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婦產科學術會議

婦產科學術會議

時間:2023-06-02 09:57:52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chuàng)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婦產科學術會議,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第1篇

這一場景,給記者留下了至深印象。

時隔10年,當記者重訪郎景和院士時,再次被深深感動。在不足十平米的辦公室內,四面墻被從地面到房頂的書籍包圍著,余下的空間僅夠放下一張桌子和兩把椅子。郎院士風趣地對記者說:“我這個辦公室,是全國所有院士的辦公室中最小的。”記者回應說:“濃縮的都是精華。”說完這些,我們都笑了起來。于是,采訪也便在笑聲中展開了。

教學相長:不做“家長”做朋友

眾所周知,北京協和醫(yī)院婦產科在我國婦產科學界可謂首屈一指,擁有數位頂尖級的專家,而這些專家的成長,無不浸透著郎景和院士的心血和汗水。郎院士傾力培養(yǎng)學科帶頭人的出色工作,為全國婦產界乃至其它學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示范樣本。

他是如何做到的呢?對此,郎景和院士的答復是:“我從來都認為,我與學生是很平等的,我也要向他們學習。比如我們的科室很大,但我從不做大家的‘家長’,而是做大家的朋友,互相學習,共同提高。另外,還要強調終生學習的重要性。現在我的學生有些已經當了副教授,有些已經是正教授了,但我總是叮囑他們:在做好臨床工作的同時,要繼續(xù)做一些研究工作,因為一名好醫(yī)師需要不斷地學習和進步,才能把課題做好、把研究做好、把學生帶好、把病看好。”

隨后,郎景和院士舉了一個至今讓他記憶猶新的例子:“在美國的時候,我曾參加過一次研究生的畢業(yè)典禮。在典禮上,一個學生對他的導師說:‘謝謝老師’。當時,我在旁邊聽見那位老師說了一句話:‘從今天開始,我們就是同事了’。我覺得這個話有兩層意思:一是,做老師,不要總是以老師自居;二是,作為學生,也要把自己的老師,當作是自己的‘學生’。”

臨床科研:可多元化培養(yǎng)

談到現行的臨床型和科研型的研究生培養(yǎng)體系,郎景和院士以自己的培養(yǎng)經驗說:“我不反對把醫(yī)學研究生分成兩個類型,一個叫臨床型,一個叫科研型。但作為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生,應該有比較好的實驗室,還要進行一定時間的基礎研究的授課和訓練。我始終認為,科研型研究生重點要加強對基礎研究的訓練,但也不要完全脫離臨床,博士研究生應該要進行一些實驗研究,而且這些實驗研究要和臨床密切結合,因為這是提倡轉化醫(yī)學的現實要求。”

他說,對臨床型的研究生而言,重點應放在臨床上,他們畢業(yè)后要能拿手術刀,才能成為一個好醫(yī)師。但是,也應該兼顧一些基礎研究,這種基礎研究更要與臨床工作密切相關。

郎景和院士認為,在學習期間,很多研究生出現“重臨床輕實驗室”的傾向,老是惦記著到臨床工作的問題,屬于很正常的現象,因為他們經過研究生階段的培養(yǎng)后,大多數還是要回到臨床一線去工作,臨床不過關怎么行呢!

“但是,我們也需要一些既有臨床基礎又專門從事實驗研究的年輕學者,他們從事的實驗室的工作一定要和臨床緊密結合,一定是提倡轉化的。”郎景和院士說,因此,兩種類型的研究生都是我們醫(yī)學工作中必不可少的,而且,他們之間也會有轉化和交叉。

指南規(guī)范:因需提倡個性化

作為現任中華醫(yī)學會婦產科分會主任委員的郎院士,在談到任期內的目標時說,現在國內外眾多的《指南》、《臨床路徑》、《規(guī)范》等不下幾百個,臨床醫(yī)師應如何看待,應該怎樣選擇性的應用和執(zhí)行?“我們要注重指南,也要關注規(guī)范。”

“作為學會的主任委員,3年前我們就在《中華婦產科雜志》接連發(fā)了13篇婦產科常見問題和疾病的指南。2013年4月19號,在慶祝《中華婦產科雜志》創(chuàng)刊60周年時,我們又拿出32個指南,不是作為會議資料發(fā)給參會代表,而是由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出版常見的婦產科疾病的指南,送給每位參會代表的禮物,更是給全國婦產科學界同仁的禮物。”郎景和院士說,這次將指南作為正式出版物出版發(fā)行,也是讓全國婦產界醫(yī)師們可以“按規(guī)矩辦事”了。

他說,“按規(guī)矩辦事”的最大益處是保證醫(yī)療質量,減少醫(yī)療花費,更好地推進學科的發(fā)展。當然,推廣指南的同時,也強調個體化,指南是共性的東西,個體化是針對每一個病人的不同情況,采取不同的治療手段,這也是非常重要的。

對于國外的各種指南,臨床醫(yī)師該如何應用?郎景和院士給出了明確的答案。他說:“我們也翻譯了一些國外的指南,比如說NCCN,還有宮頸的AICCP,歐洲的這些指南都是很好的指南。我們把它們翻譯過來供大家參考,以便于與國際接軌。當然,也不可能生搬硬套,因為國情和人情不同。我們組織國內的專家聯合翻譯NCCN,不叫NCCN的中文版,而叫NCCN的中國版,因為我們是以NCCN為藍本,根據中國的經驗,進行了一定的修改。比如, NCCN指南認為,卵巢癌有了細胞學診斷就可以打化療,我們認為這不可靠,必須經過腹腔鏡獲得活檢后的組織學證據,再用化療,否則肯定有問題,這就叫中國版。”

團隊理念:要為人才舞臺打亮燈光

人才流失,幾乎是中國醫(yī)院普遍的現象,這讓很多醫(yī)院院長和科主任都感到頭疼。可是,人才流失的癥結究竟何在?又該如何對待人才的流動呢?

防、堵并不是辦法,應該認真研究和對待,如何給人才提供更好的舞臺。郎景和院士做到了這一點,才使他的周圍團結了一批國內婦產界的知名專家。

“我們科室很少有人才流失的問題,這十幾年,沒有一個人到公司去,也沒有出國后不回來的。”郎景和院士說。

很多人有都這樣一個困惑:北京協和醫(yī)院的婦產科究竟有什么魅力,居然讓大家心甘情愿留在這兒?

“應該是氛圍,好的學術氛圍,以及和諧的科室氛圍”。郎景和院士很堅定地回答到。北京協和醫(yī)院婦產科副主任向陽教授則認為:“郎大夫作為科室的家長,傳承了協和的文化,在嚴謹的基礎上為大家營造了相對寬松、愉快的工作和學習環(huán)境。”

郎院士用“400米跑道”、“大樹、小樹、森林”的理念,把全科老、中、青三代醫(yī)師緊緊地凝聚到了一起。其中,他更加看重的是青年醫(yī)師的培養(yǎng),因為這關系到協和的未來。

他著名的“400米跑道,多競賽,少碰撞”的青年醫(yī)師培養(yǎng)理念,通過把青年醫(yī)師分為高、中、低年資三個層次來培養(yǎng),形成合理的學科梯隊,培養(yǎng)了很多出色的后輩醫(yī)師。對低年資醫(yī)師,重在臨床輪轉培訓,打好基礎;對中年資醫(yī)師,重在主管專業(yè)技能的建立,他用自己的學術影響力,給科里的年輕人不斷創(chuàng)造著進修、出國、培訓和學術職位等機會和條件,讓他們不斷深造;對高年資醫(yī)師,重在亞專業(yè)方向發(fā)展,他和每人親自商談,使每個人都能定崗、定位和定向,明確專業(yè)發(fā)展方向。

而他的“大樹、小樹與森林”的團隊建設理論,則是把著名專家形象比喻為大樹,將青年醫(yī)師比喻為小樹,將團隊比作森林。以大樹、小樹、森林的關系來比喻老中青醫(yī)師與團隊的關系。他說,大樹是方向,學科帶頭人是科室前進的標志,沒有大樹不行;但樹大了會遮擋雨露陽光,不利于小樹生長,枝葉過于茂盛就要剪枝——意指老教授在一定的時候應主動讓賢,以利于年輕人盡快成長。小樹都長起來,成材了,就形成了一片森林,不怕狂風暴雨了。青年人打好基礎后就應該壓擔子,給予更多的鍛煉機會,為此,郎景和院士鼓勵他們參與更多的科室和學會工作。如今,在全國婦產科學會各個專業(yè)組中,都有北京協和醫(yī)院的中青年醫(yī)師嶄露頭角。

郎景和院士說:“首先,我給每個人很好的空間和發(fā)展跑道。比如400米跑道,我們有5個人賽跑,每個人都有一個跑道。400米是不可以串行的,跑出去后,就要靠自己了;其次,就是手的動作。對年長者,我們要尊敬他,扶持他;對于年少者,我們要提攜他,牽引他;對于同齡者,我們要拉起手。這樣,我們老中青的隊伍,團結一致成為一個方隊;再次,什么是大樹?協和就是大樹,以前北京協和醫(yī)院婦產科首位主任林巧稚大夫,她是我們的大樹,她在世時,我們可以乘涼,受到她的庇蔭。現在,不能說我就是大樹,但這是一種象征。另外,大樹枝葉太茂盛了,就要剪枝,這樣小樹才能得到雨露和陽光。他們都成長起來了,我們就成為一個不可撼動的森林了。”

郎景和

第2篇

【摘要】 目的 探討異位妊娠兩種手術方法的臨床意義。方法 回顧分析本院2008年1-12月經剖腹手術、腹腔鏡術和病檢確診的異位妊娠170例的臨床資料。剖腹手術88例,占51.76%;腹腔鏡術82例,占48.24%。結果 輸卵管妊娠164例,占96.47%;卵巢妊娠3例,占1.76%;宮角妊娠2例,占1.18%;殘角妊娠1例,占0.59%。輸卵管妊娠最多,差異有非常顯著性(P

【關鍵詞】 異位妊娠;剖腹術;腹腔鏡術;持續(xù)異位妊娠

異位妊娠(EP)是婦產科常見急腹癥,也是早孕期孕婦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如診斷及時、處理正確,可減少患者痛苦,使患者轉危為安。本研究旨在評價異位妊娠剖腹手術及腹腔鏡術的臨床價值,總結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總結2008年1-12月收治的異位妊娠中經剖腹手術、腹腔鏡術和病檢確診患者170例,年齡18~44歲,平均27歲。傳統(tǒng)剖腹手術者88例,占51.76%;腹腔鏡術82例,占48.24%。

