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跳水課堂筆記

跳水課堂筆記

時間:2023-06-02 09:22:39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跳水課堂筆記,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跳水課堂筆記

第1篇

關鍵詞 翻轉課堂 翻轉課堂的優勢 課堂實踐

中圖分類號:G642.3 文獻標識碼:A

1翻轉課堂的由來

由于科羅拉多州落基山“林地公園高中”是一個山區鎮學校,許多學生由于各種原因時常錯過了正常的學校活動,且學生過多的時間花費在往返學校的巴士上。直到2007年春天這一情況發生了變化,學校的化學教師的喬納森?伯爾曼(Jon Bergmann)和亞倫?薩姆斯(Aaron Sams)通過屏幕捕捉軟件錄制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播放并結合實時講解,并把視頻上傳到網絡,以此幫助課堂缺席的學生補課。然后他們逐漸以學生在家看視頻聽講解為基礎,開辟出課堂時間來為完成作業或做實驗過程中有困難的學生提供幫助。不久,這些在線教學視頻被更多的學生接受并廣泛傳播開了。

所謂翻轉課堂譯自“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 room”,這種教學模式教師不再占用課堂的時間來講授信息,傳統課堂課上講授的部分學生在課后通過觀看微課視頻、上網查閱資料、在網絡上交流等形式自主學習完成,課堂內的寶貴時間學生可以用來與教師討論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或者與交流學習中遇到的困難,教師也能有更多的時間與每個人交流,學生之間可以交流學習心得。

2翻轉課堂的優勢

2.1方便學生個性化學習

傳統課堂學生需要邊聽課邊記筆記,課上沒有時間消化思考老師講授的內容,學習效率高的學生可以通過課后復習的方式理解課上老師講授的內容并完成作業,學習效率低的學生在課下自己看筆記理解知識內容就比較困難甚至無法完成作業,翻轉課堂的視頻能夠方便地暫停、倒退、重播、快進,為學生提供一個人性化的學習方式。需要停頓下來思考或做學習筆記可以暫停播放;碰到觀看了一遍還沒有理解的內容可以倒回去重新播放,一遍又一遍,直到理解為止。

2.2提高學習效率

高度集中的注意力試驗已經在美國進行過,成人高度集中注意力完成一件簡單枯燥的任務,字母打地鼠,只能維持20分鐘不出錯,然后就會出現錯誤。翻轉課堂借助的授課視頻具有“短小精悍”的特點,每個長度都在十分鐘以內,符合人眼視覺駐留規律,不易使人產生視覺疲勞而降低學習效率。

2.3有利于教師更好的掌握學生學習情況

相對于大班教學的傳統課堂,小班教學的翻轉課堂把教師從講臺上解放出來。教師可以走到學生中間和學生更親密的交流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學生也可以隨時向老師請教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教師在教室中走動的過程中也可以通過聽取學生們的討論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3筆者在翻轉課堂中實踐過程中的案例

由于筆者所教授的是工科學生的大學物理,更注重學生的物理思維的鍛煉和學習能力的培養。以剛體的角動量守恒一課為例,采取的形式是理論部分學生自己看書或視頻,教師在課堂上通過提問的方式檢查。筆者根據教學內容共提了四個問題:(1)人走路時為什么要擺臂?順拐走路為什么不舒服?(2)茹科夫轉椅上人的轉速為什么會隨著姿勢的不同而發生變化?(3)解釋跳水、滑冰視頻中人的速度和姿勢之間的關系。(4)解釋直升飛機為什么要有兩個螺旋槳。顯然以上幾個問題都是關于角動量守恒的問題。課上把學生分成四組,分別討論之后每組派一個代表進行講解,課堂氛圍熱烈,學生積極性高。作業的形式也不是傳統的解題,而是讓學生回去思考:陀螺為什么轉起來之后就不容易傾倒?輪船的導航儀原理。通過這類問題引導學生理論聯系實踐一方面增強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另一方面理論結合實際培養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意義及展望

