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跨境電商的設計

跨境電商的設計

時間:2023-06-02 09:59:16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跨境電商的設計,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跨境電商的設計

第1篇

關鍵詞:跨境電商;人才培養;海南

一、海南跨境電商人才培養的必要性

海南省處于“一帶一路”南線的重要戰略節點,具有良好的的對外交通優勢,借助國家旅游島的政策,通過跨境電子商務可以開辟一條低成本的國際貿易渠道,對促進海南經濟發展及區域戰略地位,意義深遠。而當前制約海南跨境電商發展的核心問題當屬人才問題,主要表現為:企業缺乏既懂商務外貿知識又擅長英語和東盟國家小語種的綜合性人才,高校理論學習與企業實際需求脫節等。因此培養跨境電商人才勢在必行。

二、海南跨境電商人才需求分析

1、存在大量人才缺口

在跨境電商的快速發展帶動下,近幾年海南企業對跨境電商人才的需求逐年增加。特別是海南農業電商企業,大量需求電商運營、技術開發、網頁設計、美工等人才。目前海南高校跨境電商人才供給從數量和質量上都遠遠不能滿足和適應企業的需求,存在大量人才缺口。

2、跨境電商人才崗位類型

跨境電商是一項復雜的活動,需要各類專業人才共同參與協同來完成。崗位類型有:運營推廣類,包括跨境電商運營經理、海外推廣專員、SEM、文案編輯專員、跨境支付專員、口岸運營經理等;平臺研發類,包括交互設計師、.net工程師、Andriod研發工程師、java研發工程師、支付系統產品經理、PHP開發工程師等;跨境物流類,包括質控專員、物流專員、物流總監、海外采購專員等;跨境客服類,包括海外客戶維護專員、海外客服專員等;跨境設計類,包括UI設計師、平面設計師、電商美工等。

3、企業選擇跨境電商人才傾向國際貿易和電子商務專業

跨境電子商務兼具國際貿易和電子商務的特點,但是跨境電商的核心是國際貿易,電子商務是新的技術手段,所以國際貿易專業的學生更能滿足企業的要求,其次是電子商務專業的學生。另外,跨境交易面對的是全球客戶,企業也比較看重人才的外語能力。

4、企業對人才的需求特點

企業對人才的崗位需求以運營方面為主,據統計,企業對運營、物流、客服、策劃崗位的需要數量最多,占61%,對技術崗位的需求占23%,管理崗位的需求占16%。企業對跨境電商人才層次的需求以本科生居多,其次是專科生,然后是碩士和博士。

三、海南跨境電商人才培養策略

1、政府和企業推動跨境電商人才培養

海南人才市場跨境電商人才緊缺已是常態,此類人才在北上廣杭等城市工資水平比較高,海南的工資水平較低,沒有競爭優勢,海南大部分此類人才都流入內地城市,外地來海南求職的人才較少。政府部應制定海南企業引進跨境電商人才的優惠政策,提高人才的工資水平,增強對跨境電商人才的吸引力。

企業應重視對本企業員工的培訓,雖然前期需要投入大量時間和成本,但從長遠來看是值得的。有的企業通過技術外包等多種形式緩解人才缺乏狀況,但后期維護并不是很方便。企業還可以與當地高校的合作,參與到高校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當中、為學生提供實踐機會、接收畢業生、教師到企業掛職鍛煉、派企業專家到高校講座等。

2、建立跨境電商人才社會化培訓體系

目前商務部依托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平臺,建立了各個省級培訓中心,形成了較為完善的社會化培訓課程體系,主要面向三個層次人員開展培訓,即針對高校、示范縣的培訓者培訓,針對政府官員、企業經理的管理者培訓,針對電商企業具體操作人員的實操者培訓。充分發揮商務部門、行業協會的作用,加大對企業開展跨境電商培訓的支持力度,將跨境電商知識與企業需求融合。海南省要積極成立行業協會,加強對各層次人員的培訓。

3、高校擔起跨境電商人才培養的重任

(1)加強人才培養方案建設,并及時更新

跨境電商的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脫節較為嚴重,這就要求高校要重視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針對企業的需求進行人才培養定位,按照企業的崗位需求設置課程,以崗位要求安排課程內容。還要根據不同學年合理安排電商基礎知識、跨境電商知識、平臺操作實踐、國際貿易、商務英語等課程。

我們見證著跨境電商瞬息萬變的發展,目前跨境電商的人才培養存在滯后性,人才培養出來到了企業之后知識體系已經落伍了。在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時要注意跨境電商的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必須緊跟跨境電商的發展、及時更新,并且要提高約見性。

(2)注重實踐教學

企業越來越看重跨境電商人才的工作經驗及能力。因此高校應注重實踐教學。實踐教學可以從三方面入手,一是高校應有針對性的根據企業的需求,增設實踐性比較強的課程,培養人才綜合能力。加強教師的實踐能力,加強學生語言能力、國際貿易、物流、金融、文化及法律知識方面的培養。二是加強校企合作,人才培養過程中積極尋求與企業的合作,邀請企業入校。三是借助跨境電商教學實踐平臺。企業能夠提供的實踐機會比較有限,還會牽扯到諸如學生外出安全等實際問題,利用跨境電商教學實踐平臺可全方位模擬真實商業環境,以企業為核心開展跨境交易,進行各種業務往來。讓學生在校內就能體驗到虛擬跨境交易環境下的工作方式,認知跨境交易的業務流程及管理流程,實現“把企業搬進校園”。

(3)探索跨專業培養模式

跨境電子商務并不是簡單的現有技術和商務知識的隨意組合,它具有復合性,需要了解整個跨境交易體系的運作,要求從業人員具有綜合的知識和能力結構。單純的進行單一的專業教育遠遠達不到市場的需求,海南高校可以從跨專業的角度去研究人才培養模式,將各專業打通聯合、交叉學習。目前,杭師大錢江學院跨境電商學院進行了這方面的探索,實施多院系聯合培養的創新性人才培養模式,實施“3+1”的跨境電商人才培養體系:即面向在校生實施三個層次的人才培養體系,包括專業培養、分模塊培養、創業班等,開展綜合的跨境電商培訓。

參考文獻:

[1]劉穎,北京跨境電子商務企業人才需求狀況調查分析[J],價值工程,2016,35(4):67-69

[2]朱超才,“互聯網+”背景下跨境電商人才培養策略[J],通 化 師 范 學 院 學 報(自然科學),2016(2):67-69

[3]2015年出口電商行業人才需求報告[DB/OL]. 199IT.2016-04-27

[4]陳海濤,跨境電商創業人才培養研究[J],2015(35):23-23

[5]基于跨境電商產業鏈的外貿電商人才培養路徑研究[J]中國市場,2015(37):41

第2篇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et + e-commerce" and rapid development of cross-border electricity supplier, talent demand gap is also increasingly significant. It not only needs to be familiar with cross-border electricity supplier platform operating skills and traditional foreign trade transaction processes, but also needs foreign language foundation and communication capabilities to engage in cross-border electricity supplier business. The goal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s to cultivate the applied talent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ross-border electricity supplier provides an opportunity for personnel training.

關鍵詞:互聯網+;跨境電商;高職教育

Key words: Internet+;cross-border electricity;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7)05-0252-02

1 “互聯網+電子商務”背景下跨境電商人才培養的困難

1.1 跨境電商實操平臺的變化與局限 跨境電商實操平臺是人才培養的重要保障,掌握跨境電商各類技能都需要憑借平臺的助力。對于高職院校而言,x擇適合學生特點的跨境電商平臺是人才培養的關鍵。對比國內外主要跨境電商平臺,寧波城市學院在之前的教學實踐過程中,選擇阿里巴巴速賣通作為學生實踐的跨境電商平臺。通過緊緊圍繞跨境電商產業的整個流程來進行具體的教學指導,涉及賬號注冊、店鋪運營、產品、客服交流、物流方式、售后服務等環節。但是,跨境電商平臺的轉型升級與政策調整的速度與幅度都大大超出外界的預期。2015年12月,阿里巴巴速賣通平臺開始實行年費制,給許多賣家增加了運營成本和進入門檻。2016年3月,阿里巴巴速賣通平臺再次提高準入門檻,只允許企業進行注冊[1]。這一平臺政策使得普通個人無法擁有開店資格,將整個平臺從C2C轉變為注重品牌效益的B2C模式。學生實操成本與可行性大幅度降低,對于跨境電商人才的培養影響較大。

1.2 跨境電商師資隊伍的薄弱與匱乏 跨境電商在“互聯網+電子商務”的背景下發展迅速,但是與之形成對比的是人才的缺乏,尤其是師資的薄弱是制約人才培養的關鍵。高職院校教師畢業于綜合性大學,專業性強,但缺乏職業化教育的理念與經驗,尤其針對跨境電商類課程,實操與案例比理論更為重要。同時,跨境電商的教學與學習對教師的外語能力也有較高的要求,尤其是與國外客戶互動交流的過程中語言應用能力成為重要的基礎,還有各國文化特點與習俗也是從事跨境電商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寧波城市學院鼓勵外語類教師以“語言+技能”為導向,將外語優勢與跨境電商技能相結合,組成師資團隊開發跨境電商類課程,將跨境電商融入外語專業模塊課程,擴展了外語類教師的教學廣度,提升了外語教師的職業化能力。通過培訓,儲備了科學化的師資梯隊,有利于跨境電商人才培養的可持續性發展,提高了教師的積極性和教學能力。在高考改革的背景下,專業性與特色化成為高職院校自身競爭力提升的有效手段,跨境電商與外語類專業的結合,不僅符合市場對于跨境電商人才的客觀需求,也成為解決高職外語類專業缺乏職業化與應用性的手段之一[2]。

1.3 跨境電商校企合作的程度與效果 校企合作是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重要抓手,如何將跨境電商企業引入校園,使其成為人才培養過程中提供技能訓練的平臺,是校企合作成功與否的關鍵。但許多高職院校面臨校企合作表面化、形式化、單一化等特點,找到解決這些問題的方式對于跨境電商人才的培養至關重要。高校的體制無法適應企業的人才培養需求,將校企合作的效果達到雙贏才是解決人才培養可持續化的關鍵。寧波開設跨境電商類課程的高校共有8所,其中5所謂高職院校,各院校在校企合作方面有“入園辦學”、“企業+基地”、“團隊創業孵化反哺教學”等模式。

寧波城市學院主要采取冠名班模式,提前讓跨境電商企業介入教學過程之中,從教學計劃設計、課程體系構建、教學實操指導、企業文化介紹等各個層面引入企業人才與資源。大二英語專業學生,可以根據個人意愿選擇相關跨境電商類冠名班級,企業再進行面試選擇模式,建立了四個冠名班,每個冠名班實行坐班制。小班化教學,給學生有更多的實操機會,提供電腦及教室,按照各企業文化布置教室,設立部門。跨境電商類課程的部分課時邀請合作企業承擔教學工作,將企業需求與人才培養相結合。大三階段學生可以選擇去該企業實習并提前簽訂入職意向書,提前作好職業規劃并積累工作經驗,使校企合作貫穿于整個跨境電商人才培養的各個環節。

2 “互聯網+電子商務”背景下跨境電商人才分層分類培養模式

跨境電商人才培養是在“互聯網+電子商務”背景下發展起來的,有別于傳統電子商務類專業課程。跨境電商人才培養模式仍需要根據跨境電商整體行業變化與政策引導相結合,與企業人才需求相同步,將教學模式與電商運營相適應。為此,寧波城市學院根據跨境電商課程教學實際,提出跨境電商分層分類培養模式,即技能型、運營型、多元型。

2.1 以崗位技能為核心的跨境電商技能型人才培養

面對跨境電商平臺的變化與準入門檻的提高,學生對于跨境電商技能實操機會大幅度減少。寧波城市學院積極與阿里巴巴開展合作項目,在速賣通跨境電商平臺無法用個人身份注冊與企業資質準入的背景下,阿里巴巴鑫校園提供平臺使用教學賬號。學生在跨境電商教學過程中,可以分組進行跨境電商平臺中所有技能模塊的訓練,涉及產品、運費設置、店鋪營銷、美工設計等多面向的操作實踐,掌握基本的跨境電商知識。盡管教學賬號無法正常出單,造成物流與客服環節的缺失,但作為基礎性的電商操作技能都可以在平臺內完成。另一方面,學生在完成跨境電商基礎性操作課程之后,可以知道自身是否適合從事跨境電商相關產業的工作。根據實際教學經驗,許多學生在操作環節并非積極參與,而是為了完成課程、獲得學分的目的,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缺乏影響跨境電商類課程的教學效果。因此,基礎性的跨境電商教學主要培養技能型人才,學生能夠利用教學賬號熟練掌握跨境電商的各項操作技能。

2.2 以真實店鋪為核心的跨境電商運營型人才培養

運營型跨境電商人才主要針對未來有意向從事跨境電商領域工作的學生,以真實跨境電商平臺為基礎,以項目化教學為導向,以實際訂單為抓手。學生可以自主選擇一些低門檻的跨境電商操作平臺,如敦煌網、WISH平臺、蘭亭集勢等,開展實際運營,涉及跨境電商店鋪運營的各個操作流程,在實際訂單中處理進貨、發貨、客服、售后等遇到的問題。同時,運營型電商人才培養模式將課程學習與店鋪運營相結合,充分發揮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與主觀能動性,在運營過程中遇到問題后解決問題,獲得運營經驗。在掌握基礎運營能力后,將校企合作引入跨境電商人才培養過程,使學生以兼職模式參與跨境電商類企業的業務內容,如各大跨境電商類平臺上的產品分銷類代銷服務,不斷加強校企合作的廣度與深度,真正實現雙贏與可持續性發展。所以,運營型跨境電商教學主要突出培養實操型人才,學生可以在運營真實店鋪過程中積累跨境電商運營的各類經驗。

2.3 以電商業務為核心的跨境電商復合型人才培養

多元型跨境電商人才培養更側重于與跨境電商業務相關的復合型人才,由于跨境電商的迅速發展,一些基礎性的平臺操作技能已經無法滿足跨境電商企業對于人才的需求。尤其是針對跨境電商的店鋪營銷、數據分析、視覺美工、客服服務、跨境物流等方面,人才缺口巨大,復合型跨境電商人才就是為了迎合市魴棖螅積極培養與跨境電商有關的專業性與高層次人才。學生可以選擇有興趣的模塊進行深度研究與學習,并根據實操經驗提升相關跨境電商平臺操作領域的專業性與有效性。以跨境電商運營管理中數據分析類專業人才為例,每天日常工作就包括利用“阿里指數”、“淘寶排行”對所經營的行業類目統計分析,準確判斷所在行業的中遠期市場走向與客戶需求;利用“生意參謀”、“生意經”等進行后臺大數據診斷,不斷增加店鋪產品的曝光量與客單價;利用“看店寶”、“魔鏡”等進行產品分析,不斷優化產品詳情頁與自然搜索排序,為打造爆款等營銷活動進行數據支持與前期準備。總之,多元型跨境電商人才是基于技能型與運營型培養模式的基礎上,根據市場需求,不斷深化跨境電商相關產業鏈中的專業性人才培養,為跨境電商健康發展提供支持與服務。

