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01 09:46:14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飼料加工工藝,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2)17-0330-02
在畜牧類專業中,《飼料加工工藝學》是一門重要的專業課程,課程通過對配合飼料加工原理及過程的系統介紹,使學生全面掌握影響配合飼料產品品質的每個加工技術環節,從而學會飼料質量管理,并能夠根據動物生理需求、飼養環境和各種飼料原料的特性,合理、靈活地選擇加工方法,生產出高品質的飼料[1]。《飼料加工工藝學》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課程,緊密圍繞飼料生產,從而進一步為畜牧業的優質安全高效生產而服務。
但在畜牧類專業學生的教學過程中,由于其專業本身所具有的特點,飼料加工工藝的教學顯現出一些特殊的問題:一是在該課程教學過程中涉及的生產設備和工藝較多,且其中大部分都是課堂教學中無法演示的,并且畜牧類專業學生之前的基礎課程基本上都是生命類課程,對機械與加工方面的理解與思維能力有所欠缺;二是課程系統性強、前后關聯程度極其密切,并且與其他專業基礎課如《飼料學》《動物營養學》等聯系緊密,與此同時對于一些關鍵知識點要進行深入細致的探討,所以需要學生建立系統性、發散性并同時注意細節與深度的的思維方式;三是該門課程應用性很強,在講解課程理論知識時要綜合考慮實際生產和技術的更新,且該課程與實際應用聯系緊密,所以知識更新很快。因此,上述問題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教學效果。針對以上問題的特點,筆者嘗試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探索畜牧類專業中的《飼料加工工藝學》教學方法,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1 結合專業特點,明確教學目標
本科教育主要是培養基礎知識好、動手能力強、獨立思考能力好和科學作風嚴謹的學生[2]。在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高等教育更重要地是培養獲取知識與發現、解決問題的能力,從這個角度出發,課程的知識點并不是講得越多越好,更重要的是優化教學內容。
《飼料加工工藝學》既是一門在畜牧類專業中的重要專業課,同時又帶有一定的工科課程的特點,因此必須從該專業角度出發,盡量簡化課程的工科特點,從課程內容設置和重點要求方面加以整合,以利于學生學習理解和掌握該專業所側重的知識,如對于設備構造、工作過程等內容,講授應盡量簡單,簡化的底線是學生能理解其所涉及到的與飼料品質相關的內容。講授時需注意與其他專業課程的關聯。首先要在教學中緊密聯系相關課程,比如在課程中,要掌握飼料原料與飼料加工工藝的相互作用對配合飼料最終品質的影響,就需要對飼料原料特性有全面的了解,因此必須同時結合《飼料學》課程與飼料加工工藝來進行理解。其次要避免與其他相關課程內容上的重復。在以上原則的基礎上,優化后的教學內容既要體現課程的系統性,又要突出該專業對此課程的重點內容,做到概括全面,重點突出,使學生能夠在有限的學時內掌握該門課程的基礎知識與技能。
2 教材與參考書的選擇
教材在教學中的作用不可小視,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最為精讀的專業書籍。所用教材是普通高校“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系統性、概括性很強,側重點也很突出,主要側重于產品品質控制,很適合畜牧類專業學生的需求。但目前科技飛速發展,技術日新月異,因此教學內容要廣,應在結合教材的同時盡量讓學生接觸到新出現的技術、該門課程的發展的趨勢以及一些學科前沿問題,使學生在寫綜述的時候能夠多閱讀相關資料,以培養學生自己探索求知的能力。
3 多種教學手段與教學方法相結合
3.1 啟發式教學
首先,飼料加工最終的目標是生產優質安全高效的飼料,在此目標的前提下,許多問題沒有所謂正確的標準,教學時要啟發學生從多角度看問題,使其有主動探索的欲望,并有意識和學生探討一些該門課程發展的前沿問題,提高學生的科研意識和科研能力[3]。其次,在講課時涉及到以前所講授過的內容或者其他已學過的相關課程內容時進行提問讓學生回答,通過此種方式可以了解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也可對學生起到督促作用。再次,教授時聯系與生活中有關的現象,使學生有強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如講到飼料制粒過程中淀粉的糊化現象,可以聯系到煮飯、爆米花、炒板栗等生活趣事,使學生集中注意力并積極思考和探索這些趣事現象背后的原理,從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與靈活運用。
3.2 聯系式教學
聯系式教學,不僅要求前后縱向知識的聯系,也要求學生有橫向發散性的思維,并在聯系的過程中能夠發現下一步所要解決的問題。比如講到混合后可能出現的粉料顆粒的自動分級現象時,首先要從之前的粉碎加工過程中尋找關聯,然后在混合本身的環節再尋找合適的解決方法,如果效果都不理想,那么就要進行下一步的加工環節——制粒,這也是制粒工藝出現之初的一個基本目的,從而引出制粒環節,也使學生了解工藝流程中的每一部分都有其出現的必然性。
3.3 案例式教學
目前案例式教學在飼料加工工藝教學中的應用只是初步地進行了嘗試。飼料加工工藝是直接為飼料生產服務,而不同的飼料廠有其不同的主導產品,從而有不同的市場、不同的經營發展模式和不同的加工工藝。選取有代表性的飼料企業案例作為教學案例,并結合課本上的知識對其進行剖析,分析企業所采用的關鍵技術與創新對企業的影響,理論與應用相結合,可使學生能更好地掌握知識。但是在選擇案例時應注意選擇學生易理解、重點突出、趣味性強的較新的案例等,若所舉的案例較為陳舊,與現實結合不緊密,或者未從實際出發,隨意想象,就會給學生留下錯誤的印象。
3.4 歸納式教學
因為《飼料加工工藝學》課程具有系統性強、前后關聯程度密切的特點,歸納式教學方法在課程中也顯得尤為重要。此種教學方法適用于對前述內容進行一個總結性的歸納,使學生建立一個整體的、系統性的知識架構,從而便于對各個知識點進行銜接與聯系,并對課程體系有一個總體性的概念。
3.5 討論式教學
目前《飼料加工工藝學》課程的教學主要是以教師講課為主,但是此種教學方式不能很好地跟學生互動,不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易造成學生依賴教師,缺乏獨立思考問題的習慣。討論式教學方法主要是為了鍛煉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因此,在教學時要鼓勵學生多參與討論,可結合當前的熱點或前沿問題使學生課后能夠自己查閱各種資料,并對其進行分析,課堂上可以跟其他學生進行互相探討,然后共同討論補充,最后由教師做出總結。一些問題的解決方法可讓學生組成小組進行辯論,最后由教師進行總結,改變陳舊的教課模式,主動讓學生參與教學過程,可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并且經過學生自己思考組織過的知識,學生理解會更為深刻。此外,在第1節課就公布教師的聯系方式,便于課上課下都能與學生隨時溝通互動,方便教師了解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也為以后的課程教學積累經驗。
3.6 采用多媒體等教學手段
多媒體教學可使教師靈活控制教學過程、教學信息多維化和直觀生動的教學形式極大地豐富了教學信息量,使學生的理解和記憶更為直觀生動。多媒體技術對教學領域變革的影響毋庸置疑,極大地豐富了課堂的表現能力,對于《飼料加工工藝學》這種需要理解大量設備構造圖與工藝流程圖的課程,更是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尤其是在教學過程中有學生反映,教材中有些地方由于對設備結構與工作原理的介紹過于簡單從而不能很好理解加工工藝與品質控制的內容,多媒體教學方法在此時更加顯現了其直觀形象的優勢,可利用多媒體將大量飼料工藝與設備圖片和相關視頻通過屏幕向學生展示,同時圖片和視頻的演示能夠使講授內容由抽象變得具體且生動,該種教學方法不但可以使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和記憶知識,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4]。
雖然多媒體教學功能強,但是教學時不能完全摒棄傳統的教學模式,應將傳統的黑板講授與多媒體結合起來。若采取單純多媒體教學,只操作電腦,忽略了與學生的互動,教學效果也不會太好,會導致教學速度較快,而使學生未能掌握一些知識的細節。因此,應將多媒體教學與傳統教學模式有機結合。總之,多種教學方法結合并靈活運用,可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多向思維,促進學生快速、完整地掌握所學知識,不僅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還可以培養學生的科研素質[5]。
4 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為了使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和鞏固《飼料加工工藝學》課本知識、能夠對飼料加工生產過程及生產設備有所了解,需盡量創造條件讓學生到飼料加工生產現場進行學習,走進企業使學生進一步理解理論知識,開闊視野,增長見識,強化專業意識。在參觀企業前,應向學生說明參觀的目的、內容和要求,結合參觀單位的生產工藝、生產流程及設備,明確提出要學習的問題,使學生在參觀前查閱資料和復習相關專業的理論知識,進而引導學生帶著問題去參觀學習,幫助學生在參觀時能夠解決心中疑惑,這樣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6]。
5 改革考試方法
科學合理的考核方式可以以考促教,全面地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能力[7]。首先,可采取多種成績考評方式,可由學生的平時成績+綜述論文成績+期末卷面成績綜合評定學生的最終成績。平時成績作為學生平時課堂上回答問題的情況的評價,綜述論文成績作為對學生自學與探索能力的評價,期末卷面成績作為學生對教學內容掌握情況的評價,從而較全面、客觀地衡量學生的學習情況。其次,在試卷命題時,應避免題型單一,不僅要有記憶和理解方面的試題,更要有應用和綜合分析方面的題目,從而全面地反映學生的綜合水平。
6 結語
教學探索使《飼料加工工藝學》的課程質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不僅使學生的收獲有了很大程度的增加,也對教師的教學水平及業務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達到了教學相長的目的,使《飼料加工工藝學》的課程教學表現出蓬勃的生命力。
7 參考文獻
[1] 龔利敏,王恬.飼料加工工藝學[M].北京: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10.
[2] 劉文華,任慧英,溫建新,等.免疫學課程的教學研究與改革[J].教書育人,2009(4):86-89.
[3] 張文健.西方經濟學課程教學研究[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09(3):92-94.
[4] 張勤,王利.“GPS測量原理與應用”課程教學研究與改革[J].高等理科教育,2007(1):23-25.
[5] 夏啟德,脫中菲.高等教育知識觀的轉變與高校課程改革[J].現代教育科學,2004(6):32-34.
關鍵詞 混合均勻度;配合飼料;磷含量法;甲基紫法
中圖分類號 S816.1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1)13-0037-02
配合飼料混合均勻度是衡量飼料加工工藝品質好壞的重要指標。配合飼料的質量受很多因素影響,混合均勻度就是比較重要的一個因素。混合均勻度是評價飼料加工質量優劣的一個重要指標,飼料質量的好壞取決于飼料配方和加工工藝,而衡量加工工藝是否科學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混合均勻度[1]。混合均勻度是指混合物中各組分均勻分布的程度,即混合物中任意單位容積內所含某種組分的粒子數與其平均含量的接近程度,是評價飼料加工質量優劣的一個重要指標,是確定加工混合時間及改進工藝流程的重要依據。混合均勻度不好往往造成同一批料中有的部分營養成分不足,導致動物營養缺乏癥;而有的部分營養成分過剩,輕者造成營養浪費,重者可能引起中毒[2-3]。混合均勻度變異系數(CV)是混合均勻度的量化指標。預混料混合均勻度變異系數要求小于7%。影響均勻度的因素很多,除了機器本身外,還有飼料中各種組分的粒度、質量密度及其所占的比例,攪拌時間等。此外,投料順序也是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是粒度差異較大的物料。
常用的幾種飼料混合均勻度的測定方法,有國標(GB/T5918—1997)規定的甲基紫法、沉淀法,還有目前也經常使用的氯離子選擇電極法,也有部分廠家采用鈣測定法、粗蛋白分析法、原子吸收法等,但是都存在有不同的缺點。
甲基紫法主要是以甲基紫色素作為示蹤物,與添加劑一起加入,參與飼料混合生產,然后用比色法測定甲基紫的含量,通過甲基紫的含量差異反映飼料的混合均勻度[4]。此方法的主要缺點:①甲基紫需充分研磨,使其全部通過100目標準篩,需研磨較長時間。②研磨時,甲基紫都能進入研磨者的口、鼻、衣服內,且很難清洗。③配合飼料中若添加苜蓿粉、槐葉粉等含有色素的組分時,則不能用甲基紫法。
沉淀法的主要測定方法:利用比重為1.59以上的四氯化碳100 mL處理10~15 g樣品,使飼科中有機物同礦物質等無機物分離,將沉淀物回收、烘干、稱重,根據10個樣品礦物質等無機物含量差異來反映飼料的混合均勻度[5-7];其缺點主要是沉淀法所需儀器簡單,但分析成分損失大,分析結果誤差范圍廣,且一次要耗用四氯化碳1 000 mL,費用昂貴,污染環境,不宜推廣。該法所用的分夜漏斗易造成旋塞孔堵塞,操作繁瑣,分析周期長。
氯離子主要測定方法:以氯離子選擇電極為指示電極,雙鹽橋飽和甘汞電極為參比電極,測定時控制pH值為1~3,以消除干擾離子的影響,離子強度用KNO3調節,控制其濃度為0.5 moL/L,攪拌3 min,在離子計上讀取mv數。常采用工作曲線法確定氯離子含量,由此反映飼料混合均勻度。該法具有準確度高的特點[8]。缺點是儀器昂貴,測定成本高。
而用磷含量法測定飼料混合均勻度與甲基紫法相比,原理相似,均為比色法,通過樣品中磷含量的差異情況來反映飼料的混合均勻度。其優點是不用研磨甲基紫和過濾,直接比色,操作簡單、數據穩定可靠,所需儀器和試劑均為實驗室常用儀器和試劑[4]。現將此法與甲基紫法的測定結果作比較,以衡量其測定結果的準確度,從而為飼料質檢人員選擇均勻度測定方法提供依據[9-10]。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1.1.1 試驗原料。試驗所用為粉狀肉大雞配合飼料,由合肥湘大飼料公司提供。
1.1.2 儀器和試劑。混合機;電子稱;分光光度計;濾紙;過濾斗;玻璃棒;燒杯,半自動采樣器:長3 m,采樣量約100 g;高溫爐:可控溫度在(550±20)℃;50 mL瓷坩堝;50、100 mL容量瓶;甲基紫;50%酒精溶液;1∶1鹽酸溶液;釩鉬酸銨顯色劑:稱取偏釩酸銨1.25 g,加水200 mL加熱溶解,冷卻后再加入硝酸250 mL,另稱取鉬酸銨25 g、加水400 mL加熱溶解,在冷卻條件下,將2種溶液混合,用水定容至l O00 mL容量瓶中,避光保存,若生成沉淀,則不能繼續使用;甲基紫:分析純(Q/YSQN5 1—91),經研磨全部通過150目標準銅絲網篩[4]。
1.2 測定方法
1.2.1 甲基紫示蹤劑的添加。試驗所用甲基紫均屬同一批次產品,并全部為通過150目標準篩細粉,按物料的1/100 000,即每100 kg物料加甲基紫1 g。添加時先將甲基紫示蹤劑與250 g左右的載體進行人工預混合,然后于同一時間再在小料添加口加入飼料。
1.2.2 樣品采集。每組采取10個樣品,其采集點均勻分布在混合機內,每個樣品在采樣點集中抽取。該10個樣品的分布點充分考慮各方位、深度、袋數或料流的代表性,取樣時做到保持原料的原有狀態,不做任何翻動或混合。每個樣品分別以磷含量法和甲基紫法檢測其吸光度[11-12]。
關鍵詞: 顆粒飼料粉化率測定儀 教學模型 改進 應用
顆粒飼料的粉化是顆粒料生產中經常出現的問題之一。在生產過程中,由于加工工藝、設備操作、原料配方、管理不完善,顆粒飼料中將產生過多粉末,影響顆粒飼料本身的優勢,降低飼料的利用率[1]。顆粒飼料粉化率可顯示顆粒飼料的堅實程度,是評價衡量配合飼料加工質量的主要指標之一,引起各飼料廠的重視和研究,并成為質量保證的重要指標,也是高等農業院校動物科學專業飼料學實驗教學環節中的項目之一[2,3]。
1.顆粒飼料粉化率測定儀教學模具研制背景
我校動物科學學院動物營養與飼料專業相關任課教師早在2001年即已經開始在實驗課中開設飼料學綜合性設計性實驗,并一直堅持十二年,至今中途從未停止,在繼續深入開展此方面的教學改革已經積累了較多的成果和經驗。近年來高校大規模擴招,學生人數大大增加,實驗經費不足導致實驗儀器短缺,同時實習交通經費的壓縮令學生無法長途跋涉到校外企業或實習基地現場觀摩體驗,飼料學綜合性設計性實驗面臨一定的困難。
為了保證本科實驗教學質量,既有效增加本科生動手實訓的機會,又節約實習所需資金設備和時間等資源,從2006年起,從飼料學綜合性設計性實驗的具體情況出發,顆粒飼料粉化率測定作為其中重要環節之一,依據我國國標(GB/T16765-1997)顆粒飼料通用技術條件的方法相關規定,自行研制出了操作簡便、成本低廉的便攜式簡易顆粒飼料粉化率測定儀教學模具(如圖1)所示,投入實驗教學,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該模型由粉化率測定儀主體框架、箱體、旋轉系統、計數系統4部分組成,一次可測定2個平行樣。將箱體固定架上的2個螺帽旋開,U型不銹鋼架可卸下,2個不銹鋼箱體蓋好蓋子插入其中,再將U型不銹鋼架用螺帽固定;2個箱體中各固定1個不銹鋼片,用以模擬飼料在輸送、裝卸、運輸、儲存過程中碰撞摩擦的狀況;計數系統隨著旋轉系統手柄的旋轉記錄轉數,一次實驗結束可按動開關自動歸零[2]。
但是在教學過程中,該簡易粉化儀經過較長時間的使用逐漸暴露出一些缺陷。如:箱體的部分結構系塑料材質,在旋轉過程中顆粒飼料的撞擊和摩擦令箱體變形,箱蓋無法蓋嚴導致飼料微量的損失引起試驗誤差;計數系統隨著旋轉系統手柄的旋轉,撥動計算按鈕記錄轉數,撥動力度過大,以及旋轉過程導致主體框架的晃動令技術系統容易失靈;主體框架雖然由不銹鋼條焊接而成,但是整體框架不夠厚重,在旋轉過程中容易搖晃,并且使用時間過長會導致各焊接點斷裂;箱體固定架上的2個螺帽容易生銹,且旋開得較費時費力。
2.顆粒飼料粉化率測定儀教學模型的改進
自2012年起,根據舊式簡易粉化率測定儀教學模具存在的缺點進行了改進,研制出了操作更簡便、更接近生產實際、結構更穩固、更耐用的新式顆粒飼料粉化儀教學模具(如圖2、3)所示。該模具的主體框架由三角支架改為座地式,座地不銹鋼板上固定一個不銹鋼體作為支撐,比舊式模具厚重穩固且不易晃動。箱體部分采用全不銹鋼材質,兩側安裝一條活動搖手;箱體蓋一側與箱體固定,另一側可開合,開合口一側安裝一個鎖緊扳扣,箱體箱蓋銜接處四邊卡黑色密封膠邊防漏(如圖4);箱體中焊接一條用以模擬碰撞摩擦狀況的不銹鋼片,以對角線平分,三邊壓邊(如圖4)。旋轉系統的轉動軸采用直徑12mm不銹鋼條,配上不銹鋼轉軸減少磨損,深嵌入支撐不銹鋼體(如圖5)。該模具所有部分都采用不銹鋼材質,不銹鋼板為2.0mm加強板,不僅牢固不容易晃動,而且非常堅實耐用。
3.顆粒飼料粉化率測定儀新、舊模型在教學中的應用對比
將新、舊粉化率測定儀教學模型應用于動物科學專業飼料學實驗教學,測定肉鴨顆粒飼料的粉化率。
3.1樣品制備
3.1.1將袋裝顆粒飼料倒出混合均勻后取樣,每種樣品一次取3000g左右。裝小袋并在袋上標明品種及規格。
3.1.2將所取樣品大約均分六份,用表1規定的篩孔,分六次用分樣篩分別預篩1 min,將篩下物稱重并計算六次篩下物總重占樣品總重的百分數,即為含粉率。然后將六次篩上物集中,根據我國國標GB/T16765方法規定,采用分級工序取樣,采用四分法將樣品分為2份,每份1000 g。
3.2測定步驟
稱好的2份樣品再各自均分成2份,每份500g(m1),分別裝入舊式顆粒飼料粉化儀及改進后顆粒飼料粉化儀的2個回轉箱內,蓋好箱蓋,手動旋轉手柄,使箱體回轉500 r后取出樣品,置于規定篩孔的篩格內(表1),在振篩機上篩理5 min,稱量篩下物(m2),計算粉化率。
3.3結果計算及分析
3.3.1新、舊顆粒粉化率測定儀教學模型的粉化率測定對比
粉化率計算公式:Φ=m2/m1×100
式中:Φ為粉化率,%;m2為回轉后篩下物質量,g;m1為回轉前樣品質量,g。允許差:2次測定結果之差不大于1%,以其算術平均值報告結果數值表示至1位小數。
新(A)、舊(B)粉化率測定儀教學模型測定肉鴨顆粒飼料的粉化率結果對比,見表2。
3.3.2新、舊顆粒粉化率測定儀教學模型的精密度對比
4.結論
由結果可知,通過不斷地實踐、改進和完善,新式顆粒飼料粉化率測定儀教學模型比舊式教學模型更好地完成顆粒飼料粉化率的測定實驗,精密度更高,更接近生產實際,結構更穩固。顆粒飼料粉化率測定儀的改進,使學生對粉化率測定原理和意義的理解更加形象、更加深刻,對配合飼料加工工藝的重要性有了深刻的印象,進一步意識到了合理的設計、規范的操作、工藝參數和嚴格的質量管理,可大大減少顆粒粉化現象。
參考文獻:
[1]甘茂云,劉瓊.如何降低顆粒飼料的粉化率[J].南方農機.2000(4):25.
