,未來的移動廣告平臺會有集中化的趨勢,好的平臺更容易聚攏應用開發者和廣告主。目前行業的廣告利用率非常低,多盟的使命就是提升整個移動互聯網的流量使用效率,引進活水,形成良性循環。同時,面對創業,他也坦言:創業公司面臨許多不可知的風險,我們就想把技術做扎實,做好技術平臺的發展工作。很簡單,讓開發者和廣告主都獲益,最后匯集整個移動網。

張鶴堅信,未來,移動廣告的競爭將在資金、技術、產品,運營和商務方面全面展開,像多盟這樣的公司將會大顯身手。

專訪齊玉杰&張鶴

《新經濟導刊》:有人認為,移動互聯網會在2012年爆發,您同意嗎?多盟如何抓住機遇?公司會在什么時間盈利?

齊玉杰:我們認為未來兩年移動互聯網行業還屬于導入期。在2011年,智能手機會得到高速發展,千元以下的手機會逐漸成為主流,一百美元左右的Android手機逐漸在市場上出現,并刺激行業的高速發展,未來會有更多移動終端能夠為大家提供服務。應用程序的開發也日趨激烈,現在正在向垂直化深度發展。帶寬需求也在逐漸增加,資費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行業的發展。運營商在過去很長時間主導行業的局面也將有所改觀。

我們認為,品牌客戶介入行業在短期內不是主流,行業還是以業內客戶為主。而廣告平臺成為行業中一個不可或缺的環節,競爭也會日趨激烈。多盟目前也沒有盈利計劃。做廣告平臺非常難,要做好的話,規模優勢非常重要。公司要發展,用戶越多,廣告能力越強,變現能力越好,所以我們還是在往規模方向走,盈利不是我們首先考慮的因素。

《新經濟導刊》:互聯網的特色是開放,聯盟很容易搭建。而手機系統不同,有數據的整合問題,怎么解決iPhone和Android數據平臺統一的問題?

齊玉杰:因為手機類型多樣、瀏覽器多樣,要做廣告投放非常困難,不能說在這個瀏覽器投放就適合別的瀏覽器的廣告。事實上,我們在機型識別、智能分析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有很多技術積累。廣告系統本質上要解決的是,要不要在這個媒體上出廣告,出哪些廣告。以我做鳳巢的經驗來看,因為在目前廣告量很小的時候,可能廣告如何散發無所謂,但是當廣告量足夠大時,手機上廣告平臺流量很大,廣告類型很多,在哪些媒體上出哪些廣告,本質上就要求后臺有一個強大的匹配系統。

《新經濟導刊》:因為涉及到廣告的精準匹配,多盟會不會走分眾傳媒以前的垃圾短信路線?有人擔心,如果獲得更多的手機用戶信息,會產生隱私、安全問題。

張鶴:我前幾天還在微博上寫了:比你老婆更了解你的就是搜索引擎,比搜索引擎更了解你的就是你的手機。在越來越開放的今天,如何保護隱私變得非常重要。過去移動互聯網出現了很多問題,比如手機短信、彩信的轟炸,讓大家異常反感。

我們通過用戶的上網習慣,了解其喜好,并在后臺進行數據累積。比如用戶喜歡看新聞,可能我們推送微博用戶更容易接受。當然,手機本身的確有一些特點,如很容易了解到用戶在什么地域,而合理使用這些屬性,可以推送一些有地域要求的廣告。比如有些廣告主希望在北京地區進行宣傳,我們不會把它推給上?;蚱渌貐^,這樣能夠更貼近用戶的需求。

其實,我覺得廣告做到極致是對用戶的一種幫助,當然這個極致是很難達到的。如果我們莫名其妙地給用戶推送一個餐館的信息就是騷擾;而如果在某個地區內,在吃飯時間,在用戶的許可范圍內推送一些打折信息,也許對用戶來說就是一種幫助。所以我們會充分利用有利因素,但是最終要做到廣告主、媒體和用戶三者平衡,三者平衡了廣告才能長久。

《新經濟導刊》:在多盟的發展計劃中,廣告主、媒體、用戶之間的平衡關系如何把握?

齊玉杰:第一,廣告對用戶至少沒有騷擾,因為你對用戶了解越多,推送的東西越符合他;第二,能為廣告主帶來真正的價值;第三,能夠給媒體帶來收益,讓其價值最大化。這是我們開始把握的均衡函數,這也是我們在設計系統過程中,最首要的目標。

《新經濟導刊》:做移動互聯網廣告的公司目前也有幾家,多盟與它們的業務異同點是什么?新成立的多盟,在業內有哪些競爭力?

