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31 09:10:41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我學會了包餃子,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春節終于到了,我一整天都在歡樂和愉快中度過,但令我最難忘的是在春節那天,我學會了包餃子。
清晨,我睜開眼,迷迷糊糊的看見爸爸媽媽正在包餃子。我趕緊起床,穿好衣服,看媽媽包餃子。可是,不一會兒,我心里便產生一個念頭。我想:每次我都是看媽媽包餃子,我為何不自己親手來體驗一下其中的樂趣呢?我剛要張口,我的耳朵里似乎飛出兩個小精靈,一個說:“喂,貝蒂,你也太天真了,包餃子這種事情,一般人是包不好的,再說,就憑你那雙笨手,能包好才怪呢!”另一個說:“貝蒂,什么事只有親自體驗才能知道,不親手體驗一下,你怎么能知道你能不能包好呢?”
于是,我鼓起勇氣,把想法告訴了媽媽。
媽媽讓我先坐下來,她給我作完示范后,我開始親自包了。
我先拿起一張餃子皮,往里面放肉餡,然后我把餃子口包好,一個餃子就包好了。可是,我發現我包的餃子,跟一個個士兵一樣耷拉著頭,無精打采的。可我并沒有灰心。我又拿起一張餃子皮,往里面放肉餡,然后我又把餃子口包好。這次,我包的餃子并沒有向上次那樣無精打采,反而意氣風發。
今年是我過得最有意義的一個年,因為今年過年我吃到了用自己勞動換來的果實。
過大年為什么要吃餃子呢?因為過大年吃餃子是中國的傳統飲食文化。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包餃子,象征著團圓和喜慶。所以,過大年是一定要吃餃子的。
除夕,姥姥家可熱鬧啦。大舅和二舅全家都回來了,大家圍坐在一起,一邊說笑,一邊包餃子。我也不甘寂寞,拿起一個小搟面杖也忙起來了。一開始,我是橫一下,豎一下,搟得很慢,而且里外一樣薄,搟成了一個奇怪的形狀。媽媽看見了,就耐心地教起我來。媽媽一邊做著示范,一邊說:“左手要一邊拿著一邊轉動,右手搟,左手和右手要互相配合,右手搟一下,左手的片要轉動一下,這樣,搟出來的皮就會中間厚,外邊薄,而且要盡量搟成圓形。”媽媽拿起一個搟好的餃子皮舉到燈光前面讓我看,果然是中間厚,外邊薄。我急忙照著媽媽的樣子搟了起來。我右手搟,左手轉動,左一下,右一下,兩只手配合得還不錯。很快,一個圓圓的餃子皮就搟好了。不一會兒,我已經搟得很像樣子了。這時,我就迫不及待地要包餃子。我用筷子夾了一點餡兒,照著大人的樣子包了起來。可是,我包的餃子癟癟的,站都站不住,我不甘心,又包了一個,還是癟癟的,很難看。于是,我拿了一小塊面團當餡兒,練了起來。我先把兩頭的邊對折捏到一起,然后再捏出一圈小花邊,再按照自己的想法,把餃子捏成月亮形、太陽形和沙發形的。我越包越好,大家都夸我心靈手巧,干家務活有樣兒。最后,我又包了幾個真正餡兒的餃子。
開煮嘍!沒多一會兒,熱騰騰的餃子端上了桌子。我吃著自己包的餃子,感覺比別人包的餃子都好吃。因為,這是我自己包的餃子,吃到嘴里香噴噴的,心里也是美滋滋的。我高興地大聲朗誦起了自編的順口溜:
“過大年,真熱鬧,
包餃子,放鞭炮,
一起來吃年夜飯,
家家戶戶都團圓。”
北京展覽路第一小學張夢珂
春節,都要吃年糕——年年高;湯圓——團團圓圓;魚——年年有余……但是我最喜歡吃餃子!
今年春節,我為了吃更多的餃子花最少的錢,便向全家提議——包餃子吃!我還向全家說了好處呢!如:有“喜慶團圓” 、“吉祥如意” 和“招財進寶”的意思!經過我的提議,全票通過!“耶!包餃子了!當我聽到全票通過的消息時歡呼著開心著!