哈佛大學的物理教授貝克提出讓教師“成為身邊的指導”替代以前“講臺上的圣人”,成為大學課堂翻轉運動的口號。與傳統課堂相比,翻轉課堂突破了傳統課堂的教學局限,把教師從主演轉變為導演。翻轉課堂真正的意義不是在于視頻的這種形式而是在于突出了教師的引導地位,讓學生從被動的接受知識學會了思考提高了學生總結分析問題的能力、協作學習的能力、交流互動的能力。教育部的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中指出:翻轉課堂是一種創新型的教學模式 ,它的出現顛覆了傳統教學的固有模式,它是現代信息技術發展條件下教學改革的重大突破 。作為與時展同步的教育者 ,我們對它不能僅僅停留在理論研究的階段,而應將之更多地應用于教學實踐當中,從而為我國的現代教育改革作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第2篇

一、利用新教材的特點

初學英語者對英語有著很強的好奇心,且所學的教材趣味性較強。到了高中之后,教材難度增大了,課文的篇幅增長了,每單元的生詞量也增多了。但盡管如此,要保持學習英語的興趣也是有可能的,因為高中新教材的課文內容貼近現代的生活,富有較強的時代感,好多話題如名人、音樂、體育、友誼、幽默等都是同學感興趣的。所以在教學中,我們要充分挖掘其趣味性,精心組織安排教學,碰到難題時及時加予引導,給他們以信心,激起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在講授有關各個民族都具有不同風俗習慣的語篇Book IA Unit 6 Good manners時,可以提出問題以導出整節課的主題,并激發學生的興趣。如:Do you know different countries have different manners? 學生會立即給予積極的響應:of course.然后,大家進行發散性思維,教師這時適時提出另一個問題:Is there anyone who know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ustom in china and some western countries and gives us some examples? 這樣就激發了學生的興趣,使課堂氣氛活躍起來,因為每一個學生都有這樣的常識。但并非每位學生都能簡明扼要地用英語進行表達,教師可以選擇基礎較好的學生回答,鼓勵他們用英語給出一些眾所周知的風俗差異。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獲取知識的渠道是多元的,他們可能會提供各種答案,除了用英語之外,學生還可以利用適當的形體語言。教師可以用各種方法,使英語學習盡量有趣并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二、利用各種直觀的教具及多媒體

到了高一,我們英語教師仍然需要利用各種直觀的教具及電教多媒體創設情景,使學生積極地將語言材料與生動的交際環境聯系起來,使學生在真實的情景中學習英語,體驗英語學習的實踐性,享受英語學習的樂趣。如學習Book IA Unit 8 Sports 這一單元時,我利用多媒體播放一些體育名星及他們參加2004年奧運會的情況,當看到他們的偶像110米跨欄冠軍劉翔,跳水冠軍郭晶晶、胡佳等出現在屏幕上時,自然能激起他們想說的欲望和興趣。在教以音樂為主題的語篇時,播放不同類型的音樂片段及圖片供學生欣賞,并讓他們用英語說出不同類的音樂如classic music, pop music, Folk music, Rock and Roll, country music等。使英語文字所描寫的內容變成形聲結合的畫面,達到了創設教學情景、激發學習興趣的目的。

三、利用第二課堂活動

經常開展第二課堂活動,也是保持高中學生對英語學習興趣的一種非常有效的途徑。每學期要定期舉行演講、講故事、英文詩歌朗誦和英語歌曲比賽等。也可以舉行英語晚會,有英語小品、相聲、笑話、短劇表演等節目,以此來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如有個趣味英語:一個略懂英語的女孩去英國朋友家做客,女孩受到了熱情的款待,使她有一種賓至如歸的感覺。臨別時她對朋友說:Thank you. You made me in the family way. 聽了此話,英國朋友不知所云,通過解釋,學生們在笑聲中領會并牢記了in the family way (懷孕)與in a family way(賓至如歸)之間的差異。

我校有的學生來自農村,在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對英語學習不夠重視,沒能養成良好的學習英語的習慣,而這直接影響英語教學的效果,所以進入高中階段要讓學生養成下列學習習慣:

課前預習。學生課前預習正如教師備課一樣,是上課的準備,所以要培養學生課前預習的習慣。在預習課程中,學生可以自己找出問題,查資料,自主解決問題,無法解決的難題再留待其它同學或老師解答。這充分體現了新《英語課程標準》“自主學習的意識”和“合作的精神”。當然,為了降低難度可以給他們一定的提示,如學習Book IA Unit 8 Sports的閱讀The Olympic Games 前,教師可以讓學生回去查閱有關奧運會的信息,可用when /where/what sports/who/modern Olympics/the ancient Olympics加以提示,讓同學預習課文,讓同學自己提問題、找答案,或互問互答。他們還可以找出閱讀課文時碰到的難題以待集體解決。事實證明課前做好預習的學生英語學習成績要比那些沒有預習的好。

課堂上學生要當主人。在課堂上,我們教師要真正站到導學位置上,讓學生養成并保持動腦、動目、動耳、動口和動手的習慣,切實體現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活動為中心。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如教授Book IB Unit 18 New Zealand時可以先播放一些新西蘭的自然風光及世界地圖,并附有課文內容的關鍵詞,如location, formation, size,capital, major cities, climate, natural beauty, national birds, the earliest people, other settlers等。學生們可以邊看圖邊聽錄音討論,可以叫比較好的同學起來問其他同學問題或回答其他同學的問題。最后可以讓學生起來用自己的話描述各幅圖,然后,再讓他們閱讀課練習。之后,教師再讓學生自己講解課文內容,指出重難點,并要求他們舉出適當的例句,最后再由教師加于總結,強調某些重點和糾正不當之處。當然,還要學生養成做課堂筆記的習慣。

第3篇

而我,作為一名高中教師,我深切體會到了有的孩子對學業缺乏興趣、厭惡,甚至是痛恨。到底是什么讓教育變得如此沉重不堪?原因可能有很多,比如應試教育過早、過度地開發了孩子的學習興趣,

等需要孩子自覺學習的時候,那份對知識最初的興奮、激動感已經幾乎消失殆盡了;比如有的教師或者學校不依據教育規律辦事,也是對孩子們敏感的心的打擊;比如乏味的課程設計,有時候甚至是教師自己也覺得無趣,怎么能指望孩子們保持旺盛的求知和上進欲望呢?很多孩子自然呈現出可怕的精神貧瘠的“癥狀”。

經歷了年青時期的無知輕狂,我重拾先前的讀書愛好。一本本的經典書籍(文學、哲學、詩歌、教育等等),尤其是教育類的專著,走進了我的視野。而這些書籍似清泉縷縷,不斷地滋潤著我近乎干涸的內心,使我在感動和反思中逐步加大、提高對自己的要求,也逐步提升了個人思考問題的深度和廣度。

“人類的智慧和文明,幾乎都可以在書籍中找到蹤影,書籍也是經驗教訓的結晶,是人類寶貴的精神財富,是采掘不盡的富礦,是走向未來的基石。”(朱永新教授語)在我的生命中,閱讀開啟了一扇通向美好的大門。為什么不能讓閱讀也為孩子們的生活注入靚麗的色彩呢?我在不斷地尋找,尋找那些可以豐富孩子們精神生活、充實孩子們稚嫩的心靈的書籍,在自己的一方小小教室中,開始了探究。

當然這個過程對于我這個中學教師而言,充滿了困難曲折。比如說,在如何引導學生處理好高中學業學習和課外閱讀的關系上,我與一些同事和領導之間有過辯論。在苦苦思索如何置辦齊全不同種類的書滿足不同學生的需要上,我同孩子們也有過一些分歧。而且,怎么能讓班級圖書館繼續下去、保持其旺盛的吸引力和生命力,也是我不斷琢磨的問題。

在這樣的探索下,2012年年底,偶遇新教育、成為新教育種子教師、加入“新教育實驗項目培訓群”以及2013年8月加入新教育網絡師范學院,這些注定成為我人生中一次隆重的“盛典”,開啟了令我耳目一新、如癡如醉的學習成長之旅。