張鶴:在移動互聯網產業鏈里,相對來說,手機廣告是一個最早能夠見到現金流的環節。大家看好未來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手機廣告環節也得到很多公司的關注,很多公司加入到這個陣營中。有些公司之前在PC廣告領域有一些積累,但大家的優勢不同。我們的優勢是在技術和商務上的積累,以及在運營和產品上的領先。我們幾位創始人的背景,過去的經驗可以幫助多盟更快地成長。

在手機上做廣告,推出界面非常簡單,而難點是在后臺大流量的數據處理能力。我們的工程師團隊具有豐富的經驗,未來移動互聯網廣告的競爭可能很大程度上是這個層面的競爭。我們認為,多盟的平臺是目前效率較高、界面非常友好的廣告平臺,無論是廣告主還是媒體,都可以在我們的網絡平臺進行自助定價、結算、數據分析等相關操作。在商務方面,我們與業界,尤其是互聯網行業里大多數的一線公司都已經建立了實質性的合作關系。

多盟是一家全新的公司,會專注在移動互聯網領域。我們不想過分強調技術,因為在商務方面也有許多工作需要做。通過多盟的廣告平臺,將廣告主整合起來,并在手機媒體上進行廣告的投放。我們為用戶提供的也是廣告的Total solution。未來,我們與很多公司都有合作的可能。我們是廣告平臺,上面還有廣告、廣告交換平臺等等,在美國這種架構比較清晰,在國內則相對比較少見。

第7篇

7月18日,黑馬會沙龍走進中國(南京)軟件谷。就中國移動互聯網未來走向及競爭策略等話題,《創業家》雜志社副社長郭海峰、中國(南京)軟件谷招商合作局局長張晉、深圳市創新投資集團江蘇分公司總裁伊恩江、翼龍貸創始人王思聰、魔漫相機投資人王挺、途牛網無線總經理陳世宏、時云健康管理聯合創始人郭輝等與創業者們進行了深入探討。

“如果說移動互聯網真的顛覆了什么,那一定是顛覆了那些無價值、無思想的營銷。但商業規律則是永恒的。”魔漫相機投資人王挺稱。

從互聯網時代到移動互聯網時代,精髓并未發生改變。改變的只是接入端口和載體――從單一的PC已演變為手機、pad,以后甚至可能會有智能眼鏡、智能手表等,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將更加多元,在線時間也將更長。

翼龍貸創始人王思聰表示,由于移動互聯網能夠更精準地定位顧客,反而更接近于傳統商業中“將商品賣給具體可見的人”的模式,因此完全不必憂心,但企業需要為移動互聯網即將帶來的產業升級做好準備。

王思聰認為,在未來的移動互聯網時代,移動終端就像我們的身體器官一樣不可或缺,無論是支付,還是電商、購物、理財,基于移動終端的創業機會非常多。

360創始人周鴻煒在談到用戶體驗時曾說過:“你給我一瓶礦泉水,我喝的就是水,不管水有多好,這都不算用戶體驗;如果你給我水,我一喝,是茅臺,這才叫用戶體驗。”換句話說,用戶體驗理應超出用戶心理預期。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用戶體驗的最終歸宿是粘住用戶指尖。

千米網創始人石正川認為,當用戶成為粉絲,企業自然也就粘住了用戶指尖,屆時企業與用戶間的互動關系也將發生改變,而且能吸引更多用戶。

據途牛網無線總經理陳世宏介紹,自2013年7月起,該公司網站、無線產品部火力全開,加速手機網站觸屏版的研發,同時研發升級“途牛旅游”APP客戶端功能,途牛無線布局進一步拓展。

對于如何粘住用戶指尖,途牛網的經驗是,努力做好以下兩點:一是把產品體驗做到極致,讓用戶幫你分享產品,流量自然會上升;二是根據在線用戶存留情況,建立一個倒三角矩陣,研究流量和推廣投放量,盡可能多地盤活存量用戶。

企業應該以怎樣的面貌迎接移動互聯網時代?郭輝表示,企業在移動互聯網上必須有清晰的名片,并應具備全網思維,打通從PC網站到手機網站再到微信、微博的網絡通道,形象統一,定位精準。

就未來移動互聯網發展趨勢,陳世宏提供的觀點是:第一,服務化,即怎樣讓用戶在移動端對你的產品產生興趣;第二,用戶化,如今很多創業者將工作重點放在了對用戶收費上,但他們對服務的理解并不透徹。

第8篇

互聯網改變了商業,而移動互聯網的出現將加速商業的變革,未來所有的商業活動都會基于移動互聯網。移動互聯網是新商業時代最大的競爭優勢,這就好比在冷兵器時代擁有威力巨大的槍械;移動營銷則是21世紀最先進的現代企業營銷手段。

網絡創造價值

人類歷史上曾經歷了農業經濟時代、工業經濟時代,今天信息經濟時代已經到來。信息技術正日益成為我們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從行商到坐商再到網商,直到今天的掌商,現代成功企業不再是簡單重復工業時代“巨人”那種“生產――銷售”的老路了,而是著眼于對迅速變化的消費者需求的靈敏感知和反應。因為商業行為本身極大地依賴于信息的獲得,商業信息時刻影響著商業利益。信息技術大大地降低了對信息的獲取、解析及反應的限制,因而推動著這一劇變的發生和發展,信息技術對于企業的最大價值也就在于此。