說干就干!我拿出面粉。搟面杖材料便和外公一起“工作”起來了!要知道我的外公可是廚師啊那水平可是一流的!瞧,外公那嫻熟的動作;可我卻……再看看外公的已經好了;而我才成形呢!唉,又要外公動手了!
“滴答滴答!”我們兩個人已經和好了面。要包餃子了!這可是我喜歡的一個過程啊!“餃子!我來了!”于是,我伸出了白白的手準備向菜和餃子皮進攻時,一聲“命令”把我定住了:“先看我的示范!”“切!”我滿不在乎“有什么了不起的額!”我拿起餡和皮,認真地包了起來。包好了,但是站不穩,變成了“小枕頭”!哼!我就不信了!再來一次!我這次勺了一大勺陷,可是包成了“大包子”!唉,不聽好人言吃虧在眼前啊!我看著“好心人”包一只餃子的全部過程,總算包了一只像樣的餃子了,可是臉上全是面粉了!
不一會兒,餃子成了鍋中餐;又成了盤中餐;又成了腹中食了!
我愛春節!我愛包餃子!
今天是大年三十,明天就是春節了真讓人高興。今天,我想媽媽學習包餃子。
一開始,我自告奮勇提出自己搖搟餃子皮。我把和好的面捏的又細又長,再一小段一小段地截下來‘丟到案板上。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小段白面就毛手毛腳地搟起來,不知怎么搞的,餃子皮一會兒像鵝蛋一樣扁圓,一會兒像小雞一樣兩頭翹……后來,在爸爸媽媽的指導下,我學會了搟餃子皮了一段段白面在我手中變成了一張張精致的餃子皮。
媽媽在包餃子,我在一旁聚精會神地看著。媽媽說:“舒穎,你會包餃子嗎?”我垂頭喪氣地說:“媽媽,我不會包餃子,您能教教我嗎?”媽媽高興地說:“好的。你可要認真學呀!”媽媽教我拿起一張餃子皮,放餡,用食指和拇指把包皮對捏,然后捏兩邊,不僅捏住而且加上“花樣”。媽媽邊示范邊講解,我邊領會邊實踐。按照媽媽操作的程序包好了第一個餃子,往桌子上一放。媽媽忍為住哈哈大笑,說道:“簡直是個‘丑小鴨’。”“可別小瞧,‘丑小鴨’會變成‘白天鵝’的。”我一本正經地說道。這一次,媽媽改變了教我的方法:手把手教我包好了第二個餃子;在一旁指導我包好了第三個;讓我獨立包好第四個餃子......這樣一個接一個不停地包,桌子上很快就包好了十幾只‘白天鵝’。
媽媽把餃子放進鍋里。不一會兒,一股香噴噴的餃子味撲鼻而來。媽媽把餃子端了出來,我吃得津津有味。因為,餃子是我親手包的。
今天是大年三十,明天就是春節了真讓人高興。今天,我想媽媽學習包餃子
一開始,我自告奮勇提出自己搖搟餃子皮。我把和好的面捏的又細又長,再一小段一小段地截下來‘丟到案板上。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小段白面就毛手毛腳地搟起來,不知怎么搞的,餃子皮一會兒像鵝蛋一樣扁圓,一會兒像小雞一樣兩頭翹……后來,在爸爸媽媽的指導下,我學會了搟餃子皮了一段段白面在我手中變成了一張張精致的餃子皮。
媽媽在包餃子,我在一旁聚精會神地看著。媽媽說:“舒穎,你會包餃子嗎?”我垂頭喪氣地說:“媽媽,我不會包餃子,您能教教我嗎?”媽媽高興地說:“好的。你可要認真學呀!”媽媽教我拿起一張餃子皮,放餡,用食指和拇指把包皮對捏,然后捏兩邊,不僅捏住而且加上“花樣”。媽媽邊示范邊講解,我邊領會邊實踐。按照媽媽操作的程序包好了第一個餃子,往桌子上一放。媽媽忍為住哈哈大笑,說道:“簡直是個‘丑小鴨’。”“可別小瞧,‘丑小鴨’會變成‘白天鵝’的。”我一本正經地說道。這一次,媽媽改變了教我的方法:手把手教我包好了第二個餃子;在一旁指導我包好了第三個;讓我獨立包好第四個餃子......這樣一個接一個不停地包,桌子上很快就包好了十幾只‘白天鵝’。
