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火災應急疏散方案

火災應急疏散方案

時間:2023-06-01 09:46:26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火災應急疏散方案,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火災應急疏散方案

第1篇

關鍵詞:應急照明設計

中圖分類號:S611文獻標識碼: A

1.引言

應急照明設計近幾年發展很快,對應的標準和規范也很多。其中,分散電源設計和集中電源設計,220V供電和24V供電等都是比較有爭議的地方。本文就設計中碰到的問題進行總結、分析,為今后的設計提供思路。

2.火災應急照明在火災時的備用電源的型式

火災應急照明包括備用照明和疏散照明,其中備用照明主要設置在消防人員作業及救援人員繼續工作的場所,疏散指示標志和疏散通道照明主要設置在供人員疏散、并為消防人員撒離現場的場所。本文主要討論第二種類型的火災應急照明。

應急照明在火災時的備用電源供電方式比較常見的有集中式供電、燈具自帶電池組供電等。集中式供電也就是UPS電源柜集中分配給電,平時UPS處于充電狀態,火災時市電切斷,由雙電源切換裝置自動切換至UPS供電,由于這種供電方式穩定并且供電持續時間長,一般用于建筑面積比較大的工程或高層建筑,但成本也比較大;燈具自帶蓄電池供電,也就是燈具平時由市電供電并給蓄電池充電,火災時消防強切后由燈具本身自帶蓄電池組供電,一般為半個小時,由于它持續時間短,但成本低,所以適合用在建筑面積小,層數低的小型建筑,因為這樣的建筑逃生通道簡單、逃生時間短,所以適用;但這類分散電源型電池維護比較麻煩,其優點是由于分散性不會因為一個電源出問題倒致整個系統出故障。值得一提的是,消防應急燈具的應急電源不包括發電機、獨立的市電,《消防應急照明和疏散照明系統》GB 17945-2010第6.3.5.2條要求,應急照明配電箱應能接收應急轉換聯動控制信號,切斷供電電源,使連接的燈具轉入應急狀態,并發出反饋信號。即在火災確認后,應急照明需能夠由主電工作狀態轉換至應急工作狀態,即從220V電源供電轉為蓄電池供電。也就是說應急燈具都必須采用蓄電池作為應急電源,其型式可以是集中的,也可以是分散的。

3.火災時應急照明電源是否該切斷

建筑物應急照明系統講究的是高可靠性,也就是“該亮的時候亮,不該亮的時候不亮”,要實現這個要求不但在軟硬技術裝備上要考慮周到,而且日常的維護管理也要做到位,二者缺一不可。

《消防應急照明和疏散照明系統》GB 17945-2010第6.3.5.2條要求,應急照明配電箱應能接收應急轉換聯動控制信號,切斷供電電源,使連接的燈具轉入應急狀態,并發出反饋信號。第3.17條應急照明箱定義:“為自帶電源型消防應急燈具供電的供配電裝置”。火災應急照明燈具采用自帶蓄電池的應急燈具,由應急照明箱供電,燈具平時處于長暗、常亮或非確定狀態,火災報警時,由聯動控制系統強制點亮,等消防撲救時由消防人員切斷該回路的電源將應急燈強制切換至由蓄電池供電的應急照明狀態。這種強制點亮方式是符合規范規定的(當然,自帶蓄電池的應急燈具的質量必須滿足制造規范要求),由于施工或者管線保護措施不到位,火災時應急照明電源線路正常運轉需經受考驗,當消防人員進入現場用水撲救時,220V的電壓相對而言也是不安全的(事實上,消防人員進入現場會切斷所有220V電源),而自帶蓄電池斷電點亮就沒有這層顧慮。根據民規13.8.5.2條,當采用蓄電池作為疏散照明的備用電源時,在非點亮狀態下,不得中斷蓄電池的充電電源。因此,應急照明燈具供電回路中嚴禁設置可關斷燈具充電的開關裝置。

GB25506-2010《消防控制室通用技術要求》 第5.6條規定了對消防應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統的控制要求:消防控制室應可以手動控制自帶電源型消防應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統的主電工作狀態和應急工作狀態的轉換,即在火災時能手動從主電工作狀態轉換到應急工作狀態,這種情況下主電為220V,應急為24V,就不存在消防人員救火時因為220V市電觸電的危險了。

4.幾種應急照明點亮方式比較

應急照明的點亮方式常見的有如下3種:

方案一:斷電強啟

優點:

1、符合規范GB17945 6.3.5.2中應急照箱的啟動要求;

2、可靠,只要簡單的脫扣器,不用再加接觸器;

3、便宜,沒有到燈具的強啟線。

缺點:

1、照明時間短。不能利用還有電源時的供電時間;

2、照度不足。就算滿足規范要求,也遠低于正常照度,在人員密集時照度的大幅降低容易引起恐慌和踩踏。

3、 本來應急照明為了安全要求的是兩路電源,在消防時卻要主動切斷,降低了可靠性。

方案二:

首先用強啟線強啟應急燈,最后再斷電強啟

優點:

1、強制點亮時供電還是采用市電~220V,蓄電池可在市電斷電或消防電源斷電后繼續供給應急照明,提高應急照明供電時間。

2、保證了兩路電源供電。

3、火災探測器檢測到火警可以聯動自動點亮,即時性和可靠性高;

缺點:

1、增加費用(相對于方案一)。每個回路有一強啟線;

2、如方案一中的缺點2。

方案三:

把走道、樓梯、前廳等公共照明的一部分燈具作為備用照明,采用強啟措施。而自帶蓄電池的雙頭燈采用斷電強啟。

優點:

緊急情況時保持正常照度,有利于人員疏散,消防人員后期可用斷電方式保持最低照度。

個人見解:方案三是較合理的方案,理據如下:

1、方案一,二中的照度不足是最大的缺陷。5lx的照度比正常情況下的照度少了10多倍,在人員疏散時很容易引起混亂。而想靠雙頭燈來提高照度,確實不實際。

2、方案三符合規范的本意。查規范,涉及應急照明自動點亮的有GB50368 8.5.3 、GB50096 8.7.5、JGJ242 9.2.3。所有相關條文中,都提到應急照明采用節能自熄開關控制時,應采用自動點亮措施。而實際使用這些節能自熄開關控制的燈具,就是前廳、過道、樓梯等燈具。因此認為方案三符合規范本意。

5.應急照明和普通照明合用存在的問題

規范中明確可以利用正常照明的一部分作為應急照明,這樣在正常情況下經常使用,一旦有故障能及時發現,不至于在緊急情況時不能點亮。但實際施工中往往根據不同的場所,對普通照明燈具的式樣、類型要求非常多,而相應的符合消防要求的應急照明燈具的類型非常少,除樓梯間、走廊經常使用的吸頂燈、筒燈、熒光燈外,其余場所選擇余地不大,不能滿足要求。特別是通過認證的40W以上的大功率應急燈更是幾乎沒有,而這些燈具在諸如體育場、車站等場所是非常需要的。 正因為以上原因,導致設計中應急照明往往另成系統, 實屬浪費。在這里也希望生產廠商能盡快生產出這類產品,填補市場空白。

6.結束語

火災時應急照明強制點亮分兩步,第一步,火災發生時切斷普通照明,點亮應急照明,220V供電;第二步,消防人員到場,水系統動作后,切斷220V應急電源,由24V電源供電,保證消防人員撲救中的人生安全。

參考文獻

【1】《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16-2006

第2篇

一、火災預防

一是工程改造期間按照逐層施工、階段進行,完成一處恢復一處方式進行;

二是施工期間保證未施工區域的消防栓、水噴淋、防火卷簾和火災報警等消防設施的完好有效。對于施工區域停運的消防設施應有相應的滅火、防火分隔、報警和疏散等例如增加滅火器的數量和規格、關閉防火卷簾、設置臨時照明和增加流動巡查人員等相應作為補充的手段和措施;

三是營業期間禁止電氣焊等明火作業。非營業期間施工應加強明火作業的安全管理,劃定合理的施工范圍做到組織、人員、措施三到位;

四是營業期間禁止占用、堵塞、封閉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禁止占用防火間距,保障消防器材、疏散標志的完好有效;

五是非營業期間和非施工期間,關閉不必要的電源、熄滅火源火種;

六是營業期間應成立防火巡查、檢查小織,負責發現消除火災隱患和監視火情等任務,并保持營業期間不間斷巡查檢查工作狀態;

七是非營業期間應成立值班、值更小組,負責發現排除火災隱患、巡查監視火情和滅火等職責,并保持持續的工作狀態。

二、滅火應急疏散處理預案

(一)應急疏散處置程序

(1)各樓層現場工作人員在接到火警后必須先疏散群眾;

(2)疏散時注意疏散順序,對著火層本層人員先進行疏散,其次為著火層上層及下層,防止所有人員涌向同一出口,造成堵塞;

(3)疏散時注意防止混亂,控制現場人員情緒,提高疏散效率,并向消控中心報告,要求啟動防排煙系統;

(4)疏散時如發現受傷人員,立即聯絡安全防護救護組,第一時間救治傷員。

(二)初起火災撲救程序和措施

(1)滅火行動組人員接到火災報警后,第一時間攜帶滅火器材趕赴火災現場,按照“救人第一,先控制、后消滅,先重點、后一般”的原則,首先搶救被困火場的人員,控制火勢與撤離物資同時進行;

(2)根據指揮部命令設立水槍陣地,能滅則滅,不能滅則盡一切辦法控制火勢蔓延,等待消防部隊救援;

(3)滅火行動組人員在搶救火場時應注意自身安全防護,不脫離組織單獨行動,在指揮部沒有下達命令前不貿然行動,受到火勢威脅時應及時后撤;

(4)公安消防部隊到達現場后,根據消防部隊需要,協助滅火。

(三)通訊聯絡保障程序

(1)火災突況下,應設立專門的聯絡渠道,對講機等設備應設立專門的對講頻道;

(2)由通訊聯絡組負責傳遞各方信息,傳達指揮部命令,并確保火災時通訊的暢通;

(3)各部門應制定相應的通訊應急方案,在通訊受到阻礙時立即啟動應急方案,確保正常的信息傳遞。

(四)安全防護救護程序和措施

(1)安全防護組接到報警后,準備好相關救護器材,急救物資,于指揮部待命;

(2)根據指揮部命令劃定室內(外)安全警戒區域,制止群眾圍觀,確保疏散出口處的暢通;

(3)根據火場情況出動,配合滅火行動組搶救傷員,采取有效地急救措施,并及時撥打120急救指揮中心。

三、建立組織機構

一是成立工程改造期間消防安全保障領導小組

組長:總經理

副組長:二人(分別負責施工區和非施工區)

設立指揮部:辦公室設在指揮中心或辦公室,負責指揮、協調工作。

二是成立以下工作小組

根據預案,成立不同的行動小組,根據指揮中心指令,協調配合。

(1)滅火行動組:由保衛部確定組員名單,成立單位的志愿消防隊,在接到火警報警第一時間,攜帶滅火器材趕赴火災現場實施滅火;

(2)通訊聯絡組:各部門各樓層挑選一名,專門負責在火災突況下保持與消控中心、辦公室聯系,確保火災時的通訊暢通,傳達指揮部命令,反饋火場情況;

(3)疏散引導組:

第3篇

關鍵詞:疏散;應急照明;蓄電池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national economy, the state to the safety of the lives and property of the people pay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emphasize it is with the person this, as much as possible in the people's life and state guarantee the security of the property. In civil building in the sudden disaster, emergency lighting, evacuation indicator lighting are especially important. In the external power supply disruptions, structures within the crews immediately evacuated disaster area, in the building's emergency lighting system played a major role.

