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春季傳染病防控措施

春季傳染病防控措施

時間:2023-06-01 08:51:38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春季傳染病防控措施,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春季傳染病防控措施

第1篇

近期我市部分學校出現流感樣病例疫情,托幼機構手足口病發病形勢嚴峻,為切實做好我市冬春季傳染病的預防控制工作,有力、有序、有效處置流感和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防止暴發和流行,保護廣大群眾特別是兒童、青少年學生身體健康?,F將有關工作要求通知如下:

一、加強組織領導,認真部署流感、手足口病等冬春季傳染病的防治工作

各醫療衛生單位要認真分析流感、手足口病等冬春季傳染病流行特點,精心安排,認真部署流感、手足口病等冬春季傳染病的防治工作。要制訂防治方案,明確責任,密切與教育等部門的溝通與協調,抓好重點人群冬春季傳染病防治工作。建立監督檢查制度,明確檢查內容和標準,組織開展流感、手足口病等冬春季傳染病防治工作的督導檢查,及時發現和解決防控工作中的問題,確保各項防治措施落實到位。

二、做好疫情監測與分析,為科學防控提供依據

疾控機構要繼續加強流感、手足口病的疫情監測報告與分析工作,不斷提高疫情報告工作質量。嚴格按照《手足口病預防控制指南(年版)》、《全國流感監測方案(2012年版)》等相關規范要求,做好流感、手足口病等冬春季傳染病的流行病學監測和病原學檢測,特別是聚集性病例及重癥和死亡病例的病原學檢測,及時掌握疫情動態和病原分布情況,盡可能準確分析研判疫情趨勢,為科學制訂防控策略提供依據。

三、積極加強病例診治

各醫療機構要按照《手足口病診療指南(2012年版)》、《腸道病毒71型(EV71)感染重癥病例臨床救治專家共識(年版)》和《腸道病毒71型(EV71)感染臨床處置流程圖(年版)》、《流行性感冒診斷與治療指南(年版)》等相關治療規范要求,著力提高流感、手足口病重癥病例的早期識別、診斷、救治能力;充分認識當前疫情防控形勢的嚴峻性,克服麻痹思想,完善工作機制,強化督促檢查,狠抓措施落實。各單位要加強醫務人員的診斷治療、消毒隔離和個人防護等相關知識的培訓,認真做好病例的診治工作。對于輕癥病例采取居家隔離治療,重癥病例轉市人民醫院住院治療。

四、進一步落實重點場所防控措施,嚴防疫情蔓延

各鎮(街辦)衛生院要配合教育部門,加強對轄區內托幼機構、中小學校衛生保健人員流感、手足口病防控業務的培訓、指導和檢查,督促轄區內中小學、托幼機構落實晨檢制度,指導其做好缺勤登記、報告、消毒和健康教育工作,必要時根據相關規定采取停課、停托措施。各醫療機構要貫徹落實《醫院感染管理辦法》及相關技術規范和標準,嚴格執行傳染病預檢分診制度,重點做好門診、急診、發熱門診、手足口病病區、兒科、新生兒病房、重癥監護室等重點區域管理工作,切實落實消毒隔離等醫院感染控制措施。

五、進一步規范疫情報告

全市啟動應急監測,各衛生院要加強轄區中小學校、托幼機構晨檢情況的主動收集、匯總、分析,監測學生的發病情況,于每日上午10時前將監測情況通過辦公系統報市疾控中心傳防科匯總。各鎮(街辦)衛生院接到學校、托幼機構疫情報告人報告傳染病疫情或其它相關事件后,應及時組織公共衛生人員對報告事件進行現場調查核實,并將現場核實情況報告市疾控中心。市疾控中心根據相關工作方案要求,安排落實進一步的疫情處置措施,并及時將相關信息報告市衛生局。

六、加強健康宣傳,做好風險溝通工作

第2篇

››回首過去,展望未來 高二二班國旗下演講››《語言美,滋潤心田》 國旗下講話››愛護公物(第二學期第十三周)››國旗下講話——學雷鋒 我做起››關注生命質量,提高互助自救能力 國旗下講話››關注交通安全 國旗下講話 各位老師、同學們,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講話的內容是春季傳染病的預防。春天是個陽光明媚,暖風熏人的季節,但就在我們盡情享受春天美好景致的同時,也不能忘了春季是疾病特別是傳染性疾病的多發季節。春季要特別關注呼吸道與消化道的健康。冬春交替之際,人體內部系統還來不及適應氣候的變化,加之初春天氣忽冷忽熱,早晚溫差較大,人體的免疫系統來不及調節以適應外界的變化,同時病毒、細菌、真菌等病原微生物又比冬季活躍,所以人體就容易患病。同學們,春季是流感、流腦、腮腺炎、麻診、水痘、風疹等呼吸道傳染病的高發季節。呼吸道傳染病好發于冬春兩季,傳播迅速、流行性強,是最常發生的疾病。為切實加強學校春季傳染病的防控工作,有效預防春季呼吸道傳染病,特提出以下要求:

1.同學們都要樹立起預防傳染病的防范意識。切斷傳播途徑。不食用不清潔的食物,堅決杜絕購買路邊小吃,流動攤販的食品,不吃生食,不喝生水。

2.注意個人衛生和防護,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也是預防春季傳染病的關鍵。飯前便后以及外出歸來一定要洗手,減少春季呼吸道傳染病的流行。

3.春天人體的各個器官、組織、細胞的新陳代謝開始旺盛起來,正是運動鍛煉的好時機,同學們要上好體育課和陽光活動課,使身體氣血暢通,筋骨舒展,增強體質。同時也要合理安排運動量,以免運動受傷。另外,睡眠休息要好。根據天氣變化,適時增減衣服,生活有規律,保持充分的休息睡眠,對提高自身的抵抗力顯得相當重要。要合理安排好作息,做到生活有規律,否則必然導致抵御疾病的能力下降,容易受到病毒感染。

4.各班班主任和任課老師要密切關注學生的身體變化,發現有學生發燒等現象,要立即讓學生就醫,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治療。

5.各班要積極開展春季傳染病預防的宣傳教育活動,教育學生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發現身體異常,及時到醫院就疹。

6.保持教室環境的空氣流暢,少去擁擠、密閉的公共場所;

同學們,以上是對春季傳染病預防的幾點簡單的措施,希望引起全體師生的重視,學校將進一步落實和加強對各種傳染病的預防措施,確保同學們的身體健康,消除傳染病的各種隱患。

>>《春季傳染病的預防 第三周升旗儀式及國旗下的講話》

第3篇

傳染病手足口預防措施近些年來在世界各國廣為流行。全年均可發病,手足口病多發生在夏天和初秋。這種病傳播速度極快,傳播范圍極廣,發病年齡可從4個月的嬰兒到30歲的成人,但以3歲以下嬰幼兒發病率最高。成人和大兒童也會傳染上這種病,但是由于大部分以隱性感染為主,所以沒有很明顯的癥狀。 手足口病是,最常見的病原體是甲類柯薩奇病毒,屬于腸病毒的一種。

一、傳染源:人是本病的傳染源,隱性感染者和無癥狀帶毒者為該病流行的主要傳染源。

二、傳播途徑:主要是通過人群間的密切接觸?;颊哐屎矸置谖锛巴僖褐械牟《?,可通過空氣飛沫傳播。唾液、皰疹液、糞便污染的手、毛巾、手帕、玩具餐具及床上用品、內衣等,通過日常接觸傳播,亦可經口傳播。

三、易感人群:幼兒多發,小于三歲的年齡組發病率最高。

四、臨床表現:以發熱、口腔潰瘍和皰疹為特征。初始癥狀為低熱、食欲減退,常拌咽痛。發熱一至二天后,出現口腔潰瘍,開始為紅色小皰疹,然后變為潰瘍。口腔皰疹常見于舌、牙齦和口腔頰黏膜。一至二天后可見皮膚斑丘疹,常見于手掌、足底,也可見與臀部。

五、手足口病預防措施:

1、做好晨間檢查,發現疑似病人,要及時送診、居家休息,及時隔離治療,對患兒所用的物品進行消毒處理。

2、做好疫情報告,及時發現病人,積極采取預防措施,防止疾病蔓延擴散。

3、流行季節教室和場室等要保持良好通風;

4、教育指導兒童養成正確洗手的習慣(見下圖);

5、在傳染病流行時,應做好環境衛生、食品衛生和個人衛生。飯前便后要洗手,預防病從口入。

6、每日對玩具、個人衛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要清洗消毒;衣物、被褥、玩具、毛巾等要在陽光下暴曬,保持室內通風換氣。

7、家長盡量少帶孩子到擁擠的公共場所,減少被感染的機會,還要注意幼兒的營養、休息,避免日光暴曬,防止過度疲勞,降低機體抵抗力。

6、中藥具有清涼解毒作用,如:板蘭根、大青葉、金銀花、貫眾等具有一定效果,可用水煎服。

手足口病預防消毒方法:1.中心保持教室的良好通風;

2. 每天對玩具、個人衛生用具、餐具等物品必須進行清洗,餐具等物品用50度以上的熱水浸泡30分鐘或者煮沸3分鐘;

3. 每天必須對門把手、桌面、座椅、圖書、教具等物體表面進行擦拭消毒;

4. 老師要教育指導學生養成正確洗手的習慣;