3 “互聯網+電子商務”背景下跨境電商人才培養的意義

跨境電商的發展無論對于地方經濟發展還是高職教學模式改革都有積極的意義,尤其在“互聯網+電子商務”背景下,高職人才培養必須與企業需求與服務學生相結合。跨境電商人才分層分類的教學模式,有利于實現企業、學校、學生之間的良性互動與成果轉化。

3.1 服務地方經濟,培養短缺人才 寧波在2012年成為全國首批5個跨境貿易電子商務服務試點城市之一,近年來跨境電商進出口總額呈跨越式增長,2014年進口額僅為3.7億元。2015年進出口總額為81.4億元,其中進口額29.3億元,出口額52.1億元。2016年1至4月,跨境電商進出口總額為85億元,其中出口為67.3億元,進口17.7億元,進出口總額超過上年。到2018年,寧波將培育20個跨境電商產業集群、50個跨境電商公共海外倉[3]。預計跨境電商年交易將超過150億美元,占全市進出口貿易額的15%,高職跨境電商人才的培養有利于寧波地方經濟的發展。

3.2 基于高職特色,體現應用能力 高職教育主要以培養應用型、實踐型、就業型人才為主旨,跨境電商人才培養與高職教學目標相一致,注重學以致用,強調理實一體。跨境電商人才的培養突出了高職教育的職業化特征與核心競爭力,學生能夠很好地利用各種跨境電商平臺掌握跨境電商操作的各項技能,為今后就業與職業生涯規劃積累良好的經驗。在分層分類的教學理念背景下,能根據學生需求制定實操內容,突出教學的有效性和科學性。

3.3 改革教學模式,注重以生為本 在“互聯網+”背景下,跨境電商人才的培養也利用各種互聯網工具及平臺,豐富高職教學的媒介與手段。通過慕課及跨境電商平臺,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真正做到在學中做,在做中學的教學理念。基于學生的綜合素質與興趣特長,分層分類培養技能型、運營型、多元型跨境電商人才模式,是對教學模式的創新,有利于學生的可持續發展,真正實現以生為本的教學宗旨。

參考文獻:

[1]勞育聰.電商平臺速賣通收年費 小賣家直呼吃不消[N].東南商報,2015-12-9.

第3篇

1.分析當前我國跨境電商的發展現狀

跨境電商是國家對外貿易的新渠道,也是中國進出口貿易增長速度最快的部分。根據電子商務戰略規劃數據顯示,我國目前大約有5000家跨境電子商務平臺,其中企業已經超過20萬家。就2010年到2013年之間,我國海外商務交易總額就從100多億元上漲到800多億元,截止2013年,我國內地的海外購買商已經超過1800萬人,這些海淘族的年消費額已經超過人民幣1萬億元。根據這些數據表明,我國內地已經成為世界排名第三的跨境電子商務網絡購買地,目前,中國的跨境電商試點城市共有42個,其中河南省也在其中。

2.分析河南省中小外貿企業發展跨境電商模式的現狀

(1)河南鄭州已經成為跨境電商試點城市:河南鄭州在2013年被列入首批跨境電子商務試點城市,是國內唯一利用綜合保稅監管場所發展跨境電商模式的試點城市。2014年,河南鄭州創建了“E貿易”試點平臺,在平臺開通后,成功吸引了3000余家韓國館、310余家德國館以及100余家以色列館進行業務交流和對接,目前,已經有319家企業入駐該平臺。到2014年12月31日為止,河南跨境電商業務試點項目的進出口商品總值已經累計超過10000萬元,突破交易億元大關,在業務量與交易額的快速增長下,未來的河南的跨境電商增長速度將持續保持在30%以上。

(2)河南鄭州跨境電商的地位:河南省跨境電商分會于2014年10月在鄭州高新區成立,該分會的成立是為了實現“豫貨通天下”。據了解,河南鄭州是國內首批發展跨境電商模式的服務試點城市之一,發展跨境電商服務項目運營還不到一年時間,就已經和世界13個城市相直通,在對外貿易的過程中,進出口貨值實現130多億人民幣,在全國6個跨境電商試點城市中位居第一。

(3)跨境電商企業逐漸增多:根據河南海關公布的數據資料,可以發現,到2014年10月為止,河南省跨境電商試點參與企業共231家,其中倉儲服務業25家、物流企業6家、電商企業146家等,據業內專業人士分析,鄭州跨境電商數字并不大,雖然跨境電商企業數量較多,但是卻沒有大的合作平臺。例如杭州雖然參與跨境電商的試點企業數量較少,但是平臺相對較大,如天貓國際等,所以,發展跨境電商還是離不開大的平臺支撐。

3.分析發展跨境電商模式在河南中小外貿企業中發揮的作用

(1)有助于放大中小外貿企業的理論空間:通過發展跨境電商模式,能夠整合河南中小外貿企業的供應鏈,幫助河南省內的中小外貿企業擴大利潤空間。隨著跨境電商企業迅速發展,各個跨境電商平臺的市場競爭也越來越激烈,一方面,依靠跨境電商服務平臺,可以打破各個供應鏈環節的溝通壁壘,整合零散的平臺物流信息,降低貨物物流運輸成本。另一方面,通過應用跨境電商服務平臺,還可以創建誠信體系,為河南中小外貿企業提供資金,并通過跨境在線支付,從根本上解決資金外流問題。最后,發展跨境電商模式還能使國家購買業務而更加直線化,減少對外貿易環節,提高每個環節的工作效率,從而有效釋放中小外貿企業的利潤空間。

(2)有助于提升中小外貿企業海外品牌:雖然我國處于經濟發展轉型期間,但是依然無法擺脫“世界工廠”的產業鏈底端身份。目前,中國中小企業有4000家,但是大部分企業為代工企業,所以,如何將中國制造轉為中國品牌已經成為當前我國企業急需解決的問題。通過發展跨境電商模式,中小企業可以借助跨境電商平臺,將企業品牌、產品銷售與售后服務進行有機集合,利用現代化網絡營銷,建立網絡線上品牌,實現直接與海外賣家進行對接。據在線支付平臺數據表明,發展跨境電商模式,大大提高了中小企業的產品交易量,為提升中小企業海外品牌知名度提供了有效途徑。

(3)有助于中小企業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在互聯網發展背景下,數據量相對較大,許多中小外貿企業開始嘗試利用網絡外貿營銷開發海外市場,拓寬業務銷售渠道,但是面對大量的數據信息,由于受到專業人才和營銷成本的條件限制,中小外貿企業只能憑借自身經驗進行探索和研究。通過創建跨境電商平臺,可以利用專門的跨境電商數據分析團隊,對平臺數據進行全面、深入的分析,明確消費者的需求是什么,以何種方式與消費者進行互動比較受眾,從而投放更加精準的營銷策略,實現中小外貿企業的經濟效益最大化。

4.分析河南省中小外貿企業發展跨境電商模式中存在的問題

(1)物流業無法滿足跨境電商的發展需求:在傳統的對外貿易發展模式中,從產品生產、進出后、海關報檢、產品批發、零售需要很多環節和鏈條,而發展跨境電商模式可以將貨物從生產商的手中直接送到消費者手上,但是這需要資金流、信息流以及物流等方面進行資源整合才能實現。由于目前物流業發展受限,所以無法滿足跨境電商的日益發展需求。具體的物流方式問題如下:郵政小包的出境方式是私人包裹,所以海關在統計貨物時非常不方便,并且物流速度較慢,丟包情況嚴重;國際快遞價格相對較高,資費價格變化浮動較大;專線物流的攬收覆蓋范圍較小;國內快遞行業沒有設置專門的跨境業務,對于跨境電商業務缺乏市場經驗,海外市場覆蓋程度有限。

(2)中小外貿企業存在信用不完善問題:雖然河南省中小外貿企業在發展跨境電商模式的過程中速度較快,但是仍然存在知識產權遭受侵犯,企業信用不完善等問題,根據相關調研顯示,一些具有網購消費能力而不進行網絡購物的消費者中,絕大多數是擔心在網絡購物得不到信用和安全保障,這是由于中小外貿企業誠信體制不完善而造成的。

(3)缺乏專業的跨境電商應用人才:隨著跨境電商領域的深入發展,電商的產品種類和市場也更加多元化,在這種情況下,對跨境電商的應用人才要求也越來越高。當前,中小外貿企業在招聘跨境電商應用人才的時候比較傾向去電子商務和貿易經濟專業,雖然很多學校都已經開設了電子商務專業,學生也相對較多,但是跨境電商學科屬于一種交叉性專業,不僅具有貿易經濟的科學特點,同時還具有電子商務學科特點,所以,中小外貿企業對跨境電商人才的綜合能力要求較高,然而,河南省跨境電商的交叉性人才相對較少,造成跨境電商出現應用人才匱乏現象。

(4)跨境電商支付體系存在漏洞:隨著網上支付業務的深入開展,消費者的消費需求也在逐漸上漲,由于受到國家市場經濟和政策影響,導致網上消費遭到制約。在跨境電商業務交易過程中,貨幣交易是其中的核心問題,如何實現資金轉換,是跨境電商企業的重要問題。目前,國際上還沒有制定統一的支付標準,也沒有健全相關法律法規,所以跨境電商在跨境支付過程中存在支付風險較大、成本較高、制度不完善等嚴重問題。河南省很多中小外貿企業在跨境電商業務中設立專項收款,這不僅增加了企業管理成本,還拉長了資金的到賬時間,進而對中小外貿企業的對外成本造成嚴重影響。

5.解析應對河南省中小外資企業跨境電商問題的方法策略

(1)建立中小外貿企業跨境電商支付體系:真實可靠的貿易交易背景和外匯客戶實名制支付能夠有效防制跨境電商支付環節出現洗錢、失竊等風險,因此,中小外貿企業在發展跨境電商模式中,要全面檢查境外商戶的合法性和真實性。在跨境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下,跨境支付業務量逐漸增大,所存在的風險也越來越高,基于此情況,國家要盡快健全跨境支付政策,在制定跨境支付政策的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各方面風險影響因素,加強國際交易納稅申報,完善進出口稅收征管體系等。同時還要對網絡跨境支付進行實時監管,尤其是出現第三方企業管理資金,通過與政府形成監管合力,能夠促進跨境交易支付更加標準化、法制化和規范化,切實保障各方經濟利益不受損失。

(2)培養跨境電商高素質專業人才:目前,河南省中小外貿企業跨境電商人才稀缺,所以,企業一方面可以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以跨境電商運營作為重心,將網絡店鋪裝修、產品廣告設計、圖片設計、跨境物流等各項環節外包給一些專業服務商,還可以招聘一些海外人員從事跨境電商網絡客服,不僅可以減少團隊組建成本,還可以有效避免市場經濟對商業發展環境的產生認知偏差,從而更貼近于消費者市場的購買需求。另一方面,中小外貿企業還可以要求河南省職業學校為企業培養專業對口的跨境電商專業交叉性人才,提高學生的電子商務知識和國際貿易知識,使學生成為高素質跨境電商應用人才,從而實現企業的人才建設戰略。

(3)加強產品創新和品牌管理:河南省中小外貿企業要想在發展跨境電商模式中占據地位,首要條件就是要得到海外顧客的青睞與認可,努力提高境外消費者對本企業產品的忠誠度和關注度。國外消費者對于產品質量的重視度要明顯高度產品價值,所以他們在購買產品時非常重視產品的質量,因此,河南中小外貿企業在產品生產方面,必須保證產品質量最優化。另外,企業還應當加強品牌管理,做好產品定位,注重產品創新工作,降低產品同質現象,從而成功吸引海外消費者的注意力,獲得國際消費認可,實現提升企業海外品牌的目的。

第4篇

關鍵詞:跨境電商;現狀;監管

一、我國跨境電商發展的現狀

跨境電商是指分屬不同關境的交易主體,通過電子商務平臺達成交易、進行支付結算,并通過跨境物流送達商品、完成交易的一種國際商業活動。在我國,跨境電商起步晚但增速快,已日益成為我國企業擴大海外營銷渠道,提升品牌競爭力,實現外貿轉型升級的有效途徑。從規模上看,跨境電商市場交易規模迅速擴張,跨境電子商務在我國進出口貿易中的比重從2008年的4.4% 提高到2012年的8.2%,達到2萬億元,2013年超過3萬億元,2014年達到4.2萬億元,2015年提升至5.4萬億元,同比增長28.6%,2016年有望達到6.5萬億元。按照運營模式,我國跨境電子商務可分為跨境B2B貿易和跨境B2C貿易,而且跨境B2C業務近年來也發展迅速。從市場格局來看,跨境B2B貿易在我國跨境電子商務中一直占主導地位,阿里巴巴國際站、環球資源、環球市場、中國制造網等直接搭建起國內生產商與國外大批量采購者進行交易的平臺,為雙方提供增值服務。

二、我國跨境電商監管現狀及問題

(一)跨境電商監管立法現狀及不足

跨境電商的發展需要健全的法律體系提供保障,近年來跨境電商雖然發展迅速,由于其具有全球性、無形性、匿名性、快速演進性等特點,其所衍生的許多問題,如電商模式下經營者的市場準入、通關商檢、稅收、消費者權益、支付安全、知識產權等方面的新問題都需要法律法規予以保障。我國相繼也制定了一些法規來規范跨境電商活動,比較典型的如:2013年8月,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由商務部會同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人民銀行、海關總署等9個部門共同研究制定的《關于實施支持跨境電子商務零售出口有關政策的意見》,推出建立電子商務出口新型海關監管模式等六大支持政策。2014 年7月,海關總署出臺《關于跨境貿易電子商務進出境貨物、物品有關監管事宜的公告》和《關于增列海關監管方式代碼的公告》,認可了業內通行的保稅進口模式。2015年6月16日,國務院印發《關于促進跨境電子商務健康快速發展的指導意見》,支持國內企業更好地利用電子商務開展對外貿易。

雖然我國制定了一些調整跨境電商發展的法規政策,但目前我國在跨境電商領域還沒有專門的法律出臺,現行以傳統商業模式運行需要而制定的法律體系和執法模式,已不能滿足跨境電商發展的需要。已有的政策支持、監管制度大多體現在商務部、財政部、海關總署、國家工商總局、國家稅務總局等制定的部門規章和一些地方政府規章以及其他規范性文件中,其效力層次低,由于政出多門,甚至出現相互矛盾沖突的現象。法律法規的不健全導致跨境電商交易中逃稅收、避商檢、缺乏誠信,網絡欺詐、不正當競爭、侵犯知識產權等行為缺乏相應的法律規制。

