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02 09:56:59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小學英語語法,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關鍵詞:小學英語;語法教學;原則;方法
語法主要是指英語構成成句過程中的規律,能夠幫助學生進行語言判斷。但是目前許多小學在開展英語語法教學的時候,并沒有掌握好規律,只是對語法規則進行講解,并沒有將語法知識和學生的英語實際應用能力結合起來,這樣就使學生對語法的學習產生不了興趣,還會影響學生對英語的印象。而且在語法教學中沒有注重語法應用的語境,使得學生語法表達不能取得較好的效果。
一、小學英語語法教學中應該堅持的原則
(一)交際性
小學英語語法的交際性主要是指語法教學并不是在孤立的句子中進行的,而是應該和交際語境結合起來的。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該創造較好的交際環境,利用幻燈片、實物、圖片、視頻、對話表演以及表情等,將語法教學融入到具體情境中,這樣就能讓學生掌握真實的語言材料,學生在貼近生活的語境中掌握語法規律。
(二)實踐性
語言能力的提升必然少不了實踐練習,外語的學習本身就是一個慣性的過程,學生在語言學習中不斷受到正確語法的刺激,語法習慣就自然養成了。小學英語的語法主要出現在一些單詞、句子以及文章中,教師需要讓學生多對這些內容進行練習,熟能生巧,最終形成自己的一套語言習慣。
(三)階段性
小學生要掌握語法就需要進行大量的練習,這樣才能對語法逐漸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因此,教師需要注重階段性的教學,讓學生對語法有循序漸進的認識,為初中階段的英語學習打下基礎。小學階段的語法學習就是積累感性認識的過程,應該把握好這一階段的學習特點。在小學教學中主要是對學生進行隱性語法的教學,讓學生通過故事、兒歌或者多媒體的形式間接獲取語法,學生對語法的掌握是潛移默化的。但是隨著學生年紀的增大,就需要對學生滲透顯性語法,讓學生了解語法規律,將顯性語法教學和隱性語法教學結合起來,這樣就有利于梳理學生的語法思路,使學生對英語語法的學習一直充滿興趣。
二、小學英語語法的教學方式
(一)利用直觀實物開展語法教學
小學生對事物的感知是直接的、感性的,因此,在進行語法教學的時候,需要避免枯燥性和單一性,這樣就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取得課堂教學的樂趣,從而,使課堂教學事半功倍。教師要選擇一些學生感興趣的實物,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降低學習的難度。比如,教師可以從網上下載一些體育明星圖片,像李娜、姚明等,通過姚明正在打籃球的畫面讓學生了解現在進行時的基本用法。讓學生看猴子摘玉米的動畫讓學生掌握過去時態的具體用法。再如,在學習“therebe”這個句式的時候,教師就可以讓學生看著教室里面或者校園里面物體進行練習。比如,“墻上有一幅畫”“校園里面有許多樹”“樹上有三只鳥”進行練習,這樣學生對于事物的感知就是具體的,也能積極參與到語法的練習過程中。
(二)開展趣味語法教學
教師在進行語法教學的時候,應該先讓學生閱讀一定的語言材料,讓學生對語法學習有感性的認識,然后教師根據學生的理解進行語法現象的解決,讓學生從語法教材中將一些有語法內容的句子畫出來,然后教師對學生的尋找結果進行總結概括,對學生的語法學習起到點撥的作用。教師在進行概括總結的時候,需要使用一些趣味性的方式,這樣便于學生記憶和理解。比如,在學習“be動詞的用法”的時候,為了讓學生對“am、is、are”這幾個be動詞進行區分,就可以編出“我用am,你用are,is用在他、她、它,凡是復數都用are”這個順口溜進行記憶,簡單易懂,學生也能很快掌握。一些教師在教學中還會利用教學情境開展語法教學,比如,在進行現在進行時的學習的時候,許多學生對于“be+行為動詞ing”這個形式不理解,在寫句子時也容易忘記,此時教師就可以給學生講下面一個故事:“be是一種母老虎,而行為動詞是一只公老虎,兩只老虎在一起的時候生了一只小老虎就是ing”,聽了這樣一個小故事,學生對現在進行時的構詞方式了如指掌,如果忘記,也能對這些小故事進行回憶從而了解現在進行時的使用,也就不會將“be”動詞或者“ing”遺漏。
(三)開展任務型語法教學
任務型語法教學主要是指教師給學生安排一系列的任務,將語法和任務結合起來,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就會對具體的語法進行了解,學生也很愿意參與到這樣的任務完成中,能夠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綜上所述,在進行小學英語語法教學的時候,應該圍繞提升交際能力,選擇正確的教學方式,但并不需要拘泥于一種教學方式,需要根據學生的具體學習狀況,要記住對小學生培養的并不是分析語言的能力,也不是掌握語法術語的能力,而是要注重提升學生語法應用能力,讓學生在英語交際過程中能夠自然而然地應用。
參考文獻:
[1]王電建,賴紅玲,岳可觀.小學英語語法教學的原則及方法[J].甘肅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4).
【關鍵詞】小學英語 語法 新授策略
在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語法知識與其它知識相比較為枯燥、抽象,學習起來難度較大,與小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活潑好玩的心理特點和年齡特征相悖,這就教師找到兩者的有機結合點,開展語法教學。在學習英語知識時,語法是英語語言表達形式和寫作方式的內部規則,是掌握和運用英語知識的基礎,提升語法教學質量十分關鍵。
一、小學英語語法教學中需遵循的原則
第一,隱性原則,在小學英語教學中運用隱性原則,指的是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避免直接講解英語語法規則,主要通過情境模式讓小學生體驗英語知識,通過對英語語言的直接交際、運用總結和歸納語法規則,比較適合小學生對英語語法知識的學習與掌握。第二,意義先行原則,小學生在學習英語知識時,注意力往往集中于句子的意義,很少觀察句子的結構形式與表達方式,而且在特殊的語境中有利于知識的學習與掌握。所以,在小學英語語法教學中,教師應該為學生營造一定的語境,讓他們理解句子的含義之后在學習語法知識。第三,適量原則,指的是小學英語教師在講解語法知識時要適量,不要講解過多的內容,解釋清楚即可,如果講解過多,不僅費時費力,而且容易導致弄巧成拙,導致小學生一時間難以接受和消化,反而不利于英語語法知識的學習和理解。
二、小學英語語法教學的具體新授策略
1.英語語法與漢語語法相結合。漢語作為我們的母語,小學生也具有一定的漢語語法基礎,而在英語語法中,一些特殊的句式與漢語表達順序完全一樣。所以,在小學英語語法教學中,針對英語詞序教學,教師可以借助學生較為熟悉的漢語表達方式進行講解,以此降低學習難度,有利于小學生理解和接受英語語法知識。例如,英語“I want to eat some beef”,與漢語“我想吃一些牛肉”的詞序方式相同;英語“What are you doing”,與漢語“你正在做什么”的語序正好顛倒。由此可見,英語中的陳述句與漢語句序類同,而疑問句則的疑問詞在最前面,動詞be或助動詞do需要在主語之前。通過英語與漢語兩種語言對比,不僅可以激發小學生學習英語語法知識的興趣,還能夠輕松掌握單詞順序,從而提升學習效果。
2.利用直觀教具開展語法教學。在小學教育階段,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在英語知識學習過程中,對于較為抽象的語法知識往往難以理解。此時,小學英語教師可以利用直觀教具或實物開展語法教學,這些素材具有直觀形象、生動活潑的特點,不僅符合小學生的學習需求,還可以有效消除英語語法教學的單一性與枯燥性。對于小學生來說,教師運用直觀教具教學法,能夠有效激發其學習英語語法知識的興趣,提升學習注意力,還能夠提升課堂教學效果,達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同時,這也是小學生比較喜歡的教學方式之一。例如,在進行《I can play basketball》教學時,主要講解“can”這一情態動詞的用法,后面需要跟動詞原形,教師可以充分利用互聯網資源,搜集一些姚明打籃球的圖片,讓小學生觀看到“can”的具體用法,不僅可以體會到語法知識的學習樂趣,而且記憶更加深刻,掌握的更加牢固。
3.使英語語法教學具有趣味性。由于英語語法知識較為枯燥,缺乏趣味性,為提升教學效率,小學英語教師可以歸納和總結語法知識,從而語境入手,并不直接講解語法規則和語法概念,促使小學英語語法教學具有一定的趣味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動力。教師在講解語法知識之前,可以先給小學生準備一些含有語法知識的英語材料,讓他們在學習這些英語材料的同時,感悟這些語法現象,并引導學生從中總結和歸納英語語法規則。同時,教師在英語語法教學的關鍵處進行有效點撥,引導小學生觀察、概括和歸納英語語言特點,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例如,教師可以把一些英語語法知識融入到故事中,通過給小學生講述故事進行語法教學,以故事增添語法教學的趣味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他們在聽故事的過程中,學習語法知識,并且歸納總結出語法知識,從而提升學習效率。
三、總結
綜上所述,針對小學英語語法教學,教師應該充分認識到語法教學的重要性,降低語法知識的理解難度,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他們能夠積極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從而逐步提升小學生的英語水平與英語素養。
參考文獻:
[1]霍鳳云.小學英語語法教學的思考[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 2015,07:233.