[2]曹慶云,顏惜玲,左建軍,等.顆粒飼料粉化率測定儀教學模型的研制與應用[J].安徽農業科學,2011,39(24):15108-15109.
[3]汪康明,董定麗.顆粒飼料粉化率測定及粉化儀的研究[J].糧食與飼料工業,1996(10):28-30.
[4]張麗英.飼料分析及飼料質量檢測技術[M].3版.北京: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07:326-327.
[5]楊振浩,陳延凱,賴洪邦.淺析影響飼料顆粒的耐久性指數和粉化率的因素及其提高方法[J].飼料工業,2001,22(11):5-6.
[6]高放.降低顆粒飼料粉化率的技術措施[J].飼料博覽,1993(4):24-27.
[7]陶云堂.箱式粉化率測定儀的結構改進[J].糧食與飼料工業,1992(6):49-51.
關鍵詞集約化豬場;污染;綜合防控
隨著養豬行業的低利潤化,以戶養為主的傳統飼養方式逐步被規模化、工廠化養殖所替代。規模化豬場飼養規模大,集約化程度高,有利于提高生豬的飼養技術、防疫能力和管理水平[1]。與傳統方式相比,規模化飼養能大大提高豬只的生長速度和飼料轉換率,從而降低豬場的飼養成本,增加企業的經濟效益。然而集約化養殖場卻存在諸多環境方面的隱患。據測算,1頭90 kg左右的商品豬日排糞量約2.2 kg、尿量2.9 kg、污水20~30 kg(約含0.6~1.0 kg的總固體)。這些糞尿污水若得不到及時處理,任其排放,就會污染周圍環境,特別是豬場附近的土壤生態系統。該文從養豬生產流程的不同方面探討控制豬場污染物的方法,以促進養豬場污染的控制。
1從規劃設計角度減少環境污染的途徑
過去許多集約化豬場過多考慮運輸、銷售等生產成本而忽視其對環境的潛在威脅,往往將場址選擇在大中城市的城郊或靠近公路、河流水庫等環境敏感的區域,以致造成嚴重的生態環境問題,不得不面臨重新搬遷[2]。因此,建場時一定要把豬場的環境污染問題作為優先考慮的因素,將排污及配套設施規劃在內,充分考慮周圍環境對糞污的容納能力。在場址的選擇上,應盡量選擇在地處偏遠、土地充裕、地勢高燥、背風、向陽、水源充足、水質良好、排水順暢、治理污染方便的地方。同時最好能與當地的立體農業相結合,達到變廢為寶相互促進的目的,從而使生態農業綜合、持續、穩定地增長。
2從營養角度減少環境污染的途徑
飼料安全是畜產品安全的前提和保障。在有條件的養殖場內最好采用膨化和顆粒加工技術,破壞或抑制飼料中的抗營養因子及有害物質和微生物,以改善飼料衛生,提高飼料轉化率,減少糞尿排泄量[3]。如果加工工藝控制不當,飼料添加的各種化學物質在粉碎、輸送、混合、制粒、膨化等過程中會發生降解反應和氧化還原反應而生成一些有毒有害物質,對飼料及環境極易造成二次污染。因此,必須注意各類添加劑在豬飼料中的合理應用。在豬日糧中近2/3的磷是以植酸磷和磷酸鹽的形式存在,由于豬體內缺乏能有效利用植酸磷的各種酶,所以在加工時必須添加大量無機磷以滿足豬的生長所需。如果在飼料中添加植酸酶,就可以將植酸磷水解為游離的正磷酸和肌醇而被吸收,從而提高磷的利用率,間接緩解磷對環境可能造成的污染。另外,在配制日糧時可采用低蛋白質—氨基酸平衡的“理想蛋白質”模式,在飼料中輔助添加益生素、酶制劑、酸化劑、氨化抑制劑、吸附劑、纖維素或寡糖以及除臭劑等,可以大大減少豬糞尿中氮、磷和臭素的排出量。有資料表明,添加一定量的益生素,能夠調節豬胃腸道內的微生物群落,促進有益菌的生長繁殖,使飼料在豬消化道的降解率上升15%,同時能提高氮的沉積率,使排放到環境中的氮源減少15%~25%,從而減輕氮對環境可能造成的污染。
3從飼養管理角度減少環境污染的途徑
幼齡豬在低溫影響下磷的排泄量會提高,而且會使骨骼發育不全。相反在超過37.8 ℃的高溫環境中機體鉀離子和碳酸鹽的排泄量會增加而不利于豬的正常生長。因此,必須為豬生長發育提供適宜的環境,采取合理組群、及時處理豬場糞尿、定期消毒等措施;同時根據每日營養需要提供定量的飼料,盡量做到不浪費,以減少豬對飼料的攝入量。這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豬場糞污的排放量,減少蛆蠅蚊螨等害蟲的繁殖,而且可以降低豬尤其是仔豬的發病率。此外,豬場內的老鼠、蒼蠅等可造成飼料營養損失或在飼料中留下毒素,還會傳播各種傳染性疾病,各養殖場應當盡可能將其消滅,以減少其對生產造成的損失。
4從生物凈化角度綜合治理環境污染
為了控制豬場對周圍環境造成的污染,應當采取經濟有效、方便可行的方法,遵循“無污化、資源化、低成本、高效率”的原則逐步削減污染物,使豬場周圍的土壤、水體及大氣自然生態系統免受污染[4]。但到目前為止,單一處理方法如好氧生物處理、厭氧生物處理等遠沒有達到人們所追求的理想效果。某些豬場用綜合生物處理法處理豬糞污水,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污水處理工藝基本流程為:豬糞污水格柵濃污水集水池固液分離機沉淀池調節池uasb厭氧池配水池sbr好氧池混凝沉淀池達標排放。
近年來,由于人們普遍擔心動物體內細菌對抗生素的耐藥性會通過食物鏈轉移給人體,美國幾乎凍結了對新型抗生素的審批。我國抗生素的使用雖然有法可依,但執行和執法力度還有待改善。筆者認為應該對國內養殖場的耐藥性和抗藥性展開全方位的調查,制止非法和濫用抗生素的不良行為,特別是禁用人用抗生素,而鼓勵開發如氟苯尼考、桿菌肽鋅等畜禽專用的藥物和飼料添加劑,同時通過添加酶制劑、酸化劑、中草藥、甘露寡糖以及采用先進的管理技術來減輕養殖場特別是豬場對土壤和水體生態系統的環境壓力。
為了從根本上解決豬場對環境造成的污染,必須依法對豬場生產的全過程,包括設計、建筑、飼料加工、飼養、糞污處理等環節進行跟蹤監測,確保全部符合環保要求。建議環保部門等加大執法力度,對新建養豬場提供環境評估報告,否則不予開工建設和投入運營,已建養豬場污染治理必須限時達標,否則依法查處,直至關停。在飼料加工中添加環保型飼料添加劑與畜用防臭劑,在飼養上全部采用干清糞技術,盡量減少沖洗用水,在污染治理上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當地自然條件選擇不同的工藝流程,以減少排泄物及其氣味的污染,全面統籌兼顧經濟效益、社會效益以及生態效益,實現養豬業的可持續發展。
5參考文獻
[1] 張煒煒.治理豬場污染促進養豬業與環境保護協調發展[j].福建畜牧獸醫,2009(1):19-20.
[2] 覃樹華,袁善益.規模豬場環境污染及治理對策[j].廣西畜牧獸醫,2008(4):229-231.
關鍵詞:養殖場污水;處理技術;展望
中圖分類號 X71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7)06-0125-04
Research Progress and Prospects of Farm Waste Water Treatment Technology
Li Caidan1 et al.
(1Deparement of Biological &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Hefei University,Hefei 230013,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firstly explained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origin of sewage from farms.Then some methods about technologies are reviewed in waste water.According to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animal husbandry,the technologies were forecasted in the future to provide some evidences.
Key words:Sewage of livestock and poultry farm;Techniques of handling;Prospect
S著畜牧業規模的增大及集約化、機械化程度的提高,規模化養殖逐漸成為畜牧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規模化養殖場的發展,不僅為人們帶來了豐富的肉、禽、蛋、奶類食品,還帶來了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1]。規模化養殖場產生的高濃度、高氨氮、高懸浮物的“三高”類畜禽廢水,處理難度較大,成為污染水體的重要污染源[1]。因此養殖場污水的減量化、無害化處理迫在眉睫。
1 養殖場污水現狀
近年來,由于養殖業的快速發展使得養殖污染成為農業污染的主要來源,養殖場污水的處理成為畜禽養殖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的主要因素[2]。但是,研究表明,我國畜禽養殖規模仍繼續增加,養殖總量以每年8%的趨勢增長。2015年畜禽養殖業COD排放量占農業污染源排放量的95%,畜禽養殖業NH3-N排放量占農業污染源排放量的79%,這將對環境造成的危害越來越大。
1.1 養殖場污水的來源 養殖場污水由畜禽尿液、飼料殘渣、殘余糞便、沖洗水等構成。有的養殖場污水還包括生產處理過程中產生的和人工生活產生的兩部分,前者是主要部分,尿液和沖洗水占了絕大部分[3]。養殖場污水的產生量主要受養殖場的規模、動植物的飲水方式、人工管理水平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張克強[4]的研究表明不同的養殖場由于清糞方式的不同,用水量和污水排放量差異很大,見表1所示。
1.2 養殖場污水的特點現狀 規模化養殖場所產生的污水主要是一些高濃度、高氨氮、高懸浮物、處理難度大的“三高”廢水。數量大、相對集中、處理難度大的特點導致其在處理過程中存在許多問題。
1.2.1 數量大 首先是由于快速發展的養殖業帶來了許多的養殖專業戶和養殖場。其次是由于大部分豬場是漏板式的欄舍且采用水沖式清糞,這就會導致排水量很大。
1.2.2 相對集中 首先受人工管理方式的影響,沖洗欄舍的時間基本在早上或者晚上,這樣相對集中的時間會導致污水的產生也相對集中。另外農業生產是季節性的,大量集中的糞便和污水量使得周圍的農田無法全部消納,對環境造成嚴重的危害。
1.2.3 處理難度大 首先,廢水固液混雜,濁度高,有機質濃度較高,且富含氮、磷,極易腐敗。大量的糞便污水相對集中,難以運輸,無法在周圍有限的土地上完全消化而成為重要的污染源[5],嚴重污染了周邊環境。其次,受自然和市場的雙重影響,有風險,廢水處理費用高,人們往往在污水處理上資金投入少。另外,污水中抗生素和重金屬的殘留問題也逐漸成為養殖場污水處理的重點。
2 養殖場污水處理技術研究進展
養殖場污水的處理過程中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對環境造成了嚴重的危害。不同的畜禽養殖場根據自身的規模、經濟、環境等條件,污水處理技術也不盡相同。本文主要從源頭減量、生物處理、生態處理、混合處理技術四個方面來綜述養殖場污水處理技術研究進展及應用情況。
2.1 源頭減量技術 源頭減量是指從源頭上來減少養殖場污水的產生。人們往往為了追求養殖業的快速發展,提高產量,會選擇在飼料中添加高蛋白,然而當動物不能全部消化吸收時就會對隨著糞便排出對環境造成一定的影響。這就需要采取合理的飼料配方,既滿足畜禽的生產效率和產量的同時,又可以最大程度地減少糞便中氮、磷等的排放,降低環境污染[6]。有些發達國家開展“生態營養飼料”,也就是在飼料的加工生產喂養過程中通過生態營養配方技術來嚴格控制,使動物的營養系統達到平衡,最大限度地提高營養物質的利用效率。
2.1.1 生態營養飼料配置技術的關鍵
(1)原料選擇。原料的選擇直接決定飼料產品的質量,營養變異小、消化率高的原料可以保證畜禽快速生長的前提下,又可以達到排泄少、污染少的目的。首先,要選擇綠色畜產品的飼料原料,原料中綠色產品至少要達到90%;其次,消化率高、營養變異少,研究表明消化率高的飼料可以使糞尿排出量減少5%;第三,無毒、無害、安全性高的原料選擇也至關重要。張俞[7]的研究表明草地資源的選擇直接決定了牛羊的健康養殖。
(2)加工技術。飼料的加工質量影響著畜禽的消化吸收效果,不同的畜禽對飼料有著不同的需求。豬飼料的顆粒一般會選擇在700~800μm,最常用的是膨化和顆粒化技術加工,這樣飼料的轉化率、消化率最高,也會破壞其中的有毒物質,糞污排出量也會減少。
(3)酶添加。據報道,日糧中添加植酸酶,能有效提高氮的利用率,排出量將會減少2%~5%;添加蛋白酶、聚糖酶等,可以促進營養的消化吸收;添加益生素,可以降低氮的排泄量2.9%~25%;盡量選擇一些高效、低吸收、無殘留的合理利用[8]。
2.1.2 研究情況 養殖場污水的源頭減量化主要是靠生態營養飼料的配置來實現,許多學者對此進行了研究。張俞[7]通過4組實驗研究了生長豬環保型飼料的配置,14.5%的日糧粗蛋白,0.4%總磷,另外可以使用枯草芽孢桿菌和有機微元素。喬建國[9]對日糧纖維進行研究,結果表明其嚴重影響豬的消化率。袁軍[10]對飼料加工工藝和參數進行優化,從而提高飼料的加工質量,降低污染的排放量。趙萍[11]研究了微生物和酶制劑在秸稈發料飼料應用,結果表明微生物和酶制劑可以大大提高飼料的營養成分,降低污染物的排放量。
2.2 生物處理技術 生物處理就是微生物通過自身的新陳代謝作用,把污水中的無機物轉化為有機物,從而使廢水得到凈化的一種方法。從需氧的角度來說生物處理方法主要有厭氧生物法、好氧生物法。
2.2.1 厭氧好氧工藝的發展 厭氧生物處理法是指生物在無氧或缺氧條件下,利用自身的代謝作用分解污水中的有機污染物,使有機污染物轉化為無機物質的一種方法。厭氧工藝從開始的厭氧消化池,發展到厭氧濾器(AF),厭氧流化床反應器(AFB)、上流式厭氧污泥床(UASB)[12]厭氧折板式反應器(ABR)[13]、升流式固體反應器(USR)[14]、內循環厭氧反應器(IC)[15]以及第三代膨脹顆粒污泥床反應器(EGSB和IC)[16-17]。好氧生物處理法是利用好氧生物代謝作用分解污水中的有機污染物一種方法。主要由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兩大類別。
2.2.2 厭氧-好氧聯用技術 鑒于養殖場廢水的有機物濃度高,直接采用好氧處理,能耗太高,而相對來說厭氧處理的費用低。直接采用厭氧處理的話,CODcr不達標。這就促使許多學者把厭氧好氧工藝結合起來,既能夠保證費用低,又可以實現污水達標排放。通常厭氧處理會用來制沼氣,供應養殖區和辦公區的用電需求。具體處理工藝見圖1所示。
對于厭氧好氧工藝組合,有許多學者進行了相關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董崢[18]等把內循環高效厭氧反應器和A/O法結合應用于規模化畜禽養殖場污水處理,結果顯示在水力停留時間縮短到1~1.5d,容積負荷達到5kgCOD/(m3?d)以上,COD的去除率達到75%。方俊華[19]在厭氧-好氧生物濾池處理城市污水試驗的研究中表明厭氧-好氧生物濾池能夠有效去除污水中污染物,當CODcr、NH3-N、和SS的進水分別為23mg/L、56mg/L和112mg/L,水力停留時間為8h,曝氣強度在0.5~0.6L/(m2?s)r,CODcr、NH3-N、和SS的去除率分別在90%、75%、80%。吳迪[20]等運用厭氧-3級好氧/缺氧生物膜工藝來處理農村生活污水,結果表明該工藝可以大大提高磷的去除率。
2.3 生態處理 生態處理是利用天然的水體或農田建立生態修復系統來凈化污水的一種方法。規模化養殖場污水適合的生物處理方式主要有自然還田、氧化塘、人工濕地等,在偏離城市中心有閑置土地的農村地區比較常見,國外養殖場污水處理采用較多的是美國和澳大利亞,國內主要是在華東地區。
2.3.1 自然還田 自然還田是在養殖場的附近有農作物種植,利用養殖場污水和農田建立一個循環農業生態系統,通常采用自然沉淀或者隨雨水直接排出的方式,是目前重要的污染源,管理粗放。其關鍵是養殖場規模和農田耕作量,養殖場規模的大小與農田耕作量成正比,才能夠達到生態效益、經濟效益最大化。污染物中營養成分循環利用,可以降低化肥施用量,但是投資高。自然還田適于遠離市中心區,經濟落后,有足夠農田的農村偏遠地區,同時豬場規模一般2萬頭以下。
2.3.2 氧化塘 氧化塘是一種天然的或經過一定人工修建的有機廢水處理池塘,其處理污水的過程實質上是一個水體自凈的過程[21]。凈化的過程中,既有物理因素,如絮凝、沉淀等,也有化學因素,氧化還原等,還有生物因素,氧化塘法主要適用于有舊河道、沼澤、荒地等的條件下,投資少,運行管理簡單,可以和動植物形成復合生態系統。但是受土地和氣候的影響比較大,土地和氣候會直接影響污染物的去除率及生態效益。李瑜[21]等在談氧化塘處理集約化畜禽養殖場污水研究中明確了氧化塘法的優缺點及適用條件等,表明氧化塘按照占優型的微生物種屬以及生化反應的差異,可以分為厭氧塘、兼性塘、好氧塘、曝氣4種類型,各類型的特征見表2。
