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02 09:57:50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大學英語四級考試技巧,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一、引言
大學英語四級考試復合式聽寫評分原則是要求考生在聽懂短文的基礎上,用聽到的原文填寫空缺的單詞,以及用聽到的原文或用自己的語言正確地補全所缺信息。四級聽力考試讓很多考生感到十分吃力,復合式聽寫甚至成為一些學生通過四級考試的攔路虎。因此,如何提高復合式聽寫的得分成為廣大四級考生十分關心的問題。與聽力選擇題相比,復合式聽寫更強調語言的綜合應用能力。在此,本文著重談一談復合式聽寫的應試技巧。
二、預測
從考試試卷發下來到開始放錄音的間隙及播放考試指令的時間都可以用來瀏覽試卷,捕捉卷面文字信息,預測將要聽到的內容。通過預測,我們可以判斷文章談論的話題、文章的主旨大意及脈絡走向,同時我們也能判斷可能出現的單詞的范圍和詞性等。
1.關于文章主旨大意的預測
比如07年6月份的試題,文章的首句“Students’pressure sometimes comes from their parents.”開門見山,點明文章將要討論的問題是學生的壓力可能來自他們的父母,這是關于親子關系方面的話題。作為聽者,我們應迅速判斷出話題的方向,然后根據自己的知識儲備,從記憶庫里調出平時積累的相關信息,激活有關這一話題的思維,作出相應的預測。
2.關于文章細節的預測
復合式聽寫是以短文的形式出現的。文章都有嚴密的邏輯關系和緊密的上下文結構,所以我們在聽前可以利用卷面內容,根據文章的邏輯關系和上下文之間的結構,推測出文章中要求填寫的單詞、短語或句子。
例如:06年12月考題。
“All languages have two general levels of (37) :a formal level and an informal level.English is no (38) .”其中38題,即使我們沒有聽到錄音也大概能判斷此處應該填exception或difference之類的詞。這樣一來,就可將即將聽到的內容的范圍縮小到幾個詞,能夠大大提高對聽力內容的把握。
由此可見,聽前的有效預測可將聽力過程轉變為驗證自己推測是否正確的過程,從而大大降低聽力的難度,減輕我們的心理負擔,提高得分。
三、會聽,善記
在聽音過程中,考生要保持精力高度集中,做到心無雜念,但是也不可太過于緊張和焦慮,否則會影響對所聽內容的理解。在第一遍朗讀過程中,考生要本著聽為主、記為輔的原則,結合聽前所做的預測,注重把握全文的大意。對于十分明顯的答案,可以做一下標記。這樣做可以為第二遍以記為主的過程打下良好的基礎,起到啟發、點撥的作用,進一步降低了聽力的難度,減輕了第二遍記筆記的任務,同時也能幫助考生放松緊張的心情。
此外,記筆記的過程也非常關鍵。我們可以利用一些速記的方法,比如使用單詞的前兩個或前三個字母來代替整個單詞。以“natural”為例,我們就可以用“nat”來代替它。當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方法,同一方法未必適合所有的人,考生在A備考過程中要注意總結,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并不斷地練習,使其逐漸成為自己速記的習慣,這樣在考試中會提高速記的效率。[1]
四、核對
復合式聽寫第三遍朗讀是供考生進行核對的,這一環節也十分重要,需要我們充分利用,從而幫助我們查漏補缺,完善答案,避免不必要的丟分。比如有關名詞的單復數問題(這也是復合式聽寫考查的一個重點)不僅考查考生的聽力,而且考查考生的語法應用能力,該考點往往使一些考生因為單詞形式錯誤而丟分,仔細檢查就可以解決這一問題。
例如:06年12月份考題。
“You would also use formal English in compositions and (41)_____ that you write in school.Informal language is used in conversation with (42)_____,family members and friends,and when we write (43)_____ notes or letters to close friends.”其中41題的答案是“essays”,為復數形式。根據“compositions and”我們就可以推斷出這里需要的可數名詞“essay”一定為復數形式。同樣42題“colleagues”也可以通過這樣的方法推測出來。如果我們在聽的過程中沒有聽得太清楚,那么檢查的過程就可以幫助我們對這些問題進行補救。還有關于動詞形式的問題,是用現在分詞還是過去分詞?考生在聽到該單詞后還應注意它的正確形式,否則丟分丟得很冤枉。例如:07年6月份考題。
“Most parents are well (36)_____,but some of them aren’t very helpful with the problems their sons and daughters have in (37)_____ to college,and a few of them seem to go out of their way to add to their children’s difficulties.”
其中37題,根據前文“in”這一介詞,我們可以推斷出這里要填的是adjust的動名詞形式。還有此套試題的第41題(41) “ to seeing As and Bs on high school report cards,they may be upset when their children’s first...”。在聽的過程中,由于連讀、吞音,我們可能聽不到或聽不清accustomed 末尾的/d/ 音,但在核對的過程中,根據整個句子的結構,我們可以確定這里需要的是一個過去分詞,由此可見核對的過程是必不可少的。
五、結語
聽力是英語學習者應該掌握的基本技能中相對較難的一項,四級聽力考試讓很多考生感到十分吃力,復合式聽寫甚至成為一些學生通過四級考試的攔路虎。希望以考試大上提到的一些應試技巧能對大家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聽寫是一種綜合性測試,考生在備考過程中要多加練習,注意積累經驗,同時也要注意以此來帶動英語學習。
參考文獻:
【關鍵詞】大學英語四級測試;影響因素;自主學習能力;應試心理
我們可以看到大學英語四級考試是一個大規模的、比較正式的、比較標準的一個考試。有很多學校都把大學英語四級考試成績和學生的學士學位掛鉤,一些學校要求學生必須要過英語四級,考不過就畢不了業,很多的招聘單位也是很注重大學生的英語能力,很多學校也采取了很多的措施來幫助學生搞好英語四級復習,但是效果并不顯著,四級考試是對學生英語能力的檢驗,也是對老師的教學水平、學校的教學質量的檢驗,我們需要搞清楚影響大學英語四級測試水平的因素有哪些,然后對癥下藥。那么,影響大學英語四級測試水平的因素有哪些呢?讓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
一、學習基礎與自主學習能力
學生的學習基礎對大學英語四級測試水平是有很大影響的,其實我們都知道大學英語四級考試并不難,那些能在高考英語上取得較好成績的同學,可以輕輕松松地過英語四級,這就是說那些英語基礎比較好的同學想要在大學英語四級考試中安然度過也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因為大學英語四級考試需要掌握的詞匯量其實和高考需要掌握的詞匯量是差不多的,只有少量的詞匯是學生不認識的、需要記憶的,大學英語四級考試的題型和高考英語的題型也是很相似的,就是聽力、閱讀、寫作這些題型。學生的學習基礎對大學英語四級考試影響真的是很大,那些英語學習基礎不好的學習,想要在大學英語四級考試中取得好成績同學,一定要想辦法加強自己的英語基礎。
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對大學英語四級測試水平也是有很大影響的,我們都知道大學的學習是非常自由的,大學的老師不會再像你的初中、高中老師那樣,每天跟在你們身邊幫助你們學習,學生想要在英語四級考試中取得好的成績就要看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那些自主學習能力好一些的同學,在考試之前,會給自己制定一個復習計劃,這個計劃是會講明自己每天要背多少單詞、寫幾篇閱讀、看幾篇英語范文、做幾道英語翻譯、聽多少英語聽力,他們會嚴格按照自己的學習計劃來學習,要知道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情況才是最了解的,擁有自主學習能力的學生可以有針對性的查漏補缺,這樣對英語四級考試是很有益的,那些不具備自主學習能力的同學,沒有辦法對英語四級考試復習到位,在考試中很容易出現失誤。
二、應試心理因素
我們經常看到一些同學,他們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英語都是比較好的,老師也一直把他們當作優等生,他們的學習基礎和自主學習能力都是班上比較拔尖的,在平時的訓練和模擬考試中也都能取得比較好的成績,但是一到英語四級考試,就會名落孫山,這不是他們的學習能力的問題,而是他們的應試心理的問題,這些學生往往是把學習看得太重了,每次考試之前都會變得很焦慮,考試之前復習不進去,也睡不著,到了考場上腦子要么是一片空白,要么是一直在想萬一自己考差了怎么辦,就是這樣的心情導致他們不能全神貫注地考試,以至于他們在考試中不能夠取得比較好的成績。學生的應試心理因素對學生的英語四級考試影響是比較大的,要注意那些具有應試心理焦慮癥的學生。
三、學習策略
學生能否通過大學英語四級考試跟學生的學習策略也是有很大的關系的,學生的學習策略就是指學生根據學習情況,為自己只懂得學習目標和學習內容,學生在應對英語四級考試上的學習策略應該是分成兩部分的,一部分是針對學生平時的學習,也就是學生的基礎知識的掌握,學生需要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背單詞、做閱讀、聽聽力、寫作文,擁有比較大的詞匯量,也擁有一定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學生在平時的學習的過程中,一定要堅持,一定要勤奮,這個學習是很重要的,俗話說“臺上十分鐘,臺下十年功。”學生平時的刻苦學習就是為了學生能在四級考試中脫穎而出。
學習策略的另一部分是應試技巧的訓練,這時候學生需要做的就是針對四級考試進行復習,這時候老師需要讓學生做一些英語真題,做真題也是一種很好的訓練方法,還要對英語四級考試的每一個內容進行復習,可以是專題性的復習,這一周復習英語聽力,下一周復習英語閱讀,比如說學生的詞匯,學生平時需要背的詞匯非常的多,那是為了擴大學生的詞匯量,在臨近四級考試的時候學生就不需要背那么多的單詞了,學生只需要背一些四級沖刺的核心詞匯就好。
四、考試改革
考試的改革對學生的英語四級考試也是有很大的影響的,2016年的英語四級考試的聽力就做了改革,取消了短對話、取消了短文聽寫、新增了3篇短篇新聞,這時候英語四級考試的聽力就變成了短篇新聞3篇、長對話2篇、聽力篇章3篇,這樣的改革讓學生不知道該怎么去復習,題型變了,往年的真題也沒有辦法用了,不能夠用真題去進行復習了,復習不到位,這對學生的英語四級考試肯定是有一定的影響的。