(二)跨境電商行政監管現狀及不足

1、監管模式落后。跨境電商的經營模式與傳統貿易模式顯著不同,對監管模式和措施提出了新的挑戰,目前,海關、工商、稅務、檢驗檢疫等部門對跨境電商貿易監管的方法和手段還比較落后,現有的以口岸檢疫為主的、分塊式的檢驗檢疫監管模式不能滿足跨境電商的監管工作需求。2、監管協調機制尚未健立。跨境電商涵蓋涵蓋了營銷、交易、支付、服務等各項商務活動,需要多部門多環節共同監管,目前,海關、商檢、工商等部門對跨境電商進行監管時未能建立起有效的協調協作機制,監測系統、監管體系間缺乏溝通,多頭管理、重復申報等問題時有發生,監管效率低下。

三、完善跨境電商監管的對策建議

(一)完善跨境電商法律政策體系

1、提高跨境電商監管的立法層次。加強跨境電商監管,應當提高跨境電商的立法層次,制定《電子商務法》,負責統―指導其他相關法律法規,彌補現有立法層次低、法出多門,相互矛盾的等缺陷。在《電子商務法》中對跨境電商監管體系、市場準入與退出、數據電文和電子合同、知識產權保護、電子支付、稅收、消費者權益保護、爭端解決機制等內容作出明確的規定,為跨境電商的發展及監管提供具體的法律依據。2、強化跨境電商市場主體規范制度。加強對跨境電商主體的管理,是避免網絡欺詐、保護消費者利益、防范偷逃稅收、實施跨境電商有效監管的基礎。關于跨境電商經營主體的制度設計,既要營造寬松平等的跨境電商準入環境,又要對其進行必要的監管,可對跨境電商經營主體采取登記制度,特別是應出臺相應的法律規范對相關小企業和個人的登記注冊制度,突出對經營主體的責任要求。

(二)加強對跨境電商行政監管

1、創新監管模式。建議以政府為主導,開發跨境貿易電子商務平臺為公共平臺,根據“追溯源頭、監控過程、追蹤流向”的原則建立質量安全信息流,根據“前端放開、中間控制、后續抽檢”原則建立質量安全監管流,構建并完善以風險管理為基礎的全國性的跨境電商監管模式,提高跨境電商監管的效率。2、加強部門協作,提升跨境電商監管合力。推動創建“單一窗口”平臺,依托電子口岸平臺,加強與海關、商檢、郵政、銀行等部門的聯系,積極推動建立“單一窗口”平臺。建立多部門聯合懲戒機制,強化跨境電商綜合監管。完善社會組織共治機制,鼓勵電商企業、行業協會、非營利性組織、第三方評價機構等社會組織參與監管活動。

參考資料:

[1].麥文偉.跨境電商監管模式亟待創新[J].中國紡織報,2015(2):001.

第5篇

摘要:在校企合作與產教融合趨勢下,校企共建專業已成為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徑。本文以山東華宇工學院高職電子商務專業為例,對校企合作共建專業教學實踐進行總結分析。

關鍵詞:專業共建;校企合作;產教融合;電子商務

一、高職電子商務專業校企合作專業共建思路

為滿足市場對電子商務人才的實際需求,切實推進校企合作,產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提升商務人才的培養質量和水平,山東華宇工學院與山東網商集團于2017年下半年開始共同招生培養電子商務專業人才。校企雙方緊扣電子商務發展的脈搏,保持思想和培養體系的領先性,擴大學生實戰實習方向,打造電子商務專業群,融入電子商務生態圈,山東網商集團與阿里巴巴、京東、菜鳥物流、網易等電商企業建立了戰略合作伙伴關系,把最前沿的電子商務運營、大數據、電子商務物流及互聯網金融等實戰業務引入校園,把“學習、實踐、創新、創業”貫穿到整個人才培養周期。建設以各崗位優秀人才為基礎的經濟生態圈,包含了國內外最具影響的電子商務集團、高等院校、政府機構以及數以千計的生產型企業,貿易型企業。利用互聯網、物聯網資源把區域經濟體交織成生態網,實現人才、信息、產品、服務的全方位共享和流通。

二、校企合作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課程體系

根據當前電子商務崗位需求和電子商務應用人才成長歷程設置課程,在進度和內容上緊密配合學生專業理論課程,實現學生知識和應用的無縫對接,以達到讓崗位知識賦予理論課程活力,讓專業理論指導實踐工作和創意創新的目的。學生融入到大學生活后,在第一、二學期以《電子商務入門》和《設計思維基礎》,把學生引入到電子商務應用領域,明白它在人們生產生活中有著何種重要意義,它給我們帶來怎樣的巨大變革;了解電子商務發展以來衍生的社會崗位和對人才能力的要求,并轉變思維模式,把學生從互聯網世界的被動接受者轉變為主動分析者和貢獻者。學生掌握一定的電子商務和美工設計知識后,需要及時加入實戰來鞏固夯實,根據實際情況對接入門級別的項目供學生實踐最為合適,例如電子商務企業的云客服和電商物流等。第三學期增加《網店美工》和《網店運營與推廣》課程,電商產品圖文設計和運營兩大重要板塊同步學習,符合業內常說的美工運營不分家這一經驗之談。《網店美工》是《視覺營銷設計》的后續課程,學生將繼續產品設計的學習,掌握商品圖文布局、優化、文案,以及photoshop、Dreamweaver等工具的使用。《網店運營與推廣》是以掌握淘寶、天貓平臺應用為目標的內貿電商零售課程,涉及基礎操作、站內站外優化、活動參與、戰略布局等。與該學期崗位課程相適應的是內貿運營實訓。第四學期增加《雙微運營》和《跨境B2B實務》課程。微博微信營銷是對電商營銷的進一步深化,是企業在互聯網時代所進行的媒體公關、文化宣傳、危機處理、站外引流的重要手段,在整個電商崗位課程體系中,屬于商品營銷運營的進階。跨境電商崗位課程是對目前電子商務專業課程的重要補充。隨著跨境電商的迅猛發展,互聯網逐漸為我們打造了一個無國界的信息和商品流通世界,學生就業也不僅僅面向內貿電商企業,他們亟須補充一些跨境知識。《跨境B2B實務》主要包含阿里巴巴國際站應用和基礎國際貿易流程方法,屬于跨境電商大宗貿易初級課程。第五學期增加《跨境B2C實務》課程,是目前國內最熱門,發展速度最快的跨境電商零售內容。跨境零售即像國內淘寶等平臺一樣,有著范圍廣、客戶多、訂單小、數量大、服務要求細致全面等特點,又像國際貿易一樣,服務于海外客戶,對人才要求更高。學生掌握了內貿運營和跨境B2B后,再來學習跨境零售會降低難度,容易上手。《跨境B2C實務》包含:網店美工、aliexpress平臺操作、跨境平臺運營推廣、跨境物流和支付等部分。本學期的實戰課程,是與跨境零售和跨境貿易緊密結合的企業跨境業務實戰。第六學期,學生已經完成全部崗位課程體系的學習,由企業安排為期一學期的實戰見習,企業導師和崗位課程導師雙線指導和管理,查缺補漏,增加新知識和技能,最終使學生在畢業之際實現學歷和經驗的雙豐收。

三、校企合作電子商務專業“雙師”結構教學團隊

企業崗位課程以案例教學、項目教學為主要教學手段,知識點融入到真實的企業案例中,讓學生有情節學習。另外,翻轉課堂也是我們教學的重要手段之一,翻轉課堂使學生提前適應職場要求,主動學習,自主思考,鍛煉表述和交流能力。企業來校授課教師為山東網商集團講師、阿里學院講師、京東物流講師、電商企業經理人等。學生課程根據學校現有課程進行調整,即可采用集中授課方式,也可采用分散式授課方式。其中集中授課是指每學期有二周到六周的時間,學生全天進行企業課程的學習和操作,授課和實戰一脈貫通,一氣呵成,這種模式連貫性好,學生熱情高,也有利于著名電商企業經理人前來授課;分散式授課是指崗位課程和學生專業課程融為一體,崗位課程分布在整學期內完成,這種模式持續時間長,學生課程變化小,有利于學校統一安排。

四、校企共建電子商務專業實習實訓基地

雙方共建基地包含五大功能區域:跨境電子商務B2B(國際貿易)就業創業孵化區、跨境電子商務B2C(國際零售)創業孵化區、產品拍攝及圖片處理區、國際職場綜合素養提升區、創新創業綜合服務區(創客空間或創客咖啡吧)。網商集團將通過入駐企業的跨境電商平臺和入駐企業一起為學生提供實踐機會,并向基地入駐學生提供各項電商創新創業支持。

第6篇

關鍵詞:跨境電子商務;貿易中介;B2B2C;價值

一般來說,傳統國際貿易的海外分銷渠道被各類貿易中介所控制,如出口商、進口商、商、批發商、零售商等。跨境電子商務時代海外分銷渠道不斷收縮,貿易中介作為渠道上的重要結點,也必然會受到嚴重影響。當理論界還在對跨境電子商務時代貿易中介何去何從進行爭論之時,實踐領域中的一些大賣家開始反向控制工廠和自建海外倉的版圖擴張,則展示了我國貿易中介新的廣闊發展空間,其蘊含的巨大價值也開始顯現。

一、我國貿易中介的渠道變化

(一)跨境電商前時代的單邊控制

在跨境電商前時代,由于互聯網未普及,以及搜索引擎還達不到快速精準,對于跨境交易雙方而言,主要通過國際間的交易會或展覽會建立聯系,而對對方國內的渠道信息知之甚少。對于出口貿易而言,我國貿易中介主要指出口商或者出口,實踐領域中的常見形態是經營進出口業務的貿易或者經銷商。加上我國在加入WTO之前,外貿進出口業務實行審批制而非現在的登記制,許多制造型企業沒有進出口經營權,進入國際市場的方式就是通過我國貿易中介,也就是將外貿業務委托給專業外貿公司來做。從進口國來看,能夠全球參展和采購的往往也是該國大的進口商,掌握海外商品信息,從而可以牢牢控制進口國內的分銷渠道,在其下面逐漸形成批發商、零售商等各級貿易中介。可以說,跨境電商前時代是海內外貿易中介層層控制、共同盈利的渠道鏈條,產品的出口渠道掌握在我國貿易中介手中,他們擁有對外的議價權;進口渠道掌握在進口國各級貿易中介手中,層層加價后才最終到達海外消費者。

(二)跨境電商B2B時代的被擠出

雖然跨境電商B2C起步于2003年,但受到理念、政策、技術等各個方面的制約,真正的大發展開始于2013年。可以說,2013年之前是跨境電商B2B時代。加入WTO之后,外貿經營權開始下放,更多制造型企業開始增設外貿部門,繞過貿易中介,直接開展外貿業務,成為外貿企業。這一時期,跨境電商B2B平臺的發展改變了跨境間信息不對稱的狀況,且較之交易會、展覽會更為便捷與廉價,就給了外貿企業與專業貿易中介同臺競技的機會。而我國貿易中介沒有了渠道信息優勢,又缺乏對出口產品的控制,只能逐漸被擠出渠道。即使有貿易中介存活下來,往往也是依附于外貿企業當拿傭金,喪失之前的議價優勢。較之于我國貿易中介的被擠出,海外貿易中介則獲得了新優勢,原因在于跨境電商B2B平臺對海外客戶充分展示出口企業信息,而出口企業對海外客戶信息的獲取只能通過所收到的詢盤函,這種“一對多”的信息優勢使得海外客戶可以通過多發詢盤來進行比價,在控制進口渠道的同時也達到對出口渠道的控制。盡管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海外小額批發的興起改變了大的進口商壟斷進口渠道的情況,但海外貿易中介主導整個渠道的事實并沒有改變。

(三)跨境電商B2C時代的重新嵌入

隨著跨境電商B2B平臺上供應商數目的增加,我國外貿企業利用電子商務的成效日益下降,亟待轉型升級。跨境電商B2C平臺創造了我國賣家和海外消費者直接在線交易的新模式,海外貿易中介也被擠出渠道,給了我國外貿重新建設海外分銷渠道的機會,因而受到國家政策的支持,2013年下半年開始出現大發展的趨勢。然而,外貿企業長期以來習慣于大宗交易,盡管2008年危機后逐漸適應外貿小批量業務的發展,但讓其從跨境電商B2B轉向B2C,還是不愿意做這樣碎片化的貿易。可以說,跨境電商B2C平臺的發展不是從事跨境電商B2B業務的外貿企業所引領的,而是起源于C2C。阿里速賣通2010年上線,平臺能夠迅速發展起來主要是免費吸引眾多做跨境C2C業務的個人小賣家,從而被稱為“國際版淘寶”。這些小賣家熱衷于從國內的批發網站上購進產品,然后通過平臺銷售給海外消費者,從而扮演了一種新型貿易中介的角色,使得我國貿易中介在跨境B2C時代又有存在的價值。但是,貿易中介在此階段還只是重新嵌入渠道,既脫離傳統外貿交易流程的約束,又因為新規則的不完善,不僅不能控制渠道,其利潤空間下滑和直郵模式問題也不斷出現。

(四)跨境商B2B2C時代的主導擴張

跨境電商B2C交易出現的若干問題,最終都會歸于跨境電商平臺。作為我國最大的跨境零售出口平臺,阿里速賣通的對外形象嚴重受損,在外國人眼中成為“假貨的集散地”,迫使該平臺進行轉型。自2016年起,阿里速賣通實行收費,以促進平臺全面從C2C向B2C轉型,這意味著今后在平臺上進行運營的不再是個人小賣家,而會有更多專業化運作的貿易中介出現,從而更加注重外貿品牌和信用建設。此外,海外倉被譽為解決跨境電商B2C“最后一公里”問題的良方,越來越多的賣家開始嘗試這一新模式。但是,海外倉運作已不再是單純的跨境物流,還涉及海外倉儲與配送、售后服務、信息管理、工商稅務等跨境經營業務,是個人小賣家所玩不轉的。可以說,這些變革不僅有利于解決跨境電商B2C存在的若干問題,也促進了新型貿易中介的成長和壯大,開啟了跨境電商B2B2C的新時代。當前,跨境電商平臺對賣家進行信譽評價和搜索排名,如速賣通平臺將店鋪信譽評價等級分為金牌(1-5級)、鉆石(1-5級)和皇冠(1-5級);賣家產品的搜索排名規則主要有商品信息描述質量、與買家需求的相關性、交易轉化能力、賣家服務能力和搜索作弊情況等五大類。只有排名靠前且有評級標志的大賣家才能更多引流和訂單轉化,而大賣家要保持這種優勢,其能力需要從選品拿貨到營銷服務再到供應鏈整合不斷延伸,從而正在成為連接產品供應與需求的重要紐帶,逐步形成對整個的海外分銷渠道的主導與控制作用。