2004年,有9家中國互聯網公司在納斯達克或香港成功上市,人們驚呼互聯網投資的“第二春”來了。在搜索領域,百度解決了人們查詢信息的煩惱,“有事問百度”已經融入了每個人的生活;在新聞門戶領域,搜狐、新浪、網易等企業平分天下;騰訊QQ在互動娛樂和即時通訊方面獨占鰲頭,截至2009年第2季度,QQ用戶逼近10億,活躍數則達到4.省略面前,大小公司都享有基本相等的機會;一個小鎮上的生意人可以直接將產品賣到地球另一端;營銷方式變得更加直接、精準和可以測量,更重要的是,商業機構終于有了一種與用戶極低成本互動的媒介;由用戶創建內容等web2.0模式的普及終于讓消費者占據了商業的主角地位,改變了企業主導商業活動的歷史。

到目前為止,中國移動上網用戶已經超過了1.55億,3年超過互聯網10年的成長,超越pc上網用戶只是時間問題。移動互聯網是電信業商業元素與互聯網元素的結合,不再是互聯網的簡單發展變化,而是全新的一種商業契機。

移動互聯網能實現一對一精準營銷、隨時隨地的營銷推廣以及與位置相關的定向營銷,大量新興應用模式層出不窮,當下的移動互聯網足以讓商業變了個模樣,以前從來沒有一種技術可以做到這一點。

3G產業爭奪戰

2008年,中國移動互聯網市場規模達到96.6億元,預計2012年將增至633.5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超過60%.同期,中國移動互聯網網民滲透率僅有6.8%,尚不及美國的一半,市場前景廣闊。3G牌照發放后,運營商、互聯網企業、手機廠商等各路人馬,都試圖將下一步戰略或下一個產品,向移動互聯靠攏,新興中小企業躍躍欲試。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正慢慢拉開大幕。

三大運營商,同時擁有固網和移動網絡,基礎設備優勢明顯,控制了傳統互聯網向移動互聯網過渡的基礎。互聯網企業和手機企業,不得不倚賴它們的網絡。

運營商的不足在于缺乏互聯網應用和內容開發經驗,提供的互聯網服務,缺少與使用者的互動和個性化內容,而這正是互聯網企業的優勢。

互聯網企業在搜集、識別消費者偏好并針對性地開發產品上的經驗是可以移植的。但能否轉化成移動互聯網市場中的優勢,還有待考察。

手機制造商的優勢在于開發適合移動互聯網的交互界面,內置相關的應用,幫助消費者更便捷、更具娛樂性地使用移動互聯網服務。

顯然,運營商是市場中最為強勢的一方。內容質量的提升、終端向市場需求靠攏,都需要運營商牽線。

五類盈利模式

現在許多企業都迫切想從傳統行業向移動互聯網轉型,但事實上,他們不應該忽視自己在原行業中的優勢,要以傳統優勢為切入點。

中小企業單靠移動互聯網本身很難盈利,建議采用“移動+線下”的商業模式,移動網絡作為產品推廣、聯系用戶、搜集信息的渠道。移動廣告方案設計也是一個機會,幫助傳統企業將線下商業和移動營銷聯系起來。

移動搜索領域是未來熱點,未來用戶將搜索作為獲得內容的方式,但由于傳統搜索市場已經被巨頭瓜分,中小企業更應該關注那些特色搜索市場,沒有必要面面俱到,另外應根據手機特點設計搜索引擎功能,例如,手機搜索引擎易查的圖片搜索能使適于手機展示、欣賞性高的圖片自動排前。

需要注意的是,即便是上述行業,真正盈利也需要相當長的時間,并且面臨用戶習慣、運營商政策等不確定性,與大企業合作、依靠運營商平臺可降低一部分風險。

盡管移動互聯網市場前景巨大,但盈利才是各方參與者的最終目的,以下五類盈利模式是企業應尊遁的準則:

有償內容模式:消費者向門戶和運營商支付費用,后者再向內容商支付相應報酬,消費者的費用包括網絡接入費用、通訊費用和內容費用。

免費內容模式:消費者向門戶和運營商支付費用,后者收取廣告費用,消費者的費用只包含通訊費。

率先在移動互聯網市場盈利的日本NTT DoCoMo,其i-mode服務的盈利模式則是上述兩種模式的結合。

隨著市場的不斷擴大,運營商管理大量用戶、內容商和廣告商的成本不斷增加,盈利模式將不斷分化。

虛擬運營商模式:廣告接入、內容提供和向消費者提供都由虛擬運營商和基礎運營商共同負責,虛擬運營商向主要運營商購買通路。

內容平臺模式:運營商經營內容平臺,或向平臺支付技術支持費用,向廣告商和用戶收費,支付給內容提供者。

第三方服務模式:運營商的收入主要來源不是普通用戶,而是為第三方提供網絡、計費、數據處理等各項服務,核心競爭力是高效的通訊基礎設施和全面的服務。

第9篇

本文主要結合當前移動互聯網所具有的特點,介紹了開發移動互聯網產品的一些具體方法,并與實際案例相結合,分析出要想制定出合理的產品策略,應當從原因、市場、利潤以及競爭者這幾個方面入手,逐步實現產品的目標。此外,本文還重視設計實現新式用戶體驗的方法,提出了:“實施適合的產品策略與進行創新的體驗設計是決定本產品生命周期的關鍵點。

關鍵詞:

移動互聯網;產品設計;用戶研究;設計現狀;完善化策略

隨著互聯網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用戶與移動互聯網產品之間的聯系也日益緊密起來。為了促使移動互聯網產品,能夠得到有效推廣,同時滿足客戶的現實需求,就需要進行必要的產品設計與用戶體驗研究。因而文章針對“移動互聯網產品設計及用戶”展開分析研究,就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和社會意義。

1關于移動互聯網的產品策略研究

對于目前的移動互聯網產品的研發過程來說,產品策略是決定產品成功或失敗的關鍵,同時也是存在于產品整個生命周期的一個重理工具。它體現、闡述和計劃了面向用戶那部分不隱蔽的內容,也涉及到了相關的運營、市場以及服務等方面的問題。在廣闊的移動產品市場中,移動互聯網的產品策略應當對具體產品的產業鏈、內容和創新速度給予足夠的重視。它不僅指導著研發計劃的設計,還推動著實施計劃的過程。

1.1產品策略的制定方向我們認為,對產品機會的評估應當從產品的價值、產品目標市場、市場的規模、衡量指標或者收益指標、競爭的格局、自身優勢、營銷策略、解決方案的要求等十個方面進行思考,找到最合理的開發策略,達到同時節約時間與金錢的目的。鑒于移動互聯網產品更新換代的節奏快,產品的形式多,我們認為,針對移動互聯網的產品策略可以從目的、市場、利潤以及競爭者這四個基礎方向進行研究討論。

1.2“WSPC”思維模式與思維方法無論企業規模的大小,在規劃的開始階段,都需要考慮將產品投放到市場的價值體現在哪里。這就是產品的概念逐步形成的階段。概念的形成,主要將受到現有產品的啟發,設計者考慮到的需求及用戶的隱形需求等方面的影響,與此同時,還需深入調研產品市場和行情。對消費市場的準確分析理解,可以高效地推進產品的調研。一個成功的產品中,設計者總會注意到市場業務中那些具有潛力的空白地區,這樣能夠簡單的達到預置目標。例如:白領人群往往過著快節奏的生活。隨著這種生活方式的逐漸蔓延,方便、快捷、而又個性的產品具有強烈的市場需求。像手機客戶端大眾點評等生活服務類的應用軟件,就是利用了早期移動互聯網市場的空缺,滿足了大眾對此方面的需求。此外,還通過發放優惠券等附加型服務,吸引到更多用戶下載本產品搭建了一種新型的商業模式。利潤的初步估算,意味著對產品的前景進行估計,這也是承辦企業、領導階層及投資者關注的重點。利潤與具體的商業模式相關聯,包括了產品所能夠創造的經濟和社會價值。通過研究,我們發現在移動互聯網的利潤中,游戲占據的份額最大。游戲的盈利模式是針對個人用戶的,用戶在體驗游戲的過程中繳納一定費用,是當下一種典型的商業模式。最后,競爭者分析是產品規劃過程中的憑據,其分析結果可以幫助開發團隊發現,并且制定產品中獨有的特征和功能。

1.3關于最終策略的制定產品策略的制定,需要結合生命周期的每一個具體階段,判斷產品的重點,產品策略的制定既應當擁有前期數據的支撐,還應該用進步的眼光,把握好整個產品的定位,根據長期的目標對核心策略進行確定。產品的最終策略應當按照饑餓期、溫飽期以及富裕期的順序進行按序制定。饑餓期指的是產品開發的初始階段,由于現有的產品不能滿足用戶需求,開發者必須在保證用戶體驗的基礎上,將產品開發的成本降到最低水平,規避存在的風險。溫飽期階段,現有的產品基本可以滿足用戶的需求,然而產品的細節仍然需要完善,應該增加更為豐富的內容。產品在進入富裕期之后,可以滿足各個階層用戶的個性化需求,同時也是需求層次中最高的一個階段。同時,每個時期的策略應當依據市場變化、產品細節增減及用戶的需求等可變因素進行適度的調整。

2面向移動互聯網的產品設計研究

產品在擁有了詳細的規劃和營銷策略之后,研發開始進入設計階段。設計更強調用戶體驗(UED)的重要作用。在體驗設計中,其核心是為了突出用戶感性的價值,研發出更加生動的產品,創造更好的體驗。例如,Chrome瀏覽器由于其簡潔明快的界面以及快速的體驗,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可以吸引到大量用戶,從而取得成功。蘋果手機與蘋果應用商城的結合,徹底更新了手機行業及其商業模式,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人們日常的生活方式。一個優秀的移動互聯網產品開發,必須得到產品策略的支撐,因為它是進行產品設計的樣本。為了將產品策略和產品設計緊密地聯系在一起,使設計師有更多機會參與到制定產品策略的過程中是十分必要的。只有在具體的設計階段給予用戶體驗足夠的重視,產品才可以具備在市場上進行競爭的條件,并在激烈的移動互聯網產品競爭中取得最終的成功。

3結束語

移動互聯網產品的開發已經逐步成為廣受歡迎的新型互聯網模式。為了開發出成功的產品,設計者可以從目的、市場、利潤和競爭者方面進行深入分析,從而得到恰當的產品策略。同時,對產品最終策略的制定應根據產品特性進行,依據產品的生命周期進行制定,此外,不同時期的策略也可進行適當地調整。同時,擁有清晰的設計步驟是非常重要的,但也應當根據產品的實際情況進行小幅度的調整,設計師應做到基于良好用戶體驗的高效設計。

參考文獻

[1]劉程程,張凌浩.移動互聯網時代手機服務型APP產品設計研究[J].包裝工程.2011(12).

