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表現友誼的名句

表現友誼的名句

時間:2023-05-31 08:55:18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表現友誼的名句,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第1篇

師:我們上節課說了,思想品德課是一門幫助我們解決實際問題的學科,那么我們現在碰到的最大的實際問題是什么?我們告別了原來的小學,從不同的地方來到了新的學校,開始了新的學習生活,我想知道大家是怎樣認識新環境的?大家能用一些簡單的詞語概括這所學校的特點嗎?

生:(大、漂亮、方便)

師:哦,大家一起來到這樣一所學校,肯定會有很多想法,我們一起來做一個造句的游戲好嗎?

句型:來到新的學校,我覺得(自己的感受),我希望(對自己或者學校的期待)。

(抽3—6個學生回答,教師進行引導或鼓勵)

剛才幾位同學都說得很好,那么大家印象中的國際外國語學校是怎樣的?你來的幾天有一些什么樣的體驗?你最喜歡它的什么地方?下面我們就來做一次小畫家,畫一副你印象中的新學校,在你最喜歡的地方作上標記,并且想一想,你為什么最喜歡這里?

(學生3—5分鐘作畫,如果有畫好的同學,提示他準備講授)

(抽3—5名同學到講臺上展示畫作,并且講述為什么喜歡自己所作的地方)

教師總結:進入新學校,我們開始了新的環境,會有很多感受和體驗,同時,我們大家也站到了一個新的起點,開始了人生路上的一段新的征程,希望每一位同學都有好的表現

二、珍視新友誼

師:剛剛在前面的講述中,大家用了很多次“新”字,我想肯定有同學心里想,我們進入了新學校,可我們和老朋友分開了啊!友誼的確是我們成長過程中不可缺少的東西,有很多關于友誼的歌曲、成語、名言警句,你能舉出幾個例子嗎?

(《朋友》、《永遠是朋友》莎士比亞名句:有很多朋友,勝于有很多財富!等等)

我們不得不和老朋友門暫時分開,因為我們要成長發展,必然要進入新環境,那么我們在不忘記老朋友的同時,還應該干什么?

生:結交新朋友!

師:我們要結交新朋友,首先應該讓別人認識和了解自己,有一個基本認識。我們平時注意到成年人在社會交往中,通常會有一種幫助相互認識的東西,是什么?

生:名片。

師:對,我們當然可能還沒有經過設計和印刷的名片,但是,我們有對自己的深入認識,有智慧的頭腦,靈巧的雙手,我們可以自己動手,做一張有個性、又能幫助新朋友認識和了解自己的名片!

提出要求:(1)要表現自己的基本資料。

(2)要設計美觀、大方,可以適當進行修飾。

(3)要注意說明自己特點的文字中文字通順、流暢、有特色。

(4)要書寫工整、如果有可能的話,可以使用多種文體。

提示注意:(1)可以順帶展示自己的特點,書法、繪畫、設計。

(2)盡可能使名片有吸引力。

(5—8分鐘,制作名片,教師給予適時指導,可以參照第五頁)

魅力展示:邀請自愿的,或者有特色的同學展示他們的名片,同學們可對比修改。

小組活動:認識新朋友

(教師將同學按座位分成小組,相互交換名片)

教師總結:我們剛剛通過制作名片,認識了我們周圍的新朋友,那么

大家發現在看似不熟悉的同學中,你們有什么樣的共同點了嗎?

比如說:我和**都是同一個區的

我和**都喜歡踢足球

我和**都是同一個小學畢業的

同學們能舉例說一說嗎?

第2篇

在音樂情境教學中,教師必須有目的地進行特定藝術情境創設,在以學生為主體的過程中,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與音樂情境情感互融,使學生愉悅地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性學習。同時,情境教學要突出“形真”、“意切”、“意遠”、“理寓其中”的特點,超越傳統本位教育,突出學生情趣的培育、審美的建構和情感的熏陶,運用音樂情境教學方式,培養學生良好的聽覺感受能力,達到觸及學生靈魂的境地。

二、初中音樂情境教學的有效實施

確立學生學習主體地位,需要學生有學習學科的興趣和動力,音樂教學中,我們要關注學生學習心理,聯系生活,利用教學資源,通過有效情境讓學生獲得音樂素養的提升。

1.借助多媒體教學手段創設音樂情境

初中音樂內容豐富多樣,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手段進行情境引入,通過播放多媒體資料,結合與課程相關的視頻材料,把學生帶入音樂氛圍中,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縮短學生與音樂作品的距離。如蘇教版初中音樂“草原放歌”中,教師可以用多媒體教具播放《拉薩謠》、《清涼的泉水》、《天堂》、《嘎達梅林》等音樂作品,展現出草原大自然的美景,學生在欣賞草原美景的過程中,感受到不同地域民歌的風格特點,加深音樂文化與人民生活的聯系,了解音樂的意境美,了解不同體裁形式作品的不同表現手法,提高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和鑒賞能力。