5. 學生進入中心要檢查皮膚(主要是手心、腳心)和口腔有沒有異常,注意孩子體溫的變化。

6. 毛巾等煮沸或蒸汽消毒,也可用消毒劑溶液浸泡;

7. 全天班學生的睡覺教室要經常通風,勤曬衣被;

8. 進行清掃或消毒工作(尤其清掃廁所)時,工作人員應穿戴手套。清洗工作結束后應立即洗手;

9. 飯前便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給兒童洗手,保育員不要學生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觸患病學生;

10.保育員、老師處理學員糞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處理污物;

11.每天進行晨檢,發現可疑患兒時,要對患兒采取及時送診及時向衛生和教育部門報告;對患兒所用的物品要立即進行消毒處理; 希望各位中心老師提高預防意識,以保證中心孩子的健康。

手足口病預防方案為有效防控手足口病及各類傳染病的發生和流行,全面貫徹落實上級文件精神,根據當前手足口病防治工作的要求,切實抓好病情監控和防治工作,召開了“傳染病防控專題研討會”、制訂了“手足口傳染病預防方案”、舉辦《手足口病防治知識要點問答》專欄,使教師、學生、家長明確此種疾病的病理、發病時的癥狀及預防措施等,做到群防群控,保護廣大師生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一、明確防控責任,落實防控措施。明確校長為學校傳染病防控第一責任人,班主任為班級傳染病防控第一責任人,結合本校實際,制定學校防控方案和應急預案,做好應急處理工作。配合衛生防疫部門,做好學生的常規免疫、強化免疫和補種的宣傳工作,落實好各項防控措施。

二、強化健康教育活動,普及防控知識。通過各種途徑大力宣傳手足口病、麻疹等春季傳染病的防控知識。

1、開展“勤洗手、吃熟食、喝開水、多通風、曬衣被”宣傳活動,教育和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衛生和生活習慣,同時通過班會、健康教育課、家長會、板報、隊會等方式,向學生家長宣傳傳染病防控知識。

2、少先隊發動春季愛國衛生活動,主題:“動員師生,清潔家園,減少疾病,促進健康”。 各中隊要根據活動的要求,研究制定本中隊的具體實施方案和防控傳染病措施,明確重點,落實責任,并采取多種形式,廣泛宣傳活動的目的、意義和任務,使之人人知曉,營造出良好的愛國衛生運動防控傳染病活動氛圍。

3、活動內容

①全面清理環境。各班級要立即開展衛生大掃除,組織廣大師生開展室內外衛生整治活動,對衛生死角進行全面清理,生活垃圾實行定點存放、統一收集,搞好公共場所的環境衛生。各班級每周至少要進行一次徹底的衛生清掃,少先隊大隊部進行衛生檢查和評比活動,使內外環境整潔有序,無衛生死角。

②清除污水。對部分生活污水要定點集中排放;對低洼處污水坑立即進行填埋。

③開展滅蠅、滅蚊和定期消毒殺菌活動。

④搞好個人衛生、家庭衛生和班級衛生。大力開展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活動,向全體師生倡導良好的衛生習慣,“洗凈手、喝開水、吃熟食、勤通風、曬衣被”,不隨地吐痰、不亂扔亂倒生活垃圾,保持戶廁清潔,防治病從口入。學校教室、桌椅要定期清掃擦拭和消毒。

⑤加大飲食、飲水衛生監管力度。

⑥各班級廣泛利用各種宣傳陣地進行預防傳染病宣傳,有針對性地宣傳手足口病等傳染病的傳播途徑和防治措施,做好手足口病等春季傳染病疫情監測預警工作,提高救治防控應急處理能力,做好晨檢工作,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置,完善防控救治應急預案。

⑦示范引路,樹立一批愛國衛生的典型,進環境衛生綜合治理,樹立環境綜合治理好、輻射效應強、管理規范的典型班級。

三、嚴格晨檢制度,及時報告疫情。要求各班進一步健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制度,加強對本校師生的疫情監測。落實晨檢制度,填寫晨檢日志,記錄學生缺課情況和原因。一旦發現傳染病或疑似病例及時做好隔離和上報工作,切實做到早隔離、早治療、早處理。

四、加強環境整治,提高防控能力。學校經常性地對教學生活環境和基礎衛生設施進行自查。動員師生集中整治環境衛生,徹底清除衛生死角,保持教室、圖書室、專用教室等室內場所經常通風換氣。組織學生參加多種形式的戶外活動,鍛煉身體,增強體質。

五、保障措施

1、切實加強領導,進一步強化責任。堅持以人為本,把維護師生健康放在第一位;堅持預防為主,著力抓好健康教育、環境衛生整治和疾病防控工作。

2、廣泛宣傳,全面發動,群防群控。廣泛宣傳預防疾病的衛生知識,倡導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導廣大師生正確認識疾病,養成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做到群防群控。充分利用校園宣傳欄等宣傳媒體,有針對性地向廣大師生和家長宣傳春季傳染性疾病特別是手足口病的防控知識,教育家長糾正兒童不良衛生習慣,養成良好的衛生行為。要將“洗凈手、喝開水、吃熟食、勤通風、曬衣被”宣傳到每一個師生和家長,使廣大師生和家長了解手足口病等傳染病的引發原因、傳染途徑、預防方法和治療措施。

3、明確任務,強化責任意識。預防和減少傳染病的發生,提高師生的健康水平,維護社會穩定和諧,是學校不可推卸的責任。學校校長為第一責任人,分管領導、班主任、年級組長為具體責任人,進一步強化責任意識,建立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

4、加強督導檢查,確保取得實效。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積極開展自評活動,并加強信息的送報工作,確保春季傳染性疾病防控目標全面實現。為有效防控手足口病及各類傳染病的發生和流行,全面貫徹落實上級文件精神,根據當前手足口病防治工作的要求,學校切實抓好病情監控和防治工作,召開了“傳染病防控專題研討會”、制訂了“手足口傳染病預防方案”、舉辦《手足口病防治知識要點問答》專欄,使教師、學生、家長明確此種疾病的病理、發病時的癥狀及預防措施等,做到群防群控,保護廣大師生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手口足病癥狀:1、大多數患兒是突然發病,首先表現為發高燒,體溫多在38度以上,同時伴有頭痛,咳嗽,流涕等癥狀,體溫持續不退,體溫越高,病程越長,病情也就越重。

2、患兒發熱的同時或發熱1-2天后,可在他們的口腔粘膜、唇內見到皰疹,皰疹破潰后會形成潰瘍,疼痛感較重,患兒常表現出煩燥、哭鬧、流口水,不吃飯等不適。

3、口腔皰疹后1-2天可在患兒的手心、足心及小屁屁上看到皮膚斑丘疹,以腳心部最多,皰疹呈圓形或橢圓形扁平小至米粒,大至豌豆大,較硬并內有混濁液體疹子周圍繞以紅暈。

4、小兒手足口病的疹子較少出現在軀干及面部,一般7天左右就能消退,不會造成瘢痕,更不會留下印跡。

第4篇

【關鍵詞】 呼吸道傳染?。话l病特點;預防控制;易感人群;健康教育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6138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6-2927-02

呼吸道感染指的是病原體經過人體的咽腔、鼻腔、支氣管、器官等器官侵入人體而引發的傳染性疾病。具有潛伏期短、傳播范圍廣、傳播速度快、發熱傳染性強、難以控制等特點,是對人類生活具有較大威脅的傳染病類型。上世紀末,許多發達國家都對水痘、肺結核等傳染病進行了大規模的調查和研究,我國也在非典后做出相應的隔離防護標準,使呼吸道傳染病的預防和控制有所成效,但是隨著不同類型呼吸道疾病的逐漸發生和發展,對呼吸道傳染病的預防和控制始終不能放棄。本文回顧性分析2010年5月――2012年11月期間,我院收治的80例呼吸道傳染病患者的臨床資料,探究呼吸道傳染病的相關傳染特點,及其有效臨床預防和控制措施,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研究中所涉及的研究對象是2010年5月――2012年11月期間,我院收治的80例呼吸道傳染病患者,所有患者均經過嚴格的臨床檢查并確診為呼吸道傳染?。黄渲心行曰颊?8例,女性患者22例;年齡21-72歲,平均(5314±253)歲;臨床主要表現為不同程度的發熱、乏力、全身酸痛、頭痛、流涕、咳嗽、水痘、風疹等。

12 研究方法 回顧性分析患者入院接受治療期間的臨床資料,將患者的性別、年齡、病史、臨床癥狀、用藥情況等有效信息錄入excel表格,進行系統研究[1]。主要針對患者的發病特點、傳播途徑等進行,并根據患者的不同病癥特點給予相應的對癥治療,總結有效預防和控制呼吸道傳染病的措施。

13 統計分析 本組研究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的分析和處理,計數資料采用均數±平均數(χ±s)表示,采用卡方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P

2 結 果

經本組研究發現呼吸道傳染病的主要傳染源表現為呼吸道傳染病、陰性傳染源、動物等,經臨床對癥治療患者的臨床癥狀均有明顯改善,與治療前比較具有明顯差異,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3 呼吸道傳染病的特點

31 感染源 經本組研究發現,呼吸道傳染病的病原微生物類型十分復雜,種類繁多,主要表現為病毒、細菌和衣原體等,其中上呼吸道感染的主要致病菌為病毒,下呼吸道感染主要是由細菌和病毒引起[2]。呼吸道傳染患者是引發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傳染源,特別是水痘、麻疹、百日咳等不具備攜帶病原狀態的傳染病,攜帶病毒的患者是其主要傳染源。其次,健康帶菌人群和隱性感染也是傳染呼吸道傳染病的重要感染源。此外,禽鳥類等動物也會攜帶較多病毒或細菌,是導致人類呼吸道感染的重要感染源。

