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31 09:37:08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更年期保健門診工作計劃,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門診及住院服務全省89所(88.12%)縣區婦幼保健機構開展婦女保健門診,93所(92.08%)開展兒童保健門診,開展婦產科門診67所(66.34%),開展兒科門診47所(46.53%)。2009年所有機構門、急診總量為197.69萬人次,平均每機構門、急診為1.96萬人次,其中兒童保健門診占40.79%,婦女保健門診25.52%。在開展住院醫療服務的機構中,婦產科出院人次相對較高,其次是兒科。機構年度收支情況全省縣級婦幼保健機構年總收入43807.8萬元,47.46%來源于業務收入(醫療收入和藥品收入),財政補助占總收入的41.48%,上級補助占總收入的6.68%;保健占業務總收入的21.00%,近70%的機構保健收入占業務收入的比例低于50.00%。機構年總支出40147.09萬元,其中財政專項占總支出的24.66%,人員經費支出占30.87%,群體保健工作支出僅占3.50%。64所(63.37%)機構年度收入>支出,17所(16.83%)收支平衡,20所(19.80%)收入<支出,平均每機構負債82.66萬元。服務提供情況80%以上的機構開展婚前保健、孕前保健、孕產期保健、兒童生長發育和營養評價、生殖保健及計劃生育等服務項目,60%以上的機構開展孕婦學校、婦女病普查普治、新生兒疾病篩查、高危兒管理、兒童聽力保健等服務項目,青春期保健、產后康復、更年期保健、兒童神經心理發育測評、兒童發展促進、兒童眼保健和口腔保健等服務項目開展比例相對較低。群體保健工作調查結果顯示,開展比例在80%以上的群體保健工作主要有:制定轄區孕產婦管理規范、建立孕產婦急救網絡、開展孕產婦死亡監測管理、制定轄區產科質量檢查方案、開展轄區產科質量檢查、制定散居兒童保健管理工作計劃、召開集體兒童工作例會、對托幼機構指導、制定轄區5歲以下兒童生命監測工作常規以及對基層機構開展業務培訓并進行實地指導。開展比例較低的群體保健工作為孕產婦死亡評審、圍產兒死亡監測管理、出生缺陷監測管理、女職工保健管理工作以及建立轄區流動兒童管理制度、開展轄區5歲以下兒童死亡評審等。另外,縣區婦幼保健機構婦幼保健信息管理工作相對薄弱,僅30所機構建有覆蓋轄區的功能基本完善的婦幼保健信息系統并聯網運行。科研教學管理在科研項目和教學管理方面,僅有6所機構年度承擔了科研課題,6所機構專業技術人員在省級及以上刊物上發表過論文。有8所機構接受醫藥院校學生實習,所有機構都不是教學單位,未承擔任何教學任務。
該次調查結果表明,安徽省大部分機構縣區婦幼保健機構總體運行良好,能夠較好地履行婦幼衛生的公共衛生職能,婦幼衛生工作方針基本得到落實。對比2003年調查結果〔3〕發現:2009年安徽省縣區級婦幼保健機構平均每所機構業務用房面積增加467m2,衛生技術人員數增加2.79人,床位數增加511張,門診人次增加7272人次,業務收入增加354.7萬元。可以看出,近年來安徽省縣區婦幼保健機構業務量有了顯著提高,服務能力有了很大提升。但從整體水平和能力建設來看,仍存在一些制約發展的問題與不足,與廣大群眾日益增長的醫療保健需求還存在差距,主要表現在設施設備缺乏、服務深度和廣度不夠、經費投入不足、隊伍整體素質不高、群體保健工作未全面開展、科研教學水平落后等方面,同時機構之間發展不平衡,在規模、設施設備、人力資源、業務開展等方面都存在較大差異。