結束語
大學英語四級考試的重要性已經不需要再做強調了,我們知道了影響大學英語四級水平測試的因素有學生的學習基礎與自主學習能力、應試心理因素、學習策略,還有考試改革,老師和學生在以后的四級復習中要注意這些影響因素,通過四級考試。
參考文獻:
關鍵詞:英語四級;新題型;策略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28-0098-02
一直以來,大學英語四級考試都是大學生十分重視的一個國家級考試,它衡量了一個大學生基本的英語能力的高低。國家主要通過組織大學英語四級考試來了解整個大學生群體的英語能力和水平,同時,其成績報告單作為一個學生基本英語水平的證明,在日后用人單位根據不同崗位對英語能力的需求情況,進行的人才考核和錄用中,會把英語四級成績報告單作為一個重要的參考。因此大學英語四級考試一定要符合時代特征,符合新時代對大學生英語水平的要求。
一、大學英語四級考試變革的背景
1.變革的必要性。大學英語教學作為高等教育實施的重要部分,是必修的基礎類課程之一,其教學內容主要以英語知識、語言技巧、策略方法、英語文化為主,所使用的教材一般是兩種并用,一種教材以鍛煉學生的聽說能力為主,另一種教材主要鍛煉學生的讀寫能力。大學英語教學旨在培養學生英語綜合運用能力,提高英語水平,具備自學能力,提高英語文化素養,適應新時代經濟全球化的需要。
大學英語四級考試是大學英語相關教育教學工作的考察手段,是對學生英語能力的評價性考試,對學生的詞匯水平、語法掌握情況、英語閱讀能力、寫作翻譯能力都會有考察和測試。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測試題型和測試內容會逐漸與社會發展脫節,落后性逐漸顯現,因此,測試手段也應該根據時代的不同做出相應的變革。
2.變革的核心和主要內容。大學英語四級考試存在的問題主要集中在測試手段單一,測試題型陳舊,在題型難易程度和分數設置方面存在偏差。測試手段單一主要體現在閱讀測試部分忽略了對語篇的整體感知和理解,測試點過于集中在分散性的小知識點上,與新課標的理念相違背;測試題型的陳舊之處主要體現在完形填空和翻譯方面,完形填空的測試點分散、內容單一,無法很好地反映學生的水平,而翻譯方面,簡單的單一句型的翻譯無法反映出學生的整體語言構造能力,而且在翻譯內容上,基本沒有涉及古今中外文化方面,對學生的素材積累考察較少;在題型難易度方面,通過實踐發現聽力中的聽寫部分難度設置過高,導致其區分度降低。
為了更好地讓大學英語四級考試完成其功能和作用,給大學生的英語學習帶來正確的指導和建議,推動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建議對于以往的大學英語四級考試中出現的以上幾個方面的問題,進行題型改革。
新題型的改革核心是整體調整聽力、閱讀、翻譯、寫作這四項基本考察點的布局,使考察點重點突出、針對性強、分數設置合理。在聽力方面,要刪減掉一些難度過高而導致區分度低的題目,閱讀的題型要能夠做到整體感知的考察與細節的考察兼顧,將聽力中的句子聽寫改為單詞、詞組的聽寫,降低考試的難度;同時對于寫作和翻譯,要加強考察,尤其是翻譯,不但要增加難度,避免句式單一,還要廣泛加入文化、生活、社會等元素,豐富考察內容;閱讀方面,快速閱讀題目改為段落匹配,直接考察學生的閱讀速度和對語段篇章的含義理解。
3.變革的意義和導向作用。因為其幾乎是每個大學生必考的考試,覆蓋面廣、普及率高,這也就對大學生在大學期間的英語學習起著重要的導向性作用。新題型的變革意味著社會對于英語能力的需求有了新的變化,將這種新的變化在這樣一個由教育部國家考試中心統一安排的考試中體現出來,無疑有著很大的影響力。考試的形式和內容,一定程度上講,就是學生日常英語學習中的目標和方向,只有正確的英語學習目標和方向,才能培養出符合新時代、新社會要求的大學生人才,支持國家的經濟建設。
大學英語四級考試的變革,對引導學生的英語學習符合時代特征,對推動教師的英語教學進步和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同時,通過考試內容和題型的變革,解決以往考試中已經發現的矛盾和弊端,對促進教育考試公平公正、提高英語四級考試的公信力和影響力也有重要意義。而在學生的日常學習中,以新的大學生英語四級考試的考題類型和內容作為目標進行備考,也可以指導自己的英語學習,通過考試的復習、備考、鞏固等環節,在大學期間迅速提高自己的英語知識運用能力和英語技能水平,從而為以后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四級新題型變革分析
1.四級聽力部分的變革分析。新的大學英語四級考試聽力部分的變革主要表現在最后一題段落聽寫的題型,將原先題型中考察的7個單詞和3個句子的聽寫,改為10個單詞詞組的聽寫。原先的題型中,單詞聽寫還比較簡單,但最后的3個句子聽寫學生往往只能夠記下零星的幾個單詞和詞組,無法按著所聽到的內容連成一個完整的句子,導致絕大多數考生拿不到該項的分數,試題幾乎沒有區分度。新題型的改革后,對于該聽寫要求有了新的變化,平衡了10個空的難易程度,整體而言難度有所降低,但對學生段落篇章的聽寫理解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對于空缺處所填答案的設計上,將依然以四級考試所規定的基本考察詞匯為主,不存在超綱現象,單詞拼寫上要力求準確無誤,動詞時態和名詞單復數準確給出才能得分。短語詞組聽寫方面,選取的是學生平時經常見到的,使用頻率較高的詞組,且長度一般不會超過3個單詞,考試時只要注重平時的積累與理解,根據聽力的語境,應該不難寫出。
2.四級閱讀方面的變革分析。閱讀部分的最大變革在于快速閱讀部分,改革前的要求是15分鐘內考生完成10道題,題目形式有選擇和填空,這對于快速閱讀來講,過分注重細節考察,卻忽視了對篇章理解。其實在快速閱讀的環境下,主要是要求學生能夠迅速理解文章含義,把握文章行文脈絡、文章結構以及段意串聯,因此新的改革題型可變為段落信息匹配。
段落信息匹配題的文章難度和長度不變,但對學生對文章的理解提出了更高要求,考生要快速理解和把握整篇文章的大意,根據題目的信息提示,將符合要求的段落標號寫在該題目下,同一個段落可以對應兩道題目的答案,同一道題的答案只有一個,也存在某一個段路跟任何一道題目都不對應的情況。
該題目的關鍵是理解文章,把握大意,然后在此基礎上閱讀題目提示信息,定位答案所在的文章區域,對于相關的段落仔細甄別,掌握每一個段落所表達的中心思想,最終確定出該題目的答案。題目信息一般是由命題人對文章中幾句話中心思想的提取、重組和改寫,考生讀到這些信息,則要會對信息進行拆解、擴充和同義變換,進而再加上對段落定位的重新理解,確定其答案。
3.四級翻譯題型變革分析。改革之前的翻譯部分是考察依次來完成5個單獨的句子的翻譯,將漢語翻譯為英語,五個句子無直接關系相互獨立,翻譯的題材來自政治、經濟、歷史、文化等。改革后的題型為段落翻譯,將一整段有著明確的主題、中心思想、語意前后關聯的漢語段落用英語書寫出來,這就要求考生不單單具備單句的翻譯能力,還要把握整體意思,句子之間有過渡、承接、轉合,翻譯的段落要在原漢語段落語意上進行,做出基本完整的表達。
新的翻譯題型對學生的綜合英語應用能力要求更高,對語篇理解能力重點考察,學生要能夠清晰地認識和分析語段前后的聯系,才能比較順利地完成該題目的解答。在翻譯素材上,將會更加多樣,與經濟社會發展、科學技術創新、中國傳統優秀文化傳承等息息相關,對學生的日常積累知識綜合性方面提出了新的挑戰。當然,對于一些特定的、生僻的、專業術語性的詞匯,題目中會直接給出。
三、簡要分析新題型的應對策略
1.提高聽力水平,把握準確度。聽力依然是大學英語四級考試的難點,得分率也較之其他題目偏低。盡管新題型把最難的語句聽寫去掉了,但短對話、長對話、文章理解、復合聽寫這樣的陣容依然強大。考生在日常學習過程中,一定要注意聽說能力的培養,在英語學習中重視聽說練習,杜絕啞巴英語,另外,日常學習中注意詞匯和短語的積累,背誦記憶要提高準確度。
2.抓住閱讀理解依然是關鍵。閱讀是四級考試的核心,得閱讀者得天下。抓住閱讀理解,在新的題型模式下有了新的要求,首先,讀取文章一定要快,快速閱讀并掌握文章大意;其次,分析概括能力一定要強,對于段落、語意要準確理解和把握;最后,注重細節和局部,通過大致的定位找到文章內容,細節和局部理解顯得十分重要。
3.注意留心積累,才能做好新翻譯。新的翻譯題型的素材任意性更大,不僅僅是要求有較強的語段綜合能力,能夠把多個單句串聯疏通成為一個完整的語段,更重要的是積累,知識性積累和詞匯積累都必不可少。
四、結語
四級相對于六級的題目更加基礎,難度也低一些,是日后考六級的一個階梯,也是衡量大學生基本英語能力的重要標準。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發展,四級的考試模式和考試題型逐漸曝露出一些弊端,因此需要進行相應的改革。大學英語四級考試的變革和發展體現著的新的發展時期對大學生英語能力和英語技巧的需求,其變革也是一種隨著時代進步和發展的必然。對于變革要采取積極的態度,認真分析和應對,而對于大學生而言,及時把握改革動向,分析改革和變化內容,對應考備好都有很大好處。
參考文獻:
關鍵詞: 大學英語四級 翻譯題 虛擬語氣 應用
1.引言
大學英語四級考試,是由國家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主持的全國性教學考試;大學英語四級標準化考試自1986年末開始籌備,1987年正式實施,于2005年6月起進行改革。其目的是推動大學英語教學大綱的貫徹執行,對大學生的英語能力進行客觀、準確的測量,為提高我國大學英語課程的教學質量服務。基于此目的,英語四級試題設計就涵蓋了英語語法、詞匯、固定搭配、固定句型等語言點,通過這些語言點的測試反映學生英語的綜合掌握能力。我對最近5年(2006―2010年)的10套真題進行分析總結,觀察到這樣一個現象:虛擬語氣是四級翻譯部分出現頻率最高的一個考點,在10套真題的總共50道翻譯題中考查虛擬語氣句子的就有7道題,占了14%。尤其是在這兩年(2009―2010年)的4套真題中,虛擬語氣的考查率高達25%。由此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虛擬語氣已經是四級考試中的必考知識點,但由于英語中的虛擬語氣變化多、用法廣,使學生難以準確掌握其用法。我通過自己的一線工作經驗發現,學生,尤其是非英語專業的學生對這一知識點的掌握更是欠缺。接下來,我就以歷年真題為例,對四級翻譯中的虛擬語氣進行深入的分析,進而提出有效的應對策略。
2.真題分析
A.2006年6月份四級考試第89題
The professor required that (我們交研究報告)by Wednesday.
大多數考生看到這道題目時只將注意力集中在給出的漢語部分“我們交研究報告”,而沒有從句子整體出發,沒發現信息詞require,也就沒有意識到這道題目的考點是虛擬語氣。
B.2006年12月第89題
The victim(本來會有機會活下來)if he had been taken to hospital in time.
這道題的信息點在于前半句的形式是由if引導的一個含有過去完成時的條件狀語從句,很明顯此題是考查虛擬語氣另外一種形式――虛擬語氣在條件句中的用法。
C.2009年6月份四級考試第88題
If she had returned an hour earlier,Mary
(就不會被大雨淋了)同樣題B一樣。
D.2009年12月份四級考試第87題
You would not have failed if you
(按照我的指令去做).