32 傳播途徑 猩紅熱、麻疹、肺結核、水痘等呼吸道傳染病主要是通過塵埃、飛沫、氣溶膠等方式傳播,其中飛沫傳播方式只是在患者與傳染源距離很近或接觸時才能被傳染,在無外界因素的影響下,只要與感染源之間的距離保持>2厘米就能絕對防治感染[3];此外,部分呼吸道傳染病也可以經過間接接觸傳播。

33 人群易感性 人群普遍易感呼吸道傳染病,特別是兒童、嬰幼兒、來年人等,其中季節性呼吸道傳染病在冬季和春季比較多發,主要原因表現為季節性的門窗進步,房屋內空氣不流通,氣候變化大等。

4 呼吸道傳染病的預防控制措施

由于呼吸道傳染病的易感人群較為廣泛,且不易治療,反復發作,對患者的正常生活具有較大影響,如何有效的預防和控制呼吸道傳染病的發生和蔓延是醫療衛生機構普遍關注的重點問題,具體的措施主要表現為以下幾點。

41 隔離 隔離帶有感染病菌的患者是治療呼吸道傳染病的一項有效措施,傳染病患者是導致呼吸道傳染病傳播的主要感染源,有效的將病毒攜帶者、傳染病患者等隔離治療可以從根本上減小健康群體感染傳染病的幾率。

42 追蹤接觸者 接觸傳染病患者的人群會攜帶細菌、病毒等,根據消息的監測信息確定影響其影響人群和范圍,加強對密切接觸者的觀察和監測,可以及時發現新病例,并及時予以相應的治療。

43 帶菌患者用藥治療 對攜帶喜劇行呼吸道傳染病的患者給予藥物治療,疫情發生時可以給予敏感的預防性抗生素治療。

44 保護易感人群 季節交替是發生呼吸道傳染病的主要原因,冬春季節應對易感人群進行疫苗接種,疫情爆發時要對老年人或兒童等抵抗力低下的人群進行急性接種或給予預防性藥物治療[4]。

45 環境處理 生活環境對呼吸道傳染病的發生和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結合傳染病的感染源、污染范圍等的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進行必要的環境處理,保證生活環境的清潔、空氣流暢,并給予必要的消毒處理。

46 健康教育 呼吸道傳染病的發生于發展與患者對其相關知識的了解程度關系密切,加強對易感人群的將抗教育,使之了解呼吸道傳染病的發病原因、傳播途徑、預防措施,告知其養成良好的生活和衛生習慣,是預防和控制呼吸道傳染病的有效措施。

參考文獻

[1] 鄧小雁衢州市44起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流行病學分析[A]第三屆浙江中西部科技論壇論文集(第九卷 預防分卷)[C]2011,18(07):109-110

[2] 于亞軍各地要做好冬春季突發急性呼吸道傳染病防控工作[N]呼和浩特日報(漢),2012,13(04):198-199

第5篇

一、加強人員排查管控

各村社區要及時認真傳達學習省、市、市和鎮黨委政府各級相關會議精神,提高政治站位,要清醒認識到今冬明春疫情防控形勢的復雜性和艱巨性,堅決克服麻痹思想、厭戰情緒、僥幸心理、松勁心態,進一步強化在外務工人員排查、管控工作,堅持每日上報在外務工人員、返鄉人員、居家隔離人員臺賬。

1.做好在外務工人員情況摸排,健全完善在外務工人員臺賬,對目前在重點地區,特別是高中風險地區的務工人員要做一次全面的摸排,必須主動聯系,隨時了解掌握務工人員動向,勸阻其在解除高中風險警戒之前不要返鄉,并告知其今年因疫情影響已經呼吁所有在外人員在當地就近過節,減少人員流動。如果確定要返鄉,需要提前10天向村、社區電話聯系報備,在接到同意返鄉的通知后,在返鄉前按疫情防控要求提前做好核酸檢測,提供個人行程綠碼,如因個人行為不當引起疫情傳播,將受到相應處罰。

2.已經返鄉的人員,要加強個人管控,任何時候主動配合開展集中隔離或居家隔離,對采取居家隔離措施的人員要求其按要求配合做好核酸檢測和日常體溫監控,嚴格居家隔離措施,嚴禁參加任何聚會和走親訪友,在家與家人也要有隔離措施。

3.做好本地人員的管控,取消非必要的人員聚會,盡量取消社會活動聚集,減少在外聚集就餐,同時要勸阻重點疫區的親朋好友推遲來訪,在疫情防控期間不組織超過50人以上的聚餐和集會活動,如果要組織提前5天向村社區申請,村社區及時向鎮綜治辦請示報備。

牽頭領導:、

責任領導:各包片領導

責任部門:鎮民政辦、鎮綜治辦、各村社區

二、開展今冬明春疫情防控百日大宣傳活動

嚴格按照市、鎮工作要求,深入開展宣傳行動,要求各村社區設立宣傳站1個,成立宣傳隊伍,通過循環放廣播、印發宣傳資料、懸掛標語等形式,同時充分利用會議、微信、qq等多種方式,加強農村地區防控信息通報和衛生健康防疫知識宣傳,引導群眾及時關注官方疫情動態,提高疫情防范意識,增強群眾健康意識、防病意識,引導群眾戴口罩、勤洗手、少串門、少聚集、降低疫情傳播風險,樹立良好飲食風尚,形成健康文明、綠色環保的生產生活方式,形成天天講廣播、日日說宣傳的宣傳氛圍。

牽頭領導:

責任領導:各包片領導

責任部門:鎮宣傳文化中心、廣播站、各村社區

三、開展今冬明春人居環境整治百日行動

各村社區要組織開展村莊集鎮清潔行動,切實提高農村環境衛生質量,重點對房前屋后的垃圾亂扔、污水亂排、柴草亂堆、畜禽散養等“臟亂差”突出問題進行整治,進一步加強對農村集鎮、農貿市場、場鎮超市、人員聚集點、庭院、公共廁所等重點場所、重點區域日常保潔和消毒力度,鏟除病毒滋生源頭,為群眾營造良好的生活環境。

1.積極開展家庭及周邊環境大掃除。充分發揮村(社區)組組織動員作用,發動群眾從家庭即周邊環境著手、從不文明習慣改起,自己動手凈化綠化美化家庭和公共空間,保持居室空氣流通,做到室內桌面地面勤打掃、家居用品勤換洗、生活用具齊擺放。要充分發揮社會動員優勢,結合春節等時點,廣泛號召動員群眾,構筑專群結合、群防群治的堅固防線,積極開展家庭環境衛生大掃除。

2.全力做好公共區域清潔衛生、消除垃圾。充分發揮村(居)委會協調組織作用,落實村社區環境衛生保潔制度,確定專人負責,定時定點清理農村公共區域、社區單元樓道口、垃圾收集點、公廁等公共場所垃圾和廢棄物。各村要進一步建立健全村保潔長效機制、實現保潔員全覆蓋,組織農戶清掃,實現村內戶外道路、公共活動場所、溝渠水塘等無垃圾。保證村莊垃圾有人清掃、有人清運,不亂堆亂放,環境干凈整潔。鎮直各單位要全面動員做好各自公共區域清潔衛生,特別是學校、車站等人員集中密集場所。

3.加強病媒生物防制。根據本地氣候特點,冬春季傳染病流行趨勢和病媒生物危害情況,加強病媒生物監測,積極開展以環境治理為主、藥物防治為輔的病媒生物防治工作,減少病媒生物擎生地,切實降低“四害”密度,切斷傳染病傳播途徑,有效預防和控制蟲媒傳染病的發生和流行,保障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牽頭領導:

責任領導:各包片領導

責任部門:鎮振興辦、各村社區、鎮直各單位

四、大力開展愛國衛生專項行動

(一)開展集貿市場專項整治

社區、市場監管所要以“優環境、防疫情、保健康,促規范”為主題,狠抓集貿市場環境衛生整治、疫情防控和食品安全等工作。

1.健全完善基礎配套設施。有相應的消毒、更衣、盥洗、采光、照明,通風.防腐、防塵、防蠅、防鼠、防蟲、洗滌的設備或者設施,進一步完善集貿市場環衛設施、給排水、公廁、垃圾站、污物(水)處置和消毒等服務設施。

2.加大清潔衛生保潔力度。建立健全各項衛生管理制度,落實管理措施,配齊配全專職保潔人員和衛生監督員,實行“定人員、定崗位、定責任”三定責任制,從業人員個人衛生良好;采取垃圾及廢棄物袋裝化,定時收集清運,全天候保潔,開展確保市場整潔衛生。市場監管所要嚴格按照《市家禽集中交易和定點屠宰管理辦法》,督促市場內不得有活禽交易和屠宰活動。沿河流域村社區還應注意河道清潔。

3.加強食品安全管理。經營食品的攤位嚴格執行《食品安全法》和《集貿市場食品衛生管理規范》,嚴禁現場宰殺銷售活禽,尤其是加大對冷藏冷凍食品的監管,加強從業人員個人防護,嚴格運輸工具消毒,市場監管所要摸清底數、建立臺賬,適時開展監測檢測,堅決切斷冷鏈物流病毒傳播途徑。

