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31 09:10:18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chuàng)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紅樓夢人物性格分析,希望這些內(nèi)容能成為您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關(guān)鍵詞:紅樓夢;曹雪芹;人物性格;寫人藝術(shù)
《紅樓夢》是我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其與其它三者不同,是對現(xiàn)實生活的描寫,在對人物性格的展現(xiàn)中運用了豐富的寫人技巧。這些寫人方法對于我們現(xiàn)作來說有很強的借鑒意義,需要我們在品位紅學藝術(shù)的過程中,對其進行有效的借鑒。下面結(jié)合自己讀《紅樓夢》的一些感悟,對其女性主義思想進行簡單的分析。
一.《紅樓夢》概述
作為我國四大名著之一的《紅樓夢》,其內(nèi)容和情節(jié)有其他三者不同,其描寫的重點是一個大家庭的平常生活和在這種看似和諧表面下的家族斗爭。我們在品讀《紅樓夢》時看到的不是中國傳統(tǒng)文學作品里的打打殺殺,也不是天外神話,是在一種柔情描述里的詩情畫意。一般的作品都是通過對人物間沖突的描寫來使人物鮮明的性格得到展示,但《紅樓夢》更多的是對人們?nèi)粘I畹臄⑹觯@都是生活中的一些瑣事,但在作者筆下卻將人物的性格特點活靈活現(xiàn)的表現(xiàn)出來,并給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可謂是入木三分,我們不得不稱贊曹雪芹寫人手筆的高超。
二.《紅樓夢》中的女性人物特點
1.林黛玉的女性特點
在對林黛玉的介紹首先是借助于其他人看見黛玉時反應 “見黛玉年貌雖小,其舉止言談不俗,身體面龐雖怯弱不勝,卻有一段自然的風流態(tài)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癥”,接著又借助于寶玉見到黛玉時的反應“細看形容,與眾各別”,將黛玉的形象借助于他人進行了很好的展現(xiàn)。在賈寶玉還沒有出場時,首先是他的母親王夫人對其日常的一些行為進行了介紹,然后對黛玉的內(nèi)心活動進行了描寫,借助黛玉對寶玉的推測,豐富了寶玉的形象,在賈寶玉出場后,又借助于黛玉對其的觀察,借助于黛玉之眼將賈寶玉這個人物形象完整的描繪了出來。對于王熙鳳的出場介紹又是另外一種風格,在其沒有出現(xiàn)之前,曹雪芹沒有對其進行任何的透漏,在他人進行談話的過程中, “一語未了,只聽后院中有人笑聲,說:“我來遲了,不曾迎接遠客”。人未到,聲先到。
2.不同階層的女性特點
在第六十五、六十六回,興兒生動的向尤氏二姨介紹了平兒、王熙鳳、迎春、探春、賈寶玉、薛寶釵以及林黛玉等的性格特點,興兒本省是一個下等奴仆,其形象樸素,講話幽默風趣,在介紹的過程中不僅使讀者對其所介紹人物有了更好的了解,還準確的認識了興兒這個角色,一舉兩得。由于主要是對王熙鳳的介紹,所以這可以看作是從側(cè)面對王熙鳳這個角色的具體展現(xiàn)。通過興兒的介紹,人們對其在賈府中的身份和地位有了了解,濾清了其余他人之間的矛盾,了解到了她為人的刻薄,對其人物的品性有了認識。在其他的回合中,對于王熙鳳人物性格的描寫主要是一種含蓄的方式和一些褒揚的寫法,有時還借助于一些與其相關(guān)事情的描寫。通過興兒的描述,使大家對王熙鳳有了整體而清晰的認識。興兒這部分在書中沒有占用過多的字節(jié),但是卻完整的呈現(xiàn)出了多個人物的性格特點。
三.《紅樓夢》中女性主義思想的體現(xiàn)手法
1.鋪墊烘托手法的運用
《紅樓夢》中的人物,其性格十分豐滿,內(nèi)心活動也十分復雜,為了更好地表現(xiàn)人物的性格特點,強化人物的真實性,曹雪芹在書中運用了較多的烘托寫法。他運用自己精湛的語言藝術(shù),在人們腦海中勾勒出一個個場景和人物。由于《紅樓夢》中的人物較多,其文章結(jié)構(gòu)十分復雜,內(nèi)容較為豐富,要想對其進行全面具體的描寫是不可能的,曹雪芹為了使人們清楚的認識每個人物形象,在描寫中使用了大量的鋪墊和伏筆手法,幫助讀者在腦海中構(gòu)建人物的具體形象。從書的整體上來看,前五回可以說是對人物描寫的一個鋪墊,在當中,主要人物林黛玉、王熙鳳、薛寶釵等都逐個出場,其性格特征也得到了展現(xiàn)。在他們的出場過程中,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作者運用了大量的鋪墊手法。在《紅樓夢》中關(guān)鍵人物,在其出場時,幾乎都是用來鋪墊的寫法,其對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也起到了很好的烘托,通過大量的鋪墊,使得對人物的正面描寫大幅度減少,只需簡單的介紹。
2.正反結(jié)合
如對于薛寶釵和王熙鳳,曹雪芹對他們有著明顯的貶意,但是在文中大部分時候是對其的褒獎。作者通過在關(guān)鍵處設(shè)置暗點以及通過一些非主要的情境,將自己的真是情感進行表述。例如在金釧之死的章節(jié)中,描述了薛寶釵對王夫人的同情和安慰,并且主動獻上自己的衣服,表面上是對薛寶釵的贊揚,但實際上是對其虛情假意的批判。
總結(jié):通過對《紅樓夢》寫人藝術(shù)的分析,曹雪芹在寫人的時候在平凡中進行創(chuàng)新,整本書中都運用了烘托對比的手法,此外還加入了一些神話色彩。使得每個人物的性格得到了完美的展現(xiàn),這種寫人的藝術(shù)值得我們每個人去品讀和借鑒。由于本人能力的有限,對《紅樓夢》寫人藝術(shù)的分析還不夠全面和具體,要想更好的做好紅學的研究,最大程度上發(fā)揮《紅樓夢》的文學價值,還需更多專家學者的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梁歸智.曹雪芹“寫人”的二綱八目與癡、常二諦、三象合一[J].晉陽學刊,2012(3):65-66.
[2]周汝昌.紅樓藝術(shù)的魅力[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6.
本科文學論文開題報告及格式
開題報告
題目:《淺談賈寶玉與西門慶的悲劇性》
姓名:自己名字
指導老師:老師名字
專業(yè):漢語言文學教育
系別:中文
年級:自己年級
1課題論證
(1)國內(nèi)外研究現(xiàn)狀
中國的兩大世情小說《紅樓夢》、《金瓶梅》。對他們的研究是中國古代小說研究領(lǐng)域中的兩大學術(shù)熱點。被稱為中國第1奇書的《金瓶梅》從106世紀末問世后,研究者1開始不是很多,但是隨著中國學術(shù)的從古典向現(xiàn)代轉(zhuǎn)型,隨著小說價值觀念的變革與更新。對《金瓶梅》的研究漸漸的由微入深,被學術(shù)界稱為“金學”。并受到國外學者的高度重視?,F(xiàn)如今的外文譯本有英、法、德、意、拉丁、芬蘭、俄、日、朝、越、蒙等10幾多種文種。對其做出了各方面的重大研究,并稱其為中國通俗小說的發(fā)展史上1個偉大的創(chuàng)新。國內(nèi)外的眾多評論者并對其的創(chuàng)作時代、作者,及其所要暴露的社會矛盾和小說中所剖視扭曲的人性、悲劇性,性的描寫,人物性格的刻畫,語言的運用,并對其形成的網(wǎng)狀結(jié)構(gòu)做出了大量的歸納和探究?!都t樓夢》與《金瓶梅》之間有著10分明顯的繼承和發(fā)展的關(guān)系?!都t樓夢》是《金瓶梅》的1個重大的突破。引起了眾多的人對《紅樓夢》的評論和研究的興趣,并形成了1種專門的學問——紅學?!都t樓夢》這部偉大的作品是屬于中國的,也是屬于世界的?!都t樓夢》在國外有多種的譯本:英、法、日等10幾種語種的譯本。并且國內(nèi)外眾多的評論者對其版本、作者,以及其的社會悲劇,人生悲劇,愛情悲劇,人物性格,個性化的文學語言,寫實與詩化的融合,渾融1體的網(wǎng)狀結(jié)構(gòu)做出了大量的歸納和探究。然而,賈寶玉與西門慶作為是《紅樓夢》和《金瓶梅》的兩位男主人公。國內(nèi)外的眾多評論者都對其2人的人物形象,語言風格,現(xiàn)實原型,性格內(nèi)涵,性的體驗,個人悲劇等都做出了歸納和探究?!都t樓夢》作為是《金瓶梅》的1個延續(xù)、1個發(fā)展,它的男主人公賈寶玉與西門慶有著1定的聯(lián)系,對其2人的研究在今后應趨向于2人的社會悲劇,人類悲劇,男人悲劇的詮釋及分析。
(2)現(xiàn)實意義
《金瓶梅》作為是中國的第1奇書,自問世以后,就為中國的世情小說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chǔ),并且把我國長篇小說的發(fā)展劃分成了才子佳人的故事和家庭生活為題材描摹世態(tài)的及以社會生活為題材、用諷刺筆法來暴露社會黑暗的兩大派系。而《紅樓夢》在批判的繼承了《金瓶梅》的才子佳人小說的創(chuàng)作經(jīng)驗后又有了重大的突破。成為了世情小說最偉大的作品。在“54”文學革命者做出了新的評價,魯迅等闡述了《紅樓夢》的現(xiàn)實主義精神和杰出成就后,使《紅樓夢》的現(xiàn)實主義精神得以回歸。直到現(xiàn)在,《紅樓夢》、《金瓶梅》仍是許多作家永遠讀不完、永遠值得讀的好書。成為中國作家創(chuàng)作出高水平的作品的不可多得的借鑒品。然而,探討兩大名著的男主人公賈寶玉與西門慶的悲劇性,可以對兩大名著中的社會悲劇,人類悲劇,男人悲劇更好的認識和了解,以供后人借鑒。從而啟發(fā)后世的世情小說的創(chuàng)作,使今后的世情小說創(chuàng)作中的人物悲劇性達到1個更高的巔峰。
2方案設(shè)計
(1)總論
沒有《金瓶梅》就寫不出《紅樓夢》,從《紅樓夢》與《金瓶梅》題材類似的角度引出中心論點。
(2)分論
全文分3個部分
第1部分:闡述西門慶的悲劇性
西門慶1個市井無賴、流氓、棍,1個精明的商人,靠著他對金錢的占有肆意的揮霍、放縱,以自我為中心來實現(xiàn)他對放縱,及其通過金錢獲得了強大的權(quán)利,隨意的鄙棄人間,在此背后所體現(xiàn)出的社會的黑暗、腐敗。構(gòu)成了其特有的社會悲劇、人類悲劇、男人的悲劇。
第2部分:闡述賈寶玉的悲劇性
賈寶玉1塊晶瑩剔透的寶玉1個顯耀的貴族,他的個性、他的自我、他對女孩子的尊崇迫使他與封建傳統(tǒng)相背道。他作為榮國府的唯1繼承人,他肩負著榮國府的全部希望。但是他自身的性格特點,使他成為了“大逆不道的不肖子?!?/p>
第3部分:論證傳統(tǒng)的價值觀、傳統(tǒng)的倫理觀與賈寶玉、西門慶的悲劇性
傳統(tǒng)的價值觀、傳統(tǒng)的倫理觀,在賈寶玉與西門慶的行為中被肆意的踐踏,新興的與傳統(tǒng)的極大的對立,但是封建的舊勢力是無比強大的,最終,賈寶玉是失敗的,西門慶是失敗的,形成1個永恒的悲劇。
同學們都喜歡閱讀名著,也都想在中考語文中拿下名著試題得分,但由于平時沒有掌握閱讀名著的正確方法,因此不少同學的得分并不理想。那么,什么才是正確閱讀名著的方法呢?