和上面的題目一樣,考生更多的是在琢磨“按照”“指令”用英語怎么去表達,而忽略了題目前半部分給出的信息點“would not have failed if”。與樣題B和C一樣都是考查學生對于虛擬語氣的掌握情況。
E.2010年6月份四級考試第90題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air condition
(要安裝在窗戶旁).
這道題目也是考查虛擬語氣,但此題的信息點在于“It is suggested that”,屬于虛擬語氣的又一種形式。
F.2010年12月份四級考試第89題
There would be no life on earth
(沒有地球獨特的環境).
如果考生將其翻譯為:without its unique environment也正確,這是一種比較簡單的翻譯方式。但從整體來看,如同樣題B、C和D一樣,此題也是考查虛擬語氣在條件句型中的用法。
G.2010年12月份4級考試第91題
They requested that
(我借的書還回圖書館)by next Friday.
和2006年6月份四級考試第89題一樣,此題的信息點是“requested that”還是在考查虛擬語氣的應用。
3.應對策略
四級考試的漢譯英翻譯題主要考查考生的語言輸出能力,旨在通過題目測試考生對四級大綱范圍內的詞匯、詞組、句型、語法、慣用法等知識點的掌握情況。要準確翻譯除了掌握和應用所學的英語知識外,更重要的是要學會分析,善于發現考點。通過對上面7道歷年四級真題的分析,不難看出:虛擬語氣是近幾年大學英語四級考試的一個必考知識點。針對這一發現,我建議考生在考前應熟練掌握虛擬語氣的三種常考的形式:(1)虛擬語氣用于賓語從句,例如樣題A和G;(2)虛擬語氣用于條件狀語從句,如樣題B,C,D和F;(3)虛擬語氣在主語從句中的使用,如樣題E。
(1)虛擬語氣用于賓語從句
在動詞arrange,command,demand,desire,advice,insist,order,propose,request,require,suggest,recommend,prefer等后面的賓語從句中用虛擬語氣,其形式為“(should可省略)+動詞原形”。例如:I advise that he (should) go at once.在樣題A和E中均有信息詞“required”和“requested”,因此以上兩題可翻譯為A.The professor required that we (should) hand in the research reports by Wednesday.G.They requested that the book(s)I borrowed (should) be returned to the library/I (should) return the books (I borrowed) to the library by next Friday.因為在這些動詞的賓語從句中也可直接將should省略,只用動詞原形,所以此類虛擬語氣也稱為現在虛擬語氣。
(2)虛擬語氣用于條件狀語從句
虛擬語氣在條件狀語從句中使用時,條件狀語從句的形式與主句的謂語動詞可以用下表來表示。
根據上表,以上B,C,D和F四道樣題可分別翻譯為:
B.The victim would have had a chance to survive,if he had been taken to hospital in time.
C.If she had returned an hour earlier,Mary wouldn’t have been caught in the rain.
D.You would not have failed if you had followed my instructions.
F.There would be no life on earth if there were no unique environment on it.
考生應注意的是,這類虛擬語氣或表示與事實相反的情況或實現可能性不大的情況。例如“If I had a map I would lend it to you.”如果我有地圖我就借給你,但事實是我沒有。
(3)虛擬語氣在主語從句中的使用
本文為全文原貌 未安裝PDF瀏覽器用戶請先下載安裝 原版全文
在主語從句中,謂語動詞的虛擬語氣結構用“should+動詞原形”的結構。should在此為助動詞,本身無實際意義,可以省略,這種主語從句由連詞that引導,常用于句型“It is/was+important/advisable/imperative,etc.that...”中,例如:It is important that he (should) work hard.或是用于“It is/was+advised/requested/suggested,etc.that...”中。由此可以看出在樣題E中,It is suggested后面的主語從句的謂語動詞形式必須用“(should)+動詞原形”;“安裝”可以用fix,install,“在窗戶旁”可以用介詞by,near或者beside。因此翻譯為: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air condition (should) be fixed/installed by/near/the window.
除此之外,虛擬語氣還可應用在表語及同位語從句中,作advice,idea,order,demand,plan,proposal,suggestion,request等名詞的表語從句和同位語從句,其謂語動詞要用虛擬語氣的結構“(should)+動詞原形”。例如:A.We all agreed to his suggestion that we (should) go to Beijing for sightseeing.B.Our idea was that they should lock up the house.
4.結語
翻譯題型雖然在大學英語四級考試中所占的比重不大,但卻能考查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如果考生能夠在考前有針對性地對四級翻譯的常考點比如虛擬語氣進行復習,提高自己的語言輸入,為考試中的語言輸出打好基礎,并且在考試中把握好時間,發現考點,運用應試技巧,那么就能更好地應對這五個翻譯句子,更有效地發揮自己的翻譯水平,最終在四級考試中取得理想成績。
參考文獻:
[1]張道真.實用英語語法[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2.5.
[2]吳瑋翔.大學英語四級考試真題精解[M].哈爾濱:哈爾濱工程大學出版社.
[3]陳幼平.大學英語四級考試星火英語點評歷年真題[M].齊魯電子音像出版社.
[4]葉奎.英語虛擬語氣的教學分析[J].大眾商務,2010,(4),(總112).
[5]徐衡.淺議任務教學法在高職高專非英語專業學生英語虛擬語氣的學習中的應用[J],科技信息,2011,(2).
[6]湯文紹.淺談大學英語四級翻譯及其解題策略[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1,(1).
【關鍵詞】大學英語;四級;聽力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H310.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01-0230-01
為了適應新形勢下社會對大學生英語聽力能力需求的變化,進一步提高聽力測試效果,全國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委員會自2016年6月起,對四級考試的聽力試題做了局部調整,取消了短對話和短文聽寫,新增短篇新聞3篇,其余測試內容不變。不難看出,四級考試進一步強調考生的語言能力,對其聽力能力也提出了較高要求。而英語聽力一直都是中國學生的弱項,要想更好地掌握聽力,并且能夠在四級考試中取得比較好的成績,就必須了解其中存在的問題,掌握其題型特點,并具備一定的備考策略及技巧。
一、學生在四級聽力中存在的問題
很多學生在做四級聽力測試時都面臨不小的壓力,究其原因,主要有語音障礙、練習不夠以及信心不足等三方面因素。
筆者對所教授的約200名參加了2016年6月四級考試的非英語專業學生進行了調查。很多考生反映,答題時即使聽音非常清晰,有些單詞聽起來也非常耳熟,就是想不起到底是哪個單詞。這是因為,非英語專業的考生多沒有受過專業語音訓練,加上多年來形成偏重做題忽視口語的英語學習習慣,導致其聽音辨別能力較弱,進一步影響學生英語聽力學習的信心。
很多考生在答題時,剛聽完的內容轉瞬即忘,只好通過感覺去做題。從表面上看,似乎是考生在記憶力方面存在問題,其實是因為考生的英語語音輸入速度太慢,不能將聽到的內容迅速轉換成文本,并進行理解。這種轉換速度從何而來呢?答案是考生需要在長期聽力練習中慢慢培養習得。
此外,信心不足也是造成考生聽力結果不佳的原因之一。答題時,考生因為信心不足,特別是碰到一些沒聽懂的單詞時,特別容易產生緊張情緒,本來平時練習都能聽懂的地方在考試時完全束手無策;另外,考生因為信心不足,還容易產生沮喪情緒。很多考生不明白取舍的道理,總是在糾結之前沒聽清楚的內容,結果不能集中精力聽后面的內容。如此惡性循環,導致考生心情沮喪,甚至采取放棄的態度,結果可想而知。
二、四級聽力題型特點及備考策略
(一)短篇新聞。短篇新聞共三篇,每篇字數大約為140-150詞,多來源于BBC或VOA新聞。對于短篇新聞,學生應多關注其主題,畢竟主題在新聞中起主導作用,貫穿全文、支配寫作,是新聞構思、選材、表達和運用語言的依據。學生應從以下兩方面進行備考。第一,平時學習時,應注意英語聽力環境的養成。這也對大學英語教師提出了要求,即采取全英文授課方式,讓學生沉浸在全英文的學習環境當中。當然,學生也應多聽VOA、BBC等新聞。第二,掌握短篇新聞規律對于答題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新聞內容邏輯性強,結構清晰。考生需掌握When、 Who、 What以及How等相關信息。根據新聞行文特點,其多開門見山講述新聞事件主題。另外,學生要注意聽取多次出現的詞匯,也即關鍵詞,這對答題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長對話。相比短篇新聞,長對話信息量增大,句式也愈復雜,所以考生不要奢望一字不落地聽懂并且記住。這就要求考生把握以下幾個原則,進行聽前預測。第一,先縱后橫。所謂“先縱”,就是首先通讀各題找出關鍵詞,預測對話主題。所謂“后橫”,就是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通看選項,預測問題可能的答案。第二,分清主次。既然是對話,必定通過問題開展。而回答部分,包含很多關鍵信息,也是出題的重點。第三,關注連詞,包括表示轉折的詞,如But、however等;表示總結的詞,如So、 therefore等;表示觀點的詞,如I think等。該原則同樣適用于新聞及篇章的聽前預測。