2.用渲染的語言進行音樂情境創設

在初中音樂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渲染的語言進行音樂作品描繪,在與音樂作品相近的情感氛圍塑造中,引導學生對音樂作品進行學習和體驗。例如:蘇教版初中音樂九年級音樂作品“歌聲永相隨”中,教師可以通過語言向學生介紹一些經典的友誼之情,并教導學生友情是人間一種珍貴的情感,通過朗讀歌頌友誼的詩歌名句,如“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等,使學生感受到友誼使人溫暖,離別使人憂傷,在歌頌珍貴的友誼、表達惜別之情的時候,呈現出音樂作品的主題。

3.創設學生為主體的情境音樂教學模式

在初中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不同主體情形,進行以學生為主體的音樂情境創設,在學生對客觀情境的再現過程中,自主體會到對音樂獨有的情感體驗。如蘇教版初中九年級音樂作品中“與世界聯網”一課,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通過以學生為主體的學唱,激發出學生的主體意識,在歌曲學唱過程中,體會出歌曲蘊含的寬闊胸懷和青春的可貴激情,產生新時代青少年應有的豪情壯志。在教學過程中要求學生完整地演唱歌曲,并在吉他(或鋼琴)的伴奏下歡快、熱情地演唱,使每一個學生在主動參與的過程中都能感受到快樂和自豪,同時在演唱過程中還可以適當加入適宜的形體動作,如拍掌、跺腳、揚手等,盡情表達出學生對這首歌曲的體會和感悟,表現出奔放熱情的情緒體驗,對音樂作品的旋律和節奏有更為深刻的理解。學生通過主動性參與,可以產生深厚的音樂學習興趣,而且為其創造和思維拓展提供廣闊的平臺。

4.創設交流與合作的音樂情境教學氛圍

在初中音樂教學過程中,還必須加強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在音樂知識多元化建構過程中,可以提高學生對音樂知識的理解,通過與他人的協作配合,提升學生整體素養。教師不但要指導學生掌握音樂基本知識和技巧,還要引導學生進行積極交流與合作,敘述對音樂的不同欣賞感知。如蘇教版初中音樂“藍色的多瑙河”教學中,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以“音樂是流動的建筑,建筑是凝固的音樂”為主題,討論學生熟悉的世界著名建筑,并根據自己喜愛的建筑聯想音樂作品,學生在興奮的交流和討論中,不僅欣賞音樂作品的優美旋律,而且增加對與歌曲相關音樂作品知識的認知。又如蘇教版初中九年級音樂“同窗心語”單元中,教師讓學生在演唱《同一首歌》、《舉杯吧,朋友》的過程中,要求學生互相抒發、訴說同窗之情,在歌聲中用和諧統一的聲音表達出同學之間真摯的情誼。在這一單元音樂作品學習中,教師可以進行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環節,讓學生討論家人之間的友誼、朋友之間的情誼、同學之間的友情,讓學生在演唱過程中體會到和諧和合作的精神,感受到“人間真情”的音樂主題內涵,體味到相互之間理解和溝通的重要意義。另外,通過表演藝術增添情境教學內容。音樂作品學習還可以通過表演的二度創作對音樂作品進行詮釋,在初中音樂教學中,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音樂作品表演創作,尤其是針對情節、故事性較強的音樂作品,讓學生通過喜愛的表演形式進行音樂作品再創作,通過表演真切感受到音樂作品的內涵,接觸到音樂作品中的內在情感。

三、結語

第3篇

1.情感教育

1.1 培養愛祖國、愛家鄉的情感。

愛國主義從來就是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管子•牧民》“以家為家,以鄉為鄉,以國為國,以天下為天下”〔2〕就提出了這個觀點。語文教學中的愛國主義教育不同于政治課的說教和概念化,它以典型的人物形象、感人肺腑的事跡和優美動人的語言來感染學生。教師只要因勢利導,自然能激發學生強烈的愛國熱情,提高民族自尊和自強不息的奮斗激情。諸如《展示華夏文化魅力》以祖國深厚的文化感染學生,三首歌詞《我的中國心》、《在希望的田野上》、《黃河頌》等從不同角度歌頌祖國,激發學生愛國之情。而《鼎湖山聽泉》、《飛紅滴翠記黃山》、《畫山繡水》《岳陽樓記》用優美的語言介紹了鼎湖山、黃山、桂林、岳陽樓等綺麗的風光。祖國壯麗的山河,欣欣向榮的面貌可以激發學生對祖國、對家鄉的熱愛。

