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常規護理診斷及措施

常規護理診斷及措施

時間:2023-05-31 09:10:52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常規護理診斷及措施,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常規護理診斷及措施

第1篇

R47關鍵詞:心理護理;CT增強掃描;不良反應

【中圖分類號】R532.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602(2015)06-0477-01

CT是一種現代化檢查方法,具備多方面的優勢,比如診斷快速、準確性高等,同時還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減輕患者的痛苦,因此被臨床廣泛采納及應用。為了使正常組織和病變組織之間的對比度得到有效提高,從而在清楚病灶范圍及結構的基礎上使診斷準確性更高,臨床便應用了CT增強掃描[1]。但是,CT增強掃描對于一些患者還可能會引發不良反應,因此在行CT增強掃描過程中,做好相應的護理措施便顯得極為重要。本組抽取了120例行CT增強掃描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目的是探究心理護理在CT增強掃描患者中的臨床應用效果,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組研究120例行CT增強掃描的患者中,男72例、女48例;年齡22~67歲,平均年齡(42.6±2.1)歲;腹部檢查48例、胸部檢查36例、頭部檢查22例、頸部檢查14例。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60例;兩組組患者在性別、年齡及檢查部位等方面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將64排螺旋CT作為CT機,由荷蘭飛利浦電子公司生產,并配套相關儀器,包括CT高壓注射器、碘海醇注射器及100毫升注射器等[2]。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方法,根據CT增強掃描術進行,掃描前需禁食4小時,同時做好患者病史及過敏史等方面的詢問工作,對患者臨床癥狀進行嚴密監測,待掃描之后,需指導患者多飲水,以此使碘的排泄更加便利;若有患者發生嚴重不良反應,需及時告知醫師,并采取及時有效的搶救治療措施。觀察組患者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實施心理護理干預措施,具體內容如下:

(1)掃描前心理護理。在行CT增強掃描之前,需做好患者脈搏、尿量及血壓等方面的監測工作,并對患者具體病情進行了解,了解患者是否存在心肺功能障礙及肝腎損害等。護理人員需疏導患者及家屬的不良情緒,向患者及家屬講解行CT增強掃描的積極意義,指導患者在掃描過程中進行屏氣,以此起到配合掃描的作用。主動回答患者的疑問,在增強護患關系的基礎上,使患者能夠接受CT增強掃描。

(2)掃描中心理護理。指導患者行正確臥位,在注射對比劑之前,需對患者的心理狀況進行嚴密觀察,對于存在焦慮、抑郁及恐懼的患者,需做好心理疏導工作,教會患者放松心態,靜下心來張口呼吸。護理人員需注意自身口語的親切及和藹,以此避免觸動患者不良情緒的發生[3]。對于患者心里的疑問,需積極回答,以此使患者的心理壓力減輕。在注射對比劑時,操作需熟練,并對患者進行細心觀察,看是否有不良反應發生。另外,在進行靜脈穿刺之前,如果患者害怕打針,需鼓勵患者堅強、勇敢,在穿刺過程中動作需輕柔及準確,以此使穿刺成功率能夠得到有效提高。

(3)掃描后心理護理。在完成注射之后,需做好和患者的交流工作,若對患者注射對比劑后發生嘔吐、惡心及心慌等過敏反應,需采取及時有效的處理措施。掃描后,需表揚患者,以此使患者克服對CT增強掃描的恐懼感等。掃描后,需指導患者注意休息,通常在候診室需休息15分鐘到20分鐘左右,若期間無不適應癥,便可出院[4]。若患者有不適應癥,需采取對應的措施,以此使不適應癥得到有效解除。另外,需指導患者多合適,以此使藥物排泄得到有效增強,并減輕毒副作用。

1.3判定標準

臨床判定指標包括:(1)不良反應及偽影發生情況,其中不良反應包括頭痛、嘔吐、惡心及心慌等;偽影是指由于移動造成圖像有偽影現象出現[5]。(2)參照高春榮[6]等作出的標準,采取問卷調查法,設百分制,將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分為四個等級,即為:①非常滿意:≥90分;②滿意:76~89分;③一般滿意:60~75分;④不滿意:

1.4統計學分析

兩組患者的統計數據均使用SPSS16.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使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計數資料使用頻數和率(%)表示。計數資料使用x2檢驗,計量資料和組間比使用t檢驗,以P

2.結果

2.1兩組患者不良反應及偽影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出現2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3.33%,1例偽影、發生率為1.67%;對照組出現12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0.00%,8例偽影、發生率為13.33%。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及偽影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兩組數據差異顯著(P

2.2兩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對護理的總滿意度(96.67%)明顯高于對照組(68.33%),兩組數據差異明顯(P

3.討論

CT增強掃描具備多方面的優勢,比如使病灶與周圍正常組織之間的對比度得到有效提高,進一步能夠更加明確病灶范圍及結構,最終起到提升診斷準確率的目的[7]。但是,由于接受CT增強掃描的患者通常伴有焦慮、擔心及恐懼等不良心理狀態,并且在診斷過程中還可能會發生一些過敏反應,比如頭痛、嘔吐、心慌及全身發熱等。顯然,受這些因素的影響,會導致診斷準確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為了提高診斷準確率,在實施CT增強掃描前后采取有針對性的護理干預措施便顯得極為重要。本組研究重點提到了心理護理方法,包括了掃描前心理護理、掃描中心理護理及掃描后心理護理,能夠讓患者了解到行CT增強掃描的好處,同時消除患者焦慮、緊張及恐懼等不良心理,使患者能夠積極配合掃描,進一步保證了掃描的準確性。蔡淑嫻[8]等抽取了180例行CT增強掃描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觀察組90例實施心理護理方法,對照組90例實施常規護理方法,結果發現觀察組不良反應及偽影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另外觀察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這與本組研究結果基本保持一致。

本組研究抽取了120例行CT增強掃描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方法,觀察組患者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實施心理護理干預措施;結果表明:(1)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及偽影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兩組數據差異顯著(P

綜上所述:對于行CT增強掃描的患者,實施心理護理干預措施效果顯著,能夠明確患者心理情況,降低不良反應及偽影的發生率,進一步為診斷準確性的提高起到保障作用;因此,值得在臨床中推廣及應用。

參考文獻

[1] 趙艷梅.淺談CT增強掃描患者的心理及心理護理[J].吉林醫學,2013,02(31):6633-6634.

[2] 付航.張向怡.歐慧.陳曉娟.張勝.劉鑄.探析對CT增強掃描患者的護理[J].生物技術世界,2013,07(12):80-83.

[3] 向世蘭.高萬春.石虹.宋玉蓮.護理干預對CT增強掃描患者對比劑不良反應的影響[J].現代醫藥衛生,2014,02(16):2510-2511.

[4] 丁潔鴻.CT增強掃描檢查患者的護理效果觀察[J].中國保健營養,2012,06(18):3627.

[5] 趙利英.CT增強掃描患者的心理護理[J].基層醫學論壇,2013,09(15):1963-1964.

[6] 高春榮.CT增強掃描患者診療中心理干預的護理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1,08(15):330-331.