1.2 診斷方法

詳細采集病史、臨床癥狀、體征,并采用診斷價值較高的輔助方法,尿液、血液β-HCG,腹部或陰道超聲波檢查,必要時后穹隆穿刺、診斷性刮宮、手術標本常規(guī)病檢。

1.3 統(tǒng)計學處理

統(tǒng)計資料采用χ2檢查,計量采用t檢驗。

2 結果

2.1 異位妊娠類別比較

手術所見輸卵管妊娠164例,占96.47%;卵巢妊娠3例,占1.76%;宮角妊娠2例,占1.18%;殘角妊娠1例,占0.59%。輸卵管妊娠發(fā)生率最多,差異有非常顯著性(P

2.2 主要臨床癥狀

停經史、陰道流血、不同程度腹痛160例,占94.12%,停經時間37~70天。無停經史陰道流血伴腹痛7例,占4.12%,人流后2+月腹痛流血者3例,占1.76%。重復宮外孕者23例,占13.52%(其中3次宮外孕者2例)。

2.3 輔助檢查結果

超聲檢查均提示大小不等的附件包塊或盆腔大小不等的液區(qū),宮內未見妊娠囊,尿β-HCG均陽性,血β-HCG低值(200~5000U不等)。

2.4 手術方式選擇

原則上根據病程、患者意愿及對生育要求而定。病情比較重、內出血明顯的患者原則上選用剖腹手術。(1)傳統(tǒng)剖腹手術(橫切口或直切口)88例,占51.76%,術式分布見表1。(2)腹腔鏡術82例,占48.24%,術式分布見表2。兩組手術患者術中同時行盆腔粘連松解112例,占 65.88%,行患側輸卵管切除并對側輸卵管盲端行造口術11例,占6.47%。

2.5 兩種術式的評價

兩種手術方法切可取,恰當應用均達到良好的治療效果。本資料超聲檢查及臨床表現提示病程危急,內出血明顯患者14例,伴失血性休克5例,均選擇剖腹手術,術中見內出血200~2000ml,≥1000ml者7例。由于選擇剖腹手術,快速切除病灶,及時止血,配合輸血、輸液,有效補充血容量,患者迅速轉危為安。如患者生命體征平穩(wěn)、內出血不多或輸卵管未破裂,宜選用腹腔鏡術。此術式對年輕且要求生育的患者易于接受。該術式減少術后粘連恢復時間快、住院時間短的優(yōu)點。表1 剖腹手術類別分布表2 腹腔鏡術類別分布本資料術后持續(xù)異位妊娠問題,腹腔鏡術組發(fā)生1例,發(fā)生率為3.70%(1/27),后改用藥物保守治療成功。剖腹手術組保守治療8例,無發(fā)生持續(xù)異位妊娠。

住院天數比較:剖腹手術組平均7.8天,腹腔鏡術組平均7.3天。

3 討論

近20年國內外報道,異位妊娠發(fā)生率約占妊娠總數的2%,并呈上升趨勢[2],導致輸卵管炎的性傳播疾病發(fā)病率的增加,以及為預防輸卵管炎發(fā)作后完全性管腔阻塞,抗生素治療的有效性,二者皆與導致異位妊娠發(fā)病率的增加有關[3]。由于超聲技術提高,快速、敏感的尿血β-HCG的應用,使異位妊娠得到早期診斷,為保守治療提供了時機,減輕了患者的痛苦,降低了病死率[4]。隨著醫(yī)學技術的進步及微創(chuàng)理念的推廣,對輸卵管妊娠的治療已從傳統(tǒng)的開腹切除輸卵管的單一模式逐漸向微創(chuàng)、保守的多樣化治療過渡。本院婦科領域引進腹腔鏡術已20多年歷史,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培養(yǎng)了技術隊伍,本文對170例異位妊娠恰當選擇了傳統(tǒng)的剖腹手術和腹腔鏡術,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無死亡病例。腹腔鏡組保守治療發(fā)生持續(xù)異位妊娠1例。國內文獻亦有同類報道,有待今后引起重視和防范,不斷總結提高。總的來說,根據文獻報道和實踐經驗,要慎重選擇手術方式,如患者不再要求生育,患者病變的輸卵管無保留價值,輸卵管切除術仍不失為一種簡捷有效的手段。但如希望再妊娠則應采取積極慎重的態(tài)度,全面了解盆腔狀況,徹底清理盆腔病灶積血,疏通輸卵管,松解粘連帶,盡量為再次妊娠創(chuàng)造較好的環(huán)境[5]。無論剖腹或腹腔鏡保守治療的患者,術后監(jiān)察和病情觀察不容樂觀,應及時處理并發(fā)癥,并指導妊娠,以保障婦女身心健康和生殖健康。

【參考文獻】

1 羅麗莉,李志凌,胡瑞霞.腹腔鏡早期治療可疑異位妊娠的臨床意義.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4,47(1):47-48.

2 楊科梓,梁心治,張清學,等.疑難婦產科學.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6,38.

3 John A,Pock,楊來春,等.鐵林迪婦科手術學.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470.

第3篇

[關鍵詞] 瘢痕子宮;引產方法

[中圖分類號] R719.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5)17-0049-03

近年來隨著我國剖宮產率的不斷上升,瘢痕子宮的發(fā)病率呈現顯著增加趨勢,瘢痕子宮導致孕婦胎盤植入、子宮破裂甚至孕婦死亡的風險顯著增加[2],因此孕中期引產方式的合理選擇是保證孕婦生命安全的重要方式。目前藥物的引產方式在有效引產的基礎上對于改善患者預后有著重要的臨床應用價值[3],本研究通過探討應用米非司酮聯合米索前列醇、水囊、依沙吖啶對瘢痕子宮孕婦孕中期的引產方式,旨在為提高患者引產率、減輕痛苦提供理論依據。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1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接受引產的瘢痕子宮孕中期孕婦162例,隨機平均分成A、B、C三組,每組54例,其中A組孕婦年齡25~36歲,平均(27.94±1.01)歲,孕周18~27周,平均(22.22±1.14)周;B組孕婦年齡25~34歲,平均(26.91±1.20)歲,孕周18~27周,平均(22.89±1.13)周;C組孕婦年齡25~35歲,平均(26.91±1.20)歲,孕周17~27周,平均(23.77±1.10)周,所有孕婦經B超診斷為瘢痕子宮中期妊娠,所有患者無藥物過敏情況,排除前置胎盤及胎盤切口瘢痕著床和嚴重內科并發(fā)癥孕婦,三組孕婦在年齡、孕周等一般資料上無顯著差異,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A組孕婦應用米非司酮聯合米索前列醇引產,服藥前禁食禁水2 h以上,給予孕婦口服150 mg米非司酮(北京紫竹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10633),48 h后用生理鹽水對陰道進行徹底沖洗[4],然后將0.4 mg米索前列醇(浙江仙琚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84598)置于孕婦陰道后穹窿處,臥床休息30 min,6 h后無宮縮可再次陰道給藥0.2 mg,1日最多3次。B組患者給予水囊引產,引產前對孕婦陰道和宮頸進行充分擦洗和消毒[5],檢查水囊無漏氣后用宮頸鉗把持宮頸,將水囊送入宮頸并達宮頸內口,置于胎囊與宮壁之間,緩慢注入無菌生理鹽水40 mL,同時適當向外牽拉水囊如無脫落方可繼續(xù)注入生理鹽水,根據孕周調整注入量并控制在400 mL內,用紗布包裹水囊尾并送入陰道;C組孕婦應用依沙吖啶引產,應用9號腰穿針對孕婦進行羊膜腔穿刺抽出羊水,將100 mg依沙吖啶(江蘇天禾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2024696)注入羊膜腔。

1.3觀察指標

對比三組孕婦應用不同引產方式用藥至宮縮發(fā)動時間、宮縮至胎兒胎盤娩出時間、用藥至胎兒胎盤娩出時間,并且統(tǒng)計引產成功率、不良反應率、胎盤殘留率及產后2 h出血量[6]。

1.4評價標準

引產成功:72 h內胎兒胎盤排出;引產失敗:72 h內胎兒未娩出[7]。

1.5 統(tǒng)計學分析

應用SPSS16.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多組計量資料比較進行方差分析,P

2 結果

2.1 三組引產各階段時間分析

A組孕婦在用藥至宮縮發(fā)動時間、宮縮至胎兒胎盤娩出時間、用藥至胎兒胎盤娩出時間均顯著優(yōu)于B、C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2.2 三組引產成功率、不良反應率、胎盤殘留率及產后2 h出血量比較

A組引產成功率為94.44%、不良反應率為9.26%、胎盤殘留率為16.67%,均顯著優(yōu)于B、C組,三組孕婦產后2 h出血量比較差異不顯著。見表2。

3 討論

瘢痕子宮是子宮經受剖宮產術、子宮肌瘤剔除術等手術,導致子宮留有術后組織修復形成的瘢痕[8],現文獻報道表明,瘢痕子宮因計劃外妊娠或胎兒畸形、死胎等胎兒因素導致引產率顯著增加,中期妊娠處于胎兒生長發(fā)育階段和孕婦生理變化階段,引產難度較大[9]。目前臨床主要通過藥物的引產方式,米索前列醇具有軟化宮頸、引起妊娠子宮收縮而發(fā)動分娩的功效[10],米非司酮可以通過有效阻斷孕酮與受體的結合,達到破壞孕激素穩(wěn)定子宮的作用[11],米非司酮聯合米索前列醇能起到促進宮頸成熟、宮縮和宮頸同時擴張、提高瘢痕子宮引產安全性和有效性的作用,同時有研究表明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有較好的鎮(zhèn)痛作用,能軟化宮頸,減小引產時子宮收縮痛[12]。水囊引產時通過在孕婦子宮壁和胎膜之間放置水囊,使子宮膨脹、宮內壓增加引起子宮收縮,從而引產[13],具有操作簡單、安全性較高的特點,但有資料證實,羊膜腔內注射可致子宮體部收縮增強,宮頸擴張慢,增加瘢痕子宮破裂的危險。依沙吖啶是一種強力殺菌劑,臨床應用時通過殺死胎兒、引起胎盤組織變性壞死達到引產的作用[14],具有價格低廉、并發(fā)癥少的優(yōu)點。

本研究通過探討瘢痕子宮孕婦孕中期引產方法的分析,結果表明應用米非司酮聯合米索前列醇在用藥至宮縮發(fā)動時間、宮縮至胎兒胎盤娩出時間、用藥至胎兒胎盤娩出時間上具有顯著優(yōu)勢,可以縮短引產時間、減輕患者疼痛,同時米非司酮聯合米索前列醇可以提高引產成功率、降低不良反應率、胎盤殘留率,與B組、C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通過米非司酮聯合米索前列醇、水囊、依沙吖啶對瘢痕子宮孕婦孕中期進行引產安全性有了顯著增加,但是引產過程中仍然存在大出血、術后并發(fā)癥等風險,因此在引產前應對孕婦進行全面檢查、引產過程中應密切監(jiān)護、引產后應給予科學的護理,將引產對患者的損傷降到最低[15]。

[參考文獻]

[1] 保涇芳,李輝. 瘢痕子宮妊娠中晚期引產的可行方法探討[C]. 中華醫(yī)學會、中華醫(yī)學會婦產科學分會. 中華醫(yī)學會第十次全國婦產科學術會議產科會場(產科學組、妊高癥學組)論文匯編. 北京:中華醫(yī)學會、中華醫(yī)學會婦產科學分會,2012:2.