Keywords: evacuation; Emergency lighting; battery

中圖分類號:S61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 應急照明系統主要分為三類,疏散照明、安全照明和備用照明。作為應急照明的一部分,其中,疏散照明用于確保疏散通道被有效地辨認而使用的照明;安全照明用于確保處于潛在危險之中的人員安全的照明;備用照明用于確保正常活動正常進行的照明。2 國家對應急照明設計的有關規定根據《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16-2006、《高層民用建筑防火設計規范》GB50045-2005、《汽車庫、修車庫、停車場設計防火規范》GB50067-97、《民用建筑電氣設計規范》 JGJ16-2008、《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設計規范》GB50116-98、《建筑照明設計標準》GB50034-2004、《全國民用建筑工程設計技術措施電氣分冊》(2003年3月1日起執行)、《應急照明設計指南》(1993年中國照明學會技術文件)及其他有關規范的規定,下列場所應設應急照明。2.1 建筑物的下列部位應裝設疏散照明電影院、體育館、多功能廳、禮堂、醫院、病房樓以及裝有備用照明的展覽廳、演播室、地下室、地下停車庫、多層停車庫等的疏散樓梯口、廳室出口和疏散通道、建筑物(二類建筑的住宅除外)的疏散走道和公共出入口處均應設疏散照明。2.2 建筑物下列部位應裝設備用照明2.2.1多層建筑的觀眾廳、旅館的重要廳室、每層面積超過1500m2的展覽廳、營業廳,建筑面積超過200m2的演播室,人員密集且面積超過300m2的地下室以及汽車庫等;2.2.2高層民用建筑的觀眾廳、展覽廳、多功能廳、餐廳和商業營業廳等人員密集的場所和疏散走道以及病房樓、旅館,居住建筑內長度超過20m的內走道,劇場觀眾廳及出入口、疏散通道轉折處以及疏散通道每隔20m長處、臺倉及出口處、后臺演職員出口處等;2.2.3公共建筑的封閉樓梯間防煙樓梯間及其前室,消防電梯間及前室、合用前室和避難層(間),消防控制室、發電機房、消防水泵房、變電室、電梯機房、防排煙機房、重要的空調機房、通訊機房、大中型電子計算機房及建筑物的各管理房間及控制室等。2.3 突然斷電將導致人員傷亡的場所應設有安全照明凡在火災時因正常電源突然中斷,將導致人員傷亡的潛在危險場所(如醫院內重要手術室、急救室等),應設安全照明。 3 應急照明電源的種類根據應急照明的設置,其應急電源的性質可分為四種:3.1 來自電力網有效地與正常電源分開的饋電線路3.2 發電機組3.3 蓄電池組蓄電池組的設置可分為三種方式:3.3.1 燈內自帶的蓄電池組,即自帶電源型應急燈;3.3.2 集中設置的蓄電池組;3.3.3 分區設置的蓄電池組。3.4 組合電源由以上任意兩種至三種電源的組合供電方式。4 蓄電池組組成的應急照明系統的控制對應急照明燈的控制,規范中有明確要求:消防控制室在確認火災后,應能接通火災應急照明燈和疏散標志燈。應急照明燈附近不得裝設就地通斷應急燈的任何開關。究竟如何滿足規范要求呢?筆者結合實踐,對蓄電池組應急照明燈控制的三種方案談幾點體會。4.1 燈具內自帶的蓄電池組形成的應急照明系統的控制方案。目前,市面上大多數自帶膠質蓄電池組的應急照明燈有兩種形式:其一是平時燈不亮,電池處在自動浮充狀態,市電停電時,自動轉換為應急狀態,燈亮;其二是燈具平時作正常照明使用,燈具由市電供電,市電停電時,自動轉換為電池供電。此種燈具一般就地設開關控制,但電源箱內設置消防強制點亮接觸器,配合消防信號能強制轉為點亮狀態。雖然此類應急照明燈在火災時能滿足應急照明的要求,但是,燈具的工作狀態在消防控制室難于了解,消防控制室對應急燈也難進行有效的控制。在設計中,我們往往忽視了“在火災時應能接通火災應急照明和疏散標志燈”的要求,若不采取其他措施,很顯然是不能滿足有關規范要求的。若想使此類應急燈能在消防控制室中進行控制,則需在每個分散的燈具內加裝小型繼電器,再通過消防控制模塊進行控制。如果工程規模比較大,控制點較多,就會增加工程造價,且燈具比較分散,也不便于維護和管理,因此,此方案適合于疏散照明燈具,其他應急照明燈具不宜采用此種控制方案;4.2 采用集中蓄電池組方案,大樓所有應急照明燈電源由蓄電池組提供。此種方式控制十分方便,設計時可按功能及分區要求,設置多個供電回路,采用交流接觸器控制,并通過消防控制模塊進行聯動控制,這樣可滿足規范的要求。但若整棟大樓采用此方案,其一,可靠性相對要差些;其二,大樓所需蓄電池容量較大,而且需要一配套的蓄電池間,給建筑大大增加了失火隱患,蓄電池的維護費用也較高。一旦發生故障,勢必影響整棟大樓的應急照明系統,嚴重的可能使大樓應急照明系統處于癱瘓狀態。此方案一般不宜采用;4.3 采用區域設置蓄電池組的供電方案,大樓應急照明燈具根據防火分區及功能要求進行分組,分別配置區域蓄電池組供電。各區域蓄電池組深入負荷中心,這樣相對集中,便于管理和維護。此種方案有效地解決了系統可靠性問題,并可滿足有關規范的要求。筆者認為此方案比較合理,宜推廣應用。筆者于2007年在某國賓館的應急照明系統設計中,就是采用了以柴油發電機組為主,部分區域設置蓄電池組或EPS為輔的供電方案。所有應急燈具平時均作為正常照明使用,并通過現場單聯雙控開關進行就地控制,停電及火災事故時由EPS應急電源供電。此系統得到了外審部門和甲方的滿意。應急照明配電系統示意圖如圖1所示。

圖1根據有關要求,應急燈是不應設開關控制的。主要原因是,當發生火災事故時,如果應急照明燈具的開關此時正好斷開了,人們在慌亂中難以找到應急照明燈的控制開關開啟燈具,這樣應急燈便起不到應有的作用。而在實際生活中,大樓應急照明燈具往往需要兼作正常照明燈具用,平時可以開斷。為解決此矛盾,筆者在采用就地控制開關時,采用了帶指示燈的單聯雙控開關,應急照明回路中接入三根線:一根為正常電源線;另一根為中性線(N線);第三根為應急電源線。如圖2所示,平時雙控開關開斷時可控制應急照明燈,一旦發生火災,通過消防聯動控制,使燈具中應急電源線和正常電源線均有應急電源,因此不管雙控開關此時處在何種狀態,應急燈具及疏散燈具均會被點亮,并且通過消防控制模塊將信號反饋到消防控制室中。

圖2由于此工程規模比較大,應急燈具數量較多,在實際設計中,為了簡化二次線路,直接采用了施耐德公司生產的CT接觸器輔件ACTc,并通過它來控制各出線回路上的接觸器CT。同時,ACTc上還帶有手動控制按鈕接線端子,將手動控制按鈕設在消防控制室內,可以在發生火災事故時直接對應急照明燈進行手動控制。5 結束語通過在若干工程中的應用檢驗,以柴油發電機組為主,部分區域設置蓄電池組為輔的應急照明方案的優越性得到了實際驗證,最終覺得此方案最為安全可靠,并能有效地滿足各類規范的要求。

參考文獻

1 建設部工程質量安全監督與行業發展司、中國建筑標準設計研究所編 《全國民用建筑工程設計技術措施電氣分冊》 中國計劃出版社出版社,2003.2

第4篇

關鍵詞:建筑;照明;設計

Abstract: Emergency lighting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facilities of modern architecture of security, with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also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of people on building the requirements of emergency lighting. A perfect emergency lighting design, can play a security and induced pointing funct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design of emergency lighting in civil buildings.

