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02 09:23:26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化學學報,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英文名稱:Chemical Journal of Chinese Universities
主管單位:國家教育部
主辦單位:吉林大學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吉林省長春市
語
種:中文
開
本:大16開
國際刊號:0251-0790
國內刊號:22-1131/O6
郵發代號:12-40
發行范圍:國內外統一發行
創刊時間:1980
期刊收錄:
CA 化學文摘(美)(2009)
SCI 科學引文索引(美)(2009)
CBST 科學技術文獻速報(日)(2009)
Pж(AJ) 文摘雜志(俄)(2009)
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榮譽:
中科雙高期刊
第二屆全國優秀科技期刊
第三屆(2005)國家期刊獎獲獎期刊
聯系方式
E120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學報
G058 南京醫科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R008 南京郵電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G059 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A008 南開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W590 南水北調與水利科技
G288 腦與神經疾病雜志
G662 內科急危重癥雜志
G523 內科理論與實踐
E104 內陸地震
A026 內蒙古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A111 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漢文版
G513 內蒙古醫科大學學報
P004 內燃機學報
W002 泥沙研究
U504 釀酒科技
A110 寧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G665 寧夏醫科大學學報
H071 農產品質量與安全
* H105 農學學報
T034 農藥
T924 農藥科學與管理
H404 農藥學學報
H279 農業工程學報
Z008 農業環境科學學報
H773 農業環境與發展
H278 農業機械學報
H286 農業生物技術學報
H222 農業現代化研究
V032 暖通空調
H219 排灌機械工程學報
U602 皮革科學與工程
U604 皮革與化工
G759 齊魯醫學雜志
N041 起重運輸機械
E021 氣候變化研究進展
E361 氣候與環境研究
E352 氣象
E566 氣象科技
E359 氣象科學
E001 氣象學報
* E521 氣象與環境科學
E633 氣象與環境學報
X532 汽車安全與節能學報
X018 汽車工程
X013 汽車技術
P001 汽輪機技術
G595 器官移植
Y009 強度與環境
C007 強激光與粒子束
X021 橋梁建設
U018 青島大學學報工程技術版
G061 青島大學醫學院學報
T012 青島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H267 青島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U535 輕工機械
J001 清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W020 情報學報
S106 全球科技經濟瞭望
CODE 期刊名稱
D002 燃料化學學報
P011 燃燒科學與技術
E563 熱帶地理
E642 熱帶海洋學報
H516 熱帶農業科學
E110 熱帶氣象學報
H415 熱帶生物學報
G609 熱帶醫學雜志
H223 熱帶作物學報
T105 熱固性樹脂
N071 熱加工工藝
C134 熱科學與技術
R501 熱力發電
P006 熱能動力工程
T013 人工晶體學報
N106 人類工效學
F041 人類學學報
G805 人民軍醫
T070 日用化學工業
H097 乳業科學與技術
S011 軟件學報
N029 與密封
R086 三峽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D012 色譜
H382 森林工程
E635 沙漠與綠洲氣象
H070 山地農業生物學報
E101 山地學報
G742 山東大學耳鼻喉眼學報
J022 山東大學學報工學版
A020 山東大學學報理學版
G062 山東大學學報醫學版
V012 山東建筑大學學報
A637 山東科學
H031 山東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H804 山東農業科學
A057 山東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G511 山東醫藥
G063 山東中醫藥大學學報
G574 山東中醫雜志
A014 山西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H393 山西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H390 山西農業科學
G064 山西醫科大學學報
* G923 山西醫藥雜志
R072 陜西電力
U025 陜西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H217 陜西農業科學
A066 陜西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G630 陜西醫學雜志
G725 陜西中醫
V088 上海城市規劃
A056 上海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U528 上海紡織科技
W023 上海管理科學
X038 上海海事大學學報
H292 上海海洋大學學報
G330 上海護理
X006 上海交通大學學報
H022 上海交通大學學報農業科學版
CODE 期刊名稱
G066 上海交通大學學報醫學版
M021 上海金屬
G343 上海精神醫學
G283 上海口腔醫學
J031 上海理工大學學報
H282 上海農業學報
