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31 09:21:24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三八婦女節手工賀卡,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三八婦女節送媽媽禮物的作文 篇【1】今天,是三八婦女節。
我想準備一份禮物給媽媽。趁媽媽上班,我想呀想,做手工吧,又不知道做什么;畫畫吧,又不知道畫什么……最后我決定看看電視找找靈感,但電視看了一個多小時,也沒想到送什么。
時鐘滴答滴答地響,好像在告訴我媽媽就快回來了。我想,干脆送一本書給媽媽吧。可我翻了一下書柜,也看不見一本可以送給媽媽的書。我又想到送一支筆給媽媽,可是又找不到一支我認為合適的筆。我想了又想,翻了再翻,怎么也找不到禮物,好像那個禮物在和我玩捉迷藏。
還有半小時媽媽就要回來了!我找呀找,嘿!找到了一個靈感,就是送一塊糖給媽媽——祝媽媽生活比蜜甜。可是打開糖罐,糖我每天吃一顆,昨天剛好吃完。嗨!
還有十五分鐘媽媽就要回來了,怎么辦?我突然想到書包。最近我的學習進步了,書包有許多作業記下了我的進步:作文《參觀陳氏書院》得了A、《學炒菜》得了A-,還有《鋼筆字》的成績由B-到A-……我把這些作業整理好,擺放得整整齊齊。等媽媽一回來,我雙手捧著作業,鄭重地交給媽媽:“媽媽,祝你節日快樂!”媽媽又驚又喜,說:“這是我過得最幸福的一個婦女節。”
今天我和媽媽都很高興,尤其是媽媽,因為她今天收到了兒子的最特別的禮物!
三八婦女節送媽媽禮物的作文 篇【2】去年爸爸去了一趟海南島,給我們買了許多禮物。其中就有媽媽的一條用五顏六色的小圓珠串成的小手鏈,雖然它不怎么貴重,但它也代表著爸爸的心意。
一個星期六的下午,我一人在家。無聊的時候,我偷偷從媽媽的化妝盒里拿出了那條漂亮的小手鏈。我把它戴在了手上,左看看,右看看,然后取了下來。過了一會兒,我戴了上去,又取了下來……這樣反反復復做了好幾次。不知它哪兒吸引我,我就是不覺得無聊,后來可能因為好奇心,我仔細地觀察著上面的小圓珠,好像每一個都它自己的特色。最終那條橡皮筋“啪”的一聲就斷了,不是它質量不好,也不是我弄得力太大,它就是這樣莫名其妙地斷了。
現在回想起來,還真是可笑。不過一條手鏈確確實實就這樣被我毀了,珠子掉得到處都是,真是好后悔啊!先是后悔自己玩手鏈,再是后悔自己玩得太“瘋狂”,最后就后悔沒主動承認錯誤。直到現在,媽媽在找手鏈的時候,我都說沒看見。
這真是天意!弄斷了一條手鏈,完完全全不是意料之中的事,可它確實斷了。
現在,捧在我手上的是一條五顏六色的小圓珠串成的小手鏈,這是今天我送給媽媽的婦女節禮物,媽媽你會喜歡嗎?
三八婦女節送媽媽禮物的作文 篇【3】不知不覺間,“三八”婦女節就將來臨了。我當然要給媽媽一個大Surprise啦!媽媽含辛茹苦的把我養到了14歲,任勞任怨……時間真的好快,當我仔細地看了看媽媽,才發現時光早已在她的眼角刻下了細小的皺紋。正好借婦女節這個機會,送媽媽一個特殊的禮物。
結合我園“親自然,活教育”的辦園理念,通過主題生活實踐活動讓孩子親近自然,以大自然、大社會作為教材。特制定以下園本課程計劃:
九月份主題:《團團圓圓過中秋》
本月結合中國傳統節日“中秋節”開展傳承民俗的實踐活動。
目標:
1.了解中秋節的來歷及習俗。
2.學做月餅,從中體驗制作的快樂。
活動準備:
1.請家長為幼兒介紹中秋節的習俗。
2.成品月餅、制作月餅的原料
系列活動安排:
1.聽一聽:聽關于中秋節的由來、習俗、傳說故事、歌曲等。
2.唱一唱:學唱關于中秋節的兒歌。
3.做一做:制作中秋賀卡。
4.讀一讀:讀關于中秋節的詩詞
5. 生活實踐:到生活體驗館制作月餅。為不同年齡段的幼兒提供不同的半成品原材料,以便于操作。(生活體驗館活動)
十月份主題:《快樂秋游》
秋天天氣逐漸涼爽,本月我們將帶領孩子親近自然,到郊外去感知秋天的季節變化。
目標:
1.了解秋季的季節特點。
2.到郊外自然中感知秋天的變化。
活動準備:
1.提前找好秋游的地點。
2.準備好班旗、野餐墊等。
3.幼兒帶上水壺、遮陽帽等
4.征集家長志愿者。
系列活動安排:
1.聽一聽:聽關于秋天的故事、歌曲等。
2.唱一唱:學唱關于秋天的歌。
3.畫一畫:畫秋天。
4.生活實踐:到郊外秋游。
十一月份主題:《豐收樂》
秋季是豐收的季節,本月我們將帶來孩子到生活實踐基地去挖紅薯,體驗豐收的快樂。