Keywords: architectural; lighting; design

中圖分類號:TU2

1.概述

應急照明系統因正常照明的電源失效而啟用的照明。應急照明包括疏散照明、安全照明、備用照明。在建筑電氣照明設計中,應急照明設計是一個重要的部分。根據國家頒布的規范,許多單層建筑、多層建筑及高層建筑的特定部位均應設置應急照明。實踐證明,有的建筑發生停電或火災時造成嚴重的人員傷亡事故,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與有無應急照明以及應急照明系統設計不合理也有一定關系,可見設計一套合理的應急照明系統是相當重要的。由于每位設計工程師的認識不同,在實際設計中應急照明的系統設計也有區別。

2. 應急照明的設置原則

2.1備用照明:作為應急照明的一部分,用于確保正常活動繼續進行的照明。

2.2安全照明:作為應急照明的一部分,用于確保處于潛在危險之中的人員安全的照明。

2.3疏散照明:作為應急照明的一部分,用于確保疏散通道被有效地辨認和使用的照明。

2.4備用照明的設置原則。下列部位應設置備用照明:①消防控制室、自備電源室、配電室、消防水泵房、防排煙風機房、電話總機房以及在火災時仍需要堅持工作的其它房間等;②通信機房、大中型電子計算機房、BAS中央控制站、安全防范控制中心等重要技術用房;③建筑高度超過100m的高層民用建筑的避難層及屋頂直升機停機坪。

2.5疏散照明的設置原則。下列部位應設置疏散照明:①公共建筑的疏散樓梯間、防煙樓梯間前室、疏散通道、消防電梯間及其前室、合用前室;②高層公共建筑中的觀眾廳、展覽廳、多功能廳、餐廳、宴會廳、會議廳、候車(機)廳、營業廳、辦公大廳和避難層(間)等場所;③建筑面積超過1500m2的展廳、營業廳及歌舞娛樂、放映游藝廳等場所;④人員密集且面積超過300m2的地下建筑和面積超過200m2的演播廳等;⑤高層居住建筑疏散樓梯間、長度超過20m的內走道、消防電梯間及其前室、合用前室,二類高層居住建筑的疏散樓梯間可不設置。

3.應急照明供電方式的選擇

高層建筑的應急照明主要是疏散照明和備用照明,為消防負荷。根據《高層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45-95第9.1.1條規定:應急照明、疏散指示標志等消防用電,一類高層建筑應按一級負荷要求供電,二類高層建筑應按二級負荷要求供電。為滿足一二級負荷的供電要求,較常采用的供電方式為1.由市政電源不同變電站或同一變電站的兩段母線分別引來兩回路作為供電電源。2.由一路市政電源和一路柴油發電機分別引來兩回路作為供電電源。在某些不發達地區或市政設施配套不完善地區,市政電源無法滿足供電方式1的要求。方式2由于可實施性強,是較常見的供電方式。具體在應急照明系統的設計實施中,常采用的供電方式為:1.雙回路供電,應急照明箱處設雙電源切換箱,故障時切換。2.單回路供電,應急照明燈具自帶蓄電池或集中設置蓄電池組,主回路失電時由蓄電池供電。自帶蓄電池應急燈由于適應性強,線路及系統簡單,是普遍采用的應急照明供電方案。

根據《民用建筑電氣設計規范》JGJ16-2008第13.8.5條的規定,備用照明、疏散照明的應急電源供電轉換時間不應大于5s。當應急照明采用自帶蓄電池或集中蓄電池組供電時,可滿足此項要求。當應急照明采用雙電源切換箱方式時,如果建筑供電采用上述方式1供電時,也可滿足要求。如果建筑供電采用上述方式2供電,由于柴油發電機應急啟動時間為15 s~30 s,無法滿足應急照明5s轉換時間的要求。如需采用此方式供電,仍需應急照明加裝蓄電池,才可滿足轉換時間的要求。在工程實踐中,最常見到的方案是建筑供電采用一路市電加一路柴油發電機備用,應急照明燈具自帶蓄電池。此種方案不需考慮應急照明轉換時間,所以設計人員往往會忽略此項要求。例如某高層住宅在地下室設有消防水泵房,其照明為備用照明。由于消防水泵房在地下室的邊角地帶,離應急照明配電箱較遠,設計人員將其照明回路由機房內雙電源切換箱后引出。這種方案可滿足備用照明最少持續供電時間180min的要求,但是設計人員忽略了備用照明供電轉換時間不應大于5s的要求。備用照明按照《民用建筑電氣設計規范》JGJ16-2008第13.8.6條的規定,最少持續供電時間不小于180min,照度不低于正常照明照度。如果備用照明僅采用蓄電池供電,由于目前市場上自帶蓄電池的燈具連續供電時間一般最大為90min,很難滿足備用照明的要求。所以在此案例中備用照明采用雙電源切換箱后配線,再采取燈具自帶蓄電池的方案,即可滿足供電時間的要求,也可滿足轉換時間的要求,是較為理想的方案。

以上所述各種供電方式并非全部,各種方式可靈活運用,但是需滿足規范各項要求,保證可靠且可行。

4.火災應急照明系統設計措施

火災應急照明燈具的選擇應符合GB17945-2010消防應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統消防應急燈具的規定。疏散通道照明燈具一般裝設在頂棚上, 由于燈具選型為消防專用燈具, 很難與普通燈具協調并統一風格, 這一點應引起注意, 并合理調整布燈位置, 滿足照度要求。特別是大空間場所, 當交通流線關系不明確時, 建議預留應急照明配電箱, 提出具體文字要求, 后置裝修設計處理, 并宜采用地面布燈形式, 增加地面布燈數量。因注意在GB17945-2010 規范中規定消防應急照明燈具的防護等級不低于IP30,室內地面的燈具防護等級不低于 IP54,室外地面的燈具不低于IP67。并且要求安裝在地面上的燈具電源應采用安全電壓,這主要是考慮在消防時防止發生觸電事故,在設計時需要加以注意。疏散指示標志, 要疏散導向合理、明顯, 各樓層應以最短流線指向疏散樓梯間, 火災應急照明燈具內光源應選用快速點燃瞬時點燃光源, 應慎用高壓氣體放電燈。常見光源有白熾燈、熒光燈、鹵鎢燈、LED、場致發光光源等,不應使用金屬鹵化物燈、高壓鈉燈、熒光高壓汞燈。白熾燈、鹵鎢燈不節能,屬于淘汰產品。而LED在光效、亮度、體積等方面有了長足的發展,是今后理想的應急照明用光源。火災應急照明不應使用調光裝置。火災應急備用照明和火災疏散照明供電電源方式應滿足負荷等級、應急電源轉換時間的要求。火災應急備用照明系統采用蓄電池組作備用電源, 其安時數應保證在180 min以上。金融商業交易場所轉換時間不大于1. 5 s, 是指收銀臺、金銀珠寶、名貴物品等處。

注意區分火災應急備用照明系統( 消防用電性質) 與非火災備用照明系統(非消防用電性質), 兩者應分別獨立設置。火災應急備用照明和疏散照明不應由同一分支回路供電, 嚴禁在輸出回路中連接插座。分支干線不宜跨越防火分區, 必須跨越時, 應做防火封堵措施。住宅無防火分區概念, 每層不是一個防火分區, 其公共區域一般照明( 燈數少)可與疏散照明合設, 但應滿足疏散應急照明設計要求。應注意高層住宅樓梯間接入火災應急照明系統的燈具控制開關如采用自熄開關, 必須能實現強啟控制, 當采用聲光控開關時,必須選用帶強啟觸點的產品。火災應急照明線路不應與正常照明線路共管敷設。在同一橋架內敷設時, 中間用不燃隔板分開。

第5篇

【關鍵詞】火災應急模式;火災應急措施

哈爾濱會展中心是黑龍江省及哈爾濱市重點工程項目,由省、市、工大集團和體育局共同投資建設。位于哈爾濱市南崗經濟技術開發區東北部,占地面積44公頃,建筑面積20余萬平方米,擁有標準國際展位2000余個和各種體育功能的綜合訓練館、萬人體育館及5萬人的體育場,是典型的人員密集公共場所,當前對其火災的防范尤為重要。

本文在對哈爾濱會展中心體育場火災過程的分析上,結合火災致因給出每個階段得解決預案,并建立一個動態的火災應急模式。這些預案的措施便于消防人員每天對這個應急模式庫中火災的致因基本事件進行檢查,根據當天最新的情況更新應急預案庫。流程如下:

(1)首先場所內的消防安全人員每天從火災致因基本事件庫提取火災致因基本事件列表。

(2)對場所的每一項可能引起火災的基本致因進行檢查。

(3)更新當天場所內各種可能引起火災的基本事件的數據記錄。

(4)應急預案庫按照哈爾濱會展中心體育場火災發展分成了:起火階段、初級階段、發展階段、猛烈階段四個階段的預案。每個階段的預案根據第二章對火災每個階段故障樹分析時所包含的火災致因基本事件的變化而作出相應的調整。

(5)火災發生時消防安全人員根據火災的情況采取相應的應急預案。

一、起火階段應急措施

起火階段是點火源和室內的可燃物接觸并發生明火燃燒現象。

應急措施:首先根據報警系統、報警電話、監控系統和消防巡邏人員及時的確定火源的位置;其次確定火源的類型,疏散火源周圍的人群,隔離易燃物和火源接觸,場所內消防安全人員用相應的滅火器進行滅火,救助燒傷人員。如果形式不能控制馬上啟動下一級應急措施,在沒有能力進行撲滅的情況下,要及時的撤離,并馬上向上級匯報。

二、初期階段應急措施

火災初期階段的特點為:火災的面積不大,煙和氣體的流動速度比較緩慢,輻射熱較低,火勢向周圍發展蔓延比較慢,燃燒一般還沒有突破房屋建筑外殼,人員疏散較為容易,此時的火災可以被滅火器或被自動噴淋系統所控制。

應急措施是應及時地采取防煙措施,啟用空調、機械排煙設備、打開門窗,排煙排熱等設備,減少高煙熱對遇險人員的威脅,當人們還不知道發生火災,且人員多、疏散條件差時,疏散組織者應先通知出口附近或最不利區域內的人員進行疏散,然后視情況公開通報,告知其他人員疏散。注意簡單防煙措施的培訓:包括利用濕毛巾折疊捂住口鼻,用干毛巾多層折疊捂住口鼻等,同時確保自動噴淋已經啟動,場所內消防安全人員按照應急預案組織滅火。但是火情不能控制時及時報警啟動更高級的預案——救援傷員。

三、發展階段應急措施

發展階段:燃燒強度增大、溫度升高、氣體對流增強、燃燒速度加快、燃燒面積擴大,為控制火勢發展和撲滅火災,需一定滅火力量才能有效撲滅。此時室內溫度逐漸升高同時產生了大量高溫、有毒氣體,此階段滅火器和自動噴淋系統已經不能將火災有效撲滅,人員出現恐慌。

應急措施:當緊急狀態下,場所的工作人員應該立即報警,同時組織內部人員參照疏散方案,迅速的組織疏散,同時要做好以下幾點:

(1)場所的火災情況,優先選擇最佳的疏散路線;

(2)內部保衛人員、服務人員迅速到位,組織好引導疏散工作,維持疏散秩序,防止擁擠踏傷;

(3)先組織起火層以上人員,在疏散過程中注意排煙、消煙,使疏散路線暢通;

(4)對不同人員集中場所的火災特點、人員特點采取相應的疏散措施,注意對老弱病殘的照顧;

(5)共場所火災疏散過程中,要注意利用口罩、毛巾、手帕、餐巾、沙等捂住鼻孔以防止煙嗆、中毒,進行自救互救,有組織向下層、出口處疏散;

(6)氣充斥時應該采用較低的行走姿勢,必要時應該告知爬行撤離現場;