1.2 培養愛親人、重友誼的情感。

語文教材中不少篇章洋溢著濃郁的親情氛圍,語文不應當成為干癟的說教,只有利用課文,結合學生自身實際,動之以情,才能曉之以理。《背影》讓學生感受到骨肉親情感人的力量,《散步》寫了一家四口一起散步互敬互讓的濃濃親情,學生學了不僅感動,而且羨慕,更有一些學生帶回家和家人欣賞,說自己的家人更加和睦了。而《偉人細胞》可以讓學生學會友愛,重友誼。《故鄉》里“我”和閏土厚重的隔膜造成的悲哀和《我的叔叔于勒》以金錢為標準衡量兄弟關系的炎涼世態從反面告訴學生友情和親情的可貴,失去這兩樣感情是多么的可悲。學生聯系實際進行分析和交流,感受自己所享受的親情和友情,回憶曾經錯失的或者是忽略的親情和友情,自然變得格外珍惜和重視神圣的感情。

2.美德教育

2.1 勤儉節約和艱苦奮斗精神的教育。

勤儉節約、艱苦奮斗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日漸提高,許多人對勤儉節約、艱苦奮斗這一優良傳統已逐漸淡忘。對于今天的獨生子女來說如何養成勤儉節約、艱苦奮斗這一優良作風顯得尤為重要。不懂得節約、不懂得奮斗的人,將是一個平平庸庸、胸無大志的人。語文教材中,表現這方面美德的內容是很多的。如《多收三五斗》、《柳葉兒》讓學生了解生活的艱難,現在幸福的生活來之不易。《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批判了貪圖安逸的人生態度,倡導憂患意識;《儉以養德》明白節儉的重要性,認識“要富日子窮過”的原則。

2.2 道德情操和人生修養的教育。

人的行為是社會行為,必然對社會產生影響。如果一個人的行為方式、行為結果對社會大多數人有利有益,這種行為就是道德的。人的心靈美實質上就是道德美。中學語文教學大綱中就明確要求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培養學生的社會主義道德情操。道德具有歷史性和社會性,但社會主義的道德情操作為歷史發展到一定階級的精神產品,并不全盤否定歷史上所有的道德傳統。事實上,歷史上的道德倫理對學生社會主義道德情操的形成也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遺產。孟子的“富貴不能,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語文教材的傳統名篇中這些膾炙人口的名句對中學生道德品質的積極影響是顯而易見的。當然,培養社會主義道德情操更要發揚我們無產階級革命先烈、前輩和英雄人物的革命傳統和崇高品質,《――你在哪里》、《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巍巍中山陵》就是很好的文本。除了中國傳統革命英雄人物的影響,外國文學的選文中也體現高尚的道德情操。教師要充分運用教材中英雄人物的思想言行,對學生施以良好的影響。如《紀念白求恩》中的白求恩,《“諾曼底”號遇難記》中的船長等都具有高尚的情操,舍己為人的無私品質。教學時緊扣作品中的文字,剖析他們的崇高思想和英雄業績,就能使學生的心中樹立愛的豐碑,培養學生高尚的情操。

3.人生觀教育

德育中要重視學生個性心理品質的發展。由于中學生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審美觀的形成中,各種語文信息中的美與丑、善與惡、健康與腐朽經常錯綜交織,對學生的個性心理品質的發展都會產生一定影響。所以,教師應幫助學生分清良莠,辨別精華與糟粕,在“分析”上多下功夫,并對學生在語文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不健康的個性心理品質及時加以診治,促其轉化。這就要求,中學語文德育中必須注意學生個性心理品質的發展。這種個性心理品質的發展目標,應該包括諸如熱愛生活,熱愛人民,具有強烈事業心,富有社會責任感、正義感、集體榮譽感、民族自豪感等品質在內的情感目標構建;包括積極進取,勇于探索,自尊自強,謙虛謹慎等品質在內的性格發展目標構建;包括吃苦耐勞,頑強勇敢,知難而進等品質在內的意志目標構建。

第4篇

論文摘 要: 隨著全球化的深入發展,國家軟實力成為大國競相角逐的對象,國家文化利益成為各國外交工作的重要宗旨和目標。作為中國軟實力核心的文化外交發揮著政治、經濟、軍事外交手段難以達到的獨特作用。孔子學院是體現中國“軟實力”的最亮品牌,極大的促進了中國的文化外交,孔子學院對中國的文化外交具有重要意義。