目標:
1.感知秋天是一個豐收的季節。
2.通過勞動體驗豐收的樂趣。
3.感知農民勞動的不易,從而養成不浪費食物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1.與實踐基地提前做好銜接。
2.準備好挖紅薯的農具。
3.征集家長志愿者。
系列活動安排:
1.學一學:關于豐收的兒歌。
2.做一做:利用種子、果實等進行美工活動。
3.生活實踐:到實踐基地開展挖紅薯活動。(十里荷鄉)
十二月份主題《熱熱鬧鬧迎新年》
一年就要結束,新的一年即將來臨,本月末將組織幼兒回顧這一年自己的變化,并大膽表達新年的愿望,在親子活動中熱熱鬧鬧地迎接新年的到來。
目標:
1.感知自己成長的變化。
2.了解不同國家地區慶祝新年的方式。
3.樂意向別人表達新年的祝福。
活動準備:
1.準備一些自己小時候的衣服或其他物品。
2.卡紙、彩色筆、剪刀等美工材料
3.籌備全園親子活動。(詳情見《元旦親子活動方案》)
系列活動安排:
1.聽一聽:關于不同國家地區慶祝新年的不同方式、關于新年的歌曲。
2.比一比:現在的我和過去的我有什么不一樣了。
3.唱一唱:關于新年的歌曲。
4.做一做:新年賀卡
5.說一說:說說自己新年的愿望;給周圍的人說說祝福的話。
6.親子活動:慶祝元旦親子活動
三月主題《感恩父母》
本月結合“三八”婦女節開展感恩父母的主題活動,通過系列活動,讓孩子感知父母的艱辛,從而孝敬父母等長輩。
目標:
1.了解三八婦女節的由來。
2.感知長輩工作生活的艱辛,從而學會感恩長輩。
3.通過親子實踐活動,增進親子間的感情。
活動準備:
1.請父母給孩子講講懷孕、生產中的一些事情。
2.制心糕點的面粉、酵母等材料;幼兒自備少量干果等。
系列活動安排:
1.聽一聽:關于三八婦女節的由來、媽媽的故事、歌曲等。
2.唱一唱:關于愛媽媽的歌。
3.畫一畫:畫自己的媽媽,將作品送給自己的媽媽。
4.做一做:做手工作品作為媽媽的節日禮物。
5.親子實踐:制心糕點
四月主題《春暖花開》
春天是一個生機勃勃,春意盎然的季節,本月結合傳統節氣清明節開展主題活動,將帶領孩子在大自然中去感知春天的變化。
目標:
1.感知春天變化,了解春天的天氣特征。
2.了解清明節的由來及習俗。
活動準備:
1.學習單:和家長一起了解、記錄清明的習俗有哪些。
2.提前規劃好踏青的路線。
3.征集家長志愿者。
系列活動安排:
1.聽一聽:清明節的由來及習俗、詩歌等。
2.唱一唱:關于春天的歌。
3.畫一畫:春天的圖畫
4.生活實踐:去郊外踏青
五月主題《勞動最光榮》
本月結合五一勞動節開展系列愛勞動的教育實踐活動,通過系列活動,讓孩子體驗勞動的樂趣,養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習慣。
目標:
1.不同年齡段的幼兒學會穿衣服、疊被子、疊衣服等事情。
2.熱愛勞動,養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的習慣。
活動準備:
1.小班幼兒練習穿衣褲;中班幼兒練習疊被子;大班幼兒練習疊衣褲。
2.籌備五一生活自理能力比賽。(詳見《五一生活自理能力比賽方案》)
3.學習單:填寫家長一天的工作和家務勞動
系列活動安排:
1.聽一聽:五一勞動節的由來,了解父母或者長輩一天要做的工作活動家務
2.唱一唱:關于愛勞動的歌。
3.做一做:回家做力所能及的家務。
4.親子活動:生活自理能力比賽
六月主題《歡樂過六一》
本月結合六一兒童節開展系列活動,讓孩子快樂展示才藝,感受童年和成長的快樂。
目標:
1.展示幼兒的才藝,激發自豪感。
2.讓家長感知幼兒的學習成果,了解家園共育的重要性。
活動準備:
1.各班收集幼兒的美工作品,制作成為展板。
2.排練六一文藝節目。
系列活動安排:
1.唱一唱:展示童年快樂的歌曲。
2.跳一跳:快樂的舞蹈。
關鍵詞: 數學教學 實際生活 “激疑”藝術 頑強意志
一、問題從實際生活中引入
