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統計學試題

統計學試題

時間:2023-05-31 08:55:31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統計學試題,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統計學試題

第1篇

【摘要】 目的 為了了解《醫學統計學》教學改革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了解《醫學統計學》考試方法改革的利弊。方法 搜集97~99級臨床醫學本科生《醫學統計學》的考試試卷和成績,對試卷從學生成績的分布、信息難易度、區分度等方面進行了綜合分析,并且對該課程的考試方法改革前后進行比較研究。用SPSS for Windows12.0建立數據庫和有關的數據處理。多組間比較根據資料的性質不同分別選用one-way ANOVA和Kruskal-Wallis Test的比較方法,多重比較使用LSD法。兩組間比較選用Mann-Whitney Test法。結果 99級臨床醫學本科生《醫學統計學》的考試成績低于97~98級的臨床醫學本科生《醫學統計學》的考試成績(U=5.702,P=0.000);99級學生中,一系和二系的成績優于三系的成績(P=0.011和P=0.033);97級的試卷可靠性好,99級的可靠性較好,98級的可靠性一般;3份試題的難度和區分度綜合評價結果,以99級的為最優(X 2 =7.580,P=0.065);《醫學統計學》考試方法改革前后的難度無統計學意義(F=1.885,P=0.163);3年臨床醫學專業《醫學統計學》試卷的全卷區分度考試方法改革后的比改革前的大,97級與98級比較P=0.004,97級與99級比較P=0.007,98級與99級間無差異P=0.435。結論 對五年制臨床醫學專業《醫學統計學》教學與考試的改革實踐結果表明:學生比較適應于記憶的內容,對實際應用的方面感覺較難;作業對學生知識的掌握有一定的作用,發散性的思維鍛煉可以促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關鍵詞 醫學統計學 考試方法 比較

《醫學統計學》是本科臨床醫學專業的必修專業基礎課。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普遍反映《醫學統計學》抽象、難學。為了進一步了解在教學改革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本研究收集了97、98和993級的臨床醫學專業(五年制)的《醫學統計學》試卷進行具體的分析和比較研究,可以找出在此課程教學改革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了解《醫學統計學》考試方法改革的利弊。為教師調整教學內容,改革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和以后的教學改革提供理論依據。

1 資料來源和方法

1.1 情況簡介 臨床醫學專業醫學統計學課程屬于必修專業基礎課。在以前醫學統計學是《預防醫學》中的一部分(衛生學和統計學各占50%),教學一般是分前后9周2個階段進行,考試“單科獨進”。歷年來教研室一直嚴格把關,認真施教,采用統一命題,閉卷考試方法,學生學習成績一直很好。在醫學教育改革的影響下,從99級臨床醫學開始,把《預防醫學》分成《醫學統計學》和《衛生學》兩門課。臨床醫學本科生《醫學統計學》的考試,自從98級開始,采用了以“醫學實踐問題為中心”的方式來出題,結果99級325人參加考試,有75人不及格;98級12人參加補考,有10人不及格,引起了教研室廣大教師的高度重視和警惕。

1.2 資料來源 97、98、99連續3級五年制臨床醫學專業的醫學統計學試卷。試卷命題均由作者親自完成,閱卷均是采取流水作業的方式,統一評分。3屆學生在年齡、性別比例和招生來源等方面基本相同。大課任課老師和實習指導相同,判卷按統一標準答案,由任課教師每人1題,公正評分。97、98級學生是以書本課后的練習為作業,而99級一系學生的作業是:從中華系列或中國系列的專業雜志中找一些相關的文獻,要求根據所學醫學統計學知識對文中所涉及的統計設計、統計指標和統計方法的選擇使用加以 ˇ 基金項目:本項目受浙江大學第六期SRTP項目的資助正確理解、識別其正誤并且加以評析,99級二系的學生是以書本課后的練習為作業,99級一系學生老師沒有布置任何作業。

1.3 方法

1.3.1 統計方法 用SPSS for Windows12.0建立數據庫和有關的數據處理。多組間比較根據資料的性質不同分別選用one-way ANOVA和Kruskal-Wallis Test的比較方法,多重比較使用LSD法,兩組間比較選用Mann-Whitney Test法。

1.3.2 試卷信度采用分半信度方法 其計算公式:r S-B =2r 半 /(1+r 半 ),r 半 為分半相關系數,即按試卷奇偶題得分計算其相關程度。分半信度系數0.9以上,可靠性好:0.8~0.9,可靠性較好;0.6~0.8,可靠性一般;0.6以下,可靠性較差 [1] 。計算得97級衛生統計學試卷分半信度系數為0.96。對98級試卷采用克倫巴赫系數法,其計算公式:C=n(1-∑ n i=1 S i2 /S 2 )/(n-1),其中n為試卷總題數,S 2 為考試總分數的方差,S i 為第i題的方差。C在0.5~0.9范圍內較好 [2] 。98級試卷信度系數為0.56。對99級試卷采用分半法(按難度相等兩半兩分)計算其信度:ρ=2r/(1+r),先將n個試題按難度從小到大排列,取順序號單號為一組,雙號為一組,其次求各題的平均分數,然后求這兩組的相關系數即為r,計算ρ=0.69,即99級試卷信度為0.69。試題難度是考生對某一試題作出正確回答的百分率,用難度系數P表示。小樣本時:客觀性試題P=答對該題人數/考生總人數:主觀性試題P=考生該題平均得分/該題滿分。大樣本時:P=(P H +P L )/2,其中P H 為高分組該題的難度,P L 為低分組該題的難度。按難度四級分類法(P>0.8,易;0.65~0.8中等難度;0.5~0.65較難,P

1.3.3 區分度是衡量試題、鑒別考生水平差異能力的重要指標,用D表示。公式P=P H -P L 。本文采用得分率求差法(Johnson法)求全卷區分度:D=X H -X L

N(H-L) ,其中X H 、X L 分別為27%高分組,27%低分組的總分,H、L分別為最高分和最低分,N為各組人數。

2 結果

2.1 考試及總體得分情況,見表1、表2,圖1~3。表1 3屆學生《醫學統計學》考試總體得分情況從表1可見,3年試卷的學生成績總分的總體分布是呈偏態分布的。97、98級的平均成績差不多,以99級為最低,學生間總得分的差異以99級為最大。不及格率也是以99級為最高。表2 三屆臨床醫學學生《醫學統計學》考試成績的分布情況對表2中資料分析表明,三屆臨床醫學學生《醫學統計學》考試成績分布是不同的(X 2 =65.469,P=0.000),其中97級和98級間沒有差異(U=1.715,P=0.086),99級臨床醫學學生《醫學統計學》考試成績比前兩級的差(U=5.702,P=0.000)。

2.2 試卷組成及得分情況 97、98、99連續三級五年制臨床醫學專業的《醫學統計學》試卷的題型、題量、分值以及學生的得分情況見表3。

2.3 99級三系之間的比較情況 99級臨床醫學《醫學統計學》考試的平均成績二個系之間有統計學意義(F=3.63,P=0.028);一系與二系之間沒有差異(P=0.656),一系平均成績比三系高(P=0.011),二系平均成績比三系高(P=0.033),見表4和圖4。

2.4 試卷質量評價情況

2.4.1 試卷信度 97、98、99連續三級五年制臨床醫學專業的《醫學統計學》試卷的信度分別為0.96,0.56和0.69。97級的試卷可靠性好,99級的可靠性較好,98級的試可靠性一般。