(7)疏散過程中應該注意排煙,打開上部窗口或利用排煙設施排煙,保障疏散路線暢通。要求人員在3至6分鐘內疏散出去,否則會有生命危險。因此疏散組織者應設法保障人員在規定時間內撤出或者先期撤離煙火充斥區。

場所內的消防安全人員積極的和消防隊配合,為消防隊提供場所的消防資料和建筑設施資料,制定消防滅火方案,進行滅火。

四、猛烈階段應急措施

猛烈階段:場所空間大,空氣對流,可燃物多,導致火災蔓延非常迅猛以致燃燒發展達到,燃燒溫度最高,輻射熱最強,燃燒物質分解出大量的燃燒產物,溫度和氣體對流達到最高限度,建筑材料和結構的強度受到破壞,使其發生變形或倒塌,這階段重點應是救援和避難工作。

第6篇

關鍵詞:建筑;應急照明;設計

中圖分類號:TU2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前言

隨著我國的發展,建筑行業的崛起和變化十分迅猛。現代建筑的層數越來越高,占地面積越來越大,內部設施越來越齊全,所用的設備和材料則越來越新,而且在使用的安全性、靈活性、舒適性等方面的水準也越來越高。建筑電氣毫無疑問是衡量建筑水準的一個相當重要的部分。為保證建筑物及內部人員的安全, 需要采取如設置消防報警系統、自動噴淋系統、排煙系統、應急廣播系統等措施,而應急照明系統也是一個相當重要的安全設施。

應急照明和疏散照明最重要的是可靠的應急電源裝置,根據建筑物用電負荷性質和市電電源具體情況,應急電源裝置可按表1配置。

表1 應急照明應急電源配置表

用戶負荷等級 市電電源情況 應急照明電源

特別重要負荷 二路獨立電源 雙市電+發電機+EPS

雙市電+EPS

一級負荷 二路獨立電源 雙市電+EPS;雙市電

一路獨立電源

一路公用獨立電源

二路低壓電源

一路獨立電源 市電+發電機+EPS

市電+EPS

二級負荷 一路獨立電源

一路公用獨立電源 雙市電+EPS;雙市電

二路公用獨立電源

二回路電源

二路低壓電源

一路獨立電源 市電+EPS

在文中所表述的觀點有幾點前提條件:①建筑為有地下室的一二類住宅建筑;②所選用的火災時專用自帶電池的應急照明燈具(以下稱應急雙頭燈)和疏散指示燈只在供電電源停止供電后才能點亮。

一、應急照明的定義與分類

火災、爆炸和地震等災害發生時,正常電源往往發生故障或必須斷開電源,這時正常照明全部熄滅。為了保障人員及財產的安全,并對進行著的生產、工作及時操作和處理,有效地制止災害或事故的蔓延,這時應隨即投入應急照明。它包括疏散照明、備用照明和安全照明。

1.疏散照明:在非正常情況下,如發生火災,事故停電等而為人們能從室內安全撤離到室外而設置的照明。(如疏散通道的出口指示燈、導流標識燈、疏散照明燈)

2.備用照明:正常照明失效時,為了繼續工作(或暫時繼續工作)而設置的照明。(如平時商場、大廳等公共區域頂棚設置的事故燈,與消防有關的設備及控制用房的照明燈等)

3.安全照明:正常照明突然中斷時,為確保處于潛在危險的人員安全而設置的照明。(如醫院外科手術室設置的無影燈及輔助照明)

目前,設計人員設計應急照明參照的規范主要有JGJ16-2008>(以下簡稱)、GB50034-2004《建筑照明設計標準》(以下簡稱《照標》)、GB50045-1995《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2005年版(以下簡稱《高規》)和GB50016-2006《建筑設計防火規范》(以下簡稱《建規》)。

二、地下室的應急照明的幾種作法

1.地下室每一防火分區內裝一只普通照明配電箱,應急照明燈具和疏散指示燈(燈內自帶蓄電池)由箱內專用回路供電,按照GB 50016-2006建筑設計防火規范規定“消防應急照明燈具和燈光疏散指示標志的備用電源的連續供電時間不應少于30 min”,蓄電池供電時間不少于30 min。

個人認為,在有條件可以獲得其他應急照明電源時,不應采用這種方案。理由是:應急照明燈正常情況下是接在電路中的,除了采用智能照明控制系統外,不管是不是發生了火災,只要正常電源斷電,燈具都會點亮。一般情況下,蓄電池蓄電所需時間遠大于使用時間。這樣就會發生這種情況,一旦正常電源斷電后,應急照明即時開始消耗電池的電源,經過很短時間,建筑就已不能獲得足夠的消防應急照明電源;當斷電時間超過30 min時,建筑將失去消防應急照明;當正常電源恢復供電后,在蓄電池完成充電前,建筑仍不能獲得足夠的消防應急照明電源。

2.每一防火分區只裝應急照明配電箱,不裝普通照明配電箱,照明全部按應急照明設計,應急照明箱由正常電源和應急電源自動切換供電。照明燈具由兼作普通和應急照明的普通燈具,應急雙頭燈和疏散指示燈(燈內自帶蓄電池)組成,這種設計方式在幾年前用的比較多。

這種供電方式的優點是設計的線路比較簡單,每一防火分區可以少裝一只普通照明配電箱,當地下室面積不大時這種方式是合理的。

缺點是:①在地下室面積比較大時,需提供的應急電源容量較大。按照《汽車庫建筑設計規范》的要求汽車庫的照度標準不大于30 lx計算,每平方米負荷密度在1 W以下,這種情況下增加應急電源容量的不利還不明顯,但2005年開始執行的《照規》將汽車庫的照度標準提高到了75 lx,如果還把全部照明按應急照明設計的話,額外增加的應急負荷就比較大了。按《照規》的標準計算,每平方米需額外增加負荷約2 W,如果地下室面積有10萬m2,應急電源就需要額外增加20 kW的負擔。②在《高規》第9.2.5條中規定“應急照明燈和燈光疏散指示標志,應設玻璃或其它不燃燒材料制作的保護罩。”實際操作中在大面積的地下室內所有普通燈具均設置保護罩是不現實的。

3.每一防火分區裝普通照明配電箱和應急照明配電箱各一只,普通照明由正常電源供電,應急照明由正常電源和應急電源自動切換供電。照明燈具由普通照明燈具,兼作普通和應急照明的燈具,應急雙頭燈和疏散指示燈(燈內自帶蓄電池)組成。應急雙頭燈與疏散指示燈回路應該由單獨的回路供電,并且在回路中增設接觸器,由消防控制自動切斷電源,保證發生火災時應急照明發揮作用。

如果地下室只考慮滿足應急電源轉換時限的要求,并且將所有普通燈具兼應急照明燈具全部設置消防要求的不燃保護罩,應急雙頭燈與疏散指示燈具回路可無需切除。

這種方案本人在前幾年經常采用。

采用這種方式,可以避免第2種方式應急電源負荷過大和設置保護罩燈具數量過多的缺點。

4.在方案3的基礎上,取消專用的自帶蓄電池的應急雙頭燈具,將兼作普通和應急照明的普通燈具改為自帶電池的燈具,需要注意的是:這種燈具在不論正常電源供電和應急電源供電時,還是停止供電后,燈具都在點亮狀態,選擇燈具時一定要注意選用滿足消防要求的產品。

消防規范要求:消防用電設備(包括應急照明)應采用單獨的供電回路。一、二級消防用電設備應采用雙電源供電。

對于允許單電源供電的應急照明系統,可以采用圖1a的供電系統, 對于需要雙電源供電的應急照明系統, 可以采用圖2a的供電系統。

第7篇

【關鍵詞】: 地鐵火災應急措施安全疏散

中圖分類號:U231+.3 文獻標識碼:A

【正文】:

前言:

地鐵已經成為現代化城市重要的地下交通工具,隨著城市交通軌道建設的發展,地鐵的運行路程和客運量連年持續增加,但地鐵火災事故也經常出現。對于火災事故的處理,很多國家都有過傷亡慘重的事故。車站內的應急照明、自動滅火系統以及通風排煙系統等消防設備都不是很好,發生火災時沒有起到有效的功能,嚴重干擾了人們的疏散以及消防救援活動。所以,快速消滅火災現場的有害氣體,按次序地疏散現場的人,像地鐵這樣人員度密度大而又非常封閉的地下建筑是十分重要的。

一 火災時人員的安全疏散

救人是火災撲救的根本目的。地鐵車站和隧道一般埋的比較深,空間封閉,通風效果不好,如果出現火災,煙霧在地下車站充滿后將降低光的強度,使安全通道模糊和疏散標志也同樣看不清,讓乘客無法找到安全出口。煙霧的濃度越大,光的強度越來越低,人的視覺越來越弱,疏散所需的時間也就越來越長。火災中人在往地面疏散時,與向上升騰的煙霧同方向,高溫濃煙往往使人失去理智,逃生欲望迫使人涌向安全通道,出現混亂擁擠場面,嚴重地阻礙疏散。所以,當對車站每個地方制定出現火災時人員的安全疏散措施。

(1)國內、外有關規范要求

有關規定指出“兩條單線隧道之間,當連貫長度多于600m時,當設聯絡通道,并在通道端頭設雙向開啟的甲級防火門”,其條文可以理解為“列車將在地下區間隧道出現火災而又無法牽引到車站時,乘客能夠從第一節列車端頭門一直到區間隧道,在區間隧道有可能的話設置縱向疏散通道時,能夠讓列車側門打開便于乘客快速脫離隧道,這時能應用兩條區間隧道之間的聯絡通道使乘客轉移到鄰近區間隧道內,有助于乘客快速疏散、安全。”

但從美國NFPA130有關規定的條文能夠得出,當區間隧道出現事故時消防安全疏散方法有兩類:即是沿隧道設直通地面的緊急出口,或是在間距不超過244m的左右線間設置聯絡通道。從國內外規程、規范得知,區間隧道事故和消防疏散方案大體上全應用側向疏散平臺和聯絡通道的措施。即在發生區間火災而列車無法駛入前方車站時,在隧道內通過側向疏散平臺和聯絡通道進行人員疏散和滅火救援。