根據(jù)各地中考名著題的不同設(shè)計,筆者總結(jié)出如下方法:
一、了解作者背景
在閱讀名著之前,對作者的有關(guān)情況應有所了解(包括作者生平、家庭背景、政治思想、生存狀況等),這將有助于你對其作品內(nèi)容的閱讀理解。如閱讀《紅樓夢》,應對曹雪芹的身世有所了解;閱讀《聊齋志異》,你要了解蒲松齡的身世遭際;閱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就要知道奧斯特洛夫斯基的生平經(jīng)歷。有的同學在答名著題時,連作者都想不起來,甚至出現(xiàn)張冠李戴的情況,這些都是對作者生平經(jīng)歷不甚了解的緣故。
二、理清故事情節(jié)
小說是通過故事情節(jié)的敘述來反映社會生活的。同學們之所以愛讀名著,就是因為那里面的故事情節(jié)生動有味,吸引人的眼球。由于不少名著都是長篇巨制,故事情節(jié)復雜多變,再加作者創(chuàng)作手法的不同,所以只有理清故事情節(jié),才能把握全篇。如長篇小說《水滸傳》,總的故事情節(jié)是寫以一百零八將為首的英雄好漢們是如何被殘酷的社會現(xiàn)實逼上梁山走造反這條路的,但在每一回里?又根據(jù)各自情況的不同有具體的故事情節(jié)。九年級《語文》上冊入選的《智取生辰綱》,就是節(jié)選該書的第十六回“楊志押送金銀擔,吳用智取生辰綱”,這里的“智取”就是故事的主要情節(jié)。
根據(jù)中考名著題的特點,還需要同學們學會用簡潔的語言歸納故事情節(jié)。
三、分析人物性格
名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眾多,我們?yōu)槭裁茨軌騾^(qū)分出他們呢?因為每一人物都有各自獨特的性格特征。一部《三國演義》,光主要人物就有一百多位,但一說到足智多謀為蜀漢鞠躬盡瘁的軍師,我們就知道此人是諸葛亮;一提及“挾天子而令諸侯”的權(quán)臣,我們就知道是曹操。人物性格不同,發(fā)生在他們身上的故事也就不盡相同。《水滸傳》中魯提轄三拳打死鎮(zhèn)關(guān)西,《西游記》中孫悟空大鬧天宮,《紅樓夢》中劉姥姥“見笑”大觀園,都是人物的性格使然。
另外,有的文學名著還就人物的性格配有相應的外號,最好也能記住,這對分析人物性格也會起到一定的作用。如“黑旋風”是《水滸傳》中李逵的外號,由此可以看出他“風風火火闖九州”的性格特點;“風辣子”是《紅樓夢》中王熙鳳的綽號,由此可以看出他性格潑辣的特點。
四、積累名言警句
名著中都有不少名言警句,記住這些名言警句,不僅利于解答試題,還能提高我們的文學素養(yǎng),提升我們的文化品位。如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名著《安娜?卡列尼娜》開頭: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又如我國四大名著中每一章回的回目,均用對偶句的形式列出,提綱挈領(lǐng)地概括出每一回的內(nèi)容,記住它們,就記住了章節(jié)的主要內(nèi)容。還有一些名著對人物有高度概括的評語,也應注意積累,如“機關(guān)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就是《紅樓夢》中評論王熙風在賈府悲慘下場的詩句。
五、寫讀后感鞏固
―、分析小說的人物形象
恩格斯曾提出,文學作品應當塑造“典型環(huán)境中的典型人物”,而小說的藝術(shù)特征就是塑造有血有肉、生動感人的人物形象。因此,小說所塑造的藝術(shù)典型,往往表現(xiàn)一定時代、一定階級、一定思想傾向的某些本質(zhì)方面,同時又具有鮮明獨特的個性。分析小說的人物要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
1.從肖像描寫分析入手。人物的肖像描寫,往往點明了作者對人物的本質(zhì)認識,表明了作者的好惡感?!耙娝^上箍著塊白手巾,身上是白小布衫深藍褲,腳上穿著半舊的硬鞋,至少也有二斤半重?!保ㄚw樹理:《老楊同志》)這樣的人物,一看就知道是一個勤勞樸素的基層干部?!蹲8!分袑ο榱稚┑娜涡は衩鑼?,更是人物分析的典型范例。最早的祥林嫂:“頭上扎著白頭繩,烏裙,藍夾襖,月白背心,年紀大約二十六七,臉色青黃,但兩頰卻還是紅的,順著眼,不開一句口?!痹偌?、失夫、喪子以后的祥林嫂:“她仍然頭上扎著白頭繩,烏裙,藍夾襖,月白背心,臉色青黃,只是兩頰上已經(jīng)消失了血色,順著眼,眼角上帶些淚痕,眼光也沒有先前那樣精神了?!憋柺苷勰ヅc打擊以后的“老年”祥林嫂:“五年前的花白頭發(fā),如今已經(jīng)全白,臉上瘦削不堪,黃中帶黑,而且消盡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間或一輪,還可以表示她是一個活物。”三次肖像描寫,生動地揭示了封建禮教對舊中國婦女的精神摧殘,尤其是對眼睛的描寫,鮮明地表現(xiàn)了人物的遭遇和內(nèi)心世界的變化。這種肖像描寫分析對我們把握人物性格、認識小說主題有很大的幫助。
2.從行為描寫分析入手。人物性格和人物行為是統(tǒng)一的,行為細節(jié)分析常是把握人物性格的一個重要方面。在《三國演義》中,關(guān)云長過五關(guān)斬六將,斬顏良,誅文丑,說時遲,那時快,動作何等迅速,斬顏良歸來,其酒尚溫,簡直是“神勇”;趙云處于敗軍之際猶能出入于百萬軍中,救出幼主阿斗,又何其“英勇”;而張飛在長坂橋上一聲斷喝,就使夏侯杰驚得肝膽碎裂,倒撞于馬下,真是“一聲好似轟雷震,獨退曹家百萬兵”,何等“猛勇”。同為勇敢,在羅貫中筆下又各個不同,能緊緊抓住性格特征來進行行為描寫,正是作者的高明之處。
3.從語言神態(tài)描寫分析入手。語言是揭示人物性格特征的重要手段。《紅樓夢》中王熙鳳的潑辣尖利,薛寶釵的典雅平和,林黛玉的犀利含蓄,晴雯的鋒芒畢露,賈政的裝腔作勢,薛蟠的滿嘴穢語,都口吻畢肖,活靈活現(xiàn),躍然紙上。語言描寫還與神態(tài)描寫結(jié)合起來展現(xiàn)人物性格?!度河Y干中計》中描寫周瑜設(shè)計,作者精心描寫周瑜三次“笑”與三次“大笑”,把足智多謀、豪放自信的周郎寫得栩栩如生,更把胸無城府又欲充大任的蔣干襯托得愈加無能。
4.從心理描寫分析入手。心理描寫直接揭示人物的思想品格。《阿Q正傳》中,阿Q在土谷祠中對“革命”的想象的大段心理描寫,深刻地展示了阿Q的革命觀,而當他“革命”不成,被假洋鬼子趕出門后回到土谷祠的一段心理描寫,再次展現(xiàn)他對革命的不理解,揭示他幻想的破滅。通過心理描寫分析,把握人物性格,了解小說的主題,這也是小說欣賞時需要注意的。
二、把握作品中的描寫環(huán)境
文學作品中所描寫的環(huán)境應該是作品中人物生活在其中的、形成其性格特點并能體現(xiàn)一定歷史時代特征的特定環(huán)境。任何人都不能脫離社會而單獨存在。典型環(huán)境是人物生長的土壤,是人物性格形成和發(fā)展的依據(jù)。環(huán)境包括自然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兩個方面。社會環(huán)境往往是時代社會的縮影,展現(xiàn)了時代特征及社會風貌?!栋正傳》中的未莊、《祝?!分械聂旀?zhèn)、《藥》中的茶館,都是一定時代、一定人際關(guān)系的代表。自然環(huán)境指的是人物活動的時間、地點、時令、氣候、地理風貌等。自然環(huán)境描寫常常是為制造氣氛,襯托人物的情趣、心境,表現(xiàn)人物的心理而安排的?!读纸填^風雪山神廟》一節(jié)中,寫林沖發(fā)配滄州,被差遣去照料草料場,小說中一連用了幾次環(huán)境描寫,寫了彤云、朔風、大雪,這些環(huán)境描寫既為情節(jié)的展開提供了線索,又為展現(xiàn)林沖的性格烘托了氣氛,對展現(xiàn)人物性格、突出小說主題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賞識小說的情節(jié)、結(jié)構(gòu)
所謂情節(jié),就是小說中人物斗爭發(fā)展的過程,它是由一系列有組織的生活事件組成的。情節(jié)的展開就是矛盾斗爭的發(fā)展,人物的性格也就在這種矛盾斗爭中得以發(fā)展,同時小說的主題也在斗爭中逐步明確。仍以小說《阿Q正傳》為例,從未莊風傳革命、阿Q宣傳革命、夢中幻想革命、地主投機革命、未莊并未革命、假洋鬼子不準革命、阿Q革命幻想破滅這一系列故事情節(jié)的逐步展現(xiàn)中,我們可以充分認識阿Q這個人物的愚昧的革命觀,了解阿Q的性格,同時我們也就深刻地理解了小說的主題:批評的不徹底性,人民不了解革命,革命成果被地主階級所竊取。作者的目的就是寫出這種國民的“愚弱”,以引起“療救者”的注意。
凡是讀過紅樓夢的人都會覺得,曹雪芹非常熟悉他周圍人物的生活和思想,又很善于塑造人物形象,所以他小說中的許多人物都是栩栩如生,具有鮮明的思想性格。
李媽媽的可厭,趙姨娘的無識,夏金桂的兇潑,晴雯的尖刻,賈政的道學,賈環(huán)的下賤,賈赦的尷尬,薛蟠的任性,迎春的懦弱,妙玉的孤高,襲人佞巧----但是作者又并非讓讀者鄙視這些人,以這些人為戒。他寫湘云的天真,賈母的慈愛,寶釵的貞靜,黛玉的多情,熙鳳的才干,探春的敏慧,李紈的賢淑,賈蘭的好學,也并非讓讀者贊揚這些人,以這些人為模范 。他平心靜氣,以客觀的態(tài)度給了每個人物一種性格。因此讓我深深被她們吸引,為她們歡樂、為她們悲傷而不能自拔。
1.《紅樓夢》作品的整體風格。
紅學家俞平伯認為《紅樓夢》的風格是“怨而不怒”的風格。把《紅樓夢》和我國幾部著名的長篇小說加以比較,《水滸》是憤慨當時政治腐敗,憤激之情,溢于言表。《儒林外史》中“牢騷則或過之”。他認為:“含怒氣的文字容易一覽而盡,積哀思的可以漸漸引人入勝;所以風格上后者比前者要高一點?!?/p>
紅學家李辰冬認為《紅樓夢》人物描寫的根本特點,是作家所持的無褒無貶的嚴格的客觀態(tài)度。關(guān)于《紅樓夢》的風格,李辰冬認為它是屬于“詩的金剛杵”而不是“美的風格”,而不是美的風格?!懊赖娘L格”,修辭學家有法分析,人們可以模擬;詩的風格,不但無法模擬,修辭學家也無用武之地。換言之,就是一種為技巧的,一種為天才的”。我認為《紅樓夢》的風格沒有一點潤飾,沒一點纖巧,并且也不用比擬,也不加辭藻,老老實實,樸樸素素,用最直接的文字,表現(xiàn)事物最主要的性質(zhì)。