關鍵詞:小學英語;語法教學;原則;實效性
中圖分類號:G623.3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2)03-0154-01
語法是用詞造句規則的綜合,教學語法的目的是學生掌握基本語法,更好的進行聽、說、讀、寫等語言應用能力。英語語法在我們學習英語、應用英語的過程中同樣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就好像是登山用的拐杖在攀爬陡峭的山峰時給了我們重要的支撐。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學語法是很有必要的。英語語法是英語語言的組織規律,它賦予英語語言以結構系統,指導英語語言正確、貼切地表達思想和傳遞信息。它有嚴密、科學的體系,是結合英語語言系統和英語語義系統的樞紐,是組詞成句的粘合劑,起著紐帶作用。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我們要以科學的態度,以符合認知規律的精神學好,用好英語語法知識。作為小學英語教師,如何才能既保持孩子學習英語的熱情,又能讓"枯燥的"語法知識真正成為幫助孩子學習英語的好幫手呢?這是值得我們認真思考和探索的。根據小學生的認知能力和理解能力相對較弱的特點,如果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能更好地提高小學英語語法教學的實效性。
1.在點滴滲透中分散語法難點
以PEP小學英語五年級上冊Unit 1 My new teacher Part A Let's talk部分為例,我在備課時,是設計了從單詞——詞匯——語篇,層層過渡,通過Amy 和ChenJie的角色扮演,讓學生們習得所學句型,即語法知識,并嘗試著互相詢問任課老師的情況等環節進行操練。可是在具體教學實踐中卻不甚理想。而我在國家基礎教育資源網卻找到了解開難題的金鑰匙:
1.1它通過形象生動的情景動畫,再現對話,使得對話的導入生動而具體。
1.2它又挖空重點單詞,讓學生進行操練,進一步鞏固舊時。
1.3學生們將針對性地完成聽力練習。
1.4它引導學生根據所給對話的問句(答句)給出相應的答句(問句)。
這樣不僅有效地幫助學生快速地掌握所學句型,更能進一步鞏固她們的舊時和新知。而縱觀其優質資源里,不乏這些可觀性強、回饋率高、重點突出的教學素材,這些就需要我們教師練就慧眼,精挑細選。我們并不缺少可利用的資源,而是缺少那么一種像擠牙膏般擠出時間并迫切想發現它們的精神。
在平時的英語教學中,如遇到語法現象,就要及時說明一下,如名詞、冠詞、動詞、代詞和介詞等語法內容,要經常提醒、介紹;對于比較深奧的,一時還說不清的有關知識,如不定代詞、序數詞等??删褪抡撌露蛔鬟^多要求,五年級中出現的there be句型結構的就近原則,can加動詞原形的用法以及like加動詞-ing形式,這種平時點滴的滲透既分散了難點,又利于學生的消化。
2.在情境中運用語法
英語課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這一特點決定了英語課要改知識傳授型為能力訓練型。教師減少講解內容,要給學生更多的時間參與語言實踐活動,讓學生有機會運用所學的語言進行接近真實情景的交際。語言的學習只有在一定的情境中才能真正地理解和運用,所以教師可利用真實的情境或設計模擬的情境進行語法教學,使語法教學更趨于形象化、直觀化和真實性。例如:在學習形容詞的比較級時,教師站在講桌旁邊比劃著高、矮邊對同學們說:"I'm tall. The desk is short. I'm taller than the desk."再 讓班內一高、一矮兩位同學站到前面,此時學生就會仿照老師的話說:"… is tall, … is short, … is taller than …"。在這樣真實的情境中,語法知識由抽象變得形象,激發了學生學習語法的積極性,學生學得快、記得牢。
3.在觀察中比較語法
【關鍵詞】小學英語 鏈式情景 語法復習 童話故事
“鏈式情景”,顧名思義,就是指連續性情景,后一個情景是基于前一個情景而來,情景與情景之間是具有邏輯性和推理性的。這樣,本來零散的情景形成一條明晰的情景鏈,有利于學生建構知識,形成良好的知識體系。
劉兆義(2010)認為:對待小學英語語法教學應該有一個辯證統一的態度。既要肯定小學英語語法教學對兒童學習英語的輔助功能,又要杜絕教師單純講授語法知識,讓學生死記硬背語法規則的現象;既要遵循英語語法“隱性教學原則”,又要進行適當的歸納和總結,適時進行“顯性教學”。
童話故事是學生喜聞樂見的語言載體,在學生的語言發展中具有重要地位。據此,筆者嘗試了一節以童話故事為“鏈式情景”載體的、“一般過去時”復習課的實踐和探究,現結合磨課的過程展開說明。
首先,找到“運用語法知識所需的語言載體”與“童話故事情節的語言素材”兩者的結合點,確定課堂教學兩條線――情景線和語法線。情景線以童話故事A New Story of Three Little Pigs為主題展開,與隱性的語法教學目標――“一般過去時”的語法線相互呼應,一明一暗,相輔相成。
其次,把語法復習融入到童話情景中,力求達到水融、渾然天成的教學效果,把闖關任務設計(Task)為六個:(1)Magic eyes魔力眼;(2)Fill in the form快來填一填吧;(3)Play a guessing game猜謎游戲;(4)Brain storm大腦風暴;(5)Sing a song for me為我唱支歌;(6)Story time故事時間。
再次,為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增加課堂教學的陌生化元素,我對學生耳熟能詳的The Three Little Pigs的故事進行了改編。
一、力求教學任務預設與語法復習目標相契合
1.角色塑造符合主題設計。
如果學生對童話故事的情節非常熟悉,那么他們在課堂上只是為了學習而學習,不能激發起主動學習的興趣。因此,筆者對傳統的劇本內容進行了改編――大灰狼抓走了三只小豬的媽媽。以“三只小豬營救媽媽”為主題線索,根據課堂教學中語法復習目標和所設計的任務主題,把Pig 1,Pig 2,Pig 3起名為:Happy Baby,Strong Baby,Clever Baby.