[2]羅曉娜,周明昱,楊丹,尹霞.基于“客戶感知驗證”的服務質量差距管理體系研究[J].信息通信技術.2012(06).

第10篇

眾所周知,在互聯網信息安全領域進行著兩場曠日持久的戰爭,一場是安全產品與病毒、木馬、流氓軟件、網絡詐騙之間的戰爭,另一場是某些功能相近的安全軟件在網民桌面掀起的內戰。理想情況下,我們希望互聯網世界一片安定祥和,但是,在現實中人們尚不能建立“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理想之邦,更不要寄希望于遍布隱蔽、陰暗角落的互聯網,所以第一場戰爭的存在是必然的。而對于安全產品的內戰,我們極不愿意看到,卻又無可奈何地接受——將所有的責任都推給廠商是不合理的,因為“免費”是他們的商業模式,而非發展公益和慈善事業。

在紅海中逐利,移動互聯網照搬了傳統互聯網的競爭模式,安全領域也未能幸免。移動信息安全涉及的內容也大體類似,終端物理安全、系統安全、應用安全、數據安全等等。當然,移動互聯網下終端設備的移動屬性使得物理安全較固定設備更為突出,而目前尚未形成統一可行的防范方法;移動支付、移動金融的崛起又將系統和業務安全重新定義,帶來更多的“寶藏”。

移動互聯網安全 終端安全先行

移動互聯網伴隨移動終端的出現而誕生,又隨著智能移動終端的普及而發展成熟。今天,人們手中的智能設備已經集掌上計算機、MP3、游戲機、相機、GPS等多種功能于一體,不僅可以使用互聯網服務、數據計算、文件存儲,還可以實現多媒體娛樂、數碼影像攝制等用途?,F在,這些智能設備已經深入人們工作、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其業務應用也越來越多地涉及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等敏感信息,所以它的安全性變得更加重要。

與桌面PC的情況相同,移動智能設備面臨多種安全威脅,比如病毒、木馬等惡意軟件入侵,設備丟失,數據泄露等等。智能設備系統安全領域早已是一片紅海,安全產品內戰的激烈程度與桌面端有過之而無不及。好在經歷了幾次“戰火紛爭”之后,用戶已經明白這些安全產品爭斗的實質,所以這類爭斗的反面效果越來越明顯,到現在戰火雖未停息,但也不再像以前那樣喧囂。

人們需要安全的移動互聯網,需要真正的終端安全,因此,一些標準化組織針對移動終端提出了信息安全技術要求,比如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CCSA)明確提出移動終端需提供措施保證系統參數和數據、用戶數據、密鑰信息和證書以及應用程序的完整性、機密性,終端關鍵器件的完整性、可靠性以及用戶身份的真實性。

CCSA規定移動終端應用開發、設計時應充分考慮和提供一系列安全策略:對操作系統、應用程序和終端關鍵器件進行一致性檢驗;對用戶的身份進行認證然后根據用戶的授權提供資源及對象的訪問和操作權限;對終端的密鑰、證書、系統數據和用戶數據等進行有效的安全管理,保證存儲數據的安全;對終端各種接口提供接入安全控制,安全的接入各種網絡;終端中的關鍵器件還應具有抵抗防篡改等物理攻擊的能力,以提高移動終端的自身安全防護能力。

對安全標準的研究和認證服務,是第一處值得思考的“寶藏”。

不過,在全球范圍內移動智能設備的硬件方案屈指可數,以智能手機為例,芯片方案僅有高通、蘋果、三星、英特爾、聯發科、美滿電子、華為海思等,而軟件系統平臺更少,由蘋果ios、谷歌Andriod和微軟Windows Phone統領。因此,不論是硬件還是應用軟件的安全認證,系統級別的認證離不開大平臺的支持,所以在應用層面發揮的余地更大。

圍繞終端安全的周邊,依然大有可為。目前面市的一些終端采用了生物特征識別認證,過去在筆記本電腦上比較普遍,如今在摩托羅拉、蘋果手機上都相繼出現。這是安全的另一種思路,從硬件上進行安全保護,比打著免費的旗幟在用戶那里扮演“炸彈”要高明得多。另外,移動終端往往配備最先進的無線傳輸功能,比如最新標準的藍牙4.1、NFC等,都是移動場景下帶來的應用,瞄準無線傳輸的安全,也能挖出“寶藏”。

移動支付熱潮喚醒移動金融安全意識

時下最熱鬧的移動應用莫過于打車軟件,而讓打車軟件火起來的原因是騰訊、阿里兩家企業在移動支付領域的角逐。數月以來,騰訊、阿里燒錢補貼用戶,在移動支付方面“打”的不可開交,這也說明了移動互聯網的發展給移動支付帶來巨大的市場空間。與此同時,不少金融產品也開通了移動理財通道,移動金融安全付出水面。