2.《紅樓夢》的人物語言特點。
李辰冬對《紅樓夢》中人物語言的充分個性化和《紅樓夢》語言風格的特點作了高度評價:“將中國一切語體文的小說與《紅樓夢》比較之下,就知道他的文字更較成功,其成功之由,因作者確實地向自然語言下功夫,且因善于移情關(guān)系,能體會每個人物應有的言談與語調(diào),所以賈母有賈母的話,熙鳳有熙鳳的話,黛玉有黛玉的話,寶釵有寶釵的話,劉姥姥有劉姥姥的話,總之,因性格與年歲的不同,言談的腔調(diào)也同時而異?!?/p>
第八回寶玉與寶釵互識鎖、玉之后,黛玉也來到梨香院。其中有兩個細節(jié)完全是由人物的對話組成的,曹雪芹既沒有寫人物的眼神表情,也沒有寫人物的心理感受,然而各個人物的思想感情都躍然紙上了。而且隨著對話的進行,讀者的思想感情也和人物一樣在一張一弛地活動著。黛玉本來是去探望寶釵病情的,可是一見寶玉先她而來,就“半含酸”地來了那句頂門針:“我來的不巧了”。這就逼出了寶釵的發(fā)問:“這話怎么說?黛玉接著把弓拉得更緊了,說“早知他來,我就不來了?!睂氣O雖然只說了句“我更不解這意”,言下之意卻是“你必須把話說清楚”。黛玉“間錯開了來”的話顯然是在強詞奪理,但卻將拉滿的弓又松弛下來。至于對雪雁說的那一席話,顯然是在借槌敲鼓,當事者的寶玉、寶釵都聽懂了,但一個不敢反詰,一個無法反詰。讀者為她的“情”所動,因而也就原諒了她的“無理”?!坝星椤迸c“無理”都體現(xiàn)語言之中,然而形象的美卻突破語言的外殼,由流動著的畫面來顯示的。
“曹雪芹風格之所以偉大就在這里;僅僅幾句話,不但表現(xiàn)了他的人物的思想,而且表現(xiàn)了人物的“‘形’‘聲’‘色’”。他的文字從日常語言中來的;然而比日常語言還要流暢,還要自然。
3.《紅樓夢》人物性格塑造。
現(xiàn)代作家張?zhí)煲碚f過,小說的實際描寫表現(xiàn)出:“這一雙男女之所以特別相愛,仿佛有緣分似的,這緣分不在外物,而在他們自身。這是由他們各人的性格,興趣,見解,生活態(tài)度等決定的?!?/p>
寶釵:深通世故,“能夠博得上上下下各種種人的嘉獎和贊美”的人物。她是個“極實際的人”“能夠面面圓通,處處得利”。但是這個“最正派不過的小姐”的思想言行跟賈寶玉卻“有點格格不入”。而林黛玉則從來不對賈寶玉講究那些“仕途紅濟”之類的話,也不懂行什么世故之類的東西,她看重的是真正的愛情,在觀園里只有她是唯一能夠了解、同情賈寶玉的人。寶哥哥認為紅塵生活是可愛的,不可愛的是那安排紅法塵生活的力量。四十四回鳳姐潑醋,先下手打了平兒,接著賈璉也上來踢罵,夫妻都拿平兒煞性子。對這一薄命女兒橫遭荼毒和蹂躪的命運,寶玉無比同情,親自為平兒熨了衣裳,洗了手絹。封建社會婦女的悲慘命運,引起寶玉深切的同情,“平兒理妝”這件事使寶玉的性格得到進一步的補充發(fā)展,寶玉性格中的叛逆因素,顯示著璀璨的光輝。
4.《紅樓夢》同樣以細節(jié)取勝。
杰出的作品,總是以細節(jié)描寫取勝的?!都t樓夢》在細節(jié)描寫上,也給我們留下了一份十分豐厚的藝術(shù)遺產(chǎn),滋補著我國的民族文學和世界文學?!都t樓夢》的情節(jié)就裝在這些細節(jié)里,隨著細節(jié)的不斷流動而移步換形。它不僅體現(xiàn)出一種動態(tài)的美,而且在動中顯示著情節(jié),和情節(jié)交融在一起。
一、寶玉性格的兩極——“癡”與“悟”
解讀賈寶玉,有兩個重要的特點——“癡”,即他的“似傻如狂”;“悟”,即最后的“懸崖撒手”。這兩種性格是賈寶玉最具代表性的狀態(tài),也是他的常態(tài)。他的癡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個是面對世界萬物時的一種“特異功能”——“時看見燕子就和燕子說話,河里看見了魚就和魚說話,見了星星月亮,他不是長吁短嘆的,就是咕咕噥噥的”;還有一種是他在處理與眾女性的關(guān)系時的一種外在表現(xiàn)形式,包括他對眾女性的關(guān)心關(guān)愛。歸結(jié)起來,因為他是“情癡”,他的“感情之深,思慮之深,悲哀之深,直覺與預感之深”。而賈寶玉之“悟”,是一種“情悟”,世間各種感情的悟道——“歷盡一番離合悲歡、世態(tài)炎涼”。終歸來說,寶玉的“癡”與“悟”都源自于“情”,所以,把握賈寶玉的這兩個特點對于塑造和理解人物非常重要。
二、黛釵人格的兼美——“靈性”與“理性”
涂瀛在《紅樓夢問答》中談到:“寶釵善柔;黛玉善剛。寶釵用屈;黛玉用直。寶釵徇情;黛玉任性。寶釵做面子,黛玉絕塵埃。寶釵收人心,黛玉信天命?!睆耐垮母爬ㄖ校覀兛梢哉业椒治鲡O黛二人在性格時相互對立,而又互為補充的兩個關(guān)鍵點——薛寶釵的“理性”與林黛玉的“靈性”。
薛寶釵的“理性”主要體現(xiàn)在她的待人接物、為人處世上,可以概括為“三心”:識心、私心和冷心。
第八十四回中賈母就說“寶丫頭那樣的心胸兒脾氣兒,真是百里挑一的?!弊钅荏w現(xiàn)寶釵之“識”就體現(xiàn)在她在對待長輩,即賈府當權(quán)者們的態(tài)度上絕對是顧全大體。
寶釵的私心是和她的冷心聯(lián)系在一起的。比如,寶釵在開導王夫人因金釧之死的問題上就說“也不過是個糊涂人,也不為可惜”。高鶚對寶釵這一性格特點延續(xù)了曹雪芹的態(tài)度。
劉續(xù)中著力描寫了寶釵對寶玉的深情,這是劉續(xù)在塑造薛寶釵時不同于曹雪芹和高鶚的地方??梢哉f前兩者將薛寶釵定義為是沒有愛情的,她的私心可以與私利劃等號。但劉心武卻把這種私心理解為了寶釵對寶玉的深情,尤其是在寶玉出家后,寶釵“獨坐燈前,柔腸百結(jié),思緒繾綣”;“夜夜盼郎歸,日日待時飛”。
林黛玉的靈性同樣可以用三心來概括:“少女之心”“詩人之心”和“士子之心”,三心相互作用、相互影響,而這正是源于她“師心”——“我行如是,不枉己而徇人”。
對于一個少女來說,林黛玉深深地愛著寶玉,寶玉也同樣深深愛著黛玉,可謂“黛知寶心,寶知黛心”。他們之間的喜愛是非常含蓄、耐人尋味的。
林黛玉的詩人之心常常是和她的士子之心一起表現(xiàn)的。比如高續(xù)里第八十六回“寄閑情淑女解琴書”,“高山流水”暗含著黛玉和寶玉“知音難遇”?!坝兄T內(nèi)必行諸外”,黛玉的詩心和士心已經(jīng)滲透到她的生活中,表現(xiàn)出一種詩意的生活。
而在劉續(xù)中,黛玉略顯呆板、做作。黛玉的詩心更是變成了一種程式化,很多地方都顯得牽強。黛玉只是作為一個干巴巴的符號存在,無論是她的語言還是行為都顯不出她應有的靈性,過分地注重她的符號作用,反而將這個人物詩意靈動的一面抹去了,就是將林黛玉性格中最核心的一面忽略了,只剩下一個死的形象而已。
薛寶釵和林黛玉身上寄托了兩種截然不同的美——薛寶釵的世俗之美、傳統(tǒng)之美;林黛玉的靈性之美、動態(tài)之美。她們性格中的各個方面都是由這兩種美所延伸出來的。高續(xù)基本上延續(xù)了這兩種美的表現(xiàn),但在具體細節(jié)上還是不能避免意識形態(tài)的約束,比如林黛玉也談起了經(jīng)世致用。而劉續(xù)在把握這兩個人物性格時出現(xiàn)了偏差,有時寶姐姐像林妹妹似的,林妹妹像史湘云似的,這是典型人物塑造上的大忌。從整體來說,高續(xù)的釵黛像釵黛,劉續(xù)的釵黛離真正的釵黛還有一定距離。
三、王熙鳳的放誕——“才”與“欲”
王昆侖說:“《三國演義》的讀者恨曹操,罵曹操,曹了想曹操?!都t樓夢》的讀者恨鳳姐,罵鳳姐,不見鳳姐想鳳姐。”王昆侖有意的將兩者作比較,他們在性格氣質(zhì)上有某些共通的地方,其中很重要的兩點就是“才”與“欲”。王熙鳳很好地展現(xiàn)了統(tǒng)治階級權(quán)術(shù)家的特質(zhì)——“權(quán)術(shù)機變”,同時也暴露出野心家的殘忍貪婪——“殺伐決斷”。
王熙鳳的“才”用劉再復的話來說,就是“幫忙,幫閑,幫兇,三者往往難以兼得。在《紅樓夢》里,兼而得之的唯有王熙鳳一個人。”而她的“欲”著重體現(xiàn)在貪欲和權(quán)力欲兩方面。
高續(xù)中對王熙鳳性格的描寫有她的變化性,這種變化是隨著賈府勢力一步步衰微下來而造成的,也是她本人“機關(guān)算盡”所導致的。但她仍然發(fā)揮著自己的余威,一點表現(xiàn)自己的機會都不放過。
在劉續(xù)中王熙鳳的性格卻是淡了很多。原著中鳳姐絕對是一個“重”角色,這個重,不單是指她在整個故事發(fā)展中的重要性,更是指這個人物性格的典型性。而劉續(xù)的王熙鳳很難與原著人物銜接起來,也沒有遵循一個人物變化應有的規(guī)律。比如,在劉續(xù)中,榮府銀庫總管吳新登卷逃匿藏了,疑似與鳳姐放貸一事有關(guān),于是賈璉呵斥鳳姐,鳳姐反“不敢作聲”。
對于典型人物特征的“明確性”黑格爾有這樣一段話:“一個有血有肉的人在性格上是豐富的,多方面的。但在這些多方面之中,應該有一個主要的方面作為統(tǒng)治方面,性格才明確。”而劉續(xù)在一開始王熙鳳像變了一個人,她的才干和野心都在低聲下氣、逆來順受、毫無建樹中突然隱去,這種近乎突變的性格讓讀者很難接受,也不符合這個人物應有的性格變化規(guī)律,難以和前八十回銜接起來。
【關(guān)鍵詞】甄痔澹還歐綣旁?;俗峙c疊詞;句式修辭藝術(shù);修辭格的運用
2012上半年一部由鄭曉龍導演,孫儷、陳建斌、蔡少芬等主演的《后宮?甄執(zhí)》,以其精美華麗的場景、人物造型、精心設(shè)計的情節(jié)、臺詞贏得無數(shù)后宮迷,造就一場后宮劇的饕餮盛宴。此劇的作者流瀲紫,精詩詞、歷史,好武俠、言情。流瀲紫筆下的女主人公甄鄭舉世無雙,蕙質(zhì)蘭心,鐘靈毓秀,堅信真愛,造就出了一個如此深入人心的甄幀6電視劇熱播的原因就是臺詞精彩古色古香、對白韻味十足值得推敲品味以及成功地運用了大量的修辭、詩詞、歌賦。劇中的“甄痔濉貝示浠麗、修辭唯美、令人傾心,伴隨故事情節(jié)的跌宕起伏,詞句的錘煉也讓觀眾的心伴隨劇情波瀾起伏。本文以《后宮?甄執(zhí)》中各人物的臺詞為研究對象,重點分析當中語言修辭的運用。
一、古風古韻