A043 上海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G069 上海醫學
G946 上海中醫藥大學學報
G389 上海中醫藥雜志
A515 深圳大學學報理工版
G329 神經疾病與精神衛生
G070 神經解剖學雜志
G319 神經損傷與功能重建
J052 沈陽工業大學學報
V011 沈陽建筑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H024 沈陽農業大學學報
G071 沈陽藥科大學學報
G202 腎臟病與透析腎移植雜志
F203 生理科學進展
F001 生理學報
F042 生命的化學
F215 生命科學
F046 生命科學研究
Z034 生態毒理學報
H784 生態環境學報
S784 生態經濟
Z014 生態學報
Z028 生態學雜志
Z023 生態與農村環境學報
F049 生物多樣性
F003 生物工程學報
G401 生物骨科材料與臨床研究
F016 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進展
* F205 生物技術通報
F224 生物技術通訊
F204 生物加工過程
F012 生物物理學報
F213 生物學雜志
G006 生物醫學工程學雜志
G332 生物醫學工程研究
G603 生物醫學工程與臨床
G624 生殖醫學雜志
G072 生殖與避孕
C033 聲學技術
C054 聲學學報
E302 濕地科學
E636 濕地科學與管理
A615 石河子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T933 石化技術與應用
X042 石家莊鐵道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英文名稱: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主管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主辦單位:北京化工大學
出版周期:雙月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語
種:中文
開
本:大16開
國際刊號:1671-4628
國內刊號:11-4755/TQ
郵發代號:82-657
發行范圍:國內外統一發行
創刊時間:1972
期刊收錄:
CA 化學文摘(美)(2009)
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榮譽:
中科雙效期刊
聯系方式
期刊簡介
英文名稱:Journ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主管單位:山東省教育廳
主辦單位:山東理工大學
出版周期:雙月刊
出版地址:山東省淄博市
語
種:中文
開
本:大16開
國際刊號:1672-6197
國內刊號:37-1412/N
郵發代號:
發行范圍:國內外統一發行
創刊時間:1985
期刊收錄:
核心期刊:
期刊榮譽:
Caj-cd規范獲獎期刊
聯系方式
期刊簡介
《山東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是自然科學綜合性學術期刊,創刊于1985年,原名《山東農業機械化學院學報》,1991年更名為《山東工程學院學報》,2003年更名為《山東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原為季刊,現為雙月刊,國內外公開發行。
英文名稱:Journal of Donghua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主管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主辦單位:東華大學
出版周期:雙月刊
出版地址:上海市
語
種:中文
開
本:大16開
國際刊號:1671-0444
國內刊號:31-1865/N
郵發代號:4-123
發行范圍:國內外統一發行
創刊時間:1956
期刊收錄:
CA 化學文摘(美)(2009)
CBST 科學技術文獻速報(日)(2009)
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榮譽:
聯系方式
英文名稱:Journal of Liaocheng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主管單位:山東省聊城市
主辦單位:聊城大學
出版周期:雙月刊
出版地址:山東省聊城市
語
種:中文
開
本:大16開
國際刊號:1672-6634
國內刊號:37-1418/N
郵發代號:
發行范圍:國內外統一發行
創刊時間:1988
期刊收錄:
核心期刊:
期刊榮譽:
聯系方式
【摘要】 對有關兩頭尖中的化學成分,藥理作用的研究成果進行整理。兩頭尖中以三萜皂苷抗腫瘤、抗風濕作用明顯,有很好的開發前景,此綜述為今后該植物的研究與應用提供參考。
【關鍵詞】 兩頭尖;化學成分;藥理作用
Abstract:This paper reviewed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and pharmacogical effect of Anemone raddeana Regel. The antimutagenic and antirheumatism effects of treterpenoidal saponins in it is distinct and have good exploitative foreground.The review has provided some information for the study and application of it in future.
Key words:Radde Anemone Rhizome; Chemical constituents; Pharmacological effect
兩頭尖又名竹節香附,為毛莨科銀蓮花屬多被銀蓮花(Anemone raddeana Regel)的干燥根莖。主要分布于東北三省及山東、河北、山西等地,以吉林省產量最多[1]。藥材多夏季采挖,除去殘莖及須根,曬干。此藥首載于明朝劉文泰所著《本草品匯精要》[2]。具有“祛風除濕,消癰腫”之功效[3]。早在清代,王旭高的“定癌散”曾以兩頭尖治療乳癌。現在臨床用于風寒濕痹,手足拘攣,骨節疼痛,癰疽腫痛。多與其它藥物配伍,不單方入藥,是著名中成藥“活絡丹”和“再造丸”的主要原料。為了便于今后對兩頭尖進行深入研究,筆者對其化學成分和藥理作用作一綜述。
1 化學成分
兩頭尖中含有多種化學成分,迄今從中分離并獲得化合物有皂苷類、內酯類、揮發油類、油脂類、生物堿,還有氨基酸、微量元素及糖類等化合物。