第2篇

【關鍵詞】 小兒支氣管肺炎;心力衰竭;護理干預

小兒支氣管肺炎是兒科的常見疾病, 其原因多為患兒肺部致病微生物侵襲[1]。住院病死率1.7%~6.4%[2], 充血性心力衰竭簡稱心力衰竭, 是小兒支氣管肺炎患兒較嚴重的心肌損害合并癥之一[3]。本文將河南省濮陽市中原油田第二社區管理中心醫院72例小兒支氣管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兒進行臨床分析, 探討正確有效的護理措施, 為提高護理效果提供可靠臨床依據,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1月~2013年6月本院兒科收治的72例住院患兒, 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 各36例。觀察組男21例, 女15例, 最小年齡3個月, 最大年齡3歲, 平均年齡1.3歲, 采用常規護理與護理干預相結合的綜合性護理措施;對照組男19例, 女17例, 最小年齡5個月, 最大年齡4歲, 平均年齡1.5歲, 采用常規護理。兩組患兒在性別、年齡、病程等各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1. 2 診斷標準 兩組患兒均符合小兒支氣管肺炎及心力衰竭診斷標準, 同時排除其它并發癥如膿胸、敗血癥、膿氣胸等的肺炎, 并排除擴張性心肌病、先天性心臟病等心臟病引起的心力衰竭。

1. 3 護理方法

1. 3. 1 常規護理措施 ①密切觀察病情變化, 表現有呼吸困難者, 應采取半臥位。新生兒嬰幼兒宜取20°~30°右斜位, 絕對休息, 必要時可用鎮靜劑。其目的在于減少患兒需氧量, 減少回心血量, 從而相應的減輕患兒心臟負擔。②伴有水腫時, 應對患兒皮膚進行相關護理措施, 如保持患兒被單及被罩干燥、規范患兒日常行為, 避免發生皮膚損傷。③按病情需要調節用氧的濃度、流量和時間、氧氣濃度一般在35%左右。新生兒不宜持續高濃度吸氧, 以免引起晶體后纖維增生癥而造成雙目失明。④輸液治療時, 應注意控制液體總量和滴速, 新生兒輸液速度為4~6滴/min;幼兒及兒童輸液量應控制在6~10滴/min為宜。⑤出現發熱時, 可給予物理降溫, 若無明顯效果, 應使用化學降溫法進行降溫。⑥保持呼吸道暢通, 及時進行排痰、清除鼻腔內異物等。可將患兒頭部偏向一側, 以避免患者口腔分泌物堵塞呼吸道。

1. 3. 2 護理干預措施 ①為患兒提供舒適安靜的治療環境, 空氣要流通, 溫度以24~26℃為宜, 濕度為55%~65%。②患兒年齡較小時, 可對患兒家屬進行健康教育與心理護理, 若患兒年齡較大, 可直接運用語言、肢體等方式對患兒進行心理疏導, 以達到更為有效的治療與護理效果。③患兒宜進食高熱量、易消化、高維生素、高蛋白的低鹽食物, 采用少食多餐, 保證蛋白質與能量供給。耐心喂養患兒, 預防食物嗆入氣管。④保持大便通暢, 一旦發現便秘, 應及時進行相關護理, 必要時可使用緩瀉劑。⑤長期臥床的患兒, 應根據病情進行適當的床上活動, 以增強體質, 提高免疫力。

1. 4 療效評判標準 療效可分四個標準:①治愈:咳嗽減輕或消失、呼吸平穩, 雙肺啰音消失, 胸片肺部陰影完全吸收;②顯效:咳嗽減輕, 雙肺無啰音, 胸片陰影有所改善;③好轉:胸片陰影有部分吸收, 肺部會有少許痰鳴;④無效:咳嗽癥狀依然明顯, 有干濕性啰音, 胸片無任何改變。

2 結果

采用常規護理與護理干預相結合的綜合性護理措施的觀察組, 治愈28例(78%), 顯效4例(10%), 好轉3例(10%), 無效1例(2%), 總有效率達98%;。采用常規護理措施的對照組中, 治愈15例(42%), 顯效10例(28%), 好轉6例(16%), 無效5例(14%), 總有效率為86%。

3 討論

小兒支氣管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是小兒支氣管肺炎嚴重的并發癥之一, 病情發展迅速、變化快, 加之兒童反應能力差, 及時治療、正確的護理措施不僅可為患兒贏得了寶貴的救治時間, 而且對提高預后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4]。本院在常規護理措施的基礎上進一步規范了小兒支氣管肺炎合并心衰診治護理方案, 采用常規護理與護理干預相結合的綜合性護理措施。從文兩組病例應用不同的護理模式所產生的效果顯示, 觀察組36例患兒平均治愈率、總有效率明顯優于對照組。結果提示采用常規護理與護理干預相結合的綜合性護理措施對患兒的預后恢復有積極的作用。

小兒支氣管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為兒科常見的多發病之一[5], 給患兒及其家屬的生活造成極大不便, 嚴重可危及患兒的生命。在早發現病情, 并進行相應的治療的同時, 護理人員及時應用安全有效的護理措施、去除誘發心力衰竭的各種因素, 對降低心力衰竭并發癥尤其重要。對小兒支氣管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兒進行常規護理與護理干預相結合的綜合性護理措施, 能夠提高患兒治療效果, 保障患兒生命安全,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杜軍保,郭志良.關于支氣管肺炎患兒心功能狀態的一點看法.中華兒科雜志, 2011,39(10):638-639.

[2] 李尚娣,陳海英,李作敏.多巴胺、多巴酚丁胺治療肺炎并發心衰的觀察及護理.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 2005,26(2):200-201.

[3] 袁壯,董宗祈,魯繼榮,等.小兒支氣管肺炎支原體肺炎診斷治療中的幾個問題.中國實用兒科雜志, 2002,17(8):449.

第3篇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11.091

慢性蕁麻疹為臨床中常見慢性過敏性疾病之一, 具有病程長、治療難度大、易反復等特點, 對患者健康和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影響[1-5]。脫敏治療為臨床中常用治療慢性蕁麻疹方法, 摩拉脫敏儀器為臨床中新型治療慢性蕁麻疹機械輔助治療方法, 具有操作簡便、經濟、安全、療效顯著等優點。慢性蕁麻疹患者病史較長, 在長期疾病折磨下易合并不良心理, 影響患者治療依從性和積極性, 不利于患者長期規律治療, 影響患者臨床療效[6-9]。臨床護理工作在減輕患者不良情緒中具有重要作用, 本次研究在摩拉脫敏儀器治療慢性蕁麻疹患者過程中配合心理干預, 獲得顯著臨床療效, 具體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7月~2016年 7月本院采用摩拉脫敏儀器治療的慢性蕁麻疹患者200例為研究對象, 采用信封分組法將其分為干預組和常規組, 每組100例?;颊咴\斷均符合《慢性蕁麻疹診治指南》[2], 明確診斷為慢性蕁麻疹;經評估后患者均有采用摩拉脫敏儀器治療指征, 無治療禁忌證。

1. 2 方法 兩組患者均采用摩拉脫敏儀器規律治療, 治療1次/周, 20~30 min/次, 連續治療8周。常規組患者采取常規護理措施, 干預組在常規組基礎上采用心理干預, 具體實施方法如下:①采用交談、心理評估量表評估等方法評估患者可能存在不良心理, 結合患者文化程度、興趣愛好、不良情緒狀況擬定心理干預措施, 圍繞提高患者健康知識、減輕不良情緒等方面實施。②告知患者經積極治療和預防可獲得顯著臨床療效, 向患者詳細講解疾病發生、發展過程及采用, 摩拉脫敏儀器治療可能獲得療效和預后, 提高患者治療信心。③采用音樂療法、轉移注意力、移情療法、鼓勵安慰等方法減輕患者不良情緒, 保持積極、樂觀心態。

1. 3 觀察指標及評定標準 ①比較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焦慮、抑郁情緒評分。焦慮采用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評定 [3];抑郁采用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定 [4]。②療效評定標準[10]:根據患者治療后癥狀改善及復況評定。顯效:患者瘙癢、紅斑癥狀基本消失, 治療后1個月內未復發;有效:患者瘙癢、紅斑癥狀較前顯著改善, 停止治療后復發;無效:患者瘙癢、紅斑癥狀無明顯改善或加重。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焦慮、抑郁情緒評分比較 干預前兩組焦慮、抑郁情緒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干預組焦慮、抑郁情緒評分均低于常規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

2. 2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干預組總有效率95.00%高于常規組的84.00%,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第4篇

【關鍵詞】顱腦外傷;腦性鹽耗綜合癥;低血鈉癥;高尿鈉癥;低血容量;護理滿意度;安全性;生命危險.