2.4.2 難度和區分度 試題的難度和區分度是衡量試題質量的量化指標。三年臨床醫學《醫學統計學》試卷的難度分布見表5。三年臨床醫學專業《醫學統計學》試題的難度無統計學意義(F=1.885,P=0.163)。表3 三屆學生《醫學統計學》試卷組成及學生得分情況年級 表4 99級臨床醫學《醫學統計學》考試成績情況 三年臨床醫學專業《醫學統計學》試卷的全卷區分度有差異(F=6.029,P=0.005),區分度以97級試卷為最差(97級與98級比較P=0.004),97級與99級比較P=0.007,98級與99級間無差異P=0.435),見表6。表6 3份《醫學統計學》試卷的區分度分布情況年級

2.4.3 3份試題的難度和區分度綜合評價結果,以99級的為最優(X 2 =7.580,P=0.065),見表7所示。表7 3份《醫學統計學》試卷中的各小題質量綜合評價情況

3 討論

3.1 3屆學生考試成績均呈負偏態分布,即分布曲線高峰右偏,高分人數較多?!夺t學統計學》考試的目的是檢查學生對基本概念、基礎知識和基本統計分析方法的掌握程度,即檢查學生是否達到教學大綱的要求,所以其3屆學生考試成績分布類型是與實際要求吻合的。

3.2 信度表示考試的可靠性,即考試結果是否真實反映考試的實際水平,影響信度的主要因素是測量誤差。一個考生的實得分數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憑他所掌握的知識確能得到的真實分數;另一部分是因試題不合理,包括試題難度、代表性、覆蓋面、教師編制試題的主觀偏見和隨意性等因素而影響了成績。3份試卷中,97級、99級試卷信度較好,98級試卷信度不理想,應改進。可以通過增加同質試題數的方法提高其信度 [2] 。

3.3 3次考試的平均難度分別為0.76、0.74、0.68,與國內關于考試試卷P值在0.60~0.80之間為宜的觀點相符 [3] ,可以認為3份試卷難度適中。

3.4 試卷區分度是說明試卷能否反映學生水平差異的指標,區分度好能反映學生的真實水平,區分度差則說明成績是隨機的,不能反映學生的真實能力。98級、99級全卷區分度均優于97級試卷區分度,但是3屆試卷的區分度水平一般。

3.5 衡量試題質量的兩個指標是難度和區分度。根據難度四分法,97級試卷易題占47.4%,難題占5.3%,易題所占比重過大,使整張試卷顯得過于簡單,高分人數偏多,成績呈負偏態分布;98級難題所占比重相對易題大;99級難題所占比重與易題相當。一般來說,整張試卷易題和難題各占1/4,中等難度的試題占1/2,因此應減少97級試卷的易題,增加難題,而98級試卷則相反,99級的難易題分配尚合理。若簡單的試題為學生應該掌握的基礎知識,作為課程考試題仍可使用。1965年,美國檢驗專家L?Ebel根據長期經驗提出用鑒別指數評價題目性能的標準:區分度D>0.40試題很好;0.30~0.39之間的試題良好,修改更佳;0.20~0.29試題尚可,仍需修改;D

3.6 加強學生能力的培養。97級試卷題型符合教學大綱,分析其各型的得失分,滿分10分的詞解釋平均得分8.1分,滿分20分的選擇題平均得分15.3分,滿分70分的問答題平均得分52.3分,學生對基本概念掌握良好,對基本知識的簡單應用尚可以,綜合應用能力相對稍薄弱,可看出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欠佳,對所學知識不能靈活應用、融會貫通。98、99級試卷題型全部為問答題,學生成績均較97級差,也說明了學生在綜合應用方面存在缺陷。故在教學工作中應注重培養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掌握、綜合分析能力。對此,可以采用在教學中結合實際問題的方法,鼓勵學生積極思考,主動學習,自主分析問題。同時,可根據課程特征,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如采用討論法、實習作業法等提高 教學效果。并且,在教學工作中,強調平時的作業,使學生把所學內容加深理解和進一步地得到鞏固。

3.7 科學化命題。考試是評價教與學效果的重要指標,對教學工作和學生的學習起著調控和指導作用。而命題的科學性、合理性則決定了這一指標的準確度。一套好的試題應該符合教學大綱的內容,具有合適的難度和較好的區分度,較好的信度和覆蓋度,能夠客觀、準確地反映學生的真實水平。故教師應掌握命題技巧,制定命題計劃,建立統一的試題評價體系,綜合評價學生的能力。

參考文獻

1 洪汝渝.試卷分析.渝州大學學報,1997,14(3):103-106.

2 毛春元.試卷質量的統計分析.淮海工學院學報,1999,8(B12):86-88.

第2篇

[關鍵詞] 網絡教學;傳統教學;神經病學教學

[中圖分類號] G424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3-7210(2011)03(b)-115-02

隨著現代教育技術和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校園網絡教學這一新概念應運而生。充分利用好網絡上的醫學信息資源對全面提高醫學教學水平將會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如何利用網絡更好地為醫學教育服務,是目前醫學界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本文通過對照研究,比較了神經病學教學中網絡教學與傳統教學模式結合的教學結果,分析網絡教學與傳統教學模式結合較之單純傳統教學在啟發醫學生思維、提高神經病學的教學水平方面是否具有優勢。

1 資料與方法

1.1 教改組

南華大學醫學院臨床醫學專業2007-5班學生,研究對象共46例,其中,男20例,女26例。

1.2 對照組

南華大學醫學院臨床醫學專業2007-3班學生,研究對象共50例,其中,男27例,女23例。兩組學生的性別構成比方面無統計學差異(χ2=0.390,P>0.05)。

1.3 研究方法

教改組:建立神經病學網站教師課堂講解、啟發學生思維、利用網絡資源加強對課程的理解、布置網絡作業在線答疑、病例討論并將教學資料公布在網上網上教師進行歸納。

對照組:教師課堂演講臨床病例示教教師歸納總結。

1.4 檢驗項目

兩組學生均采用同一試卷進行學科考試。試卷按照題目方式分為傳統考題及病例分析試題兩大部分,傳統試題考查知識點40處,病例分析試題考查知識點20處,主要分析兩組學生回答每一類試題時錯誤的知識點數目及錯誤率。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5.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試題知識點的錯誤數目,采用兩樣本間計量資料的t檢驗,根據方差齊性檢驗的結果選擇相應的t檢驗方法,設定P=0.05。對于試題知識點的錯誤率,采用兩樣本間計數資料的χ2檢驗,設定P=0.05。

2 結果

傳統試題(名詞解釋,填空,選擇題)部分,教改組學生回答錯誤的知識點數目及錯誤率均稍低于對照組學生,其差異無明顯統計學意義(表1、2)。

病例分析部分,教改組學生回答錯誤的知識點數目及錯誤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學生,兩組相比差異有顯著統計學意義(表1、2)。

表1 南華大學臨床醫學專業2007-5班(教改組)和2007-3班(對照組)學生回答不同試題錯誤知識點數目比較(x±s)