牽頭領導:

責任領導:各包片領導

責任部門:鎮集鎮辦、市場監管所、愣山社區、黃滸社區、古佛寺村、新溪壩村

(二)開展公共場所專項整治

各村(社區)、各單位要以“突出重點、標本兼治”的工作原則,規范公共場所管理,提高公共場所衛生整體水平,防止各類傳染病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發生。

1.廣泛開展健康科普教育。村(社區)以愛國主義教育、文明衛生習慣、肺炎等冬春季傳染病防控知識、社會心理健康等為重點內容,采用健康教育專欄、宣傳單、多種方式,向群眾廣泛宣傳科普知識,增強群眾文明衛生意識,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2.加強人員流動管理。村辦公室、茶館、副食店等人員密集場所,減少大范圍人員聚集活動,人員接觸時盡量保持1米以上的社交距離,落實測量體溫、查驗健康碼等措施。

3.落實公共場所經營單位的防控主體責任。各單位、各商鋪要嚴格執行各項防疫規定,加強室內通風、環境消殺、人員健康監測,完善排隊間隔、座次間隔提示提醒措施,打造衛生安全、公眾放心的公共場所,嚴防傳染性疾病在公共場所傳播。

牽頭領導:

責任領導:各包片領導

責任部門:市場監管所、各村社區、鎮直各單位

(三)開展交通運輸專項整治

各村(社區)、車站要以“秩序規范,交通順暢、管理有序”為目標,進一步規范交通場站,交通工具衛生秩序,確保冬春季疫情防控持續加強。

1.強化乘客組織管理。持續落實司乘人員查驗健康碼、檢測體溫、佩戴口罩,合理引導乘客亮碼、測溫、安檢、候車時分散排隊,減少乘客在車站、車廂內的聚集,方便乘客出行。

2.落實交通工具通風消毒。持續嚴格落實車站、交通工具設備設施消毒工作,做好日常清潔消毒,交通工具每日運營結束回庫后須全面消毒,加強對非法運營車輛打擊力度。

3.加強應急處置的演練。車站細化應急措施,定期開展演練,如遇體溫異常情況,工作人員對其引導致臨時觀察點,同時及時報告,并按既定流程進行后續處置。加強文明勸導,做好春節等節假日乘客量大幅增多的應急準備。

牽頭領導:

責任領導:各包片領導

責任部門:鎮交管辦、車站

(四)開展餐飲行業專項整治

各村(社區)、市場監管所要以超市、餐飲企業等場所的食品安全、衛生整治為重點,切實規范配送過程,持續改善餐飲服務場所環境衛生,確保群眾吃得放心、安心、舒心。

1.強化食品行業單位主體責任。全面落實“不達標就整改,不整改就嚴處”要求,實現周邊環境整潔。就餐場所干凈、后廚合規達標、倉儲整齊安全、餐飲用具清凈、公勺公筷分餐制,從業人員健康,配送過程規范“八個達標”。

2.落實食品安全市場監管責任。在食品生產加工環節,要繼續加強督查檢查不松懈,落實防控要求不放松,持續保持良好加工環境條件,保障群眾食品安全。

3.嚴把冷鏈物流渠道關口。把好重點人員關,加強從業人員防護,切實保障冷鏈物流一線工作人員自身安全;把牢工具關,嚴格運輸工具消毒,堅決防止病毒通過交通運輸渠道傳播;強化信息關,督促進口冷鏈食品運輸企業嚴格執行信息登記制度。

4.加強農村自辦宴席的管理。嚴格落實農村壩壩宴管理,針對春節前后人員聚集增多的趨勢,各村社區要加強管理,嚴格落實自辦宴席申報制度,對自辦宴席超過50人的全部要求進行申報,市場監管所要及時進行檢查。大力加強宣傳引導,教育群眾春節期間家庭宴席控制一家人參與,不擴大范圍。

牽頭領導:

責任領導:各包片領導

責任部門:鎮綜治辦、各村社區、市場監管所

(五)開展公廁專項整治

各村社區要嚴格街道區域內公廁管理,要加強指導,公廁標識標牌應清晰明了,無牛皮癖小廣告。洗手盆,廁門等公用設施完好,廁所內無異味、無尿垢、無蒼蠅、無蛛網。

牽頭領導:

責任領導:各包片領導

責任部門:各村社區

(六)開展賓館酒店專項整治

社區要以“改善經營環境,提高服務水平,消除安全隱患”為目標,加強規范管理,開展賓館旅店環境綜合整治工作。

1.完善環境衛生基礎設施。賓館酒店內應儲備一定的防疫物資,設置專用的清洗消毒間,配備專用的分類浸泡消毒容器和保潔柜。做好垃圾處理和污水處理工作,定期開展環境采樣和消殺。

2.加強客房通風換氣。賓館酒店客房需保持通風良好,經常開窗換氣。

3.做好房間消毒和病媒生物防制。洗漱池、浴盆和抽水馬桶等客用用品應每客每日全面清洗消毒,客房每客每日清理全面消毒,定期在店內采取滅蚊、蠅、鼠、蟑螂措施。

4.落實健康管理。在賓館門口要求入住人員主動佩戴口罩,測量體溫,出示健康碼,接受旅居史排查。制定并嚴格執行衛生管理制度、應急處置預案,傳染病和健康危害事故報告制度,一旦發現疫情風險,應及時向政府匯報,并立即啟動應急預案。

五、強化組織保障,狠抓專項運動落地落實

第6篇

關鍵詞:傳染??;教育活動;組織策略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盵1]學前期幼兒年齡小,身體抵抗力差,屬易感群體。幼兒園是幼兒密集的特殊場所,易感人群集中,稍有不慎,容易造成傳染病的大面積感染,因此傳染病的有效防控是幼兒園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研究目標

基于學前期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認知特點及《幼兒園傳染病防控策略的研究》課題的主要研究內容,通過調查我園傳染病防控教育活動所取得具體成效,了解中班段幼兒對傳染病基本知識掌握的具體情況,分析我園目前傳染病防控教育活動組織方面存在的問題,整合能夠充分利用各種有效資源,促進幼兒高度參與教育活動的全方位、立體化、高效性的傳染病防控教育活動組織策略。

二、幼兒園中班段傳染病防控教育活動的現狀分析

(一)幼兒掌握傳染病基本知識情況現狀分析

我園中班段共有112名幼兒,筆者主要采用談話法與班級教師及幼兒進行交流,并通過觀察法了解幼兒日常生活的衛生習慣。

筆者通過詢問幼兒對傳染病名稱、基本特征、傳播途徑、預防措施等了解程度的結果進行分析。發現85%的幼兒知道幼兒園常見的傳染病,如“手足口”、“流感”、“腸道疾病”(幼兒口語表述為拉肚子)等,但對于“腮腺炎”、“麻疹”、“水痘”等傳染病知道的較少。

知道常見傳染病的傳播途徑:“對著一個小朋友打噴嚏,他就被傳染了(流感)”、“吃臟東西會生病”、“吃水果前要洗干凈”、“不喝生水(腸道疾?。?..,對于“水痘”、“麻疹”、“腮腺炎”等傳染病不能準確的說出其傳播途徑。約19%的幼兒對于傳染病傳播的原因會說出“衣服穿得少了”、“睡覺的時候沒有蓋(好)被子”等原因,這些雖然也是傳染病發生的原因,但屬于潛在因素,不屬直接誘因,這部分幼兒對傳染病傳播的直接原因和潛在原因概念相混淆,并不能準確的進行區分;98的%幼兒都能說出傳染病的簡單預防方法:“去醫院看病”、“打針、吃藥”、“不去人多的地方”、“勤洗手”“不吃變質、腐敗的食物,多吃干凈的水果和蔬菜”、“多喝水,鍛煉身體”等;大部分幼兒知道手足口病的高發季為春季,腸道疾病多發生在夏季,但對幼兒園常見的其他傳染病并不能準確的說出其相對應的高發季,10%的幼兒甚至會把傳染病的傳播途徑和預防措施概念混淆。

(二)幼兒一日生活常規的遵守現狀

筆者重點對我園中班段孩子一日生活衛生常規,如飯前便后洗手、入廁衛生、飲水、勤剪指甲等習慣的遵守現狀進行觀察。

飯前便后洗手這一生活衛生習慣每個孩子都遵守的很好,幼兒會自覺地在飯前便后用洗手液洗手。但只有75%的孩子會自覺地用七步洗手法洗手,20%的孩子只是簡單的用水把手打濕,擠一點洗手液在手心、手背搓一下用水一沖,就算洗過手了,5%的幼兒不用洗手液,直接用水沖洗手心、手背就算洗過手了。

入廁的衛生習慣保持很好,男孩女孩都能很清楚的分辨大、小便池,幼兒都能做到入廁時準確的把大小便解在便池里,便后自覺沖水。

筆者觀察到中班段孩子在喝水時都能準確的找到自己杯子的位置,做到只拿自己的杯子,不碰、不用被人的杯子,并能做到按需喝水。

中班段幼兒用餐衛生習慣都能做到按照老師的衛生要求進行進餐。吃飯時安靜吃飯,基本上能做到忍不住打噴嚏時會及時避開餐桌,90%的幼兒能按照老師的要求讓家長每周剪1~2次指甲。