(2)事故列車中的人員疏散

在區間出現火災事故時,第一檔把乘客安全地離開事故列車,近代一般有兩種方法,就是經由列車端頭門下車或經由列車乘客門下車。北京初期的列車沒有設端頭門還有車廂間不通,出現事故和火災時每輛車上的乘客都要經由列車乘客門下車到第三軌由電絕緣保護罩上,順著列車或隧道壁走到附近的車站。香港地鐵使用列車端頭門疏散模式,就是當列車有事故發生時,乘客經由列車端頭門下車到道床后步走到附近的車站。但由于地鐵設計規范規定,區間隧道發生火災時,應迎著乘客疏散方向送風,背著乘客疏散方向排煙,即列車一端著火則只能利用另一端門疏散,因此真正能供乘客疏散的緊急安全門只有一個。一旦在需要疏散期間用于疏散的端頭門發生一些特殊狀況則乘客將無法離開事故列車。所以大家認為選用乘客經由列車乘客門下車或兼用兩種模式相對安全。

(3)結論及注意事項

經過上述相關規定內容和詳細實施方案的研究,我們能夠得到一種非常安全的區間隧道事故和消防疏散模式:就是一旦列車在區間隧道內出現事故時,第一盡量讓列車駛進前方車站疏散乘客為目的,再利用車站的消防設備來滅火和排煙;一旦出現列車不能駛進前方車站而一定在隧道內進行疏散時,當在區間隧道設置側向疏散平臺和聯絡通道來對人員疏散。要使消防安全疏散成為一個完整而有效的系統,我們有必要注意以下幾點:在列車車門附近的明顯位置上應設置區間隧道疏散路線指示以及簡要說明,以便于提示乘客;在設置側向疏散平臺一側應有醒目的標志,以供列車司機辨別停車位置;隧道內應設置應急照明;側向平臺上應設置導向扶手,以保證人員在疏散過程中不至于掉下平臺;應定期對地鐵司乘人員進行培訓,并定期檢修隧道內的相關設備。

(4)實際工程應用

美國某快線在區間設有600mm的側向平臺,此外每隔244m設有兩條隧道之間的聯絡通道。有一起的嚴重的地鐵火災中,乘客在列車司工作人員的指點下經由上述的疏散方案有秩序地疏散至安全隧道,并經由救援列車把人員疏散到安全的地方,這次事故只導致一名消防員死亡和多名乘客受傷。進而可知,在區間隧道內的火災事故中使上述安全疏散方案運作可以有效地降低人員傷亡,降低火災損失,保證地下鐵道的正常運營。

二 車站內消防疏散方案

1)車站內消防疏散方案

有關規范條例顯示“車站出入口的數量,應參考吸引與疏散客流的需要設置,然而不能少于兩個。各個出入口寬度當依遠期分向設計客流量乘以1.1-1.25的系數計算確定”。車站的疏散通道與安全出口的數量,全是參考規范計算制定的,常常設置2到4個安全出口直通地面。站臺一旦出現火災,在站臺上疏散路線是:站臺、站臺層樓梯、站廳層、檢票口、站廳層、地面。車站內一切自動扶梯在控制下都要改為上行;若是站廳發生火災,則將站臺到站廳的扶梯全部停止運行,并迅速組織乘客離開著火區域。至于具有自動售檢票系統的車站,在火災發生時,工作人員應快速按下緊急按鈕或切斷控制電源而啟動乘客出入的閘門,閘門在自由放行狀態。在地鐵相關人員的幫助下,火災發生6min內把列車上和站臺、站廳內一切人員轉移到地面的安全地帶。

(2)實際工程中存在的問題

事實上,以為地鐵規范的不夠完善、建設投資、地理條件等各種原因的制約,通道和出口的設計疏散能力與實際需求有非常大的距離,況且發生火災后有害氣體和熱氣流嚴重阻礙人的活動進而導致步行速度大大降低,尤其是在客流量的多的時間段出現事故,大部分的人涌向通道和出口,非常容易出現堵塞的現象,因此在現行的地下車站設有的通道和出口的數量與寬度,基本不可能達到規范所要求的在6min內將列車及站臺站廳上的所有人員疏散完畢的目的。

但無論是區間火災還是站臺站廳火災,都要通過站臺站廳疏散人員,樓梯、通道、出口、緊急安全門是出現火災時疏散和工作人員滅火救援的必要通道。所以設計疏散通道和出口的數量與寬度時,要在嚴格根據規范需求設計的條件上,參考多方面的因素,以乘客量高的時間段的客流量計算,留設足夠的安全系數。

【結語】:

地鐵火災事故的救援工作難度非常大,尤其是人員的安全和疏散問題相當嚴重。所以,地鐵車站建筑裝修材料、列車車廂內的裝飾材料和座椅、車站公共區及安全通道的吊頂、墻面和地面都當應用不燃材料,最起碼當選用發煙量少且毒性小的不易燃材料,隧道內的光纖電纜也當選用沒有毒無法燃燒、抵御燃燒能力好的材料。地鐵的非燃化設計是防止火災出現和避免火勢蔓延的有效方案,當給予高度關注。在此條件下,當增強管理制度的力度,清除隱患,增強人民的防災意識,進而能使地鐵安全地運營。

【參考文獻】:[1]廣州地鐵二號線車站風亭排煙效果與出入口布置關系科學研究報告,2004.2.

[2]廣州地鐵三號線區間隧道消防疏散設計方案技術評估報告,2004.2.

第8篇

關鍵詞:高校;滅火;疏散;預案;消防控制室

一、滅火與應急疏散預案的概念

火災,是指因在時間和空間上失去控制,造成財產損失和人身傷亡的無效燃燒而形成的災害。火災燃燒有其自身的特點,一般固體火災0~15分鐘為火災的初起階段內,而火場人員的最佳逃生時間一般卻只有2到6分鐘。在火災初起階段,因為著火面積不大,煙霧擴散速度較緩慢,燃燒釋放出的輻射熱能較少,是火災撲救和人員逃生的最佳階段。滅火與應急疏散預案即是為迅速、有效地撲救初起火災和開展應急疏散行動而預先制訂的行動方案。

二、滅火與應急疏散預案的科學性分析

1.滅火與應急疏散預案主要包含兩部分內容,即滅火與應急疏散

滅火與應急疏散預案一般都設有滅火行動組,而現實中的火災具有突發性的特點,火災發生的時間、場所等均沒有可預測性,所以突發火情時不能僅僅依靠預案中的滅火行動組人員,在第一現場的人員應首先承擔起滅火責任。因此,消防教育培訓工作中必須注重師生員工的全員滅火技能培訓和對滅火器、消火栓的實際操作訓練,唯有如此,才能做到人人都能及時處理身邊發生的火情,使小的火情不至于發展成惡性火災事故。

由于火災具有突發性、多變性、高溫性、煙毒性、低可視性等特點,火場中極易使人們產生恐慌心理。調查表明:有73%的人火災逃生時會表現出慣,即選擇平時使用的上下樓路徑;有25%的人火災逃生時會表現出從眾行為,即跟隨大多數人的逃生路徑;有67%的人火災逃生時會表現出暫避行為,即選擇原地避難。由于大學內部群體熟悉所在建筑物的結構及逃生路線,周圍人員相互熟悉,這些因素會使他們比身處陌生火場環境的人們更有心理優勢。但師生員工危機狀態下的生存教育不能僅僅限于大學校園里,在應急疏散演練過程中要充分利用這難得的機會,對參演人群進行相應的逃生技能培訓,使參演人群通過演練,逐步克服置身危機環境下的心理障礙,懂得冷靜分析自身所處環境,能夠正確選擇最佳逃生路線,知道不得已情況下的求救位置選擇和快速通過濃煙或小范圍高溫輻射區的方法,養成身處危機環境下的團結互助習慣,懂得燒傷、窒息應急救護常識。如此,才能夠在突發火情時避免或減少疏散過程中的人員傷亡,達到應急疏散演練的真正目的。

2.合理制訂不同層級的滅火與應急疏散預案

不同層級的滅火與應急疏散預案具有不同的任務特征,這里僅討論高校內部的滅火與應急疏散,不涉及各級政府和消防部隊的滅火與應急疏散預案。

(1)高校校級滅火與應急疏散預案

校級滅火與應急疏散預案一般都設有滅火疏散指揮部,其職責是充分利用校內有關部門的專業救援力量,合理分配學校擁有的人力、物力和技術資源,做到滅火、疏散、人員救護、秩序維護等各功能組統籌兼顧,使救援工作有序進行。待地方政府和消防部隊到達現場后,及時向地方政府和消防部隊匯報火場情況,積極配合地方政府和消防部隊制訂科學有效的救援方案。火災過后,積極參與火災調查,做好善后工作,盡快恢復教學、科研和生活秩序。

(2)建筑物的滅火與應急疏散預案

建筑物滅火與應急疏散預案應力求簡潔明了,便于理解、記憶和實戰操作,一些常識性的知識和各功能組的技能要求應該放在培訓過程中講解和訓練,可不出現在預案文本中。建筑物的滅火疏散預案原則上以一棟整體建筑為單位進行制訂,但預案中的功能組劃分要視建筑物功能設置和人員分布情況而定。各樓層人員均相對固定的建筑物,如學生公寓、單身宿舍樓、辦公樓、圖書館、食堂(餐廳)、校醫院、超市、招待所、幼兒園等。這類建筑物可制訂一個總預案,而各樓層構成若干分預案(由報警組、通訊聯絡組、火災撲救組、疏散組、救護組等構成)。根據各樓層相對固定人員的分布情況劃分樓層功能組,各樓層功能組均是本樓層的應急行動第一梯隊,同時是其他樓層的應急行動第二梯隊。對于各樓層或部分樓層工作人員不固定的建筑物,如教學樓、實驗樓等,亦可制訂建筑物總預案,但可根據這類建筑物內相對固定的工作人員分布情況,預案中設置一個或幾個分預案。如某學院處于教學樓3至5層,但辦公室均處于教學樓3層,那么該學院在本樓的滅火與應急疏散預案作為該建筑物的分預案,是該樓3至5層應急行動的第一梯隊,同時是其他樓層應急行動的第二梯隊。綜合教學樓除管理人員外往往沒有其他相對固定的工作人員,所以綜合教學樓滅火與應急疏散預案的各功能組只能由該樓管理人員構成,其作用在于一旦發生火情,根據功能組職責分工分別組織現場人員采取相應的應急行動。