2.3.3 人工濕地 人工濕地是用人工筑成水池或溝槽,底面鋪設防滲隔水層,種植水生植物,從而使污水得到凈化[22]。其關鍵是植物的選擇及土壤-濕生物-微生物復合系統的基本性質特征。不同污染物需要不同的植物來去除。人工濕地法不僅起到污水凈化作用,而且可以通過天然的濕地環境,創造獨特的生態景觀。趙穎[3]通過潛流人工濕地實驗,表明蘆葦和黑麥草可以富集Cr、Cu、Zn等重金屬,并且生長速度快、適應能力強,可以用此構建人工濕地來處理養豬場的污水。葉勇[23]等通過對比2種主要的紅樹植物木欖和秋茄對牲畜廢水的處理,結果表明對N、P的去除效果比較好。廖新d[24]的研究表明香根草和風車草對污水中污染物COD的去除率達到80%以上。
2.4 混合技術處理 混合技術處理是為了有效地改善養豬場污水的質量而選擇多種技術聯用的方法。為了解決養殖場的污染問題,許多學者會選擇多種技術綜合運用,研究其最佳的處理條件及參數。
2.4.1 超聲波協同H2O2法 養殖場污水處理的影響因素有很多,處理時間、超聲波電流強度、H2O2用量等。多種因素的考慮需要設置正交實驗。楊鐵金[28]通過超聲波協同H2O2來對養豬場污水進行研究,結果得出了超聲波協同H2O2在電流0.7A、處理時間2min、H2O2用量3%時處理污水的效果最佳,COD量可降低95%以上,NH3-N含量可降至14~15mg/L,臭味也得到了改善,污水也由黑色變為淺黃色。
2.4.2 自然生物處理和石灰混凝沉降 李雪梅[29]采用自然生物處理和石灰混凝沉降相結合的工藝來處理養殖場污水,通過檢測CODcr、TP、pH、細菌總數等一些指標的變化,確定適當的自熱處理天數,進一步添加不同量的石灰來觀察不同階段廢水的處理效果,從而確定石灰添加量,結果表明“自然生物處理+石灰混凝沉降”工藝可以實現養殖場污水的快速處理。
2.4.3 改性黏土礦物的吸附 改性黏土礦物具有儲量豐富、吸附處理效果好、成本低、應用廣泛、再生簡單等優點,具有很高的潛在使用價值。鄭露露[30]選擇改性后的凹凸棒土對糞便污水進行吸附研究,結果表明在25℃、吸附時間為60min、pH為5、吸附用量為0.4g時,吸附效果最佳。對COD、TN、TP、NH4+-N、NO3--N、SS去除率可以達91.75%、80.06%、80.80%、83.78%、73.51%、90.20%。
3 展望
近年來,養殖場污水的處理技術不斷改進,但是仍然存在處理效率低、污染嚴重等各種各樣的問題,對于環境治理的投入,往往會降低養殖場的經濟效益。大規模的養殖場可以選擇處理厭氧-好氧、SBR等工藝來處理,加大對新技術研發的投資是有效治理養殖場污水的一個途徑。而對于小規模的養殖場而言,需要考慮周邊的環境,形成一個農業循環生態系統,糞污還田、還塘,秸稈制作飼料等。為了更好地治理養殖場污水問題,一些吸附性能好、廉價的材料有待于開發探索,比如說非金屬黏土礦物材料的開發、秸稈的應用,都可以對此進行改性處理,再結合微生物篩選降解技術來降低養殖場污水中的污染物,這樣不僅可以降低成本,還可以減少土地的占用。另外養殖場廢水中殘留的重金屬和抗生素的去除方法研究也將成為今后研究的方向和重點。
4 結語
規模化養殖場的快速發展,使養殖場廢水逐漸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為了適應不斷出現的污水問題,人們一步步地將工藝技術進行改進、創新。本文主要從源頭減量、生物處理、生態處理、混合技術處理四個方面綜述了養殖場污水處理技術。源頭減量主要是配制生態營養飼料,生物處理法鑒于費用和處理效果綜合考慮,一般厭氧好氧工藝結合起來使用。混合處理主要是多種技術的綜合運用。生態處理技術的關鍵是構筑生態修復系統,循環農業發展和人工濕地修復是未來生態處理的主要發展方向。另外,養殖場污水的處理技術仍需進一步提高,相關政府部門應加大宣傳力度,完善法律法規,同時加大資金的投入,企業或科研單位則應加快技術的開發創新,從而使污水得到更高效合理的利用。
參考文獻
[1]張媛媛,司倩倩,王述柏.我國規模化養殖場污水處理現狀[J].山東畜牧獸醫,2015(1):61-65.
[2]褚o娟,沈曉林,盧春光,等.中小型豬場糞污水MBR工藝的建設及處理效果[J].上海畜牧獸醫通訊,2016(4):64-65.
[3]趙穎.潛流人工濕地處理養豬場污水試驗研究[D].鄭州:鄭州大學,2006.
[4]張克強.畜禽養殖業污染物處理與處置[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環境科學與工程出版中心,2004.
[5]田寧寧,李寶林.畜禽養殖業廢棄物的環境問題及其治理方法[J].環境保護,2000(12):10-13.
[6]周國安,吳恩勤,嚴建剛.規模養殖場污水減量化與無害化處理的探索[J].中國畜牧雜志,2011,47(8):57-61.
[7]張俞,熊康寧,張錦華.草地營養優化配置與牛羊健康養殖的研究進展與展望[J].黑龍江畜牧獸醫,2016(17):59-64.
[8]劉學劍.生態營養飼料及其配制技術[J].湖南飼料,1999(3):14-15.
[9]喬建國,楊玉芬.日糧纖維對豬營養物質消化率、消化道發育及消化酶活性的影響[J].中國農學通報,2007,23(2):18-21.
[10]袁軍.加工工藝及參數對飼料加工質量的影響[D].大連海洋大學,2014.
[11]趙萍,夏文旭,趙瑛,等.微生物與酶制劑在秸稈發酵飼料生產中的應用[J].中國釀造,2015,34(7):121-124.
[12]覃舟,徐鋼.UASB能源生態型沼氣工程與畜禽養殖場污水的處理利用[J].農業環境科學學報,2007(B10):427-429.
[13]Gopala Krishna G V,Kumar P,Kumar P.Treatment of low-strength soluble wastewater using an anaerobic baffled reactor (ABR).[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2009,90(1):166-176.
[14]蔡明凱,張智,焦世B.AF―人工濕地―生態塘工藝處理養殖廢水[J].給水排水,2010,36(2):66-70.
[15]Gu Q,Luo H,Zhang Y,et al.Study on the start-up of internal circulation (IC) anaerobic reactor under external circulation state[J].Industrial Water Treatment,2013,13(7):3431-6.
[16]Dinamarca C.Anaerobic expanded granular sludge bed (EGSB) reactor for the removal of sulphide by autotrophic denitrifica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ergy Environment & Economics,2014,5(1):111-118.
[17]Lim S J,Kim T H.Applicability and trends of anaerobic granular sludge treatment processes[J].Biomass & Bioenergy,2014,60(1):189-202.
[18]董,蔡元呈.一種應用于規模化畜禽養殖場污水處理的新工藝――內循環高效厭氧反應器+A/0法[J].安徽農學通報,2012,18(17):206-207.
[19]方俊華,何強,徐建斌,等.厭氧-好氧生物濾池處理城市污水試驗[J].環境工程,2006,24(5):23-25.
[20]吳迪,趙秋,高賢彪,等.厭氧-3級好氧/缺氧生物膜工藝處理農村生活污水[J].中國給水排水,2010,26(7):9-11.
[21]李瑜,白璐,姚慧敏.談氧化塘法處理集約化畜禽養殖場污水[J].現代農業科技,2009(5):248-248.
[22]沈偉.淺談寧夏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技術[J].科技致富向導,2012(18):364-364.
[23]葉勇,譚鳳儀,盧昌義.紅樹林系統處理牲畜廢水營養鹽的研究[J].環境科學學報,2001,21(2):224-228.
[24]廖新d,駱世明.人工濕地對豬場廢水有機物處理效果的研究[J].應用生態學報,2002,13(1):113-117.
[25]雷芳.糞便污水處理技術的研究現狀[J].廣東化工,2011,38(4):170-172.
[26]蘇明申,郭娟,劉世常,等.丹麥規模化養豬設施考察報告[J].長江大學學報(自科版),2005,2(5):20-23.
[27]Appropriate Sanitation Alternatives[J].Journal of Behavioral Economics,1982,11(2):151C156.
[28]楊鐵金,相玉秀,相玉琳.超聲波協同H2O2處理養殖場污水[J].環境工程學報,2014,8(6):2381-2385.
[29]李雪梅.“自然生物處理+石灰混凝沉降”工藝處理養殖場污水的試驗研究[D].成都:四川農業大學,2009.
關鍵詞:肉食品安全;全產業鏈;安全生產技術
中圖分類號:S815.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1-8123(2013)05-0036-04
人類對食品安全的關注程度與經濟發展水平密切相關,隨著我國經濟快速發展,食品安全問題日益凸現出來[1]。與肉食品質量與安全相關事件頻頻發生,如禽流感H7N9型(2013年)、H5N1型(2012年)和H3N2型(2006年)等、食源性致病菌(單核細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大腸桿菌O157_H7)、農藥殘留、抗生素等,已嚴重危及到我國消費者的健康和肉食品的國際競爭力。由于肉食品產業鏈長、環節多,影響食品安全的因素復雜,監管難度大,因此有必要從“源頭到餐桌”全產業鏈的角度入手,探討建立全產業鏈安全生產技術體系。為了從根本上解決肉食品的質量安全問題,大量研究表明,從生產方式看,采用先進的生產工藝技術、質量控制模式和管理方法實現嚴格的質量控制[2];從過程角度看,喂養過程中的各種投喂料的質量[3],養殖與設施衛生防疫[4],屠宰加工過程品質檢驗[5]、有害物質的檢驗技術[6],養殖的生態環境[7],養殖技術水平等都嚴重威脅肉食品產業鏈的安全進而危害消費者的健康;從監控方面看,政府對肉食品生產與消費鏈上的產品質量控制方法與風險監控手段的不完善、不合理、不適應等各種問題[8]。因此,要杜絕肉食品安全問題的發生,必須實現源頭控制,建立良好操作技術規范,建立環境質量控制技術、安全用藥、潛在危害因子監測、危害因子遷移等安全技術研究,從源頭杜絕有害因子,防止有毒有害物質進入肉食品生產產業鏈。
1 肉食品全產業鏈安全生產技術體系概念
肉食品全產業鏈安全生產技術體系是指為確保肉食品安全而圍繞從飼料加工、養殖生產、屠宰加工、肉品加工、貯藏配送、銷售到檢測溯源整個肉食品產業鏈的各個環節所建立的食品安全生產集成創新體系。
2 肉食品安全國內外研究進展
飼料及其原材料在運輸過程中,可能會受到各種微生物污染均可能通過飼料使畜禽致病,從而危害人類健康[9]。相關研究表明,飼料中適量微量元素可以補充畜禽營養需求的不足,促進畜禽的生長,但是過分添加微量元素不能被畜禽吸收而被排泄出來污染環境,如添加高銅、高鋅、砷制劑等,所以應該控制其添加量。在飼料中添加中草藥添加劑對畜禽具有增強機體免疫力等功效[10],可以替代抗生素在飼料中作用,在飼料中添加益生菌等微生態制劑亦可減少和控制飼料中抗生素添加量。
優質、安全的肉食品必須有優質的原料作保證,而優質的原料必須有畜禽養殖安全生產技術體系作保障[11],畜禽生產過程常因環境污染、畜禽疫病和藥物殘留所導致的安全隱患,這些原因均在養殖環節表現得更為明顯。
關于肉食品安全生產相關研究,目前,國內外的研究主要是針對畜禽屠宰加工方面的研究和應用。鮑清巖[12]利用通過對屠宰加工行業中檢疫環節的研究和分析,針對傳統檢疫方式的特點和不足,提出了射頻識別(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技術與屠宰生產線控制系統相結合的應用方式,實現了檢疫樣本的準確對應和智能識別與管理。畜禽屠宰加工要嚴把檢疫關,嚴格執行動物檢疫有關規定,杜絕采納存在安全隱患的畜禽,同時應采用先進的生產工藝和技術,如二氧化碳致暈技術、真空自動采血技術、立式蒸汽隧道燙毛技術、自動定位火焰燎毛技術和同步檢疫技術等解決畜禽屠宰加工過程的交叉污染問題;同時,提出無公害豬肉安全生產體系的構建[13]。畜禽的屠宰過程打破了本身的防御體系,肌肉組織又含有適合微生物生長的營養物質 [14-15],在后續的分割、貯藏、包裝、運輸和銷售等過程中,極易遭受微生物的污染[16-17]。分割工藝差異、機械化程度低、手工操作多等因素,導致分割過程微生物污染難以控制,所以對分割過程中具體污染途徑和微生物增殖速度的研究尤為重要[18]。畜禽屠宰后鮮肉會產生一系列的生物化學變化;在高溫及長時間烹調加工畜禽肉過程中容易生產一類具有致突變、致癌作用的化學物質[19]。
在肉食品銷售過程中,采用市場準入制度與《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的實施[20],規定肉食品能夠進入市場銷售的質量底線,借助政府的權威和強制力,從而為市場主體提供一個開放、競爭、公平、有序的市場環境。
關于肉食品全產業鏈安全生產技術體系的檢測技術,對飼料及其原料有效組分與危害物質進行追蹤檢測,主要用以顯微鏡觀察[21]、檢測蛋白質[22]和檢測DNA等為基礎的方法[23]對飼料組分檢測;但是目前相關飼料成分檢測的方法存在問題,大部分方法不能有效地將允許畜禽組織成分和禁止的組織成分區分開來,比較容易出現假陽性[24]。畜禽疫病防治與診療是肉食品產業鏈安全生產體系的重點也是難點的問題,疫病潛伏期差別大,而且有些疫病容易傳染、變異和耐藥性,這就給防治與診療檢測增加難度。大量研究表明,Southern印跡雜交技術[25]和蛋白質免疫技術[26]可以有效地對畜禽疾病診斷,便于疫病防治。關于肉食品全產業鏈的微生物指標、理化指標和藥物殘留的檢測分析方法:主要有微生物法[21]、儀器檢測方法[23,27-28]和免疫分析法[29-31];但是相關檢測方法都只能做到定性分析,而未能定量分析。
3 肉食品全產業鏈安全生產技術體系的構建
肉食品全產業鏈安全生產技術體系創建,應包括飼料安全生產技術體系的構建、畜禽養殖安全生產技術體系的構建、畜禽屠宰加工安全生產技術體系、肉食品流通安全保障體系和快速檢測技術等整個肉食品產業鏈集成創新體系。
3.1 飼料安全生產技術體系的構建
飼料安全的主要因素有飼料原料品質、安全貯存、配方中對各種投入品用量與安全的控制、飼料加工工藝的合理設計和參數的恰當選擇、操作過程的管理和加工后飼料貯存管理等。只有嚴格控制加工過程的各個環節,才能生產出安全的飼料。飼料安全生產技術體系的構建應包括以下三個方面:一是飼料原材料及投入品質量安全體系的建立,二是飼料生產加工過程質量安全體系的建立,三是飼料產品在銷售和使用過程中的質量安全體系的建立。
3.1.1 飼料原材料及投入品質量安全體系的建立
飼料原料必須執行國家《飼料衛生標準》,使用添加劑必須是農業部《允許使用的添加劑品種目錄》,藥物添加劑要符合《飼料藥物添加劑使用規范》。由于抗生素進入肉食品產業鏈將會影響到人類的健康;因此,可以通過綜合開發和應用寡聚糖、活菌制劑、中草藥、天然植物提取物等免疫增強劑,取代抗生素;同時利用酶制劑和有機微量元素,降低礦物質及無機微量元素的用量,確保“飼料無憂”。
3.1.2 飼料生產加工過程質量安全體系的建立
在飼料是生產加工工程中,應建立ISO9000 質量管理體系,并推行危害分析和關鍵控制點(hazard analysis critical control point,HACCP)食品安全管理體系,要加強投入品特別是添加劑用量的管控,嚴格執行配方標準和加工工藝參數,制定科學的作業指導書,確保在飼料生產過程中按特定程序和標準操作,實施飼料配置過程安全控制、確保飼料安全。
3.1.3 飼料產品在銷售和使用過程中的質量安全體系的建立
飼料在出廠前必須進行嚴格的抽樣檢測,飼料在銷售和使用過程容易受到微生物等污染,所以在使用前還必須對每批飼料產品進行抽樣檢測,確保所有指標都能達到無公害飼料標準,養殖單位應與飼料生產單位簽訂質量安全承諾書,確保飼料安全的可追溯。同時,通過建立臨界限的檢測程序、糾正方案、有效檔案記錄保存體系、校驗體系,保證最終產品中各種藥物殘留和衛生指標均在控制限以下,有效杜絕有毒有害物質和微生物進入飼料原料或配合飼料生產環節,才能確保飼料質量安全。
3.2 畜禽養殖安全生產技術體系的構建
畜禽養殖安全問題主要體現在環境污染、投入品安全、疫病防控以及有毒有害物質殘留等方面。因此,畜禽養殖安全生產技術體系的構建,應包括生態養殖環境體系、疫病防控體系和科學養殖安全體系等。
3.2.1 建立生態養殖環境體系
養殖生態環境可能通過食物鏈的傳遞而對人體的健康產生安全隱患。因此,必須建立生態養殖環境體系,嚴格按照GB/T 18407.3―2001《農產品安全質量、無公害畜禽肉產地環境要求》、農業部NY/T 388―1999《畜禽場環境質量標準》和NY 5027―2008《無公害食品、畜禽飲用水水質》等標準的規定,確保畜禽生產環境安全。
3.2.2 建立疫病防控體系