人員編制不足,隊伍結構不合理,整體素質不高按照《婦幼保健機構管理辦法》要求,區/縣級婦幼保健機構編制為41~70人,衛生技術人員占職工總數的比例在75%~80%之間,安徽省有87.13%的縣區級婦幼保健機構編制未達國家標準下限,21.80%的機構衛技人員比例未達標準。編制的限制,一方面將導致專業人才引進困難,專業人員數量嚴重不足;另一方面會導致聘用人員數量增多,而聘用人員流動性強可能影響到工作延續性和工作質量〔4〕。衛生技術人員中本科以上人員比例僅占14.11%,副高級以上僅占2.18%,人員素質相對偏低,低于2008年全國水平〔5〕。衛生技術人員的素質直接關系到婦幼保健業務發展和工作質量。設備配備不足,服務項目相對局限大部分機構配置了開展婦女保健、兒童保健的基本設施設備,但用于開展兒童五官保健、心理保健的視力篩查儀、弱視治療儀、視覺刺激儀、智力測查工具、感覺統合訓練器材等設備配置比例較低,而有助于拓展婦幼保健服務項目的語音訓練儀、中耳分析儀、生物反饋儀、骨密度儀、腹腔鏡等設備儀器缺乏,以致產后康復、更年期保健、兒童神經心理發育測評、兒童發展促進等服務項目開展比例相對較低。婦幼衛生經費不足,群體保健工作有待加強調查結果顯示,全省大部分縣區婦幼保健機構年度收支略有結余,但大多處于長期負債經營狀態,僅能維持機構日常運轉;部分機構入不敷出,后續發展力嚴重不足。從收入來源看,財政專項補助收入占總收入不到1/4;從支出來看,財政專項支出超過總支出的1/4,而群體保健工作支出僅占總支出的3.5%。說明婦幼衛生專項經費投入不夠,導致縣區婦幼保健機構群體保健工作開展不全面、覆蓋范圍窄、流動人口服務不到位等。科研教學水平相對落后,制約婦幼保健全面發展全省縣區婦幼保健機構科研能力欠缺,僅有個別機構承擔科研項目或課題,少有專業技術人員在省級及以上刊物上發表過論文;機構教學管理方面基本為空白,僅有8所機構接受醫藥院校學生實習,沒有一所機構是教學單位,未承擔任何教學任務。婦幼保健機構作為面向群體、面向基層的公共衛生專業機構,應具備掌握、分析及評價廣大婦女兒童預防保健及健康狀況的能力。而調查結果表明,科研教學方面是安徽省縣區婦幼保健機構非常薄弱的環節,不僅影響機構人才隊伍建設,還將制約機構的持續健康發展。
通過能力建設項目,使每個縣(市、區)都擁有一所政府舉辦的、獨立的、合格的婦幼保健機構。加大對縣區級婦幼保健機構的投入,明確婦幼保健機構功能定位政府應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實行收支兩條線,確保婦幼保健機構履行公共衛生職能的經費投入。應明確婦幼保健機構的功能定位,加強群體保健工作,強化婦幼保健機構對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開展婦幼保健相關技術服務的指導、技術支持和質量控制,行使婦幼保健機構對轄區婦幼保健服務的管理職能。重新制定婦幼保健機構人員編制標準目前我國婦幼保健機構人員編制標準,仍沿用衛生部和勞動人事部于1986年頒發的《各級婦幼保健機構編制標準(試行)》。當前婦幼保健機構的工作內容和數量均較以往大大增加,而人員編制標準卻沒有相應得到提高,導致婦幼保健機構工作職能的履行受到限制〔4〕。應當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母嬰保健法》、《婦幼保健機構管理辦法》等現行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明確規定新形勢下婦幼保健機構基本職能任務,根據社會對婦幼保健服務的需求,對各級婦幼保健機構所需人力資源進行測算,重新制定編制標準。