(3)大型活動滅火與應急疏散預案

大型活動滅火與應急疏散預案可分為校級大型活動(包括二級單位承辦的面向全校或社會性的大型活動)滅火與應急疏散預案和二級單位大型活動滅火與應急疏散預案。校級大型活動的滅火與應急疏散預案可由保衛處與活動牽頭部門共同制訂,經分管校領導批準后執行,預案的應急疏散組可由舉辦大型活動的牽頭部門與活動場所的門衛人員組成,滅火組可由與保衛處、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員和舞臺燈光音響管理人員共同組成,醫療救護組可由校醫院組成,現場警戒組有保衛處組成;二級單位大型活動滅火與應急疏散預案可參照本單位的滅火與應急疏散預案,但要把活動場所的門衛人員及舞臺燈光音響管理人員、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員納入到預案中,特殊情況可要求保衛部門予以協助。

(4)滅火與應急疏散預案中的火災報警與通訊聯絡

預案的制訂是為了戰時應用,當消防自動報警系統出現火警時,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員必須立即到現場進行確認,出現真實火情時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員必須立即啟動消防應急程序,啟動建筑物滅火與應急疏散預案;無消防自動報警系統的建筑物如一般學生公寓等,任何首先發現火情的人都應該立即進行報警,包括撥打119火警和撥打校園110報告火警。有消防自動報警系統的建筑物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員和校園110值班人員均擔負著通訊聯絡的任務;無消防自動報警系統的建筑物應該由該建筑物的的主管部門負責人和校園110值班人員擔負通訊聯絡任務;大型活動發生火情應該由牽頭舉辦活動的部門負責人和校園110值班人員擔負通訊聯絡任務;當地方政府已經參與時,校長辦公室應當承擔對外通訊聯絡任務。

三、滅火與應急疏散預案演練

滅火與應急疏散預案演練的目的主要有四個:一是錘煉滅火與應急疏散指揮部的應急反應和組織協調能力;二是使預案中各功能組人員明確自己的職責和需要掌握的技能;三是使參演人群掌握火場逃生的基本方法,養成互幫互助、快速有序疏散的良好習慣;四是檢驗滅火和應急疏散預案的科學性與可操作性。通過滅火與應急疏散預案的演練發現問題,不斷修訂完善預案,鍛煉參演人員,進而達到演為戰的目的。

高校內部的實驗樓、圖書館等重要建筑物均設有消防自動報警及其聯動系統,在這些建筑物的滅火與應急疏散預案演練中絕對不能忽視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員的作用,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員在演練開始后應立即進入應急程序,全程模擬操作,包括火警確認、將消防聯動系統由手動轉到自動狀態、撥打119火警、啟動應急疏散廣播、啟動本建筑物滅火與應急疏散預案、報告校園110啟動校級滅火與應急疏散預案等。

四、結束語

由于高校火災的政治敏感性強,輿論關注度高,社會影響大,所以各級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門對高校的消防安全工作歷來高度重視,高校根據消防法律法規的要求,也均制訂有滅火與應急疏散預案,但預案都有一個不斷修改和完善的過程。在預案的修改完善過程中,要充分兼顧各功能組人員的專業性和能夠第一時間到達火場的可能性,根據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人員分布情況,制訂科學可行的滅火與應急疏散預案,并定期組織演練,才能在火情真正發生時把財產損失和人員傷亡降到最低,杜絕重特大惡性火災事故的發生。

參考文獻:

[1]高偉,孫金華.賓館與高校學生宿舍類建筑火災荷載分布規律分析[J].安全與環境學報,2009(4):153-156.

[2]周清宇.單位滅火和應急疏散預案的編制[J].河北企業,2007(5):24-24.

[3]張樹平,殷霓,賈江美.某高校宿舍樓火災逃生行為反應的調查研究[J].消防科學與技術,2008(2):108-112.

[4]陳彪,鄧亞超.高校學生宿舍樓火災模擬與疏散演習研究[J].安防科技,2012(3):43-47.

第9篇

關鍵詞:智能消防應急照明 疏散指示系統 特征 問題分析

中圖分類號:TU113.66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6)08(c)-0024-02

隨著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的發展,促進了城市建筑的進一步優化和完善,同時對建筑物中的消防系統提出了新的要求。建筑物內一旦發生火災事故,會直接給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造成十分嚴重的損失,影響建筑物的經濟效益。在此基礎上,對建筑物消防系統進行了一系列改進和完善,研發了消防警示功能,可以在發生火災時對人員疏散以及消防作業提供重要的照明與疏散指示,進而提高建筑物消防系統的有效性。

1 智能消防應急照明及疏散指示系統分析

1.1 系統種類

智能消防應急照明及疏散指示系統包括集中電源非集中控制型、自帶電源非集中控制型、自帶電源集中控制型、集中電源集中控制型等幾種類型。第一,集中電源非集中控制型消防系統。集中電源非集中控制型消防系統主要以蓄電池作為應急電源,這種應急電源的體積很大,在實際的應用中會占用大量的地面面積,而且蓄電池電池本身也是一種易耗性產品,大約每四年就要進行更換。因此,除了占有一定的地面面積之外,集中電源非集中控制型消防系統的更換成本相對較高,在實際的使用中會造成不必要的浪費。另外,這種應急照明疏散系統其外觀與一般照明燈具有很大的相同之處,在實際應用中一般很難辨別應急照明燈與普通照明燈,而且日常養護維修費用相對較大,無法設置集中健康系統,進而降低了消防應急照明燈的使用效率。第二,自帶電源非集中控制型。這種應急指示燈中的電池一般是鎳鎘電池,鎘屬于一種有毒重金屬,在使用后會對環境造成一定的污染;該類型消防系統中的應急照明燈是非持續類產品,并使用備用電源進行照明。在發生火災的過程中,應急電路無法及時切斷,進而無法發揮出消防應急照明的作用。第三,自帶電源集中控制型與集中電源集中控制型。這兩種消防系統是常見的消防應急照明疏散系統,目前已經被廣泛使用在建筑物內的消防體系中,并取得較為顯著的消防效果。首先,這兩種系統燈具中不含電池,電池主要設置在照明電源中,照明電源、燈具以及應急照明電箱都存在地址編碼,使得消防應急照明疏散系統具有通訊控制功能,進而實現消防應急照明及是疏散指示燈系統的智能化與數字化。其次,這兩種系統內部設置監控系統,可以對燈位進行實時監控,在實際的使用過程中,省去了照明電源與照明分配電箱對照明燈和指示燈的控制,提高了系統的運行效率和運行質量。

1.2 智能消防應急照明及疏散指示系統結構框架

智能消防照明疏散系統屬于一種二線制通信管理系統,由監控管理層、設備層以及終端層等部分組成。在監控管理層上,主要由控制器主機與CRT圖形顯示器組成,其中控制器主機中包括全系統下層設備以及燈具管理中心設備,可以利用FAS系統實現智能消防照明疏散系統的實時通信,完成智能消防照明疏散系統的交流溝通功能。CRT主要承擔著系統中平面顯示、數據儲存、輸出打印以及外部網絡等信息交流職能,在整個智能消防照明疏散系統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設備層上,主要涉及到DC216V電池主站、DC24V電池分站與控制器分機,電池主站要配備18節12 V的蓄電池組,其應急電壓為216 V;電池分站配備2節12V的蓄電池組,其應急電壓為24 V;控制器分機主要使用DC24V安全電壓型、交直流隔離型以及混合型,在實際運行的過程中,可以輸出運行電壓的正常狀態。在終端層方面,終端層一般為集中電源集中控制型消防應急照明燈,有安全電壓DC24V以及DC216V型,在實際應用中可以根據具體的照明高度與照明要求進行燈具額定功率的選擇,應急照明燈要具備地址編碼、傳感器以及存儲器,其LED光源可以實現軟件控制。

1.3 智能消防應急照明及疏散指示系統主要特點

智能消防應急照明及疏散指示系統相對于傳統消防系統來說具有很大的差距,其特點主要為以下幾方面。第一,疏散燈具的實時監控。在智能消防應急照明及疏散指示系統的實際應用中,系統中各個前端具有各自的地址編碼,通過地址編碼可以實現應急照明燈與應急指示燈的實時監控,提高監督力度和效率。在系統控制器和各個分系統之間發生通信障礙的情況下,控制器可以發出系統故障警報,并利用CRT圖形顯示器顯示出發生故障的具置與實際工況。第二,火災報警的及時響應。在系統中火災探測器發出警報的情況下,控制主機會第一時間接收到警報信號,并帶動整個系統進行高速運行,發出火災報警聲光信號,起到消防警示作用。第三,智能疏散。智能疏散功能主要和火災警報系統相連接,在發生火災的過程中,會及時確定發生火災的具置,明確火災區域,并根據火災警報系統傳輸的火災信息,結合燈具應急地址編碼,自動形成應急疏散方案,即為逃離火災現場的最佳路線。現場應急疏散系統中的疏散指示燈會啟動頻閃與語音功能,進而進入到應急狀態中,關閉危險區指示燈,開啟安全疏散指示燈,同時開啟應急照明燈,協助火災現場人員逃離火災區域。

2 智能消防應急照明及疏散指示系統的應用特征

2.1 火災事故疏散的有效性

智能消防應急照明及疏散指示系統可以在啟動前進行疏散預案的制定,并在實際的應用過程中,可以自動生成火災疏系統,通過燈具內的地址編碼進行最佳疏散路線的計算與選擇,自動連接系統中的應急照明燈具和疏散指示燈,關閉危險位置的照明燈和疏散指示燈,自動開通安全區域的應急照明燈與疏散指示燈,有效以提高了火災事故疏散的效率和質量,為火災現場人員的人身安全提供重要的保障,進而實現智能消防應急照明及疏散指示系統的消防作用。

2.2 分布式智能控制技術

分布式智能控制技術主要是通過RS-485總線式布線,采用多智能控制單元共同協作的工作模式,將智能控制和維護以及管理融合到一起。在智能控制方面,系統控制器主機可以對各個分系統進行控制,并實現終端應急控制燈具的實時監控,并在實際的使用中根據火災警報系統的信息收集,明確火災疏散方案,實現對應急標志燈的指示方向、頻閃、熄燈及中英文語音提示等方面的控制,完成火災疏散目標。在智能管理和維修方面,系統中的燈具都具備地址編碼,控制器主機可以實現對系統回路的自動巡檢,及時發現系統各個線路或者是燈具的故障情況,并發出相應的故障信號,實現故障的及時檢修,從而保障在火災事故發生時,所有疏散照明燈具都是能正常工作。

3 結語

該文通過對智能消防應急照明及疏散指示系統的分析,讓人們知道了智能消防應急照明及疏散指示系統是建筑物消防系統中的重要內容,為人們的生命財產提供了重要的安全保證。在這一層面上看,智能消防應急照明及疏散指示系統相比于傳統消防系統具有火災事故疏散效率高、安全性大等特點。因此,在實際的應用中,要不斷優化智能疏散路線,提高疏散效率,保證火災現場人員的人身安全。

參考文獻

[1] 李靜.智能消防應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統的研究[J].消防技術與產品信息,2015(4):12-15.