數學教學不僅應該關注學生已有的知識背景,而且應該關注學生的直接經驗和生活經驗。例如,連減兩步應用題在實際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所以在新課的引入時,我通過錄像出示問題情境:小明拿10元錢上街,買一個皮球用去3元,買一副跳棋用去5元,售貨員阿姨應找給他多少錢?請你幫著算一算。因為這是學生親身經歷過的事情,所以感到很親切,有的說可以從10元錢里先去掉買皮球的3元,再去掉買跳棋的5元,應找回2元錢。也有的說可以先算出買皮球和跳棋一共用去8元錢,再從10元里去掉8元就得到應找回2元錢。其實這就是連減兩步應用題的不同解題思路。這樣通過生活畫面的喚起,與學生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梁,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學會了數學。
二、注重揭示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
課堂教學不僅要注重揭示知識結構間的內在聯系,而且要注重揭示知識在實踐生活中的運用,提高學生對日常事物用數學的經驗、思想和方法進行觀察推測的能力。在新課引入時,學生對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有了初步認識,但還沒有感覺到兩者之間的密切聯系。因此在教學中,我出示了課外活動時手工組活動的情形,提問:你看到了什么?學生還都停留在畫面的表面上,只是看到有的在做紙花,有的在做賀卡,有的在做小旗,還沒有學會用數學的眼光看待身邊的事情。這時候,老師出示例題:有30張彩色紙,做紙花用去18張,做彩旗用去9張,剩下的做賀卡,做賀卡用去多少張?學生猛然領悟到,把身邊的事情用數學語言說出來就是一道應用題。
三、引導學生解決實際問題
數學教學應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自然和社會,更好地去適用日常生活,讓學生學會解決可能遇到的現實問題。例如在發展性練習時我們引導學生思考:昨天是三八婦女節,你為媽媽,奶奶做了哪些好事?你想到了哪些數學問題呢?學生一聽,興趣盎然,紛紛討論起來。有的說:我有20元零錢,想給媽媽買兩件禮物,可禮物的價格不能超過20元,我就選了一張賀卡用去8元,又挑了媽媽喜歡的兩枚發卡用去10元,我還剩下2元。這樣讓學生把生活的事情編成應用題,不僅鞏固了所學的知識,而且為學生提供了表現自我的機會,為學生展開創造想象提供了生活的源泉。長此以往,學生將會帶著數學的眼光去觀察,帶著數學的頭腦去思考,從而不斷提供數學素養。
數學教學還應幫助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釋身邊的數學現象、解答身邊的數學問題。例如:教學:“圓柱的側面積和體積”后,請同學們觀察我們周圍的圓柱體狀物體,如油桶、熱水瓶等,思考為什么都是圓柱形的。引導學生計算、比較面積相同時,圓形、正方形與等邊三角形的周長誰最大?誰最小?明白同樣容積的容器中,如果容器的高度一樣,那么側面積所需的材料以圓柱形的最省。在教學“認識一位小數”后設計“有獎競猜”游戲,如猜練習本、橡皮擦、鉛筆等商品的價格,看電腦顯示屏幕的電子鐘,在規定的時間內先猜出商品的價格是幾元幾角,再用一位小數表示出是幾元,猜對價格的商品即獎勵給學生。這樣,學生在實際問題的情境認識了數學、理解了數學、掌握了數學。
四、在數學教學中要有“激疑”藝術
“激疑”是一種教學藝術,一個恰當而又引人入勝的問題,常常可以掀動學生的思維波瀾,鼓起探索的風帆。在教學中,我根據學生好奇,好動、好學的特點,以趣激疑,以情激疑,開啟學生數學思維的心智,促使他們興味盎然地開動腦筋,去思考,去探索問題。如:教學“倒數的認識”時,當學生已初步掌握倒數的意義和求倒數的方法后,我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對“1的倒數”和“0沒有倒數”進行討論。先在黑板上寫出:“7/8、9、1、0”四個數,問:“同學們最喜歡求哪個數的倒數?”這一問激起了學生的求知欲,許多同學都表現出一副躍躍欲試、急不可待的樣子。一個說:“我喜歡1的倒數,因為1=1/1,分母分子調換位置后還是1/1,1的倒數是1。”我肯定地點頭,又問:“同學們最不喜歡求哪個數的倒數?”有的說:“譬如0=0/5,分子分母調換位置后,變成了5/0,0做分母沒有意義呀。”我再次表示肯定。富有新意的教學設計,既充滿了智慧,又洋溢著情趣,讓學生自始至終地處在興奮、活潑、有趣、有序的課堂氛圍中,牢固地學到了知識。
五、沒有頑強的意志是學不好數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