從走進新教育種子計劃開始,到網絡培訓群里的一次次研討,在和全國各地優秀的毛蟲和種子教師的交流中,聆聽、碰撞、感悟、學習,幾乎每一天都處在進取的興奮中。再加上對《理想課堂的三重境界》《我的閱讀觀》《新教育》等新教育系列叢書以及其他教育專著,諸如《教育的目的》《什么是教育》《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等的研讀,打開了我視野,更新我的許多觀念,猶如跳出了井底的青蛙。

所以,新學期一開始給孩子們做動員的時候,我闡明了我所確定的“浪漫+精確”的課程思想。我宣布,我要和孩子們一起“戴著鐐銬跳舞”,在新課標要求下,開發實施走進的課程,把諸多的教育理念融入進去。在現有資源的基礎上,整合添加,讓過時的、僵化的,甚至是死的知識煥發生機,與孩子們的生命產生共鳴,產生喜悅和悸動(痛惜或者哀傷也好),借以擺脫目前應試教育下單調乏味、窒息生命的禁錮。

于是,我們走進了英語學科所帶給我們的詩歌王國、小說王國和影視王國等,在這些美麗的“國度”遨游,吸收豐富營養,茁壯成長……

到目前為止,小說方面,我們共讀了英國小說家C S?路易斯的《納尼亞傳奇:獅子、女巫和魔衣櫥》、美國作家海明威的《老人與海》和英國作家奧斯卡?王爾德的《快樂王子》等;詩歌方面,我們共讀了朗斯頓?休斯的《生活》、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騙了你》、葉芝的《當你老了》、顧城的《夢想》、艾米麗?狄金森的《沒有一艘船能像一本書》、郎費羅的《高度》、謝爾?希爾福

斯坦的《跳水板》、Oriah?Dreamer

《你為生存做了什么,我不關心》和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等,在一次次的吟誦中領略詩歌之美,感悟生命;電影方面,共同欣賞了美國電影《十月的天空》《梵高傳》《納尼亞傳奇》《老人與海》和TED講座等。借助這些豐沛的源頭活水,我們去了解他人的生活,思考自己的人生。

一步步操作實施中的細節落實,更讓我受益匪淺。

例如,共讀小說剛開始的時候,我只是給孩子們發三兩頁閱讀材料,破壞了閱讀的連貫性和有效性,隨后,加以改進。每次下發10張左右的閱讀材料,并且給予充分的時間保證。剛開始的時候,我習慣于孩子們讀完之后,就立刻進行交流,但是通過閱讀贊可夫的《和教師的談話》,認識到這種簡單的、硬性的對待藝術作品對孩子道德發展作用的做法是完全錯誤的。翻來覆去的道德說教,會把孩子內心里剛形成的一點新鮮感受抹煞殆盡。于是我采取了其他課節前“自由討論”的方式來實現孩子們對經典小說的“反芻”,效果良好。

繼而,在閱讀的基礎上,進行進一步的閱讀探究活動,寫感想,寫讀后感,材料自選,形式自定。我把班里的學生分為11個小組,每組6-7個學生,挑選出組長,作為負責人。每組一個筆記本,這個筆記本放在孩子那里,讓他們自主找時間進行讀寫繪的任務。對于詩歌,由于當時“新教育實驗項目培訓群”中,高中英語教師還未形成合力,我只好單打獨斗,擠出時間來研讀、選取外國經典的詩歌、制作課件,以便把這些美好的內容帶到課堂,帶到孩子們的內心

深處。

一本好書就是一座巨大的礦產寶藏,讀的人可能會因為其中某一句話就能給人生帶來極大的轉機。基于這樣的初衷,我積極籌劃并開展“班級圖書”工作。盡管新教育發起人朱永新先生說孩子們的閱讀關鍵期是在14歲之前,但我堅信十四歲之后的孩子,只要能養成讀書這種終身學習的習慣也必將受益終身。