(一) 臺詞的古香古色。隨著電視劇《后宮甄執(zhí)》的熱播,劇中的臺詞也因其“古色古香”、貼近紅樓體,包含古詩風韻而被廣大觀眾以及網(wǎng)友效仿?!罢缰体”句子文肪J諾洌多用文言詞語或書面語,如“方才”“恩澤”“極好”“罷了”等比如臺詞有《紅樓夢》風范,文縐縐”。 語言風格接近《紅樓夢》,復古之風明顯,流瀲紫說,“電視劇的語言風格是以《紅樓夢》為學習樣本,對話中有《紅樓夢》里常用的‘這會子……’、‘我原是……’、‘巴巴等了來……’《后宮甄執(zhí)》的言語考究,略帶復古之風,便于現(xiàn)代人理解,語風近似《紅樓夢》。臺詞千錘百煉、引用恰到好處。
(二)大量借用古代典籍。大量借用古代典籍、詩、詞、歌賦、酒令、燈謎,復古意味,古色古香,包含古詩風韻小說里的很多詩詞被保留下來。無論是甄殖躒牘廷時的心愿“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離”,還是與雍正離別贈語“珠弦斷,明鏡缺,朝露,芳時歇,白頭吟,傷離別,努力加餐勿念妾,錦水湯湯,與君長訣”,當中的古詩風韻都能讓人細細品味。編劇流瀲紫在作品中大量借用古代典籍、唐宋詩詞從人物之間對話人物性格、風景描寫、風景處處運用修辭,讓本劇飽含復古風韻令城市中的人們感受到古典的氣息;人們對作品的欣賞、劇中人物的對話細細品味,勾起人們對甄執(zhí)體的反復研讀增添生活中的樂趣。
二、《甄執(zhí)》中語言的修辭運用
(一)音韻運用。詞是聲音和意義的結(jié)合體,人們才遣詞造句,不僅要考慮到它的意義、內(nèi)容,而且要考慮到它的聲音、形式,講究語音修辭,使語言的形式能給人以美感。“偏愛、懂節(jié)制、方得長久?!睆穆曇羯蟻碚f。這是一個隨韻。押韻是指詩詞歌賦中,某些句子的最后一字運用韻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以便使得音調(diào)和諧優(yōu)美。
(二)詞匯運用。雙字和疊詞。描述事物時多用雙音節(jié)詞語“私心”“想著”,并經(jīng)常使用疊詞如“真真”等。同時還描述事物用雙字:方才、想來、極好、左右、罷了。
(三)修辭美
1.比喻
例如:“杏花雖美,可結(jié)出的果子極酸,杏仁更是苦澀,若做人做事皆是開頭美好,而結(jié)局潦倒,又有何意義。倒不如像松柏,終年青翠,無花無果也就罷了。”這里甄紙杏花與松柏做了一次對比。杏花美但是果實苦而澀;松柏無果但是終年長青。對比運用過好幾次、這里恰當?shù)挠盟鼇硎鍪轮v道理。能引導讀者分辨事物的好壞。用杏花、杏仁比喻甄植輝敢庀裥踴ㄒ謊開始美麗但是結(jié)果卻十分的凄慘的美好愿望。用松柏比喻表現(xiàn)出甄衷敢廡腋V綻稀⒛可不要美好絢麗的恩寵生活、平淡一生愿意幸福終老。這里的比喻運用對著寫景抒情更耐人尋味。 在劇本中這樣的比喻非常的多,將華妃比作猛虎,曹琴默比作猛虎上的利爪,形象生動的表現(xiàn)了華妃的兇狠毒辣。
2.雙關(guān)
例如:華妃說“今年的楓葉好像不夠紅??!”這里的紅表面是指導楓葉,其實質(zhì)刑罰的一丈紅這里指物借意,有弦外之音的意思。這里運用的語義雙關(guān)!通過楓葉不夠紅暗指一仗紅這種刑罰缺少紅色這里正好試用。又如:給安陵容封號的時候,甄炙擔“鸝,能歌善舞,性情又像黃鸝一樣和順,而且黃鸝又是兩情繾綣的鳥兒?!痹诤髮m甄執(zhí)的原著中,鸝字的意思是鳥類,而甄職顏飧鱟值腦⒁庠諢實勖媲八檔暮芎茫引皇帝采納??墒且曾B做封號,無疑是諷刺安凌容和鳥兒一樣,視她為鳥類牲畜。黃鸝鳥鳴聲清越,而安陵容的嗓子卻祺嬪毀掉了。也是最重要的,讓人鎖在籠中的賞玩之物,本身就是對安陵容最大的諷刺。
3.頂真
例如:“你不要怨恨我,說我狠毒,其實我只是有一點不甘心而已。不甘心就這樣無聲無息地做了人家的墊腳石,不甘心就這樣無聲無息地活了一回。我不得不爭寵,不得不怨恨皇后、怨恨皇上,怨恨一切把我當棋子、把我當玩意兒的人。我何嘗不知皇后不是真心地幫我,我又何嘗不知皇上何曾愛過我??稍谶@后宮之中,哪兒有什么真心可言??稍谶@后宮之中,哪兒有什么真心可言。”安陵容這段話運用了頂真,第一句極為的詞與第二句開頭的詞相頂針,“不甘心”前后相連的出現(xiàn),起到了強調(diào)作用,酣暢淋漓的表達了安陵容既無尊貴名分卻又無法支配自己命運的內(nèi)心不甘。頂針是一種特殊形式的反復,用來敘事說理,使話語結(jié)構(gòu)嚴謹,語氣連綿,頂針還能是句式整齊,讀起來有節(jié)奏。
《后宮?甄執(zhí)》中最深入人心的角色無疑是甄幀6要塑造這樣一個生動形象的任務(wù),具體的語言修辭運用就離不開作者深厚的文學功底和其本人對甄終庖喚巧的揣摩。人物的性格往往不止一面,豐富的人物性格可以通過人物語言修辭運用塑造的更為豐滿。一部電視劇語言修辭運用的美;就可以看出中國漢語的博大。從字里行間透漏出許多的東西,不同的形式、不同的言語表達。使得人們在繁華喧鬧的都市中突然欣賞到的那一抹書香的氣息?!弊屛覀冞@些少讀詩書的工作狂也能從言語修辭中體驗到劇中的喜、怒、哀、樂,體會到《后宮.甄執(zhí)》劇本臺詞的古色古香、古風古韻和無與倫比的語言美魅力。
【參考文獻】
[1]秦曉帆;網(wǎng)絡(luò)時代的詩性歷史建構(gòu)――流瀲紫與《后宮?甄執(zhí)》[J]. 名作欣賞. 2012(06);
[2]孫佳山;多重視野下的《甄執(zhí)》[J]. 文藝理論與批評. 2012(04);
[3]鄧林;女人的世界――談《甄執(zhí)》之情愛家國[J]. 語文知識. 2012(03);
[4]香辰;《后宮?甄執(zhí)》中的女性話語分析[J]. 文學教育(下). 2012(09);
【關(guān)鍵詞】禮貌原則;交際;王熙鳳;紅樓夢
曹雪芹在《紅樓夢》中,運用了生動、形象、富有個性化的人物對白,給讀者展現(xiàn)了眾多有血有肉的人物。而王熙鳳在此小說中獨具魅力,她的性格在她的話語中充分的顯現(xiàn)了出來。因此,本文試從語用學角度,運用禮貌策略,分析作品中王熙鳳的幾段對白,以說明禮貌原則比合作原則在交際中更重要。
一、禮貌原則的產(chǎn)生及與合作原則的關(guān)系
美國語言哲學家Grice在《邏輯與會話》(1975)中把談話雙方應遵循的規(guī)則稱為合作原則。合作原則又進一步劃分出四項準則:數(shù)量、質(zhì)量、關(guān)聯(lián)、方式準則。但是格賴斯提出的合作原則只解釋了人們的會話含義是怎樣產(chǎn)生和如何理解的,卻沒能解釋為什么人們往往會故意違反合作原則的某些準則,而要“拐彎抹角”地表達之。后來,Brown & Levinson,等學者提出了與Grice合作原則相互補的禮貌原則。他們認為,人們在交際中不僅要遵守合作原則,同時也應遵守禮貌原則,這樣才能達到良好的交際效果。其中,英國著名語言學家利奇(1983),提出了禮貌原則的六項準則。得體準則:盡量少讓別人吃虧、多使別人得益??犊疁蕜t:盡量少使自己得益、多讓自己吃虧。贊譽準則:盡量少貶低別人、多贊譽別人。謙遜準則:盡量少贊譽自己、多貶低自己。一致準則:盡量減少雙方的分歧、增加雙方的一致。同情準則:盡量減少雙方的反感、增加雙方的同情。雖然合作原則與禮貌原則之間存在一種進退相讓的關(guān)系,然而禮貌原則對人們的交際行為更具解釋力。
二、用禮貌原則分析王熙鳳的話語
王熙鳳是《紅樓夢》眾多人物中十分出彩的一位。她能言善辯,左右逢源。下面我們擬從禮貌原則視角探討該人物在不同交際場合的說話技巧。
禮貌在對話中發(fā)揮的作用不可小視,比如:在第十一回“慶壽辰寧府排家宴,見熙鳳賈瑞起心”中,賈瑞故意趁鳳姐不注意,對王熙鳳無禮調(diào)戲,但鳳姐并沒有制止,而是運用了禮貌原則,原文中這樣寫道:“鳳姐是個聰明人,見他這個光景,如何不猜八九分呢,因向賈瑞假意含笑道:‘怪不得你哥哥常提你,說你好......’”面對賈府地位較低的人賈瑞的調(diào)戲,王熙鳳并沒有及時制止他,教育他,而是運用了禮貌原則,遵守了贊譽、一致、同情原則,說話得體,所說的話與賈瑞的意圖一致,幾乎遵守了所有禮貌原則的標準,成功地完成此次對話。令賈瑞樂得抓耳撓腮,左顧右盼。從“鳳姐兒故意把腳步放遲了些兒,見他遠去了,心里暗忖道:‘這才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呢,他如果如此,幾時叫他死在我的手里,他才知道我的手段’”。這句話可以看出,王熙鳳對賈瑞是嗤之以鼻的,但明明看清了他的妄圖卻報之以笑聲軟語,使對方越旺;待賈瑞一走,便殺心自起,實在可怕。并成功掩飾了自己的本質(zhì),令賈瑞慢慢陷入她的圈套之中。由此看出王熙鳳是個工于心計,老奸巨滑,口蜜腹劍的人。
又如:又如在第四十六回:“尷尬人難免尷尬事,鴛鴦女誓絕鴛鴦偶”中,大老爺賈赦看上了賈母的丫鬟鴛鴦,欲納她為妾。其妻邢夫人與王熙鳳商量,讓她想辦法。鳳姐先表達了反對意見,“依我說,竟別碰這個釘子去......” 并委婉批評了邢夫人縱容丈夫的做法:“老爺如今上了年紀,行事不妥,太太該勸才是……”。這些話符合合作原則的各個準則。但卻違反了禮貌原則中的贊揚準則和贊同準則,對邢夫人來說是不禮貌的,結(jié)果邢夫人十分惱火,反把鳳姐說了一通,交際幾乎無法進行。但王熙鳳察言觀色,見她不高興,馬上改變說話策略,迎合邢夫人的話,“太太這話說得極是”,采用了贊同準則。并極力自貶了一番,“我竟是個呆子......”這是禮貌原則中的謙虛準則。結(jié)果邢夫人轉(zhuǎn)怒為喜,對她講了自己的計劃。鳳姐繼續(xù)奉行贊同原則和贊揚原則,“到底是太太有智謀, 這是千妥萬妥的。”, 終于使這段對話順利完成。從鳳姐前后態(tài)度的轉(zhuǎn)變和轉(zhuǎn)變后的效果可以看出禮貌原則能保證交際的順利進行。合作原則在會話中起著調(diào)節(jié)說話人說話內(nèi)容的作用,而禮貌原則則具有更高一層的調(diào)節(jié)作用,它維護了交談雙方的“社會均勢”。因此,只有在禮貌這個大前提下人們才能進行交際, 離開了禮貌這個大前提就談不上正常、有效、成功的交際。為了維護禮貌原則,人們往往可以犧牲合作原則。
三、結(jié)語
從以上對《紅樓夢》中王熙風的講話技巧中我們不難看出禮貌原則在交際中比合作原則更具有約束力。正如劉潤清所指出,交際雙方的合作不是時時、事事都有保證的, 而是要靠禮貌行為去尋求或維持。因此,我們在交際中要時刻兼顧到合作原則和禮貌原則,在兩者出現(xiàn)矛盾時,要先考慮到禮貌;再選擇遵循合作原則,違背禮貌原則時,也要先表示歉意,否則極有可能導致交際的失敗,甚至成為今后交往的障礙。
參考文獻
[1] H.P.Grice.Logic and Conversation[M].New York:Academic Press,1975.