二、我國貿易中介的價值體現

(一)符合跨境電商發展方向

從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的數據來看,2016年上半年跨境電商B2B進出口仍占90.7%。對于我國而言,跨境電商B2B的發展才會對我國外貿產生根本性影響,是主流發展趨勢。但是,當前引領跨境電商B2B變革的力量主要來自于第三方平臺,如阿里國際站正在力推的“一達通”,革新思路主要是線下交易轉向線上交易,打造金融、信用、數據、物流、支付等外貿綜合便利化服務平臺。但是,這種變革還只是在整合國內資源,并沒有根本觸及海外渠道的變化。另一方面,跨境電商B2C雖然僅占整個跨境電商進出口的近一成,但跨境電商的熱度是B2C引l的,其發展速度也遠超B2B,而且其開拓市場能力和業績表現都不錯,也是一些地方政府力推的跨境電商發展方向,如浙江等省。然而,這種線上零售模式沖擊和破壞線下銷售網絡生態,各國都在加緊關于規范線上貿易的法律法規和政策措施的研究和制定。我國也不例外,2016年上半年出臺跨境電商B2C進口的相關稅收政策,雖然之后設置了1年的政策過渡期,后又延至2017年底,但最終會實行線上零售與線下零售相平衡的稅收政策。可以預測,跨境電子商務B2C出口今后在海外遇到的麻煩不會少于B2B。跨境電子商務B2B2C的發展則不一樣,大賣家要獲得渠道的控制力,必然要考慮海外倉操作,而海外倉出口具有跨境電商B2B的特征,平臺零售則具有跨境電商B2C的特征,可以兼顧跨境電子商務B2B和B2C的發展;大賣家通過對海外倉的探索也會對海外市場更為熟悉和容易融入,較之于跨境電商B2B改變了受制于人的局面,較之于跨境電商B2C則減少了未來海外政策改變所帶來的沖擊,必然是我國跨境電子商務最為理想的發展模式。

(二)提升全球價值鏈地位

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對全球價值鏈的定義可以概括成“為實現商品或服務價值而連接設計、產品開發、采購、生產制造、營銷、交貨、消費、售后服務、回收利用等活動的全球性跨企業網絡組織及其價值與利潤分配”。長期以來,我國外貿以接單生產的方式成功嵌入全球價值鏈最低端的加工制造環節,與前向的研發設計和后向的品牌渠道服務相比,所獲得的價值增值和利潤分配都極其有限。當前,我國新型貿易中介正在改變這種狀況。價值鏈的前向攀升方面,越來越多的大賣家開始注重與工廠關系的建立,已經不再是簡單的直接采購協議,而是向ODM和OEM發展,也就是要求工廠按照給出的設計方案進行加工制造,或者要求工廠為其貼牌生產以打造店鋪品牌。當這種關系不能很好的理順時,就有一些大賣家想要反向收購工廠,如小飾品行業,大賣家會吸取海外潮流趨勢打造新型飾品,款式會層出不窮,若工廠不能滿足其多樣化的需要,或者大賣家迫切想要提高飾品和包裝檔次,其控制工廠的意圖就會更為強烈,而這種控制力的增長也必然能夠帶動我國外貿全球價值鏈的前向攀升。從價值鏈的后向攀升來看,為了提升客戶對出口產品的體驗度,越來越多的大賣家開始嘗試跨境經營,從體驗海外倉開始,再到開辦境外體驗店,進而發展O2O(線上與線下)的新型跨境電子商務模式。這種渠道開拓的思路不僅可以在海外樹立更好的品牌形象,也可以吸引海外B端客戶的加入,最終達到我國外貿中介控制海外多層次分銷網絡的目的,得到了國家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從而加速了我國外貿全球價值鏈的后向攀升。

(三)適應工業4.0 新要求

工業4.0就是“互聯網+制造”,除了智能制造之外,另一個重要特征就是大規模生產轉向個性化定制的生產形態。個性化定制的關鍵在于快速響應每個客戶的需求,當然,大力推動制造型企業上線跨境電商B2C,直接實現M2C到C2M的轉變不失為一種策略,但實踐中,跨境電商B2C平臺上出現更多的是專門的跨境電子商務公司或店鋪團隊,說明新型貿易中介更加適應這種個性化定制的發展。在跨境電商發達的廣州、深圳,越來越多的跨境電商公司或店鋪團隊開始組建,已經形成了十分完善的公司內部組織架構,下設后臺操作、選品、美工、客服、運費、營銷、數據分析等更多專業崗位,如果再進行海外倉操作的話,還要包括跨境的信息管理、倉儲、工商稅務、保險、銷售、售后服務等更為復雜的事項。這些崗位已非制造型企業專長,很少有中小制造工廠有發展眼光和實力去進行自組織。而專門做市場的新型貿易中介,掌握海外消費者需求數據和跨境經營經驗,以此為核心競爭力,具有自動集合各類資源和優化調整運行機制的能力,從而可以把握海外個性化定制的方向,引領規模化定制潮流,不僅實現定制創新的從無到有,也能夠在定制的基礎上打造爆款,創造“1-N”效應。此外,其也與貨代、保險、銀行、報關等有著緊密聯系,具有資源內化和網絡化外部合作的先天優勢,非常擅長發展和拓展這種自組織形式,若在自組織的基礎上積極打通企業能力平臺,如與工廠契約式合作或反向收購工廠,完成定制化生產所需的“自組織+企業能力平臺”的新形態,就能夠確立其在工業新時代的主導地位。

三、我國貿易中介的價值提升路徑

(一)與制造工廠的競合發展

和跨境電商B2B平臺的工貿一體化一樣,制造工廠也可以全面上線跨境電商B2C平臺,打造M2C或C2M的新型跨境電商模式,但這并不影響我國貿易中介的發展。一方面,代運營業務是我國貿易中介錯位發展的空間,跨境電商B2C的店鋪運營不再只是規范的貿易流程操作,還是細分市場后的跨境零售經營;不再單設一個外貿部門,而是需要更為復雜的組織架構來進行密切協作,并不是所有的制造工廠都有這樣的實力來拓展運營業務的。而我國貿易中介的優勢主要在店鋪運營上,可以為那些沒有或有限國際化實力的制造工廠進行代運營操作。另一方面,多平臺操作打造我國貿易中介的競爭優勢。從制造工廠多年來的跨境B2B平臺使用情況來看,很多企業依賴于阿里巴巴國際站進行多賬號操作,較難嘗試新平臺,而新興的貿易中介只要初具規模,典型的特點就是多平臺操作,包括阿里速賣通、敦煌網等國內平臺,還有Amazon、eBay等國際平臺,而且,一旦有新興平臺出現,如Wish等,也會第一時間跟進嘗試。這些事實說明這些貿易中介已經充分意識到多平臺操作是其競爭優勢的體現,只有充分利用各大平臺的規則體系來完善店鋪運營和不斷創新發展,才能打造更強的代運營能力,從而爭取更多制造工廠的業務。

(二)與第三方平臺的競合發展

作為在第三方平臺上開設店鋪的賣家,與第三方平臺的合作必然會受到某些控制,如只能在某一個品類下開設店鋪,而不能多品類店鋪運營等,對于貿易中介而言,代運營能力的增強需要擴充其運營品類,客戶信息的平臺共享也會讓其有數據隱憂,最好的做法可以是多平臺多品類的更為復雜的運營模式,從而可以實現與第三方平臺的競合發展和成長。當然,也有一些Q易中介將店鋪運營升級為平臺運營,成為自營電商平臺,也可以稱之為B2B2C平臺,是貿易中介做大后的平臺模式,也就是直接從制造工廠采購,通過平臺的海外營銷推送,將產品銷售給海外終端消費者,從中賺取進銷差。這類貿易中介雖然擺脫了第三方平臺的控制,但也受到無法做大流量的困擾,還是要與第三方平臺產生競爭或合作,如自營平臺的同時添加第三方平臺模式,與第三方平臺產生競爭關系,如蘭亭集勢、DX、大龍網等;或者有自營平臺的同時也入駐第三方平臺,與第三方平臺產生合作關系,如米蘭網等。但是,無論是哪種發展方向,對于貿易中介而言,與第三方平臺的競爭或合作,都應明確其核心競爭力在于做市場,品牌和營銷推廣,如果偏離主營項目,變成單純的做平臺流量思路,只能讓其優勢喪失的更快,混合模式中去強化其核心業務才是貿易中介做大的根基。

(三)與第三方物流的競合發展

海外倉本為解決跨境物流問題,是物流企業主推的發展方向,如出口易、遞四方等。平臺企業因推動線上物流的發展,或者自建海外倉,如敦煌網等;或者選擇與第三方物流合作,如阿里與菜鳥國際的合作等。而據跨境電商公益流平臺《極客營》所作的調研發現,月銷50-100萬美金和100萬美金以上的大賣家分別有55%和69%的比例已有自建的海外倉或者計劃自建海外倉。雖然大賣家不惜成本自建海外倉有不滿意跨境物流現狀的原因,但主要因素還在于做海外市場需要拓展個性化服務。可以說,當前已經進入海外倉的升級版建設,從解決“最后一公里”物流向展示品牌、體驗產品、解決售后和定制咨詢等方向發展,形成“前店后倉”的新模式。第三方物流和貿易中介的海外倉的建設思路是不一樣的,第三方物流優勢在于物流,更愿意全球布倉,而貿易中介的優勢在于市場,更愿意全球布店;現階段最為理想的海外倉建設戰略應該是鼓勵這兩類企業都積極地“走出去”,在各自擅長的領域內進行建設,促進二者之間的合作以實現前店后倉的無縫對接。對于自營平臺的貿易中介,有實力去自建海外展示廳或體驗店,如蘭亭集勢等,而對于相對弱小的店鋪大賣家,則可以采取抱團發展的方式,形成合力與第三方物流合作建設升級版海外倉,如德化陶瓷企業抱團與出口易合作就非常成功。

第7篇

【關鍵詞】跨境電子商務;國際貿易專業;課程體系

據國家統計局2014年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我國貨物進出口總額達到4.16萬億美元,比上年增長7.9%,排名躍居世界第一。可見,嚴峻的世界經濟形勢下,外貿行業仍然充滿著機會。這幾年,以阿里巴巴、中國制造網、敦煌網等跨境電商企業開始嶄露頭角。現在,新浪潮引領者來自外貿B2C,一批外貿B2C勢力正在迅速崛起。商務部在2012年的2010-2011年度《中國電子商務發展報告》顯示,2011年我國跨境電商成交額同比增長40.6%,呈現出穩中有進的態勢,進而說明了我國進出口行業仍然繼續存在著提升的可能。以上數據也表明,我國將有越來越多的小微型外貿企業正在利用跨境電子商務來拓展出口業務。然而,目前很多高職院校的國貿專業的課程體系仍然側重于傳統外貿模式,沒有重視跨境電子商務人才的培養,使得跨境電子商務人才短缺,這種現狀將會嚴重阻礙我國小微型外貿企業的發展。因此,高職院校的國貿專業在跨境電商背景下如何構建課程體系迫在眉睫。

一、高職國際貿易專業課程體系的基本現狀

根據這幾年連續對高職國際貿易專業課程體系建設的關注,我認為目前大多數高職院校國際貿易專業的課程體系,存在著一些共性的問題:

(一)以傳統的國際貿易業務為基礎來進行課程體系設計

目前,我國大多數高職院校國貿專業的課程體系是以傳統的國際貿易業務為基礎設計的,沒有考慮到新興業務的需求。根據傳統業務我們設計了很多課程,例如:外貿英語函電、外貿談判、世界經濟概論、國際經濟合作、世界貿易組織、國際金融、國際結算、國際商法等。根據近幾年對一些高職國貿專業畢業生調查得知,大學期間有些專業課程對他們從事一線外貿工作幫助甚微,上崗之前還需要進行一段時間的培訓才能勉強上手。

(二)課程設計與本科過于雷同

雖然高職院校盡量規避了與本科類似專業在課程設計上的雷同,但是我們仍然在高職的課程中可以看到本科的影子。主要的手段是通過:刪減本科課程體系中一些難度較大的課程,降低教材難度,添加實訓課程來實現差異化。

(三)過于強調課證融合

在“工學結合”理念的影響下,“課程融合”成了一些學校課程設計的基礎。一些學校的課程體系就像幾門職業培訓課程的組合。這樣的課程體系看上去好像很實用,但是過于單薄的專業基礎,過于狹窄的專業通道讓學生的就業失去競爭力和職業遷徙的能力。

二、跨境電商背景下如何構建高職國貿專業課程體系

我認為,在跨境電子商務等新興業務日益盛行的形勢下,為了培養更多更好的外貿一線工作人員,高職院校的國際貿易專業應構建一個能提升學生就業競爭力,就業品質的課程體系,應該注意一下幾個問題:

(一)課程體系的構建要符合高職人才培養規格

高職院校外貿專業人才培養規格一般定位是:外貿工作一線的高技術專業人才。根據國家的大學生就業數據可知,現在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壓力非常大。造成就業壓力大的原因,除了畢業生的人數多這個原因者外,一個更深層次的原因就是大學畢業生達不到用人單位的要求,其根本原因之一就是學校在制定專業課程體系時沒有精確定位培養規格。根據調研,我認為高職外貿專業的應該更加注重為小微型外貿企業培養人才。我們明確了服務對象,我們設計的課程體系就能更好的為小微型外貿企業培養一線的高技術人才。

(二)課程體系的構建要基于充分的專業調研

在課程體系設計上,一些開設國貿專業的院校沒有對外貿行業企業、畢業生就業區域、企業、崗位、職業遷徙、成才率進行全面深入的調研,沒有外貿企業的實際參與,使得課程體系與實際業務脫節。例如,通過全面、深入的專業調研得知,我們學校國貿專業畢業生絕大多數是在小微型外貿企業工作,這些企業非常重視跨境電子商務平臺在外貿業務拓展的作用。他們提出:國貿專業的課程中能否開設涉及一些跨境電子商務方面的相關課程?這樣的建議對課程體系的設計與優化將起到很好的作用。

(三)課程體系的構建要強調英語突出技能

在跨境電子商務的背景下考慮國際貿易專業課程體系構建,可參考以下路徑:國貿專業電商化改造。隨著淘寶等電商企業的做大做強,我國很多高職院校都開設了電子商務專業。我們應該看到這兩個專業的服務對象是有差異的,在培養重點和課程設置上是有較大差別的。與在國內利用電商不同,跨境電商所使用的語言、習俗、法律、貨幣、物流等要復雜得多。很多小微型外貿企業特別看重學生的英語聽說能力,因為跨境電子商務平臺進行交流絕大多數是使用英語。因此,在跨境電子商務的背景下,國際貿易專業課程體系構建一定要突出英語的運用能力,建議每個學期都要開設相應的英語課程,在第3、4學期開設跨境電商B2C平臺實操課程。

(四)課程體系的構建要有典型企業的全程參與

課程體系的構建除了在前期調研階段要深入走訪就業的典型企業,收集企業對人才培養的具體意見。我們在課程體系構建的時候需要將企業的各種意見內化到具體的課程中。留出2-3門課程請企業的業師進行授課,有針對性的提升對口就業的能力。

參考文獻

[1] 劉慧.淺談高職國際貿易專業人才培養與課程設置[J].清遠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2) .