表2 南華大學臨床醫學專業2007-5班(教改組)和2007-3班(對照組)學生回答不同試題錯誤率比較

6 討論

神經病學是臨床醫學的重要分支,是專門研究人類神經系統疾病診斷和治療的一門學科。它是具有高度邏輯性、理論性的一門臨床學科。神經病學教學有以下特點:①基礎要求高:要求醫學生必須熟練掌握神經科學的基礎知識,熟悉各種神經解剖通路、組織結構和功能,才有助于神經病學的臨床表現及體征的理解;②教學內容多、抽象、難以理解;③實踐性強,操作性強[1]。傳統教學是以“教師為主宰課堂教學的中心”,學生處于“被填灌式”的學習狀態[2];而且教學內容受教學大綱規定的限制,是“以書本為中心”,學生學習局限于書本知識之內,教學側重于知識結論、輕知識過程與能力培養,非常不利于學生對神經病學的理解。已往學生學習結束后都感覺沒聽懂,考試時以死記硬背為主,臨床思維及應用能力極差。

現代化的網絡教學則以培養學習能力為主,強調自主選擇學習內容既重知識學習,更重能力培養,實現知能并舉、發展學習能力,既可保證自由選擇學習內容,又能保證獲得系統扎實的基礎知識,實現因材施教、發展個性化[3]。在本次課題研究中,我教研室將網絡教學與傳統教學模式結合,形成了課堂上以老師為中心引導學生進行基本理論的學習,課后建立了神經病學教學網站,布置網絡作業,進行病例討論,提供在線答疑及國內外優秀神經病學課件及相關網站的鏈接,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教改組的臨床思維能力較對照組有明顯提高,同時教改組還及時反饋了教學上的信息,有助于更好改進臨床的教學工作。哈爾濱醫科大學在七年制神經病學教學中也已進行多媒體網絡教學方法的嘗試,包括講義、網上問答、國外神經病學英語在線教程及神經病學網絡資源等。他們通過實踐證明這一方案不僅是素質教育的手段,也適用于繼續醫學教育體系,為臨床醫學教學改革提出了新思路[4]。

總之,既往的教學改革及本課題研究證實將網絡教學與傳統教學模式結合具有以下優點:①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師生進行面對面教與學,可以使學生獲得比較系統、扎實的基礎知識。同時教師的語言、行為、舉止,對于學生都具有潛移默化的身教作用和深遠的影響。②網絡教學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獲取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③網絡教學可拓展教學空間,補充教學資源,有利于精品課建設,有利于開展研究型教學[5]。如何將傳統的教學模式與網絡教學更好結合,發揮其優勢為我國醫學事業培養出更多的優秀醫學生,仍有待于進一步探索。

[參考文獻]

[1]羅海彥,胡長林.高等醫學教育中神經病學教學改革的探討[J].現代醫藥衛生,2004,20(5):382-285.

[2]張志剛,常芳.傳統教學與網絡教學的優勢互補[J].前沿.2008,1(2):55-57.

[3]張文英.如何利用網絡教學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9,10(24):161.

[4]王維治,矯毓娟,于永發,等.多媒體網絡教學勢在必行[J].西北醫學教育,2001,9(9):150-151.

[5]劉進,宋恩強,劉進志.網絡教學推廣對提高教學質量的作用[J].石家莊鐵道大學學報,2010,1(2):23.

第3篇

【關鍵詞】兒科互動式教學應用

兒科護理學是護理專業的一門必修課,但在是教學中存在對其重視不夠的情況,傳統教學模式制約學生的靈活性及個性思維的發展,不利于其實踐能力的培養,使其在臨床實習后不能適應臨床護理工作。如何在教學中培養學生扎實的專業知識,較強的動手能力以及提高學生處理臨床問題的能力是當前教學工作的關鍵。我院于2013年8月在《兒科護理學》教學中對部分護理專業護生采用互動式教學方法授課,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一、對象與方法

1.研究對象與方法。

研究對象為我院三年制中專護理專業二個班的學生,共102人。隨機選取一班(50人)作為實驗組,采用互動教學法授課;二班(52人)作為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法。

2.課程及教材。

兩組學時和內容均按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要求安排,教材是全國中等衛生職業教育衛生部“十一五”規劃教材《兒科護理》(第2版)。

3.教學過程。

(1)實驗組采用互動式教學法授課,選取臨床典型案例,由學生進行角色扮演,提出問題,思考討論,教師解析,最終得出正確結論。具體方法:將學生分為6組,由教師講解理論知識,每章結束,針對本章內容來選取一例臨床典型案例,小組自由討論,然后進行角色扮演,其中的角色每位同學可以自主選擇,輪換角色。在小組進行演示中,教師會不斷的提出新問題,引導同學思考并討論,提出自己的觀點,找出解決臨床問題的方案;

(2)傳統教學法。采取以教師、課堂、書本為中心的灌輸式教學。教師根據教學大綱要求,制作課件進行課堂講授。

4.評價方法。

(1)理論考試。課程結束后,期末進行閉卷考試。題型主要分為兩部分:客觀性試題占50%,主要考核對兒科護理學基本概念、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主觀性試題占50%,測試學生理解、綜合分析判斷及應用的能力;

(2)學生評價。問卷調查通過無記名方式在實驗組中進行,征求每位學生的意見和建議。每項內容均采用ABC三級進行評價;

(3)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8.0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統計學處理按照兩樣本均數比較的t檢驗方法進行。

二、結果

1.理論考試

實驗組學生客觀性試題考試成績為與對照組差別沒有統計學意義(P>0.05),尚不能認為兩組學生基礎理論的學習有差別。主觀性試題及平均成績兩組學生成績有顯著性差異(P<0.01),試驗組成績高于對照組。

2.學生評價

問卷調查結果,大部分實驗組學生對互動式教學法給予了肯定,認為互動式教學法能夠提高學習興趣、溝通能力,有助于培養處理臨床問題的能力。

三、討論

第4篇

醫學統計學(medical statistics)是醫學及其相關專業的必修基礎課程之一,掌握好本門課程對于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增強其解決實際問題能力,提高醫學研究和醫學論文撰寫水平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沈陽體育學院運動人體科學專業所開設的醫學統計學課程存在如下問題∶未設置實驗課或實習課,學生的數據分析處理能力差,撰寫畢業論文時不用或錯用統計分析方法;教學大綱不要求醫學統計學術語,學生不能應用統計分析軟件;多采用講授方法,重視推導公式,課程內容枯燥,學生的學習興趣低;學生畢業論文中,統計圖表制作不規范,不能應用統計學知識并結合統計圖表解釋結果。本研究針對上述問題,以加強學生理解基礎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的數據分析和實際應用能力為目的,根據沈陽體育學院的現有教學條件,進行教學改革。

1 研究對象

以2008級運動人體科學專業43名本科學生為研究對象,其中男生18人,女生25人。

2 教學改革方法

2.1 加強醫學統計學的基礎理論教學,采用講授與多媒體教學相結合的方法進行理論教學,并在教學中采用參與式教學方法,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之中。

2.2 采用中英文雙語教學的方法,要求學生掌握基本醫學統計學術語,為熟練應用統計學分析軟件奠定基礎。

2.3 擴展教學內容,在教學中進行實例講解的同時,增加應用spss統計分析軟件分析內容,提高學生的數據分析能力。

2.4 加強統計表和統計圖制作的教學,并增加課堂練習時間,進行根據統計分析結果制作統計圖表內容,提高學生對科研結果的總結能力。

3 研究結果

3.1 針對全部章節的教學內容制作教學課件,在教學課件中強調了對學生難以理解內容的解釋,如正態分布、t分布、卡方分布等,使學生在本文由收集整理充分理解的前提下正確使用統計學用表(如見圖1)。