[2] Leech G.Principles of Pragmatics[M].London: Longman,1983:31.
[3] 徐盛桓.禮貌原則新擬[J].外語學刊,1992(2).
[4] 曹雪芹,高鶚.紅樓夢[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1982.
[5] 范文嫣.淺議王熙鳳語言中的禮貌原則[J].社會科學家,2005(5):32-34.
[6] 何自然.認知語用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2006.
[7] 何自然.“Grice語用學說與關(guān)聯(lián)理論”[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5.
關(guān)鍵詞:《紅樓夢》 人物描寫 對比方法
《紅樓夢》之所以到現(xiàn)在都為人們所稱道,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它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作者在刻畫人物時運用了多種方法,其中一種較為常見的就是對比。作者運用對比的手法刻畫人物,使“一人有一人身份”,“一人有一人口氣”[1](P1),每個人物都是豐滿的、唯一的,絕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人物形象。對于《紅樓夢》中的對比手法,有很多學者進行了研究。李鴻淵《人物對比研究》詳細地分析了《紅樓夢》中描寫人物所用的對比手法,具體分為:異類異性、集中對比,同類同性、顯微對比,同類異性、橫向?qū)Ρ龋愵愅?、縱向?qū)Ρ龋蝗宋?、前后對比,重要人物、扇形對比,一露一藏、明暗對比,一正一副、交叉對比等八種[2],這種方法很全面,但是并不具有典型性,而且這八種對比手法互相有交叉,又略顯繁雜。徐乃為《略論的比較藝術(shù)》中提出將《紅樓夢》中所用的對比手法分為廣泛對比、主從換比和群體串比三種[3],廖信裴《用對立的方式把人物區(qū)別得更鮮明些——對比描寫淺論》中提出了性格對比、心理對比、環(huán)境對比、場面對比和語言對比五種[4],這種分法十分清楚簡單,但不夠全面、具體。本文在借鑒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chǔ)上,將《紅樓夢》中所用的人物描寫的典型的對比手法分為四種,即眾多人物的集中對比、相似人物的細微對比、迥異人物的正反對比和同一人物的明暗對比。
一、眾多人物的集中對比
《紅樓夢》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將眾多人物放在一起進行集中對比,尤其善于通過矛盾沖突或大場面集中地表現(xiàn)人物性格,常常讓一系列人物圍繞同一事件或同一場面,顯示各自不同的反應,從而把個性展示得十分鮮明。例如第七十四回“惑奸讒抄檢大觀園”,面對這一重大的、突如其來的事件,大觀園中的不同人物做出的反應也各不相同。
抄檢大觀園的第一站,就是寶玉所住的怡紅院,抄檢的對象當然是寶玉房里的丫鬟。面對這一突發(fā)狀況,首先做出反應的是襲人,這個對主子忠心的好奴才,面對主子的搜查,“只得自己先出來打開了箱子并匣子,任其搜檢一番”。[5](P630)這個寶玉房里的大丫鬟,不僅照顧主人盡心盡力,還無條件地配合主子的任何工作。即使這樣一種對她們有侮辱性質(zhì)的舉動,襲人也是無條件地配合。
與此形成對比的是晴雯,當那些婆子問起這是誰的箱子時,“襲人方欲替晴雯開時,只見晴雯挽著頭發(fā)闖進來,啷一聲將箱子掀開,兩手提著底子往地下一倒,將所有之物盡都倒出來”。[6](P630)這一系列的動詞,一“闖”一“掀”一“倒”,和襲人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塑造出了一個剛烈的勇晴雯的形象。
除了晴雯之外,還有一個敢于說不的人,就是探春。探春早先得到了消息,嚴陣以待。首先就給了鳳姐和管家婆子一個下馬威:“我的東西倒許你們搜閱,要想搜我的丫頭這可不能?!盵7](P631)其實這次搜檢大觀園,主要的搜查對象就是這些大觀園里的丫鬟們,搜查怡紅院和瀟湘館時,都是直接奔了丫鬟的房里去的。探春早就得到了消息,知道原因,卻偏偏不讓搜查丫鬟的東西,這對那些搜查的婆子們來說,無疑是個下馬威。剛開始,探春便拿出了自己的膽識和魄力,讓這些管家婆子們有些不知所措了。
面對王善保家的搜自己身的舉動,探春更是表現(xiàn)得大膽和堅決。王善保家的仗著自己是邢夫人的陪房,連王夫人對自己都另眼相待,更何況這個庶出的小姐呢?于是故意拉起探春的衣襟,表示姑娘身上都翻過了,沒有什么。鳳姐還沒來得及說什么,王善保家的便挨了探春一巴掌,又喝命侍書去羞辱這個狗仗人勢的奴才,顯示出一個女子少有的“殺伐果斷的氣勢”,不愧是個敏探春。
惜春是最小的小姐,膽子也小。看到這樣的情形,“嚇的不知當有什么事故”,膽小怕事,和探春“命丫鬟秉燭開門而待”[8](P631)的架勢相差千里。當在入畫房里查出些銀錁子和男人鞋襪等東西時,入畫哭著將實情告訴鳳姐等人,其實入畫并無大錯,只不過不該私自傳運,連鳳姐這樣的狠角色,都說“也倒可恕”。入畫是和惜春從小一起長大的,應該感情深厚,連鳳姐都可以饒恕,惜春卻一點都不為其求情?!吧┳右蛩?,好歹帶出他去打罷,我聽不慣的?!薄吧┳觿e饒他,這里人多,要不管了他,那些大的聽見了又不知怎么樣呢。嫂子要依他,我也不依?!盵9](P633)面對從小一起長大的姐妹受到處罰,不僅不求情,還主動要求處罰入畫,如此的面冷心冷,真是讓人寒到心里了。
跟惜春一樣,迎春的膽子也很小。但不同的是,惜春的膽小是怕事情牽扯到自己,而迎春是很單純的懦弱。抄檢大觀園到了迎春處時,迎春已經(jīng)睡了,我們并沒有看到迎春的表現(xiàn)。但在第七十七回中,當司棋即將被趕出大觀園時,迎春“含淚似有不舍之意”,最終卻是做不了主。和惜春不同,惜春面冷心冷,對入畫沒有絲毫的情誼。而迎春是懦弱,她對司棋有很深的感情,她想留下司棋,可是她不敢。
在整個抄檢大觀園的過程中,真正有大問題的就是司棋,也就是私藏情物,也是讓大觀園的統(tǒng)治者最害怕的。司棋是大觀園中的一個奇女子,當這些東西被發(fā)現(xiàn)的時候,任誰都知道這是大罪,可司棋卻無半點害怕愧疚之意,這讓鳳姐也暗暗稱奇。司棋是大觀園里的奇女子,她是大觀園里自由追求愛情的第一人,勇敢,熱烈,讓人敬佩。
作者在描寫人物的時候,不僅通過驚心動魄的大事來折射他們的性格,而且還對人物性格進行各種對照:丫頭行列中,晴雯之烈、侍書之潑、入畫之怯、司棋之剛,形成了一系列的對比。兩組人物之間又相互映襯:寶玉素日對女孩寬容,故晴雯烈;探春素日威嚴,故侍書潑;惜春平時孤冷,故入畫怯;迎春素日怯懦,故司棋剛。
除了抄檢大觀園之外,寶玉挨打也是一件大事。通過寶玉挨打這一事件,黛玉的真情,寶釵的周全,鳳姐的會來事兒都顯露無遺。大的場面和事件,“無論是要、是瑣,是大、是小,都迫使每個人做出自己的反應”。[10](P3)通過每個人不同的反應,讀者可以清晰地對比著揣測每個人的內(nèi)心世界,認識其性格,從而形成強烈的對比。
二、相似人物的細微對比
在《紅樓夢》的眾多人物中不乏相似的人物。但相似并非是相同,雖然她們有很多共同點,但卻不是完全的相同,都是各有各的特點,不會使人感到混淆。“妙玉的孤高和黛玉的孤高不同,史湘云的豪爽和尤三姐的豪爽有別。平兒的溫順中透露出善良,襲人的溫順中表現(xiàn)出世故。鳳姐的潑辣中暗藏著狡詐,探春的潑辣中體現(xiàn)著嚴正?!盵11](P290)
襲人和平兒,一個是寶玉的大丫鬟,一個是鳳姐的左膀右臂,寶玉和鳳姐都是大觀園里的風云人物,這兩個丫鬟自然也與其他的丫鬟不同。平兒以她的聰慧和善良贏得眾人的喜愛,以求得自己的生存。而襲人則是通過自己的愚忠和向主子買好來贏得主子歡心,從而達到自己榮華富貴的目的。襲人是死心塌地做奴才,從而達到自己向上爬的夢想?!捌絻号c襲人相比,身上的奴性沒有那么強。她只是個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奴隸地位而過著默默無言、渾渾噩噩的奴隸生活的奴隸?!盵12]
為了突出這些相似人物的細微差別,曹雪芹還善于通過一些細節(jié)來表現(xiàn)這些細微的差別。襲人生命里最重要的男人是寶玉,而平兒是賈璉的妾,不管平兒是不是愿意,這已經(jīng)是事實,是無可更改的。有意思的是,這兩個男人都有一次挨打的經(jīng)歷,而通過這兩個男人的挨打,也可以看出平兒和襲人些許不同。面對寶玉的挨打,襲人是又心痛又生氣,知道了寶玉挨打的緣由,襲人又開始了她的勸誡,“你但凡聽我一句話,也不到這個分兒。幸而沒動筋骨,倘或打出個殘疾來,可叫人怎么樣呢”[13](P262)。面對傷得嚴重的寶玉,襲人還是不忘她的勸誡,而且先想到的是自己,是“可叫人怎么樣呢”。襲人對寶玉的情,帶了些功利色彩,總讓人感覺襲人最愛的是她自己。再看平兒,賈璉挨打后,平兒去找寶釵要棒瘡藥。“只見平兒忙忙的走來”[14](P390),一個“忙忙”,便把平兒著急心疼的心情表露無疑。當寶釵問起賈璉挨打的緣由時,“平兒咬牙罵道:‘都是那什么賈雨村,半路途中那里來的餓不死的野雜種!’”[15](P390)整部《紅樓夢》,這是唯一一次平兒說出這樣狠的話,還是咬牙罵的??梢妼τ谫Z雨村讓賈璉挨打這件事,平兒是憤憤不平的,是心疼的,這就和襲人的功利形成對比。所以筆者一直都認為,雖然賈璉不成器,但平兒對賈璉是有情的。而襲人對寶玉的情,多半是功利性的,并非真情。