文學

一、孔子學院誕生的背景 文學

世界文化是豐富多彩的,不同文化之間的相互學習和借鑒是促進文化自身和世界多元文化發展的必然要求,而語言作為人類最重要的交流工具和文化載體,成為各國人民之間增進了解和友誼的紐帶,對加強各國之間的學習和借鑒也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隨著中國與世界各國的交往日益廣泛和深入,漢語的文化價值和使用價值也在提升,漢語學習受到了越來越多國家和民眾的重視。為發展中國與世界各國的友好關系,增進世界各國人民對中國文化的了解;為各國漢語學習者提供方便、優良的學習條件,2003年作為文化外交的一部分,中國政府宣布了在世界各地建立孔子學院的計劃。中國國家漢辦將在世界上有需求、有條件的若干國家建設以開展漢語教學、傳播中國民族文化為主要活動內容的“孔子學院”,并在北京設立了“孔子學院總部”。

可以說,在海外建設孔子學院是中國國家積極推動的項目,也是21世紀初中國外交的一個戰略。“孔子學院“的英文名稱是”Confucious Institute”,孔子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哲學家,其學說在世界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對于中國人來說,孔子是中華文化的首要記憶;對世界來說,孔子是中華文化的標志性符號。因此,該名稱體現了中國歷史悠久、博大精深的語言文化底蘊,也體現了新世紀中國文化將逐步融入世界的發展趨勢。

自2004年11月第一所孔子學院在韓國開辦以來,從尼羅河畔到乞力馬扎羅山,從富士山下到伊洛瓦底江邊,從五大湖區到西伯利亞田野……在世界五大洲的78個國家和地區,已設立了249所孔子學院和56所孔子課堂。短短4年,孔子學院花開全球,其發展速度非常驚人。孔子學院的迅猛發展,得益于中國經濟實力的提升和國際地位的提高,得益于世界迫切了解中國的需要。“孔子學院”是世界各國人民學習漢語和了解中國文化的園地,是中外文化交流的平臺,是加強中國人民與世界各國人民友誼合作的橋梁。毫無疑問,孔子學院的誕生、建設和發展勢頭對中國塑造和提高自己在國際社會的良好國家形象和構建和諧世界的外交理念,做出了重要的貢獻,為中國文化外交提供了重要的平臺。

二、文化外交的獨特價值

文化外交指的是主權國家以維護本國文化利益及實現國家對外戰略目標為目的,在一定的對外文化政策指導下,借助包括文化手段在內一切和平手段所開展的外交活動。文化外交的獨特價值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優化一國的國際形象。

建構主義認為,通過文化信息和價值觀念的對外放射,國家將產生文化影響力,從而建構其廣泛受到國際認同的一國的國際形象。對中國而言,建立起負責任大國形象是國家形象設計的戰略目標。這就要求中國以國家自身的和諧發展為基礎,積極推動世界的和諧化進程,積極發揮文化外交在塑造和提升國家形象中的作用,從而逐漸塑造起中國負責任的大國形象。

孔子學院具有文化外交乃至公共外交的屬性,其目標就是要推廣漢語和中華文化在世界的傳播,讓外國人民了解中國、了解中國文化、了解中國的價值觀念,做到“潤物細無聲”,在提升中國國際形象的同時,增進友誼,共創和諧世界。傳播文化最好的載體是語言,孔子學院在傳播漢語的同時推廣中國文化,成了既便于操作也很有需求的文化外交行為。陳至立在第二屆孔子學院大會上演講時說,孔子學院要成為“海外漢語推廣的基地,外國朋友了解中國的窗口,促進中國與世界各國交流、合作的平臺。

2.鑄就強勢文化,提升一國的文化競爭力及綜合國力。

一國的文化交流狀況基本與國家綜合國力成正比,經濟水平高、綜合國力強的國家,文化外交的水平相對就高,也就容易成功實現對外戰略目標。

正如漢斯•摩根索所言,“較之軍事、經濟等因素,文化如果運用得當,將能征服人們的頭腦,產生持久、穩定的戰略效果”。在文化多樣化發展的當今世界,能否占據文化主角地位,即是否具有強勢文化,將對一國的發展起重要作用。從傳播學角度看,在文化傳播過程中,對強勢文化的擁有者而言,在政治上、經濟上對受眾在吸引力方面處于相對優勢地位。

當今世界上一些國家的強勢文化正深刻地影響著其它國家的文化傳統。中國文化在國際上依然缺乏應有的影響力和認同度,中國外交在國際機制和國際事務中的實際參與度和話語權依然有待加強。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不斷提升,各國對漢語與中華文化的學習熱情空前高漲,而孔子學院正是以傳播漢語和傳播中國文化為宗旨,孔子學院在海外迅速走俏并加速了“中國熱”的升溫,為中國的文化外交帶來不少福音。

三、孔子學院對中國文化外交的重要意義

1.加快中國文化的傳播,擴大中國文化的影響力。語言和文化之間有著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關系,語言的推廣對文化傳播有巨大的推進作用。“孔子學院”以漢語教學為渠道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讓世界各國人民更直接地接觸中華文化,更有效地了解中華文化。有了漢語作載體,中國的書刊、雜志、影視、網絡信息等流傳于國門之外將不再舉步維艱。