2.鏈式任務凸顯教學情景。
“鏈式情景”使整節課的各個情景之間相互關聯,使教學內容和過程都具有趣味性和邏輯性,有利于調動學生的興趣。
“鏈式情景”鏈接相關的語法復習任務,將這些任務緊緊圍繞“三只小豬智斗大灰狼營救豬媽媽”這一主線,顛覆了傳統的小豬只會逃跑的形象;學生幫助小豬們用智慧打敗大灰狼,救出媽媽。鏈式任務使學生能真正地融入故事情節。
二、力求“鏈式情景”的呈現與語法知識講授相融合
第二次試教,我把重新設計的六個闖關任務和重新改編的故事情節結合起來,使得本節課的明線和暗線有機融合。
1.背景介紹鋪墊故事情節。
播放The Three Little Pigs視頻,介紹背景:Long long years ago,there was an old mother with three little pigs. They were very kind to their friends... They lived on a beautiful farm. 接著詢問What was on the farm?...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描繪小豬一家在農場的幸福生活,用played,watched,milked,listened,collected,tasted等詞描繪。
2.故事情節彰顯鏈式情景。
鏈式情景1:忽然,正在和媽媽玩耍的小豬們聽到狼叫的聲音。Was there a big wolf?小豬們通過仔細觀察發現有一只饑餓的大灰狼向他們走來。豬媽媽為了給小豬們爭取逃跑的時間,獨自面對大灰狼,最后被大灰狼捉住,拖回狼窩。大灰狼一路設下很多關卡,小豬們必須闖關成功才能得到救媽媽所需要的六顆寶石。Happy Baby一“豬”當先,順利過關,拿到第一顆寶石。(鏈接:復習含有be動詞的一般過去時。am,is,are的過去式was/were以及There be結構的一般過去時肯定、否定、疑問句式及其回答的形式、意義和運用。)
鏈式情景2:小豬們來到第二關。這一關是檢測他們是否有足夠的能力去救媽媽。大灰狼留下一句話:What did I do yesterday?用詞組描述。面對大灰狼問題,Strong Baby不甘示弱,順利說出答案,獲得第二顆寶石。(鏈接:復習行為動詞一般過去式的幾種變化規則。)
鏈式情景3:狡猾的大灰狼想看看小豬們有沒有足夠的智慧,出了幾道猜謎題,并且要小豬們一個個猜,猜錯了就只能停留在原地,小豬們在助手們(學生)的幫助下,順利過關,得到第三顆寶石。(鏈接:含有行為動詞的一般過去時肯定句、疑問句及回答。在完成此項任務時,教師注意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的精神。)
鏈式情景4:大灰狼的寶貝兒子英語學得不好,大灰狼急得團團轉,只好交給三只小豬來完成。三只小豬在助手們(學生)的幫助下,解決了大灰狼出的難題,順利拿到第四顆寶石。(鏈接:學生通過完成填空、選擇等多種形式的練習,復習、鞏固行為動詞“一般過去時”的否定形式。)
鏈式情景5:大灰狼故意讓救媽媽心切的小豬們唱歌給他聽,否則就不能得到救豬媽媽所需要的寶石。小豬們唱英文歌曲Old Macdonald had a farm,拿到第五顆寶石(鏈接:這是一首含有“一般過去時”的兒童歌曲。利用歌曲中的單詞had引出一些簡單的不規則變化的動詞過去式,如have/has―had,eat―ate,see―saw等。)
鏈式情景6:大灰狼終于被小豬們的誠心所感動,但是他還想最后為難一下他們。他讓小豬們把事情的經過記下來交給他,以便提醒自己做個善良的人。(鏈接:通過完成語篇缺失的內容,進一步鞏固“一般過去時”的用法,并突出“一般過去時”中表示過去的時間狀語,如:yesterday,last week,a few days ago,just now,a moment ago等的使用。)
三、力求教學細節的設計與語法教學理念相符
程曉堂教授在關于“英語新課標(2011年版)的實施建議”的講座中認為:“首先要肯定語法教學的意義,中國的學生學習英語肯定需要學習語法,但是我們應該化抽象為具體,在具體的情景中讓學生感知、理解語法知識?!?/p>
磨課時發現在細節方面還有一些不合理之處。如在情景1、情景2中出現了Happy Baby,Strong Baby,但是在后面的任務中,幾乎沒有出現與姓名有關的句子,讓命名成為了一種形式。后來通過調整,在情景3后的任務中,增加了三只小豬的命名特點,對學生進行了情感教育,鼓勵他們成為happy,strong,clever的好孩子。
“鏈式情景”重構策略在一定程度上為一線教師提供了具有實際操作意義的幫助。該實例較為客觀地反映了當前語法教學的現狀,也體現了“鏈式情景”在小學英語語法復習課中的重要價值。
在小學階段,學生好動愛玩的天性和有限的認知發展水平,要求教師運用各種生動活潑的方法優化語法教學,提供和創設機會讓孩子在有意義、生動有趣的情景中練習和運用所學的新知識。筆者就如何優化英語語法教學談幾點體會。
一、語法教學方法要多樣
小學英語的教學內容主要是以單詞、句型、對話或短小的課文形式出現,而且每一種感性材料和特定情景都為某一種語言或語法的學習奠定基礎。這就需要教師運用多種教學方法,靈活設計課堂教學活動,通過豐富的情景創設來活化語法,讓語法教學生動起來,并且巧妙地融入語言活動中去,從而幫助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將孤立和零碎的語言知識轉化為靈活運用語言的能力。語法學的多樣性原則就是主要體現在為一種語法教學設計多種不同的活動形式,或為多種不同的語法教學設計多種不同的與其相適合的活動方法。比如,用對比、圖表、歌謠、游戲、順口溜等方法把枯燥的語法規則變成形象生動有趣的活動,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活動中不知不覺地掌握語法知識。
二、巧用童謠歌曲,優化語法教學
童謠歌曲朗朗上口,是深受孩子們喜歡的一種文體形式。因此,教師可以自編歌謠,把教學的重、難點置于其中,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學be動詞的用法時,我們發現學生經常把am/is/are混用。我向學生出示一首順口溜:“我用am,你用are,is連著他、她、它,單數名詞用is,復數名詞全用are?!彪m然它很短,但精辟地說明了be動詞的用法,更便于記憶和朗讀,學生也樂意讀。隨著學習內容的深入,我又給他們補上一些句子轉變的記憶口訣,“變疑問,往前提,句末問號莫丟棄。變否定,更容易,be后not莫忘記。疑問否定任你變,句首大寫莫遲疑?!蔽疫€對語法教學加以點撥、歸納和概括,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熟讀、背誦,結果發現學生非常感興趣。此外,再配以少量練習,很快地學生就能熟練掌握應用了。
三、運用直觀形象素材,優化語法教學
小學生都具有以形象性為主的思維特點,而語法知識又相對比較抽象和枯燥,這就要求教師運用直觀形象素材優化語法教學。
實物、圖片和動畫等具有直觀形象生動的特點,能有效地避免語法教學的枯燥性和單一性,對學習主要以感性認識為主的小學生來說,不僅可以很好地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激發其學習興趣,還能夠提高教學方法與課堂教學的效果,還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也是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方法之一。例如,“現在進行時”這一時態的教學,先通過CAI展示句子的基本形式及用法,然后再利用CAI來玩游戲、猜動作、說句子。在教學與練習的過程中,教師不需作過多解釋,學生也能理解和掌握現在進行時態的用法。此外,還可接著再呈現學生在家和在學校打掃衛生等活動的畫面,讓學生進行綜合的文字描述和口頭表達以鞏固“現在進行時”的基本用法,通過動畫教學,語法學習變得更有趣,學生能主動參與,學得快、記得牢、用得活。
四、運用歸納對比法,優化語法教學
在語法教學方面,教育專家提倡小學要以隱性教學(Implicit grammar teaching)為主,顯性教學(Explicit grammar teaching )為輔。
教師可先向學生逐步滲透具體的語言現象,然后讓學生觀察分析并找出規律,歸納對比和總結出語法規則,這樣就能使語法知識更容易被學生接受、理解和掌握。又如,牛津英語6A涉及了過去式的用法,學生從對話中的句子中總結出規則動詞過去式的語法規則。我利用圖片設計了不同的情景,如:工作、打球、看電視,學生需要說到這樣的句子:
My grandfather worked in an office yesterday.