[2] 鄒麗穎,范玲. 瘢痕子宮孕婦孕中晚期引產的方法探討[J].中華婦產科雜志,2010,45(1):17-21.

[3] 孟雪凌,李靜. 米非司酮在瘢痕子宮中孕引產中的輔助作用[J]. 中國實用醫(yī)藥,2009,4(21):168-169.

[4] 彭鑫美. 瘢痕子宮孕婦孕中晚期引產的方法探討[J]. 現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1,20(14):1752.

[5] 帥玉華. 瘢痕子宮孕婦孕中晚期引產的方法探討[J]. 亞太傳統(tǒng)醫(yī)藥,2012,8(4):117-119.

[6] Domrose CM,Geipel A,Berg C,et al. Second and third-trimester termination of pregnancy in women with uterine scar: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111 gemeprostinduced terminations of pregnancy after previous cesarean delivery[J].Contraception,2012,85(6):589-594.

[7] 李傳征,高鳳春,郭鳳珠,等. 瘢痕子宮中期妊娠引產45例臨床分析[J]. 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1,8(28):44-45.

[8] 魏宏,高萬里,白云. 瘢痕子宮中期妊娠引產臨床分析[J].醫(yī)學研究雜志,2011,40(4):124-127.

[9] Ziyauddin F,Hakim S,Beriwal S. The transcervical foley catheter versus the vaginal prostaglandin E2 gel in the induction of labour in a previous one caesarean section-A clinical study[J]. J Clin Diagn Res,2013,7(1):140-143.

[10] 朱彥霞. 瘢痕子宮中晚期妊娠引產的方法探討[J].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2,6(24):58-59.

[11] 李馳花. 米非司酮聯合米索前列醇用于瘢痕子宮中期妊娠引產的效果觀察[J]. 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4,7(6):51-52.

[12] Sarreau M,Leufflen L,Monceau E. Balloon catheter for cervical ripening on scarred uterus with unfavorable cervix:Multicenter retrospective study of 151 patients[J]. J Gynecol Obstet Biol Reprod(Paris),2014,43(1):46-55.

[13] 溫蘭英. 米非司酮聯合依沙丫啶用于瘢痕子宮中期妊娠者引產臨床觀察[J]. 中國冶金工業(yè)醫(yī)學雜志,2009, 26(3):311-312.

[14] 劉冬,阮潔,黃薇. 依沙吖啶用于瘢痕子宮中期引產的安全性研究[J]. 中國婦產科臨床雜志,2012,13(2):104-107.

第4篇

關鍵詞:子宮及卵巢切除術;心理狀況;心理護理干預;臨床療效與意義

近年來隨著生活壓力日益增加,女性患各類婦科病概率較往年顯著升高。子宮肌瘤作為婦科常見病與多發(fā)病通常需采取手術方式進行治療[1]。部分患者需進行子宮及卵巢切除,許多患者由于害怕手術對其家庭關系造成影響而產生悲觀、失望、焦慮等不良情緒,嚴重影響其治療進度與恢復情況。因此,對需進行手術患者心理狀況進行分析并給與其心理支持能夠對其不良情緒起到改善作用并提高其治療依從性,對加快恢復速度、提高治療效率起到巨大作用。本實驗為分析行子宮及卵巢切除術患者心理狀況并行手術期進行護理干預的臨床療效及意義,特選取100例本病患者臨床資料進行分析。現將實驗結果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婦科2013年1月~2014年1月100例行子宮及卵巢切除術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臨床判斷子宮肌瘤的診斷標準并行相關生理病理檢查確診。排除嚴重心、肝、腎功能嚴重不全患者;排除存在出血傾向患者;排除精神模糊集意識障礙患者;排除妊娠及哺乳期婦女。所有患者隨機分組為干預組與常規(guī)組。干預組患者50例,年齡25~43歲,平均(34.5±9.7)歲;常規(guī)組患者50例,年齡24~42歲,平均(33.1±9.3)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心理狀況 ①絕大部分患者存在恐懼心理。患者對疾病以及治療方式未有正確的理解和認識,治療前擔心麻醉及手術是否順利進行;手術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險因素;術后疼痛、疾病癌變及恢復情況等均會使患者出現恐懼及焦慮心理。患者可表現為睡眠質量下降、食欲不振等,部分患者甚至出現血壓升高。②焦慮、自卑心理。由于手術過程中需將子宮及卵巢切除,對患者術后及生殖功能影響較大[2]。患者擔心對其正常夫妻生活造成影響甚至導致家庭破裂或被他人嘲笑,因此產生焦慮、自卑心理。

1.3方法 普通組患者給予圍手術期常規(guī)護理。干預組在一般護理條件下給予優(yōu)質護理干預及心理護理,包括①術前為患者詳細講解疾病發(fā)生機制以及手術治療的優(yōu)越性和安全性。醫(yī)護人員在與患者本人溝通,緩解精神壓力外,更應與家屬溝通,囑咐家屬多給患者提供關懷與體諒,使其放下焦慮不安的情緒,積極配合治療。向患者及家屬講述手術前后注意事項。指導患者學會放松、深呼吸、咳嗽等方法舒緩緊張情緒并對抗焦慮[3]。告知患者即使切除卵巢,其他器官也同樣可以分泌雌激素與雄激素以維持其女性特征并保證其正常的性生活,幫助其緩解精神負擔。尤其需對患者配偶做好工作,消除其對手術及未來生活不正確的觀念。②醫(yī)護人員需做好術前準備工作,并叮囑患者及時完善相關術前檢查。手術中協助患者擺正,使用約束帶固定大腿,確保靜脈通路通暢。③術后增加尋訪次數,詢問患者是否有不適癥狀等。由于術后雌激素缺乏,可能會引起如臉紅、出汗、感覺遲鈍等生理反應造成患者再次出現緊張、不安等焦慮情緒。護理人員需對患者情緒進行安撫,告知其此類癥狀會逐漸好轉且對其術后生活及特征不造成影響。囑咐患者通過讀書、看報及聽音樂等方式轉移注意力,調整心理狀態(tài)促進恢復[4]。④出院前囑患者保證充足休息并細心調養(yǎng)身體;加強營養(yǎng)攝入及身體鍛煉,增強體質和抵御疾病能力。

1.4療效標準與評價 比較兩組患者焦慮評分及并發(fā)癥發(fā)生人數等指標。焦慮情況采用STAI評分標準:①無焦慮:SAS得分70分。

1.5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5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采用χ2檢驗,P

2結果

2.1患者不同程度護理后焦慮評分人數比較 干預組無焦慮及輕度焦慮人數顯著多于常規(guī)組且中度、重度焦慮人數少于常規(guī)組(P

2.2 兩組患者術后護理滿意人數比較 干預組患者術后護理滿意程度較高顯著優(yōu)于日常護理組患者(P

3討論

近年來,各類婦科疾病發(fā)患者數較往年有所上升。臨床治療婦科病癥一般采取保守藥物治療或手術治療,收效顯著。但由于手術和疾病的特殊性,部分患者缺乏對疾病及手術的正確認識,因此發(fā)病后感到恐慌、不安、悲等,這些不良的情緒對疾病治療和預后產生不利影響。因此,對進行子宮及卵巢切除患者心理狀況分析并于圍手術期進行完善綜合的護理干預有利于患者緩解焦慮情緒,調整心態(tài)積極配合治療。

近年來,護理工作隨著醫(yī)療模式的發(fā)展與轉變已經由簡單的操作工作逐漸擴大到整個護理過程當中[5]。手術前對患者進行貼心人性化護理能夠從根本上減輕患者心理上及精神上的恐懼和負擔,消除負面情緒,更加積極主動配合治療。術中及術后對患者進行康復指導等有助于加快恢復速度,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提高疾病治愈率。本次實驗結果顯示圍手術期優(yōu)質護理患者其焦慮評分及術后護理滿意程度指標均優(yōu)于普通護理患者。護理人員在患者疾病治療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貼心的護理干預能夠有效減輕患者身體上承受的痛苦,緩解心理壓力,積極主動的進行治療。疾病發(fā)生與發(fā)展過程中的心理狀況及外界因素均對患者治療及預后存在巨大影響,在治療過程中進行一定心理干預能夠幫助患者解除思想顧慮并減輕精神負擔。通過良好的溝通使其正確認識自身價值并積極處理家庭關系,促進夫妻和諧并提高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鄭冬燕,陳含笑,莫慧蓉,等.子宮及卵巢切除術前患者焦慮、抑郁分析及護理[J].護理雜志,2005,11(2):98-99.

[2]金福妹.子宮及卵巢切除患者的心理分析及護理[A].中華護理學會.全國腫瘤護理學術交流暨專題講座會議論文匯編[C].中華護理學會:2003:2.

[3]劉仙(女當),蘭曉紅.子宮及卵巢切除手術患者的心理護理[A].浙江省醫(yī)學會婦產科學分會、浙江省醫(yī)學會計劃生育分會.2005年浙江省婦產科學暨計劃生育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浙江省醫(yī)學會婦產科學分會、浙江省醫(yī)學會計劃生育分會:2005:1.