建立疫病防控體系是確保養殖安全的重要手段,動物疫病防治是養殖過程中最難解決的問題,動物疫病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畜牧業持續健康發展。因此,養殖環節應堅持以防為主,防重于治的方針,實行全進全出的管理模式。同時,利用疫病診斷實驗室,借助先進的儀器設備,對抗體水平進行測定,對病菌病毒進行分離與診斷,利用先進的實驗室診斷技術達到快速準確診斷疫病的目的,及時分析確診病癥,做到對癥下藥,提高疾病的防治水平,根據檢測結果制定保健計劃,形成一整套完善的養殖場生產和疾病監測記錄,從而制定養殖保健計劃和有效制定免疫程序,建立養殖場疫病監測與保健體系,實現全程保健、健康養殖,從源頭控制疾病的發生。
3.2.3 建立畜禽養殖安全生產技術體系
建立科學的用藥制度和針頭監管制度、以及出現藥殘超標及斷針時的應急處理技術。建立并保存免疫和全部用藥記錄,治療用藥記錄包括生豬編號、發病時間及癥狀、治療用藥物名稱(商品名及有效成分)、給藥途徑、給藥劑量、療程、治療時間等,避免藥殘超標及斷針的產生。嚴格遵守規定的用法、用量及休藥期,建立藥物使用監控體系和用藥追溯制度。同時,在養殖環節建立并推行良好農業規范(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s,GAP),建立并完善監控程序和監控標準,采取有效的糾正措施,從養殖環節確保肉食品安全。
總之,養殖過程應建立“六大統一”新型養殖安全保障體系,具體為:建立統一飼料供應體系,確保飼料安全;建立統一良種繁育體系,確保品種優良;建立統一防疫體系,確保防疫安全;建立統一飼養標準體系,實現標準化生產;建立統一飼養管理體系,實現規范化管理;建立統一產品收購體系,確保產品的可追溯。
3.3 構建畜禽屠宰加工安全生產技術體系
在畜禽屠宰加工中實行高度自動化生產,并最大限度地保持畜禽的自然風味和提高衛生質量;同時最大限度地發展綜合利用,獲得更高的經濟效益。通過經常檢修設備,生產環境監控,提高肉食品加工操作者技能及安全衛生意識等;添加劑的使用必須遵守《食品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中的相關規定;屠宰加工遵照HACCP管理體系。創建并完善畜禽屠宰加工安全生產體系。
在肉食品加工過程,要建立肉食品參雜檢測體系,不同組分肉食品分別加工,避免與其他肉類參雜,并標明肉食品中的各個成分及含量,同時采用聚合酶鏈式反應(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術、雙向電泳和免疫學技術等手段對其參雜進行檢驗[32]。避免出現類似宜家“馬肉風波”事件,而對肉食品行業造成不必要困擾。
3.4 構建肉食品流通安全保障體系
肉食品流通環節尚缺少統一明確的具體規定,亟待國家出臺肉食品儲運、銷售的法律法規或管理辦法。對進入市場的肉食品實行市場準入制度[20],按照GB/T 19221《農副產品綠色零售市場》標準建設,創建統一“配送、標識、標準、持證上崗、管理”的營銷模式。肉食品市場銷售單位必須向消費者提供帶有原產地標志的銷售標識,發現問題以便以最快捷的方式追溯查處。在銷售過程中利用快速診斷檢測技術替代感官檢測;確保食品的衛生安全,構建“流通無憂”。
3.5 創建肉食品產業鏈安全生產快速檢測技術
在肉食品“從源頭到餐桌”全過程生產中,動物疫病、違規使用或誤用藥物、濫用添加劑等造成豬肉產品不安全的主要因素。建立應用快速高效的檢測方法和設備,建立獸藥殘留快速檢測技術、飼料污染物檢測技術、活體病菌(疫病)檢疫技術、豬肉及制品的污染物檢驗技術和藥物代謝與遷移規律研究,實現有害因子代謝和遷移的安全性監測,是有效開展豬肉的安全生產和長效管理的有力手段和關鍵。
因此,針對肉食品生產中主要的和可能存在的有害因子(生物性和化學性有害物),從快速現場篩查和高通量檢測體系著手,建立基于環介導等溫擴增技術(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的典型病源微生物高通量篩查分析平臺和基于光譜、色譜技術的化學有害物質的高通量篩查分析平臺,研究建立化學污染物、活體病菌和肉品加工二次污染物的檢驗檢疫技術等關鍵檢測技術,有利于動物藥物代謝監控、產品安全遷移檢測和溯源監控,保障肉食品質量安全。
3.6 建立肉食品信息可追蹤系統
按“從源頭到餐桌”的科學理念,針對肉食品安全生產的關鍵控制點,創建從生產到銷售的各個環節的肉食品信息可追蹤系統,有利于監測任何對人類健康和環境污染的影響。同時,應用數碼技術與微衛星DNA標記,研究動物源性豬肉個體鑒別和產地鑒別研究;應用變性梯度凝膠電泳(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PCR-DGGE)及脈沖場凝膠電泳(pulsed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等基因分型方法,研究豬肉中病原微生物溯源系統,揭示豬肉各個環節中影響食品安全性的各種危害因素的來源和變遷規律,建立肉食品產業鏈安全可追溯體系。
4 結 語
關于如何提高肉食品質量安全水平,需構建肉食品產業鏈安全生產技術體系,引進先進的檢測儀器和設備,建設檢驗檢測中心,對養殖過程中的畜禽疾病檢測監控和投入品的檢測監控、以及對屠宰加工、配送銷售等環節的檢測監控,才能確保肉食品的安全。加大對檢測技術的研究,為動物源性食品質量安全監控工作提供技術支持。其次要重點研究開發安全優質高效飼料和規模化健康養殖技術及設施,努力開發高效、殘留量少的獸藥品,以替代殘留量大、易產生抗藥性的藥物,同時重視高效、低毒、無公害的中草藥、微生態劑和酶制劑等的研制和應用;培育優質高產的畜禽新品種,創制高效特異性疫苗、高效安全型獸藥及器械,開發動物疫病及動物源性人畜共患病的流行病學預警監測、檢疫診斷、免疫防治、區域凈化與根除技術;從而創建肉食品安全生產技術體系。
總之,食品安全關系社會穩定和國計民生,影響食品安全的因素涉及食物供應鏈的全過程,有必要借鑒國際上先進的食品安全監控技術體系,制定并完善法律法規體系、農產品質量安全市場準入制度、畜產品質量監測體系和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制度,從而構建“飼料無憂”、“養殖無憂”、“加工安全”及“流通無憂”的安全生產體系,以確保肉食品安全。
參考文獻:
[1] MAYES T. HACCP Training.Food Control[J]. 1994, 5(3): 190-195.。
[2] 宋連喜. 生豬散養模式的利弊分析與趨勢預測[J]. 中國畜牧獸醫文摘, 2008(2): 5-6.
[3] HAMSCHER G, SCZESNY S, ABU-QARE A, et al. Substances with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including hormonally active substances in the environment:identification of tetracyclines in soil fertilized withanimal slurry[J]. Dtsch Tierarztl Wochenschr, 2000, 107(8): 332-334.
[4] 何錦珠, 董兆華. 生豬防疫的七大誤區[J]. 北方牧業, 2004(9): 14.
[5] 王亞雄. 做好生豬屠宰管理工作的兩點體會[J]. 中國食品, 2000(12): 28.
[6] 郭云忠, 孫定富. 制約潞西市生豬產地檢疫的因素及對策[J]. 畜牧獸醫科技信息, 2008(4): 26-27.
[7] 楊翹強. 畜禽養殖場污染治理狀況分析與對策[J]. 中國動物檢疫, 2006, 23(11): 22-23.
[8] 邵棟梁. 農業標準化與食品質量安全[J]. 現代農業科技, 2006, (19): 176-177.
[9] 班付國,劉占通. 動物源性飼料與食品安全[J]. 中國畜牧雜志, 2008(4): 54-56.
[10] 周文仙, 張建中, 盧建軍, 等. 復合中草藥飼料添加劑對肉牛生產性能和肉質的影響試驗[J]. 浙江畜牧獸醫, 2009(2): 4-6.
[11] 王鶴欣. 豬肉食品質量安全體系的建立與規范[J]. 養殖技術顧問, 2012(2): 291.
[12] 鮑清巖. 淺析RFID技術對屠宰加工企業的幫助[J]. 肉類研究, 2007, 22(5): 6-9.
[13] 鄒忠愛. 無公害豬肉安全生產技術體系的創建[J]. 福建畜牧獸醫, 2007, 29(5): 58-60.
[14] SMALL A, WELLS-BURR B, BUNCIC S. An evaluation of selected methods for the decontamination of cattle hides prior to skinning[J]. Meat Science, 2005, 69(2): 263-268.
[15] GILL C O, LANDERS C. Proximate sources of bacteria on boneless loins prepared fromroutinely processed and detained carcasses at a pork packing plant[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odMicrobiology, 2004, 97(2): 171-178.
[16] GILL C O, BRYANT J, LANDERS C. Identification of critical control points for control of microbiological contamination in processes leading to the production of ground beef at a packing plant[J]. Food Microbiology, 2003, 20(6): 641-650.
[17] McEVOYA J M, SHERIDANA J J, BLAIRB I S, et al. Microbial contamination on beef in relation to hygiene assessment based on criteria used in EU Decision 2001/471/EC[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od Microbiology, 2004, 92(2): 217-225.
[18] 趙光輝, 李苗云, 王玉芬, 等. 冷卻豬肉分割過程中微生物污染狀況的研究[J]. 食品科學, 2011, 32(7): 87-91.
[19] 王正勇. 肉制品加工過程對雜環胺含量的影響及其控制手段的研究進展[J]. 肉類研究, 2012, 26(10): 45-47.
[20] 王曉麗.市場準入制度與《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的實施[J].農業環境與發展, 2006(5): 19-21.
[21] 蔡金華, 劉雅妮, 顧欣. 鏈霉素在牛奶中殘留的微生物學檢測方法[J]. 中國獸藥雜志, 2004, 38(11): 7-9.
[22] NAGATA T, SAEKI M.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thiampenicol,and chloramphenicol residues in muscles of animals and cultured fish by liquid chromatography[J]. Liquid chromatography, 1992, 15(12): 2045-2056.
[23] MASAKAZU H, HIROMI S, TOSHIAKI N, et al. Determination of streptomycin and dihydrosterptomycin in honey by liquid chromatography-electrospray mass spectrometry[J]. Chramatographia, 2004, 27(5): 863-874.
[24] 潘良文, 陳家華. 食品和飼料中動物源成分的檢測方法的進展[J]. 檢驗檢疫科學, 2002, 12(2): 45-47.
[25] 王俊紅, 牛鐘相, 李文, 等. Southern印跡雜交技術在畜禽疫病診斷中的應用[J]. 當代畜牧, 2006(3): 23-25.
[26] 李再禹, 鄭冬. 蛋白免疫印跡技術在常見畜禽疫病病原檢測中的研究進展[J]. 上海畜牧獸醫通訊, 2011(1): 15-16.
[27] ANONYMOUS. AOAC official method 964. 07[S].
[31] ANSFIELD M. Production of a sensitive immunoassay for detection of ruminant proteins in rendered animal material heated to>130 ℃[J]. Food Agric Immunol, 1994(6): 419-433.
[28] 張慧嫦, 張少恩, 吳忠華, 等. 膠體金免疫層析法快速檢測鹽酸克倫特羅殘留[J]. 中國國境衛生檢疫雜志, 2008, 31(1): 39-42.
[29] 李余動, 吳志剛. 膠體金免疫層析法快速檢測氯霉素殘留[J]. 中國食品衛生雜志, 2005, 17(5): 416-419.
關鍵詞:循環經濟;肉雞產業;多目標;發展模式;河南大用集團
中圖分類號:S873;S831.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0439-8114(2012)05-0968-04
Research on Multi-objective Symbiotic Development Model of Green Broiler Industry
――Taking Henan Doyoo Group as Example
MA Xin
(School of Management and Economics,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Water Conservancy and Electric Power,Zhengzhou 450011,China)
Abstract: Broiler processing was an industry which highly demanded environment and resource capacity because of its high consummation of corn and energy resources, and very impressive wastes production of wastewater, manure, chicken blood and chicken feathers. Development of recycling economy, achieving energy saving, decreasing production costs and improving economic efficiency had become the inevitable choices to enhance the competitiveness in international markets and ensure rapid and steady development of the poultry processing enterprises of China. Henan Doyoo group’s industrial involved poultry breeding and feeding, food developing and processing quick-frozen meat products sales and logistics distribution. It had done a lot of effectiv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in the recycling economy, and realized multi-objectives winning in enterprise, ecology, economy and society, finally formed virtuous cycle of development for green broiler industry with distinct characteristic through rational allocation of energy and logistics flow in the process of breeding and production, and coupled symbiotic, recycling utilization.