包括移動支付在內的移動金融涉及互聯網服務端和移動用戶終端之間的信息互聯,所以傳統互聯網安全的內容完全適用:服務器安全需要維護,阻止網絡攻擊,阻止黑客竊取數據;終端安全需要維護,要阻止病毒、木馬竊取用戶隱私信息,要加密敏感數據,等等。近日,國內漏洞報告平臺烏云曾淘寶和支付寶認證存在安全缺陷的消息,黑客可利用漏洞登錄他人淘寶/支付寶賬號進行操作,另一大移動支付平臺微信也被曝存在安全漏洞,偽裝成為微信紅包的釣魚鏈接能夠利用該漏洞竊取用戶手機信息,用戶微信綁定的銀行卡也將面臨泄露風險。移動金融安全還應該有業務方面的安全保障。有報道稱,今年1月廣州天河一市民遇到手機丟失、手機卡被他人冒名補辦導致余額寶內49000元被盜的情況。

移動金融業務涉及的系統、應用和業務流程的漏洞防護是移動互聯網安全的基礎內容,也是一般人們對“安全防護”的認識。然而,換一種思維去保障安全,也能夠在移動金融領域得到肯定,比如支付寶引入平安保險為期業務風險作保障。移動金融安全的本質是保障用戶的資金安全,當用戶資金遭受損失后能獲得賠償,這也是一種安全保障。由此可見,保險業在為移動互聯網安全提供保障的時候也獲得了一份“寶藏”。

第11篇

如果要評選剛剛過去的一年的傳媒業年度熱詞,那么“移動互聯網”一定排名靠前,從微信、米聊、憤怒的小鳥等移動應用的火爆到安卓系手機、iPhone、iPad的熱銷,再到各家傳媒體開發的移動客戶端紛紛登陸各類“應用商店”,有人甚至將2011年稱為移動互聯網年。移動互聯網的火爆,甚至讓新浪、騰訊這些傳的互聯網巨頭感到緊張并加速布局。

國內研究機構易觀國際近期的一份報告顯示,2011年中國移動互聯網市場用戶及市場規模均有快速的增長,全年移動互聯網用戶規模達4.3億人(同期我國傳互聯網用戶人數約為5億),市場規模已達到851億元。報告同時預測,2012年我國移動互聯網市場還將保持穩定增長,移動互聯網用戶數有可能在今年突破6億,超過互聯網用戶數。

移動互聯網也在改變媒體

移動互聯網的爆發式增長,不但改變著IT業的格局,也改變著傳媒業的產業鏈。對傳紙質媒體來說,經過采、編、審、印、發五個環節,就已經完成了整個產業流程,發行既是整個傳播行為的開端,也是整個產業流程的最后一環。而如今,實現新聞的實時采編已經沒有技術上的難題,而在發的環節,數字形態的新聞產品在登上移動網絡之后,還將被網民關注、評論、轉發,紙質媒體個體單向推送式的傳播方式已經讓位于大眾互動裂變式的傳播。

由于產業流程的巨大變化,從前我們重視獨家報道,現在則轉而以網絡上的轉發量作為衡量新聞價值的重要標準。移動媒體開放性、互動性、無限性的特點,不但是紙質媒體難以匹敵的,就連傳新聞網站也難以做到。現在,當我們反思10多年來互聯網對報業所造成的巨大影響時,不少人認為,傳媒界當時并沒有充分意識到互聯網的威脅,反應太慢,采取的行動也過于保守。而今,移動互聯網和云計算正在改變著整個互聯網行業,而我們的媒體可能再次面臨10多年前曾遇到過的類似情形,因此,當我們遠眺報業的未來時,移動媒體就變成了一個繞不開的話題。它像一柄雙刃劍,既有可能讓報業雪上加霜,也有可能借此重塑報業的價值,關鍵就在于:傳媒體能否適時地作出改變,找到真正能駕馭它的方法。

移動媒體是比新聞網站更大的威脅

毫無疑問,從上世紀90年代互聯網開始進入家庭時起,我們就進入了數字時代,然而時至今日,互聯網要完全取代紙質媒體,依然仍是個偽命題。這顯然不是因為網絡發展的時間不夠,而是在于:在傳互聯網面前,紙媒多多少少還具備一些抵抗的條件。

但隨著智能手機、平板電腦以及電子書為載體的移動媒體的流行,警鐘再次敲響,移動媒體在悄無聲息中已經成長為紙質媒體的頭號威脅和直接對手。

原因不外乎以下幾點:

首先,移動媒體已經成了紙質媒體的直接替代品。據計,目前在兩大移動互聯網操作平臺上,無論是蘋果iOS還是谷歌的安卓系,閱讀(包括圖書、新聞、漫畫等)類軟件都是最受歡迎的產品類型之一,類似ireader、熊貓看書、新浪新聞這些主流的閱讀類軟件,在國內的裝機量都已經達到數千萬甚至過億。英國的一項調查表明:70%的英國iPad用戶在平板電腦上看報紙和雜志,而63%的用戶用iPhone手機讀電子書。