高中階段,發動家長們支持讀課外書的工作比較難做,但是每次家長會上我都在做宣傳工作,獲得一部分家長的支持。同時,我和孩子們一起商討班級圖書館的籌劃工作,和他們一起積攢每一分、每一毛、每一塊錢,并用這些可貴的資源購買我們最最需要的書籍。我們班級圖書館的很多書都是孩子們和我通過在校園中揀飲料瓶子、再拿到廢品收購站賣掉換來的,一分一分都凝結著我們辛勤的汗水。通過班級每一個人的努力,到目前為止,我們的圖書已經有150本之多。這些書在孩子們的手中不斷被傳遞,被翻閱,看著他們能夠靜靜地坐在那里讀、寫,我像是老農看著茁壯成長的莊稼一樣,滿心都是喜悅。孩子們在周記中寫自己讀過的書,在語文課堂上舉行“讀書沙龍”,在課下交流讀書感受。我最喜歡看到的場景,是孩子們湊在班級圖書館小小的書架上找尋自己想看的書,看見孩子們看到我帶著書走進教室歡喜雀躍的樣子,因為我覺得這些反映出了孩子們精神的豐滿充盈。

高一到現在,堅持給孩子們寫“每月書信”,放假、開學時候也有,到目前為止,已寫有九封共計一萬五千多字。在這些書信里,我們交流班級發展的愿景目標,如何更好地面對人生,閱讀的作用,班級中可喜的地方以及存在的問題,還和孩子們一道分享有積極意義的詩歌等。這種交流方式的效果,是單純說教所不能達到的。

……

專業的成長又進一步促進了我生命的蛻變:讀書、寫作,喜好獨處,在歲月中潤澤心靈。正像荷爾德林所言,“人類要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而閑暇是詩意生活的前提。天氣適宜季節,能偷得余閑到大自然中走走或是釣魚,感受自然氣息,身心得以輕松;或是和親人摯友在一起分享美好,閑談南北;抑或是工作繁忙之余,賺得半小時或二十分鐘,一個人幽靜地走在路上,感恩春之溫馨、聆聽夏之濃郁、收獲秋之豐碩、領略冬之蒼然,多么美好!

回望上班這些年來,經歷了職業的新鮮期、倦怠期,幸運的是,也迎來了成長期。真的教育不是口號,而是踏踏實實踐行與反思。在閱讀中潤澤師生的生命,在踐行中實現共同的幸福,讓我們的教育超越“應試”,真正地做到“生命在場”,讓我們的教育成為真正美麗的、有意義的事業――最

重要的是,我明白了教師成長的重

第4篇

關鍵詞 雙語字幕 大學英語 聽說教學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Bilingual Subtitles Video Resources to Improve College

English Listening and Speaking Teaching

ZHANG Mei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Lanzhou City University, Lanzhou, Gansu 730070)

Abstract Listening and speaking is a very important training session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high-bandwidth Internet and mobile devices, including technical barriers to access to multi-lingual subtitles video resources no longer exist, and listening training may not have to rely on expensive equipment in order to carry out. This paper will briefly analyze the necessity and feasibility of bilingual subtitles in the video in college English listening and speaking teaching from two aspects of the theory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bilingual subtitle4s; college English; listening and speaking teaching

0 引言

在母語習得中,兒童總是先通過聽覺接觸到大量的自然語言,在經過為期至少6個月的“靜默期”后,逐漸開始產生口頭語言輸出。①隨著年齡的增長和大腦認知能力的發展,閱讀與寫作能力也逐漸隨之發展。在將英語作為非母語語言教學(TESOL)時,人們一般依然按照“聽”、“說”、“讀”、“寫”的順序來描述語言能力。在《朗文當代英語字典》中,對于“文盲”一詞的定義就是“someone who is illiterate has not learned to read or write.”②換言之,即使擁有正常的聽說能力,如果不能“識文斷字”,依然代表沒有受過教育,屬于“文盲”之列。在中國,由于真實英語語言環境的缺失,加之“接受教育就是脫盲”的普遍認知,使得在英語教學中對于“讀寫”的重視遠超“聽說”。英語成為一種用于各類競爭性選拔的區別工具,而其作為交際工具的本質屬性則變得面目全非。伴隨著我國改革開放與全球化的大趨勢,越來越多的教育者和學習者意識到應該讓英語的教與學進行本位回歸。