Key words: recycling economy; broiler industry; multi-objective; development mode; Henan Doyoo group
我國肉雞消費量與世界發達國家相比有較大差距。在世界上比較發達的國家,其肉雞消費占肉類的比重較高,如日本為37%[1],美國為40%[2]。日本人均年消費肉雞量達40 kg以上[3],美國人均年消費肉雞量達50 kg以上[4],而我國人均年消費肉雞量大約是10~12 kg[5]。國內雞加工產業發展相對滯后,產品單一,集約化程度低,預計隨著肉雞消費量的增長,雞加工產業將有很大的發展空間[6]。隨著國際資本流動速度的加快,美國高盛、美國泰森、泰國正大等國際資本已經開始在我國布局,并步步逼近我國農業產業鏈的核心部分之一――禽類養殖與加工[7]。國外企業既有先進的管理和經營理念,也擁有環保節能的飼養加工技術,在肉雞養殖加工規模、自動化程度、產業鏈條延伸和資源綜合利用率等方面都比國內民族企業具有更大優勢[8]。因此,通過提升科技含量來發展循環經濟,實現節能降耗、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經濟效益,已經成為增強國內民族企業的國際市場競爭力、保障養禽業快速穩步發展的必然選擇。
1 河南大用集團發展綠色肉雞產業的要素分析
河南大用集團創建于1984年,注冊資本金10 478萬元,是一家集畜禽良種繁育、養殖、飼料生產、食品研發加工、冷鏈銷售、物流配送、獸藥疫苗研發生產、包裝彩印為一體的特大型民營企業集團,產業模式涵蓋了“從農田到餐桌”的全過程。集團下設淇縣大用、北京大風種禽、焦作大用、周口大用、濮陽泓天威藥業等9家控股子公司,1 300多個網絡銷售點。截至2010年12月底,擁有總資產18.4億元,資產負債率56%,銀行信用等級連續11年被評定為“AAA”級。2010年入選中國肉類強勢企業,名列第九位。其主要產品生鮮雞肉年產量45萬t,商品雞年養殖規模2.5億只,在國內同行業位于第三位,在河南省居第一位。目前為全國食品工業百強企業、全國飼料行業百強企業,是中國中西部最大的肉雞產業化生產企業。大用產業鏈全方位實施ISO9000質量標準要求和HACCP控制體系,養殖、加工、銷售的所有環節都在有效控制范圍內。
1.1 外部要素分析
大用集團的主要生產基地位于河南省。河南省是國家的糧食主產區,原料資源豐富;河南省實施了“66511”現代畜牧業跨越工程,著力打造國家優質禽畜產品生產核心區,政策支持力度大;大用集團所在地鶴壁市是我國第一批循環經濟試點城市,主基地所在地淇縣是河南省循環經濟試點縣,政策環境優越;大用集團的生產模式有利于帶動農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區域經濟的發展,促進了新農村建設和綠色農業產業化;集團總部所在地淇縣區位條件優越,交通便利,京廣鐵路、京珠高速公路、107國道縱貫全境南北,境內擁有兩個鐵路貨運站,區域物流運輸半徑小、運輸成本低,交通十分便利;集團生產基地所在地農民有禽類養殖傳統,養殖水平相對較高,與河南農業大學等科研院所聯系緊密。
1.2 內部支撐條件
1.2.1 擁有先進的污水處理和廢棄物處理設施 自主開發的畜用大風機及縱向通風技術,利用地熱資源的濕簾蒸發降溫技術、簡易節能雞舍建設技術、飲水技術等已經投入使用,并創造出良好的經濟效益;對養殖場、冷庫等耗能、耗水量較大及產生污染的環節,做好以節能、降耗、減少污染為主的清潔生產與節能減排,使“三廢”趨向零排放,能耗、水耗大幅度下降,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新建基地設備設施盡量采用節能環保產品,降低能源消耗,減少廢物排放。
1.2.2 大用集團擁有“三中心”的研發平臺 “三中心”即“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國家星火計劃龍頭企業技術創新中心”、“河南省家禽安全加工及檢測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與中國農業科學院、中國農業大學等科研院校建立了良好的產學研合作關系。開發了基于地熱資源的濕簾蒸發降溫技術、簡易節能雞舍建設技術等一大批具有先進水平的循環經濟技術。
2 多目標共生性產業發展模式
大用集團積極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肉雞加工業為核心,市場需求為導向,科技創新為依托,食品質量安全為根本,服務新農村建設為紐帶,企業戰略重組為契機,著力優化配置各種要素資源,在循環經濟方面做了大量卓有實效的探索和實踐,通過對養殖和生產過程中物流和能流的合理配置、耦合共生、循環利用,達到了企業、生態、經濟、社會的多目標共贏。
2.1 先進的產業化模式
一方面引入了農村金融、農業擔保和農業保險等金融工具,成立農村合作社,創導“龍頭企業+農村合作社+農戶+擔保公司+金融機構”的“五合一”發展模式。進一步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等中介組織的作用,建立有序的行業自律機制,維護行業內龍頭企業和農戶的合法權益[9]。另一方面,加快機制創新。大力發展訂單農業,進一步規范合同內容,健全合同簽訂程序,明確權利與責任,逐步實行合同可追溯管理,引導龍頭企業與農戶形成穩定的購銷關系。通過開展定向投入、定向服務、定向收購等方式,為農戶提供種養技術、市場信息、生產資料和產品銷售等多種服務[10]。鼓勵龍頭企業采取設立風險資金、利潤返還等多種形式,與農戶建立更加緊密的利益關系。引導農民以土地承包經營權、資金、技術、勞動力等生產要素入股,實行多種形式的聯合與合作,與龍頭企業結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利益共同體。這種模式有效地擴大了雞加工產業規模,為節能型規模化養殖和廢棄物綜合利用提供了良好的產業基礎。
2.2 完整的產業鏈條
大用集團擁有國內肉雞行業最完整的產業鏈條,注重企業價值鏈構造,前展后延,全力做好以肉雞精深加工為主業和以屠宰副產品綜合利用為副業的“主副兩鏈”。
2.2.1 主業鏈 以玉米、豆粕原料――飼料加工――種雞飼養――苗雞孵化――肉雞養殖――商品雞屠宰――熟食深加工――冷鏈物流――連銷經營的肉雞飼養加工及產品流通產業鏈(圖1)。
2.2.2 副業鏈 有以下幾種方式:①商品雞屠宰
――下腳料或廢棄物的開發利用(雞腸子、雞羽毛等下腳料或廢棄物生產蛋白酶解生物飼料、雞骨素等);②肉雞飼養――雞糞――生產生物有機肥――種植業(玉米、大豆等);③肉雞屠宰+肉雞飼養――廢水+雞糞――沼氣發電站――主業鏈+種植業。
兩條產業鏈各要素之間相互構成橫向耦合關系,并在一定程度上形成網狀結構,形成了上、中、下一體化,科學嚴謹的完整產業鏈,形成相互間的物質和能量循環。將傳統經濟發展中的“資源―產品―廢物排放”這一線性物流模式改造為“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的循環型模式。通過組織集團內各工藝之間的物料循環,減少生產過程中物料和資源的使用量,把上一環節形成的污染物變成下一環節的原料,形成循環的一個長鏈條,最終消除污染,實現零排放的循環發展。
2.3 科學的生態共生體系
通過組織各工藝之間的物料循環來延長產業鏈條,減少肉雞飼養和加工生產過程中物料和能源的使用量,盡量減少廢棄物和有害物質的排放,最大限度地利用再生資源。形成科學的生態共生體系,包括環境保護體系(圖2)、節能降耗體系(圖3)和綜合利用體系(圖4)等幾個部分。
2.4 注重技術創新性
大用集團在產業及循環經濟發展中,借鑒了國內外大量的先進技術經驗,加快循環經濟科技創新,實現“創新中發展,發展中治理,治理中利用,利用中發展,發展中創新”的良性循環,對促進企業循環經濟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進作用。其中,“活性蛋白酶分解羽毛角質蛋白技術”擁有自主產權;以家禽加工副產物骨架和血液為原料,進行深加工綜合利用,生產出系列高附加值超細鮮骨泥、呈味肽基料等系列產品;利用地熱資源從源頭解決了燃煤取暖造成的大氣污染問題并節約了成本;采用新技術對雞血綜合加工利用生產血球蛋白粉、血漿蛋白粉等高附加值產品。
3 多目標共生性產業模式下的能量流和物流分析
3.1 能量流分析
大用集團作為一家家禽養殖加工的綜合性企業,集團的生產用能主要是肉雞養殖及加工所消耗的電力和熱力,原煤和電力是企業購入的主要能源。電力主要由社會電網購入,自身還有部分沼氣發電供應,熱力主要由燃煤鍋爐供應,部分雞舍采暖由地熱井供應。
從圖5可以看出大用集團主要能源流向和用能結構。大用集團各生產環節以外購煤電為主,2010年集團外購煤62 144 t、外購電68 917萬kW?h。另外企業利用地熱資源向養殖、孵化、屠宰環節冬季供熱、夏季降溫,該部分可以節約大量的煤電資源。該項目在集團內正處于推廣階段,已建成部分全年節能折合標準煤為5 800 t。集團內部還利用養殖糞便及屠宰廢水產生的沼氣發電,作為集團內部的用電補充,該部分經統計全年發電量為1 364萬kW?h,有效地節約了能源。
3.2 物質流分析
大用集團養殖、加工具有一條完整的產業鏈,在產業鏈上各環節的投入產出物質基本上是配套滿足自身需要的。在飼料加工環節,約有33%的飼料產品外售;作為終端雞肉產品大部分作為冷鮮分割肉出售,小部分作為深加工的冷鮮肉出售;和主產業鏈配套的廢棄物利用主要包括屠宰廠廢物利用和養殖廢物利用。
從圖6可以看出大用集團作為養殖加工企業的特點,主要物質消耗為玉米等飼料,2010年全年產量為839 496 t,其中566 120 t作為集團自身種雞及商品雞養殖飼料消耗,另外273 376 t作為外售。種雞場消耗61 969 t飼料,全年產種蛋16 168萬枚,種蛋送至孵化廠全年可孵化雞苗15 008萬只,雞苗經肉雞養殖場養殖后,每年可以提供14 290萬只商品肉雞,屠宰廠屠宰14 290萬只商品肉雞可以得到257 220 t雞肉,其中有56 250 t作為深加工原料,其余外售。
圍繞整個養殖加工主產業鏈,在養殖階段副產有雞糞便共693 571 t,其中有60%進行了綜合利用;在屠宰加工階段副產有雞內臟、雞血、雞毛、雞骨等,目前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利用,綜合利用率達到70%左右;在孵化階段副產的蛋殼年產生量為1 617 t,受到技術及成本的影響目前還沒有利用。
4 結語
在多目標共生性綠色肉雞產業發展模式下,大用集團資源綜合利用類項目都是以企業原有需要花費成本處理的廢棄物或者是附加值較低的廢棄物作為原料,進一步加工為高附加值產品出售或自用;節能減排類項目可以減少企業外購燃料的費用,還可減少污染物排放收費。截至2010年底,集團建設的循環經濟和資源綜合利用項目從增加收入和節約成本兩方面新增收益為8 200萬元,占整個集團利潤的28%,對集團整體效益的提高具有極大的幫助,增強了集團的市場競爭力。因此,多目標共生性綠色肉雞產業發展模式對于農產品資源豐富、有傳統的禽類養殖基礎、地熱資源豐富、交通較為便利的中西部地區有一定的借鑒價值。
參考文獻:
[1] 馬中軍.肉雞標準化生產技術探析[J].甘肅畜牧獸醫,2010(2):41-43.
[2] 王 健.美國肉雞加工的質量控制[J].中國家禽,2010,26(13):23-26.
[3] 李延州,劉 明.關于禽類冷凍加工技術的探討[J].冷藏技術,2010(3):43-46.
[4] 區子弁,王 琴,成 堅,等. 肉雞加工副產物的開發和應用[J].中國家禽,2010(3):66-69.
[5] 白 雪.肉雞屠宰加工工藝介紹[J].養殖技術顧問,2010(5):229.
[6] 李紹慶.從泰國肉雞產品進入國際市場的歷程看中國肉雞業發展[J].飼料廣角,2001(14):1-4.
[7] 龍浩洋.肉雞屠宰加工過程危害分析關鍵控制點(HACCP)的探討[J].安徽農學通報,2009,15(15):201-202.
[8] 郭利京.中國城鄉居民養殖產品及其加工品消費趨勢分析[J].糧食與食品工業,2010,17(3):53-56.
一、腹瀉發生的主要原因
1. 氣候條件
秋冬季節氣候變涼,蛋雞抵抗力下降,再加上通風受到限制,舍內濕度增加使有害菌群大量繁殖;而夏季炎熱(尤其是高溫高濕時),有害菌繁殖加快,雞群都易發生腹瀉。另外,雞只沒有汗腺,夏季散熱主要靠張口呼吸排出熱蒸氣和大量飲用涼水,隨著飲水量的增加,消化液(胃酸)在腸道的濃度降低,引起營養物質吸收受阻,并降低胃酸的殺菌效果,這些營養物質到達小腸后端被有害菌群利用,有害菌大量繁殖產生毒素,刺激腸道使其蠕動加快,引起腹瀉。
此外,蛋雞舍內的溫濕度也會通過影響蛋雞的采食量和生產性能來影響蛋雞糞便的含水率。夏季舍內溫度較高,會直接引起蛋雞飲水量增加,特別是當氣溫超過26℃時,雞只的呼吸、心跳次數和體溫上升,采食量減少,飲水量增加,當飲水量超過采食量的2.5倍時,會造成雞群排稀便。
2. 飼料因素
①開產前突然更換飼料。育成期飼料蛋白質和鈣質含量較低,而產蛋高峰期飼料蛋白質和鈣質含量較高,若開產前換料速度過快,會導致雞只腸道不適應,引起營養物質的吸收不全,同時石粉等鈣質的刺激也加快了腸蠕動速度,再加上營養物質含量較高,使腸道滲透壓增高,也加重了腹瀉。
②飼料中蛋白含量過高。目前高能高蛋白的飼料越來越受到廣大養殖戶的青睞,而給雞只提供的過量日糧蛋白以尿酸形式通過腎臟分解代謝并排放,這意味著水的消耗增加。另外,日糧中高水平植物蛋白成分的增加會導致營養消化和吸收減弱以及非特異性消化紊亂的發生增加,進而影響水的消耗并導致糞便異常。
③飼料中石粉過量或使用不當。雞群在育雛期腸道功能發育還不完善,如果過量或錯誤使用強堿性石粉,會導致雛雞消化不良,大腸桿菌和沙門氏菌大量存活,進而引起雛雞腹瀉。同樣,如果對剛開產的蛋雞使用過量的強堿性石粉,也會導致雞只消化不良,過量的鈣需要更多的水分和能量通過腎泵將其排出體外,造成白色稀便增加。
④劣質飼料。隨著蛋白飼料和其他原料價格的上漲,許多養殖戶在飼料中添加雜餅、雜粕或抗生素殘渣來替代豆粕,這些替代品纖維素含量高,易腐敗變質,會刺激胃腸道引起腹瀉。
⑤飼料加工不當。顆粒飼料加工不當時,會使水分在飼料內凝結,造成飼料霉變。這種情況普遍出現在高溫高濕季節和使用高水分玉米時。
3. 飼養管理因素
①管理不當。日常生產中,如果水線不能做到及時清洗,管壁內形成生物膜滋生大量細菌;料槽清潔不到位或剩余飼料沉積霉變;長時間大量濫用抗生素繼發霉菌性腸炎;飼養密度過大,雞舍通風換氣不良,舍內病原微生物大量蓄積;墊料潮濕結塊霉變,產生霉菌毒素;產蛋高峰期發生應激;長時間斷水、斷料后雞只暴飲暴食等,均能引起雞群發生腹瀉。
②飲用水質量。蛋雞飲用水一般使用淺表水,除水中病原微生物和大腸桿菌超標外,水中的礦物質含量也較高,飲用后易引起腸道滲透壓提高,使腸道水腫,腸液滲出引起腹瀉。
4. 細菌感染
①腸道的致病菌感染。大腸桿菌、沙門氏菌和產氣莢膜梭菌等均能直接感染或通過其細菌毒素等侵害和破壞腸道,導致雞群發生腹瀉。尤其在夏季氣溫較高、濕度大時,最適合細菌繁殖,再加上夏季飲水量較大,營養物質在小腸前端吸收差,在后端被梭菌、大腸桿菌等利用,導致菌群失調,這些有害菌群產生毒素,刺激腸道水腫、出血,使胃腸道蠕動加快,引起腹瀉。
②腸道菌群失調。由于藥物都有特定的抗菌譜,長時間大劑量濫用藥物會導致對藥物敏感的腸道菌群嚴重受到抑制,甚至被殺滅,而對藥物不敏感的腸道菌群會趁機大量繁殖,如果這些腸道菌群主要是致病菌或條件性致病菌,則蛋雞腸道正常的菌群就會被破壞,從而導致雞群發生腹瀉。
5. 病毒感染
生產上能引起雞只發生腹瀉的主要病毒有新城疫病毒、禽流感病毒、腎型傳染性支氣管炎病毒、傳染性法氏囊病毒等,這些病毒感染一般都會導致腸道功能異常,胃腸黏膜結構和免疫機能受損,從而導致消化吸收不良和抵抗力下降,繼而導致腸道大腸桿菌大量繁殖,多引發成年蛋雞腹瀉。持久性腹瀉用抗生素治療大多無效,有些雖然能緩解病情,但停藥后會復發。
6. 霉菌
發霉變質的飼料和墊料中霉菌產生的毒素會影響雞只的免疫力和導致胃腸功能障礙,這些霉菌在消化道內大量繁殖,能引起消化道出血,所產生的毒素刺激胃腸道蠕動加快引起腹瀉。
7. 寄生蟲
一般情況下,集約化雞舍內的溫濕度都高于舍外很多,溫暖潮濕的環境非常有利于球蟲卵囊的發育,在氣溫20~30℃且雨水較多的季節,球蟲病最易流行,雞球蟲在腸上皮細胞內不斷繁殖,使上皮細胞受到嚴重破壞,引起球蟲病暴發和發生血便。同時,如果料中長期加入抗球蟲藥,再加上使用不當會導致球蟲對許多藥物產生耐藥性,這樣球蟲病就會反復發作,難以治愈。
另外,許多養殖戶在產蛋前不注意驅蟲,會引起線蟲、絳蟲感染,這些寄生蟲一方面機械性刺激胃腸道引起損傷,營養物質吸收受阻,另一方面在繁殖過程中利用大量氧,使腸道pH值下降,缺氧產酸,加快腸道蠕動引起腹瀉。
二、防控腹瀉發生的措施
1. 改善舍內外環境條件
改善蛋雞舍內的環境控制條件,保證適宜的環境溫濕度,不僅能使雞群發揮最大的生產性能,而且可減少疾病的發生,也不會影響雞群的飲水量。秋季在保證溫度的前提下,盡量加大通風量,以減少舍內有害氣體和病原微生物的含量。夏季應重點做好防暑降溫工作,采用縱向通風結合使用濕簾或噴霧等措施來降溫,使舍內溫度控制在適宜范圍內,從而減少雞只的飲水量,還可在飲水中添加維生素C或碳酸氫鈉以防應激引起腹瀉。
2. 加強飼養管理
開產換料時,一般需要7~10天過渡,使蛋雞消化道有一個適應過程,并使用優質的飼料原料,減少飼料中蛋白用量。試驗結果證明:將22~43日齡雞飼料的粗蛋白水平從21.5%降低到19.6%,可降低墊料水分60%和氮含量16.5%,墊料質量明顯得到改善。
蛋雞育成期日糧鈣的需要量在1%左右,但進入產蛋期后日糧鈣含量要求在3.5%左右,才能滿足產蛋的需求。為避免換料引起腹瀉,日糧鈣含量應由低到高逐漸過渡。
在加工飼料的過程中,須根據具體情況適當調整加工工藝。在空氣濕度高的季節和使用高水分玉米時,可通過細粉碎和增加調質溫度、飽和蒸汽、調質時間來解決制粒造成的飼料局部霉變問題。
3. 精細日常管理
利用飲水系統的反沖洗配件,每天對水線進行沖洗,同時每周將水線的過濾器、加藥器、減壓閥等進行沖洗、清理,保證飲水清潔新鮮。使用料槽和水槽的蛋雞舍,應在每天吃完料和飲水高峰過后,對料槽和水槽進行清潔,確保槽壁無污染、無霉變。舍內保持合理的飼養密度,尤其是夏季應比冬季的飼養密度降20%,并加強通風換氣,注意保持墊料干燥、清潔。制定科學的操作規程,嚴格按照工作程序來操作,盡量減少應激和雞群發生暴飲暴食的現象。定期監測水質保證飲水干凈無污染,并定期在水中添加消毒劑進行飲水消毒,防止其內大腸桿菌含量超標。
4. 選用植物提取添加劑
養殖場在預防疾病感染時應使用無殘留、無抗藥性、安全綠色的飼料添加劑。如止痢草提取物對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沙門氏菌表現出較強的抑制能力,在凈化腸道致病菌的同時能促進腸道乳酸菌的大量繁殖,還有一定的抗球蟲活性,可促進腸道黏膜的生長,修復受損黏膜,從而促進腸道健康。
5. 合理使用抗生素
一、四川*等地畜禽養殖及畜禽產品加工的基本情況
四川*等地被譽為天府之國,經過20多年的改革和發展,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取得了可喜的成績,特別是食品加工業走在全國的前列,成為四川省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市各級黨委政府歷來高度重視各種養殖及食品的加工。把區域經濟發展和農民的增收有機結合,為促進當地養殖業和食品加工業發展,發揮養殖和食品加工業的特色優勢,經過他們認真調查研究、方案比較、反復論證,委托國家有關部門對本地養殖產業、食品加工業發展進行了總體規劃,把*市、什邡、宜賓等地規劃為高品質無公害豬肉的生產、加工基地,把養殖產業列為城市和農村經濟的主要支柱和幫助廣大農民脫貧致富的首選項目,并據此提出建設100萬頭以上生豬屠宰加工廠,以此為龍頭,聯動、帶動*生豬產業化發展項目,確定由*、什邡知名企業四川省什邡高金元一食品有限公司、得益綠色食品有限公司的美好火腿腸生產線、泓陽養殖公司等承擔項目實施。