制定婦幼保健機構建設標準根據各級婦幼保健機構的職能任務,明確各級婦幼保健機構必須開展的技術服務項目,依據分級分類的原則,按照婦幼保健機構不同的服務類型,制定各級各類婦幼保健機構房屋面積、科室設置、基礎設施建設、必備設備配置等系列標準。同時,婦幼保健機構的主要工作任務是保健管理與保健服務,在機構建設標準上應與醫療機構有所區別,應突出婦幼保健特色服務相關設備、設施的建設。縣區婦幼保健機構自身應明確職責,不斷強化公共衛生職能堅持以保健為中心,以保健與臨床相結合,把工作重點放到群體保健上;在政策支持和財政投入的保障下,認真落實婦幼基本和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加強對基層婦幼保健工作的指導;認清形勢,擺正位置,積極尋求發展機會,拓展服務項目,不斷滿足群眾的保健需求;要重視機構自身建設,在規范服務、人才隊伍建設、信息化建設、科研教學管理上下功夫,努力提升服務能力和水平,以適應婦幼保健工作發展的新形勢。
作者: 萬宇輝 闕敏 吳海燕 邵子瑜 單位:安徽省合肥市婦幼保健所
二、主要生命指標
孕產婦死亡率控制在25/十萬以內
嬰兒死亡率控制在13‰以內
全縣五歲以下兒童死亡率控制在15‰以內
全縣新生兒破傷風發病率控制在1‰以內
三、主要服務指標
1、孕產婦系統管理率:農村達85%以上,城鎮達95%以上
2、兒童系統管理率達60%
3、產婦住院分娩率達95%以上;高危孕產婦篩查率達**0%;高危孕產婦管理率**0%
4、剖宮產率縣級醫療保健機構控制在40%以內,鄉鎮控制在25%以內
5、預防艾滋病母嬰傳播HIV檢測率達95%,其中HIV早孕檢測率達80%
6、新生兒疾病篩查工作全縣鋪開,篩查率達90%
7、婦女病普查率60%,普治率90%
8、農村孕產婦住院分娩補助率達到**0%
四、主要工作措施
加強領導,加強基層督導,強化鄉村保健網絡職責。
一是婦幼保健工作是大衛生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公益性,將婦幼衛生工作納入重要工作內容,明確責任,任務落實到人,實行目標管理、量化管理。二是進一步加強完善保健網絡建設。每個級鎮要穩定1-2人專職從事婦幼保健工作,待遇不得少于同級同類專業人員水平,不得下達經濟任務,對個別確屬人口少、服務范圍小的鄉鎮,要向衛生局寫出報告,經批準后保健人員可適當的兼職,但要以保健工作為主;村村要有村級保健人員抓保健工作,消滅空白村。三是衛生院要按季度對村衛生室進行考核,并作為兌現村衛生室補助的依據,四是全縣統一實行村級報表制度。縣保健院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制定出村級報表表樣,由鄉鎮參照以規范村報表。五是縣保健院要固定督導人員,實行責任制管理。對20個鄉鎮實行聯片包院責任制方式管理,督導面達**0%,督導行政村占**%以上,重點鄉縝每季度不少于4次,一般鄉鎮一年不少于2次,大型督導一年不少于4次。六是強化督導反饋質量。縣保健院要制定督導質量考核管理規定,納入保健質量控制標準,按季實行聯片包院責任制工作匯報和考核,鄉鎮衛生院領導、防保人員相應要對轄區行政村進行包村責任制劃分,制定責任制考核標準。對于督導不力的保健人員要及時進行調整,對于督導在限期內整改不到位、行動緩慢的鄉鎮,縣保健院要上報縣衛生局,并在季度例會上通報批評。
加強降消項目質量管理,進一步提高農村孕產婦住院分娩補助率。
