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31 09:10:58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鷸蚌相爭,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續編《鷸蚌相爭》
漁夫沒費一點力氣,就把鷸和蚌一齊捉住了。
漁夫抿了一口香醇的美酒,就急急忙忙地往家趕。
一回到家,漁夫就大聲嚷嚷:“老婆,咱們有新鮮的鷸,美味的蚌吃啦!”說著,就把鷸和蚌仍到了角落里。妻子一向認為自己很聰明,她對漁夫說:“親愛的,你的想法太簡單了。你想過通過這件事來改變我們一生的命運嗎?”漁夫搖了搖頭。“其實,”妻子說,“這倆個家伙我們還是先留著吧!你一定知道,鷸喜歡吃蟲子,蚌愛夾住東西,不如就讓鷸不停地為我們捉鷸,讓無數只鷸來為我們吃掉莊稼地里的害蟲。這樣,農夫一定會用許多錢幣來感謝我們的。我們就發財啦!等它們老得干不動的時候再吃掉它們也不遲啊!”漁夫連忙稱贊說:“還是老婆想得好啊!就照這個方法來辦吧!”妻子得意地笑了。
于是,漁夫和妻子一起把蚌放到了河灘上,把鷸仍到了莊稼地里。他們倆呢,回家就躺在了床上,做起了美美的發財夢。
第二天,他們發現,河灘上的蚌不見了,莊稼地里的鷸也沒有了。
《鷸蚌相爭》講的是鷸與蚌相互鉗制,互不相讓,卻讓漁人從中獲利的故事。
這一則寓言故事告誡人們做事要權衡得失,不要只想著對自己有利的一面,要互相謙讓,退一步海闊天空。一味的相互鉗制往往顧此失彼,讓他人鉆空子。
在我的生活中也常見相互退一步,雙方都開心的事。有一次我在散步時看見一個小伙子闖紅燈。一輛車來不及剎車,車頭輕輕的碰了他一下,小伙子連忙躺在地上裝骨折大喊道:“我本來受傷的骨頭就受了傷,被你折磨一撞,還不骨折了。”司機連忙下車說:“骨折?那我送你去醫院吧。”司機的語氣十分親切,頓時,小伙子眼里有一種難以形容的感覺,就把自己沒有受傷得實話說了出來,事情就很快就解決了。如果,這位刺激下車就打人,說小伙子裝病,事情也許會一發不可收拾。
以后的生活,我們肯定會遇到沖突,而在這時一定要做一個懂得寬容、謙讓的人。這種人才是偉大的人。才是令別人尊敬的人,才是心胸寬闊的人。才是一位品德優良、出類拔萃的好人。
河南省虞城縣第二實驗小學五年級:薛曉飛
一只河蚌挺著閃閃發亮的肚子,從河里游了上來。它緩緩地滑到沙灘上,自言自語地說:“好久沒見到這么溫暖的太陽了,我得好好享受享受!”說完就躺了下去,懶懶地打開了那鐵扇般的蚌殼,將里面粉紅的蚌肉露了出來。
這早春的陽光如此甜潤,蚌美美地睡著了,不一會兒響起了鼾聲。
同一時刻,一直剛打理過羽毛的鷸也飛出了家門。它邊飛邊抱怨道:“老天爺真不長眼,下這么長時間的雨,我和老婆、孩子都餓得眼冒金星了,真不知道今天的午飯有沒有著落!”鷸在天空盤旋三圈,也來到了河灘。
就在鷸垂頭喪氣之時,突然眼前一亮:一只蚌正在河灘上曬太陽,鮮美的蚌肉在陽光下閃閃發亮。鷸高興極了:“真是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啊!”它在蚌的正上方飛了幾圈,找準了一個角度,說時遲,那時快,只見鷸像一架戰斗機俯沖了下去,朝蚌的狠狠的啄去。
“啊——”蚌從睡夢中驚醒,發出一聲撕心裂肺的慘叫。緊接著,一種本能的自我保護意識讓蚌迅速關了上蚌殼,正好將鷸的長嘴夾住了。鷸疼得大叫,立刻意識到這個敵人不好對付——硬的不行,來軟的。
鷸立刻好言好語地說:“大哥,您大人不計小人過,放了我吧!”