漢語是維系中華民族的共同感情的文化特征和文化紐帶,在漢語的國際推廣過程中必然會伴隨著中國文化的傳播,加快京劇、影視劇、文學作品等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走向世界的步伐,滿足國外對中國文化的向往,使中國文化成為吸引亞洲乃至世界的文化磁石;同時這也將增強海外華人、華僑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

2.促進中國的文化外交、提升中國的文化軟實力。

本國語言的國際化是國家之間軟實力競爭的重要內容和象征。近代以來,中國人走出去傳播漢語言文化已有100多年的歷史,但長期僅限于對外漢語教學工作領域。2002年,中國開始醞釀在海外設立語言推廣機構。孔子學院是海外漢語教學推廣基地,同時也是外國朋友了解中國的窗口,是促進中國與世界各國交流合作的平臺,也為中國的文化外交提供了良好的平臺。從傳播學視角看,“孔子學院”的文化國際傳播應該是搭建雙向的橋梁:一方向是中國輸出其語言、文化以及塑造本國的國際形象;另一方向是從與國外進行交流活動過程中吸取其優秀成分,以服務于中國文化及與國際先進的發展水平接軌的事業。正如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中國問題專家理查德?鮑姆所說,“中國政府通過孔子學院提升國家形象,正在向世界展示一張柔和的孔子的臉”。〔〕〔8〕孔子學院正是中國文化外交的一項創新舉措,極大的促進了中國的文化外交,提升了中國的文化軟實力。

3. 有助于化解“中國“,優化中國國際形象。

目前,中國的國際形象,特別在西方,基本上是由以美國為首的全球信息傳播體系塑造的,其向世界散布的“中國“,使中國國際形象極大受損。美前日本防衛所言舊俗史部長星島九夫發表文章指出:“最近,‘中國’的論調甚囂塵上,我長期以來一直作為美國戰略、美國國防和戰略安全保障問題的專門研究人員,對中國進行觀察,得不出這種結論。成為威脅的該是別國,而不是中國。”韓國學者李映周也系統批駁了“中國”,他指出“ 認為中國在21世紀強大起來必然構成對外擴張 ,威脅別國的觀點是荒謬的” 。但是 ,化解“中國” ,關鍵靠我們自己去澄清。“ 孔子學院 ” 的發展正是向世界大聲發出自己的聲音 ,向世界說明中國 ,辯解是非曲直。

2008年8月,中國成功舉辦了第29屆奧運會。在開幕式上“四海之內皆兄弟”、“和”、“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等《論語》中的名句,通過一幅幅緩緩展開的巨大畫卷中凹凸起伏的方塊漢字展示給全球幾十億人面前,我們看到的是受儒家影響的大國風范和禮儀;奧運會開幕式正是頌揚了中國的儒學價值觀。中國用活字印刷版不斷變換的“和”字,通過奧運會這個平臺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國人民熱愛和平的情懷,和要與世界人們共同締造和諧世界的美好愿望。

各地孔子學院正趕上了這個好時機,做到了讓世界人民對中國、對“和文化”價值觀的尊敬、理解和贊同。孔子學院通過平和、 吸引、 寓教于樂的方式營造理解 ,釋放善意,以此打破隔閡、誤解,使不同信仰,不同宗教的人加深對中國國情以及中華文明的了解,從而有助于化解中國、優化中國國際形象;有助于展示中華民族五千年文化的無窮魅力;有助于展示中國文化外交的獨特魅力。

四、結語

21世紀是各國軟實力較量的時代,也就是以文化力量為中心的時代。中國作為一個對世界產生過深遠影響的、具有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尤其是在經濟崛起、國力大增之時,更應該注重挖掘文化的潛力,孔子學院是中國文化外交當中一項創新的舉措,是中國文化對外傳播的最鮮亮品牌。孔子學院的事業才剛剛開始,雖然它在興建中存在一些潛在問題,有待解決和完善,但從長遠來看,孔子學院對中國的文化外交的促進和中國軟實力的提升是非常有意義的。它實現了“讓中國走進世界,讓世界了解中國”的文化外交戰略目標,搭建了文化國際傳播的雙向橋梁,在這種雙向文化傳播中,通過自身的發展、與外來文化的不斷碰撞中不斷走向成長和成熟。

參考文獻:

〔1〕 漢辦:第二屆孔子學院大會特刊〔J〕, 北京,2008.29.

〔2〕 彭新良:《文化外交與中國的軟實力——一種全球化的視角》〔M〕.北京:外研社,2010.475-476.

〔3〕 李智:《文化外交—一種傳播學的解讀》〔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19.

〔4〕 王寧寧:關于海外“孔子學院”的全面認識,科教文匯〔J〕,2009(6):134.