一是加強與計生聯系工作制度,結合**縣20**年符合政策生育名單、新婚人群、流動孕婦“五個一”管理、育齡婦女花名冊等做好孕婦篩查工作,提高孕婦篩查率,二是要按照《孕產婦保健系統管理細則》,加強系統孕產婦系統管理,早發現、早檢查、早確診、早管理,重點是高危篩查率要達到**0%,早孕檢查率達95%,產前檢查5次以上達95%,產后訪視一次以上達95%,三是杜絕家庭接生。四是以孕產婦保健手冊為載體,保健與臨床形成有機結合,做到定期跟蹤檢查、定期隨訪、及時為高危孕產婦提供有效服務和指導,五是嚴格執行分級分娩制度,嚴禁高危截留,對造成孕產婦死亡的,年度評先實行一票否決制。六是縣鄉助產技術服務機構要嚴格執行《縣衛生局關于嚴格執行農村孕產婦住院分娩平產(順產)免費實施意見的通知》(**衛字[20**]76號)文件精神,七是加大產科建設規范力度,縣保健院加強對鄉級產科建設質量的規范性指導,加強“三基”考核,規范服務流程,努力為廣大孕產婦住院分娩營造溫馨、便捷、安全、有效的服務。八是加強孕產婦急診急救工作,進一步發揮孕產婦急救中心功能作用,加強急診急救領導小組的職責,縣鄉助產技術服務人員要在急診急救領導小組的指導下,加強“三基三嚴”的學習,認真做好學習筆記,不斷提高業務工作能力,孕產婦急救中心要配足人員,設備時刻處于功能狀態,急救藥品品種數量齊全,無過期失效,司機、車輛隨叫隨到,確保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急救任務,九是加強產、兒科人員培訓,提高縣鄉產、兒科整體服務功能。縣保健院要制定好縣鄉產、兒科人員培訓計劃,采取有計劃安排產、兒科人員到上級醫療衛生單位進修,請上級醫療衛生單位產、兒科專家來我縣講課,進行封閉培訓。十是對邊沿、信息閉塞的鄉鎮加大貧困特困孕產婦救助。
20**年全縣婦幼衛生工作繼續貫徹落實婦幼衛生工作方針,堅持保健與臨床相結合,充分履行保健公共衛生職能,加強基層督導,狠抓降消項目工作存在的不足,拓展母嬰保健技術服務,鞏固愛嬰醫院成果,加強托幼機構管理,啟動婦女健康行動,積極開展二級優秀保健院創建,全面完成婦幼衛生目標任務。
二、主要生命指標
孕產婦死亡率控制在25/十萬以內
嬰兒死亡率控制在13‰以內
全縣五歲以下兒童死亡率控制在15‰以內
全縣新生兒破傷風發病率控制在1‰以內
三、主要服務指標
1、孕產婦系統管理率:農村達85%以上,城鎮達95%以上
2、兒童系統管理率達60%
3、產婦住院分娩率達95%以上;高危孕產婦篩查率達**0%;高危孕產婦管理率**0%
4、剖宮產率縣級醫療保健機構控制在40%以內,鄉鎮控制在25%以內
5、預防艾滋病母嬰傳播HIV檢測率達95%,其中HIV早孕檢測率達80%
6、新生兒疾病篩查工作全縣鋪開,篩查率達90%
7、婦女病普查率60%,普治率90%
8、農村孕產婦住院分娩補助率達到**0%
四、主要工作措施
加強領導,加強基層督導,強化鄉村保健網絡職責。
一是婦幼保健工作是大衛生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公益性,將婦幼衛生工作納入重要工作內容,明確責任,任務落實到人,實行目標管理、量化管理。二是進一步加強完善保健網絡建設。每個級鎮要穩定1-2人專職從事婦幼保健工作,待遇不得少于同級同類專業人員水平,不得下達經濟任務,對個別確屬人口少、服務范圍小的鄉鎮,要向衛生局寫出報告,經批準后保健人員可適當的兼職,但要以保健工作為主;村村要有村級保健人員抓保健工作,消滅空白村。三是衛生院要按季度對村衛生室進行考核,并作為兌現村衛生室補助的依據,四是全縣統一實行村級報表制度。