整體護理是近些年來新型護理模式,目的在于提高臨床護理措施,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更好的配合臨床治療。本文中對我院收治的顱腦外傷并發腦性鹽耗綜合癥的患者40例,分別進行常規護理、整體護理,現詳細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臨床資料

對2013年1月―12月在我院治療的顱腦外傷并發腦性鹽耗綜合癥的患者40例,患者均明確診斷并且在患者的知情同意下進行選擇,對患者進行分組,常規護理組患者20例,其中男性患者11例,女性患者9例,年齡29-64歲,平均年齡(45.50±2.50)歲,病程時間(6.50±1.50)d;整體護理組患者20例,其中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8例,年齡27-62歲,平均年齡(44.50±3.50)歲,病程時間(6.00±2.50)d;對比兩組患者之間的性別比例、平均年齡和病程時間等,無明顯差異,不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40例患者均排除嚴重肝臟功能障礙、腎功能障礙和精神系統疾病。

1.2護理方法

常規護理組患者20例,采用常規護理干預方法,針對患者的臨床癥狀體征和各項臨床檢查的結果進行常規護理的干預措施,主要是進行常規的靜脈藥物滴注和環境護理干預。

整體護理組患者20例,采用整體護理干預措施;主要內容為:(1)全面評估,對患者的情況進行全面性的評估,對患者疾病情況、一般狀態、顱腦外傷情況進行評估,依據評估情況進行護理干預措施的計劃。(2)嚴密的檢測,對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進行嚴密的檢測,同時進行詳細的記錄和分析,依據檢測結果進行治療和診斷。(3)糾正水電解質紊亂,對發生水電解質紊亂患者依據情況進行及時的糾正和調整,同時觀察患者的精神狀況和生命體征變化。預防和治療鹽耗綜合導致的并發癥和不良反應。(4)心理干預,對患者進行良好的心理護理干預,對患者的疾病情況和治療措施詳細講解給患者和家屬,獲得其理解和支持。理人員要及時了解患者的各種情緒反應及原因,做好心理疏導,使患者保持最佳心理狀態。此外,還應重視社會支持系統的影響,尤其是親人的關懷和鼓勵,是對患者必不可少的心理治療手段,被認為是個體對抗應激的一種外部資源,是一副良藥。(5)飲食護理干預,依據患者的檢測情況進行飲食干預,幫助和鼓勵患者進行清醒患者早期進食,對昏迷患者進行鼻飼,加強患者的營養干預,應及時給予補充水和鈉,昏迷患析給予濃稠的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流質。

1.3統計方法

統計學分析選用SAS8.0統計軟件,以 ±S表示計量資料,應用t檢驗;數據錄入計算機 ,選用 SPSS11.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 X?檢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為P

2結果

整體組患者低血鈉癥發生率、高尿鈉癥發生率、低血容量發生比例均明顯優越于常規組患者,具有統計學意義(P

3討論

顱腦損傷后并發鹽耗綜合征易與尿崩癥所致的多尿相混淆,因此護理人員在護理上應有超前意識重視預見性護理,嚴密觀察患者意識改變及生命體征準確記錄出入量掌握好補液、補鹽的合理速度維持血容量及鈉的平衡[1]。

文中對我院收治的顱腦外傷并發腦性鹽耗綜合癥的患者40例,分別進行常規護理、整體護理,結果顯示對于顱腦外傷并發腦性鹽耗綜合癥患者,采用整體護理干預措施可,有效的降低低血鈉癥發生率、高尿鈉癥發生率、低血容量發生比例,本文中的實踐結果同相關文獻和實踐,觀點和結果觀點一致。明顯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更好的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為顱腦外傷并發腦性鹽耗綜合癥理想的護理方法。

第5篇

【關鍵詞】 人性化護理;小兒;霧化吸入治療;臨床效果;常規護理

小兒肺炎是臨床上常見的小兒呼吸系統疾病,主要臨床表現是咳嗽、咳痰、發熱、喘息等,嚴重患兒甚至導致呼吸困難。臨床治療方法較多、其中最常見是進行口服、靜脈滴注及霧化吸入的方法進行治療。近期我院采用人性化護理輔助進行小兒霧化吸入治療,取得了較好的臨床效果,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0年10月-2011年10月我院收治的小兒肺炎患者126例,其中男性患兒75例,女性患兒51例,年齡4-8歲,年齡(5.5±1.5)歲,126例患兒依據小兒肺炎的診斷均明確診斷,同時均采用霧化吸入方法進行治療,隨機分為兩組,對比兩組患兒性別、年齡、病程等均無顯著性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兒均排除患有肝腎功能障礙。

1.2 霧化吸入治療方法 126例患兒均采用半靠位張嘴慢而深的吸氣霧化,霧化液位布地奈德混懸液2ml,萬托林霧化溶液0.3-0.5ml(含硫酸沙丁胺醇5mg/ml)加生理鹽水稀釋至4ml。每次十分鐘左右。一般急性發作期的療程為1-2周,每天霧化1-2次[1]。

1.3 護理方法

1.3.1 常規護理方法 甲組患兒62例,依據患兒的癥狀及體征,遵循醫囑,進行對癥治療及輔護理措施干預。

1.3.2 人性化護理方法 乙組患兒64例,采用人性化護理措施干預,除進行常規性的護理措施外,主要干預措施為:①環境干預:對患兒治療室環境進行人性設計,盡量使用暖色調和卡通人物,作為背景裝飾和進行治療室內的設計,增加患兒進入治療室的興趣、消除其恐懼心理。②心理干預:同家屬進行良好的溝通,家長陪同患兒進行治療,增強相互信任感,給患兒講故事和進行游戲,消除患兒戒備心理,增加患兒治療依從性[2]。③注意力轉移:在治療室內增加電視循環播放動畫片和少兒節目,轉移患兒的注意力,減少患兒煩躁的情緒。注意在霧化吸入治療后,應及時地清理口腔,避免口腔殘留物刺激口腔黏膜,導致口腔潰瘍發生。

1.4 臨床效果評估標準 治愈:患兒臨床癥狀及體征均消失,經X線復查患兒肺部炎性表現均消失。顯效:患兒臨床癥狀及體征均消失,經X線復查肺部炎性表現明顯好轉但未完全消失。有效:患兒臨床癥狀及體征均有好轉,X線復查患兒肺部炎性表現有所好轉。無效:患兒癥狀及體征均無明顯變化,X線檢查肺部炎性表現無變化。

1.5 統計方法 統計學分析選用SAS8.0統計軟件,以χ±s表示計量資料,應用t檢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為P

2 結 果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 乙組患者臨床療效顯著優越于甲組患者,差異性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

2.2 住院治療時間、治療依從性 乙組患者住院治療時間(10.5±2.5)天、治療完全配合患兒58例(90.62%),顯著優越于甲組治療時間(16.5±5.5)天、治療完全配合患兒32例(51.61%)。兩組患兒均未發生因治療導致嚴重不良反應發生。

3 討 論

由于小兒年齡偏小,對小兒進行霧化吸入治療時,難以進行良好的配合,導致患兒臨床治療效果受到影響,不能達到臨床治療滿意的療效,給兒科醫生及護理人員帶來嚴重困擾[3]。

由于小兒患者經受病痛的折磨,所以對打針和吃藥進行治療具有恐懼心理。在患兒進行治療期間采用霧化吸入的方法進行治療,可以使藥物更加直接的作用于患處,稀釋氣管及支氣管內的炎性分泌物,已到促進炎性吸收、稀釋痰液鼓勵患兒進行咳痰訓練,拍背協助患者講痰液咳出。常規性護理措施,主要是針對患者的的臨床癥狀及體征進行護理性干預,但對其缺少人性患管理和干預;人性化護理干預,主要是通過和患兒的交流和溝通[4]。增加治療室內設備及器械,增加環境干預,能有效地消除患兒緊張、焦慮的情緒,增加患兒的治療依從性,從而提高患兒治療的完整度,達到顯著增加患兒臨床治療效果的目的。

本文通過對126例患兒,分別進行常規性護理干預及人性話護理干預,通過對兩組患兒臨床療效的分析結果顯示,采用人性患護理臨床總有效率、住院治療時間、治療依從性均顯著優越于常規性護理干預,差異性顯著,兩組患者均未發生因治療導致嚴重不良后果發生。

綜上所述,采用人性化護理措施干預,能有效地提高小兒霧化吸入治療的臨床效果,促進肺炎康復、縮短住院治療時間,增加患兒治療依從性,顯著提高了患兒的生活質量,適宜廣泛應用于小兒霧化吸入的護理干預[5]。

參考文獻

[1] 潘伯云,李莉.小兒霧化吸入的護理體會[J].現代保健·醫學創新研究,2005,2(1):60-61.