(三)聽力篇章。聽力篇章占整個四級考試20%的比重,長難句、信息量進一步增加,而且隨著考試的進行,考生心態發生變化,耐心下降,這部分往往成為四級考試的重災區。一方面要求考生克服心理上的壓力,沉著應對;另一方面還要求學生掌握一定的備考策略及答題技巧。除了應用上述的聽前預測方法以及抓關鍵詞的方法外,考生還需把握英語的行文特點,抓住主題句,這對于宏觀掌握全文的內容有很大的作用。
三、結語
英語聽力水平不可能在短時間之內得到提高,學生也不能完全依靠答題技巧,而忽視平時的積累。此外,考生還應在平時的練習中,保持心態平和,并逐步提高信心,這樣才能從容不迫地通過大學英語四級考試。
參考文獻:
[1]胡壯麟.語言學教程[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
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國內譯為“慕課”,即大規模開放在線課程,具有“匯聚,混合,轉用,推動分享”的特點。MOOC既代表著一種新型技術系統,也蘊含著一種新型的教學范式,為我國高等教育帶來了機遇與挑戰。從2013年MOOC中國本土化以來,諸多專家、學者以及教師對MOOC進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和探索,認為將線上和傳統的線下(課堂教學)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必將成為高校教學改革的主要方向。在國家教育信息化戰略指導下,高校外語教學也應當進行信息化轉型,其中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是信息化轉型的主要場所。MOOC所提出的混合式在線教育課程對我國高校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改革起到了積極地推動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外語教學領域已有的基于MOOC的研究較偏重于MOOC課程模式在籠統的學科類目中的應用,而對于大學英語教學中細化的分支,尤其是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教學基于MOOC的課程設計、組織、實施等環節并無太多關注。同時有關MOOC課程模式創新,尤其是將MOOC與獨立學院教學現狀進行深度融合的課程模式創新研究還有較大上升空間。因此本文是從獨立學院的學生特點和大學英語四級新題型的特點來探討獨立學院如何在MOOC背景下進行大學英語四級 “新聞英語聽力”教學改革的設計。
二、新聞英語的特點和獨立學院學生特點
新聞英語不同于文學語言或者一般的勸說性語言,作為一種常見的體裁,新聞英語有自己鮮明的特點,即信息時效性、內容簡練性、語言現代性及詞語豐富性。此外,新聞英語在主題、標題、篇章結構、句式和語言方面也有自身的特色。這些特點都對學生的聽力造成了一定的障礙,尤其是本身基礎就比較薄弱的獨立學院學生更覺得新聞英語聽力是難上加難。眾所周知,獨立學院的學生一方面學習能力和基礎知識弱于重點高校的學生,學習興趣缺失,自主學習意識較差,另一方面卻表現出思維活躍,應用實踐能力強的特點。針對這一特點,在大學英語四級考試教學中就不能采用傳統的“老師放聽力-學生做題-老師講答案”模式,因為這樣不僅不能達到應有的教學效果,還會讓學生感到非常地枯燥,進而厭學,最后導致惡性循環即學生失去對新聞英語聽力的學習興趣。
三、MOOC在大學英語四級“新聞英語聽力”教學改革的應用
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內涵和實質就是信息技術與外語教學的整合,即在現代信息技術的支撐下,課堂教學和網絡教學相結合,課內學習和課外學習相結合,教師授課和學生自主學習相結合。在這種模式下,學生的認知過程發生了改變,由傳統模式下被動地學習,變成主動地學習,通過小組學習和協作學習發現存在的問題,從而實現對所學知識的領會和吸收;教學方法更加注重以“人”為本,增加群體的互動性探討和學習(通過學生小組討論和師生互動來完成);教學手段多元化,不再是傳統的“老師講授-學生接受”的模式,而是依托信息技術平臺和先進的資源設備來實現教學過程和效果,教學手段更趨向信息化、網絡化和智能化;教學評價也與傳統的評價方式不同,由單一的老師評價轉變成多元評價體系,授課教師,學生本人,小組成員都可以參與到整個評價中來,從而更好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教學環境也從傳統的單向性教學轉化成開放性的多渠道教學,通過網絡這個傳播媒介,學生可以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隨意的選擇自己的學習時間和地點,可以通過手機、電腦或其他移動終端進行學習,然后在MOOC平臺和同學及老師進行討論,更好地滿足時下流行的碎片化學習的要求。鑒于MOOC平臺這種便捷和有效的教學和學習模式,如今越來越多的學校和教師都在開發慕課課程,試圖利用MOOC平臺改革原有的教?W模式,以期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教師的教學效果。
而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是目前國內影響力最大的一項全國性考試。近年來,為了適應新的形勢下社會對大學生英語聽力能力需求的變化,進一步提高聽力測試的效度,全國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委員會自2016年6月考試起對四、六級考試的聽力試題作了局部調整。其中,四級聽力試題取消短對話和短文聽寫,新增短篇新聞(3段),其余測試內容不變;該調整表明大學英語四級考試越來越注重考查學生真實的聽力能力和水平,而不是強調考試的技巧性。
然而目前將MOOC教學應用于大學英語四級考試教學的嘗試并不多見,本文以四級考試改革新題型之一的“新聞英語聽力”為出發點,結合獨立學院學生的特點探討如何利用MOOC平臺來改革“新聞英語聽力”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提高學生的聽力理解能力。MOOC背景下“新聞英語聽力”教學改革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建設大學英語四考試“新聞英語聽力”慕課教學立體化教材。
①立足校級優質課程《大學英語》,采用單元整體教學模式,修編《大學英語四級》慕課教學大綱。同時針對學生英語基礎較薄弱和 “新聞英語聽力”的新要求有的放矢,重點編制《大學英語四級考試新聞英語》慕課教學內容,不僅作為翻轉課堂的素材,而且可供學生自主學習。
②修改、補充、完善電子教案。按照慕課課程的需求補充、完善前期制作地大學英語電子教案,PPT課件,充實其內容,使之包含各種圖形、動畫、音像資料。
③錄制微課教學視頻。因為學生基礎弱且課時有限,學生的語法知識和詞匯還未達到考試大綱所指定的要求,而且新聞英語在語言、句式和篇章結構方面又有自身的特點,這些對于獨立學院的學生來說幾乎是全新的知識,無形中都成為學生聽力理解的障礙。由于這些零碎的知識在課堂上往往無法展開詳細講解,那么就需要教師利用MOOC平臺來幫助學生實現對這些知識的掌握。針對新聞英語的特點制作系列微課視頻,內容安排從新聞主題出發分成政治新聞、財經新聞、法律新聞、軍事新聞、科技新聞、文教新聞、體育新聞、娛樂新聞、健康新聞及社會新聞等十大類,從新聞的詞匯、句法和結構等方面入手,通過文字、圖片、動畫和影音把每個主題下相關的詞匯和語法句法知識錄制成微課呈現給學生,讓學生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時間在課前進行自主的學習,每個主題可以錄制3-5個微課視頻,每個視頻在知識講解之后附有1-2篇該主題的新聞英語聽力練習,且每個視頻不超過10分鐘(包含聽力材料時長)。
以上三個方面構成了“新聞英語聽力”慕課教學立體化教材,不僅改變了以往單一的紙制教材的局面,而且形成了具有網絡教材、電子教案、教學視頻的新教材體系;不僅有利于學生隨時隨地的學習,也有利于教師根據MOOC平臺采集到的學習效果分析數據來及時的調整教學策略和內容,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2.建設“新聞英語聽力”立體化教學資源。建立《大學英語四級考試新聞英語》教學資源庫,其內容包括有圖片、音效、視頻、動畫、錄像等。通過MOOC平臺在教師和學生之間,學生和學生之間,以及教師-教學資源-學生三者之間都建立起相互溝通的橋梁,更好地采集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個性化學習數據,恰好體現了MOOC的起源聯通主義學習理論,實現學習即在知識之間建立連接的功能,進而實現個性化教學和學習。教師教得比以往更加得心應手,學生學得比以前更加容易。
3.建設“新聞英語聽力”多層次教學模式。使課堂與學生自學相結合,慕課教學與課堂相結合,實現多層次的教學模式。教學功能發生改變,課堂從“傳授知識”轉變為“互動與評價”。基于MOOC平臺的“翻轉課堂”教學更加突出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強調學習反饋機制等學習方法。學生做題后在MOOC平臺輸入自己的答案,后臺對學生的的答案進行準確性分析,得出相應的統計數據,從而便于教師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和題目的難易程度,更有利于教師在隨后開展的課堂討論中有目的、有針對性的講解重難點題目,節約課堂時間,同時還能增加教師和學生在課堂上的互動,講練結合。“新聞英語聽力”系列微課可在課前完成“信息傳遞”,在課堂上學生通過互動來完成“吸收內化”,實現“翻轉課堂”,也便于學生一段時間學習之后的復習和鞏固。這種“翻轉課堂”通過和課堂相結合,形成多元化的“混合課堂”,教師成為課堂的“規劃者、協調者和接受學生的學習反饋并加以改進的教學組織者”;學生則主動學習,相互評價和學習,從而協作創新,達到“人文素養的提升和思維模式的歷練”;師生互動更加頻繁有效,師生關系更加和諧融洽,從而“形成良好的教育生態課堂”。
4.建設“新聞英語聽力”多樣化考核方式。建立慕課平臺《大學英語四級考試新聞英語聽力試題庫》 測試區。充分利用網絡不受時間、地域限制的特點,進行相應的測試。MOOC平臺網絡“在線評價和課堂形成性評價相結合”的課程評價方式,在師生和學生之間形成“交流與評估”雙向互動模式,不僅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而且讓學生接受教師評價和同學互評的考核方式,更為客觀真實地反映學生的學習效果,改變傳統的教師單向評價的考核模式,有助于針對學生特點提出相對應的學習建議,“從而突破個性化、差異化教學的難題,以滿足多樣性、個性化和創新人才培養的需要”。