縣保健院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制定出村級報表表樣,由鄉鎮參照以規范村報表。五是縣保健院要固定督導人員,實行責任制管理。對20個鄉鎮實行聯片包院責任制方式管理,督導面達**0%,督導行政村占**%以上,重點鄉縝每季度不少于4次,一般鄉鎮一年不少于2次,大型督導一年不少于4次。六是強化督導反饋質量。縣保健院要制定督導質量考核管理規定,納入保健質量控制標準,按季實行聯片包院責任制工作匯報和考核,鄉鎮衛生院領導、防保人員相應要對轄區行政村進行包村責任制劃分,制定責任制考核標準。對于督導不力的保健人員要及時進行調整,對于督導在限期內整改不到位、行動緩慢的鄉鎮,縣保健院要上報縣衛生局,并在季度例會上通報批評。
加強降消項目質量管理,進一步提高農村孕產婦住院分娩補助率。
一是加強與計生聯系工作制度,結合**縣20**年符合政策生育名單、新婚人群、流動孕婦“五個一”管理、育齡婦女花名冊等做好孕婦篩查工作,提高孕婦篩查率,二是要按照《孕產婦保健系統管理細則》,加強系統孕產婦系統管理,早發現、早檢查、早確診、早管理,重點是高危篩查率要達到**0%,早孕檢查率達95%,產前檢查5次以上達95%,產后訪視一次以上達95%,三是杜絕家庭接生。四是以孕產婦保健手冊為載體,保健與臨床形成有機結合,做到定期跟蹤檢查、定期隨訪、及時為高危孕產婦提供有效服務和指導,五是嚴格執行分級分娩制度,嚴禁高危截留,對造成孕產婦死亡的,年度評先實行一票否決制。六是縣鄉助產技術服務機構要嚴格執行《縣衛生局關于嚴格執行農村孕產婦住院分娩平產(順產)免費實施意見的通知》(**衛字[20**]76號)文件精神,七是加大產科建設規范力度,縣保健院加強對鄉級產科建設質量的規范性指導,加強“三基”考核,規范服務流程,努力為廣大孕產婦住院分娩營造溫馨、便捷、安全、有效的服務。八是加強孕產婦急診急救工作,進一步發揮孕產婦急救中心功能作用,加強急診急救領導小組的職責,縣鄉助產技術服務人員要在急診急救領導小組的指導下,加強“三基三嚴”的學習,認真做好學習筆記,不斷提高業務工作能力,孕產婦急救中心要配足人員,設備時刻處于功能狀態,急救藥品品種數量齊全,無過期失效,司機、車輛隨叫隨到,確保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急救任務,九是加強產、兒科人員培訓,提高縣鄉產、兒科整體服務功能。縣保健院要制定好縣鄉產、兒科人員培訓計劃,采取有計劃安排產、兒科人員到上級醫療衛生單位進修,請上級醫療衛生單位產、兒科專家來我縣講課,進行封閉培訓。十是對邊沿、信息閉塞的鄉鎮加大貧困特困孕產婦救助。
20**年全縣婦幼衛生工作繼續貫徹落實婦幼衛生工作方針,堅持保健與臨床相結合,充分履行保健公共衛生職能,加強基層督導,狠抓降消項目工作存在的不足,拓展母嬰保健技術服務,鞏固愛嬰醫院成果,加強托幼機構管理,啟動婦女健康行動,積極開展二級優秀保健院創建,全面完成婦幼衛生目標任務。
二、主要生命指標
孕產婦死亡率控制在25/十萬以內
嬰兒死亡率控制在13‰以內
全縣五歲以下兒童死亡率控制在15‰以內
全縣新生兒破傷風發病率控制在1‰以內
三、主要服務指標
1、孕產婦系統管理率:農村達85%以上,城鎮達95%以上
2、兒童系統管理率達60%
3、產婦住院分娩率達95%以上;高危孕產婦篩查率達**0%;高危孕產婦管理率**0%
4、剖宮產率縣級醫療保健機構控制在40%以內,鄉鎮控制在25%以內
5、預防艾滋病母嬰傳播HIV檢測率達95%,其中HIV早孕檢測率達80%
6、新生兒疾病篩查工作全縣鋪開,篩查率達90%
7、婦女病普查率60%,普治率90%
8、農村孕產婦住院分娩補助率達到**0%