[2] 徐雪影,張銀英,梁燕娥.心理誘導在喘息性疾病患兒霧化吸入中的應用[J].現代臨床護理,2007(03):43.

[3] 王良輝.嬰幼兒肺炎霧化吸入后吸痰的效果觀察[J].當代護士(學術版),2006(9):37-38.

第6篇

關鍵詞:肝癌;脾切除;手術護理

肝癌的發病年齡在40~50歲居多,男女比例為6∶1,肝癌的發病原因目前尚未完全明了。肝癌好發于肝右葉,且肝癌的惡性程度較高,在癌癥中屬于惡性程度較高的腫瘤。肝癌的治療原則為早發現、早診斷,強調實施規范化的綜合治療。目前主要的治療方法為手術切除癌灶,因此加強對肝癌癌灶合并脾切的術后進行護理,可減少術后并發癥和提高肝癌患者的生存期限。本文的研究目的為探討對肝癌的患者進行癌灶合并脾臟切除術后進行護理的臨床應用效果進行觀察,現將結果匯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將66例準備進行癌灶合并脾切的患者進行隨機分組,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3例。觀察組中男性28例、女性5例,年齡37~55歲、平均(46.14±2.10)歲,對照組中男性27例、女性6例,年齡32~57歲、平均(46.06±2.08)歲,兩組患者在上述資料對比中P>0.05(無統計學意義),有可比性[1-2]。

1.2護理方法 對對照組提供常規護理配合,如在術前與患者進行有效的溝通、提供舒適的病房環境、配餐營養、生命體征監測。觀察組在常規護理配合基礎上加用手術護理,如術前、術后的護理關懷。

1.2.2手術護理 ①心理護理:增進與患者及家屬的交流,對患者的病情、診斷、手術方法、手術的必要性、手術的效果以及可能發生的并發癥及預防措施、手術的危險性、手術后的恢復過程及愈后[3-4],向患者及家屬交待清楚,以取得信任和配合,使患者愉快地接受手術。充分尊重患者自的選擇,應在患者“知情同意”的前提下采取診斷治療措施,在患者沒有知情同意前,不宜做任何手術或有損傷的治療;②術前護理:術前12 h禁食,術前4 h禁水,為防止麻醉或手術中嘔吐。術前1~2 d進流質飲食,術前1 w左右,根據不同狀態,經口或經靜脈提供充分的熱量、蛋白質和維生素。術前一天或術日早晨檢查患者,如有發熱(超過38.5℃),延遲手術;術前夜給鎮靜劑,保證患者的充分睡眠;進手術室前排空尿液,必要時留置尿管;手術前取下活動牙齒;③術后護理: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進行術后護理。評估患者術后麻醉恢復情況,各個重要臟器功能情況以及傷口恢復情況。做好出院指導和健康教育[5-6]。

1.3評估標準 在圍手術期之前向所有患者發放滿意度調查表,均有醫護人員指導填寫,對護理人員采取的干預措施表示了解目的,并積極配合者為滿意,了解目的、無抵觸者為較為滿意,了解目的、認為對與自身治療無關者為一般,不了解目的、不配合治療者為不滿意。

1.4統計學分析 統計學處理采用專業版進行數據錄入,數資料采用t檢驗??倽M意率=滿意率+較為滿意率。

2 結果

護理人員對兩組所有患者均進行滿意度調查,發放滿意度調查表66份,共回收66份,回收率100%,均在醫務人員指導下填寫,兩組對比具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肝肝癌癌灶合并脾臟切除的患者術后出現肝功能不全的患者,應常規給養1~2 d,流量為3~5 L/min,提高血氧含量,增加肝細胞的供氧量,利于肝細胞的再生和修復[7]。術后出血是本手術的常見并發生,因肝葉進行切除后,凝血功能受到破壞再加上術中的止血措施不徹底,導致患者術后出現出血癥狀,在發現患者有術后出血時應及時進行止血治療,嚴密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腹腔引流管標記的引流液的量、顏色、性質等,如有異常立即匯報醫生并做相應處理。為了預防患者術后的腹腔積液,護理時應注意術后鼓勵患者進行深呼吸,防止肺不張的發生,嚴密觀察患者的呼吸情況。必要時在醫生的協助下進行胸腔閉式引流。本文的數據表明對肝癌癌灶合并脾切除的患者進行手術護理可顯著提高患者的手術成功率并減少術后的癌癥復況,同時進行手術護理的患者心理狀態較佳,與張娟等[8-9]研究結論一致。

綜上所述,對于患者進行手術護理能夠幫助患者健康安全的渡過手術期,并提高患者對于醫務人員工作的滿意度,改善患者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程莉,石春鳳.肝癌切除合并脾切除及門奇靜脈斷流術后并發癥的預防與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11,20(11):1866-1868.

[2]畢新宇.脾切除對肝癌合并肝硬化脾功能亢進患者手術及預后的影響[J].國外醫學(腫瘤學分冊),2013,03(06):219-221.

[3]劉燕.原發性肝癌腹腔鏡肝葉切除術的護理配合[J]蛇志,2015,27(4):458-459.

[4]劉威,沈彩霞.原發性肝癌切除術聯合脾切除術的護理配合[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4(19):200-201.

[5]金巖,張麗波,王金梅,等.肝癌切除合并脾切除手術的臨床護理 中國醫藥指南,2016,14(26).

[6]Zhang Jing.Surgical treatment of liver cancer resection combined with splenectomy [J].Modern preventive medicine, 2011,38 (21): 4565-4566.

[7]Li Haiying.Perioperative nursing of patients with liver cancer resection combined with splenectomy[J].Chinese basic medicine, 2012,19 (1):146-147.

第7篇

關鍵詞臨床護理路徑;頸動脈內膜切除術;圍手術期

頸動脈內膜切除手術是通過手術的方法來治療頸動脈狹窄引起的缺血性腦血管病特別是腦卒中的發生。臨床護理路徑(clinicalnursingpathways,CNP)是臨床護理管理的重要工具,能夠指導患者有預見性的,主動

的工作,也使患者自覺參與到護理過程中,降低了住院時間和住院費用[1、2]。為探討CNP對頸動脈內膜切除手術患者住院時間和住院費用的影響,我科2008年制訂了外科患者的CNP,我們就CNP在頸動脈內膜切除手術中的應用效果做了對照研究,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08年4月至2009年3月選擇符合納入標準的患者50例,按照患者入院順序隨即分配到臨床路徑組26例和常規護理組24例。50例病人均行顱腦CT、CTA或MRA或DSA檢查(根據病人的病情、經濟情況),術前接受頸動脈Doppler超聲檢測。本組所有病人術前均行DSA檢查,頸動脈狹窄度測定按NASCET[2]標準。50例接受手術的病人中,41例血管狹窄度>70%,其余9例狹窄度在50%~70%。對側頸動脈狹窄40例,其中,10例病人為重度狹窄(>70%),25例為中度狹窄(50%~70%),3例僅有輕度狹窄(<30%),1例病人表現為一側頸內動脈完全閉塞,對側狹窄>90%。1例病人形成頸動脈殘腔綜合征(由于病變一側的頸內動脈近基底處完全閉塞,閉塞處形成盲端,在頸內動脈起始段到閉塞處之間形成一段殘腔,殘腔內微栓脫落,經頸外動脈與頸內動脈交通支進入眼動脈,造成視網膜動脈閉塞,病人出現患側的視力障礙和頭暈癥狀)。4例病人主要是頸總動脈斑塊形成導致頸總動脈狹窄。經統計,2組患者在性別、年齡、頸動脈狹窄切除術護理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 臨床路徑的制訂

1.2.1.1準備階段

成立臨床路徑小組,成員包括神經外科、監護室護士和外科醫生及麻醉科醫生。

1.2.1.2 制訂階段

以時間為縱坐標,以入院指導、入院時診斷、檢查、用藥、治療、護理、飲食指導、活動、健康教育、出院計劃等理想護理手段為橫坐標,制成日程計劃表,并制訂與臨床路徑相配套的診斷治療標準。