I played Ping-pong last weekend.
David watched cartoons yesterday.
由于有了對話的鋪墊,學生在情景操練中很自然地用到了動詞加ed的形式。然而,不同的動詞加ed后讀音是不一樣的,比如清輔音后加ed讀/t/,濁輔音加后ed加讀/d/。學生在運用過程中屢屢出錯,這時,就需要教師做一個系統的講解,分清清濁輔音的發音規律,學生也能更深刻地認知規律。
五、在真實情境交際中優化語法教學
語言學習,離不開實踐和反復練習。只有把所學語法知識運用到實際語言交際中去,語法才能體現它的價值,語法學習才有意義。新課標強調對學生運用英語能力的培養。語法能力是交際能力的組成部分,不應在孤立的單詞或句子中進行教學,應該在交際活動中將零碎的語法點和真實有效的語境相結合,從視、聽、說入手,在聽說實踐中使學生感知、理解和運用語言。通過設計、創造交際性語言環境,運用課件、實物、圖片、表演、動作表情等,以教學內容為中心,組織真實、半真實的交際活動把語法點和交際性語境結合起來,讓學生在貼近生活實踐的語言材料感知、理解和學習語言,在語言交際實踐中熟悉語言結構,發展言語技能,培養初步的交際能力。例如,牛津英語6A第五單元學習“過去時態”,可創設情境為:讓同學們說說上個星期做了什么有意義的事?這樣,學生不僅能掌握時態的用法,還能教會他們在什么情況下使用“過去時態”,這正是學習語法的真正目的。
六、情境中悟,活動中用
新課標倡導體驗式教學方式,就是讓學生在真實或類似真實的情境中進行語言的體驗。在教學中,教師應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真實而有效的情境或模擬情境讓孩子們理解語法的語意和語用。
如:在牛津英語5A學習了sing,dance,walk,jump,sleep,play the violin 等動詞的基礎上教學“進行時態”時,除上述運用歌曲形式優化語法教學外,我還設計了以下一些活動:首先采用TPR的形式回顧所學的動詞,同時讓學生用……形成對比,體會現在進行時的動詞的變化,同時動詞的歸類復習做鋪墊,從一開始就把學生帶入動詞的世界。接著,通過出示話筒和扇子,讓學生理解I can sing a song /dance,進而一邊唱歌,一邊跳舞讓學生感知現在進行時句型I am singing and dancing ,利用話筒和扇子的傳遞,引導學生邊說邊做動作,在活動中進行練習,進而讓學生歸納和總結,接著通過一個聽音填空的練習鞏固現在進行時的語言形式和勞動、野餐等主題活動進行拓展,這些活動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有效可行。
關鍵詞: 小學英語 語法教學 問題 對策
語法是語言的基本規則,無規矩不成方圓。語音、詞匯和語法是英語學習的三大基石,尤其語法是語言的使用規則,離開語法,語言的正確性就會大打折扣,交際、交流就會產生障礙。因此,小學英語語法教學忽視不得。下面,針對小學英語教學中的實際問題,提出相應的對策,以期讓語法助英語學習走向高效。
一、英語教學中語法教學的重要性
有人對英語語法與英語學習進行了恰如其分的比喻:“語法猶如登山運動員的手中的拐杖?!边@生動形象地說明了語法對于英語學習的重要性。
小學英語重聽說訓練,兼顧讀寫,旨在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初步的交際能力。在交際中感悟,在交流中感知,在運用中構建知識體系,提高運用語言的能力等是英語教學遵循的教學規律。在這個過程中,如果過于重視語法的作用或者輕視語法教學,都將給小學英語教學造成一定的阻礙,最后欲速則不達。
語法是語言的使用規律和規則,是連接語音、詞匯的紐帶,沒有這個關鍵性的紐帶,語言的結構系統將沒有正確性可言,欲清楚表達、正確交流、傳遞信息將不可實現。因此,英語教學中應將語法作為英語知識的黏合劑,成為英語教學的樞紐,讓語法知識的學習和英語能力的提高相得益彰。
二、小學英語語法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教師“矯枉過正”。
教育部頒發了新課標,新課標明確強調改革的重點是改變傳統的灌輸語法知識、講授英語基礎知識為主的課堂教學,以培養語言實際運用能力為主,注重學生興趣的培養、積極性的激發,倡導體驗、實踐、合作、交流等學習方式,注重任務型教學,發展綜合能力。
然而,面對新課標,教師們關注的是“點”,忽略“面”。在教學中,不提語法,不講語法,注重聽說和讀寫,將語法這一板塊長期擱置起來,或對于語法的學習只是簡單一提,或者匆匆而過,甚至更多的老師有意避開語法,表面上,學生的聽說讀寫有了一定的提高,語言運用能力有了一定的發展,但學生對于語言現象、語言規律的學習少了一些歸納和總結,學生學英語全憑感覺,致使英語成績的提高受到阻礙,給英語學習造成困擾。例如,對于閱讀而言,表面上看學生的閱讀速度加快了,可是閱讀理解的程度、準確性大打折扣。
2.教學方法落后。
部分教師雖然也注重語法教學,但灌輸的教學態勢,應試教育的制約,導致語法教學低效、無效,學生學得枯燥乏味,甚至囫圇吞棗。無法對語法知識做到“深”、“透”,致使語法知識記了“一籮筐”,但運用起來力不從心。
三、小學英語教學策略
根據上文論述的小學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筆者認為,改變小學英語語法教學現狀,關鍵從教學方法、方式著手。
1.靈活學習,適時歸納。
小學英語語法呈現分散性特點,由簡而煩、由淺而深。因此,對于語法的學習,不能多多益善,也非面面俱到。應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分散學習,循序漸進,并采用靈活的方式,堅持語法的應用型特性而進行教學,避免演繹、歸納的枯燥教學法。
學生剛接觸一般過去時,以敘述親身經歷的事情讓學生從意義上、用法上初步感知一般過去時,如Yesterday,I went to the bookshop and bought many books.Yesterday,I did some cooking.于是,學生爭先恐后地說出:Yesterday, I went to the market and bought... Yesterday,I did...再設計一個游戲,當一個學生說出I did...時,我裝作沒聽到,而問另一個學生:What did he say?引導學生說出:He said he did...這樣的語法教學不再艱深,學生會感到興趣盎然,易于掌握和運用。
2.趣味教學,強化記憶效果。
小學中涉及的語法有名詞、數詞等6大實詞類,以及一般現在時、一般過去時、現在進行時和一般將來時等基本時態。對于這些知識的教學,結合兒童的認知特點,趣味教學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強化記憶效果。
游戲法、chant、情境法的運用等,都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借助網絡資源查閱和運用一些chant,或者自己編寫一些chant,讓兒童以他們喜愛的兒歌等形式學習和構建語法知識。如對于數詞的學習,借助于“One one ,run run.Two two ,go to the zoo.Three three swim in the sea...”這樣,把數詞和動詞聯系起來,在押韻、和諧的韻律中輕松記住了1-10的數詞。
此外,小學英語語法呈分散性特點,因此,教學中應注意分散教學,反復出現,逐漸加深的教學方法,否則,一頓“豐盛”的晚餐會使他們消化不良。