整個項目通過良種繁育、商品豬生產、飼料加工、生豬屠宰加工、流通體系及防疫檢疫監督等五個工程體系的建設,完善了生豬產業鏈,推進生豬產業化和食品加工進程,通過打造綠色品牌,提高產品質量,繁榮地方經濟,增加農民收入,促進各地區及周邊養殖業、食品加工業和地方經濟持續穩定發展,使養殖業和食品加工業成為本地乃至全國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和富民強市的一項重要戰略工程。在考察中我們還了解到,四川高金食品有限公司是以遂寧高金為母體,整合“高金”射洪公司、宜賓“高金”、廣元“高金”、瀘州“高金罐頭公司”、“高金”牧業、“高金元一”組建而成的以生豬繁育、養殖、屠宰、分割、鮮銷連鎖經營、罐頭食品生產及豬肉食品精深加工、銷售為一體的四川最大的出口型肉類綜合加工企業。該公司年生豬養殖能力達100余萬頭,加工能力達250萬頭,銷售收入達18億元。*年被認定為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目前,該公司投資3.3億元,引進丹麥、德國、法國等世界一流的屠宰、精深加工設備和工藝技術,按“歐共體”、美國農業部等國際質量標準,建成以冷鮮肉、高低溫西式肉制品,對日出口的“蒸煮肉”、“熏烤肉”制作及生物科技開發為一體的大型、現代花園式的高金食品科技園。高金公司強大的實力與良好的發展勢頭贏得了社會的廣泛贊譽。目前,新組建后的高金元一公司擁有按“毆共體”衛生檢疫加工工藝設計的年屠宰60萬頭生豬的自動化生產線,年產分割肉、白條肉、冷鮮肉、大小包裝肉制品及副產品100余個品種、3萬余噸,其中“元一牌冷凍豬分割肉”獲得國家“A級綠色食品”認證,公司從生豬原料的采購到市場銷售,經過了29道工序質量控制,確保產品質量,先后通過了ISO9000和HACCP產品質量控制體系的認證,并獲得四川省無公害生豬生產基地認證和無公害畜產品認證。產品在*、*等城市的各大超市深受消費者信賴,凍產品主銷北京、上海、東北、廣東、湖南等全國十多個省市,并對香港、澳門和俄羅斯進行了出口注冊。公司還被省、市、縣三級確定為*年至*年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
二、我縣開展養殖和畜禽產品精深加工的基礎和條件
1、近幾年來,全縣保持了畜牧業的持續、健康發展。以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化經營為契機,通過種、料、管、防、訓五大體系建設,推進了畜牧業產業化進程,每年全縣生豬出欄可達20萬頭以上。
2、養殖水平有了進一步提高。我縣母豬、仔豬、肥豬共同發展,已成為農村致富、農民增收的亮點。出欄率保持較高水平、母豬生產率逐步提高、肥豬育肥和品質性能良好、豬的疫病防治有科學保證,為發展生豬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3、養殖業區域規模化初步形成。隨著我縣畜牧業的不斷發展,農戶的規模養殖意識不斷增強,形成了龔楊、石山嘴、萬家和黃龍四個規模化育肥豬飼養專業村,對本縣及縣外的肥豬供運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4、社會化服務功能齊全。通過良種繁育體系,飼料加工推廣體系、疾病防治體系、畜產品加工運銷及市場體系、技術推廣體系五大社會化服務體系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服務功能得到了加強。縣良種繁育場和供精站每年可為社會提供優質母豬1500頭,商品仔豬2500頭,年可供優良種豬的3.5萬瓶,可改良母豬1.4萬窩。建立健全動物疫情測報中心,并實現了對動物主要疫病的定期監測、快速反應能力和信息的反饋,為疫病診治、預防提供科學的依據。
隨著通海經濟的日益發展,我縣的養殖和食品加工業將會有較快的發展,參與市場競爭的加工業主將會越來越多,這對于刺激本縣的食品加工、拓展市場的空間,展示自己的優勢將更為明顯。
三、對我縣開展養殖和畜禽產品精深加工的意見和建議
1、加強領導,著手制定養殖和畜禽產品精深加工的發展規劃。食品工業將成為一大產業,養殖和畜禽產品的精深加工是這一產業的支柱。我縣提出的“工業強縣”戰略,應當包含畜禽產品的加工項目。養殖業是千家萬戶的產業,是農民增收的亮點,多年的發展,已經形成養殖大戶、專業戶和農戶齊頭并進的態勢,每年出欄的畜禽超過二百萬只(頭),產值達到2.2億元。但是出售活禽(畜)等初級產品仍然是普遍現象,產業鏈短、附加值低、經濟效益不明顯是我們的軟筋,因此,縣政府應當利用我縣的畜禽生產優勢,加工畜禽產品的傳統,成立班子和工作機構,開展調研,制定養殖和畜禽產品精深加工的發展規劃,使養殖和加工配套,出欄的數量和產生的效益相符,養殖戶、加工戶和財政“三贏”。達到發揮優勢,開辟財源,富民強縣的目標。
2、投入資金,扶持現有養殖,特別是食品精加工企業做大做強。企業是農業結構調整的動力,是增加農民收入的載體,是推進產業化發展的重要途徑。經過多年的發展,我縣的養殖業也有一定的規模,但畜禽產品的加工企業仍然是空白,連過去零星的作坊式加工也不見蹤影。相反,省外的加工企業不斷涌現,其產值和效益大幅度提升。為此,要采取引進、培植、恢復等形式,在不斷擴大養殖的前提下,投入資金、人力,發展畜禽產品加工企業。立足標準化、國際化、規模化生產,通過引進和培養人才,改造和擴建廠房,更新和改進設備,逐步做大做強食品加工企業。
3、創立品牌,加大通海畜禽產品的宣傳力度。要充分利用我縣畜牧業在全省有一定知名度的優勢,確立蛋類、禽類和肉類產品品牌,以相對規模大的企業為主,建立行業協會,共同創造、培育品牌。有關職能部門要引導企業推行品牌發展戰略,實施“綠色生態”戰略。養殖業主也要實行無公害養殖,減少添加催肥等藥劑的使用,打破通海的蛋、禽外銷量大、信譽好,但沒有品牌的歷史,要逐步規范養殖、規范市場行為,創造條件,引導重點企業申報無公害或綠色食品認證,為創立通海的蛋禽品牌打下基礎。此外在扶持肉類精深加工企業的同時,就要超前考慮品牌,并為品牌的創立作好前期準備工作,并加大宣傳,擴大影響。
穩扎穩打,三次創業
1991年7月,薛成畢業于新疆糧校,被分配到昌吉州阜康市滋泥泉子糧站作保管,后任該糧站銷售經理,1998年5月糧站改制成立阜康金嶺工貿有限公司,薛成出任總經理。創業初期,企業面臨著眾多困難,薛成憑著創業的激情與>中動,開始實現自己做企業家的夢想。經過兩年多的奮斗,阜康金嶺工貿公司逐漸走向正規,2001年,薛成經過一番考察后,認為企業要想快速發展就必須要走出去,去開拓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就這樣,他的企業從滋泥泉子搬到了阜康市,并建成了一條日處理200噸油料生產線。伴隨著事業的成功,各種榮譽也接踵而來,從2001年起薛成及他的企業先后被評為“重合同、守信用”企業、“城市解困工作先進集體”、“阜康市第三屆十大杰出青年”及被阜康市政協授予“特殊貢獻獎”。
糧油產品作為涉及民生最基本的消費品,產品盈利空間有限,規模效益在該行業體現的較為突出。2002年,國內糧油市場的繁榮又一次激發了薛成創業的>中動,經過半年多的奔波,他開始籌資、選址,到國內各大設備生產廠家了解加工工藝及設備,并于2003年7月在昌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注冊970萬元,成立了新疆金鑫生物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在離市區20公里的一片戈壁灘上,薛成開始了第三次創業,新建一座日處理600噸油料生產線,金鑫公司成為第一個入住昌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企業。2003年昌吉州西域油脂廠破產清算,100多人下崗,這么多下崗工人的再就業成為當時政府較為頭痛的問題,薛成經過認真思考后,決定將西域油脂的下崗職工全部吸納到自已的企業來,就這樣薛成帶著這些人開始了又一次征程。漫天黃土、烈日炎炎,這些經歷過下崗又重新再就業的職工,懷著顆顆感恩的心,跟著薛成開始了建廠大匯戰。由于新建廠區離家較遠,領導和職工都吃住在廠區的簡易宿舍中,從5月到12月,許多職工除了家里有事才回趟家,大多數職工在工地一住就是幾個月,雖然困難重重,但看著這些任勞任怨、無怨無悔的職工,薛成經常鼓勵自己一定要堅持,一定要想辦法,一定要帶領這些同甘共苦的兄弟姐妹過上好日子。
從夢想到現實的十年
現實總是與夢想相距甚遠,一個投資3000多萬元的油廠要想很快走向正常經營,沒有大量的流動資金支撐,是無法在短期內獲利的。2004年至2005年,各類食用油及附產品價格一直在低谷徘徊,緊缺的原料收購資金成為困擾當時企業正常經營最煩惱的事情,而部分股東由于對企業發展前途存在擔憂,紛紛提出了撤資,薛成36歲的時候迎來了自創業以來的第一個冬天,這個冬天是那樣的漫長與寒冷,無數次薛成都在問自己是不是這步棋走錯了,無數次他都不知該何去何從。盡管這樣,薛成還是堅強的帶領自己的團隊,親自奔走在國內市場一線,親自了解市場需要什么、客戶需要什么,然后根據用戶需求及時調整企業的產品特性及工藝。正是這點滴的努力,從2006年開始,新疆金鑫公司的經營慢慢有了起色,食用油產品除滿足本地市場供應外,大量銷往全國各地,而各類飼料用粕由于品質穩定、蛋白含量高,已成為國內眾多大型飼料加工企業的首選產品,產品出現了供不應求的局面。
在薛成的帶領下,2007年其旗下的新疆金鑫生物公司已發展成為占地25萬平方米,年加工18萬噸油料的大型油脂生產企業,昌吉金西域棉業公司及昌吉新禾良種棉有限公司有四條年加工38000擔棉花加工生產線。其關聯公司形成了以特色農產品種植、油脂生產、棉花加工及倉儲物流配送為一體的農業產業化格局,2006年8月新疆金鑫公司被評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公司生產的“西域”牌食用植物油及飼料粕被評為“新疆農業名牌產品”。2007年公司向全國發運各類農副產品21萬噸、食用植物油5萬多噸。其所屬的4家企業實現銷售收入4.1億元。
在別人眼里,薛成是個成績斐然的人,是個開朗灑脫,不失風趣的人,可近10年的創業之路,又磨煉了他細心、寬容的性格,員工犯了錯,工作出現失誤,他總是提醒各級領導,做領導一定要允許手下出錯,人不出錯就不會成長,但關鍵是同樣的錯誤不能再犯。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從一個公司到另一個公司,有心的人都會發現一個令人感動的現象,薛成的幾個公司,關鍵崗位的領導及員工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誠”,當然這個詞你可以理解為“忠誠、誠實、誠信、誠樸、誠懇”,正是每個人身上所具有的這些品質,幫助薛成超越了一個又一個目標。
用改革與創新應對國際競爭
一個資產上億的企業對許多人來說已經很了不起了,的確,同眾多本地油脂加工企業及內資企業相比,現有的企業已值得當年跟隨自己一起創業的員工驕傲和自豪了。但對于薛成來說,這兩年風云變化的糧油市場,已讓許多內資企業頃刻倒下,而國際跨國糧商的“蠶食”戰略,不僅威脅了國家的食品安全,對與像薛成這樣單槍匹馬獨闖天下的油脂加工企業來說,擔當的風險和威脅應該說無處不在,做大做強才是唯一可選之路。
2008年2月,為積極響應政府號召,促進本地油脂儲備體系的建立,保障食用油市場的平穩安全運行,薛成又依然投資4000多萬元,籌建了一條年加工16萬噸油料生產線,項目計劃2008年10月底投產試車。項目完成后預計公司年加工量達到34萬噸,生產規模位居新疆前列。
2008年下半年,全球性的經濟危機及油料作物大豐收,致使食用油價格一路下躍。眾多國內油脂企業在此次糧油風暴中又經歷了一次洗禮,薛成通過對市場信息的及時把握,巧妙的躲過了一次次風險。不過他自己很清楚,現在的經營環境已今非昔比,今天我們面對的是國際上很有實力的跨國集團,競爭對手具有豐富的原料進購渠道、充足的資金、完善的物流體系、科學的管理模式及良好的市場資源,要想在競爭中取勝,薛成除了招賢納才外,就是鼓勵自己的領導層不斷學習、不斷培訓,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培養了一批踏實、勤奮、勇于創新、不斷開拓的員工隊伍。
關鍵詞:農產品區域品牌;品牌建設;寧鄉土花豬
中圖分類號:F127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0)13-0105-02
品牌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無形資產,是產品的核心價值的體現。在同類產品存在差異或者差異縮小化的情況下,品牌是消費者記憶商品和識別商品的工具,它常附有文化,情感內涵,能為產品增加附加值。打造產品品牌的過程就是實現產品增值的過程。
寧鄉土花豬是中國四大名豬之一,其肉質和性能要優于一般的豬種,由于傳統的分散繁殖和經營,加上品牌意識淡薄,曾有面臨絕跡的危機,制約了資源優勢的發揮。只有轉變觀念,在質量、科技、創新、品牌和管理上下工夫,提高了核心競爭力,才會創建出自己的品牌,提高寧鄉土花豬的競爭力和知名度,擴大市場,贏得長遠利益。
一、區域農產品品牌建設文獻回顧
李蘇、張傳洲(2005)主張要轉變觀念,樹立農產品品牌意識,要充分認識建立品牌,創立名牌,是農民增產增收,提高農產品檔次的需要。科技創新是實施品牌戰略,提高產品質量的關鍵措施;順應國際市場發展的要求,為名牌農產品注入新的活力。實施農產品品牌戰略,還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必須從全局出發,綜合謀劃。張金良、范建新(2008)認為,創立品牌農產品一定要與發展各地的特色農業相結合,為地域性名優、傳統農副產品創立品牌并注冊證明商標形成地區品牌。在此基礎上還必須要有出色的營銷策略與之配合企業要面向市場、面向競爭制定有效地營銷組合策略開展市場調研把握市場脈搏,優化產品結構促進銷售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
鄭璐、徐惠娟(2008)研究表明,農產品品牌較工業品品牌表現出較強的地域性,農產品生產應當因地制宜,大力開發當地名、優、特產品的生產,創立當地優勢農產品品牌。農產品品牌的創建是一個群體活動,它既是農民的行為,也是農業企業的行為,還需要有行業協會和政府的參與。鄭秋錦(2008)提出農產品區域品牌的概念,是指擁有獨特自然資源及悠久的種植、養殖方式與加工工藝歷史的產品,經過漁區地方政府行業組織或農產品龍頭企業等其他營銷主體有主旨的強力運營與管理,形成的具有明顯區域特征的品牌。
二、寧鄉土花豬品牌建設現狀
寧鄉縣是養豬大縣,2006年,全國生豬年出欄超過6億頭,占國民肉類消費的60%以上,其中寧鄉縣共出欄生豬達202.42萬頭,居全國第四位。2006年出欄的純種寧鄉豬肉豬6萬頭,二元、三元雜交肉豬80萬頭,寧鄉豬仔豬5萬頭;2007年寧鄉縣出欄肉豬209.8萬頭。與其他行業的品牌經營相比,生豬行業的品牌經營起步較晚,品牌意識淡薄,品牌質量意識較差。寧鄉土花豬的品牌經營現狀及問題可概括為以下幾點:
1.品牌經營起步晚。在計劃經濟體制下發展起來的寧鄉養豬業,競爭意識較差,品牌意識淡薄。直至寧鄉土花豬瀕臨滅絕,才引起重視。2006年,寧鄉縣畜牧水產局在國家商標總局登記注冊了“寧鄉豬”產地商標,并授權“長沙市沙龍畜牧有限公司”保種、開發。寧鄉豬產業的開發和利用,得到了省市縣電視臺、湖南日報、瀟湘晨報、長沙晚報的關注,中央電視臺七套農業節目三次赴流沙河錄制寧鄉豬節目,就連臺灣三立電視臺也來流沙河制作了寧鄉豬節目向寶島推介。盡管如此,真正了解土花豬的人仍然只是占小部分。
2.豬肉品牌質量意識差。由于寧鄉土花豬個頭較小,相對成本高,大部分養殖戶忽視了它質量方面的優勢,不愿意多養,寧愿選擇沒有獨特品質,但體型較大,瘦肉更多的雜交豬,更談不上打造土花豬品牌。分散養殖和經營以及規模養殖戶較少,大部分散戶都是自給自足,銷售區域范圍有限。
3.寧鄉土花豬品牌建設力量不足。僅有龍頭企業――長沙市沙龍畜牧有限公司開始著手打造寧鄉豬品牌,取得了“寧鄉豬”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定和產品認證,注冊并初步打造了“流沙河”牌寧鄉豬肉品牌,先后加工開發了“寧鄉豬冷鮮肉、臘肉”等無公害產品,進入寧鄉、長沙各大超市銷售的同時,還開設了“寧鄉豬產品專賣店”銷售,由于資金和實力有限,其他養殖戶并未能參與。
三、寧鄉土花豬品牌建設問題成因分析
寧鄉土花豬品牌是養豬企業甚至寧鄉縣的形象。一個深得消費者信賴,受到市場歡迎的豬肉品牌,也當之無愧成為公認的豬肉“名牌”,在市場上具有很強的競爭力。雖然已經逐漸意識到建立品牌的重要性,但是寧鄉土花豬的知名度還有待提高,品牌戰略實施不到位,究其原因,有以下幾點:
1.養殖戶和企業的品牌意識淡薄。受傳統經濟形勢的影響,養殖戶們雖然對于品牌的理解有了改觀,一直致力于拓展市場,提高銷量,但總體來說品牌意識相當薄弱,小農意識和菜籃子買賣意識依然存在。盡管土花豬小有名氣,但是養殖戶并未完全意識到品牌所蘊涵的作用和力量,也不懂得如何建立品牌、如何實施品牌戰略。
2.土花豬的養殖場和加工廠規模限制品牌的發展。土花豬品牌的創建,需要達到一定的養殖規模,由于缺乏資金,寧鄉的養殖戶大多以中小規模養殖場和散戶為主,大規模養殖場并不多,保種場、深加工廠還在計劃投入階段,產業鏈尚未形成。這使得土花豬肉難以大規模上市,知名度難以提高,使品牌的建設和發展受到制約。
3.土花豬的質量發展不統一。產品質量是品牌得以建立的根本基礎,換言之,產品沒有成熟品質無法創出品牌。盡管大的養殖場和企業開始運用飼養和配種技術,對土花豬瘦肉率不高、背部向內凹、腹部肥大拖地等弱點進行改造,以提高土花豬的質量,但大部分農戶還停留在傳統養殖的方法和階段,和外來豬種雜交影響了豬肉的品質。
4.對品牌建設的了解不到位。寧鄉土花豬有了產地商標,但并不等于有了品牌。圖案、色彩、文字到整個商標的組配都完美的商標為品牌提供有利條件。設計符合產品形象的標志能夠給消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長沙沙龍畜業有限公司打造的品牌商標――“流沙河”,是一個以土花豬的原產地命名的區域品牌,商標由漢字流沙河及它的拼音組成,顏色為黑色和綠色。從中并不能體現土花豬的形象。可以采用生動的小花豬卡通形象放到商標中,獲得消費者的喜愛。品牌的核心價值不僅僅指產品,還包括技術、人力資源等方面。只有具有較高的品牌核心價值才能使寧鄉土花豬出于市場的前沿。品牌建設還涉及到品牌管理與品牌維護。
四、寧鄉土花豬品牌建設對策研究
寧鄉豬產業是寧鄉的支柱產業之一,對農民收入的提高和寧鄉經濟的發展有特殊的意義。寧鄉土花豬品牌建設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品牌的注冊、宣傳、管理及寶華,要耗費相當大的人財物力,付出高昂的成本。因此,必須從全局出發,綜合謀劃。
1.轉變養豬戶觀念,樹立寧鄉土花豬品牌意識。寧鄉土花豬實施品牌戰略是順應市場的潮流。隨著中國加入WTO,《生豬屠宰管理條例》和各種無公害食品豬肉標準的出臺,生豬產業朝著多元化和集團化的方向發展,豬肉市場競爭更加激烈。競爭已經從價格競爭上升到質量競爭,并朝著品牌競爭的方向發展。市場上豬肉選擇的余地很大,養殖戶們應該轉變傳統觀念,以政府主體,龍頭企業為主體力量,樹立品牌理念,以“綠色、健康、美味”作為品牌的核心定位,培育知名品牌,將寧鄉土花豬打造成名優品牌產品,形成以品牌形象為核心的競爭力來影響消費者的購買行為,推動豬業的發展。
2.加快養殖戶的整合,擴大養殖規模,提高競爭力。養殖規模太小限制養豬產業化和規模化的發展,同時也不利于品牌的創建。以“公司+養殖戶”的經營方式,即龍頭企業負責飼料加工、土花豬的保種繁育、屠宰加工、寧鄉土花豬豬肉食品的市場銷售,而農戶主要負責按寧鄉豬的標準進行飼養,并協助保種。這種方式帶動群眾一起參與“寧鄉豬”養殖,大大降低了養殖戶投資與管理風險,實現了利益協調,同時也提高了土花豬的競爭力。
3.狠抓質量管理,打好品牌基礎。寧鄉土花豬的質量是品牌建設中的重點,保證豬肉的質量是創建名優品牌的首要條件。養殖戶和企業要實行全過程質量管理,做到每一個環節都對質量嚴格控制。綠色無公害是寧鄉土花豬的品牌理念,這就要求選種和飼養都按照寧鄉豬的標準,在飼養過程中不使用含有添加劑的飼料,不使用瘦肉精,對疾病進行積極防御和控制,有病的豬肉絕對不允許進入市場,豬肉銷售的過程對衛生情況嚴格控制,防止變質、被污染的土花豬肉出現在市場。
4.加強品牌宣傳,提高品牌知名度。有了質量好的產品,要成為知名品牌,離不開好的宣傳。土花豬養豬企業應該通過電視廣告,農業報紙雜志,政府公關,省內外的農產品交易會、技術研討會等各種信息傳播方式傳播土花豬“綠色、健康”的品牌形象,從而提高寧鄉土花豬品牌和產品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引導消費者樹立對寧鄉土花豬品牌的積極感知,讓更多的消費者產生一致的認同感。
5.運用各種手段,加強品牌維護。品牌在建立的同時還需要管理和維護,寧鄉土花豬的相關養殖戶和企業要有高度的防范意識,在品牌的創立、注冊和品牌商標的設計、印制、使用、保管等方面建立嚴格的制度,做到完整、規范、準確地使用品牌商標,使用防偽標記。
參考文獻:
[1]余陽明,韓紅星.品牌學概論[M].廣州: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2008.