[2] 王秀霞.高職對外貿易人才培養與中小企業需求研究[J].改革與開放,2009(11) .

第8篇

“政府高度重視,企業熱情高漲,市場需求旺盛,發展舉步維艱。”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城市專家組組長、清華大學柴躍廷教授對《財經國家周刊》記者說,這是目前跨境電商的現狀,“小賣家、小買家熱鬧,大買家、大賣家在觀望”。

跨境電商購物包括貨源、報關、通關、物流、支付等環節,原有的監管體系和進出口流程已成掣肘。2013年國家批準了上海、杭州、寧波等7個試點城市,層層推進監管模式和制度的創新,由于涉及海關、檢驗檢疫、外匯管理、市場監管、郵政管理等多方面創新,各試點城市的運作模式也形式多樣,各有差異。

“根據試點政策,寧波實施了新的監管方式,各個部門也積極配合,探索了跨境電商的‘寧波模式’,但和市場需求還是有差距,部委政策銜接的標準上,需要中央層面的頂層設計。”寧波市口岸辦陸空港管理處副處長林維忠表示。

監管不適

“買全球”、“賣全球”不再是奢望,可隨之而來的經營主體虛擬化、交易形態高度碎片化等新特點,也使得監管成為當下跨境電商交易的難題。

“按照一般貿易流程設計的監管模式已難以適應跨境電商多品種、小批次、頻繁交易的新特征,不僅產生了通關、退稅、結匯等新難題,也易誘發質量失控等現象。”中國(杭州)跨境電子商務綜試辦招商宣傳部部長王喬松告訴《財經國家周刊》記者。

以100萬元的進口貿易額為例,在傳統貿易進口中對應也許是1萬瓶同款紅酒,采用一次報關即可完成,而消費者網購對應的或許是1萬件五花八門的商品,以目前的報關方式一一查驗,將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商務部電子商務和信息化司副司長聶林海也表示,目前全國進出口報關單大概是3000多萬單,把零售這塊加進去將超過1億單,監管部門是不可能有這個能力監管的。

“海關的人員編制是按一般貿易配置的,跨境電商這么大的量進來,海關壓力很大。”蜜芽寶貝創始人兼CEO說。

試點城市正在嘗試解決這些難題。據寧波保稅區介紹,試點一年多來,寧波保稅區探索了跨境電子商務保稅進口備貨試點的“寧波模式”,進口業務各項主要指標均列全國7個試點城市之首。在設計試點政策時,本著“進得來、管得住、放得快”的監管理念,為消費者跨境購物提供便利。

3月12日,國務院印發《關于同意設立中國(杭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的批復》提出,要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為動力,著力在跨境電子商務各環節的技術標準、業務流程、監管模式和信息化建設等方面先行先試。

王喬松告訴記者,實施方案的力度比較大,借鑒上海自貿區“負面清單”模式,守住幾條底線,鼓勵杭州在制度、管理、服務創新方面大膽去試,“改變不適應虛擬經濟發展的情況,試驗出一套符合跨境電子商務發展的制度”。

“各試點城市都在創新,但深淺不一樣,法規不一致,標準不統一,企業要跟不同的口岸對話,可以保持一定的差異化,發展地方特色經濟,信息系統要能互聯。”順豐海淘運營部一名負責人告訴《財經國家周刊》記者。

寧波海關相關負責人表示,試點就是要從試點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目前各個城市都在比拼推進的力度和速度,寧波從中得出的經驗是,各監管部門以大局為重,吃透吃準國家對于跨境電商業務的目標和方向,數據共享,協同作戰,出現問題一起解決。

稅收征退

“海淘”興起源于價差和監管漏洞,監管部門力推陽光化海淘,有利于跨境電商這個朝陽產業走出灰色地帶。

海通證券的研究報告稱,陽光化本質是政府在稅收上適度放寬,在可管可控的基礎上,以滿足民眾消費需求和體驗度為抓手,將灰色清關物品納入到法定行郵監管方式內,防止稅收逃逸;對外則是通過將B2C銷售納入至出口補貼范疇,鼓勵出口。

進口跨境電商目前有“直郵”和“保稅”兩種模式。“直郵”適合小規模零碎的B2C模式,賣家直接通過快件的方式將商品賣給個人買家,大多采用航空方式承運。“保稅”也稱“自貿”模式,即境外商品入境后暫存保稅區內,消費者購買后以個人物品行郵清關出區,包裹通過國內物流的方式送達境內消費者。

兩種模式按章繳納“行郵稅”,但尺度上突出“自用”和“合理數量”,越界則會被視為“貨物”,海關將征收關稅和進口環節稅。由此產生的矛盾是,若一般貿易方式下“貨物”監管將大大增加稅賦成本,行郵的監管方式尺度較松,“灰色清關”又難禁。

海通證券的研究報告稱,跨境電商陽光化的核心是滿足個人使用,難點在于監管的具體拿捏和執行,理論上是需要報關單、物流運單、支付清單的“三單合一”。

出口跨境電商的主要難題是“退稅沒有吸引力”。“國家鼓勵出口,要企業參與,企業考慮是否便捷,是否有利,否則為什么要參與。”林維忠說。

第9篇

關鍵詞:跨境電商;生態圈;電商產業園

一、跨境電商的涵義

1.跨境電商的定義

在“互聯網+”時代下,互聯網與外貿相結合,催生了跨境電商。簡單來說,跨境電子商務是以網絡化、電子化形式完成包含交易、支付結算、物流等活動在內的跨境貿易。

2.跨境電商的類型

在我國,依據貨物進出境流通的方向,把跨境電子商務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跨境電子商務出口模式,另一種是跨境電子商務進口模式。根據交易對象的不同,跨境電子商務出口模式又分為跨境電子商務B2B模式、跨境電子商務B2C模式以及跨境電子商務C2C模式,但以B2B和B2C兩種模式為主;進口模式分為跨境電子商務B2C模式和海外代購模式。

二、紹興“眾創小鎮”成立的背景分析

紡織產業作為紹興市傳統支柱產業之一,經過多年的發展,已形成了從紡織原料、化纖織選、印染后整理、服裝生產、紡織機械到專業市場的較為完整產業鏈。雖然紹興市紡織產業具有完善的產業鏈,但是產業鏈中80%的企業是中小企業。而中小紡織企業具有天生創新能力不足的劣勢,在我國經濟下行壓力增大以及國內需求增長緩慢等不利因素的影響下,紹興紡織產業產能過剩、庫存加大的問題日益凸顯。

因跨境電商活動把傳統的國際貿易活動變得簡單、透明,降低了中小企業進入國際貿易活動的門檻和進出口成本,使得中小企業能有機會參與全球貿易的競爭。因此,跨境電商成為中小企業走出去,實現產業轉型,帶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契機。

紹興的紡織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越發重視跨境電商,試圖通過跨境電商化解產能過剩,增強企業參與國際競爭的能力。

在此背景下,紹興市柯橋區政府于2015年斥資7億元打造“眾創小鎮”,園區將結合柯橋當地傳統的紡織面料產業,吸納大批跨境電商企業及服務上下游企業入駐,打造成為柯橋的首個跨境電子商務實驗區,以便更好地為柯橋的紡織中小企業提供跨境電商服務。

三、跨境電商生態圈視角下的紹興“眾創小鎮”發展路徑分析

“眾創小鎮”位于紹興市柯橋區中央商務區,總占地面積達110畝,由深圳動態集團在柯橋注冊紹興動態商務有限公司負責運營。自運營以來,“眾創小鎮”已吸引包括杭州王道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紹興分部等在內的40多家企業入駐。從入駐的企業來看,跨境電商企業及服務上下游企業入駐的數量偏少。對于園區而言,當前的主要任務是集聚企業、技術、人才、資本等相關要素,實現電子商務產業集群,打造具有活力的跨境電商生態圈,從而促進柯橋傳統紡織面料行業的外貿轉型升級,以進一步優化柯橋紡織產業的結構,提升紡織產業,破解當前紡織產業發展的困局。

1.跨境電商生態圈的構成要素

按照生態學的理論,生態圈由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以及生態系統環境等要素共同組成。以生態學為基礎,本文認為跨境電商的生態圈包含生產者、消費者、服務機構、生態圈環境四個要素。

(1)生產者

跨境電商生態圈的生產者主要是指實施跨境電商活動的企業,即跨境電子商務活動中的賣方。既包括自建銷售平臺或者利用第三方跨境電子商務平臺開展跨境電子商務活動的企業也包括了為企業提供跨境電子商務服務的第三方平臺。生產者能夠根據最終用戶的需求提供個性化的跨境電商服務,他們是生態圈的核心企業。

(2)消費者

跨境電商生態圈的消費者主要指最終用戶,即跨境電子商務活動中的買方。他們通過跨境消費行為與生產者發生聯系,間接產生跨境電商服務的需求。

(3)服務機構

跨境電商生態圈的服務機構指提供資金支持、人才支撐、物流服務的機構。包括行業協會、金融服務機構(銀行、保險、擔保公司等)、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人才服務機構(人才交流中心、翻譯機構)、物流服務機構(海關、物流企業、海外倉儲服務機構、商品出入境檢疫局)等。它們既全方位地服務于跨境電商生態圈又可以優化生態圈內各資源的配置,以促進生態圈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4)生態圈環境

跨境電商生態圈的生態圈環境包括影響生態圈發展的政策環境、制度環境。依據本生態圈實際情況出臺的政策、制度,能規范本區域的跨境電商行業行為,使得本區域的跨境電商駛入健康、快速發展的軌道。

2.紹興“眾創小鎮”發展跨境電商生態圈的路徑

(1)優化完善政策制度,促進跨境電商生態圈建設

各省市繼國務院出臺《關于促進跨境電子商務健康快速發展的指導意見》后,紛紛出臺相關政策、文件,旨在統籌推進跨境電商發展。但是,紹興市政府只出臺了《進一步促進電子商務發展的若干意見》,建議紹興市相關職能部門能夠進一步開展深層次調研和多層次溝通,把跨境電商與一般電子商務活動區別對待,盡快出臺相關的政策、文件為促進生態圈的建設提供保障。

(2)引進跨境電商第三方服務平臺,提供個性化服務

從目前紹興市紡織企業開展跨境電商活動的情況來看,他們大都通過亞馬遜、敦煌網、速賣通、wish等平成相關的跨境電商貿易活動。但大部分中小紡織企業因資金、技術的原因自身并不具備在以上平立開展跨境電商活動的能力,而是把相關的業務委托給第三方服務平臺來完成。而從“眾創小鎮”目前入駐的企業情況來看,僅有一家杭州王道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為相關企業提供速賣通平臺的跨境電商服務。

生產者是跨境電商生態圈的核心,“眾創小鎮”應積極引進國內外知名跨境電商第三方服務企業為紹興紡織企業提供跨境電商代運營、營銷推廣、網頁美工等方面的服務,以協助紡織企業進行準確的市場定位、幫助設計精準的跨境營銷推廣方案,從而能為生態圈的消費者提供更加個性化的服務。

(3)推進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提升運作效率

跨境電商比境內貿易電商所涉及的工作環節要復雜的多,它包括線上平臺、線下門店、境外物流、報稅倉儲、報關檢驗、訂單配送、結算結匯、營銷推廣等等。“眾創小鎮”可借鑒國內其他跨境電商園區的做法,聯合紹興市商務局、國稅局、外匯局、海關、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等行政職能部門建設公共服務平臺,以線上平臺的方式為中小型紡織企業進出口提供物流、報關、信保、收匯、退稅等整合服務,提高跨境電商活動的工作效率,提升“眾創小鎮”的運作水平。

(4)完善配套服眨營造功能齊全跨境電商生態圈

只有把專業的事情委托給專業的公司來完成,中小紡織企業即可集中精力依據客戶的需求實現定制化生產,為生態圈中的消費者提供更好的產品和服務。因此,“眾創小鎮”可出臺相關政策吸引人才培訓、翻譯服務、物流服務、投融資服務等相關專業服務企業落戶,進一步完善配套跨境電商服務產業鏈,營造功能齊全跨境電商生態圈。唯有此才能吸引更多的紡織企業開展跨境電商活動,以此提升紹興紡織國際市場競爭力,推動紹興紡織外貿轉型升級。

參考文獻:

[1]吳敏.“互聯網+”視域下跨境電商生態圈構建思路探析[J].商業經濟研究,2015(34):75-76.

[2]汪傳雷,朱紹平,陳嬌,蔣孝成.基于DICE模式的電子商務物流生態圈系統構建以安徽青年電子商務產業園為例[J].資源開發與市場,2016(02):135-141.

[3]張蓉.“互聯網+”視域下的跨境電商生態圈構建的意義和價值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7(05):150-151.

第10篇

關鍵詞 實訓實踐 互聯網教學 改革與創新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ki.kjdkz.2015.10.070

Reform and Exploration of Practical Teaching of Vocational

College Foreign Trade: From Network Analog to the Practical

Operation of Cross-border Electricity Supplier

CHEN Jian

(Zhejiang Business Technology Institute, Ningbo, Zhejiang 315012)

Abstract The Internet has made the world's international trade changed dramatically, classroom teaching and practice of vocational training courses in foreign trade professional integration has become the production of education, tend and target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Make full use of the advantages of the Internet expansion, to build trade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wide caliber, strong skills," the pattern of growth and success, is to meet the diverse needs of social development and the growth of diverse student needs, change practice patterns of trade will also practice teaching reform and innovation play a catalytic role.