[2] 仵玉頂.智能消防應急照明疏散指示系統探討[J].山西建筑,2015(14):124-126.

第10篇

一、應急演練時間、地點及參加人員

演練開始時間:2020年12月03日09時30分

演練預計總用時:90分鐘

(一)消防現場演練階段(預計用時30分鐘)

(二)消防器材使用、緊急救護培訓演示階段(預計用時30分鐘)

(三)總結評估階段(預計用時30分鐘)

演練地點:國網**XX供電公司機關辦公樓

參演單位和人員:清河門區政府相關人員、清河門區應急管理局相關人員、清河門區消防救援大隊相關人員、清河門區公安分局相關人員、清河門區醫院相關人員、國網清河門區供電公司相關人員

現場觀摩人員:市公司受邀領導、各縣區公司受邀人員

二、演練的背景、目的及原則

(一)演練背景

本次演練是根據《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消防安全管理規定》及公司消防培訓計劃內容而指定舉行,組織本次火災應急疏散演練,切實保障員工人身安全和財產的安全,避免對社會造成影響。本次演練模擬國網**XX供電公司一樓東側營業大廳發生火災,清河門公司立即啟動消防應急預案,在清河門區應急聯動領導小組的統一領導指揮下,針對清河門公司機關辦公樓實際情況,開展本次消防應急疏散演練。組織相關單位和部門進行突發火災事件應急處置工作。

(二)演練目的

檢驗各部門聯動能力,針對聯動演練中出現的不足要加強配合。檢驗機關辦公樓內發生初期火災后員工對火災事故初期的撲救、疏散能力和分析、判斷、處理能力。提高公司員工消防安全知識,提升員工安全意識和應急處置能力。真正掌握在發生火災事件時逃生和自救的能力,最大限度地減少人身及財產損失。

(三)演練原則

1、結合實際、合理定位。緊密結合應急管理工作實際,明確演練目的,根據資源條件確定演練方式和規模。

2、著眼實戰、講求實效。以提高應急指揮人員的指揮協調能力、應急隊伍的實戰能力為著眼點。重視對演練效果及組織工作的評估、考核,總結推廣好經驗,及時整改存在問題。

3、精心組織、確保安全。圍繞演練目的,精心策劃演練內容,科學設計演練方案,周密組織演練活動,制定并嚴格遵守有關安全措施,確保演練參與人員及演練裝備設施的安全。

4、統籌規劃、厲行節約。統籌規劃應急演練活動,適當開展跨地區、跨部門、跨行業的綜合性演練,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努力提高應急演練效益。

三、應急演練組織機構分工及職責

國網清河門區供電公司成立防恐及消防應急疏散應急演練領導小組。

總指揮:曹中強

成員:清河門區政府相關人員、應急管理局相關人員、消防救援大隊相關人員、公安分局相關人員、衛生局相關負責人。

職責:主要負責整個應急演練的協調、組織和指揮工作,負責人員和車輛疏通、現場警戒、消防救援、后勤保障等工作。演練指揮中心設在辦公樓一樓門前。

演練指揮中心下設消防救援組等四個小組,主要分工及職責如下:

(一)消防救援組

組長:李巖

成員:陳先錦、李浩然等人及清河門消防救援大隊消防隊員

職責:

1、負責發出火情警報及現場滅火;

2、負責啟動發煙罐發出煙霧;

3、負責現場火情處置及被困人員救援;

4、負責組織本單位員工撲救火災,指揮人員疏散;

5、負責消防現場演示階段現場道具準備、現場看護;

6、負責本單位貴重物品、資料的搶救。

(二)疏散警戒組

組長:杜鵬

成員:仁合街消防救援站消防員

職責:

1、按照應急疏散指令,本著“先人后物”的原則,按規定疏散路線有秩序的撤離現場;

2、從各樓層疏散通道,引導疏散人員有秩序的撤離現場;

3、疏散引導人員,根據現場的人員流量情況,迅速調整疏散方向,避免擁擠造成人身傷害,對受傷人員要立即通知醫療救援組進行救治;

4、清點人數,按逐級上報的原則,最后由組長將疏散人員情況報告演練指揮中心;

5、負責演練現場的警戒工作,防止無關人員進入演練現場。

(三)醫療救援組

組長:馮莉

成員:清河門區醫院醫療救護人員

職責:

1、負責人員救護所需要的各種藥品供應;

2、負責對現場受傷人員進行心肺復蘇及燒傷處理;

3、根據現場受傷人員的情況,及時送往醫院救治。

(四)后勤保障組

組長:劉立君

成員:地區園林管理處、加油站,汽車修理部,超市等相關負責人

職責:

1、負責火災現場的滅火劑保障工作;

2、負責火災現場的餐飲保障工作;

3、負責火災現場的車輛維護維修工作;

4、負責火災現場的油量保證工作;

5、負責演練前現場布置,指揮臺搭設、指示引導牌、柴油等道具準備工作。

四、演練科目

(一)現場演練階段

1、人員疏散

2、火警處置

3、人員救護

4、信息傳遞與上報

(二)現場演示階段

1、緊急救護(心肺復蘇)操作

2、滅火器使用及滅火注意事項

五、應急演練的具體要求及注意事項

1、保持鎮靜,做出正確的判斷,行動迅速;

2、學會自護,疏散撤離中禁止推撞、擠壓;

3、服從指揮,按線路有序撤離、不逆向跑、不亂串、不大聲喧嘩;

4、到達安全地帶,以部門(班組)為單位集中,由部門(班組)負責人清點人數;

5、逃生姿勢:用濕毛巾捂住口鼻,彎腰快步行走(但不是跑)。

第11篇

【關 鍵 詞】 大型綜合性醫院 消防管理主要問題 應急對策

【Abstract】 Do the hospital fire fighting management work, is to defend the department of hospital facing long-term topic. In the new situation, fire safety management are natural new requirements.

【Key words】 Large comprehensive hospital Fire fighting management major problem Emergencycountermeasures

廣東省人民醫院目前開放床位為2 270張,職工達4 300多人,建筑面積25.3萬平方米,醫院功能分布為:中山二路為院本部,外加惠福分院(地處廣州市惠福西路)、平洲分院(地處佛山南海平洲)及合群門診。全院布局為開放式,比較符合以病人為中心的人性化布局。目前保衛科工作人員共有6人,其中分別駐兩分院各1人,保安總人數90人,全院各部門安全生產責任人共206人,經醫院保衛部門的努力工作,2007年被廣州市消防局評為消防工作先進單位及衛生廳2006~2007年度治安保衛和消防工作先進單位。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總結我院這兩年來在消防管理方面所作的工作,將發現的不足以及相應整改措施羅列如下。

1我院消防工作存在的不足

由于醫院規模大,業務量較大以及歷史的原因,整個醫院的消防工作方面尚有較大的不足

1.1應急方案不夠完善在一級或部分二級醫院消防疏散及預警方案立足于消或散,即立足于撲滅火災撤走病人。三級醫院卻面臨著病人撤離過程中可能因脫離生命系統的維持環境而危及生命,或因行走不便、樓層高無法安全撤離等問題。我院于2006年,由醫教處、護理部和總務處與保衛科聯合召開了研討會,主要解決建立消防疏散應急方案的問題,并本著“以防為主,消、防結合;以待援為主,待援與疏散結合”的核心,制訂出了三級甲等綜合性大型醫院的消防疏散意見。目前,我們存在問題是雖有以上的理念和觀點,但在應急預案中未能充分體現,表現在對方案編制能力不足,實操性不強,對消防意識宣傳及方案執行力度不夠,更沒有處理過大災害(含恐怖襲擊)的指引及經驗等。

1.2消防設施維護不力自我院總體改造開始,即對消防設備給予充分投入,煙感、噴淋、防排煙等各個消防系統都比較完備。中央指揮系統及各個終端網絡建立也比較完善。相應系統的維護及年審檢測也一應俱全。醫院年度消防投入方面的支出在300萬元以上。但經仔細摸查發現,在保養公司落實維護工作,工作人員認真督促保養公司進行維護等方面都存在問題。根據近幾年的資料,維護保養公司、醫院消防中心自行檢測的結論與第三方檢測數據有相當大的出入。按消防設施檢測中心的七大類不符合要求的項目分類,僅門診住院大樓故障總數為1 101項。其中火災自動報警系統就有577項,屬A類的有563項,占檢測總項數的8.14%;自動噴淋系統83項,屬A類的有52項,占總數4.7%;防排煙系統263項,A類110項,占總數23.8%。數字顯示,火災初起時,如果報警系統無效或噴淋不生效勢必會導致火災蔓延;如待救援人員所處防排煙系統故障,那么我們所有的“以防為主,防消結合;以待援為主,待援與疏散相結合”的應急預案就只是一句空話,其后果不堪設想。

1.3管理措施落實不到位醫院各部門共有206名安全生產責任人,每年發出近40萬安全獎金,但實際情況是召開各部門安全生產責任人會議或學習到會人數往往只有10%左右,平時也很少主動開展本部門的自查自檢,各部門對保衛部門檢查提出問題也未能及時予以整改。對職工的宣傳教育和對特殊崗位人員的培訓也沒有落實到位,沒有定期安排培訓與輪訓,部分崗位無證上崗問題遲遲未能解決。

2我院總結過去寶貴經驗提出以下整改措施如何有準備的面對火災,最大限度地保障病人與職工的生命財產安全,以最大速度恢復正常的安全生產和生活秩序,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重大課題。我們認為應將各部門整合成為重要有機單元;樹立消防安全主體意識,切實履行職責;強化保衛部門在消防措施、防火要求等方面的指導和幫助,進行統一管理。

2.1消防應急的超前管理把“安全生產,預防為主”的方針貫穿整個過程,把“安全生產,人人有責”落到實處。我院重新制訂層級責任制,調整獎金模式,獎罰與責任掛鉤,實現“誰主管,誰負責”、“誰在崗,誰負責”、“誰操作,誰負責”。把可能發生事故的人、物、事、時等諸多因素處于受控狀態,這樣把靜態的、被動的、滯后的安全管理變為動態的、主動的、超前的安全管理,變事故的事后處理為事先把關,使安全管理成為醫院內激的和自發的行為,只有這樣才能把事故與災害所造成的人員傷亡或財產損失減少到最小程度。