(三)傳染病教育活動組織方式現狀

筆者根據自身傳染病教育活動執教的過程及與其他教師就教育活動的組織方式進行交流,發現我園傳染病防控教育活動形式多為講故事、PPT圖片展示等形式向幼兒講解傳染病名稱、基本特點、傳播方法、預防措施等知識,幼兒多為聽老師講,觀看圖片的方式進行了解。

三、傳染病教育活動組織策略研究中的解決方法

(一)提高教師自身預防傳染病的知識技能及防控能力

“給孩子一滴水,教師要準備一桶水”。教師首先要牢牢掌握幼兒園傳染病的基本知識及預防方法,嚴格按照幼兒園規定的衛生保健制度做好幼兒園的衛生消毒工作,認真學習、領悟《綱要》、《指南》精神,做到“頭上有綱領,心中有孩子”的境界。

(二)多種教育組織方式提升幼兒活動高效性

1.深入了解孩子。《綱要》中指出“貼近幼兒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有助于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4]筆者在充分了解本班孩子實際生活經驗及已有傳染病預防知識的基A上,針對本班孩子的認知特點設計合適的傳染病預防教育活動,讓孩子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不知不覺的達到教師預設的知、情、行目標。

2.利用信息技術及幼兒同伴資源。在引導幼兒掌握傳染病預防知識的教學活動組織上除了講故事、出示圖片等形式,還可以合理運用現代化信息技術豐富傳染病經驗。如播放一些預防傳染病的視頻,并請少數患病幼兒(已痊愈)結合患病經驗對教學活動組織方式進行豐富,更容易使幼兒“感同身受”達到預期教育目標。

3.合理利用家長職業資源。筆者特意邀請袁XX小朋友爸爸(中醫院兒科醫生)入園開展“家長課堂”,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引導孩子們系統掌握預防傳染病的方法,孩子們很喜歡家長課堂這一教育活動組織形式,課堂參與積極性很高,同時也使家長更加了解我園多渠道開展預防傳染病的工作。

4.創設多種形式的物質環境、主題教育。筆者利用孩子們非常喜歡玩的區角游戲,幫助孩子在游戲中掌握傳染病的基本知識。如在孩子們都很喜歡的“愛心醫院”、“娃娃家”區域投放跟預防疾病有關的材料,引導幼兒在角色游戲中豐富傳染病有關知識。

筆者在課題研究的過程中,通過教育活動組織方式的一些嘗試,取得了一些成效,掌握傳染病基本知識的幼兒由85%上升為91%,自覺采用七步洗手法的幼兒由75%上升為93%。提高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使師幼互動的實際效果更好,如何提高傳染病教育活動組織形式的高效性是下一步研究的重點??傊瑐魅静〉挠行Х揽厥怯變簣@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引導幼兒正確認識傳染病這一生命狀態,對傳染病不害怕,不恐懼,積極應對,相信孩子能夠更加健康快樂的成長。

參考文獻:

[1]《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M].

[2]王瑤.《對中班幼兒進行傳染病防止教育的現狀調查與思考--兩所幼兒園的案例分析》[C](碩士論文),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第19頁)

第7篇

一、指導思想

以精神為指導,堅持“以人為本、標本兼治,重點突破、規范管理”的原則,按照“條塊結合,以塊為主,分級負責,全民參與”的工作方針,以改善人居環境、構建和諧社會為目標,以第個愛國衛生月活動為契機,對轄區環境衛生開展全方位、深層次、高質量的有效整治活動,努力塑造環境優美、安全文明、秩序井然的新形象,為廣大居民群眾創造安全、放心、健康的生活環境。

二、主要工作

(一)大力開展春季環境衛生整治活動

整治市容環境衛生,強化日常清掃保潔及垃圾清運,切實落實“門前三包”責任制,一是加強對小街巷清掃保潔的監督工作,堅決執行“早七時前完成大掃除,全天候保潔”制度。二是加強樓群院落衛生管理,保潔到位,垃圾清運及時,地面、樓道、陽臺干凈、整潔。三是加強對集貿市場衛生死角和亂擺亂放的清理整治,消除污水污物,保持轄區衛生整潔美觀。四是對家禽實行圈養管理,落實禽流感防治措施,使轄區達到“六無”標準(“六無”:即無暴露垃圾、無亂貼亂畫、無散養家禽、無亂搭亂建、無亂堆亂放、無污水橫流),為各類傳染病的防控提供基礎和環境保障。

(二)標本兼治,努力降低“四害”密度

要抓住春季這一有利時節,動員和組織轄區單位和沿街門店清理室內外環境衛生,清理垃圾污物,減少蟑鼠蠅蚊棲息場所,著力抓好重點行業、重點單位、重點場所的防鼠防蟑防蚊設施建設,徹底治理垃圾、污水、污物,消除衛生死角,減少“四害”棲息場所,降低“四害”密度,杜絕以病媒生物為媒介傳染性疾病的發生和傳播。

(三)抓好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工作

充分利用四月份愛國衛生月活動,以健康教育進社區活動為載體,開展以防治傳染病、慢性病、常見病、多發病等為主的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活動,普及衛生防病科普知識,廣泛宣傳各種傳染病的傳播途徑、典型癥狀和預防方法,以預防和減少傳染病的發生和流行,引導廣大居民群眾樹立自我保健意識,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最大限度地保障居民群眾的身心健康。

三、實施步驟

各社區要嚴格按照的統一安排,加強組織領導,嚴格按照進度,狠抓各個環節,高標準如期完成各階段的重點工作。本次愛國衛生月活動分三個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年3月7日至20日)宣傳發動階段。在、社區層層召開動員會議,明確此次愛國衛生月活動的重點,制定本街實施方案。各社區也要結合轄區愛國衛生工作的實際,制定切實可行的活動方案,充分利用黑板報、宣傳欄、橫幅標語等多種形式,廣泛宣傳發動,營造良好的氛圍。

第二階段:(年3月21日至4月24日)集中整治階段。針對環境衛生存在的薄弱環節,各社區要嚴格按照的統一部署,結合總體實施方案要求和各自的工作實際,細化工作內容,嚴格工作要求,靠實責任,落實任務,認真組織開展好整治活動,著重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環境衛生難點問題。

第三階段:(年4月25日至4月30日)考核總結階段。各社區認真進行檢查自評,將不定時對活動開展情況進行檢查。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認識,加強領導。本次愛國衛生月活動時間緊、任務重,各社區要充分認識開展愛國衛生月活動和春季愛國衛生工作的重要性,聯系工作實際,加強組織協調,集中時間、集中力量落實愛國衛生月活動和春季愛國衛生工作各項任務,為春季預防疾病工作和全省第八次城市衛生復查夯實基礎。

(二)廣泛發動,全民參與。采取多種途徑和方式,充分調動多方力量積極參與環境衛生綜合整治活動。結合“愛衛月”活動,以周末大掃除活動為契機,加強環境保護宣傳教育工作,落實“門前三包”責任制,全面調動廣大居民群眾參與衛生環境綜合整治的積極性。

第8篇

維護學校的正常教學秩序,為切實加強學校傳染病防控工作。保障廣大師生的身體健康,根據《縣教育局2011年學校傳染病防控實施方案》要求,現將《鄉中心學校2011年學校傳染病防控實施方案》下發給你請各校擬定相應的實施方案認真抓好此項工作。

一、建立組織明確職責

1.各學校要建立以校(園)長為組長,學校分管副校(園)長為副組長的安全領導小組,形成學校領導、分管領導、教師、學生四級傳染病防控管理網絡,校(園)長是傳染病防控工作的第一責任人。各學校還要設立一名傳染病防控聯絡員,負責日常情況的收集與上報工作。

2.學校傳染病防控領導小組職責:制定傳染防控工作應急預案,建立健全人、財、物等傳染病防控保障機制,完善衛生室的功能,加強對學生飲食的管理工作,組織開展學校傳染病健康教育,積極防控傳染病。收集、匯總有關信息,按照有關規定及時向鄉中心校和疾病預防控制部門報告疫情,協助疾病預防控制部門做好對疑似病人的監測處理及環境消毒工作。要定期組織開展重點傳染病防控的應急演練,以科學應對突發傳染病事件。

二、積極開展傳染病防控工作

(一)建立健全傳染病防控應急預案。

各學校應建立和完善學校傳染病防控工作預案,并組織學校師生學習和演練。學校傳染病應急預案內容:學校傳染病防治工作的組織管理、傳染病監測網絡、傳染病預警系統、傳染病報告制度、發生傳染病時的應急控制措施、傳染病的日常預防措施,還應包含在傳染病流行季節(如冬春季呼吸道傳染病、夏秋季腸道傳染病)、特殊重大傳染病流行(如非典、甲流感),對確診病例、疑似病例和可疑病例及密切接觸者所采取的措施、確保疫情得到及時控制等內容。

(二)加強教育和管理工作。

1.各學校要把健康教育納入教學計劃,按照規定開設健康教育課。

根據傳染病流行的季節特點,每學期至少集中開展2次以上的傳染病防治知識宣傳教育,充分利用板報等多種形式對學生進行傳染病預防知識宣傳,切實增強學生的衛生防病意識和公共衛生責任感。要教育學生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努力做到“四勤”(勤洗手、勤通風、勤曬衣被、勤鍛煉)、“四不”(不隨地吐痰、不喝生水、不共用毛巾牙刷和口杯、不過度緊張和疲勞)。