Key words training practice; internet teaching; reform and innovation

1 外貿實踐教學的理論與政策指引

德國哥廷根大學的弗蘭克?阿赫滕哈根(Achtenhagen,F.)教授在《真實和復雜的教與學環境》一文中認為,在經濟日益國際化及對新信息通信技術不斷增長的“大趨勢”下,商業學校需要在緊密相連的三個層面,即課程層面、教學層面和教學設計層面,解決教與學問題的開發方案。其中在課程層面上,課程嵌入是成功應用教與學環境的一個必要的先決條件;教學層面的主題是開發一個教與學策略以克服課堂教學條件的預期結果;教學設計層面則綜合情境學習、動態結構和教學模擬等不同領域的觀點,開發一個多媒體呈現的虛擬企業,通過分析、評估、設計、執行形成解決方案。

2014年6月,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第十五條和第十八條明確指出:堅持校企合作、工學結合,強化教學、學習、實訓相融合的教育教學活動;加大實習實訓在教學中的比重,創新頂崗實習形式。《決定》清晰地勾畫了今后一段時期內我國職業教育生產化、信息化建設的趨向及目標。

對于培養實用型人才的高職院校外貿類專業而言,教學模式的建構必須與社會和經濟發展的方向、水平及要求相一致,緊貼區域經濟的發展趨勢;專業的實踐教學改革也應該從外貿業務的崗位職責和需求出發,突出人才培養的針對性、靈活性和開放性,并將國際化的企業運作和互聯網信息技術等方法引入教學內容,增強學生參與國際競爭的能力。

2 外貿實踐課程的現狀

我國的高職院校在國貿專業課程的教學上,一直沿用以理論知識構建為主,將課程體系分為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及專業技能課,或者是近年來較為普遍的專業核心課、專業選修課及專業實踐課,雖然這一課程體系強調知識與能力的結合,但始終沒有改變以知識教學為主的現狀。專業核心課程的設置大部分還是國際貿易實務、外貿英語函電、外貿單證實務等,有些增加了實操性較強的外貿業務跟單、外貿業務洽談等課程,但方式還是以授課為主。而真正體會操作技能的是專業技能課程之后的2~3周的外貿業務綜合實訓。

作為學校使用的外貿業務綜合實訓大部分采用基于互聯網的軟件平臺,較有代表性是TMT(Teach Me Trade)和SimTrade外貿實訓軟件,軟件設計的基本理念相仿,即通過網絡搭建的仿真實習平臺,讓學生以一家貿易公司業務員的身份體驗一筆或多筆出口業務操作的全過程。TMT的起步較早,1998年即獲上海市教學成果一等獎,2006年起全面向上海市高校在校學生開放該實訓平臺,現仍為全國眾多高職院校國際貿易模擬實習課程的平臺,由于軟件設計及未能及時升級等原因,“人與機對戰”的業務模式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能力的發展。SimTrade外貿實習平臺能夠在虛擬貿易平臺中,讓同學們扮演進出口業務中的不同角色,體會國際貿易中不同當事人面臨的具體工作任務,學會外貿公司利用不同方式降低成本以達到利潤最大化,老師也可以通過軟件內網調整商品成本、價格、匯率及各項費率等,被越來越多的院校所認可。

近兩年較為看好的國際貿易從業技能綜合實訓項目POCIB(Practice for Operational Competence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是通過互聯網“人與人對戰”的一種新型模式。參加該項目實訓的學生可以扮演分布在全球不同國家獨立的進出口企業,在仿真動態的市場環境中,從尋找業務機會、交易磋商開始,到簽約、履約,真正了解國際貿易的物流、資金流和業務流的運作,是公認度最高的國際貿易從業技能實訓模式。

3 以跨境電商項目為引領的外貿實踐課程的創建與創新

互聯網使得全球國際貿易發生巨大變化,營銷網絡化、貿易細分化已漸成趨勢,跨境電子商務產業的迅猛發展使得市場對通過電商平臺做外貿業務的相關人才需求大增,而大部分企業缺乏的是電商運營崗位的人才。這部分人才的緊缺,除了跨境電商的發展勢頭過猛以及實操型師資隊伍的短缺外,關鍵還在于支撐實用人才培養體系的高職院校在人才培養目標上的轉換過于緩慢。

在“十一五”規劃建設的后期,很多應用型本科和高職院校已經開始互聯網國際貿易相關課程的教學與實踐。如,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在2008年項目課程建設中就融入了“外貿客戶開發與管理”的課程,其中強調學生應具備的互聯網貿易技能包括:能用多種渠道在網絡搜索引擎和B2B網站上尋找買家,能夠利用跨境貿易網絡平臺建立企業貿易網頁,能夠對不同客商的詢價等需求進行有效處置,等等。

2012年后,隨著速賣通、DX、蘭亭集勢、大龍網等B2C平臺的迅速崛起,使得學生通過小額跨境貿易體會真實外貿業務變得更加方便,由此也提高了學校跨境電商實踐教學的熱情。高職院校外貿類專業紛紛開展實用型跨境電商人才的培養,把跨境電商職業能力分解為基本語言運用能力、電子商務運作能力、國際市場營銷能力和綜合素質提升能力。一些跨境電商教學比較成熟的院校將這些能力的發展通過設置專業方向的核心課程來實現其基本要素,這些課程大多包含在以下課程中:跨境電商基礎、跨境電商平臺操作實務、跨境電商英語、跨境電商網絡營銷、產品拍攝與店鋪裝修、跨境電商案例分析、跨境電商供應鏈管理等。

除了基礎課程外,跨境電商人才培養模式的創建重點考慮如何進行教學計劃的組織與實施,教學方法、手段及其效果的評價,教材等教學資源的開發,以及教學隊伍的培養和實踐項目基地建設。一些開展校企合作條件較好的院校以B2C交易為突破口進行跨境電商實戰教學,并以企業運營項目作為教學的補充和完善,為跨境電商專業方向的職業發展提供更多的保障。

4 實踐教學的組織與實施

高職外貿實踐教學初步實現了從單向模擬走向實時互動、從網絡虛擬走向真實業務。如何針對不同的生源在教學體系中融入外貿實踐課程,如何在提高教師自身的業務水平的同時緊跟互聯網國際貿易的步伐,如何將課堂實訓與校企項目合作有機結合,將成為今后外貿類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的重要導向。

針對實踐教學的設計、組織、實施與創新,特別提出以下四點作為借鑒:

一是實踐課程的開發。模擬性質的進出口業務實踐教學目前已經比較成熟,相對薄弱的是既能體現課程需要,又能符合外貿實際工作過程的教材和相關的教學設計。跨境電商實踐的本質是在了解飛速發展、不斷變化中的經營格局中如何學會實際業務的操作能力,所以課程體系需要補充與產品、物流、營銷手段以及平臺制作相關的課程,并將這些課程內容融入到實踐教學和實操的環節。

二是教學方法的運用。課堂實踐教學的內容要打破常見的講解加上案例提問或者互動討論的簡單“項目”模式,而用多采用企業真實業務的流程操作和技巧運用,將教學全過程的知識有效組合在實踐教學中。跨境電商實踐教學可以通過現場教學、小組討論、個別指導等課堂教學方法,也可以結合翻轉課堂的模式,通常由教師先申請和使用速賣通等平臺的賬號完成建店的準備,以任務驅動教學和問題引導教學法,由學生自行操作實現“教、學、做”一體化。

三是項目運營的安排。外貿實訓課程較多的還是采取單設實訓的方式進行教學安排,但學生常常只是為了完成規定的教學任務或項目作業,缺乏對工作任務的深入探討,如在課中或課后設置一些工作論壇等作為教學輔助或把創業計劃連在一起,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跨境電商實踐課程除了教師授課、學生實操練習外,較好的是與企業結合運營項目,外貿企業商品代運營是較好的選擇,如能與各地雨后春筍般發展起來的跨境電商園結合辦學,將學生的最后一兩個學期在園區進行有效的教學實踐,能夠整體了解企業商貿、物流、稅收、通過等各流程。

四是考核評價的創新。跨境電商實踐課程的評價由于操作性強的特點,應該把一般的課程與學生項目操作效分開進行評價,對于最終自己創業并取得一定業績的同學,可以免考或者直接給予學分。項目考核評價也可以突破以個人為單位的考核限制,采用以團隊為考核單位的評價方式,考核整個團隊在運營網店時的業績作為主要評價標準。學生在工作室或園區與企業共同運營所獲得的學分或成績可以抵消本專業相關課程的學分,申請免修或免考,如此實踐培養才能為高職院校培養了一批市場滿意、受企業歡迎的技能型專業人才。

參考文獻

[1] 克勞斯?貝克[德](Beck,K.).職業教育教與學過程(Teaching-Learning Processes in Vocational Education)[M].徐國慶,譯.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1.6.

[2] 邵作仁.高職國貿類專業課程體系的完善與優化[J].職業教育研究,2008.11.

[3] 銀輝.探究國際貿易模擬課程教學案例的特點[J].當代教育論壇(綜合版),2010(2).

第11篇

文章編號:1672-9498(2016)04000708

摘要:為提高跨境電商運作效率和客戶服務水平,根據海外倉庫配送快、成本低等特點,探討軸輻式網絡在海外倉庫選址方面的應用.建立包含運輸成本、倉儲處理成本、倉庫建設成本、退貨成本和時間懲罰成本的總成本最小的跨境電商海外倉庫選址模型.設置不同的樞紐節點數和折扣因子,設計一種遺傳算法進行求解.取15個國家(節點)進行網絡設計,結果表明:對海外倉庫進行軸輻式網絡設計(將原有的直通式網絡設置多個樞紐節點)能夠有效降低總成本,實現規模效益.該方法對海外倉庫的發展具有參考價值.

關鍵詞:

跨境電商; 海外倉庫; 軸輻式網絡; 遺傳算法; 選址

中圖分類號: F252.1 文獻標志碼: A

0引言

近年來,國內跨境電子商務出現了井噴式增長,不管是國內的雙十一還是國外的黑色星期五,其需求量極大地刺激了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商務部2013年數據顯示,我國跨境電商平臺企業已超過5 000家,境內通過各類平臺開展跨境電子商務的企業已超過20萬家.同時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數據顯示,2015年上半年中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為2萬億元,同比增長42.8%,占中國進出口總值的17.3%.據商務部預測,2016年中國跨境電商進出口貿易額將達6.5萬億元.

隨著跨境電商的迅速崛起,其跨境時間長、包裹易丟失等缺點日益引起企業和消費者的關注,消費者對跨境電商物流水平的要求不斷提升,因此便利、快捷的海外倉儲物流服務成為跨境電子商務物流的發展趨勢.海外倉服務是指由網絡外貿交易平臺、物流服務商獨立或共同為賣家提供的貨品倉儲、分揀、包裝、派送等一站式服務.賣家將貨物提前存儲到國外倉庫,當買家有需求時,倉庫可以第一時間對貨物進行分揀、包裝和遞送.

在跨境電商方面,目前國外學者主要研究跨境電商的驅動因素和人們的消費動機,國內學者主要從政策方面研究跨境電商產生的影響并提出對策.WANG[1]從香港人在深圳進行跨境購物的活動中,提出一種負二項式模型評估頻繁跨境消費的驅動因素和社會經濟特征.GOMEZHERRERA等[2]研究了在歐洲電子商務市場中增強跨境電子商務的措施,結果表明跨境支付系統每增加1%的使用量可增加7%的跨境電子商務銷售量,同時也表明英語語言國家在在線出口貿易上有很大的比較優勢.YEUNG等[3]從中國大陸到香港進行跨境購物的現象中,提出基于態度和行為的分割跨境購物的方法,并建立模型來預測消費者的集群情況.張麗霞[4]研究了跨境電商中保稅備貨與直郵進口方式的區別和優劣,并提出了兩種方式要注意的問題.李海蓮等[5]研究了跨境電商的通關制度,認為海關應通過創新和完善現行郵遞商品管理制度,提高對數據的獲取和分析能力,為跨境電商的發展提供更多便利.張麗娟[6]研究了跨境電商的客戶體驗影響因素,采用案例法和問卷調查法分析消費者的特征因素,結果發現消費者年齡、職業和國別對其存在顯著影響.

在選址方面,目前國內外學者主要運用軸輻式網絡和啟發式算法進行研究.WANGER[7]提出了運用精確算法解決在無限制約束條件下集群軸輻式網絡選址問題.YU等[8]研究了在城市交通網絡下的樞紐選址問題,包括候選樞紐節點選擇和優化樞紐點的分配問題.RATH等[9]研究了國際救援組織在災難后為救援物資倉庫選址的問題,建立了三目標的優化模型,用精確算法和啟發式算法求解,結果表明用啟發式算法獲得的結果優于用精確算法得到的結果.王占中等[10]用遺傳算法求解考慮帶有時間懲罰成本和價格折扣的多倉庫選址模型,結果表明該模型能夠得到經濟合理的配送方案.胡志華等[11]在綜合考慮軸輻式網絡支線運輸費用、干線運輸費用和建造費用的基礎上,建立軸輻式網絡重配置優化的混合整數規劃模型,并通過仿真算例求解,結果表明網絡的重配置能夠有效減少物流運作成本.楊B等[12]考慮了帶有延遲懲罰的節點完全性中斷問題,建立節點中斷的上下界模型,用改進的禁忌搜索算法求解,為軸輻式網絡規劃提供了參考.羅耀波等[13]研究了帶有退貨和軟時間窗的多倉庫選址模型,用自適應混合遺傳算法求解,并驗證了模型和算法的優越性.

從上述國內外研究中可以看出:跨境電商作為新生事物,國內外研究相對較少,且主要從理論上對跨境電商進行闡述;在倉庫選址上多運用軸輻式網絡和模型來求解;對海外倉庫方面的研究僅是定性探討,沒有涉及海外倉庫選址.因此,可對海外倉庫運用軸輻式網絡進行研究,這對今后發展海外倉庫具有更大的實際意義.

本文主要從海外倉庫入手,以電商企業為出發點,建立以總成本最小為目標的海外倉庫軸輻式網絡模型,運用遺傳算法進行求解,并針對具體案例進行分析計算,驗證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最后對海外倉庫進行展望.

1跨境電商海外倉庫選址模型構建

1.1跨境電商海外倉庫軸輻式網絡含義

跨境電商海外倉庫軸輻式網絡以海外倉庫為主樞紐節點(軸),以國內賣家和國外消費者為次級輻節點(輻),與樞紐(倉庫)之間的主要干道和連接樞紐(倉庫)與消費者的輻條一起,形成一種相互聯系的空間網絡結構.相比于直通式網絡(兩個距離較遠的節點直接相連),軸輻式網絡的成本小得多.海外倉庫軸輻式網絡和直通式網絡見圖1.

3以電商為例確定海外倉庫選址問題

3.1樞紐節點(倉庫)的數目

假設賣家在上海,編號為0,海外倉庫設在國外,以中海集裝箱運輸股份有限公司的外貿航線[16]為例,選擇南美航線、歐洲航線、非洲WAX2航線、澳洲新西蘭航線和地中海航線上的各大港口所屬的15個國家進行海外倉庫選址.

隨機選擇樞紐節點的個數,設定總節點個數n=16,其中賣家1個,樞紐節點(倉庫)為4個或5個.

3.2備選樞紐節點(倉庫)的選擇

15個國家的編號為:1―美國,2―加拿大,3―墨西哥,4―英國,5―荷蘭,6―德國,7―新加坡,8―澳大利亞,9―新西蘭,10―南非,11―多哥,12―貝寧,13―西班牙,14―埃及,15―以色列.將這15個國家作為海外倉庫的備選節點.查詢船訊網[17]得到各港口之間的距離(附表1),在世界銀行網站和International Trade Center網站中的Trade Map數據庫查詢電子產品類(商品代碼8518)得到各國之間貿易額[1819](附表2),通過公式計算得出對外貿易量.

3.3參數計算

運費:海外倉庫頭程為海運,根據船公司海運運費可知,40英尺集裝箱平均運輸價格約為1 600美元,計算平均值θ1=5.3×10-5美元/(kg?km).設定賣家與倉庫之間以及倉庫與倉庫之間轉運時,享受一定的折扣α,α∈ [0,1],根據當地物流公司的報價得出平均值θ2=6.9×10-5美元/(kg?km).從倉庫到消費者之間的運費費率為θ3=6.1×10-5美元/(kg?km).