3.2 在教學中重視知識的連貫性,循序漸進逐漸引入新知識,強調課前預習,培養學習能力。在理論講授結合多媒體課件講解的基礎上,融入參與式教學方法,鼓勵學生參與課堂討論、練習題解答和實例統計學分析。結果表明,多種教學方法結合的形式,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課堂氣氛活躍,絕大多數學生能夠集中精力,很好地掌握教學內容。

3.3 采用中英文雙語教學的方法,使學生很好地掌握了醫學統計學術語,有利于學生學習統計學分析軟件的使用方法。在教學中要求學生掌握描述統計中的常用英文專業術語如,central tendency,histogram,mean,median,percentile,variance等。

3.4 在掌握上述英文術語的基礎上,擴充應用spss統計分析軟件分析內容。如在描述統計學的集中趨勢和離散趨勢教學中,在課堂演示應用spss統計軟件對某地120名18―35歲健康男性居民血清鐵含量進行統計描述[1](如見圖2)。課堂演示后,要求學生參與,應用spss軟件重復操作過程,并解釋分析結果。

3.5 在統計學檢驗方法的教學中,融入spss軟件分析和統計圖表的制作內容,使學生掌握數據表示的方法,培養基本的科研素養。如在進行兩獨立樣本t檢驗的教學中[2],講解目的、強調檢驗條件、檢驗方法、公式、檢驗步驟、結果解釋,并應用spss軟件進行分析,在分析中強調明確檢驗假設,正確建立數據庫,如何讀取檢驗結果,如何進行統計結果解釋,專業解釋等。在上述內容的基礎上,演示如何表示分析結果,并演示應用excel制作統計圖表的過程,如見表1,圖3。

3.6 考試成績分析 試卷主要考核學生掌握統計學基本理論、統計學基礎知識、統計計算能力及統計圖表制作等方面的情況,在命題中更加強調學生應用所學的統計學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特別是考核學生針對不同資料選擇恰當統計學檢驗方法的能力,同時大部分試題需要學生在全面掌握各部分理論內容后才能做出正確解答,因此本試題更加注重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和綜合應用能力??荚嚦煽?le;59、60-69、70-79、80-89、≥90分的學生分別占2.3%、20.9%、32.3%、18.6%、25.6%。

4 討論

本次教學改革在提高學生的統計學英文專業術語能力,培養區分資料分布,正確選用統計學分析方法和提高實際數據分析處理能力等方面具有較好的效果。此外,在各部分教學中貫穿統計數據的科學表示方法,規范統計圖表的制作,對培養學生撰寫科研論文具有重要的作用。

雖然在教學中充分利用現有的教學資源,如使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每次上課前在電腦中安裝spss軟件以實現在課堂上為學生展示數據庫的形式,演示實例的數據分析過程,并使學生參與實際操作并解釋分析結果,但是由于課程的教學時間短,僅為48學時,并且在教學大綱中沒有安排實習的課時,還不能更好地為學生提供實際統計學分析的練習條件。建議今后應增加學時數,并修改教學大綱,將統計學上機實習內容納入到教學當中,使學生從原始資料的錄入、整理,到統計描述、統計推斷,以及結果表示,統計結果解釋等過程得到系統的訓練,為今后完成畢業設計、撰寫畢業論文及今后進行科研工作奠定基礎。

第5篇

一、對象和方法

1.1研究對象

選取我院2016級護理學專科1班和2016級助產???班共96人作為本次的研究對象,其中實驗組為1班學生,共48人,對其使用CTM+PBL教學法;對照組為2班學生,共48人,對其使用傳統教學法。兩組學生均為統招學生,且入學時成績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教學設計

1.2.1教學安排

兩組高職醫學生在教學中均使用同樣教材,選取兩組任課老師參照各自所負責的章節分別承擔兩個班級的理論課和實踐操作課。

1.2.2實驗教學過程

將學生分組,由學生推薦或者自薦出一名小組長。案例教學法的教學過程是:老師在課前的1~2周進行問題的布置,學生在課下對該任務進行思考并查閱相關的資料,在課堂上老師以該任務為教學中心,小組的成員共同協作完成任務,最后上交作品。而基礎教學法的教學過程為:布置一些基礎教學內容給全部學生,讓他們使用互聯網查詢以及小組討論的方式,上交出答案;或者由小組長隨機抽取題目,小組成員進行討論,在組長的主持下整理出PPT 課件或者講稿。在課堂的教學中,老師引入基礎教學的問題,由小組成員依據其課下討論的課件或者講稿進行講授,在闡述完成后,老師再對其進行總結和補充。

1.3教學效果考察

期末考試中兩組高職醫學生的期末成績分為上機操作考試和理論考試,考試題由考生從實踐操作題庫、理論題庫中進行隨機抽取,其中操作考試分為:文字錄入、word、excel、PPT、網絡應用等操作板塊,理論考試題的題型為判斷題、填空題和選擇題。最后由考試軟件進行自動評分。

1.4統計學方法

二、結果

在操作考試中,實驗組學生的平均分、優秀率明顯高于對照組,不及格率也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理論考試中,實驗組學生的平均分、優秀率明顯高于對照組,不及格率也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數據見表1。

第6篇

關鍵詞:情境教學法中職醫學遺傳學

情境教學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者為學生創設出具有一定情緒色彩且生動具體的教學情境,從而讓學生獲得積極的態度體驗,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教材,有效發展學生的心理機能,它屬于一種較為有效的教學方法。

情境教學法的核心在于激發學生的情感,將它應用于中職院校醫學遺傳學課程中,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多元智能、臨床思維和自學能力,屬于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為了更好地突顯情境教學法在中職院校醫學遺傳學課程中的應用效果,筆者進行了簡要闡述。

一、資料與方法

1.一般資料

筆者以曲阜中醫藥學校2019級西醫臨床醫學兩個班級學生作為研究對象,一個班級36人為對照組,實施傳統教學;一個班級36人為觀察組,實施情境教學,兩個班級學生對比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

兩個班級學生使用相同的醫學遺傳學課程教材,教師也相同,但對照組學生使用傳統教學方式,即運用教師講解、學生聽課的模式;觀察組學生使用情境教學法,教學措施如下:

(1)實踐準備

在教師講解基礎理論和知識之后,學生已經掌握了醫學遺傳學的基礎知識,具備了遺傳病發病風險的評估能力。這時,教師可以將學生隨機分成兩個小組,一個小組為醫生組,另一個小組為患者組,兩個小組自主進行角色分配,角色主要有醫生助理、醫生、家屬和護士等。

(2)實踐實施

在運用情境教學法的過程中,醫生組中的學生可以扮演門診醫生的角色,患者組學生以就診的方式入場。通過這一方式展開情境模擬與體驗,能加深學生對疾病的認知。同時,患者組可以設計現癥患者、癥狀前患者,以及是否存在遺傳病加息的孕婦和備孕婦,而醫生組學生可以分析患者家系遺傳病系譜,對患者進行體征檢查和實驗室診斷,并提出具體的治療方案。

3.考核評價

為了對兩個班級學生進行考核,授課教師結合教學大綱來出題,試題內容相同,包含了記憶、應用、理解、分析、綜合等層次的認知水平試題,目的是對比使用不同教學方式的效果。

4.統計學分析

筆者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統計和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二、討論

在中職院校醫學遺傳學課程教學活動中應用情境教學法,能夠有效提升教學質量。根據調查結果顯示,對照組班級學生的平均分為64.24分,觀察組班級學生的平均分為85.31分,對比兩個班級學生,觀察組學生的成績明顯高于對照組,組間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從這一結果可以發現,與使用傳統教學對照組的學生相比,運用情境教學法的觀察組學生的成績明顯優于對照組學生,這表明情境教學法是較為有效的教學方法,能夠有效提高學生醫學遺傳學課程成績,效果顯著。