小學英語教學重視聽說訓練領先、讀寫跟上的教學原則,不能淡化語法教學,更不能將語法教學上成僵硬的“八股文”,應注重趣味教學、反復呈現、教學方式靈活多變等,以期營造活躍的語法課堂氛圍,讓英語語法成為小學英語學習的助推器,助力小學生英語學習走向更遠、邁向高效。
參考文獻:
在小學英語中,語法知識點的教學是一個重難點。部分學生理解不了或記不住知識要點,如各種時態的用法和變化、情態動詞的用法、名詞復數的變化等,這些知識點的學習對學生來說都是挑戰。下面,筆者就提高小學英語語法題得分率談談自己的三點做法。
一、講練結合
現象:
在聽課的過程中,筆者發現許多英語教師在課堂中重視講解語法知識的結構、變化規則,強調學生模仿造句等,卻不呈現任何練習題供學生操練和思考。如《牛津小學英語》6A Unit 5“On the farm”一課中,老師講解一般過去時的構成和過去式的變化后,要求學生照例句回答:“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 ”學生通過模仿能正確說出 “I watched a film/played football”“washed clothes...last weekend”等句子,卻不明白動詞過去式和表示過去的時間狀語之間的對應關系。等到了做作業時,學生依然會犯“I watch a film last weekend”“I often played football at the weekends”這樣的錯誤。這時,老師不得不又花時間補充講解動詞與時間狀語之間的對應關系。
對策:
教師應該避免語法知識的講解和練習分開,用講練結合的方式加深學生印象。在課堂中,當學生通過模仿能正確說出“I watched a film”“played football”“washed clothes...last weekend”等句子后,教師就應該呈現一些練習,供學生比較動詞與時間狀語之間的對應關系。如下:
1.My sister______(have) many beautiful stamps.
2.We _________________ (have) an English lesson now.
3.My father ________(cook) last night.
通過練習和反饋,學生對該部分知識點有了深刻印象,在接下來的作業和測試中就能大大提高正確率。
二、用兒歌或口訣的方式
現象:
在平時的語法知識教學中,某些知識點教師講了一遍又一遍,但是依然有學生會做錯。如BE動詞的用法,學生從剛學英語時就接觸了,但是到了六年級,學生還是會做錯有關BE動詞的題目。如下題:Where________(be) you from?I________(be )from Shanghai. 學生還會出現“Where is you from? I is from Shanghai ”這樣的錯誤。
對策:
造成上述問題的原因是學生未能深刻理解和記住該知識點的用法,雖然教師重復講解該知識點,但學生沒有認真聽講,或記憶不深刻。這時,教師可以將難理解難記憶的知識點編成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兒歌或口訣,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語法知識點。如筆者在教學BE動詞時自編的兒歌:Be媽媽有三個娃,am、 is、 are, 我用am, I am;你用are, you are;單數形式用is,he is, she is, it is;復數形式都用are ,we are ,you are, they are。枯燥無味的知識變得生動有趣,通過背誦歌謠并結合適當的練習,BE動詞的用法就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此類練習中就不可能再次出錯了。
三、找出關鍵詞,學會自我檢查
現象:
有些零碎的知識點并不適合編成兒歌,且兒歌多了也會失去新鮮感,學生也記不了太多的兒歌。如like后面可以接名詞,也可以接動名詞形式;would like to do和want to do,都表示“想要做某事”,后面的動詞用原形;情態動詞 can /should/ must/will...后面的動詞也用原形等。
對策:
這些零碎的知識點,數量太多且之間沒有邏輯性,知識點之間容易混淆,可將這些零碎的語法知識點分別總結成幾部分,每次讓學生背誦10條或是20條。如:like doing/would like to do /want to do /talk to sb about sth/be good at doing/do well in doing/as…as 中間用原形/情態動詞+動詞原形/how many+復數形式/助動詞+動詞原形等。
在學生能記住以上知識點后,引導學生圈畫出關鍵詞來檢驗所做試題是否正確。如下題:
(?。?Suyang likes______ a walk in the park with her friends on Sunday.
A. take
B. taking
C. took
在這道選擇題中,學生通過圈畫出關鍵詞likes,快速想到知識點like doing ,進而確定選擇B選項taking。
一、口訣法
面對天真可愛的小學生,一味地講解語法知識,學生聽起來不免枯燥乏味,且學生對于抽象知識的理解也欠佳。但借助語法口訣,卻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把固定的語法規則編成口訣或順口溜,讀起來朗朗上口,學生會在短時間內記住并保持長久不忘。如,在剛接觸be動詞的用法時,我上網搜了相關的記憶口訣:
我用am,你用are,is連著他,她,它;
單數名詞用is,復數名詞全用are;
變疑問,往前提,句末問號莫丟棄;
變否定,更容易,be后not莫忘記;
疑問否定任你變,句首大寫莫遲疑。
這個口訣在學生初步接觸be動詞時,在很大程度上幫助了學生正確使用be動詞,使學生少走了很多彎路。我們班的一些學生,在學習了某個語法知識后,會開動小腦筋自編一些歌謠,我也會把一些比較好的歌謠或口訣介紹給全班同學一起分享學習。
二、歸納法
在高年級教材中,由于出現的語法點比較散亂,我們可以引導學生觀察分析并找出規律,歸納、總結出語法規則,這樣學生就更容易接受、理解和掌握。如,教材中反復出現了介詞在各種時間前面的運用,而學生對不同的介詞怎樣放在不同時間前又難掌握,所以在課堂上我引導學生進行如下歸類:
年、季節、周、月、上午、下午、晚上前要用in;
星期、具體的某月某日、某日上下午前要用on;
鐘點、節日前用at。
邊歸納邊請學生舉出相應的例子,這一教學方法能較好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學生把學過的知識經過自己大腦的加工和總結,才會吸收得更好。
三、畫圖法
運用簡筆畫在英語教學中也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在教方位介詞詞組in front of和in the front of時,學生理解和記憶都有困難。針對這一情況,我用簡筆畫的形式把這兩個介詞短語放到一起比較。如圖:
只用語言解釋這兩個詞組的含義和用法,恐怕大多數學生都不能正確地理解,但通過形象卡通的簡筆畫及例句,學生對這兩個詞組就不會感到困惑了。這也是考驗我們教師基本功的時候,所以我們在課前的準備工作一定要做細致、全面。
四、對比法
有些相似的知識點,學生最容易混淆。如果把這些容易犯錯的知識點放在一起,引導學生對其進行觀察和對比,學生自然會找出規律。如,exciting和excited這兩個形容詞,我寫了兩個句子:
The running race is very exciting.