1.2.1.3 實施階段

常規護理組常規傳統護理項目均按常規護理計劃進行,臨床路徑組根據臨床路徑流程圖進行護理,首先由護理人員向患者發放每日護理計劃單(即CNP),并詳細講述與路徑相關的內容及患者最后所要達到的護理目標,從而取得配合,以便護患雙方共同為達到頸動脈切除術后出院時的最佳護理效果而共同努力,專人負責監控保證路徑的實施,在護理路徑記錄表格欄內用打對號的方式記錄所完成的護理工作,患者病情有特殊變化時用錯號記錄,在護理記錄欄內記錄、分析相關問題,并采取相關措施進行干預。

1.2.1.4評價階段

出院前評價路徑是否達到預期目標,記錄偏差。

1.2.2評價指標的選取

①時間指標:從入院評估到手術時間及手術至出院時間;②手術及麻醉以外的費用;③住院天數;④患者滿意度指標,采用我院自制滿意度調查表,患者出院前填寫,分為滿意、不太滿意、很不滿意3個等級。

1.3數據處理

采用SPSS11.0軟件對臨床數據進行統計分析,住院時間及費用比較采用t檢驗,滿意度調查統計采用秩和檢驗。

2結果

臨床路徑的患者與常規護理組相比,平均住院日縮短,平均住院費用(除去手術費、麻醉費用)降低((P〈0.05)。

注:aP

3討論

3.1實施臨床路徑的必然性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醫學的不斷進步,護理工作者不僅要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護理服務,還要將患者盡早康復并盡可能花費較少的醫療費用作為醫療護理服務的最終目標,CNP[3]便是這樣一種管理模式

3.2 CNP在頸動脈內膜切除術中的作用

頸動脈狹窄與缺血性腦血管病特別是腦卒中的發生密切相關,超過30%的缺血性腦卒中是由頸動脈病變引起的。頸動脈內膜切除術(CEA)目前仍是公認的預防和治療由頸動脈粥樣硬化病變所致的腦梗塞的有效方法。如何提高手術患者的護理質量、合理縮短住院時間、減輕患者經濟負擔、使患者在最短的時間內得到最有效的治療護理是我們的目標。CNP就是依據每日標準護理計劃,為一類特殊患者所設定的住院護理圖示,它由患者的每一診斷的常規護理計劃綜合而成,能夠幫助護理人員判斷患者預后,當患者因病情變化而影響其預后時,護理人員在護理路徑上標示這一變化,并立即開始實施必要的干預措施[2]。這樣的舉措保證了手術病人各項護理計劃的落實。

3.3實施CNP管理的優越性

3.3.1 CNP有助于降低住院費用,縮短住院時間

通過臨床護理路徑的實施,患者住院天數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原因在于傳統治療方法中,醫生護士缺乏共同認可的標準化流程,缺乏可依循的準則,通過臨床護理路徑使各種檢查、治療、護理規范化和程序化,有效地減少了重復的和不必要的檢查、治療、護理。使醫療護理工作計劃能夠運用圖表的形式提示醫護人員必須按時為患者做什么,怎么做,避免了醫務人員工作的隨意性,縮短了住院時間,有效地降低了費用;同時加強護患之間的交流機會,及時了解、滿足患者的健康需求。

3.3.2 CNP有利于護理質量的提高

采取CNP的管理辦法后,臨床護士根據其要求及時幫助手術患者進行早期活動,有利于患者肢體功能康復,可減少墜積性肺炎及下肢靜脈血栓的形成。同時鼓勵能自主運動的病人自主運動,以減少肢體肌肉的萎縮。臨床路徑的制訂是以患者為中心的最佳治療護理模式,在實施過程中需要臨床護士主觀上的重視,和病房護士長及臨床路徑管理小組及時進行檢查、評價。在臨床路徑執行過程中由于護理人員及時向患者解釋路徑有關內容和問題,系統全面地進行康復教育,滿足了住院患者對健康知識需求的愿望,加強了護患之間的溝通,提高了患者滿意度。同時管理者也可通過臨床路徑進行全程質量控制,提高護理質量,使患者住院期間得到全面、科學的護理。

3.4 CNP護理程序的規范化有助于年輕護理人員的培養

臨床護理路徑鍛煉了年輕護士運用護理程序的能力[4],年輕護士能夠根據路徑上的時間框架和計劃安排,準確、規范地進行各項護理服務,鍛煉了其自覺運用護理程序的能力,提高了工作的主動性,同時護士根據健康教育計劃表進行宣教,提高了其宣教的能力,也避免了填鴨式的健康教育,保證了健康教育的全面性、有效性。

參考文獻

[1]KitchinerDJ,BundredPE.Clinicalpathways.MedJAust,1999,172(2):54-55.

[2] 田 麗.臨床路徑在護理領域中的應用。護理研究,2004,18(4):734-735.

第8篇

【關鍵詞】高血壓 腦出血 護理

腦出血是由于腦實質內血管破裂導致的顱內出血,具有發病急、進展快、病死率高、致殘率高的特點。治療上除了及時的診斷和治療外,規范及時的護理觀察是降低死亡率和致殘率的重要保障。隨機抽取我院自2006年6月至2011年4月腦出血患者178例,其中常規護理措施86例,規范的臨床護理路徑92例,對二者進行比較,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本組患者178例,其中男126例,女52例年齡42~81歲,平均58歲?;坠澇鲅?8例,小腦出血10例,腦干出血8例,丘腦出血35例,余27例為其他部位腦實質內出血,其中二次出血8例。所有患者均CT明確診斷,心電圖、電解質及肝腎功能均常規檢查。

1.2 方法

神經內科分科前86例腦出血患者均為常規護理措施,設為對照組。分科后92例腦出血患者均進行規范的臨床護理路徑管理,設為觀察組。觀察組進入臨床護理路徑管理,由主管醫師、護士長、責任護士共同制定,并隨著患者的病情變化進行調整。內容包括:入院指導、生命體征監測、檢查、治療、飲食、心理輔導、功能鍛煉、出院指導等。由責任護士及值班護士執行制定的護理路徑進行各項護理工作,每天隨主管醫師查房,檢查患者的治療護理進展,根據病情變化予以適當調整。觀察患者平均住院日、住院費用及患者致殘率情況,對出院患者做好出院指導。

1.3 統計學處理

所有數據采用SPSS 10.0軟件進行處理,參數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x-±s),統計學方法采用配對資料t檢驗,檢驗水準α=0.05,以P

2 結果

規范的臨床護理路徑的實施,降低了患者住院費用,縮短了住院周期,降低了致殘率,同時增加了患者滿意度。

3 討論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患者明顯增多,而高血壓、高血脂,高齡、長期口服抗凝藥物,酗酒都是腦出血的高危因素[1]。腦出血的診斷及治療已經成熟。但是規范的臨床護理路徑的實施可以明顯的降低患者的住院周期和住院費用,降低患者的致殘率,同時提高了護理質量。臨床護理路徑對腦出血患者采取針對性的護理措施。具體為常規的入院指導、監測生命體征,尤其是血壓變化,因為大部分腦出血都由高血壓引起,因此控制血壓尤其重要,良好的血壓控制可以防止血腫量的增加[2]。瞳孔的監測可以明確顱內病變的發展,避免患者錯過手術時機。腦出血患者長期臥床,胃腸功能差,腸蠕動少,容易便秘,易引起血壓升高,因此飲食指導應跟上。對于患者的心理輔導同樣重要,腦出血是一種發病急,后遺癥多的一種疾病,患者在心理上很難接受疾病的現實,再加上對預后的不可預知,往往產生悲觀情緒,因此,合理的心理疏導要適時進行。對于恢復期的護理,功能鍛煉要及時進行,鼓勵患者進行相應的康復訓練,系統的綜合康復治療對腦出血患者的生活質量提高具有重要意義[3]。出院指導對于腦出血患者十分重要,合理的飲食、適當的控制血壓,保持平和的心態,可以降低再出血的可能,同時要進行戒煙,吸煙及被動吸煙是腦出血的危險因子[4]。總之,規范的臨床護理路徑可以使患者獲得最佳護理,可以使患者獲得及時的檢查、治療、護理,可以明確護士的職責,可以使護理工作具有計劃性、針對性和條理性,提高了護理質量,減少了護理差錯,提高了護理效率。更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

參 考 文 獻

[1]Rymer MM. Hemorrhagic strok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Mo Med. 2011 Jan-Feb;108(1):50-54.