〔5〕 【美】肯尼迪?沃爾茲著:《國際政治理論》〔M〕.胡少華譯,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1992.152.

〔6〕 劉乃京:文化外交—國家意志的柔性傳播,新視野〔J〕,2002(3):66-68.

〔7〕 宗煥平:孔子學院的獨特影響力.瞭望〔J〕,2007(11):96-97.

〔8〕 李智.《試論美國的文化外交:軟權力的運用》,《太平洋學報》〔J〕,2004年第2期.

第5篇

【關鍵詞】中學語文;德育教育;以德育人

河源市選用的語文版初中語文教材就蘊涵著極其豐富的德育內容,選文不僅體現語文工具性,更凝結著古今中外熠熠生輝的思想精華,比如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等崇高情感,勤勞樸實、誠實守信等傳統美德,堅強不屈、勇往直前等優良品質。教師要善于因文釋道,使學生能從這些作品中接受熏陶,提高修養。

1 情感教育

1.1 培養愛祖國、愛家鄉的情感。愛國主義從來就是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管子?牧民》“以家為家,以鄉為鄉,以國為國,以天下為天下”②就提出了這個觀點。語文教學中的愛國主義教育不同于政治課的說教和概念化,它以典型的人物形象、感人肺腑的事跡和優美動人的語言來感染學生。教師只要因勢利導,自然能激發學生強烈的愛國熱情,提高崇高的民族自尊心和自強不息的奮斗激情。諸如《展示華夏文化魅力》以祖國深厚的文化感染學生,從不同角度歌頌祖國,激發學生愛國之情。而《周莊水韻》、《巴東三峽》、《蘇州園林》用優美的語言介紹了周莊、三峽、蘇州園林等綺麗的風光。祖國壯麗的山河,欣欣向榮的面貌可以激發學生對祖國、對家鄉的熱愛。

1.2 培養愛親人、重友誼的情感。

語文教材中不少篇章洋溢著濃郁的親情氛圍,語文不應當成為干癟的說教,只有利用課文,結合學生自身實際,動之以情,才能曉之以理。《背影》讓學生感受到骨肉親情感人的力量,《永久的悔》通過作者回憶過去的家庭生活,表達了對母親深深的思念,表達了因為再也無法報答母親的養育之恩而悔恨不已的心情,體現了人間親情的偉大。教育我們應該格外珍惜這種至愛親情,做一個有孝心的人。而《偉人細胞》可以讓學生學會友愛,重友誼。《故鄉》里“我”和閏土厚重的隔膜造成的悲哀和《我的叔叔于勒》以金錢為標準衡量兄弟關系的炎涼世態從反面告訴學生友情和親情的可貴,失去這兩樣感情是多么的可悲。學生聯系實際進行分析和交流,感受自己所享受的親情和友情,回憶曾經錯失的或者是忽略的親情和友情,自然變得格外珍惜和重視神圣的感情。

1.3 培養熱愛生命、熱愛生活的情感。

經濟的發展讓學生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優越,尤其是像珠三角等經濟發達的地區,學生大多居住在環境幽雅的小區或者別墅,條件是好,但無形中限制了學生的生活空間,容易形成孤僻、 壓抑的心理。語文教材到處滲透著開導的良藥。《紫藤蘿瀑布》就是一首生命的贊歌,“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引導學生樂觀面對挫折。《石縫間的生命》揭示了石縫間倔強的生命對人類的認識價值,蘊含著對石縫間頑強的生命的無比崇敬之情。

2 美德教育

2.1 勤儉節約和艱苦奮斗精神的教育。

勤儉節約、艱苦奮斗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日漸提高,許多人對勤儉節約、艱苦奮斗這一優良傳統已逐漸淡忘。對于今天的獨生子女來說如何養成勤儉節約、艱苦奮斗這一優良作風顯得尤為重要。不懂得節約、不懂得奮斗的人,將是一個平平庸庸、胸無大志的人。語文教材中,表現這方面美德的內容是很多的。如《多收三五斗》、《捕蛇者說》讓學生了解生活的艱難,現在幸福的生活來之不易。《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批判了貪圖安逸的人生態度,倡導憂患意識;《儉以養德》明白節儉的重要性,認識“要富日子窮過”的原則。

2.2 助人為樂和嚴已寬人的教育。

關心他人、助人為樂,歷來是我們國家的優良傳統。培養青少年關心他人、助人為樂的思想,也是語文教學中德育教育的一個方面。如課文《窗》,講述了病房里靠窗的瀕危病人為另一位病人講述捏造的“窗外景色”,只是希望在生命最后階段為他人送去一些快樂。這是很感人的事例,很有教育意義的,學生在讀懂小說的同時自然受到感染和熏陶。《多一些寬容》告訴學生在人際交往中如何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要互諒、互敬、互讓、互愛。在日常教學中要求學生聯系自己,學習這些優秀品格。