[2]張金良,范建新,周劍.農產品品牌戰略的基礎:農產品標準化分析[J].經濟論壇,2008,(13):98-99.
[3]李蘇,張傳洲.如何實施農產品品牌戰略[J].商業時代,2005,(3):41.
關鍵詞 大口黑鱸;營養需要;進展
中圖分類號 S965.2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1)21-0312-05
Research Advances on Nutrient Requirements of Micropterus Salmoides
LI Er-chao CHEN Li-qiao *
(School of Life Science,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Shanghai 200062)
Abstract The nutrient requirements of Micropterus salmoides were reviewed in this paper. Dietary protein requirement of largemouth bass is no less than 37%,and the optimal level is 40%.7%~16% lipid can be included in the diet,but the optimal level is 7%~10%.Carbohydrate level should be no more than 20%. The reported values for dietary lysine and methionine were 4.9,1.9 g/100 g protein. The deduced requirement values of other essential amino acids by using the ideal protein concept were arginine 6.31 g,histidine1.31 g,isoleucine 2.59 g,leucine 5.02 g,methionine+cysteine 2.10 g,phenylalanine+tyrosine 4.38 g,threonine 2.74 g,tryptophan 0.56 g,and valine 2.90 g in 100 g protein,which can meet the dietary requirements of Micropterus salmoides at different growth stages. The requirements of essential fatty acids,vitamins,and minerals have not been determined yet. According the reported values of the essential fatty acids requirements from other freshwater fish species,0.5%~1.0% either linoleic or lenolenic acids should be incorporated in the diet of Micropterus salmoides. For cost-effective feed development for Micropterus salmoides,besides the studies on the essen-tial fatty acids,vitamins and minerals requirements,more research should be conducted on the commonly used protein,lipid and carbohydrate sources.
Key words Micropterus salmoides;nutrient requirements;reserch advances
大口黑鱸(Micropterus salmoides),俗稱加州鱸,原產于美國加利福尼亞州,隸屬鱸形目(Perciformes),太陽魚科(Ceutrarchidae)。20世紀80年代初引入我國,由于其生長快、病害少、耐低溫、肉多刺少、味道鮮美及營養豐富等優點,已成為我國養殖的主要淡水魚品種之一。大口黑鱸屬典型淡水肉食性魚,迄今尚未成功開發出營養平衡的全價專用飼料,尤其全程使用飼料一直是業界的一大難題,表現在中后期經常出現生長慢、厭食、肝臟疾病等問題[1]。雖然大口黑鱸的養殖在國內外均有一定的規模,而且飼料成本占養殖成本的比例較高,但有關大口黑鱸營養需要的研究仍十分缺乏[2]。在國外,大部分大口黑鱸的養殖,均采用比較容易獲得的其他肉食性魚類如鮭魚和鱒魚的飼料,而非采用針對大口黑鱸自身營養需要配制的專用飼料[3]。在國內,養殖戶投喂的飼料多以冰鮮下雜魚和其他動物性飼料為主,這對海洋資源無疑是一種浪費,同時對養殖環境的污染也十分明顯,容易引起各種疾病的暴發[4]。按大口黑鱸2010年的產量測算,我國潛在的鱸魚專用飼料需求可達20萬t/年[1]。對配合飼料的需要日益增加,亟待進一步全面開展其營養需要的研究。因此,該文綜述了國外內大口黑鱸營養需要的研究進展,并參考其他魚類的營養需要,比較全面地總結了大口黑鱸對飼料中各營養素的需要量,以期為大口黑鱸專用飼料的研發和配制提供參考。
1 大黑鱸對各種營養成分的需要量
1.1 蛋白質和氨基酸
由于沒有專門為大口黑鱸開發的商用飼料,目前在國外均采用其他肉性魚類的飼料(蛋白質含量>40%,魚粉含量50%~70%)[5-8]。最早關于大口黑鱸飼料蛋白質營養需要的研究見于1981年[5]。研究發現,0~1齡的大口黑鱸對飼料中蛋白質的需要量為39.9%~40.8%(基于飼料干物質)。以飼料中水分含量為10%來計算的話,蛋白質含量為36%~37%(飼料濕重)即可滿足1齡及之前的大口黑鱸魚的生長。這一結果與Brecka等[9]的研究結果相似,該研究發現投喂蛋白質含量為37%的飼料(能量為13.68 kJ/g),大口黑鱸(初體長為11 cm的幼魚)的特定生長率最大。但錢國英(2000)[10]以體重23~29 g的大口黑鱸為研究對象,30 d的短期養殖試驗發現大口黑鱸飼料中適宜的蛋白質含量為42%。
Tidwell等(1996)[6]指出大口黑鱸在實際池塘養殖條件下,對飼料中蛋白質含需要量要高于采用半精制飼料在可控條件下得到的39%~40%蛋白質需要量[5]。Tidwell等[6]研究了飼料蛋白水平(42%、44%和47%飼料干重,魚粉含量均為53%)對體重為122.1g的大口黑鱸生長的影響。研究發現,投喂47%蛋白質含量飼料的大口黑鱸的生長率最高,雖然顯著高于42%試驗組,但與44%試驗組沒有顯著性差異。研究還發現,隨著飼料蛋白質含量的升高,水體中總氨氮水平顯著升高。因此,池塘養殖條件下,47%或者更高飼料蛋白質水平雖然可以提高池塘養殖大口黑鱸的生長速度,但必須考慮高蛋白質含量飼料對養殖水體的負面影響。蛋白質的生物效價一般由其氨基酸組成和含量來決定。魚類飼料蛋白源中必需氨基酸缺乏或含量過低會降低該蛋白源的利用率,降低魚類的攝食效率,阻礙魚的正常生長[11-12]。因此,魚體對飼料中蛋白質的需要,在某種程度上,也就是對蛋白質中必需氨基酸的需要。最早關于大口黑鱸對飼料中氨基酸需要量的研究見于Coyle等[13]的研究,其探討了飼料中添加賴氨酸和蛋氨酸對大口黑鱸幼魚(36 g)生長的影響,但研究發現飼料中氨基酸含量分別為2.8%(6.0%飼料蛋白質)和0.9%(1.9%飼料蛋白質)時,完全可以滿足大口黑鱸的需要,若額外添加蛋氨酸,可以提高飼料的轉換率。Dairiki等[14]采用多種數學模型分析了大口黑鱸對飼料中賴氨酸的需要量,發現折線模型得出的結果最為可靠。基于魚體末重、增重率及特定生長率,該研究認為大口黑鱸對飼料中賴氨酸的需要量為2.1%飼料或4.9%飼料蛋白質。但當飼料中賴氨酸含量為1.69%(3.9%飼料蛋白質)時,飼料轉換效率最高。
迄今,關于大口黑鱸其他8種必需氨基酸的研究尚未見報道。獲得魚類全部10種必需氨基酸的需要量,工作量極大。而且一般來說,飼料中賴氨酸和蛋氨酸屬于限制性氨基酸,一旦達到魚類需要量后,其他必需氨基酸則可以基本滿足魚類的需要量,因此大部分有關水產動物氨基酸的需要量研究均集中在賴氨酸和蛋氨酸需要量的探討。此外,根據全魚必需氨基酸比例,可以推算魚類對其他氨基酸的需要量,即采用基于魚體組織中必需氨基酸模式與必需氨基酸需要量的顯著相關性的“理想蛋白概念”或稱“必需氨基酸比例法則”(Ideal protein concept或Essential amino acid ratio)來計算[15]。因此,筆者根據已報道的不同生長階段大口黑鱸全魚氨基酸的組成和含量[16],及Dairiki等[14]報道的大口黑鱸對飼料中賴氨酸的需要量(4.9%飼料蛋白質)為標準,計算并獲得了其他必需氨基酸的參考需要量(表1)。由表1可以看出除賴氨酸外,其他必需氨基酸需求量分別占飼料蛋白含量(100 g)的比例為精氨酸6.31 g、組氨酸1.31 g、異亮氨酸2.59 g、亮氨酸5.02 g、蛋氨酸+半胱氨酸2.10 g、苯丙氨酸+酪氨酸4.38 g、蘇氨酸2.74 g、色氨酸0.56 g、纈氨酸2.90 g,可滿足大口黑鱸各生長階段(0.53~844.42 g)氨基酸的需要量[16]。
1.2 脂肪和脂肪酸
用于大口黑鱸的商業飼料中的脂肪含量一般在10%~15%,蛋白能量比約為110 mg/kcal[17]。Bright等[17]發現,當飼料中粗蛋白質含量約為40%時,飼料中脂肪含量在7%~16%(蛋白能量比為25.33~32.74 mg/kJ),均能保證大口黑鱸獲得良好的生長效果。投喂高脂肪含量的飼料(20%~23%)雖然可適當降低飼料系數,但生長卻跟其他低脂肪飼料組無顯著性差異,而且容易導致脂肪在魚體各組織中的積累,提示該脂肪水平已經超過了大口黑鱸最適的營養需要。在國內,錢國英[10]以體重23~29 g的大口黑鱸為研究對象,30 d的短期養殖試驗發現大口黑鱸飼料中適宜的脂肪含量應該不低于6%。李二超等[18]發現飼料脂肪含量超過13.5%,大口黑鱸對飼料中脂肪的利用能利降低。因此,建議飼料中脂肪含量為7%~10%的范圍內,不僅可以提高大口黑鱸對飼料中脂肪的利用率,而且可以避免脂肪在各組織中的過量積累[17]。
除要考慮大口黑鱸對飼料中脂肪需要量外,飼料中必需脂肪酸的組成和含量也非常關鍵。與其他脊椎動物一樣,魚類自身不能合成亞油酸(18∶2n-6)和亞麻酸(18∶2n-3)脂肪酸,而且不同魚類從十八碳不飽和脂肪酸合成長鏈不飽和脂肪酸(HUFA)的能力不同,因此這些脂肪酸必須從飼料中獲得[19]。Subhadra等[8]發現投喂(n-3)/(n-6)脂肪酸比例在0.1%~1.0%的飼料,大口黑鱸的生長無顯著性差異,提示很多常見脂肪源均可在大口黑鱸飼料中部分使用。研究雖然發現無HUFA的飼料可以替代目前傳統上使用的其他肉食性魚類飼料長達數月,不會影響大口黑鱸的生長。但并未證明大口黑鱸完全具備延長和降低亞油酸和亞麻酸不飽和程度的能力,用來合成機體長時間所需的HUFA,而不需要在飼料中額外的添加。但目前關于大口黑鱸飼料中必需脂肪營養需要的研究,尚未見報道,僅能參考其他淡水魚類對飼料中脂肪酸的需要量(表2)[20-21]。可以看出表2中大部分淡水魚類對飼料中亞油酸和亞麻酸的需要量均在1%左右,因此,建議大口黑鱸飼料中必需脂肪酸的量在1%左右為宜,但其對亞油酸和亞麻酸的最佳需要量及兩者最佳的比例,尚需通過試驗進一步驗證和定量。
1.3 碳水化合物
魚類對飼料中碳水化合物(或稱糖),并沒有特定的需要。但其作為最廉價的能量來源,添加到飼料中,可以降低魚類對蛋白質和脂肪在能量方面的消耗,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飼料的成本。表3為常見淡水魚類對飼料中碳水化合物需要量的研究結果[32]。從表3中可以看出,不同種類、食性的魚類對飼料中碳水化物利用能力不同。一般來說,與草食性和雜食性的魚類相類,肉食性魚類對飼料中的碳水化合物的能力較低[32]。Gatlin[33]指出,在飼料配制時,肉食性魚類飼料中碳水化合物含量一般低于20%,而對于雜食性或植食性的魚類,一般在25%~40%。
但和其他肉食性魚類一樣,關于大口黑鱸對飼料中碳水合物的利用及需要方面的研究,也十分有限。Ashley[34]發現,投喂商業飼料的大口黑鱸出現肝損傷,可能與飼料中的碳水合物和脂肪營養的不平衡有關。Goodwin等[35]通過室外養殖試驗發現,飼料中可利用碳水化合物從27%降低至20%,可明顯改善大口黑鱸的肝組織學性狀,并可提高在運輸過程中的抗性和成活率。室內的研究進一步證明,降低飼料中碳水化合物的含量,不僅對大口黑鱸的生長沒有阻礙作用,而且低碳水化合物飼料可以降低大口黑鱸肝組織中糖原的積累。肝糖原的過量的積累,是導致大口黑鱸養殖過程中肝病變的主要原因之一,采用低碳水化合物飼料進行人工養殖,有利于提高大口黑鱸的健康狀態,降低養殖風險,并提高養殖產量[35]。因此,建議在大口黑鱸飼料配制時,碳水化合物的比例不宜超過20%。此外,錢國英[10]以體重23~29 g的大口黑鱸為研究對象,30 d的養殖試驗發現大口黑鱸飼料中纖維素的含量應該不高于3.5%。
1.4 蛋白能量比
魚類對飼料中能量的需要不屬于對營養素的需要范疇,但魚類對能量的需要卻是第一位的,可滿足魚類機體的各種生理活動所需。對于水產養殖,飼料成本占整個養殖成本的絕大部分,其中蛋白質又是飼料中最昂貴的營養成分[17]。投喂高蛋白飼料雖可以滿足水產動物的能量需要,提高生長速度。但飼料成本也隨之上升。因此,必須通過在飼料中充分使用非蛋白質能源,來降低水產動物飼料中蛋白質作為能源的消耗,最大程度的降低機體利用飼料中蛋白質滿足機體所需的能量需要。但李二超等[18]發現,以節約蛋白質為目的的過量添加脂肪(19.5%)會導致大口黑鱸生長速度降低,甚至引起脂肪肝的發生和機體免疫系統的應激反應。因此,確定魚類飼料中最佳的蛋白能量比,對于低本高效飼料的研發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Portz等[44]發現飼料蛋白質水平和能量水平對于大口黑鱸幼魚(14.46 g)的增重率、日攝食率、飼料轉換率、蛋白質利用率、特殊生長率及蛋白質和能量保留率,沒有顯著的交互作用。當飼料中蛋白質含量為43.59%,能量為16.234 kcal/g時,大口黑鱸可獲得較好的生長速度。飼料蛋白質能量比為24.99 mg/kJ和26.86 mg/kJ時飼料轉化率最佳,分別為0.96和1.10。Bright等[17]進行了類似的研究,其通過投喂蛋白質能量比為32.73、28.67、25.32、22.69和20.55 mg/kJ的5種飼料,研究了大口黑鱸幼魚(16.3 g)生長和體成分組成。12周的養殖試驗結果表明,5個試驗組大口黑鱸的增重率、成活率、及蛋白質效率均無顯著性差異。但飼料中脂肪含量為15%和20%的試驗組的飼料轉化率顯著低于其他低脂肪含量的試驗組,且該2個試驗組全魚體脂肪積累顯著升高。以上結果表明,飼料蛋白質水平為40%時,蛋白質能量范圍在25.32~32.73 mg/kJ的飼料可以保證大口黑鱸的正常生長,而且不影響動物的體生化成分。
2 低成本高效率飼料的研發
2.1 降低和替代魚粉使用的研究
開發低成本高效率飼料(Cost effective feed),是提高大口黑鱸生產技術的關鍵環節[45],也是絕大部分水養殖動物營養學研究的核心內容和目標。開展降低飼料成本并提高大口黑鱸養殖效益以及保持環境可持續發展的第一步,就是降低魚粉在其飼料中的使用量[3]。但大口黑鱸該方面的研究僅見Cochran等[3]和Tidwell等[46]的報道。Cochran等[3]采用其他蛋白源替代魚粉,研究了降低魚粉使用量對2齡大口黑鱸(210 g)養成的影響。研究以商用飼料(46%蛋白質)為對照,家禽副產品粗粉(Poultry by-product meal)、豆粕、和血粉為蛋白源,替代飼料中魚粉,使其含量從45%(飼料1)分別降低至24%(飼料2)和8%(飼料3)。養殖試驗在0.04 hm2池塘中進行,養殖密度為8 650尾/hm2(350尾/塘),每處理有3個重復,采用飽食投喂,養殖周期為80 d。結果發現,各組成活率均達95%以上,且無顯著性差異。飼料1~3組魚增重率無顯著差異,但均顯著高于商用飼料組。24%魚粉組的飼料系數顯著低于45%和8%試驗組,與商用飼料組無顯著性差異。對養殖成本的分析,發現自配飼料均低于商用飼料,且以24%和8%魚粉飼料組最低。此外,還發現各試驗的出肉率及體組成均無顯著性差異。因此,在2齡大口黑鱸養成時,飼料中的魚粉量可以降低到8%。Tidwell等[46]通過2個試驗,探討了動、植物蛋白源代替魚粉對大口黑鱸幼魚(分別為3.1 g和6.9 g)生長的影響。第1個試驗初步篩選了肉骨粉、豆粕、家禽副產品粗粉、1∶1血粉/玉米蛋白粉及1∶1水解羽毛粉/豆粕替代魚粉的效果。12周后,發現僅家禽副產品粗粉和1∶1血粉/玉米蛋白粉試驗組具有顯著高的增重率和飼料效率。在此基礎上進行了第2個試驗,進一步研究了家禽副產品粗粉和1∶1血粉/玉米蛋白粉分別替代70%和100%魚粉對大口黑鱸生長的影響。結果發現,11周后,2種替代水平下,1∶1血粉/玉米蛋白粉試驗組增重率均顯著低于其他試驗組,而100%替代魚粉后,成活率顯著降低。相比之下,家禽副產品粗粉試驗粗各項指標均與對照組無顯著差異。提示,家禽副產品粗粉可以完全替代大口黑鱸飼料中的魚粉,而不影響大口黑鱸的生長、飼料效率和體生化成分。
2.2 魚油替代及適合脂肪源的研究
降低魚油在魚類飼料中的使用量,亦是低成本高效效率飼料開發的必要途徑之一。雖然Bright等[17]發現飼料中脂肪(鱈魚油)水平為7%~16%時,大口黑鱸可以得到較好的生長性能,但關于大口黑鱸飼料中脂肪源的研究還十分缺乏。Subha dra等[7]以商用鱒魚飼料為對照,以低魚油含量(0.5%~1.2%)魚粉作為主要蛋白源,研究了飼料中分別添加10%菜籽油、雞油、鱈魚油及1∶1雞油/鱈魚混合油對大口黑鱸的影響。12周后,發現商用飼料組生長顯著高于其他測試組,但各測試組大口黑鱸的各生長相關指標(增重率、成活率、攝食率、飼料轉換率及蛋白效率)無顯著差異。除商用飼料組溶菌酶活力顯著低于1∶1雞油/鱈魚混合油組,其他各組之前的血液學指標及血清溶菌酶活力差異也不顯著。通過對飼料n-3和n-6等2類必需脂肪含量的分析,發現試驗用飼料中(n-3)/(n-6)比例范圍為0.1~1.0,提示多種脂肪源均可以應用于大口黑鱸的飼料中。在此基礎上,Subhadra等[8]以商用鱒魚飼料為對照,采用家禽副產品粗粉(52.5%)和血粉(12%)完全替代魚粉后,進一步研究了飼料中分別添加10%菜籽油、雞油、鱈魚油、1∶1雞油/鱈魚及1∶1雞油/菜籽混合油對大口黑鱸的影響,試驗周期為12周。結果結果發現,各測試組的生長性能無顯著性差異。但與之前采用30%魚粉為主要蛋白源的試驗相比[7],采用家禽副產品粗粉(52.5%)和血粉(12%)完全替代魚粉后,大口黑鱸的生長速度顯著降低。該研究還認為,雖然沒有明顯的必需脂肪酸缺乏癥,但全部替代魚粉后,魚體n-3 HUFA含量明顯降低。因此,認為n-3 HUFA不足可能是導致生長速度降低的原因之一,須額外添加或補充。但上述研究,均未深入探討其他常見脂肪源在大口黑鱸飼料中的添加效果及最佳添加比例。
2.3 對飼料原料的消化率
飼料原料的營養價值不僅與其化學組成相關,而且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養殖品種對其營養成分的生物利用率或消化率[21]。確定不同魚類對各種原料營養成分的生物利用率,最直接和常用的方法就是測對魚類對原料的消化率[47]。與陸生動物相比,由于魚類生活在水中,收集其糞便十分困難。因此,關于大口黑鱸對飼料原料的消化率研究非常有限。Sampaio-Oliveira等[48]通過測定大口黑鱸對不同動、植物蛋白比飼料消化率發現,植物蛋白源中豆粕一定程度上可以取代其飼料中的動物蛋白,家禽副產品粗粉是動物蛋白中可替代魚粉的候選原料。此外,Portz等[49]研究了大口黑鱸幼魚(8.0 g)對魚粉、家禽副產品粗粉、脫脂豆粕及玉米蛋白粉中干物質、蛋白質、脂肪、能量、鈣、磷、及氨基酸的表觀消化率。Masagounder等[50]研究了平均體重為30 g的大口黑鱸對血粉、魚粉、肉骨粉、豆粕的干物質、能量及氨基酸的消化利用率。在國內,錢國英[51]測定了大口黑鱸對秘魯魚粉、國產魚粉、豆粕、麥麩、次粉和酵母粉中蛋白質和氨基酸的表觀消化率。王廣軍等[4]報道了平均體重為98.22 g大口黑鱸對進口魚粉、國產魚粉、發酵豆粕、及普通豆粕的干物質、蛋白質和脂肪的表觀消化率。表4匯總了大口黑鱸對不同飼料營養成分的表觀消化率。
3 研究展望