第9篇

關鍵詞:慢性支氣管炎;老年患者;綜合護理;護理效果

慢性支氣管炎是臨床上常見的呼吸系統疾病,由于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引起的氣管、支氣管粘膜炎性變化,粘液分泌增多,多發于老年患者。臨床上以長期咳嗽、咯痰或伴有喘息為主要特征[1]。近幾年來將收治的90例老年慢性支氣管炎患者分成兩組,采取不同的護理措施,現將護理措施及效果匯報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自2010年2月~2013年12月90例老年慢性支氣管炎患者, 根據治療措施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45例。其中男性67例,女性23例,年齡60~80,平均年齡(66.43±4.6)歲,病程10~15年。兩組患者在年齡及性別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1.2診斷標準 ①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反復發作,每年至少連續3 個月,持續2年或以上;②每年發病低于3個月,但是有明確的客觀檢查依據(如X線,肺功能等)也可診斷;③排除心肺其他疾?。ㄐ墓δ懿蝗?、支氣管擴張、支氣管哮喘、肺結核等)所致者即可診斷[2]。

1.3護理措施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①環境:保持室內安靜,無煙塵污染,定期開窗通風,保持空氣新鮮及適當的溫濕度。②保持呼吸道通暢,必要時給予超聲霧化及氧氣,密切觀察病情,注意生命體征及呼吸功能變化。③飲食:慢性支氣管炎是一種消耗性疾病,應根據患者的營養狀態和基礎代謝進行營養補充。給予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易消化、低鹽飲食。指導患者進食,應少量多餐,細嚼慢咽,避免嗆咳。④生活護理:密切觀察患者的口腔黏膜,做好口腔護理。對于長期臥床患者,保持床單整潔干燥,每2h進行翻身拍背,按摩受壓部位,預防壓瘡。實驗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進行綜合護理。

1.3.1有效咳嗽排痰 指導患者先進行深而慢的呼吸5~6次,至膈肌完全下降,屏氣3~5s,繼而縮唇,緩慢地通過口腔將肺內氣體呼出,再深吸一口氣屏氣3~5s,進行2~3次短促有力的咳嗽,同時收縮腹肌,幫助痰液咳出。

1.3.2呼吸功能訓練 ①縮唇呼吸 指導患者閉嘴經鼻深吸氣,用嘴呼氣,呼氣過程中縮唇(嘴唇呈吹口哨狀)緩慢吐氣,同時收縮腹部,吸氣與呼氣時間比為1∶2或1∶3[3]。訓練時盡量放松頸部及肩部肌肉,鼻子吸氣時嘴唇關閉[4]??筛鶕颊叩臓顩r延長呼氣時間。②腹式呼吸 指導患者用鼻緩慢吸氣時,膈肌最大程度下降,腹肌松弛,腹部凸出,腹部向上抬起。呼氣時用口呼出,腹肌收縮,膈肌松弛,膈肌隨腹腔內壓增加而上抬,推動肺部氣體排出,腹部下降。訓練3~4次/d。

1.3.3心理護理 慢性支氣管炎是一種慢性疾病,病程遷延反復發作,給患者造成嚴重的心理負擔,常常表現為恐懼、焦慮和憂郁等。護理人員應該多與患者溝通和交流,對其心理變化進行了解,給予患者鼓勵和安慰,進一步減輕患者的心理負擔。同時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加強患者與護士的配合,給患者樹立積極良好的心態。

1.3.4健康教育 對患者和家屬進行疾病知識宣教,幫助患者和家屬掌握慢性支氣管炎的常見誘因。進行生活指導,戒煙戒酒,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根據患者的體質,選擇合適的體育鍛煉,有明顯的咳嗽咳痰時,應注意休息,避免勞累;改善勞動和生活環境,防止一些有害氣體污染,避免煙霧、化學物質等有害因素的刺激。

1.4療效評定標準 顯效:患者咳嗽、喘息及肺部哮鳴音消失,痰培養陰性;有效:患者咳嗽、喘息和肺部哮鳴音略有減輕,痰培養菌落減少;無效:患者咳嗽、喘息和肺部哮鳴音未見減輕或進一步加重,痰培養菌落未見減少[5]。

1.5統計分析 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數據的統計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技術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

2結果

對照組患者經常規護理后,有14例支氣管炎患者病情達到顯著效果,有23例患者治療效果有效,有8例患者治療效果無效,有效率為82.2%;實驗組患者經過綜合護理后,有17例支氣管炎患者病情達到顯著效果,有26例患者治療效果有效,有2例患者治療效果無效,有效率為95.6%。兩組支氣管炎患者治療效果有組間差異性(P

3討論

慢性支氣管炎是老年患者常見的慢性疾病,常遷延不愈反復發作,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咳嗽咳痰和喘息,嚴重者可并發支氣管擴張、肺膿腫等。本研究通過對90例老年慢性支氣管炎患者進行分組研究,對照組采用常規的支氣管炎護理,實驗組在常規支氣管炎護理的基礎上采用綜合護理,包括有效咳嗽咳痰、呼吸功能訓練、心理護理和健康教育,研究得出實驗組的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證實綜合的護理措施對于老年支氣管炎患者,可以提高臨床療效。

綜上所述,對于老年慢性支氣管炎患者的護理,除了做好保持環境整潔、安靜,保持患者呼吸道通暢,以及飲食護理和生活護理之外,還應指導患者學會有效咳嗽咳痰、縮唇呼吸和腹式呼吸,進一步改善肺功能。同時護理人員還應做好心理護理和健康教育,讓患者和家屬以正確的心態面對疾病,還要掌握熟悉慢性支氣管炎的相關誘因和疾病知識,從而達到延緩疾病的發展,提高患者生命質量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李廣存.探討慢性支氣管炎的護理干預[J].健康大視野,2012,11(20):247-248.

[2]李春燕,劉秋云.實用呼吸內科護理及技術[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0:328-329.

[3]Gosselink R. Breathing technique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J].Chron Respir Dis, 2004,1:163-172.

第10篇

【關鍵詞】物理降溫;發熱39℃;護理措施

發熱是嬰幼兒時期最常發生的癥狀之一。當嬰幼兒體溫超過39℃以時必須在醫生的指導進行退熱治療。當嬰幼兒發熱過高或發熱持續的時間過長時,能夠對嬰幼兒的健康帶來威脅,引起一系列的不良反應發生,甚至造成高熱驚厥,影響嬰幼兒的發育[1]。發熱給嬰幼兒造成的痛苦和危害嚴重影響了正常的生活質量,隨著現代科學的不斷發展和醫療技術的進步,對嬰幼兒發熱的治療方法有很多。筆者現將物理降溫在嬰幼兒發熱中的護理應用匯報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我科收治的發熱嬰幼兒40例進行研究,其中男性患兒23例,女性患兒17例,年齡在3個月到2歲,平均年齡為16.92±4.93個月。發熱時間為3d-8d,隨機將其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對照組患兒給予藥物治療并實施常規護理措施,觀察組患兒給予藥物治療同時給予物理降溫護理措施,兩組患兒的年齡、性別、疾病程度等一般資料進行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臨床可比性。

1.2方法

1.2.1對照組對照組患兒給予藥物治療并實施常規護理措施具體如下:遵醫囑正確給藥,水楊酸類藥物如阿司匹林,兒童一般按照每公斤體重計算藥物的用量,水楊酸類藥一次按每公斤體重用量為10mg給藥,兩次用藥時間為4h。乙酰苯胺類藥物如對乙酰氨基酚,每次按照每公斤體重10mg-15mg給藥,兩次用藥時間為4-6h。2歲以下患兒可以使用10%的滴劑,2歲以上患兒可以服用5%的糖漿。吡唑酮類藥物如復方氨基比林注射液及安乃近等,芳基烷酸類藥物如布洛芬等。