2.3 道德情操和人生修養的教育。

人的行為是社會行為,必然對社會產生影響。如果一個人的行為方式、行為結果對社會大多數人有利有益,這種行為就是道德的。人的心靈美實質上就是道德美。中學語文課程標準中就明確要求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培養學生的社會主義道德情操。道德具有歷史性和社會性,但社會主義的道德情操作為歷史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精神產物,并不全盤否定歷史上所有的道德傳統。事實上,歷史上的道德倫理對學生社會主義道德情操的形成也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遺產,孟子的“富貴不能,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語文教材的傳統名篇中這些膾炙人口的名句對中學生道德品質的積極影響是顯而易見的。當然,培養社會主義道德情操更要發揚我們無產階級革命先烈、前輩和英雄人物的革命傳統和崇高品質,《――你在哪里》、《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巍巍中山陵》就是很好的文本。除了中國傳統革命英雄人物的影響,外國文學的選文中也體現了高尚的道德情操。教師要充分運用教材中英雄人物的思想言行,對學生施以良好的影響。如《紀念白求恩》中的白求恩,《“諾曼底”號遇難記》中的船長等都具有高尚的情操,舍己為人的無私品質。教學時緊扣作品中的文字,剖析他們的崇高思想和英雄業績,就能使學生的心中樹立愛的豐碑,培養學生高尚的情操。

3 人生觀教育

德育中要重視學生個性心理品質的發展。由于中學生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審美觀的形成過程中,各種語文信息中的美與丑、善與惡、健康與腐朽經常錯綜交織,對學生的個性心理品質的發展都會產生一定影響。所以,教師應幫助學生分清良莠,辨別精華與糟粕,在“分析”上多下功夫,并對學生在語文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不健康的個性心理品質及時加以診治,促其轉化。這就要求中學語文教學中必須注意到學生個性心理品質的發展。這種個性心理品質的發展目標,應該包括諸如熱愛生活,熱愛人民,具有強烈事業心,富有社會責任感、正義感、集體榮譽感、民族自豪感等品質在內的情感目標構建;包括積極進取,勇于探索,自尊自強,謙虛謹慎等品質在內的性格發展目標構建;包括吃苦耐勞,頑強勇敢,知難而進等品質在內的意志目標構建。

總之,德育是中學語文教學中不可忽視的一個內容,教材中到處滲透著優秀品德的光芒。只要恰當利用和引導,學生自然在提高語文素養的同時,提高人生修養。培養的學生不僅有更高的文化素養,也有更高的道德修養,同時也使語文教學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第6篇

關鍵詞:中學語文;德育教育;以道育人

中圖分類號:G6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2)07-224-02

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就蘊涵著極其豐富的德育內容,選文不僅體現語文工具性,更凝結著古今中外熠熠生輝的思想精華,比如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等崇高情感,勤勞樸實、誠實可信等傳統美德,堅強不屈、勇往直前等優良品質,教師要善于因文釋道,使學生能從這些作品中接受熏陶,提高修養。

一、情感教育

語文新課改課程標準中提出:“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感情,社會主義道德品質,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價值觀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培養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新課標加強了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教育。語文教學應當從以下幾方面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

1、培養愛祖國、愛家鄉的情感

愛國主義從來就是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管子 牧民》“以家為家,以鄉為鄉,以國為國,以天下為天下”就提出了這個觀點。語文教學中的愛國主義教育不同于政治課的說教和概念化,它以典型的人物形象、感人肺腑的事跡和優美動人的語言來感染學生。教師只要因勢利導,自然能激發學生強烈的愛情熱情,提高民族自尊和自強不息的奮斗激情。諸如《蘆花蕩》中,可以看到孤膽英雄向侵略者討還血債的動人場景,《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展現了英法聯軍在中國犯下的滔天罪行,《中國石拱橋》、《蘇州園林》、《故宮博物院》等從不同角度展示了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激發學生愛國之情。而《三峽》、《湖心亭看雪》、《醉翁亭記》、《岳陽樓記》用優美的語言介紹了長江三峽、杭州西湖、滁州瑯琊、湖南岳陽樓等綺麗的風光。祖國壯麗的山河。欣欣向榮的面貌可以激發學生對祖國、對家鄉的熱愛。