其次,在移動媒體面前,紙質媒體曾引以為傲的 “隨時隨地閱讀”的優勢已經蕩然無存。大概就在幾年之前,當我們談到紙質媒體對比互聯網的優勢時,可能還會強調,報紙雜志便于攜帶、閱讀方便,而瀏覽網絡新聞則不那么方便。但現在3G網絡傳輸速度的加快,移動媒體已抵消了報紙的這一優勢。

再次,從閱讀時間上看,移動媒體所擠占的零碎時間正好也是傳紙媒所占據的時間。受眾的時間碎片化已經是大勢所趨,對于報紙這種“快速消費品”來說,人們等車時、上班途中或者睡覺前這些短暫的閱讀時間就顯得更為寶貴,然而現在,這些碎片化的閱讀時間也在出現向移動媒體轉移的趨勢。艾瑞咨詢針對我國網民的一項研究顯示,早上的8點到9點以及下午的4點到6點,已經成為手機等移動媒體使用的高峰,使用人數超過6千萬。

從這些角度看來,如果不加以積極的應對,移動媒體的快速發展,將會讓紙質媒體面臨更加尷尬的局面。

傳報業應積極布局“移動戰略”

最近幾年,IT領域的發展驅使著傳媒體不斷創新和轉型。國內外不少紙質媒體都在移動互聯網領域做了不少嘗試,有的甚至將其提升到了戰略的高度。當然,出于成本考慮以及對未來盈利模式的擔憂,大部分報紙與移動互聯網的關系最多只能算是 “親密接觸”。

從產業的角度來看,目前傳報業布局移動互聯網主要有兩個方向,其一是在內容生產環節的應用、創新和變革,其二則是發行環節的拓展。相對而言,目前國內報紙的“移動戰略”大多還是集中于發行的環節,即希望通過傳播渠道的拓寬來占領移動終端,而國外報業則對生產環節的創新和探索更為重視。近兩年,隨著蘋果公司產品的走紅,國內報業掀起了 “占領蘋果”的熱潮。目前國內稍有影響力的報紙都已經推出了自己的蘋果客戶端產品,據不完全計,總數不下數百家。這些客戶端一般有兩種形式,一種仍然采用傳報紙版面形態的呈現,如《體壇周報》。另一種則是對新聞內容進行了重新的分類,讓用戶采用互聯網頁面的方式瀏覽,更接近于常見的聚合類新聞客戶端,如《南方周末》等。而安卓手機的熱銷也帶動了報業基于安卓系的移動媒體應用的開發,情況與蘋果類似。

這種形式的“移動戰略”的主要優點是在低投入、低風險的前提下拓展了發行的渠道,實現了現有內容的二次開發,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報紙的影響力,擴大了受眾范圍;缺點是方式過于簡單、重復性和可替代性高,傳播效果不明顯。

在國外,從2005年起,歐美主要的媒體集團和通訊社就開始嘗試以“媒介融合”為目標的數字化發展之路,其主要目標就是在采編領域實現數字化和多種媒體共享生產平臺,這為其布局移動互聯網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比如美聯社,在“數字美聯”的大戰略下,于2008年開發了“美聯社移動應用”(Associated Press Mobile,簡稱AP Mobile),AP Mobile包括針對目前市面上主流的移動互聯網設備而專門開發的一系列應用軟件,以及一個提供整合后新聞信息數據的獨立網站,“所有主要移動數據渠道都可接入AP Mobile,如iPhone、iPod Touch、BlackBerry, Palm、Pre、諾基亞手機和安卓市場。瀏覽者可通過移動設備進入AP Mobile網站瀏覽國際國內新聞、搜索內容、通過美聯社的排序獲取相關度最高的信息、下載各種應用,同時可從1000多家會員單位中搜索個性化內容?!雹貯P Mobile的出現,有效地幫助美聯社的會員單位在迅速成長的移動平臺上重新塑造傳媒體的品牌形象,并通過移動互聯網這一新渠道出售廣告增加收入。

另外,值得一提的還有新聞集團在2011年2月初的“The Daily”?!癟he Daily”不但在傳播渠道和形式上進行了創新,在采編流程上也完全獨立、與眾不同。與其他的移動客戶端相比,“The Daily”算得上是真正為移動媒體用戶開發的、原汁原味的電子報,而非紙質報紙在iPad上的單調呈現。“The Daily”不但有文字、圖片,還包含視頻、音頻內容,每日更新三次,以更快、更全面地為讀者提供新聞服務。而最為關鍵的是,“The Daily”向用戶收取訂閱費用,每周0.99美金,被視作培育電子報讀者付費習慣的全新嘗試,默多克甚至將其視為拯救報紙的希望所在。

可以看出,與國內報業簡單地進行客戶端開發相比,國外報業集團在探索中顯然走得更遠,投入也更大,雖然效果如何還需要更長的時間來檢驗,但其長遠眼光和整體性值得我們學習。

最后,我們可以總結一下,為傳報業發展移動互聯網提供一些參考:

第一,在傳互聯網領域,新浪、搜狐、網易等主要門戶網站和新聞聚合類網站已經建立起極為強勢的傳播地位,傳媒體只能被動地淪為廉價的內容供應商,而在移動互聯網上,這些新聞網站的優勢地位被消解了,用戶也更為分散,這為傳媒體重塑自己的品牌和地位留下了空間。

第二,移動互聯網區別于傳互聯網的新特性,也為盈利模式的創新提供了可能。目前,兩大平臺均允許軟件開發者在應用軟件中設置自帶的廣告,這為新聞產品利用廣告盈利提供了條件,iOS系較為保守,廣告收入需要與蘋果公司分成,而安卓系更為開放,收入全部歸開發者所有。此外,社交化、移動化、本地化特性也為通過信息服務、網購、優惠券等方式盈利提供了可能。

第三,全產業鏈的變革是必要的。歐美主要的報業集團正在努力讓自己的采編部門實現數字化,成為層級更少、組織網絡化、反應更迅速的多媒體生產單位,這需要技術平臺的搭建、人員的培訓等,但最為重要的是“去核心化”,也可以稱為“多中心化”,也就是說,報紙不再是新聞生產的唯一核心,記者也不再是紙媒的記者,任何新聞都需要判別其價值再通過適當的渠道出去。

第四,產品創新和做好服務。傳媒體靠做內容吃飯,但在移動互聯網上,產品與其服務是抓住讀者的關鍵因素,一款界面精美、體積小巧、人性化、具有創新性的服務形式的應用軟件所能帶來的用戶數,可能遠遠超過了內容本身。

總之,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為傳紙質媒體重塑自身價值提供了新的機遇,在未來產業鏈中的地位如何,則有賴于紙媒現階段的思考與策略。

注釋:

第12篇

十年前手機只是通訊工具,而今卻彷如我們身體的一個器官,以至于世界最遠的距離不是天涯海角,而是你在我對面刷手機。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影響并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思維模式。對媒體而言,以全新的互聯網思維擁抱變革早已成行業共識。

變是共識,怎么變才見高下?3月27日,汽車周刊與中國著名搜索引擎廠商――中搜正式簽署合作協議,達成戰略聯盟,聯手打造汽車領域內首個移動網絡互動平臺――超級App,全面開啟移動互聯網時代傳統媒體的發展新方向?!昂稀睂⑹瞧囍芸@本傳統雜志在移動互聯時代的精彩之變。

合則贏

汽車周刊與中搜的合作,可謂各自領域的強強聯合。汽車周刊作為國內第一汽車行業周刊媒體,通過5年飛速發展,尤其是通過整合全國媒體組成的中國汽車媒體智庫,已服務上百家汽車企業。中搜作為互聯網領域內的領軍企業,國內領先的第三代搜索引擎服務及技術應用提供商,通過兩大WEB站點、移動APP、云服務平臺等載體為網民及企業提供全新的第三代搜索引擎體驗。其三大營運平臺:中搜網,中搜行業中國,中搜搜悅,亦將為雙方未來移動互聯網合作積蓄強大能量。

通過這次合作,汽車周刊將依托中搜提供的移動互聯網技術服務支持以及后續運營推廣服務,實現紙媒與移動網絡在內容、制作、互動、營銷等方面的無縫對接。而汽車周刊也將在汽車專業領域和資源平臺上,全面支持中搜打造領先的汽車超級APP。技術與行業的全面整合無疑是“贏”的前提。

合則通

互聯網時代要求的是我們對產品、用戶、營銷和創新,乃至整個價值鏈和生態系統的重新審視,互聯網思維不是技術思維、營銷思維、電商思維,而是一種系統的商業思維。

汽車周刊與中搜的戰略合作,無疑將顛覆傳統媒介和工具的功能,通過“合”來打通產品服務的整個價值鏈。未來的超級APP將利用中搜第三代搜索引擎的技術和個性推送提醒功能,全面滿足大數據時代不同用戶對汽車行業信息需求的即時性和商務服務的特殊性,滿足不同地域的個性化智能信息匹配,打造移動互聯網領域內汽車行業全價值鏈的一體化產品。同時也為汽車廠家、汽車服務商、汽車配套商、金融保險企業打造開放合作平臺,讓產業鏈上的各類企業通過超級APP平臺發揮各自優勢,在獲取信息的同時分享、豐富整個系統建設。再通過個性化的信息服務梳理來滿足消費者,真正實現大數據時代商家和受眾、商家與網絡平臺的合作發展。

移動互聯網的時代已然來臨,誰都不能躲避,我們要做的就是更快一些,與我們的讀者和用戶貼得更近一些。汽車超級APP,我們來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龙门县| 曲水县| 丹凤县| 临漳县| 珲春市| 通河县| 德兴市| 茶陵县| 吉林市| 静安区| 务川| 道孚县| 临泽县| 大城县| 临汾市| 隆回县| 永德县| 金山区| 盐山县| 蒲城县| 图片| 江门市| 满洲里市| 鄱阳县| 昌黎县| 专栏| 乌恰县| 陵水| 吐鲁番市| 特克斯县| 萨迦县| 麻城市| 甘南县| 遂宁市| 光山县| 辽阳县| 北京市| 天镇县| 八宿县| 康平县| 云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