5.建立慕課討論、答疑區。學生課前自主學習和教師引導講解之后,學生和教師之間、學生和學生之間還可以在慕課平臺針對后期學習過程中產生的問題進行討論。通過討論,學習不再是枯燥無味的簡單的獲取知識,而是找到有著共同學習興趣和愛好的同行者彼此分享對知識的認識和理解,開拓視野,提高自身的學習素養和境界,真正實現英語學習的即時性和有效性,也有利于獨立學院學生改變缺乏學習積極主動性的現狀。
關鍵詞: 新視野大學英語 教材 大學英語四級 詞匯
一、大學英語四級考試的改革及變遷
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作為為教學服務的標準化考試,其考試成績已成為衡量學生英語水平的一個重要標志。社會用人單位視其為選擇優秀畢業生的一個重要的參考依據。必須承認的是,大學英語四六級教學多年來對我們國家英語人才的培養,對高等教育人才質量的全面提高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是我國英語教學改革工程的一部分,隨著新的情況、新的形勢、新的變化不斷涌現,四六級考試的方案每隔一段時間就做出一些調整和改革。2005年2月25日教育部舉行新聞會,宣布對全國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進行自改考試,為17年以來的首次改革,這次改革按照《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修訂考試大綱,開發新題型,改革考試內容和考試形式,突出加強對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的測試。2013年8月,CET考委會再次對四六級進行題型改革。較之前的考試,為追求高信度,試題中客觀性試題的覆蓋面大,便于保證評分的客觀性。這樣,學生即使考了高分,英語的綜合運用能力也十分低下。要追求高效度,試題就要盡可能地考查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可以增加復合式聽寫、造句和翻譯等題型。
幾次改革后,大學英語四級考試中的詞匯部分雖然不再單獨以完形填空、詞匯語法等題型出現,但是其在改頭換面之后,以更隱蔽的形式出現在其他題型中。傳統考試時,我們尚能與之光明正大地對決,改革后則有點暗箭難防的意味,但也逐步體現注重英語的實際應用能力,比如快速閱讀要求快速而準確地把握文章的總體邏輯走向(logic structure)、信息要點(key points);段落翻譯要求更全面的詞匯知識和句法應用能力。新題型能反映考生的英語真實能力,并逐步與國際標準化考試接軌,改革后的四六級考試更加具有權威性。
二、《新視野大學英語》教材使用現狀
教材是開展教學和實現教學目標的重要依據。教材作為信息輸入的主渠道,對整個教學過程的順利進行及教學質量的提高起著關鍵作用(戴波,2008)。同時,教材是教學的依托和指導,教材在很大程度上支配著教與學的內容和方式。它不僅規定學生要掌握的內容,而且決定教師的教學目的和方法, 決定課堂的取向(盧春燕,2004)。
目前,筆者所在高校的本科生使用的是由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出版的《新視野大學英語》教材。新視野大學英語(NewHorizon College English)是一套與現代信息技術相結合的立體化大學英語教材,該套教材擁有課本、光盤與網絡課程三種不同的載體,共分六級,體現了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旨在培養學習者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鄭樹棠,2008)。該系列教材自面市以來,便在很多院校得到了廣泛采用。主教材的每一級分別有《讀寫教程》、《聽說教程》、《綜合訓練》,以及《教師用書》。經筆者調查,多數使用該教材的學校都采取了課堂教學以《讀寫教材》為主,學生自主學習以《聽說教程》和《綜合訓練》為主的模式。除卻本校藝術生外,其他文理工科全用《新視野大學英語》1-4的教材,藝術生則先進行等級考試,按照成績優劣劃分為A、B、C三個等級,其中A班使用《新視野大學英語》1-4冊,B班使用《新視野預備2》和《新視野大學英語》1-3冊,C班使用《新視野預備》1、2冊和《新視野大學英語》1、2冊。本套教材詞匯豐富,詞匯量大,復現率高。1-4級的教材中覆蓋全部的四級核心詞匯,5-6級教材中覆蓋全部的六級詞匯。與此同時,每個單元都配有相關的詞匯練習,幫助學生加強對單詞和詞組的理解與記憶。
雖然《新視野》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傳統教學理念的缺陷,教材編寫體現了以應用為本,聽、說、讀、寫多位一體的教材設計理念,把提高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放在了首位。但是有些編排方面的問題在學生的使用體會中逐漸被詬病。比如其雖然包括新世紀出版的新作,但文章主要來源于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出版的英美報刊書籍,題材和內容略顯陳舊。此外,《新視野》詞匯課文難度雖然都符合四級考試大綱,但是詞匯的應用并沒有講解和發散用法的歸納。擴大詞匯量是備考四六級的首要任務,學生覺得課堂學習教材為他們準備四六級提供的作用有限,經常有英語課上看別的四級輔導書,或者不上英語課卻格外關心課外強化班的現象,輕教材、重課外司空見慣。
三、《新視野大學英語3》詞匯在四級考試中的應用分析
為了讓教材更好地服務于課堂教學,滿足培養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和通過四六級考試的雙重需要,筆者以《新視野大學英語3》為實驗分析的主要材料,以詞匯應用分析為切入點。雖然新視野詞匯涵蓋了所有四級大綱詞匯,但是大部分學生在備考四級的時候都不以《新視野》為復習材料,影響課堂學習,加大重復學習帶來的負擔。希望學生利用體系完整、結構合理的教材,系統地學習英語語言基本知識,發展各項語言技能,了解外國文化的同時也能顧及四級考試的需要。
《新視野大學英語》詞匯豐富,詞匯量大,復現率高,如account在前四冊書的出現頻率為254次。教師可通過各種形式的練習幫助學生加深對新詞的印象,理解含義,掌握用法,克服詞匯貧乏這一學生發展語言能力的最大障礙(盧春燕,2004)。在英語教學中,老師和學生都知道四級詞匯的重要性,《新視野大學英語》作為日常教材,將生詞按照難度進行了劃分,分別為一般要求詞匯、較高要求詞匯、更高要求詞匯、超綱詞匯。但是它在四級考試中出現的單詞比例是多少,我們還不清楚。筆者對《新視野大學英語3》作為日常教材其詞匯在四級考試中的應用及詞頻進行了分析。關注的問題是: (1)《新視野大學英語3》每課出現在近八年大學英語四級考試中的詞匯占全書的比例?是否存在較大幅度的差異?(2)《新視野大學英語》中是否有較多的共核詞匯?是否有些詞匯出現頻率相對較高?(3)《新視野大學英語3》在四級考試各題型中的分布比例及特點。
筆者選擇了2006年6月到2013年6月共14套大學英語四級考試試題(包括試題文本,聽力文本,翻譯答案文本),將其輸入電腦,建立文檔總庫。文本庫當中包含某些單詞的多種形式(如動詞的過去式、過去分詞,名詞的單復數,專有名詞及縮略詞,等等)。經過手工整理后,將同詞類還原為單詞本身的無變化形式。以新視野大學英語讀寫教程第三冊Unit1-Unit10包括SectionA和SectionB的單詞為內容,建立了詞匯表。基于Visual FoxPro1710環境下,編寫出一單詞統計對比軟件。將14次考試的文本和新視野大學英語讀寫教程第三冊中的單詞表進行比較。以下是新視野大學英語第三冊各單元的生詞在四級考試中出現的單詞數及頻率。
表1
統計結果:從電腦統計的數據看,平均每單元出現在四級考試中的單詞占該單元總詞匯量40%以上。由此可見,作為教材的新視野大學詞匯與大學英語四級考試中實際考查的詞匯一脈相承,并不沖突。
為了探究新視野大學英語中是否存在較多的四級共核詞匯,即多次考試中都出現的詞匯,進而把14次考試出現的單詞表合并在一起,經過整理,生成帶有頻次顯示的單詞統計表。其統計結果顯示:
表2
以柱型圖示意:
以上結果表明,大學英語考試中有共核詞匯,但是數量不是很多,出現1~3次的詞匯較多。由此可見,四級考試在詞匯上的覆蓋面較廣,沒有過度側重哪些詞匯而忽視另一些詞匯。學生要想取得好的四級成績,不應該局限于教材中曾經出現在考試中的詞匯,而應該全面掌握教材中的詞匯,它們均有出現在四級考題中的可能。
四級考試中的單詞分布特點表現為:單詞出現頻率最多的題型是Reading Comprehension,占56.9%,包括Skimming Scanning占25.3%, Reading in Depth占31.6%,其次是Listening Comprehension 38.2%,Translation和Writing中出現的單詞只占了很小的一部分,約4.9%。單詞出現覆蓋面最少的是主觀題,主觀題要求學生掌握語言運用和語言輸出能力。閱讀理解和聽力理解的四級詞匯覆蓋面大主要跟該題型題量大、題型用詞多有關,表明英語四六級考試越來越重視單詞在篇章中的理解,光死記硬背單詞是不夠的,但是記憶單詞是奠定各項綜合能力的基礎。
四、啟示
語言學家Harmer指出:“如果我們希望學生學到的語言是在真實生活中能夠使用的語言,那么在教材編寫中接受技能和產出技能的培養也應該像在生活中那樣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戴曼純,2000)值得肯定的是,《新視野》教材提供了大量的真實語言輸入,將接受技能和產出技能的訓練有機結合,注意輸入和輸入的關系,注意語言知識與語言交際能力的關系(鄭樹棠,2008)。在單詞選取、課后練習、閱讀技巧介紹方面,都是按照四級考試要求進行設計的,但是也存在不足。鑒于以上分析結果,筆者對現行的新視野大學教材提出建議:1.課后的生詞只提供了簡單的中英文釋義,教師在課堂上只能代表性地選取幾個進行用法講解。雖然單詞講解并不是課堂教學的主導,但是學生在準備四六級考試時,詞匯學習卻是第一步。學生只記憶教材中簡單的中英文釋義及其在課文篇章中的應用,無法滿足四六級考試要求,在考試準備期間,原來在教材中學的單詞還需要從頭依靠一些詞匯書學習一遍,可謂耗時耗力。因此,新視野教材每課應當提供單詞深入、發散的講解,這樣教師可以免去課上單詞的講解,集中精力幫助學生提高英語綜合能力,也可兼顧學生備戰四六級考試的需要。2.《新視野》可將與單元內容、詞匯相關的真題考試內容附加在課后練習中或者聽說練習中,既不違背在課堂創造真實的語言環境,使學生最大限度地調動生活知識和語言知識,將文化素質教育寓于外語教學之中的指導思想,又兼顧了教材對接考試的實際需求。作為大學英語教學中最基本的教學工具――教材應得到充分利用,既鍛煉學生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又為四級考試做準備。
參考文獻:
[1]戴波.《新視野大學英語》教材評估[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2008(增刊):0129.
[2]盧春艷.《新視野大學英語》剖析[J].延安教育學院學報,2004(02):63.