第7篇

 

一、傳統考試模式的弊端

 

1.考試模式過于格式化、理論化、單一化和結果化,無法客觀、全面和科學地評價教學效果。這種模式將導致學生普遍形成“平時玩、考前看、考后丟”的規律。因此,傳統的考試模式將滋長投機心理和浮躁學風,不利于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利于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提高。

 

2.考試內容片面化,難以真實地反映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習情況。傳統考試基本是考核學生“劃范圍、圈重點”的識記力,考試成績有很大的機會性與偶然性。這種考試既不能全面了解學生知識的運用能力與創新思維能力,也不能科學評價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易于導致學生高分低能,不利于學生知識運用能力和整體素質的提高。

 

3.考試不具備公正性與科學性,難以實現考教分離。傳統考試模式從出題、監考、閱卷、統計到登錄成績,均由任課教師完成,教師工作量大,效率低,試題選擇的隨意性大,僅憑教師的主觀意愿來評價試卷的難易程度。閱卷時也難以避免人情分現象。

 

4.考試后信息反饋能力較弱??荚嚭髮荚嚦煽兊姆治鲆矊⒒ㄙM教師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但其分析結果主要是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及格率、優秀率等表面層次上,難以從分析結果中了解學習情況及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不利于教學質量的提高。

 

因此,傳統考試模式已不能適應網絡教育環境下醫學統計學教學需求及精品課程建設的要求。

 

二、基于ASP技術“三級三分”制式考試模式的設計

 

1.考試內容的構成。試題庫由三部分構成,包括基本知識(elementary knowledge,E分,60%)、拓展知識(prolongation knowledge,P分,20%)和創新知識(innovation knowledge,I分,20%)。其中E分(均為客觀題)和P分(均為主觀題)為開放式題庫,分別考核學生掌握的基本知識和運用知識的能力?;局R考試必須達到合格,在計算機考試中完成。由ASP自動識別系統預約考生后從題庫自動提取10個選擇題/章,每一題答題時間為20秒鐘,正確率必須達到80%以上,其相應章節或系統即可記合格(60分)。拓展知識考試按實際記分,由ASP系統從題庫自動提取2個主觀題/大類(或系統),每題按10分計算,每一題答題時間為3分鐘,并由計算機識別考生后自動提供一張帶二維碼的拓展知識考試的答題紙,學生答題后通過掃描直接存入系統提供給老師閱卷,只按百分比評分(不得超過95%),計算機可根據其計算出實際得分計入總分。創新知識考試按實際記分,由計算機識別考生后,自行提供帶有二維碼創新知識分答題紙,學生根據自己所學知識,解答題目或發表觀點,答題后放進掃描系統,每個項目按10分計算,只按百分比評分(不得超過95%),計算機可根據其計算出實際得分計入總分。為充分調動學生創新的積極性,對于申請獲得相關拓展項目、創新項目或者獲獎者,可按相應比例計入創新知識分。

 

2.考試難易程度的設置。將醫學統計學考試難度劃分為三個級別,即I級(低難度)、II級(中等難度)、III級(高難度),根據不同專業、不同學科方向、不同學習層次設置考試級別。學生可在規定考試級別上,根據自己的學習狀況選擇高于規定級別的考試,但不能選擇低于規定級別的考試。I級題庫為100%低難度題目構成;II級題庫為30%低難度題目和70%中等難度題目構成;III級題庫為10%低難度題目、20%中等難度題目和70%高難度題目構成。例如,臨床、中藥學和中醫學本科必選III級,中藥學、護理學、影像學、檢驗學本科必選II級,其他??七xI級。不同專業考試級別設置如下表。

 

3.考試類型的選擇??荚囶愋桶ㄕ驴?、類考和會考三種類型。章考指分章節考試,由任課教師授完相應章節后,24小時內授權準考章節或由計算機按課程表自動在正常授課時間后,24小時內自動完成考試授權。若有調課、停課等課程變動情況,由教師按調課申請重新設置考試時間。類考是根據知識結構,將多個同類章節分成幾大類進行考試。如:緒論、統計描述、統計推斷等。會考是整個課程結束后的綜合考試。學習結束后,學生可按自己的學習情況選擇考試類型,并通過ASP考試預約系統預約考試時間。

 

4.考試題型的設置。基礎知識考試內容的題型為10個選擇題,包括8個單選,2個多選,正確6個單選和1個多選,即可合格。拓展考試內容的題型為簡答題(4個)和計算分析題(2個)。

 

5.考試成績的評閱??陀^題由計算機自動閱卷。主觀題由任課教師在登錄界面登錄后,確認信息無誤后開始閱卷。考試流程圖如下。

 

該考試模式具有多樣化、靈活化、過程化、常態化及章節化特性,使得出卷、印卷、監考、閱卷、統計、歸檔等多個環節化繁為簡,大大降低了考試成本,優化了考試模式。同時,減輕了學生的考試壓力,讓學生平時輕松學習,輕松掌握,輕松考試;促使學生的學習變被動為主動,養成“課堂要聽、平時要看、考后要學”的習慣,消除投機心理;能真正實行考教分離,考試公平,杜絕考試作弊現象;既能科學地考核出學生基本知識的全面性,又能體現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還能啟發學生的創新思維,有利于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和創新素質的提高;減少了教師的工作量,節約了考試成本,并且可以考核出教師及教學管理人員的教學水平和科學創新思維,有利于教學質量的整體提升。因此,基于ASP技術“三級三分”制式考試模式具有較好的應用前景和推廣價值。

第8篇

【關鍵字】正態性χ2檢驗;偏度峰度檢驗法;標準差;難度系數

1成績正態分布檢驗的意義

目前,成績測試仍是對高校學生英語學習成績檢查與評定的一種重要方法,也是教學評價的一種重要手段。而對英語考試成績進行正態分布檢驗十分重要。主要有以下兩點:一是許多重要的考試質量評價指標的計算都以成績服從正態分布為前提,在對考試成績及試題參數的統計過程中,使用的均值、方差等主要統計參數的估計和檢驗,只適用于正態分布或近似正態分布的情況,因此在使用這些統計方法前,必須進行正態性檢驗。二是用于對考試成績的解釋,不同的成績分布可以解釋為試題的難度分布情況和學生的學習情況,或者在不同類型的考試中可以解釋為教師的教學情況。研究證實自然人群中個體智力分布特征為處于中等智力附近的個體數量較多,由中間向兩端(智力低下和智力超強)數量逐漸減少,從形態上看是一條單峰、對稱呈鐘形的分布曲線,該曲線符合統計學上的正態分布。在正常教學情況下,學生成績受智力影響較大,應服從正態分布。因此,英語成績分布的正態性檢驗可為英語教師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行政部門改進教學管理提供可靠的科學依據。

2運用正態性檢驗法對大學英語測試進行評估

考試成績是考生水平的反映,同時考試成績分布是否正態分布反映了命題質量。根據正態分布曲線呈現的形態,可以進行考題相對難度分析。

2.1研究對象

本次論文選擇一份英語期末考試試卷作為樣本。期未英語考試的程序是:由英語教研室按照教學大綱對教科書的要求及學生的學習情況,并嚴格將學生的考試平均成績控制在70分左右的原則,由專人負責出題。考卷的打印、密封、分發都做到了規范化。在整個考試過程中嚴格考試紀律、強化考試監督。老師閱卷評分統一標準、前后統一,以保證考試成績的客觀性、準確性和公正性。