第5篇

【關鍵詞】 多囊卵巢綜合征;二甲雙胍;中藥;不孕

多囊卵巢綜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導致女性不孕的常見病之一,是生育期婦女最常見的內分泌紊亂性疾病,也是引起女性無排卵性不孕的主要原因[1]。臨床特征主要為月經稀少或閉經,慢性無排卵,肥胖、不孕、多毛合并雙側卵巢囊性增大等[2],其機制主要是由于內分泌功能紊亂而致卵泡發(fā)育不良、閉鎖,卵子無法排出所致[3]。本院應用二甲雙胍聯合中藥湯劑治療多囊卵巢綜合征所致不孕取得良好的臨床療效,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院于2009年12月至2012年5月共收治多囊卵巢綜合征所致不孕癥患者90例,所有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其中對照組45例,年齡24~38歲,平均(28.6±4.1)歲,不孕病史1~10年,平均(3.7±0.8)年;治療組45例,年齡23~38歲,平均(28.3±4.3)歲,不孕病史1~11年,平均(3.9±0.9)年。兩組患者在年齡、病程等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 所有患者均符合多囊卵巢綜合征的診斷標準[4]:(1)無排卵或稀發(fā)排卵;(2)雄激素過多的臨床體征或生化高雄激素血癥;(3)超聲檢查卵巢有多囊性改變。具有以上2點者即可入選。排除標準:(1)其他因素引起高雄激素血癥患者及合并有其他不孕病因的患者;(2)有其他心肝腎功能不全患者;(3)不適合本次研究所用藥物的患者等。

1.3 治療方法 對照組給予二甲雙胍口服,500 mg 3次/d,連服3個月經周期。治療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服自擬中藥湯劑:(熟地黃、女貞子、菟絲子、鹿角霜、山茱萸、當歸、牛膝、赤芍、肉蓯蓉、山藥、川芎、香附等組成),每日一劑,取水煎液300 ml,分早晚2次服用,連服3個月經周期。3個月為一個療程,治療結束后觀察兩組患者臨床總有效率。

1.4 療效評定標準[2-5] (1)治愈:治療后月經恢復正常周期,有關的癥狀、體征及實驗室檢查均恢復正常,2年內受孕者;(2)顯效:治療后月經接近正常周期(40 d以內),有關的癥狀、體征及實驗室檢查有所改善,但未受孕;(3)無效:治療后月經未見改善,有關的癥狀、體征及實驗室檢查均無改善,未受孕。以治愈數和顯效數之和作為總有效數。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均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13.0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

3 討論

多囊卵巢綜合征是育齡婦女內分泌系統(tǒng)常見的疾病,其發(fā)病率占生育年齡婦女的5%~10%,其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明確。現代研究表明,PCOS與高雄激素血癥、胰島素拮抗、腎上腺軸功能活性等呈高相關性,因此調節(jié)患者高胰島素血癥、高雄激素血癥使之恢復正常,是提高治療PCOS所致不孕療效的關鍵。中醫(yī)學認為,PCOS的病機以腎虛為本,痰、瘀為標,涉及肝、脾、腎等臟腑,因此中藥湯劑多以補腎活血和補腎化痰治療為主。

二甲雙胍是一種胰島素增敏劑,通過促進腸道對葡萄糖的吸收和利用,增加外周組織對葡萄糖的吸收和利用,改善糖代謝從而降低胰島素抵抗而導致的代償性高胰島素血癥。筆者自擬中藥湯劑以補腎養(yǎng)血、祛瘀化痰為主,可促進卵泡發(fā)育和排卵,提高懷孕幾率。本研究結果提示,二甲雙胍聯合自擬中藥湯劑治療多囊卵巢綜合征所致不孕的臨床療效確切,能顯著改善患者臨床體征和指標,提高臨床總有效率,適于臨床推廣應用。

參 考 文 獻

[1] 李莉,吳獻群. 多囊卵巢綜合征的診斷現狀. 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學會婦產科專業(yè)委員會.全國第七屆中西醫(yī)結合婦產科學術會議論文及摘要集.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學會婦產科專業(yè)委員會,2007:1.

[2] 許振. 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多囊卵巢綜合征性不孕癥臨床觀察. 浙江臨床醫(yī)學, 2006,8(6):627.

[3] 黃健. 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多囊卵巢綜合征致不孕癥療效觀察. 當代醫(yī)學(學術版), 2008,14(22):157158.

第6篇

1中醫(yī)全科醫(yī)師規(guī)范化培訓

中醫(yī)全科醫(yī)師規(guī)范化培訓要通過實踐逐步深化知識和進一步鞏固技能。中醫(yī)全科醫(yī)師規(guī)范化培訓的內容包括:各種病人的綜合管理、保健預防和健康促進、病人及其家庭的持續(xù)性保健、與其他社區(qū)衛(wèi)生人員協調合作及團隊意識等方面的知識和技能。第1年應該在綜合性大醫(yī)院進行全面培訓,掌握常見病的診斷、治療及對患者的生活上的指導,第2、3年主要在社區(qū)全科醫(yī)療機構中繼續(xù)接受培訓,這樣才能將中醫(yī)全科醫(yī)學知識靈活運用于一線臨床工作,對將在農村工作的中醫(yī)全科醫(yī)師還應該有側重的增加一些內容,例如婦產科學、嬰幼兒常見病的診斷及治療。但中醫(yī)全科醫(yī)師規(guī)范化培訓也存在不足,一些規(guī)范化培訓基地教學設施不夠完善,培訓基地任用的授課教師雖然臨床經驗十分豐富,但大多缺少教學經驗,不能把知識系統(tǒng)全面地展現出來。

2中醫(yī)全科醫(yī)學繼續(xù)教育

繼續(xù)醫(yī)學教育是醫(yī)學教育體系中較高層次的教育階段,是對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員進行新理論、新知識、新技術、新方法的補充、更新、拓寬和提高,它對于促進醫(yī)院可持續(xù)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2]。根據“缺什么補什么,需要什么學什么”的原則,各類學術組織應定期舉辦不同級別、不同層次、不同領域的繼續(xù)教育學習班,有針對性地選擇授課內容,例如,可以針對某一學科領域,邀請國內外知名專家做專題報告,提高臨床醫(yī)務工作者的上進意識[3]。其次,繼續(xù)醫(yī)學教育作為提高醫(yī)療質量的一種措施,是在職醫(yī)生自身發(fā)展的需要,加大繼續(xù)醫(yī)學教育的力度,調動主動學習的積極性,以取得最佳學習效果。繼續(xù)教育多渠道共同發(fā)展,不僅局限于學術會議的形式,同時也要充分利用繼續(xù)教育的現代化手段,如現代遠程教育,現在較多的醫(yī)院都已經加入了遠程教育系統(tǒng),形成了一個交互的網絡系統(tǒng),利用網絡的便捷,進行遠程教學授課,使醫(yī)務工作者足不出戶就能學習最先進的技術方法,享用最前沿的科技成果,較之集中辦班具有經濟、方便、受益面更廣等優(yōu)勢。同時,網絡資源的可復制性,大大提高了學習時間的靈活性,較好地解決了工作與學習的矛盾。但是,繼續(xù)教育本身也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國家衛(wèi)生部門要求各醫(yī)院組織一定數量的繼續(xù)教育學會,但繼續(xù)教育會議的質量不能得到制度上的保證,參會學員的學習質量沒有統(tǒng)一量化的考評標準,這樣就難免出現敷衍地完成任務等情況,所以要保證繼續(xù)醫(yī)學教育項目的高質量,就要求繼續(xù)醫(yī)學教育教學內容必須是真正學科前沿的、有用的知識,才能保證學員有真正的收獲。對于已取得執(zhí)業(yè)資格的中醫(yī)全科醫(yī)師必須每年參加規(guī)定時間的較高層次的學術討論和學術會議,每年保證規(guī)定的時間接受脫產培訓。定期參加國家組織的繼續(xù)醫(yī)學教育的考核和評估,成績合格者才能再次執(zhí)業(yè)注冊,繼續(xù)行醫(yī)。

3中醫(yī)師承教育

師承教育是數千年來中醫(yī)教育傳承的主要模式,自從建國以來,隨著高等院校教育的不斷發(fā)展壯大,中醫(yī)自古以來的師承教育備受冷落。鑒于師承教育在中醫(yī)教育中無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自20世紀90年代初,國家開始把中醫(yī)教育工作重心轉移向師承教育,開展全國名老中醫(yī)學術經驗繼承工作。通過師帶徒,一些名醫(yī)名家的學術經驗和特殊技術得到很好的繼承,通過形影不離的跟師學習,老師會源源不斷地教授給學生寶貴的臨床經驗,學生通過臨床實踐,不斷的積累知識,不斷地發(fā)現自身的不足之處,然后將臨證中的疑惑或者興趣及時反饋給老師,老師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也可以發(fā)現自身的不足以及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這樣就可以有針對性地幫助學生,真正做到教學相長。在這樣的循環(huán)反復過程中,老師和學生不斷的交互反饋,螺旋式的前進上升,對醫(yī)學本身以及整個醫(yī)療體系來講都是十分有益的。但中醫(yī)師承教育還未建立長效機制,整個管理體制也有待完善,總體規(guī)模不夠大,影響力還不足,老師遴選和徒弟選拔條件規(guī)定不盡合理,對師承的學習過程缺乏規(guī)范管理與統(tǒng)一要求,考核方式過于單一,缺乏科學統(tǒng)一的評價標準,考核過程流于形式,這樣使師承效果評價的真實性得不到保障。這些問題有待在醫(yī)療衛(wèi)生體制改革進程中不斷加以改善解決。

總之,中醫(yī)全科醫(yī)學正處于探索與實踐階段,尚未建立起一套成熟的適合我國國情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現階段我國的中醫(yī)全科醫(yī)學教育的重點還放在以技能培訓為主的崗位培訓上,但從長遠角度來看,全科醫(yī)生的培養(yǎng)必須做到高起點,培養(yǎng)高層次專門的全科醫(yī)學人才。因此,我們要積極探索多種形式的中醫(yī)全科醫(yī)學教育形式,多角度、全方位地發(fā)展中醫(yī)全科醫(yī)學,努力開創(chuàng)中醫(yī)全科醫(yī)學教育的新局面。

作者:劉洪凱張守琳單位:吉林省長春中醫(yī)藥大學研究生學院長春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腎病科

第7篇

【關鍵詞】產科DIC;早期診斷;肝素治療

【中圖分類號】R63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0515(2011)03-0123-01

產科急性DIC是由多種疾病引起的血管內凝血的病理過程,是產科危重患者最嚴重的并發(fā)癥之一,發(fā)病急,病情兇險,死亡率高,若能及時診斷治療可獲痊愈。本文對我院1992年8月~2010年6月收治的9例產科DIC病歷進行回顧性分析,并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我院從1992年8月至2010年6月共收治DIC病人9例。年齡23~34歲,初產婦3例,經產婦6例,孕齡在孕37周-42周,2例在院外分娩,產后大出血,分別于產后2小時、3小時送我院搶救。