“你……你先放了我,我再放你!”蚌痛苦不堪地說道。
鷸心里想:哼,這招沒用,我還有一計。“要不我數一二三,大家一起放,好不好?”鷸假裝真誠地說道。
“不,你準會騙人!”蚌立馬否決。
“哼,你敬酒不吃吃罰酒,吃我一腳!”鷸飛起一腳,踢中了蚌。蚌毫發無損,而鷸的腳卻差點骨折了,疼得它眼淚直流。“哼,小混蛋,疼死我了,你這個臭蚌殼,死蚌殼!”鷸破口大罵道。
“活該,臭小子,自作自受!”蚌也罵道,暗中又使了一把勁。這下,鷸痛得差點暈過去了。
就這樣,它們你一句,我一句,你一拳,我一腳,吵得不可開交。
就在這時,一個老漁翁聞聲而來,他那粗壯而有力的手捉起它們,丟進了漁簍。
太陽暖暖地照著大地,一只河蚌高高興興地爬到沙灘上曬太陽。就在河蚌張開殼享受著日光浴的時候,一只鷸飛過沙灘看見蚌在曬太陽,他心想:難得有這樣的美食,真是太好了!于是鷸便飛了下去,一下子伸出長嘴啄住了蚌的肉。
蚌被嚇了一大跳,兩片蚌殼緊緊地合在一起,鷸的長嘴夾在了蚌殼的里面,鷸對蚌說:“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會被太陽曬死。”蚌聽了心里來了火,心想:是你先要吃我,現在反倒惡人先告狀了!于是蚌在殼里大聲的喊道:“今天不放你,明天不放你,你就會餓死。”另一只鷸看見了,便勸它倆快松手,不然,被漁翁看見了后果可就不堪設想了。鷸和蚌根本聽不進去,依然還是老樣子。這只鷸看它倆這樣,搖了搖頭便飛走了。
傍晚時分,一個漁翁從沙灘經過,他看到了鷸蚌相爭的情景,高興地說:“今天運氣真不錯,抓到一只鷸和蚌。”漁翁說完,一只手捉住鷸,一只手拾起蚌,往家里走去。
可憐的鷸和蚌,就是因為它們的不知退讓而雙雙送了命。
三亞市昂立培訓學校三年級:武小波
就在鷸和蚌兩人相斗時,一個漁翁走了過來,一手捉住了鷸和蚌,高興地說:“不用爭了,不到明天,你們就會下肚了”說著說著,他就到了家。
妻子見了漁夫回來,趕忙走過去,見到了鷸和蚌,更是喜笑顏開,開心的說:“呀!今天收獲真不少呀!”漁夫把鷸和蚌放進一個簍子里,就去外面磨刀了,妻子也去外面燒開水,這是,鷸說話了:“蚌老兄,要不是你,我們也不會被抓啊!”蚌也說話了:“鷸老兄,要不是你,我也不會死啊!”鷸又說:“蚌老兄,我有一個方法讓你不變成烤蚌殼,你要不要聽?”“那好吧!”蚌半信半疑地說。鷸把計劃告訴蚌,蚌聽了,就開始行動。
蚌把他的殼在簍子邊上又磨又蹭,本來已經破舊不堪的簍子被磨出了一個西瓜般的大洞,鷸把蚌叼起來,蚌夾住鷸的嘴,鷸從簍子里飛出來,夾著蚌,飛上了藍天。
這時,一個攝像師把這個鏡頭拍了下來,發到了網上,人們驚嘆不已,都轉發給好友,全球都被震撼了。
不瞞你說,那個攝像師就是我。
五年級:楊幸苗
太陽照在大地上,一只大河蚌慢慢地爬上了河灘,張開自己的兩扇橢 圓形的甲殼曬太陽。它感到很舒服,悠閑自在。
在離這里不遠的水草中,又一只大鷸鳥,正邁著兩條又長又細的腿, 伸著又長又尖的嘴巴,在細心地尋找魚蟲。忽然,它看見河灘上那只張著 大口的河蚌。河蚌那鮮嫩,肥美地肉吸引著它,這是多么好吃的美食啊。
鷸鳥悄悄地走去,伸出了它的大嘴巴,猛的捉住了甲殼內的蚌肉。 河蚌突然受到了襲擊,急忙將堅硬的甲殼閉合,甲殼像把鉗子似的緊緊夾住 鷸的長嘴巴。鷸鳥用盡全身力氣想拉出蚌肉來。河蚌卻死死地夾住鷸的長嘴 巴。就這樣,鷸蚌之間展開了一場激烈的搏斗。
鷸鳥和河蚌誰也不肯相讓,相持不下,雙方爭吵起來。鷸鳥威脅河 蚌說:"你若不張開甲殼,今天不下雨,明天也不下雨,你會被曬死在這里的, 趕快張開甲殼吧!"