1.1 皂苷類成分富含三萜皂苷類成分是兩頭尖的一大特點,從該植物中分得最多的是以齊墩果烷為母核的五環三萜皂苷類成分。3,28位多以糖連接成苷,基本為葡萄糖、阿拉伯糖、鼠李糖,每個糖鏈為1~4個糖;4,14位多為甲基,R9,R12的4位和LeonlosideD,hederachlichisideF的14位為羥甲基,結構見圖1和表1。表1 兩頭尖中齊墩果烷型三萜類皂苷成分的化學結構(略)
1.2 內脂類1983年,劉大有[17]從兩頭尖中分離出兩種結晶性內酯類化合物為原白頭翁(protoanemonin)及毛莨苷(ranunculin),1986年劉大有[18]發現白頭翁素(anemonin)。
1.3 氨基酸1991年劉大有[19]從兩頭尖中鑒定17種氨基酸并對游離氨基酸與水解氨基酸進行了含量測定。見表2。表2 兩頭尖中游離和水解氨基酸的種類和含量 (略)
1.4 揮發油1984年劉大有等[20]用水蒸氣蒸餾法從兩頭尖中提出9種揮發油成分,并應用氣-質色譜聯用對揮發油的化學成分進行分離鑒定。與標準圖譜[21]比較為苯乙醛、2-苯乙醇、α-萜品醇、對-叔丁基苯乙醚、4-羥基-3-甲氧基苯乙酮、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酸、2-甲基十六碳烷、7,9-二甲基十六碳烷、十九烷醇。
1.5 油脂類1984年劉大有等[20]用乙醚萃取脂肪油,與標準圖譜[21]比較鑒定有13種油脂類化學成分。包括2-戊基-呋喃、6-甲基-1-庚醇、己酸、υ-綠葉萜、2-甲基十四烷、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正十六烷、5-甲基-5-正丙基十一烷、2-甲基十六烷、2,6,10,14-四甲基十六烷、棕櫚酸乙酯、鄰苯二甲酸正丁醇異丁酯、亞油酸。
1.6 微量元素1991年劉大有等[19]對兩頭尖中微量元素進行了含量考察。如表3。表3 兩頭尖中微量元素的種類和含量(略)
1.7 其它成分2000年關樹宏[22]在兩頭尖中發現生物堿藥根堿。吳鳳鍔等[8]1985年發現葡萄糖和蔗糖。2002年路金才[13]等發現衛矛醇。
2 藥理作用
2.1 抗腫瘤作用動物實驗表明:兩頭尖總皂苷能抑制癌的生成。口服總皂苷200 mg/kg對艾氏腹水癌、肉瘤180、宮頸癌的抑制率分別為49%,59%,84%以上。30 mg/L皂苷D對腹水型肝癌(AH)細胞抑制率為81%,在體外能顯著抑制小鼠S180和腹水型肝癌細胞的DNA,RNA和蛋白質的合成,其抑制率隨時間的延長而增加。它對DNA合成48 h的ID50為21 μg/ml,皂苷D 10 mg/ml×5 d能提高小鼠血漿CAMP含量的61%[23,24]。
張爾賢[25]建立CAMP-PDE活性檢測放射紙層析-液閃計數法。從兩頭尖中提取脂容性總皂苷分別以10,30,70,100 μg濃度,體外抑制兔腦CAMP-PDE,抑制率分別為31.0%,36.0%,58.7%,61.1%。水溶性皂苷抑制率分別為36.4%,38.6%,59.5%,61.3%,結果顯著水溶性皂苷的抑制作用強于脂溶性皂苷。任鳳芝[30]的實驗表明R2,R3,Rx,五加苷K,常春藤皂苷B,HederacholichisideE對人胃癌細胞株BGC823和人紅白血病細胞株K562有很強的抑制作用。
2.2 抑菌作用兩頭尖揮發油、內酯、總皂苷、皂苷D、F、H對人體致病的乙型鏈球菌、綠膿桿菌、傷寒桿菌、痢疾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均呈現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26]。白頭翁素對小鼠體外有抑制真菌作用,最小抑制濃度是15 μg/ml[27]。
2.3 抗炎作用兩頭尖總皂苷對角叉菜膠、甲醛、葡聚糖引起的大鼠足腫脹有抑制作用。其中對甲醛的抑制作用最強;皂苷D對角叉菜膠所致腫脹有明顯抑制作用,抑制強度高于總皂苷[23]。
路金才等[28]從兩頭尖中分離出的6種化合物對人體中性粒細胞超氧化反應的作用進行了研究。這6種化合物依次為AOA,OA,EK,Rd10,Rd12,Rd13。研究結果表明三萜類皂苷,AOA,OA,Rd12和Rd13僅僅以高濃度才能顯著地抑制由fLMP引起的超氧化反應。其抑制率大小如下:Rd12>Rd13>OA>AOA。在沒有刺激物時,50 μm濃度時不引起超氧化反應。另一方面,EK和Rd10比上述4種皂苷顯著的抑制fMLP引起的超氧化反應。同時這兩種化合物在一個特定狹窄的濃度范圍內(0.5~0.75 μm)時能顯著地加強超氧化反應。在這個低濃度范圍內其他4種皂苷沒有一個能加強由fMLP引起的超氧化反應。當濃度高于1.0 μm時,Rd10和EK顯著的抑制由PMA引起的超氧化反應,但是AOA和Rd10毫無作用。它們對由PMA引起的超氧化反應抑制率大小順序如下:EK,Rd10 Rd12>AO。AA引起的超氧化反應被Rd12,Rd13,EK和Rd10抑制。但是AOA和OA有微弱的加強作用。EK和Rd10在低濃度特定范圍內的加強作用還沒有在由PMA或AA引起的超氧化反應中發現到。在這個低濃度范圍內,其它4種皂苷也沒有加強PMA或AA引起的超氧化反應的作用。這些結果顯示EK和Rd10特定的影響由fMLP引起的超氧化反應過程,并且需要在一個特定的三萜類皂苷成分濃度范圍內。并根據化學結構分為3類進行機理的研究。
冉忠梅等[29]采用小鼠耳廓腫脹法對兩頭尖根莖的不同提取部位進行了抗炎活性的初步測試,結果兩頭尖的各部位提取物除水層外,其他各層皆無明顯的抗炎活性,且水層部分劑量加大效果顯著。
2.4 鎮痛作用兩頭尖總皂苷,皂苷D、F、H對醋酸所致小鼠痛覺反應,熱刺激引起的疼痛均有鎮痛作用。但皂苷F、H125 mg/kg則無效[23]。
2.5 解熱作用兩頭尖總皂苷對疫苗引起的家兔發熱無作用[23]。
2.6 鎮靜作用兩頭尖總皂苷、皂苷D對正常小鼠自發活動有抑制作用,以皂苷D為最強[23]。原白頭翁素、亦有鎮靜作用。
2.7 抗驚厥、抗組織胺作用兩頭尖總皂苷對小鼠由咖啡堿引起的驚厥無作用。對士的寧引起的驚厥有抑制作用[23]。原白頭翁素對抗0.01%組織胺引起的支氣管痙攣,還可拮抗組織胺對豚鼠離體回腸平滑肌的收縮作用。
2.8 毒性作用白頭翁素有強力心臟毒作用,原白頭翁素LD50為0.6 mg/kg;毛茛苷為20 mg/kg;兩頭尖總皂苷ipLD50為(1.41±0.104) g/kg。毒性極低[23]。
2.9 溶血作用兩頭尖總皂苷,皂苷D、F、H均具有溶血作用,其中皂苷D作用最強。其溶血指數為1 000 000;皂苷F為8 333.3;皂苷H為416.7;總皂苷為25 000[26]。
3 結語
兩頭尖中三萜皂苷化學成分研究比較多,有抗腫瘤、抗炎、解熱鎮痛、鎮靜、抗驚厥等作用,尤其抗癌性、抗風濕作用顯著,但缺乏必要的現代藥理學研究基礎,該植物資源豐富,價格低廉,藥用價值較高應進行系統的化學成分、活性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參考文獻】
[1]難波恒雄.原色和汗藥圖鑒(上)[M].上海:保育社,1980:107.