再看尤三姐和史湘云,兩個脂粉隊里的英雄,都是頗具個性的人物形象。這兩個人都是具有男子氣質(zhì)的女子,但這兩者的男子氣質(zhì)表現(xiàn)出來也并非完全相同,尤三姐的男子氣質(zhì)表現(xiàn)出來是剛烈,而史湘云則是豪放。兩人都是聰明人,尤三姐的智慧是剛烈中有技巧,而史湘云則是“闊大中存細致”[16]。
相似并不是相同,將相似人物中細微的不同表現(xiàn)出來才是真正高超的寫作藝術(shù)。在整部《紅樓夢》中,美女如云,即使是美,也有不同的種類?!巴瑢儆跐馄G一類的,卻也各有不同:寶釵艷中見淡雅,淡極始知花更艷;寶琴艷中見嬌嫩,雪映梅花別樣紅;襲人艷中見柔和,婉轉(zhuǎn)流鶯桂下鳴。同屬于清麗一類的,其麗也麗得有別:黛玉麗而婉,輕風扶竹影;晴雯麗而剛,霽月追彩云;芳官麗而媚,茉莉映丹霞?!盵17](P3)
“曹雪芹不僅能夠異常分明地寫出她們各自不同的特點,而且對于某些看上去比較類似或相近的性格,也能把它們的最細致的色澤、最微小的特征,纖毫畢露地鏤刻出來,從而顯示出它們之間的差異,從不使人感到模糊或混同。”[18](P290)這樣細微的差別,使性格相似的人物區(qū)分得更加明顯,使人對這些相似的人物不會產(chǎn)生混淆。
三、迥異人物的正反對比
有性格相似的人物,就有性格相反的人物。而對于性格相反的人物,最好的方法就是將性格相反的人物進行正反對比。而這種正反對比既可以通過大的事件來表現(xiàn),也可以通過細節(jié)來反映。
襲人和晴雯同是寶玉的丫鬟,在寶玉的心中都有舉足輕重的位置,但性格上卻是完全不同的。一個溫柔和順,言談舉止合乎封建社會的婦道標準和封建禮法,一個心比天高,風流靈巧,性格剛烈,雖身為奴隸卻從不自輕自賤。這種性格上的強烈的差異,通過抄檢大觀園這一大的事件便得以深刻地體現(xiàn)。
面對寶玉對自己摔了扇子的指責,晴雯并沒有像襲人那樣忍氣吞聲,而是大膽爭辯,縱觀整個大觀園,會這樣和寶玉說話的,只有兩個人,一個是晴雯,一個是黛玉。黛玉雖然是寄居在賈府,但也是個小姐,是主子,再加上是和寶玉從小一起長起來的,所以黛玉跟寶玉這樣說話是可以理解的??汕琏┲皇且粋€丫鬟,她不自輕自賤,面對寶玉的指責,還敢大膽分辨。當襲人說出“我們”來形容自己和寶玉的時候,晴雯更是直言不諱:“我倒不知道,你們是誰?別叫我替你們害臊了!你們鬼鬼祟祟干的那些事,也瞞不過我去。不是我說,正經(jīng)明公正道的,連個姑娘還沒掙上去呢,也不過和我似的,那里就稱起‘我們’來了!”[19](P241)這樣當著別人的面揭別人的短,最容易招人恨,所以晴雯樹敵無數(shù),賈府的下人和主子大多不喜歡她,最終還被王夫人趕出了賈府。
相比之下,襲人要比晴雯會做人。襲人會在寶玉挨打后向王夫人獻殷勤,會在寶玉跟李嬤嬤爭吵的時候出來打圓場,會在寶玉和晴雯吵架不可收拾的時候,還隱忍著去勸解。這是晴雯做不到的,晴雯從不隱忍,總是直來直去,不會隱藏自己的感情。這樣的兩個人在寶玉身邊,王夫人自然更放心地將寶玉交給襲人,更容易在大觀園生存下去的當然也是襲人。“襲人是賈府奴婢中少有的、熱衷于沿著封建階梯往上爬的人?!盵20](P365)正是因為她熱衷于名利地位,所以才不得不隱忍,就是為了保住自己。而她和晴雯最大的不同也在此處體現(xiàn)得格外明顯:那就是襲人有著很強的奴性,而晴雯卻敢于反抗。
都說“晴有林風,襲乃釵副”,晴雯和襲人的對比在一定程度上就是黛玉和寶釵的對比?!皟扇诵愿裢耆煌?,一個鐘靈毓秀、冷傲清高、光芒畢露,是悲劇時代的叛逆女性;一個知書達禮、隨分從時、抱拙守愚,是銅臭花香間的封建淑女?!?/p>
寶玉挨打之后,寶釵“托著”一丸藥去看望,一個“托”字,便塑造出了一個淑女形象。這個受封建禮教影響甚深的女子在沒有一個合適理由的情況下,是不會貿(mào)然前去的。而在勸誡寶玉的時候,雖也撒了幾滴眼淚,但很快就咽住不往下說了,這個女子總是會克制自己的。寶釵是托著藥去的,有一個光明正大的理由。而黛玉是在無人時偷偷去的,而且寶玉剛剛見到黛玉的時候,黛玉已經(jīng)“兩個眼睛腫得桃兒一般,滿面淚光”[21](P263)。如此對比,便將黛玉對寶玉的深情表露無疑,寶釵的淑女形象則顯得更加豐滿。
為了將這種正反對比進行得更加明顯,作者總是有意將兩者放在一起。如抄檢大觀園時,晴雯和襲人是先后出現(xiàn)的,尤其是晴雯還上演了一出倒箱子反抗的戲碼。而寶玉挨打后,寶釵和黛玉也是先后前來看望,兩個人的哭更是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皶锈O黛每每并提,若雙峰對峙,雙水分流,各極其妙,莫能上下?!盵22](P509)將性格相反的兩個人放在一起,使這種性格正反對比的效果顯得更加強烈,而這種正反對比也使人物更加生動形象,更具立體性。
四、同一人物的明暗對比
任何事物的內(nèi)部都充滿著矛盾,總有很多人為了自己的利益在明處和暗處做出不同的舉動。通過分析同一人物在明處和暗處的行為,就會使人物的特性更加真切,本質(zhì)更加突出,性格更加鮮明,會讓我們更加清楚地認識這個人物形象。
通過人物的明暗對比,可以將筆滲入到人物的內(nèi)心,更容易披露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素有“潔癖”的妙玉,只因一個漂亮的成窯五彩小蓋鐘被劉姥姥用過一次,便決意丟掉不用,然而私下里卻將自己用過的綠玉斗給寶玉斟茶。這樣一個小小的細節(jié),便流露出這位孤僻高傲少女內(nèi)心的柔情蜜意。這位外表冷漠矜持、看似靜心向佛的“檻外人”,卻對寶玉這個“須眉濁物”的芳辰格外垂青,還專門送來一張粉箋為他祝壽。通過這樣的明暗對比,讀者很容易就可以看到這個凡心微動的年輕女尼內(nèi)心深處的復雜情感。
賈璉的小廝興兒在向尤二姐描繪鳳姐為人的時候,曾經(jīng)說她“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這是一句很中肯的評價,可以說是很符合鳳姐的性格的。賈璉偷娶尤二姐這件事被鳳姐知道后,鳳姐表面故作賢良將尤二姐接到賈府,不僅安排廂房給她住,還給她安排丫鬟,連賈璉都以為鳳姐轉(zhuǎn)性了。可在背地里指使張華去告狀,把這件事情鬧大。尤二姐到了賈府之后,鳳姐又指使丫鬟欺負尤二姐。不僅指使丫鬟中傷尤二姐,更給她吃些剩菜剩飯,甚至故意找庸醫(yī)墮去她的胎兒,讓她失去了活下去的最后一根支柱,迫使她吞金自殺。
而王夫人的明暗對比更是明顯。王夫人初登場的時候,給我們的印象是一個吃齋念佛的慈善人,是一個孝順的好媳婦兒??墒沁@位吃齋念佛的“慈善人”后來徹底撕毀了偽善的面具,成了破壞大觀園的罪魁禍首,也成了殺人不眨眼的劊子手。
趁王夫人午睡,寶玉來找金釧兒,和她開玩笑,這番玩話被王夫人聽到后,王夫人大發(fā)雷霆。不僅打了金釧兒一個耳光,還指著鼻子大罵金釧兒。“下作小婦兒!好好的爺們,都叫你們教壞了!”[23](P236)打罵過后,還讓金釧兒的娘將她領(lǐng)了出去,性格剛烈的金釧兒在苦求無果之后,最終選擇了跳井自殺。金釧兒雖是自殺而死,但王夫人不可避免地要為金釧兒的死負主要責任。這時的王夫人,早已沒了那份吃齋念佛的慈善心。
當金釧兒的死為眾人所知的時候,王夫人又恢復了那副慈善的模樣。當寶釵問起金釧兒投井的原因時,王夫人的回答又恢復了她的慈善面目?!霸乔叭账盐乙患|西弄壞了,我一時生氣,打了他兩下子,攆了下去。我只說氣他幾天,還叫他上來,誰知他這么氣性大,就投井死了。豈不是我的罪過!”[24](P254)在王夫人的回答中,王夫人為了保護自己和寶玉的面子,隱藏了金釧兒被攆的真正原因。同時為了顯示自己的心慈,王夫人還流了幾滴眼淚,這樣的做法讓王夫人又變成了那個吃齋念佛的慈善人。
在《紅樓夢》中,大觀園是一個理想的世外桃源,而破壞這一切的人是王夫人。王夫人首先策劃了抄檢大觀園這樣一出鬧劇。隨后,王夫人又將病得快爬不起來的晴雯、和寶玉同年生日的四兒、身為戲子的芳官、還有其他一些王夫人看不順眼的丫鬟趕出了大觀園。而趕出去的理由也十分可笑。說晴雯妖媚,四兒更是因為一句玩笑話而被攆了出去,芳官則是因為她原來是戲子的身份。這次清理大觀園的舉動直接導致了晴雯的死亡,芳官被逼出家,大觀園眾芳凋落,而造成這一切的,正是那個所謂的“慈善人”。
有很多人不能只從表面去了解,表面上和善的人,未必是真的和善。通過分析同一人物的明處和暗處的不同舉動,可以幫助我們更加深刻地了解這個人物形象,有利于揭開人物的假面目,深入人物的內(nèi)心去發(fā)掘其真正的性格。
在我國古典小說中,“像《紅樓夢》這樣有意識地運用對比手法并在典型塑造上取得了如此成功的,可以說是首屈一指”。[25](P55)而其中最常見的就是本文中列舉的四種對比方法,通過各種形式的對比,不管是性格相似的人物,還是性格迥異的人物,都各具特色,栩栩如生。
注釋:
[1][2][10][17]李鴻淵:《人物對比研究》,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