1 目前大學英語聽說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根據2012年《中國統計年鑒》,截止到2012年底,普通高校在校學生數為2536.5647萬人。③“大學英語”課程面向全國高校所有非英語專業的學習者,這是一個達到千萬量級的教學活動,如果不能通過教學有效地完成課程目標,將會造成極大的社會資源浪費。

在硬件指標上,很多高校都配備了若干語言實驗室,甚至是基于計算機與網絡系統的多媒體語言實驗室。但是學生的聽說能力并沒有與這種大規模的投入相應,得到成比例的提高。究其原因,不論是早期的語言實驗室還是基于多媒體的語言實驗室,其造價都相當高昂,沒有一個高校可以將所有普通教室完全升級改造成基于計算機和網絡的多媒體教室。擴招政策出臺之后,很多高校就連普通教室都資源緊張,更遑論這種每間僅初始硬件投資下來就要數十萬元的特殊教室了。為了滿足教學需要,很多學校讓這些教室滿負荷甚至超負荷運行,直接導致設備頻頻報損。而對于后期維護資金不足的學校,這些教室又淪為宣傳評比時才能一窺究竟的高檔擺設。

從授課方式的角度來看,目前主流的聽說課程雖然采用了多媒體授課方式,但主要還是以純語音訓練為主,課后輔以校園調頻臺等手段保證課堂與課后訓練的貫通。在進行聽說訓練的時候,很多時候學生往往不能完全聽懂所聽的內容。這樣就會使聽者產生相當程度的焦慮感,影響到其對后續內容的接收與理解。

從授課內容的角度來看,傳統的聽力書籍就是一本聽力練習冊,聽力訓練的模式就是以做題為主。每一單元所選取的材料要么是支離破碎,缺乏主題;要么是結構復雜,作為書面語體的語音版本而呈現。而對于培養學生實際開口講話,進行交際的材料少之又少。

2 上述問題可能的解決方案與可行性分析

對于硬件上的問題,要求教育部門加大投資是不現實的,只能研究如何充分利用好現有的硬件資源。④首先,建成的傳統語言實驗室和多媒體語言實驗室可以繼續發揮作用,但要注意合理安排使用時間,防止長時間連續運轉對機器造成不可逆轉的損壞。其次,可以細水長流,不斷利用小額資金對傳統教室進行合理的改造。利用筆記本電腦和便攜式投影儀打造機動多媒體演示平臺,并為每個普通教室配備遮光材料的窗簾、1~2只多媒體音箱和一幅前置固定式投影幕布。這樣,授課教師只要申領并攜帶機動演示平臺,就可以在改裝后的普通教室進行聽說實訓,其前期硬件投入和后期維護成本與專門的語言實驗室相比,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具有非常高的性價比。

對于授課方式的問題,上世紀90年代,國外研究者已經注意到傳統的聽說教學模式對于語言學習收效甚微,同時開展“聽”與“說”的訓練是不現實的、不科學的。應該將“聽”視為一種“輸入”,不用也不能刻意強調“即時輸出”,要允許“輸入”、“輸出”之間存在一個“時間差”。⑤沒有輸入,就沒有輸出。這樣,原本的“聽”、“說”、“讀”、“寫”的順序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就變成了以“輸入端”(“聽”、“讀”)來帶動“輸出端”(“說”、“寫”)。⑥

對于授課內容的問題,進入新世紀以來,計算機相關領域的迅速發展使得語言教學也伴隨著技術而發展,越來越多的教育者開始關注“語言技術”。在錄像帶和VCD流行的年代,利用視頻進行聽說教學往往吃力而不討好。隨著DVD的出現,在一張光盤上同時載有高清晰度的視頻和多語種字幕成為了現實,而硬件播放器(DVD碟機、計算機上的DVD光驅)價格的跳水和豐富的片源使得研究者開始關注“配有字幕的視頻”在語言教學中的非凡作用。