[2]劉文泰.本草品匯精要(上)[M].商務印書館,1959:401.
[3]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所.中藥志[M].北京:人民生生出版社,1981:357.
[4]吳鳳鍔,朱子清.中藥竹節香附化學成分的研究Ⅳ[J].化學學報,1984,42(12):1266.
[5]吳鳳鍔,朱子清.中藥竹節香附化學成分的研究Ⅵ[J].化學學報,1985,43(7):692.
[6]吳鳳鍔,朱子清.中藥竹節香附化學成分的研究Ⅰ[J].化學學報,1983,43(5):595.
[7]吳鳳鍔,朱子清.中藥竹節香附化學成分的研究Ⅱ[J].化學學報,1984,42(3):253.
[8]吳鳳鍔,朱子清.中藥竹節香附化學成分的研究Ⅲ[J].化學學報,1985,43(1):36.
[9]吳鳳鍔,朱子清.中藥竹節香附化學成分的研究Ⅴ[J].化學學報,1985,43(3):82.
[10]Wu Fenge.koike .kazuo etal.Saponins from Chinese folkmedicine.“zhu jie xiang fu”Anemone raddeana Rege[J].chem.pharm.bull,1989,37(12):3435.
[11]匡學海,田振坤,張 宇.兩頭尖的化學成分研究[J].中草藥,1996,27(6):328.
[12]Zhang Jia-Min,et al.Oleanolic acid based bisglycosides fromAnemone raddeana Regel[J]. Phytochemistry,1997,45(5):1031.
[13]路金才,許菲菲,張新艷,等.兩頭尖的化學成分研究[J].藥學學報,2002,37(9):709.
[14]王曉影,劉大有,夏忠庭,等.兩頭尖的化學成分研究[J].分析化學,2004,32(5):587.
[15]夏忠庭,劉大有,王曉影,等.兩頭尖的化學成分研究(Ⅰ)[J].高等學校化學學報,2004,62(19):1935.
[16]夏忠庭,劉大有,五曉影,等.兩頭尖的化學成分研究(Ⅱ)[J].高等學校化學學報,2004,(11):2057.
[17]劉大有.兩頭尖毛茛甙的分離和鑒定[J].中草藥,1983,14(12):4.
[18]劉大有.兩頭尖中白頭翁素的分離和鑒定[J].中草藥,1986,17(1):6.
[19]劉大有,鄧 鴻,劉英姬,等.兩頭尖中氨基酸及微量元素的分析測定[J].特產研究,1991,2:53.
[20]劉大有,李向高,李樹殿,等.兩頭尖揮發油和脂肪油的研究[J].中成藥研究,1984,4:27.
[21]Stenhagen E.et al. Registery of Mass Spectral Data[M],Vol:1-3,JohnWiley & sons,Ine1974,U.S.A.
[22]關樹宏.兩頭尖生物堿成分的研究[J].中草藥,2002,33(增刊):69.
[23]Wang Benxiang ,Cui Lingchao ,Liu Aijing.Studies on pharmacological action of saponin of the root of Anemone raddeana[J].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1985,5(1):61 .
[24]劉力生,肖顯華,張龍弟,等. 多被銀蓮花素A對癌細胞DNA、RNA蛋白質和血漿CAMP含量的影響[J].中國藥理學報,1985,6(3):192.
[25]張爾賢,吳鳳鍔.竹節香附糖甙和多種天然多糖cAMP-PDE抑制活性的研究[J].中國生化藥物雜志,1993,1:61.
[26]劉大有.兩頭尖有效成分的抑菌及溶血作用的研究[J].長春中醫學院學報,1988,2:87.
[27]Matin M.L.et al.Studies on Anemonin and rotoanemone pharmacological action[J].Planta.
[28]Lu JC,Sun QS,kodama H,et al.Effect of six compounds isolated from rhizome of Anemone raddeana on the superoxide generation in human neutrophi[J].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2001,280:918.