河蚌也不甘示弱地說:"我就是不張開甲殼,我把你狠狠地夾住,你今 天拔不出來,明天也拔不出來,你非憋死在這河灘上。"
鷸鳥和河蚌互不相讓,死死地糾纏在一起。
正在這時,一個老漁夫從河灘路過,看見鷸蚌相爭,沒有費多大力氣, 把兩個一起抓住,高興地拿走了。
寓意:后來人們根據這個故事引申出"鷸蚌相爭"用來比喻雙方不和, 互相爭斗,結果兩敗俱傷,讓第三者占了便宜。
一天,陽光明媚。深居簡出的河蚌,懶洋洋地爬上河灘,悠閑地張開蚌殼曬太陽。恰在這時,一只鷸從遠方飛來,看見了河蚌,便俯沖下來,對準蚌的肉,用它的利嘴狠狠地啄了進去。河蚌一驚,迅速合上蚌殼,緊緊夾住鷸嘴。鷸生氣了,說:“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這蚌就要活活。”河蚌毫不示弱,說:“今天不放開你,明天不放開你,你這鷸就要活活地餓死。”雙方互不相讓,誰也不肯放開。
就在這時,河蚌眼尖,看見一個漁夫起來,趕快對鷸說:“不好!你看那邊漁夫來了,再不松開,咱倆都要完蛋。”鷸聽后嚇了一跳,用眼睛一瞟,果真如此。它們幾乎同時松開了對方。就在漁夫快要靠近它們的時候,只見鷸朝著他大吼一聲:“正在比賽,不要過來!”就在漁夫一愣的瞬間,鷸對著河蚌飛起一腳,說聲:“射門!”伴隨“咚”的一聲,蚌被踢到河中央它老家去了。
就在漁夫還沒有反應過來的時候,鷸對他擺了擺翅膀,嘲笑道:“老頭兒,你繼續玩。”說完便展翅高飛了。
漁夫立在河邊直納悶:“畜牲也有如此靈性……”
北京市房山區琉璃河水泥廠學校三年級:夏子涵
1、故事告訴我們要懂得在斗爭中警惕真正的敵人,學會謙讓,會權衡利弊得失,否則在兩敗俱傷的情況下有可能讓第三者鉆空子、坐收漁利。
2、趙國將要攻打燕國,蘇代為燕國對惠王說:“今天我來,路過了易水,看見一只河蚌正從水里出來曬太陽,一只鷸飛來啄它的肉,河蚌馬上閉攏,夾住了鷸的嘴。鷸說:‘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會。’河蚌也對鷸說:‘今天你的嘴出不去,明天你的嘴出不去,就會餓死你。’兩個都不肯互相放棄,結果一個漁夫把它們倆一起捉走了。現在趙國將要攻打燕國,燕趙如果長期相持不下,老百姓就會疲憊不堪,我擔心強大的秦國就要成為那不勞而獲的漁翁了。所以我希望大王認真考慮出兵之事。”惠王說:“好。”于是停止出兵攻打燕國。
(來源:文章屋網 )
有一天,我給她講《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故事。聽完故事后,小孫女眼淚汪汪的,小聲嘟嚕著:“鷸鳥和河蚌太可憐了,怎么被老漁翁捉住吃了呢?”可是第二天,卻見她興沖沖地對我說:“鷸鳥和河蚌相讓了,老漁翁沒捉到鷸鳥,也沒捉到河蚌,傷心地哭了。”我說:“是鷸蚌相爭,它們都被漁翁捉住了。”她堅持說:“不對,是鷸蚌相讓。漁翁什么都沒捉到。我把故事改了。”接著,她繪聲繪色地給我講鷸蚌相讓,漁翁哭泣的故事――