1.2 誘發(fā)因素,見表1

1.3 臨床表現:本組9例病例中,除具有其原病理產科特有的癥狀外,以陰道持續(xù)出血不止,無凝血塊,腹腔內出血伴休克為主的臨床表現,均表現出不同程度的部位,多器官出血,陰道出血迅猛,量多,并出現凝血不良或不凝,5例為產后陰道出血,并出現出血不凝,3例剖宮產術中出血不凝,出血量平均為2200ml,最多達4500ml。嚴重者伴有皮膚出血斑點,牙齦出血、血尿、注射針眼和手術切口創(chuàng)面出血。本組病例,出現皮膚出血點3例,牙齦出血伴血尿2例,手術切口創(chuàng)面出血3例,皮膚出血伴手術切口出血1例。全部發(fā)生不同程度的休克,7例重度休克,羊水栓塞癥狀主要以胸悶、寒戰(zhàn)、煩躁、呼吸困難為主,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心肺、腎、肝等器官功能損害,發(fā)生1個器官損害3例,2個以上器官損害4例,其中2例在家分娩,產后大出血就診過晚,因多臟器功能衰竭死亡。

1.4 實驗室檢查(見表2)。

在臨床上出血陰道持續(xù)流血不凝時,血小板計數<100×109/L有8例,另外1例血小板呈進行性下降,9例纖維蛋白原均低于1.5g/L,其凝血酶時間及凝血酶時間均明顯延長。

2 治療及結果

治療的原則是積極治療原發(fā)病,去除病因,切斷內、外源促凝物質的來源,早期應用肝素,在肝素化的基礎上大量輸新鮮血,補充凝血因子,補充血容量,糾正酸中毒,纖溶亢進期用纖溶抑制劑,配合吸氧,糖皮質激素,廣譜抗菌素,宮縮劑,強心藥,維持水電解質平衡等措施,盡快娩出胎兒、胎盤,清除子宮內容物,對治療出血不止無效者,及時果斷切除子宮。

本組9例病例均給予了肝素抗凝治療,切除子宮7例,治愈7例,治愈率77.77%。死亡2例均為在家分娩產后大出血,宮縮乏力,軟產道裂傷重度休克就診過晚而死亡。

3 討論

3.1 DIC的早期診斷,重視DIC的臨床表現熟悉內、外源的促凝物質變化誘發(fā)因素,注重可能出現DIC的基礎病的防治觀察,早期診斷是提高治愈率的關鍵所在,易誘發(fā)DIC的疾病有羊水栓塞,胎盤早剝,重度妊高征,產后出血,死胎,重度感染,過期流產,重癥肝炎等等。在分娩的過程中出現大出血,出血不凝,休克,栓塞等四種臨床表現之一者,就應警惕可能為DIC。四種表現符合兩種以上者,就可以診斷,綜合實驗室的檢查,可明確診斷。中華血液學會提出DIC診斷標準(修正案)的實驗室檢查,有下列三項或三項以上異常者可診斷為DIC,①血小板100×109/L或進行性下降。②纖維蛋白原1。5g/L或進行下降。③3P試驗陽性或FDP20mg/L。④凝血酶原時間縮短或延長3秒以上,或激活的部分凝血活酶時間縮短或延長10秒以上。⑤優(yōu)球蛋白溶解時間縮短或纖溶酶原減低[2]。

3.2 手術張止妊娠問題:及時地去除誘因,切斷促凝物繼續(xù)進入母體血循環(huán),阻止DIC的發(fā)展,要盡快采取措施終止妊娠。若宮口開全,胎頭位置在S+3以下,即行胎頭吸引術或產鉗助產,反之就要果斷地行剖宮產術并作好切除子宮的準備,視術中病情,切除子宮。若產后陰道流血不止,即使在休克的狀況下,也應在積極抗休克同時行子宮切除術,本組9例中有5例在抗休克輸血等綜合治療的同時,切除子宮,搶救成功。

3.3合理的使用肝素:使用肝素及早、合理、足量是提高治愈率,降低DIC死亡率的重要手段,大多數學者主張早期足量應用肝素,本組8例使用了肝素,早期使用肝素能夠防止血小板和凝血小板和凝血因子的繼續(xù)消耗,可能使血小板和各種凝血因子的含量恢復正常,從而改善微循環(huán)功能,使凝血機制恢得正常的止血功能。產科DIC是否使用肝素原則上應根據誘發(fā)疾病和DIC的發(fā)展階段來決定,但在臨床中很難見到典型的高凝期。多為高凝與低凝交界,或是低凝向纖溶期發(fā)展,此時雖然出血不凝,但血中仍有大量促凝物質,仍可需用肝素抗凝,尤其是足月產并嚴重羊水栓塞導致的DIC,病情變化極快,應當機立斷,在癥狀出現后10分鐘內盡快使用足量肝素,療效最好,這是搶救DIC和羊水栓塞的成功經驗③。對于確診的DIC,病因不能馬上控制時,也應該盡早使用肝素,高凝期治療效果更加明顯。我院應用肝素的方法是:首次肝素50mg加5%葡萄糖液100mg快速靜滴(半小時滴完),再予以肝素100mg加入500mg液體內緩慢混同注維持24小時或間斷靜脈滴注,由于肝素的主要副反應是出血,為避免其副作用的發(fā)生,去年,在產科DIC的診治中,1例重度妊娠高血壓剖宮產術后,出現突發(fā)的陰道大出血,出血不凝,伴休克,實驗室檢查診斷DIC,使用低分子肝素鈉收到滿意的療效。其使用方法是:低分子肝素鈉0.04mL(相等于6250國際單位)分別加入新鮮冰凍血漿中靜滴,同時輸新鮮血,補充血小板懸液,搶救成功,避免再次入手術切除子宮。產科DIC中應用低分子肝素鈉,沒有引起出血及副作用,是非常安全有效的④。在使用肝素期間要動態(tài)觀察凝血功能,血小板情況,依據臨床表現和實驗室檢查結果,及時調整低分子肝素鈉的用量。

3.4凝血因子的補充:患者在發(fā)生DIC時,凝血因子大量消耗,及時補充凝因子在治療中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肝素本身無直接抗凝血功效,需要與抗凝血酶Ⅲ結合發(fā)揮抗凝作用,新鮮冰凍血漿內含有多量的AI Ⅲ,可與肝素協同抗凝阻斷凝血因子繼續(xù)消耗。因此在使用肝素的同時,加用新鮮冰凍血漿,沉淀,纖維蛋白原,血小板懸液能夠取得滿意的療效,本組病例全部都有輸新鮮血,其中有5例輸新鮮冰凍血漿、纖維蛋白。2例輸血小板懸液。通暢微循環(huán)可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潘生丁及阿斯匹林,以減少血小板粘附和凝集,陰止DIC的繼續(xù)發(fā)展。

3.5纖溶抑制劑的應用:DIC繼發(fā)纖溶是機體的一種生理保護措施,是達到防止和去除微循環(huán)中的纖維蛋白的栓塞,改善微循環(huán),保護臟器功能的目的。但纖溶亢進又使血漿凝血因子進一步減少,加重出血。所以在DIC早期禁用纖溶抑制劑,DIC晚期繼發(fā)纖溶亢進成為出血的主要原因時,可在肝素化的基礎上使用抗纖溶藥物。

產科DIC絕大部分是發(fā)生在有合并癥的孕產婦病例,加強圍產期孕期保健,提高對高危妊娠的認識和處理,及時治療各種產科合并癥和及時終止妊娠,是預防產科DIC發(fā)生的關鍵。

參考文獻

[1] 梁珠琳、洪淡華,產科急性DIC診斷與處理,中華婦產科雜志,1992;29(3);147

[2] 首屆中華血液學會,全國血栓與止血學術會議有關凝血疾病的診斷標準,中華血液學雜志,1987;8(3);183

[3] 王淑貞,主編,婦產科理論與實踐,第1版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1、688

第8篇

方法:選取我院2009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148例妊娠合并子宮肌瘤患者的臨床資料、處理方法、以及產科結局進行回顧性的分析研究。

結果:148例患者中,有15例發(fā)生早產,早產率為10.14%;有6例發(fā)生產后出血,發(fā)生率為4.05%,其高低與子宮肌瘤的部位、大小及數量沒有明顯的關系。妊娠期間有12例患者有肌瘤增大現象,其中發(fā)生在懷孕早中期的有9例,占75%,而且變性類型多,其中59.67%為紅色變性。進行剖宮產的患者有140例,占了94.59%。

結論:妊娠合并子宮肌瘤容易發(fā)生多種產科并發(fā)癥,有很高的的剖宮產率,在剖宮產手術中應該慎重實行肌瘤剔除術。

關鍵詞:妊娠 并發(fā)癥 子宮肌瘤 處理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8.225

【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3)08-0205-02

目前,妊娠合并子宮肌瘤已經成為一種常見的妊娠合并癥,屬于良性腫瘤,近年來,隨著晚婚晚育意識的不斷深入,妊娠合并子宮肌瘤的發(fā)生率也有了上升的趨勢。本研究選取我院2009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妊娠合并子宮肌瘤患者148例,對臨床資料以及處理方法和產科結局進行了回顧性分析和探討。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選取2009年2月-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148例妊娠合并子宮肌瘤患者,在我院同期產科分娩總數(5946)中所占比例為2.49%。年齡在24-49歲,平均年齡為(31.5±3.25)歲;分娩孕周為29周-(41±3)周,平均為(38±3)周。平均為其中,早產率10.14%,有15例,我院同期早產兒261例;產后出血發(fā)生率為4.05%,有6例,我院同期產后出血101例;剖宮產140例,占94.59%,我院同期剖宮產3634例。

1.2 方法。對148例妊娠合并子宮肌瘤患者的子宮肌瘤部位、大小和數量與產后出血、早產以及臀位不對稱等產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之間的關系進行分析。

1.3 統(tǒng)計學處理。X2檢驗;多元Logistic回歸分析;P

2 結果

2.1 妊娠合并子宮肌瘤患者早產率10.14%,較同期早產發(fā)生率4.39%,有明顯的差異,P

妊娠合并子宮肌瘤的數量與產科結局的關系詳見表1,早產和產后出血的發(fā)生率,均沒有顯著差異,妊娠合并單發(fā)子宮肌瘤的大小、部位與產科結局的關系詳見表2,肌瘤的部位、大小與早產和產后出血之間沒有明顯的統(tǒng)計學關系。

2.2 統(tǒng)計分析結果。妊娠合并子宮肌瘤變性類型:在剖宮產術中同時行肌瘤剔除術者76例,其中有54例患者發(fā)生肌瘤變性,占71.05%。發(fā)生肌瘤變性的54例中,有32例紅色變性,占59.26%;有10例玻璃變性,占18.52%;有3例透明變性,占5.56%;有囊性變性2例,占3.70%;有6例粘液變性,占11.11%;有膠原變性1例,占1.85%。