2.2結果與分析

(1)考分的頻數分布:將各個年級學生的英語考分按5分一個組段分組,然后列出每個組段的人數(頻數)。算出每個組段的人數占全體人數的百分率。I:平均分70.8,標準差8.7,不及格率9.0%.(2)正態性檢驗:由于英語考試成績總體是一個很特殊的總體,用ⅹ2擬合優度檢驗法對其進行正態檢驗時存在明顯缺陷。例如,一組很低含有負值但有對稱性的數據,經檢驗后也可被認為服從正態分布,但它作為學生的英語考試成績就不具有實際意義。所以,對考試成績總體進行正態分布檢驗時,僅按通常ⅹ2擬合優度檢驗是不夠的。設試卷總分為,根據教育統計學的基本原理,在正常的教學條件下,學生成績應該服從均值為W*70%,標準差為10%的正態分布。如果均值和標準差的值過低或過高,都說明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出現了較大的失誤,此時進行正態性檢驗已失去應有的實際意義。為了能反映在正常教學條件下,教和學的具體情況,在對學生考試成績這一特殊總體進行的擬合優度檢驗時,合理服從正態分布的成績應滿足以下條件:①X/W∈(0.5,0.8],其中X為學生平均成績(樣本均值)②根據概率論中的3D原則,標準差D∈[5,l5]③按通常峰值偏度檢驗法,檢驗學生成績總體服從正態分布。為驗證學生考分的分布是否符合正態分布,下面采用正態性檢驗法矩法對這兩份英語試卷考分的分布進行正態性檢驗(計算過程略),該法可分別對考分分布的偏度和峰度進行檢驗。該試卷的偏度系數G=0.0227,峰度系數g=-0.0748;偏度系數和峰度系數的標準誤差分為別為DG=0.1562,Dg=03111。對其分別進行u檢驗:U=G/DG=0.1450,U=g/Dg=-0.2405,查u界值表可知兩者概率P均大于0.5。故無論就偏度和峰度而言,可認為試卷考分的分布服從正態分布。(3)討論:正態分布(normaldistribution)又稱Gauss分布(Gaussiandistribution),是數理統計學中的一種很重要的連續型分布。正態分布的主要特征是:對稱性,以均數為中心左右對稱;正態峰略呈鐘形。用矩法對所研究的分布的偏度和峰度進行正態性檢驗,從其偏度系數和峰度系數兩指標也可以幫助判斷其與正態分布的異同:正態分布的分布曲線以平均數為中心左右對稱,此時g=0.如不對稱即為偏態,當g>O時為正偏態.此情況表現為高峰偏于左側.長尾向右側伸延,即低分的人數較多;平均分偏向低分;g<0為負偏態,此情況表現為高峰偏于右側,長尾向左伸延.即高分數的人較多.平均分偏向高分。正態峰時,g=O;當g>O時,峰態尖蛸而尾部伸展.兩尾部曲線在正態分布曲線之上,此情況表現為平均分處人數較多,最高和最低分處人數也略多,而平均分兩側分數段的人相對較少;當g<0時,峰頂平闊而尾部短促,兩尾部曲線在正態分布出線之下,此情況表現為最高和最低分處的人數較少,平均分周圍組段人數相對而言較多。

3正態分布應用的結論

考題相對難度是指考題從整體上講相對考生其難易程度的合理性。用學生成績的平均分數衡量考題相對難度應是合理、可行的。對于普通高中模塊結業類型的考試,平均分數在80分附近時,考題相對難度是合適的。經過確定恰當的偏離度等級標準,對試題難度相對學生分為:①考題合理。②考題稍偏易或稍偏難。③考題較易或較難。④考題較易或較難。⑤考題難度不合理等5個等級指標判斷。正態分布啟示我們,要用整體的觀點來看事物。“系統的整體觀念或總體觀念是系統概念的精髓。”正態分布曲線及面積分布圖由基區、負區、正區三個區組成,各區比重不一樣。用整體來看事物才能看清楚事物的本來面貌,才能得出事物的根本特性。此外整體大于部分之和,在分析各部分、各層次的基礎上,還要從整體看事物,這是因為整體有不同于各部分的特點。

總之,正態分布論是科學的世界觀,也是科學的方法論,是我們認識和改造世界的最重要和最根本的工具之一,對我們的理論和實踐有重要的指導意義。以正態哲學認識世界,能更好的認識和把握世界的本質和規律,以正態哲學來改造世界,能更好的在尊重和利用客觀規律,更有效的改造世界。

作者:張亞蒙 單位:浙江越秀外國語學院

參考文獻:

第9篇

(貴州財經大學數學與統計學院,貴州 貴陽 550025)

【摘 要】本文對于高等數學中的求極限的題型,將其難度系數進行了綜合打分;通過對難度系數的分析,說明了在考研高等數學中極限部分??嫉念}型,便于考生復習時能夠抓住重點,對于考研的同學有一定的指導作用。

關鍵詞 極限;難度系數法;研究生考試;高等數學

極限概念在高等數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貫穿于整個高等數學的內容之中。因此,在每年的考研的高等數學試題中,必有求極限方面的試題。本文首先對極限試題的題型作一概括介紹,然后針對每種題型,根據夏天所提的“難度系數法”(見文獻[1])來分析題型。所謂的“難度系數法”,就是根據解題時所用公式、概念的難度以及所用知識點的多少,將其難度劃分為若干等級,進行綜合打分。最后,根據這個綜合打分,來解釋極限試題常考的題型。

極限試題的類型可分為以下幾大類(主要參考了文獻[3]):

(1)已知一些常用的極限,利用極限的四則運算法則求極限。

對于連續函數,求極限時,函數符號與極限符號可以交換。主要利用這個性質來求極限。

上面只是例舉了一些常見的求極限的題型。當然,求極限的方法還有很多,比如:利用兩邊夾法則求極限,利用單調有界原理求極限等等,但由于研究生數學考試大綱沒有提出要掌握這些內容。本文就不做分析了。

本文對于求極限的題型,根據所用的公式、概念和方法,將其難度分為三個等級,其難度系數分別賦予值1、1.5、2。比如,對于題型1,其計算公式很簡單,難度系數定義為1;再比如,對于題型2,一般利用恒等式,將a(x)b(x)化為eb(x)lna(x),再根據極限的運算法則,求limeb(x)lna(x),其難度系數為1.5;至于題型4,用等價無窮小來求極限,由于無窮小的概念較難理解,且等價無窮小涉及的公式較多,故難度系數規定為2.