[3]徐乃為:《略論的比較藝術(shù)》,紅樓夢學刊,1987年,第4期。
[4]廖信裴:《用對立的方式把人物區(qū)別得更鮮明些——對比描寫淺論》,重慶教育學院學報,1995年,第2期。
[5][6][7][8][9][13][14][15][19][21][23][24]曹雪芹:《紅樓夢》,北京燕山出版社,2004年版。
[11]游國恩等:《中國文學史》,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2年版。
[12]孔令彬,莊婉文:《奴性世界里的衛(wèi)道士與陪葬人——論襲人與平兒》,南都學壇(人文社會科學學報),2006年,第1期。
[16]陽宇明:《寄居在賈府的兩朵玫瑰花——尤三姐與史湘云形象比較》,樂山師范學院學報,2009年,第3期。
[18]蔣和森:《紅樓夢論稿》,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年版。
[20]朱眉叔:《的背景與人物》,沈陽:遼寧大學出版社,1986年版。
[22]俞平伯等:《紅樓夢評論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年版。
摘要:《紅樓夢》是中國古典文學四大名著之一。小說以上層貴族為中心,真實、生動地描寫了十八世紀上半葉中國封建社會末期的全部生活。關(guān)于《紅樓夢》有較多的譯本,楊憲益、戴乃迭夫婦的A Dream of Red Mansions和大衛(wèi)•霍克斯(David Hawkes)的The Story of the Stone最具影響力。由于中西文化差異,本文從詩詞翻譯、稱謂語翻譯、文化內(nèi)涵在翻譯上的體現(xiàn)等方面對其進行比較和鑒賞。
關(guān)鍵詞:譯本;翻譯;對比賞析
《紅樓夢》作為中國古典小說的最高峰,在中國文學乃至世界文學中的地位毋庸置疑。其多次被翻譯成外文,受到外國讀者的歡迎。目前有很多外文譯本,影響比較大的兩中譯本是由楊憲益和戴乃迭(Gladays Yang)夫婦合譯的A Dream of Red Mansions大衛(wèi).霍克斯(David Hawkes)的The Story of the Stone。楊憲益和戴乃迭夫婦被稱為“天作之合”和“中西合璧”。楊憲益的母語是漢語,戴乃迭的母語是英語,所以語言上的互補是他們的優(yōu)勢。中國翻譯界眾多學者認為,楊氏夫婦的譯本忠實、全免地再現(xiàn)了《紅樓夢》的原貌。The Story of the Stone的譯者大衛(wèi).霍克斯是英國當代著名的漢學家和翻譯家?;艨怂沟淖g文主要傾向于一種“交際翻譯”,“旨在使譯文讀者能夠盡可能感受到和原文讀者所感受到得一樣效果”。本文從稱謂語翻譯以及文化內(nèi)涵在翻譯上的體現(xiàn)對《紅樓夢》兩個英譯本第三回進行評鑒和賞析。
1.稱謂語翻譯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是文化的具體反映。稱謂語作為語言交際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在許多情況下是傳遞給對方的第一信息,不同的稱謂,反映了交際雙方的角色身份、社會地位、親屬關(guān)系和情感好惡等。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語言,語言中的稱謂是民族文化的反映。正確使用稱謂語將有助于談話的順利進行。所以在稱謂語的翻譯過程中。語用對等應放在重要的位置,而譯者要確定稱謂語的語用功能。就不能不考慮語境的因素。下面,本文將對《紅樓夢》兩個版本的稱謂語譯文進行對比分析。
(1)黛玉笑回道:“舅母愛惜賜飯,原不應辭。只是還要去拜見二舅舅……,望舅母原諒。”
楊譯:“Thank you very much,aunt,you are too kind,”said Daiyu“Really I shouldnt decline.But it might look rude if I delayed in calling on my Second Uncle.Please excuse me and let me stay another time.”
霍譯:Daiyu smilingly replied that though it was very kind of her aunt to offer and though she ought really not to refuse,nevertheless she still had to pay her respect to her Uncle Zheng,and feared that it would be disrespectful if she were to arrive late.
楊先生在這里采用異化將“舅舅”“舅母”分別譯成“uncle”和“aunt”,原文中包含的姻親信息在翻譯過程中流失。但硬譯成“uncleon mothers side”和“wife of uncle on mothers side”則不是呼語。事實上,這段話的信息重點是“黛玉”婉言拒絕邢夫人留其吃飯的邀請,在這里,談話者之間的具體關(guān)系并不是重點。邢夫人究竟是哪一邊的親戚也并不顯得特別重要,重要的是黛玉是晚輩。在回絕長輩的邀請時,要表示格外地歉意,簡單地譯為“aunt”可以體現(xiàn)兩者的大致關(guān)系。而且,只要讀者是從頭讀起。知道黛玉來到賈府是到了外婆家,就會很清楚邢夫人和黛玉的關(guān)系。Hawkes這里可能因為談話內(nèi)容較為普通。沒有特殊文體功能。便將原文的直接引語轉(zhuǎn)化為間接引語,簡單介紹這一事實,從而使譯文更流暢。
(2)正是呢!我一見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又是喜歡,又是傷心,竟忘記了老祖宗。該打,該打!(第三回)
楊譯:I was so carried away by joy and sorrow at sight of my little cousin.I forgot our Old Ancestress.I deserve to be caned.
霍譯:I was just seeing my little cousin here put everything else out of my mind. It made me wants to laugh and cry all at the same time. I’m afraid I quite forget about you.
前者將漢語中的表嫂通過推理換算成英語的“cousin”,非常符合譯人語的稱謂習慣。后者將“妹妹”譯為“my little cousin”則更顯示了譯者的匠心,說明譯者對原文中的人物關(guān)系和人物性格進行過深入細致的研究,對稱呼語的感彩把握十分準確?!懊妹谩憋@然不能譯為“younger sister”,否則,讀者會誤解二人的關(guān)系。譯者用“cousin”一詞,加上“my little”,準確地譯出了“表嫂”對“表妹”的親切呵護之情.霍譯把原文的稱謂語老祖宗直譯為“you”,而楊譯則譯為“Old Ancestress”傳神地再現(xiàn)了王熙鳳在賈母面前所表現(xiàn)出的費盡心機的討好和逢迎。
2.文化內(nèi)涵在翻譯上的體現(xiàn)
叢書名的翻譯來看,楊憲益和其夫人合譯的A Dream of Red Mansions,另一種是戴維•霍克斯譯的The Story of the Stone。楊憲益先生的目的是想盡可能多地把中國文化介紹給英美讀者,是以想多了解中國文化的英美讀者為對象的,采用了異化的方法,在譯文中盡可能地保留源語文化?;艨怂沟姆g目的是為了取悅一般的英美讀者,因此,他遵循了以目的語文化為歸宿的原則,即采用了歸化的方法,強調(diào)譯文的可讀性。對于“紅”字的處理,霍克斯或回避西方人概念中的同殉難和流血相關(guān)聯(lián)的紅色,或?qū)ⅰ凹t”歸化成西方人喜歡的“綠”。為了回避“紅”色,霍克斯采用了《紅樓夢》的另一書名《石頭記》,把書中出現(xiàn)的而又不能回避的“紅樓夢”譯成了“the dream of golden days”(金色時代的夢)。把“怡紅院”譯成“The House of Green Delight”(怡綠院),“怡紅公子”譯為“Green Boy”(怡綠公子)。這些體現(xiàn)了中西文化對顏色看法上的差異。
總而言之,由于楊憲益和霍克斯生長的社會環(huán)境不同,二人的文化主源也不同,故楊譯和霍譯《紅樓夢》兩種譯本有很多不同之處。概括說來,楊譯重視“信”,即忠實于原文,偏重于直譯,但他的直譯是流暢前提下的直譯。霍譯重視交際翻譯,很多時候采用了意譯。霍克斯認為自己的翻譯不是學院派的,不是“嚴肅”的學者所做的研究。無論如何兩種譯本都傳達出了原作的基本思想,而且都稱得上是經(jīng)典之中的經(jīng)典。(西安外國語大學英文學院;陜西;西安;710128)
參考文獻:
[1] 黨爭勝.翻譯名篇欣賞[M].西安: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2008.