視頻資料往往有一定的敘事主題,呈現的往往是生活中、完整的、自然的場景,圍繞著這個主題,學習者可以得到完整的上下文知識。這與以應試為目的、支離破碎的、人為編撰的聽說訓練教程在教學目標上是大相徑庭的,而這種“有趣的”材料可以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習者的學習興趣。

按照信息加工理論,人們在交際狀態下,頭腦當中同時有兩個通道在工作:語言通道(verbal channel)和非語言通道(non-verbal channel)。⑦這兩個通道不僅不會相互干擾反而會密切配合,共同作用以獲得更加完整的信息。帶有雙語字幕的視頻,除了視頻本身可以明顯使得學習者的焦慮感下降到合理水平,以一種輕松愉悅的心情來學習,從而取得更好的效果以外,雙語字幕作為非言語通道上的另一種資源,在語言學習上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目前很多單語種電視臺,比如中央電視臺的多套面向國內的純漢語節目,都配有相應的中文字幕。語言通道與非語言通道的配合,就能對所輸入的材料理解得更加透徹。很多學生在實際交際的過程中往往會碰到聽不懂外國人講英語的情形。究其原因,不外乎有二。其一,交談的話語中有生詞或不熟悉的文化背景;其二,在正常語流中,很多單詞與相鄰單詞結合,都發生了不同程度的音變,與習慣上將句子中單詞逐個讀出的中國學生的頭腦當中的預設讀音不同,進而導致交際失敗。例如,當學生初次聽到 “teller I misser” 時,很難將它與 “Tell her I miss her.”這個看到馬上就明白的句子聯系在一起。這時如果有英文字幕進行提示,看得懂聽不懂的難題就會迎刃而解。但是對于前一種問題,就必須要依靠中英雙語字幕來解決了。通過雙語字幕,可以對生詞或者相關的文化背景在保證輸入連續無停頓的理想狀態下進行上下文相關的即時理解(instant understanding)。

此外,在使用相同材料進行訓練時,每個學習者所遇到的問題可能并非一律。在一個同步進行的課堂模式中,教師不可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對每個學習者的問題都予以關注并進行解答。而利用雙語字幕,實際上是形成了一種異步教學模式(asynchronous teaching):每個學生在遇到問題時都基本上可以通過自主學習的方式來進行解決,從而保證了課堂教學的效率與質量。

3 結論

隨著高帶寬互聯網的迅猛發展,正版視頻網站如雨后春筍般出現,DVD、甚至基于藍光技術的介質都將成為明日黃花,包含多語種字幕的視頻資源的獲取已經不存在任何技術障礙,而聽說訓練也未必要依賴昂貴的設備才能開展。通過以上分析不難發現,困擾諸多高校的英語聽說課程其實可以以一個相對較為簡便易行的方式得到有效的解決。

項目支持:“甘肅省高校大學英語自主學習中心效果調查研究”(項目編號:GS[2013]GHB0909)

注釋

① Krashen,Stephen D.1985.The input hypothesis:issues and implications.London: Longman.

② LDOCE online.http:///dictionary/illiterate_2

③ 國家統計局.2012中國統計年鑒[M].中國統計出版社,2013.

④ Feyten,C.M.1991.The Power of Listening Ability: An Overlooked Dimension in Language Acquisition.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⑤ 王灝.英語聽力教學中軟硬件開銷的控制策略[J].甘肅高師學報,2008.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镇安县| 博罗县| 清丰县| 曲周县| 休宁县| 阳谷县| 南康市| 芜湖市| 招远市| 荥阳市| 屏南县| 西峡县| 马鞍山市| 讷河市| 二手房| 湾仔区| 类乌齐县| 商水县| 潜山县| 彩票| 丰宁| 沾益县| 肇庆市| 新绛县| 清水县| 宁远县| 霍州市| 库车县| 安陆市| 宁蒗| 望城县| 金平| 仙桃市| 本溪| 丰县| 西藏| 昆山市| 普定县| 灵石县| 曲靖市| 彭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