媽媽把餃子放進鍋里。不一會兒,一股香噴噴的餃子味撲鼻而來。媽媽把餃子端了出來,我吃得津津有味。因為,餃子是我親手包的。
媽媽教我包餃子
現在的我非常喜歡吃餃子,本來我不怎么喜歡吃餃子,可是由于媽媽做的餃子實在太好吃了,便天天吵著要吃,可是由于天天做太麻煩,媽媽便對我說:“你要想吃餃子必須先要學會包餃子,我滿口答應了。于是今天早上,媽媽從菜市場買來了香菜,肉和面粉,說要教我包餃子。我一聽,高興得一蹦三尺高。要知道,這可是我第一次包餃子。
媽媽買回包餃子的佐料后,便叫我跟她來到了廚房,教我包餃子。首先,媽媽拿出面粉加點水揉成團后,便來教我搟餃子皮。媽媽先拿出做好的面粉團,捏出其中的一點,又從櫥柜里拿出搟面杖,在面團上搟了一下,不一會兒,一個餃子皮便搟好了,我學著媽媽的樣子也搟出了一個餃子皮來,就這樣我學會了搟餃子皮。大約20多分鐘后,餃子皮便全部搟好了。隨后媽媽又拿出買好的肉和香菜在切菜板上剁碎。我在一旁看著媽媽剁的好像很輕松,便也想試試,拿出菜刀剁了起來,還沒有剁一會兒,我的手就麻了,于是媽媽又剁了起來,又過了一會兒,餃子陷剁好了,現在只差最后一步,也是最困難的一步——包餃子。
首先,媽媽叫我學著她的樣子看一遍再來包餃子。媽媽先拿出一片餃子皮平鋪在手掌中心,接著又用勺子在碗里舀一些餃子餡放在餃子皮中間,再把餃子皮對折,折成半圓形,再用手交叉著往中間一擠,一捏。不一會兒,一個小巧玲瓏的餃子包好了。我學著媽媽的樣子包了起來,我剛包好,餃子皮裂開了,于是我就就去問媽媽這是為什么,媽媽說:“應該在對折后,把餃子皮向兩邊一拉,再往前一擠,使勁一捏就行了。”于是我又重新拿出一塊餃子皮試了一次,這次出現了一個新的問題,陷多了,餃子皮又漲開來了,于是我擠出一點兒陷,小心翼翼的按照媽媽說的,又包了一次,這次成功了。雖然包出來的餃子沒有媽媽的好看,但我仍然很高興,因為這畢竟是我用辛勤的汗水換來的。經過多次包餃子,漸漸的我包的餃子也變得好看了起來了。
餃子煮熟了,我專挑那些不怎么好看的餃子吃,吃得津津有味。這次包餃子的經歷讓我懂得了,其實包餃子也有很大的學問,但只要堅持去做、去想,都會找到竅門,并且做得好。
我學會了搟餃子皮
李文?
今天,我們家來客人了,媽媽說給我們包餃子吃,我聽后高興極了。
開始準備包餃子了,只見媽媽又是搟皮又是放餡,忙得不可開交。我對媽媽說:“媽媽,我來幫您包吧!”媽媽說:“你哪會包呀?”我說:“不會可以學呀!”媽媽說:“那你就試試吧!”
我先搟了一個皮,皮是這邊薄,那邊厚,而且中間還破了。我像泄了氣的皮球,一屁股坐在沙發上。
媽媽說:“文?,不要泄氣,我教你。”
媽媽用左手捏住皮,轉動搟著,過了一會兒,一個圓圓的皮搟好了。
我學著媽媽的樣子搟,搟得越來越好,我開心地笑了。
真是功夫不負有心人呀!
指導教師
崔梅茹
學搟餃子皮
過年了,我們家要吃餃子。
大年三十的中午,媽媽在廚房里包餃子,爸爸笨手笨腳地在搟餃子皮。我說:“媽媽,讓我學搟餃子皮吧。”媽媽高興的說:“好啊,女孩子就應該學學做飯。”媽媽讓我用左手捏住切好的面團,右手拿住搟面杖在面團上滾動,左手不停的轉手中的面團,轉兩圈一個餃子皮就搟成了。媽媽先給我示范了幾遍,然后讓我學。開始,我總也搟不好,不是太厚了就是太薄了,我恨自己笨。媽媽說:“別灰心,多搟幾次就學會了,熟能手巧。”于是我有了信心,漸漸地我越搟越好,終于掌握了搟餃子皮的技巧。我真高興!