3 討論

妊娠合并子宮肌瘤的常見產科并發(fā)癥,有先兆流產、先兆早產、早產、產后出血,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高低與肌瘤的數量、部位和大小有一定的關系,對于什么樣的關系一直備受醫(yī)學界學者所關注,Rice等認為3cm以下的肌瘤對早產的發(fā)生無明顯影響,3~4.9cm的肌瘤早產的發(fā)生率增長20%,5cm以上的肌瘤早產的發(fā)生率增長28%;Exacoustos等認為:肌瘤的數量、大小、位置、肌瘤與胎盤的關系與發(fā)病年齡、孕產次、流產率、早產率沒有統(tǒng)計學差異。也有其他學者先后提出了并發(fā)癥的增加與肌瘤的大小、形態(tài)、數量沒有明顯的關聯。在本研究中,肌瘤的部位、大小和數量與早產以及產后出血兩種妊娠結局之間相關性不明顯。

在本研究中,有76例患者進行剖宮術的同時進行了肌瘤剔除術。對于剖宮產術中是否同時剔除肌瘤,一直存在有爭議。我們認為應根據剖宮產術中具體情況來決定,因此得出在謹慎選擇病例的情況下剖宮產術中行肌瘤剔除術是安全可行的。本研究的統(tǒng)計數據也是對上述結論的有力支持。在我院的148例妊娠合并子宮肌瘤患者中,術后及時合理采取各種治療措施,包括按摩子宮、米索、卡孕栓舌下含服及陰道使用、縮宮素維持促進子宮收縮,輸血,子宮動脈栓塞等,從而大大減少產后出血的發(fā)生率。因此,妊娠合并子宮肌瘤容易發(fā)生多種產科并發(fā)癥,有很高的的剖宮產率,在剖宮產手術中應該慎重實行肌瘤剔除術,盡量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參考文獻

[1] 賈瑞敏.妊娠合并子宮肌瘤68例臨床分析[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12(18):153-154

第9篇

關鍵詞:丙泊酚聯合芬太尼;麻醉;無痛;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71 文獻標識碼:C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隨機選擇在2011年1月~2013年1月在我科進行無痛人工流產受孕婦女586例,選擇對象要求停經42~76d,術前心電圖檢查正常,其尿檢HCG測定為陽性.通過婦檢和B超檢查確診為宮內妊娠.患者選擇無痛人工流產,年齡范圍16~47歲,體重42~73kg,其中136例為初次妊娠,450例經產婦(包括138例2次進行無痛人工流產或剖宮產),所有受孕婦女均無急慢性器質性病變和藥物過敏史,無煙酒不良嗜好。

1.2方法 術前所有孕婦禁食水4~6h,手術室內準備好麻醉機、氧氣和其他搶救設備,了解孕婦病史后進行常規(guī)血尿檢查和心電圖檢查。包括血常規(guī)、凝血功能、白帶常規(guī)、B超等,術前測體溫、血壓,同時以0.9%氯化鈉250ml行靜脈滴注,建立靜脈通道,給予持續(xù)的氧氣使患者清醒,首先由麻醉師靜脈注射芬太尼(0.05mg~0.10mg),1min后以1~2mg/kg劑量實行靜脈注射丙泊酚。觀察患者反應,手術者神志消失(睫毛反射消失,眼球凝視狀)后方可進行常規(guī)人工流產手術。若術中孕婦神志恢復,出現活動,則以0.5mg/kg丙泊酚追加注射,維持麻醉效果直至手術結束,術中監(jiān)測P、R、BP。完成手術后,待患者恢復正常就送入觀察室觀察休息,待完全清醒30min后方可離去。

1.3效果觀察顯效 術中面部平靜,意識消失,無肢體動作,醒后無記憶。有效:術中意識消失,有輕微肢體動作,醒后無記憶。無效:術中意識消失,但面部表情痛苦,醒后述時有痛覺。

2 護理

2.1術前護理 術前護理主要以健康宣教和心理護理為主,由于患者缺乏經驗,對手術有抵觸心理,常常表現術前焦慮,煩躁等不良情緒。醫(yī)護人員需要積極主動關心患者,在術前和患者加強交流,友好耐心講解手術方法、術后有可能出現的并發(fā)癥,告訴患者及其家屬應該注意事項,在手術過程中能保護患者的隱私.讓患者充分相信、配合醫(yī)護人員,減輕患者心理壓力,使患者減少對手術的焦慮與恐懼,安心接受手術,同時也有利于患者達到最好的治療效果。

2.2術中護理 囑排空膀胱,取截石位,頭偏向一側且稍后仰,使氣道伸直,以減少氣道阻力,給予氧氣吸入(2~3L/min)。部分受術者在麻醉過程中出現無意識躁動, 根據情況, 下肢適當用約束帶固定雙腿。常規(guī)消毒外陰,連續(xù)多參數,生命體征監(jiān)測術始至術畢采用心電監(jiān)測,注意觀察呼吸、血壓、心率、血氧飽和度的變化用50%的葡萄糖或0.9%的氯化鈉注射液作引路, 選擇較大的上肢靜脈穿刺.應嚴格掌握注射的速度和劑量,靜注丙泊酚后可出現一過性血壓下降和心率減慢,在5~10rain內可自行恢復.如低血壓不能自行恢復,應按醫(yī)囑靜脈滴注或使用升壓藥糾正。可給予吸氧、抬起下頜、簡易呼吸器輔助呼吸、面罩加壓。術中配合手術器械按普通人工流產術常規(guī)準備,因在全麻下施行手術,醫(yī)護人員應相互配合,隨時做好搶救的準備和配合工作,盡量快速有效完成手術過程。

2.3術后護理 手術結束后,協助麻醉醫(yī)師喚醒患者。扶至觀察室床上休息,給予舒適臥位、保暖,減輕頭昏、全身乏力、走路不穩(wěn)等并發(fā)癥。繼續(xù)觀察生命體征并觀察陰道出血情況。術后常規(guī)給予縮官劑及抗感染藥物,向其宣教人工流產后的注意事項,增強營養(yǎng),交待術后可能出現的情況、自我護理方法、月經恢復時間、避孕方法等,指導患者注意腹痛及陰道出血情況,如腹痛劇烈、陰道出血量多于月經量或者持續(xù)1個月以上,應來院就診。

3 結果

586例無痛人流受術者中,在不同深度睡眠下進行手術,受術者中顯效鎮(zhèn)痛527例,占89.9%,有效59例,占10.1%,無效0例。術中有肢體動作約有30例,肢動發(fā)生率僅為5.12%,人工流產綜合征的發(fā)生率14例,占有率為2.4%,宮口松弛度均表現為正常。其中有2 例在復蘇期間頻頻出現惡心、嘔吐, 給予止吐藥后停止。14 例推注丙泊酚后, 頸部及胸部出現片狀紅斑等變態(tài)反應,經及時治療30min后恢復正常。所有患者術后1 個月回門診復查, 手術均達到預期目的, 未出現麻醉手術意外及并發(fā)癥。

4 討論

丙泊酚復合芬太尼行靜脈麻醉,由于起效快,作用時間短,蘇醒迅速,醒后無宿醉感等特點,目前是臨床上一種較為理想的人流術麻醉劑,我們采用丙泊酚復合芬太尼麻醉加充分的全程護理配合,可使手術達到最佳效果。靜脈注射后1min可開始手術,最佳時間4~6min,完全能滿足人流手術時間,平均12min受術者完全蘇醒,30~60min自行離院,觀察586例受術者無l例發(fā)生人流綜合反應和術后并發(fā)癥。但丙泊酚復合芬太尼的不良反應可能會發(fā)生呼吸暫停和抑制,操作時一定要有麻醉醫(yī)師監(jiān)護,備好麻醉機及氣管插管器械以防發(fā)生意外。筆者的體會是術前心理護理能有效減輕受術者的心理恐懼,減少精神創(chuàng)傷,從而有利于手術的順利進行及術后的康復,避免人流綜合癥的發(fā)生。充分的術前準備,認真的術中觀察是人流術順利進行的保障;術后對患者的護理宣傳教育,可鞏固手術效果,最大限度防止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參考文獻:

[1]黎正良,張鴻鑄.實用護理學[M].2版.成都: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168.

[2]樂杰.婦產科學[M].6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5,400.

[3]王玲,任洪志,葉鐵虎,等.丙泊酚用于人工流產手術席醉的臨床觀察[J].中華麻醉學雜志,1994,4(2):90-92.

[4]呂萍.靜脈麻醉實施無痛人流術及護理[J].安徽預防醫(yī)學雜志,2004,(04).

[5]余韻華,章一涓,龍皖江.異丙酚靜脈麻醉在人工流產術289例中的應用[J].安徽醫(yī)學,2000,(04).

[6]梁啟勝,高中俠,王樹楨.丙泊酚復合Innovar用于人工流產術麻醉的臨床觀察[J].蚌埠醫(yī)學院學報,2003,(06).

[7]段煉,胡德芬,劉小美,等.異丙酚,微量氯胺酮聯合用于人工流產術100例臨床觀察[J].重慶醫(yī)學,2000,(06).

[8]李有長,王恒,謝學鷗.丙泊酚配伍鎮(zhèn)痛藥用于人工流產術麻醉臨床研究[J].重慶醫(yī)學,2004,(11).

[9]羅梅.靜脈麻醉下行無痛人流術的護理[J].當代護士,2003,(01).

[10]曾飛,薛敏,曾建芳,等.異丙酚靜脈麻醉下人工流產術500例分析[J].中國醫(yī)師雜志,2003,(04).

[11] 林春水,楊鳳軍,黃曉桃.注射泵靜注異丙酚用于人工流產術的臨床觀察[J].第一軍醫(yī)大學學報,2000,(03).

[12]孫燕,張云龍,孫黎.人工流產手術中異丙酚與芬太尼配伍應用的效果分析[J].中國婦產科臨床雜志,2003,(05).

[13]江梅珍,車坤蘭,李錦玉,等異丙酚靜脈麻醉實施無痛人流的效果觀察[J].廣東醫(yī)學,2000,(01).

[14]李華.舒適護理在無痛胃鏡檢查中的應用[A].2007年貴州省消化內鏡診療及消化系疾病學術年會資料匯編[C].2007.

[15]王艾茵.整體護理對手術患者效果的探討[A].第二十一屆航天醫(yī)學年會暨第四屆航天護理年會論文匯編(下冊)[C].2005.

[16]秦文,許瑩.異丙酚靜脈麻醉聯合宮頸噴淋管表面麻醉應用于無痛人流的研究[A].中華醫(yī)學會第五屆全國計劃生育學術會議資料匯編[C].2004.