對于題型,根據其解題時所用到的知識點的多少,對其難度進行打分。所用的知識點多,難度系數就高,所用的知識點少,難度系數就低。比如:題型1,只用到簡單的四則運算,故難度系數定義為1;再比如:題型2,一般利用恒等式,將a(x)b(x)化為eb(x)lna(x)后,主要求乘積項的極限limb(x)lna(x),這時可能用到等價無窮小的方法,也可能用到羅必達法則,等等,靈活性較大,故其難度系數規定為2。至于用羅必達法則求極限,可能要多次使用羅必達法則,運算量較大,且在求解的過程中,可能還需用等價無窮小來化簡,因此難度系數規定≥2。

下面我們將求極限的主要題型,對其綜合難度系數進行了如下分析:

表1 難度系數表

近年來,考研高等數學的試題中,每年都有極限的試題,這些試題基本上是考察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這類考題其綜合難度系數一般≥3,下面針對近年來的試題作具體的分析。下面的習題1-9,見文獻[3]。

(1)(2007年數學一、三 (11), 填空題,4分)

答案:0。

難度分析:題型3,利用無窮小的性質求極限,難度系數為3。

難度分析:題型2:冪指型極限,難度系數為3。

從上面的分析可見,解答題的試題,都是出現在難度系數≥3的部分。因此,同學們在考研復習時,要重點復習難度系數表中綜合難度系數≥3的內容。??嫉念}型是:冪指型極限求法(題型2),利用無窮小的性質求極限(題型3),利用等價無窮小求極限(題型4),利用重要極限求極限(題型5),利用L’Hospital(羅必達)法則求極限(題型6)。而等價無窮小方法(題型4),又常常與其他方法結合使用,因此顯得更為重要。同學們要特別加以重視。

參考文獻

[1]夏天.考研高等數學中概率統計試題分析[J].考試周刊,2013,19:3-5.

第10篇

掌握試卷分析的技巧,充分挖掘試題的價值,多一些錯誤剖析,找出學生出錯的原因,弄清引起錯誤的根源。

為了正確評價學生的數學水平,期中或期末對學生進行測試成了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試卷分析不但可以獲取各種教學信息,為改進教學補漏補差提供重要依據,還可以對試卷本身作出恰當的評價,提高教師編寫試卷的水平。然而有的教師把試卷分析看成是單純的統計分數,把學生分為優秀、及格、差等,可有可無,無關緊要。試卷分析既是對教師教的反思,也是對學生學的反思。掌握好試卷分析的技巧,是數學教師必備的知識和能力之一。

試卷分析不僅要統計學生的分數,算出全班的平均分,特別是班上后30%學生的平均分、及格率、優秀率等,但統計分數不是試卷分析的全部工作。測試效果分析既要有科學的統計,還要進行定性與定量分析,即找出學生出現的知識錯誤及引起錯誤的原因:普遍存在的問題是什么?個別問題又出現在哪些學生身上?是概念法則不清 ,還是計算能力薄弱?是單項知識沒掌握,還是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不強?引起錯誤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要弄清楚究竟是學生方面的問題,還是教師方面的問題。

在實際教學中,我們不難發現,有關分數的統計老師都完成得很好;錯題分析這一欄,大部分老師是只言片語,輕描淡寫,敷衍過去。如計算錯誤率較高、學生解決問題能力要加強等,不作更深入的探究。例如,在一次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的數學期末考試中,有這樣一道判斷題:“兩個長方形的周長相等,面積也一定相等。( )”。很多孩子都認為這種說法是對的。究其原因,主要是孩子對周長和面積這兩個概念理解不清。兩個長方形的周長相等,并不能說明面積就一定相等,因為周長相等,并不表明兩個長方形的長和寬分別相等。比如,周長是10厘米的長方形,長和寬可能會是4厘米和1厘米,3厘米和2厘米等多種情況,此時面積分別是4平方厘米和6平方厘米。當兩個長方形的長和寬分別相等時,面積就相等,當長和寬不是分別相等時,面積就不一定相等。

因此,對于試卷分析,我們要準確分析學生在知識和思維方面的薄弱環節,找出試卷中具有共性的典型問題,針對導致錯誤的根本原因及解決問題的方法進行評講。對內涵豐富、有一定背景的試題,即使解答中沒有錯誤,也應進行針對性講評,充分挖掘試題的價值,以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多一些錯誤剖析。

第11篇

【關鍵詞】醫學影像學;示教課程;微信公眾號;答題模式;問卷調查;教學質量

醫學影像學是一門包括X線、CT、MRI、超聲及介入放射學等內容的課程,與其他臨床學科相比較,醫學影像學更加強調實踐性,示教課程在醫學影像學的教學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以往的“填鴨式”教學方式[1]對于示教課程的教學很容易讓學生產生厭倦情緒,如何改進教學模式并提高示教課程的教學質量,已經成為醫學影像學教學工作中的一個重要課題。本研究方法運用于重慶醫科大學2017級康復治療學專業的醫學影像學教學工作中,并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研究時間為2018年9月—2020年2月。研究對象為重慶醫科大學2017級、2016級康復治療學專業共計141名同學。以班級為單位,將兩個班級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兩組學生的年齡和性別差異學無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71人使用信息化教學模式,對照組70人采用傳統教學模式。

1.2研究方法

1.2.1教學方法。1)試驗組教學方法。建立教學使用微信公眾號,根據康復治療學專業授課重難點選取典型影像圖片制作見習測試題集,與微信第三方平臺合作制作手機答題頁面,設置考試起止時間、時長、防作弊、答案解析等必要設置,見習結束后進行見習測試,公眾號課程PPT和課件視頻供給學生復習和鞏固,測試結束后由帶教老師進行答疑,進一步鞏固授課重難點。將見習成績計入個人形成性評價成績中,得分計入期末考試成績;在帶教過程中隨時收集建議促進帶教老師調整教學方法。2)對照組教學方法。采用傳統大課和示教課教學模式,不使用信息化方式輔助教學。

1.2.2評價方法。課程結束后,對兩組學生進行理論考試,收集見習課程統計數據,考試內容為教學大綱要求的重難點,考核總分100分(85分以上為優秀成績);通過微信公眾號對試驗組發放無記名問卷調查表,調查內容包括7項內容。收回有效問卷69份,有效問卷回收率97%。

1.2.3統計學分析。根據理論考試成績和見習課程統計數據,使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以(人,%)表現,計量資料以(x-±s)表示,行t檢驗,P<0.05代表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學生理論考試成績比較

試驗組學生理論考試成績和優秀成績占比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試驗組問卷調查結果

試驗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94%及以上的學生認為微信公眾號結合答題模式對學習有促進作用,見(表2)。

3討論

3.1微信公眾號在醫學影像學教學中的優勢

微信具有龐大的用戶群并推出了公眾號功能,個人、機構或者公司能夠消息、提供服務,大大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微信公眾號成為每一個年輕醫生使用碎片化時間了解和接觸醫學影像學一個重要的途徑和方法[2]。學生樂于在微信上進行溝通和交流,微信操作簡單,交流快捷,可以有效保證信息的時效性[3],我們使用微信公眾號參與信息化教學,可以解決多數教學基地教學場地和設備的影響,為每一位學生提供學習和鞏固知識的窗口,使得一向枯燥的理論知識變得生動、吸引學生的眼球[4],為教學方法提供了一個新的切入點。

3.2答題模式在示教課程教學中的優勢

醫學影像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是臨床與基礎的橋梁課程,與臨床醫學及基礎醫學的多門學科聯系緊密[5]。醫學影像學教學中會大量使用影像資料,單靠理論大課的教學很難使學生掌握教學的重難點,示教課程是學生對理論知識進行的鞏固與深化,是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重要環節[6]。舊有的教學模式已不適應時代的要求,啟發式教學方式重點培養學生的學習方法和思維判斷能力,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思維和閱片習慣,也只有具備了這種活躍的思維和開闊的思路,在以后的臨床工作中才能夠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使問題得以及時、正確的解決。更加有利于建立學生自己的思維模式,促進學生更加牢固的掌握理論和實踐知識并提高教學質量。將PPT課件直接推送給學生進行課后的復習和鞏固,更加能夠有效的脫離場地和設備的束縛;示教課后的答題小測試能夠有效的推動和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并且能夠使教師掌握學生的學習效果,根據答題統計數據不斷改進教學方式和手段,持續不斷的提高教學質量。值得重視的是,在使用微信參與式教學中,帶教老師應正確積極引導學生使用微信,達到提高教學的目的[7]。本研究結果數據證明微信公眾號結合答題模式在醫學影像示教課程中的運用能夠有效提高教學質量。作為教師我們也要打破了傳統教學各種的限制,對教學和學習資源進行整合,豐富了信息化的教學方法[8],相信隨著新型信息化教學經驗的慢慢積累,微信公眾號結合更多不同的模式方法將極大的提高醫學影像學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王光明.高校醫學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價[J].黑龍江科學,2017,8(23):102-103.