英文名稱:
主管單位:
主辦單位:揚州大學
出版周期:季刊
出版地址:江蘇省揚州市
語
種:中文
開
本:大16開
國際刊號:1671-4652
國內刊號:32-1648/S
郵發代號:28-9
發行范圍:國內外統一發行
創刊時間:1980
期刊收錄:
CA 化學文摘(美)(2009)
Pж(AJ) 文摘雜志(俄)(2009)
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榮譽:
Caj-cd規范獲獎期刊
第二屆全國優秀科技期刊
聯系方式
期刊簡介
《揚州大學學報(農業與生命科學版)》(原《江蘇農業研究》、《江蘇農學院學報》,2002年更為現名)是揚州大學主辦的綜合性農業與生命科學學術期刊。
英文名稱:Journal of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主管單位:廣東省教育廳
主辦單位:廣州中醫藥大學
出版周期:
出版地址:
語
種:
開
本:
國際刊號:1007-3213
國內刊號:44-1425/R
郵發代號:46-275
發行范圍:國內外統一發行
創刊時間:1984
期刊收錄:
CA 化學文摘(美)(2009)
Pж(AJ) 文摘雜志(俄)(2009)
核心期刊:
期刊榮譽:
中科雙效期刊Caj-cd規范獲獎期刊
聯系方式
英文名稱: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Medical Science Edition)
主管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主辦單位:四川大學
出版周期:雙月刊
出版地址:四川省成都市
語
種:中文
開
本:大16開
國際刊號:1672-173X
國內刊號:51-1644/R
郵發代號:62-72
發行范圍:國內外統一發行
創刊時間:1959
期刊收錄:
CA 化學文摘(美)(2009)
CBST 科學技術文獻速報(日)(2009)
Pж(AJ) 文摘雜志(俄)(2009)
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期刊榮譽:
第二屆全國優秀科技期刊
聯系方式
期刊簡介
無
(1)關于平方凸函數的積分型jensen不等式 陳少元 宋振云
(5)兩種不同部件串聯可修復系統的最優控制 劉艷霞 張欣 謝瑞軍 呂曉娜 蔡海濤
(9)對初等數論課程教學的幾點體會 張四保
(14)基于壓縮傳感的單點太赫茲成像 張琳昊 張亮亮 張存林
(19)β-環糊精包合物材料的電流變性能——功能基的影響 趙曉天 商艷麗 陳明星 李俊然
(24)掃描電化學顯微鏡及其界面電荷轉移 楊建東
(29)化學教師寫作投稿導引與評析 龍威 劉婧靖 文莉
(34)fischer投影式和newman投影式的相互轉換及在立體化學中的應用 王陸瑤 孟東 李璐 蔡欣
(39)農村居民點整理模式研究——以古郊鄉為例 董小俊
(45)丹東市土地利用景觀格局及其生態環境效應分析 吳卓
(51)淺析福寶古鎮的旅游開發 楊曉蘭
(56)大學生科學素質教育案例的監測與評估——基于2011全國科普日中國人民大學和清華大學活動分析 羅躍 王晶瑩 張志敏
(61)混齡編班對幼兒認知發展影響的追蹤研究 劉愛珍 徐春燕 王異芳
(68)嬰兒共同注意與社會能力發展的關系 馬亞妮 上官芳芳 王爭艷
(74)信息技術課程協作學習的行動研究 周建軍
(80)北京慈壽寺及永安萬壽塔(v) 汪藝朋 汪建民
【關鍵詞】 川續斷科; 化學成分; 藥理作用; 臨床應用
【Abstract】 The review focused on recent developments concerning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dipsacaceae species,their biological activities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The main chemical constituents from dipsacaceae species were triterpenoid saponins,iridoidal glycosides,flavonoids,essential oils,etc.They possess strong bioactivities including enhancing immune function,antioxidant,antiinflamatory,sedation activities.Further research on dipsacaceae species will be necessary for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its new active constituents.
【Key words】 dipsacaceae; chemical constituents; biological activities; clinical applications
川續斷科植物(Dipsacaceae) 包括12屬約300種,主要分布地中海區、亞洲及非洲南部。我國共產5屬,其中包括川續斷屬(Dipsacus)、刺續斷屬(Morina)、藍盆花屬(Scabiosa L.)、翼首花屬(Pterocephalus Adans)、雙參屬 (Triplostegia), 25種5變種,主要分布于我國東北、華北、西北、西南及臺灣等地[1]。該科植物在我國分布廣泛,種類眾多,并且有些種的產量甚大,資源極為豐富。在民間驗方中被廣泛使用,其價值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對它的研究不斷增加,在各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進展。迄今國內外學者已經對該科多種植物進行了研究(表1),尤其對川續斷屬和翼首花屬的一些種進行了較深入的研究。為了擴大我國民族民間藥用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本文對國內外的有關川續斷科植物研究進行綜述。表1 川續斷科植物種類及編號
1 化學成分
1.1 三萜皂苷類
從川續斷科十余種植物中先后共分出二十多種三萜皂苷類化合物(表2),皂苷元骨架大多數為齊墩果烷型或烏蘇烷型五環三萜,連接的糖主要為葡萄糖、木糖、阿拉伯糖、鼠李糖和半乳糖; 配糖與苷元的連接既有單糖鏈,也有雙糖鏈,且多在3位或28位成苷。主要三萜皂苷類成分的結構(見圖1、2)。
1.2 環烯醚萜類
環烯醚萜苷類化合物在川續斷科植物中的分布(見表3)。表3 川續斷科植物中的環烯醚萜苷類化合物
1.3 黃酮類
Teng RW等[23]從M.nepalensis var.alba (H.M.)的全草中分離得到monepalin A、monepalin B、rumarin、quercetin3OβDglactopyranoside、quercetin3OβDglucopyranoside、apigenin4’OβDglucopyranoside等6個黃酮苷; 張國林等[24]從M.Chinensis (Bat.)Diels的全草中也分離得到1個黃酮類物質rutin; 王乃利等[25]從S.Tschiliensis Grunning、 S.comosa Fisch.et Schult的花序中還提取分離得到了luteolin、apigenin、costosliin、luteolin7Oglucoside等4個黃酮類化合物。
1.4 酚酸類
Tian XY等[21]從D.asper Wall.的根中分離得到5個酚酸類化合物:caffeic acid、vanillic acid、caffeoylquinic acid、2,6dihydroxycinnamic acid、2’OcaffeoylD glucopyranoside ester.滕榮偉等[26]從M.nepalensis var.alba的全草中分離得到3Ocaffeoylquinicac acid、3,5Odicaffeoylquinicac acid、3,4Odicaffeoylquinicac acid、4,5Odicaffeoylquinicac acid等四個奎寧酸類衍生物。
1.5 揮發油類
吳知行等[27]采用GC/MS和GC/FTIR分析法對D.asper Wall.中揮發油進行了成分分析,鑒定出41種化合物,D.asper Wall中含量最高的組分為carrotamaeeton達8.54 %; S.flavida Boiss et Hausskn中揮發油類成分被Katayoun等[28]首次從該屬植物中分得,其主要成分為tricosane (15.5 %),rosifoliol(15.3 %),(E)caryophyllene(10.7 %),andahumulene(7.9 %)以及倍半萜類成分含量達到69.6 %.