對于大口黑鱸營養需要的已有研究,初步查明了其幼魚對飼料中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的營養需要量,但對于其他營養素(尤其是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等)的需要量,以及大規格魚體對各營養素需要量的研究尚十分缺乏。另外,該文采用理想蛋白質法則,推測出大口黑鱸不同生長階段對各種必需氨基酸的需要量,但尚需進行定量驗證。關于大口黑鱸對飼料中必需脂肪酸、維生素、及礦物質的需要量,也尚未見報道。因此,尚需進一步完善不同生長階段大口黑鱸對不同宏量和微量營養素的需要量,還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雖有研究報道了大口黑鱸對幾種原料營養成分的消化率,但僅限于魚粉、豆粕、家禽副產品粗粉、玉米蛋白粉、血粉、肉內粉,對于其他常見原料消化的報道尚十分有限。因此,有必要加強對其他大宗蛋白飼料源消化利用率的研究。除確定大口黑鱸對各種原料營養成分的消化率外,應在確定不同生長階段大口黑鱸魚粉使用率的基礎上,進一步確定大口黑鱸飼料中其他常見蛋白源的合理配比。
關于脂肪源的研究也存在類似的問題,未確定各種常見脂肪源在大口黑鱸飼料中的適宜添加比例。因此,在確定大口黑鱸必需脂肪酸需要量的基礎上,應參考各種脂肪源的脂肪酸比例及組成,開展相關試驗確定各種脂肪源在大口黑鱸飼料中的使用潛力及比例。飼料中碳水化合物水平不超過20%,一般不會對大口黑鱸產生負面影響。但由于碳水化合物是最廉價的能量來源,研究其對飼料中蛋白質的節約作用,對于降低飼料成本具有一定的實際意義。因此,尚需探討大口黑鱸對各種類型或來源碳水化物化的利用情況,投飼策略飼料加工工藝對糖利用效率的影響。
4 參考文獻
[1] 劉慶升.飼料廠搶灘加州鱸飼料市場[J].海洋與漁業:水產前沿,2010(6):19-20.
[2] WOODS T A.Largemouth bass-production budget[R].CommonWealth of Kentucky Aquaculture Plan.Frankfort,Kentucky,USA,1999.
[3] COCHRAN N J,COYLE S D,TIDWELL J H.Evaluation of reduced fish meal diets fro second year growout of the largemouth bass,Micropterus salmoides[J].Journal of the World Aquaculture Society,2009(40):735-743.
[4] 王廣軍,吳銳全,謝駿,等.大口黑鱸對四種蛋白質飼料原料的表觀消化率研究[J].漁業現代化,2008,35(6):36-39.
[5] ANDERSON R J,KIENHOLZ E W,FLICKINGER S A.Protein require- ments of smallmouth bass and largemouth bass[J].Journal of Nutrition,1981(111):1085-1097.
[6] TIDWELL J H,WEBSTER C D,COYLE S D. Effects of dietary protein level on second year growth and water quality for largemouth bass(Micropterus salmoides)raised in ponds[J].Aquaculture,1996(145):213-223.
[7] SUBHADRA B,LOCHMANN R,RAWLES S,et al.Effect of fish-meal replacement with poultry by-product meal on the growth,tissue compo- sition and hematological parameters of largemouth bass(Micropterus salmoi- des)fed diets containing different lipids[J].Aquaculture,2006(260):221-231.
[8] SUBHADRA B,LOCHMANN R,RAWLES S,et al.Effect of dietary lipid source on the growth,tissue composition and hematological parameters of largemouth bass(Micropterus salmoides)[J].Aquaculture,2006(255):210-222.
[9] BRECKA B J,WAHL D H,HOOE M,Growth,survival,and body compo- sition of largemouth bass fed various commercial diets and protein concen- trations[J].The Progressive Fish-Culturist,1996(58):104-110.
[10] 錢國英.餌料中不同蛋白質、纖維素、脂肪水平對加州鱸魚生長的影響[J].動物營養學報,2000,12(2):48-52.
[11] ANDERSON J S,LALL S P,ANDERSON D M,et al.Availability of amino acids from various fish meals fed to Atlantic salmon(Salmo salar)[J].Aquaculture,1995(138):291-301.
[12] MASUMOTO T,RUCHIMAT T,ITO Y,et al.Amino acid availability values fro several protein sources for yellowtail(Seriola quinqueradiata)[J].Aquaculture,1996(146):109-119.
[13] COYLE S,TIDWELL J H,WEBSTER C D.Response of largemouth bass Micropterus salmoides to dietary supplementation of Lysine,Methio-nine,and highly Unsaturated fatty acids[J].Journal of the World Aquacul-ture Society,2000(31):89-95.
[14] DAIRIKI J K,DIAS C T S,CYRINO J E P.Lysine requirements of largemouth bass,Micropterus salmoides:A comparison of methods of analysis of dose-response trials data[J].Journal of applied aquaculture,2007(19):1-27.
[15] WILSON R P.Amino acid nutrition of fish:a new method of estimating requirement values[C]//COLLIE M R,MCVEY J P.Proceedings of the US-Japan Aquaculture Nutrition Symposium.Newport,OR.October 28-29, 1991:49-54.
[16] PORTZ L,CYRINO J parison of the amino acid contents of roe,whole body and muscle tissue and their A/E ratios for largemouth bass Micropterus salmoides(Lacepéde,1802)[J].Aquaculture Research,2003 (34):585-592.
[17] BRIGHT L A,COYLE S D,TIDWELL J.Effect of dietary lipid level and protein energy ratio on growth and body composition of largemouth bass Micropterus salmoides[J].Journal of World Aquaculture Society,2005(36):129-134.
[18] 李二超,禹娜,陳立僑,等.脂肪和L-肉堿對大口黑鱸飼料中蛋白質的節約作用[J].動物營養學報,2010,22(3):787-796.
[19] OWEN J M,ADRON J W,MIDDLETON C,et al.Elongation and desatura- tion of dietary fatty acids in turbot(Scophthalmus maximus)and rainbow trout(Salmo gairdneri)[J].Lipids,1975(10):528-531.
[20] TOCHER D R.Fatty acid requirements in ontogeny of marine andfreshwater fish[J].Aquaculture Research,2010(41):717-732.
[21] NRC(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Nutrition requirements of fish[M].Washington D C:National Academy Press,1993.
[22] KANAZAWA A,TESHIMA S,SAKAMOTO M.Requirements of essential fatty acids fro the larval ayu[J].Bulletin of the Japanese Society of Scient ific Fisheries,1982(48):586-590.
[23] SATOH S,POE W E,WILSON R P.Studies on the essential fatty acid requirement of channel catfish,Ictalurus punctatus[J].Aquaculture,1989(79):121-128.
[24] TAKEUCHI T,WATANABE T,NOSE T.Requirement for essential fatty acids of chum salmon(Oncorhyncus keta)in freshwater environment[J].Bulletin of the Japanese Society of Scientific Fisheries,1979(45):1319-1323.
[25] YU T C,SINNHUBER R O.Effect of dietary ω-3 and ω-6 fatty acids on growth and feed conversion efficiencies of coho salmon(Oncorhyncus kisutch)[J].Aquaculture,1979(16):31-38.
[26] TAKEUCHI T,WATANABE T.Requirement of carp for essential fatty acids[J].Bulletin of the Japanese Society of Scientific Fisheries,1977(43):541-551.
[27] CASTELL J D,LEE J D,SINNHUBER R O.Essential fatty acids in the diet of rainbow trout(Salmo gairdneri):lipid metabolism and fatty acid composition[J].Journal of Nutrition,1972(102):327-335.
[28] WATANABE T,OGINO C,KOSHIISHI Y,et al.Requirement of rainbow trout for essential fatty acids[J].Bulletin of the Japanese Society of Scien tific Fisheries,1974(40):497-497.
[29] TAKEUCHI T,SATOH S,WATANABE T.Requirement of Tilapia nilotica for essential fatty acids[J].Bulletin of the Japanese Society of Scientific Fisheries,1983(49):345-353.
[30] WEBSTER C D,LOVELL R T.Response of striped bass larvae fed brine shrimp from different sources containing different fatty acid composi- tions[J].Aquaculture,1990(90):49-61.
[31] GATLIN D M,BROWN M L,KEEMBIYEHETTY C N,et al.Nutritional requirement of hybrid striped bass(Morone chrysops ×M.saxatilis)[J].Aqua- culture,1994(124):127.
[32] WILSON RP.Utilization of dietary carbohydrate by fish[J].Aquaculture,1994(124):67-80.
[33] GATLIN Ⅲ D M.Principles of fish nutrition[R].Southern Regional Aquacul ture Center,2010:1-8.
[34] ASHLEY K mercial diets for largemouth bass[D].Fort Collins,Colorado,USA:Colorado State University,1974.
[35] GOODWIN A E,LOCHMANN,R T,TIEMAN D.Massive hepatic necrosis and nodular regeneration in largemouth bass fed diets high in available carbohydrate[J].Journal of World Aquaculture Society,2002(33):466-477.
[36] WILSON R P.Channel catfish,Ictalurus puntatus[M]//Wilson.Hand book of Nutrition Requirements of Finfish. Boca Raton,FL:CRC press,1991:35-53.
[37] SATOH mon Carp,Cyprinus carpio[M]//Wilson,Hand book of Nutrition Requirements of Finfish.Boca Raton,FL:CRC press,1991:55-67.
[38] LIN D.Grass carp,Ctenopharyngodon idella[M]//Wilson.Hand book of Nutrition Requirements of Finfish.Boca Raton,FL:CRC press,1991:89-96.
[39] LIM C.Milkfish,Chanos chanos[M]//Wilson.Hand book of Nutrition Requ-irements of Finfish.Boca Raton,FL:CRC press,1991:97-104.
[40] ELLIS S C,REIGH R C.Effects of dietary pilid and carbohydrate levels on growth and body composition of juvenile red drum,Sciaenops ocellatus[J].Aquaculture,1991(97):383-394.
[41] BERGER A,HALVER J E Effect of dietary protein,lipid and carboh- ydrate content on the growth,feed efficiency and carcass composition of striped bass,Morone saxatilis(Walbaum),fingerlings[J].Aquaculture and Fisheries Management,1987(18):345-356.
[42] NEMATIPOUR G R,BROWN M L,GATLIN D M.Effects of dietary carbohydrate:lipid ratio on growth and body composition of hydrid striped bass[J].Journal of the World Aquaculture Society,1992(23):128-132.
[43] LUQUET P Tilapia,Oreochromis spp.[M]//Wilson.Hand book of Nutriti on Requirements of Finfish.Boca Raton,FL:CRC Press,1991:169-179.
[44] PORTZ L,CYRINO J E P,MARTINO R C.Growth and body compos ition of juvenile largemouth bass Micropterus salmoides in response to dietary protein and energy levels[J].Aquaculture Nutrition,2001(7):247-254.
[45] JSA(Joint Subcommittee on Aquaculture).Largemouth bass species plan,national aquaculture development planVol.II[S].Washington,DC,USA:Department of the Interior,1983.
[46] TIDWELL J H,COYLE S D,BRIGHT L A,et al.Evaluation of plant and animal source proteins for replacement of fish meal in paractical diets for the largemouth bass Micropterus salmoides[J].Journal of the World Aquaculture Society,2005(36):454-463.
[47] LIM C,WEBSTER C D.Nutrient requirements.[M]//Lim C,Webster C D. Tilapia Biology,Culture,and Nutrition.New York,USA:The Haworth Press,2006.
[48] SAMPAIO-OLIVEIRA A M B M,CYRINO J E P.Digestibility of plant protein-based diets by largemouth bass Micropterus salmoides[J].Aqu-aculture Nutrition,2008(14):318-323.
[49] PORTZ L,CYRINO J E P.Digestibility of nutrients and amino acids of different protein sources in practical diets by largemouth bass Microp terus salmoides(Lacepéde,1982)[J].Aquaculture Research,2004(35):312-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