關鍵詞:獨立學院;分流教學;四級考試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1580(2013)02—0023—02
近年來,分流教學因能較好的貫徹因材施教原則以及關注英語學習的循序漸進規律被越來越多的高校大學英語教學所采用。但因各高校層次不同,學生的英語水平差異較大,分流教學的具體實施也都各不相同。作為一所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目標的獨立學院,成都理工大學工程技術學院自2010年起開始進行學院的大學英語分流教學實踐探索,經過2年教學實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 我院大學英語分流教學的實施背景
我院招收的學生是在高校本科層次第三批錄取的,其學生的英語基礎總體上比一本、二本學生差,兩極分化的現象較為嚴重。在大一階段,由于全體學生有備考四級的共同目標,因此教學相對容易統一。但是第一次四級考試后,我院的大學英語教學開始陷入兩種困境,一是通過四級的學生由于缺少新的學習目標和學習內容,學習動力很快消失;二是大部分未通過四級的學生,由于求職的壓力,過四級仍然是他們英語學習的主要目標,但是卻得不到符合自身學習特點的指導。這種把需求和層次完全不同的兩類學生放在一個教學班的做法,勢必會出現兩頭都想抓,卻兩頭都抓不住的結果。在此背景下,亟待對兩類學生進行分流教學,因材施教。
二、 我院大學英語分流教學的實施
(一)以是否通過全國大學英語四級考試為標準進行分流
目前,在我國高校的分流教學實踐中,大部分高校主要采用以下兩種分流方式,一是根據高考成績對學生進行分流,將學生分成若干層次,然后各個層次分別制定不同的教學任務和教學方法;二是在學生入學后,統一重新進行分級測試,然后按分級測試的成績進行分流教學。與這兩種方式不同,我院所實施的分流教學是以全國大學英語四級考試為分水嶺對學生進行分流,即在全體學生參加完第一次四級考試后,將學生分為兩個層次,通過四級的學生為一個層次,未通過四級的學生為一個層次,在系內重新編班,在同一個課位不同層次的學生上不同內容的大學英語課。這種以大學英語四級考試為分水嶺的分流教學模式有以下幾點優勢:第一,四級考試是獲得社會廣泛認可的考試,是大學生升學、就業、晉級的重要依據,用四級考試成績對學生進行分流可以為剛入學的大一新生提供一個明確切實的學習目標,這對學習缺乏目標性和計劃性,且自我管理能力較差的獨立學院學生大有裨益。第二,不同于以往一入學就對學生進行分流,四級考試后對學生分流更加考慮學生的情感因素,承認學生學習有一個適應過程,避免過早分流給學生帶來的負面影響,對上大學后想有一個良好開端的同學,過早被分到低級班可能會使他們失去了對英語學習的信心和積極性,甚至導致一些同學干脆破罐子破摔,在英語學習方面更加自卑。第三,大學英語四級考試是公認的具有較高的信度和效度的非英語專業大學生英語水平測試,其考試結果得到了社會的承認,以此作為分級考試不僅可以較為客觀的衡量學生的英語水平,還可以免去單獨組織分級考試的人力和物力。
(二)分流教學的組織
分流后的兩類學生有不同的英語學習需求,這時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內容以及方法等就應進行相應的調整,從而滿足學生不同的要求。
第一,分類制定教學目標和計劃。對已通過四級考試學生的總體目標是提高其聽、說、讀、寫綜合技能,尤其是實際語言運用能力和自學能力,為今后繼續英語學習打下基礎。對未通過四級考試的學生我們的教學目標是幫助其鞏固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重點培養其對所學詞匯的記憶和所學語法、句型的掌握,傳授做題方法和做題技巧,通過一段時間的強化訓練能夠通過四級考試。
第二,分類設置教學內容。對通過四級的學生,我們為他們設置了以提高聽說能力為主的大學英語視聽說課。在這門課程中,我們讓學生盡可能多地接觸英語音、視頻資料。除課本資料外,還組織學生看原版電影、廣告等,大量的音頻視頻內容輸入后,我們還設置了為影片配音、制作英語視頻短片等環節,將課堂教學的時間延伸到課外,既鍛煉學生的自學能力也讓學生真正體會到學習英語的樂趣。對未過四級的的學生,考慮到其詞匯量較少,語法知識不夠扎實,聽、說、讀、寫各個方面能力都欠缺,同時又有明確的過四級的需求,這個階段的英語課以課本教學和四級題型訓練兩部分內容相結合進行,重點培養他們的閱讀能力和聽力,幫助其順利通過四級考試。
第三,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通過四級的學生詞匯量較大,閱讀能力和聽力理解能力較強,但仍有不少學生口語和寫作能力較弱,因此在教學中我們采用全英文授課的方式,教師講解和學生自主學習相結合,采用情景教學法、任務教學法和項目教學法等多種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和創造性。未通過四級的學生我們主要采用啟發式教學和任務教學法,盡量使用英語授課;在講授語法規則、詞匯結構時,主要采用雙語教學或以漢語為主的教學形式。對于這部分學生,我們盡量放低起點,強化訓練,循序漸進,讓他們不斷看到自己的進步,增強學習的信心。
三. 我院大學英語分流教學的效果和優勢
(一)對于學生而言,我院分流后的大學英語教學由于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為他們設置了符合各自需求和水平的課程,因而較大程度的調動了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通過四級的學生不必再坐在原來的教室里學重復的內容;而是學習一些趣味性和實用性更強的內容,而未通過四級的學生目標明確,為過四級背水一戰,學習更有動力。
(二)通過分流教學,我院大學英語教師的教學水平得到普遍提高。分流教學對于教師而言最大的好處就是教師能做到因材施教,備課更具有針對性。
總之,經過兩年的分流教學改革實踐,成都理工大學工程技術學院2008級和2009級學生的綜合英語水平普遍提高,通過四級的大部分學生不僅可以對一些日常話題較為流利的表達自己的觀點,而且還可以創造性的完成諸如為電影片段配音、自己制作英語視頻等較為復雜的教學任務,英語學習積極性大大提高。對于未通過四級的教學班,分流教學后,2008級和2009級英語四級考試通過率分別比同期07級學生增加了5.46和5.05個百分點,這都表明我院的分流教學效果顯著。
四、結語
在肯定大學英語分流教學取得成果的同時,我們也看到了其中的問題和不足,譬如由于分層次教學打破了傳統的自然班編班模式,這就加大了教學組織和教學管理的難度;兩種教學班由于考核內容不同,在評定獎學金時缺乏統一客觀的標準;為通過四級學生開設的課程種類不夠豐富,不能最大程度的滿足學生的需求。所有這些問題都為我們在今后的分流教學改革實踐提出了新的挑戰。
[參考文獻]
[1]束定芳,莊智象.現代外語教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4.
[2]冀文輝.大學英語分層教學中的情感因素[J].安康師專學報,2004(06).
[3]任榮.構建適合獨立學院的大學英語教學新模式[J].浙江萬里學院學報,2007(01).
[4]王東.大學英語分層教學理論基礎探究[J].安徽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05).
關鍵詞: 四級聽力題型改革 教學策略 高職高專
大學英語四級考試,即CET-4,College English Test Band 4的縮寫,是由國家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主持的全國性教學考試,是全國性的權威英語考試之一。英語四級考試的目的是推動大學英語教學大綱的貫徹執行,對大學生的英語能力進行客觀、準確的測量,為提高我國大學英語課程的教學質量服務。當前,對于高職高專學生來講,英語四級已成為衡量學生英語能力優良程度的標桿。
一、英語四級聽力改革內容
近些年來,大學英語四級考試不斷改革,聽力分值不斷加大,由原有的20%增加到現在的35%。2016年6月,聽力題型進行了較大程度的改革,分值不變,聽力測試時長由原來的30分鐘縮短為25分鐘。題型變化主要來自第一部分,將存在多年的短對話題型改為短篇新聞報道,占考試總分的7%。新聞材料主要來自BBC及VOA,長度約為130-190詞,時長約一分鐘,每篇新聞對應兩到三個問題,整體難度與之前的短對話相比持平。長對話和短文理解仍為保留題型,但短文理解分值有所增加,由原來的每題1分變為每題2分,整題占考試總分的20%。
二、改革對高職高專學生的影響
聽力題型的改革發出一個直接信號:進一步強調考生的語言能力及語篇的理解能力,應試技巧相應被削弱。考生需要加強平時對英語新聞、英文講座素材的練習和積累,努力提高自己的英語聽說能力,才能從容應對新題型。對于高職高專非英語專業學生來講,題型改革后的難度大為增加。短對話題型相對套路性較強,經過短期的培訓及規律尋找,學生可以獲得較大進步,高職高專學生該題得分率也較高。與短對話相比,由于新聞報道篇幅較長,內容偏專業性,離日常詞匯比較遠,學生不熟悉的地名、人名、機構名稱等專有名詞大量出現,其讀音往往不好辨認,在較長語篇中對學生理解產生干擾會更強。得分困難的短文理解分值的提高,無疑給高職高專學生四級聽力部分的得分增加了難度。所以,整體來說,本次大學英語聽力題型的改革對高職高專學生通過四級考試帶來了較大的困難,并且這種困難需要調整相應的教學策略,通過長期的訓練幫助學生適應新的要求。
三、應對策略
1.高職高專學生聽力存在的主要問題
高高專學生英語基礎普遍較差,部分學生單詞量和語法上的薄弱造成語篇理解困難。有些學生來自農村,聽力培訓機會很少,不注重發音,聽說能力較差,單詞讀音與文字無法對應,造成功能性詞匯缺失,即文字材料中已掌握的詞匯,卻在聽力材料中無法辨認。不少學生高中時期缺乏系統有效的聽力培訓,接觸的聽力題型相對單一,難度不大,導致面臨四級考試時感到差距太大,從而喪失信心。部分學生缺乏學習的主動性,相關知識背景少,對英語聽說學習缺乏興趣,英語能力差距較大增加了教師教學的難度。教學方面對聽力課時的分配不夠,訓練不充分也是學生聽力學習的困難之一。
2.應對四級聽力改革的教學手段
英語聽力能力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本次改革給高職高專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教學手段的調整勢在必行。
(1)鞏固英語基礎仍然是高職高專學生英語學習的關鍵,尤其對于基礎較差的學生來說,詞匯量及語法方面的學習非常重要。跟讀、對照文本聽材料等手段對于這一部分學生較為有效。教學中,要強調重讀、弱讀、連讀等發音習慣,讓學生適應四級聽力材料的讀音習慣、語音語調及語速。同時,新聞詞匯的引入非常重要。新聞中會頻繁出現專業名詞、人名地名、機構名、專業術語等。教師應引導學生將這些專業名詞符號化,進一步加強語音音節構成的認知,不讓這些專有名詞在聽力過程中干擾文本的理解。
(2)Carrell和Eisterhold的自上而下模式(top-down process)指出聽者通過利用已有的背景知識,對接收到的現有語言信息能夠有效地進行分析、處理和理解。這一學習方式與策略對于新聞報道和短文理解部分會有很大幫助。根據這一理論,聽者首先存儲相關的背景知識,在獲得與之相關的言語信息后,根據其先驗知識對當前信息作出判斷,幫助聽者理解當前語境。由于本次四級聽力題型的改革偏重語篇理解的考察,相關的背景知識在解題過程中起到的作用非常大。因此,應將新聞材料列為常規練習內容,并增加英美文化背景等方面的知識,讓學生了解近期國際國內的重大事件,熟悉相關話題可能的趨向,能夠對相關詞匯、事件比較熟悉,建構有效背景知識。
(3)新聞稿件有其特殊的行文方式和行文風格,所以可通過常規的素材聽力訓練,讓學生熟悉新聞稿件的形式,并能感受新聞稿件開門見山、簡潔、清晰明了的特點。只有了解題目特點,才能夠摸索出相對適合自身的解題手段。聽力內容選取應循序漸進,從生詞量不大的短篇新聞入手,例如慢速VOA中較為簡單,字數不超過200字,并且語速適中、發音清晰的材料,逐步引入較長、較難的新聞,并模仿四級考試題型出題,讓學生了解題型,總結出有效的解題方法。同時要觀察了解學生的學習效果,根據大部分學生的反饋調整相應材料的難度,在大部分學生認為難度適當的基礎上,重點練習。
(4)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的優勢能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多媒體教學引入語音、視頻、圖形、音樂等各方面的符號,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讓學生能主動參與學習,產生多方向的聯想,從而強化知識積累,增強記憶效果。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與視聽說相結合的教學手段,補充英美國家文化背景、歷史知識、文化差異等方面的短片,介紹近期優秀的美劇,有趣的廣告視頻、漫畫,打榜音樂等方面的材料,增加教學的趣味性,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多媒體教學能夠比較清晰直接地展示視頻音頻材料,讓學生在實際運用語言的同時增加詞匯量,增強語感,體會英語語言的魅力。
(5)在聽力材料的選取上,詞匯量和難度應盡可能接近并略高于學生的當前能力,讓學生聽取時感到有一定的障礙。通過聽取整體材料,合理推斷語篇的內容,鼓勵學生猜詞,提高整體理解力。時長、語速、實用性、趣味性等各方面因素也需要充分考慮,讓學生在輕松的氣氛下提高理解中篇材料的能力,激發學生學習的成就感,提高學習興趣,同時拓寬學生的知識面,讓學生更有意愿積極學習。
四、結語
本次大學英語四級考試聽力的改革是多年來聽力題型最大的一次調整,本次改革強調整體語篇的理解,減少由于掌握出題規律而產生的應試技巧,給高職高專非英語專業學生通過四級考試帶來了較大困難。基于高職高專學生的英語能力,教師在聽力教學時應增加新聞報道和文化背景的知識內容,調整教學手段以提高學生對中長篇材料的理解力和整體語篇的把握程度。在英語教學中,聽力教學的課時比例應相應有所提高,為應對四級考試做好充足的準備,以應對題型改革給學生帶來的困難,讓學生了解英語四級考試的改革動向和變化內容,熟悉考試節奏,為通過四級考試打下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Carrell & Eisterhold.第二語言閱讀研究的交互模式[M].世界圖書出版公司(第1版),2006,8.1.