2 藥理作用
2.1 川續斷對離體子宮的作用
龔曉健等[29]以川續斷浸膏及揮發油為研究對象,對未孕或妊娠小鼠及大鼠子宮進行研究。結果顯示浸膏與揮發油可顯著降低離體大鼠及小鼠子宮的收縮活性,對妊娠小鼠抑制作用強于未孕小鼠,并能顯著抑制妊娠小鼠子宮的自發收縮頻率。另外,從川續斷中提取得到的化學成分DA303能顯著抑制未孕和妊娠太鼠離體子宮的自發收縮活性,對抗2.5 U/kg Oxyl引起妊娠大鼠離體子宮平滑肌的時相性收縮[30]。以上結果提示,川續斷可望成為治療早產、流產及痛經的有效藥物。表2 川續斷科植物中的三萜皂苷類化合物
2.2 對小鼠免疫功能的影響
石扣蘭等[31]報導了川續斷水煎液ig 20 g/kg對小鼠免疫功能的影響。研究顯示該水煎液能提高小鼠耐缺氧能力,延長小鼠負重游泳持續時間,促進小鼠巨噬細胞吞噬功能。
中華本草中記載“1 %藍盆花總黃酮注射液給每只小鼠腹腔注射,給藥組的小鼠血清溶菌酶水平、小鼠腹腔巨噬細胞(M)的溶菌酶含量和酸性磷酸酶反應的陽性率和積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表明該藥或許有延長(M)壽命和穩定溶酶體作用,同時表明藍盆花總黃酮能激活M中的酸性磷酸酶活性。此外藍盆花總黃酮有明顯增強小鼠腹腔(M)體外殺傷李斯特桿菌的作用[32]。”
2.3 促進骨損傷愈合
紀順心等[33]發現川續斷水煎液對實驗性大鼠骨損傷愈合有明顯的促進作用,且隨劑量增加作用加強; 川續斷總皂苷粗提物與相當劑量(20 g/kg)的水煎劑療效無差異(P>0.05),二者具有等同的療效,說明皂苷是續斷促進骨損傷愈合作用的活性組分。
2.4 抗炎作用
關昕璐等[34]以翼首草正丁醇提取物對小鼠進行抗炎作用與急性毒性試驗研究,結果顯示:翼首草正丁醇提取部位總皂苷可顯著抑制大鼠足腫脹與小鼠棉球肉芽腫的增生和小鼠耳腫脹程度,對急性炎癥的滲出和水腫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具有顯著的抗炎活性,其抗炎的作用與消炎痛效果相似; 研究還發現該藥沒有明顯毒性。馬錢子素是翼首草環烯醚萜苷的主要成分,Recio MC[35]等發現馬錢子素具有明顯的抗炎藥理作用。Vijayavithal T.[36]證實及其結構類似物具有免疫增強作用,并初步揭示了其構效關系。
研究還表明翼首草中的成分五環三萜皂苷類化合物齊墩果酸、熊果酸具有相似的抗炎、解毒等藥理作用,這可能與它們互為同分異構體有關。齊墩果酸具有護肝、解肝毒、抗炎、抗病毒、抗過氧化、抗突變、抗癌以及降糖、降脂作用[37],而熊果酸則具有肝損傷保護、抗腫瘤活性、抗菌、抗炎、及抗病毒作用[38]。由于川續斷科植物中含有多種五環三萜皂苷類化合物,苷元具有相似的化學結構,它們也可能具有相似的藥理作用。
2.5 抗氧化作用
烏日娜等[39、40]發現藍盆花注射液對小鼠肝勻漿MDA抑制作用明顯(P
2.6 對腎缺血再灌注損傷的保護作用
張振濤等[39]利用大鼠急性腎臟缺血再灌注損傷模型,測定了藍盆花對腎缺血再灌注后MDA、SOD以及腎組織Na+、K+ATP酶和Ca2+ATP酶活性的變化。結果表明,MDA含量明顯下降,SOD活性顯著增強,Na+、K+ATP酶和Ca+ATP酶活性較單純缺血再灌注組酶的活性均有顯著提高,由此可以說明,藍盆花可抑制體內脂質過氧化,減輕腎功能損傷,且毒副作用小。
2.7 鎮靜和對心血管的作用
藍盆花總黃酮提取液能顯著增強戊巴比妥鈉和水合氯醛對小鼠的催眠作用。藍盆花總黃酮甙可舒張外周血管、降低血壓,以10 %的藍盆花煎劑給家兔靜脈注射,平均血壓略有下降,呼吸次數變化不明顯,尿量略減,對蟾蜍離體心臟有增加搏出量和減慢心率的作用[41]。
3 臨床應用
3.1 川續斷為常用中藥材,在《神農本草經》中列為上品,具有補肝腎、強筋骨、續折傷、止崩漏、安胎等功效。用于腰膝酸軟,風濕痹痛,崩漏,胎漏,跌打損傷[42]。《土家族藥物志》中記載“續斷有補肝腎強筋骨、續折傷、止崩漏、安胎、利關節之功效。主治風濕性骨疼,腰膝酸疼,肝腎虛弱,遺精,尿頻,胎動不安,先兆流產,月經不調,崩漏,跌打損傷[43]。腎虛腰痛,足膝無力,常與杜仲、桑寄生等同用; 風寒濕痹而肝腎不足、血脈不利者,與牛膝、川萆薢、防風同用,能寓行于補,以補為宜[44]。