[2] 陳國華.《紅摟夢》和《石頭記》:版本和英譯名[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0,(6)
最早的評劇伴奏音樂,原始形態(tài)簡單粗陋,評劇“落子”是“節(jié)子板”,在“蹦蹦”期間,是演員的說、唱、舞的唯一樂器。上世紀三十年代中期,系帶評劇藝人經(jīng)過苦心鉆研,終于使得評劇的伴奏音樂有了突破性的進展,很多樂隊配置了文武場、伴奏采取定型的程式,“過門”、“行弦”和其他一些簡單的曲牌場景音樂。板胡在評劇音樂伴奏中發(fā)揮了重要的地位,突破了評劇詞匯的表達。
一、伴奏音樂性格化
刻畫人物主要手段之一就是增加評劇的伴奏音樂。伴奏音樂性格化,主要體現(xiàn)在聲腔伴奏上。
樂器同人的聲音大致一樣,在傳統(tǒng)的戲曲中,樂器依據(jù)不同的音色劃分戲曲人物聲音上的不同。樂器的音色設(shè)置需要詳細的觀察人物的需要,從而進行合理的安排。相同的節(jié)奏有快慢、強弱的區(qū)別,他們處理的方法不同,就會產(chǎn)生不同的效果。最常見的例子就是“白蛇傳”中游湖那一場景,白蛇與青蛇經(jīng)過千年修行才終于來到了人間,狂喜之情溢于言表。白蛇和青蛇兩個人的性格不同,所以這兩個人物的表現(xiàn)方法也是不同的。小青性格活潑天真,因此在伴奏音樂中,小青的伴奏音量強、節(jié)奏快,主要使用橫笛、板胡。而白蛇則是含蓄莊重、溫柔典雅,因此伴奏音樂是緩慢音量低的,主要使用彈撥樂器。他們兩種樂器使用的不同,伴奏音樂的效果不同,對于人物性格的刻畫自然也就不同,這就體現(xiàn)了伴奏音樂的性格化特征。伴奏音樂性格化源于對于人物性格的深入了解,能夠透徹的分析人物的性格內(nèi)涵,才能從中選擇合適的樂器進行演奏。
二、伴奏音樂感情化
(一)評劇音樂的作用
評劇演奏過程就是表演者展示人物性格、感情,和觀眾進行交流的過程。評劇語匯的運用就是為了更加突出的表現(xiàn)人物的感情,從而和觀眾纏身共鳴,達到共通的效果?,F(xiàn)代音樂中,音樂本身就可以表達思想感情,例如我們熟悉的二胡演奏中《二泉映月》和琵琶演奏的《十面埋伏》往往能夠領(lǐng)會演奏者所要表達的感情。這些作品需要作者對于故事發(fā)生的背景、環(huán)境、人物有大致的了解,這樣才能在演奏過程中,體會人物的心靈變化。而評劇則不一樣。評劇注重聽覺享受,觀眾閉上眼睛細細聆聽就能發(fā)現(xiàn)評劇的魅力。評劇的表現(xiàn)手法更加有感染力,表現(xiàn)的更加夸張,注意烘托的使用。比如在《紅樓夢》葬花場景匯總黛玉的唱段的處理,伴奏音樂采用了配器、和聲的方法,拓展了揚琴、笙、橫笛、小提琴的獨特優(yōu)勢,能夠準確的表達黛玉那種惜花、憐花、葬花的悲傷心情。
(二)評劇音樂的拓展
伴奏音樂的濃厚程度直接關(guān)系到演員的表演發(fā)揮,伴奏音樂濃厚,演員就能夠輕易的進入到伴奏場景中,產(chǎn)生激烈的情感。伴奏音樂氣氛低迷,演員就會難以把握人物的性格,不能很好的發(fā)揮。因此,伴奏音樂在表演過程中有很重要的作用,評劇表演也更加看重音樂伴奏。
三、伴奏音樂意境化
(一)評劇表演意境化的重要性
評劇伴奏對于營造表演意境非常重要。表演意境能夠直觀的展現(xiàn)人物所處的環(huán)境,為人物的感情和舉動埋下伏筆。在我國早期的評劇表演中,意境的營造經(jīng)常被忽略,只是使用簡單的打擊樂和弦樂進行伴奏,表演單調(diào),很難產(chǎn)生共鳴。在后來的發(fā)展中,評劇伴奏越來越注重意境的營造和渲染,并且在意境上花費了很多的精力。
(二)評劇音樂表演意境化實例
評劇表演營造意境化主要有以下手段:第一,依據(jù)特定的環(huán)境。第二,人物的內(nèi)心。在特定環(huán)境中,《櫻花曲》有很好的表現(xiàn),通過電子琴的應用,將完全不同風格的異國情懷渲染環(huán)境,使得觀眾很容易就進入了新的環(huán)境中。《紅燈記》很好的體現(xiàn)了人物內(nèi)心營造環(huán)境,在第一場結(jié)尾的時候,音樂非常急促恐怖,氣氛緊張一觸即發(fā)。在第二場開始的時候,氣氛慢慢平穩(wěn),觀眾很容易分辨兩幕的區(qū)別,體會人物的內(nèi)心變化。
在很多時候,音樂伴奏都是環(huán)境的寫照,《月牙五更》營造了一種凄涼蕭索的氛圍,主要是用的伴唱、合唱、間奏、前奏。音樂營造了不同的環(huán)境,就代表著不同的人物情感,直觀的展現(xiàn)給了觀眾,很容易得到共鳴。
香菱身世
香菱,原名甄英蓮,鄉(xiāng)宦人家,原籍姑蘇,甄士隱獨女,眉心有米粒大小的一點胭脂記。三歲那年元宵,在看社火花燈時因家奴霍啟(“禍起”)看護不當而被拐子拐走。十二三歲后賣給金陵公子馮淵,中途卻被薛蟠搶回去做小妾。大觀園內(nèi)寶釵給她起名叫香菱。她最著名的事跡便是師從黛玉學詩。薛蟠娶夏金桂后,在第八十回中,香菱被夏金桂易名為“秋菱”,因?qū)沂芟慕鸸鹬勰?,終釀成干血之癥。(高鶚續(xù)寫部分為夏金桂下毒害她,結(jié)果卻陰差陽錯毒死了自己。薛蟠出獄后,香菱扶正,因難產(chǎn)而死。)
人物外貌
《紅樓夢》中對香菱外貌的正面描寫不多,一般都是用側(cè)面描寫烘托出她的美貌和才氣。比較直接的有兩處,開頭說小時候的英蓮“生得粉妝玉琢,乖覺可喜”,第七回周瑞家的在送宮花時見金釧兒和香菱在曬日陽兒,向金釧兒說:“倒好個模樣兒,竟有些像咱們東府里蓉大奶奶的品格兒?!辟Z璉稱贊她“長的好齊整模樣兒”,認為“那薛大傻子真玷辱了她”。通過這些描寫,說明香菱生得裊娜纖巧,模樣兒齊整好看。
人物性格
香菱高居副釵之榜首,貫穿整部紅樓,成為很多紅樓專家探求草蛇灰線藝術(shù)的媒介,被認為是曹雪芹展現(xiàn)《石頭記》的魂魄。綜合分析這一人物,具有以下性格特點:
1.溫柔安靜
香菱不僅模樣兒標致,其為人行事也與別的女孩不同,溫柔安靜。用鳳姐的話來說,“他做人行事,又比別的女孩子不同,溫柔安靜,差不多的主子姑娘也跟不上他”。但這種溫柔安靜又與寶釵的不同。寶釵的溫柔安靜是以堅強智慧為底蘊的外在表現(xiàn),香菱的溫柔安靜實際是憨厚老實任人宰割,是一種傻乎乎的溫柔。也正是這種傻乎乎的溫柔,注定了她一生遭受欺凌,釀成了悲劇人生。
2.刻苦勤奮
香菱刻苦勤奮主要表現(xiàn)在她學詩這一章回。小說寫她一心要向眾姐妹學習寫詩,黛玉為她開列了一長串應讀書目,要她先讀名家詩,待腹中有了一定的詩詞底子再寫。她“諸事不顧,只向燈下一首一首地讀起來?!奔爸烈拱耄凰及矊嫛2痪?,黛玉以月為題要她寫一首試試看。香菱既忙著讀又急著寫,“茶飯無心,坐臥不定”,如著魔一般。香菱如此用功平生第一首詩卻不成功,但她不灰心,反而是愈加執(zhí)著地墜入讀寫中:她“耳不旁聽,目不別視”,從早到晚,一門心思在詩的構(gòu)思中,最終“苦志學詩,精血誠聚”,終于寫出讓大家都夸贊的詩歌,連寶釵都贊曰“誠心通了天了”。這一情節(jié),讓我們看到了香菱的可愛、勤奮、聰敏、好學的形象。
3.懦弱順從
香菱(英蓮)三歲被拐,十二三歲好不容易賣給了個好人家,似乎要苦盡甘來,但半路上又橫生枝節(jié),馮淵被薛蟠打死,她被強搶為妾,這些波折,她都逆來順受,不抗爭,順從安之,展現(xiàn)出她性格的懦弱。特別是在夏金桂進門之后,對香菱態(tài)度傲慢,先是擅作主張改“香菱”為“秋菱”,再接二連三地對她進行羞辱、欺負,香菱一概隱忍順從,被動地接受,只顧自悲自怨,而無力反抗,展現(xiàn)出的又是一個逆來順受、愚昧無知的丫鬟形象。
香菱性格的形成,是和她的人生宿命有關(guān),更與封建的傳統(tǒng)有關(guān)。小說第一回中,她就被癩僧指為
“有命無運、累及爹娘之物”。
元宵觀燈失蹤后,被拐子連賣兩次,初賣與馮淵,繼而賣于薛蟠,終引出人命官司。在小說第十六回,小說借平兒之口補述香菱“竟與薛大傻子作了房里人……,那薛大傻子真玷辱了他?!敝钡阶詈蟊幌慕鸸鹌哿瑁劤筛裳Y,都應了“英蓮”、“有命無運、累及爹娘之物”的讖語,這顯然是作者宿命論的體現(xiàn)。從這一觀點看來,這是不可解的,命運是無情的。況且,在封建社會,正統(tǒng)思想占主導的大觀園,雖然香菱早已做了好幾年的小妾,但因為不是正室,所以她只能被后來的正室夏金桂陷害、欺凌。一個無依無靠、沒有心計的弱女子,在那樣的環(huán)境中,不逆來順受,又能有怎樣的作為呢?
1.副冊判詞
畫著一枝桂花,下面有一池沼,其中水涸泥干,蓮枯藕敗,后面書云:
根并荷花一莖香,平生遭際實堪傷。
自從兩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鄉(xiāng)。
2.癩僧詩讖
慣養(yǎng)嬌生笑你癡,菱花空對雪澌澌。
好防佳節(jié)元宵后,便是煙消火滅時
香菱這個名字最早出現(xiàn)于小說第七回,單單從這個名字本身看,菱花夏開秋謝,而后來薛蟠的正室夏金桂,“金桂”一詞正含秋之意,金桂一出而秋意濃,菱花焉有與金桂爭艷之能,最終自然只能落個“香魂返故鄉(xiāng)”的結(jié)局。同時,菱花無香,而作者以香作為“菱”的修飾語,也與“金桂”呼應,金桂一出,香溢秋日,“香菱”自然也就只能成為“秋菱”,秋日既至,菱花早謝,也就只剩下“菱花空對雪澌澌”的凄美。
3.自評
不獨菱花香,就連荷葉蓮蓬都具有一股清香的,但這原不是花香可比,若靜日靜夜,或清早半夜細領(lǐng)略了去,那一股清香,比花都好聞呢,就連菱角、雞頭、葦葉、蘆根得了風露那一股清香,也是令人心神爽快的。
4.他評
薛寶釵:本來就呆呆傻傻的。
香菱這個藝術(shù)形象是作者用來“千里伏線”貫穿全書的一條重要人物線索之一。首先,作者用甄士隱一家的小興衰來影射榮寧二府的大興衰。同是望族,同在“紅塵中一二等富貴風流之地”,同是禍起蕭墻,轉(zhuǎn)眼之間便“煙消火滅”。同是“富貴不知樂業(yè)”,終落得“茅椽蓬讀,瓦灶繩床”,甄士隱的結(jié)局就預示了賈寶玉的結(jié)局。甄士隱一家的離散悲辛其實就是賈府悲劇的預演,只有香菱是唯一親歷大小兩次興衰的串接者。其次,英蓮、馮淵二人的一段小悲歡影射了寶黛的愛情悲劇。同是“美中不足,好事多磨”,最終棒打鴛鴛,生死異路。作者用以上兩個事件為全書定下了基調(diào),而這兩個事件都是圍繞香菱發(fā)生的,可以說香菱的遭遇是全書的定音符號。
閱讀訓練
1.閱讀下面語段,回答問題。
各自散后,香菱滿心中還是想詩。至晚間對燈出了一回神,至三更以后上床臥下,兩眼鰥鰥,直到五更方才朦朧睡去了。一時天亮,寶釵醒了,聽了一聽,他安穩(wěn)睡了,心下想:“他翻騰了一夜,不知可作成了?這會子乏了,且別叫他?!闭胫?,只聽香菱從夢中笑道:“可是有了,難道這一首還不好?”
(1)選文出自名著《 》,表現(xiàn)的情節(jié)是_____________(用一句話概括),文中可以看出香菱的性格是________
(2)找出語段中兩個細節(jié)。
①細節(jié)一:
②細節(jié)二:
2.(2016?成都)語文書中,無數(shù)經(jīng)典人物令我們難以忘懷。請仿照示例,給香菱(《香菱學詩》)寫一段話。(不要求句式完全一致)
示例:泥人張:一門最底層的手藝,讓人忘記你的真名;你用一團泥巴,找回了尊嚴。
3.在《紅樓夢》第四十八回,曹雪芹借香菱之口評述王維《使至塞上》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指出其描繪大漠壯觀景象,似不合事理而實妙、似俗而實巧,可謂一語中的。
1.(1)《紅樓夢》 香菱苦志學詩 香菱目標堅定,潛心鉆研。
(2)細節(jié)一:至晚間對燈出了一回神,至三更以后上床臥下,兩眼鰥鰥,直到五更方才朦朧睡去了。
細節(jié)二:只聽香菱從夢中笑道:“可是有了,難道這一首還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