[2]易雅琴.基于圖式理論的高職高專商務英語專業聽力作業設計研究[J].湖南郵電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6.
[3]唐紅梅.高職高專英語課程改革中的若干問題分析[J].華東師范大學.2010,1.
關鍵詞: 非英語專業學生 大學英語四級考試 聽力測試 措施
在大學英語四級考試中,為了更好地適應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趨勢,滿足新時期國家對英語人才的需求,聽力測試分值的比例從原來的20%增長到了35%,這15%的增長包括難度的增長,還有國家對英語聽力的重視度的增長,由此可見聽力在考試和實際運用中的重要性。
一、非英語專業學生在聽力測試中普遍存在的問題
1.聽不懂。
如果考生的詞匯量匱乏,而且不熟悉語境,對于語調等也不夠熟悉,就會造成完全聽不懂的現象。這是因為對基本功不夠熟練,平常也很少進行聽力的訓練,在進行聽力考試的時候,僅僅能聽懂幾個單詞,但基本聽不懂短文、句子說的是什么。
2.懂一些。
有的學生積累了一些詞匯,平時也進行一些聽力訓練,但對英語的語法知識掌握不夠,在聽一段話的時候,總是注意一些并不是關鍵詞的語句或者反復思考剛才沒聽懂的那一句,這樣往往就錯過了關鍵的語句。
3.基本能聽懂。
一部分學生英語水平是不錯的,也做了很多閱讀、聽力的訓練,但是缺乏解題的技巧,聽懂的僅僅只是表面的意思,沒有把上下文聯系起來,掌握講話者所要表達的真正含義。比如,“She might raise the roof.”字面的意思是:“她可能掀起房頂。”這是一個英語習語(idiom),相當于:“她可能會被惹惱,非常生氣。”
4.聽懂了,答案不對。
還有一種考生,他們在進行聽力測試的時候,完全懂了單詞和整句話的意思,也根據上下文判斷出語意,但最終的聽力分數較低。主要是因為沒有做好進行聽力以前及在聽的過程中的準備工作,只是聽,沒有相關的記錄,最終聽完了這幾題,又忘了那幾題,或者忘了聽力材料中的數據,造成選擇錯誤。
二、提高四級聽力水平的有效措施
1.打好扎實的基礎。
聽力理解技巧是建立在聽力理解水平基礎上的,而聽力理解水平是通過聽力理解能力體現的,包括記憶和回想的能力,選擇要點的能力,推斷演繹的能力,判斷和得出結論的能力,以及運用背景知識的能力。詞匯主要涉及如何處理“生詞”的問題,即利用上下文、同位語猜詞的能力和一詞多義的辨別能力。語法主要包括那些最基本的語法現象,如時態、語態、虛擬語氣、比較級、最高級、否定式和說話人的口氣等。語音、語調、詞匯、語法是語言的基本要素,對它們熟練掌握是打好語言基本功的關鍵。
2.提高記錄的速度和準確性。
聽力速記是進行聽力測試的必要環節,也是幫助得高分的重要環節,但考生應該將聽到的詞及句子精簡,而不是整句、整段地記錄,否則時間會不夠,也會影響到后面的測試。所以,要學會快速、準確地抓住關鍵點,并記錄下來。也就是說,要學會用最少的時間記錄最完備、最有效的內容。在聽力測試的過程中,每一小題之間都留有幾秒鐘時間,而每一大題之間都留有更多的時間,考生在進行聽力測試之前,要先把聽力的全部內容看一遍,在進行聽力的時候,要在短短間隔的幾秒時間里做出準確的記錄及判斷。尤其在對話中,有很多是關于時間、數據的推算類題目,面對這類題目,考生要記下所有的相關數據及數據前后的單詞,這樣才能在聽力結束后自己慢慢地去推算。其實,聽力測試的時間是非常有限的,甚至比你自己想象的還要短,還要倉促。無論基本功再怎樣扎實,想要憑記憶記住聽過的所有內容是不可能的,到最后只能像上文所說的聽懂但做錯的考生那樣。所以,快速、準確地記錄關鍵部分,是必需的,也是絕對不能省略的重要環節,有了這樣的記錄,就算當時聽得不太懂,也可以在聽力結束后倒回來自己慢慢推敲。
3.多閱讀。
聽力測試可以說是一種預測并且篩選的測試,在進行聽力測試之前的預測篩選,其實就是對卷面上給出的材料進行快速的閱讀,并在進行聽力的時候快速地將它們與聽到的知識進行連接、整合,從而快速地將聽到的信息在頭腦中進行推測,這與平日的多閱讀是分不開的。
4.學會用英語思維。
聽的時候將每個單詞和句子都翻譯成漢語,這樣做一是浪費時間,二是影響理解,因為兩種語言的結構和思維不盡相同,不是所有的英語都有相對等的漢語。在短暫的15秒鐘內,既要聽,又要理解、翻譯,還要進行綜合判斷,這是不太可能的,弄不好會影響以后的聽力理解。最好的辦法是逐漸培養用英語思維,這樣不但可以節約時間,而且可以提高理解能力。
5.了解有關學科及社會背景知識。
語言是人們進行交際的手段,社會生活的變化,科技的普及發展,一國的文化歷史傳統、生活方式、地理氣候環境,以及人們的思維方式都要反映到語言之中。具備一些背景知識對所聽的對話和短文會有一種熟悉感,有更深刻的理解,甚至能彌補語言上的一些不足。
三、結語
從聽力測試的模式來看,其考查的除了考生平常的積累,還有考生短期的記憶能力,重要信息篩選能力,抓關鍵點的能力,一定的推理判斷能力,英語思維能力,等等。這些都要求考生有扎實的基本功,在能夠準確發音、譯音的同時還能夠分辨出強讀及連讀等能力。因此,學生在平時要多聽、多讀,只聽不讀或者只讀不聽是有很大局限性的,這會影響到在聽力測試的時候的判斷力。當然,要想能夠聽懂,還必須有很大的詞匯量,否則就算聽完整了一句話、一段話,不能翻譯過來也是白忙一場。在進行聽力測試的過程中,遇到生詞,考生應該冷靜下來,結合上下文、語境和常識推測、猜測出這個生詞的含義。另外的一個重點就是語法,考生要熟悉基本的語法,比如說時態、語態、虛擬語氣及比較級等,這些都是影響聽力判斷能力的重點語法。平日訓練的時候,要多看、多聽、多背,這樣能增強語感,也能有效地提高答題時的反應速度。
英語聽力水平是不可能在短時間之內就有提高的,考生除了要掌握足夠的做題技巧,更要有扎實的基本功,包括詞匯、語法,這就要求考生在平日重視聽力并進行足夠的訓練。教師除了通過鼓勵、多媒體教學等方法提高學生自信,激發學生興趣,還要引導學生認識掌握相關聽力策略。“策略有助于對學習過程的理解掌握,它將減少習得者學習中的困惑和焦慮,保持他們的學習熱情和動力,或改善學習態度,提高學習動力”。在進行聽力測試的時候,考生還應該保持良好的心態,這樣才能夠真正地提高聽力的水平并取得滿意的成績。
參考文獻:
[1]劉天虹.全國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CET-4、6)[J].上海教育,2002.
關鍵詞: 大學英語教學 翻譯能力 培養策略
1.大學英語翻譯教學的現狀
“聽、說、讀、寫、譯”是英語教學最基本的培養要求,翻譯教學普遍缺乏翻譯理論、各種翻譯技巧和方法,以及翻譯實踐。2013年12月份的考試加強了對翻譯的重視,增加了翻譯的比重,由于長期以來對翻譯存在的固有觀念,使得老師和學生不能高度重視翻譯。對于非英語專業的學生來說,學生在翻譯這一環節上是最薄弱的。如何適應新的翻譯考試要求?如何真正提升翻譯能力?以下從翻譯實踐中找尋答案。
2.翻譯實踐中所采用的翻譯策略
2.1大學英語教程中的翻譯實踐
本部分選取《新視界大學英語綜合教程》第二冊第七單元A Simple Way to Keep Law and Order的課后練習題,例證大學英語教學采用的翻譯技巧。此題要求將課文中的英語原句翻譯成漢語:
例1:
Source language: And there is no doubt that the status of the king, in Morocco, is still very high, and his representative-the leather-jacketed cop-has an authority that you don’t find in policemen in mature Western democratic countries, who don’t have the statue to resolve disputes in the street.
Target language:毫無疑問,摩洛哥國王的地位仍然很高,而且他的代表――如穿皮克夾的警察――有著一種在成熟的西方民主國家所見不到的權威。西方國家的警察可沒有可能在大街上解決糾紛這么高的地位。
例1中,前半分句“毫無疑問,摩洛哥國王的地位仍然很高”是很明顯的直譯,“and”接連前后分句,后半分句英文主干結構是“his representative-the leather-jacketed cop-has an authority”,而中文譯文在“權威”前加上了英文“that”引導所有修飾補充內容,翻譯在修飾語的位置上進行了調整。最后“who”引導的從句修飾前句中“policemen”,翻譯時為使上下文銜接順暢增加了前句中的修飾,即“西方國家的”。根據句意和對比,“statue”增加了修飾語“這么高的”。
2.2大學英語四級考試中的翻譯實踐
本部分選取2013年12月大學英語四級考試翻譯部分,例證考試中采用的翻譯技巧。此題要求將140~160個漢字翻譯成英文短文,內容涉及中國歷史、文化、經濟和社會發展等。
例2:
Source language: ①許多人喜歡中餐。②在中國,烹飪不僅被視為一種技能,而且被視為一種藝術。③精心準備的中餐既可口又好看。④烹飪技藝和佐料在中國各地差別很大,但好的烹飪都有一個共同點,總是考慮到顏色、味道、口感和營養(nutrition)。⑤因為食物對健康至關重要,好的廚師總是努力在谷場、肉類和蔬菜之間取得平衡,所以中餐既味美又健康。
Target language: Many people are fond of Chinese cuisine. In China, cooking is regarded not only as a craftsmanship, but also as an art. Well-prepared Chinese cuisine is both tasty and good-looking. The culinary skills and dish ingredients vary in different regions of China. However, good Chinese cuisine always shares something in common, that is, the color, aroma, taste and nutrition. As food is vital for one’s health, a good chef is always trying to strike a balance among grain, meat and vegetables. That’s why Chinese cuisine is tasty and healthy.