第一次包餃子
俗話說,萬事開關頭難。做任何事都有第一次。我的第一次,到現在我還是記憶猶新。
那是一個晴朗的秋天。我對媽媽說:“我想吃餃子,媽媽。”媽媽答應了。
第二天,媽媽買回一大包面粉。她把面粉倒進碗里,加入水,過一會兒就用手揉了揉面粉。不一會兒,一大塊面團就做成了。
媽媽把面團切成小塊,再用搟面杖把小塊搟成了薄薄的皮。看著媽媽麻利的動作,我也情不自禁地跑到媽媽身旁,學著媽媽的樣子搟起來。沒過多久,一大碗面團就變成了一張張薄皮。
終于包餃子了。我首先看媽媽包餃子。媽媽端來一大碗肉餡,左手托著薄皮,右手用筷子夾起肉餡放到皮上,捏捏擠擠,就把一個可愛的餃子做好了。我看了媽媽做餃子后,心里癢癢的,也做了起來。
我先把餃子餡往皮上一放,再學著媽媽的樣子包了包,捏了捏,可那餡總是不聽話地往外跑,我又用了幾張餃子皮,終于把這個“胖餃兒”包好了。算了算,我包這外餃子用了6張皮。照這樣算,包100個餃子就要用600張皮,真是驚人呀!
媽媽見了,笑了笑,就耐心地教我包餃子。過了一會兒,我學會了包餃子。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了,餃子包完了。桌子上可愛的餃子是媽媽做的,丑陋不堪的餃子是我包的。
通過這件事,我懂得了: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春節是我國最重要的節日,按照習俗,春節晚上家家戶戶都要包餃子。就是在去年春節,我學會了包餃子。這也是我在去年春節里最高興的事。
記得在去年春節的那天晚上,我看見大人們在包餃子,就想:不如我也包一個,可能還不比大人包的差。于是我就包了一個。我用一個小薄皮兒,在里面裝了一點餡兒,然后把兩邊的皮兒往一起捏就成了。我看了看我包的餃子,又看了看大人包的餃子,心想:我怎么就包不好呢?這時媽媽來了,看見我包的餃子哈哈大笑,說:“你包的這是什么呀?”我說:“餃子呀!”“還是我來教你吧。”媽媽說。只見媽媽拿起一個餃子皮兒,托在手里,再往里面放上適當多的餡兒,還說:“如果餃子餡兒放多了就包不上,餡兒放少了餃子就不好吃,所以要放適量的餡兒,這樣的餃子才能既好看,又好吃。”最后媽媽把兩邊的皮兒往一起一捏,一個漂亮的餃子就包好了。我馬上照媽媽教的包了一個,果然有了餃子的模樣。媽媽也不說不好了。我再接再勵又連包了幾個,這回還得到了媽媽的夸獎,說我包的餃子好看呢!