2.各學校要加強學生的飲食管理,保證學生飲食安全。

要建立傳染病疫情管理檔案。各學校領導要熟悉學校衛生管理工作的特點和規律,特別要依據傳染病發病規律將有可能暴發或流行的病種納入重點檢查內容。經常了解學校師生對學校衛生管理工作的意見,經常查看學生食堂、教室等場所的衛生狀況,經常檢查督促有關人員認真履行職責,把傳染病防治工作納入績效考核,落實獎懲制度,每星期至少進行一次衛生檢查,做好記錄并進行公示。

(三)建立學生晨檢制度。

各級學校必須嚴格落實晨檢、午檢制度,在學校兼職校醫的指導下,由班主任或班級衛生員對每個學生進行觀察、詢問,了解學生出勤、健康狀況。發現學生有傳染病早期癥狀(如發熱、皮疹、腹瀉、嘔吐、黃疸等)以及疑似傳染病癥狀時,應當及時告知學校兼職校醫進行進一步核實排查,必要時將患者送正規醫院就診,保證對傳染病病人早發現、早隔離、早報告、早治療。

(四)建立學生因病缺勤病因追查和登記制度。

班主任應當密切關注本班學生的出勤情況,對于因病缺勤的學生,應當了解學生的患病情況和可能的病因,如懷疑為傳染病,要及時報告給學?;蚣媛毿at。學校接到報告后應及時追查學生的患病情況和可能的病因。

(五)認真落實傳染病防控措施。

各學校按照規定做好教室、、圖書室、食堂等人群聚集場所的通風換氣、消毒工作,保持室內空氣清新。氣溫較低時要在課前和課間休息期間利用教室和走廊的窗戶開窗換氣,氣溫回暖后則要實行全日開窗的方式換氣。同時,要做好校園內公共設施和公共用具的清潔和消毒工作,搞好校園環境衛生。

(六)嚴格執行傳染病疫情報告制度。

1.報告內容及時限。

在同一班級(相鄰班級),1天內有3例或者連續3天內有多個學生(5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癥狀(如發熱、皮疹、腹瀉、嘔吐、黃疸等)或者共同用餐、飲水時;個別學生出現不明原因的高熱、呼吸急促或劇烈嘔吐、腹瀉等癥狀時;學校發生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或者其它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班主任應當在第一時間內向學校主要領導上報相關信息,為各級在第一時間內逐級上報打開安全通道。

2.報告方式。

當出現符合上述規定的報告情況時,學校分管安全的副校長應當以最快捷的方式在第一時間內報告鄉中心校及當地傳染病防治部門。

3.疫情處理。

各相關學校要積極配合有關部門對本單位發生的傳染病疫情進行調查和處理,做好學生及學生家長的思想工作,保證傳染病防控工作的順利進行。

三、檢查督導

第9篇

摘要: 流行性腮腺炎,俗稱“痄腮”、“流腮”,是一種通過呼吸道飛沫傳播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是兒童和青少年中常見的呼吸道傳染病,多見于4-15歲的兒童和青少年,亦可見于成人,好發于冬、春季,在學校、托兒所、幼兒園等兒童集中的地方易暴發流行,曾在我國多個地方發生大流行,成為嚴重危害兒童身體健康的重點疾病之一。目的通過對流行性腮腺炎的預防控制及治療,以達到及時有效地控制流行性腮腺炎的發病,以提高療效,縮短療程,減少并發癥,縮短流行時間,杜絕傳播、傳染的目的。方法 環境消毒,用84消毒液噴霧及擦拭消毒,用食用醋熏蒸,保持房間空氣流通,隔離傳染源,治療感染者,預防接種保護易感人群,加強疫情監測與報告。結果流行時間120天,65例患者均獲痊愈。結論通過對流行性腮腺炎的預防控制治療,可以達到提高療效,縮短療程,減少并發癥,縮短流行時間,杜絕傳播、傳染的目的。

關鍵詞:流行性腮腺炎 預防控制 治療

前言

流行性腮腺炎簡稱流腮,是呼吸道傳染病,由腮腺炎病毒所引起。臨床特征為發熱及腮腺非化膿性腫痛,并可侵犯各種腺組織或神經系統及肝、腎、心臟、關節等器官。??梢鹉X膜腦炎、炎、胰腺炎、乳腺炎、卵巢炎等癥狀。腮腺炎主要表現為一側或兩側耳垂下腫大,腫大的腮腺常呈半球形,以耳垂為中心邊緣不清。對轄區內一所出現疫情的小學進行了流行病學調查,并采取了相應的處理措施,現將資料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2012年11月至2013年4月,調查總數752人,男450人,女302人。發病65例,年齡最小7歲,最大12歲。其中男45例,女20例。所有發病病例均有、食欲不振、耳部疼痛及腮腺腫大等癥狀和體征,部分病例有發熱,頭痛、嘔吐,病例大多集中在部分班級。白細胞計數大多正常或稍增加,淋巴細胞相對增多,根據臨床表現和流行特點,確定為校內腮腺炎發病流行。

1.2 流行病學分析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呼吸道傳染病,全年均可發病,以冬、春季為主,患者以學齡兒童為主。此次腮腺炎的發病流行,主要原因是由學生缺乏對該病的免疫力,部分學生未接鐘腮腺炎疫苗,教室通風換氣不充分,自從成立小組合作學習慣,學生相互密切接觸,在發生首例病例和疫情流行趨勢時,學校認識不足,警惕性不高,未能及時向衛生部門報告,沒能采取相應的控制措施,致使本病在校內流行。

1.3 處理措施

(1)對一周發病較多的班級6(1)班進行停課,對全校學生發致家長的一封信。介紹腮腺炎危害,傳播途徑,主要臨床表現,對學生進行有關腮腺炎防治知識的教育,積極采取預防措施。傳染病是可防、可控、可治愈的,我們所做的一切是為了更多孩子的身體健康

(2)對學校教室、寢室進行全面消毒,對患病學生進行調查隨訪,核實診斷疫情,在呼吸道疾病流行期間,盡量減少到人員擁擠的公共場所;出門時,應戴口罩,尤其在公交車上;

(3)積極治療者,隔離傳染源:對患病學生禁令居家隔離治療或住院治療。治愈前,不得進入學校上課或進入公共場所,以免傳播、感染他人。患者治愈返校時,須接受衛生部門的健康體檢,一旦發現孩子患疑似流腮,有發熱或出現上呼吸道癥狀時,應及時到醫院就診,有利于早期診治;

(4)加強消毒工作,切斷傳播途徑:對教室每天進行空氣消毒,搞好環境衛生和個人衛生,阻止病毒在空氣中傳播,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做到“四勤一多”:勤洗手、勤通風、勤曬衣被、勤鍛煉身體、多喝水。

(5)開展預防接種,接種疫苗是預防流行性腮腺炎最有效的方法,兒童應按時完成預防接種,家長可采取自愿的原則帶學生到鎮衛生院公共衛生科注射腮腺炎疫苗,費用自理,每針75元。同時,也可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預防性服藥。

(6)加強疫情監測與報告工作:①衛生部門每天對學校進行調查,進一步核實腮腺炎發病數,核實診斷,了解掌握患病學生治愈及返校上課等情況。②學校加強傳染病疫情的預警報告,一旦發現可疑病例應及時報告衛生部門,同時配合衛生部門采取必要措施,對可疑病例進行隔離觀察、治療,防止疫情蔓延。③轄區醫療單位加強對疫情的監測報告,每天學校進行走訪、調查,了解情況,及時匯報,每天定時向衛生院和教育主管部門報告情況。

1.4 結果 流行時間120天,65例患病學生均獲痊愈。

2 體會

對流行性腮腺炎的防控,堅持預防為主的方針,加強《傳染病防治法》的宣傳和教育,宣傳傳染病防治知識,增強民眾對傳染病的預防知識及預防意識,合理開展預防接種,預防傳染病的發生及蔓延擴散,確保民眾身心健康。一旦發現有腮腺炎,不應恐慌應隔離至腮腺腫脹完全消退后才可入托或上學,以免傳染給其他小兒。另一方面教師及學生家長應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合理膳食、勞逸結合、增強疾病的抵抗體力,避免腮腺炎的誘發。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擁有一個健康的生活學習環境!