3.2 翼首草在藏醫臨床廣泛應用,《晶珠本草》中記載“翼首草治瘟病時疫,解毒,清心熱[45]。”《藏藥志》中另載:“翼首草苦、辛、寒,有小毒,清熱解表,解毒,退燒,清心涼血,祛風濕,止痛之功效,可治療感冒發燒、腸炎、風濕性關節炎、傳染病引起的熱癥,痢疾,麻疹、蕁麻疹及食物中毒等[46]。”《中華本草.藏藥卷》記載“翼首草解毒、清熱止痢,祛風除濕。主治瘟毒,新陳熱病,垢甲病,痹病,痢疾,關節炎[47]。”《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藥品標準》(藏藥)中收載了匙葉翼首草,《中國藥典》[48]2005版及《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藥品標準》[49](藏藥)中收載了多種應用翼首草的藏藥復方制劑,如十二味翼首散、潔白丸、二十五味甘子丸、二十五味驢血丸、二十六味余甘子丸、九味青鵬散、石榴普安散、清肺止咳丸等。
3.3 藍盆花又名山蘿卜花,為常用蒙藥,有甘、澀、鈍、燥、膩、重、涼等性味; 清熱、清“協日”瀉火之功能; 蒙藥主要用于治肺熱、肝熱、咽喉熱等病[50]。其臨床應用多為配方用。與木通、石竹等配伍治療肝熱病、肝中毒、肝性消瘦; 與紅花、梔子等配伍治療肝熱及肺熱咳嗽; 與天竺黃、沙棘等配伍治療肺熱咳嗽[51]。
3.4 白花刺參為藏醫常用植物藥,《藏藥志》中記載“白花刺參性辛、甘、微苦、溫,有健胃,催吐之功效; 治關節疼痛、小便失禁、腰痛、眩暈及口眼歪斜; 外用治療瘡、化膿性創傷、腫瘤[52]。”《中華本草.藏藥卷》中記載“白花刺參催吐,健胃。主治‘培根’之消化不良,胃病,癤瘡,創傷化膿,痞瘤等。”其中還收載了藏藥復方制劑四味刺參散,用于治急腹痛[53]。《中國藏藥》另載“白花刺參催吐諸病,治不消化癥、培根病[54]。”
綜上所述,川續斷科植物廣泛應用于民間醫學,多為民族藥用植物。結合其藥理研究結果表明,許多藥物的化學成分研究未能與藥理研究有機地結合起來,質量標準方面亟待確立定性、特別是定量的對象與方法。為了尋找新的生物活性物質和新的藥物,我們應加大力度對該科藥用植物進行更深入的研究,以利該科植物的開發和利用。
【參考文獻】
[1] 中國科學院中國植物志編輯委員會.中國植物志[M].第七十三卷 第1分冊.北京:科學出版社,1986:4546.
[2] 張永文,薛智.川續斷的化學成分研究[J].藥學學報,1991,26(9):676681.
[3] 張永文,薛智.川續斷中的新三萜皂苷[J].藥學學報,1991,26(12):911917.
[4] 張永文,薛智.川續斷中皂苷Ⅸ和X的結構研究[J].藥學學報,1992,27(12):9129l7.
[5] 張永文,薛智.川續斷中皂苷X1,XII和X1ll的結構研究[J].藥學學報,1993,28(5):358363.
[6] 繆振春,魏鋒.川續斷中新七糖三萜皂苷的核磁共振研究[J].波普學雜志,1999,16(1):4552.
[7] 繆振春、馮銳、周永新,等.選擇性NMR新技術用于新的3,28一雙糖鏈三萜皂苷的結構研究[J].化學學報,l999,57:1 2621 269.
[8] 魏峰,樓之岑,劉一民,等.用核磁共振新技術測定川續斷皂甙F和H1 兩個新皂甙的結構及光譜規律研究[J].藥學學報,1994,29(7):511518.
[9] 繆振春,魏鋒.1NMR選擇檢測新技術用于新三萜皂苷的結構研究[J].化學學報,1999,57(7):801807.
[10] 繆振春,馮銳,周永新,等.日本續斷中新五糖皂甙的結構及其核磁共振光譜[J].植物學報,2000,42(4):421426.
[11] 繆振春,馮銳,周永新,等.日本續斷中新五糖常春藤皂苷的結構和NMR研究[J].波普學雜志,1999,16(4):289294.
[12] Teng RW,Xie HY,Liu XK,et al.Four New Oleanane type Saponins from Morina nepalensis var.alba[J].Journal of Asian Natural Products Research,2003,5(2):7582.