The PE teacher is very excited.
先讓學生觀察這兩句有什么不同,學生很快能說出是兩句的主語不一樣,教師再趁熱打鐵進行歸納:主語為人的時候用excited;主語為事或物時用exciting。為了能使學生更好地掌握,教師還可以進行補充,進行知識的拓展和遷移。如:
The storybook is very interesting.
I’m very interested.
經過一對比,一分析,問題一下就解決了。對于學生來說,這比教師只是單調地強調這兩個詞的用法來得印象深刻得多。
五、情境法
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對于所聽到的和所看到的一定情境之中使用的語言,通過反復操練主要句型,就會達到脫口而出的程度。而且語法結構放在情境中操練更有意義,更直觀、有趣、生動,不會讓學生感到枯燥乏味和機械。我在教現在進行時態時,帶了一個籃球走進教室,邊拍球邊說:“I can play basketball. Look,I’m playing basketball.”邊連續拍邊講:“I’m playing basketball.”這個句型。等學生也會跟著說“I’m playing basketball.”后,我把球傳給一男生,并示意讓他拍,我再趁機問他:“What are you doing ?”他們會很自然地說:“I’m playing basketball.”學生在情境中學得現在進行時的規則,即動作正在發生時,動詞的后面要加-ing。通過在課堂上創設情境教授相應時態,激發了學生表演和說的欲望,而且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語法學習本身不是語言學習的最終目的,學習語法是為了更好地學習和運用語言。小學階段語法并不多,教師只要明確一個中心――時態(現在進行時、一般現在時、一般過去時、一般將來時),兩個基本內容:名詞和形容詞、副詞,設計豐富多樣的教學活動,將枯燥乏味的語法講活,學生必然能記得牢,為英語學習的可持續發展把好第一關。
一、任務型活動法:增強語法學習的交際性
任務型教學法是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外語教學研究者經過大量研究和實踐提出的一個具有重要影響的語言教學模式。它要求教師依據課程的總體目標結合教學內容,創造性地設計貼近學生實際的一系列教學活動,吸引和組織他們積極參與到學習中。而學生則通過思考、調查、討論、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充分發揮學習的主動性,輕松愉悅地完成學習任務。任務型教學法更能將學習知識情景化、真實化,使學生在應用過程中練習掌握,同時將所學英語知識運用于實踐當中。
二、歸納總結法:增強語法學習的完整性
歸納的過程即是由特殊到一般的過程。采用歸納法進行語法教學,是指在學生使用某一特定的語法知識進行練習之前,先讓他們接觸一定數量的實例,并從中概括出該語法知識的有關規則。在學生明確這些規則之后,再大量練習與此類語法規則相關的習題。按歸納的方法進行學習,可避免單純抽象的講解,學生通過接觸具體生動的語言實例,能夠很容易地找出某些規律,容易懂,容易記。許多語法要點通過歸納法進行講授都能獲得較好的效果。在教學動詞-ing形式的構成規則時,我采用歸納法進行教學。
操作過程:
1.讓學生觀察下列單詞:
Look—lookinggo—goingrain—raining
clean—cleaningcome—comingride—riding
write—writingclose—closingsit—sitting
get—gettingput—puttingstop—stopping
2.引導學生找出動詞-ing的構成規則,并小結如下:
(1)大部分動詞直接在單詞后加ing;
(2)以不發音的e結尾的動詞,先去掉e再加ing;
(3)以重讀閉音節結尾的動詞,雙寫最后的輔音字母再加ing,這類動詞只占少數。
3.學生明確以上規則后,進行筆頭練習。如:選擇正確的動詞形式填空;用動詞的適當形式填空或閱讀短文填空等。
三、游戲法:增強語法學習的趣味性
游戲活動可以有效激發小學生的課堂參與意識,提高學生的興趣,使枯燥的語法教學生動有趣。在教學活動中,我常以這幾種方法進行語法教學。
1.在歌謠中學習語法
音樂給人以美的享受。在節奏鮮明,富于韻律感的歌謠中學習語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學習情態動詞can及其句型What can you do? I can…時,我利用了《新年好》的旋律編寫出下面的歌謠,讓學生兩兩對唱,幫助學生學習、理解、掌握。
I can sing. I can sing. What can you do?
I can dance. I can dance.Let’s dance together.