[17]黃紹強. 丙泊酚在產科麻醉中應用的爭議和進展[J].復旦學報(醫(yī)學版),2009,(04).

第10篇

[關鍵詞] 腹腔鏡輔助;陰式子宮廣泛切除術;盆腔淋巴結清掃術;子宮惡性腫瘤

[中圖分類號] R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3)08(b)-0051-02

子宮惡性腫瘤是臨床婦科最為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以往臨床上通常使用開腹手術進行治療,隨著腹腔鏡等微創(chuàng)技術在臨床檢查、治療中的應用與普及,該病的臨床療效得到明顯提高,微創(chuàng)術式也逐漸得以廣泛的發(fā)展[1]。為探討使用腹腔鏡輔助陰式子宮廣泛切除術(LARVH)治療子宮惡性腫瘤的臨床效果,現對該院2008年2月―2012年7月期間部分子宮惡性腫瘤患者使用腹腔鏡輔助盆腔淋巴結清掃聯合陰式子宮廣泛切除術(LARVH)進行治療,對比觀察其臨床療效,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抽取該院收治入院的子宮惡性腫瘤患者中抽取66例,年齡28~63歲,平均年齡(46.38±6.52)歲,其中包括49例宮頸癌、17例子宮內膜癌。所有病例經臨床綜合檢查及病理學檢查均已確診為子宮惡性腫瘤,且具有手術指征符合手術適應癥,擬進行手術治療,患者神志清醒,基本身體狀況良好,生命體征穩(wěn)定;排除合并有其他的惡性腫瘤及癌前病變患者,合并嚴重的高血壓、糖尿病等內科疾病患者,既往精神性疾病史患者,血液性疾病或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等,以及絕經綜合征患者[2]。所有患者在本次實驗前均對實驗有充分的了解,簽署知情同意書,自愿參與本該次實驗,符合醫(yī)學倫理學要求。

1.2 方法

1.2.1 分組 將66例子宮惡性腫瘤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觀察組患者33例,年齡30~63歲,平均年齡(46.54±6.28)歲,其中包括24例宮頸癌、9例子宮內膜癌;對照組患者33例,年齡28~62歲,平均年齡(46.19±6.32)歲,其中包括25例宮頸癌、8例子宮內膜癌。

1.2 方法

觀察組患者實施腹腔鏡輔助LARVH聯合盆腔淋巴結清掃,患者靜脈符合麻醉后進行手術,使用腹腔鏡進行常規(guī)的盆腔淋巴結清掃術,將髂總、髂內外、腹股溝、閉孔等各淋巴結依次予以清除,將子宮動脈予以分離并于髂內動脈始端凝斷,而后將膀胱、子宮打開并返折腹膜、輸尿管隧道及子宮直腸陷窩腹膜等,最后轉為實施常規(guī)LARVH,患者如需保留卵巢則將卵巢移位;根據已經確定需切除的陰道長度環(huán)形將陰道壁切開,游離膀胱并將宮頸直腸間隙、膀胱宮頸韌帶予以分離,打開輸尿管隧道并輸尿管游離以便暴露其膝部,牽出已經凝斷的子宮動脈,切斷子宮主韌帶、骶韌帶后將子宮取出,觀察無出血后縫合結束手術。對照組患者按照操作標準實施傳統(tǒng)開腹手術。

1.3 觀察指標

觀察對兩組患者手術情況(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及術后臨床效果(盆腔引流量、排氣時間、膀胱恢復時間、住院時間、術后并發(fā)癥等)進行觀察,并進行統(tǒng)計學對比分析。

1.4 統(tǒng)計方法

使用SPSS統(tǒng)計學軟件17.0版對數據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進行t檢驗。檢驗水準為0.05,可信區(qū)間95%。

2 結果

經統(tǒng)計學分析可知,觀察組患者術中出血量及術后盆腔引流量、排氣時間、膀胱恢復時間、住院時間均顯著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觀察組為4例(12.12%),對照組為6例(18.18%),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2。

3 討論

子宮惡性腫瘤具有非常高的發(fā)病率與致死率,在女性癌癥致死率中占有較高的比例,且目前該病的發(fā)病率仍在呈不斷上升的趨勢,且逐漸呈年輕化發(fā)展,嚴重的威脅到女性的健康及生命[3]。以往對該病的治療多使用開腹手術,具有一定的臨床效果,但傳統(tǒng)開腹手術進行廣泛子宮切除與淋巴結清掃時,手術切口較大,對患者機體創(chuàng)傷及擾亂較大,患者耐受性較低,術后恢復較慢,容易出現不良反應,臨床應用時需謹慎選擇其適應癥范圍;且受到盆腔生理位置較深、光線無法鋪滿全視野等原因而不能有效的保持術野清晰,對手術操作形成干擾,而且清掃淋巴結時容易出現遺漏,使術后較容易出現復發(fā)[4]。

而使用腹腔鏡進行輔助手術具有廣闊而清晰的術野,能夠對淋巴結進行仔細觀察并予以徹底清除;同時微創(chuàng)術式對患者機體的損傷及擾亂均較小,減少了出血量,降低手術風險,患者術后易于康復。經陰道對陰道壁及陰道旁組織的處理也更為方便[5]。

經腹腔鏡輔助LARVH手術的適應癥較為廣泛,引起具有手術風險低、術后機體應激反應較輕、患者耐受性較高的特點,患者的年齡得到擴展,部分高齡患者如機體狀況較好亦可以實施手術治療;而陰式術式能夠對陰道壁切除長度進行準確的控制,因此尤為適合對肥胖患者使用[6]。

但LARVH術式具有一定的難度,術者在操作時應當對盆腔的結構具有較高的熟悉度,同時具有陰式手術與腹腔鏡微創(chuàng)手術、廣泛子宮切除術式與盆腔淋巴結清掃術式的手術基礎及操作技巧,這就要求術者的手術經驗較為廣泛而扎實,其成長培養(yǎng)較困難,因此手術時間較長,但隨著技術的提高與經驗的積累,必然會使手術時間進一步減少,手術風險也隨之降低。

該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術中出血量及術后盆腔引流量、排氣時間、膀胱恢復時間、住院時間均明顯著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對子宮惡性腫瘤患者實施腹腔鏡輔助LARVH進行治療,能夠減少術中出血量,降低手術風險,術后恢復快,具有更為理想的臨床效果。

[參考文獻]

[1] 陳炎金.經陰道子宮廣泛或次廣泛切除聯合腹腔鏡手術治療子宮惡性腫瘤23例圍術期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2009,15(2):9-10.

[2] 杜秀娟.腹腔鏡與開腹手術治療早期子宮惡性腫瘤的臨床對比分析[J].醫(yī)學綜述,2012,18(21):3704-3705,3712.

[3] 宋磊.經陰道廣泛子宮切除術治療子宮惡性腫瘤的研究進展[C]//2010中國婦產科學術會議論文集,杭州:浙江省科學技術協會,2010:101-103.

[4] 陳黎,趙恩鋒,李衛(wèi)平,等.經陰道根治性子宮切除聯合腹腔鏡下淋巴結清掃在子宮惡性腫瘤中的應用[J].醫(yī)學雜志,2011,36(5):508-510.

[5] 謝慶煌,王玉玲,柳曉春,等.發(fā)光輸尿管導管引導下經陰道廣泛性子宮切除聯合腹腔鏡下淋巴結切除術治療子宮惡性腫瘤[J].中華婦產科雜志,2011,46(3):214-215.

第11篇

關鍵詞:喹諾酮;鹽酸左氧氟沙星;克林霉素;婦科盆腔炎;臨床效果

我院將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76例婦科盆腔炎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分別予以鹽酸左氧氟沙星治療和克林霉素治療,取得了不同的臨床治療效果,現將具體情況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婦科自2013年3月~2014年3月接診的盆腔炎患者76例作為本次研究課題的調查對象。患者在接受臨床診斷期間,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頭痛、高熱、小腹刺痛、子宮壓痛、食欲不振、寒戰(zhàn)等臨床表現,76例患者經臨床檢查均符合盆腔炎的診斷標準[1],經分泌物直接涂片、超聲波檢查以及腹腔鏡檢等影像學輔助檢查均已證實確診。結合患者病例卡號的單雙,將76例盆腔炎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患者38例,年齡23歲~48歲,平均年齡(35.3±6.5)歲;病情分類:盆腔腹膜炎21例、附件炎14例、輸卵管炎3例。對照組患者38例,年齡21歲~50歲,平均年齡(37.3±5.2)歲;病情分類:盆腔腹膜炎18例、附件炎10例、子宮內膜炎8例、卵巢囊腫2例。對比兩組患者年齡、病情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觀察組 針對觀察組的38例盆腔炎患者,予以患者采用鹽酸左氧氟沙星(商品名:左克,規(guī)格:0.1g,揚子江藥業(yè)集團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9990324)進行治療。具體的用法及使用劑量為:將本品稀釋于5%葡萄糖或0.9%氯化鈉注射液250~500mI中進行靜脈滴注,0.2mg/次,1~2次/d。

1.2.2 對照組 針對對照組的38例盆腔炎患者,予以患者采用克林霉素(商品名: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規(guī)格:0.3g,輔仁藥業(yè)集團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8158)進行治療。具體的用法及使用劑量為:將0.3g本品稀釋于50~100ml生理鹽水或5%葡萄糖溶液中進行靜脈滴注,0.3g/次,2~3/d。

1.3療效判定標準 顯效:患者在接受藥物治療后,頭痛、高熱、小腹刺痛、子宮壓痛、食欲不振、寒戰(zhàn)等臨床表現消除。有效:患者在接受藥物治療后,頭痛、高熱、小腹刺痛、子宮壓痛、食欲不振、寒戰(zhàn)等臨床表現得到緩解和控制。無效:患者在接受藥物治療后,臨床表現緩解不明顯或加重[2]。

1.4統(tǒng)計學處理 以上兩組患者實驗研究過程中所得到的相關數據,均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包(SPSS21.0)進行分析研究,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對照組與觀察組之間的差異以P

2 結果

2.1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對比 據統(tǒng)計,與對照組患者的治療效果相比,觀察組患者接受藥物治療后的顯效率和總有效率明顯偏高,組間差異顯著(P

2.2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對比 據統(tǒng)計,觀察組的38例盆腔炎患者在接受鹽酸左氧氟沙星治療期間,共發(fā)生3例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為7.89%;對照組的38例盆腔炎患者在接受克林霉素治療期間,共發(fā)生8例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為21.05%,與對照組患者相比,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明顯偏低,組間差異顯著(P

3 討論

盆腔炎是常見的婦科疾病,分為急性盆腔炎和慢性盆腔炎,復發(fā)率偏高。盆腔炎患者如果未接受有效治療,極容易導致宮外孕、不孕等嚴重并發(fā)癥[3-4]。目前,藥物治療仍是盆腔炎臨床治療的常用方式。鹽酸左氧氟沙星為氧氟沙星的左旋體,屬于喹諾酮類抗菌藥物,具有抗菌譜廣、抗菌作用強的特點,通過抑制細菌拓撲異構酶Ⅱ的活性,阻礙細菌DNA的復制而達到抗菌作用[5]。克林霉素為林可霉素的衍生物[6],易發(fā)生不良反應。結合本次研究結果,觀察組的38例盆腔炎患者在接受鹽酸左氧氟沙星治療后取得的總有效率及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分別為97.37%和7.89%;對照組的38例盆腔炎患者在接受克林霉素治療后取得的總有效率及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分別為84.21%和21.05%,組間差異顯著(P

因此,筆者認為:鹽酸左氧氟沙星及克林霉素作為治療盆腔炎的常用藥物,與克林霉素相比,鹽酸左氧氟沙星的功效更為理想,有效緩解了盆腔炎對患者身體功能的損害,副作用小,喹諾酮類抗菌藥物為臨床治療盆腔炎損害提供了有效的手段和方法,值得在臨床上進一步的推廣和應用。

參考文獻:

[1]張瓊珍,張志堅.喹諾酮類抗菌藥物治療婦科盆腔炎臨床效果分析[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3,12(24):237-238.