有一天,河蚌在水邊懶洋洋地曬太陽,曬著曬著就睡著了。這時飛過來一只鷸鳥。鷸鳥好長時間沒吃東西了,看見河蚌就想吃它的肉。河蚌緊緊地夾住了鷸鳥的嘴。正在它們相爭不下的時候,走過來一個老漁翁。老漁翁非常高興,想捉住鷸鳥和河蚌。河蚌見老漁翁走近,趕快松開了鷸鳥的嘴,鷸鳥飛到天上去了,河蚌游到河里去了。老漁翁沒捉到鷸鳥,也沒捉到河蚌,傷心地哭了。他又去打漁去了。
孫女講完這個故事,眉飛色舞,非常得意。
難得孫女小小年紀有這樣一顆善心,并且用自己的思維改編了故事,挽救了鷸鳥和河蚌兩顆性命。后來我們爺孫倆做鷸蚌相爭的游戲,她堅持改成鷸蚌相讓,并且讓我扮演老漁翁。當演到鷸鳥飛走,河蚌游到河里的時候,她還一個勁地催我:“你哭啊,哭啊!鷸鳥和河蚌,你什么都沒捉到。”我只好裝著傷心哭泣的樣子,她卻哈哈大笑。
從鷸蚌相爭到鷸蚌相讓,雖然一字之差,卻引起了我深刻的反思:培養教育孩子,不一定拘泥于故事的原文,只要啟發孩子的智力,有利于培養引發孩子積極向善的品質,改編一下,亦無不可。從相爭到相讓,是對待矛盾和問題的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我們就是要教育孩子從小養成善良、寬容的心態,學習化解矛盾、解決沖突的能力,關愛生命,熱愛大自然。我們給孫女還訂閱了《幼兒畫報》、《故事大全》等刊物,買了很多兒童讀物和動物玩具。她根據在幼兒園學到的,在兒童讀物中看到的,經常組織這些動物玩具做游戲,唱歌,跳舞。她有時當導演,有時當老師,有時扮演其中的某個角色,演得活靈活現。這些動物玩具都是她的好朋友。這樣,既復習了她在幼兒園學到的知識,又得到了歡樂,還培養了與小朋友們和睦相處的好習慣。幼兒園的老師對我說:“你的孫女聰明、伶俐,知道得多,能和小朋友們友好相處,熱心幫助別的小朋友,還有組織領導才能呢!”
老泥頭
老泥頭是孫女給爺爺起的綽號。何謂“老泥頭”?孫女煞有介事地解釋說:“老泥頭的意思就是笨、慢、木。”
爸爸、媽媽不解地問:“全家還有比爺爺更聰明的嗎?為何獨獨他是老泥頭?”
孫女仰著小臉,理直氣壯地說:“爺爺年老了,糊涂了,就是笨、慢、木。”
孫女三歲半,聰明伶俐,在幼兒園已經學了不少字,知道不少知識,最拿手的是唱歌、表演節目。爺爺六十歲,讀了一輩子書,作了一輩子文,渾身一股迂腐氣。眼花耳聾,反應呆滯遲鈍。
爺爺是個好脾氣,什么事都依著孫女。爺倆經常在家做游戲、講故事。為啥得了個“老泥頭”的綽號,只有爺爺心里最明白。
猜謎語,明明很簡單的謎語,三次,四次,爺爺總是猜不對。這不是笨嗎?
做游戲,爺爺總是跟不上趟,比孫女慢半拍。這不是慢嗎?
表演節目,爺爺總是演反面人物,不是守株待兔的種田人,就是濫竽充數的南郭先生,或者是葉公,或則是畫蛇添足的,拔苗助長的,既木訥又愚蠢。這不是木嗎?