2、培養愛親人、重友誼的情

語文教材中不少篇章洋溢著濃郁的親情氛圍,語文不應當成為干癟的說教,只有利用課文,結合學生自身實際,動之以情,才能曉之以理。《背影》讓學生感受到骨肉親情感人的力量,《我的母親》展現了母親對兒子的濃濃親情,學生學了不僅感動,而且體會到做作母親在教育子女上良苦用心,更易與自己母親溝通,說自己的家人更加和睦了。《老王》中老王身處社會下層,卻有一顆金子般的心,《阿長與<山海經>》中保姆阿長質樸、善良、熱心,對乳兒懷有深厚的感情。學生聯系實際進行分析和交流,感受自己所享受的親情和友情,回憶曾經錯失的或者是忽略的親情和友情,自然變得格外珍惜和重視神圣的感情。

3、培養熱愛生命、熱愛生活的情感

經濟的發展讓學生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優越,尤其是像順德等經濟發達的地區,學生大多居住在環境幽雅的小區或者別墅,條件是好,但無形中限制了學生的生活空間,容易形成孤僻、壓抑的心理。語文教材到處滲透著開導的良藥。《紫藤蘿瀑布》就是一首生命的贊歌,“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引導學生樂觀面對挫折。《再塑生命》告訴學生驚人的毅力和不屈不撓的精神可以創造人間奇跡,人生有不幸生活有得失,災難不要緊,關鍵是要積極,熱愛生活,要把握機會。

二、美德教育

1、勤儉節約和艱苦奮斗精神的教育

勤儉節約、艱苦奮斗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日漸提高,許多人對勤儉節約、艱苦奮斗這一優良傳統已逐漸淡忘。對于今天的獨生子女來說如何養成勤儉節約、艱苦奮斗這一優良作風顯得尤為重要。不懂得節約、不懂得奮斗的人,將是一個平平庸庸、胸無大志的人。語文教材中,表現這方面美德的內容是很多的。如《臺階》讓學生了解山區人們生活的艱難,我們幸福的生活來之不易。《我的第一本書》作者則講述自己走過迢迢人生征途,飽嘗世間甘苦,回首往事,仍揮不去兒時那段苦艱經歷。《送東陽馬生序》明白貧困不是成材的障礙,反而是成材的動力,只要有恒心,再艱苦的條件也阻止不了求知的腳步。

2、道德情操和人生修養的教育

人的行為是社會行為,必然對社會產生影響。如果一個人的行為方式、行為結果對社會大多數人有利有益,這種行為就是道德的。人的心靈美實質上就是道德美。中學語文教學大綱中就明確要求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培養學生的社會主義道德情操。道德具有歷史性和社會性,但社會主義的道德情操作為歷史發展到一定階級的精神產品,并不全盤否定歷史上所有的道德傳統。事實上,歷史上的道德倫理對學生社會主義道德情操的形成也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遺產。孟子的“富貴不能,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語文教材的傳統名篇中這些膾炙人口的名句對中學生道德品質的積極影響是顯而易見的。當然,培養社會主義道德情操更要發揚我們無產階級革命先烈、前輩和英雄人物的革命傳統和崇高品質,《雪》、《雷電頌》、《短文兩篇(巴金)》就是很好的文本。除了中國傳統革命英雄人物的影響,外國文學的選文中也體現高尚的道德情操。才是要充分利用教材中英雄人物的思想言行,對學生施以良好的影響。如《海燕》中海燕的象征一無產階級革命先驅者勇于戰斗、不怕犧牲的革命精神。教學時緊扣作品中的文學,剖析他們的崇高思想和英雄業績,就能使學生的心中樹立愛的豐碑,培養學生高尚的情操。

三、人生觀教育

德育中要重視學生個性心理品質的發展。由于中學生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審美觀的形成中,各種語文信息中的美與丑、善與惡、健康與腐朽經常錯綜交織,對學生的個性心理上多下功夫,并對學生在語文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不健康的個性心理品質及時加以診治,促其轉化。這就要求,中學語文德育中必須注意學生個性心理品質的發展。這種個性心理品質的發展目標,應該包括諸如熱愛生活,熱愛人民,具有強烈事業心,富有社會責任感、正義感、集體榮譽感、民族自豪感等品質在內的情感目標構建;包括積極進取,勇于探索,自尊自強,謙虛謹慎等品質在內的性格發展目標構建;包括吃苦耐勞,頑強勇敢,知難而進等品質在內的意志目標構建。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建县| 普兰县| 镇江市| 延川县| 四会市| 肥城市| 肥东县| 漯河市| 邻水| 灵寿县| 钟山县| 阿拉尔市| 鲁山县| 彭州市| 金秀| 杭锦后旗| 石景山区| 江陵县| 依兰县| 龙山县| 民乐县| 林芝县| 邛崃市| 宁国市| 庆云县| 新干县| 惠安县| 建湖县| 巴林左旗| 资溪县| 灵璧县| 海安县| 左云县| 大兴区| 乐都县| 万山特区| 天峨县| 西乌珠穆沁旗| 五大连池市| 葵青区| 毕节市|