例2是一個能體現中西文化差異的翻譯文本,特別是飲食文化。選取內容及所用詞匯符合大學英語教學大綱要求,能達到考試的效度。對比中英文文本后,第一、二和第三句對于“中餐”、“技能”、“可口”和“好看”等詞組的翻譯,對于并列結構“不僅……而且”與被動結構“被視為”的翻譯都是直譯的最佳印證。當然也有意譯部分,如“精心準備”,對于“精心”,中文解釋“特別用心”,用“well-prepared”尚可表達這一內涵。第四句“差別很大”與“vary”也是意譯的點睛之筆。在對比中英文后,第五句中很顯然的是“總是考慮到”,省去了對應的英文翻譯,同時最后一句主要體現在“取得平衡”及“所以”兩個詞的意譯翻譯技巧,“取得”用的是“strike”卻未用“get”,“have”等詞,譯者希望通過“strike”表達出這種努力過程。“所以”本可直接用“so”,“therefore”等詞,譯者通過“That’s why”達到連接前文的目的。
例3:
Source language: ①中國結(the Chinese knot)最初是由手工藝人發明的,經過數百年不斷的改進,已經成為一種優雅多彩的藝術和工藝。②在古代,人們用它來記錄事件,但現在主要用于裝飾的目的。③“結”在中文里意味著愛情、婚姻和相聚。④中國結常常作為禮物交換或用作飾品祈求好運和避邪。⑤這種形式的手工藝(handicraft)代代相傳,現在已經在中國和世界各地越來越受歡迎。
Target language: The Chinese knot, originally invented by the craftsmen, has become an elegant and colorful art and craft over hundreds of years’ improvement. In ancient times, it was used to record events, but nowadays it is mainly functioning as decorations. “Knot” signifies love, marriage and reunion in Chinese. Often used as gift exchanges or decorations, the Chinese knot is believed to bring good luck as well as ward off evil spirits. The handicraft has been passed down from one generation to another and now is gaining popularity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例3以“中國結”為主題,探索中國傳統文化,貼合四級翻譯要求。在對比文本后,不難發現在五個中文句子中,直譯和意譯的使用頻率較高:如第一句中“中國結最初是由手工藝人發明”、“優雅多彩的藝術和工藝”;第三句中“意味著愛情、婚姻和相聚”和第四句中“好運和避邪”等基本都是直譯的表達。“用于裝飾的目的”、“祈求”和“越來越受歡迎”等表達是明顯的意譯,以“祈求”為例,直譯為“pray for”,但對于目的語讀者來說,其實就是源語言認為的“帶來”即“bring”。此外,第一句“不斷的改進”減譯為“improvement”,“不斷的”是一個加強語氣的詞。第二句譯文將主動句轉換為被動句適合目的語讀者的語言習慣,也是異化的表現。第四句“the Chinese knot is believed to”對應中文中并無“被認為”,為符合語義需要,增加了這個表達。
三、啟示
根據大學英語教程和四級考試中翻譯技巧的總結,可以看出不論是中翻英還是英翻中,不可避免地都會采用以下幾種基本的翻譯技巧:直譯、意譯、減譯和增譯。同時因其考查內容的要求涉及中國歷史、文化、經濟和社會發展等,故在翻譯技巧中必將涉及歸化和異化,只是大學英語四級考試的等級水平決定了此翻譯技巧要求不會太高。所以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翻譯能力的培養可以首先培養學生的實際翻譯技巧,既可以解決考試的壓力,又可以在逐步的練習中走出習慣性字對字翻譯的誤區,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翻譯能力的形成。
參考文獻:
[1]劉宓慶.翻譯教學:實務與理論[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3.
[2]嚴明.大學英語翻譯教學理論與實踐[M].長春: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09.
關鍵詞:大學英語四級;段落翻譯;評分標準;翻譯技巧
中圖分類號:H319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28-000-02
一、大英四級段落翻譯評分標準
從2013年12月開始,全國大學英語四級考試的翻譯題型有句子翻譯變為段落翻譯(漢譯英)。此部分是測試考生把漢語所承載的信息用英語表達出來的能力,所占分值比例為15%。四級段落翻譯長度為140-160個漢字。內容包括經濟、歷史、文化等各個方面,要求完成的時間為30分鐘。該題滿分設為15分,評分檔分為6個。在閱卷過程中,對考試段落翻譯譯文中的拼寫,單詞運用,語法等錯誤進行量化,扣分,最終給出考試的得分。其具體分數檔和評分標準如下:
第一檔:13-15分
15分:有2處不明.v的小錯(冠詞、單復數、時態、介詞、用詞不貼切等)
14分:有5處不明.v的小錯(冠詞、單復數、時態、介詞、用詞不貼切等)
13分:有7處不明.v的小錯(冠詞、單復數、時態、介詞、用詞不貼切等)
第二檔:10-12分
12分:有一個嚴重錯句
11分:有3處明顯語言錯句
10分:有4處明顯語言錯誤
第三檔:7-9分
9分:5個句子正確或基本正確
8分:4個句子正確或基本正確
7分:3個句子正確或基本正確
第四檔:4-6分
6分:內容基本表達,有兩個句子正確
5分:一個句子正確
4分:沒有一個正確句子,但有三個句子有小錯
第五檔:1-3分
3分:內容基本表達,但所有句子都有錯誤和嚴重錯誤。嚴重錯誤少
2分:較多嚴重錯誤
1分:很多嚴重錯誤
第六檔:0分
0分:未作答,或只有幾個孤立的詞,或譯文與原文毫不相關。根據關鍵詞“創作的翻譯”,不給分。
二、大學英語段落翻譯技巧
翻譯,概況說來,是指在準確、通順的基礎上,把一種語言的信息轉變成另一種語言信息的活動。翻譯是否存在一定的技巧呢?答案是肯定的。通過學習一定的翻譯技巧,是可以把譯文翻譯的更地道,更符合目標語的表達習慣。在大學英語課堂上,多總結,多學習相關的翻譯技巧,無疑可以幫助四級考生提高考試成績,同時也提高四級的過級率。很多師生一致認為詞匯對四級翻譯是最重要的因素,我們固然不可以否認詞匯在四級翻譯中的地位,但是句式卻更為重要。因為,一個比較好的句式可以瞬間提升閱卷教師對所閱試卷的印象,分數檔兒可能就被提高一個檔次。以下就介紹幾種四級段落翻譯的技巧:
1.無主句的翻譯
無主句是現代漢語語法中的術語,是一種非主謂句,是指根本沒有主語的句子。在漢語里,無主句非常多,而在英語中一個句子是不可能沒有主語的,注意以下句子的翻譯。
例如:歷代都有名匠、名品產生,形成了深厚的文化積淀。
We can see famous craftsmen and fine works in each dynasty , which has formed a deep cultural accumulation.
分析:上句中沒有主語,我們需要為其補上主語。從而出現了“we”。
2.非限定性定語從句
非限定性定語從句起補充說明作用,缺少也不會影響全句的理解,在非限定性定語從句的前面通常有逗號隔開,如果把非限定性定語從句放在句子中間,則其前后都需要用逗號隔開。
例如:中國剪紙有一千五百多年的歷史,在明朝和清朝時期(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特別流行。
Chinese paper cutting has a history of more than 1,500 years, which was particularly widespread during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
3.插入語
插入語一般對一句話作一些附加的說明。它是語法的重點,也是考試的考點。插入語通常與句中其它部分沒有語法上的聯系,將它刪掉之后,句子結構仍然完整,不缺任何的成分。插入語在句中有時是對一句話的一些總結、說明或者附加解釋;或是表達說話者的態度和看法;有時也起強調的作用;又或是為了引起對方的注意;還可以起轉移話題或說明事由的作用;甚至可以承上啟下,使句子的銜接得更加緊密。
例如:中國結(the Chinese knot)最初是由手工藝人發明的,經過數百年不斷的改進,已經成為一種優雅多彩的藝術和工藝。
The Chinese knot,originally invented by craftsman, has become an elegant and colorful art and craft after hundred years of improvement.
分析:本句中“最初是由手工藝人發明的”是對中國結進行補充說明,如果把它刪掉,主句依然完整,所以在譯文中把它作為插入語。
4.修飾后置
例如:做秘書是一份非常復雜的需要組織、協調和溝通能力的工作。
Being a secretary is a very complex job which needs the ability to organize, coordinate and communicate.
分析:本句中的”job”是由“非常復雜的需要組織、協調和溝通能力”進行修飾的,所以用which引導定語從句放在被修飾詞“job”的后面。所以在翻譯此類句子時,不要逐字逐詞翻譯,也不要進行單詞的羅列,一定注意句式分開層次。
當然,除了上面的技巧以外,意譯法,增詞法,刪減法,換序法等翻譯技巧都可以用于段落翻譯中。在翻譯時,還要注意連詞的使用,句子的銜接,語態的轉換,等等。只有把這些技巧都恰當地運用到自己的譯文中,一定可以達到段落翻譯的“信達雅”。
有了上述的翻譯方面的基本功外,段落翻譯時還要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盡量避免中式思維而造成的翻譯不地道或者不準確。解決辦法就是進行足夠多的正確語言輸入。平時要注重非英語專業學生語言基礎知識的培養,段落翻譯對學生的語言能力要求比較高,非英語專業學生一定要熟練掌握英語語言中的固定搭配,基木規則等,他們才有可能具備較高的翻譯能力。大學英語的任課教師應該在平時課堂的教學中加入對語言技巧的練習和講解,從而讓學生能夠游刃有余地英語英語這門語言。
其次,提高非英語專業學生對培養翻譯技巧的主觀認識。因為很多學生認為,只要擴大自己的詞匯量,就會自然提高翻譯能力。而實際上,翻譯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學科,在實踐中需要一定的技巧指導。漢語英語在其句法詞匯上的差異較大,不了解其差異,就很難翻譯出地道的內容。翻澤也是有步驟的,沒有專業教師的指導,學生很難理解到位。
再次,需要加強培養非英語專業學生的文化素養。因為近幾年的四級段落翻譯題的內容,很多是有關歷史和文化的。這就需要學生在平時的學習中,有意識地儲存與文化和歷史相關的詞匯與表達。教師也要注重滲透中西方文化的差異。
最后,如果學校在指導思想及政策角度上能夠重視翻譯教學,則在非英語專業學生的教學中,必然會提高學生的翻譯能力。如,多讓學生了解相關的文化背景知識,多開設一些與翻譯有關的翻譯技巧,翻譯理論的培訓和降準,練習中增加段落翻譯,內容多涉及歷史、文化、和經濟的內容,多給學生創造翻譯實踐機會,在平時的測試中,也多增設翻譯的題型和分數。這些對學生的段落翻譯都將是有幫助的。
三、結語
綜上所述,高校英語教師調整自己的教學手段和策略,加強對學生翻譯技巧方面的講解,訓練和實踐,不斷提高學生的文化底蘊,進行大量地道英語語言的輸入,那么,學生提高段落翻譯水平,乃至提高大學非英語專業學生的整體英語水平的日子則指日可待!
參考文獻:
[l]王寅.認知語言學的翻譯觀[J].中國翻譯,2005(5).
[2]Ling Qian&Jiang Yan Self-regulation in College English Writing. 中國英語教學[J].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