餃子包好后,我就耐心的等著煮餃子。餃子熟了,我馬上揀了一個自己包的餃子吃,那味道別提多美了。我心里簡直樂開了花。這就是在去年春節里我最最高興的事。
《無臂女孩》讀后感
CCTV10家庭欄目播出了一個無臂女孩雷慶瑤的故事,讓我深受感動。
雷慶瑤三歲的時候不小心把風箏掛到變壓器上,取風箏的時候不小心被電到了,從此她失去了雙臂。失去雙臂的小慶瑤并沒有放棄對生活的熱情,她努力了很長時間,練出了一雙靈巧的腳,學會了用腳吃飯、刷牙、包餃子……為了學會走路和騎自行車,她摔到了爬起來,經常摔得鼻青臉腫,可她堅持著,直到學會為止。從她身上我學到了樂觀、積極,對生活充滿信心和希望。
雷慶瑤主演的電影《隱形的翅膀》獲得了第十二屆華表獎。為了演好游泳冠軍志華,雷慶瑤非常努力,因為她不能像正常人一樣,所以她只好用牙齒咬著毛巾學仰泳,把全身的力量都放到牙齒上,這樣牙齒經常會疼上幾個星期,可她還是堅持著,終于學會了游泳,也演活了自強不息的志華。
我要向雷慶瑤學習,學習她熱愛生活、樂觀向上,面對生活中的磨難自強不息,永不放棄。
(三年級二班
葛欣碩)
開展冬至活動總結1 12月22日是中國傳統的節日——冬至,在北方有句俗語"冬至餃子,夏至面"。為此,在20xx年12月18日我社團在餐廳二樓舉辦"冬至日包餃子活動"讓社團成員在學校度過一個美好的冬至節。雖然我們遠離家鄉,但我們并不孤單,不知怎樣的機緣讓我們相聚在這座古城,相聚在英才。讓我們在寒冷的冬至感受到濃濃的情誼。此次活動除海納營銷協會會員外還有學院各兄弟社團負責人參加,為此次活動增添光彩。
活動于下午1點準時開始,活動開始后同學們迅速分組分工熱火朝天地行動起來。同學們個個捋起衣袖,摩拳擦掌,躍躍欲試,調餡調料和面搟皮包餃子,在短短的二十分鐘里,面粉飛揚,歡聲笑語。一個個身材各異的餃子陸陸續續地被包了出來,圓的、扁的、胖的、瘦的,甚至還有"向日葵"、"糖果"……
人多力量大,很快餃子皮用完了,餡兒也沒了。到了看水餃贏餐具的時候啦,會員們都夸著自己的愛心便當——水餃,爭奪獎品。
發完獎品大家坐在一起吃瓜子、聊天、唱歌,等著煮餃子。雖然都迫不及待的等著品嘗自己的勞動果實,但我們社員還是以主人的身份先招待我們請來的客人,會員們的禮貌有序讓各位理事都很滿意。
吃餃子的場面既熱鬧又壯觀,洋溢著無比的溫馨。吃的過程中大家還玩起了"比誰吃得多,吃得快"的游戲,還有的會員剛吃到一個甜餃子正樂著呢,吃到的下一個餃子卻是辣的,還有更特別的皮里竟包著面疙瘩讓人哭笑不得…
包餃子的活動在歡快熱鬧的氛圍中漸近尾聲,會員們美美的表示吃飽啦之后,海納營銷協會會員收拾好材料、工具,打掃完衛生后,包餃子活動正式結束。
看到這次活動取得圓滿成功,所有的成員露出了開心的笑容。我們發現這次活動取得得成果是值得肯定和贊揚的。經過此次活動增進了會員之間的友誼,品嘗到團隊合作的樂趣,同時豐富了校園文化生活;但此次活動仍存在不足之處:由于時間的緊湊,安排的不當,使參加活動的有些成員未能大顯身手,我們要善于發現自己的不足并積極努力改正,以便下次活動的借鑒。
開展冬至活動總結2
本次活動是結合我班科研《家園共育,促進幼兒和諧發展》進行的系列家長活動之一,為了讓每一個孩子在活動中鍛煉動手能力,體驗和家長親密合作共同勞動、分享勞動成果的快樂,增進與家人之間的感情,同時使家長在參與幼兒的活動中,進一步感悟幼兒教育的新觀念,從而對如何教育孩子有所啟發,我們中(4)班特舉行了家庭包餃子活動。
本次活動,家長參與率100%,說明他們對活動的重視,對孩子、對幼兒園工作的重視。活動一開始,我們介紹了包餃子的過程,有兩個家長就自告奮勇地上來和面粉,在快樂而忙碌的包餃子過程中,家長們都能認真指導孩子一些技能,特別是怎樣用酒瓶搟皮子,把皮子搟到合適的厚度,并不時地與其他家長交流,吸取新經驗,孩子們非常投入、專注,包的餃子外觀也形式多樣:有的像花、有的'像包子、有的燒賣,好多孩子都說:“我學會包餃子了!”有些孩子的奇特的“開花”餃子,還引來了家長一陣陣笑聲。最后與家長一起吃餃子,充分感受了家的溫暖與分享的快樂。看似簡單的制作,卻潛移默化地培養了親子合作的精神,分工協作的能力,任務由不順利到順利的反復過程中充分體現了親子合作帶來的快樂,使親子不斷體驗著失敗、享受著成功。