還有,唱歌總唱不好,畫畫總畫不好,說話發音不準確,常讓孫女糾正,讀故事經常讀錯、掉字、漏字等等。
閱讀可分為理解性閱讀和審美性閱讀。羅森布蘭提出:“理解性讀,指的是讀者的閱讀目的是獲取信息,強調認知能力的發展與運用,以及可量化的知識學習。審美性閱讀則指閱讀過程中讀者因文本而產生的情意和感受,是很個人化的,講究質感的。”審美性閱讀一般用于文學作品的閱讀。下面以審美性閱讀的視角來解讀《鷸蚌相爭》。
這則寓言故事出自我國一本著名的古書《戰國策》。改編的課文《鷸蚌相爭》,篇幅短小,內容通俗易懂,結構完整,具備了文學美的諸多元素。
首先是形象上的荒誕美。有人曾撰文《鷸蚌還能開口說話嗎?》是討論課文表達真實性的問題。“鷸的嘴被死死的夾住了怎么能說話?蚌的肉被啄,怎么能顧得上得意洋洋?漁夫怎么能這樣幸運?”如果用世俗的眼光來看,這些內容幾乎都是荒誕不經的。我們知道,荒誕美是人類對藝術形成的一種情感體驗,一個新的審美形態,是美學范疇中“成功的表現”,是反常悖理的,也是任何現實主義所不能做到的。這些荒誕不經的言行恰恰是寓言形象美之所在,是兒童喜愛之所在。
其次是語言上的簡練美。我們先來看本文描寫的動作之簡美。“有只鷸看見了,猛地把嘴伸到殼兒里去啄肉。河蚌急忙把殼兒合上,牢牢地夾住鷸的嘴不放。”此番爭斗,鷸僅一“伸”一“啄”,蚌回敬鷸也僅一“合”一“夾”,非常精當,爭斗的場景活靈活現。再看語言之簡練美。“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沒有了水,你就會在這河灘上。”“今天拔不出來,明天拔不出來,吃不到東西,你也會餓死在這河灘上!”鷸與蚌語言爭斗,都使用了“今天不……明天不……你就會……”這樣的句式,字字句句都在威嚇對方,讓對方妥協。最后看形象之簡練美。“一只河蚌張開殼兒在河灘上曬太陽”,僅此一句就把河蚌曬太陽的舒服勁活脫脫地呈現出來了。真是“簡為文章盡境”!
再次是結構上的波瀾美。明代畫家董其昌在《畫旨》里說:“遠山一起一伏則有勢,疏林或高或下則有情。此畫訣也。”繪畫不喜平,為文何嘗不如此。河蚌在河灘上曬太陽是十分愜意的,從行文結構上來說,是一種平衡。“鷸啄蚌,蚌夾鷸”打破了這種平衡,它們相互威脅、恐嚇,互不相讓把這種不平衡推向了。漁夫“沒費一點力氣,就把它們一齊捉住了”。站在漁夫角度看是一種平衡,而站在鷸蚌的角度觀察是更大的不平衡。寓言在更大的“不平衡”處戛然而止,讀者很容易沿著不平衡的結尾展開思索。
最后是思想上的智慧美。寓言的邏輯思維在文本中主要體現在“顯性”和“隱性”兩層邏輯上。“顯性邏輯”處于故事的表層,就是一個精練的故事,一波三折;“隱性邏輯”位于故事之下,寄寓著創作者的人生體驗及普遍意義上的人性內涵――“鷸蚌相爭,漁翁得利”。如果站在讀者的心里平衡角度思考,為什么會產生這樣的結果?怎樣避免這樣的結果出現?兒童在審美性閱讀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接受著作品體現的價值觀念,通過閱讀累積鑄造自己的精神和情感觀。
(作者單位:江蘇徐州市銅山區教育局教研室)
1、魚死網破(yú sǐ wǎng pò)意思是指不是魚死,就是網破;指拼個你死我活。
2、出自《杜鵑山》第五場:“他就是張網捕魚,我也拼他個魚死網破。”
3、【近義詞】以死相拼、你死我活、鷸蚌相爭
4、【反義詞】和平共處、同舟共濟、和衷共濟
5、用法:作謂語、補語;常與“拼”連用。
(來源:文章屋網 )
2、君子力學,晝夜不息。
3、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4、一息若存,希望不滅。
5、上善若水,厚德載物。
6、頭雁先飛,群雁齊追。
7、如魚飲水、冷暖自知。
8、一張一弛,文武之道。
9、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10、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11、智者千慮,必有一失。
12、堅忍是成功的訣竅。
13、養兵千日,用兵一時。
14、天網恢恢,疏而不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