1.2.2觀察組患兒在依照對照組藥物治療的基礎上給予物理降溫護理方法:①物理降溫護理:告知患兒家長多喂溫開水、飲料或者富含水分的水果和稀飯等,病房室內要開窗通氣,減少穿衣,解開包裹以及衣服頸部的扣子,暴患兒露頭,有利散熱;在發熱時洗熱水澡或用熱手巾進行全身擦??;將冷濕毛巾或毛巾包裹碎冰塊敷頭,將少熱水袋內裝少許冷水枕于患兒的頭下,或將冰袋放置于大動脈波動處,如頸部、腹股溝內側、雙腋下。當體溫超過39℃時給予酒精物理方法降溫,用質地較軟的紗布蘸取25%-35%的酒精,依次在患兒的頸部、掌心、腋窩、足背、腹股溝處反復拍拭,時間為15-20min,拍拭完畢后要暴露擦浴部位。②舒適護理:加強口腔護理,保持口腔內清潔,對于咽部不適的患兒可以用溫鹽水或者是復方硼砂液漱口、含服潤喉片或者使用咽部噴霧劑。保持患兒的皮膚清潔干燥,為患兒創造舒適安靜的環境,室內溫濕度適宜,盡量減少不必要的刺激,讓患兒保證充足的休息。③出院指導:向家長講解關于發熱的相關知識,指導掌握發熱的相關護理措施及家庭物理降溫的方法?;純撼鲈汉笤俅伟l作時能夠就地急救,在迅速送往醫院進行治療。注意患兒的衛生,應盡量減少到公共場所玩耍,禁止與患病人群接觸,適量加強體格鍛煉,合理增加輔食,增加機體抵抗力,積極預防原發病的發生。

1.3效果判斷有效是指體溫在30min內下降,1h內體溫恢復正常范圍,2h體溫無回升現象。無效是指體溫30min、1h仍持續不下降,2h后體溫下降在0.5℃以內。

1.4數據處理經數據統計進行數據分析方法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l3.0進行統計。

2結果

觀察組患兒在給予藥物治療的基礎上實施物理降溫后患兒的臨床治療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經比較具有顯著差異(P

3討論

發熱僅是一個臨床癥狀學的診斷,是許多相關疾病的嚴重癥狀之一;臨床上對于發熱容易做出診斷,但對于發熱的病因鑒別診斷才是臨床難點和重點。由于嬰幼兒的發熱病因較復雜,且無明顯的其他特異性的癥狀,臨床治療中需要一定時間的觀察,必要需要進行實驗室以及特殊的檢查,然后依照檢查結果并結合患兒的疾病發展經過,甚至采取試驗式的治療,綜合性的分析才能最終明確臨床診斷[2]。嬰幼兒發熱的熱型與成年人不同,加之近幾年的糖皮質激素以及抗生素的早期應用,對臨床的一些疾病的熱型的特異性規律發生改變[3]。

總之,從臨床治療療效果來看,物理降溫的護理的臨床效果較好,而且比較簡單易行,尤其對于離醫院遠而又要及時處理的高熱患兒更方便使用,但是無論哪種嬰幼兒的降溫方法均是對癥處理的,而不是對因進行治療,所以在進行物理降溫的同時還應積極針對原發病進行有效的治療,以免延誤患兒的救治時機。

參考文獻

[1]李巧珍.兒科常用幾種退熱藥物的效果和安全性觀察[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0,41(91):478.

第11篇

關鍵詞 整體護理 腦出血 生活質量

AbstractObjective:Exploring the improvement of cerebral hemorrhage patients' quality of life with holistic nursing as well as providing feasible and effective evidence for improvement of cerebral hemorrhage patients' quality of life.Methods:60 cases patients with cerebral hemorrhage were divided into the holisti nursing care group (observation group) and usual nursing care group(control group).Two groups of patients were given conventional therapy,the holisti nursing care group patients were given continuous throughout holisti nursing,meanwhile the usual nursing care group patients were given conventional nursing.All patients were given evaluating by daily living scale(BI) to assess quality of life.Results:The holisti nursing care group patients' activities of daily life are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hospitalization(P<0.05).Conclusion:The holisti nursing care could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improvement of patients' quality of life.

Key Wordsthe holisti nursing care cerebral hemorrhage quality of life

自發性腦出血并發癥較多,治療上采取綜合性治療措施,合理準確的整體護理可明顯促進病情穩定,改善自發性腦出血患者的生活質量?,F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按照1995年全國第4屆腦血管學術會議制定的診斷標準[1],2005年4月~2007年4月收治自發性腦出血患者60例,其中男33例,女27例;年齡56~78歲,平均64±6歲。原發疾?。涸l性高血壓24例,糖尿病l5例。按病案號單雙隨機分觀察組、對照組,觀察組33例,對照組27例,兩組性別、年齡、文化程度、病情等均無統計學差異(P>0.05)。

護理方法:對照組按內科護理常規進行護理。觀察組施行整體護理:①護理評估與診斷:實施整體護理的患者由專人負責,實行24小時負責制,在患者入院后2小時內進行評估,取得全面、詳細的資料。根據評估結果作出護理診斷,制定護理計劃、具體護理措施及目標。②做好病情觀察。③用藥護理:輸液速度嚴格按醫囑執行,警惕電解質紊亂。用藥期間嚴密觀察血壓、心率、尿量等的變化,注意不良反應,加強用藥安全。④生活護理:讓患者充分休息,加強病房管理、保持環境舒適,夜間注意病室內光線強度及各種監護儀器音量的調節,保證患者的睡眠時間和質量。合理安排膳食,給予低鹽、低脂、低膽固醇、低熱量、富含維生素、清淡、易消化而產氣少的食物,為減輕心臟及胃部負擔,鼓勵少食多餐,避免過飽。保持大便通暢,鼓勵定時排便,便秘時可每天清晨飲蜂蜜20ml加水,多做腹部順時針按摩,必要時使用開塞露、口服緩瀉劑、灌腸排便。主動協助和督促患者排尿,若患者確實存在排尿困難,經熱敷等無效,可予以留置導尿,定期沖洗尿管,防止尿道感染。⑤康復護理:根據患者病情決定休息或適當運動功能鍛煉,重度患者應絕對臥床休息。當患者病情逐漸好轉恢復時,可在床上或起床活動,活動應循序漸進。協助患者翻身、拍背;指導家屬給患者做肌肉按摩及肢體各關節被動運動,以減輕局部受壓及腫脹,預防壓瘡,減少下肢深靜脈血栓、肌肉萎縮等并發癥。⑥做好心理護理,使患者積極主動配合治療,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生活質量評估方法:采用日常生活活動量表(Barthel指數)。最高分100分,最低分0分,分值高為優,分值低為差。0~20分極嚴重功能缺陷;25~45分嚴重功能缺陷;50~70分中度功能缺陷;75~95分輕度功能缺陷;100分能自理。

統計方法:所測數值均用(X±S)表示,P<0.05為差異有顯著性,全部統計方法用SPSS11.5統計分析軟件完成。

結 果

觀察組的日常生活活動量表中進餐、洗澡、修飾、穿衣、可控制大便、可控制小便、用廁等各項指標均比治療前明顯改善(P<0.05);觀察組各項指標的改善均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討 論

整體護理目標是根據人的生理、心理、社會、文化、精神等多方面的需要,提供適合人的最佳護理。腦出血后中樞神經系統在結構和功能上具有可塑性和重組能力[1],患者同時往往有抑郁或焦慮情緒[2]。整體護理提高了患者對相關知識的理解能力和健康指導依從性,患者得到了更多的疾病相關信息,并能配合進行正確有效的康復訓練,改善肢體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飲食更科學,服藥更合理,進而有效提高了其生理和心理健康狀況。通過生活質量評估發現,自發性腦出血患者生活質量明顯下降,實施整體護理干預后患者BI評分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分值明顯高于實施常規護理的對照組,提示整體護理明顯地改善了患者心理健康狀況,使其能更積極、樂觀地配合治療和康復計劃。

參考文獻

1 胡永善,朱玉連,楊培君,等.早期康復治療對急性腦卒中患者運動功能的影響[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07,17(3):145.