再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自己填詞,在吟唱這首歌謠的過程中,學生不但輕松地掌握了本課的重點句型、語法結構,還陶冶了情操。再如:牛津英語3A中,學生剛接觸be動詞,對于它的運用,學生老是搞不清,口頭、書面練了不少,但效果甚微。于是我編了一首英漢結合的順口溜:be動詞有三個am、is、are,我用am,你用are,is用在他、她、它。隨著內容的加深,我又給他們補了一句:單數用is,復數要用are,不可數名詞用is。在學生理解的基礎上讓他們熟讀、背誦,結果發現孩子們非常感興趣,只一會兒功夫,學生就能熟練記住了,連幾個學困生也不例外。再配以少量練習,又發現正確率出奇得高。對于小學生來講,一般現在時是小學階段最難的語法知識點了。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我同樣也采用了上述的隱性語法教學,使學生在具體的語言情景中感悟語法知識,懂得了一般現在時表示的是經常性、習慣性的動作。而對于動詞的用法我編了這樣一段順口溜:你拍I,我拍We,第一人稱是原形。你拍You,我拍They,動詞是啥就用啥。你拍She,我拍He,動詞后面長尾巴。復數名詞任你拍,動詞原形還原形。單數名詞你想拍,快快按上小尾巴。學生們在課堂上充滿激情,在將這些押韻句子唱讀的同時,早已將句型的重難點記在心中了。
730000 榆中縣柳溝店小學 甘肅蘭州
【摘 要】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革新,教育理念的變化。農村英語教學越發得重要,它也是衡量現代教育是否符合新時代標準的一個主要的參照物。它更是驗證中國教育是否走向國際化的一桿重要的旗幟。
【關鍵詞】小學英語;語法問題;解決辦法
為了均衡中國城市和農村的教育的同步發展,國家近幾年,大力度地擴充農村教育資源,包括現代遠程教育設備,現代化的教學技術和模式。并且補充了專業的師資力量,所以說,為了讓農村英語教學穩健發展,我們作為基層的教育工作者應該承擔很重的責任。在英Z教學中應該努力思考各種辦法讓農村英語教學不再困難。通過我五年扎根農村英語教學的經驗來說,我發覺語法問題才是真正困惑學生的最大問題。經過不斷地摸索,我總結了自己在教學中關于語法難題的解決辦法。
一、反復提醒讓學生熟悉詞性
在小學階段,英語教科書中出現頻繁的幾種詞無非就是名詞,代詞,動詞,形容詞,疑問詞。我沒有再說其他復雜的詞,只是將這些非常重要的詞進行歸類和總結。我從英語的起步年級就會經常提到詞性。就是這樣反復地提示,學生自然而然就會慢慢形成習慣和我一同探討詞性。三年級英語中開始接觸最多的是名詞,如食物,文具,身體部位,玩具,人物……在學這些詞的時候我就會說到,名詞是指待人、物、事、時、地、情感、概念等實體或抽象事物的詞。學到新單詞時候我就會讓學生說說哪個是名詞?再拓展幾個,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形成這種習慣和我一起探究單詞的詞性。當遇到he,she,I,you,it他們先是歸為名詞,我隨后解釋說他們是代詞就是可以替代名詞。我舉例來證明代詞的好處,“那個身穿黃色連衣裙,頭戴紅帽子的年輕女孩是誰?”讓學生回答“她是李紅”于是解釋說這個“她”代指的就是這個女孩,所以說在回答問句時涉及到代詞的好處就是簡捷。這樣加深他們的印象后,四年級到六年級的一般疑問句和特殊疑問句的回答時就會掌握較快。
講解動詞時,先簡單分類動詞(行為動詞,Be動詞,情態動詞,助動詞)當然這只是對于小學生就這樣籠統地將主要用的動詞給分出來。在說到句子時候我會時常指示學生去將指定的動詞分類。平時也會注重告訴學生不同的詞在句子中充當不同的成分。當然在不同年級的教材中四會單詞的詞性來決定我側重講解的范圍。通過這種反復提醒和訓練,時間長了,學生對我所說的語法專業術語也就有了認知。養成這種習慣我認為對英語學習是很有好處的。
二、重復操練讓學生掌握句型
首先簡單且精煉地將小學英語句型分為兩大類型,一種是疑問句另一種是陳述句。在這其中疑問句就稍微偏難,因為它不像陳述句一樣有正常的語序。所以在面對考試連詞成句或者是在翻譯疑問句時都會有諸多問題的發生。所以我是通過這樣的方式訓練學生的,首先是練習陳述句抓重要句型(就是謂語有不同性質動詞構成的句子),學生根據正常語序翻譯也會知道“主語+謂語+其他”然后我要讓學生把這些句子變成一般疑問句時候,我解釋到主語后面的動詞只有be動詞和情態動詞(can,will….)可以直接提前。當沒有這兩種詞時就要來借助助動詞來幫忙。到底是借do,does,did就要有謂語動詞的形式來決定。通過這樣課堂上我喜歡出這些題目來操練學生。我覺得反復的操練讓學生對重要句型掌握了,他們在考試中對句型的題目得心應手后。他們的英語分數上去了,這樣務必會增強他們對英語的學習興趣。對于疑問句我比較喜歡讓學生操練“對劃線部分提問”這樣的題型。它有利于加強學生對諸多特殊疑問詞的區分,以及對問句的正常翻譯。反正在我的教學課堂上我是經常這樣反復的操練句型,結果是我的學生在翻譯這種非正常語序的句子時。他們不會傻乎乎按中文來說,他們有了一定的英語悟性。其實對句型掌握后,對聽力及閱讀都有幫助。他們會看清楚問題到底問什么,而不會盲目地亂寫。這種反復的操練法也并不是很枯燥,反而學生因為自己做正確了而更加有信心去接受更多的題型考驗。
三、用直白的語言讓學生理解時態
既然教學課本中出現了時態問題,想必關于時態的語法就十分的重要。經過教學發現用專業術語來講解目前階段接觸的四個時態時,我才發現那樣會讓學生很懵??吹剿麄兒康谋憩F,我努力發現用最直白的語言去解釋這些時態更容易讓學生接受。比如我會說,其實時態第一:體現在動詞上,也就是在動詞上做手腳,第二:時態要體現在“時”上,即句子中出現的時間狀語不同。一般過去時,指動作做完了再動詞后加”ed”標志性的概念詞有last…,yesterday,…ago等。一般將來時就是在動詞前加一個詞組be going to,標志性的詞有tomorrow,next…,一般現在時就是動詞是原形或加s,現在進行時態則是在動詞后ing動詞前加be動詞。然后動詞的形式改變再單獨作為一個強制知識點來完成。我想在小學階段能將這四種時態掌握好的話對今后的英語學習一定會起到很好的作用。畢竟英語教學是一個持久的連貫性的教學。作為教育者能將英語的啟蒙教學把握住了,我想經過幾年的努力就一定卓見成效,我們農村的英語教育也會迎頭趕上,未來的學生基本走向國際化已不成問題。
語法教學,是以教學語法為基礎,培養學生活動語言內部結構教學活動,是學生進行聽、說、讀、寫等語言實踐活動的基礎。2011年,教育部頒發了《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在課標的附錄2中明確了語法教學內容。因此,語教學法備受關注。筆者擬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以“英語”和“語法”為關鍵詞在中國知網上進行檢索,對中國近14年(2001-2014)小學英語教學研究的成果進行簡要梳理。
一、成果歸類
從文獻時間跨度上看:近14年在知網上檢索統計的結果顯示:小學英語語法教學研究總體呈上升趨勢。其中從2001年到2007年,知網上的文獻數量很少,只有13篇,占總數的9%。但從2008年起,知網上的文獻數量不斷增多,有137篇文章,占總數的91%。到2011年進入第一個高峰期。
從研究對象上看:在中國知網上檢索到的關于小學英語語法教學研究且有明確區域對象的文獻中,關于城市研究的有22篇,而關于農村的研究僅有5篇。沒有以朝鮮族小學生為對象的文獻。從年級分布上看,在有明確年級對象的文獻中,研究高年級即5、6年級的文獻多于3、4年級。
從研究方法上看:在中國知網上檢索到的與小學英語語法教學相關的150篇文獻中,其中理論思辨的文獻有18篇,進行實證研究的文獻有24篇,教師進行經驗總結的有108篇。經驗總結的論文多于理論思辨和實證研究的論文。
從研究內容上看:在研究內容上,筆者將從中國知網上檢索到的文獻以2個角度進行劃分,即研究小學英語語法教學價值性的文獻(14篇)、研究小學英語語法教學現狀的文獻(136篇)。其中,筆者也對研究小學英語語法現狀的文獻進行歸類,即關于小學英語語法教學問題的文獻研究(16篇)、關于小學英語語法教學影響因素的文獻研究(3篇)以及關于小學英語語法教學策略的文獻研究(135篇)。
二、成果分析