四、主要工作措施
加強領導,加強基層督導,強化鄉村保健網絡職責。
一是婦幼保健工作是大衛生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公益性,將婦幼衛生工作納入重要工作內容,明確責任,任務落實到人,實行目標管理、量化管理。二是進一步加強完善保健網絡建設。每個級鎮要穩定1-2人專職從事婦幼保健工作,待遇不得少于同級同類專業人員水平,不得下達經濟任務,對個別確屬人口少、服務范圍小的鄉鎮,要向衛生局寫出報告,經批準后保健人員可適當的兼職,但要以保健工作為主;村村要有村級保健人員抓保健工作,消滅空白村。三是衛生院要按季度對村衛生室進行考核,并作為兌現村衛生室補助的依據,四是全縣統一實行村級報表制度。縣保健院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制定出村級報表表樣,由鄉鎮參照以規范村報表。五是縣保健院要固定督導人員,實行責任制管理。對20個鄉鎮實行聯片包院責任制方式管理,督導面達**0%,督導行政村占**%以上,重點鄉縝每季度不少于4次,一般鄉鎮一年不少于2次,大型督導一年不少于4次。六是強化督導反饋質量。縣保健院要制定督導質量考核管理規定,納入保健質量控制標準,按季實行聯片包院責任制工作匯報和考核,鄉鎮衛生院領導、防保人員相應要對轄區行政村進行包村責任制劃分,制定責任制考核標準。對于督導不力的保健人員要及時進行調整,對于督導在限期內整改不到位、行動緩慢的鄉鎮,縣保健院要上報縣衛生局,并在季度例會上通報批評。
加強降消項目質量管理,進一步提高農村孕產婦住院分娩補助率。
一是加強與計生聯系工作制度,結合**縣20**年符合政策生育名單、新婚人群、流動孕婦“五個一”管理、育齡婦女花名冊等做好孕婦篩查工作,提高孕婦篩查率,二是要按照《孕產婦保健系統管理細則》,加強系統孕產婦系統管理,早發現、早檢查、早確診、早管理,重點是高危篩查率要達到**0%,早孕檢查率達95%,產前檢查5次以上達95%,產后訪視一次以上達95%,三是杜絕家庭接生。四是以孕產婦保健手冊為載體,保健與臨床形成有機結合,做到定期跟蹤檢查、定期隨訪、及時為高危孕產婦提供有效服務和指導,五是嚴格執行分級分娩制度,嚴禁高危截留,對造成孕產婦死亡的,年度評先實行一票否決制。六是縣鄉助產技術服務機構要嚴格執行《縣衛生局關于嚴格執行農村孕產婦住院分娩平產(順產)免費實施意見的通知》(**衛字[20**]76號)文件精神,七是加大產科建設規范力度,縣保健院加強對鄉級產科建設質量的規范性指導,加強“三基”考核,規范服務流程,努力為廣大孕產婦住院分娩營造溫馨、便捷、安全、有效的服務。八是加強孕產婦急診急救工作,進一步發揮孕產婦急救中心功能作用,加強急診急救領導小組的職責,縣鄉助產技術服務人員要在急診急救領導小組的指導下,加強“三基三嚴”的學習,認真做好學習筆記,不斷提高業務工作能力,孕產婦急救中心要配足人員,設備時刻處于功能狀態,急救藥品品種數量齊全,無過期失效,司機、車輛隨叫隨到,確保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急救任務,九是加強產、兒科人員培訓,提高縣鄉產、兒科整體服務功能。縣保健院要制定好縣鄉產、兒科人員培訓計劃,采取有計劃安排產、兒科人員到上級醫療衛生單位進修,請上級醫療衛生單位產、兒科專家來我縣講課,進行封閉培訓。十是對邊沿、信息閉塞的鄉鎮加大貧困特困孕產婦救助。