[3]蔡洪齊.數字圖書館融合微信平臺的創新服務研究[J].南方職業教育學刊,2016,6(4):74-79.

[4]謝文亮.移動互聯網時代學術期刊的微信公眾號服務模式創新[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5,26(1):65-72.

[5]鄭敏文.翻轉教學模式在醫學影像學教學中的應用[J].實用放射學雜志,2018,34(1):145-146,154.

[6]李琦,羅天友,方維東.多維度案例圖庫結合微信在醫學影像學示教中的應用[J].繼續醫學教育,2018,32(12):33-35.

第12篇

教師命題能力的評定需要引入量化指標使教學評價可視化,試卷作為命題的可視化產出結果,以試卷質量分析入手,利用教育統計學手段進行評價指標量化是教師命題能力研究的切入點.中學階段大規??荚囈l大規模的試卷數據,在大數據背景下中學老師缺乏試卷挖掘的數據力成為制約教師命題能力發展的一個重要瓶頸.本文以廣東省最近一次高二期末聯考數據為例,基于SPSS數據方法分析教師的命題質量.

1 命題質量統計分析

從教育測量與評價的角度看,學校的期末考試其實是一種終結性評價,應該凸顯其對學生該階段相應學力水平的評定功能,同時還對后階段的學習有預測和評估的作用.要實現從考試到評價的轉變,科學的考試評價體系應該從理念、方法和技術三個維度構建,而通俗易懂、操作便利、分析功能強大的數字化統計軟件無疑是迫切的現實需求之一.SPSS軟件是一款通用的數據處理軟件,筆者利用它來分析本次高二期末三校聯考試卷的命題質量.

1.1 命題基本情況

本次聯考物理試卷共8道選擇題、1道實驗題、2道計算題和1道選做題,考試時間為60分鐘,命題人是佛山市某特級教師,聯考考生為廣佛兩地三所市屬名校的高二學生.本次研究選取考試后的625份有效樣本數據進行質量分析,樣本容量大,分析結論可信度高.

1.2 信度和效度分析

期末考試過程采取嚴格的監考管理,測試結果可靠度高,具有較高的測試信度.客觀題全部機評,主觀題每道題都有詳細的評分標準,物理試題的答案比較單一,客觀性強,評分者信度高.由于試題無法考察分半信度,故本研究采用Cronbach的а系數方法來評估試題的內部一致性信度,SPSS分析總體樣本的а系數值為0.663,在可接受范圍內.

為了保證測試的準確性,測試卷要具有較高的內容效度.本次考試由業內專家命題,具有一定的專家效度,可是沒有編制命題雙向細目表,也沒有審稿人,暴露了一線教師命題缺乏科學性問題,試卷的內容效度有待商榷.由于無法考察效標關聯效度,在此用SPSS軟件統計相關系數來檢驗試卷的構想效度.表1給出第9~11題與總分相關性檢驗試卷效度.

統計結果表明,不同題目得分與總分之間的所有相關系數在0.285至0.539之間,而且顯著性p值(Sig)均在0.001以下,有99.9%的置信概率,其中客觀題與總分的相關系數偏低,說明試卷題目并不能十分準確地考查學生的學力水平.而各題目與總分的相關性超過各題目之間的相關系數,即該試卷命題做到了題目之間的關聯度不會太高,各題目考查的知識能力不同.總體而言該試卷的構想效度一般.

1.3 難度和區分度

難度往往是命題者最重視又較難把控的一項試卷質量指標,它具有個人風格特質,命題者需要對測試對象的平均學力水平和題目的匹配程度有較準確的把握才能使難度控制在理想范圍之內.單項選擇題的難度一般是指通過率,即該題目的通過人數和總人數的比例.主觀題則以得分率作為難度系數,即該題總體平均分和滿分的比,系數越高,難度越小.難度系數算法簡單,用Excel即能處理,不需要用統計軟件.

良好的區分度也是命題者的一個理想試卷質量追求,它比難度系數更難把控在于它需要命題者對不同層次的學生的學力水平都要有準確的甄別能力.區分度同時也是篩選試題的重要指標.一般的測試可以用極端分組法來算區分度,即考慮高分組和低分組的得分率的差值.但是這種方法沒有使用全部數據,分析不夠科學,通常在大規模標準化測試中不采用這種方法,而采用相關分析法,即以試題與總分的相關系數作為區分度的指標,相關性越高,區分能力越好.即本文提及的檢驗構想效度的方法.

由此可見,在教育測量研究中,難度系數和區分度對測試卷的信度和效度都有直接影響.

在此采用一般的方法計算本次聯考物理試卷的難度和區分度,如圖1所示.

全卷來看難度是0.541,區分度是0.362,兩項指標都不太理想.各題區分度總體偏低,除了第5題其余都低于0.4.各題難度不一,有2道題難度過大,難度系數低于0.3,而系數高于0.7有2道題,難度太低,不合理難度試題占總試題的36%.試卷的難度分布不均,沒有體現難度梯度變化.從這兩項指標的分析可以看出,首先命題者沒有明確定位此次考試的評價功能,期末考試旨在檢驗學生是否達到本學期的教學目標,作為一種終結性評價,應該弱化考試的選撥功能,試題難度不宜太高;其次,普遍較低的區分度說明試題的甄別評價功能較差,選題不合適;最后,從較混亂的難度分布可以看出,命題有隨意拼湊的嫌疑,或者命題者沒有難度梯度意識,只想著利用難題和易題來平衡平均分.科學的命題應該是在選題之后把所有題目由易到難進行排序,保證測試者有較穩定的心理狀態才能提高試題的信度.

1.4 正態分布檢驗

一份好的試題能夠符合被試的能力特質呈正態分布的自然規律,同時正態分布也是試題做描述統計分析的基本前提.次聯考數據樣本量大于50,可以用SPSS的非參數檢驗的獨立樣本K-S檢驗其正態分布情況(圖2)偏度0.158,峰度0.201,漸進顯著性p值0.471,近似符合正態分布.

2 命題質量凸顯的問題及對策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双桥区| 安西县| 宝清县| 建阳市| 梅州市| 哈尔滨市| 邹平县| 平原县| 万年县| 石台县| 丹阳市| 柳河县| 邮箱| 平山县| 沙雅县| 福建省| 调兵山市| 城固县| 广宁县| 石阡县| 鹿泉市| 拜泉县| 华亭县| 榆林市| 商城县| 晋宁县| 凤凰县| 拜泉县| 宣恩县| 侯马市| 神木县| 罗甸县| 临颍县| 乐清市| 吉隆县| 读书| 邵东县| 和顺县| 商丘市| 阆中市| 屯留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