研究成果日益增多:中國知網上檢索統計的結果顯示:自2001年《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以來,小學英語語法教學研究總體上呈上升趨勢。但是從2001年到2007年,知網上的文獻數量很少,這從客觀上反映出人們對于小學語法教學關注度不夠,而且小學英語語法教學處于一種不敢教,不知怎么教的狀態。但從2008年起,知網上的文獻數量不斷增多。到2011年進入第一個高峰期,這反映出了自2007年國家提出對課改進行修訂以來,人們對小學英語語法教學越來越重視,語法教學要回歸,人們需要語法教學。
研究對象單一:在知網上檢索到的文獻中,關于城市小學英語語法教學的研究多于農村的,沒有以朝鮮族小學生為對象的文獻,研究高年級的文獻多低年級的,且研究小學階段英語時態的文獻較多。從中我們可以總結出我國的師資力量分布不均,城市的師資力量大于農村的,人們對于朝鮮族小學生的教育關注度還不夠,許多方面仍需要補充。
研究方法科學性欠缺:在中國知網上檢索到文獻中,實證研究和思辨研究少,這是由于大部分文獻都來自中小學教師,而他們所提到英語語法教學多是自己的經驗總結,使得小學英語語法教學研究的基礎薄弱,科學性不強。
三、研究結論
關鍵詞:小學英語;Be動詞;時態;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2)28-0089-02
新課程標準規定,在小學英語教學階段必須進行一些簡單的語法教學。英語語法知識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是必要的,語法教學是小學英語教學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語法教學猶如整個英語教學這座大廈的構架,而時態則是這個構架中的大梁,它既是重點,又是難點。PEP小學英語課本從三年級起始到六年級下冊結束這八本書中都貫穿了語法教學,其中總共涉及到四種主要的時態:一般現在時,現在進行時,一般將來時和一般過去時。Be動詞貫穿在這四種時態中。如何讓學生掌握Be動詞在這四種時態中的運用,是英語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下面就Be動詞在四種時態中的運用,談談筆者的見解。
一、首先要了解什么是Be 動詞
英語動詞按其在構成動詞詞組中所起的作用分為主動詞(Main Verb)和助動詞(Auxiliary)兩大類。其中助動詞又分為三類:基本助動詞(Primary Auxiliary),情態動詞(Modal Auxiliary)和半助動詞(Semi-auxiliary)。基本助動詞只有三個:be,do,have。其中Be 動詞是三個基本助動詞中的一個,它本身沒有詞匯意義,只在動詞詞組中起語法作用或者說是表示語法意義。Be動詞有五個(am,is,are,was,were),根據不同時態和人稱的變化而變化。“am,is還有are,我用am, 你用are,is跟著他她它,復數全部都用are。如果遇到過去時,was來把am,is替,were來替換are?!?/p>
二、其次要了解小學階段英語語法教學的四種時態
小學階段英語語法教學有四種時態,分別是:
1.一般現在時(Simple Present Tense):在小學階段一般現在時表示經常發生的動作或經常存在的狀態,常與always,often,usually,every day,sometimes等表時間的狀語連用。
2.現在進行時(Present Progressive Tense):現在進行時表示現在正在發生的動作或狀態,現在進行時的構成是由be動詞的現在時形式(am,is,are)加動詞的現在分詞構成。在小學階段現在進行時一般常與look,now 等詞連用。
3.一般過去時(Simple Past Tense):小學階段一般過去時表示過去的時間段所發生的動作或存在的狀態。一般過去時常和表示過去的時間狀語連用,如yesterday,last week,last weekend,last holiday,two days ago等。
4.一般將來時(Simple Future Tense):小學階段一般將來時表示將要發生的動作,行為或存在的狀態,一般將來時常與將來的時間狀語連用,如tomorrow, next year,this weekend,the day after tomorrow等。
三、Be 動詞在四種時態中的具體運用
1.Be動詞在一般現在時中的用法。當謂語動詞是be 動詞時,一般現在時的構成是:主語+be(am, is, are)+表語。Be動詞在一般現在時中有人稱和數的變化,在PEP課本三,四年級中經常出現一般現在時,如:
a.肯定句式:
I am a boy.
You are students.
She is a teacher.
They are desks.
b.一般疑問句式:
Are you a boy?
Are you students?
Is she a teacher?
Are they desks?
在一般現在時中,一般疑問句式的變化是一個難點,特別對三四年級的小學生而言,相對較難。在做練習時常出現把肯定句變為一般疑問句的題型。作為英語老師,要教給學生一些最基本的技巧,讓學生能夠輕松的把握這種句型的變換,如be動詞用法順口溜:“am,is還有are,我用am,你用are,is跟著他她它,復數全部都用are?!卑芽隙ň渥兂梢话阋蓡柧涫降谝蝗朔QI要變成第二人稱You,變肯定句為否定句時一般是在be動詞后面加not等一些基本常識,從而讓學生能更好的掌握它的運用。
2.Be動詞在現在進行時中的用法。PEP小學英語課本在五年級下冊的四、五、六單元重點學習現在進行時態。小學階段,現在進行時的構成是:主語+be(am,is,are)+動詞現在分詞+其他。be動詞在現在進行時中有人稱和數的變化,如
a.肯定句式:
I am watching TV now.
You are having English class now.
He is writing an E-mail.
Look! They are playing football.
b.一般疑問句式:
Are you watching TV now?
Are you having English class now?
Is he writing an E-mail?
Are they playing football?
Be動詞在現在進行時中用的較多,在練習時一定要理論聯系實際,運用動作,TPR(全身反應法)等多種方法讓小學生逐步樹立他們的語法意識,在親身體驗和實踐中學習時態語法知識。
3.Be動詞在一般過去時中的用法。PEP小學英語六年級下冊的第三、四單元重點學習一般過去時。當謂語動詞是be動詞時,一般過去時的構成是:主語+be(was,were)+其他。下面就舉例來說:
a.肯定句式:
He was very tired last night.
They were absent from school two days ago.
b.一般疑問句式:
Was he very tired last night?
Were they absent from school two days ago?
Be 動詞在一般過去時中用得并不是太多,因此用法也相對較簡單。六年級學生掌握的相對較好。
4.Be動詞在一般將來時中的用法。PEP小學英語六年級上冊的第二、三單元,主要講一般將來時。當謂語動詞是be動詞一般將來時主要的構成是:主語+be(am,is,are)going to+動詞原形+其他。如:
a.肯定句式:
I am going to swim next Sunday.
We are going to park this weekend.
b.一般疑問句式:
Are you going to swim next Sunday?
Are you going to park this weekend?
通過兩種句式的比較,學生能夠更好地掌握be動詞在一般將來時中的用法。還可通過讓學生說說自己周末打算去干什么,讓學生能夠把理論和實際結合,更好地掌握be動詞的用法。
總之,小學階段無須生硬地講授語法知識,要注重讓學生在情境中感知語法知識;在交際活動中模仿學習語法知識;在歸納小結中明確語法規則,形成語法意識;在完成任務中操練鞏固語法知識。作為教師,我們應該把Be動詞在小學英語時態教學中,以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傳授給學生,讓他們享受獲得并運用知識的樂趣。
參考文獻:
[1]章振邦.新編英語語法教程[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5.
[2]薛金星.小學英語基礎知識手冊[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