[13] 滕榮偉,王德祖,李朝明,等.白花刺參中兩個新三萜皂苷[J].有機化學,2002,22(8),560564.
[14] 張藝,李文軍,盂憲麗,等.藏藥翼首草化學成分的研究[J].成都中醫藥大學學報,2002,25(3):4142.
[15] 田軍,吳鳳鍔,丘明華,等.裂葉翼首花的化學成分[J].云南植物研究,1995,17(1):108110.
[16] 田軍,吳鳳鍔,丘明華,等.匙葉翼首花的化學成分[J].天然產物研究與開發,1999,12(4)3538.
[17] Tian J,Wu FE,QIU MH,et al.Triterpenoid Saponins from Pteroccephalus Hookeri[J].Phytochemistry,1993,32(6):1 5351 538.
[18] Quan Zheng,Kazuo Koike,LiKun Han,et al.New Biologically Active Triterpenoid Saponins from Scabiosa Tschiliensis[J].Journal of Natural Products,2004,67(4):604613.
[19] Tian J,Wu FE,QIU MH,et al.Two Triterpenoid Saponins from Pteroccephalus Bretschneidr[J].Phytochemistry,1993,32(6):1 5391 542.
[20] 魏 峰,樓之岑.川續斷中林生續斷苷III的結構研究[J].中草藥,1996,27(5):265266.
[21] Tian XY,Wang YH,Liu HY,et al.On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Dipsacus Asper[J].Chemical and Pharmaceutical Bulletin,2007,55(12):1 6771 681.
[22] 馬偉光,王德祖,曾育麟,等.大花雙參的環烯醚萜甙化學研究[J].云南植物研究,1992, 14(1):9296.
[23] Teng RW,Xie HY,Liu XK,et al.Two New Acylated Flavonoid Glycosides from Morina Nepalensis var.alba H.M[J].Magnetic Resonance in Chemistry,2002,40(6):415420.
[24] 張國林,周正質,李博剛.圓萼刺參的化學成分研究[J].天然產物研究與開發,1997,9(4):1013.
[25] 王乃利,白玉霞,樊崢嶸,等.蒙古山蘿卜活性成分的研究[J].中草藥,1989,209(6):247249.
[26] 滕榮偉,周志宏,王德祖,等.白花刺參中的咖啡酰基奎寧酸成分[J].波譜學雜志,2002,19(2):167174.
[27] 吳知行,周勝輝.楊尚軍.川續斷中揮發油的分析[J].中國藥科大學學報,1994,25(4):202204.
[28] Katayoun Javidnia,Ramin Miri,Azita Javidnia .Constituents of the Essential Oil of Scabiosa flavida from Iran[J].Chemistry of Natural Compounds,2006,42(5):529530.
[29] 龔曉健,吳知行 陳真,等.川續斷對離體子宮的作用[J].中國藥科大學學報,1995,26(2):115119.
[30] 龔曉健,吳知行 陳真,等.川續斷DA303對大鼠子宮的作用[J].中國荮科大學學報,1996,97(11):4851.
[31] 石扣蘭,李麗芬,李月英,等.川續斷對小鼠免疫功能的影響[J].中藥藥理與臨床,1998,14(1):3637.
[32]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本草編委會.中華本草(第七卷)[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587588.
[33] 紀順心,關雪軍,李崇芳,等.中藥續斷對大鼠實驗性骨損傷愈合作用的觀察[J].中草藥,1997.28(2):9899.
[34] 關昕璐,閻玉凝,魏太明,等.翼首草的抗炎作用與急性毒性實驗研究[J].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2004,27(2):7173.
[35] Recio MC,Giner RM.Stuctureal Considerations on the Ieidoidsas Antiinflammatoryagents[J].Planta Med,1994,60(3):232.
[36] Vijayavitthal T.Mathad.Studies on the Profile of lmmunostimulant Activities of Modified Iridoid Glycosides[J].Bioorganic & Medicinal Chemistry,1998,(6):605611.
[37] 田麗婷,馬龍,堵年生.齊墩果酸的藥理作用研究概況[J].中國中藥雜志,2002,27(12):884886.
[38] 熊斌.熊果酸藥理學的研究進展[J].國外醫學藥學分冊,2004,31(3):133136.
[39] 張振濤,吳仁奇,張威,等.藍盆花的抗氧化作用及對腎缺血再灌注損傷的保護作用[J].中國中醫藥科技,2004,11(2):9697.
[40] 李寶山,烏日娜,張昕原,等.5種蒙藥材清除自由基作用比較[J].時珍國醫國藥,1997,8(4):308310.
[41] 于潔,張威.蒙藥藍盆花的藥理研究[J].內蒙古藥學,1986,5(1):24.
[42] 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05年版,一部)[S].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31.
[43] 方志先.土家族藥物志[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6:1064.
[44] 宋立人,洪恂,丁續亮,等.中國中藥學大辭典(上)[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2 0632 065.
[45] 蒂瑪爾·丹增彭措.晶珠本草[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6:137.
[46] 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藏藥志[M].西寧:青海人民出版社,1991:191193.
[47] 中華本草編委會.中華本草.藏藥卷[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366368.
[48]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05年版,一部)[S].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96.
[49]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藥品標準(藏藥)[S].第1冊.1995:138.
[50]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藥品標準(蒙藥分冊)(S).1998:52.
[51] 中國醫學百科全書編委會.中國醫學·蒙醫學[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2:204205.
[52] 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藏藥志[M].西寧:青海人民出版社,199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