第10篇

【關鍵詞】 治未??;傳染?。环揽?;應用

治未病既是一種醫學思想, 也是一種傳統的健康理念, 其本義是未病先防, 以防患于未然、除疾于未萌和祛病于未起為根本目的[1]。近年來, 中醫治未病理論在疾病防控中的應用引起了學術界的廣泛重視, 其主流觀點可歸結為“未病先防”、“既病防變”和“ 瘥后防復”等3個方面。其中“未病先防”是指未雨綢繆, 避免發生疾??;“既病防變”是指采取措施阻斷傳變, 延緩或阻止疾病進展;“ 瘥后防復”則指注重扶正調攝, 以防疾病復發[2]。本研究結合相關資料就中醫治未病理論在傳染病防控中的應用情況進行了探討, 以期為傳染病防控提供參考。

1 中醫治未病理論的基本內涵及優勢

治未病的理念最早形成于春秋時期, 始見于《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 其后歷代醫家均有闡述。該理論的思想精髓為“醫未病之病”, 做好“預防為先”、“見微知著”和“已病防變”, 主要優勢體現在“治其未生”、“治其未發”、“治其未盛”、“治其未傳”和“治其未復”等5個方面[3]。其中“未生”是指無病, 處于健康狀態, “治其未生”即針對健康人群通過養生保健等方法做到未病先防, 防患于未然;“未發”俗稱亞健康狀態, “治其未發”即做到先病服藥、治在癥先, 發病后采取措施防止疾病進展和傳播;“未盛”是指已發病但病勢未盛, “治其未盛”即注重選擇正確的治療時機, 于疾病未盛之時進行治療;“未傳”是指雖處于疾病狀態但未傳變, “治其未傳”包括既病防變和既病之后采取治療未病臟腑的方法來治療已病臟腑;“未復”是指病后康復階段, 此時人體氣血虧虛, 疾病出現好轉, “治其未復”應注重調理, 防止復發或產生后遺癥。

2 中醫治未病理論在傳染病防控中的應用

2. 1 未病先防 “未病先防”是指于疾病未發之時, 通過增強體質及抵抗力, 做到防患于未然, 預防疾病發生。就傳染病防控而言, “未病先防”的主要目的是調動機體的最大能量來提高對外來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4], 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依據傳統“疫病”理論做到順應四時, 調節陰陽。季節不同, 易感之邪和易患之病也存在差異, 如春季易患流感、麻疹、腮腺炎、水痘等傳染病, 夏季易患霍亂、乙腦、痢疾、手足口病等腸道傳染病, 秋季易患充血性結膜炎等疾病, 冬季則易患呼吸道傳染病[5]。因此, 應加強宣傳教育, 提醒人們遠離傳染源, 少去人群積聚的地方。②注重起居保健, 作息應規律。睡眠應充足, 注重勞逸結合, 參加適當的體力勞動, 避免過勞和過度安逸, 參加適宜的體育活動, 以抵御各種疾病, 真正實現“正氣存內, 邪不可干”。③調攝情志, 精神內守。突發疫情通常具有發病急、病情發展快和變化復雜等特點, 并且易傷精擾神, 應保持良好的心態, 正確認識疾病及疫情。④飲食有節。飲食應適量, 勿過飽, 做到適時有規律, 避免傷及脾胃功能, 注重多樣化, 忌煙酒。⑤防止病從口入, 適寒溫。要預防傳染病, 應先從環境入手, 平時勤洗手, 注重個人衛生, 少去封閉的公共場所, 人群密集時應戴口罩。天氣變化時應及時添加衣被, 防止感染“疫氣”。

2. 2 既病防變 “既病防變”是指病發后應及時加以控制, 通過“祛邪”防止疾病傳變?;颊甙l生傳染病并出現早期癥狀后, 應積極祛邪(治療), 以防病原微生物“傳里”進入氣血層面。與西醫相比, 中醫更注重整體治療, 在改善患者臨床癥狀的同時, 常通過調節增強機體免疫功能, 改善其內環境, 以達到治療目的。如患者出現發熱癥狀時, 中醫主要根據發病的“寒熱”采用富有針對性的退熱藥方進行治療, 不僅退熱快且不易反彈。以2009年應對甲型H1N1流感疫情為例, 中醫通過辨證施治、細分證型等方法采用中醫藥和達菲有效降低了病癥病例的發生率及病死率, 做到“扶正祛邪”, 實現中西醫優勢互補, 進而保障了患者的安全, 目前中醫藥治療甲型H1N1流感已獲得了循證醫學證據。

2. 3 瘥后防復 “瘥后防復”是指疾病治愈后應堅持調理, 以促進機體陰陽平衡、功能穩定, 避免再次復發。臨床實踐發現, 重癥患者經治療后多數體力減弱, 食欲下降, 應繼續服用中藥進行調理和治療, 即使患者無任何不適感, 也可通過長期服用某些中藥來達到健體強身、益壽延年的功效。

綜上所述, 中醫治未病理論具有豐富完整的理論依據, 適用于傳染病防控的各個階段, 注重未病先防, 既病防變和瘥后防復, 可為臨床實踐提供有效指導, 在傳染病防控中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 應給予必要的重視, 以提高傳染病防控水平。

參考文獻

[1] 李文東, 呂樹泉, 蘇秀海, 等.中醫治未病理論在2型糖尿病干預中的應用探析.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 2013, 22(2):227-228.

[2] 許前磊, 栗彥芳, 蔣士卿.淺論“治未病”理論在現代醫學中的應用及存在的問題.中醫學報, 2010, 25(1):74-76.

[3] 陳永燦.中醫治未病的本義是未病先防.中醫藥臨床雜志, 2010, 22(12):1098-1099.

[4] 邱鴻鐘, 梁瑞瓊.中醫治未病的核心思想與政策需求.中醫藥管理雜志, 2012, 20(1):3-5.

第11篇

春季氣候變化不定,天氣干燥多風,是疾病的多發季節,特別是一些病毒性疾病,對已經發生的病毒類疾病,市場上也沒有特效藥,給養殖戶飼養管理帶來了困難。也使他們的經濟效益受到極大損失。

下面把春季雞易發的病毒性傳染病及其預防治療措施作一介紹:

一、雞新城疫

此病是目前危害發展中國家禽業的首要疾病,被國際獸醫局列為A類傳染病。俗稱亞洲雞瘟。是由新城疫病毒引起的高度接觸性、急性病毒性傳染病。各種雞和各種年齡的雞都可感染。主要傳染源是帶毒的病雞,死雞和帶毒雞。其分泌物、糞便以及被污染的飼料、飲水均可傳染病原,傳播途徑是呼吸道、消化道及眼結膜、泄殖腔和損傷的皮膚進入體內。

1.癥狀和病變。該病以呼吸道和消化道癥狀為主,表現為雞群突然發病,病雞精神萎頓,減食或停食,口鼻蓄積大量粘液,呼吸困難,有咕嚕聲,排出黃綠便或白色稀便,產蛋急劇下降。剖檢可見脾胃粘膜有出血點、出血斑或潰瘍。呈急性敗血性癥狀。

2.防治措施。(1)建立健全衛生防疫制度,切實做好預防接種。對經過弱毒力免疫過的雞或2月齡以上的雞采用肌注或刺種法接種雞新城疫I系活疫苗;滅活苗對大小雞都適用,可有效預防新城疫的發生。(2)雞群一旦發生本病后,立即封鎖、隔離發病雞群,并徹底消毒。病死雞的尸體、糞便、墊草、被污染的羽毛應進行焚燒,深埋。

二、雞傳染性法氏囊病

此病又稱雞傳染性腔上囊病,是由傳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種主要侵害幼齡雞的傳染病,具有高度接觸傳染性。是目前養雞業最重要的疾病之一。病毒隨病雞糞便排出,污染飼料、飲水和環境,使同群雞經呼吸道、消化道和眼結膜而感染。也可經蛋傳播。

1.癥狀和病變。雛雞表現為突然發病和死亡,病雞精神委頓,排軟便或白色水樣便。剖檢可見法氏囊發炎腫大,變為黃白色或灰白色,粘膜出血,嚴重時呈“紫葡萄”狀。法氏囊內淋巴細胞嚴重受損。

2.防治措施。1.預防接種是預防法氏囊病的一種有效措施。對無母源抗體的雞使用低毒力株弱毒活疫苗;對有母源抗體的雞使用滅活疫苗或中等毒力株弱毒活疫苗。2.對發病初期雞群迅速注射高免蛋黃液。3.加強飼養管理,搞好衛生消毒工作,防止從外邊把病毒帶入雞場,一旦發病,及時處理病雞,進行徹底消毒。4.控制繼發感染。

三、雞馬力克氏病

此病是由馬力克氏病毒引起雞的一種淋巴組織增生性腫瘤病。是一種世界性疾病,是目前危害養雞業健康發展的三大疫病之一,病雞和帶毒雞為主要傳染源,尤其是這類雞的羽毛囊上皮內存在大量病毒,隨皮膚代謝脫落后污染環境,成為主要傳染來源??山浐粑篮拖兰安‰u羽毛而傳播。

1.癥狀和病變。1.病雞精神不振,羽毛蓬亂,雞冠蒼白皺縮,雞翅下垂,雞腿麻痹,呈“劈叉”姿勢。嗉囊膨大,食物不能下行,想喝水,往往由于喝不到水而衰竭。2.肝臟腫脹,腺胃增厚出血,皮膚形成結節,內臟器官有腫瘤。

2.防治措施。1.嚴格執行衛生消毒制度,對種蛋、初生雛、育雛舍進行消毒。2.對一日齡雛雞認真做好接種疫苗工作,防止雛雞的早期感染。種雛雞做好注射二價或三價疫苗。3.堅持自繁自養,防止因購入雞苗的同時將病毒帶入雞舍,采用全進全出的飼養制度。4.一旦發生本病,在感染的場地清除所有的雞。

四、雞傳染性支氣管炎

雞傳染性支氣管炎是由傳染性支氣管炎病毒引起的雞的一種急性高度接觸性呼吸道傳染病。本病廣泛流行于世界各地,是養雞業的重要疫病。

1.癥狀和病變。1.雛雞無前驅癥狀,全群幾乎同時突發病,最初表現呼吸道癥狀,呼吸困難、發出羅音,咳嗽、張口呼吸、打噴嚏,隨病情發展癥狀加重。2.在鼻腔,氣管,支氣管可見淡黃色半透明漿液性、粘液性滲出物,產蛋雞卵泡出血或變形,輸卵管短粗肥厚,局部充血壞死。