倉儲處理費用ρk:由附表3可知0.15 kg的產品倉儲處理費為0.804美元,則單位質量商品倉儲處理費用為5.36美元.倉庫建設成本見附表4.

為滿足客戶服務要求,需要對商品運輸時間設定上限,設上限懲罰因子為10 000,時間上限見附表5.交叉率pc=0.45,變異率pm=0.06,最大迭代次數為150,種群規模為8.

通過遺傳算法的染色體交叉、變異操作,從15個國家中任意選擇某幾個國家,當其被選定時其倉庫固定建設成本以及倉儲處理平均成本被選定,且變動成本(包括時間懲罰成本和運輸成本)與選擇的國家相對應,從而將選中的樞紐節點的固定成本與變動成本相加.

3.4結果分析

隨機產生初始解,在MATLAB環境下運行,使用1.6 GHz CPU,4 GB內存,64位系統計算機,運行100次,通過變換樞紐節點個數和折扣系數求出總成本平均值,見表1.

通過MATLAB繪圖,得出軸輻式網絡圖(圖4和5)和收斂結果(圖6和7).

圖4為4個樞紐節點情況下得到的軸輻式網絡圖.在該網絡圖中,將美國、荷蘭、新加坡、澳大利亞設置為樞紐節點,并通過這些樞紐節點配送至相鄰的節點,即:美國配送至加拿大、墨西哥;荷蘭配送至英國、德國、西班牙、以色列、埃及、多哥和貝寧;新

加坡配送至南非;澳大利亞配送至新西蘭.圖5為5個樞紐節點情況下得到的軸輻式網絡圖,與4個樞紐節點相比,前4個樞紐節點不變,增加南非作為樞

紐節點,并對其相鄰的節點進行配送,即:美國配送至加拿大和墨西哥;荷蘭配送至英國、德國、西班牙、以色列和埃及;澳大利亞配送至新西蘭;南非配送至多哥和貝寧;新加坡配送至其他地區.

看出,由于該遺傳算法初始種群的隨機性,總成本從不同的初始值開始,隨著迭代次數的增長,通過染色體選擇、交叉、變異等操作,其總成本均能在迭代次數為50左右時達到收斂.從圖6和表1中可以看出,當設置4個樞紐節點時,其總成本平均值在折扣系數為0.6時達到最小,約為1.13億

美元,比直通式網絡成本節約了16.70%.同理,從圖7和表1中可以看出,在設置5個樞紐節點時,其總成本平均值在折扣系數為0.4時達到最小,約為7 757萬美元,

比直通式網絡成本節省了約42.90%.

從表1可以看出,設計合理的軸輻式網絡,在相應的國家建立海外倉庫,相對于傳統的直通式網絡可以有效地降低成本,實現規模效益.然而,并非所有的軸輻式網絡的總成本都小于直通式網絡的總成本.當軸輻式網絡設置3個樞紐節點,且在相應的折扣系數下進行運輸時,成本反而會增加8.27%,說明當樞紐節點較少時,不管采取何種折扣,都不能得出最佳方案.

從上述結果可知,當在海外倉庫軸輻式網絡中分別設計4個和5個樞紐節點時,在折扣系數分別為0.6和0.4的情況下,成本能夠達到較小,其相應的總成本節約16%和40%,能夠實現規模效益.這對電商企業的海外倉庫建設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4結束語

本文主要研究了跨境電商海外倉庫軸輻式網絡樞紐選址問題,以最小化運輸成本、固定成本、倉儲處理成本、時間懲罰成本和退貨成本為目標建立模型,以實際數據為基礎,設置不同的樞紐節點數和不同的折扣系數對設計的遺傳算法進行求解,給出海外倉庫選址的具體方案和思路.本文主要從各地區對應貨源的數量、運輸的距離等因素進行選址,實際上各國的政策、文化等也會影響海外倉庫的選擇,這些因素將會在以后的研究中考慮.

在未來,海外倉庫勢必成為各大電商爭搶的藍海.在今后研究中,可能還會遇到其他問題,但在國內政策利好和需求攀升的刺激下,加上中國自貿區的發展,越來越多的跨境電商會隨之興起,海外倉庫的發展必有廣闊的發展空間.

參考文獻:

[1]WANG D. Hong Kongers’ crossborder consumption and shopping in Shenzhen: patterns and motivations[J]. Journal of Retailing and Consumer Services, 2004, 11: 149159.

[2]GOMEZHERRERA E, MARTENS B, TURLEA G. The drivers and impediments for crossborder ecommerce in the EU[J]. Information Economics and Policy, 2014, 28: 8396.

[3]YEUNG R,YEE W. A profile of the mainland Chinese crossborder shoppers: cluster and discriminant analysis[J]. Tourism Management Perspectives, 2012, 4: 106112.

[4]張麗霞. 跨境進口電商: 保稅備貨v.s.直郵進口[J]. 對外經貿實務, 2015(5): 6567.

[5]李海蓮, 陳榮紅. 跨境電子商務通關制度的國際比較及其完善路徑研究[J]. 國際商務(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學報), 2015(3): 112120.

[6]張麗娟. 跨境電子商務客戶體驗影響因素實證分析――消費者特征角度[J]. 國際商務(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學報), 2015(3): 94101.

[7]WANGER B. An exact solution procedure for a cluster hub location problem[J].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2007, 178: 391401.

[8]YU B, ZHU H, CAI W, et al. Twophase optimization approach to transit hub location C the case of Dalian[J]. Journal of Transport Geography, 2013, 33: 6271.

[9]RATH S, GUTJAHR W J. A mathheuristic for the warehouse locationrouting problem in disaster relief[J]. Computers & Operations Research, 2014, 42: 2539.

[10]王占中, 汪博, 付靜, 等. 帶時間成本及運價折扣的多倉庫選址模型[J]. 長安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5, 35: 245249.

[11]胡志華, 洪雯婷, 胡青蜜. 軸輻式物流網絡擴張的樞紐重配置優化[J]. 上海海事大學學報, 2015, 36(1): 1924. DOI: 10.13340/j.jsmu.2015.01.004.

[12]楊B, 邵路路, 劉舒佶. 考慮延遲懲罰的軸輻式樞紐網絡中斷問題研究[J]. 交通運輸系統工程與信息, 2014, 14(3): 117125.

[13]羅耀波, 孫延明, 廖鵬. 帶退貨和軟時間窗的多倉庫選址路徑問題研究[J]. 運籌與管理, 2014, 23(5): 7885.

[14]KARIMI H, SETAK M. Proprietor and customer costs in the incomplete hub locationrouting network topology[J]. Applied Mathematical Modelling, 2014, 38: 10111023.

[15]VASQUEZ O. On the complexity of the single machine scheduling problem minimizing total weighted delay penalty[J]. Operations Research Letters, 2014, 42: 343347.

[16]中海集裝箱運輸股份有限公司. 外貿航線[EB/OL]. [20150308]. http://.cn/route.asp.

[17]船訊網. 船位[EB/OL]. [20150308]. http://.

[18]ITC. Trade Map. Trade statistics for international business development[EB/OL]. [20150308].

第12篇

關鍵詞:跨境電商;跨境物流;協同機理;協同困境;協同策略

中圖分類號:F713.365.1 文獻標識碼:A

Abstract: There are lots of synergy dilemmas during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cross-border E-commerce and cross-border logistics, which mainly manifest in the lack of synergy in terms of ability, mutual interest and trust mechanism, cross-border logistics network system, cross-border E-commerce and reverse logistics, as well as the lack of synergy in cross-border E-commerce and traditional foreign trade. The level of synergy of cross-border E-commerce and cross-border logistic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business performance of the whole cross-border E-commerce ecosystem. Thereby, to promote the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of the two and find the ways to solve the synergy dilemmas, become one of the urgent problems to be solved in practical development and theoretical research of cross-border E-commerce and cross-border logistics. The article summarizes the existing research results of cross-border E-commerce and cross-border logistics, proposes the synergy mechanism and analyzes the synergy current situation and dilemma of the two. On this basis, we put forward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synergy strategies from five aspects, which include improving government support service system, enhancing the building of the mutual interests and trust mechanism of synergy, optimizing the synergy mechanism of cross-border E-commerce and reverse logistics, promoting the synergy of cross-border E-commerce and traditional foreign trade, and strengthening the synergy of various subsystems as well as the multipartite subject of synergy.

Key words: cross-border E-commerce; cross-border logistics; synergy mechanism; synergy dilemma; synergy strategy

0 引 言

據艾媒咨詢研究報告,2016年我國進出口跨境電子商務(以下稱“跨境電商”)整體規模達到6.3萬億元,同比增長23.4%,而至2018年預計將達8.8萬億元。跨境電商的快速發展促進了跨境物流的迭代升級,而高效的跨境物流系統則成為跨境電商的有力保障,二者有著復雜而動態的關系體系。跨境電商行業的全球化、快速蓬勃發展,國家相關政策的要求與促進,以及跨境電商與跨境物流實踐活動中所遇的諸多困境,使得跨境電商與跨境物流協同成為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跨境電商與跨境物流協同合作,可以有效優化物流結構、降低運營成本,提升企業競爭力。

目前有關跨境電商與跨境物流協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1)協同發展與關系研究。如張寶明等(2014)[1]研究分析了跨境電商與物流融合發展。(2)協同評價研究。如劉有升等(2016)[2]基于復合系統協同度模型,對跨境電商與現代物流協同進行了評價分析。(3)協同機制研究。如張夏恒等(2016)[3]基于跨境電商生態系統研究了跨境電商與跨境物流協同機理,總結協同缺失表征并提出系列實現路徑。(4)跨境物流及供應鏈系統協同研究。如王春芝等(2015)[4]研究了服務備件跨境物流協同系統。(5)協同困境與對策研究。如冀芳等(2015)[5]從物流網絡系統、物流功能、物流銜接、物流環境等方面總結協同缺乏困境,并提出系列協同對策。

總的來說,國內學術界對跨境電商與跨境物流協同領域研究已取得一定成果,但總體而言都相對比較零散,尚缺乏明確的理論研究框架體系,尤其是對于二者協同機理及策略的研究更缺乏系統性和整體性。本文在全面分析當前跨境電商與跨境物流協同機理、協同現狀與困境的基礎上,從健全政府支撐服務體系、完善利益協同互信機制、優化跨境電商與逆向物流協同、推動跨境電商與傳統外貿協同以及促成各子系統、多方主體協同等多個方面提出促進跨境電商與跨境物流進一步協同發展的策略建議,并指出未來值得關注和研究的潛在方向和熱點,為后續跨境電商與跨境物流協同相關研究提供參考。

1 跨境電商與跨境物流協同機理

跨境電商與跨境物流協同指通過二者各子系統間的相互融合、協作產生互惠互利、協同共生的協同效應。跨境電商的快速發展促進跨境物流向著更加智能、自動、信息化方向迭代升級,而高效的跨境物流系統則成為跨境電商持續良性發展的動力與保障。二者互惠互利、協同共生,構成了動態而復雜的跨境電商生態系統。跨境電商的發展是催生跨境物流的引擎動力,豐富了跨境物流行業的服務內容。跨境物流是跨境電商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跨境電商快速發展的先決條件,它使得原本虛擬的跨境電商交易以及商流、資金流、信息流等得以物質實現。跨境物流的移動化、信息化、集成化與智能化發展,都能有效降低成本,并影響跨境電商消費者的購物體驗、滿意度和忠誠度。跨境電商與跨境物流的高效協同有助于降低企業運營及流通成本,優化整個跨境電商與跨境物流體系運作結構,提升企業競爭優勢。

跨境電商生態系統是指由跨境電商企業、跨境物流企業以及其它與跨境電商交易活動有關的個體、企業、組織、機構等生物群落,與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環境等生存環境共同組成統一整體,各生物種群與環境相互作用、協同共生,通過商品、物流、資金、信息的循環流通與分享而構成的動態平衡系統。基于跨境電商生態系統的角度,在參考姚宇(2015)[6]和張夏恒等(2016)[3]研究成果基礎上,可制作如圖1所示的跨境電商與跨境物流協同機制。在該協同系統中,跨境電商企業與跨境物流系統為協同領導種群,跨境電商市場(消費者)、跨境供應商、生產商等為協同關鍵種群,政府機構、高校、海關監管、商檢機構、跨境支付機構、跨境金融機構、行業協會、通信與技術機構等為協同支持物種,網絡營銷商、技術包銷商、各類跨境貿易技術支持企業、廣告傳媒與咨詢服務機構、翻譯機構、供應鏈優化及整合服務企業等為協同系統寄生種群,跨境交易所在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環境等構成了整個協同系統的內外部環境。要促進跨境電商與跨境物流的協同發展,務必加強跨境電商生態系統的建設,進一步完善系統保障C制,諸如戰略協同、政策協調、研發協同、創新協同、利益協同、技術與信息共享、信任機制、平臺協同、服務協同、業務協同、規范協同、流程協同、網絡協同、能力協同、多主體多維度協同等多方面協同的保障和促進機制,實現跨境電商與跨境物流在戰略層、策略層及運作層多層次協同。同時,通過制定協同的戰略目標,完善供應鏈合作機制和責任分配機制,建立健全公共信息服務平臺與物流網絡基礎設施,整合提升物流網絡覆蓋能力,促進配套服務體系一體化建設,規范行業技術設備與服務標準,從政府政策扶持、市場需求拉動、協同收益驅動以及平臺戰略引導等多方位增強協同動力保障。增強跨境電商與跨境物流在運作邊界、業務邊界、市場邊界的融合發展,實現技術共享、信息溝通、供應鏈整合,跨境物流系統的運輸資源、倉儲資源與跨境電商企業的平臺資源、信息資源協同共享。跨境電商企業更注重的是采購、營銷、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售后等供應鏈全流程以及跨境電商、零售、售后服務等多業態業務的全覆蓋,因而完善跨境電商生態圈的布局,打造跨境電商交易服務體系生態閉環,有利于進一步保障并促進跨境電商與跨境物流協同發展。

2 跨境電商與跨境物流協同困境

我國跨境電商發展至今,經歷了從1999年至今的萌芽期(1999~2007)、發展期(2008~2013)、爆發期(2014至今)三大發展階段,2014年也被稱為跨境電商元年[7]。相關數據統計,目前中國各類跨境平臺企業已超過5 000家,通過平臺開展跨境電商的外貿企業逾20萬家,共開設11個自貿區,并在天津市等12個城市設立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在跨境電商行業快速發展同時,行業發展的諸多瓶頸弊端尤其是跨境電商與物流方面的成本、效率、服務質量等諸多問題也在不斷涌現,以及系列行業政策的催促與支持,促進跨境電商與跨境物流協同發展已成為行業呼聲和未來實踐活動的必然趨勢。當下從事跨境電商及跨境物流的大多數企業都以某一專項或專線業務為主,無法形成跨境電商與跨境物流綜合服務體系,物流、信息流、資金流及商流等各種資源難以得到高效利用。在跨境電商與跨境物流協同實踐活動中所遇到的諸多協同缺乏的困境,總的來說有如下幾個方面:

(1)跨境電商與跨境物流能力協同的缺乏。跨境電商活動的開展需要涉及供應采購、物流配送、網絡支付及售后服務等環節,具體流程如圖2所示。隨著大數據及互聯網技術的高速發展,近年來跨境電商平臺發展及其線上交易取得突破性進展。而跨境物流發展相對緩慢,不僅需要資金投入和線上平臺搭建,諸如海外倉儲、物流團隊培養等則更多需要線下實體建設,其發展速度未能適應快速發展的跨境電商。二者在發展規模、基礎設施、信息化水平、行業標準以及服務質量等多方面能力出現嚴重不協同。

(2)利益互信協同機制的缺乏。一方面,跨境物流企業無法獲得跨境電商行業一手數據,海外倉儲系統設計及其規模大小都無從科學精密考量,也不能就跨境電商用戶群分布針對性建設物流系統,因而造成建設進度緩慢、設置缺乏合理性乃至資源浪費。同時,也無法獲取客戶精準數據及訂單詳細信息,物流配送準備工作無法提前開展,進而降低物流效率和服務體驗。另一方面,跨境電商企業因不知道跨境物流規模及其承受能力,無法獲取跨境物流企業境外配送網絡精準信息,對物流企業人力、物力投入及網點服務范圍分布缺乏準確了解,造成配送能力的不匹配,降低消費者物流服務體驗。然而目前跨境電商與跨境物流雙方出于商業機密或是利益角度考慮,由于利益分配機制缺乏及協同互信度不足,不愿彼此信息協同共享,嚴重阻礙行業高效發展。

(3)跨境物流網絡系統協同缺乏。跨境物流網絡系統主要包含境內物流、國際物流以及目的國物流三大塊,其系統運作流程橫向層面包括境內物流、出境清關、國際物流、目的國清關商檢、目的國物流,縱向層面包括貨物攬收、倉儲、包裝、物流供應、配貨與配送,還涉及支付、通關、商檢、客服、售后、退貨、退稅以及因退貨引起的逆向跨境物流。跨境物流系統除了協調境內外兩個物流系統,同時還要應對兩國的檢驗檢疫部門、海關,面臨著環節多、流程長、空間跨度大等挑戰,具體流程如圖3所示。跨境物流產業鏈內部協同水平較低,主要表現在倉儲、運輸、商檢、通關等流程協同的缺乏,境內物流、國際物流與目的國物流間銜接存在瓶頸障礙,跨境物流與消費者在文化、風俗、政治、政策、法律、宗教等環境的協同缺乏。從跨境物流網絡系統橫向層面看,境內外不同國家的物流服務設施、服務水平、物流信息化水平參差不齊,同時受到各國政治、經濟、文化、風俗、政策等影響,導致物流各環節信息無法實時對接,各環節間不能同步發展導致協同缺失。同時,境內外多方物流企業、政府、海關、稅務部門等多方主體、各子系統之間,由于利益沖突亦或是行業標準難以協調,往往也存在諸多不協同,進而降低物流服務效率和質量。從跨境物流網絡系統縱向層面看,跨境物流網絡體系環節多而繁瑣,物流鏈的各環節往往存在協同缺失。比如出入境海關商檢環節,不同國家的行業要求、標準以及工作水準存在較大差異,且海關商檢環節所涉及到的諸如海關、稅務、銀行、檢驗檢疫以及工商等多部門間往往存在職能界定不清、利益交叉等問題,難以實現有效協同工作。

(4)跨境電商與逆向物流協同缺乏。由于跨境電商行業特殊性及交易流程的復雜性,每一個環節都可能成為退貨的觸發點,退貨率較高而退貨流程又相對復雜。據資料統計,我國物流市場容量約為5萬億元,其中逆向物流約占20%。我國逆向物流發展尚處于初級階段,很多企業逆向物流成本占總成本20%以上,遠高于發達國家企業4%的平均水平。數據顯示,一般零售商的退貨比例為5%~10%,網購退貨比例則高達35%。2016年雙十一天貓淘寶網購退貨率高達25%,部分商家甚至高達40%。在高比例的退貨成本面前,很多跨境電商企業卻并不重視逆向物流及其與跨境電商的協同發展。退貨物流服務及其與跨境電商協同缺失一方面導致商品價值損失和企業利潤的減少,另一方面則因退貨信息閉塞和退貨服務缺失導致顧客的流失。

(5)跨境電商與傳統外貿協同缺乏。跨境電商拉動了對外貿易的發展,也改變了傳統外貿價值鏈格局,促進對外貿易更加精準化、直銷化、多元化、碎片化、扁平化、社交化、去中心化與移動一體化發展,有利于降低成本、開拓貿易新渠道、提升效率并助力企業成長,推動對外Q易轉型升級。對外貿易水平的提升也有利于擴大跨境電商的發展。而跨境電商與傳統外貿之間也有著類似國內貿易線上、線下渠道之間關系,存在著系列渠道與利益沖突。出于不同利益關系目的,部分行業由于條件限制或為保護線下傳統外貿而限制線上電商發展,導致錯失發展機遇或者成本過高;部分行業又因線上電商發展過快而導致線上線下比例失衡,導致消費者線下實體體驗不足。總之,二者存在比例分配、渠道選擇、利益分配等諸多不協同。

此外,跨境電商生態系統協同缺乏,行業標準及信息化水平的不協同,信息及利益協同缺乏,政策支持不足,跨境電商與逆向物流協同缺乏,以及跨境電商、跨境物流與環境協同缺乏等問題,也都是跨境電商與跨境物流協同發展面臨的困境。總的來說,跨境電商與跨境物流協同缺乏合理有效的協同保障與動力機制。

3 跨境電商與跨境物流協同策略

3.1 健全政府支撐服務體系

政府在跨境電商與跨境物流協同中起到了關鍵性引導和支撐作用,主要可從以下四點開展促進工作。第一,進一步建立健全政府政策、資源支撐體系。從跨境電商行業發展至今,我國政府已連續多次發文促進跨境電商與跨境物流協同發展(詳見表1)。然而目前跨境電商行業仍處于發展初期,很多政策、法律法規體系等仍有待進一步完善,進而保障跨境電商與跨境物流協同發展。在一些行業相關特殊資源方面,也可以加大傾向性扶持力度,推動跨境電商行業創新創業發展。同時,推動行業標準規范化發展,促進各流程環節標準同步匹配。第二,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扶持寬帶、互聯網行業信息技術創新發展,并將其付諸實踐于跨境電商行業,促進跨境電商、跨境物流信息化水平協同,各環節信息實時同步。第三,發展跨境電商產業園。我國于2013年7月成立首個跨境電商產業試點園區――中國(杭州)跨境電子商務產業園,實現跨境電商“產業園模式”的開啟。跨境電商產業園有利于有效整合傳統對外貿易,形成產業集群與規模化效應,促進跨境電商與跨境物流高效協同。第四,構建跨境物流綜合協同服務平臺。通過整合跨境物流系統,基于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構建跨境物流綜合協同平臺,加強在戰略層、戰術層與業務層的協同,促進跨境物流網絡系統橫向與縱向層面的協同,并促成跨境物流系統平臺集成、流程優化、業務整合與創新,實現跨境電商與快遞、貨運、郵政等業務優化整合,可以更好地促進跨境物流與跨境電商在各國、各流程環節、各企業之間的良性協同。譬如網易考拉于2016年8月11日上線了國內首個跨境物流云平臺網易考拉物流云,讓跨境電商實現搭建“互聯網+物流網絡”,直接打通消費者、物流企業與品牌商之間的鏈接,促進跨境電商與跨境物流系統更高效協同。此外,提升跨境物流團隊成員外語水平、國際貿易技能和國際物流知識等專業素質,進而提升物流服務質量,也有助于打造更規范化、高效協同的跨境物流體系。

3.2 完善利益互信協同機制

跨境電商與跨境物流企業利益互信協同主要涉及合作與利益分配方案、資金流轉方式等兩方面。合理的利益分配機制是良好協同合作的根本保障。合作與利益分配方案可以在政府引導下共同制定,確保構建并完善互利共贏的協同機制,建立健全由政府擔保的牢靠互信體系。在資金流轉及利益分配上,為有效避免利益分配不均以及信任保障問題,可嘗試引入第三方機構,借助第三方平臺托管費用和維護資金運轉,促進利益分配公平、高效而透明化。同時,政府部門可以加大行業優惠政策資助力度,制定并完善相關法律法規,有效促進并保障雙方協同互信,進而實現資源與信息共享。

3.3 優化跨境電商與逆向物流協同

逆向物流包含退貨逆向物流和廢棄回收逆向物流,在本文中主要指與正向物流相反的由跨境電商消費者退貨至原產品發出地而引起的跨境物流活動。跨境電商的快速發展一方面給逆向物流市場帶來了巨大的市場空間,提高逆向物流效率,降低逆向物流成本,但也對其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合理高效的逆向物流也為跨境電商的發展提供了重要支魏捅U希促進縮短跨境商品退貨周期、完善庫存管理機制、提升質量管理水平、增加顧客滿意度和忠誠度、降低企業運營成本、提升企業的競爭優勢,進而發揮逆向物流利潤中心優勢。跨境電商與逆向物流協同關系圖如圖4所示。要解決跨境電商與逆向物流協同發展困境,從跨境電商的角度,可以通過優化供應鏈前端商品品質和性價比,進而降低退貨率;從跨境物流系統的角度,可以引入退貨保險機制降低成本,也可以通過依托于海外倉或者第三方物流公司建立退換貨服務中心,集中處理跨境購物退換貨事宜。此外,還可以通過創建逆向物流協同中心、回收中心與區域回收站,搭建多角色的逆向物流柔性聯合協同網絡,促成協同逆向物流優化管理。

3.4 推動跨境電商與傳統外貿協同

要推動跨境電商與傳統外貿協同,可以促成銷售模式創新,構建全渠道的銷售模式推動跨境電商的發展,促進傳統外貿與電商以及線上與線下模式的完美協同,使跨境電商沿著直接化、多變化與一體化方向發展。從宏觀政策層面,需要進一步完善跨境電商相關法律法規和監管規范性,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優化并進一步完善物流服務體系與信用體系,并嘗試構建產業園區等助力跨境電商集中管理,促進跨境電商與傳統外貿協同互動發展;從微觀企業層面,跨境電商企業需要不斷提升自身核心競爭力,進一步推動技術創新發展,創新物流服務體系,并加強社會分工與合作,培養并建立跨境電商精英人才團隊,進而更好推動跨境電商與傳統貿易的協同互動發展。同時,應當正視跨境電商與傳統外貿的優缺點,一方面使得兩種模式虛實結合,利用跨境電商平臺作為銷售及宣傳推廣渠道,傳統外貿側重于線下實體體驗,這樣既豐富了傳統外貿銷售渠道,也彌補了線上電商體驗不足的缺憾,二者協同互補發展;另一方面,可以嘗試分業經營,日用品、化妝品等零售類采用線上電商渠道,而大型電器、藝術品等則注重傳統渠道實體體驗,使得雙渠道優勢互補、協同并行發展。

3.5 促成各子系統、多方主體協同

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需要實現多維度協同,促進跨境電商生態系統各子系統、多方主體間的協同。一方面要激發各子系統的功能,相互協作發展;另一方面也要推動政府各部門、企業以及行業協會的深度融合與協同合作。在人才培養上,促進高校與政府、企業協同培養跨境電商、跨境物流人才,完善多元化復合型人才培育機制。在市場引導上,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加強引導資源整合與信息共享。在跨境電商供應鏈中,完善供應商、跨境電商平臺、跨境物流企業等多方主體協同機制,促進海關、稅務、銀行、檢驗檢疫以及工商等多政府部門協同作業。

4 總結與研究展望

本研究從跨境電商生態系統的角度總結分析了協同機理,全面剖析了協同困境并針對性提出系列協同策略建議,為未來跨境電商與跨境物流協同相關研究尤其是策略研究做了較好的鋪墊和總結。但由于研究條件和相關數據資料收集困難,在研究方法與視角上仍舊存在些許不足。在研究方法上,本研究主要集中在定性分析層面,存在邏輯推理合理性與科學性欠缺。后續研究有待進一步加強定性與定量相結合,豐富研究方法與理論,利用定量模型進行實證分析,比如基于動態博弈理論研究跨境電商與跨境物流協同動態博弈,基于灰色關聯理論、系統動力學等定量評價模型對跨境電商與跨境物流協同影響因子、協同度進行評價,以及基于供應鏈角度分析跨境電商與跨境物流協同,對跨境電商與跨境物流協同意愿及其影響因素開展研究等。此外,注重跨境電商與跨境物流協同的應用與實踐研究,選擇某一具體區域、行業或企業并收集相關數據進行實證研究,或者就某種跨境電商和某種跨境物流具體模式之間的協同開展研究,并結合實際應用探究其實踐情況,注重理論研究與實際調研、定性與定量研究相結合。在研究視角上,后續研究可以結合跨境電商生態系統理論、動態博弈理論、產業耦合理論等研究協同路徑、協同機理、協同機制,并進一步分析協同動機、協同意愿及其相關影響因素并進行實證研究。同時在協同策略研究時,也可以從促進B2C和B2B兩種跨境電商模式的協同、融合發展,借助第三方、第四方物流實現高效整合供應鏈資源,推動跨境電商與跨境物流本地化發展,完善跨境電商、跨境物流與境內外環境的協同融合,促進物流模式、運作模式、銷售模式的創新等方面進一步完善協同策略。

參考文獻:

[1] 張寶明,周沛鋒,孟玲. 跨境電子商務與物流融合發展研究[J]. 物流科技,2014(10):54-58.

[2] 劉有升,陳篤彬. 基于復合系統協同度模型的跨境電商與現代物流協同評價分析[J]. 中國流通經濟,2016(5):106-114.

[3] 張夏恒,郭海玲. 跨境電商與跨境物流協同:機理與路徑[J]. 中國流通經濟,2016(11):83-92.

[4] 王春芝,高強,Heiko Gebauer. 基于扎根理論的服務備件跨境物流協同系統研究[J]. 管理評論,2015(2):178-186,208.

[5] 冀芳,張夏恒. 跨境電子商務物流模式創新與發展趨勢[J]. 中國流通經濟,2015(6):14-20.

主站蜘蛛池模板: 仪陇县| 合川市| 湘阴县| 苏尼特左旗| 福清市| 抚顺县| 姚安县| 新巴尔虎右旗| 巴林左旗| 阆中市| 永胜县| 盘山县| 和平县| 高陵县| 隆化县| 夏津县| 揭阳市| 容城县| 镇江市| 尼玛县| 灯塔市| 五寨县| 贵定县| 措勤县| 富平县| 伊宁市| 丰县| 延津县| 廉江市| 万宁市| 万山特区| 任丘市| 祁连县| 克拉玛依市| 赣榆县| 淮南市| 二连浩特市| 吴旗县| 赫章县| 英山县| 嘉荫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