2.1.1完善制度結合醫院實際情況,針對消防安全管理問題,制定相關的規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規程;定期對原有的制度和規程給予完善和補充,使其適應變化的形勢需要。

2.1.2完善管理監督相關公司定期對固定消防設施進行檢測、維修、保養,保證消防系統完好有效;保衛部門對輔助消防器材統一定位、合理配置、統一管理,定期檢查、保養、維修與更換。

2.1.3制訂年度消防工作計劃結合實際情況,根據職責要求與獎罰措施,按照火災危險性特點、季節特點等確定檢查的重點,開展經常性的消防安全檢查。做到日常崗位自檢和定期檢查相結合,普通檢查和專項檢查相結合,檢查和整改相結合。在發現問題和控制事故發生的同時,起到宣傳和警示的作用。

2.1.4組織多種形式宣教工作發揮多種形式、方法,定期由保衛干部或專業人士進行消防安全宣傳教育,提高職工、病人的消防安全意識,增強消防技能,只有廣大的職工、病人把防火工作作為自覺行動,才能防有基礎、消有力量。

2.2建立崗位的應急對策分析每一起火災事故,避免火災初起階段由于處理不及時或處理不當而造成的火災蔓延,是防范安全事故的重要措施。

在重點崗位實行一崗一預案,強化崗位消防安全技能,針對崗位特點制定應急預案。各崗位成員對自己崗位特點及其環境狀況最為熟悉,安全生產經驗最豐富,發動他們集思廣益,將平時的工作經驗對工作中有可能發生并能預見到的所有各類大小意外事故、緊急情況及應急措施全部包含進去,歸納、整理并加以推廣,提高全體工作人員綜合素質,保障安全狀況持續改進,這樣最大可能減少火災隱患,達成安全管理目標。

通過定期組織學習和演練,并針對演練效果及時評估、修正預案,不斷提高其有效及易操作性,使應急預案在安全動態管理中實現既定的風險控制目標,使各崗位各類意外事故、緊急情況及其危害因素得到有效控制。

2.3整合消防應急管理合力

保衛科負責全院的公共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但醫院的消防安全工作單純依賴保衛科來做是遠遠不夠,也是不切合實際的。應將全體人員自覺、自律、自防與保衛科的統一管理相結合。事實證明,統籌兼顧,才能保證百分之百的安全,營造一個良好的消防安全環境。

2.3.1消防中心的管理消防中心是醫院內部消防系統的監測、控制和信息處理中心,也是及早發現火情、指揮滅火、控制消防聯動設備的中樞。消防中心的管理要求保證消防設備正常運轉及其功能的充分發揮,使其真正成為防災的中心。中心值班員作為特定崗位人員,對初起火災的快速反應和正確處置起著關鍵的作用。根據實際情況制訂《消防控制室報警程序》、落實《消防中心管理制度》、《消防中心值班員崗位職責》、《消防中心設備操作規程》等各項規章制度,規范值班員的行為,保證監控工作正常、有序地進行,使值班員遇到火警時能夠迅速、準確地做出處理。

2.3.2消防隊的建設義務消防隊是預防和撲救火災的群眾性消防組織,是醫院自防自救的骨干力量,它由保衛干部、各職能處室相關人員及保安員組成,保安部的每一名保安員都是義務消防隊的核心隊員。滅火組必須做到熟悉本單位各安全生產的流程和主要設備的操作方法、以及所從事崗位的火災危險性,熟練運用配置的各種消防器材,掌握撲滅初起火災的方法、措施。并經過消防業務培訓合格,持公安消防機構的上崗證書,實行24小時輪流值班備勤制。

義務消防隊還要進行平時的常規訓練和定期的業務培訓,熟知醫院的建筑結構、安全通道和消防水源的位置,盡快做出反應。掌握“三知”:知防火任務、知本崗位易著火部位、知預防措施;“三能”:能撲救初起火災、能檢查發現問題、能宣傳防火知識;“三會”:會使用滅火器材、會維護保養消防器材、會報火警。

2.3.3綜合預案的制訂發生火災時,要求各部門人員能夠在緊急情況下有條不紊地做好滅火、疏散、隔離、搶救、警戒等工作,將損失減少到最低限度,內容包括:①報警程序:制訂消防監控中心對報警信號的處理程序;職工、病人發現火情后的報警方法;向119報警的方法。②撲救初起火災的程序:界定滅火組人員到達現場的時間;完善滅火組人員的分工;強化滅火的主要手段。在接到報警后,義務消防隊員要求在3分鐘內到現場處理,非專職人員要懂得簡單的處理火苗辦法;當火警演化成火災時,要懂得運用應急預案,保證病員安全撤離火災區域,有可能的話使其協助消防隊撲滅火災。③消防設施、設備的啟用程序:根據火勢的發展和火場的實際情況,啟用相關的滅火系統、防排煙系統、分隔火區系統等。在系統正常的情況下,利用臨時滅火設備及逃生設施保證安全。實現我院任一部位都可抵擋大火達2小時以上。④疏散搶救程序:包括疏散指令的;疏散步驟和順序;疏散搶救人員的施救方法;對被困人員的施救方法;疏散過程中的注意事項;疏散出去后的集合地點、傷員救治和人員清點。醫院要求必須保持醫院各分區之間消防通道的通暢,特別是要保持同層兩防火區之間的通暢及相應的隔離。應將分區標識清楚,明確遇火疏散指引,專職人員與兼職人員責任清晰等。在大型火災發生時,將危重病人就近轉移至其他病區,并立即維持其可生存的條件。其他病情較輕病人可向其他病區移動,盡量避免大規模的病人移動,以免造成不必要的火災死亡。重點部門如ICU、手術室則強調自救措施,即應急照明、自備CPU電源及氧氣、負壓系統以保證病人生命安全。真正的大規模疏散必須明確指揮權限歸屬,一般來說不授權保衛人員下達相應指令。⑤安全警戒程序:確定安全警戒區域;明確安全警戒人員的分工和各崗位的任務。

第12篇

一、演練目的 

(一)增強職工的消防安全意識,加強職工對突發事件發生時的應對能力;

(二)使職工可以熟練使用各類消防滅火器材; 

(三)提高車間對火災撲救工作的組織能力和處理能力,做到在發生緊急情況下,能夠迅速有效地、有序地開展救援工作,把事故危害減少到最低程度。

二、演練時間

三、參加演練人員

公司所有員工

四、演練地點

空地

五、應急預案演練小組及職責

為確保演練取得成效,切實抓好演練的各個環節,成立消防應急預案演練小組,負責整個演練工作的組織領導及效果檢查工作。

總指揮:

職  責:全權負責指揮、調度、協調相關單位做好演練的準備和演練工作,應急救援預案的實施要取得實質性效果。

副組長:

職  責:配合協助總指揮做好現場調度、協調指揮工作。

組  員:

職  責:負責講解滅火器的種類及各類滅火器的使用方法,講解火災中安全疏散逃生方法及注意事項;負責講解灑水車、消防車的使用;負責應急演練過程中拍照、影像留存工作。

六、演練場景模擬設置

(項目一)模擬某車間發生導熱油泄露,發生火情,車間組織人員緊急疏散逃生和應急處理火情。

(項目二)模擬火情得到控制,部分輕微火勢仍在燃燒,工作人員使用滅火器材將火勢撲滅。

七、演練內容

(一)講解滅火器的種類及各類滅火器的使用方法;

(二)講解火災中安全疏散逃生方法及注意事項;

(三)演練火災事故發生后,人員緊急疏散逃生;

(四)實際操作消防器材進行滅火演練;

八、演練要求及注意事項

(一)參加演練人員要清楚的認識到本次演練的重要性和了解本次演練的基本步驟;

(二)為避免發生意外,參加演練的人員必須統一聽從指揮;

(三)參加演練的全體人員必須穿工作服、戴安全帽;

(四)愛護消防滅火器材,盡量避免器材損壞,演練人員注意選擇風向噴射,以免人員受傷;

(五)演練開始后,所有參加演練人員都要聽從指揮人員安排,確保此次消防演練順利完成。

(六)大家嚴肅認真對待此次消防演練,確保演習真實感;

(七)參加演練人員要按時到場。 

九、演練過程

(項目一)模擬火災事故發生后應急處理及緊急疏散人員。

1、生產部長在接到現場人員火災事故報告后,第一時間組織人員進行緊急工作部署;并上報公司安委會辦公室。 

2、安委會辦公室緊急宣布啟動《火災應急預案》,并開展緊急疏散工作;

3、總指揮通知設備部切斷水、電、油、氣閥門管道,準備應急照明用具;

4、織布車間組織疏散人員,分別在兩個安全門外引導職工向安全地點(院內空曠地)疏散,疏散完畢后組織員工在空地集合然后清點員工人數,向總指揮匯報人員疏散情況;

5、疏散順序:先從著火部位開始,由內到外,由上到下,逐步疏散,切勿擁擠。

(項目二)模擬火災事故發生后組織人員進行火災撲救工作。

1、安環部接到通知后,迅速將消防車、灑水車開至現場,對火勢進行控制,由消防員操作消防車、灑水車滅火,操作過程中進行講解;演示完畢后由車間主任進行實操;

2、火情得到控制后,安全生產領導小組成員(各車間主任)立即攜帶滅火器材對生產區內的輕微火勢進行滅火,并查明是否有火勢蔓延的可能,及時撲滅蔓延的火焰;

3、生產部安排部分人員在火情現場外圍清除路障,確保消防車輛暢通無阻,疏導車輛離開現場,勸導圍觀人員離開現場,維護好外圍的秩序;。

4、安環部清理火災現場,避免死灰復燃;

5、解除警戒后,總指揮宣布救援結束,設備部負責檢查油、電、水、氣管線,向總指揮匯報檢查結果;

6、各班組成員收拾現場的消防器材、救護物品及其他應急物資。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充市| 遂平县| 肇庆市| 长乐市| 阿勒泰市| 商水县| 昭平县| 正定县| 广宁县| 泸州市| 大同市| 邹城市| 瑞安市| 柳州市| 紫云| 凤山县| 湘潭县| 道孚县| 琼中| 双城市| 霞浦县| 湖南省| 肇庆市| 祁东县| 东阳市| 章丘市| 烟台市| 喀喇沁旗| 贵溪市| 桐城市| 新郑市| 仁化县| 茂名市| 吉林市| 嵊州市| 辽阳市| 饶河县| 衡水市| 原平市| 黔东| 黄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