第12篇

關鍵詞:集束化護理;預防;ICU綜合征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602(2015)06-0338-01

ICU 綜合征是指在 ICU 監護過程中出現的以精神障礙為主,兼有其他表現的一組臨床綜合征。1985 年日本學者黑澤尚提出 ICU 綜合征新概念為:在 ICU 監護的病人,意識清醒 2~3d 后出現譫妄狀態和其他病征,并且這些表現在轉室后3~4d 依然存在的,稱為 ICU 綜合征[1]。就目前國內文獻來看,ICU 收治的病人中 20%~50%發生本征。

集束干預策略(Bundle of Care)是近年來危重癥領域出現的新理念,以循證醫學為基礎旨在統一和規范干預措施,提高搶救效率,集束干預在膿毒癥、感染性休克、呼吸機的護理干預中均顯示出非常好的效果[2]。集束化護理是指一組護理干預措施,其每一個元素都經臨床證實能改善患者結局,它們的共同實施比單獨執行更能改善患者結局[3]。我科2014年1月至2014年10月采用集束化護理措施預防ICU綜合征,取得明顯效果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擇2014年1月至2014 年10月本院ICU 收治的80例清醒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48例,女性32例,年齡19~96歲,平均年齡58歲。其中臨床綜合征表現為呼吸衰竭、心力衰竭、重癥哮喘并伴有肺部感染現象、復合外傷、腦血管意外、有機磷中毒等病癥。納入標準:①病人至少帶有1根管道(如靜脈留置針、尿管、胃管、引流管等);②入住ICU時間≥24h。③患者知情同意,自愿參加(或家屬同意)。排除標準:①既往或目前有精神疾病和/或意識障礙者;②入組后ICU住院時間超過2周;③研究中患者放棄治療或死亡。

根據隨機數字表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及對照組各40例,兩組年齡、性別、疾病嚴重程度、入住ICU時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ICU 綜合征的診斷

采用 ICU 意識模糊評估法(confusion assessment method for the intensive care unit,CAM-ICU)作為 ICU綜合征的臨床診斷標準。評估內容包括4個方面:①意識狀態的急性改變或反復波動;②注意缺損;③思維紊亂;④意識清晰度的改變。當①②③或①②④或①②③④為陽性時,即可診斷該患者為 ICU 綜合征。該量表是Ely等[4]根據精神疾病診斷統計分類手冊第四版修訂而來,是專門為評估 ICU 患者是否存在譫妄而設計的評估工具,國內有學者[5]對其進行漢化,其診斷的靈敏度和特異度分別為 89%~100%,93%~100%,測量者間信度為 0.79~0.96,測量時間平均為2 min[6]。

1.3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ICU護理常規。各班次護理人員按重癥監護原則按時觀察病情,及時應對患者出現的各種ICU綜合征癥狀。按需做好基礎護理和專科護理,滿足患者合理的基本生理需求。

集束化組 根據集束化護理原則評估患者生命體征、自理能力、心理狀態、社會關系、文化程度、飲食起居習慣等與病人密切相關的因素,自病人入科時間起進入動態評估狀態,評估貫穿于整個病情發展和時間推移的過程中。分析產生ICU綜合征的原因和影響因素,結合文獻分析、總結,歸納制訂出集束化護理方案。

1.3.1預防:(1)做好入室前的訪視工作,耐心地向患者介紹ICU 環境、陪護制度,使病人有良好的心理準備。(2)建立術前訪視制度,對轉入ICU前的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向患者說明入 ICU 的目的及處置,以利于減少 ICU 綜合征的發生率。(3)急診入 ICU 的患者,因病情較重,甚至面臨死亡,需加強對病人的心理護理,使其減輕心理負擔。

1.3.2 護理措施

⑴ 改善環境:①根據病人需要選擇合適的光線,盡可能使用柔和的燈光、避免光線直射病人眼睛。每日早晚播放輕音樂,可緩和交感神經的過度緊張,促進感情、情緒的鎮靜化,減少或預防 ICU綜合征的出現。②安靜的環境使人心情放松,所以工作人員的走路、談話、操作均要輕盈,盡量減少心電監護、呼吸機及輸液泵等的報警。③搶救病人時,床與床間應用屏風或布簾相隔,以避免影響其他患者的情緒。

⑵ 尊重病人:在進行基礎護理及各種檢查治療性操作時,盡量減少暴露患者身體部位,保護好患者的隱私, 顧及患者的自尊。

⑶ 保障病人的睡眠:①各項操作集中進行,夜間治療護理時,應動作輕柔,避免影響病人休息。②ICU 的環境,容易使患者晝夜睡眠時間顛倒,應鼓勵患者白天少睡。③必要時應用鎮痛鎮靜藥物。

⑷ 加強溝通,關愛患者 ①關心體貼病人,盡量滿足病人需求,從而消除病人的恐懼、孤獨和寂寞感。②條件允許時鼓勵患者與家屬會面,以便給予心理上的支持及安慰。

⑸ 提供專業化護理照顧:責任制護士對本組病人實行24小時負責制,為病人實施連續性、系統性、計劃性護理服務。了解 ICU 綜合征及其前驅癥狀,以利于早期發現并有效治療。

⑹ 盡量避免約束病人:在允許范圍內鼓勵病人活動。病人配合時告知病人各種管道的意義,若不配合再給予約束或者遵醫囑給予鎮靜。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統計軟件 SPSS 17.0 對實驗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X2檢驗。 以 P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 ICU 綜合征發生率比較結果顯示,集束化組患者ICU 綜合征發生率為 17.5%,遠低于對照組的發生率(37.5%),差異有高度統計學意義(P < 0.01)。 見表1。

3 討論

ICU 的出現為危重癥患者的及時救助提供了規范及高質量的生命支持,為挽救生命贏得了寶貴的時間,但由于ICU特殊的治療環境,同時也給患者心理上帶來了創傷。傳統的護理方法只重視滿足患者基本的生理需要,忽視了對患者精神方面需求的滿足。護士應加強學習, 不僅要掌握護理專業知識, 在工作中還應擴大知識面,掌握社會科學、人文科學、心理學等方面的知識,運用溝通技巧多與患者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 根據患者不同心理特點,給予不同心理支持及心理疏導。了解發生 ICU 綜合征的高危因素和誘發因素, 及時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

將集束化護理理念應用于預防ICU綜合征的護理中,明顯降低了ICU綜合征的發生率。但因危重患者多,護士素質參差不齊,集束化護理方案的執行情況難以監管,如何保證集束化護理措施的有效實施,需要我們進一步探索和研究。因此,要加強護士培訓,使每位護理人員都能認真、自覺、連續地執行集束化護理方案。

參考文獻

[1] 魏樹均,魏樹森.ICU 綜合征[J].北京醫學,2005,17(4):226.

[2] 劉鵬,何煒,陳宏林.呼吸機集束化干預策略的文獻分析[J].中華護理雜志,2011,46(12):1235-1237.

[3] Resar R,Pronovost P,Haraden C,etal.Using abundle approach to improve ventilator care processes and reduce 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J].J Qual Patient Saf,2005,31:243-248.

[4] Ely EW,Siegel MD,Inouye SK. Delirium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 an under-recognized syndrome of organ dys-function [J]. Semin Respir Crit Care Med,2001,22(2):115-126.

主站蜘蛛池模板: 遂川县| 香河县| 云梦县| 新泰市| 长沙县| 泸定县| 高唐县| 双辽市| 枣庄市| 永城市| 饶平县| 广州市| 辽阳县| 双辽市| 景泰县| 湟中县| 安塞县| 蒲江县| 柘城县| 曲沃县| 屏东市| 都江堰市| 师宗县| 武城县| 松阳县| 新民市| 油尖旺区| 凤庆县| 赤峰市| 剑川县| 七台河市| 策勒县| 阳新县| 长宁区| 万山特区| 新泰市| 马关县| 永年县| 察雅县| 宣化县| 湘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