活動結束后,我們通過“家長反饋表”了解到:大部分家長對孩子在活動中的表現較滿意,認為孩子能自己獨立包餃子,基本學會了簡單的技能,家長們對活動有很好的評價,認為活動有很大的意義:能夠讓孩子學會自主生活,從小就有動手能力,培養她的勞動習慣;與孩子一起體會活動的快樂,就像自己回到了兒童時代,感覺自己也年輕了很多;增強了孩子的動手能力,體驗勞動快樂,為孩子創設和提供更廣的自由表現的空間,還培養了孩子們的合作精神;讓小朋友和家長體驗到了做飯的樂趣和艱辛,同時教育小孩要珍惜糧食,要在勞動中體驗快樂;……少數家長看到了孩子與同伴的差距,所家長都希望老師多舉行這樣有意義的活動,讓孩子們有更多的鍛煉機會,讓他們在這種平凡的活動中能學到更多的知識,讓生活更有意義。
本次活動真正達到了家長與孩子“快樂和諧共享”的目的,作為教師,將繼續探討研究更多生活化的家園活動形式,使我們的活動真正促進幼兒的發展。
開展冬至活動總結3
冬至,是我國農歷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一個傳統節日。為了使孩子了解這一節日的意義、感受傳統文化,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參與意識,體驗勞動的快樂,學會分享和感恩,特舉行了本次活動。
活動中,孩子們一起了解冬至的來歷,講冬至的故事,跟著音樂做《包餃子》律動,了解做餃子的過程。同時給孩子們提供了一個自己動手的機會,每班邀請五名家長來班上,和孩子們共同包餃子,幼兒雖然年齡小三歲多,雖然動作不那么靈活,但他們那認真的模樣像小大人一樣。孩子們躍躍欲試,家長們便在旁邊指導,有些嘗試著搟餃皮,有些研究著餃子餡,有的認真觀察怎樣包,有些拿著包好的餃子展覽……他們感受到了包餃子的樂趣。孩子們從家里帶來了電磁爐、電飯鍋、案板、搟面杖等用具,他們一個個大顯身手,忙得不亦樂乎!孩子們品嘗著自己包的熱氣騰騰、美味可口的餃子,歡樂的氣氛洋溢在教室的每個角落。
轉眼間大年三十又來臨,這天,媽媽宣布:“今年我們家不包餃子了,我們改包餛飩吧!”媽媽剛說完,我們便忙活起來了。
我分到了剝蒜和學包餛飩的任務。任務分配完后,我急忙跑到廚房拿出了一辮蒜剝了起來,不一會兒,一個個白白胖胖的蒜瓣就出現在了盤子里,半個小時后,一碟蒜就剝好了,媽媽的餡也拌好了,爸爸也早已蓄勢待發。
媽媽宣布開始了,她先把面搟成一個大大的圓片,然后切成邊長約為2cm的小方塊,我想:這么小怎么包呀!我疑惑地拿起一塊,看到爸爸把一點餡放在面皮上,然后折成三角形,再捏住上面兩條邊,最后用食指輕輕一套,一個元寶狀的小餛飩就成形了,可我沒太看清楚,媽媽把我叫了過去,又慢慢的給我示范了一遍,我終于看清楚了,我開始試包了,我學著媽媽的樣子挑了一塊餡放在手中的面皮上,學著媽媽的樣子包了起來,剛開始我還覺得挺好包的,后來才發現,我怎知怎么繞也繞不好,就算繞上也已經把餛飩皮給揪斷了,這可怎么辦呢?媽媽發現后告訴我:“你把上邊捏薄后再把沒捏的那個邊翻過來,最后用食指指尖輕輕一繞就好了;你來試試吧!”聽了媽媽的話,我又開始包了,可這次依然不順利,因為我只顧著繞了,所以上面還沒捏緊!瞧!那些個餛飩正張著大嘴向我抗議!我趕緊進行了改裝,看著一個個漂亮的餛飩,我可高興了,還特意讓爸爸用另一個鍋,沒想到等待我的卻是滿鍋的面皮。
我想:我一定能通過自己的努力吃上美食的!我又包了起來,終于,我學會了包餛飩!
即勞動,又能吃到美食,包餛飩真有趣,你們也來試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