依法開展母嬰保健技術服務。一是托幼機構衛生保健管理工作20**年全縣仍實行“衛生保健合格證制度”,縣衛生監督局、縣保健院要加大落實《托幼機構衛生保健管理辦法》指導和檢查力度,進一步規范幼兒園衛生保健管理工作,二是出生醫學證明管理嚴格按照出生醫學證明管理辦法規范運行,從20**年1月1日起,出生醫學證明實行計算機打印,不能落實的單位縣保健院停發該單位出生醫學證明,三是加強三級預防,減少出生缺陷發生。所有有助產技術執業資格的醫療衛生單位要開展新生兒疾病篩查工作,實行月報表制度,同時結合“兩大”系統管理,加大對出生缺陷調查,并要及進上報,四是加強兒童保健系統管理工作,兒童系統管理要按照《兒童保健系統管理實施細則》開展兒童系統管理,各醫療衛生單位要配備1名兼職兒保醫生,配備嬰兒秤、體重秤、軟尺等必備設備,散居兒童結合兒童冷鏈運轉等形式定期開展兒童保健系統管理;集居兒童要定期進行集中體檢,對篩查出有疾病的及時建議家長治療,并給予喂養指導。五是開展婦女(圍)絕經期保健(即更年期保健),拓展保健服務領域。縣保健院積極籌建(圍)絕經期保健門診,開展(圍)絕經期保健服務,探索(圍)絕經期保健服務管理。
啟動婦女健康行動工作。根據《**縣婦女健康行動計劃(20**~20**年)實施方案》,以提高婦女健康水平和出生人口素質為中心,實行政府主導,部門合作,全社會共同參與,做好啟動婦女健康行動工作。一是加強領導,健全組織。實行政府牽頭,衛生、婦聯、財政、民政、廣電、計生等部門組成工作領導小組,縣醫院、縣中醫院、縣保健院抽調醫療業務能力強、責任心強的人員成立技術指導小組,明確職責,以鄉為單位落實好婦女病免費普查工作。二是加強宣傳,鼓勵廣大婦女積極參與。利用報紙、電視、墻報、宣傳冊、標語,會議等形式進行大力宣傳婦女病免費普查的現實意義,提高廣大婦女的保健意識。三是縣保健院要認真組織師資力量,加強對《湖北省婦女病普查普治工作規范》的學習,培訓好婦女健康行動技術小組人員,四是合理安排普查時間,確定好普查流程,以鄉為單位開展婦女病免費普查,對查出婦科病患者進行治療的,按照新型農合或城鎮職工醫療保險規定進行報銷,切實完成好婦女病免費普查工作。
以項目管理方式加強對流動孕產婦管理科研。20**年對化龍、軍店、門古三鄉鎮試點,采用項目管理方式,實行衛生、計生、民政、公安聯合,通過育齡婦女花名冊、符合政策生育名單、新婚人群等,提高孕產婦檢出率,加強孕產婦系統管理,探討我縣流動孕產婦管理方式方法,進一步推進孕產婦系統管理工作
加強婦幼衛生統計信息管理工作。婦幼衛生統計信息要加強報表質量的真實性、準確性、邏輯性,及時收集、上報、分析,利用信息的可量化性積極為領導當好參謀。婦幼衛生信息工作主要要抓好孕婦篩查、活產數漏報、HIV檢測早孕檢測、新篩等工作的信息溝通與反饋。
(七)鞏固愛嬰醫院成果,進一步促進母乳喂養。愛嬰醫院課題核心是保障母乳喂養的實現,提高母乳喂養率,為此,縣衛生局成立專班,對全縣已授牌的愛嬰醫院進行復查,進一步促進母乳喂養十條措施的落實。
(八)加強領導,提高保健服務能力,保證二級優秀保健院通過審評。創建等級保健院的核心是規范管理,提高保健服務能力。縣保健院要總結上年創建經驗,通過健全管理體系,落實規章制度,抓環節質量,與保健工作相結合、與臨床工作相結合,力爭順利通過評審。
(九)加強宣傳,提高降消項目政策、新生兒疾病篩查、自然產、開展聽力篩查的好處等主要婦幼保健核心知識知曉率。縣保健院要制定好完善的健康教育工作計劃,統一健康教育內容,將健康教育內容印刷成冊、頁,通過鄉、村保健人員向目標人群發放,加強督導,對沒有向目標人群發放造成浪費的單位和個人,給予嚴厲處罰,同時要繼續利用電視、報紙、標語、面對面宣傳等方式加大宣傳力度,宣傳過程中要避免有盲區、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