[2]袁高.中西醫(yī)結合治療盆腔炎性疾病的臨床觀察[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次全國婦產科學術會議婦科盆底會場(女性盆底學組、婦科感染協作組)論文匯編[C].西安:西安財經電子大學,2012,372-373.

[3]王景春.鹽酸左氧氟沙星聯合康婦炎膠囊治療盆腔炎的臨床觀察[J].中國傷殘醫(yī)學,2013,11(26):112-113.

[4]王琦.甲磺酸左氧氟沙星用于治療婦科盆腔炎的療效觀察和安全性分析[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3,19(26):176-177.

第12篇

通訊作者:田銀霞

【摘要】 目的 探討綜合治療異位妊娠的療效及不良反應。方法 76例異位妊娠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綜合治療組各38例,觀察兩組患者的療效及不良反應。結果 治療組治愈率92.10%,對照組治愈率52.63%,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關鍵詞】 綜合療法; 異位妊娠; 療效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06.019

異位妊娠又稱宮外孕,是指受精卵種植在子宮體腔以外部位的妊娠,是一種婦科常見病和多發(fā)病,在婦科的急腹癥中發(fā)病率居第一位[1],嚴重危害了婦女生命和健康,是孕產婦早期妊娠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2],其中以輸卵管妊娠最為常見,約占95%~98%。隨著B超、血清學檢查等診斷技術的應用,絕大多數患者都能早期確診,為藥物治療爭取了時間,避免了手術治療的痛苦,保存了輸卵管,最大限度地保留了生育功能。筆者對38例異位妊娠患者采用綜合療法治療,并與同期單用西藥治療的38例患者進行臨床對比觀察,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05年3月~2011年12月在筆者所在科室收治的異位妊娠保守治療患者76例,年齡23~38歲,平均28.5歲;停經時間36~62 d,平均41 d。根據病史、體征、婦科檢查情況及血β-HCG結果,陰道B超檢查證實為異位妊娠。全部病例必須達到以下條件:(1)臨床經過穩(wěn)定,生命體征正常,無內出血或內出血量少(直腸、子宮陷凹內出血<100 ml),無下腹部或短暫下腹痛;(2)B超證實宮內無孕囊,而附件有包塊,連續(xù)多次B超探測,可排除宮內早孕合并附件包塊者,附件包塊直徑<3.5 cm;(3)心、肝、腎功能均正常,血液動力學穩(wěn)定;(4)血β-HCG<2000 IU/L;(5)無甲氨蝶呤和米非司酮禁忌證,要求藥物保守治療者。患者隨機分為綜合治療組和對照組各38例,兩組患者年齡、停經天數、孕產次、血β-HCG、血孕酮值及其他基本條件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1.2.1 對照組 采用傳統(tǒng)的西藥治療,給予甲氨蝶呤(MTX)50 mg,單次肌肉注射,口服米非司酮50 mg,3次/d,連續(xù)服用3 d為一療程,7 d后測血β-HCG,1次/d。

1.2.2 綜合治療組 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加用自擬的中藥治療宮外孕經驗方。藥物組成:丹參30 g、赤芍10 g、桃仁10 g、當歸10 g、紫蘇10 g、川楝子15 g、三棱10 g、莪術10 g、蛇舌草20 g;疑有胚胎繼續(xù)生長者加用天花粉10 g、蜈蚣2條;有出血傾向的減莪術、三棱的用量。加水1000 ml,浸泡半小時,武火煎開后改用文火煎至300 ml左右,2次/d飯后服,10 d為一療程。

1.3 觀察指標 嚴密觀察血壓、脈搏、呼吸等生命體征的變化,詳細記錄下腹部疼痛、墜脹及陰道出血的情況、藥物的不良反應等。每周復查肝腎功能及血常規(guī)、B超探查盆腔包塊大小變化及腹腔內出血情況,每周1次,復查血β-HCG下降情況。

1.4 療效評定標準 根據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婦產科專業(yè)委員會第三屆學術會議修訂的“異位妊娠中西醫(yī)結合療效標準”評定療效[2]。痊愈:癥狀體征消失,血β-HCG測定正常,B超及婦科檢查包塊消失;有效:B超及婦科檢查包塊明顯縮小,血β-HCG轉陰或下降;無效:B超檢查包塊未縮小或增大,血β-HCG不降反升而轉手術治療。

1.5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2.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組間計數資料采用t檢驗,P

2 結果

2.1 兩組療效比較見表1。

2.2 兩組血β-HCG下降比較 綜合治療組治療后血β-HCG下降至正常的天數為(13.28±1.25) d,對照組(19.15±2.05) d,明顯少于治療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2.3 毒副反應 綜合治療組4例出現胃腸道不適、上腹脹、惡心、嘔吐等胃腸道反應,無其他不良反應出現,發(fā)生率10.52%。對照組有4例出現胃腸道反應,3例血肝功轉氨酶升高,5例出現全血細胞減少等骨髓抑制表現,停藥后恢復,發(fā)生率31.57%,綜合治療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3 討論

異位妊娠由于發(fā)病急,病情兇險,常是導致孕產婦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來隨著人工流產和藥物流產的增多,宮腔操作及手術的增加,發(fā)病率有明顯增加的趨勢[3],嚴重威脅著孕婦的生命安全,同時影響生殖期婦女的正常生育。由于其胚胎或滋養(yǎng)體種植在宮腔以外,如輸卵管黏膜,超過一定時間即可使輸卵管妊娠破裂而造成腹腔內急性出血導致休克,直接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4]。MTX作為嘧啶類抗代謝類抗腫瘤藥,因為能使四氫葉酸合成障礙,干擾細胞DNA合成,可殺死增生活躍的滋養(yǎng)體細胞而被廣泛應用于治療未破裂型異位妊娠[5],但不良反應大,尤其對消化道和造血系統(tǒng)的毒副反應更大,因此限制了其在臨床上的應用。米非司酮在分子水平與內源性孕酮競爭受體而產生較強的抗孕酮作用,從而抑制孕酮活性,引起膜和絨毛變性,快速殺死胚胎。西藥合用對提高療效、減少藥物劑量、減輕不良反應尚無定論,其適用指標、用藥劑量、用藥途徑和療效均在探索階段[6~8]。

異位妊娠屬中醫(yī)的“癥瘕”、“腹痛”范疇,乃因經血不循任脈而行,停滯淤積少腹、沖任胞脈,胞脈不暢,氣滯血瘀,瘀阻傷絡,血不循環(huán)而外溢,其病機本質是少腹血瘀實證。因此,中醫(yī)治療為活血化瘀、殺胚消瘕。本治療采用的為自擬經驗方,可提高血漿纖溶酶活性和血漿膠原酶活性,促進單核吞噬細胞代謝,促進腹腔淋巴管對血漿蛋白的吸收,抑制病灶出血,從而促進宮外孕血腫包塊吸收,減輕病灶周圍粘連,有利于輸卵管再通和功能恢復。該方中加用的天花粉、蜈蚣亦有殺滅胚胎的作用。本研究表明,綜合治療可發(fā)揮協同作用,有效提高保守治療成功率,縮短治療周期,滿足年輕患者要求最大限度地保留生育功能的愿望,多數患者可達到輸卵管再通、再次懷孕的良好療效。但綜合治療也應該嚴格掌握適應證,凡有嚴重腹腔出血、血β-HCG持續(xù)升高、輸卵管間質部妊娠、保守治療效果欠佳或胚胎繼續(xù)生長者,均應及時手術。

參 考 文 獻

[1] 苑春莉,韓麗英,夏美慧,等.應用腹腔鏡治療宮外孕98例分析及開腹手術的療效比較[J].中國婦幼保健,2007,22(32):481-482.

[2] 樂杰.婦產科學[M].第2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105-110.

[3] 陳拉妮,李維強,周瓊.宮外孕相關因素探討(附807例臨床分析)[J].中國醫(yī)師雜志,2005,3(7):402-403.

[4] 劉艷玲.甲氨蝶呤聯合米非司酮及中藥治療宮外孕的臨床觀察[J].中國農村醫(yī)學雜志,2007,5(3):22.

[5] 林倩霞.米非司酮與不同劑量甲氨蝶呤聯合治療宮外孕觀察[J].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2006,5(5):489.

[6] 華秀蘭.甲氨蝶呤聯合米非司酮治療異位妊娠的療效觀察[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10,31(6):894-895.

[7] 王虹.應用甲氨蝶呤配伍米非司酮治療異位妊娠的臨床分析[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10,31(13):2109.

主站蜘蛛池模板: 门源| 军事| 固安县| 平湖市| 拉萨市| 武城县| 射洪县| 静乐县| 沂南县| 南宫市| 武宁县| 普兰县| 阳信县| 新竹市| 山东省| 宝鸡市| 黔江区| 嵩明县| 湖州市| 潼关县| 定襄县| 石家庄市| 柳江县| 杭州市| 绥芬河市| 镇平县| 甘德县| 开原市| 吉林市| 普兰店市| 昌乐县| 灌云县| 辽阳市| 涪陵区| 合肥市| 齐齐哈尔市| 巴林左旗| 平安县| 和田市| 惠州市| 上饶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