2.防治措施。目前尚無有效藥物治療。1.嚴格執行檢疫隔離,消毒等衛生防疫措施。2.加強環境控制,搞好雛雞飼管,適當補充維生素和礦物質,供給優質飼料,增強雞體的抵抗力。3.接種疫苗是目前預防傳染性支氣管炎的一種主要措施。弱毒疫苗采用滴鼻,點眼或飲水方法,滅活苗采用皮下或肌肉注射,目前常用新城疫和傳染性支氣管炎二聯苗接種,方便使用,節省資金。

五、雞傳染性貧血

本病是由雞貧血病毒引起的雛雞再生障礙性貧血。全身淋巴組織萎縮,皮下和肌肉出血為特征的一種免疫抑制性疾病,又稱出血性綜合征。病雞表現精神沉郁,翅膀皮膚因出血呈藍色,全身皮膚出血,壞死,血液稀,凝固不良,法氏囊、腺胃嚴重萎縮。

防治措施:本病也無有效療法,只能依靠綜合防治,及時用血清學方法檢疫,淘汰陽性雞,可有效防治本病發生。用進口弱毒活疫苗接種育成期種雞可預防雛雞發病。

六、禽流感

本病是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種流行于雞群中的烈性傳染病。使雞群出現高死亡率甚至全群覆沒。被國際獸醫局列為A類傳染病,是真性雞瘟。雞群表現高熱,咳嗽,流涕,肌痛,伴有嚴重肺炎,嚴重的心腎等多臟器衰竭而死亡。高致病性毒株可使禽類突發死亡,也能感染人。

第12篇

[關鍵詞] 手足口病;流行病學;防控措施

[中圖分類號] R725.1[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0)10(c)-131-02

Tai'an Daiyue district at 2008 hand-foot-mouth disease epidemic situation and prevention countermeasures

MA Qiuyun1, ZHANG Kehua2, BI Feng2

(1.Shandong Tai'an Daiyue District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Tai'an 271000, China; 2.Shandong Tai'an Daiyue District Xiazhang Town Hospital, Tai'an 271023,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Analysis 2008 Tai'an Daiyue district hand-foot-mouth disease (HFMD) epidemiology characteristics, and put forward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Methods: Application describe epidemiological methods, In 2009 Tai'An DaiYue district HFMD patients between the statistical distribution of Three interval. Results: Tai'An DaiYue district 2008 reported HFMD 422 example, distributed in the 18 villages and towns. Most of the Zhoudian street offices cases 99, at least 2 cases Jiaoyu town; Disease main focued on October-December, for the 53.32% of disease; 1-5 years old children as main, the rate of total number was 87.20%; the rate of children live scattered was 66.59%; All the children's nursery was 29.62%; the students rate was 3.79% on children. Conclusion: Tai'an Daiyue district 2008 HFMD pathogenesis of children aged 1-5 for most, with an area of villages and towns bordering patients more, The fourth quarter disease occurrence peak. Pay attention to HFMD control, establish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consciousness, strengthening work measures, strengthen task execution.

[Key words] HFMD; Epidemiology;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手足口病(HFMD)是嬰幼兒常見的傳染病,由腸道病毒引起,臨床上以發熱和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現皮疹、潰瘍等表現為主,個別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腫、無菌性腦膜炎等致命性并發癥。手足口病于1957年在加拿大首次被報道,新西蘭Seddon于1957年最早加以描述,1958年加拿大Robinson分離出柯薩奇病毒16型(CoxA16)[1],1972年腸道病毒71型(EV71)在美國被首次確認[2],此后EV71感染和CoxA16感染交替出現,成為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體。手足口病是全球性傳染病,世界大部分地區均有此病流行的報道,我國自1981年在上海始見手足口病,以后北京、天津、山東等十幾個省市均有爆發流行的報道,2003年以來,泰安市局部地區發生爆發流行,泰安市岱岳區也相繼出現了手足口病的流行。為了解泰安市岱岳區手足口病流行現狀,為制定和調整防控策略提供科學依據,本文對2008年手足口病發病情況、流行病學特征進行統計分析,并對防控策略進行了初步探討。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資料來自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信息報告管理系統、泰安市岱岳區傳染病疫情年報、流行病學個案調查資料等,人口資料來自泰安市岱岳區統計年鑒。

1.2 統計方法

對所有手足口病患者進行流行病學調查,結合實驗室檢查結果進行分析,數據處理采用Excel 2003軟件,統計分析采用PEMS 3.1軟件。

2 結果

2.1 地區分布

2008年泰安市岱岳區手足口病報告顯示,全區18個鄉鎮(街道辦事處)發病422例,發病率為42.83/10萬。從發病數構成看,粥店街道辦事處最高,占全區發病總數的23.46%(99例),其次是汶口鎮占12.09%(51例)、道朗鎮為11.85%(50例),角峪鎮最低,占0.47%(2例)(表1)。粥店、汶口、道朗三鄉鎮辦事處共計發病200例,占全區患者總數的47.39%。

2.2 時間分布

2008年4月25日報告首例患者,5月份患者開始逐月增多,持續至12月份(表2)。從季節分布看,春季無患者報告;夏季報告發病54例,占年報告發病數的12.79%;秋季發病143例,占年報告發病數的33.89%;冬季發病225例,占年報告發病數的53.32%。

2.3 人群分布

發病年齡最小為4個月,最大為10歲。患者年齡以小于6歲為主,占97.63%(412/422)(表3)。男性261例,女性161例,男女性別比為1.62∶1。散居兒童占66.59%(281例),幼托兒童占29.62%(125例),學生占3.79%(16例)。2008年泰安市岱岳區發生7起手足口病聚集性患者疫情,4起發生在幼兒園,計發病45例,占全區患者總數的10.66%。

2008年無重癥病例及死亡病例報告。

3 討論

3.1 地區分布

從地區分布看,粥店辦事處最高,其次是汶口鎮、道朗鎮,這可能是由于三鄉鎮(辦事處)分別與手足口病疫情高發的泰山區、寧陽縣、肥城市毗鄰,人員流動較大、接觸機會較多有關,提示手足口病毒可通過唾液、飛沫經呼吸道傳播,或由于手及污染物經口傳播,直接或間接可引起傳播和流行[3],其傳播無界線,應采取統一部署、聯防防控機制。

3.2 時間分布

從時間分布看,春季無病例報告,后逐月(季)攀升,冬季發病達到高峰225例(53.32%),這與2006年肥城市、2009年梅縣手足口病疫情[4-5]不甚相符,這可能與衛生部將手足口病列入丙類傳染病管理規定自2008年5月2日起施行后,醫療衛生單位的疫情報告意識逐漸增強,或因手足口病的自身發展規律所致。提示手足口病防控工作要一年四季常抓不懈,第四季度特別是11~12月份手足口病疫情居高不下,還提示第2年疫情防控形勢比較嚴峻。

3.3 人群分布

從人群分布看,發病主要集中在1~4歲年齡組,岱岳區是農業大區,農村兒童入托較早且以走讀為主,同村托幼兒童與散居兒童多為玩伴,散居兒童患者極易引起托幼機構的聚集性發病,在流行季節必須做好手足口病的監測工作,托幼機構、學校等兒童集體機構要做好手足口病各項防控措施的落實,杜絕手足口病在托幼機構的爆發流行。

3.4 患者樣本分型

由于2008年未能采集患者樣本,手足口患者診斷缺乏病原學依據,根據2008年疫情延續至2009年現狀,2009年共采集并檢測手足口病患者樣本37份,其中,EV71型20例、CoxA16型1例、其他腸道病毒16例,由此推斷引起2008年手足口病疫情的病毒應主要以EV71為主,與高郵市手足口病疫情的病原[6]一致。

3.5 預防對策

提高依法管理手足口病的意識和能力,嚴格疫情的報告,杜絕手足口病疫情的漏報、遲報、瞞報、謊報,發現疫情立即采取以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為主的綜合性預防控制措施。大力開展手足口病防治知識宣傳教育,增強人民群眾群防群控和自我保護能力。大力開展手足口病防治知識培訓,提高衛生技術人員防治手足口病的能力和水平,降低手足口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嚴格落實各項防控措施,加大樣本采集工作力度,為防治手足口病工作提供科學依據。

[參考文獻]

[1]蔣心華,潘孝彰,王岱明.現代感染病學[M].上海:上海醫科大學出版社,1998:642-656.

[2]沙愛龍,劉穎.手足口病的研究概況[J].生命科學儀器,2007,5(11):13-15.

[3]楊秀惠,何家鑫,嚴延生.一起手足口病爆發的病原學診斷與分析[J].中國共患病學報,2007,23(4):323-326.

[4]楊延民.肥城市254例手足口病流行病學分析[J].疾病監測,2006,21(12):11.

[5]陳復才,劉偉堅,古旭珍.梅縣154例手足口病患者的流行病學分析[J].華南預防醫學,2009,35(2):38-39.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昌邑市| 马公市| 康保县| 紫阳县| 皮山县| 蒙自县| 湘西| 乌审旗| 郓城县| 会泽县| 东乡| 仪征市| 胶南市| 阿拉尔市| 宜川县| 西和县| 巴里| 正阳县| 江门市| 邮箱| 南宫市| 大洼县| 额尔古纳市| 伊川县| 金乡县| 饶阳县| 朔州市| 买车| 吉木萨尔县| 长汀县| 上栗县| 密山市| 财经| 湘乡市| 句容市| 崇文区| 昌乐县| 民乐县| 邵东县| 临夏市| 清水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